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精选12篇)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1
电视直播节目是电视播放手段中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比较具有典范性。人们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 电视节目的播放要想抓住人们的内心, 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和改进播放形式。电视直播节目的创建取得了人们的喜爱, 其中节目策划非常关键。电视节目策划包括节目的定位、特点、结构编排和流程等多个内容, 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又需要体现栏目推广的效益, 从而增强电视直播节目应用的有效性。
1.电视直播节目的信息属性
电视直播节目是信息借助电视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方法, 电视直播节目形式有多种, 如文艺节目、体育竞技节目和新闻等。电视直播节目的好坏人们是通过节目传播的信息价值进行评价的, 优秀的节目编排可增强人们观众的兴趣。直播节目内容越多, 传递的信息量就会越多, 人们可以通过对接收信息的分析, 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人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越多产生的影响越深, 直播电视节目传递信息的效应也同样, 人们接收的信息越少, 自身了解的就会越少。新闻形式的电视直播是每天都有新事件报道的, 可为人们提高较多的信息;而其他类型的节目大多以一个主题开展进行直播, 同一个主题也只能用一次, 人们在第一次欣赏时是怀揣很多疑惑和好奇进行观看的, 并能从第一次的观看中获得很多信息, 如果进行第二次播放, 观众也只是观看而已, 不会从中获得太多信息, 因为第二次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性。
2.电视直播节目策划栏目定位和特色
(1) 电视直播节目策划栏目定位。电视直播节目要想获得人们的青睐, 提高关注度和收视效率, 策划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策划过程中在考虑信息提供的基础上要加强栏目定位的思考。本文对策划栏目定位的分析以旅游为列举对象,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好。电视直播节目要播放旅游类节目, 策划中一定要考虑栏目的宣传作用, 在节目策划时要体现城市的地理环境、本土风俗、消费水平和生活观念等, 另外还要使观众观看以后感受到当地旅游业的服务性、趣味性、新奇性和知识学习性等, 从而决定自己出行时是否选择这个城市去旅游。策划中栏目定位可直接影响宣传效果, 因此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必须要明确栏目定位, 策划时要综合考虑, 使其更具有效益性和真实性。
(2) 电视直播节目的栏目特色。一是具有新奇性, 电视直播节目之所以具有关注性, 是因为人们都有好奇的心理, 例如旅游业, 人们想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自己未知的环境的概况, 在观看后更想亲身去感受, 这就是新奇的特点。二是具有观赏性, 电视直播可利用电视媒介向人们直接传播真实的信息和现象, 旅游栏目的播放可让人们在唯美的画面中体会风景的优美;自然科学栏目的直接播放, 可让人们跟随画面体会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具有知识性, 电视直播除了可以让人们观看节目, 了解信息, 还可以让人们学到知识。科普栏目的直播可让人们学习很多科学知识, 人与自然的直播可让人们了解动物的种类及性能, 等等, 均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四是具有趣味性, 电视直播具有紧密的节奏感和即视感, 人们在观看时更加真实, 并可与节目播放同时进行, 提高了观看的兴趣。五是具有服务性, 拿旅游来说, 电视直播中会有主持人一路解说和介绍, 观众可通过电视与其一同进行参观旅游, 体味观光城市的风土人情和美食, 不仅提高了宣传性, 也为观众提供较高的选择性, 增强了观众旅游选择的判断力。
3.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基本构架和操作流程
(1)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基本构架。电视直播节目策划中, 一定要具备开场置入的基本构架。一是节目导视, 它是对整个直播节目主题内容用精炼的话语进行总结, 通过概述让观众了解此次直播节目的主题内容, 明确观看的目的。二是主持人串场, 栏目策划时负责人可依据本次直播节目的特点, 派遣符合本次直播节目的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的作用是为了使内容良好的衔接继续, 开场时说明主题, 结束时总结落幕语言, 使整个直播节目具有连贯性, 不会发生断档的问题。一档栏目的直播, 前期需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增强节目投入, 先创作良好的吸引度, 俘获固定观看群众, 稳定长期发展的收拾效率。例如旅游直播节目, 前期投入信息要丰富, 场面要绚丽具有吸引力, 同时结合人们对城市地貌、气象等关注点进行播放, 增加吸引力。
(2)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操作流程。电视直播节目策划的操作流程包括五方面, 每方面的操作都需要精心准备和策划, 包括前期准备、直播运作、后期延续、借势和造势, 前期准备中需要根据直播节目的主体设置宣传广告语, LOGO, 根据本次直播特点挑选适合的主持人, 同时进行直播宣传和推销;直播运作中, 综合统计投入, 加强形象代言的招募;后期延续工作中, 组织并利用直播节目一直跟随到最后的策划等工作人员, 组建团队, 继续开发和策划直播节目;借势是指本台可利用电视直播节目带来的效益, 结合相关资源, 开展与民互动的项目, 增强收视效率。造势可以利用届时的高效性通过发布会形式或开展网络论坛等, 加强电视直播节目的宣传、推销和推广。
结束语
电视直播节目是随科技、网络、信息发展而形成的一项新创举, 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同步直播的即视效果, 而且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的信息量, 增强了人们的知晓性, 并对人们的思想及行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使电视直播节目具有栏目播放的专属特点。而其要想长久的发展, 电视直播策划人员需要抓住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新奇感, 加强节目的编排和策划, 提高电视直播节目的吸引力, 才可以稳定住观众, 提高收视效率。
摘要:电视直播节目的创建和应用越来越受人们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并取得了显著收视效果。下面本文就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电视,直播节目,策划
参考文献
[1]沈惠娜.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原则运用分析[J].东南传播, 2009 (07) .
[2]李长锁, 王欢.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新闻传播, 2007 (07) .
[3]韩旭.直播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研究[J].艺术科技, 2013 (03) .
[4]张景辉.直播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探析[J].新闻传播, 2014 (09) .
[5]沈惠娜.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原则运用分析[J].东南传播, 2009 (07) .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2
一、节目介绍
节目类型:娱乐节目(现场访问)
时长:1小时
时段:19:00---20:00
宗旨:让更多的人远离压抑,把心中的不顺吐个痛苦
受众定位:各个年龄阶层,特别是学生和有困扰的人群
基本风格:积极向上,既注重气氛的严谨,又有幽默感
二、导演阐述
当今社会,“压力”一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到底什么是压力?压力——在心理学中叫“应激”,就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况下所出现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通俗地讲,压力就是紧张的情绪。那么,“紧张”对于我们是利还是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平时功课很好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一个满腹经伦的人才,一见领导就磕磕巴巴;一个能说会道的小伙子,一遇上钟情的姑娘就词不达意……以上各例都是“紧张”带给我们的负面作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紧张”会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干扰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僵硬动作失调。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厌食、失眠等各种心身疾患,尤其易发生癌症。所以说,我们何苦非要生活在“压力”中呢,难道我们不能向米卢那样“享受足球的快乐”吗? 生活中还有种种的压力与不顺,楼价攀升使得我们心跳加速,无法平息。因此,我认为人们如果不能调整自己的压力,吐出自己的不顺事,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甚至还会出现消极情况。
本期的节目以大学生为主要嘉宾,来探讨大学生的烦心事。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做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群体,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然他们也是烦恼最多的人群之一。包括学习压力、恋爱压力、工作压力等等。大学生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种压力,同样也有很多种不同解决压力的方法。在本期的节目中,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都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
三、节目设置
1、人员要求
本节目需要两个个主持人:一个是与节目嘉宾交流的主持,一个是与现场观众互 动的主持;三位大学生嘉宾;一位心理专家
主持人要求:
与嘉宾交流主持:年龄风格活泼可爱,声音动听,悦耳,与人沟通能力强,能应对各种人群与突发事件。
与观众互动主持:年龄20到30岁的女性,年轻貌美,身材匀称,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声音洪亮,富有爱心,熟悉各类人群心理。
2、节目流程
节目流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今日不顺”
通过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现在大学生遇到的一些麻烦事、囧事、烦心事等各种不顺的事儿,尽量以搞笑轻松的方式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
(2)第二部分 介绍今天的三位大学生嘉宾,讲述他们的不顺事儿
这部分又分三个板块:学习不顺、恋爱不顺、啥都不顺
学习不顺:由第一位同学讲述他的学习上的不顺事儿
恋爱不顺:由另外一位嘉宾讲述他恋爱上的不顺事儿
啥都不顺:这一部分是节目的高潮,先由第三位嘉宾讲述他的烦心事儿,而他的不顺事儿,要么是非常雷人的,要么是大家都经常遇到的,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的,主要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
这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① 讲述三位嘉宾的不顺事儿,主要是嘉宾与主持人互动。
② 分析三位嘉宾不顺事儿的具体发生情况,可以进行情景再现的方式。③ 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互动,观众、主持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这些不顺事的看法。
(3)第三部分 “生活是美好的”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3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策划;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内容与形式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54-1
当下,我国高度重视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再加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各种文艺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大,做好文艺节目,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成为当下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编导及策划要吸收地方曲艺元素,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不断结合现实实际,创作优秀的文艺节目,为地方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一、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编导及策划上的不足
地方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可谓是各有各的精彩,有的依靠新颖的节目内容吸引观众,有的借助高新科技、灯光音响效果留住观众,有的则走明星路线,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在文艺节目的编导和策划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艺术性或娱乐性偏重,节目形式单一,缺少生活色彩
文艺节目要集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于一身,地方要做好文艺節目,不能简单地进行艺术展示和娱乐表现,要使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大多地方电视台虽然利用了地方的一些艺术资源,但是在文艺节目的编导和策划上缺乏创新,只是单纯地进行艺术展示,或者娱乐表现,策划缺乏创意,编制与导演有的甚至存在着单纯的曲艺展演,节目形式单一,缺乏生活色彩,根本无法满足群众需要,甚至造成群众的审美疲劳。
(二)节目参与环节缺失,参与性低,群众参与渠道少
文艺节目的宗旨是服务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文艺节目要有参与性,要让老百姓成为节目的策划者、节目内容的参与者、节目的观赏者。现阶段,大多地方电视台在文艺节目的编导与策划上缺少节目参与环节,使得节目缺少观众反馈;有的电视文艺节目设置了群众参与环节,但是参与性低,群众的参与渠道少,无法真正地实现服务群众的宗旨,无法实现“群众的生活群众演,群众节目群众排,群众节目群众享受”的目标。[1]
(三)节目缺少地方特色,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节目收视率低
我国地方有着丰富的曲艺资源,这可以说是地方文艺节目良好的发展土壤。但是在文艺节目的编导及策划上,地方电视台存在着节目策划上缺少对地方曲艺资源的利用,致使节目缺少地方特色;在节目编导上,编导人员无法结合当下实际生活,使得节目缺少时代气息,展现的多是老故事、老内容,使得观众形成了审美疲劳,节目收视率下降。
二、做好地方文艺节目的编导与策划工作
(一)做好文艺节目的前期策划工作,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地方文艺节目的创作要做好前期的策划工作,节目策划要详尽细致,为节目编导做好准备。节目策划要积极挖掘地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借助地方曲艺形式,不断地结合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通过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来创新节目形式,创新节目内容,实现文艺节目与群众生活的结合。文艺节目要注重节目内容,利用丰富的节目内容、多样的节目形式、高水平的节目策划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策划人员要从多个方面展现节目内容,针对不同的受众群,灵活转变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以高品质的文艺节目满足观众需要。
(二)文艺节目的编导要以普通人为主角,利用多种方式吸引观众
文艺节目的创作要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拍老百姓的故事、让老百姓来演、让老百姓来评价。地方电视台要深入群众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感人镜头,寻找新的发现、新的课题,以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为节目素材,编制排演老百姓生活。地方文艺节目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借助群众反馈来实现文艺节目的不断完善和提高。[2]
(三)文艺节目编导与策划要坚持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拓宽群众参与渠道
单纯地展现节目艺术性和娱乐性都无法充分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地方电视台在文艺节目的策划期要树立“艺术与娱乐结合,提高节目参与度”的意识,从群众的欣赏习惯进行节目的组织编排,实现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严防因单纯的艺术展示和娱乐播报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不断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可以采用电话短信、网络参与、现场参与和节目表演参与等多种方式提高节目的参与程度,将文艺节目的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一个优秀的文艺节目要集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于一身,单纯地展现娱乐性或艺术性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编导与策划要有地方特色,要充分地弘扬地方文化,展现地方发展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以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形式传播时代气息,服务地方百姓。
参考文献:
[1]张英兰.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编导与策划[J].大舞台,2012,(04).
[2]程丽亚.地方电视台如何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J].新闻世界,2011,(03).
作者简介:
论电视选秀节目的策划 篇4
徐舫州等学者在《电视节目类型学》中将选秀节目隶属于“真实表现节目”, “‘真人选秀’是一种帮助普通人实现走上舞台的梦想的真人艺术化节目形态。它或以普通人海选为开端, 借鉴‘真人秀游戏’中的层层淘汰制度, 最终的胜利者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或是给普通人短暂的专业化包装和培训, 最终实现在舞台上展示非生活常态的‘明星’光彩的梦想” (1) 。这个定义把“电视选秀”的概念基于“真人秀”的概念之上, 体现了普通人在电视舞台上“秀”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这一特点。
电视选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电视媒体传播为主, 融合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的大众娱乐化节目形态;2.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参赛者, 演艺圈专业人士为主要评委, 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为主要受众和参与主体;3.制作方让选手通过预先设置的程式展示自己, 并采用层层筛选、晋级淘汰的方式选拔选手;4.活动战线长、范围广, 以期达到“造星”的效果。
总结起来, 国内电视选秀节目应该指这样一种电视节目样式:普通大众作为主要参与者, 通过预设的层层环节, 真实地展现自我。该节目形态有完整的晋级淘汰方式, 最后胜出的选手经过专业训练, 将成为活动打造的平民明星。
电视选秀节目的元素和程式运用
电视选秀节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充斥着荧屏, 要想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不落人后, 得从节目的包装和策划、环节的设置上入手, 这些要素是抓住观众眼球的首要因素。
选秀活动参与主体。这里说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指电视选秀节目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他们主要包括主持人、参赛选手、评委、现场观众等。
主持人一般在复赛和决赛中出现, 担当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担当某一场活动现场调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 他们也担当表演者的角色, 娱乐节目主持人要能带动现场的气氛, 做到和选手、评委以及观众及时互动。
参赛选手作为活动的主体, 要尽可能地立体化展示自己, 除了要展示多样才艺外, 还要能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一个能反映选手勤学苦练的感人故事、一段能反映选手不怕困难的成功经历、一句能感动观众的话……这些都能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艺大家都有, 关键就是要如何塑造选手不同的个性, 突出选手的差异性, 哪怕适当暴露一下选手的小毛病、小缺点也是可以制造出吸引人的噱头的。
评委一般有专业评审、大众评审、观众投票等, 笔者在这里主要就专业评审来谈一谈。专业评审老师一般3至5位不等, 他们对选手的表演作出评价、给出分数。在一个大众狂欢的活动中, 评审正襟危坐的形象并不是那么深得人心, 相反, 专业评审的“惊人”评论却能起到很好的娱乐效果:“这又不是脱衣舞比赛, 跳得太难看了!”“不论你唱得怎么样, 你的长相好我就喜欢你。”这些话都是制造娱乐的因子。
电视视觉元素包装。节目的包装是观众区分节目差异性的一项重要依据。首先舞台的设计要有创新, 打造出一个多维空间、多方互动的舞台格局。舞台的布景、表演者的服装、道具、灯光等舞台元素要协调统一、有花样, 打造华丽震撼的舞台视觉效果。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 在舞台设计方面颇具匠心, 特别是在进入十强赛之后, 每场比赛都会根据不同曲风的需要, 为每一位选手精心打造一个新颖、独特的舞台背景, 让身着华服的歌手置身其中, 融于舞台, 歌美、人美、场景美的视觉效果给选秀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其次, 对于电视节目包装来说, 主色调的选取要统一。《超级女声》自创办以来, 一直沿用“玫红和灰色”的主色调, 节目LO-GO、宣传片、海报、字幕, 都坚持使用这种色调。玫红的主色调正好暗合年轻女孩儿的内在气质:青春、亮丽、活泼;而江苏卫视“2009雪碧飞扬新声名师高徒”则是采用了绿色为主色调, 一方面是配合了赞助商雪碧产品的一贯颜色;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歌手创造力、创新力的萌发, 就像绿色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娱乐节目之所以如此在意视觉包装, 是因为长时间下来, 观众就会形成一定的视觉习惯, 不容易对众多节目品牌产生混乱的感觉。节目上, 除了呈现舞台表现外, 一些精心制作的宣传片, 如有的是海选的画面、有的是历届选手的回顾、有的是选手的自述, 等等, 这些宣传片也起到了很好的造势作用。此外, 在节目包装上, 要注意细节, 一个小的角标、一个动画卡通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的来说,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 观众对电视画面的视觉效果越来越挑剔, 电视选秀节目的制作者在这方面不得不费一番心思, 制作精良的节目总是比粗制滥造的节目更有看头。
活动程序安排。首先, 每个电视选秀节目都需要一个能吸引大众的主题, 像《快乐男声》、《超级女生》主要是围绕唱歌;《舞林大会》、《名声大震》是舞蹈竞技;《赢在中国》、《绝对挑战》是专业选秀等, 具有震撼力的主题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其次, 活动中时时保持互动才能有号召力、影响力。像电视选秀节目, 门槛设置太高, 报名参加的人自然就少;相反, 如果门槛设置太低, 则会影响活动的层次水平, 落入俗套。此外,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两个群体之间都得有互动, 主持人和选手的互动、选手和“粉丝”的互动等, 像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 当选手在舞台上展示的时候, 穿插评审、观众、选手亲友的画面, 能很好地渲染节目的气氛。另外, 在活动流程当中穿插“意外”的因素也是个亮点, 比如《快乐男声》里的吉杰先是宣布退出比赛, 之后又加入, 让观众投票决定其去留, 这让《快乐男声》受到了更多的瞩目。观众喜欢看“惊喜”, 悬念的因素放在电视选秀节目叙事结构中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的胃口。当然这种意外因素不能过多, 否则会使观众产生厌恶之感。
电视选秀节目的市场运作要用立体眼光
湖南卫视著名电视人龙丹妮曾说过, 做节目要用立体化产业化的眼光, “在国外, 一个节目播出之后, 还有发行、广告、艺员的开发、手机媒体以及网络, 所以, 我们不能只是在制作一个个单一的节目, 从策划开始, 就要考虑后面整个产业链条的搭建。” (2) 现在做电视选秀节目正是需要这种长远的市场化策略, 打造品牌, 制造轰动效应。
首先, 多元合作, 互利共赢。“一个巴掌拍不响”, 电视选秀节目需要多方合作, 以期共赢。《超级女声》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湖南卫视联合多家地方台进行海选, 一下就覆盖了整个中国。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 湖南卫视和蒙牛乳业合作, 蒙牛集团提供超过亿元的资金鼎力支持超女活动, 让超女选手担当代言人, 还把销售系统和媒体系统紧密结合, 最终打响了“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牌子, 双方都收到了很好的效益。2009年的《快乐女声》和时尚杂志《ELLE》合作, 《加油!东方天使》的后续节目《明星学院》和《mina》杂志合作, 这些新的合作方式也让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
其次, 媒体宣传, 打造品牌。电视选秀中媒体的宣传造势必不可少,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强势推出, 尤其是要利用网络。现在选秀活动的承办方都会帮助选手建立博客, 和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在给选手拉选票的同时也是给活动增加人气。
再次, 创造衍生价值, 加大后续推广力度。选秀活动的时间跨度也不可能持续太久, 如何推广影响力, 不至于只是昙花一现?像国外《美国偶像》节目结束后, “美国偶像”们的服装和使用过的水杯、手表、CD包等许多产品都在“美国偶像”的网站在线销售。目前“偶像”系列品牌产品的全球累计销售额已经高达10亿美元, 产品涵盖玩具、糖果、图书等35个大类。此外, 歌迷还可下载“美国偶像”的铃声、手机小游戏等。 (3) 这些措施也可以嫁接到中国本土加以利用, 《超级女声》声势如此浩大, 影响力广泛, 也是利用这一方式推出了一系列节目衍生产品。
结语
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主要是在引进国外选秀节目模式的基础上, 加以本土改造而成的, 真正完全独创的微乎其微, 这和国内外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有关, 往往新的电视节目的尝试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源做后盾, 这在国内是不大可能的。因而如何改造国外模式, 创制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电视选秀活动成了电视圈关注的焦点。此外, 如何在规制的前提下做到创新、进步, 也是令众多电视策划人头疼的问题。总的来说, 中国国内电视选秀节目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热之后, 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电视选秀活动将会在竞争中不断有新的突破, 以满足中国观众的需求。
注释
1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33页。
2徐琳玲:《“镇台之宝”龙丹妮, 让别人拷贝不了》, 《南方人物周刊》, 2007年3月。
电视节目策划 篇5
一、背景浅析: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但有很多人包括我们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仅仅只停留在表面。
二、节目设定:
这个节目分为三期,每期40分钟,每天播出两遍,具体播出时间为清明假期每天中午12:30-13:10。
第一期节目主要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但节目不是单一的主持人介绍,而是由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外籍学生或者外籍老师的访谈形式为主。更确切的说是以被访者(外籍学生或老师)对清明节的疑问为主,主持人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的、准确的回答。两人一英语交谈,总的访谈气氛应该是轻松而愉快的。选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首先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够不了解,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的理解往往只是建立在字面的意思上,所以对清明节会有很多误解,并且这些误解往往会比较无厘头,会让人意想不到。这样就会是整个节目氛围变得轻松,更有吸引点。另外,节目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大学生了,这也是我们对外宣传自己的传统节日的一个方式。
第二期节目以介绍最近一段时间适合大学生踏青的地方为主。有2-3个主持人主持,在其中他们扮演好朋友的角色,并且正在为去哪里踏青而争论不休,在争论中以每个人想象的方式引出要介绍的地方,以憧憬、向往的语气来介绍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主持人在争论中把适合我们踏青的地方自然地介绍出来,最后把选择权交到观众手上。
第三期节目以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为主,可以以主持人走访的形式(偏向农村地区),农村的自然风景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点,并且对于传统节日来说,农村保留的习俗比较原汁原味,包括清明团子等。因而在这一部分比较偏重的是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可以以主持人亲身经历的方式进行,既有亲近性有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性。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6
关键词:电视直播;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力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1.做好现场播报、直播前的心理准备
合格的主持人要对节目有参与意识和导演意识,即对节目的主题、创意、编排、节目串联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策划,从宏观上了解把握节目的全貌。主持人必须对每个节目了如指掌,对每个节目主题思想了解清楚,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上这条片子,如何引导被采访者在规定的时间里恰当的说出所要询问的答案。了解了这一系列程序后,在熟悉了导语、串联词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场上的变化进行现场发挥,才能有的放矢。播好新闻不是一时一次的表现,而是一种长期的工作状态甚至是生活状态。作为一个现场直播节目前的主持人,在直播前应该以质朴的态度与专家学者或是各类嘉宾进行交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坦诚谦和地面对参与者,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融洽的与参与者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在直播时使自己完全融入节目当中,没有顾虑、没有隔阂的与参与者进行很好交流,并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城进入状态,引导嘉宾更深入地向观众讲解,这样才能满足观众、节目和导演的要求。
2.播报中保持平和心态,减少干扰因素
对于主持人,尤其是现场播报主持人来说,在播报中最大的压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心的压力,是由思想、感情、情绪等内心体验产生的压力。二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压力,主持人在现场播报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进而内心产生压力,如果主持人不把这些压力放在心上,那么节目便可以顺利进行,如果相反,那么就会一错再错,最终乱了阵脚。因此主持人应该把镜头前的播报过程当作“愉快的挑战”,无视于与来自周边各方面的刺激,这样就不会导致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细致观察现场能力、随机应变
1.细致的现场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
观察是报道的基础。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是由时间、空间以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构成的。这多种因素的共存和各自的、相互的运动,使新闻现场具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在复杂的现场之中,捕捉什么、舍弃什么、什么该详,什么该略,是反映现场主持人的观察力和准确判断能力的时候。很多主持人已经习惯了从演播室的监视器中看现场,但是一旦身临其境,来到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就要求主持人有清晰的思维,知道节目所需要的是什么,观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寻找现场当中什么是最能打动人的,有没有细节,有没有典型人物或者目击者、当事人,有没有故事可以为我所用。要做到这一点,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其实在采访前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对采访对象、整件事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高潮的现场应变能力
现场报道和传统的录播的最大区别是现场报道会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而且,现场报道的信息具有不可逆转性,即信息在播出之前,不能进行删改;而一旦播出,就会对受众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要求现场记者对突发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进行报道中的快速调整,及时增加、修改报道的内容、报道的方式、采访的对象等,以适应事件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主持发挥自己的现场调控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自己,及时跟随事态的变化做出恰当准确的报道。比如,在对事件的报道节奏的控制方面,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在1997年“香港回归”72小时现场直播报道中所表现出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赞叹。6月30日晚,白岩松在深圳皇岗口岸报道驻港部队入港进程,他事先准备的解说在几分钟内已经差不多全部说完,而此时,部队尚未跨进“界线”,还须等待几分钟,形成了一段尴尬的“空白时间”。白岩松在十几秒钟的停顿后,迅速想起自己早些时候登上口岸办公楼的情形,随即很自然地进行解说:“我们右前方的那幢白楼,就是当年小平同志眺望香港的地方。现在这座楼里还挂着他观察口岸时的巨幅照片……今晚,当驻港部队跨过这条‘界线’,在所有为部队送行的人群中,我们相信,肯定还有一位老人家深情目光的注视!”这段解说翔实而富有情感,丝毫不似即兴之作,显示了记者深厚的新闻功底。
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过硬的采访能力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要通顺流畅。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流语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
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因为主持人无论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是编导的意图传递给观众,都是要把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出来,然后再用言语表达出来。“神六”直播的主持人白岩松说:“做神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就是先自己懂了,然后再揉碎了让观众也听懂了,如果是卖弄自己懂了之后都用专业术语是非常非常失败。因此我们最难的都是在想这个环节用什么语言表达人家就懂了,这是最大的考量。”
2.过硬的采访能力
现场采访,是指节目主持人通过话筒或镜头在节目录制或拍摄现场进行的同期声播出的口头采访,也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形式之一,真正的节目主持人是采访编辑播音集于一身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的真正本领,首先还是从采访中获得的,从采访中提高丰富、更上一层楼。特别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高水平充满魅力的采访,那就注定影响节目的质量。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篇7
一、新闻要不要“策划”
虽然现在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 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 但是关于新闻要不要“策划”, “策划”过的新闻还是不是新闻的争论之声却一直不绝于耳。传统的观点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 报道新闻必须客观真实, 而“策划”过的新闻就不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客观性。的确, 从字面意义来看, “策划”与“新闻”的突发性、真实性、不可预知性似乎是背道而驰、无法调和的, 然而, 如果把“新闻策划”中的这个“新闻”意义加以拓展, 不把它单纯定义在对某一条新闻、某一个事件的报道上, 而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 一个方法, 用这种方法来合理规划, 正确指导日常的新闻报道, 那“新闻”与“策划”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就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 到底什么是新闻策划呢?普遍认为, 新闻策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策划, 就是对新闻报道的策划, 是指新闻媒体为了更好地在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谋划与设计, 其目的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 以取得最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在采写思路、采写角度、写作风格、编排处理等方面的策划, 以便让新闻报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二是对潜在新闻进行策划, 或者催生新闻事实, 或者推动新闻事件向前发展。简言之, 新闻策划就是新闻媒体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 发掘已知, 预测未来, 着眼现实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以求最佳收视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
而广义的新闻策划, 指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新闻媒体运作策划的客体已经不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 而是囊括了所有与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它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 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 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可以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策划已经具有了企业形象设计的性质。
二、当前电视新闻策划的特点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同质化。这主要是由于大家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 新闻事件一发生, 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 从业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把电视栏目办出自己的特色, 很多媒体选择了从新闻策划上下功夫, 以期另辟蹊径, 脱颖而出。总结起来, 目前全国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中的新闻策划大多以重大选题造势、以深度报道取胜、以独特观点见长。
1. 新闻策划的选题大多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选题。
通过对百姓关注的重大选题的宏观把握, 开阔思维方式, 突破思维定势, 以期摆脱常规报道的平庸无味, 从细微处入手, 做出更加冷静翔实的分析和报道, 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实践证明, 对重大选题的报道往往最容易平庸化、表面化, 而好的新闻策划则能化腐朽为神奇, 增加重大选题的份量, 拉近重大选题与观众的距离, 取得社会效益和收视效果的双丰收。
2. 新闻策划大多以深度报道取胜。
好的新闻策划绝不会满足于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 而更多地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发现表象背后的重要信息, 让观众了解更多新闻事情背后的真相, 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的缘由、新闻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受众的影响。
3. 当前新闻策划大多以独特观点见长。
相同的选题, 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策划报道, 往往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收视效果, 而好的新闻策划就是要出奇不意, 鹤立鸡群。新闻策划的初衷就是要将自己的观点从众多媒体声音中脱颖而出, 因此, 追求观点的独特、报道角度的新颖是新闻策划的必经之路。
三、当前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理运用新闻策划对于改进陈腐的新闻报道方式、取得行业竞争优势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 新闻策划毕竟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 当前, 电视新闻策划中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惟“新闻策划”是从。
新闻媒体, 每天所报道的内容是海量的、全方位的, 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全部报道都进行策划。然而现在一些媒体却把新闻策划当成了提高收视的救命稻草, 惟“新闻策划”是从, 滥用新闻策划。
2. 新闻策划不等于炒作新闻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 它遵循事实第一性的原则。当前, 个别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高收视率, 无论选题大小都大肆宣传、大造声势, 把小事炒大, 甚至危言耸听, 混淆视听。更有个别媒体从业者把新闻策划变成了策划新闻, 坐在家里编造新闻、制造噱头, 以追求新、奇、特为报道目的, 这样不仅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更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篇8
1. 将新闻节目的策划与新闻事件的策划等同。
许多电视人会把新闻节目的策划与新闻事件的策划看作是等同的, 但是这是两个不同含义的策划。前者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有组织有角度地, 以不同的程序、时机、形式再进行策划报道, 而后者则是一些电视人或者媒体人主动对未曾发生过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 最后报道。但是, 在不同的策划中, 或者在同一个新闻的事实面前,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新的发现。但是从事新闻节目必须要根据事实的本身来进行策划, 任何精彩节目的策划都是建立在事实与真相的基础上的, 在节目的策划中, 可以对所要表述的内容、表述方式、拍摄角度以及播报的时空转接进行创新与设计, 但是这些技术或者设计都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的准则。
2. 将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异化为新闻炒作。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其实都是传播者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对新闻报道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的总设计和谋划的活动。但是, 从本质上来说, 新闻炒作是一种非正常的新闻价值观, 在选材上, 偏重于社会新闻题材, 不断流于琐碎、空泛。将新闻策划异化, 表现为新闻炒作, 这是在形式的范畴之内偏离了报道客体的制约, 在新闻报道的规模、角度、结构、手法上与新闻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的属性不是很相称, 通过夸大新闻事件中的某些因素来获得轰动的社会效应。
二、新闻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体现在策划新闻事实时, 不随着策划人的意志而改变新闻事实。新闻节目策划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思维方式来拓展节目, 但是不能虚构和扭曲新闻事实。新闻节目策划不是新闻事实的策划, 而是关于采访技巧与报道方式的策划。但是, 由于电视新闻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不再坚持传统的“守株待兔”式的报道方式, 而是主动出击, 寻找新闻素材, 策划出新的节目。
2. 新颖性原则。
在策划新闻节目时, 不但要尊重事实, 还要标新立异,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节目的制作上, 对内容和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创新, 使节目拥有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创意, 才能使节目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 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灵活性原则。
由于实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因此在制定新闻策划方案之后,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新闻策划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积极主动反应, 主观反应会随着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在新闻直播节目的录制中, 掌握灵活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4. 导向性原则。
电视台是党政机关的舆论宣传阵地和喉舌, 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对舆论进行监督是电视台和媒体人的职能。在舆论的引导上, 电视台要根据国家政策方针进行有效宣传和报道, 比如,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上, 《新闻联播》就专门设置了“三个代表在基层”的议题, 与此同时, 《现在播报》、《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晚间报道》等新闻专题节目也相应有组织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报道。各级电视台也在自己的新闻节目中, 对典型事例进行重点宣传, 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地引导。
三、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1. 制订充分的策划方案。
从整个采编播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来看,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要素主要包括选题、采访、嘉宾、节目形式、编排预播策划等要素, 这些要素都需要在制作节目前进行统筹策划, 使整个节目的各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使节目的质量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2. 新闻节目的策划要有正面效应。
在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任何环节, 都应该具有正确的宗旨。比如, 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和策划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动态选择过程, 在采访之前, 要按照“套路”来采访和摄影, 这也是新闻工作者要遵循的基本规律, 要以创意为核心, 系统地对新闻进行分析, 对报道的时机、技巧和方式进行设计, 制订切实有效的可行性报道方案, 最终使得节目达到最佳的展播舆论效果。
3. 应在新闻节目策划中体现人文关怀。
从现在的许多新闻节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选题的标准上, 我们发现新闻节目更加趋向于人性化, 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其实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众的需求, 同时也是媒体的责任。对新闻资源进行人性化的深加工, 不断挖掘出新的新闻内涵, 进行多角度的策划报道, 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摘要:电视策划人必须遵守电视的纪实特性和新闻的基本规律, 以创意为核心, 以事实为基础, 对现有的信息以及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确定可实施的方案与预想节目效果, 从而制订相关的规划、策略、设计报道等方式和技巧, 以达到采访的最佳报道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节目,节目策划
参考文献
[1]亓永慧.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刍议[J].青年记者, 2008 (11) .
[2]项仲平.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
电视专题节目的前期策划刍议 篇9
一、策划:在节目制作中必不可少, 占有重要位置
关于节目策划各种观点见仁见智, 不一而足。有人认为, 这种做法有“主题先于采访”的先入为主之嫌, 很难保障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也有观点称, 无策划则无节目制作可言, 节目制作必须依照事先的策划案进行。后种观点在后文再加以详述, 对于前种观点必须明确指出的是, 要准确把握什么是“策划”, 新闻策划与制造新闻有着根本的不同。制造新闻是无中生有的虚假硬造;“策划”则是针对某一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 谋划报道手段, 力争通过策划使报道形式更好地为内容的最完美表达服务, 从而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实际上, 策划的过程是一个去芜取菁的过程。2008年8月7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怀柔的中影基地和飞腾影视城举行, 火炬手中除了有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等重量级人物外, 还有怀柔的建筑企业经理刘厚诚、少年独轮车国际冠军刘鑫圆等。2008年作为奥运年, 宣传重点自然要围绕全民迎奥运展开。奥运火炬在怀柔的传递活动北京电视台做了直播, 怀柔电视台新闻节目也做了报道, 其他栏目更是围绕火炬手的成长历程和参加火炬传递的心情做了专题节目。如果《文化怀柔》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仍然依样画葫芦地做几期节目不是不可以, 但势必与其他栏目的节目雷同。并且仅就建筑企业经理的成长历程的情景点来结构节目也不符合《文化怀柔》的栏目宗旨, 那样会更像一期经济类节目。在大量占有和翻阅材料后, 策划这期节目的记者了解到这位经理对于企业文化的确立也很有建树, 对于怀柔的文化事业也肯慷慨解囊、多有赞助。在经过策划完成的节目中, 当经理办公室汗牛充栋的图书和职工阅览室学习的工人切换的时候;当清晨伴随着太阳的升起, 经理和职工一起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厂旗注目的时候;当迎奥运歌咏赛上大家一起唱响企业歌曲的时候……加之主人公参与赞助地方文化活动的情节, 还有主人公紧紧围绕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感悟的采访和大量现场声的运用使整期节目既富有激情又富有思想等。使得一个具有“儒商”特质的现代企业经理的形象就在节目中鲜活地立起来了。由于事前精心策划, 准备充分, 所以这次采访非常成功。策划案确定的突出企业文化, 突出主人公就企业文化对职工向心力作用的感悟为要点的方案在整期节目里得到了体现。因此, 这样的策划是在事实基础上把握重点进行的, 并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策划使节目的采编更加具有了条理性、计划性, 所报道的内容也更加具有了深度和典型意义。另辟蹊径, 总会有一番全新的风景在前头。所以说, 电视节目的制作策划是必不可少的。
二、策划:媒体竞争的内在需要
当今, 传统媒体正在发生变革, 新媒体鼎峙崛起, 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 媒体之间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个竞争中, 电视媒体保持着微弱的优势。然而, 受众的接受与欣赏却日益趋于理性化, 面对众多可供选择的新闻媒体和娱乐报道, 多样选择让他们对负载信息的电视栏目或电视台不再是锁定一家一贯依赖了。新形势下, 在节目制作时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地使用传统手法“等米下锅”——有什么播什么, 来什么播什么, 就必然会失去优势, 成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所以, 作为新闻媒体之一的电视, 就应加强和改进报道的组织与策划, 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喜闻乐见的新闻素材, 进行有组织、多角度、全方位的独到报道, 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从而争取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一条节目能否在受众以至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影响力, 事关栏目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区县广播电视台, 规模小、人员少、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面对强手如云、资源丰富的大台, 区县台只有通过及时、高效的组织策划使节目出新出巧, 才能吸引观众。
事实上, 新闻报道特别是专题类报道的前期策划早已盛行于西方媒体。在我国, 虽然新闻或者专题的“策划”被提起得晚一些, 但是对于新闻及其专题的前期策划却早已被业界富有创意的从业者所重视。例如,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 从其开办之初栏目宗旨的确定到每一条节目的制作都有策划的功绩。在《见证 < 焦点访谈 >》一书里就有许多成功策划的故事, 为了一条节目制作的角度、形式等话题二十几人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常常争论到深夜。在争论中明晰了主题、确定了形式, 也开拓了思路。争论, 或者也可以包括为策划的一种形式。实际上, 策划案可以是多人讨论的结果, 也可以是一人的思路。不管怎样, 都应该是集思广益和吸收别人长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今,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和媒体改革的深入, 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和节目制作的精细策划应该明确地提到媒体的日程上来。无论面对的题材大小, 调集精兵强将, 提前进入状态, 精心组织策划, 也应该成为新闻媒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区县台来说, 则更加需要重视策划环节, 以期达到推陈出新、保持活力的作用。
三、策划:几个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策划的步骤大致可以划分为积累和准备、材料的选择、实施和完善、总结和评估几个阶段。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无外乎是经验的积累。作为新闻工作者, 积累则更显重要, 这包括平时的观察和阅读。平时就注意培养综合素质和独到见地, 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 对题材的认识和感觉的深浅对节目水平的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确定选题后应该尽可能多地占有第一手材料, 从中选择出最能准确表达作品主题的事例, 确定必须采访的对象。策划案大致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腹稿后最好可以形成文字, 以便于制作过程中的补充和完善。节目制作完成并非一了百了, 还应该拿出事先的策划找出策划的长处和不足, 开始又一个积累的过程。策划中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 要把握好新闻策划与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的关系, 既要杜绝假新闻又避免哗众取宠的夸大事实和以偏概全。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十分重要。新闻作品必须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产生。虽然提炼主题也受到媒体的态度和编辑记者的新闻价值趋向的影响, 但是新闻是“客观发生的”这一原则不能变。尽管策划是在新闻事实发生后, 先于新闻作品的完成而进行的, 但绝不能无中生有, 生搬硬造, 而是要求策划根据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和新闻线索, 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辨别力, 按照新闻规律, 对报道形式、报道手段等进行筹策、谋划和组织。无论选题是否重大, 都应该力求客观、准确、深刻, 注意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虚假新闻的危害不用多说, 它违背科学、合理、真实的原则, 人为地制造“卖点”, 被有职业精神的记者所不齿。而对新闻事件哗众取宠的夸大事实和以偏概全的炒作也同样应该避免。例如, 公安素材的新闻报道, 重点是放在报道公安干警历尽艰辛、斗智斗勇, 为人民除害方面, 还是把重点放在报道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或者案发现场的血腥场面方面, 就考验着新闻记者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文化娱乐类节目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某些娱乐报道不是宣传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而是对诸如文化名人的绯闻、明星大腕的丑事, 追星族跳海、歌星吸毒津津乐道。可以说, 这类报道对于低俗审美、世风日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 新闻策划要注重电视的表现手段。电视制作是一项体脑结合的工作, 采访、摄像、撰稿、制作要牵涉很大精力, 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够完成。所以在策划中必须充分为摄像和编辑人员考虑, 并且要估计到播出后的效果。这就要求在策划中充分注重电视的表现手段。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 它以画面语言为主、以配制的解说词和音乐为辅。生动传神的画面语言不仅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赏心悦目的作用。所以在策划中就要考虑到人物在什么样的空间展开活动才有利于发挥图像的美?多场景剪接时什么样的镜头可以更好地组合?正如舞台剧和电影同样属于表演艺术, 但是舞台剧的场景就要符合“三一律”原则, 尽可能少地置换布景;而电影则可以快节奏地变化场景。虽然电视和电影有着相似的表现手段, 但是在为数不多的画面之间过于频繁地从室内说到室外, 又从室外说回室内的镜头切换肯定是凌乱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这一点不仅应该引起策划者注意, 撰稿者也应该注意。
再次, 新闻策划不是经确定就成了金科玉律, 它应该是随着节目的制作不断完善补充的开放体系。
从保证电视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来说, 对新闻节目或栏目的先期策划, 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
摘要:电视策划是在电视制作过程中最前期的筹策、谋划。它可以是整个频道的策划, 也可以是单个栏目、单个节目的策划, 还包括主持人形象的策划等。这里所谈的仅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与栏目的策划。
电视专题节目的编辑与策划 篇10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节目编辑,策划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电视专题节目产生了浓厚的观看兴趣,同时也促进了电视专题节目的长远发展。电视专题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具有很大差异,是一种方便人们记忆、学习的节目,加深了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从侧面体现电视专题节目自身的魅力。本文主要对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和编辑进行分析,并了解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电视专题节目策划
1.1 进行电视专题节目策划
策划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操作方式,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了实现了电视播放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利用决策、计划、思考和制作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操作过程。电视专题节目策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节目整和的一种操作方式,保证了节目完整性,体现了节目特色,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人们展示出真实的节目。
1.2 电视专题节目策划的方法
从电视专题节目策划特点来看,为了促进电视节目策划的进展,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第一,明确策划主体。主体是策划的核心,只有明确主体,并结合电视专题节目的特点收集相关信息,才能实现电视相关信息的梳理、取舍和篡改,也可以将策划其理解为一种再次加工和创作的过程,可以给观众提供全面的信息,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第二,确定切入点。只有明确切入点,才能积极寻找出比较精彩的亮点,使用独特的专业手法,简述信息,利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深入反映社会整体运行状况,提高观众对信息的理解,获得观众认同感,策划出优秀的节目。第三,积极捕捉具有创新、冲击的细节或场景。故事性情节是专题节目中吸引观众的亮点,同时还可以集中观众注意力。一旦电视专题节目缺少视觉感较强的冲击性,就会导致电视画面缺少可见性,影响节目制作效果。同时,较强的细节还可以打动观众,将观众带入到电视节目中,给观众营造出良好的节目氛围,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进行专题节目策划时,必须丰富故事情节,让故事高潮迭起,吸引关注注意力,让观众实现思想共鸣。
2 电视专题节目编辑
2.1 电视专题节目编辑的定义
电视专题节目是一种形象化艺术,可以实现音乐、解说和画面的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迎合了当代观众的喜好。进行理解时,可以将其编辑理解为,采用专业化手段和技巧,对节目内容、音乐、图片等进行调整的过程,实现各部分内容的组合,让观众得到更加精彩的内容,获得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2.2 进行信息取舍
编辑专题节目时,必须对信息进行取舍,认真包装并完成制作。信息取舍和编辑可以确定出节目编辑制作内容,保证了传播的顺利进展。进行电视节目编辑实际就是使用专门设备完成信息处理的过程,需要根据电视专题节目所要表示的效果进行构思,保证信息清楚完整的展示给观众,增强节目制作的感染力。同时,进行信息编辑时,随着取舍的变化,将得到不同的电视节目效果。而且专题节目与传统节目最大区别就是提高了受众知识水平和观赏水平。随着观众节目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画面制作效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有效的完成信息取舍、编辑并添加特效,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编辑中考虑的因素。
2.3 合理使用画面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核心就是画面,进行画面编辑时,可以根据观众观看需求选择一些画面,合理选择剪辑点,提高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质量。由于电视专题节目画面捕捉难度较大,所有捕捉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编辑,进行重新创作。而且画面也是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的基础,充分表现了任务、情节和时间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进行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前,只是一些比较大的单独的镜头和画面,还不能表达出某种含义,所以之后经过对其的编辑和处理,才能表现出某种意义,提高人们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按照逻辑顺序对电视节目单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实际上是一种让其形成比较完善的整体,是一种体现电视节目意义并实现节目表达的操作方式。
2.4 解说因素的应用
电视专题节目内容必须实际反映社会事件,不能出现虚构状况,同时还要保证内容都是当时拍摄的,体现电视节目的新颖性。当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想完整的叙述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既需要展现出当时状况,还要反映出事件未来的发展,保证事件的完整性。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出解说作用,实现解说与画面的交替,保证解说与画面的有机融合。编辑解说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解说词不能根据画面内容编辑,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整体,必须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变化,给画面提供相应服务,避免画面重复,及时补充并深化画面,体现画面整体性。尤其是一些没有给观众观看的内容,必须仔细解说,而且要保证解说的词语具有时代性,体现时代发展特征,清晰生动,概括出众多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准确的同期声,正确体现并反映专题节目。解说也是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和策划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解说人员只有认真了解并分析事件的发展变化,投入到事件发展中,才能给人们做出清晰的表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中达到共鸣,引起观众的共同思考和反思,充分发挥电视专题节目的作用。
2.5 合理应用音乐元素
音乐是展现画面的一种因素,可以随着画面变化而变化,而且音乐也是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和策划中较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专题内容节奏、情节渲染的重担,可以将其理解为电视专题节目美感的一种展现形式,具有较强艺术性,能够让观众随着音乐的变化,对古诗清洁产生遐想,所以音乐包含的内容必须比画面要详细,而且可以详细的表达情感内容,引起观众共鸣。
3 结论
编辑和策划是电视专题节目中的主要工作,可以经过精心包装塑造电视节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电视编辑和策划时,尽量不要出现虚构内容,体现出基本真实性。总而言之,电视节目必须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实现艺术手段真实反应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红茹.影响电视专题片可视性的因素分析[J].声屏世界,2010(6):49-50.
[2]赵洁薇,李慧竹.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的把握和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69.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11
湖南卫视《晚间》在赢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和观众关注后,也开始步入了对新闻形式娱乐化的追求,将原本常态的细节进行“导演”,后期包装更是集“有趣”、“好玩”之能事,使人沉溺在感官的简单层面,这种热衷于对新闻事实的感性放大,使观众迅速审美疲劳,好好的新闻栏目背离了传递信息的本质。[1]节目大量采用娱乐片的手法,电视剧的手法,游戏的手法,使观众直接置身于故事中,诉诸于观众的好奇心、窥视癖。所有这些都是非常态的细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刻意表现,而在栏目制作者的导演下,新闻主人公在镜头前开始不自然“表演”,然而,这种现场秀式的“表演”却深深地打上了“戏”的标签,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早前节目拥有前所未有的庞大的观众群,观众观看此类节目就像观看故事片那样迫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晚间》种种的娱乐化表达搭建了一个表达民生的平台,在一些观众眼中是新闻贴近大众的表现,短期内使人乐不可支,但长此以往,新闻却慢慢偏离了本质。新闻的使命在于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是不需要修饰、包装和随便处理的。《晚间》的停播告诉我们,搞笑化、煽情化、低俗化,用夸张、渲染、突兀的手法,将新闻节目配以娱乐包装,哗众取宠,不顾社会效益、传媒伦理,只为为赢得收视率大战,背离新闻栏目的初衷,从娱乐至上到娱乐至死,最终丧失其安身立命的根基。
2、寓教于乐的尝试
《天天向上》在寓教于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节目避免了只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病垢,而是借助于脱口秀、情景剧等本身具有娱乐因子的形式,围绕着嘉宾职业秀、中华民族礼仪等内容,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同文化产业的运作与互动中重新包装开发,把文化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受众也对这一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是非常青睐。每期节目中的《中华礼仪》环节是节目中的亮点,观众们在笑声中记住了“丈夫、妻子”称谓的由来,了解从上古到宋代以及在古代戏曲中这些称谓的演变,也知道了如何在酒桌上不失风度地拒酒。[2]“公众的艺术情趣也需要媒介的有意引介……媒体宣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观众的取向。观众的欣赏情趣与口味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可以引导和提高的”。[3]
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中最为明显的功能。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生活变化,人们的娱乐需求在不断增大,各媒介对娱乐功能的越来越重视,娱乐性节目的份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目前的现状是娱乐节目内容空洞,忽视内容而突出各种搞笑的形式,浅薄轻浮、虚张声势,过分夸张的肢体语言与自娱自乐,让人笑过以后没有回味,看过之后倍感无聊。大多数娱乐节目缺乏思想,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享乐,只能算是“愚乐”。在技术层面的不断成熟之后,电视娱乐节目更应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去,那就是透过娱乐、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引导观众进行有益的思考。在观看娱乐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寓教于乐,适时适量的为观众提供真正有利于其生存发展的信息,让人快乐的同时又有所受益才能帮助栏目稳定受众。
二、品味追求:服务大众、雅俗共赏
1、与观众互动的启发
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男”、“快乐女声”为代表的选秀活动风行让电视娱乐节目从明星娱乐走向大众娱乐,全民参与、全民互动的平民娱乐成为电视娱乐节目新的发展方向,“互动”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关键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正与电视荧屏构成一个新型互动媒体。
2005年和2006年在“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赛事期间,数百万超女快男粉丝聚集在网站贴吧,热情参与节目讨论和选手拉票互动,据统计,仅围绕“快乐男声”产生的相关贴吧已超过100多个,相关主题讨论发帖已超过800万,百度社区的庞大用户群和良好的互动机制,极好地推广和传播了“快乐男声”。观众手机短信支持率高的选手,还会进入“复活赛”环节,与上一环节胜出的选手再次决一高下,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可以说都是拜观众所赐。有新媒体参与的与观众互动环节的火爆程度说明,中国电视观众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来自电视台的信息,而是要主动参与节目的下一步策划,并可能自己能上台体验一把“当明星”的滋味。
2、把受众需求放首位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一般都是周播出节目,要求量大、密集,可以比较快地根据观众的反映调整题材和选择题材,也能够有时间和机会调整节目的策划,在题材和节目模式上做一些不同类型的尝试,检验市场反映和效果。不管是选秀活动还是身份置换类真人秀节目都以展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真实情感为主,使受众真正感受到媒介的可亲可近,进而把媒介看作是情感共鸣和宣泄的一个归宿,这才是对媒介的公众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真正考验,也是受众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潜在要求。
从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层次较为单一,主要目标受众为青少年和中低层受众。像《超级女声》这一类号称全民娱乐的节目最终吸引的对象也以中小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为主,提供给高端受众和时尚人群甚至是农村受众的电视娱乐节目根本没有。电视娱乐节目要想真正成为娱乐大众的媒体,就应该让各个教育层次,年龄阶层的人都能够各取所需大众的娱乐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因此,电视娱乐节目大可在这上面做文章,让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仅针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同时也要考虑对其他人群的娱乐需要的关注。如湖南卫视作为娱乐频道的专业化频道雏形已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电视娱乐节目的分众化,把湖南卫视做成老少皆宜的专业娱乐频道,从而突破地域性,赢得更为广泛的受众市场。
三、品牌追求:加快创新、差异化竞争
1、同质化的诟病
内地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路线基本上都是港台模仿欧美、日韩——内地再模仿港台——内地沿海省份开始照搬,直至形成恶性竞争。实际上在缺乏经验和节目策划实力的前提下,学习借鉴港台和外国的一些节目样式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模仿,换汤不换药,将嘉宾和娱乐形式简单的融合,这样的“克隆”会直接导致无法形成自身的特色,去吸引属于自己的一批铁杆粉丝。节目形式雷同、主持人风格雷同、播出时间撞车等等,都限制了它们的健康发展,甚至于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制港台主持人过多参与大陆娱乐节目的禁令,这些节目只能被动地要么改版、要么直接消失。[4]如早期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据说“催生”了20多个同类节目,使得该种类型的节目生命周期变短;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一时间全国卫视和地面频道共推出大大小小200多个电视选秀节目,模仿的节目尚未成长便注定在短时间内撤下。
胡智锋、张国涛撰写的《东方卫视的娱乐创新之道》将电视娱乐节目放置到整个大的综艺节目的背景下加以关照,指出“中国电视娱乐人仍然走在‘创造性模仿’和‘本土化改造’的道路上”,真正的本土化创新尚任重而道远。选秀潮之后,因国家广电总局对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段、选拔方式、选手年龄、比赛持续时间等多方面设限,要求每家上星台只能举办一个选秀活动,且不能在黄金时段播,不能采用短信投票等等,这样的限制使得众多电视台的选秀计划流产,热闹的周末荧屏趋于平淡,娱乐节目关注度下降,自主创新普遍乏力。
2、差异化竞争趋势
国家广电总局于2007年12月28日发出《通报》,表扬9家电视台的10个电视栏目,分别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骄傲》、《艺术人生》,上海东方卫视的《闪亮星感动》,江苏电视台的《人间•楷模力量》,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吉林电视台的《回家》,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湖南电视台的《变形计》,深圳电视台的《国学小讲堂》。[5]
盘点这10个电视栏目,其节目具体形态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有的以公益活动为主,有的以演播室人物访谈为主,有的以真人秀为主,有的以互动为主。但是,这些栏目也有其共同点,正是这些共同点使他们成为近几年全国电视荧屏的亮点,除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媒体责任和受众需求的契合,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节目都坚持创立品牌与追求精品的统一。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追求节目的精品化,用精品化节目去打造品牌,这10个栏目都非常明确地把品牌看成是一种资源和竞争力。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其品牌意识是强烈的,品牌战略的做法是坚定的,都在为创立品牌而不懈努力着,不断在制作和经营上下功夫。
电视娱乐节目只有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才能在诸多的现代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是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事实证明,几乎所有创新成果都是在从业者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中国”的定位揭示了,任何电视栏目都必须以市场为标尺,对自己的栏目内容和形式进行定位并适时调整,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充分注重市场调查和研究,以实现差异化策略。在创造并维持自身独特优势的途中,栏目创作者和管理者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通过对受众市场的仔细研究与调查来认清竞争对手,全面准确的了解每个竞争者,以确立自身的竞争处境和位置。此后,根据自身的优劣势来打造扬长避短的节目,争取在优势上得到不断延伸和开发,重视观众对栏目质量的更高需求,让节目质量成为新的差异化的来源。
四、效益追求: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
经过十几年时间的发展,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布局已基本完成。除节目的继续创新外,湖南卫视始终致力于资源的整合和产业链的延伸,为娱乐节目的继续红火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借力优质社会资源,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规模和档次不断壮大。电视湘军放眼全国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不断壮大节目的档次和规模。娱乐节目和优质社会资源的“联姻”反过来也促成了湖南卫视广告资源的良性发展。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带动了湖南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湖南卫视综艺娱乐节目广告投放额为8.39亿,单蒙牛一家的冠名费以及后续支持就达9400万;2006年4月15日,《2006超级女声》举行广告招标,仅凭20个标的物就揽入1.3376亿元,优秀娱乐节目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大规模海选,高强度现场直播,整合营销式的立体宣传,决定了电视娱乐节目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创意,更是财力、人力、资本等综合实力的比拼。民营制作公司资金和社会资源欠缺,只适合小型资讯节目和访谈节目,很难独立运作大型真人秀节目。鉴于此,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制作逐渐向大媒体平台集中。超女之后湖南卫视的《闪亮新主播》和安徽卫视的《魅力主持秀》、上海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贵州卫视的《多彩贵州》等纷纷亮相,大型电视活动成为拓展频道资源、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真人秀节目还促进了唱片、演出、短信、出版、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超级女声》两届冠军专辑销量都过20万,主题曲《想唱就唱》彩铃下载超过百万次。选秀节目不再仅仅靠收视率和广告给电视台带来收益,艺人每一张专辑、每一次演出、每一个广告,都将与电视台一起分成。《超级女声》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运作,拥有着从广告,赞助,短信,演唱会,艺人经纪,到品牌开发、授权等方面的收入。如2005年亚军周笔畅签下一单为期2年的广告合同,总收入500万,湖南卫视便可拿到60%代理金即300万。另外,湖南卫视还注册了47个不同领域的“超级女声”商标,以用于相应的商业开发。[6]
[1]叶贞.从辉煌到困顿——解析湖南卫视《晚间》栏目的变局.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2009年11月13日播出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263.
[4]姚志明.透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正视瓶颈 寻求突破.[J].宁波:宁波大红鹰学院,2008
[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R].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8:236.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 篇12
关键词:频道形象,策划意识,“卖点”
在电视趋向产业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也随之向商品化方向发生转变。一个电视节目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合理的节目策划。电视节目策划的成功运行能够加强媒体的造势,帮助电视节目顺利的运作,使电视节目在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达到收益最大化。目前,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频道的节目逐渐脱离了过去盲目、单一的深渊,提高了节目策划意识,节目策划越来越成熟。
节目策划的关键即是将观众喜爱的节目“卖点”挖掘出来。在对节目进行策划时要有标新立异的精神,电视节目要从形式、内容、制作、包装上独出心裁,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寻求吸引观众的“卖点”,才能为频道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提供保证,建立稳定的收视群体,获得高收视,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节目的“卖点”其实就是一种能够吸引观众对节目产生兴趣并完成收视行为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节目的创意、节目给社会带来的启示、节目的形式等。这些都是所谓节目的“卖点”。它在一个节目中是不能缺少的,如果一个节目没有了“两点”就无法吸引观众,自然不可能创造高收视率。
1 电视节目“卖点”的特点
要想加强对于“卖点”的策划,必须要深入了解“卖点”具有的特点。通过对其特点的了解,可以帮助电视人对节目进行改革,对已有的节目“卖点”进行持续或创新,进而使节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1 有特定的对象
每一个“卖点”都要有其特定的吸引对象,也就是特定的观众群体。比如,某个“卖点”的策划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少儿观众群体、老年观众群体,确定具体的对象能够吸引稳定的观众群体,保证收视率。
1.2 具有流行且易被取代的特点
容易被人接受的东西自然是好的东西、流行的东西,电视节目的“卖点”也不例外。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卖点”一旦开始流行起来也就代表着不久之后它就会被新流行的“卖点”所替代。我国的电视节目从电视晚会到娱乐游戏再到访谈节目,就反映着一个流行的“卖点”被最新流行的“卖点”所替代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节目“卖点”易被取代的特点才能够在最佳的时机抓住“卖点”。
1.3 容易被效仿
虽然成就不可能被复制,但是取得成功的要点是容易被效仿的。正如一个好的“卖点”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其中的要素很容易被效仿。以收视率颇高的综艺性节目《快乐大本营》为例,《快乐大本营》的“卖点”是明星参与充满刺激性的娱乐游戏。其它地方台看到了这一要素带来的效应,纷纷推出了相似的综艺节目。事实上“卖点”可以效仿,但是不应该滥用。这样只能造成“卖点”失去它本来的效应。
1.4 具有限制性
无论一个节目的“卖点”有多大,取得了怎样的效应,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是永久性的。在今天它可以称之为一个节目的“卖点”,而在明天也许它就不再是“卖点”。在一个地方它是“卖点”,换一个地方也许就不再是“卖点”。比如,明星通常是很多节目的“卖点”,而一些熟悉的面孔反复的出现也不再能吸引观众。
2 加强电视节目“卖点”的策划
2.1 充分考虑电视观众的特性,坚持以人为本
任何科技产品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产生的,电视也是高科技的产物,所以也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电视观众,电视观众能够反映具有人类不同的特点,而通过与电视节目的接触能够充分的反映这些特点。
2.1.1 关注观众的好奇心理
广阔的自然界中,不仅人类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是不可比拟的。人们的好奇心因为电视的产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而人们的好奇心也因为电视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膨胀。电视观众强大的好奇心无疑给电视人策划“卖点”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只要充分把握好人们的好奇心理就可以策划出更吸引观众的“卖点”。比如,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挑战主持人》节目,其“卖点”就是电视观众对于主持人职业的好奇心,通过实践使主持人这一职业不再神秘,也拉近了观众和主持人的距离。又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期,中央电视台对地震的营救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这一直播节目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电视收视奇迹,使全国观众对于这一事件发展过程的好奇心和关注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由这些实例可以发现,只要观众具有关注和好奇心理,节目的策划就不会缺少“卖点”。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渐提高,人类的好奇心也会随之继续膨胀,它表现为对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对人类未涉及过的领域的关注、对时事格局的关注等方面,观众所好奇的领域都能够成为节目策划的“卖点”。
2.1.2 关注观众的怀旧情感
人类对往事都会产生一些情愫,人类情感回归的表现就是怀旧,这是人类的本能。在人一生的当中会创造很多珍贵的经历,这些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也许是激动的、也许是温暖的、也许是忧郁的,也许是坦然的。可不管回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都还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很多人的怀旧情感很严重。近年来,有很多音乐节目邀请新晋歌手对一些老歌手的成名作品进行翻唱,还邀请歌曲的原唱者来到现场进行评价,不仅开创了新颖的节目形式,还把观众们带回熟悉的老歌手、熟悉的旋律当中,使观众们有了回到久违的过去的感觉,从歌曲中找回了当初的心理感受。这类节目的“卖点”就是利用了观众的怀旧情感,节目的整个主线都是围绕怀旧所展开的,使得观众在这一怀旧情绪的支撑下完成整个收视行为,所以这个节目的“卖点”策划就是非常成功的。
2.1.3 关注观众的“喜新”心理
电视观众观看节目的一个永恒的心理就是喜爱新颖的节目。现代的电视频道数目越来越多,繁多的频道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使得观众对于电视节目更加挑剔了。常言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观众们也许今天喜欢一个主持人,明天就不再有兴趣了。今天喜欢一个节目,明天就厌烦了。因此,要想让节目在各频道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步,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要注重节目的创新。正是因为观众的喜新的心理才能使得广大电视人在节目翻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有热情,也使电视荧屏更加活跃。电视人出奇制胜的关键就是常变、常新。节目如果不求上进,保持不变是无法受到观众青睐的。
2.2 策划节目的“卖点”要根据需求而改变
观众对节目的需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比如几十年前,大家因为能够通过电视看到相声、歌舞节目获得满足,而到了90年代的中期,如果电视晚会上缺少小品节目观众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体现出了观众对于娱乐节目需求的变化。如果针对具体节目分析,观众对于消费需求的变化体现在由《为您服务》到《生活》的转变。观众的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曾经喜欢看名人而变为喜欢看草根、平民。电视人如果抓住了观众在需求上的这些变化就能够策划出节目的“卖点”。观众的需求由于社会的进步会发生持续的变化,所以要对观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探索研究。这样才能满足观众、吸引观众。我们应该对重视观众需求变化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些变化之中隐含的是巨大的收视资源。只有在这些资源中进行挖掘,才能为电视节目创造“卖点”。
2.2.1 根据观念的改变策划节目的“卖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会随之不断发生转变,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是新旧更换的过程。人们难免会对陈旧不变的食物感到厌倦,就会对新鲜事物产生渴望。新事物的出现也同时意味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类观念的转变常常要伴随着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就是好的“卖点”。在对节目进行策划时,电视人要注重人们在观念转变期的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好奇、矛盾等情绪中发掘“卖点”,并且使用各种手段使节目的“卖点”被广大观众所接收。
2.2.2 根据社会热点的改变策划节目的“卖点”
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中,随时都会出现各种热点问题,之所以称之为热点问题,是由于人们会对这种事件广泛地专注,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在这个时刻变化的社会中,社会热点是电视节目最好的“卖点”。虽然热点节目会由于热点消失随时而去,可是它所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是不会被替代的;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收视率。另外,可以确定的是,一个热点的结束就代表着下一个热点的到来,甚至会形成连续性的热点问题,热点之间也是有连接性的,只要抓住社会热点性问题就能够为节目策划出更多更好的“卖点”。
2.2.3 根据流行的改变策划节目的“卖点”
流行是一种社会文化,在不同的背景下,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领域都会有不同的流行文化,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流行观念。社会的主流也许不是流行,而由于流行具有活跃、多变、张扬、前卫等特点,通常会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追逐,所以流行的事物和观念也是节目策划中一个很有效的“卖点”。
3 结语
电视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其本质为内涵和好看。电视人要有强烈的电视节目策划意识,进行节目策划时要善于创新,与众不同,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关注的目的。对电视节目的“卖点”的策划即是为电视节目增加吸引力的一种行为,通过节目的“卖点”使引起电视观众的兴趣,让观众有想看的欲望,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群,在众多节目当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林彦伶.电视综艺节目收视行为研究[J].广电人,2009(62).
[2]窦秀珍,张凤珍.策划意识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8).
[3]张萍.策划在电视节目中的勃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5).
【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策划06-15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研究09-17
编导电视节目策划范文07-09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总结08-20
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08-25
音乐电视节目策划方案10-16
创意电视节目策划方案10-23
电视节目策划书怎么写07-30
科普类电视节目策划书08-09
电视节目策划学第八章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