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2024-07-22

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共8篇)

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篇1

一、城市台新闻节目策划制作的现状

当前城市台新闻节目策划制作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新闻节目的编排制作随意性太强, 这一问题主要说的是城市台对新闻节目的编排还缺乏整体性的观念, 没有树立全局意识, 部分新闻策划人员不尊重新闻规律, 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拓展新闻材料之外的思维空间, 往往是随意编稿, 随心所欲, 主观性太强;其次是新闻节目的栏目设置以及稿件编辑的主观性, 很多编辑觉得自己的经验丰富, 随自己的意愿来编制节目, 在对新闻稿件的选择上凭借自己的喜好或者与作者的关系来选定;最后是新闻稿件组织存在被动性, 这一问题通常体现在:不积极主动组织稿源, 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新闻报道内容缺乏统筹规划, 对记者的采访活动缺少必要的指导, 所以在新闻的选用上往往是有什么稿就编什么新闻, 来什么稿就用什么稿。而对于新闻节目配乐以及主播形象的策划方面, 也存在这些问题,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电视节目的优势 (1) 。

二、城市台新闻节目策划与创新的途径

(一) 打造城市台精品新闻

做好城市台新闻节目的策划, 打造精品新闻节目, 必须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首先是适当的减少和创新会议报道, 将新闻镜头对准普通人民群众。当前的新闻节目过于公式化, 这是城市台新闻节目的通病。这样不仅会浪费电视台的财力、人力, 同时也会让收视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应尽量只报道必要的会议新闻, 将会议的内容和广大受众讲清楚, 少说空话套话, 同时要强化新闻节目的平民意识, 将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多报道一些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 报道社会的热点问题;其次是要强化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提倡短新闻, 部分城市台的新闻节目中常常出现“日前、最近”等词语, 而对于“今天”的报道却很少,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 在很大程度上比内容更加重要, 新闻报道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 新闻的吸引力就越强, 价值就越高。城市台打造精品新闻节目必须要注重抓好最新消息。当前部分电视台的新闻基本上都在1分钟以上, 尤其是很多会议报道, 常常超过5分钟, 而时间过长反而淡化了主题, 减少了新闻内容中的有效信息, 因此应推广短新闻;最后是要做好新闻导语的策划, 对新闻标题进行反复推敲。导语是新闻节目的关键, 编辑必须要精心写作、认真琢磨。精心做好城市台新闻节目, 要求所有制作人员都应以节目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工作为节目的制作策划服务, 如此才能够制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 新闻节目的策划与编辑

新闻节目的策划与编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台新闻节目的质量,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头条新闻, 充分体现出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 善于利用新闻提要来吸引受众, 合理地对新闻稿件进行组合搭配来形成氛围, 善于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来增强节目的宣传效果。“倒金字塔”模式从新闻写作引入到新闻栏目的编排中已经多年, 这种模式简单却实用, 但是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必须要彻底改变这样的节目编排方式, 城市台新闻节目必须在发展中创新, 努力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在各条新闻播出之前可以设置一定的悬念, 不同内容的新闻之间应尽量找到其中的联系, 从而更加流畅地进行串接, 保证节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一个定位清晰的新闻节目, 对于题材的选择必须要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虽然在某一时期内可以存在侧重点,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城市台新闻节目取材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层面, 若不进行科学的编辑, 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另外, 新闻节目要控制好编排的节奏, 如果受众对一则新闻感兴趣, 几分钟也会觉得短, 若新闻节目无法吸引受众, 就算一分钟也会觉得长。现阶段, 业界对于新闻节目的策划依旧存在很多争执, 策划编辑也是各行其道, 先不说对新闻事件的策划, 对于一些能够预见的新闻, 还是应当去策划报道, 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利用新闻资源, 还能够降低事后摆拍的无新鲜感 (2) 。

(三) 新闻节目内容的创新策划

第一, 对时政性新闻内容进行正确的定位, 人民群众并不会对过于表面化的新闻或者领导活动题材类新闻给予更多的关注, 其主要原因是新闻节目内容并不能够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所以, 时政类新闻要尽可能的本土化, 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入手作为新闻播报内容的切入点。另外, 新闻节目必须要拥有舆论性功能, 从而辅助政府部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发挥出舆论职能。对于国家政府近期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正确的理解, 同时准确的传达给人民群众;第二, 对于主题性新闻必须要突出其时代特征, 准确地体现出社会特征, 主题新闻内容的策划编辑要坚持有深度、有高度、有精度、新颖性的原则。我们知道主题性新闻通常都是当地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 所以这类新闻的报道必须要注重连续性, 让广大受众能够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结果等有一个连续的追踪了解;第三是要确保民生类新闻内容“接地气”, 尽量多报道三农类问题, 同时将其体现在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以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播报理念, 增强新闻内容的影响力与共鸣性, 成为受众关注的新闻节目。

(四) 注重观众参与新闻节目

新闻热线是城市台新闻栏目获得新闻材料, 了解受众观看需求, 服务受众的重要途径, 更是各大电视台争夺观众的主要阵地, 也是确保普通观众真正参与到新闻节目策划制作中来的重点环节。新闻热线中所收集的材料普遍是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件, 或者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很多线索价值不大, 但是我们要善于挖掘, 从中必然会找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从而让新闻节目更加吸引观众的兴趣。作为城市台获取新闻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于新闻热线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 若电视台不宜接入, 则可以尽量给予指导和帮助, 引导人民群众解决困难, 从而树立电视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所以, 要想做好城市台新闻节目的策划制作工作, 在做好新闻热线的同时, 要保证观众的切实参与, 朝着民生新闻的方向大力改革, 坚持“本土”、“本色”、“本位”的工作原则, 新闻栏目的实践者必须要大胆地用平民视角来反应普通百姓的生活, 真正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让城市台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现实 (3) 。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城市台新闻节目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地方优势, 不断扩展新的发展路径, 努力做好新闻节目的策划工作, 办好特色新闻栏目, 这样才是城市台开拓进取, 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我们要努力摆脱城市台在发展过程中传统思维的束缚, 积极创办特色栏目, 提升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努力创新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从而开辟出一条更新、更好的道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城市电视事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现阶段, 各大城市电视台已经将新闻节目当作是电视台发展的重点节目, 但是在央视新闻以及省级电视台的竞争压力之下, 城市台新闻节目也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 所以, 城市台新闻节目必须要从本城市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当地特色, 在改革中努力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这样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台,新闻节目,策划,创新

注释

11 钟君宏.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4 (01) :63.

22 王小林.县级台新闻专题节目策划之我见[J].东南传播.2014 (10) :39.

33 尤道远.城市台时政新闻节目的民生化嬗变[J].当代电视.2014 (12) :55.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 篇2

电视新闻在新世纪如何创新?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创新谈点看法。

一.新闻选题的创新

对电视新闻来说,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对报道对象的确定。可以说: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创新电视新闻选题,必须改变传统上按时政、文教、科技、财经、工业、农业、体育、法制、社会等内容进行选题的习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选题。

1.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2.广泛性与权威性结合。电视新闻选题就必须努力追求广泛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在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3.歌颂性与批评性结合。当前,歌颂性的选题首先要考虑提高宣传效果。其次要考虑抓好精品典型。4.新闻性与知识性结合。

二.新闻表现的创新

电视新闻表现的创新不仅可以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使内容融化在声画艺术之中,拔动观众的心弦,留给观众更深刻、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接近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观众期待与满足的心理,进一步接近观众。创新电视新闻表现要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以及电视新闻的传播目的和内容,努力实现“四式”:

1.实现新闻采制直播式。电视新闻采制直播式,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不仅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同时,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与观众见面,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实现新闻编排组合式。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过程中,采用“单元式结构”,即常规性报道与新闻简讯相互搭配,独条新闻与组合式报道彼此穿插,综合性消息与地区性或专业性报道相对集中,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单元”,可以使节目在播出上更有节奏和章法。实现电视新闻编排组合式关键是加强对电视新闻采制的策划。

3.实现新闻播出滚动式。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同一事件的连续报道,使观众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满足了新闻欲,也有效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4.实现新闻播报口语式。电视新闻播报口语式,要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淡化播音的作用。要用记者现场口播逐渐替代播音幕后配播,用记者型主持逐渐替代播音型主持,从而缩短新闻的制作时间,提高新闻的播出时效。

三.新闻运作创新

创新电视新闻运作首先要实行四个转变:

1.变“记者时代”为“编辑时代”。电视新闻采制由编辑“主导”,强化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选题,记者主要负责采访素材,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写解说词,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报道包装,从而有效控制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加强整体编辑力度,落实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特色。如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节目闻名京城,关键就是因为节目强化了编辑策划,增强了品牌意识。由于编辑处于主导地位,分工明确,节目定位落实起来偏差较小,《北京特快》很快就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成为众多电视节目中一个亮点。

2.变“小作坊”为“大生产”。“大生产”式的运作,要求电视新闻采制像大工厂里的流水生产线一样,既保证每个环节的采制质量,又讲究环节之间的协作配合,以达到快速生产大量优质作品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媒介采用“大生产”式的运作获得效益。美国CNN电视新闻网有八个频道,4000多名员工,其中记者为800人,分布在国外24个记者站和9个国内报道分部。他们驻外记者站一般都分布在热点地区,同时兼顾周边地区。各记者站的记者属于整个CNN网络。专业分工和整体协调是CNN最突出的运营机制,这就使新闻报道的制作完全像是在流水线上生产,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整个系统工作效率很高,却显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3.变“花了算”为“算着花”。电视新闻采制既考虑投入,也计算产出,进行成本核算,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理顺电视新闻制作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优化电视新闻资源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促进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进行成本核算,要使电视新闻的制作由原来的“花了算”变为“算着花”。要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管理职责、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开展成本检查,实行成本监督。

4.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对电视新闻必须实施科学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要按电视规律和新闻规律举办节目、管理节目,按市场规律经营节目。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把一切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原则,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保持其长期性、稳定性,使电视新闻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违纪必究。

试谈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篇3

一、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 国内大部分广播新闻节目都不具备创新意识, 新闻编辑人员的策划观念以及策划水平还有待提升, 新闻创新能力明显较低,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广播新闻节目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 当前广播新闻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化, 大部分都是以播音员念稿为主, 语调不具有感情色彩, 给受众的感觉便是一层不变, 缺乏新意, 久而久之便让受众失去了耐心与兴趣;第二, 广播新闻节目的具体内容相对枯燥, 在大部分情况之下, 主播仅仅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单调的播报, 新闻信息含量不丰富, 很多时候都是文字与数字进行拼凑, 节目显得平淡无趣, 播报过程中往往都是对新闻内容的客观陈述, 缺乏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没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三, 对于广播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来说, 一部分新闻编辑人员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而让新闻节目缺乏本应有的真实性, 夸大报道、虚假播报的现象常常存在, 甚至部分编辑人员还直接从互联网上复制新闻内容进行播报, 没有注重新闻节目的真实性要求, 违背了自身的职业操守。若无法确保广播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那么新闻的本质意义便失去了。[1]

二、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对策

(一) 扩大有效信息含量

所谓有效信息含量, 即是受众从广播新闻节目中所获取的新闻信息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扩大广播新闻节目的信息容量, 尽量播报短而精的新闻信息。广播电视台应当对受众心理展开深入分析, 一般来说受众有如下的心理特征:第一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第二是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的关注;第三是对罕见新闻事件具有极大兴趣;第四是由于受众具体情况和个人差异性, 心理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认真审视, 唯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 受众才可以更好地接受。广播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引导工具, 也是和基层群众进行联系的重要渠道, 我们应当要播报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 尽量播报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 让新闻内容能够体现群众的诉求。

(二) 发挥现场报道功能

广播新闻节目是凭借声音来进行播报的, 新闻现场的声音是受众读报所无法感受的, 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这一优势。在对新闻稿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若存在录音材料, 必须要认真听选, 合理应用, 应当尽可能地借助现场录音报道的方式来提高新闻节目的生动性, 依靠丰富的声音来让广播新闻节目“活”起来。广播新闻稿件应当避免满篇为抽象的文字内容, 虽然看上去很热闹, 但是很容易让受众感觉空洞无物, 所以要灵活应用比喻、事例或者描述的方式来体现出广播新闻节目的语言美与音律美, 让受众感觉更加亲切。在新闻现场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声音来为受众传递关键信息, 让广播新闻节目具有现场性, 将受众带入到新闻现场中来, 让新闻节目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播新闻节目变得更加亲切和自然,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与形象感。

(三) 注重节目编排技巧

当碰到相对重要的新闻事件时, 除开信息的播报外, 还应配备通讯或言论。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要坚持集中和突出的原则, 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面。编排新闻节目应当树立惜时如金的观点, 强调广播新闻节目的计划性以及新闻信息的协调性;编排广播新闻节目时应当充分考虑未来几天的计划, 防止新闻头条内容的重复和雷同, 坚持长短适度、轻重有序的编排方式, 整体上来说还应当以小巧灵活、丰富精悍为主, 强调新闻内容的质量;广播新闻节目要注重文体的丰富性, 例如说可以合理地插入一些现场报道、新闻事件小故事、简讯等, 让广播新闻显得更具有深度和内涵;节目的编排必须要重视节奏方面的变化, 借助于新闻稿件的长短搭配, 按照新闻体裁和内容的差异性来选择播报方式, 从而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提升其宣传效果。

(四) 做好广播新闻策划

一方面应当合理确定广播新闻题材, 不仅应当拥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与代表性, 适应受众的信息需求, 还应当和广播新闻栏目的风格相符合。例如, 时政新闻节目可以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 娱乐栏目更多地选择娱乐圈的热点新闻事件, 民生栏目要选择与普通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 体育篮球则选取近期的重大体育赛事等。新闻题材的选择必须要和广播栏目的要求与风格相接近。另一方面应当确定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方式。我们知道, 某一新闻事件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容, 站在各个角度来对其分析和探讨能够得出不同的信息内涵, 这也是广播新闻创新的关键途径。而这一过程中,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辑策划人员必须要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类方针政策, 在这一大前提之下选择合适的出发点对新闻内容展开分析, 进而真正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价值。[2]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广播新闻节目属于新闻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以及信息消费特征, 进而依靠现代化技术的优势, 对广播新闻节目进行创新, 制作出更多优质高效的新闻。这样一来才能够满足多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的趋势, 才能进一步地提升广播电台的综合竞争力, 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摘要: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而新媒体的出现让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很多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质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部分广播电视台并未拥有自己的品牌栏目, 导致其综合竞争力无法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在新形势下, 广播新闻节目必须要实现创新与发展, 将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作为努力的方向, 充分发挥出广播新闻节目自身的优势。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 探讨了新时期广播新闻节目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创新,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鑫.广播新闻节目要确立群众意识[J].新闻传播, 2015 (22) :34.

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篇4

(一) 评论视角关注社会焦点, 回归受众

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一个新闻会得到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视角就是发言者的立场, 是不同利益的公开表达。

在新闻中, 需要传达政府近期开展的工作和出台的政策, 倘若我们平铺直叙, 就称作官方视角, 倘若我们从老百姓的生活因一些政策的出台发生了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来报道, 这就变成了百姓视角。一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电视新闻评论, 不但方便吸引更多的受众, 而且会因为题材本身具有吸引力和代表性而引起受众的共鸣, 增强新闻评论的影响力。

(二) 重视受众话语权表达, 创新互动交流方式

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加和权利意识的增强,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话语权的实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充分认识到受众的需求, 让受众发表自身的看法,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达到活跃节目现场气氛的目的, 还能很好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 强化策划意识, 打造名牌评论节目

传媒市场在我国的竞争愈演愈烈, 电视媒体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要想使其节目保持稳定的市场和更多的受众, 电视媒体就要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节目, 品牌策划就是推销节目最有效的方式,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是这样。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强化了策划意识, 围绕节目近期宣传重点, 有计划、有组织、适时地向受众呈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精彩节目, 从各个方面展示节目的风格和个性, 树立和巩固了节目在受众心中的地位。

(四) 细分受众, 开辟评论节目新样式

面对国内竞争愈加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 要想占据条件优越的市场地位、加大节目的传播效果, 电视工作者就要从受众的角度对节目进行创新, 只有赢得受众, 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占有自己的市场。

(五)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1. 新闻评论类节目日益强调时效性, 节目直播成趋势

电视新闻追求新闻直播, 即“现在的新闻现在报”。新闻直播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值得注意的是,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 它与新闻消息相同, 观众们都渴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新闻资讯与信息, 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要不断追求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尽量做到现在的新闻现在评。

2. 电视新闻评论两极发展符合时代需要

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考验下, 电视媒体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提高收视率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于是频道专业化应运而生。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刚开始的《焦点访谈》到如今向民生新闻与央视论坛两极趋势发展,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央台栏目由于自身具有的各种资源、政策以及公信力等优势, 央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占据着整个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市场, 拥有着庞大的收视群体, 比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调查》等等。因而, 地方电视台在模仿央视的新闻评论节目而进行改版和革新栏目的过程中, 是根本无法与央视新闻评论相提并论的, 地方电视台在竞争中, 毫不夸张地说, 一直处于一种尴尬与窘迫的境地。地市级电视台在发展本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 不仅吸收了央视知名新闻评论节目的成功经验, 还着重立足于本地特色文化, 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如辽宁卫视的《老梁观世界》、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等节目, 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 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渐高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一个传播观点和思想的地方, 它需要的并不是花瓶, 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能给观众带来答案或者解决问题途径的人。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出境记者或者是评论员, 向社会传达的不只是新闻事实, 而且还要传达他们的观点与看法, 它要求节目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质。节目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快速解读的能力、足够的阅历以及获取最新信息的渠道, 这样的节目从业人员才能站在思想和理论的高度, 准确无误地分析新闻事实,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论。

综上所述,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大多数主持人还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 他们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是受知识水平、理论水平的影响, 这些差距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大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对其评论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才能与国际接轨, 走出国门, 寻求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海燕.信息时代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演变[J].新闻知识, 2005 (4) :60.

[2]宋美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J].视听纵横, 2010 (1) :79.

[3]王冬丽.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2010.

[4]张学霞.电视新闻评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8.

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篇5

广播新闻节目和广播媒体形态演变的核心部分是实施改革。从单一到多样, 从沉闷到敏捷, 表明广播新闻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并逐渐恢复到中等主体。本文从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演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广播节目的意义和形式, 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台新闻节目的演变、发展以及形成的基本特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 通过对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文脉的梳理和检查, 我们发现, 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趋势, 不断适应广播媒体的特性, 以及在满足观众的需要的基础上, 有秩序地听。基本的特点如下。

1、碎片

通过分解和组合信息解读新闻直播的新闻专题节目。直播的方式, 不仅是最快的信息传递, 也改变了广播消息的传输模式。在这里, 特殊的不只是由Pat新闻节目加语音解说的渲染风格演绎的消息和评论, 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利用现场主持人, 嘉宾访谈, 记者连线, 音频采访, 新闻, 信息, 背景音乐, 主题曲标题拖车, 短信互动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主持人, 嘉宾, 观众, 甚至在记者面前, 通过多边, 多角度, 全方位地分解和组合之间的信息解释和评论的新闻, 从而形成了一个新闻现场。碎片化的广播使观众在同一时间, 丰富节目形式。

2、交互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互动的:热线互动。事实上, 此前广播干预热线, 信件是双向互动的, 作为广播传输的一个主要方式来使用。然而, 这种做法是延迟互动, 互动过程繁琐, 反应速度低, 所以, 没有形成气候。随着“珠江模式”的诞生, 热线将进入通过双向互动的广播实时的互动时代。而且还与声音的传播特性的符号重合播出, 从而成为即时无线电通信与观众的最佳选择。

3、多元化

各种其他节目作为一种形式的节目会出现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版本的板块节目, 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元素出现, 播放新闻节目在每个区域的一部分的程序是不相同的形状, 但在某种意义上, 这些不同形式的节目在整个区域成为该程序的构成元素。他们缺乏独立性。然而, 程序区的整体结构仍处于松散状态, 是主机的“耦合”, 这些“元素”, 整个集成在一起的结果, 表面上是有一定的连贯性, 但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广播新闻节目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总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 相互交叉, 相互融合的交叉与融合, 形成了多形式的元素, 节目形式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整体感越来越大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1、跨类别的广播新闻节目形态

发展至今, 几种不同类型的节目的形式或多个元素相互融合的形式已成为广播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是一个新的广播媒体的挑战和突破, 广播新闻节目的形式发展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 一些广播新闻节目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娱乐, 双方对话, 或一些法治方案是纪录片和谈话节目类型的程序集成。

2、跨媒体广播新闻节目形成

一些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 广播的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内容相结合的内容, 在播报新闻的形式中, 通过他收藏的电视和报纸的优势, 融入“三方相互鼓励两家媒体传达”的体系, 利用广播媒体的声音效果, 电视媒体强烈地吸引着公众的吸引力并和全局的高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创新元素之间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相互渗透, 改变了过去新闻广播刚性类无聊的节目。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接受和整合其他媒体, 这是当前社会新形式的力量来源, 以“双赢共赢”作为盈利手段, 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的时刻, 让最流行的元素聚集, 尤其是“娱乐”元素, 特别受市民欢迎, 强调现代生活的原因可能他们的生活迫切需要心理上压抑调控, 来释放压力。

3、广播新闻节目传播的角度向“共同的看法”

无论是数字媒体, 还是广播媒体, 越来越多地媒体集中播出在“有效性”和“互动性”的节目内容, 播出新闻节目肩负着舆论的压力, 代表最新最快的民生信息传达。例如, 电台交通广播的新闻节目是当前相对较高的利率的节目。媒体有责任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但他传达的信息也必须尊重观众的知情权和说明权。

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篇6

1 对新闻播音员播报方式的再认识

近年来, 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意识上有所加强, 但是在播报技巧上、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新闻播音发展的角度来衡量, 各台播音员已经开始寻找新闻播音的突破点和创新点。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的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 如《新闻联播》播音员新面孔的不断出现, 给传统的老牌新闻节目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 节目的配音也趋于自然、亲切、生活化的语言。而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也在创新节目方式, 有一个人播的, 有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播的, 方式五花八门, 但是目的只有一个, 吸引观众的眼球, 满足观众的口味。因此, 在继承与发展的要求下, 我们归纳起来的新闻播报方式是:在语言的表达上, 采取综合吸收的方式, 博采众长, 既要学习《新闻联播》的稳健大气, 语言规范, 不失中国国情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又要学习港台媒体的自然亲切、语速较快, 有较强的口语表述。

播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或腹稿, 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 播音员进行这项转化工作, 是简单地出声念字, 或是象说话般顺其自然, 还是经过一系列的准备、酝酿, 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 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形之于声?毫无疑问答案应该是第三个。语言要表达思想感情, 还要发挥社会功能, 给人以启迪和感染, 因此, 说话的人自己就必须在目的明确、具体感受的基础上由己达人, 表意传情, 或以事省人, 或以理服人, 或以情感人。

播音既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必须要亲身参与节目稿件及串词的撰写或修改, 变成适合自己播报的语言方式, 使得对节目内容、主题能够充分把握, 体会颇深;有体会就有了真情实感, 于是在撰写文稿时就有了创作冲动, 这种创作冲动逐渐加强、丰满, 于是在播音与配音时就有强烈的播出愿望和责任感, 思想感情会积极运动起来, 情绪饱满, 语言鲜明生动。通过生动的话语, 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拉近了播音员与观众的距离, 通过讲述新闻事件达到以声传情, 和观众一起理解、感受事件背后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意义。

2 对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创新的再认识

对人或事或社会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议论, 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的能力。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言论无论长短都应该追求亲和力与公信力的有机结合, 这正是主持人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职业角色所要求的, 也是主持人社会责任感和平易通俗的传播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 我们归纳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对人或事或社会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议论, 节目中主持人要从容自信, 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底蕴, 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 穿透力, 感染力, 简洁明了, 生动耐听, 整个节目节奏把握的较好, 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坚持形式始终为内容服务, 给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内容, 在把新闻讲评清楚的同时, 也保证了较大的信息量, 并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大众传播中的一种传播形态, 就应表明其独有的使命、重要的责任、审美的价值、精品的意识。出于这种目的和促进播音主持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义务, 我们有必要注意播音主持存在一些问题。

2.1 播音与主持两者概念要分清

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不同的两种“角色”, 虽然两者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都是电视台联系观众的纽带, 并且共同承担着宣传政策法令、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多种服务等重担, 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在身份、职责和交流方式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播音员的职责是将文字信息经过二次加工转换为有声语言, 就是把新闻读给受众听, 是撰稿者和受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他们要把各种信息客观、准确、规范、严谨的传达出去。主持人则要在一次节目中“主持其事”, 组织串联节目的各个部分, 主持人始终处在与他人与众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之中。主持人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组织、串联节目内容, 同时又能亲自参与节目并从头至尾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个的人。主持在语言的方式和处理上, 表达的规则和显示上, 与播音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二者也有共同之处, 即真情实感的流露, 状态积极的播与说。

2.2 播音创作要有激情, 播出状态要积极, 有播讲愿望

新闻播音是各台的旗帜, 也是最难把握的播音文体, 是对播音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全面考验。能不能在极短时间内把握新闻主旨, 能不能准确清晰地向受众传达各种信息, 取决于播音员的新闻敏感、政策水平、对新闻的领悟能力以及过硬的语言功力。目前播音员普遍出现的问题是:语言目的游离, 语势平, 语流涩, 没有松紧疏密、高低起伏的变化, 主次不分明, 没有交流感和积极的语言状态, 没有播报愿望, 只是平铺直叙走形式般不出错地应付播音工作;或是被动地说别人写好的串词, 对新闻稿件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投入, 激发不起创作激情;有的年轻播音员面对镜头比较生涩, 没有心理感受, 心里没内容, 没有服务感。有的播音员过于稳重而缺少变化, 强调了吐字发声而忽略了语流的变化。

2.3 主持人个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有些民生新闻节目有误区, 倾向于单向式的个人表演和滔滔不绝, 缺乏双向性地和观众的交流互动, 形式大于内容, 出现了“演艺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风格而风格”, 只从形式上标新立异, 新闻消息成了“说评书”, 在节目里随意调侃, 显得油滑, 离开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本体特征, 形式与内容不协调。主持人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一心想展示自己的个人化而不是个性化, 一些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则以光头、穿唐装、拿扇子来彰显个性, 突出自我, 用的是观众给予的话语权而表现自我, 角色定位错了, 这也是创作形式的错误, 主持人用技巧掩盖了真实内容, 忽视了节目内容, 喧宾夺主。我们应该牢记:观众主要看的是节目内容, 而不是节目形式。

2.4 杜绝主持与配音“两张皮”现象

这里所说的“两张皮”, 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在演播室里的主持语态是一种风格, 而在后期的片子配音中又是另一种语态, 从而使节目内容听起来看上去有区别, 不能达到语言形式和节目样式、节目风格的协调统一。

3 从播报的多样化看播音主持工作的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

目前, 国内对播音和主持划分得还是比较清楚的, 大体上说, 播音是有稿播出, 主持是无稿播出, 即一个是播, 一个是“说”。但是有些节目是播中有说, 说中有播, 甚至有的还有对话和朗诵, 语言运用形式多种多样。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能够在区分播音与主持概念的前提下, 自由运用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让创作更完美, 更经得起推敲, 更能体现语言的美感, 而语言美感不仅体现在作品中, 同样显现在播音主持中, 使播音主持展现出音色美、韵律美、和谐美, 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对审美有更高层次的领悟和更深层次的体味, 以适应日益丰富多彩的节目要求。从播报的多样化及业务能力的拓展上看, 我们有必要提到播音主持工作的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以往在新闻行业内或观众中, 总有一种看法, 即一提“字正腔圆”就与“呆板生硬”划等号, 一提传统就与照本宣科划等号, 结果把僵化的、毫无创造可言的固定腔调扣在了传统播音头上, 在这里, 我们有必要为传统正名, 首先, 从专业层面看, 播音传统是正确的创作道路, 是明朗大气的中国气派, 是扎实而灵活的基本功。其次, 只有理解传统才能发展传统, 才能改革创新, 很多优秀播音员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就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再次, 传统本身在发展, 它具有由过去出发, 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变动性, 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依托节目存在的, 节目在改革创新, 机制也在改革创新中, 理所当然对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4 从主持人的作用看其在传播中的责任

从主持人节目形态的现实看, 主持人在传播中有话语权, 而且在节目环节的推进、深入, 节奏的把控、现场气氛的调节等方面有实际的驾驭权。如何运用和处置话语权、驾驭权, 以实现节目的传播意图,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主持人所说的话, 是否坚持了正确导向, 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得体、是否符合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 是否体现出真诚深刻的人文关系, 能够产生何等社会效应, 现场只有主持人自己控制, 并且随时经受观众的检验。我们的主持人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先进文化, 不可迷失方向, 以浅俗低劣的东西取悦观众。必须清楚, 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调侃、戏说, 是具有消极影响的, 会使观众审美趣味狭窄化。

面对机遇和严峻挑战, 我们倍感任重道远, 我们的任务是广采博收、继往开来, 培养出在新闻事件中勇于担当并善于发言的专门人才,

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克服浮躁心理, 以平和的心态耕耘不辍, 学习不止, 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节目, 为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工作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项延杰, 赵艳波.论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6) .

[2]谭宗琪.浅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声屏世界, 1994 (2) .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篇7

1 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必然性

创新, 是事物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发展, 是事物的最佳发展状态。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 生活服务类节目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生活服务类节目必须要始终如一并毫不懈怠地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可以说, 创新发展是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必然选择:一方面, 这是由生活服务类节目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电视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通过电视这一重要的媒体类型, 信息资讯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加迅捷的传播速度、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并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广大受众的生活之中, 成为满足他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 电视始终与广大受众、现实生活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而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受众, 围绕生活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重要节目形式, 更是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引领受众感受时尚生活、寻找生活真谛的时尚先锋。现实生活始终是变化发展着的, 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必须要始终保持发展前进的态势。另一方面, 是由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所决定的。随着媒体市场的形成, 媒体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广大受众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收视期待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趋同性”, 如引导消费、感受时尚、休闲娱乐等等, 这导致此类节目的“同质度”较其他类型节目要高一些, 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使自己与其他同类节目形成一定的“区别度”, 才有可能在广大受众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并在渐趋白热化的媒体市场竞争中胜出。因此, 生活服务类节目要在这个大有可为的媒体发展环境中, 牢牢把握电视节目创作的客观规律, 协调并处理好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新性发展。《时尚》栏目作为我台生活服务类方面的拳头产品, 面向吉林省全部地区2300万人口, 以“爱生活, 看时尚, 一起去旅游”为口号, 以最新的时尚话题、最前沿的流行趋势为主要内容, 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品位、倡导高品质时尚健康生活为节目宗旨, 确立了“引领时尚、顺应潮流”的品牌形象, 赢得了广泛、稳定的收视群体。

2 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综观我国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的整体情况, 可以看到此类节目在经过不断创新突破之后培养了众多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 获得了可喜的收视成绩, 这是值得欣喜的。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在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新发展中始终存在着几对矛盾关系, 只有协调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才能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有所侧重, 不断超越。

2.1“内容为王”与“受众为王”

“内容为王”与“受众为王”是不同的节目创作理念, 二者的区别在于节目创作的立足点是“内容”还是“受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内容为王”都是电视节目制作最高准则。从本质来看, 传媒产业仍然属于内容产业, “内容”作为电视节目所承载的重要信息资源, 是吸引广大受众的物质资本。开展内容创新成为实现生活服务类节目的重要途径。吸引受众是节目创新发展的最高追求, 尤其是在媒体市场形成之后, 只有赢得广大受众, 才能赢得未来发展。因此, “受众为王”也是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依据, 服务生活类节目的审美取向、节目选题和创作形式也应当紧紧围绕广大受众来开展, 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其实, “内容为王”与“受众为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受众为王”是“内容为王”的追求目标, “内容为王”是“受众为王”的实现途径, 二者最终殊途同归、互相转化。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说:“在渠道资源极大丰富、渠道掌控的风险加大的时代, 内容生产和把握终端客户必将成为未来传媒竞争的两大制高点。”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都必须努力做到提高节目内容的“质”, 以争取到更多的优质而稳定的受众。我台《时尚》栏目制作中, 始终都将“内容”和“受众”作为节目创作的重要标准, 本着为广大受众服务的基本原则, 通过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 准确定位节目的目标受众群, 并根据他们的收视需求界定节目的题材范围, 以时尚资讯、时尚旅游、最新鲜的时尚资讯、最前沿的娱乐点评为主要内容, 引导传播风尚, 掌握时代潮流。

2.2 娱乐性与实用性

电视媒体本身承担者娱乐受众、引领风尚、舆论宣传等重要责任。在当前“娱乐至上”风潮的影响下, 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更加突出, 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型都不可避免地走上“娱乐化”的发展道路。再加上生活服务类节目本身就是为满足广大受众物质精神生活需求而生的, 其“娱乐化”倾向也就不可阻挡。而作为具备服务功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节目本身应当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一定的启发、引导和帮助, 可以说, “实用性”是其获得广大受众青睐的重要特质。但在实际创作中, 可能会因过于追求“实用性”而降低了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甚至损失了一部分受众。因此, 在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要努力平衡好“娱乐”与“实用”二者之间的关系, 走寓教于乐创新发展之路, 使生活服务类节目“娱乐”而不“愚乐”, “实用”而不“媚俗”。为了增强《时尚》栏目的实用性、可视性和娱乐性, 节目组围绕“时尚”精心选题, 选取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受众追求时尚需求的主题, 以打通新闻、综艺娱乐、专题、纪录片分界线的形式, 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道美味的“时尚”大餐。

2.3 地域性与国际性

处于不同地域的受众, 在收视习惯、审美层次、审美倾向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类型, 要尊重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以表现和彰显本土文化、服务本土受众为主要的创作追求。国际性同样又是当今时代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时空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 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广大受众不满足于只是了解身边人、解读身边事、欣赏身边景, 而是更加迫切地了解外部世界。电视媒体作为展示当今这个更为开放、多元的世界的重要媒体, 在实现“国际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创作中, 也要不拘泥于地区的限制, 以更为包容的创作心态为广大受众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外来文化。《时尚》栏目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栏目创作始终立足于本地区, 并放眼整个外部世界, 为本地区渴望获得更多时尚生活服务的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资讯, 成为本地受众一扇了解时尚、观望世界的窗口。

3 对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展望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为了满足广大受众对更加轻松、愉悦、时尚生活追求而出现的电视节目类型。只有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参与媒体市场竞争, 生活服务类节目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从《时尚》栏目以及国内其他生活服务类品牌节目来看, 此类节目正处于亟待突破、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 可以从节目策划、媒介融合、品牌打造的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创作流程、强化服务功能, 提升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审美层次和创作质量, 实现跨越式发展。

3.1 节目策划注重系统性

节目策划是生活服务类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节目策划的好坏, 关系到整期节目的成败。2013年, 为了更好地传达“时尚生活、生活时尚”这一创作理念, 《时尚》栏目组对常规内容进行了全新调整和版块调整, 选取了包括中国国际时装周和虎门国际时装交易博览会报道, 时尚神奇之旅——江西, 时尚养生之旅——海南琼海, 时尚多彩之旅——贵州, 时尚风情之旅——土耳其, 时尚欧洲之旅, 夏季美食大搜罗等主题作为年度播出选题。这些选题紧紧围绕“时尚话题”, 触及到时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时尚购物、休闲旅游类、健康美容、人文艺术等等, 各主题之间既相互独立、自成单元, 又相互补充、互为联系, 十分契合《时尚》栏目的定位, 成为向广大受众展现时尚生活美好与惊喜的重要平台, 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因此, 更加系统地进行节目策划将成为今后《时尚》栏目节目策划的重要原则。

3.2 媒介融合突出有效性

媒介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媒介融合构建起更为开放、多元、立体的信息传播环境, 也改变了受众收看 (听) 媒体节目的方式, 畅通了媒体与受众互动的渠道。作为应与广大受众始终密切关系、有效互动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融合构建电视、网络与手机三方立体式播报网络, 并增强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交流。但就现实情况来看, 国内大多数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在这一点上仍流于形式, 所谓的网络点击、受众互动只是“看起来很美”的“装饰”, 并未真正发挥功能。目前, 《时尚》栏目已经实现了网络点击回放观看的功能, 但在如何更加充分利用媒介融合优势、扩大影响力方面也有待加强,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3 品牌打造提升竞争力

品牌是指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打造生活服务类节目品牌, 通过名称、术语、象征、记号等作为载体, 在广大受众内心中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品牌形象, 是实现《时尚》栏目的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 从《时尚》栏目的主题内容、艺术表现、外在形式等方面来看, 《时尚》栏目已经在广大受众内心中建立起了基本的品牌形象, 下一步, 《时尚》栏目组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强化品牌印象, 使《时尚》真正成为引领时尚、创造美好生活的代言人;如何充分地利用品牌元素, 推动品牌产业链的形成, 最大限度地创造品牌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广大受众希望能够获取更多关于生活方面指导与服务信息, 对于大众媒体在这方面的功能也有了更高要求, 生活服务类节目应运而起, 收视市场份额与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时尚》栏目是我台推出的一档原创类的时尚生活类节目。时尚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表达, 更是生活态度的彰显,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本能又自然的追求。在十二年的创办历程中, 《时尚》栏目组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方向, 不断根据发展要求进行调整和改版, 取得了不俗的播出成绩, 省内同类节目中, 听众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满意度排名始终高居不下。本文主要结合《时尚》栏目的创作特点和经验, 分析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具体现实, 希望能够通过把握创新发展规律, 以解决在创新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点点有用的参考。

摘要:“需求催化生产”, 当前, 广大受众对生活服务类资讯有更为迫切的需求,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本台原创生活服务类节目——《时尚》栏目的具体创作实践, 以点带面、知微见著, 分析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的整体情况, 探索和把握此类节目创新发展的原则与规律, 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 希望能够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秋华.“生活”本是多彩的—浅议生活服务类节目提高可视性[J].视听界, 2002 (2) .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3]冷智宏, 许玉琪.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形态与包装[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4]刘连喜.与消费者同行—论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理念和运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 (6) .

[5]刘毅.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发展—以央视《生活》栏目为例[J].声屏世界, 2006 (1) .

[6]李翔, 吕萌.央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互动形式初探[J].电视研究, 2006 (10) .

新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内容,播报形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节目要想捍卫其传统的收视主导地位, 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剪辑到传播, 实施全方位的创新,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电视新闻不论是在宣传内容上还是传播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加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 就目前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方面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一) 信息量狭窄

由于电视新闻的特殊性, 观众在选择电视节目时, 不能像在网络媒体那样想看什么就有什么, 而且电视新闻受到时间和档期的限制, 其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小。从电视新闻的特点来看, 一般文字性的东西比较多, 而且这些大批量文字后面讲述的是某一件事, 观众对这样的电视新闻节目没有多大的兴趣。在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中, 有些工作人员没有考虑观众的心理, 只是一味叙述某件事情, 观众就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二) 剪辑和传播模式单一

从我国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模式来看, 一般比较单一。有些新闻本来比较鲜活具有个性,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剪辑之后, 传播出来的却是一些程序化的新闻, 观众长期在这样的电视新闻收看中, 了解了新闻的程序, 对于一些自己不敢兴起的内容就会直接省略, 减少了吸引力。

(三) 缺乏实效性

实效性是新闻的最重要的特点, 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需要媒体快速地将发生的新闻告之观众, 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的相关情况。但是, 由于电视新闻在播出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工作, 在剪辑的时候还要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导致新闻播出时, 观众早就了解, “新闻”变成了“旧闻”, 内容相对网络媒体来讲比较滞后, 实效性不高。

二、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创新方法

(一) 注重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报形式单一, 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 电视新闻在剪辑和传播时, 要注重创新播报形式。具体来讲,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第一, 增加与观众的互动环节。比如新闻联播中, 在播报电视新闻的时候, 可以到相关地点进行相关人员的访问, 这样的互动环节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 这样的互动环节可以扩大电视新闻的覆盖范围, 不仅是关于事件本身的真实叙述, 还能结合旁人的观点进行表达, 让新闻工作者第一时间掌握观众的需求, 从而为后期的发展提供参考;其二, 加快新闻的传播速度, 人们在互动的时候就会了解新闻事件的相关情况, 然后才会发表看法和观点, 这样的互动环节就有效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第二, 采取新闻滚动的方式增加电视新闻的信息量。电视新闻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信息量的相对比较小, 电视新闻就可以采取新闻滚动的方式进行播报。这里的滚动的新闻可以补充最新的新闻信息, 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第三, 采取直播方式播报新闻。在新闻剪辑和传播的过程中, 注重采用一定量的直播新闻,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实效性和真实性, 让人们第一时间掌握新闻的各种情况。

(二) 注重点是新闻内容的创新

电视新闻在报道新闻时, 要注重内容的不断创新。这里就要注意新闻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关于新闻的题材, 比如多增加一些时政新闻只能怪的民生问题, 因为这些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另外一个就是新闻报道的对象。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加强新闻的采集, 从中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对象来进行报道。在新闻剪辑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保证观点的独特性, 不能一味随大流, 同时注意讲究新闻的知识性和服务性, 让观众在收看新闻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 从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三) 注重新闻头条的重要性

头条新闻对于观众来讲具有绝对的吸引力, 因此, 电视新闻在剪辑和传播的过程中, 要注重头条新闻。对于大多数电视新闻中, 头条新闻大多是关于一些比较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 这方面的报道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 如果这方面的新闻占的比重太大, 一定程度上也会让观众产生腻烦心理。因此, 在头条新闻中, 也可以报道一些具有一定反响的社会事件, 让观众积极参与到事件讨论中,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让观众产生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继续下面的内容。

(四) 拓宽新闻剪辑和传播的途径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 还要不断拓宽新闻剪辑和传播的途径, 由之前的“我播你看”转变为“你拍我播”, 鼓励观众主动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工作中。传统的电视新闻都是由电视台进行剪辑和传播, 观众只是在一旁收看。而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的拍客, 他们将身边一些有趣的事情或是重大事件实时记录下来, 由于电视新闻的各种限制, 他们一般都会将拍到的新闻上传到网上。所以, 电视新闻应该与时俱进, 主动与这些拍客展开合作。比如将某些拍摄与采制权交与这些拍客, 鼓励观众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制作中, 扩宽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信息量比较狭窄, 剪辑和传播模式单一, 缺乏实效性等。因此, 电视新闻一定要不断创新, 注重播报方式的创新, 新闻内容的不断创新, 注重头条新闻的吸引力以及不断拓宽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途径, 从而使电视新闻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秀静荔.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新闻传播, 2012, 10.

[2]李林碧.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新闻窗, 2012, 6.

[3]阚婳, 吕峻峰.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

上一篇:小学英语发音训练下一篇:共同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