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播电视

2024-09-25

美国广播电视(精选12篇)

美国广播电视 篇1

公共广播电视的话题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还仅仅限于学术领域中少量介绍国外传媒的文章。如今, 在国内各地“公共电视”频道出现以后, 已经成为一个有具体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学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增多, 而且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 “公共广播电视”不仅是一个讨论热烈的学术领域, 同时也是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是美国和欧洲非常重要的新闻建制, 它和主流的市场化与商业化的新闻建制有显著区别, 在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广播电视 (国际广播) 都属于该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分支, 而美国则内外分别独立运作。公共广播电视公司 (CPB) 及其下属的公共广播电视电视台 (PBS) 和公共广播电视电台 (NPR) 在美国社会中只是边缘性的存在, 提供的大多是商业广播电视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提供的小众节目。但由于其受众大多居于社会中上层,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可以说,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体系是法团主义 (corporatism) 最为成功的案例。在传播全球化的今天,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在商业主义汪洋大海中取得的某种成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播电视心仪并模仿的对象。

美国和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电视体制的功能在政治上、文学艺术上和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一种独特的广义上的文化作用, 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而且应该是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作用是什么呢?不变的是公共广播电视“告知、教育和娱乐”的服务使命以及对公众恪尽职守的责任机制。在分散化的数字时代, 各国政府仍然重视民族国家的特征, 并特别强调公共广播电视的凝聚作用。在当今世界上, 公共广播电视也许不是一种最好的传播制度, 但应该算得上“最不坏”的政策选择。

由于公共广播电视的体制局限和被边缘化的现实, 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都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困境。广播电视收入的筹措、节目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被各国公共广播电视服务业者一致认为是本世纪初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家公共广播电视组织会议PBI, 2000) 。一方面, 各国政府的态度大都倾向于希望公共广电业者能自筹资金, 减少对政府的依赖;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公共广电业者能积极扮演凝聚国家意识、带动发展本土媒体产业、反映社会多元文化、提供不同种族、各种语言与文化的节目服务, 所以各国政府的公共广电政策时有互相矛盾之处。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部分国家如澳洲的ABC、英国的BBC、日本的NHK和台湾的PTS节目中仍维持没有商业广告, 广告收入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都要依赖的重要财源之一。所以如何在商业压力下维持公共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 公共广播电视又如何在多频道媒体环境下提出不同的经营策略是值得观察的。

随着西方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由盛转衰, 其受到的争议和批判也越来越多。除了由于技术革命缓解了频谱资源的不足而使更多的商业电视台加入竞争和新保守主义者当政削减公共开支等经济原因外, 与政府干预影响了公共广播电视的编辑独立原则也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 随着数字电视的出现和跨国媒体的兴起, 原来由公共广播电视占据的空间也被这些新媒体所代替。不以赢利为目标的公共广播电视受到商业传媒的威胁, 私营媒介的内容似乎也可等同于公共服务, 那为什么还需要公共广播电视呢?著名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学者Marc Raboy认为, 公共广播电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目标, 如果其他商业机构已经满足了民众的愿望, 公共广播电视还有其价值吗?再者, 代表公共空间的公共广播电视除了与商业传媒竞争, 对社会也未必有正面效用。按照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的观点, 公民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应该被严格地分离, 商业媒介提供私人生活需要, 此外还应该有一个各种观点可以进行“辩论”而不是诱导“消费”的公共场所来满足公共生活的需要。公共广播电视被认为是现代民主社会最佳的、能够满足公众参与需要的公共领域。但现实情况是, 在平衡了各种利益之后, 公共广播电视已经失去了公共领域通过辩论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哈贝马斯据此认为, 以公共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领域”已经重新被“封建化”, 并正在与商业电视最堕落的节目进行竞争。

既然公共广播电视的存在受到众多质疑, 为什么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不但没有衰亡, 甚至还由英国推广到了世界各地?当今, 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在朝广电数字时代迈进, 并为公共广播电视在新科技数位时代下应扮演的角色及转型做准备。学者Michael Tracey (1998) 认为, 这是因为我们对民主体制的迷恋。民主政府、多元社会的确立和存在, 使大家觉得没有必要保留公共广播电视, 但同时民主社会也倡导有质量的文化生活, 于是维护公共广播电视亦是有必要的, 这是现代人的矛盾之处。

世界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经验、实践及其理论总结对中国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可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外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在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独立自主和尽职尽责的形象对中国新闻传媒工作者是有感召力的。公共广播电视的操作实践经常被用于和中国的现状比较, 并使后者处于遭受批评的不利地位。尽管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衡量, 中国的“公共广播电视”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 从结构、内部组织、管理与经营模式、内容生产等方面与美国和欧洲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有重大的差异, 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们仍然可以起到相当的借鉴作用。虽然中国广播电视目前需要解决广电传媒的产业化, 但更需解决广电传媒公共频道的缺位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公共广播电视的经验, 在文化问题上, 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方法, 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和公众广泛的参与, 进行脚踏实地的改良。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上海教育电视台编辑)

编校:郑艳

美国广播电视 篇2

美国的电视台

众所周之,美国是世界电视业第一大国,美国拥有最强的电视制作班底和播出平台~

美国的电视台主要分为三种,国家级别的公共电视台 付费有线台,私营电视台

国家级别的公共电视台(共6家)

这6家就相当于 中国的央视,覆盖全美各个角落,只有你有电视机,即使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也能看到这6家电视台的节目

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

这六大公共电视网,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节目,通过其旗下数百家地方台从而覆盖全美。

每天除了固定的新闻节目,电视剧,娱乐节目,大型晚会,大型比赛等内容之外,就是六大电视网旗下的地方新闻的时间~

这种电视网覆盖和 我们中国的电视台完全不同~

中国是央视全天候制作和播出节目,而美国的六大电视网每天只有15小时的主频节目,其余时间都是地方台播出自己的新闻

付费有线台

美国法律规定,公共电视台是不能播出色情暴力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电视节目的~

所以,你是不会在六大电视网看到“少儿不宜”的电视节目~

那么,想看“好而不宜”怎么办?? 那好,请花钱看有线台的节目吧~

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包括像: CNN(新闻)HBO(电影)ESPN(体育)

私营电视台

私营电视台就更多了,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在美国办电视台~这在中国是无法想像的。

美国电视也忌胸? 篇3

2004年2月,已逝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妹妹珍妮·杰克逊在第三十八届“超级碗”比赛的中场表演时被同台演出的歌星贾斯汀·汀布莱克的舞蹈动作撕掉了紧身胸衣,杰克逊的整个右胸“春光乍现”,当时有9000多万观众在观看电视转播,且多半是全家老少一起收看,其中有近千万未成年人。虽然负责转播和制作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MTV电视台迅速将镜头转为全景,但这0.8秒的镜头让很多家长感到难堪。据称,FCC收到了超过20万份投诉。

结果就因为这个持续了0.8秒的“不雅”镜头,FCC决定对CBS课以55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当时迈克尔·鲍威尔还称,“露乳门”(Nipplegate)拉低了美国电视黄金时段节目的整体品格。后来CBS以FCC违宪为由上诉,之后双方打了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还闹上了最高法院,直到2012年才以FCC败诉、罚款无效告终。

不小心“露点”也不行?

位于华盛顿的FCC受命于美国国会,对包括CBS、ABC、FOX、NBC、CW、PBS六家无线电视台及其广播电视网的其他成员进行管理。其依据是这几家无线公共电视台覆盖率高——在全美覆盖率超过90%,且受众只要购买了电视机设备就能够接收,没有选择权。因此为了保证广播公共电视台服务于公众利益,FCC可对这些平台播出的内容进行监管。而有线电视台、付费电视台和付费节目则不在此监管范围内。

FCC不能事先审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不过,根据FCC在1978年颁布的规定,除开不受监管的晚上10点至次日早晨6点的“安全港”时段,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事后如果被发现违反规定,出现“淫秽”(obscene)、“不雅”(Indecent)和“污秽”(profane)的低俗内容,FCC有权进行行政处罚。

一般来说,“不雅”是指那些含有性或者排泄器官和行为描绘的内容。在节目中使用污言秽语则构成“污秽”。“不雅”和“污秽”内容受宪法言论自由权的保护,不能一概禁止,但电视台不能在早晨6点至晚上10点期间播出这一内容。而按照美国法庭判例,程度更为严重的“淫秽”的广播电视节目则不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FCC就是认为杰克逊“露乳”的镜头“不雅”而对CBS课以处罚。

但是问题就在于对“淫秽”、“不雅”和“污秽”的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标准并不完全清晰。在实际操作上,对于FCC监管的无线台来说,一般认为底线是不能“露点”与不能出现“国际骂”等几个经典粗口,如果不可避免出现时则必须打上马赛克或者消音。一般来说,电视台都谨守这一底线,但难免也有违规时,尤其是在直播节目中艺人“不当的”临场发挥,很可能让电视台来不及处理。

不过为避免危害言论自由,FCC一直以来始终采取相当谨慎的态度,除非广播节目内容非常令人厌恶,一再重复出现不雅下流言语或画面,否则FCC并不会介入。即节目中出现“偶然、单一的”粗口或“一闪即逝”的不雅镜头,不认为构成违法。

2004年,CBS在有“美国春晚”之称的“超级碗”中出现“露点”,确实逾越了节目内容的底线。加之自小布什上台以来,FCC趋于保守,在2003年规定禁止广播公司意外播出临场发挥或“一带而过”的污言秽语及图像。结果,CBS转播的“露乳”片段就被判定为违法,FCC对CBS电视网处以破纪录的55万美元的高额罚款。

珍妮·杰克逊事后坦承“撕扯”动作是临时设计的点子,但没想到玩过了火。“而主办方对此并不知情。”虽然为主办方撇清责任,但杰克逊还是遭到了CBS的封杀——她被列入包括MTV在内的CBS电视网的电视台的“黑名单”,之前发给杰克逊的格莱美邀请信也被告知无效。另外,影响更为深远的是,美国的体育赛事从此告别了实时直播,包括超级碗、NBA在内,所有赛事直播全部改为延时数秒播出,以让后方编辑室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类似的突发情况。

同一时期,相似的案件还包括FCC对FOX电视台和ABC电视台因为“单一的”粗口和“一闪即逝”的露臀的处罚。2003年,在FOX转播的金球奖颁奖晚会上,摇滚歌手博诺在接受颁奖时,说了句“这实在太他妈(fucking)光荣了”,结果被FCC抓住把柄,FOX因此受到处罚。ABC则由于《纽约重案组》一剧中的短暂露臀镜头被罚。后来这两家电视台跟陷入“露乳案”的CBS一样,跟FCC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官司。

更明确的底线

其实,FCC对这几家电视台开出的罚单在法律上还属于空白地带,因为这需要法院确认对这种短暂的粗口或不雅行为的处罚是否不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后来CBS上告“喊冤”,称电视台没有蓄意播放这一片段(主办方网站曾预告中场表演将有“令人震惊的一幕”,FCC据此主张电视台“可以预见”露乳片段),且FCC的标准前后矛盾——在此之前类似的情况并不会受到管制,因而应该免除因播出“不雅”内容而受到的处罚。

其后,FCC在这几个案子中都曾被地方法院判败诉,2007年,一家地方法院裁决FCC对CBS的处罚过于武断,宣布罚款无效。而FCC又接着上诉,最后官司闹到了美国最高法院。

2012年6月21日,在最高法院对FCC诉FOX和ABC案件的庭审中,法院质疑FCC若真关心观众或儿童的利益,为何30年来一直认定节目中偶然出现的单一脏话并不违法,如果FCC认为现在媒体环境或社会环境有重大改变,因此需要新的政策,也应该详细说明。最后法官们一致裁定,由于FCC相关政策“武断而多变”,依此对电视台实施处罚不合适。FCC需撤销对FOX和ABC的脏话和一闪即逝的露臀镜头的处罚。

6月29日,最高法院决定不听取FCC关于维持对CBS的处罚的上诉——这意味着这几场旷日持久的官司都以电视台方面的胜利而告终。CBS对此表示欣慰:“这表示FCC的相关管控将回归以往宽松时期的标准。”

最高法院不支持FCC依据“令人迷惑的”低俗不雅标准对这几家电视台进行罚款,这一判例让FCC“反低俗”的标准进一步明晰。事实上,高院裁决之前几年FCC就已经放弃了对“短暂低俗”内容的处罚。2014年,曾经给多家电视台开过罚单的FCC前主席迈克尔·鲍威尔时隔十年后也承认当时的FCC“反应过度”。

虽然标准得到了进一步明晰,不过法院并没有对FCC有关“反低俗”的政策是否违宪作出决定性的裁决——电视台方面曾认为FCC的“反低俗”审查违宪,无线台应该跟其他收费台一样不受这一审查。在FCC与FOX、ABC的案子中,大法官说,FCC有权制定并调整其“反低俗”政策:“在媒体的某个特定部门设立与其他部门不同的标准,具有公众价值。这是为了给孩子保留一个‘避风港’,如果父母在晚上9点钟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他们不用担心孩子受到脏话或裸露镜头的轰炸。”

在最高法院驳回FCC对CBS的上诉后,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也表示,“可以明确的是,不雅的节目内容——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目前都没有理由免于FCC的审查。”

总的来说,法官的意思是,一定程度的“反低俗”审查有存在的理由,但认定标准需要进行更明确的界定,并认真阐释政策变化的理由,详细说明为何要收紧尺度。因为只有明确界定标准,媒体才能明白禁区所在,避免误触雷区;如果官方标准既不设定例外情形,自身又语焉不详,在行政处罚的威胁下,电视台或电台就可能会实施更严苛的自我审查。如此一来,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了未成年人的一些权益,但大众的表达自由却会受到不当的限制。

美国的“新闻式电视批评” 篇4

新闻式批评与学术批评的区别

美国的新闻式批评, 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 几乎与电视的发展同步;电视的学术批评则经历了一个“学术化”的过程, 滥觞于70年代中期。

读者。电视学术批评的阅读对象, 主要是学生、电视研究者或传播学者。而新闻式电视批评的读者则宽泛得多, 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宽泛的“大众”, 各种地方性的日报、周末报和全国性的《电视指南》, 都刊登此类批评。此类受众对电视批评没有专门的要求, 所以它往往重在“告知”, 对电视行业来说, 则是一种营销和推广, 可以扩大节目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说, 可以满足知晓和娱乐的需求。第二类是较为专门的“分众”, 他们有特殊的专业需求, 需要对电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当然, 这并非为了研究的需要。例如,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虽然是日报, 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有较大影响, 形成了固定的读者群。一些定期出版的杂志, 如《星期六评论》、《纽约客》等, 也是如此。这些刊物的读者群, 文化修养和受教育程度要高于普众, 对历史、文化、社会的话题更感兴趣, 甚于娱乐, 所以这一类刊物上的新闻式电视批评侧重从文化、社会的角度分析电视。第三类读者, 是电视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代表性刊物有《电视季刊》、《艾美》、《传播频道》等, 一般直接由电视媒体创设, 或受其委托, 具有很浓厚的商业特性。这一类刊物登载了大量与行业相关的动态信息, 如经营理念、广电政策、管理经验, 强调实用性。

批评风格。与学术批评不同, 新闻式批评具有鲜明的个性, 体现在作者观察的视角与表述态度、文字、语调、句法的使用上, 大体有阐释体、报道体、讽喻体、甜媚体、电报体等五种风格, (1) 电报体用快节奏的方式, 简短扼要地传递信息;甜媚体迎合读者, 用一种追星族式的方式来写批评, 语调甜美、好奇、神往、亲昵, 这两种都是新闻式批评中较极端的风格。讽喻体是极具个性、境界颇高的批评风格, 普遍性不强。所以,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与学术批评做对比的话, 新闻式批评的写作风格中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阐释和报道。

阐释, 指注重对电视节目、现象或时间进行描述, 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和说明。报道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纪录”。电视日夜不尽, 留下海量的“内容”, 其中大部分即时消费, 弃之不惜, 也有极少数颇有价值, 有待保存与发掘。因此, 选择、甄别、纪录和批评很必要, 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批评家在此过程中恪尽纪录之职, 成为电视的“历史书记员”。

第二层含义是“揭示”。观众所看到的电视, 是在荧屏上被呈现出来的声画体系, 仅仅是“结果”而已。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 颇为复杂, 涉及科技手段, 制作技艺, 媒体的管理、经营, 乃至国家的传播政策, 观众不得而知。因此, 电视虽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却似乎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 电视批评家恰好可以起到“去魅”的作用, 向观众展示“屏幕背后的电视”。

批评条件。为了吸引读者, 新闻式批评家每天都要接触新信息, 与时间赛跑, “过时不候”, 在某一个时间里, 批评家必须完成写作。日报的周期最快, 杂志的周期要慢一些, 但二者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思考。文章篇幅也是问题, 报纸刊登节目的预告或评论, 通常字数为800~1000字;杂志的篇幅要长些, 大约为3500字;这两种新闻式批评都比学术批评的篇幅要短得多, 后者的单篇字数为6000~10000字, 故新闻式批评的言辞要求简练。

批评者面临很大的外在压力。电视批评家大卫·威廉姆斯在一次座谈会上谈道:“每到星期一早晨, 打开邮箱, 其中的信件堆积到两英尺高。” (2) 各种信件都是外在压力的体现:出版商的要求、读者的反馈、电视媒体的“公关”都可能使新闻式电视批评者丧失自己的“立场”。很多著名的批评家在公众、电视媒体、新闻行业都享有盛誉, 风光无限, 但却身心疲倦, 苦不堪言。

新闻式批评的类型

节目预评。在电视节目即将播出之前, 在纸媒上进行告知的文字就是节目预评。这样的批评文字都很简短, 一般不做评论, 有时, 甚至直接把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列在其上。这种极端商业化的形式, 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这里说到的“预评”包含“预告”的意思, 通常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今晚, NBC将播出……由……饰演……播出时间为……”客观上引起读者对节目的关注, 但作者不是站在播出方的立场上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而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 在节目播出之前, 引导读者去看电视, 怎样看电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电视发展初期, 大多数节目都是直播, 电视记者和批评家无法提前看到节目, 也就无所谓“预评”。到了六十年代, 节目采取录播的形式, 家庭录像机出现以后, “预评”成为新闻式批评中最重要的形式。

观后批评。与“预评”相对应, 观后批评针对最近已经播出的节目进行批评, 它篇幅短小, 一般不出现在杂志或周刊上, 多数刊登在报纸上。因为其时效性强, 简洁明快, 作者来不及做深入的思考, 也无法在更开阔的背景下来分析, 所以, 这一类批评, 主要就节目论节目, 不做延伸, 并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 即首先对批评对象略加描述, 然后再进行评价, 通常会以诸如此类的方式开头:“如果你错过了昨天晚上CBS的节目……不要紧……”

明星闲话。这一类文字通常以下面几种形式充斥着各种大众报刊。一、“信箱”栏目, 刊登读者来信, 询问有关明星的消息, 随后做出答复。读者来信经常会有这样的言辞, “我和朋友打赌, 我说……是吗?”二、闲话专栏, 专门刊发有关明星的最新消息, 经常采取采访的形式, 直接采访当事人或与之相关的人员。三、明星资料特写。但凡新节目出品, 电视网或制作公司都会发布大量关于制作人员, 尤其是知名人物的背景资料, 这成为报纸争相追逐的信息源。四、关于明星工作介绍的文章。与私生活爆料不同, 这一类文字集中关注明星的业绩和工作, 帮助读者了解自己心仪的对象, 或树立明星的“勤奋刻苦”、“天分了得”、“献身专业”等正面形象, 或进行反面的批判。

行业信息。主要涉及电视媒体的人事变动、财政预算、发展计划、斗争内幕等, 如NBC更换高层管理人员, ABC重组新闻机构以提高收视率, CBS准备进军有线电视行业等。一些大的媒体和公司,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一部分, 人们需要了解。而且, 这一类新闻和信息, 对于电视批评和研究来说, 是重要的背景资料, 甚或是合适的研究对象, 因此, 行业信息和内幕是新闻式批评中的重要部分。20世纪50年代, 杰克·古尔德在《纽约时报》主持媒体信息的电视批评栏目, 影响很大。古尔德退休以后, 该领域最出色的继任者, 要算《万花筒》 (Variety) 的电视记者莱斯·布朗。 (3)

社会文化批评。这是最接近学术批评的新闻式批评, 它不像预评、观后批评、明星闲话, 完全围绕具体的节目或人物, 主要倾向于关注电视的社会意义;也不像媒体信息具有强烈的揭示与报道风格, 而带有鲜明的批评倾向——他们往往以电视为由头, 涉及社会和文化的批评。电视的社会文化批评, 一般都出现在杂志上, 因为杂志读者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 不满足于快餐式的批评;此外, 杂志的出版周期较长, 所设置的电视批评栏目也许更长, 比如说, 罗伯特·夏阳为《星期六评论》撰稿, 每三周一篇文章, 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查证。

纸媒上各种关于电视的信息和批评良莠互现, 很多报纸 (尤其是地方小报) 上的新闻式批评, 近似于广告, 不值一提。新闻式批评整体上的不足, 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时效性过强、篇幅局促, 大多数是急就章;还有一个是写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不高, 写作态度不够严肃。

该行业也有佼佼者, 一些重要的报纸、杂志, 如《纽约客》、《星期六评论》、《纽约时报》都拥有优秀的批评家, 他们大多是资深记者或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在纸媒和电视、新闻和娱乐、学术和商业、媒体和公众之间左右逢源, 长袖善舞。其批评言论, 或针砭时弊、或奖掖新进, 皆有所凭依, 颇具识见, 为受众、行业、知识界所重视。新闻和电视界的很多著名奖项, 都设置了批评奖, 如普利策新闻奖和皮博迪电视奖。

注释

1Gronbeck, Bruce. (1984) , Writing televi-sion criticism, Chicago Science Research Asso-ciates, P17~20.

2Watson, M. (1985) , Television criticism in the popular press,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2, P69.

美国广播电视 篇5

广播电视数字化被认为是广播电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全面实现不仅是广播电视在传播手段和节目质量方面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这一突破波及和影响的范围将扩充到传媒产业链上下游形态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意味着这一链条中的每个环节的业者重新定位,重新洗牌,重新争夺产业制高点的又一轮竞赛。这不仅体现在一国之内的产业链中,同时也存在于世界范围的产业竞争之中。

本文就将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探讨二者广播电视数字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从而预见数字化这一技术革新后将会引起的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由此无论政府还是业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更加合理和正确的发展战略。

数字广播电视的产业链革命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的流动。这一简单的技术革新带来的却是深刻的产业变化。数字化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首先是播出内容的广播向窄播的转变。过去我们的播出内容是向越广泛﹑越大众的群体播出。到了数字化之后,我们将从过去的只播综合频道发展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一些个体﹑群体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和节目。比如我们在电视上有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有大量的付费节目,我们还可以提供节目指南,指导大家在这么多的节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所以,播出内容走向了既有广播又有窄播的立体方向发展。

第二是节目形态的转变。数字化后,我们不光提供频道,还提供方向的转变。比如我们看到在有线电视网里面,我们除了按电视频道提供节目之外,还提供各种交互点播的节目,这样观众从被动收看变成了主动收看,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点播看节目。

第三是服务方式的转变。数字化使广播电视变成了一个多媒体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出了广播电视节目之外,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整个现代服务业搭建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让我们不仅可以提供节目﹑提供信息﹑提供各种游戏﹑娱乐﹑各种商业服务。

第四是接受方式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广播电视就是固定的接受,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数字化之后,观众可以拿着便携器一边走一边看。这其实拓展了广播电视的地理范围。第五是盈利模式的转变。过去大众传媒主要以广告为收入来源,近些年整体的广播电视收入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数字化后,我们不仅可以依靠广告,还可以依靠对用户收取收视费,对各种商务服务收取服务费等,使盈利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广播电视的出现是对原有的产业模式的一种颠覆。它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这主要体现在数字电视赖以生存的四大平台之上:

内容平台:即内容提供商。数字化的技术后果是释放了更多的频道资源,也就对更多的内容资源提出了要求。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的铁律。数字化使原来模拟时代因喜鹊而形成的垄断资源的频道不再稀缺,大量的频道需要海量制作的精美的内容。而受众接触电视的时间相对有限,数字电视使传媒市场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尤其是付费电视这种形式更是要求媒体提供的是免费频道所看不到的精品节目,提供具有独占性的﹑公共频道稀缺的信息,这样作为产业链末端的受众才会真正实现市场价值。这是对内容提供商的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2011年美国广播市场盘点 篇6

关键词:美国广播市场 无线广播 网络广播 卫星广播

盘点2011年美国广播产业发展状况,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数字化移动设备收听人数的迅速增长。车载中波/调频(AM/FM)广播成为美国听众的主要收听媒介。

传统广播永远不是过去时。数据表明,大多数美国人现在仍然每周都会收听中波/调频(AM/FM)广播,美国广播产业的主要收入仍然依靠的是传统广播模式。另外,目前有38%的美国人每周都会用数字设备听广播。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还会翻倍。但美国受众对传统广播和数字高清广播(HD)的兴趣明显减弱。

2011年,插播广告依然是广播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增长态势略显疲软。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广播广告创收虽仅占广播产业收入的少量份额,但却成为了广播创收增长速度最快的渠道。

在传统广播领域,新闻/谈话/资讯类广播的收听人数在2011年持续增长。预计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亦会助力这一增长态势。2011年,一些美国广播电台从新闻/谈话台转型成为了全新闻广播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源会被用于新闻的采编报道,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与此同时,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经历了动荡的一年:其高管理层的关键成员或辞职、或解聘,美国众议院力推撤消对NPR的联邦政府拨款,最后遭参议院否决。虽然2011年NPR的加盟电台数量有所增加,但其每周收听人数却有所下滑。

一、受众分析

长期以来,无线AM/FM广播是美国听众的主要部分收听方式。2011年,93%的12岁以上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拥有并使用过AM/FM广播,这是仅次于电视机的受众媒介接触率。根据阿比创的数据,这一收听比例只比2001年下降了3%。有2/3的美国传统广播听众采取了非居家收听方式,大多数听众都表示经常通过车载广播收听节目。

美国无线广播使用率在过去十年里几乎静态持平

12岁以上的美国人拥有和使用的终端比例(%)

(来源:阿比创公司)

更有数据显示,人们收听AM/FM广播首先考虑的是便捷性因素,然后才是节目内容的质量。2011年,22%的美国人“喜爱收听”AM/FM广播,这一比例要低于选择iPhone(66%)、Andorid智能手机(49%)、数字视频录像机(48%)、iPod(46%)、宽带互联网(46%)和卫星广播(39%)的比例。

调查表明,受众更容易接触的新平台模式正在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广播市场份额。2011年,34%的美国人表示平时会收听AM/FM广播或潘多拉网络电台(Pandora)等网络广播。其中有9%的美国人表示两者都会收听。近年来,收听AM/FM广播的人数基本平稳,略有下降,收听网络广播的人数呈不断上涨趋势。

收听在线AM/FM广播和在线音频服务人数百分比(%)

(来源:阿比创公司)

2011年,在车上使用手机收听网络广播的美国人在总调查人群中占比11%,比2010年的6%增长了将近1倍。这种趋势在年轻人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使用手机、汽车等移动终端收听潘多拉(Pandora)的年轻人中,18~24岁年龄段组所占比例最大,为19%;25~34岁年龄段组和35~44岁年龄段组所占比例分别为6%和7%。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通过Spotify、Mogg和Rdio等移动音乐应用收听网络音频服务。据调查,有38%的美国人每周都会使用手机收听音乐。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会翻番。数据表明,目前智能手机要比平板电脑更受听众欢迎。

2011年,越来越多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新款汽车中安装可接入互联网的音频系统。种种因素表明,较之AM/FM广播车载收听方式,美国人更看好数字化车载收听前景。

二、数字广播

除了网络广播,AM/FM广播的另一竞争者是数字高清广播(HD Radio)。HD广播技术可以为听众提供频率丰富、声音质量完美的广播服务。

目前有许多美国人都“听说过”HD广播,但很少有成年人对此表示感兴趣。从2006年到2010年,对HD广播感兴趣的人数仅增长了8%。根据阿比创公司统计调查,2010年只有7%的美国人表示对HD广播感兴趣。自2006年以来,每年可以接受HD信号的美国广播电台数量锐减。2011年,在美国的2103家电台中,只有17家电台增加了HD信号接受设备,比2010年减少了4家。

汽车工业给HD广播带来了生命力。2011年,2%的18岁以上美国人表示在私家车上使用HD广播。凯迪拉克汽车公司曾宣布在2012年的春季新款车上配置HD广播标准设备。清晰频道电台(Clear Channel Radio)和积云媒体公司(Cumulus Media)也计划在2012年开展合作,抢占数字广播市场。预计到2012年12月,清晰频道电台可以将旗下850家广播电台的节目投放到积云媒體(英文)的每日交易网络平台——SweetJack上进行交易。与此同时,积云媒体也会把旗下570个电台的节目放到清晰频道开发的iHeart Radio上,供听众收听。

iHeart Radio是清晰频道2008年推出的主要用于与Pandora竞争的一款移动应用。目前,iHeart Radio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已经达到了3400万次,贮存有110万首歌曲,曲目比Pandora2011年上市时的80万首曲库存储量还要多,听众可以在iHeart Radio上收听到清晰频道的AM/FM广播节目。2012年,听众将会在iHeart Radio上收听到清晰频道和积云媒体旗下共1420个电台的节目。iHeart Radio的优点还有听众可以进行随意的个性化设置,比如可以选择收听指定歌手、某一曲风的音乐。据清晰频道官方透露,在不久的将来,iHeartRadio还将进军车载市场和移动终端市场。

2010年,美国新闻/谈话/资讯类综合性广播电台数量有所增长,达到3795个,同比增长10%。2010年,美国全新闻电台的数量亦有所增长,达到了33个。而在2009年和2008年,美国的全新闻电台分别为30个和27个。美国一些广播电台从综合台向全新闻台转型的原因各异,为数不少的广播电台是出于削减成本和支出考虑。

八、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对于NPR来说,2011年是颇为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一年:3月,NPR若干高层因其批评美国右翼保守派政治团体和“NPR不靠联邦政府拨款也能过活”等不当言论广受争议而引咎辞职;美国众议院力推撤消NPR的联邦政府拨款,但遭参议院否决。高层变故、公共拨款政治辩论激烈,导致截至2011年底,NPR的每周收听人数从上年的2720万下降到这年的2680万。这是NPR近年来收听人数首次出现降幅。

但值得注意的是,NPR的成员台数量呈上升趋势,加盟的广播电台数量由2010年的764个增加到了2011年的789个,所获筹款数额有所增加,互联网和移动市场战略成效明显。

2011年,NPR获得捐款数额达5000万美元,以每年24%的幅度递增,新闻部门直接受益。2012财年,NPR的财政预算为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7%,新闻报道预算为7000万美元,其中将近一半将会用于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报道。2011年NPR新闻部新增员工数达365名(345名全职,20名兼职),同比增长9%。

NPR的官方网站月访问人数从2010年的1390万上升到2011年的1770万。其更多亮点在于移动应用、社会化网络媒体和本地播客应用。截止到2011年年底,NPR的iPhone、iPad和Android应用下载量达到了600万次。NPR播客的每月下载量从2010年的2330万次上升到2011年的2800万次。

另外,NPR的社会化媒体应用在2011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Facebook好友量增长最快的前十名新闻媒体榜单中,NPR位列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NPR同样也提高了Twitter的利用率。2011年,NPR的Twitter微博粉丝数位列媒体类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ABC News)、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值得注意的是,NPR还于2011年11月开发了一款被称做“公共广播的Pandora”的网络应用程序——无限播放器(Infinite Player),可以让听众更加灵活和便捷地使用网络平台收听NPR广播节目。

九、谈话类广播节目

2010年至2011年,拉什·林堡位列“美国前十名谈话类广播节目主持人榜单”首位,每周听众人数均为1500万。肖恩·汉尼提位列第二位,每周听众人数为1400万。2011年,迈克尔·萨维奇超越了在2010年位列第三位的格伦·贝克,跻身“美国前十名谈话类广播节目主持人榜单”前三甲。

(编译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

原文网络来源:http://stateofthemedia.org/2012/audio—how—far—will—digital—go/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展研究中心)

美国数字电视转换延期风波 篇7

这意味着美国650万模拟电视家庭将仍有4个月的时间来做更充足的准备。1个月前, 由于机顶盒优惠券计划的13.4亿美元资金用尽, 引发了按原定日期进行转换后将导致一些用户失去信号的担忧。目前拥有模拟电视机的消费者, 通过室内天线或屋顶天线收看电视节目, 在关闭模拟信号转换至数字电视后, 必须购买一个机顶盒才能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数字电视一体机用户、有线电视用户及卫星电视订户都不受此影响。

白宫发言人此前称, 一旦众议院通过数字电视延期法案, 奥巴马总统将签署该法案。法案将在总统签字后生效。

延期风波始末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 美国关于数字电视转换是否延期的争论一波三折。

进入1月以来, 美国数字电视机顶盒优惠券计划宣布资金告罄, 从而使模拟电视用户丢失信号的担忧和推迟数字电视转换的呼声占据了媒体版面。电视机从黑白时代升级至彩色电视时代被看作电视的第一次升级, 而此次从模拟电视转换至数字电视则被看作是第二次重大升级。

美国《商业周刊》在发布2009年商业预测榜单时, 将“数字电视恶梦”列为第四位。理由是:“虽然政府已经支出10亿美元进行宣传和推广, 但很多美国人仍然不知道数字电视到底为何物。政府虽然免费发送40美元的机顶盒优惠券, 但很多人还没领到。因此, 2月份如果停播模拟信号将造成数字电视混乱。”

在2005年立法决定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后, 美国政府共拨出13.4亿美元进行宣传和发放机顶盒优惠券。每张优惠券面值40美元, 每个美国家庭限申请两张。市场上的机顶盒价格约为50美元至80美元, 两张优惠券可以覆盖购买机顶盒的绝大部分或全部费用。

1月初, 联邦政府发出警告, 称用于优惠券的资金已经使用完毕。国家通信信息管理局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预计在3月31日前会收到6 000万份优惠券申请, 但目前的资金只够5 150万份的。

根据调查公司Nielsen的数据, 到2008年12月, 约6.8%拥有电视机的美国家庭还没有做好准备在2月转换至数字电视。很多人对数字电视还不太了解, 有的还以为自己必须买个新的数字电视机才能收看数字节目。

1月初, 奥巴马尚未就职, 他的过渡团队和消费者组织给国会和时任总统布什写信, 敦促暂缓数字电视转换。理由是对那些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老人及不会说英语的家庭主妇来说原定的最后期限仍然太早了, 他们还不了解数字电视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也还没做好准备。

1月中旬, 民主党资深参议员约翰·洛克菲勒建议美国推迟至6月12日再关闭模拟电视信号转换至数字电视。洛克菲勒认为, 将转换时间推迟四个月, 可以给联邦政府更多时间来发放机顶盒优惠券, 也为政府和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更多时间来准备这次转换。

随后, 洛克菲勒和另一名资深参议员凯·霍金森女士开始撰写数字电视转换延期法案。霍金森参议员支持该议案的前提是洛克菲勒不再寻求第二次延期, 这样便意味着在6月12日前这个电视大国必须完全准备好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切换。

1月26日晚, 参议院通过了数字电视转换延迟4个月的计划。不过两天以后, 众议院1月28日否决了推迟数字电视转换至6月12日的议案, 理由是推迟转换只能导致消费者的困惑和增加广播界的成本。这对奥巴马政府和国会山的民主党是个打击。主张否决推迟转换议案共和党议员乔·巴通称, 数字电视转换既没停滞不前也没有破产, 其间所产生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众议院电信监管小组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里克·巴切尔 (Rick Boucher) 随后称他于在一周后按常规向众议院再次提交同一议案进行院会投票 (floor vote) 。他认为必须推迟数字电视转换, 以便利用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中的6.5亿美元来为优惠券和向消费者提供帮助的呼叫中心提供资金。

由于1月28日进行的是快速通道投票 (fast-track vote) , 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而院会投票只需要多数通过即可。众议院的院会投票结果是264比158, 顺利通过了美国数字电视推迟议案。

推迟转换的影响

推迟数字电视转换固然为尚未购买机顶盒的模拟电视用户赢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当然, 即使资金到位, 宣传也保持高调, FCC预计仍然会有4%的美国家庭对数字电视转换置若罔闻。而对美国数字电视产业来说, 推迟转换无疑将带来直接的影响。

行业分析师指出, 如果推迟的时间过长, 将对移动运营商和广播界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关闭模拟信号全部转向数字电视后可以腾出宝贵700 MHz频谱空间, 这些频谱已经由FCC拍卖给移动运营商开展无线网络浏览、移动视频等高端业务。如今决定推迟转换至数字电视, 那么花费160亿美元巨资购得频谱的AT&T和Verizon通讯公司也就无法如期使用这些频谱开展业务了。推迟转换后, 预计将对这些移动运营商作出补偿。

同时, 广播商也准备了很多数字节目, 一旦转换至数字信号后就开始播放。这样的计划可能要被迫减慢。很多广播网为了营造数字电视的惊喜, 已经将很多热门电视剧的促销档期排至3月份。这就打破了原来的播放周期, 在决定推迟数字电视转换后, 播放周期必须再次进行痛苦的调整。当然, 也有广播商认为, 可以接受推迟。一旦在2月17日停播模拟信号电视节目, 将导致那些无法收视的观众有意见。而广播商最怕的便是失去用户。

另外, 对电视机制造和流通厂商来说, 观众抛弃老式模拟电视机购买数字电视的速度也会放缓。

当然, 也有些电视台会面临资金上的压力, 在转换期间, 这些发射台将同时开动模拟和数字两套发射机, 而这些设备的运营都需要电力和运营维护成本。预计在推迟转换后, 电视台平均将增加4万美元的支出。PBS首席执行官保拉·克格尔 (Paula Kerger) 预估, 推迟数字电视转换将导致公益广播业者花费2200万美元, 她同时希望立法者能向PBS提供资金援助。

据《商业周刊》统计, 在过去的10年里, 美国广播界已经花费50亿美元购买数字电视设备。目前全美有1 760座全功率发射台, 其中约有93%已经开始广播数字电视节目。

数字电视转换的问题

数字电视听上去是好事, 但如果转换不顺利则可能会成为美国普通家庭难以攀越的数字峭壁。普通的美国人发现, 从模拟电视转向数字电视, 并不是像他们从广告中看到的那么容易。美国媒体也开始批评这次转换, 认为这是历史上产生困惑最多的一次电子技术升级和转换。从Windows XP转向Vista, 从CD碟片转向数字格式的MP3, 从销售纸质地图到销售GPS全球定位系统, 都没有为如此众多的美国人造成这么多的麻烦和困惑。

《华盛顿邮报》采访了一位72岁的老太太乔依丝·鲍威尔, 她有一台用了7年之久的模拟电视, 可以收看12套模拟节目。但当她接上买来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时发现, 她收不到任何当地的频道了。而她的家就离当地电视台的发射站几英里。“我还以为我只要买个数字电视机顶盒把它连上就行了呢。所有的广告都是这么说的。”这位老太太抱怨说。

在此前进行的数字电视转换试点中, 也发现了众多技术问题。很多观众发现一体机和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数字信号并不稳定。预计约有1 400万户家庭, 必须购买更大功率的天线装在室内或屋顶。也就是说, 在50美元至60美元的机顶盒之外, 他们还必须增加花销。一位数字电视独立分析师预计, 全美国约70%的使用室内天线的家庭需要购买功率更大的天线。

一份消费者报告指出, 使用联邦政府优惠券购买的机顶盒能进行基本收视, 但若想体验数字电视的优质画质, 最好还是买台全新的数字电视。另外, 高端机顶盒性能虽好, 但在模拟电视机上没法使用, 也不能用政府发放的优惠券购买。

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市是FCC的数字电视转换试点城市, 在该市的调查发现, 数字电视转换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天线和接收问题。虽然在政府和电视台的突击宣传及公众教育之下,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知道了数字电视转换马上就要进行, 但仍有75%的消费者拨打求助电话表示他们的机顶盒不能工作。超过一半的求助者被告知, 要么改变天线的方向或者使用机顶盒重新扫描频道。

在华盛顿地区, 约有15%的家庭会收不到四个发射台发射的数字电视信号。Centris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国58%的家庭在现有包含屋顶天线的电视接收设备条件下, 会丢失掉一个或多个频道。

OTT公司革新美国付费电视市场 篇8

现在美国的CATV、卫星电视及电信公司提供的IPTV, 合计已达到家庭总数的90%, 市场已达到饱和。美国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仍持续减少, 据市场研究公司SNL的调查报告, 在2012年7~9月期间, 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数的市场占有率较2009年64%降为57%。美国电视市场现在主要被上述三类公司所瓜分, 但近年在美国使用流媒体服务的OTT TV用户数也在持续增长, 如Netflix和Hulu的用户数增长迅速, 特别是Netflix在2011年底, 仅在美国的流媒体服务中, 其用户数就达到了2176万户, 市场占有率为83%。OTT TV造成付费电视用户大量流失。

电视节目制作与配送

美国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与配送的电视台, 截至2011年9月30日, 总数有1782个。其中VHF电视台有466个, UHF有1316个。非商业和商业电视台并存, 但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方面。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与配送的经营者, 主要商业服务者有4大电视网, 即ABC (美国广播公司) 公司、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 公司、NBC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公司及Fox (福克斯广播公司) 公司。除了这四家拥有和经营的电视台和网络外, 还有各地区独立的电视台存在。

此外, 在2006年1月, CBS旗下的UPN (联合派拉蒙网络) 和时代华纳旗下的WB (华纳兄弟公司) 对电视台资产进行整合, 作为第五大地面电视网络CW诞生了。此外, 在2006年9月, 作为第6大电视网福克斯新的“myTV”也诞生了。

卫星电视市场

美国卫星电视现有两大公司, 即DirecTV公司和Dish Network Corp (DISH) 公司。

截至2012年第三季末, DirecTV的美国用户总数达1998万, 成为仅次于Comcast的美国第二大付费电视信号提供商。在2011年第二季末, Dish Network Corp (DISH) 公司的用户数量减少了大约13.5万户, 下跌至大约1406万户, 是美国第3大付费电视信号提供商。

卫星电视公司优势是技术升级快, 高清晰频道多, 不足的是提供三网融合业务困难。

有线电视市场

依据NCTA的统计, 美国家庭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 在2011年3月底市场有5960万户, 家庭普及率为46.2%。在1998年, 美国有线电视的家庭覆盖率曾经达到了98%的, 家庭的普及率也达到了77%。有线电视公司多是多系统运营商 (MSO) ,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随着企业并购的进展, 多系统运营商的用户数, 也出现了有超过1000万户的公司。目前三网融合业务是有线电视公司的强项。

根据有线电视行业组织NCTA的统计, 从2007年左右开始, 就呈下降趋势, 如图所示。

付费电视市场竞争格局

据IHS Screen Digest统计, 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基本付费电视服务的用户数量是1009亿户, 比第一季度的1012亿减少34.8万个。据Nielsen公司于2012年5月8日公布的调查, 美国在2011年, 有近3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 已经与有线电视公司解除合约。用户减少, 缘于经济形势趋于黯淡, 以及来自Netflix等OTT对手的竞争加剧。

美国目前使用电视机进行欣赏DVD的用户达98%, 保有高清晰度电视机的用户, 也有多800万台。另一方面, 许多用户通过流媒体配送技术, 将电视机连接到互联网上看视频, 或通过智能游戏机用电视机看视频。Nielsen认为, “在电视机上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 几年内每年还会呈现稳定增长, 但其后, 每月将会以0.5%或以46分钟的速度下降”。Nielsen认为理由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说, 现在人们如何看电视, 有了更多的选择, 观看电视强劲增长已经达到顶峰。在观看电视显着减少的背后, 是一般家庭中DVR (数字视频录像机) 的普及和录制视频节目的增加。此外, 人们用游戏机、平板电脑和PC等观看视频的时间也在增加。据Nielsen调查, 过去每月收看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平均为153小时, 每月收看包括录制的视频点播节目时间为27小时。此外, 在互联网上观看视频的平均时间为24小时。另一方面, 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的时间为四个小时, 这几乎没有变化。

美国的视频市场已经成熟, 有线与卫星电视总覆盖率超过90%,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要想获得新签约用户非常困难。有线电视运营商和卫星电视运营商均面临竞争。

从2007年开始, 美国付费电视市场就呈现由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的有线电视、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TV服务和卫星电视运营商提供的卫星电视, 进行激烈竞争的局面。卫星电视公司主要有DirecTV和DISH Network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 P T V主要有Verizon的FiOS TV和at&t的U-Verse。

应该指出的是, 根据IHS公司的“IHS Screen Digest U.S.Media Intelligence Ser vice”报告 (电影研究报告) , 美国at&t的U-verse和Verizon的FiOS, 两项IPTV业务的用户数, 到2011年末接近800万户, 并还在继续增加。

OTT TV在付费电视市场中的地位

在宽带接入服务中, 用户能接从Netflix、Hulu和Amazon Instant Video等网站免费或低成本收看视频服务, 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种趋势, 造成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流失。

事实上, 在美国使用流媒体服务的OTT TV用户数在持续增长, 如Netflix和Hulu的用户数增长都很迅速。

对智能电视进行内容分销的公司, 如Netflix和Hulu等的配送平台, 在未来将继续增长。对智能电视采取最卓越的策略, 目前来看就是Netflix公司, 它不仅对电视, 而且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视以外的设备, 也进行视频配送, 在过去两年内, 用户数增加了1000万户。

美国有线应急广播EAS标准解读 篇9

关键词:应急广播,EAS,EWS

0引言

目前, 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高发时期, 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面临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据统计, 近年我国每年突发事件高达120万起, 造成至少20万人死亡, 170万人 (次) 伤残, 200万户家庭因此陷入贫困, 4亿人 (次) 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左右, 占我国GDP的6%。如何全天候、全时段地将应急广播系统发布的应急预警信息及时地向受众进行展示, 是应急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制定一套针对全国范围的有效的应急广播规范从长远角度看非常必要。

国内外许多机构都在国家应急广播方面进行了基础技术研究与国家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外在国家应急广播建设领域发展较成熟的技术有美国的紧急报警系统 (EAS, Emergency Alert System) [1]和日本紧急警告系统 (EWS, Emergency Warning System) [2], 在国内广州、上海、四川等许多省市也根据各省市的基本情况建设了相应的应急广播体系。本文将主要分析美国有线电视应急广播EAS标准, 为我国有线电视应急广播建设提供参考。

1 EAS的概述和描述

1.1 EAS概述

EAS标准定义了一种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将应急信息传输到数字接收设备的应急预警信息编码方法。所谓接收设备包括零售给消费者的数字机顶盒, 数字电视接收器和数字视频录像机。该标准使得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尽量避免对原播放节目的情况下, 发布与州和地区一级有关的具备预警优先级定义的应急预警信息。

在该标准中, 预警信息以遵循MPEG-2编码格式的TS流形式传输, 通过文本信息滚动显示预警方案、原频道音频信息播放预警方案或详情频道预警信息播放预警方案三种方式实现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

应用于接收设备的应急预警信息包含以下元素: (1) 一套定义应急预警信息发生的应急信息编码规则; (2) 应急事件的起始时间和预计的持续时间;应急预警信息的文本描述; (3) 详情频道可用性和频道号的标识; (4) 无条件的优先级标识:应急事件是否具备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跳转到详情频道的优先级; (5) 指向可选的应急音频频道的指针:该指针可用于在应急预警消息播发期间用应急音频频道覆盖当前音频服务。

1.2描述符定义和描述

EAS标准定义了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 该消息是以MPEG-2 private_section () (per MPEG-2Systems[3]Table2-30) 的形式定义的, 与MPEG-2的传输兼容。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的相关描述符如表1所示。

1.3 EAS消息处理

1.一般信息处理

带外[4]和带内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的接收条件、优先级处理, 根据sequence_number以及其他信息判断应急信息的处理方式;

2. 重叠信息处理

在当前有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处理的情况下, 需调整新消息的alert_message_time_remaining值;根据新消息的EAS_event_ID值, 判断消息处理方式;当需要调到详情频道, 根据重复检测, 异常处理, 优先级测试、文字演示、目前是否已在详情频道, 是否需要不同详情频道等等因素, 判断是否调台到指定详情频道。

3. 可选EAS_event_ID处理

当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中的EAS_event_ID值与之前处理过的一个并未过期的预警的EAS_event_ID相同, 且目前没有正在处理的预警消息时, 则当前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可以被忽略。

4. 异常处理

当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中包含的异常源ID或异常频道号与当前虚拟频道的带外源ID或者带内频道号相拼配时, 忽略该消息。

5.预警优先级处理

假设正常情况下, cable_emergency_alert () 通过了重复检验和异常处理等, 当alert_priority为12或更高, 则接收设备应当获取并输出预警音频;alert_priority为8~11, 则必须输出预警文本/音频/二者;alert_priority为4~7, 则必须输出预警文本或预警音频;alert_priority为1~3, 则必须输出预警文本/音频;在处理完sequence_number之后, 接收设备应忽略alert_priority为0的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以上情况如果输出为音频, 需要在预警持续时间内替代虚拟频道当前播放的音频。

6.文本处理

接收设备应能够处理多语言的alert_text () , 必须支持英语和ATSC A/65C[1]中的霍夫曼压缩表格。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提供alert_text () 时, 如需调到详情频道, 则文本不播出, 否则在屏幕顶部播出, 知道完毕或被中断。

2范例解读

如图1所示, EAS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为:

1.接收设备接收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

2.协议版本protocol_version=0, 符合描述符定义, 进行下一步, 否则结束。

3.判断sequence_number是否重复, 即cable_emergency_alert () 消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代表新消息则继续, 否则结束。

4. 当前预警信息服务是否在异常列表内, 不是继续, 否则结束。

5. 涉及到比较alert_priority字段和接收设备的状态, 对于除了最高优先级以外的情况, 考虑到当前正在收看的节目类型 (按次计费、访问控制服务等) , 如果优先级足够低, 消息处理可以被认为已经结束;当接收设备遇到选择性应用时, 对于大于0的任何优先级, 即便该优先级的应用没有被强制要求, 也可以对消息进行处理。

6. EA地点通过地点过滤则继续, 否则结束, 该步骤为可选项。

7. 判断目前是否有正在执行中的预警, 如果没有, 判断EAS_event_ID与上一个在有效期内消息的ID是否匹配, 匹配结束, 不匹配继续;如果有, EAS_event_ID与处理中消息ID是否匹配, 匹配则更新预警信息维持时间, 否则停止滚动文本后更新预警信息维持时间。

8. 根据alert_priority字段范围判断预警信息播发是否需要音频, 分三种情况:只需要文本, 则结束;alert_priority大于12, 返回是;alert_priority小于12, 不要求有音频, 仍然可以输出音频。alert_priority小于12, 仍然需要音频信息是, 处理流程同alert_priority大于12的情况。

9. 步骤8后, 无需音频信息, 只需要文本信息的情况下, 如果原来播放节目的频道被中断了, 则重新请求恢复到原频道, 如果音频被打断了存储音频。

1 0. 当有线应急预警消息在alert_text () 中含有一个非空字符串时, 文本文字认为是“可用”的。文本可用, 则在视频上端滚动播放文本信息, 知道信息显示完成后结束;否则, 直接判断是否有滚动中的文本信息, 直到信息播放完后结束。

1 1. 步骤8后, 如果需要音频信息, 则查看是否有可用的音频通道, 有则跳到步骤14, 无可用的音频通道跳到步骤12。

1 2. 判断详情频道是否可用?如果有线应急预警消息的details_OOB_source_ID为非零值 (当处理带外频道时) , 或details_major_channel_number, details_minor_channel_number为非零值 (当带外频道不可用时) , 则认为详情频道是可用的。无详情频道跳转到步骤9。

1 3. 有详情频道的情况下, 判断是否已经在详情频道, 如不是请求跳转到详情频道并等待原预警信息持续时间结束, 若是直接等到原预警信息持续时间结束, 重新请求详情频道, 再播出。

1 4. 有可用的音频通道时, 如果原预警信息播放频道被中断则重新请求跳转到该频道, 并替换原有音频。

1 5. 文本可用, 则在视频上端滚动播放文本信息, 知道信息显示完成后结束;否则, 直接判断是否有滚动中的文本信息, 直到信息播放完后请求恢复原音频。如果是滚动文本持续到所有文本播放完成。

3结论

目前, 美国的EAS系统信息发布手段主要采用数据广播系统 (目前主要为RDS[1]技术) , 同时辅以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卫星等多种手段;设备采用统一的EAS协议, 终端接收机采用对应的统一协议进行解码, 终端需对协议解码后进行分析, 才能实现自动唤醒与应急预警信息播放功能;EAS允许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系统、卫星公司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可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 迅速、自动地、按事件级别地发送、接收紧急信息。

EAS标准对预警信息播发中遇到的重叠信息、异常、预警优先级, 音频/文本信息播放等情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提供了一系列可靠、有效的处理措施, 值得在日后的应急广播技术发展中借鉴。

参考文献

[1]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ANSI/SCTE 18 2007Emergency Alert Messaging for Cable[S].

[2]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General Operation Information[P].

[3]ITU-T Rec.H.222.0|ISO/IEC 13818-1:2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Part 1:Systems[S].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客户端的新趋势 篇10

透过这一新闻客户端出现的新趋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未来实验室主任迈克尔·麦金教授帮我们分析了《新闻机构为何需从战略上优先发展新闻客户端?》;而美国广播公司移动媒体产品总监彼得·罗伊波尔领导的团队在两年内更新发布了8个以视频为主的新闻客户端和手机网站,他用实际行动为媒体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是的,我们不能忽视Apple Watch的力量,于是便有了《“联姻”Apple Watch:优质设计可以创造市场》。但《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不这么认为,他坚持:报业新闻客户端将沦为长尾末端的一个小点。

当然会有不同的声音。苹果News的出现以及美国众多顶级媒体为“抢滩”苹果手表而进行的尝试,都预示着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移动客户端的下一个前沿。

美国电视剧的文化解读 篇11

关键词:约翰·费斯克;游吟诗人;美国电视剧;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089-02

美国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在其早期著作《解读电视》中借用了“吟咏功能”(bardic function)一词,来形容电视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bard”是指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他们“利用既有的语言,把当时社会的生活作息,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并强化肯定了听者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文化的感受”。[1]在费斯克看来,中世纪的游吟诗人和电视,这种现代化的大众传媒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发展出“吟咏功能”的概念来说明电视在社会生活当中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具体有:“①明示文化成员对现实环境的共识;②鼓励暗示个别成员对文化中强势价值系统的支持;③歌颂传布个别成员在外地(其他世界)的丰功伟绩;④肯定该文化放诸四海皆准的适用性;⑤揭示文化自我意义与新环境之间的失谐之处;⑥说服众人相信其文化能保证个人身份及认同;⑦藉以上种种管道传输文化成员的归属感。”[2]藉由这些功能,电视的运作就如同社会礼俗一般,泯没了个别成员的差异,以达到一种塑造集体文化的目的。而电视的讯息也承受了“强调社会中心性”的特性,以散布滋生强势支配阶级的意识为主。次级文化或团体,如黑人、年轻人以及女性等等,在电视中声音的大小,则依其与中产阶级意识接近的程度而定。

美国作为世界上电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其生产的电视剧不但数量广泛,而且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些年,美国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令人赞叹的繁荣景象,如《欲望都市》(Sex and City)、《24小时》、《越狱》(Prison Break)、《迷失》(Lost)、《CSI》、《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等等,它们成为电视击败其他媒体的收视率的新王牌,斩获了艾美奖、金球奖等诸多奖项。可以说,美国电视剧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的核心议题, 它在稳定社会的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借助约翰·费斯克的电视媒介功能理论,分析美国电视剧(以下简称美剧)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美剧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征。通过美剧,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美国的社会现实、价值观念、时代风尚和文化潮流。不同于中国电视剧,美剧中的历史题材剧比较少见,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它通过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社会的变化,向观众展示着不同阶级、种族、地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少,讲述着他们经历的或惊险、或平淡、或严肃、或可笑的大小事件。20世纪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国肥皂剧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生活。为此,“真实主义”成为它的一个基本创作原则,它用与真实生活近似的真实去模拟真实。在这种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使观众对自身生活形成一种观照,从而达成对现实环境的一种共识。

同样,美剧中的另外一种类型——情节系列剧,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它在传统的题材类型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叙述元素,不再停留于单纯浪漫的英雄故事和紧张激烈的外部动作,而是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的错综复杂、普通人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等等。例如:2005年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伦理剧《绝望的主妇》,它以美国一个普通社区为背景,以4名颇具魅力的中产阶级主妇为主角,审视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境以及她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内容涉及偷情、谋杀、丑闻、吸毒、同性恋等多种社会现实问题。而剧中人物所经历的这些问题正是观众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收看的观众,特别是那些家庭主妇,就会在剧中找寻自己的影子,将自己的生活与剧中的人物、情节、场景和性格相对应,从而在这种自身的观照中获得对现实环境的共识,情绪上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和释放。美剧正是通过将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搬演到电视屏幕上来,为电视剧和现实世界建立一个对应和互动的接口,使观众产生深刻的思索,进而审视该文化的内容,并思考出改变和修正的可能,以达到解决的目的。

第二,美剧中体现出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支持。一般而言,一种社会形态中的文化形态可以分为主流文化、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3类。其中,主流文化是以中心意识形态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它的话语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其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是主流文化的内核。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导向、宣传功能。而在美剧中,由于商业因素的驱使,其意识形态性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方面,它通过剧中领袖、英雄、榜样等人物的设置,让其成为承载和传递主流话语的符码。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剧中人物的奋斗与追求,来体现出美国是作为一个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而存在。中产阶级作为美国社会中的中坚阶层,他们是美国社会凝聚和团结的核心。在大量的美剧中,都是以中产阶级的生活作为背景,以此取得美国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例如:《绝望的主妇》里的生活场景就代表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场景。美丽幽静的紫藤郡街道,白色的栅栏围着修剪齐整的草坪,在一座座漂亮整洁的房子里,优雅得体、衣着光鲜的主妇们享受着宁静满足的生活,这样的景象形象鲜明地打上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烙印。此外,其主流意识形态经常会在剧中以伦理化的形态展示,《绝望的主妇》第二季中,4位女主角居住的白人中产阶级居住区紫藤郡搬来了一对黑人母子住户,打破了该地区原来只能有白人住户的无形规定,社区里的人包括女主角们一开始对黑人邻居并不友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人们都觉得母子二人同样值得尊敬,这位黑人男孩还与一位女主角的女儿谈起了恋爱。这里种族平等的观念隐藏在了倡导邻里和睦的伦理话语之后。四位女主角的态度转变也非常自然,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她们自身的社会关系没有被剔除,没有被当作某一种品质的符号,而是放在日常伦理中来展现。所以,美国人在输出他们电视剧的同时也输出了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价值。

第三,美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美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是非常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美国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思维是侧重于从个人角度来看待集体,他们认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强调个人的作用、能力、奋斗、拼搏等。因此,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这一点在美剧中的西部剧以及罪案剧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部剧中,主人公是英勇的牛仔,他凭借个人能力除暴安良,往往在做完好事之后,他们悄然而走,如同浪迹天涯的中国侠士一样。西部剧作为美国电视剧的一种类型,其中英勇的主人公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他们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高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而后发展的罪案剧,其塑造的英雄形象虽然仍属于个人英雄主义的范畴,但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西部英雄人物,而是有着更复杂的人性。这些作品在创造英雄的同时也在消解英雄,主人公不再是机智勇敢、高大完美、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而可能是一些小人物、小平民,他们有各自的生活困境,各自的喜怒哀乐,人物的内在性格得到开掘和展现。实际上,这样的人物设置更符合艺术的真实,更具有现实性。2001年播出的罪案剧《24小时》和2005年播出的《越狱》可算作两部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剧作。《24小时》全剧都围绕着美国洛杉矶反恐小组(CTU)主管杰克展开。正是他的一次次出生入死,瓦解了各路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在剧中,杰克作为父亲、丈夫和反恐小组主管的多重身份,承受压力,担负责任,不断地化解危机,而这潜在的成为9·11之后重新站起来的美国国家形象的化身。另一部《越狱》中的英雄人物迈克,同样也不是完美式的英雄形象。一方面,他的帅气、高智商、冷静、机智和胆识都让人称奇,但是在他身上又具有忧郁、自闭、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弱点。他像一个自负的青年,一个随时经受着痛苦与自我折磨的现代人,他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这个角色身上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和其背负的沉重压力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认可,这种人性的力量使其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魅力。

第四,美剧中传递的文化价值具有普世性。“美国的传播学者在一部题为《Medai Are America》(《媒介就是美国)》)的书中说过一段话:下个世纪将是美国传媒统治世界的时代,从巴黎到印度,从纽约到里约热内卢,整个世界都将被美国的传媒文化所淹没。美国的模式就是世界的模式。”[3]目前,美剧不仅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寻求原因,其中一点是因为美剧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加以概括与提升,传达出人类的共通性。美剧中的主题基本上都具有普世性,因为“主题和准则的通用性和原始性使得节目在心理上容易接近”。[4]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尽管剧中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与现实环境并不相符,甚至对其他国家的观众而言更具有陌生性,但观众却能够抛开各自的文化差异和社会背景之外而获得一种基于人生基本命题上的共通与共鸣,“使他们感动的是在人物之间的关系中显露出来的感情,这些感情对人类的境况可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例如:美剧中的主题经常是:对英雄的呼唤与颂扬;对勇气与责任的歌颂与担当;对自由和平的维护与向往;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等等,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共同追求,所以必然会引发观众相应的思考和共鸣,进而能够接受和认同它所传递的的文化和价值观。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美国文化本身的特点和优势。“爱德华·霍尔将文化区分为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弱语境文化对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要求并不高,如美国文化,它本来就是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是一种不断在冲突与妥协中熔炼出的文化,最后保留下来的必然是一些具有普遍可接受的文化因素。”[6]

美国电视剧正是通过以上的方式将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出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从而促使社会成员对该种文化产生认同与归属感。

注释:

[1][2] J.Fiske&J.Hartley著,郑明椿译,《解读电视》,台湾远流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5页。

[3]吴辉、张志君:《电视剧社会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4][5] [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著,张永喜、陈光明译,《电视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48页。

[6]单波、石义彬主编,《跨文化传播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Television Play from Culture Aspect

Feng Wan

Abstract:As a famous western mass cultural theoretician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John Fiske pointed out in "Reading Television" that television had the function of shaping the collective culture since it had played the role as "the bard of Middle Ages" in the whole culture of the society. The American television pla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levision forms, is also shaping the American culture and delivering the American culture value and ideology to the audience.

从美国媒体现状看广播新闻的创新 篇12

一、美国广播发展现状

1. 类型化明显。

每次扫描美国酒店数百个电视频道后, 最大的感受都是频道定位十分细致, 新闻台、音乐台、谈话台、购物台、饮食台、体育台、动漫台、健康台等等林立, 特色鲜明, 同一类型台还有更细分的情况, 如健康方面就有分年龄的不同频道。广播同样如此, 宗教台、不同语种的电台、各种体育项目的频率等等可谓丰富多彩, 仅音乐台就有古典、爵士、乡村、摇滚、流行甚至专门的非主流音乐广播, 综合频率反而显得很特殊。

类型化传播将受众尽可能地细分, 提高专业程度, 提升受众的忠诚度, 以尽可能集约的投入赢取所针对的市场的最大化收益。

2. 在新媒体崛起的十多年间, 广播的新闻/谈话台大幅上升, 说明新闻广播的前景仍被看好。

纽约地区电台非常多, 其中1010wins和WCBS新闻台成为广播新闻传播的典范, 这两台都可以看做类型化新闻台, 节目格式简单, 运作灵活。东广新闻台就是照搬了1010wins的格式, 而江苏新闻广播则是参考后重新设计了“滚动+延伸”的模式, 其根本都是格式化。

对新闻广播来说, 形势并不悲观。只覆盖纽约及周边地区的WCBS中波电台和报纸电视的合作很多, 影响力巨大, 60多名员工, 年产值5000万美元以上。这两个新闻广播的相同之处是格式化、特点鲜明、新闻产品质量上乘, 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高, 在广播业界的处境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台。

3. 交通新闻是一个永恒主题。

美国的广播和交通是不分家的, 虽然没有交通广播这一类型, 但所有新闻广播都将天气和交通资讯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交通新闻是新闻内容的重要一块, 为了报道交通堵塞情况, 有时还会出动直升机查看播报。可以说, 交通新闻是美国新闻广播的永恒主题之一。

虽然未来科技发展可以让我们无限遐想, 但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驾车人必然还是广播可以“垄断”的主流人群。这应该是广播最不可取代的优势。所以, 设计研发更能针对流动驾车人群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必定有助于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二、美国新闻广播的启示

在新媒体崛起的时候, 广播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新闻广播何去何从?

1. 进取精神

在新媒体强势挑战面前, 美国的传统媒体继续强化自身优势, 做优内容, 并主动顺应时代的变化, 对接新媒体, 与新媒体共生共赢。

美国的新闻广播集中体现了广播快速便捷低成本传播的优势, 在网络时代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是令我鼓舞的事实。

不断进取, 更加贴合传播规律, 更加迎合受众习惯变化的新闻广播会受到更多的认可。

2. 创新

美国媒体处在不断的创新中, 每隔一段时间去关注, 总会发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和形式。只有积极有效的创新才能促进发展。

无论何时, 新闻传播的本质始终是客观真实。新闻传播的创新必须科学、目标明确, 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考虑受众接收习惯的变化, 以更好地迎合、引导需求。

美国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升机进行突发事件、交通状况和重大活动的报道, 这种改变传统视角、大幅提升时效的手段令人震撼。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但保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播报新闻的意识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 内容的创新。从理论上说, 新闻内容是客观事实, 无法创新。但在实践中, 报道角度、报道方向的变化都是一种创新, 甚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

美国媒体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是本地化。在美国广播界看来, 本地化不仅是地方广播的制胜之道, 也是广播在新时代媒体竞争当中的重要武器。对江苏广播这样的区域广播来说, 这一点非常现实。

如何界定和认识本地化?美国媒体提倡的本地化并不等同于本地新闻, 也不等同于以本地视角报道新闻 (包括全国及国际新闻) , 而是指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核心要素有两个:本地居民的信息需求和交流需求。后者是我们通常所忽视的。

本地化的延伸——私人接触 (Personaltouch) 。本地化不仅是内容和视角的选择、核心要素的实现, 也包括报道方式——准确地说, 是与本地居民的接触、交流方式。比如, 长期地关注某些社区问题, 这既是本地化的一种形式, 也是一项要求。芝加哥公共广播曾经用半年时间, 关注一家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半年内, 他们对这家公立学校的各色人等进行了专访, 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性的报道。这是典型的本地化做法。这次培训中, 教授举了某社区垃圾清理问题的持续报道案例。美国媒体的关注角度非常多, 触及了制度、文化、习惯等诸多方面, 将选题敲骨吸髓, 进行透彻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在国内被归为民生新闻或舆论监督类, 其特色都是贴近和直接。

另外, 美国传播界有着根深蒂固的讲故事的观念, 所有的新闻报道要有故事性, 要有主人公。这同样是本地化和私人接触的要求。主人公本来就是社区成员, 容易形成认同感。在江苏新闻广播的报道实践中, 也提倡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故事化。同样的主题, 呈现的内容是否更接近受众的生活, 决定了这条报道能否被有效接收。

在对受众市场的竞争中, 本地化或本土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问题是如何有效、有力地执行,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二, 形式的创新。培训期间在纽约看了一场NBA比赛, 这只是一场季前赛, 主要是练兵。不过NBA的魅力名不虚传, 一场季前赛上座率就有八成, 比赛前后两个多小时, 完全是一次狂欢。其实这场比赛质量一般, 但是丰富的活动一直调动着观众情绪, 热度丝毫不减。

“注重内容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形式, 因为同样重要”。——这是我发在微博上的一句感想。

传统的新华体、三段式、倒金字塔等新闻写作模式, 当然是正确的, 但未必是现在最有效的报道方式。当新媒体不断发展, 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多的时候, 新闻报道的形式就格外关键。

对广播新闻而言, 创新报道形式意味着节目必须更具可听性, 更能发挥声音魅力, 报道必须体现现场化、情节化、细节化、画面感。

现场化、情节化、细节化可以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贴近性, 在此基础上改变写作手法,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客观描写叙述等文学手段, 辅以原生态的现场自然音响, 将为广播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面貌, 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 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感。这样的报道可以使受众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我们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 但还远不够。

另一种形式的创新, 是网络化。网络时代, 广播具有突出的不可取代性。与新媒介时代传统报纸、电视等所面临的受众急速下滑相比, 传统音频广播拥有的受众是惊人的, 且所受到的来自新媒介的冲击相对较小。即使是新广播技术的拥趸也仍然同时是传统广播的听众:有79%的播客听众、77%的在线听众以及约70%的卫星广播听众认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收听AM/FM (调幅/调频) 广播。

网络广播日趋为受众所接受。赛立信2009年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进行的网络广播调查数据显示, 超过45%的听众知道网络广播, 其中超过5%的听众经常收听网络广播, 这一比例较2007年上升了30%。

美国传统媒体网络化的程度非常高, 网络和传统媒体的对接不仅没有伤害传统播出平台, 反而起了巨大的抬升作用。

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与网络的多种方式对接。就新闻广播而言, 一是及时准确地将报道和节目内容上传网络;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将节目平台无法容纳无法呈现的内容完整呈现, 比如新闻专题类节目的详细内容可以网络为主, 新闻调查类内容辅以照片、视频等在网络上播出, 节目平台可以充分宣传, 明确点播途径;三是将网络平台作为观点中心, 以新闻为载体, 传达观念, 鼓励思考。节目平台和网络平台可以同步合作, 对政策、措施、社会热点问题等提出不同角度的解读, 供听众选择, 或请听众发表观点;四是将网络作为媒体推广和信息收集的重要途径, 除了宣传和举行活动外, 主持人、记者都应开设博客、微博等, 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扩大影响力, 同时获取更多信息。

网络化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采制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 更要能实现音频、图片甚至视频的同步发布。美国的一些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已经这样做了。目前, 江苏新闻广播正在与江苏广播网展开全面的合作, 我们的特别报道行动, 都带上网站摄像人员。无论重大突发事件采访还是社会问题调查, 广播和网站的合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第三, 技术的创新。广播新闻对采编播流程的速度和效率要求非常高, 这就需要技术保障不断创新, 提升水平。

在纽约WCBS电台参观时, 一位编辑坐在办公位上, 使用他们的编辑播出系统工作。 (见上图) 这套系统整合了文字处理、音频剪辑、串联单生成、播出工作站等功能, 功能覆盖了广播新闻制作的全流程。

上一篇:局部修复下一篇: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