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广播节目的创新

2024-10-01

农业广播节目的创新(共3篇)

农业广播节目的创新 篇1

摘要:今天电视频道越来越多,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但是农业电视节目的受众面和收视率相对来说还不大, 农业电视节目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视节目创新才有生命力, 本文以保定电视台《农村天地》节目为例, 探讨农业电视节目如何在创新中求得发展。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创新

保定电视台《农村天地》栏目自创办以来走过了十个年头, 至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在国家级评比中屡屡获奖, 从一档边缘化栏目到深受观众喜爱的品牌栏目,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栏目组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 农业节目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一、找准定位, 求发展

一个栏目要想发展, 必须首先完成定位的准确。《农村天地》栏目的定位经历了以下几次创新。第一次创新, 栏目创办之初, 农业节目凤毛麟角, 国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 农民朋友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旺盛。以科技讲座为主的《农村天地》成为当时的亮点。第二次创新, 政策引路。农业结构调整, 给农业发展带来机遇, 栏目组和各职能部门如林业局、农业局等单位合作, 在政策上和项目上宏观把控, 引导农民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二、内容创新, 快发展

一档节目能抓住观众, 最主要的取决于内容。有了准确的定位, 节目内容可选择的范围也更精准。内容上的创新又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1、在贴近中创新。

栏目要办活, 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根据群众的反映, 修正和完善栏目内容, 不断提高栏目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田野风》、《走村串乡》等子栏目, 以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适合观众的需要和口味, 倍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2、在服务中创新。

站在农民的角度看, 他们对电视节目最大的期望就是满足其对农业信息, 即最新的农业政策、农业技术、供求信息、致富经验、气候预测等的需求, 在这方面我们陆续设立了《三农问题面对面》、《信息台》、《农事黑板报》等子栏目。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实用的生产生活服务信息。

3、在开放中创新。

《农村天地》栏目, 在立足本地实际, 突出本土特色的同时, 还兼顾开放性。《大地传真》子栏目就是观众了解外地资讯的小窗口。全国各地的农业信息, 以及国外农业资讯不仅提高了栏目品质, 更增加了节目信息量, 开阔了观众视野。

三、形式创新, 好发展

农业电视节目的受众是农民, 因而要根据农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不断创新节目形式, 以吸引更多的农民朋友。

1、表现手法上创新, 力求故事化、趣味化。

目前, 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高, 如果单纯介绍农业科技知识, 他们会觉得烦躁, 失去看下去的兴趣。而在拍摄农业电视节目时, 能够加入故事情节, 就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获得河北省新闻一等奖的《来自清苑高优农林专业社的报道》就是以故事取胜。围绕农村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故事展开, 情节曲折有趣,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后来影视公司还以此为题材, 拍摄了电视剧《棉花盛开》。

2、语言表达上创新, 力求通俗化、口语化。

为适应农村受众听故事的收视习惯, 多使用生活语言, 改播为说, 让农民听得清楚, 看得明白。节目主持人尽量走出演播室, 亲临现场感受乡村的变化, 与农民朋友直接对话, 让农民自己讲话, 讲自己的话, 让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多使用画面语言, 多用长镜头和同期声, 增强电视画面的可视性和真实性。

3、栏目包装上创新, 力求生动性、可视性。

要使农业节目具有吸引力和可视性, 还必须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上下功夫。电视属视听媒体, 从视觉上要研究怎样把画面拍得美, 要有活泼、轻松、精美的包装。我们每一个子栏目都有一个小片头, 甚至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还常换常新。在节目制作上, 三维动画、非线特技的运用也使节目锦上添花, 形象生动。

电视节目创新才有生命力。保定电视台《农村天地》节目, 十年来长盛不衰得益于保定农业的长足发展, 得益于栏目组在创新中发展的创作理念。只有通过创新, 提升栏目品质, 提高栏目的知名度, 扩大栏目的影响力, 农业节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群:《服务“三农”推动全民创业——赣州人民广播电台<乡村纵横>节目和谐创业纪实》[J].声屏世界, 2006, (05)

[2]尹兴军.情系“三农”话主持——“村长”断想[J].当代电视, 2005, (07) [2]尹兴军.情系“三农”话主持——“村长”断想[J].当代电视, 2005, (07)

[3]孙娜坚:《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J].剧影月报, 2005, (03) [3]孙娜坚:《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J].剧影月报, 2005, (03)

[4]郭海平:《略议节目主持人的情商培养》[J].视听界, 2000, (04) [4]郭海平:《略议节目主持人的情商培养》[J].视听界, 2000, (04)

[5]何娟:《浅析谈心类节目主持人的魅力》[J].山东视听, 2005, (08) [5]何娟:《浅析谈心类节目主持人的魅力》[J].山东视听, 2005, (08)

[6]张永军、赵群姣:《市县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出路》[J].新闻前哨, 2008, 12[6]张永军、赵群姣:《市县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出路》[J].新闻前哨, 2008, 12

农业广播节目的创新 篇2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位从千里彝山走来的彝家女孩,很高兴地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央农广校25周年校庆的喜悦,与大家一起倾心叙聊彝州“农广人”的光荣与梦想。因为,我和我的父亲都是执着的“农广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行》。

我的父亲徐芝杨,是一名农广校的“老教师”,他已于1998年退休。而我,是1992年加入农广校这支队伍的“小青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贫穷,总是充斥着彝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那被艰难和困苦的狱炼中、在那对富足与强盛的渴望里,大山的子民们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光归家,他们把勤奋的犁铧深深地扎进泥土,但贫穷和落后仍如影随形、挥之不去。面对如此状况,作为基层农科员的家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常常顶着烈日、淋着风雨,奔忙于田间地头。办农技培训班,搞实用知识讲座,把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民群众中间去,是他心里多么强烈的愿望啊!

随着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开办,在1982年的一天,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父亲牵头在广通镇招收了52名农学专业中专班学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1984年,父亲调到了县里,并被任命为禄丰县农广校首任专职副校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农广校一帮人,争取支持、协调关系、联合办学、乡镇办班,那时候,父子、夫妻、姐妹同上农广校的情形比比皆是,那热闹劲,着实让人感动。随处可以听到的是“农广校的毕业学员×××用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了身手”;“农广校的辅导教师太缺乏,要是多有几个专职教师那该多好啊!”……

1991年,我从师专毕业分到正规中学当老师。可不到一年,硬是被父亲拽入了他的旗下,成了禄丰县农广校的一名专职教师。从此,我踏着父亲的足迹,同全州“农广人”一道,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干,10多年过去了。在父亲及农广校一帮人的艰苦努力下,禄丰县农广校创造了“招生连年不断、毕业生人数占全州1/4”的骄人业绩。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彝州“农广人”更是利用现代媒体之泵、开远程教育之渠、引农业科技之水,在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彝州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彝州农业职教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历经25个春秋,彝州农广校培养了6402名中专生、515名助学大专生,培训了13.5万人的绿证学员,使37620位农民朋友获得了《绿色证书》。涌现了“全国优秀村官”周开文、州人大代表张琼芝等优秀学员,他们成为了致富一方的“领头羊”、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父亲的感召下,在其他“农广人”的关心、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不懂事的小女孩,成长为农业经济管理学士、从事农业教育的农艺师,社会给了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的崇高荣誉,我为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广人”而骄傲和自豪。

为了能让彝家的“阿老表”不再因贫穷而浸泡在浓浓的酒精里,为了能让彝家的“小表妹”绽放出马樱花般灿烂的笑容,为了能在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心田播下绿色的希望,为了能使彝家儿女更多地接受教育的洗礼、沐浴科技的阳光、注入现代文明的基因,为了农广事业,不知有多少向我这样的青春少女、向家父那样的志气男儿,为之奋斗却终生无怨无悔。为什么?就因为农广校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欢迎和信赖,就因为农广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如今,我所在的楚雄州农广校,已经是一所“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全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全省绿色证书工程先进集体”和“楚雄州窗口行业文明班组”。教职工队伍中有2位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有2位是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央农广校表彰的“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9人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6人有中级技术职称。我为身在这样的先进集体、为有那么多优秀的同事而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将沿着父亲的足迹,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当你一踏上彝州这块神奇的土地,在领略了腊玛古猿、禄丰恐龙、元谋猿人的千古积淀之余,你还能一边品尝彝家人为你敬上的醇香米酒,一边从那豪放的山歌中感受到他们火一样的热情。亲爱的朋友!彝家寨欢迎你,彝家的阿老表、阿表妹等着你,彝州农广校欢迎你!

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演讲稿 篇3

大家好!

很多人都认为高尚和伟大离我们普通人太虚、太远,其实不然,任何一种正当职业都是伟大和高尚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做。

记得我刚到文山州农广校报到时,看到的是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

一穷二白”了。那一瞬间,我深感茫然和沮丧。一连几天我都在苦苦的思索――我这个刚上任的校长该怎么办?面对困难是畏惧不前还是知难而进?既然组织上信任我,同志们相信我,自己还有什么权利和理由不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呢?!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为开垦我州农广校这片处女地,这些年来我们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记得6月间,我带领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到一些偏僻的村寨去做招生宣传,由于没有办公用车,加上交通不便,我们只有翻山越岭徒步行走。时逢6月,酷暑难挨,汗水湿透衣裳,脸上布满尘土,饿了就吃一口干粮,渴了就喝一口溪水,夜晚就借宿在老乡家抬头就可以数星星的阁楼上,蚊虫的叮咬让人实在难挨,但为了开创我州农广校的一片蓝天,一个来月的时间,我们硬是挺过来了。也就在这一时期,我86岁的老父亲身患癌症到了晚期,家中几次电话催我回家,几次都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开身而未能前去尽一点点做儿子的孝心。当我匆忙赶回到父亲身边时,他已经永远的闭上了那一双慈祥的眼睛。每当看到一批批学员走进农广校课堂,我们感到自豪,因为人们对农广校的信任,就是对我们辛劳的最好回报,我也没有辜负父亲生前对我的谆谆教诲。

农广校教师的职业平凡而又艰辛(来源:),因为他的肩上除了要扛起学历教育外,还要肩负许多社会工作。工作任务的繁重常常让我们很少享受到双休日与妻子儿女团聚的快乐。6月正值我的孩子要参加高考,当时我已经有一个多月忙在乡下组织农业科技培训,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每次给我打电话,总是带着抱怨的口气说:“爸爸,你怎么不关心一下我,能不能抽一点时间回来陪陪我和妈妈!”是啊,在孩子最需要父亲的关爱和呵护的时候,我却不能在他的身边,我确实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职责,除了在电话里给孩子几句安慰我还能说什么呢?工作任务在身,身不由己啊!我校的万有莲老师,已经50多岁了,脖子上长了一个囊肿,经医院检查要求住院治疗,但是为了工作,她一次次拒绝了,眼看囊肿一天天长大,在组织的再三劝说下才住进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没有几天,她又带着尚未愈合的伤口,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是有了不少像万老师这样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农广人,才开创了我州农广教育的新局面。从原来没有机构建制,到各县农广校的相继成立;从办公条件一无所有,到目前的逐步完善;从中专起步到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的形成,我州农广校全体办学人员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也承受过不少的讥讽和嘲笑,但我们始终没有半点沮丧和退却,因为我们做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是伟大的!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尤其是农广校的教师,一方面他肩负着塑造人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培养学生的爱心,用言行去感召学生至善至美的灵魂;他要把农业希望的种子撒向广袤的农村大地,让广大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同时,在其中也升华了我们自己!

历年来,多少农广校职工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也没有豪迈的誓言,更没有显赫的功绩,他们只有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广校教育工作者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日复一日,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一名普通的农广职工对平凡的超越,他们犹如一盏明灯时刻照亮在我的心里,有时我们也感到苦和累,却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常常把微笑印在脸上,将阴郁埋在心底,因为从选择农广校教师职业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把这些精神和品质凝结成一个闪光点,那就是爱和奉献精神。在上述具有这种精神的农广人中,有你,有我,其实就是我们大家!

同志们,农广校的职工就是这样辛勤地耕耘在农职业教育这块多情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形成了农广校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这就是爱岗敬业和奉献的最好证明,这是高尚情操自然的自我流露,这是一种于细微和平凡之处见精神的师者风范!

伟大、高尚和奉献,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对工作的激情、投入和竭尽全力的行动。每当想起农广校职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那么忘我,那么真诚,我常常动情。我感慨,多少职工在两袖清风的氛围中守住了心灵的一片宁静,尽管岁月已无情地将蹒跚添在我们脚步里,往年骄傲的黑发已染上秋霜,但我们同时也收获了幸福,这幸福来自农广校学员斐然的成绩、来自广大农村丰收的喜悦、来自广大农民化去愁眉展开的笑脸、来自工作的辛苦变成付出后的欣慰、来自自己一次次心灵的超越,在浮躁世界里寻找到精神的家园!走进农广校教职工的精神世界,不难发现:言行平凡朴素,但浸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物质生活虽然简朴,但饱含着精神的富有和高尚!

同志们,让我们干好身边的每一件事,为农广校跨越付诸行动吧!如果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以自己是普通人、小人物为借口,把自己该做的事都期待着道德英雄和精神典范来做,那么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也不过是秋夜里一个遥远的童话罢了。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能将最平凡的本职工作认真踏实并持续做好,这就是一种职业美德,那他不论做什么都至少不会偏离人生的航向。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原来的一切伟大和高尚只源于它的最平凡,只有把对农广校那份深深的情怀装在心中,才会有干好农职业教育的力量源泉。

同志们,面对农广校的工作,让我们一次选择一生钟爱,在平凡工作中显出亮色,升华自己的情操,完美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良性课堂下一篇:内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