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2024-09-22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精选6篇)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1

演播室是被控制以单向的信息传达方式, 具有信息源采集的重要功能, 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时代中, 意识形态公信力最为充足的媒介形式之一。在汶川地震中, 演播室除了信息调度中心的作用之外, 信息传播功能得到了空前提高。例如, 央视新闻频道在2008年5月12日15∶02, 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棕底白字的小窄条, 出现在屏幕正中偏下。演播室中耿萨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28, 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首次用“突发事件”四个字作为片头, 同时未经请示进行了直播在央视直播历史上是罕见的, 之后央视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地震信息和伤亡人数统计等, 通过演播室口播字幕方式进行及时权威的发布, 打破了央视历史上演播室常规的报道模式与制度框架, 属于制度创新活动。

而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作为地方媒体, 距离第一现场最近, 不仅要发布当地的权威信息以安抚人心, 同时要将灾区的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大众, 并且提供寻人消息和医疗信息等资讯以服务大众。但在汶川地震发生当天, 由于地震造成的交通和通讯中断导致记者进入灾区难度增大, 时间成本增加,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及时发出节目, 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当年安排多名记者进入演播室自述地震采访经历。

1 记者以亲历者身份进入演播室。

记者既是事件经历者, 也是事件报道者和讲述者。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在2008年5月12号地震直播开启之后, 陆续安排了近20名采集地震新闻的记者, 进入演播室接受主持人采访。从进入演播室内记者的讲述内容分为三个层面:记者亲历地震的故事, 记者参加权威部门新闻发布会的所感所闻, 记者感受大灾中的大爱与真情。

1.1 地震“亲历者”身份

汶川地震当天中午两点多, 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频道记者王娴在四川卧龙采访后从震中映秀返蓉途中, 遭遇大地震, 当即用摄像机纪录了沿途灾情。该记者回台就第一时间进入了演播室, 作为重灾区目击者向观众讲述震区细节:“我和摄像在映秀镇我们以前常去的一家面馆吃了面就开车回单位, 在都汶公路上一阵猛烈的颠簸, 到处巨响, 石头砸在车上, 回头一看, 和我们一起出发采访的那些车辆都被山埋了……”“就像平时我们看到的爆破一样, 这是面积没有地震那么大”。记者在演播室中的讲述不同于出外景现场, 而是语速很快, 其中有大量普通人亲历地震的细节, 从平民的视角传播信息在当时更能令受众信服。同时, 作为亲历者的记者带回了不断变化的信息, 由于当时灾区的道路未通, 记者进行接力, 途中拍到某一时段灾情的记者回台制作节目时就进入演播室接受采访, 而接力的记者再继续采集新的信息, 回台后再进演播室。。。如此循环。让报道者走进演播室把自己前往灾区的故事讲出来, 既具有更多的信息真实性呈现, 也使得信息的内容价值链条得以延伸, 丰富了演播室报道内容与报道形式。同时, 也可以弥补主持人元素在演播室中的调度或叙事中的程序化, 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氛围, 增强了演播室在汶川地震直播节目中的活跃度。

1.2 新闻发布会“亲历者”身份

汶川大地震之后, 四川省地震局在成都发布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而采访了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陈靖, 是地震后第一个进入演播室的记者。在大灾难刚发生后, 人们希望获取权威信息以消除内心对灾难事件的模糊度, 该记者在参加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之后, 以亲历者的身份和平民视角讲述她对事件的认知:“四川省地震局专家都告诉我, 在成都是不会出现房屋倒塌的现象, 不要盲目的逃生……”。作为当地民生新闻频道, 应在灾难报道中正确引导受众的注意力, 防止谣言的发生。根据1953年克罗斯的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R (rumor) =i (important) ×a (ambiguity) ×c (critical ability) .其中, R指谣言, i指重要程度, a指模糊度, c指批判能力。后来, 我国学者胡钰又将其修正为:R=关注度×模糊度×反常度。汶川地震是反常度极高, 人们对其产生的关注度也高, 同时最早因为地震导致道路不通和灾难信心的不确定性使得观众的模糊度升高, 因此, 容易产生谣言。汶川地震事件关注度和反常度难以改变, 但是模糊度决定着谣言的散布程度。于是, 四川电视台没有请专家而是第一时间让参加地震局首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进入演播室。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把握受众需要获取的信息对象, 对受众的信息需求有更充分的理解, 对本土文化领悟更多, 所以传播信息也更具选择性和侧重性。记者自身的讲述为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增加了可信度, 更有效避免谣言的发生。

1.3 以大灾中真情的“直接感受者”身份

汶川地震当天, 川台第4频道记者王夏在拍摄了一名在地震时晕倒的中年妇女。从画面中看到, 成都市街头一群素不相识的市民有的为病人打伞, 有的为病人做人工呼吸。由于当时大量救护车赶往灾区, 120迟迟未到, 随后路边一辆平板车主动帮忙, 司机和众人七手八脚将病人抬上平板车送往医院抢救。这则新闻, 在当时处于地震阴影中的成都形成了新的意义, 大爱的传播带给受众感染力量。于是, 这名记者进入了演播室讲述感受:“特别是看到给她做人工呼吸的那位市民, 他们非亲非故, 我当时感动得哭出来了, 我问了他叫什么名字, 他摇摇手走了……”同时, 记者也传达了一个讯息:成都市的救护车力量紧缺, 灾区也急需医疗资源。就在主持人采访该记者一共6分钟时间内, 还由插播过一次阿坝州内地震灾情, 由主持人口播近30秒。

在当时灾区道路未通的情况下, 川台第四频道通过“记者演播室讲述+主持人口播”的形式发布灾区即时消息, 在当天无法获取到灾区足够画面的情况下, 保障了震后信息传播的。真实性, 及时性和全面性。

多名记者进入演播室是对演播室元素的创造性使用。从元素的角度分析, “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编码方式, 就会有多少种电视节目形态”[1]。传统元素的相互交叉, 重新组合与编码, 能生产出新的节目模板。我们知道, 主持人元素在演播室的功能就是完成受众对信息的各种需求, 演播室可以完成概念, 但是鲜活的细节却很缺乏, 因此, 记者以亲历者和报道者的身份进入演播室从不同的视觉讲述新闻事件, 弥补了细节的空缺。

由此可见, “把若干旧元素按照合理的结构组合起来, 构成一个系统, 就可以产生一种全部要素在分散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新素质, 功能和特性”[2]。记者进演播室模式很常见, 但是整体大于总和, 通过创造性的排列组合, 将单个记者进演播室的模式进行叠加组合, 演变成多名记者进演播室并且采取多角度的讲述, 就构成了新的结构形态, 使得受众在演播室丰富多元的信息中感受了优化的传播。电视节目传统元素的重组也体现了对创新理念的解构性理解。

2 插片元素的有机运用

在汶川地震及之后连续四年长达12小时的直播中, 川台4频道打破了以往由主持人控制报道内容的节奏模式, 通过插片建立报道内容的节奏, 形成预置的节目氛围。演播室插片元素是报道新闻内容的背景与价值延伸的重要补充方式, 各种不同类型的插片元素组合, 也具有创造节奏的意义。2008年汶川地震当天和之后连续四年每个纪念日12小时的直播节目中, 川台4频道的插片共有约143条, 分别为地震当年2个插片, 一周年约53个插片, 两周年约50个插片, 三周年31个和第四周年约16个插片。其中, 2008年地震中的两个插片内容为地震正确逃生的方法, 而之后四年中, 使用插片频率由高到低可分为:煽情的文艺插片, 体现震后重建成就的三维对比插片和防震减灾的知识插片。

2.1 大量文艺插片形成预置的节目氛围

文艺插片是插片的一个形态, 根据创作的风格样式不同, 大致分为用感情和主题说话, 心理读白, 故事情节和过程说话的三种样式, 通常也没有文字配音, 大量结合音乐和特技等艺术技巧, 体现了短歌悠扬, 荡气回肠的特点, 这也是插片快浓缩艺术的体现。一般而言, 文艺插片在大型新闻直播中多运用于升华情感, 熏染气氛。川台第四频道在地震一周年直播节目中, 使用了53个插片, 其中百分之97.8%为文艺插片。例如, 演播室访谈《罗汉寺和他的108个孩子》, 主要讲述地震后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垮塌, 罗汉寺庙搭建了一个临时产科手术室, 108个孩子在那里出生, 体现了当人性和清规发生冲突的时候, 大爱作出的选择。该访谈时长30分钟, 其中除了有演播室中著名学者于丹对事件的点评构成了节奏, 更多为文艺插片的适时运用。在节目播放到罗汉寺主持在一年后去看这些孩子时, 插播一散文诗的插片:“一个个幼小而鲜活的生命来了, 在举国悲情中, 在生死大营救的关头, 他们结伴而来……”音乐加以感人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视听觉刺激, 代替主持人口播作用而起到承前的作用, 引导着受众思维的延伸和情感的释放, 插片结尾用“生命在, 希望在, 未来就在, 生命如钢, 在锤炼中坚强, 生命如花, 在大地上灿烂”以散文诗的语境升华节目的氛围, 音乐回荡中重新回到演播室, 再进入于丹的理性点评, 受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起伏的节奏脉络。

再如, 播出唐山志愿者一年后重返灾区的新闻, 频道制作了一个根据歌曲改编的MV插片“感谢在心, 我要对你讲, 我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最后一个画面是字幕“四川人民感谢你”。在地震一周年, 灾难创伤的记忆还未完全褪去, 受众的情感需要释放和共鸣, 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讲, 文艺插片的大量使用和受众的情感需求是重叠的。文艺插片是传统元素, 但却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重组使用产生了新的传播效果, 改变了演播室中主持人传统的情感读白, 真正达到观众感官的延伸和心理参与。

2.2 三维对比插片升华直播主题

伴随环境与重建工作的进程, 灾区的情况处于一个多元与动态的发展趋势中, 对节目内容的选择、组织, 表现方式的选择与组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三周年直播主题为“从悲壮走向豪迈”, 体现灾区成就。川台第4频道不再采用演播室主持人单一的口播表述, 而是采用了大量直观的灾区三维对比插片以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直播节目中, 每隔25分钟左右会使用一次灾区三维对比插片, 一共12个三维对比插片 (不包含重播) 例如:在老北川的飞行三维短片, 对比了地震前后的北川县城, 然后在插片中出现了安县, 于是节奏自然过渡到安县灾后重建成就专题片《鸟瞰灾区新面貌:平武安县江油篇》。在三周年的直播节目中, 除了例如灾难崛起, 新生重建, 缅怀铭记和灾区新貌等明显的结构版块划分之外, 在每个版块之间利用了三维对比插片以承上启下, 每25分钟一次的对比短片引出一个受灾地区, 形成了条理性的层次划分, 通过使灾区对比形象化, 帮助观众更形象地解读新闻。

3 演播室形成“同构”叙事功能

嘉宾进演播室是新闻事件中的常规模式, 从地震一周年开始, 川台第4频道利用地方频道资源优势, 每年会邀请大量的嘉宾演播室, 仅在地震一周年就请了18名嘉宾, 这些嘉宾包括著名学者于丹, 受灾群众, 地震救援者和灾后援建者, 但是, 每一位嘉宾在演播室中都会有一个“演播室故事”的展开。

3.1 嘉宾于丹的“三年之约”

在学者于丹的演播室访谈中, 该频道把于丹和灾区群众的故事有机融入了演播室环境中, 形成了同一空间中对故事的历史回溯与现实讲述同构的叙事功能。例如, 地震一周年, 于丹的访谈的主题名叫《一年之约》, 内容为2009年4月, 于丹在德阳灾区认识了一对痛失爱子的夫妻陈开全, 看到他们给天堂的儿子写了许多伤感的信, 于是于丹和他们约定用一年时间走出悲伤, 在一年后的5月12号“狠狠的哭一场”。2010年5月12号, 于丹在川台4频道做嘉宾时实现了这个约定, 通过双视窗现场直播, 陈开全夫妻流着泪把写给儿子的信读给于丹:“……别了512, 别了航儿, 希望你在天上活得欢畅, 来生的春天, 我们相逢在百花齐放的路上……”双视窗口中, 于丹欣慰的留下了眼泪。通过前期制作的短片, 于丹看到陈开全夫妻在她的鼓励下重新振作, 写了140多首给天堂儿子的诗歌。演播室随即又现场连线, 于丹与陈开全夫妇再次做了新一年的约定——出书时给陈开全写序。地震三周年该访谈主题更名为《三年之约》, 三年后陈开全出了写给天堂的儿子的书, 于丹也如约在书中写了序。连续三年同一空间的直播中, 通过故事的有机融入, 达到了演播室同构的功能, 同时推进了灾区人物的心灵重建。从另一角度而言, 通过学术专家平民化的方式为受灾群众重建心灵家园, 实现了对受灾群众最直接的救助, 保有了节目内涵。针对三年的演播室故事, 于丹写道“我一直相信, 宇航与他的父母, 相约三生, 沿着一段又一段三年的约定走过去, 他18岁的眼睛含着盈盈热泪, 始终看得见爸爸妈妈的欢喜悲伤。”

虽然地震周年报道主题具有相应的一致性, 但是四川电视台第4频道在直播中把握住了报道内容和进程以及人物自身发展会随时间发生“迁移”的规律, 并将这种变化规律与固定的演播室进行融合, 实现了演播室同构叙事功能。因此在同一主题下, 只有结合事件内容的不同发展特征, 构建适时而合理的演播室表达样态布局, 才是寻求节目创新及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

3.2 嘉宾元素的演播室运用

2009年, 2010年和2011年这三年的直播节目中, 四川电视台第4频道演播室每一次都邀请了近20名灾区群众和援建者进入演播室, 灾区嘉宾是地震中失去了亲人, 肢体残疾且受社会高度关注的人物。例如, 北川孤儿宋馨懿, 地震那年不满三岁, 父母用身体保护她而双双遇难, 小馨懿在父母冰冷的怀里呆了48个小时被成功营救却左腿截肢。小馨懿和监护人小叔作为嘉宾, 连续3年进入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演播室, 并通过演播室的呼吁为小馨懿的小叔找了工作, 帮助馨懿免费上了成都一所幼儿园, 如今孩子已上小学。通过演播室特定环境的集中采访, 形成了新的场域, 更能感染与挖掘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大爱。连续三年对人物的持续关注并每年把他们请进演播室, 体现了媒体人性化的视角和人文关怀。近年来, 全国众多地方民生新闻的恶性竞争, 使得本身资源有限的民生新闻价值遭到削弱, 过度低俗和暴力导致了新闻价值和社会公信力的下降。而利用演播室作为爱心公益传播载体, 可以增强演播室的社会服务性功能, 真正落实到凝聚民心民情。

其二, 通过演播室放大细节。

通过在演播室中放大视听细节来增加新闻的兴奋点。例如, 采访汶川小学地震奋不顾身救同学的8岁孩子林浩时, 主持人谈到他参加拍摄地震主题的电影时问到“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导演会因为你是小英雄, 是孩子, 对你特别照顾吗?”林浩:“肯定没有, 还经常骂我, 说小子, 你不好好演, 我把你换掉”……大量的直播访谈人物吸引受众的原因其一是人物本身的故事, 其二是因为直播中有很多让观众意想不到的细节存在, 即使在演播室里, 也构成了强烈的现场感, 而主题事件的表达需要这些细节作为支撑, 以在演播室形成强烈的现场感。

4 结语

通过对四川电视台第4频道2 0 0 8年——2012年汶川地震主题直播的梳理, 笔者认为地方媒体, 受限于人力、物力, 传播范围、对象, 不可能处处原创, 而通过现有手段及条件的组合式创新却提供了一条更为可行的路径, 在低成本下同样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传统元素的有机融合与嫁接通过有序融合, 同时符合电视节目自身的生产规律, 带来创新。并且, 在本质性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过程中, 衍生出新的细节, 在不脱离原有根基的情况下, 微小的细节得到放大带来创新。随着播报技术的发展, 演播室的空间功能从最初到现在, 始终依赖与其空间设计和局部规划, 但是与此同时, 是否可以思考赋予演播室技术以外的空间符号?除了视觉效果之外, 还应更多考虑观众与演播室的心理参与。伴随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收视需求也日益提高, 在高成本且华丽的演播室给受众带来的视觉感受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去还原新闻演播室给大众所创造的更为实际的服务价值与贴近价值。

摘要:作为危机事件, 汶川地震为媒体包括四川电视台在内的媒介逻辑演变提供了契机。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作为一个地方新闻媒体, 在汶川地震直播以及之后连续4年的大型周年直播节目中, 对演播室元素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本文从该频道对传统元素的整合性使用, 对插片的有机运用, 发挥演播室空间对历史和现实的同构功能, 利用演播室中枢调度功能以形成新的新闻信息场域四个方面, 从而分析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对新闻演播室元素的创新利用, 总结汶川地震期间演播室在社会意识形态良性导向中的经验, 也旨在为低成本运作下新闻演播室的创新提供相应的实战依据。

关键词:演播室,汶川地震,直播,创新

参考文献

[1]《电视节目模式创意》袁靖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2]《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理论与方法》郭宝新张君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2

关键词:GPI/O,COUGH,强制键,信号源监听

中央电视台新址C区演播室均为新闻资讯类直播演播室,主要承担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直播和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制作。根据新闻节目制播工艺流程的需要,我们在C区各演播室均定制了咳嗽盒系统。配置在音频系统内的咳嗽盒系统主要具有:与导播对讲、强制禁用对讲、可选信号源监听等功能。本文以C01演播室群为例,对演播室咳嗽盒系统构成及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一方案概述

C01演播室群由C01、C08、C09三个演播室组成,共用一个立柜机房,是新址C区规模最大的新闻演播室群组,主要承担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新闻类节目直播和录播任务,此外还可用于该频道特别报道类节目的直播。其中C01演播室为220m2开放式演播室,作为频道核心演播室支持24小时全时段直播,C08、C09为80m2演播室,作为频道辅助演播室也具备直播和制作功能。

C01演播室群内,我们均使用德国Stagetec品牌的直播型数字调音台为核心建立音频系统,咳嗽盒功能的实现由主调音台系统完成。C01演播室主调音台型号为Crescendo,40物理推子操作台面,配置NEXUS STAR核心DSP处理机箱,和NEXUS数字音频网络输入/输出接口箱。C08、C09演播室主调音台型号为AURATUS,24物理推子操作台面,配置N E X U S数字音频网络输入/输出暨DSP处理接口箱。其中NEXUS基站箱作为音频网络的核心设备,可对音频及控制信号进行处理,每个演播室的NEXUS基站箱中都配置一张XRI接口卡,该卡可通过GPI/O触发在主调音台中设置的系统内部逻辑,控制改变NEXUS路由矩阵交叉点,从而实现咳嗽盒功能。

二系统构成及功能简介

咳嗽盒系统由演播室主持区域的咳嗽盒(图1)和立柜机房的咳嗽盒主机组成。如图2所示,每个咳嗽盒通过多芯电缆与主机连接,咳嗽盒主机与主调音台系统和通话系统连接,通过传输GPI/O信号控制咳嗽盒完成开关话筒、与导播对讲等功能,同时设置调音台操作界面用户键控制咳嗽盒完成强制禁用对讲功能,通过传输音频信号实现可选信号源监听的功能。

咳嗽盒须绑定话筒来实现其功能,每个咳嗽盒只能控制与其对应的一支话筒的信号。如图3所示,咳嗽盒配置有两个按键,分别为“MIC ON”键和“COUGH”键。“MIC ON”键可实现主持人控制话筒开启/关闭状态,此功能目前在新闻直播演播室无应用。咳嗽盒上的“COUGH”键用于主持人与导播通话,常态时主持人话筒信号通过调音台送PGM输出,当主持人按住该键时,咳嗽盒控制话筒信号改变原有路由,通过调音台送入通话矩阵,实现主持人呼叫导播功能,当“COUGH”键抬起时,话筒信号恢复常态路由,送PGM输出。“COUGH”键按住时键内有黄灯显示,松开后黄灯灭,用于提示主持人该按键状态。每个咳嗽盒只对与其绑定的话筒信号路由起控制作用,不对话筒音频信号作任何处理。咳嗽盒上还配备两个耳机插孔可监听音频信号,信号常态为调音台输出的AUX信号,当通话矩阵触发咳嗽盒切换监听输入信号源时,耳机内监听信号切换为通话矩阵送入的导播口令,从而实现主持人与导播通话。两个耳机的返听信号相同,但具备各自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单独调整音量。

咳嗽盒主机将分布在演播室各个景区的咳嗽盒汇总,实现咳嗽盒与调音台系统和通话矩阵的连接,每台主机最多可以接入6个咳嗽盒,如图4所示。咳嗽盒主机通过咳嗽盒发出的GPI信号触发在调音台中设置的系统内部逻辑,改变话筒信号路由;也可接收调音台系统和通话系统发出的GPO信号,实现对咳嗽盒的控制,同时接收它们输出的音频信号分配给每个咳嗽盒。主机供电正常时,上排的绿色电源指示灯均会点亮。当接入咳嗽盒时,相对应的下排绿色指示灯将会亮起,例如:将咳嗽盒1连接好,C-BOX 1的绿灯就会亮起。下排绿灯仅用于提示主机接入咳嗽盒的位置和数量,并没有咳嗽盒功能的反馈信息,要判断咳嗽盒功能是否正常,还需要实际测试。

在调音台台面的用户自定义区域,我们对应每个咳嗽盒配置了“强制禁用对讲”键。当强制键开启时,按键提示灯点亮,COUGH功能失效,强制话筒信号始终保持送PGM输出。在主调音台中控显示屏内,对应每支绑定咳嗽盒的话筒都设置了显示其状态的区域。当咳嗽盒的“COUGH”键被按住时,屏幕会显示相应提示;当咳嗽盒的强制键开启时,屏幕也会有相应提示。

三演播室应用

1.与导播对讲功能

与导播对讲功能由咳嗽盒右侧黄色“COUGH”键实现(见图3)。常态时,黄灯不点亮,调音台中央显示屏相应序号无底色亮起,此时话筒信号送PGM输出。按住“COUGH”键,咳嗽盒黄灯亮,同时调音台中央显示屏中相对应的序号标识也会亮起白底(见图5红框部分),此时该咳嗽盒控制的话筒信号不送PGM输出,送给通话矩阵,松开“COUGH”键后,咳嗽盒恢复常态。

(1)C01演播室实现方式

功能原理举例说明:常态时,MIC1分配到channel1(MIC1)上。按住咳嗽盒1的“COUGH”键,MIC 1不再分配给channel1,而是分配到了channel 85(CBOX1&3)上,channel85不送PGM输出,只送通话母线AUX7,由此实现与导播沟通功能。松开“COUGH”键,MIC1信号又回到channel1上,送给PGM输出,此时通话结束。

由于系统资源有限,在C01演播室有线话筒MIC1和MIC3共用一个COUGH通道,MIC2和MIC4共用一个COUGH通道。也就是说,MIC1和MIC3不能同时COUGH,MIC2和MIC4不能同时COUGH,谁后按谁接管。在上面的例子中,MIC1和MIC3在COUGH时均会占用channel85,一个channel不能同时分配两个源,故二者不能同时COUGH。如果咳嗽盒1的COUGH键先按下,咳嗽盒3的COUGH键后按下,那么此时,MIC3的信号进入通话矩阵,MIC1的信号恢复常态路由。

图6为C01演播室COUGH实现方式框图。

(2)C08、C09演播室实现方式

由于系统规模有限,C08、C09演播室咳嗽盒实现方式与C01演播室略有不同。按“COUGH”键时不占用调音台逻辑通道及AUX母线,直接将MIC路由切换至调音台物理输出端口。

功能原理举例说明:MIC1分配到channel1上。按住咳嗽盒1的“COUGH”键,MIC1不分配给channel1,而是分配到XDA1~5(TB1)的输出端口,进入通话矩阵。松开“COUGH”键,MIC1恢复到channel1上,并且不再分配给XDA1~5(TB1)的输出端口,由此停止与导播通话。

需要说明,由于一些限制因素,C08、C09的咳嗽盒3、4共用一个逻辑,不能同时完成通话功能。即在同一时间,二者只能有一个与通话矩阵连通,谁后按谁接管。咳嗽盒与输出板卡的具体对应关系为:咳嗽盒1——XDA1~5;咳嗽盒2——XDA2~4;咳嗽盒3、4——XDA1~6。

图7为C08、C09演播室COUGH实现方式框图。

(3)关于站播咳嗽盒

根据节目形态需要,我们引入了站播咳嗽盒。C01演播室除咳嗽盒1~6控制6支有线话筒外,还配有站播咳嗽盒1、2来控制两支无线话筒。由于我们采用有线脚踏板形式的开关,所以站播咳嗽盒只有COUGH和强制功能,不具备信号源监听功能。站播咳嗽盒原理与普通咳嗽盒相同,只是触发形式变为通过脚踏板开关控制话筒路由设定,如图8所示。较无线开关设备,脚踏板开关具有:连接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站播咳嗽盒1、2在调音台中央显示屏中显示为COUGH 7、COUGH 8。

2.强制禁用对讲

由于咳嗽盒的COUGH功能可以改变MIC送PGM输出的路由,如果“COUGH”键失灵,或主持人通话结束松手后,该键不能自动弹起,就会导致话筒信号不能送给PGM输出,引起播出事故。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在调音台台面上,给每个咳嗽盒都设置了一个相对应的强制按键来控制话筒信号的COUGH功能。当强制键工作的时候,图9中强制键点亮(CBOX 1……);图10中红框区域相对应的指示灯红底点亮;图3中的咳嗽盒红色指示灯亮起。在此状态下,咳嗽盒的COUGH功能不起作用,MIC信号始终送给PGM输出。

3.可选信号源监听

咳嗽盒侧方配有两个立体声耳机插孔(见图3),它们听到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插孔内的信号可以通过一个开关实现双单声道/立体声模式切换。图11中,开关在内侧时为双单声道模式,耳机左右收听的内容是相同的(AUX或导播口令);反之,如果开关在外侧时是立体声模式,耳机左右收听的内容是不同的(左AUX,右导播口令)。播出时主持人通常佩戴单耳耳机,故我们将此处设置为双单声道模式。

(1)C01演播室实现方式

咳嗽盒监听功能可以在两个信号源之间相互切换:一个为PGM信号,即AUX自选;一个为通话信号,即导播口令。当导播呼叫主持人时,6个咳嗽盒被分成2组。咳嗽盒1~3为第一组,通常状态下咳嗽盒监听PGM信号,当导播按下通话面板上的“咳嗽盒1”按键时,咳嗽盒1~3监听切换为导播的声音;松开“咳嗽盒1”按键,监听源恢复为PGM信号。同理,当导播按下“咳嗽盒2”按键时,咳嗽盒4~6听到导播口令,松开“咳嗽盒2”按键,咳嗽盒4~6监听源恢复为PGM信号。

(2)C08、C09演播室实现方式

同上所述,咳嗽盒可以切换监听PGM信号和通话口令。与C01演播室不同的是,C08、C09调音台的AUX输出母线出厂设置是AUX 1~4为立体声母线,AUX 5~8为单声道母线,不能自由定义母线类型。所以,选择AUX 5~8对应向咳嗽盒1~4发送监听信号。4个咳嗽盒被分成2组,均调整到双单声道模式。咳嗽盒1、2为第一组,通常状态下监听PGM信号,当导播按下通话面板上的“咳嗽盒1”的按键时,咳嗽盒1、2监听切换为导播口令;松开“咳嗽盒1”按键,咳嗽盒监听源恢复到PGM信号。同理,当导播按下“咳嗽盒2”按键时,咳嗽盒3、4听到导播声音,松开“咳嗽盒2”按键,咳嗽盒3、4监听源恢复到PGM信号。

4.应用情况总结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总结C01演播室群咳嗽盒系统功能具体实现方式,见表1、表2。

四结束语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3

我台去年下半年进行了新闻演播室的改造, 使用大半年来运行良好, 现将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安全方案逐一介绍。

1 视频系统

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视频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类:两台标清演播室摄像机及一台带遥控云台的小型摄像机;一主一备两台素材播放服务器用于播放新闻成片内容;一台SONY 1500蓝光录像机、一台松下93录像机用于直播中插播紧急内容;两台字幕机互为备份, 此外还有4路数字外来信号接口, 两路模拟信号接口, 用于系统扩展。

我们使用的FOR.A VPS715切换台可输入16路数字信号, 除了扩展信号外的所有视频信号都可进入切换台, 另外使用科迪3208矩阵作为备份切换。矩阵在平时节目制作中, 更多的是起到一个信号调度的作用, 8路输出, 可分配整个系统所有的信号, 除了输出备路播出信号外, 两路输出给了切换台, 解决扩展信号无法经切换台切换的问题;一路输出至波形监视器TEK 7120, 便于技术人员把握各路信号幅度;还有三路输出给了16画面分割器, 随时可以在大屏上监看到所选择的信号画面。从系统图中可以看到, 所有信号在系统前后端都采用高可靠性跳线设计, 一旦某一通道发生故障, 可以采用跳线进行应急处理。

切换台及矩阵的主备两路信号分别送入主备加嵌器进行加嵌, 主信号经延时后送往播出机房。切换台在直播中如出现故障, 立即通过二选一操作面板切换至矩阵信号输出。

二选一开关主要起到紧急情况下的主备路切换功能, 由于使用频率的问题, 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可能不能第一时间发现, 因此在每天直播前先要检查该开关是否能正常工作。在直播中如发生故障, 可利用跳线将此开关跳开, 直接将信号跳入加嵌器播出。

2 同步系统

如图2所示, 在系统同步部分, 我们采用一主一备两台TEK SPG300信号发生器来输出整个系统的同步信号, 经过TEK ECO-422后接入视频分配器将同步信号送到演播室内的各个设备, ECO-422起到同步信号倒换功能, 一旦某个信号发生器出现故障, 能立即报警同时自动切换至另一路同步信号。

3 音频系统

如图3所示, 音频系统我们采用的是主备调音台的方案, YAMAHA DM1000作为主数字台, BEHRINGER RX1202FX作为备调音台, 分别输出音频给主备加嵌器, 两调音台基本独立, 能起到互为备份的作用。主台有两路输出至备台, 在正常录制时, 操作主调音台即可控制播出主备路的音频信号;如主调音台出现故障, 立即操作备调音台同时将2选1面板开关切换至播出备路输出即可。跟视频信号类似, 各路音源在主、备调音台的前后级都有音频跳线设计, 保证整个音频系统的安全性和扩展性。此外, 为了防止直播中主持人使用的领夹话筒出现故障, 我们在主持人面前放置了拜亚动力MPC67平板界面话筒, 并保持常通状态, 在紧急情况下应急使用。

4 时钟信号

对电视直播来讲, 时钟信号尤为重要。如图4所示, 演播室主时钟信号使用的是播出系统的时钟信号, 另外安装了两台卫星校时钟作为备份, 时钟选择器默认选择A路, 如发现末端时钟信号丢失或者有差错, 立即将开关切换到B路。

5 素材播放系统

直播中各条视频的播放我们是通过素材播放服务器来完成的, 两台索贝服务器一主一备, 操作可互相独立。素材播放服务器与新闻制作网相连, 每天单条新闻迁移完毕后, 直播组人员提前在演播室内进行审查, 确保声音画面正常。直播中正常情况下使用主服务器视频信号, 备服务器采用同步模式响应主机操作, 可设置一定的延迟时间。如主服务器出现故障, 导演紧急切换到备服务器信号, 同时技术人员对主服务器进行一些恢复操作, 如重启等。

6 电源、灯光系统

由于原导控室空间有限, 我们只能在合理布局上动脑筋, 将设备柜、电源柜、灯光柜统一排放, 用玻璃隔断与操作机房隔开, 做到相对独立。两组大容量UPS, 分别供应设备柜和灯光柜, 各个机柜安装两排供电插座, 一半接工艺电源, 一半接UPS电源。直播景区的灯光, 以冷光源为主, 由UPS供电, 确保稳定性和易用性。另准备了一组位置相近的冷光源, 工艺电源供电, 防止UPS出现故障。演播室搭建完毕后, 我们对高负荷情况下的两组UPS电源进行了测试, 确保电池工作时间能坚持到供电房发电机开始工作。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4

SNG新闻直播在中国内地电视新闻界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以SNG为主的小型化、常态化新闻直播异常活跃,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这些研究大多围绕着SNG与生俱来的一些特点展开,比如,SNG启动快,机动性强,突破了微波电缆传输的制约,等等。无可否认,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发挥SNG的优势。对于一档新闻节目或者整个新闻频道而言,SNG只是参与其中的元素之一。从新闻节目整体的角度出发,SNG的影响会体现在哪里呢?这种影响又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呢?

结合笔者的实践,本文将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一、一个流程图的启示

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在2012年5月21日傍晚6:30播出了关于暴雨袭击山城重庆的一组报道,用图示表示,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流程图。

对于这个流程图,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 演播室和外景地存在于两个相对独立的时空,外景主持人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这两个时空的独立性。

2. 演播室和外景地的地位并不平等,随着话语权在演播室和外景地之间的交接,外景地变成了演播室的延伸,外景地从属于演播室。而外景地与另一个新闻现场的SNG连线,再一次构成了外景地的延伸。

3. 接报道内容而言,外景地报道中包含了6条VCR片子。

这些VCR在其他地方完成。这些地方和外景地一样,处于室外。更为重要的,外景地能够实时感受到天气的变化,这样一来,外景地就使得这些事先完成VCR片子在播出的时候具有了强烈的现场感。此外,外景地也是一个新闻现场,在这里直接完成播出,给电视受众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暗示:采访记者没有离开新闻现场,一直在了解相关的内容。到此,外景地事实上变成了新闻中心派驻新闻现场的一个分制作机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新闻节目的整体而言,SNG在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使得新闻节目的演播室也在发生着变化,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演播室被打破,一个抽象的演播室的概念开始形成,这个抽象的演播室包含了物理演播室和处于新闻现场的外景地两个部分。就新闻节目整体而言,SNG的出现,使得物理演播室的封闭结构被打破。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面的结论,接下来,让我们做出一个假设:放弃SNG直播,把报道内容全部纳入演播室播出的内容当中,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演播室:封闭空间里的新闻播报

SNG新闻直播出现之前,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存在着一个固定模式。以《天天630》栏目2012年5月21日傍晚6:30播出的那组报道为例,将SNG直播连线变成VCR片子,这个固定模式就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图示。

在这个图示中,演播室主持人成为了唯一的播报者,单一而重复:从一条VCR片子到主持人再到另一条VCR,然后又回到主持人,周而复始。物理演播室位于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感受不到天气的实时变化,这种亲身感受的缺少使得演播室主持人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不可避免会产生与新闻现场的疏离感。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由于其发展变化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快,这种疏离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此外,单纯的演播室播报新闻,还具有一系列的确定性:

1. 新闻内容事先制作完成,责任编辑或者制片人根据报道内容的重要程度,事先确定播出顺序。就连主持人的语言,多数时候也是照本宣科。

2. 演播室的布景、灯光、摄像机位置事先确定,不能随时发生变化。

这些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演播室的封闭性。

综上所述,封闭性是单一的演播室播报方式的自身特点,这种特点对于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时效性来说,具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随着SNG的出现而有了改善的可能,其改善的方式就是打破演播室的封闭性。

三、我们的探索:坚持与抛弃

既然传统的演播室具有封闭性,对于新闻时效的提升也起着负面的影响,那么,演播室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现有的新闻实践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做法。

1. 一种做法是完全抛弃演播室,新闻采集、制作以及播出的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放到了新闻现场。

在实践中,这种播出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吸引力和灵活性。最大特点就是完全抛开了传统上的演播室,主持人在新闻现场主持节目。2012年,美国多个州遭遇龙卷风袭击,损失惨重,NBC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Nightly News》在报道这一灾难性事件的时候就采用了这一模式。节目主持人Brian Williams在一处龙卷风所造成的废墟前,通过SNG卫星连线分布于其他受灾地区的NBC记者,通过记者们的现场讲述,来报道各地的受灾情况。因为身在现场,报道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和客观就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应该说,对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而言,播出地点就是新闻发生现场,无论是现场感还是时效性,都得到了提高。长期坚持下来,对于观众而言,就产生了一定的收视期待:当主持人再次出现的时候,他或她又会在什么地方呢?

2. 另一种做法也是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在日常的新闻节目中,加入SNG直播,在坚持演播室播报大多数新闻的同时,形成演播室和新闻现场的良性互动,以此来改善演播室封闭性的负面影响。

和突发新闻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相比,大多数新闻报道对于时效的要求并不那么苛刻。从成本的角度来讲,如果每条新闻报道都动用SNG直播车,这将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时候,SNG直播只能运用于一些重要的新闻报道。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判断何时该动用SNG直播车,何时又不该动用呢?结合自身的实践,笔者认为,SNG直播主要涉及这样几类题材:

一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对于这类题材,SNG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二是发展变化比较快的新闻事件。例如,春运期间的高速公路运行状况,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这类题材,SNG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报道的时效性。

三是影响范围大,涉及人数多的题材。例如,一场重要的政府新闻发布会。这类题材强调的是权威和时效,当身在现场的记者通过SNG进行报道的时候,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内容本身,还有因为记者身在现场的权威和真实感,而这种真实感是演播室所不具备的。

四、S NG在打破演播室封闭性的同时,必然带来新闻把关的前置

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分支:把关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大众新闻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人”。我国的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一直以来就有着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制度,这是保证新闻宣传正确方向的必要之举。比如,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突发恶性刑事案件。其报道内容就涉及到了一系列的把关问题。刑事现场的相关画面是否适合公开播出?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在报道中如何体现?对案件的报道是否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等等,这些问题的把关关系到相关报道能否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在单一的演播室播出模式中,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播出之前的审稿和审片制度来实现把关。例如,在加入SNG直播之前,一条电视新闻必须经过责任编辑审稿,制片人初审,新闻中心主任终审,重要稿件可能还需要分管台领导终审,这样一系列的把关过程才能最后进入到播出环节,一些不太适合公开播出的因素便在这一个把关过程被剔除。而在SNG直播当中,这一把关过程被缩短了,新闻现场即播出现场,演播室从理论上延伸到了新闻发生的现场,这种变化同时也把以前在电视台内部完成的一些新闻把关过程提前到了新闻发生的现场。

换句话说,身在新闻现场的直播主持人或者直播记者必须就直播报道的内容进行把关。如何才能保证把关的正确性呢?这就需要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作出新的探索,如何在保证新闻播出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实现舆论宣传方向的正确性。

在笔者的实践中,对SNG的新闻把关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每次出动SNG直播小组,必要有一名制片人带队,其主要作用就是负责现场新闻把关。二是,对可能参与SNG直播的出镜记者和摄像人员进行新闻把关的教育,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保证把关的正确性。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5

作为新闻直播技术人员的核心任务, 就是保障新闻直播系统正常安全的运转以实现技术上的安全播出。2009年广电总局发布第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其电视中心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 为我台新闻直播演播室的技术安全播出工作给出了指引方向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经过详细研读相关各条例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将南方电视600高清新闻直播演播室的安全播出保障分为系统应急设计和制度建设与实施这两大部分。下面根据实施细则的相关各条例进行模块式分析。

1 技术系统应急设计

1.1 无单点故障设计

所谓无单点故障设计, 就是无论是针对通道还是某个设备节点, 在同一设备的主和备不同时出现故障的前提下, 至少保证一路播出信号能送到播出部门。这个前提从概率的角度去理解的话, 我们可以认为同一种设备的主备同时发生同一种故障的概率是极低的, 因此可以把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作为系统设计的前提。可以说, 无单点故障设计大大提高了直播演播室整个视音频系统安全等级, 也是评判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以下各子系统也是按照这个设计原则和检验标准去确定的。

1.2 视频信号中心切换系统安全设计

根据实施细则第十六条, 省级电视台直播演播室视频系统输出的主备信号应来自于不同的广播级播出切换设备;切换台等关键设备应配置双电源[1]。对照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要求, 切换台加矩阵的配置也是满足该要求的, 但随着直播节目对技术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大和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矩阵承担的功能任务除了原来的信号调度功能和电视墙监看外, 还包括了如现场大屏系统信号调度等当前直播节目非常流行的设备使用需求。鉴于以上情况和日后冗余扩展的需求, 我们在演播室安全性设计上采用Snell Kahuna双切换台 (1:1主机配备保证输入输出主备一致) 主备联动模式, 投入更多的预算和设备来保证视频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所谓主备镜像联动 (shadow switcher) 功能就是备切换台完全跟随主切换台信号切换[2]。备切换台作为主切换台的主要应急备份设备, 将矩阵从切换台应急备份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为了增大安全系数, 矩阵也参照以往做法配置键控器设置应急通道和主备切换台形成三级信号中心处理应急配置。双切换台模式使得视频系统整体设计更加清晰明了, 应急操作流程更加简洁迅速, 还在符合总局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

1.3 音频系统安全设计

根据实施细则第十七条, 音频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音频系统设备为广播级音频设备;调音台等关键设备应配置双电源[1]。数字音频设备应具有锁相功能并处于锁相状态;音频系统输出的主备两路信号应来自于不同的调音设备。综合性价比等实际因素, 我台的新闻直播演播室采用主备双数字调音台结构, 主调音台为双电源带字时钟 (word clock) 锁相的广播级播出数字调音台 (Lawo Zirkon) , 备调音台为单电源数字调音台 (DM1000) 。主备通道都配置2选1开关, 正常状态时主备通道都选为主调音台, 当主调音台故障时将两个2选1开关都选为备调音台作为应急播出状态, 如图1。

1.4 信号传输通道安全设计

根据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传输链路应符合以下规定:外来信号宜通过双链路传送至直播演播室;直播演播室应传送主备播出信号至播出中心, 主备信号应通过两条以上不同路由传送至播出中心[1]。我台的每个新闻直播演播室均与播出总控建立双路光纤传输通道, 两路光纤布线均走不同物理路由, 每路光纤为12芯多芯光纤, 演播室外来信号与主备播出信号交叉分布在两路光纤中。只要两条光纤不在直播时段同时遭到物理破坏, 就至少保证有一条光纤内的外来信号和播出信号在直播时段是正常工作状态。

1.5 播出通道及监看安全设计

根据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 应在直播信号播出通道中配置延时和切断装置[1]。由于技术管理模式的原因, 延时器和下变换的设备定位是在直播演播室的播出通道中 (播出频道TVS1为高标清同播) , 如图2所示。由于延时器是在新闻播出内容涉及内容政治事故时才启用, 因此延时器是播出通道最重要的设备。为了能实现延时器设备故障后快速恢复, 特意设置了第三延时通道。我们除了延时装置以外还加设了应急矩阵, 应急矩阵为单独的小型矩阵作为切断装置, 输入源接入本通道信号、静帧画面 (切换台AUX母线输出) 和第三延时通道。当因为主备通道延时器设备故障导致该路播出通道中断时, 我们可以立即在应急矩阵切换为第三延时通道保证主备通道的正常播出。基于同一设备不会同时在直播时段发生故障的前提, 如果播出通道中其他的设备发生故障, 则直接由播出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主备切换的应急操作。

在实际每日直播过程中, 每档新闻直播之间的间隔都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内, 在时间压力的前提下做到“后处理”完全恢复正常是非常有难度的, 因此我们建立“备上备”的无延时通道。如果主备通道中其中一个通道出现故障或主备切换台其中一个故障时, 无延时通道的存在可以保证有两路通道同时送到播出。

在电视墙中设置一块42寸大屏采用9分割的方式进行主备播出通道监看, 如图2所示, 播出通道中的设备出现异常可立即判断出设备故障点。播出通道信号流程和监看点设置如图3。

1.6 供电和空调安全设计

技术系统经过逻辑化安全设计后, 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率已经大大降低, 而从实际工作中反映来看, 作为技术系统的重要支撑系统——动力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却是真正能影响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要害。根据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五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1], 我台供配电系统对演播室供电是独立双路供电且每路供电带不小于总负荷30分钟的UPS。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清视频系统和数字音频系统的核心处理设备, 如切换台、矩阵、周边机箱和调音台等均可选取双电源配置采购, 而对大多数为单电源设计的信号源和播出通道设备均采取主备在线模式。这样, 在直播期间无论是单路断电故障还是其中一路播出通道中的设备出现故障, 都保证至少一路播出通道是保持正常功能的。在设备摆放和接电规划中, 我们将单电源设备分主备的设备分别接入主备电源, 对两路独立供电线路按照平衡负载的原则分配设备负载。避免在直播期间因其中一路电力故障而导致了某个功能模块的消失。

中心设备机房温度超过26℃时, 设备故障的几率便大大提升。在原有水冷中央空调的基础上, 我们在设备机房 (10m2) 还安装了一台5匹主机拖载四台民用级的大金室内空调作为中央空调的应急备份。当中央空调因故障不能短期内恢复的时候, 应急备份空调可以撑过当天所有的新闻直播栏目, 为中央空调争取更多的抢修时间。

2 应急处理原则和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

2.1 设立直播设备备件库

根据实施细则第六十四条:备品备件应进行登记造册, 放置于满足器件存储环境要求的指定位置, 并定期检测和维护[1]。设立备件库的目的是为了出现事故后能迅速更换不明原因或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功能的故障设备, 为实现快速恢复的要求提供硬件保障支持。在每年维修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逐年添加各类与信号安全播出有关的备件及相关耗材。备件库里的设备包括高清切换台、小型数字调音台、高清延时器、各类周边板卡及其机箱、帧同步机、电视墙监视器、有线话筒、无线话筒、电话耦合器、各种长度的视音频跳线和线缆、全备的工具箱、各种转接头等。所有的备件在入库前均经过长期加电功能测试, 每季度按功能模块划分对在库设备进行功能检测, 确保无论何时使用到备件库里的设备, 都能保证所有的功能正常使用。

2.2 播前测试和交接班制度

根据实施细则六十一条第 (二) 款和第 (五) 款的规定: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应包括交接班要求、值班内容、纪律要求、监看监听要求等;播前测试制度应包括播前测试时间要求、规范用语、测试信号源、检查指标规定等[1]。再好的制度和体系, 最后还是要靠人来实施。我们设置了完整的播前准备检查和交接班制度, 每次直播前演播室当值技术领班必须填写直播设备状态检查表并督促切像导播进行确认。每日的第一档新闻直播栏目前半小时播放直播信号测试带确认主备播出通道信号状态;切换应急矩阵开关并和播出技术员确认功能是否正常;与播出技术员确认演播室时钟与播出时钟是否一致 (精确至秒) 。每档新闻直播前10分钟播放直播节目版头画面并与播出技术员进行确认。在每天直播新闻节目直播结束后, 当值技术领班填写交接班日志, 将当日出现的技术系统调整步骤和应急处理步骤记录在案, 并与下一当值技术领班进行确认。当值科长负责检查所有的确认表和交接班日志并按月回收造册。每天新闻直播设有新闻技术总值岗位, 由部门主任及各科科长轮值, 技术总值负责对直播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和直播过程中的操作进行监督。从制度上尽量克服长年安全播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麻痹大意可能性。

根据实施细则第六十八条: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和自台实际情况, 制订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流程;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演练[1]。直播组每季度针对切像导播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每季度不定期对上岗操作员进行应急预案操作抽查, 抽查不合格的技术员要回炉再培训再考核后才能重新上岗。

2.3 应急处理及其恢复原则

在直播期间, 子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现象后, 按照“先应急、后处理”的原则来进行故障处理。所谓先应急, 就是在直播中第一时间判断设备故障点, 启动相应故障的应急预案, 恢复播出正常, 把事故影响降到最低。后处理, 就是在应急状态下直播完成后, 立即进行系统正常化的修复和调整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直播系统在设计中除了能实现系统各环节应急处理外, 还要求能实现两档新闻直播节目间的快速恢复, 也就是说如出现应急状态后能在处理结束后不能再以应急状态进入下一档新闻直播节目, 即出现应急的环节恢复成有备份的状态。在我们的无单点故障设计原则和备件库的支持下, 实现快速恢复是有把握的。

2.4 灾备演播室

当本直播演播室出现短期内不可恢复的系统化崩溃导致该演播室不能承担原本的新闻直播任务时, 全体直播人员可以迅速迁移至备份演播室完成原演播室应完成的新闻直播任务, 这个备份演播室就称之为灾备演播室。一个演播室要成为另一个演播室的灾备演播室, 这个演播室中的直播设备的设置和状态都能迅速调出, 包括切换台状态、调音台状态、摄像机状态、字幕机模板及其状态、三维图文包装模板及其状态、时钟状态和提词器状态等。在我台南方电视新闻直播600演播室和601演播室是互为灾备演播室的, 两个演播室相互毗邻, 直播时段相互错开, 各设备的灾备状态均用醒目标签贴在各自需要调用的设备上, 各直播岗位工作人员熟知当灾备预案启动时相应操作步骤, 每年各岗位至少接受一次不定期演练抽查。

3 总结

新闻直播技术安全播出是新闻直播技术工作者的职业生命线。好的直播演播室安全播出系统设计, 好的直播演播室管理制度再加上好的员工执行力三位一体是新闻直播演播室安全播出最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坚持不懈的高度重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才是年复一年成功的直播演播室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南方电视新闻多年来出色的新闻直播技术安全播出保障任务也证明了我们从技术系统设计到管理执行的一整套体系是合理且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9年第62号令.

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 篇6

CCTV-NEWS英语新闻频道所在的200平米演播室中, 主播区引入了背投式的Barco 2×4 DLP大屏幕显示墙, 副播区和站播区引入8块尺寸不一的等离子。大屏幕控制系统分别位于导播间的立柜机房和大屏控制室内, 整个系统分为信号控制和制作两部分, 负责信号控制、分配、传输、监看、动画制作等工作。接下来将详细阐述大屏幕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大屏幕控制系统的核心——矩阵的信号输入、输出分配

大屏幕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信号的收集和分配, 因此大矩阵是该系统的核心。英语频道演播室采用的是64×64路汤姆逊数字标清矩阵集合信号, 再用多种型号的控制面板控制信号输出。矩阵的主机、VM3000矩阵控制器、相关跳线板等都放置在立柜机房, 控制面板放置在大屏控制室的操作台上。矩阵的64路输入/输出虽然足够多, 但在信号输入/输出的选择上我们充分结合了英语新闻的播出需要做了精挑细选, 合理配置。

1. 矩阵输入信号的选择

矩阵的信号输入部分包括:2路Clip素材放像机、4路Sobey-555输出通道、4路MC外来信号、2路MSV硬盘播出通道、4路Sony MAV-555硬盘延时器输出通道、2路傲威HDVG在线包装视频通道、1路VGA、4路在线放像机、4路摄像机和1路PGM信号 (图1所示) 。

这些输入信号的选取都是和英语频道各栏目的编辑们详细磋商并结合节目形式的需要仔细布置选择的, 用意如下:

z 2路Clip素材放机可以在直播中保证编辑们用DVCPRO50格式的磁带快速在大屏幕窗口中播出新闻题图。在目前老台址的新闻制作域中DVCPRO50磁带仍是主要介质, 尤其在新闻突发事件的直播中时间不等人, 编辑们仍然愿意直接拿着磁带往播出线跑, 因此配置2路素材放机省去了新闻素材上下载的时间。此外素材放机还可以为Sobey-555硬盘录像机的输入通道提供图片和视频的上载保存;

• Sobey-555硬盘录像机可以采集磁带上的素材并保存在本地, 还可以对活动视频进行编辑、快慢速播放等处理。因此英语新闻多个栏目的滚动Logo以及包装直播的专属Logo都保存在硬盘录像机上, 直播中分配到等离子上循环播放使用。此外4路Sobey-555输出通道还可以在直播中互为备份, 防止一台设备因死机无法使用给直播安全带来隐患;

• MC1~4外来信号主要是解决主持人在大屏幕前站播时需要与异地媒体人讨论新闻事件的问题。这种评论模式在新闻直播中经常被使用到;

• MSV硬盘无磁带播出通道的选取主要是在大屏幕多分窗口中占据一个窗口播放新闻事件的素材使用;

• Sony MAV-555硬盘延时器输出的选取主要考虑到如果MC外来信号的突发新闻事件需要按台里要求做延时处理时, 可以通过延时器再在大屏幕的窗口中播出。此外, MAV-555硬盘延时器中还保存有非洲、美洲分台的循环垫播, 非、美分台的播出信号如果需要同英语频道演播室做对接, 也可以在演播室大屏幕上做转场对接用;

•傲威HDVG在线包装通道的选用主要为英语财经和体育新闻中大量的动态数据、图表、字板的上屏服务。在特效方面, 在线包装的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

• VGA信号的选用主要考虑到已授权的网络素材库中大量图片直接通过笔记本的引用, 省去了图片下载到磁带上的麻烦过程;

•由于英语频道自2010年改版后连续5、6小时的不间断新闻直播成为每天的常态。往往一个栏目还没有直播完, 下一档直播的编辑已在导播间排队等待为大屏幕上载题图了。因此除了2台素材放机外, 演播室原有的4路在线放机也被选入到大屏幕的矩阵中待用;

•4路摄像机信号的选取是为实现主持人在站播时, 大屏幕中呈现的本演播室嘉宾、外来信号之间互动评论的需要;

• 1路PGM信号是为大屏幕系统自己的监看使用。导播间原有的监看墙位置不利于大屏幕控制室人员的观察。

所有信号源在进入矩阵前都需要经过跳线板, 这样如果矩阵死机后仍可以通过跳线为大屏幕输出图像, 保证安全直播。

2. 矩阵输出信号的选择

64路矩阵的信号输出部分主要服务于大屏幕系统中的各个显示终端, 此外也包括系统外的收录机房的使用。它们包括:3路输出给演播室3块58寸等离子显示屏、3路给演播室3块42寸等离子、6路输出给等离子大屏幕控制器为1块103寸等离子大屏幕提供6窗口任意信号选择、6路输出给Barco大屏幕控制器为Barco大屏幕提供6窗口任意信号选择、1路给演播室1块50寸等离子、2路输出给Sobey-555硬盘录像机用于信号采集、16路输出给Miranda画面分格器用于大屏控制室的本地监看、2路输出给配音和收录机房作外来信号的收录使用, 如图2所示。

•整个64路矩阵的输出通过一个PHILIPS的CP3800A面板做全局统一调配, CP3800A是XY选择面板, 可以灵活地为矩阵的任意输出指派任意信号。按键键盘是数字标识, 通过上下翻页功能可以在LED屏幕上显示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对应标识。不过3800A的操作需要结合矩阵系统图的输入编号来选择, 操作略繁琐。它主要为2套大屏幕控制器、16路画面分割器和Sobey-555硬盘机选择信号输入;

•为了达到为各屏幕快速选切信号的目的, 我们又选用PHILIPS的CP3832面板专门为3块58寸等离子和3块42寸等离子分配信号。CP3832面板的优点是输入、输出按键操作简单, 点亮一路输出就可直接选择信号输入, 非常便捷。这在新闻直播中很重要, 因为等离子的图像需要随主持人的话题转换快速切换;

•我们用PHILIPS的CP300单母线面板专门为1块50寸等离子选择信号, 该等离子只供体育新闻使用。

矩阵除为画面分割器准备的16路输出以及硬盘机的2路输入外, 其他信号的输出都需要经过跳线板, 保证矩阵死机后可以通过跳线为大屏幕输出图像。

二大屏幕控制系统的监看、监控部分

大屏幕控制室位于导播间视、音频工位的西侧, 原有演播室系统的监看位置不利于大屏幕操作人员观察信号状态, 因此需要设计自己的独立监看。此外节目部门还要求直播期间在导播间内就可实时观察演播室内各景区大屏幕图像的显示状况, 因此还需要设计监控单元。

1. 大屏幕控制室监看部分

大屏幕控制室监看采用1块50寸等离子加Miranda多画面分割器进行显示, 画面分割器可在等离子上最多显示16个监看窗口, 可对窗口的大小、布局、信号源标识、嵌入音频提示等功能作调整。由于矩阵的16路输出分配给画面分割器, 所以每个窗口显示内容都可以通过XY面板任意选取。结合节目部门的工作需要, 我们选择了13个窗口布局, 信号依次是Sobey-555 P1~P4、MC1~MC4、DVG1~2、MSV1~2、PGM, 如图3所示。

2. 监控部分

大屏控制室监控部分采用SAMSUNG的球型摄像探头加有线遥控键盘。球型探头为彩色一体化摄像机, 内置30倍光学镜头, 355°限位旋转, 垂直旋转60°。操作员在大屏室内可通过控制键盘及遥控杆调整镜头角度和焦距, 得到所需的全景或近景视图。镜头变焦时系统默认中心点自动聚焦, 保持图像清晰。

球型摄像探头吊装在演播室进门的立柱上方, 遥控键盘设置在大屏室内, 我们在大屏室和原视频监看墙上各加装一个Sony 14寸监视器为导播和技术人员显示监控画面。

三大屏幕控制室的制作部分

演播室主播区的背景是Barco大屏幕, 它由8块自适应的背投模块构成, 副播区是1块103寸的等离子显示屏。在新闻直播中各类窗口变化效果都显示在这两块大屏幕上, 这些效果都是由Encore视频处理器完成。该处理器分为视频处理主机和图像显示控制台两部分, 它是大屏幕制作的核心, 与大屏幕之间组成一个小的制作系统, 包括三个单元:Barco、103背景大屏幕、Encore视频处理器、视频背景服务器, 如图4所示, Barco大屏幕和103等离子屏各一套。

Encore的视频处理主机支持SDI、VGA、DVI三种信号格式, 每种信号都有6个通道输入, 6路SDI来自64路矩阵输出, 6路DVI可以接入多媒体播放器和台式PC, 6路VGA可以接入笔记本电脑, 视频处理主机的视频输出采用主、备DVI光纤与演播室的Barco、103大屏幕连接。Encore的图像显示控制台可为大屏幕制作多达6层通道的显示窗口和2个背景通道, 每个窗口可以填充任意信号, 支持画中画移动、窗口调整、边框阴影等多种变幻效果。在日常直播中, 大屏幕窗口信号的填充全部选择SDI信号源, 由矩阵自由分配。制作好的效果首先显示在预监上, 然后再通过控制台切换到主监出屏播出。

背景服务器是两台互为备份的PC工作站, 它们通过DVI接入Encore的视频处理主机中, 再通过图像显示控制台的两个背景通道为Barco、103大屏幕提供avi、mov、MPEG格式的循环背景视频, 服务器中的专业播放软件支持这些格式的视频播放。此外Sobey-555硬盘录像机也是大屏幕制作的重要设备, 它有1个录制和2个播放通道, 1.4TB的硬盘容量可以存储48小时的活动视频, 用它存储每档新闻的循环Logo和题图, 简单的特效处理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 两套硬盘机互为主备。

四提词器系统

英语频道演播室原来的提词器采用在主持人头上吊装摄像头的方式。但是改版后在新闻主播台子里为主持人设计了补面光的灯, 如果用摄像头提词器, 主持人推的稿子会挡住面光灯。又由于大屏幕的引入, 主持人在演播室内通常是坐播、站播的混播, 因此需要一套兼容有线和无线控制的提词器系统。

提词器系统包括显示和控制两部分, 系统如图5所示。显示部分包括文稿笔记本电脑、主台式计算机、备份台式计算机、路由器、VGA有源信号放大器、VGA 2选1切换器、VGA分配器、摄像机终端显示屏及VGA线缆组成。笔记本和两套台式PC通过路由器和网线连成一个对等网, 固定IP地址是主机192.168.1.100、备机192.168.1.101、文稿笔记本192.168.1.102, VGA切换器选择在主机上。直播前编辑用U盘将播出文稿拷入笔记本的提词器文本发送程序中, 按“发送文本”按钮将文稿发送到主PC上。主、备PC之间已设置了“状态联动”选项, 因此文稿内容同时转发到备机上。通过各VGA组件和线缆使摄像机终端显示屏显示文稿内容。

提词器控制部分包括有线和无线遥控, 各景区主持人的有线遥控盒通过多根网线连接到控制分配器, 控制分配器通过网线连入控制切换器, 切换器转换成USB连接到主、备计算机上并选择在主机上。主持人的无线遥控盒发送开关信号到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接收天线上, 天线接入有源信号放大器再通过网线接入控制分配器, 之后无线、有线的控制合在一起。

正常情况下主持人使用无线、有线任意方式控制提词器时, 主、备PC中的文稿内容同步滚动互为备份。当主机出现死机不受控后, 技术员迅速将“控制切换器”的所有开关全部切换到备机上, 再将“VGA切换器”切换到备机, 此时主持人开始控制备机上文稿信息。

五大屏幕系统配电

英语新闻频道演播室的配电分UPS和工艺电源两种, UPS电源分A、B、C三相, 导播间、立柜机房的全部视音频用电设备平均挂载在每一相上, 三相负荷功率需尽量配平。

大屏幕控制系统的用电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大屏控制室用电 (包括等离子监看、Sobey 555硬盘机、Encore视频处理器、背景服务器、显示器、矩阵控制面板等) 、立柜机房的64路矩阵主机和控制器、提词器系统、演播室内Barco大屏幕、各等离子、彩色灯箱、景片灯照明等。

64路矩阵主机和控制器共700瓦, 放置在立柜机房的4号柜内, 用电取自UPS的C相。提词器系统共1025瓦, 放置在导播间用电取自UPS的B相。我们又调整了一些用电设备的位置, 这样演播室UPS三相用电基本配平:A相11200瓦、B相10508瓦、C相11700瓦。大屏控制室是由原来的数字合成机房改造而来, 因此决定不再占用UPS电源, 直接使用原机房的工艺电即可容量足够。演播室内Barco大屏幕、各等离子、彩色灯箱、景片灯照明等共42000瓦, 由于用电负荷大且影响直播安全, 因此我们向动力处申请加装一个独立的大容量工艺电柜, 单独为演播室内各屏幕和灯箱供电, 也避开了导播间的UPS电源系统, 互不干扰, 提高安全系数。

六大屏幕控制系统的改进在新闻包装直播中的扩展应用

英语频道的大屏幕系统已经应用到各档新闻的日常直播中, 主持人与大屏幕的交互越来越频繁。除了日常直播, 大屏幕系统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扩展应用到新闻专题的包装直播中, 而且表现非常出色。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陆续进行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火箭发射任务, 英语新闻频道也借此次机会策划了两场精彩的新闻专题直播。计划在长达4小时的直播中, 配合飞船发射普及航天知识, 主持人需要在大屏幕上结合各种航天飞行器模型、地球轨道、太空幻境请专家做讲解讨论。因此, 我们商讨后决定以演播室现有实景和103寸等离子显示屏为基础, 改装引入傲威的2讯道虚拟植入和大屏触摸交互技术。

1.2讯道虚拟植入技术

虚拟现实效果基于虚拟植入技术, 它不需要以往虚拟演播室所用的蓝箱和色键器, 只需要现实场景, 并将渲染工作站制作好的虚拟场景或模型和现场实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系统渲染主机将实景和虚景合成为一路SDI视频信号输出给切换台。虚拟植入技术包括跟踪设备和图形渲染工作站, 首先在摄像机三脚架上加装跟踪定位用的机械传感器, 再通过镜头和云台上安装的齿轮和编码设备, 将摄像机的机械运动转换成数据参数, 从而生成跟踪信息使虚拟元素与摄像机的运动保持良好的运动透视关系。之后, 图形渲染工作站根据这些数据实时渲染生成虚拟场景或模型, 显示在大屏幕和摄像机镜头中。虚拟模型例如火箭、飞船等都是复杂的三维模型, 三角面数量众多且是实时渲染, 因此对工作站能力要求很高, 傲威的HDVG Realset专业图形渲染采用强大的图形渲染卡, 基于Linux操作系统, 渲染三角面数量可达每秒几十亿, 系统延时控制在2帧以内, 动画实时流畅, 系统延时限制最低。

2. 大屏触控技术

演播室内的103寸等离子本身没有触摸功能, 要想在直播中实现主持人触发大屏中场景的动画就需要加以改造。首先需要在103寸等离子的四周加装矩形触摸框, 触摸框具备红外线射源。之后通过连接专门的控制PC设置等离子范围内的触摸定位, 包括选取位置原点及数个参考点。之后这些控制数据会从控制PC传回HDVG图形工作站, 结合到制作的太空虚拟场景中再传回103寸等离子屏幕上实现人手接触屏幕后触发动画效果。虚拟植入的一路SDI信号和2路摄像机信号经过视分进入切换台和矩阵, 该信号既可直切播出也可通过大屏控制系统返送到Barco大屏幕上, 就可实现Barco景区和103触屏景区的直播互动。2讯道虚拟植入和大屏触控技术的连接如图6所示。

七结束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大屏幕已经成为新闻演播室必配的元素。在陆续引入大屏幕系统后, 新闻一改传统单一背景的播报方式, 换以更加丰富灵活的报道手法。此外大屏幕这个多媒体载体的引入, 又为新闻专题的直播提供了多种可行的包装设计手段, 在新闻专题的直播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多媒体大屏幕最早出现在大型综艺演播室的歌舞晚会中, 其绚丽的色彩、丰富多变的内容为晚会增添了梦幻般的艺术效果。之后新闻演播室开始陆续引入大屏幕, 使新闻的报道手法更加丰富灵活。大屏幕控制系统的设计依照节目类型的不同而定, 可简单也可复杂。本文详细阐述大屏幕控制系统在英语新闻频道演播室中的设计思路, 并介绍了其在新闻包装直播中的扩展应用。

上一篇:班主任经验介绍下一篇:音乐作品中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