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2024-08-13

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共7篇)

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篇1

新闻采编工作是决定新闻制作的关键, 因此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新闻制作的好坏, 在当今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人们对于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就是对于新闻采编的要求更高, 因此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更加接近民众的角度, 贴近百姓的生活, 不断推动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和内容的丰富, 对于在网络化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也要积极进行改进, 不断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质量, 从而推动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使其质量不断提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新闻采编的创新性进行探究。

一、电视台新闻采编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加强新闻工作创新性研究时, 突出加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采编是新闻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

对于电视新闻工作整体布局而言, 其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流程, 包括线索的收集、新闻采编、二次编辑、审查发表等等多个环节和步骤。新闻采编作为整体布局中的第二个步骤, 具体工作中需要新闻部门收集线索并且采用专业的采访和初步加工, 最终发回新闻部门成为新闻采编的整体工作流程, 因此新闻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确立作用。①

(二) 可以丰富新闻的内容

新闻采编中, 新闻素材的收集作为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基础部分, 其质量和数量将对采编工作乃至于新闻本身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新闻素材, 不断增加新闻采编工作的多样性,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此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需要加大新闻素材的数量和质量, 才能够有助于新闻内容的丰富多样, 从而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推动电视新闻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从目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而言, 新闻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迅速发展, 使得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线索, 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使得各大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加强对于自身的建设, 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因此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创作时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最能受到人们关注的新闻线索, 保证新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新闻采编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和新闻线索的质量以及效率,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②

二、电视台新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自媒体的不断完善, 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观众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内容方面的现状

一是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较少,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闻来说,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单一, 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二是内容枯燥, 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电视台新闻工作内容单一、模式传统, 无法对于观众造成太大的吸引力;三是电视新闻时效性差, 在实际新闻播放的过程中, 由于电视新闻受到电视播放时段的限制, 造成很多新闻内容播出时间延后, 不能及时传播给观众, 及时为大众所熟知;四是传统的电视新闻的播放模式相对落后陈旧, 制作手法较为单一, 对很多观众群体而言, 单一枯燥的内容不受大家欢迎。

(二) 新闻采编的工作方式现状

在当今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之中, 很多的采编工作者仍旧是采用单一的采访方式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采编方式, 从而提高采编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才能保证新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三) 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当前新闻行业的现状来看, 新的采编工作方式和其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新闻质量、加强电视新闻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形式, 而且目前多数的新闻媒体都意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对于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部分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 导致采编工作的整体性质量降低。

三、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

新闻采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的创新性发展,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

电视新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进行, 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和人们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工作时, 其创新策划意识需要做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 结合新闻工作的整体策划性, 开创新闻采编新的工作格局。

在新闻采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不同的采编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采编效果。过去新闻工作中所采用的单一落后的工作方式取得的素材肯定是不完整的, 具有一些限制新闻质量发展的问题,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闻采编的工作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新媒体, 所以新闻采编的从业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 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便利条件, 促进采编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从而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和效率③。

(二) 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和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其生活水平的欣赏角度日益提升、更加成熟。随着社会视角的改变, 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 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 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观性, 为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因此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新闻的采制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被人们所欣赏的新闻作品。

(三) 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想对新闻采编工作起到突破性的发展和创新, 就必须要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创作进程,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新闻的收集工作, 提供高质量的新闻采编素材。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 不仅仅需要对于新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强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掌握能力。④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结合当今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总结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其一是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其二是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其三是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 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1 徐磊.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0) :124.

2 王一.关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4) :139.

3 才让道杰.新形势下新闻采编策略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150.

4 达永明.县级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21) :109-110.

关于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创新 篇2

1.1 新闻普遍存在三多现象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 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直发挥了舆论导向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但是, 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出现了“三多”现象。第一多会议报道多。曾经有篇报道对某市电视台做了一个观察和记录, 在50天时间, 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会议报道了84条。第二多官员活动上镜多。从某市84条会议报道中, 有65%的会议都是由党政要员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其实正常的领导重要讲话, 播发一个综合报道就行, 但是该电视台从书记、省长、各个常委逐一、逐地、逐场都进行了详尽报道, 那种千篇一律极为雷同的“肯定成绩”、“几点希望”报道, 长达数分钟。第三多低俗广告泛滥多。以《山西晚报》为例, 长年累月的低俗“美国伟裤”、“英国伟裤”等广告连版累载, 实在有损新闻媒体的形象。类似上述情况, 其实在全国各地有关新闻媒体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1.2 解决三多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建议对全国所有新闻媒体进行改版调整, 减少会议播出, 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内容, 健康有序地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在新闻媒体业内明确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宣传纪律和程序, 坚决摒除事无巨细都上镜、都报道、都广播的恶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广告进行从严监督管理, 必须要重拳出击惩处改制后的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经济利益, 滥播、乱播低俗广告。另外新闻是服务于大众的, 不是只起到政府喉舌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监督职能, 要时刻关注民生, 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才会真正起到一个新闻媒体应该起到的作用。

2. 新闻采编工作思路如何创新

2.1 需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报道新闻

报道新闻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眼光出发, 那就得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 新闻工作者要多下基层, 多和人民群众交流, 挖掘群众对待一个新闻的看法, 从他们的角度去想事情, 不是对新闻报道的会议内容不予以报道, 而是要以群众的眼光, 群众的思想去报道这个新闻, 只有这样更用心思才能更让大众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方能有效改进我们的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其实很喜欢新闻类节目或者文章, 只是现在的新闻报道远离群众的日常生活, 没有吸引力, 于是都去选择看电视剧、看综艺节目和娱乐板块。还是拿会议新闻举个例子, 新闻的主旨是叙述一个内容, 内容必须明确, 所以既然报道会议, 那么还是要把会议精神以及会议的方针政策报道出来, 在报道这些的同时, 穿插着群众对会议内容的想法, 例如新政策对民生的影响, 新交通法规对百姓出行的影响, 切合实际的新闻才会更有意义。其中的主要内容是透露出会议的各种消息与政策, 报道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政策以及动态。要想让观众认可、喜欢看一个新闻, 那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多做一些功课, 报道与群众相关的, 结合实际报道, 同时还可以多考虑将这些会议以及有关领导的活动情况的焦点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

2.2 加强新闻的可看性, 易读性

在做报道的时候注意要根据观众和读者的喜好去采编。并不是说必须压缩领导讲话、会议方针方向的一些报道, 也不是只报道民生这些琐碎贴近百姓的话题, 要穿插着报道, 而是从群众关注的点来对有关的信息作出更加详尽的报道与宣传。新闻工作是为了党的宣传工作, 所以, 在报道新闻的时候不要还是搞老一套, 要能够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多发掘新的领域新观点, 既要有创新又不能漫无边际, 与事实离谱。新闻最重要的还是要真实, 另外在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可以加以其他的东西去润色, 使新闻得到升华, 让读者更愿意去看去读。

2.3 对于新闻播报的要求也要进行变革

可能新闻报道是最接近广大群众的, 以前一个合格的新闻的播报人员是那种按照稿子进行字正腔圆的发音读稿, 一字一句, 铿锵有力, 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缺乏感情机械式的播音已经脱离了时代, 现在的播音员要在节目中能够展现出一定的放松、与观众有共同语言的感觉, 让播音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将个人魅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明星效应, 让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也更为顺畅, 要把握好用语的语气。允许播音员能够将富有一定个人色彩与标志的习惯保存下,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吐字和说话表达时附带的面部表情, 这些都可以让播音员保留, 更真实地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只有这样, 大众才会觉得更贴近身边人, 新闻播报更有说服力。

3. 结论

新闻采编的创新, 能给新闻行业带来一股新的力量和风气, 通过该篇文章的分析, 我们了解到只有真正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方式, 报道的新闻才能用一句老话说:“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才会更有说服力, 更有向心力, 让广大群众更认可新闻的价值。只有这样新闻才能起到对党, 对社会, 对人民群众应该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颂, 李德付.主持人外部语言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2]张颂, 李德付.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浅谈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篇3

所谓新闻, 主要是指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或者传播信息或者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不仅要求新闻要具有实时性, 还要求新闻要具备严谨性、真实性等。现如今, 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的主要手段, 很多关注时事者, 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 就是观看当天的新闻。

1. 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意义

1.1 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有利于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

新闻线索与新闻素材, 是新闻媒体在制作新闻的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大量的新闻素材, 不仅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选择余地, 还可以有效地丰富新闻工作的内容, 使新闻媒体所报道出来的新闻更加的丰富多样,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倘若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 没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原始资料, 则新闻的完整性就很有可能被破坏。所以, 有关人员要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视程度。

1.2 新闻采编工作对整个新闻工作有着直接影响

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 就好比地基在整栋建筑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 新闻采编工作是作为最基础的新闻工作而存在的, 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 新闻工作人员要想制作出好新闻, 就应该把基础的新闻采编工作做好, 因为只有把地基打好了, 才能盖出稳固的、高质量的房子。

2. 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 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单一

新闻采编方式直接影响着采编工作的效果, 单一、落后的采编方式, 不利于取得良好的采编效果。当前, 我国许多新闻采编工作者, 在采编新闻素材的时候, 采用的是单一的采访式方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这种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 新闻采编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实现采编方式的多样化, 从而促进我国采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对新闻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

新闻采编工作者, 一般只负责为新闻媒体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实时性素材, 促使新闻媒体将某些重大实践迅速地、准确地向人们报道出来。我国大多数新闻采编工作者, 能够迅速地位新闻媒体采编到及时、可靠的新闻线索或新闻素材, 但是, 针对部分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 新闻采编工作者对素材内容的采编深度不够。如果在新闻媒体制作新闻的过程中, 缺乏扎实的新闻采编工作作为基础, 那么所制作出来的新闻将失去应有的真实性, 经不起时间和人民大众的考验, 因此, 新闻采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

2.3 采编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大多数新闻媒体都认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在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此, 不少新闻媒体都把新闻采编工作当做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 在新闻采编工作逐渐成为新闻事业中的重要工作之时, 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却还停留于原始阶段。他们没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有限, 从而不能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 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的途径

3.1 要充分发挥新闻编辑的主导地位

新闻采编工作虽然已有特定流程, 但这种流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编辑工作既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就注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 不断探索。可以说, 创新是一切新闻工作者的灵魂, 更是新闻编辑的灵魂。新闻采编工作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工作职能又是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的, 既要策划选题又要进行采访报道。新闻编辑如果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人员, 要根据每天掌握的动态消息, 以敏锐、超前的思维与判断, 科学准确地确定当日新闻的报道主题和整体结构, 并依此进行新闻的选择与取舍、稿件的删改与提炼、内容的编排与包装、串联词的撰写等等。只有做到编排思想的明确和强化, 才能使得受众群体从超大信息的报道中把握到一个潜在的思想和脉搏

3.2 拓展新闻采编工作方式

不同的新闻采编方式, 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效果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单一、落后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 不利于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 新闻采编工作者, 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拓展新闻采编方式, 实现采编方式的多元化。例如, 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收集工作, 通过人们群众的力量来收集新闻素材, 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一定要进行严谨性的筛选, 确保新闻素材的真实有效性。

3.3 深入挖掘新闻事件

读者或观众在观看新闻之时, 最关注的就是新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本质。深入不够的新闻消息, 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大。因此,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深入挖掘新闻的本质信息, 使人民群众能够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加强所报道新闻的影响力。例如,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 对反映社会现象的重大事件, 就应当给予深入的挖掘, 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解释事情的本质现象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3.4 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

新闻采编工作与新闻行业中的其他工作有所不同, 新闻采编工作需要采编人员具备综合化的专业素质, 例如, 要具有高度敏锐的思维力、加工信息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目前, 很多新闻采编人员在迅速发展的新闻事业形势下, 没有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 影响了采编工作的效果。因此, 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从而为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 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所以,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广大人民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而新闻作为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 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 通过拓展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方式、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做大的力量。

关键词:浅谈,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10.

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刍议 篇4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思路

随着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现代人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如今, 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 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如此一来, 新闻采编工作就不能停留于传统的形式上, 而是应当进行大刀阔斧地创新。

1 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大时代, 媒体业内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媒体竞争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新闻竞争。因此, 新闻采编工作之优劣, 是能否强烈地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如此一来, 新闻采编工作的进展显得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新闻采编人员综合能力的主要体现。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劣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新闻采编行业的竞争能力。假如说新闻也是产品, 那么采编就是这一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一旦提到新闻, 包涵了新闻行业的从业者在内的人员来说, 对于新闻而言比较多的进入方式是侧面的, 其含义在于, 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写作, 往往都是避免进行正面描写的, 也就是运用非常规方式来入手进行描写, 选择从侧面来进入。如此一来, 新闻稿在写作过程中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一部分新闻学说也以新闻角度来加以表述, 将报道新闻中各项事实所选用的各个不同的侧面, 这一情况可以称为侧面论。这一论断的最大不足在于只提及了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 但是却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这实际上就是新闻采编人员一般只认为是先收集各项资料, 随后再进行加工, 这样就能形成所要采编的新闻。一旦只是如此简单的处理, 那么就会缺乏新意与亮点, 大家均不会对此满意。新闻缺乏读者就是这一含义, 这就一定要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考, 从而就一定要在新闻采编创新上努力探索, 这也是新闻采编工作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思路

2.1 新闻采编思维创新

一是要更多地从普通群众的视角来进行报道。一部分新闻报道虽然较为专业, 但是显得较为乏味。一旦能够把报道加以改善, 就能以一种全新方式加以报道。这类新闻报道是具有新意的, 也是依据人民群众的喜好与需要为其主体的。群众实际上并非是不喜欢新闻之类的报道, 而是一部分新闻实实在在地离开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和陌生, 而且还不是其所需要的, 因此也就没有了多大的吸引力。所以, 他们才会不再对新闻产生兴趣。因此, 新闻采编工作者完全可以从该思路入手, 不仅要将新闻事件与政策讲清楚, 而且还应当在新闻中能够发现一些能引发读者强烈兴趣的创新性方面加以提炼。新闻采编的基础就是新闻, 而新闻的重点内容就是要让读者们在第一时间内就能了解和掌握与之有关的消息和动态。为了让群众们能够真正地喜欢新闻报道, 就一定要更加彻底地改变以前的新闻报道方式, 从而改变新闻采编的思路。要尽量地去报道一些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消息, 而且同时还可将别具特色的创新思维理念融入其中, 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动广大读者。二是要尽量增加新闻报道的可看性。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更多地报道一些涉及到党的政策方面的新闻, 与此同时也应当关注到广大读者们的喜好。对于一部分新闻报道加以改动, 并非是对其进行缩减或者删除, 而是要有比较强的可读性。新闻可以说是广大民众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新闻具备了新意, 不再老套, 也就具有了相当高的可读性, 从而让采编人员与读者得到了双赢。

2.2 新闻采编形式创新

如今, 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鉴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它也在愈来愈多地影响到了广大受众们的生活。显而易见的一点是, 目前各类媒体所传播出来的各类信息已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广大读者会应用视觉和听觉, 对这类信息加以收集、分析与综合, 这样就能实现自身对于外部世界所作出的认知。鉴于我国电子媒介以及视听技术的持续发展, 让传统媒体作为文化传播重要传统工具的作用和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鉴于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巨大冲击力, 新闻采编工作者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与压力, 唯有强化新闻采编工作之中的创新, 让新闻变得更有艺术性, 这样才能在愈来愈激烈的媒体竞争之中获得胜利。新闻采编工作者在撰写与编排稿件的过程中, 应当做到从一开头就吸引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唯有做到首先吸引广大读者, 他们才会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从而重新吸引民众对于新闻的强烈阅读。

2.3 网络新闻采编创新

对网络新闻所实施的采编创新, 可以说是网络新闻产生的源头, 而页面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经营上的创新等均是围绕网络新闻产品而加以展开的。只有产品好了, 其生命力更强了, 这样一来, 页面、技术与经营上的创新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对于网络新闻采编创新来说, 当前的网络新闻采访主要是在体育竞赛的报道上有比较好的成果, 但是对于其他类别的网络新闻则比较薄弱。就网络新闻所具有的采访方式而言, 网络新闻能够真正展示出第四媒体所具有的特征。新闻记者完全可使用摄像机、探头、录音机、数码相机以及电脑手写笔等各类采访工具以实施跨媒体采访活动。在采访的过程之中, 可应用视频来进行现场直播, 采访方式可运用文字、照片、录音或者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来加以表现, 从而具有跨媒体优势, 这正是网络新闻采编创新十分重要的资源。就网络新闻传播方式而言, 其所具有的即时传播特点能够允许网络新闻使用最快速度在网络中传播, 因而十分适合于进行动态性、连续性的新闻报道。就网络新闻创新来说, 网络新闻的传播范围要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其中, 需要克服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误解, 觉得网络新闻只要能做到快和全就, 就是其所有的创新内容了。笔者觉得, 网络新闻虽然要追求快和全, 但是如果只是追求快和全则是缺乏意义的。比如, 一家网络所发布的一条新闻比其他网站发布新闻的速度慢了几分钟, 一般读者根本难以感觉到。可见, 在新闻采编手法上的创新更有可能是辨别网络新闻优劣的重要指标。网络新闻要想在编辑手法上进行创新, 必须要具备十分强烈的独家新闻意识, 这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其一是应当具备独家新闻消息、照片、画面与录音等;其二是对相同新闻题材应当有独立的编辑视角, 而且在编辑方式创新上也应当有独特的方式, 比如, 在标题的包装、字体的颜色、链接的出现形式等均应争取有所创新, 从而让网络新闻报道展示出网络新闻所具有的魅力。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之中蕴涵着用之不竭的丰富新闻资源, 努力加强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这是加强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因此, 新闻采编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将工作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从而促进我国新闻采编事业的新发展, 更好地符合当今时代和人民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光.新闻采编细节刍议[J].攀登, 2008 (2) .

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 篇5

1 新闻的角度

新闻存在的目的在于将当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展示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在新闻编辑工作中,首先,需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然后才是以怎样的方式来编辑和表达来吸引更多的观众。与传统的文章写作相比可以发现,新闻的写作和编辑范围比单纯的写作要广得多,需要新闻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所出现的事件,并带给人不同的思想感受[1],而写作只需要对事情进行描述就行。因此,新闻编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需要描述的事件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导大众对此产生出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新闻采编工作思路角度。

2 当前新闻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新闻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交流的工具,其主要是为党和人民而服务的,通过新闻文章来实现控制舆论导向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新闻中,却表现出许多不足之。首先,关于会议方面的新闻报道过多,重要的会议内容的确需要进行新闻报道,但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量的控制,在报道过多之后,反而会失去许多的受众,起到相反的效果[2]。其次,对于领导人的宣传过多。最后,新闻报道中插入大量的广告信息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使新闻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严重阻碍着新闻工作的继续发展。

3 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创新措施

针对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足之处,分析其影响,制定出以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创新措施。

3.1 从受众角度考虑

一则新闻的报道是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其是否能够吸引到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以上文提到的会议报道过多,领导人宣传报道过多等为例,会议报道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和信息,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但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虑[3],他们更多地是只希望听到会议的重点。因此,在新闻编辑时,可以着重报道会议的重要地方,对于领导人的发言讲话等,只需要表述其大概意思就好,不然会使受众观看时候显得特别的枯燥乏味。

3.2 注重新闻的可观看性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具有广大的受众,并且成功的引导大众的思想。因此,新闻采编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时,应当注重新闻自身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可观看行。例如:在采访和报道某重要领导人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将该领导人所说的话和相关意思表达出来,会显得非常空洞乏味。应当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创新,在其中穿插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可以让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具有更多的受众。

3.3 新闻播报要求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在播报时,仍然采用以往的方式会严重的影响新闻播放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新闻播报进行创新,根据当前的形式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例如:传统的新闻播报,播报人员通常表现出较为严肃的表情,按照事前准备好的新闻稿播报,使人们在观看时,自身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气氛,且显得特别枯燥,这也是许多人不喜欢观看新闻的原因之一[4]。在此情形下,新闻播报人员应当做出适当的创新,改变自身播报时的音调和语气,改变播放时时严肃的氛围,让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听取新闻,最好能够达到当前一些主持人做到的一些效果,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4 结语

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也应当发生相应的改变,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新闻编辑工作,且在采编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创新,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发挥出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新闻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当前人们对新闻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新闻作者应当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从什么样的角度展开工作,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思路,角度,创新

参考文献

[1]于海清,董瑞海.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分析[J].科技传播,2014(6).

[2]汪洋,吴兵.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及其创新[J].科技传播,2012(4).

[3]朴贞善,刘瑶.关于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2(22).

论新闻采编工作的思路与创新 篇6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闻质量,创新

新闻类节目要从实际出发, 改变一些不合理的现状, 获得受众的喜爱。具体行动则要以大众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让新闻的内容更加贴近群众, 让新闻更加吸引群众, 让新闻反映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

一、调整新闻的角度, 使之更符合观众的心理

1. 调整新闻角度, 深化新闻内容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把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从而让观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新闻报道不仅要从正面阐述事件, 还要从不同的侧面对事件做出解释, 让观众从多个角度认清事件的本质, 从而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而当前的新闻往往只报道事情的结果, 内容单调、乏味, 让观众毫无兴趣, 如某某官员因贪污被审判, 新闻报道中往往只从正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而观众关心的可能还有这个官员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以及为什么有些官员把为人民当官变成了向人民要钱等问题。多角度的延生阐述, 不仅能增强观众的兴趣, 还能对社会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2. 从群众角度出发写新闻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为了让群众了解事情, 更是为了传输信息, 拓展群众的知识面。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多报道一些群众关心的话题, 多用一些群众喜爱的言语,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群众的兴趣。目前, 群众普遍对会议相关的内容比较反感, 主要是会议形式单调, 内容复杂让群众难以理解且解决的群众关心的实质性问题不多, 因此我们要改变会议报道的方式, 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群众表达会议的内容, 多报道一些与群众生活相关的会议内容, 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讲解, 这样群众就会了解到会议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对与会议相关的内容产生好感。另外, 在内容方面多一些时下热议的内容, 少一些假话、空话、大话, 少一些形式主义的内容。此外, 还要对新闻播放的形式做一些调整, 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了解新闻内容。倘若能做出以上的改变, 相信群众对新闻的喜爱程度会逐步提高。

二、不遗余力地改变新闻的可看性

新闻节目常常大篇幅地提出一些党和国家的新方针以及相关领导人的指示, 这些内容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表达方式沉重, 言语过于书面化, 让群众很难接受。因此, 一定要用群众能够很好接受的方式报道出来, 使得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在内容甄选上要多一些能让群众感受到方针政策对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的内容, 在言语表述上则要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诙谐的语句, 来调动群众对新闻类节目的积极性。

三、对播报新闻的方式做出调整

1.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由于很多中老年观众受过的教育不多, 他们对复杂的官方言语很难理解, 因此多一些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言语, 能让更多的人看懂新闻, 了解本质。

2. 朴实自然、清晰美观

群众对新闻的关注, 除了用眼睛看, 还有用耳朵听, 用大脑想。因此, 新闻内容要清新舒适看着舒服, 声音要朴实自然听得明白, 内容要逻辑清楚, 想得轻松。

3. 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汉语词汇的丰富是其他语言都难以相提并论的, 然而最容易让老百姓接受的还是口头语, 听着舒服、实在, 而官方新闻报道则多官腔、官话, 用词多为书面语, 让老百姓听着极不舒服, 又难以理解。因此在报道一些并不沉重的话题时, 要多用老百姓喜爱的口头语, 增加新闻的可观性, 如“例如”可说成“打个比方”等。再者, 如今老百姓大部分以电视的方式接触新闻, 以往的电视新闻往往过于庄重、严肃, 给人的感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 只有做到生动形象地去播报一些新闻题材才会让人耳目一新, 乐于去看, 如主持人可以适当地穿着一些喜庆的衣服, 演播厅可以装饰得美观一些, 一些新闻节目可以通过动漫、动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把以往新闻中的一些枯燥的数字、表格换成PPT的形式播放出来, 主持人的风格也可以适当地采纳一些娱乐主持的行为, 少一些照本宣科, 多一些对话类、探讨类的形式。

4. 诗情画意, 享受新闻

除了上面一些可操作性高的观点, 还有一些方式也要大胆地去尝试, 比如有些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 可以尝试着诗情画意一些, 类似诗朗诵、图片欣赏、诗歌散文等播放方式也都可以大胆地尝试, 让老百姓在观看新闻的同时, 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把枯燥的认知变成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在电视采访方面也可以让记者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去带动被采访者的热情, 如当初央视的大型采访“你幸福吗?”就给群众的茶余饭后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广大群众对新闻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新闻采访、制作、编排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根据实际的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已成为一种潮流。唯有制作出让人喜爱的新闻节目, 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我们进行新闻报道的目的。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解决, 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志.论电视新闻报道对隐私权的侵害[J].当代传播, 2011, (4) .

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篇7

1关于新闻角度

一般来讲, 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事件展示给群众, 确保有更多的人对这件事情详情经过有所了解。相比于传统写作来讲, 新闻报道写作的角度则相对较广, 从一定程度上讲, 写作大多是从正面直接对问题进行阐述, 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 则必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做详细分析。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分析, 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也正因为如此, 新闻报道往往比简单的写作更能使受众产生兴趣, 吸引群众兴趣。我们可以新闻事件的每个点看成为报道的一个角度, 对于同一新闻而言, 如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 那么也会给受众提供多样性信息, 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1]。

2当前新闻工作主要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闻媒体充当着人民群众代言人、党的喉舌之效, 自我国步入新世纪以来, 其秉承着舆论导向之责。然而, 在发展的同时, 也还存在众多不足, 譬如新闻媒体的“三多”现象。所谓的新闻“三多”现象, 指的即是以下三点。首先, 会议报道多。其次, 官员上镜活动多。一般而言, 在做新闻之时可以将重要领导讲话剪辑或者编辑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报道, 但是在一般的新闻报道当中, 往往从省长、书记等职位逐场、逐地都作了详尽的报道, 且报道形式大多也是千篇一律, 多数表现为“几点希望”、“肯定成绩”等, 此外, 报道时间也非常久。最后即为低俗而泛滥的广告[2]。

3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思路角度的具体措施

对于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思路角度的具体措施具有多种, 笔者将分别从会议新闻以及新闻播报两种新闻采编模式进入探索与分析。

首先, 创新会议新闻采编工作的思路。笔者认为, 要对会议新闻进行创新, 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可以适当增加从群众的角度来切入、报道新闻事件。针对以往的会议报道部分, 可以从群众需要的角度来剖析, 将传统呆板的媒体报道做活、做好。要做到这点, 就必须从群众的视角来看问题, 基于群众的眼光来不断摸索与探究, 只有如此, 才能有效改进传统会议报道形式单一的报道模式。一般而言, 新闻是报道的基础, 而对于会议新闻来讲, 其主要传达的信息即是广告与政策, 而对于此事件进行展开报道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普及这个事件, 让广大群众也对此事进行掌握与了解。与此同时, 还可适当将会议、相关领导情况与当前焦点事件相融合, 达到新闻上的与时俱进, 对于这样的报道形式来讲, 可能更能够吸引受众视觉。第二, 增加新闻可看性。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 因此,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 一些与党的政策相联系的新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 许多新闻在报道的时候大多遵循老一套方针, 不仅观众不受待见, 长此以往, 广大新闻从业者也将感到疲于规则, 无法采集出好的新闻。因此, 在新的形势之下, 必须对新闻采编工作加以创新, 适当增加新闻的趣味性与深度性及可看性, 才能让百姓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3]。

其次, 从新闻播报的角度来看创新采编工作思路的具体措施。当前, 许多电视台已将传统播音者定位为主持人, 具体来讲, 也即打破了传统播音人员身上的刻板性。对于主持人而言, 其岗位要求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依稿读文、字正腔圆的模式, 必须摆脱传统束缚, 让他们同其它节目主持人一样, 在节目当中呈现与观众沟通、放松的姿态, 在播音的同时, 也要展现主持者自身的个人魅力。要做到以上这些, 对于主持人来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进行播音之时, 必须掌握好用语、用词及发音方式, 摆脱传统新闻播报定性思维, 可以适当将主持人个人标志情感色彩等适当保存到节目中去, 比如说话的面部表情、咬文嚼字的特殊习性、富有人情味的适当调侃都可以予以保留。在当前的电视节目当中, 这种模式早已被各省级及地方台所运用, 当然, 中央台在非《新闻联播》时段也对其有所引用, 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模式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观众乐意接受也愿意参与, 可以说, 此种播报模式是真正实现了沟通零距离, 达到了“广而告之”之效[4]。

最后, 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思路与角度, 可以给新闻领域带来一股全新的风气与力量, 促使新闻事业再上一步台阶。如前所述, 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解群众、深入群众, 新闻报道才能尽可能广泛与真实, 也才会更具公信力与说服力, 凝结全民向心力, 与此同时, 广大人民群众也才能对新闻价值真正认可, 也只有这样的新闻, 方能对人民群众、对社会、对党起到它理应承担起的社会之责。然而, 由于各方因素所限, 本文所探讨的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思路角度还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新闻工作当中, 希望业界同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对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进行创新, 也唯有如此, 我国新闻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在国际新闻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阴卫芝, 刘亚晶.媒体发展的短板:采编业务规范化——兼论采编业务规范理论研究之亟待加强[J].新闻与写作, News and Writing, 2013 (3) .

[2]刘梓良.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从业者素质——建立《新闻采编执业资质标准》试点报告[J].新闻记者, Journalism Review, 2010 (7) .

[3]吴良勤.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江苏地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9 (4) .

上一篇:农民思想道德下一篇:子宫腺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