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电视

2024-09-27

地方广播电视(精选12篇)

地方广播电视 篇1

摘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地方广播节目的现状,认为地方台要在节目定位、打造品牌栏目、提高广播节目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以广播节目带动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节目的定位,打造品牌栏目,广播节目质量

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广播电视逐步走上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地方广播面临着收听率下滑,受众人群有限,广告收入增幅不大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那么,对地方广播来说,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广播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势,以广播节目吸引听众、增加广告收入,来推动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笔者有以下的思考。

节目是广告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节目的收听率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投放广告。特别是地方广播无论收听率、影响力和报纸、电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地方广播要注重吸取其他电台的先进经验,确立市场定位,精心包装打造电台品牌节目,狠抓节目质量,提高创意策划水平,更好地服务听众,赢得客户的信任来提高广告收入。

1 定位节目

有媒体从业者认为:“一个电台要紧密地和所在的社区联系起来,电台要把自己‘贡献’给社区,报道社区里的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要关心社区老百姓的得失。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听众就会不断,广告也就会不断。”因此,地方广播的节目定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听众群和听众的心声。据调查,目前收听广播的听众大都是晨练的老人、外出流动人员,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人员等。其次是了解每个节目的听众构成,对其收听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要有准确定位。在经济社会中,作为广告客户要的不仅仅是收听率,他们更看重的是听众群的消费能力,以具有较强消费力人群为目标听众的节目,才能吸引客户投放广告的热情。如北京交通台的定位是一小部分听众,根据这一部分听众的需求,把节目做细做精,针对他们的喜好,给他们以“贴身”的服务以赢得听众和市场。

2 树立创新意识

在手机、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地方广播只有不断的打造品牌栏目,并把它做精,才能保住自己在媒体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基于这一点,地方广播在栏目设置上,一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集中全台的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地缘经济,策划组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独家新闻》这一品牌,创作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品牌栏目;二要发挥广播快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品牌栏目要在“快”字上做文章。只要你打开收音机,就能及时了解到当天当地甚至同步所发生的突发、重大新闻事件,诸如当天的天气、汽车、火车、航班、路况情况等,吸引更多的听众来收听广播;三是紧扣时代脉搏作品牌,现在的广播不仅是满足精神愉乐,更要在理念上与听众共鸣,让听众从心灵上到思想上得到启迪。这就需要设置的品牌栏目,如时政类、文化类、财经类、娱乐类节目更有针对性,适合不同的听众群体,也就是每个时段都有听众和商家感兴趣的品牌节目,才能突显品牌的效应;四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断提炼栏目题材的深度,包括策划、节目后期制作上要精,能体现出地方广播独特的品牌理念,使精心打造的“独家新闻”等一批新闻、专题、访谈类品牌栏目不断延伸,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扩大。才会提高品牌栏目的含金量,实现节目、听众、商家的共赢和多赢。

3 推介品牌

地方广播不仅面临着来自电视、报纸和网络的竞争,随着专业广播台调频落地,广播内部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地方广播不会推介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不了广告收入,就谈不上发展。

对于地方广播来说,扩大品牌效应意味着广告收入的增加。这就需要在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上下功夫,要建立一套有特色、能体现独特广播媒体理念的品牌识别系统,如频率标识、呼号、宣传语、台标、节目名称、包装、主持风格等。这些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品牌操作方式。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现场活动等方式,立体地、全方位地向听众宣传广播品牌理念,办看得见的广播。让名记者、名主持人走出去,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同时,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整合,也就是让听众通过手机、网络就能收听广播。这些都是充分展现广播的个性魅力、推介广播品牌的很好手段。

4 提高广播广告质量

在经济社会,听众关注的是能从广告中获得信息和愉乐;商家更多的关注是广告投放带来的经济效益。怎样利用地方广播为听众和商家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广告的创意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播广告的创意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媒介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意水平。此外,还要进一步挖掘音响和音乐的作用,注重对广播广告专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广告创意、播音、制作人员待遇从优的原则,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精心策划的广播广告,激发听众的收听和购买欲望,达到客户的预期值。

5 结语

总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地方广播求生存,求发展。除了要在节目形态、宣传内容上大胆改进、深入挖掘,在内涵上做足文章外,还要勇于创新,运用更新的经营理念,挖掘广播的特色,发挥广播的优势,通过放大品牌效应来带动广告收入。唯有此,才会赢来地方广播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地方广播电视 篇2

在信息网络时代,普通民众更愿意利用手机等移动平台,通过网络浏览新闻,了解社会时事。这与传统的央视、省级电视台报道新闻的模式有着很大不同,许多负面新闻都相继在网络曝光。随着民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越来越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事,这就导致传统的新闻机构威信下降,而地方电视台受到上级严格监督,如果报道负面新闻,上级势必会施加极大的行政压力[1]。另外,有些地方台的新闻节目毫无创新,内容重复,倾向于领导会议,且往往是平铺直叙地报道各类会议,过程枯燥乏味,对民生问题关注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计划经济体制对地方电视台的影响依然存在,市场意识淡薄,内部管理不足,导致人员缺乏工作动力。

1.2社会经济因素

我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目前还在施行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市场化程度落后,缺少竞争意识。国内广电也在进行着体制改革,短时间内很难对地方电视台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县级、镇级电视台,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生存已很困难,无余力去竞争。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地方企业如雨后春笋,却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地方电视台,通过广告盈利的道路十分艰难。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微博、微信、网络视频成了传播新闻的主要形式,对电视媒体形成了重大打击。随着网络使用人数的激增,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遭挤压,而且与电视台相比,网络的自由度更大,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1.3新闻节目因素

新闻节目的内容质量、制作水准、播报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收视率,受以上两种因素制约,不少地方电视台在新闻内容上努力不足,缺乏实际调查,要么沿袭领导开会的老路子,要么转播网络新闻,内容基本与群众生活无关,对群众的心理需求非常不了解。内容范围狭隘,索然无味,新闻节目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固定的受众,致使节目很容易进入瓶颈期。对于新闻而言,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是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但部分地方电视台报道较迟,受众早已通过网络获知,自然不会再观看电视。在新闻编排制作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现代化技术融入较少,不符合群众口味;主次内容安排不合理。

1.4工作人员因素

由于没有企业投资,地方电视台盈利困难,工作人员极易离职,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而在留下的采编人员中,有一部分属于半路出家,专业知识欠缺,不能高效、快速地完成任务,对行业现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还有一部分专业人员,工作不够热情,加上晋升机会较少,在采编新闻时,通常是按照老套路进行拟稿,缺乏创新意识。甚至在一些县乡地区,电视台硬件资源短缺,在遇到多起突发新闻时,没有足够的车辆及时赶赴现场,以至于无法及时对新闻进行报道[2]。此外,新闻主持是传播新闻的最后一关,直接决定着传播质量,而部分主持社会阅历较浅,与观众距离较远,缺少个性,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2如何实现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长久发展

2.1明确定位敢于创新

对于一档新闻节目,首先要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寻找适合的受众人群,从设计到目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提前展开大量调查,对比多套方案,才能最后确定。既然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就应保证在内容上关注民生,形式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语言上应普通话结合地方方言。比如孟非主持的《零距离》,该节目的对象非常明确,一切围绕南京开展,记录南京每天发生的大小事件,被誉为“南京人的电视晚报”,取得了巨大成功[3]。创新是指各方面的创新,能够给人一种很深刻但又与众不同的印象,以吉林电视台的《说天下》为例,作为地方电视台,节目名字就清楚地传达了其定位和对象。其创新之处在于形式新颖,语言亦庄亦谐,风格轻松幽默,与受众心中端庄严肃的央视新闻相比,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备受欢迎。

2.2提高新闻内容质量

内容质量永远是新闻节目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时政新闻,如果只是记录现场,说些空洞乏味的话,受众并不买账。新闻应该有重点、有亮点,以简短的文字和容易理解的形式,令观众快速接受,获取信息。所以新闻稿的拟写,或者报道,都必须进行提炼,在内容选择上,整体应遵循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的原则,同时也要保留新闻的客观性。比如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百姓调解》,报道以农村的人和事为主,调解员上门进行现场调解,一方面内容能吸引大批受众,因为这与每一位受众的日常生活都非常相似[4];另一方面,这种现场调解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事人的真实情绪,更加真实可信。新闻除了真实,还要好看,这就需要精心编排,注重播放的主次顺序,尽量各类新闻都有所穿插,时间较长的新闻和时间短的新闻相互协调。

2.3与新媒体技术融合

网络新闻传播速度快、获取渠道多,是今后新闻行业的主要趋势,电视媒体必然要与其合作,才会有长远发展。所以,地方电视台需要树立市场化意识,增强竞争意识,积极与网络和平面媒体相融合,比如开设读报专栏,在直播间读报纸。为提高新闻的可视性,画面一定要清晰,并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便于观众理解,拉近彼此距离,比如很多节目中都会运用最新的网络语言,很贴合现代人的口味。

2.4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引进人才,加强内部管理,开展专业培训,对写稿、拍摄、后期制作和编辑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奖罚制度,增强记者的责任心。开拓员工视野,提高现有员工专业素质,留住优秀人才,邀请专家、资深人士对节目分析指导,提高新闻记者综合素养[5]。

3结论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遭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发展更为困难。今后要想有所突破,必须总结问题,分析原因,然后转变观念,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电视媒体领域开辟出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浅析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4(27):125.

[2]张艳.优化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对策探讨——以城口电视台《民生》栏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5(12):80-82.

[3]潘家现.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6(5):151-152.

[4]夏剑锋,李俊峰.浅析县级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从静宁县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说起[J].中国报业,2015,16(22):83-84.

地方广播电视 篇3

塞泽塞说,第五频道将用祖鲁语、科萨语、恩德贝莱语、斯威士语、南非公用荷兰语--斐语和英语进行广播,覆盖南非姆普马兰加省、夸祖鲁-纳塔尔省、东开普省、西开普省、豪登省、林波波省和西北省。第四频道将用札那语、索托语、佩迪语、崇加语、斐语和英语广播,覆盖西北省、林波波省、北开普省、自由省和豪登省。

第五频道将被列入公共广播服务计划,这将有益于南非广播公司实现用11种官方语言提供充分报道的目标。南非广播公司已向南非独立通讯管理局提交了该频道的播出计划和资金模式。该频道计划第一年至第二年每天最少播出4个小时的节目,在接下来的第三年至第四年,增加到每天播出6个小时,从第五年到第八年,将增加到8个小时,而且包括在下午6:00-10:00黄金时间播出。从第五年起,重要的地方性事件将成为该频道节目的一部分。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篇4

1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广电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智能手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 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呈爆炸式发展, 新媒体以快捷、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 以其衍生的新经济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多元化, 全球化, 网络化。而做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地方广电文化产业, 受其地域性、区域经济、 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影响, 一些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后劲不足。

2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 文化产业作为地方广电行业的一项新型产业, 在社会第三产业结构中, 所占的比重不高, 无论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是技术层级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 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思想不够解放

在经济发达地区, 广播电视几乎已经完全改制为集团化经营, 走市场运营的道路, 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不少人对广电文化产业理解不清, 重视不够, 仅仅把广电文化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以及活跃群众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措施, 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发利用, 没有认识到文化经济的一体化, 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政府办广电, 广电文化为休闲娱乐服务的基础上, 广电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 产业的开发严重滞后。

2.2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广电文化产业也不例外, 投入资金的高低直接决定广电文化产业影响力的大小。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广电媒体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 积极的进行广电文化产业结构拓展整合重组, 但我国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电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禁锢, 以体制办文化为主, 没有将人、财、物等主要力量放在广电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一些地方政府还停留在政治家办台, 依靠财政拨款, 吃财政饭的旧思维上, 只注重社会效益, 轻视经济效益, 没有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对于广电文化产业重视不足, 缺乏发展思路与创新办法, 导致广电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2.3复合型人才匮乏

发展广电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 策划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一些地方从事广电文化产业人员素质偏低, 缺少经营意识, 尤其缺乏一大批既懂管理又懂经营, 既从事广电文化又善于市场运作的广电文化经营者。再加上人才机制和分配机制不灵活, 各方面待遇不高, 广电文化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后继乏人。以延边广播电视台为例, 由于待遇偏低, 近几年来优秀的主持人就外流十几人。

2.4机制改革不到位

广播电视一直以保障舆论导向, 宣传地方政治、 经济、文化为主要职责, 相关广电文化产业多为一些工作上的附属品, 而非当作主业来运营, 缺少市场运作。近年来, 虽然在广电文化产业上已经逐步放开, 但离真正与市场接轨,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要原因就是机制改革不到位, 体制内缺少专业人才支撑, 体制外优秀人才进不来, 体制内人员缺少经营意识和经验。广电职工观念仍停留在财政拨款衣食无忧的老思维上, 对广电行业面临的严峻状况缺少认识, 对发展广电文化产业缺乏认知度, 这严重的限制了广电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3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3.1品牌塑造力强

“品牌”这个经济范畴的名词, 是企业产品经营社会知名度的标准, 在市场化的今天, “品牌” 代表着信誉、代表着自身实力。广播电视对品牌塑造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具有受众面广, 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通过宣传对受众的认知、判断、决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大众传播的社会属性, 成为了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以“中国好声音”品牌的塑造为例, 2012年浙江卫视与星空传媒联合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是一个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在节目推广过程中, 在全国15个城市举办了推介会, 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下活动, 学员明星现场表演、 知名歌手助阵等活动, 以娱乐新闻、社会活动等形式被媒体跟风报道, 成功塑造了品牌效应。在这个品牌推介过程中, 媒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所以, 通过广播电视自身宣传职能进行品牌推广塑造, 是广电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

3.2资源丰富竞争力大

随着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不断健全及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了广播电视丰富的产业资源, 以此为依托, 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电行业经过数字传播、户户通等广播电视工程建设, 基本形成遍布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 具有无法比拟的收视收听资源优势。以延边州为例, 全州共有人口220余万人, 共辖八县市, 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9.71% ;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51%。

3.3产业涉及面广

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一些地方的广电文化产业相对较小, 主要以广告经营为主, 产业形式单一。 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 广播电视处于文化产业的前沿, 其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涉及社会各个行业, 例如:旅游、娱乐、教育等方面, 拓展性强。 而相对于地方的新媒体, 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实力较弱, 社会影响力较小, 其涉及的文化产业微乎其微, 所以广电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4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 树立新思维, 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广电文化产业发展, 首要的任务是要解放思想, 以思想大解放带动广电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地方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广电文化产业对经济繁荣发展的推动作用, 明确文化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强化广电文化产业意识, 积极把广电文化产业深入地推向市场, 以市场化经营促进广电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广电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的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 是一个朝阳产业, 需要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政策措施来扶持发展, 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包括投融资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分配激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开发利用等政策, 促进广电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外部空间和创新体制, 营造一个创新发展, 举贤纳才的用人机制, 以此创造广电文化生产服务的氛围。

二是, 打造广电文化精品, 增强竞争实力。要立足民族区域特有的文化底蕴, 不断拓宽创作领域, 打响地方广电文化品牌。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创作一批反映地方民俗文化内涵、体现较高水准、享誉国内外的文化精品节目来。近年来, 延边广播电视台根据地方民族特色, 生产出一些代表有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的文化精品, 通过举办社会活动以及利用延边州得天独厚的宣传媒体延边卫视频道等形式, 把延边州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进行积极推介, 扩大延边州朝鲜族民俗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影响。同时, 根据延边州浓郁的朝鲜族文化、 独特地域风光、原始的生态环境等特点, 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以文化包装打造旅游精品, 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要想做大做强广电文化产业, 就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首先, 要加强对外广电文化交流, 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开展广电人才、广播电视节目资源、广电产业信息交流,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还要充分发掘地方广电文化资源和产品的优势, 积极引进外资, 扶持广电文化产品出口, 拓宽国际市场, 开展对外广电文化产品贸易。其次, 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节活动, 做好“引进来”工作。通过举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 使之成为地方广电文化支柱产业。目前, 韩国电视剧和文化产品风靡全球, 作为中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州与韩国有天然的人文、语言、风俗、习惯等优越条件, 延边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积极开展与韩国的文化产业交流,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学习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经验成果, 与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相结合, 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拍摄了多部反映地方特色的电影、电视剧, 如《长白山下我的家》《海兰江畔稻花香》《抉择》等。

四是, 以人才为根本, 打造精英团队。广电文化产业是智慧与学识相结合的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 人才的数量和团队的素质是广电广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所以广电产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才为本, 以高素质的团队为核心, 要立足专业人才这一中心, 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作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地选人用人机制, 培养一批即懂文化又懂经济、 即懂管理又懂经营的复合人才队伍, 提供一个能让人才发挥才干, 展现学识的广阔创业空间, 成为文化人才创新立业的热土。另外, 创建科学的运营激励机制, 通过住房、薪资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 制定完善的绩效分配的办法, 打破干好干坏都一样, 干多干少都一样的传统观念,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五是, 创新体制, 增强发展活力。解放思想, 开拓视野, 充分学习借鉴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经验, 通过深化地方文化体制改革措施, 着重突出文化市场主体地位, 重视广电文化生产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1在广电文化产业经营上走市场化道路, 减少行政干预,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2激发广电文化产业活力, 放眼市场需求, 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着力打造名优、名品, 打造自己的广电文化名牌战略, 构建适应市场取向的广电文化生产机制, 增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的活力。

5结束语

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 经济发达地区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规模不断壮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只有抓住机遇, 跳出体制约束, 解放思想, 勇于探索, 以品牌建设为根本, 以产业发展为推手, 改革创新, 根据地方特色, 做大做强时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行文化强国战略, 广播电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风声水起, 但是,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着起步慢、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现状。文章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地方广播电视 篇5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电视节目 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88-02

从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播出现状可以看出,电视节目播出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电视台管理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电视节目的播出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地方电视台节目播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节目播出的设施不齐全

相关设施是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前提和物质保障。但是,很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节目播出所需的设施不齐全,而且网络系统也不够稳定,无法满足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需求。要想保证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推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购买设施的资金投入。

1.2 操作系统过于复杂

完整的电视节目都需要有完整的操作系统,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是工作人员需要准备节目素材;二是工作人员需要把准备好的材料上传到节目播出系统内;三是制作人员需要把系统内的素材整理,剪辑;四是审核人员进行节目素材的审核;五是电视节目的播出。但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缺乏资金,无法吸引专业人才,现有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无法满足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需求,节目的操作流程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来说过于复杂,在制作节目和播出节目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而且在问题出现时,电视台管理人员及其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比较低,严重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保证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对策分析

2.1 加大购买节目播出设施的资金投入

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安全播出需要以下设施:一是视频服务器;二是录像机;三是dvd。要想保证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地方电视台必须加大节目播出设施的资金投入,配备齐全的节目制作和播出设施,并构建内部网络平台,保证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作人员在应用视频服务器播放电视节目时,工作人员需要按照顺序进行播放,这样可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在节目播放网络系统内,工作人员需要独立设置两个不同的开关,这样就可以保证节目的独立性,可以实现多个节目同时播出。在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录像机内准备好关键节目,并合理控制节目的录入速度。但是,在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因此,地方电视台管理人员和地方人员还需要提高应急能力。地方电视台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节目制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播出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并完善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工作人员需要在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准备好应急的节目,如果正常播放的电视节目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插播适合的画面,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电视台缺少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资金,对于这个问题,地方电视台管理人员必须创新经营和管理模式,丰富管理手段,拓宽资金来源,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电视台发展现状和社会环境合理的制定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2.2 调整电视节目播出流程

在准备电视节目素材时,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是节目上载。电视台需要设置节目上载系统,在素材上传到上载系统后,无论节目素材是否被删除,上载系统内的节目信息都会保留至节目播出后。上载系统还可以对节目素材进行过滤整理,过滤出不适合播出的节目素材,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素材编辑。工作人员在编辑电视节目素材时可以选用素材编辑软件,把所需要的素材按照顺序编辑到软件内。三是素材管理;四是素材调度;五是节目播出;六是监看监听。电视台管理人员需要在节目播出系统内设置管理密码和权限,这样就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对用户的操作进行监管,不同级别的人员授权等级也会有所不同。工作人员还要在电视节目系统内对电视节目进行标号,这样就方便节目的搜索。工作人员还要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做好工作交接。

2.3 电视节目播出故障的快速处理

要想保证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节目故障的处理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是发现电视节目故障;二是插播活动画面;三是协同其他部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四是排除节目故障;五是恢复电视节目的播出。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节目播出之前,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及时采取调整对策,缩短其他画面的插播时间。工作人员需要准备多种故障应急方案,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急方案。

2.4 定期保养电视节目播出设施

要想保证电视节目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电视节目播出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设施维修和保养计划,建立节目播出设施档案,明确维修和保养责任,管理人员需要检查维修和保养情况。

结语

卫星电视推广权划归地方广电 篇6

直播星数字电视推广,其实走了不少弯路。在2008年6月中星9号成功发射后,当时广电总局科技司牵头希望制订的方案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城郊的非有线的2亿用户,直播星则公益性地覆盖中西部边远地区的6000万用户。然而由于中星9号被很多“山寨锅”的制造商瞄准了尚未加密的机会,在城市市场一度有几千万台的直播星接收设备销售量,这直接冲击了有线运营商的利益。

于是广电总局开始清理市场上的“山寨锅”,并对中星9号卫星节目信号进行不断加密。这让广电总局科技司计划的直播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设立单独的市场主体运营的方案出现变化。融合网主编吴纯勇说:“对于刚刚完成40%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广电来说,其有线网络收入2008年一度出现30%的增长,但是2009年由于山寨锅和IPTV冲击,其增幅下降到13%,显然这是广电总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卫星、地面和有线三种数字电视推广模式中,广电总局最终确立了确保有线网络业务的原则。在2010年广电行业2100亿元的整体收入中,有线网络业务贡献了近500亿元的收入。因此,经过两年多的博弈,广电总局在有线电视整体转换过半后开始全面启动卫星数字电视的推广,并确定了由各省有线网络公司主导的战略。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7日)

搞好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 篇7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1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有利于推动广播电视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市场发展机遇。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的行政法规和政策为其在本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对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广播电视节目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反映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较为多样,更具创新性,而欠发达地区的电视节目则相对单一,其电视节目所能辐射的范围也相对较少,甚至无法达到相应的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限制了其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较为有限。

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节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视节目资源利用的平台建设不足,无法实现对各种节目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产业经营管理也就难以实现。

第三,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与当地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地方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产业也有了相应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从整体上讲,两者呈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但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广播电视产业仍是集中管理,其行业性和产业性特点未能被充分的认识和体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此外,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新理念等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从而影响其产业化改革和发展的效果。

2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充分利用本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建设资源平台的同时,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创新,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需要地方广播电视台结合自身实际,从产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改革创新,为本地的广播电视产业注入生机与活力,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一,改革创新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模式的创新,对于新理念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应用等都有积极意义。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国内外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探索适合于自己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并且进行创新应用。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第二,理顺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在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中,其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及各项措施的可操作性等都会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产业经营管理中,要理顺各项管理制度体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产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市场的开发以及节目的制作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制度建设中,除了要实现资源的利用外,还要细化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得以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精品节目。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要获得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层做保证,还要有优秀的节目做支撑。在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和创作上,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形成自身特色。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开播至今,对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但是却保留了自己的精华,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收视体验。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角度讲,创作精品节目的同时,还要有相匹配的投资,而广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管理,要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在提高其收视率的同时,更能有效地推动媒体自身的发展。

第四,以本地生活为基础,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本土的资源对于节目内容的丰富以及收视率的提升等基层都有重要的作用。以本地民生民情为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节目里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使人们感受到“讲实事,说真话”,便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而提升节目的知名度。比如,齐鲁卫视的《拉呱》节目,以山东方言来讲述百姓的身边事儿,在山东省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这种具有地方特色并且反映人民生活的节目,能够更好地拉近广播电视节目与群众的距离,使其获得观众的认可。而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角度讲,这种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够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观众基础,对于节目类型的丰富以及产业化管理的实现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注重学习借鉴,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

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对于国内外优秀的电视节目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进行大胆的引进和创新应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品牌优势的电视节目,比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但是在节目引进的同时,要注重创新性和独特性,更好地树立自身的品牌优势。除了电视节目的引进和创新外,还要注重产业管理经营经验的引进,从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电视节目的录制以及播放等进行严格的把关,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六,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地方电视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管理人才,引进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对于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等进行综合的考察,使其更好地满足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此外,要注重内部培训的开展,通过定期对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从产业化发展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来规范其管理行为,更好地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地方广播电视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3 结语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管理要结合当地的经营发展情况,积极建设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和利用平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创作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收视率的同时,丰富节目形式,为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奠定基础。从管理的角度讲,积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以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市场化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不断细化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并且注重管理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升广播电视产业化管理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推动地方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庆.山东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山东经济,2008,(4).

[2]赵伊蕾.数字技术对传统媒体产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 4,(15).

[3]刘洋,刘江.地方广电媒体事业和产业属性的探讨——对“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新概念的理解[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08,(6).

[4]陈疆平.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J].科技风,2014,(9).

地方广播电视 篇8

衣食住行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计, 也是大家关心的永恒话题。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 这就是民生新闻关注的基本内容, 也为报道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谓民生新闻, 就是对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况、情感困惑、生命安全及相关心态的事实报道, 主要以老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 也是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的真实体现。

二、民生新闻的特点

(1) 受众面广, 贴近生活。由于民生新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接近性, 所以受众面广, 有十几岁的孩子, 也有年过古稀的老人, 有农民、学生, 也有工人、知识分子, 既能帮助老百姓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困难, 协调家庭邻里关系, 还能帮扶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气、打击不正之风。

(2) 报道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民生新闻关注的大都是老百姓油盐柴米、鸡毛蒜皮的市井杂事、平凡小事以及一些奇闻趣事, 报道内容具有多样性。只要记者善于观察, 都是新闻点子。如果新闻既采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展现, 而且内容上又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那么就能激起受众的收看兴趣。

(3) 题材虽小但要力求引起共鸣。虽然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大多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但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碰到的, 如果报道不准确, 不但不能引起受众共鸣, 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反而可能影响受众对社会的正常认知和工作生活。

三、民生新闻的现状

从我国第一档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开播到现在, 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了。当前, 各地电视台在纷纷制作播出民生类新闻节目, 但民生新闻节目在慢慢出现一些负面效果:一是盲目追求收视率。部分民生新闻过多讲述家长里短、社会琐碎事情, 甚至对部分本身具有负面影响的事情进行报道, 以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由于这类新闻只讲述事情表面现象, 没有深挖事情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教育警示作用, 反而可能出现影响受众认知社会、对事物的正常判断等负面效果。其实, 这也是大众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种具体表现。二是盲目追求广告效应, 很多电视台在播放民生新闻时, 都加挂“某某单位特约赞助”的角标做广告, 不但影响节目播出效果, 降低节目品质和格调, 也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 影响节目收视率。

地方电视台在采制民生新闻时, 一般会受到当地人口素质、人文特征、经济发展, 甚至是政府管理等诸多因素制约。与其对各种社会琐碎小事进行表面、肤浅的报道, 只满足部分受众的好奇心理, 还不如立足本地实际, 以本地群众为本, 加大民生关注力度, 多角度、深层次地报道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关注群众身边的人, 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 这样既能突破就事论事的层面, 改变新闻的单调和乏味, 又能增强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更能为地方电视台树立关注百姓、反映民情、弘扬文化、倡导社会风尚的良好形象, 进而提升地方台与大台的竞争优势。

四、把握新闻本质做“大民生”新闻

近年来, 合川广播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方针, 立足本地实际, 加大了对“大民生”的关注力度。例如, 关注社会公德、公民素质、公共意识等方面, 采访制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又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民生新闻, 尽量利用新闻报道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 让受众了解这是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 并尽量从为什么中找到是什么, 增加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起到了新闻宣传答疑解惑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1) 把握新闻的接近性, 加大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力度。在新闻采编中, 本台鼓励记者多“走基层”, 要善于从小处着眼, 把新闻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和普通家庭中, 通过本地网络、微信等途径搭建信息平台, 发现新闻点子。虽然这些大多是平凡小事, 但这些小事经过报道后却能传递社会正能量, 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例如, 记者在合川三汇镇采访了一个一家三代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却彼此相互照顾、不离不弃的家庭。通过平实的语言和采访, 让全区观众看到这个家庭的亲情和三代人之间的坚持。新闻播出后, 有力鞭策了社会上有老不赡养、有小不抚养的家庭和个人, 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又例如, 《一场特殊婚礼见证“血色爱情”》这条新闻, 以社会爱心人士为从兆明和付均这对患难夫妻补办婚礼完成心愿为由头, 讲述了丈夫一边打工挣钱养家, 一边坚持用“以血换血”的办法为患再生障碍贫血的妻子治病的凄美爱情故事。通过平实的报道, 歌颂了夫妻俩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 有力批评了社会上“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社会现象。

(2) 把握报道的连续性,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 适时开展新闻救助宣传。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新闻媒体的应尽之责。日常新闻不仅要在内容上注重深度和服务, 还应把基层群众的困难疾苦纳入报道范围, 通过合理方式反映社情民意, 适时运用笔和镜头开展新闻救助宣传, 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 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走出生活困境。今年3月, 本台记者通过网络得知我区合阳街道马岭村村民张毅的女儿张益, 在大学应届毕业实习时突患髓系白血病的消息, 立即赶往张毅家核实情况并进行采访, 采写了《花季少女患髓系肉瘤贫困家庭无力应对》的新闻, 呼吁社会奉献爱心, 帮助张益战胜病魔。在随后3个多月里, 记者持续关注张益, 连续采写了《社会爱心人士助力张益治疗》《幼儿园零花钱献爱心助姐姐战病魔》《张益母校送爱心捐款到合川》《姐妹骨髓配型成功呼唤爱心继续救助》《妹妹捐骨髓助力姐姐战病魔 (一、二) 》等十几篇跟踪报道, 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宣传效果, 社会各界为张益捐款近30万元, 极大增强了张益家庭的治疗信心。目前, 张益已顺利完成骨髓移植, 正在进行后期康复治疗。近两年, 我台通过类似报道, 为尿毒症患者贾良碧、脑出血患儿杨美莹等5个困难家庭募集爱心款50多万,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彰显了主流媒体浓浓的民生情怀。

(3) 把握新闻显著性, 增加解读民生实事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性是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是著名, 越是显要, 越是突出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越能吸引受众, 新闻的传播效果也就越显著。因此, 新闻媒体应瞄准具有显著性的事件, 特别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抓住其有意义、群众关注的内容及时予以报道。例如, 从今年5月开始, 我区猪肉价格出现上涨, 群众反响强烈。记者庚即以此为新闻切入点, 深入到农贸市场、超市、养殖场、屠宰场等地调查采访, 并以剥竹笋的方式进行连续报道, 从猪的饲养、屠宰和销售等环节层层分析原因, 弄清了猪肉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这是市场规律造成的价格上涨, 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既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又起到了引导舆论、答疑解惑的作用。

(4) 把握新闻对人文历史的关注度, 提升新闻的人文特质。各地都有自身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特征, 在新闻中加大对历史的关注和解读力度, 不仅能丰富新闻内容, 还能让当代人更好地了解家乡、认识家乡, 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加大城市的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例如, 近期本台制作的系列报道《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从一块不起眼的纪念碑着眼, 讲述了合川在抗战期间9次被日军轰炸那段几乎被当代人遗忘的历史。市民观看后反响强烈, 认为给大家上了一堂图文并茂的历史课, 希望加大此类新闻的报道力度, 不断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人文品质。

五、结语

当前, 媒体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地方电视台一方面要从新闻策划环节入手, 加大“大民生”的关注力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采编人员的业务素养, 力争制作出更多群众爱看的电视节目。唯有如此, 才能增加地方电视台与大台、各种新媒体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郑保卫.新闻学导论 (第一版) [M].新华出版社, 1990.

地方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策略 篇9

1 地方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现状

1.1 内容空洞缺乏深度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从出现到目前,虽然数量越来越多,但栏目质量却越来越差,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只是走过场,仅以口语化播报方式回放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调查。这样的电视新闻仅以语言和画面取胜,内容却空洞匮乏,缺乏思想深度。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此类民生新闻栏目已经引起了受众的视觉反感,急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1.2 歪曲事实捏造新闻

不管是哪一类的新闻播报方式都要以真实客观为基本原则,但有些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度,不惜对事情进行夸张处理,甚至歪曲事实。有的则是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播报新闻事件,看似没有违背原则,实则造成了不良影响。

1.3 媒体太多偏执

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媒体的态度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新闻媒体应该力求客观公正,负责任的客观传播新闻。但在调查许多地方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时发现,编导及主持人总是难以控制自身在制作播报新闻时的角色定位,往往把个人情绪、观点贯穿其中,使受众的观点受到影响,甚至引起舆论危机。

另外,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在播出时间、播出方式、播出状态上都存在模仿多创新差的问题,甚至在站位上出现了较大的局限性,影响了民生新闻的传播,降低了当地新闻栏目的公信力。

2“后民生”时代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改革探索

2.1 调整播出时间,打造新闻流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构建了贯穿早、中、晚、夜的新闻资讯平台,形成了鲜明的新闻流,收到了良好的播出效果。随着央视新闻的改版,各地方电视台也针对自身现状作出调整,努力实现新闻的滚动播出。江苏城市频道率先确立了改革方向,不仅开设早间新闻栏目,还对夜间新闻进行了内容充实,将谈话栏目贯穿其中,大大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因此,建立新闻流是地方电视台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点线结合。从点上来看,一些重要时段必须有新闻出现,特别是在受众闲暇的早、中、晚、夜提供有效的新闻资讯和实用的服务信息,使观众能够在一天的各个点上获得跟自己相关的各类信息,从而调整生活节奏,这对民生新闻来讲也是有效地提升方式。

2.2 常态化直播,拉近新闻距离

中央电视台在对几次重大抗震救灾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大量采用直播方式播报,不仅给受众带来了重要的灾情资讯,还为自己找到了赢得收视率的制胜法宝。地方电视台在制作电视民生新闻个,也大胆采用了直播方式,江苏电视台《零距离》的直播车每天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能够随时发出直播信号,在保证新闻资讯真实客观的同时,提升了新闻栏目的公信力,也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受众。地方电视台采用直播的方式播报大小民生新闻,不仅能够体现其服务性和地域性,还能够更好的贴近群众,树立权威。通过直播的方式还能够锻炼地方电视台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2.3 树立“大民生”思想,提升新闻层次

在揭秘丑闻、调解矛盾的市井民生新闻被受众所厌倦之后,“大民生”新闻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大民生”新闻不仅关注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还将关注点放在了城市发展等热点问题上,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与民生热点相关的政策方针,通过正面引导,畅通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渠道,从而改善民生新闻的发展进程。做好“大民生”电视新闻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要拓展新闻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在当地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整合新闻资讯,为当地受众编织一张实用的资讯网;其次要增强新闻的贴近性,这里说的贴近性不只当地新闻事件,还指把看似贴近性差但实际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贴近化处理,这样,才能够使“大民生”新闻理念发挥效力;最后,还要进一步打开本地受众的话语权,为本地受众搭建轻松、顺畅的表达平台。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尊重民意,还要听取群众的呼声,增强本地受众的媒体归属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当下阶段,不但没有进入成熟期,还遇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充分肯定电视民生新闻重要性的基础上,把握自身优势,大胆改革创新,让新闻回归本质,找出新的突围方向。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兴起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当年的媒体新宠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部分地区的收视率逐渐下滑。由此可见,曾经吸引眼球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进入“后民生”时期,尤其是一些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急需寻求新的表现方式,以期在“后民生”时代获得成功。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1]樊淑琴.浅谈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J].中国报业,2012,(4).

地方广播电视 篇10

1 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发展现状

在我国许多地方,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主要方式还是无线传输[1]。无线传输覆盖面广,而且产生的社会效益大,能够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在科技的依托下,我国无线广播电视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被建成,并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作为我国地方广播电视传输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将是长期的主要的节目信息传输手段。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第一座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台出现在深圳梧桐山,这座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射台每天可以持续8小时对深圳地区进行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发射传输。尽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在我国地方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应当认识到其他广播电视传输方式的重要性,要积极的探索,实现无线传输和有限传输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格局,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2]。

2 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发展趋势

2.1 实现网络同步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发展道路上,应当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积极地实现与网络同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在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依托下,广播电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观众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可以对广播电视节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更好地完善广播电视节目。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实现与网络的同步有着必然性,通过与网络相结合,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从而增强广播电视节目效果。

2.2 全面数字化

在科技时代里,科技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的自媒体接受设备不断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如果还停留在以往观念中,势必就会削弱广播电视的市场竞争力,使地方无线广播电视的受众被其他媒体夺走。而数字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地方无线广播电视而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当从战略上树立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实现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全面数字化,只有结合时代背景,地方无线广播电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3 加强技术的研究

在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中,技术是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核心,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无线广播电视的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准确地传送给受众。在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发展道路上,要继续加大技术的投入和研究,不断研发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以技术为依托,从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更好地发展,为受众传递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3 结语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性能已成为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作为广播电视传输方式之一,是我国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方式,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有着覆盖率广、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地方无线广播电视行业应当认识到“三网融合”给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带来的挑战,要积极地满足“三网融合”的需求,促使地方无线广播电视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要加强技术的研究,以技术为核心,建立自己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从而有效地满足了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地方无线广播电视传输发展现状及趋势[J].电视技术,2002(1 1):35-36.

地方广播电视 篇11

【关键词】电视直销模式;家庭购物频道模式;地方电视台;创收

1.电视购物的发展历史

电视购物是一种依托于现代电视产业的产品销售模式,由电视购物企业通过电视播放广告宣传推销产品、屏幕显示电话建立联系渠道、顾客订购产品形成要约、物流配送产品完成送货收款的较为完整的商品销售体系。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购物节目名为“家庭电视购物网”(Home Shopping Network,简称HSN),在198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电视台播出。而国内最早的电视购物节目则诞生于1992年,随让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橡果国际、七星购物为代表的电视购物品牌,行业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现阶段国内电视购物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电视直销模式和家庭购物频道模式。

电视媒体以自身的媒介资源迅速抢占以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为代表的电视购物公司的市场份额而成为近年来电视购物行业发展的一大特征。几家区域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台均开办了自主经营的电视购物公司,而且业绩喜人,一则新闻称浙江电视台电视购物节目首播40多分钟,仅羽绒服就售出198套。

2006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暂停播出丰胸增高等电视购物节目》为分水岭,电视直销模式疯狂淘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多家电视直销公司面临转型,而拥有频道资源的家庭购物频道异军突起尤以湖南卫视快乐购,上海东方CJ家庭购物,CCTV中视购物和安徽卫视家有购物为代表。

2.电视购物盈利模式及特点

目前电视购物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从数码产品到珠宝服饰到家居用品等商品,收入主要依靠赚取供销差价来获取,相对国美、苏宁等大型购物渠道商,电视购物虽不具备销量的规模优势,但它凭借在媒体整合传播上的超强能力,往往能获得与大型渠道商同等优惠的折扣和赠品。

电视购物频道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人工成本和行政费用,这笔开支大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5%左右。二是频道成本,这笔开支大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5%左右。三是物流成本,大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5%。四是节目制作成本等其他开支,大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3%左右。

3.地方电视台融入电视购物盈利模式的客观优势

电视直销商业模式无广电集团背景,以新、奇、特产品为开发方向,销售品牌以自主品牌为主,合作品牌为辅,需要支付播广告短片费用,可以多加媒体同时投放,受众面广,毛利率高,但可信度低。相对于电视购物公司而言,本地电视台经营电视购物成本更低,而且平台本身更有公信力,再加上区域影响力,这也许就是电视台业绩喜人的原因之所在。相比之下,橡果国际不仅公信力较弱,而且随着电视媒体资源的一路高涨,橡果国际的电视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运营面临着巨大压力。

就电视购物所属媒介市场而言,地方电视台一般在本地拥有庞大的收视人群,而且现代人也越来越追求便捷、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消费方式。与此同时每一个商品供应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在最短时间内推向并占领市场,此刻,兼具广告和销售渠道功能的电视购物无疑成为了商家的首选。

以央视的中视购物、湖南快乐购为代表的新生代电视购物企业则使我们看到了电视购物行业新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它们以百货中的品牌商品主导,开拓了电视宣传商品,销售创造价值的电视运营新模式,打破了电视台依靠内容买广告的获利瓶颈,并依赖于电视台和自身的品牌营销,逐步形成了电视购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8-2009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报告》则宣称:未来十年,随着中国零售总额的增长,电视购物市场规模将占零售总额的3%左右,销售额将达到5000亿元。这说明电视购物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地方电视台与地方企业合作全新电视购物模式

综合上述分析,面对日益萎缩的广告市场,地方电视台为开拓新的创收途径,可以借鉴电视直销与家庭购物频道多年的盈利模式,与本地有实力的大型商场寻求合作,做本地商场的电视直销,开辟固定节目时段,由主持人与商场销售人员在电视上直销包括3C数码家电、服装和家居用品等商品。一方面节省了直销公司购买电视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家庭购物频道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均可由商场分担。电视台通过减免商场占用媒体资源的费用来降低商品价格,然后通过供销差价获利。而商场也可以将大大降低的媒体宣传费用转移到商品销售成本上来,同时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5.新的创收模式对地方媒体发展的影响

地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探讨 篇12

广播电视报曾经在传媒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报纸发行量和各种经济效益方面, 广播电视报都曾经是地方名列前茅的媒体, 在地方传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各项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 广播电视报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其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 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找到广播电视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1 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展现状

目前, 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展面临各方面的困难, 生存危机加剧。首先, 广播电视报要面临各种新型传媒技术的竞争。以前, 看电视是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比较强烈, 而能够预报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视报也就会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 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自然与日俱增。但随着各种新型传媒技术的出现, 看电影、上网也成为民众的重要娱乐方式, 电视节目对民众的重要性不断降低, 受此影响, 广播电视报的发行量也不断减少, 这是导致广播电视报发展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其次, 广播电视报还要面临其他纸质媒体的竞争。以往, 预告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报的特权, 民众要想了解电视上播放的各种电视节目, 就必须购买广播电视报, 而这也是广播电视报能够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但如今, 各种类型的报纸都可以预告电视节目, 导致广播电视报的竞争力降低。再次, 随着有限电视的不断普及, 电视节目种类也日益丰富, 很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 都会进行节目预告, 让观众了解当天播出的电视节目, 这就与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相重复, 对广播电视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最后, 广播电视报自身也存在问题。一方面, 广播电视报主要业务为电视节目预告, 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低, 这就导致很多广播电视报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而且人员数量也不足, 这就对广播电视报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广播电视报还缺乏创新意识, 只专注于电视节目预告, 与其他非专业性的报纸相比, 缺少竞争力[1]。

2 地方广播电视播的发展策略

2.1 注重创新, 彰显自身特色

地方广播电视报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具有自身特色。与进行电视节目预告的其他报纸相比,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专业性报纸, 因此, 广播电视报要坚持自身的专业特色,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做好电视节目预告工作。其次, 广播电视报还要与时俱进, 结合各种时尚潮流, 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 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栏, 既能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还能彰显自身的特色。最后, 广播电视报还要坚持自己的声音, 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能人云亦云。

2.2 贴近读者, 找准市场定位

广播电视报在发展时, 还要找准市场定位, 明确自己的客户群。一般来说, 广播电视报的读者都有一定的收入, 而且热衷于生活休闲、具有一定的品味。因此, 广播电视报还要从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报纸内容除了电视节目预告之外, 还要多开设一些与休闲、美食、时尚等相关的专题, 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此外, 人们还比较关注医疗、教育、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广播电视报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 贴近读者, 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

2.3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报的质量, 广播电视报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对于已经从业的采访、编辑人员, 要注重对他们的再培训工作, 要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 加大资金投入, 聘请经验丰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最后, 还要将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采编工作中来[2]。

2.4 重视新闻采访工作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报的行业竞争力, 除了做好电视节目预告之外, 广播电视报还要重视新闻采访工作。目前, 民众对社会新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广播电视报要紧跟这一发展趋势, 加大对新闻采访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 切实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此外, 广播电视报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时政要闻, 开设相应的评论专栏, 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2.5 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 品牌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对广播电视报来说同样如此。

因此, 广播电视报在发展中还要树立品牌意识, 对于某些历史悠久、具有品牌意义的栏目, 要将它们发扬光大。此外, 品牌还要依靠质量, 因此, 广播电视报还要不断推陈出新, 保障报纸的内容和质量, 提高广播电视报的影响力, 提高读者对广播电视报的认同感, 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3]。

3 结论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报已经从辉煌走向没落, 怎样保障广播电视报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重振广播电视报, 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目前, 广播电视报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包括新型传媒技术的挑战、纸质媒体的挑战、电视台电视节目预告的挑战, 还面临着自身内部的困难, 不仅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 还缺乏创新意识, 不能与时俱进, 这两方面的困难制约着广播电视报的发展。为了保障广播电视报的持续发展,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创新, 彰显自身特色、贴近读者, 找准市场定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新闻采访工作、树立品牌意识, 只有这样, 广播电视报才能走出发展困境, 才能重现往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铁春燕.地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J].报刊经纬, 2011 (8) .

[2]陈同云, 张婷岚.地方广播电视报现状与发展出路[J].发展探索, 2003 (1) .

上一篇:应用手段下一篇: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