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

2024-06-21

美国小学(精选12篇)

美国小学 篇1

“学生”是学校设计的重心, 因此良好的校园规划设计应自始至终体察学生的需求, 无论在校地选择、校园规划、校舍及运动场所设计、户外空间布局等方面, 都必须有优良的规划考虑。由于国小学生平均有1/4的时间是在校园的环境中求学与嬉戏, 因此创造温馨的教学空间以及安全有趣的校园环境, 是本事务所规划仁美国小校园的主要方向。

基地状况

仁美国小位于台中市四张犁第十一期重划区, 该区介于台中市旧小区与新兴开发区之间, 区内已有零星的新建建筑, 西侧及北侧则为密度较高的住商建筑。校园基地为矩形, 南北向约275m, 东西向约125m, 且南北高差达3m。

交通流线

基地西侧崇德路为本区主要道路, 机动车来往频繁, 特别是在早晚的高峰期。因此本案将主校门设立于临崇德路的中间, 以塑造仁美国小校门入口的特殊意象, 并作适当退让形成区隔。基地北侧引进台中市特有的家长接送回车道, 并连接至昌平东二路;而昌平东二路及崇德十二路车辆往来明显减少, 适于规划为上下学家长骑机车或步行的接送专区。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布局呈树枝形发散状, 在分期分区的发展以及创造多元的休憩与游憩空间上采取了大胆而创新的手法, 让每个建筑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校舍体量配置主要以同一年级设立于同一层楼的单元模式为主, 各群组间配设1间弹性协同教室, 形成发散型的配置模式, 各个分支深入不同绿化主题的校园配置, 如同河流一般流贯校园, 并半围塑各个不同属性的户外空间, 再加上周边地景的不同, 创造出不同功能与风貌的开放庭院, 可将其作为不同主题的教学、游戏、集合、休憩等空间。然而各区建筑通过不同形态的走廊与空墙连贯成一体, 地面层留设足够的空间, 除供学生运动游憩与学习, 亦可为校方及周边小区提供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场所, 使校园与邻里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不再只是一个封闭的学习场所。

校园天际线的变化配合量体以中央较高 (5层) 、两侧较低 (3~4层) 方式配置, 以斜屋顶伴随着不同楼梯间的造型, 让建筑在不同的方向呈现各异的风貌。此外, 建筑采用简单自然的风格, 与人工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布局

仁美国小校园规划的首要原则为注重校园虚、实空间的整体性, 依照校舍、游戏场、运动场的配置来做功能上的区分。由于基地主要面向崇德路, 因此在考虑校园整体的视觉景观性以及意象时, 一方面要考虑到整体性原则与效能原则, 对学校后续发展进行整体计划, 并配合学校经费与人力限制采取分期、分段、分区的方式完成校园建设;而另一方面效能原则要考虑到学生活动以及求学需求、学生安全等。

校园入口意象

校园主入口退缩形成广场, 并将生态水池与公共艺术雕塑品以木栈道巧妙的结合, 改变以往一进入校门牌楼的意象, 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宜人的休憩空间。另外, 入口警卫室屋顶则设计为一鸣惊人的气象鸡, 让校园意象更具有可亲性。

活泼生态校园

我们将崇德路上的绿意延伸至校内, 将警卫室的设计与地下室车道入口相结合, 将工地的弃土堆置成小山坡, 形成校内外区隔的屏障, 其上密植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等植栽, 将土丘与地景连成一体, 让学生与小区民众在一进入校门后即能感受到浓绿与花香, 同时有效降低了营建所产生的废弃土方量。除此之外, 我们还设计了水生植物池以创造水域生物栖息地, 并规划了高密度的生态密林区以创造绿块生物栖息地。植栽以多层次生态绿化手法, 并以原生种的植栽搭配来降低温室效应, 并减少不透水硬质铺地, 以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落叶堆肥以及蜜源植物吸引了昆虫与鸟类的觅食与筑巢, 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观察到动物以及植物四季变化的美丽。

教室单元平面

教室单元平面设计利用基地地势高低, 于地面层的低年级教室处增加了夹层空间, 供学生午休, 让低年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保有家的感觉, 同时布置属于各班的特色空间, 让小朋友开始融入团体的生活中。而夹层下则设计为班级导师与学生的互动空间, 让师生在此也多了一份交流的园地。根据学生老师的观察, 夹层的设立果然让低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喜欢学校的生活, 也多了自己的秘密基地。

后续

本事务所对于校园规划, 无论校舍设计、运动场所还是户外空间的配置, 力求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使其在优美的校园中潜移默化, 增进其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草等, 乃至于每间教室的布置, 对师生的态度、行为、知识及价值观都会产生影响。对于创造崭新、有活力的新校园, 提供我们的下一代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记忆则是最重要的目标。

美国小学 篇2

在整个美国之旅中,他们给我带来过搞笑、生气。他们还给了我照顾。我的朋友分别是:陈宇翔,一个大哥哥上高二,在美国之旅中照顾我、陈一风,代号小蜜蜂,年龄比我小一岁,表现却像个两年级的小朋友、凌国聪,比我小一点,热爱他妈妈的手机,在美国之旅中用IPAD mini看斗破苍穹、钟云柯,重量级人物,代号虎爷爷,小名虎子。

首先从最大的开始说,陈宇翔,身高一米八七,体重一百八十公斤,近视五百度,高二升高三。名言:你想想得多坑,得多坑、你这个坏人。他的话语总能让我笑口常开。他可以用那种特别可爱的声音把我逗笑。虽然他是高二,但他有时候也只有三年级。他喜欢和小蜜蜂玩。他和我一个房间。

陈一风,重量级人物,代号小蜜蜂,天真可爱,拥有着肥嘟嘟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大肚子。不过的脸上的皮肤不是很好,所以不能摸。名言:那倒不是。宇翔大哥哥常用一句话来说陈一风:“这就是蜜蜂。”蜜蜂热爱玩游戏,和大哥哥特别亲。我们都叫他小蜜蜂,几乎都没有人叫他陈一风。我有时候会叫他“小胖”。

凌国聪身高和我差不多高,比我轻很多。因为他营养过剩,谁说营养过剩不能瘦?他喜欢玩游戏,喜欢电子产品。

钟云柯,身高和我差不多,体重152公斤,正方形的脸,喜欢小朋友,我也算。小名虎子,我们叫他虎爷爷。“小心爷爷我打你。”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刻。

美国小学的奖励 篇3

首先是给满勤(无迟到、缺席)和高勤(全年缺席、迟到不超过三次)的孩子们授奖,讲究责任感和提倡参与精神的理念,从这个奖项的设立中可见一斑。看看获奖的小孩子们是多么兴奋,就那一张纸,拿到手里看得认认真真的。

其次是由学校图书馆负责人给加速阅读达到十级的孩子们授奖牌。整个学年里不断坚持阅读,然后参加机考通过80%以上、累计积分最后达到弗吉尼亚小学的十级标准,这对孩子们毅力和坚持精神的考验,远远超过了对他们智商水平的考查;对他们自小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令我惊异的是,今年学校的学前班(5岁)便有一个达到十级的孩子。

得奖的孩子们很兴奋,终于带上了奖牌的丫丫也一幅小得意相。奖品虽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本书,但上面有图书馆馆长的留言和签字,对爱书的孩子们来说,可以兴奋上大半天。

接下来的颁奖可能是多数中国人想不到的,是给最出色的一位家长志愿者。这位家长给学校贡献了最多的义工时间。有着硕士文凭但选择做全职妈妈的她,在学校义务做助理教师,协助家长老师联合会的活动,帮助因突发事件或孩子生病需要但马上又找不到babysitter(照看孩子的人)的老师们临时照看孩子,就在授奖的时候,她还在照看着参加典礼的家长们带来的一群小孩子。虽然奖品只是简单的一盆鲜花,但是全场教师和家长起立为她鼓掌,这是美国人表达敬意的最高规格了。从这个奖项的设立上,你可以看到美国教育是怎样在提倡贡献社区和回报社会的。如此,在美国大学的录取中“社区贡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就不会奇怪了。

在美国小学里,你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有多努力。这种观念在下一个奖项的设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最大进步奖”。

典礼的最后是由学校负责阅读的老师布置暑期阅读活动,没有强行要求,只有趣味性的鼓动,孩子们没有暑假作业,若是说有的话,就是这个没有强行要求的阅读了。暑期图书馆会每周开放一天,方便孩子们借书和参加机考,达 到活动目标的人开学时可以到图书馆的礼物箱里选一个小礼物。

整个授奖典礼过程,校长一直都在站着,为学生的成绩鼓掌,老师和家长们很投入,孩子们更是兴奋和期待交织,充满了活力。

获奖的孩子们更是兴奋溢于言表,对着我的镜头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美国中小学“择校”现象透视 篇4

美国的择校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产生的。美国教育理论界一直在讨论如何打破政府垄断, 将教育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避免出现政府垄断下的为少数人服务和官僚僵化的教育, 将教育的主权下放到家长手中, 美国政府支持学生家长择校。因此, 美国“择校”实际上是政府推进的一项教育改革。美国分权制的教育管理体制, 使得各州在推进择校方面所采用的策略方法以及给公众提供的自由度不尽相同。政府推行的改革是在联邦宪法和州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 是一种自上而下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合法的政府行为。

“择校”的原因

择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 但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出于消除种族隔离的考虑;二是为了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 追求教育卓越。80年代初期的美国中小学各类学校都不太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因而造成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差的状况。学校满足于已有的发展水平, 教师安于现状, 学生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校教学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美国政府因为不满公立学校历经数次改革后仍没有更多改善的状况, 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消费者的自由择校来培育竞争的教育市场, 以刺激公立学校在竞争的压力下主动谋求创新、改革和提高, 因此, 美国出现了以政府的名义和力量来大力支持、鼓励和推动择校发展的情况。

“择校”的目标

在美国, 伴随着公立学校的市场化和政府对私立学校各种形式的资助, 学校教育双元制中的公、私立学校正在融合。学校选择涉及更多的是不同学校间价值的问题。这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宗教信仰、种族构成、文化氛围、特点等方面与学生、家长意愿的契合。“择校”制的目标是要对于不同特质与能力的学生, 运用特别的教育资源与方法来满足其教育需求;无论学生的社会、种族背景如何, 都应该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择校”的形式

在美国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择校”的选项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开放招生制度, 即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去就读。二是磁石学校, 这类公立学校往往奉行某种特定教育哲学或在课程计划方面独具特色, 这在当前是最为流行的“择校”形式。三是特许学校或合同学校, 这是一种公校私营的形式。为了改善质量差、公众不满意的学校, 地方教育委员会与某个公司或个人签订合同后交其经营管理, 当局按当地生均标准为承包者提供经费支持, 并作出质量方面的要求, 承包者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四是学券制 (教育券制) , 就是给家长发放一种有价证券, 家长可以使用该证券在政府批准的任何学校中支付其子女上学所需的学费或其他教育费用。有政府学券和私人学券两大类。目前, 学券制在美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各州标准虽然并不一致, 但其面值大多与生均成本有关。有的州规定只有低收入群体家庭的学生才有资格享受, 有的州则无此限制。五是学费税收减免, 美国的有些州规定, 当纳税人为其上私立学校的子女缴纳学费时, 他可以申请减免一定数额税款, 以支持其教育选择。六是家庭学校, 不把适龄子女送到公立或私立学校读书, 而选择在家庭中实施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美国式“择校”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

“择校”利弊的评价

美国小学见闻 篇5

美国小学见闻

有关美国小学的见闻一    不用下车送学生 休斯顿katy镇,小学的校门前,一条平坦宽敞的柏油路,一列车队缓缓行驶, 没有汽笛鸣叫,没有拥挤,没有堵塞,只有蓝天白云,只有绿茵茵草坪,只有蓊蓊郁郁的橡树陪衬,一切静悄悄。一列车队缓缓向前,缓缓向前。12点10分钟,两位美国老师从校门走出来了,步伐轻盈,笑盈盈,走来了。儿媳将车停下,老师打开汽车门,左手牵着我小孙子,右手把他抱起,轻轻地放在地上。而儿媳依然坐在驾驶座位上,一声“拜拜”,汽车启动,离开学校了。我赶忙回首看个仔细:老师为每辆车打开车门,将小朋友抱下车,小朋友自动到校门前站队。而家长并没有下车。就这样循环反复,一队学前班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下车了,走进校门,开始他们的学习。家长只是开着自己的车离校,并没有下车,就完成了送孩子上学的任务。面对这种场面,我默然良久,心里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美国老师不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权威者,而是和家长、孩子一样平等的互助者,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多么平等,多么妩媚呀! 上一篇: 二 服务者是美国校长的核心角色 下一篇: 当“蛇”爬到美国图书馆时 二 服务者是美国校长的核心角色热度 9已有 388 次阅读-10-3 08:48 |个人分类:感受美国|系统分类:文学| 角色, 美国     二   服务者是校长的核心角色 邻居菲菲是休斯顿katy镇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菲菲的牙齿被蛀虫腐蚀了,妈妈约好医生要去医院,但菲菲不情愿。   十点钟,菲菲妈妈来到学校接待室,说明情况。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不见菲菲的身影。到十点十五分,菲菲从教室来到接待室。菲菲对妈妈说:“我本想不去,可是校长到教室叫我,我怎么好意思不去?”“校长说,到医院治疗牙齿,是我今天要完成的功课……”原来是校长一只呼叫机随身带,接待室工作人员向校长反映菲菲不肯随妈妈去医院,校长就立即去教室找菲菲。菲菲妈妈还说,校长一串全校的钥匙随身携带。全校大事小事她都会出现。菲菲妈妈向我介绍菲菲校长时,她神色飞扬,眼神放射出惬意的光芒。 校长连小学生不肯去医院的小事都亲力亲为,如此重视自己服务的职能,与学生、与家长紧密联系。校长确实有校长的样子,没校长的架子。 校长真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三 校长,促进学生成功的服务者热度 3已有 91 次阅读2012-10-3 17:05 |个人分类:感受美国|系统分类:文学| 成功, 的  三 校长,促进学生成功的服务者菲菲在校优秀,得到别开生面的奖励:校长亲自驾车,在高尔夫球场兜一圈,蓝天白云绿草,矫捷的球员、欣喜的校长、快活的同学映入眼帘,铭记心间。坐上校长的汽车,到披萨店吃披萨饼,校长请客的披萨饼,味道就是与妈妈给买的.不一样。菲菲吃出成功者的味道,美味儿从心底洋溢到脸上,又传送到菲菲妈妈的心田。当我这个从教一生退休的中国教师,带着渴望,向菲菲妈妈了解美国小学教育时,菲菲妈妈首先讲述菲菲的校长请客的事,那神情格外荣耀。“校长请客的对象是小学生!一群优秀的小朋友!我惊愕。进而又我想:”为了学生成功,校长的工作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校长服务者的意思已经化为具体行动!“校长,好一位促进学生成功的服务者!

美国小学课堂,开讲啦! 篇6

在ABC少儿英文教育机构工作了13年后,她创立了在线少儿英语教育公司,VIPKID。它将服务对象锁定为5至12岁的小学生,通过整合北美外教的碎片时间,以一对一的在线视频形式为之提供课程。学员们可以考少儿托福和SSAT(美国中学入学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对接美国寄宿中学和知名大学。

安信证券的在线教育报告显示,留学正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K12(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课外辅导的线上市场规模约为32亿元。同时,每年有6至10万中国学生参加SAT(美国高考),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

在传统少儿培训机构工作时,米雯娟发现低龄儿童英语教育领域长期存在一个问题:优质外教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此外,线下少儿英语教材一般采用ESL、剑桥英语和新概念英语,但家长常常反馈:孩子学习效率不高,老师上课很无趣。米雯娟认为,小学英语教育是国内英语培训的相对空白点,大部分在线英语教育往往是照搬线下培训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两种学习模式的不同体验。

在线授课模式可以打破师资所在地的限制,让学员在全球范围选择优质教师资源,从而解决线下教育无法规模化的难题。根据米雯娟之前做的行业调研,北美国家大约有400万个愿意教孩子英文知识的老师,中国少儿英文市场需求至少是千万人,用在线视频的方式搭建一个对接平台,这种分享模式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

保证所有老师都来自北美国家且以英语为母语,是米雯娟给公司初期规划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些老师还要持有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认证。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米雯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邮件邀请老师,她还在老师常去的线上社区发布招聘广告。VIPKID每节课25分钟给予的报酬为20至25美元,外教平均一天上课两个小时左右,每周课时一般是10多个小时。这意味着,老师每人每月能获得3000美元左右的额外收入。如今,VIPKID平台的北美外教数量达到了1000人,开始成为一个有规模的教学平台。

VIPKID接连得到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红杉资本和经纬中国的A轮投资,以及北极光领投的2000万美元的B轮投资。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已超过1亿美元。

“线下教育不能保证每个地方都找到好老师,VIPKID直接招北美国家的TESOL老师,同时能提供一两千人在线的一对一课堂,这可以把单价降下来。”北极光创投副总裁林路说。

线下英语教育机构的成本以房租和人员开支为主,师资和教学研发其实只占很小比例,师资预算通常控制在15%以内。除了师资,米雯娟认为,对于VIPKID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其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需要研发一套独家的教学内容和系统。“先有内容再去连接需求,这样的平台才有价值。”米雯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公司发展早期,米雯娟就从广州一所国际学校挖来了美国人Lane Litz,她曾在伊顿幼儿园和魔奇英语做教研。当时,VIPKID只有10个人。他们花了8个月时间将24个课件单元重新编写,教学内容从学前覆盖到小学三年级。

教研团队并没有完全复制美国的课程,而是根据美国小学的教学大纲CCSS重新设计了一套课程。美国的小学课程是跨学科的,需要对内容做出分解和融合,所以除了英语,VIPKID还细分出语言与艺术、数学、科学、社交等课程。

这套教材更适合中国小学生的接受程度。比如数学,中国就比美国同级水平难得多。但它也汲取了西方教学的特点,Litz坚持,社交和语言艺术应该是不可少的部分。她在之前的小学任教时,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开放话题,让他们随意涂写,但是中国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堂课结束后,Litz的感触是,中国学生更愿意被动接受信息,欠缺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VIPKID第一个网站版本于去年年底上线。米雯娟在投资方创新工场的员工群里发布广告,鼓动其员工让自己的孩子参加VIPKID的3个月学习课程,成为第一批实验班的学员。

低龄儿童是否适合在线一对一课程是VIPKID试验的重点。最早加入实验班的4个孩子在课堂中的互动反应,就让米雯娟发现了不少问题。4个孩子有4岁的,也有六七岁的,4岁儿童需要3至4节课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大一些的则更喜欢多互动。

VIPKID据此改进了课程:内容对不同年龄的学员更有针对性;每节课的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延长到25分钟。教学环境的细节也做了调整,比如墙壁的彩绘背景容易让摄像效果混乱,米雯娟会建议外教上课时最好选择浅色背景。

一个月之后,VIPKID发布第二期实验班招生广告时,已有43名创新工场员工愿意让孩子加入了。为了让低龄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VIPKID增加了奖励机制—小朋友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会得到一颗星星,积累一定数量后,可以在课程系统里兑换更大的奖励,比如飞船、游戏道具之类的虚拟物品。

这期间,VIPKID还建立了一套反馈机制,对家长开放的后台系统让他们可以看到孩子获取的星星数,也能收看课程视频回放,并给老师打分及写评语,分数会影响外教的收入。

儿童教育的老师更需要培训。通过几次实验班授课,VIPKID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每节课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引入奖励,刺激小朋友跟随老师思维的,这些都会纳入到对外教的培训中。

在招生渠道上,VIPKID并没有考虑付费点击模式。米雯娟认为,口碑传播仍是教育类产品最好的推广方式。比如一位在微博上拥有众多粉丝的家长分享了女儿在VIPKID上课的消息,一下子就为公司带来了1000多个注册用户。VIPKID的呼叫中心会为这些新用户安排试听课程,目前这种形式的付费转化率为7%。

VIPKID已有注册学员7万多名,付费学员近6000名,客单价平均为1.3万元,续费率达到了80%。但公司每月需要支付的外教费达上百万美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它接下来计划增加品类,比如从少儿英语扩张到少儿教育的其他品类,也会增加成人英语。

一个综合性的在线教育机构?听起来是一个颇为宏大的目标。过去两年,和青少年英语在线学习相关的创业项目颇受资本青睐。总部位于上海的VIPABC,其母公司Tutor Group就拿到了近1亿美元的B轮投资,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淡马锡控股和启明创投。但今年年初,也出现了91外教被51Talk全资收购的事件,前者创始人龚海燕公开承认失败,定位摇摆、师资质量没有保证、缺乏黏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需要VIPKID警惕的,可能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尽快建立起在线教育少儿英语品牌,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事。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 篇7

一、以提高学生成就为最终培训目标

教师在职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过程, 亦是一个教师生活活动的过程, 一个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而教育目标则是教师成长的方向。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世界各国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教育的成果。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也在不断发展, 由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到教师自主、主动发展, 由对教师职业的关注到重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最初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 为教师任职或晋升准备;不断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自我发展;更快更好地帮助新教师融入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实现专业化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成就, 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高科技和具有良好生活能力的人。

二、灵活多样的在职培训方式

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为教师在职学习确定了方向, 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教师在职培训有效发展的保证。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方法很多, 主要包括教师档案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在职培训。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施方式日趋多元化, 能适应不同教师的需要。

1. 开发教师档案袋, 加强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研究和自我肯定的过程,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学反思也是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档案袋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工具。教师档案袋不仅仅是一个文档, 更是一部动态发展的集子, 它记录了教师所有的教学成果、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和教师的发展经历, 能全面地反应教师在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教师档案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档案袋记录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学习, 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化、系统化, 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实施校本培训。

美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全时制的培训课程, 为部分在职带薪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在职培训提供了便利;而对于无法参加全时制的培训课程者, 则提供部分时间制课程;另外, 为满足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 高校开设了校外推广课程, 方便教师就近参加培训。各地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 按时学习讲义及相关参考资料, 按期完成培训内容并参加考试, 如果考试合格, 就可获得相应学分, 修完规定学分者, 有的甚至可以获得学位。这种合作方式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对大学、中小学来说都具有双赢、互惠的意义。近年来, 一些大学的教师培训中心和教师专业团体开始尝试在中小学校园内开展教师在职培训, 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方式, 称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是以学校为基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在实际培训过程中, 又有多种具体的形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问题与大学、教师培训机构或教师专业团体指派专家进行交流、沟通, 并在他们的协助下进行研究;组织专家帮助教师制订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过程、指导研究方法, 推广研究成果。许多中小学经过实践证明, 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它既能整合理论知识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又能实现“教师即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因此能得到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校本培训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为根本出发点, 以中小学和大学的合作为主, 通过研究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学生成就。

3. 实施远程培训, 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中小学教师在职远程培训主要包括电视教学和网络学习两部分。电视教学主要由一些学历高、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教学团队来教授各自专长的学科。一方面它能增进新、老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 帮助中小学教师进行观摩教学活动。电视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提供了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小学在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教师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学习最优质的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同时, 通过互联网的搜索, 省时又省力,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4. 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团体。

教师专业学习团体是教师在职培训的另外一种方式。美国教育协会、教学指导与课程编制协会、全美教师联合会以及各地分会, 每年都为他们的会员举办研讨会、学习班及教学资源展示等, 另外还举办示范观摩教学课、课程辅导和短期课程, 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卓有成效的在职培训

美国中小学教师通过参与多样的在职培训课程, 教师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 工作积极性增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以此为出发点反思和进行相关研究, 因此, 在职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较高, 教师的教学态度更加严谨, 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更新, 教学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新教师能更快适应教学环境, 并能很好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美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时普遍存在对工作环境不适应, 在教学中感到盲从和困惑, 教师在课堂上容易紧张、疲倦, 难以处理基本的学生作业, 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方式等诸多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新教师会遇到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因此导致中小学新教师离开率不断增高。针对这一问题, 美国采取了有效的培训指导措施, 对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 学校会选择一些资历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老教师对新老师进行指导引领, 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老师们进行定期培训, 希望新教师们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 尽快熟悉教学工作, 掌握课堂教学技巧, 提高教学能力。越来越多的新教师能较快和较好地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 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 完成教学任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逐步增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很大, 家长了解很多教师所不知道的学生信息。家长积极和正确参与学生的教育, 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让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在校外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 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心理健康, 及时作出辅导, 老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亲密合作, 使孩子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加强老师们的在职培训, 让老师们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并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付诸实践, 不断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能不断成长和提高;而学生则被教师的教育理念所吸引, 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慢慢接收新的教学方式, 到最后逐渐转为主动学习, 这期间, 学生的学习劲头慢慢被鼓起, 不断开始认真钻研科研知识, 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可见老师的教学手段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提升,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0, (3) .

[2]张倩苇, 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4)

[3]李其龙, 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徐琳.浅谈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发展及对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1996, (5) .

美国小学 篇8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具体形态多元,但是整体上思路比较一致。本文选取两份小学习作教学案例予以讨论。一份是被选到L.W.安德森等人修订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以下简称《分类学》)中作为经典案例予以分析的四年级《报告写作》[2],一份是斯科特·弗瑞斯曼公司(Scott Foresman)出版的《阅读街》(《Reading Street》)系列教科书中的五年级《探险家》写作。[3]《分类学》原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成为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四本著作之一。2001年,又对其进行修订。《阅读街》系列教科书因较好地融合了各州课程标准的要求,成为美国小学母语教学最为知名的教材,纽约、新泽西、佛罗里达等近30个州选用了此教材。《报告写作》属于阐释应用类文体,《探险家》属于劝说议论类文体,二者是美国母语写作最主要的两种文体。因此,这两个教学案例都具有典型性。

一、美国小学习作教学基本范式

纵观美国各种教材的母语写作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环节:目标定位—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作后指导—交流发表。

1.目标定位

美国的写作教学大多围绕单元展开,目标按照单元设立,一个单元的目标通常3-4个。《报告写作》、《探险家》的单元目标都是四个。

《报告写作》的教学目标:

(1)识别、寻找、选择与撰写一位美国历史名人有关的信息源;(2) 选择有关美国历史名人的信息, 这些信息应与学生口头和书面报告的目标相关联; (3)撰写一份内容丰富的报告,向全班和学校其他听众传递美国历史上名人的人生重要方面,而且要包括学生对该名人的贡献怎样影响社会的看法;(4)就书面报告的一部分向班级演讲(演讲应包括名人部分生活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是学生选择分享的,并且其组织良好,传递方式有效)。

《探险家》的教学目标:(1) 加深对劝说文的理解;(2) 运用开头、支持性理由和结论撰写劝说文; (3)使用具有说服功能的词汇,使读者信服;(4)形成劝说文评价标准。

2.作前指导

美国写作教学的作前指导项目比较丰富,一般包括四个流程:样本研习—标准研制—教师引导— 学生预热。

《报告写作》的作前指导一共有六个流程:

(1)给学生展示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

(2)提供州写作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学生的观点,形成“儿童—友好”的书面和口头等级评价标准。告诉学生等级评价标准的作用:学生计划他们的报告,教师评估他们的写作质量。

(3)教师示范自己按照“记录—分组—命名”的策略所做的笔记。

(4)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全班学生都以一篇长达4页的关于华盛顿的素材为内容,按照“记录—分组—命名”策略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各组学习结果,班级讨论最佳笔记与分类。

(5)学生继续组成四人小组,共读一本描述著名美国人汉森的书,每个小组向全班强调该人物人生的一个方面;小组继续按照“记录—分组—命名”策略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整理关于汉森一生某个方面的重要事实;教师将每一小组学习结果投影、点评。

(6)教师提供一串不同时代、不同职业的美国著名人物的名单,学生个人广泛查阅资料,每个小组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确定一个小组共同研究的人物。

教学流程1提供一般“报告”的案例,让学生对将要写作的文章样式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流程2呈现课程标准等级评价量表,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讨论修改,产生程序,明确等级评价量表在整个专题学习中的贯穿作用。接下来教师提供一种“记录—分组—命名”学习策略,目的主要是对“选用素材”这一内容的学习体验。为了强化体验、形成习惯, 教师用三次课进行了五次递进性的示范引导:1视频集中讨论,2教师文本示范,3全班集中短篇文本讨论,4小组合作长篇文本讨论,5小组合作整本书专项素材积累讨论。

《探险家》在“教师引导”这一步提供了如下的写作框架:

(1)开头:陈述你的观点。如:我们班级应该去登山。(2)第一个理由(最重要的)。如:可以学会更好地合作和交流。(3)第二个理由。如:可以进行一次更大范围的实地考察。(4)第三个理由。如:可以获得好的经验或者保持身体健康。(5)结论。如:这就是我们班所需的学习与享受。

3.作中指导

写作过程中如何指导?主要是提供写作策略。 《探险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如下策略:

(1)回顾习作构思图;(2)根据习作对象与习作目的写作;(3)给出令人信服的事实或事例;(4)给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5)运用直奔主题的句子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6)运用具有说服功能的词语阐述自己的观点。

4.作后指导

严格地说,上面完成的只是草稿,接下来需要借助等级量表讨论修改。《报告写作》在这个环节进行如下设计:

(1)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逐个审核、面谈,讨论其报告的内容、结构。

(2) 学生运用第一课讨论形成的等级评价量表评价自己的和同伴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将对等级评价量表理解不清楚的学生集中起来再次讲解,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评价量表。

(3)学生修改初稿,并运用“修改与编辑核对单” 进行修改编辑,最后将定稿按时上交。

写好初稿后,教师又进行了三步教学工作:1与学生逐个面谈,给每一个学生提出从内容到结构多方面的修改意见(这不同于我国一般意义上的“面批”);2组织学生运用等级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对不太理解量表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3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常规写作“修改与编辑核对单”进行修改编辑,形成定稿后上交。

5.交流发表

正式定稿后,下面是分享环节。《报告写作》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是:

(1)运用演讲评价量表,每人选择名人人生的一个侧面在小组内进行5分钟试讲;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每个成员的试讲,并讨论如何使每一个报告更丰富、更有趣。

(2)各人在班级进行演讲,每个演讲结束安排简短的提问和评价。

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分为两个步骤:1小组内完善:组织学生运用评价量表,对每个试讲的同伴进行评价,据此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2上下互动:让学生逐个上台演讲,演讲结束后进行问答和评价。

二、美国习作教学基本范式的特点

1.研制科学清晰的教学目标

美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普遍运用布卢姆的 《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理论,对写作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清晰的设计。从知识类型的角度,《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确定为四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与反省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是基本信息素材知识,文体案例与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都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关于概念与原理的知识, 写作教学中各类文体的知识属于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做的知识,即遵循一定的步骤完成某件事或某个任务或行动,习作教学中会写各类文体的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是关于“我是如何做的”知识,写作教学中学生所建构的评价标准属于反省认知知识,学生能根据这个标准对自身的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科学、明确地界定写作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有效地达成母语课程的目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从文体知识的获得、写作技能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方面入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教学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在学的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基本范式第二个特点是在过程中写作。这个“过程”表现为表里两层含义,表面上是“作前—作中—作后—交流”诸环节的教学操作流程,深层的是学生学的逻辑认知流程。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语言有习得和学得两种基本途径。习得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学习,学得主要指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系统的语言学习。学生表达能力学得的过程应主要是感知、理解、内化、外化的过程。两个教学案例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基本范式的逻辑流程。“作前指导”是一种“知识学习课”和 “作前体验课”,重点在“认一认”和“试一试”;“作中指导”是一种“知识运用课”,重点在“练一练”;“作后指导”是一种“修改升级课”,重点在“改一改”;“交流发表”则是一种“分享学习课”,重点在“品一品”。“认识—尝试—练习—修改—品评”就是一种普遍的认知逻辑,这是从整体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学得过程。四个环节任意一个环节内部也都有这样的认知逻辑。

3.“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

美国小学写作教学基本范式的第三个特点是 “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集中表现为始终以科学的目标为中心,以友好的评价标准为工具,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个专题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研制等级评价量表;第二阶段教学运用程序性知识,学生查阅资料,为撰写报告做准备;第三阶段学生撰写、修改并评价别人的报告; 第四阶段学生口头演说报告并接受提问和评价。

三、美国习作教学基本范式的启示

只从简单的形态上看,我国写作教学似乎也有目标,也有作前、作中、作后指导与交流乃至发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目标常常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过程的环节常常变异为“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课堂宏观讲评”这样一个空洞、单一的过程。参照两份美国典型的小学习作教学案例,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加强目标的科学性制定,使学生习作有方向

习作教学以认知心理学为学理基础,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反省性知识四个方面细致梳理各类文体的特征,并结合儿童的学习特点确定每类文体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文体划分习作教学内容,并根据文体特点确定习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也许可以为我们找到一条解决习作教学困境的新路。

2.组织建构“友好”评价标准,使学生习作有尺规

具体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学生介入研制的“友好”标准,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空白。

写作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建构评价量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运用评价量表保障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体化,保证了教学、学习的聚焦。我国写作教学如果认真借鉴美国这种量表,就可以走出教师感性的状态,让学生清楚好作文的标准,从而有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策略。

3.重视具体有效的策略指导,使学生习作有抓手

目标、量表、策略是写作成功的三要素。美国小学习作教学基本范式中不仅前两个要素清晰,第三个策略要素也很清晰。如《报告写作》,整个流程就是一个“知—仿—创”的认知策略,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指导策略。如其中的作中指导。

浅析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9

对于这一定义, 我们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信息技术教育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就学习信息技术而言, 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 应开设相应的专业化课程, 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基础等来达到学习目的。而要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目的, 应将重点放在开设相应的学科渗透式课程, 即把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各课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92年美国学者Doyle将信息素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能够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 判断所需信息,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源, 制定获取信息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技术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 将新信息与现有的知识综合起来, 并对其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中选择正确信息使用。”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

三、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有理论支持, 也要有实践支撑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它具有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内容, 因此任何一门学科所要具有的研究领域, 信息技术教育都要具备。同时, 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等等。

基于以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析, 我们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培训这三个方面来了解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近况。

四、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美国中小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课程, 具体内容也五花八门, 但总的说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 课程设置层次多样化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差异, 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拥有不同结构和层次。例如在有的学校只有高中才开设信息技术课, 某些学校则初中和高中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而有的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开设该课程。

2. 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 内

容涵盖范围广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五大类, 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网页制作以及软件应用, 其中幼儿园和小学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 教学内容涉及一些计算机简单操作, 如键盘的使用、简单文字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 在美国幼儿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常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 这样可以育教于活动中,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软件应用课程 (如E-mail, Office办公软件) 和程序设计课程 (C语言、VB等) 大部分学校会在初中阶段开设。网页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中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

3. 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不同, 但教学目标一致

我们知道, 美国的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 因此, 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 如技术课程、教育技术课等。名称不同, 但其实质都是信息技术课。而在我国各中小学都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尽管存在着名称上的差异, 但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自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Superhighway) 计划以来, 在联邦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 美国中小学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美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 (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 在2000年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调查报告可知:所有公立中小学校在1999秋季 (学年初) 全部接入互联网, 至此, 美国中小学全部上网的目标基本达成。据统计, 中小学学生电脑拥有率为每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 每9名学生则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75%的学校1996年是拨号上网, 而3年后的1999年63%的学校已经变换为专线上网, 剩下的23%的学校更换为其他上网方式 (如ISDN、无线连接、光缆调制解调器等) 。学校上网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所在学区, 有72%的学校得到美国州政府及联邦政府专门项目的支持, 约90%的学校则是得到所在学区的支持和帮助, 30%的学校接受了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工商企业的赞助, 30%的学校接受了学生家长或家长所供职的公司的支持, 约15%的学校通过收取老师和学生的上网费来维持。

六、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培训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美国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决定了其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因此美国社会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来加强教师培训以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美国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 (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 提倡把30%的教育技术投资用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培训。依据新的教学标准, 美国联邦教育部还通过一些联邦项目 (技术知识挑战基金、艾森豪威尔教师进修计划、明星学校、职业教育等) 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 来配合教师培训工作。这一系列措施对美国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对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 麻省理工学院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用LOGO语言来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教学实验。

从上文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中小学无论从硬件设施到课程的开设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 为何会有这种局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内部因素分析

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这些中小学所采取的措施中, 最主要的有两个: (1)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从上文可知, 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在这五类课程中, 程序设计类和网页设计类课程属于比较抽象和高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 C++, Java类编程语言的学习是在大学本科阶段才开设, 而美国学生在中小学就能接触到这些课程, 这无疑对美国中小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创新信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 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2)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提高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美国社会各界为此齐心协力做了很多工作。美国中小学自身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方面, 美国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 且培训内容较为注重实用性。如美国纽约州长岛半空山学区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时, 会请相关教师代表参与其中, 这样计划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 美国部分地区相继颁发了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将教育技术水平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 同时, 该州中小学教师等级水平技术证书和管理水平证书标准也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2. 外部因素分析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所以能领先世界, 除了学校的努力, 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首先,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资助和扶持。例如, 美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战略规划》中指出:“到1998年, 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的美国公立学校的比例要由1996年的14%上升到25%, 1998年以后, 这个比例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美国中小学中要有50%的教师在2001年前有能力将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及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融入中小学课堂中, 而学生拥有现代多媒体电脑的比例将提高到20%, 接受计算机使用和因特网方面的综合培训的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在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 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国各地方政府机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是相当大的, 如纽约州每年将会有20亿美元用作信息技术教育开支。其次, 企业积极参与。美国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 特别重视企业参与。政府设立了良好的教育投资机制, 给予表现良好的企业免税政策, 很多企业对此也表现得相当积极, 因为这样做可以为企业赢得很好的声誉。例如, 英特尔公司1999年拿出7000多万美元用于资助教育项目的实施。除了资金外, 美国企业还会用无偿捐献教育物资的方式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 美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方面, 无论学校自身还是外界社会对此都作出了努力,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加以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岑建君主编.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孟宪凯.美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教育 (科普版) , 2005 (9) .

[4]易红郡.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学科教育, 2001 (3) .

[5]洪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和现状[J].电大教学, 2002 (2) .

[6]刘亚楠.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20) .

美国中小学的因材施教 篇10

“因材施教”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教育观点, 数千年来, 中国教育恪守此训。虽然今天中国的教育仍将此奉为圭臬,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也强调实施因材施教, 但在具体教学中, 由于超大班规模教学和过度标准化测试, 以及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等诸多原因, 致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相比较而言, 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确贯彻了这一原则。

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意为人的智力有不同层次。教育者只有按人的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效率。从道理上讲大家都懂,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国内的广大教师并没有掌握效果好的操作方式。相比之下, 美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因材施教的丰富内容, 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混合教学与分层教学

刚到美国上学时, 孩子选择就读班级就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重读四年级还是升级上五年级?女儿生日月份小, 但在国内时她提前上学, 赴美时她应该读五年级了。去美国之前, 总认为美国是个注重个体需求的国家, 根本不可能在上几年级这样的问题上出现麻烦。没想到了学校, 校长看了她的出生年月, 要求她上四年级。我据理力争半天, 校长最后同意通过英语测试成绩决定。如果英语水平达到美国本土五年级学生的要求, 就读五年级, 否则就读四年级。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小学生, 结果可想而知。

带着沮丧和无奈, 孩子进了埃德蒙老师教授的班。一到班里我们就乐了, 这是一个四年级和五年级混在一起的班。一打听才知道, 该校为了节省教师人力, 也为了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实行混合教学。幼儿园 (kindergarten, 相当于我国的学前班和幼儿园大班) 和小学一年级混合教学, 小学二、三年级混合教学, 四、五年级混合教学。我女儿进了四、五年级混合班。

我很好奇, 这样的班级要怎么上课呢?想当然地以为与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一样, 美国老师也要实施复式教学。为此, 我专门到学校听老师上课。结果发现, 除了数学, 其他如社会、科学、语言、体育、音乐等均是两个年级的同学一起上。从表面上看, 老师施教的内容一样,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还是有所差别的。如语言艺术课, 老师针对所有学生实施几乎相同内容的教学, 但对个体的要求则有差别。就我女儿而言, 虽然英语还不错, 但和同年级的美国本土同学相比, 确有相当的差距。为此, 老师每周给我女儿借阅与其实际程度相匹配的书籍, 帮助女儿学习英语。我翻了翻其他同学阅读的书籍, 发现女儿阅读的书籍无论在厚薄程度、词汇量, 还是题材广度和内容深刻性方面, 都与该班本土生长的同学有很大差距。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虽然女儿和同学一起上课, 但很长时间内, 老师并没有让我的孩子写作文。第二学期老师才开始让女儿写作文。在别的孩子写故事 (fiction story) 时, 老师让我的孩子写“给图书管理员的一封信”“你是如何来美国的, 有何感想”“树房子”等。到了第二学期中期,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 我女儿才开始被要求和同班同学写同一个作文题目。不仅是我女儿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与同班同学有差距, 环顾全班, 其他同学之间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差距也很大, 成绩良莠不齐。好的学生一次作文就能写出相当于A4纸8、9页的内容, 差的学生只能写出1、2页的内容, 再差的就只能写几行;好的学生已经在阅读2、3寸厚的经典图书, 而差的学生还在读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程度、配有彩色画面、一页只有几行、单词量很有限的儿童书。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 学校还给我女儿和母语非英语、英语水平没有达到同龄孩子普通水平的学生配备专门的ESL (English for Second Language) 教师, 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

数学则主要是按年级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分班教学。如该校四、五年级共有6个班, 基本是相邻两个班的学生按年级教学。就我女儿所在班级而言, 包括隔壁班四年级的学生, 其数学课均由爱德蒙老师一人授课;两个班中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则由哈切老师承担。但即使在同一年级, 老师也会实行分层教学。如女儿的数学班中, 学生被分成高中低三个程度的小组, 每个组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作业是不同的。程度最高组的学生学习内容超出了四年级, 有的达到了五、六年级的程度;中等程度的学生则学习本年级的内容, 但有所扩充;最低程度的小组则学习低于本年级程度的内容。我在听课时特别关注了3个组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课堂作业情况, 发现孩子间的数学水平真是有相当的差距。

我的孩子在上学期感到最痛苦的课是社会课, 其实就是美国历史和地理。这门课是两个年级的同学一起上的。由于对美国历史的无知, 以及缺乏足够的词汇量 (每次课老师总会发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 , 刚开始女儿真的感觉很费劲。对此, 她的老师每天抽一点时间专门给她作个人辅导。她的E S L老师也专门抽出时间, 尽量选用简单的单词, 并借助其他方式, 给她讲解基本内容。很快, 孩子度过了最难的时期。同样, 对班里其他有弱势科目的孩子, 老师或家长志愿者也同样会利用课余时间予以免费指导。就我所见, 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会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指导, 使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评估和考试方面各年级是有差别的。威斯康星州每年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实行州统考, 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考试是按年级测试的。除此之外, 老师会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出题测试。这种测试表面上看两个年级的内容完全一样, 但在评分时还是有差别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 两个年级的学生按照各自的程度, 在一个更宽阔的空间获得自然发展。我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悠哉地过着自己小留学生的生活。除数学外, 通常老师提供的是两个年级学生能共同接受的内容 (从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看, 合班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并没有阶段性发展的鸿沟) 。四年级学生中出色的孩子因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问题和内容, 而获得快速发展;五年级学生中发展缓慢的孩子因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四年级的学生而不会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

这样合班教学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学生情绪得到正常发展。由于和五年级的学生同在一个课堂中接受教育, 表现出色的多是高年级的同学, 低年级中即便有少数出色者, 因有高年级同学作比较, 并不显得格外出众, 也很难产生过度骄傲、不可一世的情绪;低年级学生因长期与比自己学识高、能力强的同学砥砺切磋, 其学识、能力、思维等方面也容易获得更大的发展。高年级同学总体因年龄和知识能力的优势, 会得到更多的自信, 其中能力弱者, 则在与低年级学生的合班教学中接受着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教育, 自信心不会受到伤害 (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强调谁是高年级的, 谁是低年级的) 。而且, 所谓低高年级的身份是每年变化的。无论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弱的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中, 均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业进度自然地发展着。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提升, 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呵护。

到了中学, 这种情况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学校通常没有班级的概念, 而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 实施分层教学。每所学校配备几名咨询教师, 专门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选修。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学区某高中为例, 学生要想高中毕业必须选修英语、社会、数学、科学、体育、健康等科目, 并获得22个学分。虽然学生修课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进度, 但并非所有学生必须完全按统一的进度学习。如作为必修的数学和科学, 除了“整合科学”和“代数1”必须在九年级修完, “几何”必须在十年级修完, 其他数学和科学内容只要在2年内完成即可。因而, 在数学课的教学安排中, 老师既在相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 也在不同年级中设置了相同的内容。如九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有三门, 一门是基础课“代数1”, 另外两门是选修课“代数1荣誉”和“几何荣誉”。“代数1”是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线的多元呈现、二次方程、多项式、指数函数。[1]后两门则只有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才能选修。如“代数1荣誉”选课的条件必须满足下面三者之一: (1) 八年级的数学成绩必须达到A或B; (2) “代数1”获得A或B; (3) 得到老师推荐。也就是说, 学生只要在初中阶段修习过“代数1”并成绩良好, 或得到老师推荐, 才可选修此类课程。和必修课“代数1”相比, 该课涵盖“代数1”中所有主题并予以加深和提高, 同时增加了其他的数学内容。其内容范围和程度显然高于基础必修课。“几何荣誉”这门课则在九、十年级均有设置, 代数2和三角的内容则在十、十一、十二年级均有开设。这样, 相同年级的同学会因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差异而修习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 中学修课时年级差异的概念已经不强。

对那些更为出色的学生, 该校还设置了A P课程 (Adva nc e d Placement Courses) , 即大学水平的高级层次的课程。有余力的同学可选修这些课程。如果学生在每年的5月初之前通过全国联考, 进入大学后就可以免修这些课程了。该高中在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物理、计算、统计、计算机科学、英语、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现代欧洲历史、世界历史、中文、英语文学、法语、西班牙语等科目中均设置了AP课程。

由此可见, 美国中小学的教学和课程并不是按统一的步调刻板地进行安排的, 而是尽可能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二、按能力分组教学, 关注天才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关注个体, 关注天才 (超常儿童) 的教育。教师、学校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 及时给予诊断和特殊教育, 这也体现了美国式的因材施教。

刚来美国的一段时间, 觉得孩子太轻松, 没什么作业, 回家整天玩。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从科目名称上看似乎与国内差异不大, 无非是语言艺术 (包括读写) 、数学、科学、社会 (上学期是美国历史, 下学期是美国地理) 、体育、音乐、美术等。尤其是数学, 据我的女儿说比国内所学简单多了。这正好印证了我旧有的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情况不完全这样。

因英语水平与同班五年级孩子有差距, 加之他们认为中国人来美后就不愿意回国了, 因而为了给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 学校坚持让我女儿在四年级就读。考虑到我所提到的中美数学在教学难度上的差异, 老师当时向我承诺给孩子提供四至七年级程度的教学。虽然我抱着百分之百不信任的态度, 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英语程度和来美国学校重点是学语言的既定目的, 也就同意孩子在四年级上学了。大概开学近两个月的某天, 我到学校接孩子, 班主任询问我是否同意给孩子进行数学测试。原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老师发现我女儿的数学很不错, 已报告了学区。近几天学区准备派一专家专门对我孩子进行数学能力测试, 以判断孩子的数学实际水平和潜力, 但这需要家长的认可 (他们认为额外的测试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过了一些天, 孩子说有一个不是她们学校的老师把她叫到校长室, 进行了单独的数学测试。又大概过了一段时间, 老师告诉我孩子的测试成绩出来了, 很不错, 因而要对她和一些类似的孩子进行特别的培养。后来孩子回来说班里分了低、中、高三个层次的数学小组, 她被分在最高组, 该组老师是班里一个同学的家长, 曾任奥数竞赛的教练, 以志愿者身份在此任教。几天后孩子反馈说:这个家长教得比她的老师还清楚, 甚至好过以前国内的数学老师, 而且有的内容难度高于国内五年级的程度。通过和这位家长的交流我了解到, 她认为美国的数学教学有所不足, 因而她所施教的内容是参考了新加坡和日本的数学教材, 并根据所教几个孩子的实际水平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安排。我开始相信美国的分层教学了。在发现了孩子的数学长处后, 老师常常让我的女儿充当小老师, 帮助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 给未理解的学生补课。这样的过程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 也锻炼了她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又过了一段时间, 老师依然觉得女儿的数学成绩在同学中很突出, 经过再次测试, 她和同年级的一个男孩子进入了五年级程度最高的班学习。此时的我算是松了口气:总算在应该的年级上课了。由于美国没有统一的教材, 该组的教学内容仍由老师自己组织。虽然有一本主要的参考教材, 但老师依然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增减教学内容。我在一次听课中就看见老师在讲授圆的概念和面积时, 有两个孩子因已掌握此内容, 老师便给他们提供了其他内容让其自学, 并不时过来给予辅导 (美国教师几乎不会满堂讲解。通常只讲10分钟左右, 其他时间则是巡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个别教学) 。事后我询问该教师为何只有这两个孩子学的内容不同, 老师说这部分内容这两个孩子已经掌握了, 就需要提高其学习的难度和宽度。

经历了两次升班, 我和孩子都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它绝不会压抑任何一个孩子的发展——只要你有潜力, 它总是会想办法将其变为实际的才能。后来我才知道, 这三个小组是实实在在的水平不同的组, 数学水平低的孩子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费劲, 程度高的孩子已经学到了七年级的内容, 甚至还有国内所谓的奥数内容。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 老师并没有强行按一个程度进行教学。

前面谈到, 中学的分层教学同样涵盖了关注超常孩子的教育理念。除了本年级孩子必须掌握的内容外, 学校还会开设基于同类课的内容更宽、更深的课程。学生中的出色者还可以选修A P课程, 在中学阶段就拿大学的学分。只要你有能力, 美国的教育会给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家长给我讲的她女儿的故事。这个孩子7岁跟随其父母从四川来到美国, 进入小学二年级就读。很快, 老师就发现这个孩子天生聪慧, 学习踏实认真。虽然表面上这孩子跟年级按部就班地上学, 但老师常常会给她提供适合她程度的特别教学。到了相当于中国的高一时, 老师建议她参加美国的高考。与此同时, 老师把她推荐给了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两校均派了专门的教授来中学考察该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考察结果认为这个孩子确实天资聪颖, 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 非常适合特殊培养。结果孩子在15岁时就进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 美国政府专门出资50万美元培养这个孩子。由于年龄偏小, 大学担心孩子过早离开父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第一年时, 哈佛的老师专门乘飞机到孩子所居住的城市Mad is on来为她授课。为了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哈佛还专门给她配备了生活老师, 教孩子接人待物及处事原则等。由于是个别教学, 这个孩子又聪明, 结果一年内完成了两年应该完成的课程。第二年, 该女孩才到哈佛校园去上课。后来, 她利用学校提供的本金进行投资 (专业课的要求) , 赚了100万美元。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四川人, 汶川地震时她把投资所得全部捐给了这一地区 (学校规定课程训练所得不能私用, 但可以投资和捐献) 。她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美国的教育不会埋没人才。

通过这个孩子和我孩子的例子可以发现, 美国的中小学似乎是专门为发现和培养出色人才服务的。一方面, 表面上, 美国是按年龄分班的, 但由于天分和努力程度不同, 同一个班的孩子的各门功课必定会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一旦任课教师发现孩子的长处, 就会予以特别的关注, 提供各种条件发展孩子的兴趣和潜质。另一方面, 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上, 学校和老师都会给你提供与同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孩子和家长都不会失去理智, 不会无休止地给自己或孩子加码, 孩子的心智发展比较健康;小孩也因在同龄孩子的班集体中获得该年龄段孩子应该享有的空间和乐趣。学校、学生、家庭任何一方都不会走向极端。这常常让我想到我国的少年班、重点中学的实验班之类为出色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场所, 我国这种将天资优异的孩子集中于一处的做法, 真的是为了孩子还是方便了教师?

三、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兴趣, 展示孩子的才华

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对文科感兴趣, 有的则对理科感兴趣;有的怎么都学不好学术性课程, 却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很在行。在美国, 教师决不以孩子的学科成绩为标准评价一个孩子, 也不会因为一个学生学术性科目不良而全面否定他。无论孩子们在哪方面出彩, 老师都会及时发现并予以关注。

在美国, 每一位老师似乎都具有星探的慧眼。前文中, 数学老师就是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长处, 并及时报告给学校和学区, 使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了进一步被培养的机会。其他课程的老师也会这样做。

我的孩子在美术课上的表现被老师认为很有天赋。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赞赏她的作品, 还把她的作品贴到学校的墙上进行展示。当我听到孩子谈及此事时并没有多少兴趣, 我想美国老师总是夸孩子“great job”“great”之类的, 从他们的嘴里几乎听不见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在我看来, 美国老师的夸奖很廉价。然而, 在第一学期末, 美术老师给我孩子的评语是“非常有天分的年青艺术家”。这种夸奖之词写在成绩报告单上, 让我对孩子的“天分”有点将信将疑。

第二学期的某天, 孩子回家后告诉非常得意地告诉我, 老师对她在美术课上做的陶泥作品大加赞赏, 并请求孩子送她一个留作纪念。老师还说Madison的博物馆有一个针对在校生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 的美术作品展览, 一所学校选3幅参展, 我女儿的作品完全可以被拿去展览。3月中旬至5月中旬, 我的孩子和其他学校孩子的作品在Madison Museum展出了。我专程到博物馆参观了一次, 发现孩子们的作品被非常正式地挂在或摆在博物馆一楼非常显眼的展厅里。每一幅作品都注明了作品、学校和孩子的名字;展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展区内还有专门的留言簿供人们发表观感。和别的展区唯一不同的是, 这个展区可以自由拍照。不少人在留言簿上留下了感人肺腑的话, 如“展出的作品特别优秀, 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有这么多天才的艺术家”, “这些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此之丰富令人赞叹不已”, 等等。如果说学校的展览和教师的评价没有给我孩子的内心带去太多感触, 那么我相信这个非常正式的展览和人们的留言——这些来自外界、素不相识人如此高的评价, 这许多的鼓励和赞誉, 带给孩子的自信和荣耀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一定有很积极的意义。

与女儿同一学校同时参加美术作品展览的是一位来自埃及的女孩。她的学科成绩可真不怎样, 女儿常说这位埃及同学连10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利落, 但在艺术上被老师认为很有天分。她那装裱精致的画被显眼地挂在了博物馆的墙上, 让我这不懂艺术的人都觉得耳目一新, 感慨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在国内, 我知道许多孩子多才多艺, 但从未听说省级的博物馆可以免费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场所。虽然一些相关杂志会刊出一些孩子的作品, 或举办儿童美术作品比赛, 但其中的商业味夹杂着种种说不清楚的事情让我们对作品获奖和发表的公正性持怀疑的态度。

美国学校还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 发掘孩子的潜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其实, 很多时候连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在哪些方面有潜力。为了挖掘孩子的潜力, 美国学校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让孩子展示才能。孩子们则在这样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校长和老师也在这样的展示中寻找出色的孩子。

我女儿所在的学校每年的11月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表演节 (shorewood elementar y school VARIETY SHOW) 。表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表演舞台剧、幽默剧, 有的弹钢琴, 有的拉小提琴, 有的则是讲故事、吟诗、跳舞、唱歌……但多数并不专业。孩子上台表演不需要经过任何的选拔程序, 只要愿意, 无论什么水平都能参加。我亲眼看见一个小男孩可能刚学弹钢琴, 只会单手弹奏非常简单的曲子, 但他依然煞有介事地表演着。还有个黑人小姑娘表演舞蹈, 只是随着音乐的节奏前后左右地走步。我女儿甚至不屑一顾地说这也是舞蹈呀, 不就是走路吗?但不管怎样, 孩子们都很认真, 全场观看表演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均会对每一个表演给予热烈的掌声。

我的孩子因为出色的钢琴表演, 获得了校长多次拥抱和表扬。很多老师、家长和同学也因此认识了她。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弹得多出色, 实在是美国的孩子中没有多少像她那样从5岁就跟着专业老师学琴并一直坚持练习了多年的学生。

这个表演给我和孩子很大的启示。其实, 表演真不是什么优秀者的专利, 也没有那么正式和功利。不需要漂亮的脸蛋、华丽的服装, 更不需要层层选拔, 它只是展示孩子兴趣和多才多艺一面的场所。只要你有热情, 愿意参与, 就可以上台, 就可以获得掌声。因而, 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是家长, 负责舞台布置、引导的是孩子, 报幕的是孩子。家长和个别老师更多的只是起一个辅助的角色, 毕竟小学生还是孩子。这个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高兴地品味着自己和同学的才艺。谁也不能否认, 有的孩子会因为热烈的掌声而引发对某一项活动的兴趣, 并开始执著于某一项艺术, 老师和家长也可能因此而着重培养他。

当我把这次活动告诉国内的朋友时, 朋友直发感慨, 他的孩子在国内学了5年的钢琴, 除了为升学等目的参加了少有的比赛, 平时真是没有展示才艺的机会。孩子一直孤独地学习, 所谓的比赛, 除了紧张和竞争, 真没有乐趣可言。由此也常常感慨为何外国孩子不怵场, 其实就是因为美国孩子从小表现的机会很多, 而且不把机会当成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平常对待。细想想, 孩子带着平常心参与各种活动, 对她一生的成长都有好处。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

参考文献

美国公立小学教育状况 篇11

摘要:本文以笔者十多年一线大学教育经历以及海内外求学历程为背景,针对国人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认为我国的教育体制主要出在高等教育上,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辩驳。本文认为,要改变我国目前的教育困境,首先要从小学做起。本文以美国休斯敦Horn Elementary School这一十分公立小学为例,从师资和基础设施、授课内容与教材、主题学习与科学思维模式训练及社会辅助这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小学教育状况。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美国小学教育 主题学习 思维模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0

0、引言

我国的教育体制诟病日益严重,虽采取种种改革措施,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在“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1]之后,各阶层的人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情况,希望能找到出路。我们现在有这么一种较普遍的认识,认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成果还是可以引以为豪的,诸如各种世界级的奥数竞赛、物理竞赛、机器人竞赛等中都常有骄人成绩。尤其是国际奥数竞赛,我国自打1985年参赛以来,至2012年这27年期间,有16年拿到了总分冠军[2]。再加上整体的数学教育,不论是孩子们的算术运算能力,还是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都要比欧美发达国家深。因此,人们会认为,既然中小学教育是好的,之所以出不了大师,那么问题就在高等教育上。

笔者在我国重点高校一线教育从教十多年,每年面对数百人的大学新生、数百人的大学毕业生,每年招收若干名研究生,以及笔者本人亲历的国内教育历程,笔者孩子进入到小学教育中,再加上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了解的美国高等教育制度[3],笔者孩子在美国小学上学期间了解的美国小学教育状况,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针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状况,从学生培养质量角度提出了问题根本所在及给出了解决办法的建议,写就“谈当今大学生学习内驱力问题”一文。

但是,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中小学教育上!诚然,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小学教育成果是事实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4],缺少科学思维模式的训练,不注重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没有很好的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认识”的发展[5]。下面就以美国休斯敦Horn Elementary School这一十分(美国公立中小学质量评价以分数计,1到10分,10分为最好学校)学校(该校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小学之一)和笔者留学期间居住学区为例,从四个方面介绍美国的小学教育。

一、师资和基础设施

1、概况

Horn elementary school总共有教师49人,学生827人[6],每个班级约25人上下,共有33个班级。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其中1个幼儿班、3个学前班、5个一年级班及5个二年级班级在一楼,其它班级在二楼。紧挨教学楼的操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侧被分割成两个露天游乐场,另一侧也是个游乐场,中间是带有顶棚的篮球场。第二部分是标准的棒球场。

2、班级情况

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27人,每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本文就以笔者孩子所在班级为例进行介绍。笔者孩子的老师叫Mrs. Fleischer Bell,因此她的班级就叫Fleischer。Mrs. Fleischer Bell要负责这个班级的所有课程,早上7:30上班到下午3:00下班,基本都和孩子在一起。只有午饭时间以及午饭后大约有半个多小时的休息,期间会有另外一位老师领着孩子们到外面游乐场玩,或者是做游戏、跑步等活动,其余时间,都由Fleischer老师负责。

Fleischer班级的教室内,放置有27套桌椅,并不完全行列整齐摆放,有的是几个孩子对着拼在一起,有的是按行列排,比较随意。教室门口右侧就是老师的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个孩子的各类文件夹。这里补充说一下,每个孩子有三个文件夹,分别是红色的装考试卷,白色的装平时课堂练习和蓝色的装家庭作业,蓝色文件夹,孩子会在周一放学时带回来,里面有两份作业,分别是语文和数学,周五上学时把这个文件夹带回交给老师。红色、白色文件夹一般每天放学时放回到老师工作台,上学时大家排队到老师那领。

孩子们的书桌内放着由学校提供的文具盒,有铅笔、彩色笔等,每周五的时候,孩子们要把铅笔交还给老师,由老师在电动铅笔刀内削好再发还给学生。教室后面是储物柜,每个孩子一格,把多余的衣服、帽子、中午带的便当盒等放在柜子里。教室前面是大屏幕,老师在电脑上操作的东西,通过工作台上的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投影仪在美国使用很普遍,而国内很少用。投影仪的好处,不仅仅可以将电脑显示器上内容投影过去,在投影仪台面上放置任何东西,都可以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老师就可以使用多种介质进行交流。

教室四周及门上和外面的墙上经常装饰着孩子们的各种作品,最有意思的是,教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摇摇椅,老师躺在摇摇椅上和学生交流。课堂上总是营造一种很轻松的氛围,学生在教室可以感受到不拘束、很放松。

3、公共設施

学校的基础设施,由于行政人员少,因此办公室非常少,主要就是学生的教室,每个班级一个教室。一个学校公共图书馆,藏书主要是孩子的分级读物,还有电脑。孩子们在学校有专门的游戏时间,在图书馆的电脑里和苹果IPAD上都安装有给孩子们玩的电子游戏。因为资源有限,各个班级轮流安排,以保证孩子们人手一台。

学校有一个大餐厅兼活动室(有个大舞台,平时就餐时,大约只用一半的空间),里面摆放三列圆桌子,每张桌子带9个凳子,总共大约290多个位置。显然这些位置不够所有的学生一起就餐。最小孩子的班级,由工作人员送餐至教室。学前班孩子第一批进入餐厅就餐,结束后,一年级的孩子就餐,结束后大家排队出来,坐在外面走廊两侧等着,稍后会有老师领着他们去操场上玩。在低年级就餐时,高年级的学生就在外面操场上玩,然后再进入餐厅就餐,如此循环,可保证所有孩子都能有位置就餐,所有孩子都能在操场上玩耍,又不至于太拥挤。endprint

学校操场分两部分,一部分有游乐设施,滑梯、秋千等,又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孩子又是分年级活动,这样既限制人数,又可以避免大小孩子混在一起,因此,孩子在里面玩时不会觉得拥挤。还有一个棒球场,棒球是美国非常热门的运动,这个运动既要求孩子们反应敏捷、跑步迅速,又要有力量、有技巧,还需要团队协作,因此这一项运动就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方方面面。即便是一年级的孩子,每周要围绕操场跑一圈是必备的体育课内容。

二、授课内容与教材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没有统一教材,一个学校内也没有一致的教材。上课内容是教师负责制,一带班老师完全对这个班级负责,包括教材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组织。

1、语文

教师根据季节特征、节日和地方特点来安排课程内容。比如,笔者的孩子在2月上旬插班进去,正好赶上地球地形地貌主题课程的末尾。教师通过画画、图片、视频等等材料,让孩子系统的认识了地球上的各种典型地貌,如河流、湖泊、岛屿、高山、峡谷、平原、小山、沙漠、大海等等。孩子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给出了这些地形的定义,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造句、画画,最后进行考试,测验孩子的掌握情况。

地球主题学习结束后,就到了美国的总统日,于是下一个主題就是“伟大的人”,学习华盛顿总统和林肯总统,介绍这两位总统的出生、居住生活情况、经历的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所生活年代的技术水平、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不仅仅有文字图片资料,更有视频资料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输入学习后,孩子们也要输出,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华盛顿总统肖像,再写几句话,也就是一个小短文练习。老师会把每个人的作品都粘贴在教室外面的墙上进行展览。这一主题既有语文知识点、艺术想象(总统肖像画),更有历史教育以及爱国教育,还有政治教育。

总统主题结束后,到了德州的牛仔节,全校所有的老师孩子都穿牛仔装。于是学校里孩子的着装就开始复古了,各种各样的牛仔靴、牛仔裤、牛仔帽,有买的、有自己加工的。学校的手工、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学校课程介绍了西部开发、迁移的历史、路线,从而就学习了美国地图,辨别各个州,识别德州位置及特征,学习德州的各种特色等。这一主题既有语文知识点、艺术想象(手工制作或是购买牛仔装),更有历史、地理教育以及爱国教育。

牛仔主题结束后进入风筝节,各个年级轮流放风筝。然后是一周的春假,开学后进入到春天,开始植物、昆虫等等主题的学习。就是如此,教师根据每个季节、节日和地方特征来组织上课内容。当然不同年级,根据孩子的情况,学习的深度不一样。

2、数学

数学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利用工具进行计算,在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约一半的时间,还只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而且没有国内的速算要求。恰恰相反,美国要求的是要用工具进行计算。比如,当孩子们认识硬币后,就要运用五分、十分、二十五分的硬币让孩子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和二十五个二十五个的数数。再把各个硬币放在一起,让孩子数,结合一些生活场景进行硬币的加减训练。

进入到十以内的比较题教学后,也就是什么比什么多多少或少多少或总共多少,就要求孩子学会数据调查。比如请调查十个家人或周围的朋友,谁更喜欢早上或是晚上,在表格里相应的圈出来(一个圈表示一个人),再根据这些数据来做加减题。学会数据调查后,开始做数据的柱状图。比如调查一下你的家人或朋友喜欢什么颜色的头发,也是十以内,根据得到的数据画柱状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主题学习与科学思维模式训练

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全面负责,授课内容如前面所述,随着季节、节日和地方特点按主题逐一进行,综合了我们国内所分项的语文、家乡课、思想品德课、美术课、地理课、音乐课等等。这种授课内容的安排,再加上多种授课形式(阅读、绘画、视频、团队合作等等)的结合,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各种各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各种育人教育都在这些主题学习中潜移默化进行。再加上,美国教育宗旨是“发觉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对孩子本人进行纵向比较,不允许进行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由此,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去发掘“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即这一始终被我们所忽视的“自我认识”的发展。

这种主题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训练孩子科学思维模式,下面就以“植物”这一主题课展开介绍,如何通过主题学习达到训练孩子思维模式的能力。

首先,教师提供给每个孩子一份关于植物的材料,这个材料其实就是对植物的共性的一个介绍。首先说下植物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是很重要的,就像人类一样,是维持这个星球强壮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文章说的是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及与人类一样去维持地球的健康和强壮。而国内的材料介绍某一东西的时候通常是以人类为中心,如何服务于人类。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然后分别介绍根(toots),茎(stem),叶子(leaves),花(flower),种子(seeds),这些部分的作用。但是很浅显,比如叶子,介绍叶子利用阳光,水和空气来制造食物,维持植物的生长,是植物的食物工厂。就此而已,不再继续介绍叶绿素,光合作用这些深奥的东西。课堂上教的东西必定是小朋友能真懂的东西,一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达。因为,孩子们学习完后,要用自己的语言给出定义,如果不理解就没法用自己的语言写定义了。

材料里还画有植物轮廓图( plant diagram),一盆黑白色的花,画有花、茎、叶、根flower petals, pollen, leaf, stem, roots, 这就把植物最基本的东西用一幅画表示出来,就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图解法。

学习完这些后,首先进行知识点测试,如植物哪部分制造食物?根除了能带给植物水分之外,还是如何帮助植物活着?然后是要求孩子画出植物的各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功用。最后是给各部分进行定义(这是最重要的部分,让孩子们习惯性的去思考什么是什么,就是萧愚先生的说的what思维[7]),并画画表示。所有这些都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示。还有一些围绕植物知识点的选择题。另外,课堂上老师给各种绘画材料,让同学们自己画一幅植物的画,并进行描述,老师把这些都张贴到墙上。同时,在班上搞一个调查统计,如每个人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植物部位,并写明原因(why思维[7])。然后,老师把这些票分类粘贴到相应位置,做成一个柱状图。endprint

至此,把孩子自己完成的所有材料综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科学展板了!中间是孩子们画的画(植物轮廓图)及描述,一边是各个部位的功用,另一边是定義,再旁边或底部上部放各种统计柱状图。这个贴板就把植物解释的科学易懂,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情况调查都展现出来了。至此,完成了一次思维过程及科学工作思路和表达方法的训练。

整个教育就是这样,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进行,不在于学生记住多少深奥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这个思维方式和科学工作过程的训练,当然学生的知识面也会很宽。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和对知识渴求的愿望,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图书馆或网络寻找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这个知识系统就会越来越庞大。再加上科学实验方法,孩子们可以动手验证一些让他们困惑的东西。这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

四、社会辅助

整个教育体系应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下面就以笔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描述美国的社会教育。

1、读物分级

读物分级对家长、孩子循序渐进的选择读物提供极大的方便,也对孩子阅读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个量化的评估,以便及时给孩子提供适合的课外读物。社会上有大量的网络资源,既有各种成百上千种基于游戏模式开放的学习软件,也有大量的分级电子读物。每个公立学校的孩子,都有阅读帐号,有班级老师统一管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感兴趣的分级读物,读完后有小游戏测验。教师通过经常检查孩子们的阅读帐号,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喜好。

2、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教堂图书馆以及其它形形色色机构的图书馆,馆内都有大量的儿童读物,以及为孩子们设立的故事角。首先是学校的图书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借阅图书(班级里的图书不能借阅带回家),学校有借书记录以便期末评估每个孩子的读书情况。其次是公共图书馆,里面有着丰富的儿童分级读物及CD、DVD等,每个居民都可以免费办理图书卡(孩子也可以)。每个图书馆都设有故事角(telling story corner)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两岁以内的早教活动室,每周开设两次(全免费)。每个教堂及任何能与孩子相关的机构都设有图书馆,并有大量的儿童读物,供人们借阅。例如儿童博物馆(Children Museum),每周四下午5:00到8:00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孩子的家庭,全家免费进入。里面也设有图书馆及故事角,并进行讲故事活动,听完故事后,每个孩子可以任意选一本书带走。

3、社会机构对全民孩子教育的支持。

如上面提到的Children Museum以及所有的Museum在周四下午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穷人的孩子也能得到各种教育资源。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寓教于乐的设施。在Children Museum里,里面内容之丰富,令我惊讶不已!首先有各种角色扮演活动室、有着类似乐高各个级别的积木、机械、机器人等等的拼装玩具及测试平台、有着各种各样原理的手工制作平台等等等等,是一个极佳的孩子课外活动、学习场所。每月第一个周二下午,动物园全面对公众免费开放,可以保证穷人的孩子也有机会学习、了解各类动物!

4、教堂承担着孩子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

教堂,抛开宗教因素,其实就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教堂承担了孩子的品德、责任心、爱国精神、人文情怀等等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除了家庭和学校外,孩子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教堂。

在上学期间,每周三晚上5:30-8:00孩子们要到社区教堂学习。首先是进行唱诗学习、然后进行圣经故事学习,最后孩子们到GYM里活动,等待家长来接。而家长呢,可以参加教堂提供的ESL(English Second Lesson)学习,主要围绕美国文化进行。每周日上午是人们到教堂做礼拜的时间,孩子则带到教堂里专门的教室,老师领着孩子们进行画画、手工、基督文化的学习,最后把各个年级的孩子都统一放到GYM,有老师领着他们唱歌、游戏等。因此,一周的里,周三晚上教堂学习、周四博物馆游玩、周日上午教堂学习。如果自己愿意的话,教堂还提供更多的无偿的圣经学习。在这些学习中,孩子逐渐理解、接受基督世界观,心中有善、恶之分、有着正确的道德观、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道理等等。

5、节日设置与数量众多的公园

美国节日众多,仅仅二月初到四月初,就经历了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春节(Spring Day)、总统日、德州牛仔节、风筝节、复活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春假(Spring break),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是孩子们的狂欢日。学校、教堂、家庭以及其它社会机构,在每一个节日里都会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形式的玩乐节目、礼物。

数量众多的公园里都有孩子们的游乐设施,并有足够的安全措施。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益!

美国私立中小学发展特征及启示 篇12

一、美国私立学校的发展概况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显示, 近几年美国共有私立中小学校3万余所, 南部地区数量最多, 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数量最少。

1. 学生的入学情况

私立学校从小学到初中的入学人数由1995年的590万人增长至2001年的630万人, 增加了40万人, 私立学校的中小学生数量约占全美中小学生数量的10%;但到了2007年又减少至590万人, 此时全美大约有11%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2007年, 东北部地区入学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分别是15%和11%;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入学人数分别是10%和9%。与十年前相比, 2007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私立学校入学人数开始下降。

2. 教师的分布情况

截止到2001年秋季学期的统计数字显示, 全美私立学校中有教师425 406人, 比1999年同期的395 317人增加了30 089人。其中, 南部地区的私立学校拥有数量最多的教师, 共142 650人;西部地区教师数最少, 只有76 128人。其中48%的教师任职于私立小学, 16%的教师任职于私立中学, 37%的教师任职于既办小学又办中学的混合学校。

二、美国私立学校的发展特征

美国私立中小学分布在各个州的中心城市、城郊或大的市镇以及农村地区, 长期的历史演变使其管理方式、师生构成、教学成绩、办学效益、纪律建设等方面积淀出一些稳定特征。

1. 学校拥有极大的办学自主权

私立学校较少受政府干预, 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办学模式, 在招生、招聘教职员工以及课程设置上有广泛的自由度, 联邦政府只是设置法律法规对学校的税收、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约束。在管理上, 坚持小班制教学,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可以自由设置教学标准,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较多使用课堂专题讨论等方法。

2. 教师的两个特点

(1) 任职资格低,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美国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私立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资格证书, 而公立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书, 公立学校的教师接受过更长时期的教育和具备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而私立学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 较少从事本专业领域方面的深入研究, 无法进行更多的合作学习方面的锻炼。

(2) 教学自主性强, 工作满意度高。私立学校的教师可以摆脱各种政治的、市场的、甚至行政的约束而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工作, 在教学上表现得积极主动。由于私立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 可以交流办学理念, 共同为办好学校出谋划策, 在规划学校发展、确定教学大纲、评估教学效果等重要决策上, 私立学校教师认为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足够重视, 所以, 工作满意度高。

3. 学生的构成情况复杂

(1) 学生种族呈多样化特征。私立学校的白人学生数量明显多于公立学校:在私立学校中, 白人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76%, 而在公立学校中, 白人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61%。公立学校中更多的学生是黑人或西班牙裔, 分别占所有公立学校学生总数的17%和15%, 而私立学校的黑人或西班牙裔学生数量较少, 各占所有私立学校学生总数的9%。

(2) 学生家长的学历构成和家庭收入较高。据统计, 在公立学校中, 学生家长至少一方是本科学历的和家长至少有一方是高中以下学历的分别占学生总数的46%和7%, 而在私立学校中相应的比例分别是72%和1%。从家庭收入看, 分别有超过43%的私立小学生和超过49%的私立中学生来自高收人家庭, 只有4.7%的私立小学生和4.3%的私立中学生是来自于低收入家庭。

(3) 残疾学生和母语非英语学生的构成比例较低。在私立学校中, 只有不足3%的八年级学生属于残疾学生, 几乎没有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而在公立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中, 大约有10%属于残疾学生, 5%属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

4. 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升学率高

私立学校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追求学业成绩, 因而开设大量的写作课, 教师乐于对学生进行单独教学辅导, 学生用于完成作业和复习课本的时间也较长, 学生也多选择学术性和专业性课程。私立中学与名牌私立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可以了解更多的招生信息以改进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升入名校的比率。

5. 重纪律建设和道德培养

私立学校由于规模较小, 学生数量少,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严惩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重视学校的纪律建设和秩序培养,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良好的社会公民, 塑造了学校良好的校风。校园治安良好, 问题学生相对较少。

6. 学校的运营追求收益最大化

私立学校是一个非官僚化的学校组织, 更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教育企业, 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较为宽松的教育体制与政策环境。私立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公债 (用于资本支出) 、捐款以及基金会、大型公司、宗教团体、慈善机构和校友的捐赠等多种非公共渠道。有限的教育经费被合理地使用到三个方面:首先是用于发展学校现有办学规模, 扩建校舍, 购置先进仪器设备等;其次是用于提高教师的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最后是提供奖学金以吸引优秀生源, 鼓励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用最小的教育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

三、美国私立学校未来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 美国私立学校内部情况和外部生存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自由择校运动使私立学校充分发展, 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私立学校只有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发展。

1. 小规模限制了大发展

私立学校的规模较小, 所以, 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和培养项目相对较少。例如, 因为班级规模小, 缺乏能胜任的教师, 不太可能提供最先进的课程;因为较少招收英语不流利的学生, 所以无法获得联邦政府相关的资助, 无法实行一些特殊的教育计划和课程。由于学生少, 私立学校缺乏大规模的图书馆和媒体设备, 只有三分之一的学校提供医疗服务。

2. 特许学校和家庭学校争夺生源

生源数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教育选择机会的增多, 中小学校的生源大战颇为激烈。私立学校除与公立学校争抢生源之外, 还面临着迅猛发展的特许学校和家庭学校的冲击。特许学校被视为“独立的公立学校”, 较强的办学自主性, 较小的学校规模, 更加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吸引了大批学生;家庭学校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50个州都取得合法化地位, 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同样吸引了大批学生在家上学。

3. 间接加剧社会分化受到强烈抨击

美国的私立学校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 一度成为被取消、限制的强有力理由。表现为其按照家庭收入水平选择学生的做法排斥了低薪阶层的子女而将高收入阶层的子女隔离进所谓的“贵族学校”, 扩大了社会的不平等。有些私立学校通过只容纳少量的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办法, 将白人与其他有色人种隔裂开来, 从而形成种族分裂。私立学校大多是从教会学校发展而来, 所以天主教等教会学校和其他独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差异悬殊。

四、启示与借鉴

美国私立中小学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 有自己独立的入学考试标准, 名望高的学校入学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几;学校管理严格, 重视德育, 校园安全情况良好, 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将会被严肃处理。我国有些私立学校则截然不同, 只要支付得起高昂学费, 任何人都能进入名牌私立学校;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普遍, 学校的处理方式较轻, 达不到惩戒的目的, 导致校园安全堪忧。所以, 我国私立学校今后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在学业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待遇, 留住名师;加强学校管理, 严格按规章制度奖惩学生, 抓好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规范的培养;限制招生人数, 提高入学门槛, 吸引优秀生源;办出自身特色, 引入先进教育理念, 不要盲目跟风, 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Student Achievement in Private Schools Results From NAEP2000-2005.[EB/OL].http://www.nces.ed.gov/.2006—2—25.

[2]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From the2001-2002Private School Universe Survey.[EB/OL].http://www.nces.ed.gov/.2006—2—26.

上一篇:二语词汇下一篇:不均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