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直播(通用12篇)
广播电视直播 篇1
1 系统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直播是广播电视宣传最受社会欢迎, 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形式, 电视节目直播也是提高行业竞争力、扩大电视宣传影响力的关键, 直播必将走向常态化。传统的电视节目直播, 大型活动依靠预先设置现场和架设缆线传输完成, 突发事件则依靠卫星转播车作简单的视频连线, 受地域、环境、供电、现场复杂程度影响很大, 致使直播形势单一, 表现力差, 许多动态事件、突发事件难以进行实时的现场直播, 其根本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保障能力的缺陷, 解决技术保障缺陷, 或制约瓶颈的呼声在电视业界越来越高。
不断满足社会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 特别是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的实时现场报导, 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也是面对激烈竞争环境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生存的关键, 而以广播电视直播形式的实时现场采访报道是其核心。非预设现场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系统研究项目, 旨在解决广播电视节目直播技术支持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瓶颈, 它使多点直播, 快速移动跟踪直播, 以及诸如隧道、矿井、湖海、高山等事件直播成为可能, 从而弥补了架设缆线, 卫星等直播投入大、使用范围窄、运行费用高以及无法到达现场的缺陷, 也丰富了电视直播的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 为全天候的广播电视直播提供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该项目属于一项应用型系统设计创新性研究。
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支持移动的无线广播电视级视音频接入技术, 并实现视距阻隔 (OLOS) 与非视距 (NLOS) 条件下安全可靠的图像、声音等传输。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优化频率, 充分利用了无线传输穿障绕障能力和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二是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 以提高抗多径衰落能力;三是采用高性能视音频压缩技术, 降低有效传输速率, 与先进的信道编解码复用等全数字技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四是移动中继技术, 以解决空间严重遮挡, 实现二维坐标“S”型绕障和三维坐标任一图型的穿障绕障能力。
2 系统组成及拓扑结构框图
2.1 非预设现场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系统主要单元组成
(1) 现场采集单元:由摄像机、扣板式数字微波发信编码单元或背负式数字微波收发信编码复用单元及高性能全向天线组成。
(2) 移动虚拟蜂窝中继站单元:由背包机、数字收信单元、数字发信单元、编解码、调制解调器复用、变频器、高性能全向天线或角度天线等组成。
(3) 车载式中继单元:由微波收、发信单元、编解码单元、调制解调器复用单元、变频器、高性能全向天线或角度天线等组成。
(4) 固定接收基站单元:由数字收信单元、解调解码器、计算机处理中心组成, 提供丰富的接口, 以便与卫星、光缆、微波干线、互联网、公共通讯网驳接。
(5) 直播平台单元:由计算机控制终端、视音频矩阵切换器、字幕机、编辑机及播出控制系统等组成。
(6) 系统语音指挥、GPS监控单元。
2.2 多种图像传输系统组网灵活, 满足射系统和图像接收系统可以灵活组成多种图像传输系统
见图1~5如果需远距离传输, 接收端还可提供与卫星、光缆网、微波网、互联网、公共通讯网的接口。
2.3 系统拓扑结构框图
(1) 采集现场至车载中继间直通的解决方案扑结构见图6。
(2) 采集现场至车载中继间严重受阻情况下解决方案拓扑结构见图7。
3 系统工作原理
3.1 现场采集单元
(1) 信号流程:摄像机将现场拍摄的数字或复合视音频信号送入MPEG-2编码器中编码后, 再送入COFDM调制器经变频后发射出去。
(2) 信道安排:关于信道安排, 考虑到使用现场的电磁环境情况拟在一个6M带宽内设置4~8个信道, 以便于根据现场的情况, 灵活地调制到不同的信道上来避开对传输信号的干扰。
(3) 功率设计:考虑到人体安全辐射的要求, 扣板式发射机采用全向天线以100mW功率发射, 背负式发射机发射功率按400mW~2W (可调) 设计。
(4) 供电:扣板式发射机采用12V电池供电 (和摄像机共用) , 背负式发射机采用12V电池供电或12V外接电源供电方式。
(5) 接口:视、音频输入采用BNC接口。
(6) 技术指标
工作频段:280~800MHz, 1000~1700MHz, 具体工作频段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信道宽度:4/6/8MHz
压缩标准:MPEG-4兼容MPEG-2
压缩格式:MP@ML, 4∶2∶0
调制方式:COFDM, QPSKFEC:Viterbi (1/2, 2/3, 3/4)
保护间隔:1/32, 1/16, 1/8, 1/4可选
传输容量:单向一路D1图像、两路伴音 (达到或超过DVD效果)
输出功率:50mW~2W (可调)
传输距离:100mW发射模块约200m (非视通情况下)
2W发射模块约1km (非视通情况下) 视频输入:PAL/NTSC
射频连接口:50Ω, L16 (对天馈线)
视音频接口:RCA@75Ω不平衡。
供电电源:DC12V
工作温度:-25 70℃
工作湿度:80%
天线:高增益全向天线
3.2 移动虚拟蜂窝中继 (背包机)
在现场采集单元与车载接收单元无线链路发生阻断信号不能正常传输时, 采用移动虚拟蜂窝中继 (背包机) 可灵活地实现二者之间有效的联通。其技术路线的设计考虑:
(1) 信号流程:COFDM数字收信机将接收到的现场采集单元的信号, 通过ASI接口直接送入COFDM数字发信机发射给车载接收。
(2) 信道安排:为防止产生同频干扰, 收、发信之间采用不同的频率, 在车载接收端根据现场路由实际情况通过设置选择, 可选用现场采集单元信号或移动背包机信号。
(3) 功率设计:背包机收、发均采用全向天线, 发射机发射功率为400mW 2W (可调) , 发射距离可达12km (无阻挡) 。
(4) 供电:背包机采用12V电池供电或DC12V外接电源、AC220V供电方式。
(5) 技术指标
收发天线:全向天线
接收天线增益:>5.5dB
接收门限电平:灵敏度-103dBm (10-7BER@4MHz信道宽度)
设置接口:BNC
电源供电:AC220V, DC12V
发射功率:400mW 2W, 考虑距车载的传输距离≤1000m
存储温度:-45 75℃
工作温度:-25 50℃
工作湿度:相对湿度85%
背包机重量:≤10kg
3.3 车载式中继单元
(1) 信号流程:COFDM收信机将来自现场采集单元的信号或背包机中继的信号接收下来, 通过ASI接口或视、音频接口送入COFDM发信机, 经高增益全向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各固定接收基站用COFDM接收单元将信号接收下来, 变成SDI或AV格式的信号输出。
为提高接收信号电平, 保证信号的质量, 在固定基站接收端可考虑采用高增益定向角度天线和空间分集来提高接收电平。
(2) 信道安排:为防止产生同频干扰, 收、发信之间采用不同的频率, 选用高性能滤波器来提高隔离度满足传输要求。
(3) 功率设计:车载收、发均采用全向天线, 发射机功率为1 10W (可调) , 发射距离可达1 25km (在市区有阻挡情况下1 10km) 。
(4) 供电:采用DC12V外接电源或AC220V供电方式。
(5) 接口:收、发信机视音频输入输出采用BNC接口, 码流接口可采用ASI接口, 也可考虑增设SDI接口。
(6) 技术指标:
接收天线:增益>10dB全向天线
发射天线:高增益全向天线或定向角度天线
发射功率:10W, 距固定基站的传输距离 (非视距) 10km左右, 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载波数量:1705 (2K模式)
系统延时:约500ms, 支持≥100km/H移动速度传输
调制方式:COFDM, QPSK
编码方式:MPEG-2@MPEG-4
图像解析:水平:720, 垂直:576
信道宽度:4/6/8 MHz
传输容量:一路视频、两路伴音 (不平衡/平衡)
电源供电:DC-12V、AC-220V
移动速度:时速≥70km/h稳定接收
带外抑制:>40dB
供电电源:AC220V@DC12V
整机功耗:<100W@输出功率10W
3.4 固定接收基站单元 (多信道同步分集信号处理单元)
来自COFDM接收系统的数字码流SDI或AV信号通过数字微波网、光纤网、卫星将信号传送到中心机房计算机处理中心, 计算机对来自不同基站接收点的信号进行同步、优选等控制处理后, 送入直播控制平台。
3.5 直播平台
来自多信道同步分集信号处理单元的数据或AV信号经过直播控制平台, 上载到硬盘播出机房就可进入播出系统播出。
4 关于电磁防护
电磁防护在本研究项目中亦是我们重要关注的方面, 按照我国规定 (GB8702-88) , 在系统设计时, 我们充分考虑了对电场强、电磁强度、频率特性、辐射累积量与锋值量可能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实际测试值为:
由表1中可以看出, 对于背负式、车载发射设备的测试符合 (GB8702-88) 2.1.1、2.2.2、3.1.1条款。
关于电磁辐射标准, 可以说是安全的, 即便于此, 为消除使用者顾虑, 拟选配专用防护头盔和防护背心做为使用者自选防护工具。
5 项目优势及市场前景
根据目前情况, 现场直播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事先预设即采用大型转播设备, 进行摄像点位预设, 传输缆线预设等方式。该方式机动灵活性差、运行成本高, 尤其对突发性事件应急能力差, 使用范围窄。而本项目主要针对突发事件或不可预测的事件的发生, 在第一时间实时的, 甚至在视距阻隔 (OLOS) 与非视距 (NLOS) 条件等复杂环境下实现环网传送, 能够把现场实景高质量传送到目的地。由于该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可用性强, 可提供三大系列, 十多种类型。在各级广播电视台、应急指挥部抢险机构、公安、消防、部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 亦有良好的出口前景。
6 应用领域、推广价值
本系统独创现场实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现场直播无线解决方案, 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便携、易于操作、安装使用便捷、重量轻、体积小, 反应迅捷、机动灵活、低成本运行和在非预设状态下的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可以广泛地在各级广播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新闻采集, 亦可广泛地在应急抢险机构、公安、消防、交通、反恐、防震救灾、等领域应用, 能够及时地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可靠的现场信息资讯, 以便尽快掌握了解现场的有关情况, 便于对现场紧急情况的指挥、调度处置。
测试仪表:LZT-1150测试时间:2009.7.9
测试仪表:LZT-1150测试时间:2009.7.9
因此, 非预设现场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系统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
7 结束语
非预设现场的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系统, 为系统设计创新型应用性研究。很好地解决了抗多经衰落、抗干扰, 非视距传输问题为广播电视节目直播 (视音频信息采集) 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改变了电视直播形态, 丰富了表现形式, 特别是为复杂环境下的直播提供了全天候的技术支持, 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国内外亦属领先技术, 其多系列、多型号的设备, 又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差异性的应用空间, 同时该设备资效比高, 携带使用方便, 支持等群组网, 快速移动等特点, 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数字视音频直播系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旨在解决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在技术支持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瓶颈, 它使多点直播, 快速移动跟踪直播, 以及诸如隧道、矿井、湖海、高山等事件直播成为可能, 从而弥补了架设缆线、卫星等直播方式投入大、使用范围窄、运行费用高, 以及无法到达现场的缺陷, 也丰富了电视直播的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 为全天候的广播电视直播提供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主要由新闻采集单元, 信源信道编码压缩单元, 穿障绕障系统, 现场编辑平台, 移动虚拟蜂窝中继站, 收发传输单元, 播出平台组成。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部队、公安、消防、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具有广阔地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移动数字视音频直播,多点直播,快速跟踪直播
广播电视直播 篇2
关键词:电子工程;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应用
1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概述
1.1直播技术的主要形式
广播电视中的直播技术主要包括直播形式和分配式直播技术。其中,直播形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解压和压缩,需要选择数字形式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码,来获取电视视频信号。而分配式直播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C波段卫星信号作为传输基础,促进了有线电视网络与电视台之间信号的实时传输,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看渠道。
1.2直播传输技术系统特点
第一,高带宽特点。需要将转发器带宽设置为36MHz和54MHz,转发器的带宽要大于有线数字电视的频道带宽度。第二,低门限。卫星直播技术相对于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和地面广播电视系统而言,传输链路较长,会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能够满足电视直播的信号接收要求,并且卫星直播传输系统选择的解码方案和低门限信道编码,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第三,高符号率。通过灵活设置转发器带宽和滚降系数等相关参数,提升了卫星直播传输系统的支持性能[1]。
2我国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迅速,一经诞生就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直播技术具有付费优势,对促进广播电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导致电视画面的观看效果不好,影响着观众的体验。另外,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导致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受到严重的阻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方向,影响着电视节目的个性化发展。
3电子工程视角下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3.1建立良好的节目平台
良好的节目平台,对促进直播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节目平台作为电视节目传输环节的前段,能够保证电视节目得以实现。电视节目平台中的内容主要包括编码及采集节目源等相关系统,通过对节目采集系统的利用,可以有效整理需要播放的电视节目,需要对电视节目进行源码编辑,待源码编辑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充分利用编码复用技术对完成编辑的内容进行解码,确保电视节目的有效播放。我国的电视直播技术在直播过程中使用的编码为500kb/s~10Mb/s之间,节目处理需要在该波段进行,能够取得良好的视频播放效果,以便向观众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广电总局对直播技术进行了相关规定,将电视机顶盒作为直播技术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有个性化的业务,给用户观看电视节目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3.2加大卫星传输工作分析
近年来,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强化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效果,需要将在线传播技术为重点改革内容。从目前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电视直播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促使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目前,卫星直播技术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中等网络时代,网络拓扑结构开始出现,在通信线路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没有固定的连接形式,每个节点中至少存在两个与其他节点之间进行连接的渠道。该类网络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强和管理复杂等特点。为了提高网络的使用效果,需要合理选择最佳的路由机制路径,将其应用在大型的广域网络中,需要利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法,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转。
3.3卫星接收的实现
目前,广播电视直播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村村通电视网络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机顶盒的利用,来控制用户对节目的选择,确保了用户在接收电视节目时的安全性。机顶盒具有解调功能,用户能够结合自身的收看需求来进行所需电视节目的接收,避免了用户在进行电视节目观看时受信号干扰影响而影响节目观看效果,能够确保用户可以正常地观看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直播的发展历程比较漫长,技术水平在逐年提高,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接收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效果,需要确保能够与节目平台建立紧密的联系,需要对电视节目的接收进行有效控制,不断地提升节目的质量。将机顶盒作为直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对其他信号造成的干扰,需要对接收的各个过程进行考虑,对于信号接收不强现象,需要对接收电线进行及时调整,有效避免对用户的使用造成较大的限制,对天线的接收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强化用户对电视节目的体验效果。
4结束语
直播技术对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电视节目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在电子工程视角下对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建立良好的节目平台、加大对卫星传输工作的分析,强化卫星的应用效果,确保直播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广播电视能够得到良好地发展。
作者:关健 王春雨 叶建超 单位:承德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ASTRA公司发展直播电视 篇3
2007年10月23日,Astra公司宣布,将Astra 1E卫星从19.2°E轨位移到23.5°E轨位接替寿命将终止的Astra 1D卫星服役。Astra公司称,Astra 1E卫星之所以“移位”,一是为在23.5°E轨位上建立一个新的DTH电视传输平台提供新的卫星转发器资源;二是基于不久前成功发射的AstralL 卫星已在今年7月开始商业服务,这使Astra1E卫星离开19.2°E轨位成为可能。目前,AstralE卫星10月底已和Astra 3A卫星在23.5°E轨位上共轨运行。此外,Astra公司还计划2009年底发射另一颗新卫星Astra 3B,以进一步增加23.5°E轨位上的卫星资源。届时,23.5°E轨位上的Astra卫星转发器,将在现在轨两颗卫星37个转发器的基础上再增加19个。
市场分析家指出,作为欧洲DTH卫星电视传输服务的主要运营商之一,Astra公司多年来一直将19.2°E及28.2°E轨位作为建立直播卫星电视平台的主要轨位,为此,Astra系列卫星也主要部署在这两个轨位上服役。而随着欧洲直播卫星电视市场的持续发展,有更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发展DTH卫星电视,急需建立自己的卫星传输平台,23.5°E DTH电视新卫星平台的推出,正逢其时。
根据Astra公司的市场发展策略,23.5°E轨位将成为该公司另一个提供DTH电视传输服务的主要轨位,该轨位的Astra卫星主要服务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中欧和东欧市场。时至今日,已有330个DTH电视频道和广播频道由Astra 1E/3A卫星传输,启用的DTH卫星平台包括斯洛伐克SkyLink、捷克CSLink及德国Kabel Deutschland等。CSLink平台现在市场上已开通25万张卫星解码器智能卡,该DTH平台在10月中旬启播了捷克第一个HDTV频道———捷克广播公司的Nova频道。此前,荷兰地区广播公司2006年11月已透过23.5°E Astra卫星1个转发器开始其电视服务。依据今年9月签订的协议,荷兰卫星电视服务供应商Canal Digitaal公司租用Astra 1E卫星两个转发器所建立的DTH电视平台Canal Digitaal Satelliet,已从10月底开始为近4万荷兰和比利时用户传输一个数字主题频道节目包,该平台2008年还将传输HDTV频道。10月31日,捷克音乐电视频道6cko也与Astra公司签订了租用Astral 1E/3A卫星转发器容量的协议,从10月30日起,这个免费频道开始由Astra 1E/3A卫星传输给DTH卫星家庭。6cko频道原先由19.2°E Astra卫星传输,但这种传输服务将于2008年2月28日结束。6cko频道从19.2°E轨位的卫星换到23.5°E轨位的卫星进行传输再一次表明23.5°E轨位正成为欧洲DTH电视接收的重要轨位之一。
为了降低用户终端设备的成本,方便DTH用户通过一台口径60cm的碟形天线同时接收19.2°E/23.5°E Astra卫星的节目,Astra公司和Canal Digitaal公司共同研发成功一种称为DUO LNB60的高频头,卫星家庭用户可以借助安装了这种高频头的天线同时接收到19.2°E/23.5°E Astra卫星传输的近1500个数字免费和付费电视频道以及广播频道。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探讨 篇4
1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的基本形式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 有一个逐渐发展的历程。以往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 称之为分配式卫星直播技术。该技术先将节目信号传输至卫星, 再以c波段卫星作为中转站将节目信号传输至各地方电视台、有线电视网, 后两者通过电视网络构架最后将电视节目呈现给观众。这种方式的信号质量因为传输过程环节较多, 所以信息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信号的质量、节目的视觉效果也相对较差。经过进一步发展,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进入了直播时代。用户不需要通过各地方电视台等环节, 而是可以使用蝶形天线接收卫星信号, 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直播电视通过数字解压压缩技术, 先将节目压缩为数字信号等形式, 再将之传输到卫星上, 地面接收端在接受到数字信号时可以将其还原, 然后传输到电视接收机上直接进行观看。整个过程中都是以数字信号形态进行传导的, 由于数字信号的容量很大, 同时信号的传输过程损耗极小, 因而具备极高的传输能力。如KU频段电视直播卫星, 可以同时上传280套电视节目。在保证了传输速度的基础上, 同时也能有效保障信号质量, 对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卫星电视具备多方面的明显优势, 如卫星信号的发射频率高, 覆盖功率大等特点, 不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传输速度, 同时可以增加覆盖面, 极大改变了传统地波传导信号的信号量不足, 信号质量较差, 信号覆盖面狭窄的缺陷。因而, 卫星电视自问世以来, 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供高数量、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让人们获得更高水平的节目享受,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也为实现村村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由于我国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 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阻碍了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的进一步发展。1) 应对恶劣天气干扰能力不足。在恶劣气象环境下, 如暴雨, 大雪等天气, 由于信号的传输被影响, 使得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较差, 节目画面模糊不清, 观赏体验很差。2) 城市化过程中, 高层建筑影响了信号的传输, 对此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由于卫星直播的信号传输是直波形式,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遮挡作用会使信号的传输受到很强的阻碍, 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形成不利影响。3) 直播技术使得电视节目来源固定, 本土文化气息被削弱, 不利于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就使得各种特色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受到限制。
瑕不掩瑜,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虽然仍旧有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完善, 但是其成本消耗低, 安装简易方便, 电视节目信号质量较好, 可算物美价廉, 在村村通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也为我国的辽阔地域上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很重要的信息渠道。
3 卫星直播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事业
目前, 卫星直播技术在村村通事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家对相关项目内容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卫星直播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1 建立节目平台
卫星直播技术应用的第一步是节目平台的建立, 作为电视节目传输的前端, 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视节目的集成和播出, 是以节目平台作为基础的。建立节目平台需要通过多个系统来完成, 其中主要包括节目源采集和编码复用等内容, 通过将节目源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 并利用编码复用技术进行解码完成节目采集, 例如我国的卫星直播技术, 视频动态编码设置为500Kbps~10Mbps, 在这一波段能将节目进行处理和编辑, 进而将广播电视节目提供给接受群体。此外, 为保证充分发挥出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的功效, 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卫星直播技术, 为广大观众群体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方式和多种选择模式, 我国相关部门对卫星直播技术发展重点也做了指导性规定, 要求积极发展机顶盒业务。通过机顶盒业务的发展, 可以简化卫星电视的操作流程, 采用跨越性的检索方式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更为方便的查找和收看电视节目, 有利于建设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服务, 对卫星广播电视有效发挥信息传递媒介的作用起到推动作用。
3.2 卫星直播信号传输
卫星传播技术是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迫切需要发展改进的技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前期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但是,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卫星直播信号传输过程中, 我们要掌握发展民族卫星技术产业, 加强我国卫星技术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要求在具备准确传输信号的同时, 达到并超越国际ABS-S标准。以确保卫星传输信号可以应对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 快速稳定传输到电视接收端, 使观众获得更加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信号传输过程的技术研发, 可以军民两用, 对我国军事技术的高科技化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3.3 卫星信号接收技术应用
1) 保障信号接收的安全性。卫星信号接收的过程中, 会有干扰信号安全的诸多因素, 为了保障卫星广播电视的安全性能, 对机顶盒的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村村通使用的机顶盒要求具备屏蔽标准方式以外的解调功能, 让一些不利因素趁机而入, 对我国的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的安全性形成威胁。运用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提高直播信号的质量, 还能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放提供保障。对我国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2) 视频和音频的接受, 与节目平台的建立采用同一标准, 使用主级和第Ⅱ编码。3) 前期机顶盒使用透明式传输方式可以起到快速接收和成本控制的作用。此过程中, 为防止冗杂信号干扰, 保证信号质量和信号安全, 应当采用一体化变频器对设备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4) 综合考虑天气等因素对信号接收的影响。如结合实际天气情况, 对天线接收口径进行调整, 控制可用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以保证卫星信号良好的接收, 保障卫星直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4 结论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中, 可以有效发挥电视作为重要信息传媒工具的作用, 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弥补偏远地区信息传递方式落后的局限性。有效推广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应用, 改进完善应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足, 对我国社会发展具备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那孜力汗·斯拉木.关于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的探究[J].科技传播, 2015, 21:91, 88.
广播电视直播 篇5
进材料
今年实施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项工程,将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群众“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对于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村落后地区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及省市广播电视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省广播电视局下达我县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覆盖建设任务112个村,共3190套安装任务,要求于200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经过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组织,整个工程已于5月30日全面竣工,3190户农户13000多民众得到实惠。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省局直播卫星工程安装任务下达后,县政府分管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当即组织广电局召开局务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完成好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广播电视“村 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各乡镇文广中心主任,以及广电局业务技术骨干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广电局,负责处理直播卫星建设工程日常事务。县政府还以石政办发[2009]26号文制定下发了《××彝族自治县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工程建设按质量要求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各乡镇也成了相应组织,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广电部门主抓,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需科学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建设模式,为全面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我县2009年直播卫星覆盖“村村通”工程的规划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以有线电视联网为主,直播卫星接收为辅的原则,对居住较为集中、附近有线电视信号分前端的盲点村,实行有线电视覆盖,对地处偏僻、居住分散、有线电视联网投资过大的盲点村采用卫星接收的方式覆盖。目标任务就是要在112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施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安装、调试直播卫星接收设备3190套,认真做好受益农户的登记造册、建立祥实的电子档案及办理接收许可证的工作。建设模式是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96号)文件要求。我县112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是由地理位置偏远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解决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受益对象是“盲村”中的真正“盲户”;选择“盲户”的对象原则上是相对贫困、有电视机却不能收看电视节目的农户及其他特殊群体,并做到设备免费、安装免费、维护免费。建设规模原则上45户以下的自然村全额配备,超过45户的自然村由村小组调查,确定30户名单经乡镇同意后,报县领导小组审定发放安装。按照《××彝族自治县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由县广电局牵头负责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由各乡镇文广中心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并具体负责直播卫星入户工作。首先是在各乡镇所涉及的自然村认真进行摸底调查和审核,将符合安装条件的受益农户在全村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村民确认无异议后认真登记造册,以乡镇统一上报到县领导小组。做到受益农户确定的公正、准确。其次是由各乡镇组织成立相应的设备安装工程队,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三、认真做好宣传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3月10日,××县在××镇××村委会举行有各乡镇分管领导、各乡镇文广中心主任,全县所有安装工程队员参加的开 工仪式暨现场培训会,在开工仪式上。分管副县长要求县广播电视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工程建设按质量要求顺利推进,圆满完成。涉及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直播卫星进村寨到农户,真正发挥作用,收到实效。
培训会上,县广播电视局工程技术人员就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工程的功能、技术参数、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进行现场培训,向各乡镇安装工程人员发放了安装工具,耐心细致的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安装方位、调试角度等做了现场演示,共同观看收视效果,使参加人员基本掌握了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术,为安装工作的全面展开打好基础。
四、真抓实干、扎实抓好工程施工建设
1、认真组织、精心实施。这次安排给我县的3190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涉及全县8个乡镇的112个自然村。按照省市要求,须于6月30日前完成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由于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作为牵头的广电部门加强了组织领导,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拨出专项经费5.2万元 作为直播星工作经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严格把握好工程建设各工作环节,确保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大力实施,真抓实干。卫星直播安装相关设备和器材到位后,我县迅速行动,对卫星直播安装任务进行部署分解并及时送货到乡镇。在施工过程中,领导小组鼓励工作人员:要一沉到底,一气呵成,不达目标,绝不收兵。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放弃星期
六、星期天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工程技术人员还进村入户为群众安装卫星直播电视,并对他们进行使用辅导。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本着不畏艰苦,任劳任怨,十分负责的工作态度,为让受益农户尽早使用上直播卫星设备,满足广大群众收听收看的要求,不分昼夜地工作,白天至农户家中安装调试、填写资料,晚上进行卫星天线的组装,经常干到深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3、严格服务管理规程。按照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的有关政策,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使用范围仅限于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建设,并对用户实行“许可证”制度。县广电局作为“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主体,严格控制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使用范围,建立健全用户管理制度,做好用户的审批、登记工作,及时为农户办理、颁发《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许可证》,建立“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及用户的电子档案,逐一录入设备制造单位、出厂编号及其用 户姓名、详细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信息,在仓库管理上严格直播卫星设备的进库、出库,和发放制度,完善各种台帐,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登记造册,做到各类软件资料齐备,所有设备和器材一个不漏地全部安装到户,确保设备落到实处。
4、跟踪服务保障到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局还督促供货单位的“海尔集团”建立健全了××县售后服务体系。将售后服务办法、售后服务电话和广电部门的监督电话告知每一个用户,便于用户及时享有售后服务权益。
5、及时处理安装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完成时效,我县加强了工程进度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带队深入村寨进行督促检查和相关工作指导。面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与厂家和乡镇沟通,解决好不良设备的补差和更换工作。
五、加强情况通报工作
在此项工作中,我县直播卫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工程实施情况的收集、通报工作,及时向市局报告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各乡镇也要在每月的13日和24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互通交流和信息上报工作。
截至2009年5月30日,××县8个乡镇112个自然村3190户直播卫星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直播卫星覆盖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20户以上已通电边远地区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由于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具有安装接受方便、效果好、信号强、节目套数多、内容丰富等特点,让边远山区13000多群众能享受到43套高质量的广播节目和45套高清晰电视节目。切实满足偏远农村群众普及农业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了解便民实用信息及新闻时事的需求,确保了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够传入千家万户。××镇的彝族群众说:“看到卫星电视,我们离党中央和胡总书记更近了!”
我县直播卫星工程安装任务数量在全昆明市处第三位,任务繁重,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克服困难,组织有序,措施得当,把工程建设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融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正是这样从群众的意愿出发,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实施,才使这一惠民工程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7月24号,省、市广播电视局 “村村通”直播卫星检查验收组,通过对我县的现场检查考核,查阅资料、对我县的09年 “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上下决心在上级业务部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既定工作目标,弘扬发奋 图强、务实创新、勇攀新高的团队精神,自加压力,负重拼搏,强势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合力攻坚,以更高的追求、更好的姿态、更大的干劲,推动各项工作再创新高,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广播电视局
我国卫星电视直播现状探析 篇6
关键词:电视直播;必要性;优势
一、卫星电视直播现状
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卫星电视直播到家庭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潮流。我国的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1%,收看电视的观众不少于7亿。卫星电视对解决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边远农村地区人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12套中央及地方台的卫星电视广播,1995年中央电视台又租用了1个KU转发器,开播4套数字视频压缩形成的付费电视节目。1998年12月开通过一个以直接到户方式的卫星数字广播电视试验平台。直到1999年1月,我国才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第一期“村村通”工程,租用鑫诺1号卫星的一个KU频段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传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广播节目。2008年6月9日20时1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直播卫星正式上天,结束了我国没有直播卫星的历史,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城市的电视覆盖和有线电视网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牧区的电视覆盖问题。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将迎来一个极具潜力快速增长的卫星直播市场的到来。
二、卫星电视直播与有线电视竞争的优势
1.覆盖面广
中国地域辽阔,海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有线电视网不发达,许多边远山区还存在看不到电视的难题。卫星电视直播的最大优势是:只用一颗卫星就可以有100多个电视频道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和领海,彻底解决15%电视人口覆盖盲区;也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电视频道少、电视收视质量差、看不到电影、学校教学质量差等诸多难题。这对于目前我国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最有利。只需一颗直播卫星,就可以实现。
2.投资省,建设速度快,可靠性高
从投资省来看,建设一个卫星地球上行站仅需投资二三千万元,而有线电视网络要达到同样的功能至少需要几十倍、几百倍的投资;建设速度快:卫星电视直播网络的建设速度取决于地球站建设和卫星发射的进度,一般只需1-2年的时间,是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比拟的高速度;可靠性高:卫星电视直播只受很少几个环节(如地球站、卫星和空间等)的影响;维护工作量小:由于卫星电视直播中间环节少,不存在有线电视网络的中继,放大等问题,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信号质量高:由于卫星电视直播中间环节少,信号失真小,图像伴音质量高;抗灾能力强:我国有不少地震区、水灾区、沿海台风频繁地区,光缆、电缆网络易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卫星电视直播几乎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频谱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由于数字压缩技术的成熟和高效调制方式的使用,原来可传一套模拟电视的卫星转发器,现在可传5-8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一颗直播卫星可容纳100套以上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因此,中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的国家,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如此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
不过,卫星电视直播也有不足之处:
(1)KU频段存在雨衰,即受雨、雪天气的干扰,这可通过适当加大天线等办法加以解决。
(2)在城市地区受高层建筑及居住场地条件的限制,居民接收卫星电视直播节目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难以做到节目本地化。
(4)无法进行交互性业务。
卫星电视直播的不足恰好是有限电视的优势所在。有线电视用户只需交纳少量收视费即可收到大量节目,还有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节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互联和改造,还可提供交互性业务,如视频点播、计算机联网电视会议、远程教学与远程医疗诊断等。
三、发展我国卫星电视直播到户的必要性
1.卫星直播到户是解决我国电视覆盖盲区的唯一手段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海岛、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域多,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采用卫星电视直播,由于来自卫星的电波入射角大,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小,能够获得100%的人口覆盖和国土面积覆盖。目前,我国现已有波段地面卫星接收点已多达1911万多个,其中农村用户1858万。而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将逐渐跟不上需求,因此我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国家,同时也拥有巨大市场,电视直播直接到户亟待发展。
2.卫星电视直播到户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首先,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经济实惠。它省去了有线电视网或闭路电视系统这个中间环节,卫星直播系统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维护工作量小、可靠性高、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及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卫星电视直播到户的接收设备安装简便,使用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其次,卫星电视直播到户收视效果远远优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即数字视频压缩电视直播方式,通过大功率卫星直接向用户发送电视信号,不仅图像质量好,而且它只要一个卫星接收天线加上一台数字卫星接收机就可收看数百套电视、广播节目。另外还可开播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
再次,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4亿人口,3.5亿个家庭。如果有四分之一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那么,即使不考虑卫星电视直播的发展对电视接收机、计算机、广告、影视、商业、信息和其他相关第三产业所带来的间接效益,仅卫星电视直播的发展,每年至少可为国民经济新增产值数千亿元。同时,可以说,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发展完全造就了一项新兴而且是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具有明显的产业放大效应。
3.发展卫星电视直播到户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电视新闻直播运作刍议 篇7
这种收视需求, 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开始采
用直播方式。
目前的电视新闻直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新闻栏目的直播。这种直播方式被称为“演播室直播”或“主持人直播”, 栏目所需主要新闻条目已提前由记者编辑全部制作完成, 到节目直播时段时, 按照节目提要单, 一条条的播出即可。直播的其实只有主持人自己, 新闻事件并非“正在进行时”。所以, 这种直播方式实际上是“准直播”。尽管如此, 栏目直播的播出效果还是远远强于录播。首先直播给人以真实感;其次可以随时插播, 有新的内容可以随时打断栏目内容正常播出顺序进行插播;另外还便于开展互动, 比如在节目里就某个话题现场进行观众调查;等等。
二是重大事件的预期性现场直播。重大事件的关注度比较高, 能够对这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第一时间告知公众, 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重大事件的直播, 一般都是有预期性的, 比如国庆阅兵直播, 事先经过多次排练, 有详细的预案, 直播就是按部就班地将事件完完整整地拍摄并直接播出, 第一要务是保障“播出”安全, 不出差错。重大事件的直播, 往往牵涉部门非常多, 操作难度较大。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 此类直播以上级部门的“规定性动作”居多。郑州电视台2009年重大事件的直播有5次, 如大年初一花车巡游、正月十五焰火晚会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虽然重大事件的直播工作量大, 较难操作, 但其播出效果一般都很好。比如去年的焰火晚会, 平均收视率达到6个点, 高出此时段日常收视率近3倍。因此, 尽管运作不易, 但对于可能直播的重大事件, 电视台还是会努力争取的。
三是新闻事件的进程式现场直播。新闻讲究快, 能够用最快的方式, 将最新的事实呈现给观众, 这样的直播才能更“打动人心”。近几年, 随着小型直播车“SNG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 ”的推广, 地方电视台也逐步具有了进行新闻直播的条件。利用“SNG”, 记者可以深入新闻事件现场, 将采访的内容通过微波或卫星技术同步传回电视台, 进行现场直播, 而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就是记者正在采访的, 记者正在采访的也就是正在发生的, 真正实现了新闻事件与新闻传播的同步进行。
综合来看, 目前, 电视台的新闻直播, 主要以栏目演播室直播和部分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为主, 这样做既凸显了新闻的时效性, 又保障了安全播出。
电视新闻直播的运作要点
一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新闻以“内容为王”, 尽管直播技术手段先进, 但它也仅仅是一种先进的传播工具, 利用这种工具传播什么, 让大家看什么、听什么, 才是更重要的。一般来说, 能够进行新闻现场直播的事件很多, 比如天气状况、交通信息等, 既有正常进行的, 也有突发的, 实践证明,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突发性事件, 往往收视率较高。比如, 一次郑州市区西环附近自来水主干管爆管, 事故不仅使周边大面积停水, 而且造成了交通拥堵, 现场是什么情况, 有没有人修理, 事故的原因, 大概什么时间能恢复供水, 等等, 这些都是当时市民最关心的问题。郑州电视台以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告诉给广大观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积极拓宽报道内容。在以突发事件作为新闻现场直播重点的同时, 还应努力拓宽直播报道的领域和内容。突发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一定的局限性。况且, 随着社会上各项工作的加强和有关制度的完善, 恶性突发事件只会越来越少。所以, 就需要我们积极拓宽报道内容了。现代化建设事业、人们的社会生活, 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应当开阔视野, 多选取一些与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有一定现场感的新闻, 也可以作为直播的题材选用。
三是报道形式灵活多变。新闻栏目的直播是有固定时段限制的, 但新闻事件有很多是无法预知的, 区别不同的内容, 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也要灵活多变。比如, 栏目是下午6点开播, 但5点时有个突发事件, 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具备新闻直播条件的。此时, 可以利用直播车先对事件进行现场采访拍摄, 之后, 在车上进行简单的编辑, 在栏目开播之后, 利用直播车信息回传将编辑好的内容进行播出。如果事件有新的进展, 还可以通过记者口述或现场采访来展现。利用直播手段, 将报道形式做活, 既可以保证质量, 又能够拓宽报道内容。
四是正确处理直播报道和日常报道的关系。直播手段大量运用之后, 有的电视台还专门设置直播组, 要求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新闻直播报道。直播组在“找”新闻, 从事日常报道的记者也在“找”新闻, 两件事, 造成一个频道甚至一个栏目内部就出现题材“打架”, 怎么办?这就需要处理好直播报道和日常报道的关系。比如, 大雪造成旅客滞留这件事, 直播组报道时, 要突出“现在进行时”, 当时的滞留状况如何、乘客如何反应, 等等, 侧重现场感。一般性的新闻报道则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 一天滞留的总人数、车站采取的应对举措, 等等。直播报道与日常报道如果有题材重合的情况, 两者要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共同将题材做“快”做“深”。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 篇8
1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
直播语言是电视进行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与手段。同时,语言是电视新闻直播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决定着电视新闻直播的质量。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调查研究可知,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1 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即兴性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首要特征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即兴性,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事件类电视新闻的直播过程中。事件类的新闻大体上可以分为突发性的事件和可预知的事件,这两类新闻直播语言具有各自的特色。对于可预知的新闻事件,由于在播报之前已经大致了解了事件梗概,主持人需在新闻直播之前做充分地准备,即该类语言必须高度连贯,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突发类事件,记者和主持人事先无法预测事件的结局,只能在现场进行报道,即兴组织语言,这就要求新闻直播的语言必须具有即兴性,并且灵活、随意。
1.2 简洁规范,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简洁规范是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第二大特征,其主要体现在仪式类电视新闻的直播过程中,如在国庆、建党、建军等庆祝仪式。这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简洁规范,意在体现节目本身的庄重大气以及宏大规模;同时,也使该仪式更加规范、标准。另外,电视新闻直播语言还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这样能够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大信息的传播力度,达到新闻直播的预期效果
1.3 具有舆论监督性
电视新闻直播受众面广、实证性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民众自身素质的提高,电视新闻在批评报道方面的空间越来越大,其舆论监督的力量也日益强大起来。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新闻媒体在阐述相关新闻时不仅要有话说,而且所用话语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即具有较强的舆论监督性。
2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培训策略
语言作为一门交际艺术,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叙述方式。电视新闻直播面对众多的媒体和观众,其所用语言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力度。因此,加大对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研究很有必要。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具体培训策略。
2.1 提高主持人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主持人,首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应具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电视台的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对主持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邀请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尽可能提供专业的教学人才资源;开设不同种类的辅导班或讲座,为播音主持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使其明确掌握不同语言在不同类型新闻中的表述方式;必要时可分批让地方的主持人与中央台的主持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互相传递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取长补短,要注重对该类人员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工作中多总结其他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新闻播报形式。
2.2 注重实践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任何事业顺利、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或播音员的培训在,往往会出现学校教育与播音主持实践有一定的脱节,导致电视新闻直播中语言的错误使用。因此,我国学校教育必须与相关电视台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社会需要、媒体需要的播音主持人才。
3 结语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对信息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明确不同类型语言的应用领域,根据语言的特色为新闻事件配置恰当的语言,以此来提高电视新闻的真实度。
参考文献
[1]姚喜双,张艳霜.媒体语言发展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10(1).
[2]罗佳.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以中央电视台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4).
广播电视直播 篇9
1 广播直播车设计思路和原则
1.1 先进性
系统设备的选择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国际知名品牌,并有广泛应用成功案例的产品。
1.2 可靠性
承载车安装的设备都必须具备极高的安全可靠性,所有设备主备切换,多路信号通道,具有先进性和安全性俱佳的特性。同时,在系统设计中,需考虑较为完善的应急方案,应急操作安全快捷。
1.3 经济性
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配置的设备应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1.4 实用性
能适应江苏省道路、气候条件,能够实现移动调频直播、现场直播、现场扩声、录音制作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环境条件的节目播出和信号传输,将高质量的音频信号回传至台总控机房和直播室。
1.5 扩展性
系统应具备整体性,各功能界限清晰,人机界面简洁。充分考虑未来几年发展趋势,整体框架、系统接口,以及相应的系统设备应留有一定的可扩展空间。
2 广播直播车具体设计思路
2.1 功能设计
①满足2km范围内高质量移动调频广播信号的覆盖。②具备现场信号的采集、编辑制作、播出等功能,能够实现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节目形式的录音制作,现场移动直播活动,并具有同步录音功能。③具备扩声功能,可用于现场扩声和移动广播。④具备电话线路、3G、等多种传输功能,能将现场采集的实时音频信号传输至台总控机房和直播室。⑤具备可同时接入多路电话的无线电话耦合器,以方便电话连线,增强热线参与能力。⑥具有扩音效果,在车顶加装四只高音喇叭,并用无线话筒让主持人随时随地可以让主持人走出直播室和观众互动。在车顶安装可旋转升降摄像头,并在车内有显示器可以观察,增强广播的可视性。⑦配置GPS时钟系统自动、快速、准确得为车载时钟系统提供标准时钟信号。
2.2 直播车的信号系统设计
2.2.1 调音台
调音台是全车系统的核心,采用主备调音台的方式。主调音台采用STUDER On-Air 1500数字调音台,备调音台采用SoundcraftFX16ii模拟调音台。
2.2.2 信号源部分
音频工作站采用DELL电脑和专业声卡DIGIGRAM PCX 924HR组成,该电脑通过安全网关和外网工作站相连,外网工作站直接连入互联网中,此种方式能在确保系统安全情况下下载互联网上的音频素材;其它音源系统包括:主持人耳麦、车载DVD、收音头、4路电话耦合器、两只无线手持话筒,以及两只头戴式无线话筒等。
2.2.3 信号处理及传输分配
主备调音台信号输出通过切换器输出,再经过延时器接入音频分配器,延时器的作用是为了确保直播活动的安全性。从音频分配器输出主要分为三路:一路输出到主备发射机,作为开路信号发射;第二路通过音频处理中心输出至功放,供现场扩声之用;还有一路输出至3G编码器,通过3G将信号传到台内。
2.2.4 发射机
发射机是作为移动直播的重要传输覆盖的设备,考虑以主备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纯进口AEV Sislco EXC系列的发射机两台,一台为AEV Sislco EXC120GT,功率为120W,另一台为AEV Sislco EXC 30GT,功率为30W。小功率发射机主要用于移动直播时,系统音频信号经过发射机和吸顶式鞭状调频发射天线进行发射,车队的车辆通过车载收音机收听,覆盖半径在1.5km左右。大功率的发射机主要用于驻车后在固定现场进行信号发射,音频信号经过发射机和车载式圆极化调频发射天线进行发射,覆盖半径可达到10km左右。这是现场发射的方式,如果希望通过覆盖更广阔的空间,则可以通过信号传输手段将现场的音频经过车载传输系统(如3G、光纤)传输至台内,再进行远距离发射。
2.2.5 扩声系统
车顶加装4只高音喇叭,车内采用信号为VC-P2600的高音喇叭功放,组成车体自身扩声系统,用于一般扩声的需要;对于现场的扩声需求,采用美国进口CROWN品牌型号为XTI6000的功放,用于连接现场音箱形成现场的扩声系统。
2.3 直播车的车体空间设计
2.3.1 车型选择
考虑到汽车的机动性、承重性以及江苏道路条件,选用奔驰524为主体车型。
2.3.2 车厢布局设计
针对奔驰524车型,进行车内改造,采用车体分区构造设计,主要分为驾驶区、播音区和设备区,其中3个区域分别进行了隔离。播音区场景图如下:
2.4 供电与空调设计
2.4.1 电源设计
由于是移动广播的直播车,供电系统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因此,电源部分我们采用了两路独立供电。其一,主要供电由车载UPS电池组组成,将UPS电池组分成主、备两组,根据计算功率容量,一次充足电每组电池组可使用六七个小时。如主电池组使用6小时后可通过切换器无缝切换至备电池组继续使用,同时,通过车载逆变器在发动机运行的前提下对主电池组进行充电,6小时后主电池组电量基本充满,理论上主电池组通过逆变器充电可将UPS电池组使用时长延长至18小时左右。其二,外市电的选用主要在现场直播和扩音情况下采用,接入了驻车空调和功放、车顶外照明灯等用电量大的设备。
2.4.2 空调设计
直播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和在进行移动直播时,采用原车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自身空调系统。当驻车后在进行固定直播或转播时,采用由外电接入提供动力的顶式空调系统,此空调系统位于车厢的顶部。
3 广播直播车工作流程设计
直播车工作模式:移动调频直播、现场直播、现场扩声、移动广播扩声。各工作模式下工作流程设计如下所示。
3.1 移动调频直播
直播车跟随车队进行移动调频直播。直播时1~4位主持人、嘉宾头戴耳麦进行实时解说,耳麦信号经由无源话分分配至主备调音台上;同时,音频工作站、笔记本电脑、车载CD作为信号源,信号通过音分或跳线分配至主备调音台进行片头片花、垫乐和歌曲播放,当主调音台出现故障时可通过音频切换器一键切换至备调音台进行播出。音频切换器信号输出至延时器再通过音分分配至主备发射机进行调频发射,主备发射机信号可通过同轴转换开关进行发射切换。主持人、嘉宾、技术人员及导播可通过耳机、耳麦外接耳机分配器对信号进行监听。
3.2 现场直播
直播车在活动现场作为一个移动直播室,1~4位主持人、嘉宾头戴耳麦在直播车内进行节目直播,音频工作站、车载CD信号通过音分分配至主备调音台进行垫乐和歌曲播放,直播的同时还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话耦合器接听热线参与电话,导播可通过前驾驶室导播系统进行热线电话的接入、切出,信号通过3G数字音频编器传回总控进行直播。当主调音台出现故障时可通过音频切换器一键切换至备调音台播出。信号经音频切换器输出至延时器再通过音分分配至音频工作站同步录音。主持人、嘉宾、技术人员及导播可通过耳机、耳麦外接耳机分配器对信号进行监听。
3.3 现场扩声
现场信号输入主调音台,主调音台信号经由音频切换器、延时器、音分分配至音频处理中心美化,再传输至功放外接无源音箱进行现场扩音,如主调音台出现故障可切换至备调音台继续播出。
3.4 移动广播扩声
1-4位主持人、嘉宾头戴耳麦在移动的直播车内进行广播,音频工作站、车载CD信号通过音分分配至主备调音台进行垫乐和歌曲播放。当主调音台出现故障时可通过音频切换器一键切换至备调音台播出,信号经音频切换器输出至延时器再通过音分分配至定压功放,信号传输至车顶高音喇叭进行移动广播扩声。
3.5 音频工作站使用安全
各项活动中主持人使用的垫乐、歌曲等音频文件通过外网电脑、网关传输至音频工作站进行播出。同步录音文件也可通过网关系统导出至外网电脑供日常节目使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盐城广播电台新型移动广播车的设计思路阐述,指出了符合地级市电台的广播直播车的建设和选购方向。面对突发新闻事件,能否快速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展广播直播报道,是广播媒体竞争的关键。特别是在面对一些重大事件时,如何尽快地采集,发布信息对媒体的快速反应和现场直播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广播直播车正是具备快速、便捷、灵活、稳定等特性,因而适应当前广播直播活动发展的需求,为盐城广播电视台广播传统媒体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盐城广播电视台移动广播直播车具体设计,并结合地级市广播电台移动直播的需求,阐述了广播直播车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架、实现方法、主要功能。
广播电视直播 篇10
乌海广播电视台于2011年底完成了广播音频制播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直播系统作为广播制播系统的子系统也同时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我台数字音频制播系统的制播局域网改为千兆局域网, 主干为光纤 (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为光纤) 。从主干光纤交换机到各楼层支干交换机, 采用了多模光纤进行连接, 各支干交换机到各工作站采用六类千兆网线进行连接, 随着网络升级, 直播站的速度明显提升。
音频制播系统的整个音频链路在保留原有模拟系统的前提下, 进行了全面数字化设计, 数模两套系统互备, 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直播系统作为音频制播系统的子系统, 在保留原来模拟直播设备的同时, 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这样, 我台的直播系统同时包含数模两套设备。
数字化改造后, 我台音频制播主系统采用全数字传输方式, 传输格式采用AES/EBU (音频工程师协会/欧洲广播联盟) 专业数字音频格式。备系统采用模拟音频方式传输, 传输格式采用600Ω平衡模拟信号。整个音频通路是一套数字、一套模拟, 作一主一备两套设备。作为制播系统的子系统, 直播系统同时输出数字和模拟信号, 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2 数字直播系统设计
图1为我台数字化改造后的直播系统图。数字直播系统的核心设备为数字调音台, 我台选用的Studer On Air3000数字调音台, 不仅支持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 也支持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它满足了我台直播系统的主系统为数字、备系统为模拟的要求。该直播系统具有多个输入音源、多种监听方式、数模两路输出, 延时后的信号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最后发射出去。以下是我台数字直播系统的主要特点。
2.1 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源多样化, 既有模拟输入, 也有数字输入。
2.2 矩阵返回信号
总控数字矩阵输出一路信号返回到直播间调音台, 作为一路输入信号, 通过软件进行远程矩阵控制, 直播调音台可随时调用矩阵任一通道音源信号, 进行监听和播出。比如:直播时, 主持人可以根据需要调用本台其他频率直播信号, 并机直播十分方便, 同时也可以调用矩阵通道中的其他音源信号。这是我台的独创之处。
2.3 主备输出信号监听
在调音台上只需按下相应按钮, 即可在直播系统的数字和模拟输出信号之间轻松切换监听。
2.4 输出信号
从图1中可以看到, 直播间直接输出了两组音频信号 (一组为数字音频信号, 一组为模拟音频信号) , 分别接入总控音分, 根据需要接入相应设备。模拟信号经过音分后, 直接到应急切换器。如果主备矩阵都出现问题, 通过应急切换器自动切换到直播间的信号进行播出, 直播间的直播站转成自动播出站进行正常播出。
2.5 直播系统监测
(1) 32路幅度监测仪把延时后的直播信号显示在显示器上, 这样我们可以从显示屏上很直观地监测到直播信号的有无、电平的高低等。
(2) 慢录监测系统能把直播节目内容录制下来, 便于以后审听和检查。
(3) 我台的监测系统通过软硬件可以对节目播出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直播系统是我台音频制播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我们对其多个关键点进行了布控, 实现实时监测。另外, 通过软件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测、报警。
2.6 直播间与导播间交流方便
(1) 我们有专用的导播软件, 可以与主持人进行文字交流。
(2) 通过调音台对讲监听控制盒, 也可以与主持人进行语音通话。
2.7 方便录音
调音台的一对模拟输出信号, 送给了直播站, 所以用直播站可以随时对直播内容进行录制。
2.8 应用
数字化改造后的直播系统, 相比原来的模拟系统更加安全。我们从设备选用、关键设备备份、延时播出以及应急播出等多个方面, 认真研究并规划设计系统, 保障了直播系统的安全。
2.9 设备选用
我台直播系统数字化改造时, 在设备配置和选用上充分考虑了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选用高标准、高可靠性的广播级设备, 保障声音质量。比如:调音台为Studer On Air3000专业数字调音台, 延时器为Eventide BD600数字延时器, 线缆使用广播级数字音频线等。
2.1 0 系统备份
(1) 信号输入备份
我台的直播系统有多个音源输入。如主持人话筒、嘉宾话筒、直播站、外网机 (可做音源备份) 、电话耦合器、矩阵返回等信号, 多个音源保障了输入信号的安全。
直播站是重要的输入设备, 所以直播站安装有多个与播出相关的应用程序, 主备直播程序 (可调用媒资系统中的历史资料) 、远程矩阵信号调用软件, 以及多个音频播放软件等。
为了安全起见, 我台内外网一直是物理隔离的, 所以我们在外网机上定时备份直播节目的带头、片花等重要音频文件, 以防直播站的故障。
(2) 监听备份
为了实时监听直播信号, 我们必须做好监听工作。我们可以用音箱、主持人耳机、嘉宾耳机等在直播间监听直播信号。在导播间, 我们用音箱、耳机、监听收音机能监听延时前的信号和延时后的信号。
(3) 信号输出备份
图1中可看到, 直播间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都传输到总控机房, 数字输出信号为主输出信号, 模拟输出信号为备输出信号, 实现传输的一模一数, 一主一备。
2.1 1 延时播出
广播直播节目必须延时播出。这样播音或主持人才能有时间应对直播中的一些突发情况。
我台直播系统具有数模两套设备。主输出数字信号通过数字延时器延时后, 发送到总控发射机房。备模拟信号通过模拟延时器延时后, 发送到总控发射机房。
2.1 2 应急音源
我台在总控机房安装有应急切换器, 按优先级分别接入主用信号、备用信号及应急音源。若直播主信号出现故障, 会依次自动选择其它的信号, 确保节目的正常播出。
3 总结
乌海广播电视台广播直播系统自2011年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来, 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它在直播节目安全优质的播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直播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障直播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考验着广播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乌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数字化直播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安全性。
广播电视直播 篇11
现象:电视娱乐效应的扩大化
在电视娱乐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电视节目,特别是音乐类娱乐节目对娱乐效应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电视本身,而是具有向外扩展的各种可能性。当电视节目利用电视以外的媒体增加节目的娱乐体验,便实现了电视娱乐效应的扩大化。
2013年上半年,湖南卫视从韩国购买版权引进的一档娱乐节目《我是歌手》,以明星为比赛主体,实行淘汰制与排名制,创下了每期平均2.5%的收视率。并且在节目播出的3个月时间里,《我是歌手》的搜索量高达8000多万,占据各大搜索排行的前列。除了内容形式上的创新以外,该节目还在播出形式上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即电视与院线同时直播总决赛。湖南卫视利用院线进行直播,以改变娱乐体验为途径,实现节目娱乐效应的扩大化。
从媒介形式来看,电视和电影都是声画合一,以图像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媒介,最大的差异在于电影凭借影院的技术优势,能将传播内容的声、画效果扩大,从而更加有力地刺激受众感官。如果将电视节目,特别是音乐类娱乐节目,放置到这一传播环境当中,其震撼的声音效果和炫目的灯光效果都会使受众犹如置身现场一般,影院便成为现实舞台的“第二现场”。
“第二现场”虽然充满了虚拟空间营造的光影幻觉,但其为受众提供的娱乐体验却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电视节目向影院的播出转向将为电视扩展其自身的娱乐效应提供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影院打造视听盛宴,通过刺激感官享受扩大受众的娱乐体验;二是利用影院“第二现场”的特殊语境改变受众的观看行为,使行为本身成为娱乐的内容,从而丰富受众的娱乐体验。
过程:语境决定娱乐体验
上述的两点可能性为电视娱乐和院线直播的融合创造了条件,而在传播过程中,院线直播对电视娱乐效应的扩大,将通过语境来实现,即语境对受众观看行为和认知起着决定作用。
语境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非常重视的一个概念,他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反复强调这一概念对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尼尔·波兹曼认为,当人们对信息的意义、象征方式、传播过程进行考察时,必须要考虑信息所处的语境。然而,19世纪90年代末,语境遭到了彻底摧毁,首先是因为插图和照片的大量侵入,后来是因为无主题语言的使用。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提出:“‘同一语境’是个关键词,因为只有通过语境我们才能判断出一个表述是否自相矛盾。”通过尼尔·波兹曼的阐述,可以大致将语境阐释为人们接受信息时所处的意义空间,这个空间内不仅存在一致的编码和解码系统,还存在一致的信息接受行为,这样的一致性为获得普遍意义提供了基础。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不同的意义空间将导致不同的信息接受行为,由此获得的普遍意义便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语境将使人们对同一信息产生不同的认识。
在较早时候,由于电视机资源稀缺,人们不得不聚集在公共场合,以集体的方式观看电视,那时电视的语境带有公共性质。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视逐渐转变为私人空间的媒介,这时候家庭成为电视最主要的语境。在家庭这个私人空间里,和人们彼此分享信息的都是关系最亲密的人,这使得观看电视的行为多了一层情感意义,很多家庭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作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同时,因为信息的接受过程发生在私人领域,很容易激发人们交流的欲望,所以,信息接受能即时进入信息分享的阶段,实现意义的公共分享。可以说,电视语境下的观看形式是在私人空间里进行公共体验,即接受信息的空间是私人的,但人们对信息内容的体验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
对于《我是歌手》这类录播的音乐类娱乐节目而言,在总决赛时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不仅能有效增强受众的互动感,还能强化一种仪式感。约翰·费斯克认为“仪式就是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该节目通过两个月的淘汰赛,培养了一批较为忠诚的节目受众,总决赛对他们而言,就相当于一次告别的仪式。正如前文所说,电视传播的信息存在于私人领域里的公共交流,这就意味着对一档节目的忠诚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合力完成。因此,电视直播为受众建构了一种家庭仪式,人们在观看节目时可以彼此交换意见、态度和情感,分享媒介内容的同时,也分享人际交流中的情感认知。在这种语境下,电视节目的娱乐效应内化于受众的家庭关系之中。
途径:院线直播
不同于电视,电影的观赏和消费过程主要通过影院来完成,因此,院线成为电影最重要的语境。院线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其特性却是追求私人化体验。当电影开始时,影院内的灯会全部熄灭,并保持安静,受众身处一个黑暗、密闭、安静的空间里时,其公共性实际上被消解了。
另一方面,影院里聚集的人群都是彼此陌生的,他们因为同一时间放映的同一影片聚集在一起,在他们之间没有人际关系的互动,很难实现看电视时出现的即时交流。同时,电影的传播是一种单向性极强的行为过程,它注重调动受众作为个体的情感互动,而非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因此,影院作为公共空间,其特征表现为众多的聚集的陌生人群与同一信息产生的私密互动,即个体与影像世界的互动。其中,陌生和共同聚合成为影院空间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的代表性特征。“电影聚众观看的特征,使得影院这一观看场所成为20世纪最为典型的公共空间之一,它在仪式化的运作中构造出了一个共享的文化场域。”由此可以看出,院线为电影提供的语境是在公共空间里进行私人体验,这一点恰好和电视形成对比。但是,当属于电视媒介的信息内容与属于电影媒介的传播语境结合在一起时,这种公共空间的私人体验将被打破,演变为公共空间里的公共体验。
《我是歌手》第一季总决赛采用院线直播使其两大特点——明星和音乐得到很好的突显。现代影院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强调观影环境的舒适豪华以及视听设备的先进高档,便能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影院通过设备的支持,使这档电视节目的娱乐效应在受众感官体验上的扩展得以实现。同时,强烈的视听震撼和逼真的现场感,将为受众带来身临现场的感觉。
为了追求娱乐效应的最大化,电视娱乐节目各出奇招,不仅在节目内容和形态上下功夫,还在传播形式上变化花样。一方面,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互补,达到节目效果的完美呈现。另一方面,利用语境对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增强受众观看节目时的娱乐体验,使观看行为本身成为电视娱乐的内容。
《我是歌手》的院线直播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但也暗示了电视娱乐转向的必然性。虽然《我是歌手》第二季没有再采用院线直播的手段,但2014年年初,由湖南卫视另一档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衍生出的影片在影院创造了6.84亿的票房。这一数据表明,随着娱乐需求的日益膨胀,具有扩展娱乐效应潜力的院线直播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今,人们的行为本身已然成为娱乐的内容,受众的娱乐消费理念逐渐走向消费自我。一旦受众的集体狂欢式的娱乐体验习惯被培养起来,院线将成为扩展电视娱乐效应的有效途径,影院也将成为受众集体举行观看仪式的重要集散地。
作者刘晶晶系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黄中女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直播+”——电视的自我救赎 篇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6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 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 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以移动掌媒为主的数字传播时代, 网络直播悄然兴起。中国网络直播服务[1]在2016年上半年逐渐受到社会重视, 并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6月,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 占网民总体的45.8%。网络直播应用使用率甚至超过了网络文学、旅行预订、电子邮件、网上外卖等服务, 并在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率中呈上升趋势。
从一种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到如今如火如荼的网络互动平台, 以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网络直播受到了比在电视上更大的关注度。在传统电视收视率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网络直播的使用率则呈现出上升趋势。自2015年王思聪 (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 创立熊猫TV后, 直播成为创投圈第一热词, 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社交、电商、媒体APP都做起了直播。2016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直播平台映客直播锤子手机发布会, 以及安全套品牌杜蕾斯为其新产品“Air空气套”在多个直播平台上直播“百人试戴”活动, 使得大众对网络直播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一、直播的独特优势
在经历了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的时代后, 互联网进入了兼具社交与娱乐的直播时代。和有着类似技术的电视相比, 直播是如何挑战成功并在新媒体语境中制胜的?
在新媒体语境下, 传播过程逐渐去中心化。传统电视以传者为中心的“一对多”的单线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自我意识日趋强烈的影响下, 人们希望突破不对等的信息接受者地位, 渴望传播信息, 发表见解, 在传播空间中拥有自己的话语声音。视频网站的产生, 让受众在信息的选取上拥有了选择权, 与美国社会学家卡茨所提出的以受众为中心的“使用与满足”论相契合,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播过程中信息不对等的矛盾, 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受众在传播中的被动地位。受众的信息反馈是微弱而又滞后的, 因条件的限制而显得缺乏主动性和直接性。直播以UGC (用户生产内容, 也称UCC) 的方式使得平日生活里影响力有限的普通人, 能够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受到较之从前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关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比较平等, 同时双方的角色还可以进行互相转换——传播者也可以变为受众, 受众也能够成为传播者。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方式演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的平等传播方式。
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电视所提供的大众化的信息, 对内容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具体。众口难调成了传统媒体疲于应付的个性化需求门槛。为顺应市场分流, 分众化的视频网站以受众需求差异为市场细分。去除了时间的限制, 视频网站在内容上的表现更加丰富。但是因为信息来源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方式, 因而并未能表现出更多的个性与多样。直播UGC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垄断地位, 建构了人人平等的话语体系。它降低了传播的门槛, 受众除了可以接受官方的信息以外, 还可以看到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甚至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播在内容的提供上显得更为多元、迅速。
以高度即时性的信息形式呈现的弹幕文化也是直播与传统传播形式大为不同的地方。弹幕是一种将评论区移到视频屏幕上的一种信息发布方式。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 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也能够在屏幕上看到此刻同样观看此视频的人的评论。传统电视文化中, 受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只局限于熟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电视只是一个播放视频的载体, 并不能为观众之间的交流起到中介作用。视频网站出现后, 在播放页面中辟出一块专供受众发表评论的留言板。观看者可以在留言板按时间先后或按评论热度顺次看到他人发表的内容, 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回复。虽然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但仍存在着时间的滞后——个体发表出的信息并不能实时得到回应。
工业化之后, 原始的由血缘、地缘、亲缘结成的共同体被打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子式离散状态。人们渴望拥有一个团体组织, 能够在集体交流中排挤孤独和达到自我认同。直播中出现的弹幕很好地解决了受众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 为用户营造了一种朋友间同场谈笑风生的聚会般场所——每个人的即时评论以动态滑屏的方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相互之间可以对话交流和倾诉情感, 甚至可以在某个意见领袖的号召下所有人排出整齐划一的文字队形等。受众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获得快乐, 传播过程俨然成为了一种群体狂欢的娱乐方式。
直播是一种真人秀模式。然而这种真人秀模式又不同于以往传统电视节目中关注参与者的真实展现过程, 而是更加强调观众的参与互动。网络主播不同于电视主持人, 其在展示自身的同时特别强调与受众的互动。因为主播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人气和用户赠送的虚拟道具, 因此与观众的互动非常频繁, 并且会尽量满足于观众提出的即时要求。传统电视采用的则是以热线电话的方式——观众通过电话加入到节目中来, 演播中主持人根据来电的要求作出相应回应, 但由于线路容量和时间的限制等原因互动性也大打折扣, 对节目内容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在当前泛娱乐化影响下的新媒体时代, 娱乐事业蓬勃发展。为了满足观众的体验与猎奇心理, 网络直播将作为主播的人与其播出的事件作为娱乐的主体, 在情节的设计上则更加随意化, 内容随着观众要求的提出而具有更多可能性。节目内容大都为唱歌、聊天、玩游戏等, 不需要从头看到尾, 便于受众随时进入随时参与的活动。非专业的UGC生产模式中, 直播内容甚至泛化到吃饭、睡觉等日常行为。目前直播作为一种新兴娱乐方式, 吸引受众的魅力不在于内容质量, 而在于主播和用户的互动过程和一起创作内容的现场参与感。
二、“直播+”——电视的自我救赎
这里不禁有一个问题——电视会死亡吗?在遭受了视频网站的重创后, 传统电视能否扛得住直播的来袭?不可否认网络直播拥有众多优势, 但是仔细冷静观察后就会发现整个行业的市场体量已经饱和, 趋同的服务性质和单一的功能模式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 内容成为了拥有众多优势的网络直播的短板。直播时代亟待解决的壁垒是产品层面的战略突破, 相较于个体单打独斗的UGC内容生产模式, 以PUGC (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 是UGC+PGC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 为主的专业团体内容生产模式更符合发展需求。此时传统电视行业的优势开始显现:真实可信的信息来源、理性客观的深度报道、形式多样的娱乐节目、独具特色的节目品牌、专业实用的服务资讯等等。因此未来更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平台, 与传统电视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直播+”模式。在网络直播日渐规范的时代, 电视行业的融合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树立品牌。
与以往“互联网+”的概念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直播+”模式不鼓励传统电视业创办直播平台, 而是将两方优势资源进行互补整合。“直播+”模式中电视不是直播的增值部分, 直播也不是电视的附属品, 双方的合作关系是通过传统电视业将网络直播作为技术平台实现的。电视为直播注入了新的制作内容和节目模式, 直播为电视开辟了新的服务技术和产品模式, 两者的结合类似于淘宝天猫和品牌厂商那样的“双赢”关系。电视品牌的树立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直播网站除了拥有自己的平台品牌以外, 产品的差异化仅体现在依靠主播个体知名度而形成的口碑上, 可以说直播网络中品牌意识并不强烈。作为专业内容生产组织的电视台, 则需要在这个方面多加注重:首先是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将电视台原有的视觉识别要素统一沿用于直播平台的网站、APP等设计中, 并根据直播平台的传播特性做出相应的调整。这里的视觉形象不仅包括标志、色调和版式的统一, 还要求直播界面的统一, 例如模拟传统电视播出画面, 将台标放在直播界面的左上角, 关键词出现在界面的下方等形式。同时根据电视台自身品牌调性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直播界面:比如以年轻受众为主和以娱乐综艺见长的直播界面就以时尚的版式和活泼的颜色为主;以年长受众为主和以新闻纪实见长的直播界面就以严谨的版式和沉稳的颜色为主等等。其次是主播形象的统一。网络直播中的主播不同于传统电视的主持人, 他是内容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和传播主体——受众是通过主播的展示和讲述而了解传播内容的。因此, 作为直播中重要主体的主播, 也必须达到品牌的差别和统一:在气质、形象、谈吐、思路上差异于其他类主播群体, 统一于同类品牌的不同节目之中。
第二是节目形态的创新。
传统电视与网络直播组合成的“直播+”模式, 不是简单的将电视直播化或者是直播电视化, 而是将两者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和集成, 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根据内在属性、叙事结构和方式、目标受众的不同, 电视节目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新闻类、教育类、文艺类、电视剧、服务类等等。这些分类“是电视和观众进行交流之前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 即电视应该为观众提供他们乐于接受或习惯接受的信息和形式”。[2]因受众对节目类型标准和流程的熟悉与习惯, 把传统电视节目模式沿用在网络直播中有利于内容的意义得到顺畅传递, 但同时因为平台自身的特殊性, 必须对其进行创新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目模式的创新。传统电视节目模式适用于单向传播媒介, 在受众的信息反馈和互动性方面显得较为薄弱。而直播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双向性——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传递给传播方。因此在“直播+”中, 电视节目需要在运作程序和规范中将受众的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在直播新闻报道时, 记者根据观众即时反馈的信息要求, 进行机动性的拍摄、采访和解说。不仅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积极性, 也在专业理性的调查基础上加入了多方位的视角, 更利于客观事实的呈现。
第三是专业梯队的打造。
电视是专业生产内容的媒介组织, 内容是电视节目的重要部分, 话题则是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所谓‘内容为王’‘内容取胜’, 就是要凭借对话题的精心策划和成功落实, 在受众中培养出对该栏目的品牌忠实度。”[3]传统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 有着对栏目定位的多年经验积累和对话题选取的敏锐专业度。“直播+”模式中电视媒体作为一个组织加入, 拥有众多不同定位的栏目, 话题的策划也应有主次之分。同时考虑到网络直播的特殊性, 同栏目中专业梯队的打造也显得必不可少。
首先是话题内容的梯队打造。
当遇有重大事件时, 媒体通常情况下都会开辟出一个专栏, 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的连续性报道。此时在直播内容中挖掘和策划话题的卖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其打造电视台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也应对其他热点事件持以关注并制作话题, 以便在受众兴趣点发生转移时能够及时顶替上去。
其次是专业人才的梯队打造。
电视在“直播+”模式中作为专业内容生产的组织, 节目的选题、策划到播出是以团队作业的方式完成的。不同于传统电视的精细分工, 直播时代中的每一环节都必须有主播的参与, 不然其将无法面对直播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有着专业的选题敏锐度、深刻话题的理解力和出色的现场应变能力的主播, 俨然直播团队中的核心人才。为了避免断层, 直播中可以采用轮岗、多人联播等方式培养综合能力人才, 实现直播人才梯队建设。
直播时代唯有内容为王, 以渠道和终端制胜的“直播+”模式, 才是传统电视业发展的自我救赎之路。
注释
1[1]本次调查的网络直播服务包括体育直播、真人秀直播、游戏直播和演唱会直播。
【广播电视直播】推荐阅读: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09-07
茨营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直播07-07
广播直播节目07-16
广播现场直播07-12
直播多路电视12-16
阅兵电视直播09-14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08-13
大型电视现场直播08-26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09-17
大型电视直播节目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