农业广播电视

2024-09-16

农业广播电视(共11篇)

农业广播电视 篇1

农业广播电视院校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直接面向于“三农”的办学机构, 它在普及相关农业科技知识以逐渐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 逐步加强农业电视广播院校在教育与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与转型是其是更好的担负起新农村建设历史使命的重要关键性措施, 而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信息化条件下有关财务审计的内涵

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充分运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有效信息有机的转化成计算机等一些现代的信息设备可识别的代码, 然后运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对信息进行有效存储与处理, 最后将处理的结果有机转化成可识别语言的一个过程。目前, 我国各方面财务信息化工作均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而会计电算化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因此, 面对如此形势, 必须逐步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各方面财务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而引导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 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理念下, 财务审计指的就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预定的程序对相关单位、机构的资产、负债与损益等实施审计监督, 进而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而在信息化环境下, 财务审计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会计报表中关于资产、负债与损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二、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财务审计现状

随着各种先进财务软件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农业广播电视院校在其转型时期也逐渐加大了财务软件的有效运用, 正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过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院校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速度。然而,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 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比, 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阻碍了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1. 传统手工审计同电算化审计并存

如今, 计算机正成为各单位全面展开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必备工具, 然而, 在实际的操作中其功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审计人员往往都是就从相关的财务部门把相关财务数据拷贝下来之后, 再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汇总与分析, 然后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审查纸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单, 以收集到有效的审计数据, 并将其编成审计工作的底稿, 最后作出审计的报告。在这个工作环节中, 计算机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存储工具来使用, 大多数审计工作还是延续着传统手工审计, 这样以来, 计算机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对被审计对象的测试与检验工作中的作用, 也没有利用计算机来展开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工作, 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审计电算化。

2. 现有审计软件同财务软件不相容

(1) 当前, 由于我国众多院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起步要比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晚很多, 针对高校的内部审计特点而进行设计, 故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在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如“审计专家系统”等, 而高校的内部审计所需的一些功能也无法得到满足, 如在审计查账时没有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不利于审计软件工作的发挥

(2) 现有财务软件的设计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将为审计软件人提供专用接口这一内容考虑进去, 这样一来就使得现有财务软件无法直接提供被审计对象的相应资料, 也无法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友好链接以直接获得审计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 最终导致财务软件中嵌入的适时跟踪监控系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使得审计软件无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

3. 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现价段, 在信息化背景下, 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对象已经由传统纸质账目逐渐向种类多样的电子数据转变了, 且审计的手段也由传统手工审计转向了计算机审计, 而这些转变都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然而, 实际情况却是, 大多数的财务审计人员都缺乏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那些既掌握了专业的会计与审计知识, 又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的人才比较缺乏, 从而无法迎合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财务审计的强化对策

1. 逐步完善审计软件

目前, 各大院校普遍使用的是在企业版基础上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商业审计软件, 因此, 在信息化背景下, 必须逐步开发并完善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审计软件的相关技术功能。

(1) 增加复合条件的查账功能。按照项目查账的形式对多个会计科目进行查询, 同时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即按照会计的科目进行相关账目的明细。就可一次完整查出研究生经费的相关收入和支出, 若支出的项目中有明细核算, 也可将支出的相关内容模拟成手工多栏账的方式以显示出账目的明细。

(2) 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比如对于那些需利用复合条件查询的相关账目, 就可将查询的条件通过某种形式永久的保存下来, 以避免在下次查询的时候重复的输入, 从而在避免时间浪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 审计软件设计人员还可具体针对高校在内部财务核算与审计工作中的特点来设计“审计专家功能”板块, 从而使得计算机可更好的发挥其审计功能。

2.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上述分析中已经知道, 当前在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院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因此, 在信息化背景下, 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专业会计知识与丰富会计工作经验, 又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展开财务审计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很有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 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相关的工作:

(1) 逐步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院校在发展过程中, 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既懂得审计专业又熟练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或者是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引导他们在“干中学, 学中干”, 以逐步解决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引导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

(2) 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审计软件的各方面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院校内部的相关财务审计人员需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遇到问题后能够积极的与软件技术服务人员相沟通, 或者是借助于软件中的“在线帮助系统”, 在这里, 软件设计人员对软件的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因此, 审计人员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软件使用问题, 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软件的功能。

(3) 熟练掌握相关会计软件的功能。审计软件中的一切数据均来自于会计软件, 故充分掌握会计软件的相关功能, 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在利用软件展开审计工作时快速找到查账的切入点, 并在了解会计核算模型设计思路后明白财务是怎样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的, 从而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同时, 院校还需定期的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研讨交流, 展开相关的培训工作, 并在借鉴其它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本校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立松.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9) :66.

[2]刘璐, 郑庄.浅论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11) :116-117.

农业广播电视 篇2

是山,造就了千岩重叠;万壑争流的奇特自然景观;是山,造就了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

也是山,导致了复杂的气候,使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也是山,导致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过去山区贫穷落后的生动写照。千百年来,一些偏僻落后的山区,使用原始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技术,一根夺撬,一把镰刀,一块围腰,刀耕火种,种一山坡,打一箩箩。长此以往,山区人民何日才能脱贫?何日才能致富?何日才能走上小康之路?山区人民盼望科技,如严寒之望春风,如大旱之望甘霖。

20xx年,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运而生了!

20xx年来,农广校为山区培养了大专学员人,中专学员人,一年制绿色证书培训人,农村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外出务工农民培训人。

这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数据,这是我们农广校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成果,这是我们撒播到多个小山村推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火种。

山村处处学科技,不信小康唤不来。

农广校的学员成为了山村学科技,用科技,推广科技、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芒部镇关口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年深秋,级绿色证培训班结束,来自大山深处的李法德要求我们学校派出技术员去他的家乡考察,帮助山村确定发展项目。李法德家住在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关口村,为了帮助山民脱贫,我们顺着崎岖的山路,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关口村。

关口村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小山村,一眼看去,四面是一座座荒凉的大山,山间是一块块贫瘠的黄土地,村里是一间间破旧的土墙茅草房,茅屋里住着一个个鹑衣百结的山民。看着几个光着屁股、挺着肚子、目光呆滞的小孩在山风中瑟瑟发抖,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辛酸的眼泪。李法德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家休息,我们走进他家那破旧矮小而又阴暗潮湿的茅屋,过了好一会才看清屋子里简陋的陈设。

当天,我们走遍了小山村的每一户人家,没有看到一件价值元钱的家具。这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仅元,每人每天的收入只等于一包低档香烟,两块雪糕,三颗香口胶,四根棒棒糖,这是什么?这是贫穷!

靠山吃山,李法德原来在房屋四周种植了不少的果树,此时,他决心在大山深处兴建果园,闯出科技致富的路子。

为了在小山村树立科技致富的榜样,消除山民们对科技致富的疑虑,农广校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后果断做出决定,免费为李法德提供几亩地的树苗;农广校的教职工听了我们的介绍后慷慨解囊,为他捐资二千多元作为生产垫本。次年春,李法德在山坡上建起了亩果园。在农广校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栽培、修枝、整形、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园里花香鸟语,生意盎然。

年秋,我第二次来到小山村。李法德家变了,低矮阴暗的破茅草房变成了四立三间两层的砖混结构房。见到我们到来,他十分高兴,带我们去看山坡上的果园,果树飘香,硕果累累。他笑得合不拢嘴。他粗略地算了一下,今年单果园的收入就在万元以上。他向我们介绍说,当年春又在山坡上种了水冬瓜株,桃树株,梨树株,过两年果园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两万元以上。由于参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他不但种植有方,还成了养殖能手。建起果园后,又买来电平恒温箱孵化家禽,就近销售到附近的八个乡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法德通过科技劳动致富,让山里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们索取农村实用技术资料,向我们咨询有关的作物栽培知识。一花独放不是春,看着山民们渴求科技知识的心情,我们与李法德商量后,在这个小山村办起了培训班,让他担任乡里的科技辅导员,把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乡亲。

年秋,我又来到小山村。此时,整个小山村也变了。

山,还是那些山,但往昔荒凉的山坡上建起了一片片核桃园、板栗园、梨子园、花椒园、木漆园往昔光秃秃的山头上种植了一片片杉木林、花楸林、泡桐林

村,还是那个村,但往昔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一幢幢新建的水泥屋面房。

人,还是那些人,但,补巴衣服不见了,光屁股小孩也不见了,一个个小孩的脸上,绽放出了天真活泼的笑容。

看到我们的到来,山民们也象当年的李法德那样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在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中,李法德和农广校的老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科技知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见效。由于普及了农村实用技术,增加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了多种经营,小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左右,山

民开始富起来了。

山里人笑了,我们也笑了。

李法德过上了小康生活,我笑着问他何时才向城市进军。他想了想对我说:大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大山里,山里的人民需要我

如何做好农业电视节目 篇3

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电视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频道数量还是栏目数量,不管是节目数量还是质量,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长足的进展:频道专业化有很大的发展、知名电视品牌栏目大量出现、农业电视节目受众数量有所增加、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等。

尽管农民目前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是电视的传播,但农业电视节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却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对农民的电视节目需求缺乏了解、农业电视节目的有效性不强、农业栏目与农民没有太大联系,媒体与农民大众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使得农业电视节目没有更好地发挥宣传指导作用。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做好农业电视节目呢?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农民科学致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集中体现了我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怎样准确把握这一点,在农业电视节目中怎样体现,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在节目中为农民朋友带来致富信息和经验、带来经济效益。

农业电视节目中,要坚持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技信息,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客观情况是我国农民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要引导他们更新观念,是办好对农电视节目的重要任务。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接受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要具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就要求记者在宣传、引导农民朋友科学致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适应农业电视节目报道的需要。

加大农业文化节目的数量

由于受农业本身的地域性、脆弱性、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9亿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他们的职业、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媒介接触习惯都与城市受众不同,他们需要一个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能够与他们并肩作战、相濡以沫的知心朋友,这个知心朋友就是专门面向农村的农业电视频道。尽管央视7频道和央视2频道都有农业节目,但从节目的播出总时长和总流量来看,针对农村受众而言的电视节目的总流量与针对城市受众而言的电视节目的总流量相差太大,即农村受众与城市受众获得的信息流量是不成比例的。加之中央二套多数地区收不到,多数地区的央视7频道资源被地方电视频道资源所占用,农村受众实际从电视媒体中获得的信息量更是大打折扣。多数乡村地区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靠图书、人际、报刊等渠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闭塞和信息不灵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建立专门的不加密的卫星电视农业频道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农业节目要寓教于乐、贴近生活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能够使人轻松地从中得到娱乐、放松。农业节目有别于其他节目的特点恰恰是想让农民观众从中得到知识,这也决定了农业电视节目必须具有知识性、服务性,这样也造成了娱乐性与知识性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应该从各种娱乐、文艺、综艺类节目中吸取经验,在农业电视节目中增加娱乐性、趣味性,尤其是趣味性,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农村电视观众的需求。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并不具有复杂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农业电视节目的生产者,在制作节目时,要尽可能多地利用高新技术来表现主题,尤其是运用画面语言,使节目更具有欣赏性。农业电视节目的画面语言应多采用醒目的近景和特写镜头来表述,电子特技和电子字幕也是电视画面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从线性到数字特技已趋向于普及化和多样化,表现手法也在不断翻新,电子技术在农业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很是广泛。如《走进乡村的卫生使者》就采用了简单的平面作图和二维动画,使农村的厕所改造这样一个不好表现的画面,看起来如同动画片。将主题的结构简单化了,不用解说,观众也能看得明白。

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提供农民需要的文化节目

近来农村受众分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而只有根据不同主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提供电视节目,才能满足更多农村受众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电视提供的节目要面对农村的大众群体,而不仅仅是农村的精英小众。总之,电视是构建城乡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最佳平台。目前,中国的农村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农产品的数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发展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农业现代化。整个中国的农业发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在发展。二是企业化。中国农业逐步在摆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农业经营的企业化合作化发展。三是农村的城市化。农村人口劳动力逐步要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这样会引起整个农村农业根本性的一些变革。四是市场化。整个社会的资源,以及产品的营销逐步以市场的配置为原则。五是国际化。中国农业的发展不再是封闭型的,而是要面向世界。从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角度考虑中国农业的发展。这五个方面表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城乡文化的交融和协调发展成为必然。农村受众需要了解城市文化,城市受众需要了解农村文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农民受众走进屏幕,参与节目,成为节目的主人,电视工作者也应加强自身素质,走出演播室,走进农村,了解农民,感受农村的变化,与农民朋友直接交流和对话。

同时,农业电视还应该提供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外来文化特点的娱乐节目。电视剧《刘老根》为什么红遍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既带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又带有城市文化或外来文化的特点。剧中人物是百姓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生活。一个农民面对外面多变的世界,面对城市化的转移,如何解放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的观念,在创业的道路上如何勇敢地面对一个个困难和挫折?刘老根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无不带有时代的文化色彩。而这种用形象演绎着的观念,常常会成为受众的示范。我们需要很多李老根、王老根、张小二、赵大哥这样的电视剧。现在我们的百姓需要的节目不是告诉他们怎么想,而是告诉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农村的发展一般总是相对滞后于城市,这就需要媒体提供一些既保持自身民族乡村文化的特点,又有外来文化色彩的节目。

(作者单位:开封电视台)

农业广播电视 篇4

一、农民普遍存在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的思想桎梏, 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世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园, 舍不得自己的田地, 有的农民虽然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但仍把土地作为他们的退路, 作为他们的生活保障手段。

二、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 管理服务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一项新举措, 现有的政策法规还无法解决进城务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一,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没有明确的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其二, 国家对农民进城和外来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在政策上还没有统一的、战略性的对策。

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 农村劳动力市场覆盖面窄, 运行质量不高。

在农村目前尚未建成一个配套完善、规模相当的劳动力就业专业市场。而且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比较薄弱, 信息服务滞后, 运行效率低, 效果差, 导致劳动力供需双方不能得到及时、快捷的用工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服务职能作用, 切实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前职后的教育和培训,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做一些实际工作。

一、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打破农民的思想桎梏,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我们应充分发挥我们农广校的资源优势, 利用广播电视讲话、科技直通车下乡宣传、发放传单、卫星小站传送资料等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开展引导性培训, 介绍进城务工所需了解的相关法律、卫生和生活常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就业、生产、生活和消费等观念, 树立维权观念, 打破盯着土地不放的思想, 大胆走出农村, 从事非农业产业和劳务输出, 主动地把自己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 使劳动力转移实现实质性的转移。

二、积极开展转移培训,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切实保证转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使转移培训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我们首先要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 以户为单位详细地调查登记好农户人口、劳动力数、劳动力基本状况和目前就业状况以及转移需求等资料, 认真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转移培训计划。其次, 根据市场需求、地方特点和接受转移培训农民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专业技术培训。再次, 建立起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登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和行业间流动的情况。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和管理规程, 实时监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 包括每月的招生、培训、转移、就业跟踪等情况。

三、积极呼吁, 协调政府和有关部门,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争取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说到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终究是一项公益事业, 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联动的大工程。单靠农业部门和农广校的力量是很单薄的, 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培训一线的基层农广校教师和工作人员, 汇总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 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政府反映情况, 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机制。就是作为培训阵地的农广校想要更好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也必须取得当地政府支持。

四、拓宽农广校的服务职能, 多方采集信息, 积极为农民

学员提供就业信息, 帮助接受了我们培训的农民学员顺利转移就业。加强和相关企业的联系, 努力建立稳定的就业输送渠道, 做用工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桥梁, 保障我们培训的学员能够有比较高的就业率, 这样才是切实发挥我们农广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作用的最到位的体现。

农业广播电视 篇5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位从千里彝山走来的彝家女孩,很高兴地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央农广校25周年校庆的喜悦,与大家一起倾心叙聊彝州“农广人”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我和我的父亲都是执着的“农广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行》。

我的父亲徐芝杨,是一名农广校的“老教师”,他已于1998年退休。而我,是1992年加入农广校这支队伍的“小青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贫穷,总是充斥着彝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那被艰难和困苦的狱炼中、在那对富足与强盛的渴望里,大山的子民们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归家,他们把勤奋的犁铧深深地扎进泥土,但贫穷和落后仍如影随形、挥之不去。面对如此状况,作为基层农科员的家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常常顶着烈日、淋着风雨,奔忙于田间地头。办农技培训班,搞实用知识讲座,把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间去,是他心里多么强烈的愿望啊!

随着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开办,在1982年的一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父亲牵头在广通镇招收了52名农学专业中专班学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1984年,父亲调到了县里,并被任命为禄丰县农广校首任专职副校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农广校一帮人,争取支持、协调关系、联合办学、乡镇办班,那时候,父子、夫妻、姐妹同上农广校的情形比比皆是,那热闹劲,着实让人感动。随处可以听到的是“农广校的毕业学员×××用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了身手”;“农广校的辅导教师太缺乏,要是多有几个专职教师那该多好啊!”……

1991年,我从师专毕业分到正规中学当老师。可不到一年,硬是被父亲拽入了他的旗下,成了禄丰县农广校的一名专职教师。从此,我踏着父亲的足迹,同全州“农广人”一道,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干,10多年过去了。在父亲及农广校一帮人的艰苦努力下,禄丰县农广校创造了“招生连年不断、毕业生人数占全州1/4”的骄人业绩。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彝州“农广人”更是利用现代媒体之泵、开远程教育之渠、引农业科技之水,在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彝州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彝州农业职教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历经25个春秋,彝州农广校培养了6402名中专生、515名助学大专生,培训了13.5万人的绿证学员,使37620位农民朋友获得了《绿色证书》。涌现了“全国优秀村官”周开文、州人大代表张琼芝等优秀学员,他们成为了致富一方的“领头羊”、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父亲的感召下,在其他“农广人”的关心、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不懂事的小女孩,成长为农业经济管理学士、从事农业教育的农艺师,社会给了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的崇高荣誉,我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广人”而骄傲和自豪。

为了能让彝家的“阿老表”不再因贫穷而浸泡在浓浓的酒精里,为了能让彝家的“小表妹”绽放出马樱花般灿烂的笑容,为了能在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心田播下绿色的希望,为了能使彝家儿女更多地接受教育的洗礼、沐浴科技的阳光、注入现代文明的基因,为了农广事业,不知有多少向我这样的青春少女、向家父那样的志气男儿,为之奋斗却终生无怨无悔。为什么?就因为农广校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和信赖,就因为农广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如今,我所在的楚雄州农广校,已经是一所“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全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全省绿色证书工程先进集体”和“楚雄州窗口行业文明班组”。教职工队伍中有2位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有2位是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表彰的“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9人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6人有中级技术职称。我为身在这样的先进集体、为有那么多优秀的同事而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将沿着父亲的足迹,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当你一踏上彝州这块神奇的土地,在领略了腊玛古猿、禄丰恐龙、元谋猿人的千古积淀之余,你还能一边品尝彝家人为你敬上的醇香米酒,一边从那豪放的山歌中感受到他们火一样的热情。亲爱的朋友!彝家寨欢迎你,彝家的阿老表、阿表妹等着你,彝州农广校欢迎你!

县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电视台;农业栏目;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95-01

东港是农业大市,拥有50多万农业人口,自1995年开始,东港电视台开办了一系列本土特色的农业栏目。十八年来,农业栏目的发展变化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好朋友,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从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我连续担任了《农科之窗》、《一方热土》、《农家院》三档农业节目的编辑工作。十年来,通过这些农业栏目,让电视台与农民朋友拉近了距离,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农业栏目的编辑,怎样利用农业栏目全方位的服务农业、指导农民,保证农业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既然是农业栏目,就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农业生产。十年来,虽然栏目名称、内容和风格都有所改变,但农业栏目“情系黑土,服务三农”的宗旨始终不变。

一、《农科之窗》贴近生活——播撒希望的种子

《农科之窗》自创办以来,开辟专门的时段,设置专门的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设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根据广大农民朋友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技术、信息服务,向广大农民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采取技术讲座、专家现场指导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科之窗》被农民朋友誉为“炕头上的农业大学”。在全省县级市乃至地级市也是少有的一档农业栏目。

二、《一方热土》贴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农科之窗》开办近十年,单纯的技术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一方热土》应运而生。在《一方热土》栏目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与涉农单位的合作,同时拓展百姓生活类专题,一件件饱含乡土气息的电视作品,记录了在经济大潮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变化。

2003年夏季,东港市出现了露地草莓滞销的问题,《一方热土》栏目组发挥媒体的作用,对社会相关部门、企业的支农行为和政策传递做了大量报道,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农民家中,挽回了销售不畅所带来的巨额损失。仅十字街农民李文章一家,就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为此,李文章送来了“一方热土,八面热心”的锦旗。《一方热土》真正的为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

2004年的正月十五,我们栏目组一行四人来到了黑沟镇土门村的夹皮沟。夹皮沟顾名思义,那是一处被群山包围的狭长山谷,全村民民共8户人家,人口37人。夹皮沟虽然偏僻、闭塞,但这里有着广袤的大山,盛产大茧和羊绒,羊肉更加出名。当天下午我们便登上了太平岭,拜过了太平庙……晚上,我们住在村民组长黄绍友的家里。得知我们的到来,村里的人都纷纷赶来,在那里我们与村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正月十五。《夹皮沟的故事》荣获辽宁广播电视新闻二等奖。而至今,我们栏目组与夹皮沟人还保持着联系。

让老百姓参与到栏目中,让更多的人知道《一方热土》这个栏目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栏目组的同志几乎踏遍了全市城乡的各个角落:北部山乡、南部沿海、科技示范户的园区、困难群众的家里……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长年奔走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找线索、挖典型,解决农民的急难问题,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知心朋友。

三、《农家院》贴近实际——活跃农村天地间

2009年4月17日,为了丰富节目内容,增加收视群体,《一方热土》再次改版,更名为《农家院》,增加了许多宣传内容,栏目风格更加活跃。

宣传内容丰富多彩

1.继续传播农业领域的致富经验、致富信息,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宣传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以及农的新变化、新生活、新风貌。

3.纪录涉农单位、涉农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栏目设置丰富多样

《今日乡村》——深入到各个乡镇的村、组,搞好“进百村、带千户、富万家”活动,全面了解和报道各个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举措、新成绩和各乡镇农事企业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帮扶活动等。代表作品:《新农村的骄傲》、《卧龙村盛开的非洲菊》、《创新发展的孙屯村》、《山城村的草莓住“宾馆”》、《发展中的锦江食品》等。

《农家小院》——采访一些发生在农村的新鲜事儿、感人事儿,赞扬邻里和睦,夸奖孝敬公婆,讲诉新型农民事迹,展示民俗特色活动,记录应时应季农忙时节老百姓一天的生活。代表作品:《山里的孝顺媳妇们》、《家和万事兴》、《不务正业的“草莓状元”》、《生命中的感动》、《又闻孤山杏花香》、《李鑫的致富经》、《家乡的端午节》、《金色中秋》等。

《房前屋后》——把以前《农科之窗》的节目内容加以改变,变新变活,不仅要介绍一定的技术,还要从品种、项目、方式方法等方面帮助老百姓,让他们选择好的致富项目,让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变成金色的田野。作品有《房前屋后种草莓 发家致富路路通》、《山路越走越宽广》、《小秸梗带来的大商机》、《红参种植》、《金秋养蚕喜丰收》、《生财有“鹿”》等。

《为民服务台》——利用媒体平台,全面的为农民朋友服务。开通“7597807服务热线”——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尽力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

“为民提示”,应时应季提醒农户注意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各种作物的防治要点,药剂使用的相关问题等。

找几个合作伙伴,如农资经销商、农业中心、草莓研究所等单位,在节目内容中加滚动字幕,为百姓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另外,农民生产中的供求信息等,也利用滚动字幕的形式播出,增加栏目的服务力度。

栏目风格轻松活泼

增设比赛专栏——“我的小院我做主”

内容以比赛为主,每个月最少有一期节目,其他节目中可以穿插小短片,如:“土豆大王”、“玉米大王”、“草莓状元”之类。有月赛、季度赛、年度总决赛。平时赛采取即时参赛形式,到现场或电视台进行拍摄、品评,总决赛形式为现场比拼,请专家评审。农业经销商为获奖者提供农资用品。

十几年来,农业节目的主持由演播厅走到了田间地头,更加贴近老百姓,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广大农户感受到真切的服务。

2012年,《农家院》栏目的主持人由一人变为两人,以现场交流的形式引出节目内容,更自然的与观众见面。

代表作品:《桃花朵朵开 鸿运年年来》,腊月二十九,记者们在桃花盛开的油桃棚里向大家拜年,与农民朋友分享喜悦;《山城村的草莓住宾馆》,草莓棚里铺地毯,五星级草莓宾馆不仅吸引了我们的记者,也让观众朋友们大开眼界;《小洳学养貂》,通过主持人学养貂,向大家介绍养貂的技术;《踏青》,山青水秀,春意盎然,记者们带大家到大珠山上去挖野菜、踏青;《袁大叔的跑山鸡》,跑山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的记者小洳亲身体验养笨鸡;《稻田里的小泥鳅》,鳅地大米合作社秋季放鱼苗。《葡萄熟了》八月十五定收成,记者与农户分享丰收的喜悦!

两个人主持,活跃了节目气氛,拉近了与观众朋友的距离,播出后的反应很不错。同年,《农家院》还选送了10几期节目送到辽台《黑土地》栏目,节目播出后,效果非常好。

浅谈如何做好农业电视节目 篇7

一、农业节目的定位

1. 节目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 电视已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作为一档农业节目找对自己的受众群体, 立足农村发展现状, 了解农民现实需求, 办出真正“急农民之所急, 想农民之所想”的电视节目至关重要。农业节目的受众群体, 顾名思义是广大农民朋友, 所以要求节目农村气息浓, 语言朴实通俗, 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就是在看身边人的故事, 同时节目的主持人形象定位也要让农民朋友觉得像身边的人一样亲切, 而不是遥不可及。《三农最前线》作为黑龙江电视台唯一一档农业栏目, 从2011年开播以来定位鲜明, 一直以“三农”为立足点, 栏目组全员定期组织农业知识、农村发展培训, 首先让采访的记者能够了解农村, 了解农民, 这样在和农民沟通的时候能够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是在和身边的兄弟姐妹话家常, 把农业记者定位成农民信得过, 愿意和你说真心话的朋友, 这样采访出来的节目也会更加鲜活生动, 《三农最前线》口号是“做农民的朋友, 做农民的帮手”。

2. 节目内容要真实、可靠、及时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对于农业电视节目来说, 真实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农业节目的一头连着农民生产生活, 一头连着政府的惠农政策、先进的农业科技、市场的供求信息以及成功的致富经验等, 可以说直接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但是, 如果我们报道不真实, 不可靠, 事先没有足够的调查了解就发布信息, 不仅会影响节目在农民朋友心中的地位, 更有可能因误导而给农民带来更大损失。所以, 农业节目一定要“言出有据, 言出有效。”

二、农业节目的特色

1. 节目突出服务性

工作中我们发现, 除了消遣娱乐, 农民愿意看电视节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在节目中得到实用信息, 在这方面, 《三农最前线》栏目就做得比较好, 在节目开播初期, 就邀请二十三位涉农厅局负责同志做客演播室, 畅谈农业发展大计, 解读惠农政策, 真正将最新、最权威的惠农信息传递给农民朋友。同时, 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 节目组都时刻关注农民需求, 例如, 在备春耕期间,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化肥、种子、农药的市场价格以及如何辨别真伪;春耕、夏管阶段,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好, 产量更高;秋收后卖粮阶段,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了解市场信息, 找到销路, 让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钱。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民需求, 栏目组定期策划系列报道, 每年春季, 节目组都会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省农委及各地农委、科技、水利等部门开展“全省百万农民培训行动”, 把农业科技切实送到农民手中, 活动把各地的乡村教室、田间地头以及农户家炕头作为培训地点, 针对各地农业种植情况及问题, 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因地制宜讲解农业种植知识, 做到让更多的农民懂科技、会科技、用科技。此外, 对于农民的求助电话也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帮忙, 这样才能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和节目离得很近, 2011年3月, 正值备春耕期间, 然而五常等地农村竟有数百吨的水稻积压, 农民心急如焚, 水稻卖不出去, 春耕物资又谈何而来, 当我们记者接到农民的求助电话后, 冒着初春大雪第一时间赶到村里, 为了帮助农民找销路, 节目组不但通过节目进行呼吁, 寻求社会帮助, 同时还尽心尽力为农民奔走, 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寻找销路, 一个月之内成功帮助农民销售500万吨水稻, 就是这种真真正正为农民帮忙, 才能真正办出走进农民心坎的节目。

2. 内容可看性强, 有吸引力

在制作农业电视节目时, 除了节目语言要贴近农村外, 在拍摄节目时, 如能够加入故事情节就会增加农民收看兴趣, 因为这符合农民爱听故事的生活习惯。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农民成功地把反季节草莓幼苗移进了大棚, 实现了规模化人工栽培。如果简单地把移栽技术拍摄下来, 就会成为农业科教片, 观众就会失去观看的兴趣。我们在制作节目时, 则主要讲述了这位农民十几年来一直搞草莓栽培研究, 钻研独特技术的故事, 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好的效果。

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出路 篇8

1当前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在生活中的作用

1.1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特征

根据县级电视台的特点,其可以录制当地发生的最新事件,采集最新颖的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播出。因为县级电视台播出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并且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播出,这就会吸引很多农民的注意。久而久之,农民就会关注电视台。另外,电视台还可以录制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的农业信息,这也能吸引农民的眼球。

1.2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在农民身边发挥的作用

首先,我国向来以农为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的教育比较少,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其文化素质低,那么在接收新事物的过程中就比较慢,因此这也就形成了其思想保守、没有创新力等缺点。要想让农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建设一个合理的平台,使农民能够及时、快速的接受新信息。这就需要县级电视台的配合。如果在生活中,电视台总能够播放一些和农民相关的事件,长时间的培养就会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担就落在了电视台的身上。这就需要电视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有效的在农民中间宣传国家的新政策,并对这些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使农民能够快速了解国家新政策,争取为新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量。

其次,在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光体现在生活水平上,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也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媒体要通过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对当地农村一些致富能手、农民企业家进行报道,让这些农村的精英得以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思想上树立和城里人平等的观念。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也要大力宣传农村的一些事情,增加城乡人们之间的交融,逐渐的在观念上消除城乡的差别。其实咋消除差别的过程中,电视台起着重要的作用,业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目前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不足之处

2.1节目出现边缘化现象

现在,在我国的县级电视台中,其录制的和农民有关的节目,往往不能及时的让农民看到,其往往会给那些赞助商的广告让位。农民节目播出的时间大多不能在黄金时间播出。即便是节目播出了,这些节目也存在着录制效果差、播出时间不固定等问题。纵观以上问题的出现,其实还是和电视台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缺少专业人才等问题有关。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辛苦录制的节目,由于时间的不合理,农民无暇观看。

2.2节目在选材上不符合农民的口味

县级电视台受我国事业建设体制影响,发展格局形成了行政区域化,传播被严格限制在固定区域范围内。这样一来,使得农业节目的选题尤其有限,且农业节目的制作与城市类题材的电视节目不同,其周期更长、成本更高,为了能够定期完成节目的制作播出,有些电视台不得不丢掉节目预定的明确标准,不考虑是否与节目的类型相匹配,只要能跟“农”有关的内容就制作、播出,致使节目质量低下,并造成一定的恶性循环。

3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出路

当前电视台虽然存在着资金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究其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还是县级电视台在节目的选择上有问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需要电视台节目录制人找准节目的亮点,多借鉴其他优秀电视台的经验,以便在内部进行改革。

3.1关注农民群体,寻找切合农民利益的节目

现在,农民群体是我国县级电视台在农业节目制作中的主要受众群体,但这种不合理的定位反而束缚了农业节目的发展,使节目逐渐被边缘化。一方面,城市居民需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于农业、农村,电视台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制作一些关于蔬果营养、绿色食品识别等方面的节目;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状况也颇受城市居民关注。农业节目可以报道一些贫困山区里生活条件艰苦的儿童及老人等,唤起城市居民对农村、农民的关注,为加快山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3.2对电视台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电视从业者的素质,包括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台办好农业节目的关键,从业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朴实、真诚的工作作风和广博的知识积淀。农业节目从业者所拍摄的节目内容和采访对象大多是在条件艰苦,位置偏僻的农村。因此,要求节目制作者要广泛倾听被采访农民的心声,还要知晓国家相关的农业政策和农业知识。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之下,我国县级电视台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首先,县级电视台要根据农民的喜好,录制农民喜欢的电视节目;其次,在节目题材的选择上,要贴近农民生活,不能录制一些高高在上的节目;再次,电视台也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争取多录制一些高质量的节目。因此,县级电视台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深刻反思怎样才能使节目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有森.县级电视台农业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17).

农业广播电视 篇9

农业电视专题节目, 对于宣传推广农业科技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大、速度快、农民方便易学的特点, 通过电视这一当今最大媒介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提供农业信息, 是实现农业部门职能转变的一种新的农业服务方式, 其效果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开办农业电视节目, 利用农村电视普及的优势找到了农技推广与农业生产的最佳切合点, 既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 又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县2008年制作的《大棚桃、杏种植管理技术》播出后, 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应农民要求又重播了三次。薄庄村农民薄金培利用学到的知识建起了三个高标准的日光温室, 种植大棚杏、大棚油桃, 年收益5万元以上。2006年制作的《要想收入多, 棉瓜搞间作》电视专题片, 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当年棉瓜间作面积突破了20万亩, 棉花不少收, 西瓜效益高, 农民亩增效益600余元。2010年制作播出的《金银花加工技术》科教片, 广大农民通过电视学到了金银花新的加工技术, 利用小烤房、先进的技术加工的金银花不仅色泽好, 而且品质优, 价格比用传统的加工方法的每市斤高出13元左右, 仅此一项, 全县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

2.成为了领导和农业部门指挥和组织农业生产的重要阵地

实践证明, 在当前农村和农业的经营体制下, 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去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更加有效和事半功倍。2006年, 按照省、市和县委、政府要求, 全民动手, 消灭黄顶菊这一外来杂草, 巨鹿县制作了《全民动手, 彻底清除黄顶菊》电视专题片, 片中详细对黄顶菊的生长特性、危害、防治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节目播出后, 仅用三天时间, 全县黄顶菊的防治清除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他如农作物病虫防治, 农事活动, 巨鹿县紧跟农时制作播出的病虫情报, 农事指导栏目及时准确为农民的病虫防治、农事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

3.为农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化提供了导向服务

农民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市场, 农业电视节目可以称得上是科技的一个大市场。在这里,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技术和项目来发展生产, 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竞争意识, 也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导向服务。巨鹿县种植金银花历史悠久, 但由于品种、技术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产量始终没有大幅度提升, 农民种植金银花效益较低。巨鹿县农业局经过选育培育出了优良品种——巨花1号, 并编辑制作播出了《要发家种银花》《一个“花痴”的故事》《银花情思》《金银花的加工技术》等专题片, 在农业电视栏目中反复播放, 在全县迅速掀起了种植金银花的热潮, 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亩。其他特色产业如枸杞、杏在电视节目的宣传下, 农民种植的热情日渐高涨,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形成了巨鹿三大特色支柱产业, 同时也成为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巨鹿县也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河北金银花之乡”“河北枸杞之乡”“河北杏之乡”。

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感受颇深, 农业节目对象主要是农民, 由于农村比较贫困落后, 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这些受众有其特殊性, 为此, 农业节目更应具有直观、形象、可操作性的特点, 使农民一目了然、一听就懂, 看后就能应用,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制作农村节目时需要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节目内容要紧跟农时, 贴近农民, 做农民当前做关心的事。农业电视节目创作要和农业技术人员多沟通、多联系, 把农民正在进行的农事活动弄清楚, 农民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 农民头疼的管理措施弄清楚, 真正了解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把节目定好位, 提高节目的针对性、时效性。

2.语言运用要朴实、通俗易懂, 节目形式要生活化、故事化。农民普遍接受的语言是:干脆、生动、俚俗、上口, 符合当地农民语言习惯, 充满农村生活气息。农民普遍喜欢的节目形式是:通俗化、生活化、故事化。农业节目的内容有部分是科学和专业用语, 有些词语农民朋友不一定听懂、听得明白。为此, 节目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尽量使用简单的字句, 有些专业术语, 还可以作简单的解释。同时, 农业节目的图像也较呆板, 因而要通过电视特技等表现形式, 宣传上更应讲究策略, 把大道理、专业技术讲得通俗易懂, 使农民能理解、能接受, 又方便操作, 既要真实感人、亲切动人, 又要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3.要有一支懂农业技术、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农业电视节目队伍。农业电视节目采编人员要认真学习农业农村政策, 要心系农民、懂得农业、了解农村、真正为“三农”服务。要改变居高临下的视角,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把节目做得有内涵、有深度, 更加贴近农民, 贴近农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

浅析城市电视台农业节目如何突围 篇10

一、城市台农业节目的现状

1. 城市台农业节目的优势

(1) 节目内容本土化, 针对性强。

城市台农业节目选题范围大都取材于本地区, 特种养殖、种植、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等都是报道的内容之一, 在选材上更贴近当地老百姓, 从心里上来说更有接近性, 老乡们也更愿意看到周围身边的报道对象, 也更希望了解到本地政府的农业政策和对农业的利好信息。

(2) 节目就地取材, 制作迅速及时。

城市农业节目采访拍摄周期相对较短, 活动半径小, 往返迅速, 短平快的特征明显, 节目拍摄结束后可能很快就能在电视上播出, 所以时效性相对较强。

2. 城市台农业节目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定位不准。农业电视节目作为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电视媒介, 其内容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电视媒体对“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些农业电视节 (栏) 目缺乏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农村受众的深入了解, 在节目分类、栏目设置、内容选择和节目包装等方面, 没有切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以及心理、习惯的需求, 许多节目实用性不强、指导性不力、针对性不够, 致使许多有效信息大为缩水甚至成为无用信息, 造成节目平台资源的浪费。在进行选题策划、组织拍摄过程中, 思路狭隘, 想法单一, 或者板起面孔说教, 生硬灌输;或者过分关注生产问题, 对于农民的“生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缺乏关注。即便是农业技术类节目, 也不够深入浅出, 农民难以理解接受。

(2) 传播渠道偏窄。长期以来, 农村广播电视收入低, 投入少, 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 发射台、转播台设备陈旧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不少农村地区普遍采用模拟无线的电视覆盖方式, 传送的节目套数有限, 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只能通过有线传输, 农业节目无法在乡村落地, 农民朋友想看的节目看不到, 限制了农业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3) 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电视媒体内部的各种考评机制和执行的考评标准中, 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与都市频道、影视频道以及娱乐节目同台竞技, 争夺受众, 无疑处于尴尬境地, 时刻面临“末位淘汰”的威胁。而更让人担忧的是, 在现行的收视调查规则下, 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大多排名靠后, 直接影响台内经费的划拨, 更对广告创收带来巨大影响。广告创收的困难直接影响到农业电视频道和栏目日常节目生产运营, 农业节目设置、编排和播出时段正在萎缩, 有的地方干脆停办, 影响到频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台农业节目如何实现突围

1. 城市农业节目的定位

农业节目如果失去了农民群众的需要和支持, 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农业电视节目应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要接地气, 为农民朋友提供想看、爱看的节目;播出时间应符合农民群众的作息规律, 重要的信息和节目尽量安排在黄金收视时段播出, 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安排日播、隔日播或重播, 以使播出的信息最大可能地被有效利用。电视语言力求简朴化、平民化;节目内容要实用, 节目形式要朴实。总之, 要把农业节目真正办到农民兄弟的心坎上, 办到农民群众的乡间地头, 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做农民之所做, 使农业电视节目真正具有“农”字特色, 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主持人是节目的引导者, 观众对节目有没有兴趣, 除节目本身的定位、内容、形式等因素外, 主持人的形象、语言、主持风格至关重要。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农业节目主持人用都市化的形式表现乡土化的内容, 用生冷的复述介绍农业科普知识, 让农民朋友感到疏远、陌生。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乡约》, 是一档定位“乡土情怀, 精彩人生”的人物访谈节目, 该栏目主持人肖东坡被观众亲切地称为“第一中国农民之友”, 他以淳朴憨厚的“农村后生”形象, 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语言, 轻松自如、随和机敏的主持风格, 与现场内外观众产生强烈的互动, 使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主持《乡约》这档栏目, 置身田间地头、炕头小院、河边山脚的“原生态”环境, 这正体现了节目主持人对农民兄弟真诚的尊重和认同, 对乡亲们真正的理解和沟通。又如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衣着朴实面对农民、常用“感觉怎么样”口头禅的主持人李兵、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满怀垄上情, 深入垄上行”的主持人王凯, 其丰富多样又独具个性的主持风格, 为栏目增加了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 成为农民群众喜爱的“乡土明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单纯的农业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因此, 将纯粹的农业节目向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方向延伸, 便成为电视人的必然选择。

湖北荆州是江汉平原的重镇, 也是农业大市。2002年, 荆州电视台从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实际出发, 开办了一档“三农”类服务节目《垄上行》。该节目秉承“满怀垄上情、深入垄上行、反映垄上事、服务垄上人”的栏目宗旨, 设立了若干子栏目, 其中, “王凯热线”专门解答农民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十里八乡”主要反映风土人情、乡村风貌, 推荐致富典型;“庄稼医院”以服务农事为主, 主要提供各种农业科技服务;“维权时刻”通过法律手段, 帮助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活动”除了向农民工提供各种服务之外, 还有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等大型电视直播活动。

《垄上行》节目从创办伊始, 便关注“三农”、贴近“三农”、服务“三农”, 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该节目开播以来, 成为江汉平原喝彩声最高、农民最买账的节目。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 《垄上行》节目在城市的收视率达到7%, 而在农村则高达41%。2006年, 《垄上行》获得“中国原创电视栏目20佳”, 成为全国地级电视台唯一上榜的栏目。

2. 整合资源, 拓展内容

农民看电视, 不仅仅是获取信息, 也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农村受众文化程度较低, 对节目中生动、有趣的内容比较容易接收, 他们喜欢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影视剧、地方特色戏曲以及家长里短的故事等。因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个性化的语言或者方言, 在节目中设计小插曲, 强化节目的戏剧性;提倡农民朋友参与互动的节目形式, 充分尊重农民的乡土情感, 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接收到新知识、新文化、道德新风尚。

调查发现, 在农村, 信息、技术的传播主要还是靠人际传播实现, 人们对当地的村干部、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的信任度较高。农业电视节目特别是农业科技节目要与当地农科院、农技专家合作, 让他们现场示范讲解, 这样既能增强传播效果, 又能取得实效、降低制作成本。做好农业电视节目, 离不开专家队伍的支持。

面对节目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背景, 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走产业化之路, 由单纯的农业电视节目衍生出更多的节目制作机构、农业期刊、农资销售企业、培训机构、农业服务中心等, 把节目制作成书籍、杂志或者社教、专题、文艺、影视、科普等多种形式的VCD或DVD音像制品出版发行, 使节目增值, 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促进创收。

3. 增强服务性、互动性和干预性, 是农业类电视节目实现突围、走向强势品牌节目的必由之路。

有关机构研究表明, 由于电视是农村的主要信息来源, 所以, 农民不仅比城市居民收看电视的时间长, 而且对电视的信任度更高。据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调查, 不论经济发达地区, 还是欠发达地区,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等;二是新技术、新产品;三是供求信息, 包括农产品价格、销路等;四是科技知识, 包括科学文化常识、教育、卫生、健康等。

荆州电视台《垄上行》栏目针对“三农”的实际需要, 不断强化节目的服务性。“王凯热线”就是以《垄上行》节目主持人王凯的名字命名的栏目, 专门用于24小时接听回答农民观众的问题。这种心贴心的服务, 使《垄上行》栏目受到越来越多农民观众的欢迎。

受众与电视节目的互动不仅仅是交流与沟通, 更是一种及时的反馈。尽可能多地让电视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 并尽量地使观众获得节目内容参与的主动权, 以便使电视节目产生最大的影响。《垄上行》节目自开办以来, 通过举办各种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 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这种媒体与观众的互动性, 极大地提升了《垄上行》节目的影响力, 也为其他电视台办好农业类电视节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 舆论监督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干预。这种干预不仅是新闻节目的属性, 也是农业类电视节目的责任。《垄上行》节目通过法律手段, 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类节目的影响力。

4. 新媒体融合, 增加播出手段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群, 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增加了融合的渠道, 目前, 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开发了自己的网络平台。随着电脑网络逐步进入到乡村, 农业栏目也应该实现网络的播出, 让农民朋友可以做到在农闲时候反复观看。

当下, 手机微信正在全面流行开来, 这一传播手段让信息对接变得更为通畅。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开通了公众订阅号, 其中对农节目《口里口外》实现了手机平台的点击播放, 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的收看。

5. 活动营销, 线上线下互动

农业栏目要想打造成品牌, 具有一定影响力, 就要开展线上与线下活动的互动和配合。张家口广播电视台《口里口外》栏目陆续策划推出了《乡村美食系列专题》、《乡村旅游系列专题》等等, 注重策划先行。

另外, 大型活动的策划实施也是提升栏目影响力的有效手段。2014年3月, 《口里口外》栏目成功举办了张家口首届农资农产品展示交流会, 开了张家口举办大型农展会的先河, 来自全国50家农资企业参展, 现场及意向成交额近千万元。

电视农业节目主持人需具备的素质 篇11

关键词:对农节目,主持人,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电视事业飞速发展,除了央视七套的对农节目外,全国不少省也开办了对农专业频道。这些专业频道的设立,为农村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农电视节目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央视七套的《科技苑》《每日农经》《生财有道》《聚焦三农》等栏目。省级媒体有北京电视台的《京郊大地》、广东电视台的《摇钱树》、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湖南电视台的《乡村发现》、山东电视台的《乡村季风》等。对农电视节目的大量涌现,为热爱献身农村电视事业的主持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肖东坡、尹兴军、李兵就是在这个平台上舞得精彩的人物,曾经荣获国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然而,拥有数亿农民观众的电视舞台,只有三五个获得金话筒奖的得主似乎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期待对农频道的舞台上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节目主持人,为大力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普及农业知识、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对农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呢?笔者认为,对农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农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直接服务于农民朋友,跟农民打交道,这就要求其必须对农民充满深厚的感情,就是在农民有需要的时候上去帮一把。比如,当农民费尽心血种植的蔬菜、水果、粮食、禽蛋卖不出时,主持人对着话筒为他们呼吁,让他们的劳动成果能有所收获;当他们在种植、养殖上遇到技术难题,自己又一筹莫展,无力解决的时候,主持人通过节目邀请来专家学者为其释疑解难,顺利度过难关;当他们的房屋遭到非法拆迁,又得不到合理赔偿的时候,主持人能够顶住各种压力,深入采访,用法律和道义维护农民的利益;当他们受骗购买到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辛苦一年,颗粒无收,投诉无门的时候,主持人能够不避风险,揭露骗局,还农民以公道,让骗子受惩罚。总之,就是在农民兄弟遇到挫折、困难和矛盾时,主持人能舍身处地地为他们奔走、呐喊,维护他们的利益、权利和尊严。

2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者的职业较为特殊,既需要枯燥的脑力劳动又需要艰苦的体力拼搏,既需要智慧敏捷的大脑,更需要强壮健康的体魄。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广大的山区农村,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到那里去采访,需要吃苦受累,有时候甚至要经受磨难。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做农民朋友喜欢的节目,必须毫无选择地深入到基层抓“活鱼”。在这里,主持人要向央视对农节目主持人肖东坡同志学习。这个出生在城市的主持人,并没有一般城里孩子的娇气和优越感。他主持的《乡约》栏目,经常要下农村采访,翻山越岭,走乡串户,钻大鹏,进蓄舍,什么样的道路都走过,什么样的蓄粪都踩过,其吃苦耐劳的精神,使被采访的乡下农民都钦佩不已,敬重有加。他在河南采访《麦客跨省作业记》时,坐在联合收割机上,往返数千里,住进车马店,十几天不洗澡,没有办公的桌椅,就在大腿上写稿子。他在微山湖采访时,为了展现一位放蜂老人真实生动的生活场面,一连几天住在湖边的帐篷中,被蚊叮蜂蜇100多个包,以至于两条腿都被挠烂了。

3 要了解基础农业知识

对农节目主持人,在懂得适当的农业科学常识、懂得与农业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村规民约。这样做起农民需要的事情来,才更能得心应手,不会因为无知做错事情,或出现尴尬。了解农业、农村、农民,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摸清农民的生产规律,以便于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手帮助。要在农民又收又种的大忙季节,提供多快好省、优质可靠的信息;要在农民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兔碰到困难时,联系技术员、专家亲赴现场,面授机密,化解危难;要在农民盲目种植大蒜,产品过剩,造成积压或无经销商经营的关键时刻,积极为农民找出一条销售的路子;要知道农产品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藏,并且知道是怎样种、怎样收、怎样藏。

对农电视节目主持人懂得这些农业基础性知识。这对于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更真实的体察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诉求,避免由于无知造成的误导。

4 形象要有亲和力

在以往,打开电视机,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都是正襟危坐,衣着光鲜,一口字正音圆的播音腔,在看着提示器读稿子,除了上半身之外,观众很难看到他们的整体形象。他们同观众的距离之远,就如同仰视夜空中的星星、月亮。《乡约》节目的主持人肖东坡,朴素的衣着,满脸的微笑,风趣幽默的语言,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亲和力、亲切感。他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中国第一农民之友”。作为对农节目的电视主持人,一定要做到对节目中新闻规律的要求、政策的要求、节目定位与观众的要求把握得当,使自己的主持与播音具有一定的时代感、蕴含性。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努力追求朴素、平易、亲切、和善的形象气质,坚持以道理说服人、用事实启发人、以情感打动人的原则,对外在形象并不刻意追求:冬棉夏衫,讲农事、说农话,爽直坦诚、实实在在,与农民朋友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更好地体现栏目宗旨上,充分发挥沟通与引导的作用。

选择对农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以外,还有许多方面都十分重要,比如主持人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政策水平、沟通技巧、语言风格、这些素质在节目采访、制作、播出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刘习良.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曹可凡.主持人素质及其他[J].新闻记者,1996(9).

上一篇:财务人员职能下一篇:集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