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2024-07-19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共11篇)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1

一、前言

新媒体的出现, 是媒体发展的必然。新媒体的出现, 给了传统电视媒体以新的发展契机, 只有正确理解新媒体内容及新媒体思维, 才能提高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 保证地方电视媒体快速有效发展。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加深对新媒体思维的理解, 并结合地方电视媒体的实际需要, 正确理解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并做到正确利用新媒体思维, 推动地方电视媒体创新, 保证地方电视媒体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 提升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 满足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需求。

二、新媒体思维对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影响

新媒体是一种利用电视、广播、电脑和手机为载体, 通过网络化手段, 集综合信息服务和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区域性强势媒体, 能够实现多角度、多途径、跨平台的区域信息推广, 为当地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内容涵盖新闻资讯、音视频、民生、房产、汽车、健康、教育、财经、法律、旅游、美食、互动社区、游戏娱乐、文化生活、信息服务、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是当地具备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 最具权威、最全面的新闻资讯平台。基于这一认识, 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有一定区别, 新媒体思维也比传统的电视媒体思维要先进, 其对地方电视媒体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媒体思维改变了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理念。新媒体的出现, 使媒体的发展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存在, 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新媒体思维的诞生, 是新媒体概念的总结, 对改变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新媒体思维加深了地方电视媒体对新媒体的认识。新媒体思维的出现, 使地方电视媒体认识到了一种新的媒体发展方式, 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也客观上影响了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

(3) 新媒体思维弥补了地方电视媒体思维上的不足。地方电视媒体在发展中由于发展理念问题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 新媒体思维的出现, 有效弥补了地方电视媒体思维上的不足, 对地方电视媒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地方电视媒体如何正确理解新媒体思维的特点

新媒体思维的出现, 对地方电视媒体影响很深, 地方电视媒体要想正确利用新媒体思维, 就要从正确理解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入手。结合目前对新媒体思维的了解, 新媒体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媒体思维强调原创性。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 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得原创性, 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 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

(2) 新媒体思维关注媒体的整体效应。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 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因此, 新媒体思维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更加关注媒体的整体效应, 对媒体的发展结果和发展过程更加关注。

(3) 新媒体思维注重媒体的长期发展。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 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 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 就是生命周期。对于新媒体思维而言, 新媒体思维注重媒体的长期发展, 并将长期发展效益作为衡量新媒体发展质量的关键。由此可见, 新媒体思维与传统媒体思维不同。

四、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思维

基于新媒体思维特点及优势, 新媒体思维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地方电视媒体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并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 就要学会正确利用新媒体思维,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地方电视媒体应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对于地方电视媒体而言, 新媒体思维的出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媒体发展思路, 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新媒体思维的优点, 地方电视媒体只有积极转变发展观念,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积极效果, 进而满足地方电视媒体发展需要。

(2) 地方电视媒体应加深对新媒体思维的理解。地方电视媒体在利用新媒体思维的过程中, 只有加深对新媒体思维的理解, 并掌握新媒体思维的特征, 才能在具体的发展中更好地吸收新媒体思维的优点, 并做到活学活用, 提高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因此, 加深对新媒体思维的理解, 对地方电视媒体发展意义重大。

(3) 地方电视媒体应把握新媒体发展原则。地方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 不但要重视新媒体思维的特点, 同时还要把握新媒体发展原则, 注重电视媒体的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使地方电视媒体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能够在思维和观念上领先一步, 达到提升地方电视媒体发展质量的目的, 促进地方电视媒体健康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新媒体的出现, 给了传统电视媒体以新的发展契机, 只有正确理解新媒体内容及新媒体思维, 才能提高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 保证地方电视媒体快速有效发展。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加深对新媒体思维的理解, 并结合地方电视媒体的实际需要, 正确理解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并做到正确利用新媒体思维, 推动地方电视媒体创新, 保证地方电视媒体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 提升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 满足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需求。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 媒体发展道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不但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使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形势面前, 地方电视媒体要想保证发展质量, 就要加深对新媒体的认识, 并积极转换发展思路和建立新媒体思维, 正确理解新媒体的特点及内容, 并分析新媒体对地方电视媒体的影响, 做到了解新媒体并掌握新媒体特点, 在实际发展中认真贯彻新媒体思维, 提高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质量, 满足地方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新媒体思维,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凡.新媒体对电视传媒格局的影响[J].记者摇篮, 2014 (05) .

[2]崔斌.新趋势新变局新主流新媒体分化与移动电视发展趋势[J].广告人, 2014 (01) .

[3]于萍.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J].电视研究, 2013 (06) .

[4]曹丽娜.应对新媒体的挑战[J].广告大观 (综合版) , 2014 (11) .

[5]安英, 卢嘉群, 娄二鹏.南方电视:创新不止, 潜力无限[J].广告大观 (综合版) , 2014 (11) .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2

当前,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攻占了手机市场,2G、3G、4G网络层层递进式快速发展,对于信息的获取也越来越快速高效。电视剧作为电视主打的收视王牌,也被互联网电视分流,致使传统电视收视下滑。几大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适用于移动端与PC端,多以情爱为主线的电视剧吸引居家时间少的年轻人,他们更喜欢用手机收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老年人成为电视收视的主体,然而,适合这类群体的节目内容较少,收视率回升困难。

1.2传统电视的优势逐渐减少

在过去,电视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收视群体广泛,影响力大,种类丰富,有实时报道性的新闻,形式内容各异的娱乐综艺,也有剧情跌宕的.影视剧,容易制造和引导社会舆论,然而,这些优势在互联网新媒体面前逐渐丧失。互联网电视相比传统电视而言,有更强的互动性并且可以很好地满足群体碎片式的休闲时间。无线网络的运用更是极大冲击了依赖于线路的传统电视。在新闻播报方面网络电视快捷高效;在娱乐综艺方面,网络电视平台与频道远多于传统电视为数不多的固定频道,其评论等多种互动功能增强了网络电视的互动性;影视剧方面,网络电视更加自由,不受固定时间播放和空间限制,活动性更强。

1.3传统电视成本高,盈利少

我们所能直观看到的无论是电视剧播放还是新闻播报,或者是娱乐综艺,现场录制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团队在运作,其中需要的设备仪器昂贵,精密度高,而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费与有线运营商等,而网络电视平台的大规模分流导致原本投入传统电视的广告大幅减少,盈利减少,部分广告投入各大视频播放平台,相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有更好的播放率。

2传统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2.1利用融合新媒体,创新建设

新媒体的强劲攻占给传统电视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改革契机,新形势下传统电视媒体只有与网络电视强强联手、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近年来,传统电视在融合互联网方面有显著进步,如诸多节目中利用微信等平台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实现对互联网的利用,如春晚吹起的“摇一摇”之风。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应积极融合互联网,探求更优的运作模式。

2.2突出优势建设,做到更优更精

传统电视存在许多网络电视难以企及的优势,传统电视应深刻挖掘自身优势,并不断优化。相比网络电视而言,传统电视的运作和制作更加精良,其拥有这庞大的运作制作团队。选择更专业的团队,优化设备器械,在质量上做到精益求精。电视不受网络与流量限制,这一点也是网络电视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传媒,更具有公信力。随着各种编辑软件的成熟,对原本图像等的编造篡改也愈加严重。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公众心中增强公信力。

2.3共享资源,高效整合利用并深入报道

传统电视媒体有更多正规的信息源、视频资源、专业的处理团队,而网络视频信息来源广泛,发布门槛低,各种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不实报道增多,传统电视媒体应抓住这个契机。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整合优化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增强吸引力。

2.4丰富内容,优化形式

电视传媒以播放内容为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收视、增大盈利还需从内容上进行改革。近年来,我国电视剧题材单一老套,缺乏新意,新闻形式单一,娱乐综艺多从国外引入或模仿现象严重,这些不良之风导致了收视群体的大量流失。集中力量打造精品节目,针对性地根据观众的年龄喜好考虑社会价值与内涵创新节目形式。减少浮夸低俗的节目,注重节目的教育意义与深刻内涵,做经典的好节目。

3结语

新媒体网络时代带来的不只是冲击,还有契机。传统电视媒体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更应积极谋求发展新渠道,融合互联网,发挥自身优势,改革创新打造精品节目,整合利用资源,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当电视品质提升到一定地步,下滑的收视会出现回升,收益也会更加乐观,最重要的是可以使广大群众受益。

参考文献: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对策研究 篇3

一、新媒体技术:突破覆盖局限,扩大市场份额

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地方台终于在不打破体制局限的情况下,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比如电视媒体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优势相结合,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了传播的领域和范围。而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电视台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央视的CCTV央视网,浙江卫视08年改版推出蓝天下的新蓝网,杭州地方台也立马推出的葫芦网,通过建立专属的视频网站,实现台网联合,甚至于建立专属APP,推广电视手机视频。

中国社科院《2014版新媒体蓝皮书》指出,当下微博、微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传播方式,而从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用户多“草根”,微信用户多“中产”。1因此,微信公众号成为了电视媒体除电视节目外另一项重点打造领域。

更有不少省级卫视,已经联合阿里巴巴O2O平台,扩张销售领域了。如2014年5月旅游卫视与淘宝网合作,开创T2O模式;观众收看节目时间用手机扫描节目LOGO,即可购买节目同款旅游产品。2014年6月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中国达人秀》等入驻阿里巴巴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的“娱乐宝”增值服务平台;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平台设立东方卫视旗舰店。2

卫视的这种融合,更多的设计到收费项目,目前就地方台的资金能力现状尚无法推广,但卫视这种更为深入、广泛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实行多方联合的理念,却也是地方台需要借鉴的。而对于地方台来说,目前较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却更为实在为其提供现实可用的平台。

二、人际传播理念:社交媒体增强电视观众参与度

如今的电视发展需要技术依托,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弱项,这就需要地方电视台要学会借力打力。如何增强互动,增强电视观众的参与度呢?社交媒体产生的效应已经不容忽视。

以微信为例,如果最初客户用微信是冲着发短消息不用钱的功能去的话,那么如今的朋友圈是大家不肯割舍的一部分。因为这不但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情。每天平淡的生活中出现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愤恨等等的事件,拍张照,写几个字,在自己熟悉人的圈子里进行讲述,就能得到一大堆朋友们的反馈、评论。俨然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感情宣泄的一个口子和平台,在这里你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还是别人的评论员。这是一种人际传播明显的体现。

朋友圈的这种信息传播不再依靠专业媒介机构的主导,而是依靠朋友熟人的关系,因而具有独特的草根性和亲和力,以及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和传播效果。朋友圈的成功就在于相比其他媒介,在一味讲究大众传播效果的时候,它融入了更多人际传播理念。更亲切更有人情味,也更贴近每个人的生活。而这种理念的融合,恰好可以弥补原本大众传播的不足。为此,在2014年8月,西安广电国内首度开创“微信摇电视”观众互动模式。

地方电视台就杭州台为例,从2012年-2014年杭州地区各级频道组收视份额(图1),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对于杭州台的收视份额在逐年上升,而反观卫视和省台地面频道,在杭州市民中的收视份额却在下降。这说明,杭州市民更倾向于接地气的本土“圈”的节目。

所以,当下的问题是,地方电视台在保持原本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把本土这个“圈”给完全调动起来。尤其让本地的观众对这个圈的生活更有认同感,养成习惯收视,人际传播理念已必不可少。

三、“移动的力量”:驾着移动跑步,电视不下线

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移动金融、移动办公、移动制造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移动的力量”正在发挥其突出的作用。3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手机销售总量中,智能手机大约占总销售量的65%,而2013年第一季度的比例约为50%,而且目前看,没有任何增长放缓的趋势。4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与移动的合作已开展多年,但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合作,让电视从质上发生了变化,在如今三网交融全业务运营的大背景下,移动如何再造传统媒体,如何再造电视?

中广互联首席执行官曾会明表示:“我们制作内容的人是移动中的人,能不能随时随地快速投入工作?接受电视服务的人是移动中的人,我们制作的内容能不能一云多屏去分发?移动应用的位置(LBS)、周边的新闻、周边的信息、周边的商户商圈能给我们提供新闻信息和商圈信息,这大致是我们可以思考移动与广电有关联的东西。”5

的确,移动的大面积铺开,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但也毋庸置疑的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受众。就拿当下“纸阅读”的依赖性越来越低,而“屏阅读”渠道越来越多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俨然成为普通市民日常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量受众在哪里呢?答案是在移动终端上。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用户每天碰触手机平均次数达到150次。6国内近期也有调查发现,“95后”年轻人正在形成只要能用手机解决的,就不用电脑的习惯。7这意味着抓住了移动化,就抓住了用户最大化的碎片时间,也就抓住了社会受众,尤其是年轻化的受众市场。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电视行业相结合,将能孕育出更多“互联网+”的机会。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讲这种模式将会产生几乎是没有线下的时候,而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后将会更好地解决连接问题,在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因此也有学者提出,当下什么是真正的新媒体,答案是APP。

综上可以看出,以新媒体为改造元素,多种传播为改造手段,嫁接移动互联网基因,推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也是地方电视台在全媒体大环境下,要自保要发展而不得不为之的手段。

图1 2012-2014年杭州地区各级频道组收视份额

数据来源:杭州文广集团视听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参考网页: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za6IBkHYeifhUKKAx_DcZtQJMfYwWXCTSwwAhluxyLb30XbMBiN1JYeQoUrbzvZaUsyjco7QgXO6BmttbM908fNiLe-v395WiEow8-hicO

[2]《2014杭州收视市场年度观察报告》.杭州文广集团视听研究中心

[3]李昆雪 常湘萍.广电下一个目标:全媒体融合.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www.chinaxwcb.com/2014-09/04/content_301881.htm

[4]《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http://www.ericsson.com/res/site_CN/docs/2014/mobility_report_chinese,pdf,2014年6月

[5]同上

[6]参考网页http://health.gmw.cn/2013-10/24/content_9273250.htm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4

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传统媒体一直雄踞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然而,近年来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历史状况。一系列新媒介的诞生,为新时代的传播平台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考验着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向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与搏击中,巧借东风,乘势力而上,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在发展中壮大自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为主体的传统媒体,作为党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在互联网上特别是新兴媒体领域牢牢掌握话语权,发挥好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2013年10月,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三大报系为法人架构,全新集成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自此,中国纸媒转型潮流中多了个更具革新意义的上海样本。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认为:“这种主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进行资源整合,在寻求新空间、实现新突破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随后,多家地方媒体尝试转型,纷纷开始了各自求生存求发展的创新之路。而寻求多媒体的联合互动也成为传统媒体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1 创新与融合是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互联网正在颠覆传媒、商业零售、金融等各个传统行业,传媒业首当其冲。这一变革,表面看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背后则是用户需求方式的深刻变化。在传统媒体空间日益趋窄,新兴媒体日益崛起的趋势下,创新成为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传统媒体应对冲击、寻求发展的不竭动力。借助新媒体抢占信息化条件下传播的主导权,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几乎是所有传统媒体不约而同的行动。

着手推进内容创新,增强自身生命力。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在舆情发生的时候,自媒体们往往会用自媒体的思维去研判舆情,引导舆论。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流媒体以超强的传播手段第一时间占领传播高地引导舆论。2012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西区肖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5人遇难,32人被困井下。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一时间众说纷纭,攀枝花广播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抢占主流媒体制高点,对事故进行了及时的正面报道,并主动与四川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合作,通过整点播出、滚动播出等报道方式,在引导舆论走向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2 推进观念创新,不断融合壮大传统媒体

新媒体发展在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次扩大传播影响力的良好机遇。近年来,国内许多主流传统媒体主动顺应传播技术的发展趋势,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传统业务向新媒体转型。例如北京周报社除成功登陆ipad外,还加大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进行推广的力度。在今年各地召开的两会上,传统媒体都纷纷利用网络优势,开辟专栏、专题、访谈等网络节目,抢占新闻报道制高点,取得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在今年的两会上,攀枝花日报、广播电视台都相继开通了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融合新媒体优势,实现报网合一、网络电视整合,在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充分融合新媒体特点,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传播力,效果良好。

有人说,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公正和平等,在于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地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融合,就一定能够走向未来。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崛起的新媒体正改变着受众的阅读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对传统媒体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和冲击。各种形式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让受众的消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而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更迅速、更便捷。在给传统媒体带来新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的发展思路与借鉴。走内容创新与观念创新的媒体融合之路,才能让地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崛起的媒介环境下,守住阵地,站稳脚跟,拥有更好的未来。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5

一、雇主品牌的理论概念和实践发展

(一)理论提出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英国资深管理专家赛蒙·巴洛(Simon Barrow)与伦敦商学院教授提姆·安博拉(Tim Ambler)将品牌这一市场营销领域的理念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概念——雇主品牌,并把它定义为:雇主品牌体现为由雇佣行为提供并与雇主联系在一起的功能、经济和心理利益组合。雇主品牌是借鉴市场营销学,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做好品牌定位和提供专业服务,树立雇主形象,从而更好地吸引、激励和留住最优人才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按照市场营销理论,品牌只有在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才能产生品牌的市场价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雇主品牌概念不断出现在欧洲众多商业出版物上,2001年,The Conference Board 在雇主品牌实践研究报告中指出,雇主品牌作为雇主的形象,表现为企业激励和留住现有员工以及吸引潜在员工相关的价值、政策和行为体系。

(二)最佳雇主评选和实践应用

《财富》杂志100强企业的评选负责人罗伯特·利弗林最早开展员工评价企业方面的研究,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真正适合工作的优秀企业,1998年开始,每年《财富》杂志开展美国最适宜工作的优秀企业的评选工作。2001年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开展了50强企业评选,并在2003年扩展到100家企业。2004年欧共体15个成员国更是以欧洲共同体的名义评选“最适宜工作的欧洲共同体100强企业”,将以单个国家为范围的评选推广到覆盖整个欧共体所有成员国,以此引导企业加强员工工作环境建设,树立优秀雇主品牌。国内最佳雇主评选活动开展较晚,最先是由著名咨询公司翰威特(现更名为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引入,2001年翰威特咨询公司、《亚洲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共同发起了“2001年亚洲最佳雇主”调研活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与智联招聘联合开展了“2005年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调查”活动,并召开了首届“雇主品牌北京圆桌会议”。现在,类似的评选活动越来越多,也表明了企业越来越重视雇主品牌建设。

雇主品牌实践应用源于人力资源有效配置能够留住优秀人才、提升组织运行效率、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一理念。雇主品牌作为现代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特、具有良好的雇佣价值定位的雇主品牌在人才吸引力、价值创造力、员工忠诚度和敬业度、人力资源匹配、财务成本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很多优秀的企业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价值的挖掘,重视雇主品牌的建设。以百度公司为例,百度的雇主品牌建设主要由人才、技术、社区三大板块组成。社区是由单独设立的“校园品牌部”负责,负责联系各个重点高校的百度Club,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百度的技术及氛围,提前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让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产生对百度的向往。技术上,百度还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及科研机构的资源,既能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百度,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百度工作环境中。提前介入换来丰硕的收获,并在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中,都能招到优秀的人才。百度的雇主品牌建设概括为十六个字:“战场前移、整体营销、私人渠道、个人联系”。

二、雇主品牌理论在地方电视媒体应用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低

当前许多地方电视媒体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定位很明确,通过围绕企业品牌定位来创建自己的产品品牌,来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占领市场,提升自己知名度。如,湖南卫视定位为“快乐中国”,创建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热门综艺节目;江苏卫视打造“幸福中国”,推出了《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优秀栏目;浙江卫视定位为“中国蓝”,也推出了《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我爱记歌词》等系列精品栏目。虽然电视媒体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上不惜重金打造,也有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雇主品牌方面却存在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雇主品牌建设理念和机制,投入力度也较少。在招聘培训、人才管理、人才激励、队伍凝聚力、工作氛围营造等领域都与跨国优秀企业有着明显差距。近几年,许多优秀电视媒体的金牌主持人频频发生跳槽或离职事件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当然这里面有个人因素,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单位造成的。

(二)雇主品牌规划管理差

很多电视媒体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没有将雇主品牌纳入整体发展战略中,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都有详尽的规划和落实措施,而雇主品牌战略基本没有制定,所以更谈不上雇主品牌的规划和实施了。普遍认为,雇主品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目标雇员中形成的外部品牌,二是在现有员工集体中形成的内部品牌。外部品牌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内部品牌则有利于提升团队能力、留住核心人才,优秀的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雇主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分属不同的领域,三者既有不同的特性但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施雇主品牌战略,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留住核心人才,有效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组织效能,并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上实现边际效益递增。卡耐基曾经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三)雇主品牌宣传不到位

由于缺乏对雇主品牌应有的重视,无论是雇主的内部品牌还是雇主的外部品牌塑造上,多数电视媒体缺乏应有的投入,没有形成鲜明的优秀个性品牌,缺乏雇主品牌的宣传与推广计划。在外部品牌的宣传上,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目标雇员的定位不够准确,虽然每年电视媒体都招聘大量人员,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招聘机制,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中没有自己的品牌特性。而许多跨国公司对雇主的外部品牌比较重视,对自己的目标雇员分析清晰,如微软、IBM、宝洁等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他们重要的目标雇员,就比较注重校园招聘,加强与大学的交流合作,校园宣讲成为他们外部品牌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雇主内部品牌的宣传上,主要靠现有的或离职的职员口碑相传。优秀的企业不仅是努力做好“留人”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到“留心”,要做到即使优秀的人才因为其他原因离开了本企业,但是他依然会因为曾经能为本企业服务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四)人事管理的不完整性

电视媒体属于事业单位,由于单位的属性规定也限制了它的人事制度与企业运行上仍有一定的区别。一般电视媒体的主要领导都是上级组织部门委任,这有空降也有从内部提拔,单位自身的人事管理权限是不完整的,从制度设计上是很难建立出完整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由于没有完整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领导层的能力要求显得更为重要,优秀的领导团队将决定着一个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三、构建地方电视媒体“雇主品牌”的思路和对策

优秀的雇主品牌会在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方面拥有竞争优势。雇主品牌建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企业整体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雇主品牌要将雇主的特征、价值主张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及企业组织结构相联系起来。雇主品牌的目标群体是雇员,包括潜在的和现有的雇员。雇员对雇主是有所选择的,也希望雇主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制定雇主品牌战略的时候要结合人的需求理论进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结合需求理论与雇主品牌的一般性理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地方电视媒体雇主品牌的思路

雇主品牌是长期化、动态化的建设与管理过程,应纳入单位整体发展战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打造出符合单位发展需求、雇员满意的优秀雇主品牌。外部品牌构建上,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利用招聘会、校园宣讲、媒体宣传、雇员口碑等传播手段,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为依托,以企业文化为纽带,赋予目标雇员良好愿景和实践平台,积极培育良好的外部品牌特性。内部品牌建设上,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以实现单位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事业发展平台,“留人、留心”并举,不断夯实内部品牌建设基础。

(二)构建地方电视媒体雇主品牌的对策

1.明确雇主品牌价值定位

根据Ewing、Pitt、de Bussy和Berthon(2002)提出了三种雇主品牌价值定位。第一种价值定位是地位:这样的企业往往把自己作为大型、稳定、国际化的和受人尊敬的雇主来宣传;第二种价值定位是激动人心的新体验:在这类企业工作能使人产生激动人心的新体验;第三种价值定位来源于相似性的认同:企业常常着力宣传在这里获得成功的人士,让求职者认为加入该企业就会取得成功。地方电视媒体作为区域性的事业单位,在发展战略上既要强调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要具备一定数量的电视受众,能够带来适当的盈利水平。所以地方电视媒体要结合实际,不能一味地追求雇员高薪酬、公司国际化发展。对于地方电视媒体的雇主品牌价值定位来说,强调基于文化情感认同与创新栏目带来的激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也许更为适合。

2.提升雇主的行业地位

对于良好的雇主品牌来说,优秀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必要的支撑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电视媒体的竞争逐渐趋于丛林法则,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媒体想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是比较困难的。当前,地方电视媒体与中央电视媒体之间、地方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电视媒体的观众市场划分越来越细,各地电视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优秀的电视栏目层出不穷,各档栏目收视率排名不断更迭,电视受众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对电视节目认可的同时,也逐步产生一批忠诚的企业品牌受众。优秀的雇主品牌,必须要有优秀的雇主,就要在电视媒体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切实抓好本媒体的发展定位,同时围绕定位加大创新力度,多创造优秀的节目,吸引受众与扩大影响,以此来支撑与促进雇主品牌的发展,以获取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服务。

3.传播优秀外部品牌形象

地方电视媒体雇主品牌推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树立与传播其优秀的外部品牌形象。我们可借用市场营销常用的4Cs理论来指导地方电视媒体的雇主外部品牌形象传播。即: Customer——消费者,即目标雇员。了解目标雇员需求,瞄准目标雇员,提供职者事业发展的机会;Cost——既考虑单位成本,也考虑目标雇员的求职成本,提供给雇员合理的薪酬福利和工作回报,吸引人才愿意为本单位服务,从而减少单位招聘成本和目标雇员求职成本;Convenience——字面上理解是“便利”,为目标雇员提供最大的工作便利,展示给目标雇员美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平台;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雇主与目标雇员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形成共同的利益共识,从而有利于引进合适的目标雇员。具体实施手段则可以通过校园宣讲、招聘会、专业招聘媒体、网站及企业软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但要注意的是要各种形式的宣传都要围绕、树立统一的雇主品牌形象。

4.树立良好内部品牌口碑

雇主的内部品牌,主要重点在于现职雇员的培养与使用方面,属于企业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真正树立良好内部品牌,必须做到“留人”与“留心”并举。首先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薪酬工资制度和提供稳定的工作;其次是满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则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团队精神,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强与雇员沟通,发挥凝聚力、向心力,发展企业文化,推动单位发展;第三是尽量满足雇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尤其是给予核心人员充裕的个人发展空间。单位应承担改革创新成本,提供雇员个人事业发展的平台,鼓励节目创新,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但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如何实现雇员个人价值和单位价值共赢中寻找平衡点,个人发展要服从单位整体发展战略。

5、系统传播雇主整体形象

优秀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建立优秀雇主品牌的强力支撑,优秀的雇主品牌能提高组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丰厚的回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雇主品牌推广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品牌做宣传,也在用产品品牌来支持雇主品牌形象。所以,雇主品牌的构建一定要在雇主整体发展战略的框架下,结合企业品牌形象、产品品牌形象来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整体宣传,从而达到减少成本、扩大影响、全面展示本单位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鑫.电视媒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与基本路径[J].现代传播,2013(2):60-62.

[2]王晏如.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雇主品牌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上海大学,2009.

[3]王海斌.企业员工雇主品牌感知与敬业度的关系[D].硕士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21(1):3-22.

[5]丛龙峰.从百度公司的做法说雇主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点.http://www.yl1001.com/userzone.htm?doaction=rticle&art_id=1151385688658678,2013-11-29.

[6]蒋永宁,王香玲.融合“内部营销”的企业雇主品牌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2),12-14,20.

[7]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71,76.

[8]杨光永.我国民营企业内部雇主品牌研究[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9]殷志平.雇主品牌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本土化,发展

作为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之一的地方广电媒体,一直以来规模小,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节目来源紧缺,技术设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节目制作能力有限,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而且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实力相差很大,政府对广播电视的投资多寡也不相同,造成了地方广播电视发展和经营状况颇具差异。

1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1.1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可从三个阶段去分析:实践渠道、理论渠道、决策渠道。

实践渠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是广播电视产业的起步阶段,经营范围基本上是单一广告收如。第二阶段(1983~1997),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广告发展期,并着手多种经营。第三阶段(1998~2000),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系统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电视进行了调整;二是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各项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阶段(2001~2002),是我国利用行政手段组建广播电视事业集团时期。第五阶段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真正的广播电视经营才开始走向市场化。

理论渠道同样也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是关于广播电视产业研究的混沌阶段。第二阶段(1984~1997),是广播电视产业理论雏形形成阶段。第三阶段(1998~2000),是广播电视产业机构理论研究就、传媒资本运营阶初步形成阶段。第四阶段(2001~2002),是关于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理论研究高峰时期。第五阶段,2003年是我国电视广播产业的转制时期。

决策渠道也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改革;第二阶段,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在搞好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搞好经营。第三阶段,1998年广点总局允许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产业经营,但是不赞成“产业化”的提法。第四阶段,兰州会议以后广播电视经营开始回头,继续强调广播的单一喉舌功能。第五阶段,“十六大”以后广播电视经营的步子越卖越大,在各地的电视广播产业经营活动以更具特色的形式展开。

1.2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策略

为实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目的,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地方广播电视产业部门应着重采取转制策略、“制播分营”策略,以及“本土化”策略。

第一,转制就是将广播电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改为以国家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即国有制、股份制、民营所有制等形式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广播的产业所有制结构。如果细数全国地方广电机构制播分离与转企改制的代表,上海文广SMG绝对算最典型的改革样本之一。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保留事业体制,负责频道频率管理、宣传内容编辑、播出管控、新闻节目制作等部分业务,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市文广局实行行政管理。

第二,“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又是实施广播电视转制的一种策略。在“播制合一”的制度下,所有的广播电视实体都属于国家,实行“制播分离”,商品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可以逐渐走向社会,节目制作者的多元化,节目投资者的多元化,必须要求生产资料的多元化。总之,“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2004年6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魏文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将以“娱乐频道”为试点,实现整个频道的公司化运作,组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娱乐有限公司。魏文彬提出:“只要把新闻类节目剥离出去,其它的全部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公司化运营”。

第三,“本土化”就是本地化,各地的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经营方面都要考虑本地特色,所以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要考虑到本土化的特色经营。

各媒体都在改革创新,努力寻求特色化办台之路。周口广播电视台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开办了《乡村服务社》《民生报道》《民生面对面》等贴近当地群众的栏目。从社会各界的反响和赛立信的收听、收视调查来看,越贴近当地的栏目越受欢迎,反之,同质化和用于补空的栏目很少有人问津。

2 地方民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2.1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宏观背景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宏观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得了相应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媒介产业,这在业界形成共识。

2.2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媒介背景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应根据“制播分营”的要求,将电台和电视台按照国家事业单位运营和发展的有关规定,承担节目播出的任务和新闻节目的制作任务。

3 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走势

3.1“分散化”的自我发展

“分散化”就是以现有的广播电视实体为基础,自主发展本土化的广播电视,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3.2“契约式”的联合发展

经济型社会里的任何一种实体性机构,其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以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为例,现在已经出现一种“契约”的方式,并自发组建了相对松散的项目合作体。有个别比较有实力的地方广播电视实体,想要通过“契约式”的联合培养集团化意识,以便在组建规模化的广播电视集团过程中发挥核心层或紧密层的组织作用。

4 结语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7

一、媒体融合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 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互联网思维尚未形成

互联网颠覆的不仅是媒体在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以及传播载体, 更重要的是, 互联网颠覆了媒体的形态和媒体人的思维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的问题。传统媒体采编人员, 长期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进行新闻生产, 工作习惯和思维已然成为定式。往往记者白天采写的稿件, 可以拖到晚上再写好发给报纸, 第二天才刊登。而新媒体则要求抢新闻、抢首发, 根据新媒体不同平台的特点, 第一时间将新闻产品进行编辑加工快速发布。可见, 新媒体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改变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 如果思维方式不改变, 一切转型融合都是空谈。所以, 媒体的转型融合, 首先是人的转型融合。但现实是, 人的转型还是普遍有困难的, 不仅需要时间深刻理解“分享”、“简化”、“极致”等互联网思维, 而且需要环境、制度、分配等外部条件的激励, 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

(二) 纸媒和新媒体权重该如何平衡

传统媒体对于融合之路有自己的规划:以传统媒体为中心, 整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发展自身。不少传统媒体一把手认为, 内容依旧为王, 新媒体只是一种工具。传统媒体要生产有公信力、权威性、贴近性的内容, 然后通过新媒体平台最大限度地分发出去, 扩大内容的传播范围。

过去一边是传统媒体成百上千的采编和运营人员在为报纸而工作, 另一边则只有几人或几十人为新媒体“孤军奋战”, 仅凭新媒体的这“几杆枪”怎么能承载数百人的转型梦呢?而事实是, 新媒体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现在发生的事情, 新媒体马上可以就发布, 而且很快就可以得到用户反馈;但是报纸要到明天才能出。所以, 为了抢占新闻先机, 未来新闻更多的将会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以简讯的形式呈现并传播, 而后才是经过深入精细加工的后续报道。所以, 新媒体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性的传播工具, 而是新闻一线的发布工具, 其地位和重要性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鉴于此, 将来纸媒可以通过网民对新媒体内容的反应挑选热门稿件进行加工和刊印, 并对重点新闻进行深入解读。除此之外, 如果负责报纸版面和新媒体运营的是同一个团队, 报纸将融入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元素, 办报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 资源分配不到位, 原有体制、机制制约创新

传统媒体由于承担着主要的经营任务, 在内部资源分配时, 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资源 (包括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客户关系等) 是影响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实的情况是, 即使高层非常支持媒体融合创新, 但是推进媒体融合的部门未必能够获得所需的足够资源。正如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的“企业的资源分配取决于消费者与投资者”那样, 尽管高层认为资源应该向媒体融合的业务倾斜, 但消费者对新业务产生需求及获得投资者对新业务认可之前, 媒体单位很难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媒体融合业务, 导致媒体融合推进的速度并不理想。除了资源以外, 更重要的还是体制的问题。传统媒体原有的体制是服务于传统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对媒体融合的需求和创新是难以适应的, 而承担媒体融合的部门可能受限于体制和管理机制, 不能独立地开展业务, 致使许多新媒体项目错过较佳的发展时间。

与此同时, 收入分配也是制约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传统媒体的业务依旧是媒体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持续输血, 所以新媒体部门员工的工资往往低于传统业务部门, 导致新媒体部门的员工可能存在自我价值缺失的失落感, 这种情况下, 新媒体部门难以吸引优秀的人员加盟, 在媒体融合之路上无法形成较好的创新激励环境。

(四) 成功模式只可借鉴, 难以复制

由新媒体驱动的媒体融合现象正在改变全球的传媒业的生态, 在西方发达国家, 媒体融合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 国外媒体融合主要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产品的融合。二是系统的融合。三是流程的融合。

在国外融合的实践中, 这三方面都有典型的案例。从发展阶段来看, 国外媒体融合已经跨越了“流程融合”的“互相推荐”、“克隆”前两个阶段, 正在向“内容分享”和“全面融合”迈进。2000年, 美国坦帕的综合媒体集团 (Media General) 将旗下的《坦帕论坛报》、坦帕湾在线网站、WFLA-TV电视台的编辑部门整合进统一的新闻中心, 在一座大楼里办公, 由多媒体总编辑统筹指挥采访, 创造了报纸、网站、电视台的“三方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但事实上这是融合的初级阶段, 只是不同形态媒体的配合。

2007年, BBC建立了新的工作模式, 电视、广播、网站编辑部不再按照媒体形态进行划分, 而是根据生产流程的需要进行重组, 形成一种新的合作工作机制:一个编辑部负责突发新闻报道;另一个编辑部负责特写和深度报道。这种工作机制虽然建立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 但是依旧有着传统媒体的基因, 往往表面上看是在一起合作, 实际上暗藏着内部的竞争和较量, 容易产生内耗且不能形成很好的合力。

目前, 美国传媒业出现的五个新动向可以给人一些启发:策展模式、伙伴关系、结合理念、移动网络优先、高科技企业文化。例如, 伙伴关系, 以前传媒行业强调竞争, 争夺受众, 现在通过互联网的带动, 不同媒体互相配合, 在新环境下打破界限, 互利共赢, 这是媒体融合的另外一种形式。

在国内, 走在媒体融合前列的是澎湃新闻和南都新媒体。澎湃新闻为东方早报推出的主打时政与思想的融媒体的样本, 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的产物, 澎湃新闻从传播战略到经营战略都有亮点。在投资模式上, 澎湃引入政府和财团投资, 有明确的针对都市中高端人群的市场定位和依靠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 通过海量用户吸引广告的盈利模式。澎湃新闻依托东方早报采编团队采写内容, 通过APP、PC网站、WAP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介质发布新闻产品, 设有新闻追问、新闻跟踪等功能, 具有内容架构清晰、分享便利简单的优势, 实现了内容和技术的无缝衔接、各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能紧密合作的媒体有机体。澎湃新闻的这些亮点为国内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当前其赢利模式尚未成熟, 但发展前景仍十分值得期待和关注。

虽然国内外媒体融合较为成功的案例有不少, 部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是如果直接复制套用, 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运转不灵, 因为每家的情况并不一样, 所以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模式,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实践摸索, 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媒体融合的模式。

二、媒体融合的尝试探索

(一) 搭建全媒体指挥中心, 新闻生产运营流程再造

首先, 传统媒体转型要对传统新闻产品的采集、制作和发布流程实施再造, 从传统媒体记者只对报纸发稿转变为全媒体记者同时对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发稿。其次, 注重打造“一报一网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 包含PC网站、WAP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是记者新闻产品发布的第一载体, 主要发布即时新闻、独家选题新闻和普通新闻, 此类新闻产品的采编流程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及特点, 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统筹采编运行, 实现在报纸、网络、移动端各种媒介形态之间, 在采编、经营两大系统之间的全面协同。对于重要突发事件、政策发布、人事变动、数据发布、灾害事件、现场新闻等即时新闻, 指挥调度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 再把有深度的独家稿件、分析解读稿件沉淀到报纸上, 满足部分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同时, 建立配套的全媒体考核奖励机制, 鼓励创新, 鼓励多劳多得, 用制度保障全媒体的运营, 从而迈出媒体融合的第一步。

(二) 鼓励传统媒体采编人员自媒体创业, 渐进式转型融合

媒体单位可以鼓励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开办自媒体、组团创业,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直接与用户互动可以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 长期为传统媒体服务的采编人员也会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树立互联网思维,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成新媒体人, 媒体转型和融合之路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自媒体可以按照影响力和营收独立考核, 对运作得好的自媒体进行奖励。

与此同时, 采编人员进行自媒体创业,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 其个人能力会得到锻炼, 个人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将来新媒体成为媒体的核心业务时, 自然也会有提升机会。虽然增加自媒体运营工作会辛苦一些, 但是这种辛苦却能带来个人能力提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容易引起大部分人积极响应。当大部分采编人员都加入自媒体创业队伍, 全媒体采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比起强推全媒体采编往往会事半功倍。

目前, 传统媒体仍是以报纸产品为中心运作的, 但是未来的趋势必然是以新媒体为中心运作。媒体单位可以暂时不打破现有的人事架构, 各个编辑部为单位发展行业细分自媒体, 从资讯发展到服务, 从线上发展到线下, 逐步深入下沉至各行各业, 扎根本地资讯和服务, 做好新媒体+这门课。在此之后, 自媒体矩阵内容和资源汇聚则可以在资源整合后注入网站和手机客户端, 形成媒体融合转型之势。

媒体转型融合是整体的转型融合, 不仅是新媒体部门的责任, 更需要发动采编人员在处理好原有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行自媒体创业, 实现渐进式转型和融合, 此种转型方式的风险也是最小的。采编人员进行自媒体创业,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 其个人能力会得到锻炼, 个人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将来新媒体成为媒体的核心业务时, 他自然也会有提升机会。

(三) 整合资源, 通过项目突破实现盈利

媒体融合初期, 新媒体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 所以不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转型, 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资金、资源和采编力量。首先媒体单位要搭建好新媒体平台, 完善新媒体的各类产品, 在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寻找项目作为突破口。新媒体的产品中, 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一般是转型标配, 新媒体部门也已经积累了很多这类产品运营和开发的经验,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传统媒体的政府和企业客户里面, 很多都有新媒体开发、运营的需求, 政府需要通过新媒体实现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提高执政效率。而企业需要借助新媒体开拓市场, 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提升产品的销量。鉴于此种需求, 新媒体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与其开展合作, 对外进行技术输出、提供代运营服务和培训服务, 用一个个项目合作实现盈利, 逐步积累自己的创收和资源, 用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发展壮大, 逐渐摆脱对传统媒体的依赖, 增加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四) 开展舆情监控服务业务, 挖掘政府和企业的深层需求

社会转型期, 许多社会矛盾的爆发源自互联网, 其解决更是离不开互联网, 地方党政机关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诸如征地拆迁、维稳、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时常置身于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现今, 地方政府已经将网络舆论作为了解民意和施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将舆情工作与政府机构日常办公和决策紧密结合, 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近几年, 企业也正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对象, 国内各种财经负面舆情不断出现, 事关企业的品牌美誉度、企业家名誉, 危机企业经营业绩, 甚至事关生死存亡, 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由于我国舆情发展尚不完善, 很长一段时间内, 企业在舆情预警机制上相对滞后, 对网络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内部观念陈旧, 舆情应对经验和基础工作薄弱, 并且没有做好舆情的网络监测, 不少企业在突发事件后, 面对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内, 无法对舆情进行研判, 且难以对事件可能的发展脉络和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于企业而言, 对于网络谣言, 竞争对手的网上诋毁, 如果缺少必要的预警机制, 很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商业危机之中。

通过上述分析, 政府部门和企业对舆情监测业务都有很大的需求。对政府部门而言, 由于人员限制, 各个局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很难配备专业的舆情分析师, 更多倾向于购买舆情服务, 这也符合中央转变政府职能, 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的精神要求。对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而言, 舆情监控研判就像是购买了“保险”, 当出现突发负面舆情时, 可以及时预警争取宝贵的时间, 通过舆情会商分析, 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 从而大幅降低负面舆情造成的损失。

地方媒体在开展舆情业务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 媒体本身就有较高的新闻敏锐度、熟悉新闻传播规律, 对舆情监测、分析和研判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其次, 媒体可以利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联动, 帮助客户进行危机公关一致对外发声, 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再次, 地方媒体长期根治当地, 本身拥有大量固定的客户, 对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比较熟悉, 在开展舆情服务时, 沟通会商比较方便, 拥有较大的本地化服务优势, 所以, 以前媒体做得更多的是“锦上添花”的新闻资讯服务, 现在通过“雪中送炭”的舆情服务, 能够进一步加固双方的合作根基, 形成较为牢固的伙伴关系。最后, 媒体可以联合各大高校、智库、研究机构等网络资源, 进行课题调研, 在理论层面指导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对舆情危机。由此可见, 舆情业务的开展能够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协作, 实现技术和内容的衔接, 共同连接起客户的需求, 促进媒体融合的进程。

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媒体融合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 目前还存在互联网思维的缺失、纸媒与新媒体的权重如何平衡、体制机制的制约、成功模式难以复制等诸多问题, 需要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创新, 通过组织架构改革、新闻生产流程再造、整合各类资源、鼓励自媒体创业、开展舆情业务等方面, 实现渐进式转型和融合, 利用新媒体的项目实现盈利并形成良性循环, 逐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永东.媒体融合面临的十大问题[J].青年记者, 2015 (01) :17-18.

[2]杰夫·戴尔赫尔·葛瑞格森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M].曾家宁, 译.中信出版社, 2013.

[3]刘滢.配合、竞合与融合——国外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尝试[J].对外传播, 2014 (12) :57-59+1.

[4]苏钥机.新意念、新媒体、新模式:美国传媒业的发展[J].新媒体与社会, 2014 (5) .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8

电视媒体参与新媒体业务的优势

相比较其他行业来看, 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其优势可说是得天独厚, 多年来积累的人才、技术、内容、资金和牌照等大大降低了电视媒体进入新媒体事业的门槛。充分认识和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 才能为融媒体确立良好盈利模式。

一、内容优势:当前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络的视频内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包括从影视制作公司购买影视剧内容、网友自制上传以及各大电视媒体内容授权, 其中传统电视媒体内容提供和授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多年来, 传统电视媒体的视频内容积累及更新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 其视频制作综合实力更是任何一个新媒体机构均无法比拟。目前, 各大电视媒体已逐步重视内容和版权在新媒体产业的价值,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 中央电视台属下的CNTV (中国网络电视台) 利用央视重大赛事转播权的垄断资源出售网络版权和捆绑央视体育频道广告转播赛事, 短短一个月, CNTV获益达5亿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更是联合CNTV投入巨资和人力转播奥运会, 其可观的经营回报可以预见。

二、技术优势: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指出:“在媒介全球化和新媒体化的背后, 一直都有一股强大的驱动力, 其中首要因素就是技术和经济”。传统电视媒体长期重视电视技术和制作人才的积累, 相比较目前新媒体视频运作机构, 电视媒体在视频制作方面无疑更加专业, 更加全面。此外, 近年来各主要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产业方面均有所拓展, 为传统电视视频与新媒体渠道的业务融合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其中包括了传统电视媒体作为内容提供商进行的技术升级, 如当下如火如荼的电视高清技术改造;以及广电行业开展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新媒体终端嵌入适配技术的开发等。目前,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南方传媒) 、上海文广、浙江华数在终端适配上已完成了大量的技术准备工作, 其互联网电视平台已可以与所有的电视机厂商产品进行适配并应用。

三、资金优势:当前, 新媒体特别是视频网站的发展由于自有资金的缺乏主要是依赖于外来资本的运作和支持, 这也是造成网络视频市场泡沫化, 盈利模式单一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传统电视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电视经济的飞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自有资金, 为其新媒体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启动资金。此外, 借助于电视广告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内容版权的成本优势, 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电视媒体的资金优势。对这一点, 麦奎尔的理论也给予以了支持:“除了技术和经济, 广告也是媒介全球化和新媒体化的驱动力之一”。

四、牌照优势:传统电视媒体开展新媒体业务未来将集中两个方向, 一是以家庭电脑及移动终端用户为服务对象, 参与视频网站和平台的建设运营;二是以家庭电视观众为服务对象, 开展互联网电视的开发和应用, 这其中, 又以互联网电视为传统电视未来新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 国家广电总局分别给央视网络、南方传媒、上海文广、浙江华数和湖南电广等七家传媒机构颁发了互联网电视牌照, 明确了传统广电媒体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先入资质, 某种意义上确认了目前中国互联网电视事业发展的唯一合作对象只能是传统广电媒体, 这就是牌照优势。2011年3月南方传媒与优朋普乐合资成立互联网电视公司, 2012年1月央视网络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牌照的拥有方与资本、互联网市场运营方的对接将加快传统电视介入新媒体通道的步伐。

电视媒体介入新媒体的几大误区

新媒体化是当前各电视媒体的时髦名词, 固然新媒体给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内容销售和技术升级等方面都带来极大的变革, 但由于对新媒体发展方向认识不足, 对新媒体市场不够敏感, 对新媒体资本运作不太熟悉, 对传统电视媒体自身价值信心不足等, 许多电视机构在选择介入新媒体事业时会陷入一些误区。

一、短视效应:电视机构在发展新媒体时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 造成机构内部对新媒体事业认识不统一, 过于侧重单个项目和栏目的新媒体化, 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 从而造成媒体机构的新媒体整体价值不高, 无法形成大的文化产业, 部分草就的合作协议甚至严重影响传统电视新媒体事业的发展, 这一问题在刚涉及新媒体业务的电视机构不时发生。对于具体栏目制作单位来说, 通过内容扩展或授权的新媒体渠道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就算完成目标, 但电视机构却必须通过集团化的资源整合和打包销售, 以产业链延伸和长期回报的方式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边缘效应:电视机构由于对新媒体市场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不足, 在新媒体事业发展中只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业务开发上, 不仅无法触及电视媒体新媒体化的核心业务和利益, 反而被边缘化。目前, 除了少数较强势的中央和省级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事业中发展较快较为深入外, 不少电视媒体的新媒体业务仅为官网日常维护、节目授权和简单合作上, 具体表现为无技术支持、无资金投入和无机构运作的“三无状态”, 自然无法提及任何的盈利模式, 在未来融媒体和互联网电视大行其道的趋势下, 这种浅触即止的发展模式必然使电视媒体被边缘化。

三、唯资本论:传统电视的新媒体事业发展有其必然规律和途径, 应依托于其内容、技术、牌照和自有资金的优势启动并初步发展新媒体业务, 再合理的引入资本扩大再生产。但是目前不少电视媒体的核心新媒体业务过于依赖于外来资本的力量, 造成的可能结果一是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而是依据资本的要求来发展传统电视的新媒体业务, 这种合作有可能背离于媒体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目标, 逐渐失去业务发展的主动权, 其实际效益自然不可能太理想, 甚至陷入亏损泥潭;其次, 过早地引入外来资本特别是非业务相关的资本, 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无助于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还容易稀释新媒体业务原本应有的价值, 无法实现正常溢价, 最终将可能大大降低媒体预期盈利。事实上, 只要是有好的项目和回报, 资本从来不会缺失。根据统计, 2011年国内外风投和创投机构在互联网IPO (中小创业板块) 平均退出账面回报率近十倍, 退出账面回报资金近280亿元, 其中涉及文化传媒类近15亿元。

电视媒体介入新媒体盈利模式探索

当前, 网络视频行业泡沫严重, 单一经济来源、仅靠资本力量维持、缺乏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亏损严重的新媒体机构比比皆是, 相较之下, 传统电视媒体介入新媒体行业由于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经营方式多元化令其前景看好, 而各大电视媒体由于基本相同的成长历程和运营模式使得其进入新媒体行业有着基本共同的途径和目的, 因而探索一个良好的盈利模式尤为重要。

一、制定长远的整体规划。政策资源在较长的时期内仍是传统电视媒体参与视频市场竞争和介入新媒体渠道的利器, 因此所有的规划首先应围绕政策资源展开。当前,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电视媒体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 充分预判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自身实力、特点和优势, 确立在新媒体业务中的角色定位, 制定新媒体发展和合作的路线图, 主动积极地参加各项新媒体业务, 从而实现规划和战略目标。2011年底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发表的《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趋势》中提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创投热点, 未来将吸引大量的早期投资进驻。而早在两年前, 南方传媒的新媒体发展规划中就制定了以移动手机终端为发展重点的战略, 并在具体实践中给予了人力物力的倾斜, 打造了基于自建手机视频集成播控平台的南广手机电视自主品牌。目前, 南广手机电视先后与广东联通和电信打造了手机视频门户“悦TV”和“新TV”, 用户数达到800万户, 今年更进一步联合了南方传媒所属的广东19个地市成员电视台加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预计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2012年3月, 国家广电总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推动广东广播影视先行先试转型升级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到:广电总局将给予南方传媒手机视频平台项目更多的政策扶持。可以说, 一个长远的规划是达成盈利模式的基石。

二、始终树立做好内容提供商的核心观念。2012年2月上报国务院待批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组建方案明确了未来广电网络的发展方向, 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将从传统电视媒体完全剥离, 这就意味着传统电视媒体不能再以网络运营商的身份参与新媒体业务, 因此, 内容提供商的身份将成为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事业的主要凭借。尽管互联网的出现对电视收视市场造成冲击, 但由于传统电视收视习惯、收视人群及传播渠道与新媒体大相径庭, 在内容的分享上可以形成强烈的互补, 因此,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相对新媒体的内容制作绝对优势, 全心全意地做好内容产业, 加快内容集成平台建设, 不仅可以为传统电视传播渠道提供有力支撑, 而且将为新媒体融合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更有利于反向控制新媒体业务的发展方向, 内容提供商是电视媒体进军新媒体的角色和定位。2010年起中国电视媒体开始大规模生产自制电视剧, 通过自制剧打通制作、播出、销售三大关键环节,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包括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和江苏卫视在内的多家传统电视媒体在自制剧方面不仅在传统媒体取得良好收视, 而且在新媒体渠道上收益颇丰, 传统电视借助于电视自身广阔的传播平台和市场基本消化了包括自制剧在内的大量节目内容高额制作成本, 再利用网络视频实现进一步的线下销售, 这种盈利模式为传统电视媒体独有、独享, 也是电视媒体参与新媒体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条件。

三、建立合理的资本输入计划。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扶持, 而资本的支持将进一步完善新媒体项目的管理规划、团队的建设、机制的革新及收益追求, 同样, 传统电视媒体进军新媒体也离不开资本支持, 也需要遵循资本运作的规则。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要求是电视媒体经营好新媒体产业的前提条件, 也是进行资本输入的首要条件;其次, 有好的新媒体项目也需要良好资本输入节奏。项目的启动和初步完善, 融资谈判, 资本介入, 项目的再发展, 再融资乃至上市均需要运营者掌控好时机和节奏, 这就需要起始阶段就建立完整的规划和路线图, 否则将无法实现预期的溢价及盈利, 甚至导致项目夭折;再次, 资本输入必须建立于强大的自身力量和强烈的信心的基础上, 这有助于还原传统电视媒体的品牌价值, 实现最初制定的盈利模式利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以前述的南广手机电视为例, 两年的快速发展和自身投入为这一移动新媒体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易观国际分析报告显示, 2011年全国109家从事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计达到6.21亿美元, 超过以往所有年份的总额,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六亿, 增长近50%, 这一行业继续向好, 而南广手机电视项目也将在今年启动预计中的战略投资谈判, 条件自然也向好;此外, 传统电视新媒体资源的有序整合、减少投资环节、选择业务相关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减少投资利益主体也是在制定资本输入计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否则分散的资源和项目以及交错的关联交易将降低价值评估, 而复杂的投资结构以及投资人之间的矛盾都将严重阻碍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及再融资计划。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广电集团董事长周莉日前指出, 正是因为集中整合了集团优势资源, 业务涵盖了电视产业链、电影产业链和娱乐产业链, 其下属的幸福蓝海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 股权溢价几十倍,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悉, 幸福蓝海将2012年完成上市。

四、确立多元化的回报方式。凭借于传统电视媒体自身拥有的平台和市场, 其进军新媒体无疑多了保障和支持, 体现在回报方式上也呈多元化的特点, 是否实现回报多元化是检验新媒体项目盈利模式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内容销售回报:将传统电视节目内容改造成适合新媒体平台的视频内容, 实现再次和多次销售。一方面增加节目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分摊制作成本。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2012年预计收入24亿元, 其中传统电视平台广告收入18亿元, 其余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在全球各网络平台的销售收入。广告销售回报: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 增加传统电视的传播影响力, 加深了电视受众参与体验, 改进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从而提高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的广告经营收入;通过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 利用电视植入广告等多种形式, 增加了来自新媒体渠道的广告收入;新媒体渠道可供经营平台的广告分成收入。新媒体平台收入回报:自建或参与建设内容集成平台和进行终端嵌入适配技术开发是电视媒体进军新媒体产业的必由之路, 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拥有自主建设或高度参与的新媒体内容集成平台才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节目销售的潜力, 掌握合作的主动权, 才能真正体现内容服务商的价值。而参与终端嵌入适配技术开发是电视媒体真正意义介入新媒体产业链的敲门砖, 通过新媒体的终端应用市场的深层次接触, 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应用市场的利益分配。目前互联网电视中的南方传媒的“云视听”、上海文广的“视频云”、湖南电广的“云电视”、南京台的“全媒体电视”均属此列。资产溢价回报:电视媒体运营的新媒体项目的资产溢价能力是检验该项目是否存在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无论是战略并购还是财务投资, 资产溢价均是新媒体项目最重要盈利回报方式。

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篇9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以互联网宽带技术、数字制作传输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视听新媒体越来越受到追捧, 而这对传统电视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冲击。为了挽救传统电视岌岌可危的媒体地位, 地方电视台亟须寻求一种与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积极创建视听媒体新产业, 研发视听媒体新业务, 与新媒体形成优势互补以及联动传播, 这是地方电视台得以保持其优势地位的必经之路。

二、地方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毋庸置疑,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及时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 但不可否认的是,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受地域、资金等限制的地方电视台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第一, 电视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遭遇传播技术挑战。地方电视台受到地域的制约,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新媒体范畴的网络传播方式完全可以实现跨区域传播。另外, 电视媒体的时效性较新媒体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两者共存的条件下, 观众将会更倾向于选择时效性更强的新媒体, 电视媒体很容易被忽视。[1]

第二, 电视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遭遇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电视媒体时代, 观众收看节目具有很强的被动性, 电视台播什么观众就要就看什么, 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而且信息交互性很差。新媒体时代, 观众虽然作为信息接收者, 但是自主性很强, 也是信息传播的主导者。新媒体的运作主要依靠Web网页, 集文字、声音、动画、图片多功能为一体, 能够给信息接收者以最直观的感受, 而传统的电视媒体主要以文字、声音、图像进行简单的融合用以呈现, 声音是主体, 没有了声音, 电视节目也就失去了其传播的土壤, 然而, 新媒体可以对信息接收及使用者以多感官冲击, 带来独一无二的视听享受。[2]

第三, 电视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遭遇传播功能挑战。传统的电视台媒体主要的两大功能是娱乐和信息传递,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 通过哇, 新媒体范畴的网络新媒体获取信息的速度要比通过电视台播报快速得多, 更容易满足观众的需要。此外, 如今随着“更接地气”的网络自制节目的兴起, 新媒体的娱乐功能使其逐渐成为观众的首选。[3]

第四, 电视传播在新媒体时代遭遇受众群流失挑战。新媒体越来越便捷的信息获取功能和更胜一筹的娱乐功能对电视台媒体的受众群出现严重流失, 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媒体, 由于其报道新闻的辐射范围小, 受资金、地域等的限制, 电视节目的受众群比较少, 而新媒体的发展, 更是对地方电视台维护受众群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尽管从表面上看, 地方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带来的机遇。地方电视台虽然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不如新媒体, 但其所传播信息的真实度更高, 更具可信赖性。因此, 地方电视台要想恢复以往的发展态势, 势必要借助新媒体的种种优越性, 取长补短。

(1) 依托新媒体, 打造手机电视平台。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低头族”持有一些意见, 但也应该看到, 如果将人们对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性与地方电视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将会为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带来极大促进性。手机电视是新型的数字化电视形态的一种, 是人们以智能手机为平台观看电视的手段, 具有直观性强、便携性高等特点。因此, 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业务是地方电视台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4]

(2) 依托新媒体, 创建电脑网络电视平台。以电脑为平台观看网络电视是现代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观看电视节目少去了时间的约束, 不存在所谓的“黄金时间”,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用户的自主性更强。因此, 地方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进行合作, 以网络平台为基点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5]

(3) 依托新媒体, 制作快速可靠的新闻传递链。人们获取信息时虽然比较看重时效性, 但更重要的还是关注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 从这一点上来说地方电视台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所传播的信息更加权威。因此寻求一个有效的方式来找到一个新媒体和地方电视台的平衡点, 用以保障信息在短时间内得以准确地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是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方向。

四、结束语

虽然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这对于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地方电视台要想在当下这个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不被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凭借自身平台的固有优势并结合新媒体的特点, 达到新媒体时代的双赢。

摘要:新媒体时代带给人们更丰富的视听感受的同时, 也使地方电视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先是对地方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紧接着对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并给出了通过打造手机电视平台、创建电脑网络电视平台、制作快速可靠的新闻传递链这三个方面来应对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所面临的挑战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媒体融合,探索

参考文献

[1]胡舜文.积极探索地方台媒体融合转型路径[J].视听纵横, 2015 (01) :28-30.

[2]田志友, 周元敏, 田雨.地方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思考——廊坊广播电视台发展新媒体的实践与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3) :108-109.

[3]甘建荣.地方电视媒体优化传播模式的路径探索——以梁山电视台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106-108.

[4]李益峰.拥抱新媒体提升传播力——县级电视台借力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东南传播, 2015 (05) :112-113.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地方体育频道;生存之道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68-02

隨着体育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传媒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联姻”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这种合作,其实是一种天然的,符合逻辑的,珠联璧合的双赢的合作[1]。近十年来,全球体育传媒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体育已经成为以电视为代表的传媒行业的“新宠”。然而,新媒体环境下国内的体育频道特别是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后奥运时代,体育媒介的生存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我们的地方体育频道该何去何从?本文将结合新媒体时代国内地方体育频道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地方体育频道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夹缝中的生存

纵观国内地方电视体育频道,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个别体育大省以外,其它省市体育频道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以湖南省为例,其体育频道在2004年节目改版以后就消失了,这对于一个拥有庞大体育受众人群的省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与湖南体育频道有着相同命运的地方电视台不在少数,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这些省级体育频道不得不接受夭折的命运。这与当下地方娱乐节目百花齐放的情形相比,多少显得有些落寞。总的来说,造成当下国内地方电视体育频道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新媒体浪潮的冲击。无论是在传播速度、广度以及传播内容的时效性方面,新媒体之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就体育传播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门户网站都开设了专门的体育频道。以新浪体育为例,其中不仅细分为篮球、足球、网球、F1等诸多体育栏目,而且每个栏目都拥有海量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这些多媒体资源对于受众的视觉冲击显然是电视媒体无法给予的;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体育网站的出现也弥补了以往网络媒体对于体育事件的报道深度不足的问题。例如虎扑篮球网,它不仅为球迷提供即时性的赛事信息,而且通过挖掘球星背后的故事使球迷获得了更加立体和真实的传播感受。

第二,体育资源的匮乏。体育节目资源是体育报道的核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报道的质量。央视五套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下属的体育频道,无论是在转播权的获得还是赞助合同的签订上,都比地方电视台拥有更为丰富和优质的资源,因此其占据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市场,这使得本就不大的市场空间变得越发狭窄。

第三,专业化的缺失。频道专业化和分众化传播已经成为电视行业的共识,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专业频道的专业,不应仅仅是频道细分形式下的专门化,而是在专门基础上以专业化的创作提供专有的细致服务[2]。这种专业精神应该内化于体育频道的整体运作中,而从前文所提到的湖南体育频道的“隐退”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地方体育频道还未形成从栏目设置、专业人才的培养到专题性节目的策划等一套标准化的运作体系。这其中,专业的团队和专题节目的策划能力是频道能否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化道路的关键所在,这两方面正是如今我们的地方体育频道最欠缺的。

二、逆境中的突围

进入新媒体时代,地方体育频道的前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地方体育频道面对的是一个生存或灭亡的选择。然而,传统媒体没有因为新兴媒体的出现而消亡反倒是重新焕发出活力,对于地方体育频道来说亦是如此。具体来说,在新媒体语境下,地方体育频道的突围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在现有体育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跨地区跨媒介的合作可以看做是实现合作的有效路径。这种合作包含两个层面:

首先,实现地方体育频道间的经营性联合。这种联合指的是由若干地方体育频道将部分资源如广告时段、播出时间、制作人员、制作设备、以及部分启动资金等按契约的方式共同投入,并在保证各自经营主动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利益纽带实现各频道间的互利互惠,从而达到提高各自频道的节目质量、降低频道运营成本,进而形成相对优势的竞争局面[3]。这种跨地区的共享机制,演化出了多种形式,比如体育新闻的联播、联合竞购赛事转播权等等。地区间的经营性联合,不仅可以有效地优化整合各个省级体育频道的优势资源,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风险,提高频道的经济效益。

其次,加强与新媒体的渠道合作,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互补。渠道的拓展可以让观众通过更多的途径到达本频道建立的体育世界,从而扩大节目覆盖面,拓宽频道的生存空间。ESPN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体育电视网,也是少数几个24小时连续播出体育节目的频道,其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宽频、随选视讯、高清频道甚至是书籍领域。因此,对国内地方体育频道而言,必须要积极寻求与新兴媒体的战略合作。另外,从电视媒体的角度看,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信息的海量性,通过新媒体的渠道可以获得最具时效、创意的内容,从而为体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丰富素材。与新媒体的合作,既可以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自身信息源不足的缺点,避免了体育频道在新媒体的扩张中被边缘化的结果。

(二)加快频道的品牌化建设

品牌化程度是检验一个频道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成熟的品牌频道可以为媒介带来持续的社会关注度和稳定的受众忠诚度,这是衡量媒介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放眼国内省级体育频道,唯有北京体育、五星体育、广东体育等少数几个认知度比较高。省级体育频道的整体实力难以与央视相抗衡,所以无法实现多类型体育项目的综合报道。这就决定了地方体育频道在建设品牌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差异化原则,努力挖掘出自己的特色领域。这种差异化原则要求地方体育频道必须立足本省的省情,打造本土化的传播策略。由于在风俗习惯、语言和地域上的趋近性,受众更加倾向于接受所在地的文化。比如广州体育采用粤语直播NBA和足球比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这为浙江、福建等省市的体育频道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另外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包括本土球队、赛事场地、优势体育项目等。比如黑龙江的体育频道可以从速滑、花样滑冰这些拥有深厚的受众基础的项目着手进行赛事的包装和宣传。

其次,必须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这种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包括频道的色彩、宣传语、标识、字体等。统一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可以为受众带来专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是受众在选择频道时重要的参考因素。如五星体育在2006年3月起就启用了统一的红色风格,并为旗下节目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字体和标识,这种尝试为五星体育带来了初具规模并且相对稳定的受众市场。

再次,资源运作中心是频道进行品牌化运作的基础平台。地方体育频道必须把成立经营中心、公关中心、人才中心早日提上议程,对于频道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品牌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整合。成熟的资源运作中心不仅可以为频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物质保障,而且可以为横向的跨媒介延伸和纵向的价值链延伸经营提供平台支持。[4]

(三)提高自我营销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刺激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为了重新聚合受众的关注度,电视媒体必须学会自我营销,对于地方体育频道而言,就是要把重大的体育赛事打造成令人关注的媒介事件[5]。通過前期的多渠道宣传、中期的全方位跟踪报道以及后期的花絮制作,不仅要使体育赛事抓住受众眼球,同时也要累积受众对于频道的认知度,提高频道本身的知名度。

体育频道的自我营销,首先就是要寻找卖点。这种卖点不是凭空臆测得来的,必须要求节目组能够敏锐感知受众的兴趣点,并能准确把握体育市场的宏观走向。而仅仅存在卖点,如果没有广而告之,传播链条就会断裂,传播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的地方体育频道要学会通过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多类型的媒介载体,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自我宣传。而在节目形式上,体育频道也必须推陈出新,无论是预告片的制作还是片花的剪辑,要力求精美,使观众眼前一亮。

三、新时代的展望

当前中国电视媒体已处于资本化发展阶段,体育电视作为电视行业内最有潜力的新兴力量,也同样面临着资本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转型。而专业化细分化的频道定位,使得体育频道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受众市场作为支撑,但是我国电视受众分化程度并不高,电视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我国特殊的行业管理体制。这样特殊的目标受众市场的开发不但要求地方体育电视栏目拥有优质的电视节目资源,还必须具备强大的销售资源、产品的能力[6]。

另一方面,多媒介融合趋势促使国内的地方体育频道必须在观念、技术、运营等层面进行全面改革。我们的体育电视人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虽然电视可能不再是现代受众的第一选择,但仍可以通过与外部资本的合作继续保持甚至是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在体育电视的转型过程中,受众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分众化、小众化、个性化将成为我国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发展的趋向[7]。

因此,地方体育频道想要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充足的生存资本,必须要坚持以节目资源为核心,以受众为中心,以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为手段;同时,实施细分化的市场战略,打造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市场空间,在体制、机制上努力探索更深层次的改变和创新;而在思想和技术层面要自觉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深化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及早摆脱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总之,地方电视体育频道的未来有希望,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中国体育传媒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未来趋势[Z].北京:世界体育论坛,2002.

[2]徐辉.论地方电视体育频道的专业化缺失[J].东南传播,2006(3).

[3]张克坚,陈着.敢问路在何方——地方体育电视传媒的必由之路[J].东南传播,2006(8).

[4]张进伟.省级体育频道品牌延伸策略与奥运突围[J].视听界,2008(1).

[5]张珂,张云,石磊.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6]徐昂.生存还是死亡——论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方体育频道电视栏目的活动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

传统地方电视媒体 篇11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电视媒体,对比

现代社会, 网络早已走入我们的生活, 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 作为继传统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后的第四媒体, 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网络媒体, 以其用途分类, 可分为:电子商务、新闻资讯、搜索引擎、婚恋社交、电子支付、视频网站、媒体官网、汽车服务、SNS、游戏竞技、导航网站、博客平台、求职招聘等。

根据CNNIC分析师李长江从网民访问最多的前十类网站的人均单日访问次数来对比分析, 网络视频类网站的关注度十分靠前。而我们也不难发现, 如今的网络视频, 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类媒体有着很强的冲击性。

1 在新媒体到来之后, 网络视频媒体相较于电视媒体有着如下的优势:

1.1 资源优势与时效优势

网络的普及伴随着便携数码摄影摄像设备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到了拍客的大军。如温州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第一手视频, 便是最先流传于网络, 其发布速度要早于电视媒体记者很多。在注重时效的今天, 对于突发事件的第一手目击视频或是对于热点事件的多角度报道, 成为了很多传统媒体记者争相寻找的突破口, 然而, 因这类事件具有不可预料性, 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显然不具备随时随地拍摄并发布的资源以及时效。

1.2 互动优势

网络视频媒体, 如优酷、土豆、酷六等通常除媒体播放功能外, 还具备有评论及空间等功能。不能否认, 随着新兴媒体的壮大, 传统媒体依靠新兴媒体扩充自己的互动性, 比如央视所推出的央视网平台, 以视频播放, 微博互动等功能, 并且不断的开拓手机媒体的市场。以优酷为例, 优酷网的拍客频道已经相当完备与成熟, 与央视网平台不同的是, 其主要的信息发布者可以是草根平民, 并不受设备、技术、内容的专业与否的限制。该平台的主题征集活动, 吸引了大量的拍客参与, 这一点, 传统媒体没有如此的号召力。

1.3 时空优势与受众优势

目前的传统媒体, 有其固定的受众群, 以及其固定的发行区域。在这一点上, 我们的网络媒体也有相同的特性。然而不同之处在于, 网络媒体以其全球互联的特点, 受众对其的浏览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比如, 在地方性播放的电视频道, 经常会因不在该地而看不到, 电视节目播放完毕之后很难再进行反复的浏览。然而, 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网络视频媒体, 可以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 视频内容储存在网站服务器中, 只要能上网, 并且能浏览该网站, 便可对于视频进行跨地域时间的收看, 此外, 尽管网络媒体在频道上也可以分地域, 但是, 观看受众可以是所有网民, 在受众上, 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

2 在看到了网络视频媒体的优势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否认, 与电视媒体相比, 如今的网络视频媒体还有很多地方欠缺:

2.1 权威与导向

由于网络视频媒体的内容提供者是大众, 新兴的网络媒体的内容审查制度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审查制度无法相提并论。网络内容的膨胀, 以及宽松的审查制度, 使得网络中的言论内容庞杂。很多网络谣言便因此萌生并广泛传播被无太多辨别能力的受众所接受, 引起导向上的错误。一些网络谣言, 如“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等, 因其内容新奇刺激, 符合了大众需求, 然而, 因其发布并非通过传统的媒体审查途径, 所以无法保证其客观与真实。

2.2 专业与版权

网络媒体以其资源广, 传播远并且快, 等特点, 为网民带来了方便, 也因此滋生了盗版现象。2007年, 新传在线出品的《疯狂的石头》仅在6月8日到28日这二十天内, 便被上百位网友上传到土豆网上供大家免费观看下载。新传因此流失大量票房, 并因此将土豆网告上法庭。这也成为我国首例网络视频直接侵权案。

3 在分析比较了网络视频媒体与传统视频媒体的优劣之后, 我们还是要谈谈, 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媒体的促进以及共同发展:

3.1 网络媒体促进了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互动

以传统电视节目春晚为例:诞生于1983年的央视春晚, 作为一档知名度高、收视率高并且节目质量优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 其发展可以说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 其节目互动性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例如, 1983年的首届春晚, 率先采用了节目点播的方式, 采用了当时较为新鲜的电话点播方式, 对于整台晚会的节目编排进行引导。随后的几年, 信件、报纸等途径, 为其节目编排创造了很好的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 电脑以及网络媒体的普及, 使得春晚的节目编排部分取决于网络媒体中网民的意愿。网上民意调查, 从某种程度上, 成为一种获取信息的平台。从2005年央视开始开门办春晚以来, 春晚的节目在网络推广互动。导演们更加关注到网民想看什么, 愿意看什么, 这样就使节目编排更符合观众胃口。

网络春晚的出现, 形成了对于传统媒体春晚的良性竞争, 网络春晚最早形式为flash动画, 网友通过对节目点播、制作、发布来娱乐, 这也催生了央视“快乐驿站”节目的诞生。同时, 2010年, 央视利用其传统媒体电视和网络媒体cnyv同步播放的形式, 完成了首届央视网络春晚的播放, 其中的网络微博墙、节目点播等环节, 使得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有了很好的互动。依托网络媒体的曝光、主创微博的互动, 自2012年以来的两届春晚, 节目编排上, 很多节目的创意完全来自网上的热播视频, 这也使得节目更加的年轻化, 并且具有时代感。此外, 在电视平台选拔, 网络平台的投票选拔演员的“我要上春晚”节目, 使草根一族有机会走到台前, 让这个一直以来不够接地气的节目焕然一新。

3.2 网络媒体促进了电视媒体的宣传与从众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作为现今最火热的选秀类节目, 其火热程度, 以及惊人的广告价格, 使其成为了一档收视神话。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 一方面源自其节目的编排, 无可置疑的是, 来自荷兰的高收视率节目进行了中国本土化处理, 以制播分离的方式制作播出, 确实使其商业化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其宣传力度, 使得节目广受关注。

自2012年7月开播以来, 曝光度不停飙升, 截至2013年的3月, 百度搜索中就可以得到3, 930, 000条相关的报道, 腾讯、新浪等微博平台以及社交平台的信息也是程爆发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节目, 受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观看, 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渠道进行评论, 因此会出现, 网上的跟风现象。对于中国好声音的评价声音提高并且扩散, 引起了很多并没有看过此节目的人被吸引, 随着网上的各种“吐槽声”, 网民对于选手的“顶”或“踩”, 吸引了更多的网民来观看, “我看好声音, 不为选手, 就是为了能看懂大家在网上的评论”, 这一微博观点, 也成了很多人的想法, 因此从这一例看, 网络媒体对于电视节目的推广, 有着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新兴媒体网络舆情下一篇:北京地区共同配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