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

2024-10-16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精选10篇)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 篇1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积极抢占受众市场,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增强受众吸引力, 彰显新闻真实性, 提升媒体公信力。为更好地把握和应用细节, 新闻采编人员应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进入新闻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细节场景, 新闻编辑制作过程中要精心雕琢细节, 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应用技巧

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 细节往往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成败。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 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 越来越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把握。注重细节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增强受众群体的关注, 更有助于突出新闻主题,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领航作用。作为新闻采编人员, 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从细微之处入手, 精心编辑制作, 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具价值。

一、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细节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视新闻采编在文字、画面、声音等方面更加注重细节的体现。首先, 电视新闻的文字信息更为丰富。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可以随时根据报道需要插入相关的文字信息, 如对标题和关键性文字的强调, 解释性文字的弹出。其次, 电视新闻画面的艺术效果更为突出。原先的新闻画面较为单一, 各个电视台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画面近乎一致。信息技术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无论是新闻现场的信息收集, 还是新闻制作过程中的信息加工, 都可以通过细节的表现烘托主题, 进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对于一些颇有启发和反思意义的新闻事件, 一副讽刺性的漫画, 就会让画面的效果更具艺术性, 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最后, 电视新闻的声音效果不拘一格。在主持人的播报声音和新闻现场的声音之外, 节目中还可增加细节性的解说词或是背景音乐。例如, 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的《昨日之最》, 总是以活泼欢快的音乐为背景, 在传递世界各地新奇信息的同时, 又给人以轻松幽默的感觉。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细节把握的重要性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积极抢占受众市场,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把握。

第一, 把握细节有助于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互联网时代, 电视媒体为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必须在节目质量上下功夫, 而细节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采编人员通过搜集独家资料, 设计精彩画面, 提供深刻评论, 可以展现出电视新闻特有的魅力, 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提高节目收视率, 实现竞争优势的积累。例如, 在重大事件发生后,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 及时报道前方的动态, 捕捉细节画面, 汇集感人的声音, 着实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牵动着受众的心。

第二, 把握细节有助于彰显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新闻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两者缺一不可。互联网时代新闻传递效率显著增加, 但同时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也会提出质疑, 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纸馅包子、华南虎事件就是虚假新闻的代表。面对海量的新闻信息, 受众也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细节是构成电视新闻真实性必不可少的因素, 新闻事件虽然要用事实说话, 但在有限的报道时间内, 采编人员需要通过精准的细节把握来选取最具说服力的内容, 突出重点, 展现全貌,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三, 把握细节有助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电视媒体不仅肩负着传播新闻信息的责任, 更承载着树立媒体公信力的使命。新闻报道能否引起社会共鸣, 其中一部分就在于对细节的准确观察和完美再现, 细节使新闻节目的价值得以呈现。所以对细节的把握体现出电视新闻媒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用细节吸引受众, 为受众带来深刻的启迪, 电视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领航作用。

三、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细节的应用技巧

新闻采编人员对细节的把握和应用首先应注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进入新闻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细节场景, 新闻编辑制作过程中要精心雕琢细节, 同时新闻采编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一,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新闻采访是一项又准备的活动, 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明确的采访目标, 拥有清晰的采访思路, 才能提高采访的效率, 收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为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奠定扎实基础。所以, 采编人员要更好地把握细节, 就要在采访前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 包括事件的原因、背景、发展情况、社会影响等, 从中提炼新闻报道的核心, 拟定采访提纲, 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 制定拍摄方案, 提前对“以小见大”的细节表达进行规划。

第二, 注重对细节场景的捕捉。当采编人员按照既定目标达到新闻现场时, 要注意随时发现和捕捉细节场景。采编人员应结合新闻主题, 快速寻找与主题相符、具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拍摄画面, 并用足够的耐心去拍摄细节画面。新闻采访和拍摄不是平铺直叙, 不断罗列人物交谈的内容和现场的情景, 而是要从中挖掘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声音和画面, 有时仅仅是一个细微的表情, 有时又或许是事件的突然转折, 都能带来四两拨千斤的细节效果。所以, 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努力实现有深度的采访。

第三, 加强对新闻细节的雕琢。经过新闻现场采访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后, 采编人员在进行节目编辑制作的过程中, 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细节。新闻素材涵盖大量的信息, 采编人员首先要以细致审慎的思维加以观察, 从中筛选最有价值的部分, 理清新闻事件的脉络。具有震慑力的新闻现场、当事人的感人话语、深刻的社会评论都是细节展示的基础。同时采编人员还可以巧妙融入背景音乐, 烘托现场氛围, 或是增加幽默讽刺的漫画, 增强评论效果。

第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细节的把握和应用对采编人员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中包含新闻专业知识的储备、新闻采编的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敏锐的头脑意识等多个方面。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细节意识, 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刻画的重要性, 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强化自身的政治修养, 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锻炼自己捕捉细节亮点的能力, 进而制作出高水准的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韩勇.论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09) .

[2]胡晓.浅谈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 2014 (04) .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 篇2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确定性采访

(1)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案例分析

2.信息性采访

(1)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案例分析

3.解说性采访

(1)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案例分析

4.探讨性采访

(1)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的采访类型。

(2)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评论要有分寸

3.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2)倒叙(3)插叙

2.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时空交叉式

(1)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新闻组合出新意

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探讨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44-01

1 电视新闻采编以及人文关怀

1.1 电视新闻采编渗透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理念最早源自14~16世纪人文思想,核心在于肯定人性以及人本价值,对人的个性进行充分的发展。电视新闻采编渗透人文关怀同样如此。由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发展改革开始,便开启了电视新闻行业的人文思潮,更多的受众将目光投向电视新闻采编之中人文关怀的有关事件,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体现人文关怀便逐步发展成为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内容。其内涵在于,电视新闻采编阶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注重受众生存状况,符合他们的精神需要,并重视维护其人格尊严。即电视采编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始终应将落脚点选在人上,不仅要对自己关怀,同时要关怀其他人,该类关怀应体现深入性以及透彻性。

1.2 电视新闻采编体现人文关怀

电视新闻采编同传统的广播以及报纸媒体存在差别,其需要众多文字、丰富声音以及生动画面的有效配合,传递的内容信息以及新闻价值体现了多元化特点,使人们产生了更多元化的体会。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凸显人文关怀更为丰富多彩。

针对电视新闻采编来讲,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声画同步,因此,该优势也逐步成为传输正能量的有效途径。不论声音或是图像语言、文字材料,均能有效的凸显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例如:一些人们无法通过文字以及声音阐述的信息,可利用画面较好的展现出来。

另外,对新闻采编之中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十分重要。弱者并非单纯涉及表面层次,事实上是针对某一类新闻事件之中的当事人并没有强弱之分,他们均为事件之中的弱者。例如:一期报道拆迁事件的新闻节目,采编人员恰恰抓住事件本质,以人文关怀视角,将搬迁居民以及钉子户均视作弱者。记者选择已经搬迁的典型代表,报道其由于无法及时回迁而带着一家老小搬迁到较远区域居住,孩子每天只能走很远的路才能上学。钉子户虽不用面对此问题,更大的问题却是缺水断电,老父亲更是两年无法下楼。恰恰由于该新闻采编人员施以人文关怀,令受众了解到拆迁所形成的两败俱伤的不良局面,最终促成各方通过和平方式缓解对峙僵局,形成了钉子户终于成功搬出的良好结果。

2 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有关问题

纵观当前电视新闻采编不难看出,其仍旧存在偏离人文关怀、不注重受众承受力、注重事件高于关心人等不足问题。电视新闻采编阶段中,采访双方均应成为关怀对象。即应注重他们的尊严、价值与人格完整性,惯性以及考量其精神层面有关问题。然而现实工作中,却往往与人文关怀的核心本质发生偏离。特别是在报道弱势群体过程中,一些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通过镜头盲目的体现其贫穷的一面,该类过分暴露隐私以及对当事人没有全面尊重的方式有其不可取的一面。

针对受众来讲,往往承受性不足,然而新闻采编人员恰恰在实践工作中没能注重这一层面。特别是在报道灾难事件时,一些人员过分的展现刺激画面,虽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然而却并不适合在广大受众面前展现,倘若尺度拿捏不到位还会导致受众产生反感的情绪。

针对新闻事件,较多媒体更加关注其本身,而较少注重对人的关怀,这恰恰是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的瓶颈问题。

3 电视新闻采编融入人文关怀科学策略

3.1 重视提升采编人员道德素质

重视提升采编人员道德素质,从工作人员主体本身来讲,便是应积极主动提升全方位综合素质。不但应强化采编人员针对电视行业有关知识的掌握学习,还应强化有关党政方针层面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当前,我党新一届领导班子出击重拳反腐倡廉、关注民生、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整党风、树形象。该环境之下,更是需要电视采编人员提升群众意识,形成良好的群众观念,思考受众的真正所需,方能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当然该类群众观念以及意识的形成,针对新闻采编工作中更加凸显人文关怀,反应大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2 注重新闻参与人享有的话语权以及隐私权

针对新闻事件之中各类参加人来讲,采编工作人员均应对他们的话语权以及隐私权給予保护以及尊重。也就是说,采编人员不应以一种世俗的眼光对待反面人物,对其进行盲目的打击,并将其所有的隐私曝光在大众面前、人人唾弃,不给其丝毫便捷的机会。该类方式无疑是较为偏激的,不利于社会和谐,同时体现了一定的非理性。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凸现出来的声画同步特征决定,倘若应用不得当,便会对当事人形成极大的打击伤害。为此,在电视新闻节目采编阶段中,工作人员应做到全面保护当事者享有的隐私权,还应令他们具备说话发言的权利。还是以报道拆迁新闻节目为例,节目之中记者采访已搬迁居民时,提及他们怎样看待留守户被叫做黑社会的,这时较多村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转头就走,恰恰体现出了村民们对此称呼体现出来的厌恶之感,因此,并不想接受记者采访。针对这一状况,记者则步步紧追,通过不断的努力就是想给广大村民一个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反映出了采编工作人员充分尊重有关当事人享有话语权的科学做法。

3.3 体现一定深度,确保新闻采编反映真实性

电视新闻节目采编阶段中,为凸显人文关怀科学内涵,便应对相应的事件做深度报道。当然,该种深度并不单纯的表现在我们所要设置节目主题层面,还应表现在采编人员在选择所要采访的人员与表达话语深度层面。也就是说,仅仅单纯的为了提升深度、凸显人文关怀而将新闻事件真实性有所忽略是并不可取的。新闻采编一个重要原则便在于真实性。因此,在新闻采编阶段中应密切把握该原则。

为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更深入的凸显人文关怀,更加需要我们在深入报道的同时确保新闻采编反映真实性。仅有真实以及深度的良好融合,方能更好的发挥人文关怀。

3.4 采编角度应凸显关怀色彩

针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来讲,在选择采编角度过程中,应凸显人文关怀色彩。只有如此,采编制作的电视新闻节目方能更佳的令新闻当事人同广大受众体会到人文关怀的核心色彩。例如:采编工作人员在联系当事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提及容易引发对方反感或触动其内心伤口的话语。而应在提问阶段中或是拍摄进程时,令当事人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关怀以及尊重。仅有当事人真正的感受到被关怀以及尊重,广大受众方能形成感同身受的体会,进而对人文关怀充满期待。

4 结语

总之,人文关怀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电视新闻采编体现人文关怀对缩短采编人员同采访对象还有受众的距离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新闻采编只有有效融入人文关怀,方能提升生命力、增加影响力,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鹰.从编前编中编后的管理策略谈电视新闻采编的挖掘[J].管理观察,2014(12):133-134.

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 篇4

1 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的作用

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有着诸多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提升新闻信息度、有效突显主题、增强新闻生动性等环节。

1.1 提升新闻信息度

新闻制作要求新闻必须具有可信度、客观性和真实性,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若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新闻便会失去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和魅力。因此,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人员注重提升新闻的信息度。除此之外,在提升新闻新鲜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让观众融入新闻事件之中并且在这一过程汇总掘出最有信息量的新闻亮点,与此同时捕捉出相关的新闻细节,并且对采访过程中所扑捉的新闻细节进行充分利用,进行新闻的采编,从而有效提升新闻的信息度。

1.2 有效突显主题

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应当将突显主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新闻主题细节的突显,不仅可以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有效的反映,还可以增添新闻的丰富性,并且具有深化新闻主体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有效突显主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可以为广大的观众提供深层次的新闻,从而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实现新闻主题人性化的目的。

1.3 增强新闻生动性

增强新闻生动性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增强新闻生动性的过程中,工作过人员应在进行画面展示时,应配以声音解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新闻的感染力。同时,新闻生动性的增强,要求工作人员应对特写镜头对新闻细节的刻画加以重要利用,以便对新闻现场进行充分的展示,通过新闻现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使观众感受他们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以使新闻的生动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2 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的优化

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树立细节意识、做足准备工作、进行细节捕捉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的优化进行分析。

2.1 细节意识的树立

细节意识的树立是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优化的基础和前提。在树立细节意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自觉挖掘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并对其深层地刻画,还应对新闻细节的作用加以高度重视,从而确保电视采编工作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细节意识的树立,可以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同时,通过细节意识的树立,工作人员能够将细节视为电视新闻采编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还能够更好地进行细节的捕捉,从而充分展示新闻的主题,使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有效的丰富,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确保新闻的魅力。

2.2 做足准备工作

做足准备工作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优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做足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理解到采编目的和方向对于采编内容、采编角度、采编效果、传播效果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足新闻采编前的准备工作就能够更好地让记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并且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思考采编目的。除此之外,在做足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结合具体情况拟定出更有针对性、指向性的采访提纲,也能使采访提纲中的问题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逻辑性,更能有效地挖掘到典型、真实的新闻细节,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优化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进行细节捕捉

进行细节捕捉是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优化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细节捕捉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细节问题的解决加以重视,理解提高新闻质量的作用和重点所在。另外,工作人员不仅应具有捕捉细节的实践能力,做好新闻采编前的准备工作,还应在新闻采编现场具有认真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使所捕捉到的各类新闻的真实性得以提升,使新闻主题得到有效的展示,以此为后期新闻视频编辑提供有力的帮助,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处理优化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3 结语

随着我国新闻制作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电视新闻采编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对细节的重要性有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节的优化来促进电视新闻制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学琴.关于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的应用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

[2]李卫东.电视新闻采编中细节的应用[J].新闻窗,2012,(4).

[3]陈圆圆.浅论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J].神州,2012,(8).

[4]邱华.浅谈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J].新闻传播,2014,(3).

《电视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 篇5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清晰明确的内在逻辑,即GOSS四环节

goal目的obstacle障碍

solution对应、解决

start从„„开始(5分)

2.NNN

Now News Now

直播新闻,从美国

a)有针对性的重点;

b)尽量具体尖锐;

c)问题要简短单一,(不能提复合式问题,一次提一个问题)(提示背

景与问题要分开,不要带着背景提问)

d)提的问题应该是画面形象表现不了的内容(重复)

5.复合性报道的组成三要素.a)话题

b)主持人

c)嘉宾观众

6.深度报道

a)理性思辩能力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思维;

b)深度报道的深度;

c)报道的立体化

2.比较分析开放式采访与闭合式采访的区别与各自的使用局限.开放式:概括、广泛、范围大的问题;给对方自由度大,问题难回答到位,适用于话题转折时用,调节气氛,缓冲受访者压力,适合专题。

闭合式:单

一、具体、范围窄的问题。给受访者自由度小,双方连接紧,谈话范围严格,前期案头工作性强,问题犀利,适合新闻,问题出现在成片中。

1.举例比较分析社会新闻与政要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民生视点,对生活的审视、了解;

政要新闻——官方视点,采访官方人物象征权威;

硬性题材弱效传播;软性题材强效传播。

1.以电视新闻栏目《对话》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经济视角——本体

新闻时效

语言魅力——语流

个人经验,人格魅力

2.什么是视觉思维.并举例说明,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区别.视觉思维——跳跃式的、活跃的、不可预期的爆炸点;

逻辑思维——线性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讲求起因、经过、结果的;

1.对警察、犯罪嫌疑人的拍摄采访,运用怎样的场景、光线、影调的选择?

2.挑选某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造型(包括影调、色彩、服饰、环境、动作,即非情节语言因素),并作解释分析。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 篇6

一、电视新闻细节画面的概述

电视新闻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 电视新闻报道将科技、声音、画面和字体等有效结合从而进行事实报道。由于电视新闻与声音、画面同步的特性, 所以能够观众带来的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电视新闻报道的细节一般表现为在有价值的地方使用近景和特写镜头进行强调, 这样能够使新闻更具有画面感。所以细节画面除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之外, 还需要有新闻事件人物的动作或表情, 还有一些特殊的标记或符号等。总而言之, 细节画面表达了新闻的特殊性和新闻的主要诉求, 细节画面是整个新闻报道的重心。

二、把握电视新闻细节画面的重要性

新闻细节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若新闻记者能够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有效利用细节画面, 会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丰富新闻内容。1、提高新闻真实性。凡是新闻报道都应该秉持客观的原则, 真实性更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若是缺少可信性, 就会使新闻失去其原本的影响力。由于电视新闻集视听说于一体多媒体新闻, 能够充分调动观众参与度。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性事件给与细节镜头的展示, 将会大大提高新闻的说服力, 提高新闻真实性。2、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电视新闻之所以在其他新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还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视新闻相比于其他新兴媒体更具有感染力。如果新闻单靠画面和声音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远远不够的,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充分展现细节镜头将会丰富新闻画面, 能够让观众从细节画面中体会新闻现场, 感受新闻人物的心理活动, 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更具有感染力。3、彰显新闻主题。画面细节除了反应新闻的真实性和丰富新闻内容之外, 还对彰显新闻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细节画面能帮助新闻记者和观众挖掘到新闻报道的深层次内涵, 凸显新闻主题, 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有效应用

1、培养细节观察能力。

新闻记者要想将画面细节的作用充分运用在新闻采编过程中, 首先就要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细节的能力, 形成自觉捕捉细节画面的意识,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细节画面的作用。作为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记者, 传达新闻的同时还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这就需要借助于传统的图像信息。超强的洞察力也是新闻记者职业特征的一种体现。敏感度训练需要新闻记者切实融入到实际社会实践中, 体现真实的新闻现场, 全面掌握新闻事件。

2、做好新闻采编前的准备工作。

新闻记者在进行实际的采编工作之前需要制定详细且明确的采编方向, 这对掌握采编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甚至严重影响新闻采编效果。除此之外, 新闻记者还应该全面了解新闻的相关资料, 熟悉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相关联系事件, 便于新闻采编人员能够应对新闻现场的突发情况。对新闻当事人进行有针对性、有突破点的问题访问, 使整个采编过程有逻辑性。新闻采编的拍摄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人员在采编工作进行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 注重拍摄地点的细节问题, 这样能更好的捕捉细节画面, 保持整个新闻内容的清晰完整。

3、选择有视觉影响力的细节画面。

新闻记者才整个访问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新闻事件源的细节画面, 这样的细节画面才能够吸引观众视角。例如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报道中, 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会面, 整个新闻报道中, 两者握手的镜头长达一分钟, 同时用固定镜头显示连战不断点头的画面。可见, 要想在短短几分钟的新闻报道中将新闻事件完美展现, 就必要做到简洁精干, 力求使用细节画面展现新闻事件的关键点,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新闻传达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 新闻细节画面能够为新闻报道增添丰富色彩, 在整个新闻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要想掌握细节画面表现方法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需要新闻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探究。新闻工作者应在实际新闻采编过程中不断创新采编方法, 及时捕捉细节画面, 合理利用细节画面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使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更全面的视觉感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 电视新闻行业也在不断进步。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手段, 细节在新闻采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视新闻媒体当中, 小细节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能够让电视报道的新闻事件更具有真实效果, 使内容更加鲜明, 使电视报道更有感染力。本文就对电视新闻采编中如何把握细节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采编,画面细节,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勇.论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08) .

[2]傅钢涛.电视新闻采编的画面细节把握思路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02) .

[3]崔海鹰.从编前编中编后的管理策略谈电视新闻采编的挖掘[J].管理观察, 2014 (04) .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篇7

一、电视台新闻采编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加强新闻工作创新性研究时, 突出加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采编是新闻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

对于电视新闻工作整体布局而言, 其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流程, 包括线索的收集、新闻采编、二次编辑、审查发表等等多个环节和步骤。新闻采编作为整体布局中的第二个步骤, 具体工作中需要新闻部门收集线索并且采用专业的采访和初步加工, 最终发回新闻部门成为新闻采编的整体工作流程, 因此新闻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确立作用。①

(二) 可以丰富新闻的内容

新闻采编中, 新闻素材的收集作为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基础部分, 其质量和数量将对采编工作乃至于新闻本身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新闻素材, 不断增加新闻采编工作的多样性,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此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需要加大新闻素材的数量和质量, 才能够有助于新闻内容的丰富多样, 从而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推动电视新闻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从目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而言, 新闻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迅速发展, 使得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线索, 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使得各大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加强对于自身的建设, 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因此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创作时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最能受到人们关注的新闻线索, 保证新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新闻采编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和新闻线索的质量以及效率,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②

二、电视台新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自媒体的不断完善, 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观众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内容方面的现状

一是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较少,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闻来说,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单一, 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二是内容枯燥, 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电视台新闻工作内容单一、模式传统, 无法对于观众造成太大的吸引力;三是电视新闻时效性差, 在实际新闻播放的过程中, 由于电视新闻受到电视播放时段的限制, 造成很多新闻内容播出时间延后, 不能及时传播给观众, 及时为大众所熟知;四是传统的电视新闻的播放模式相对落后陈旧, 制作手法较为单一, 对很多观众群体而言, 单一枯燥的内容不受大家欢迎。

(二) 新闻采编的工作方式现状

在当今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之中, 很多的采编工作者仍旧是采用单一的采访方式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采编方式, 从而提高采编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才能保证新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三) 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当前新闻行业的现状来看, 新的采编工作方式和其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新闻质量、加强电视新闻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形式, 而且目前多数的新闻媒体都意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对于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部分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 导致采编工作的整体性质量降低。

三、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

新闻采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的创新性发展,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

电视新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进行, 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和人们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工作时, 其创新策划意识需要做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 结合新闻工作的整体策划性, 开创新闻采编新的工作格局。

在新闻采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不同的采编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采编效果。过去新闻工作中所采用的单一落后的工作方式取得的素材肯定是不完整的, 具有一些限制新闻质量发展的问题,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闻采编的工作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新媒体, 所以新闻采编的从业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 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便利条件, 促进采编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从而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和效率③。

(二) 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和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其生活水平的欣赏角度日益提升、更加成熟。随着社会视角的改变, 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 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 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观性, 为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因此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新闻的采制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被人们所欣赏的新闻作品。

(三) 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想对新闻采编工作起到突破性的发展和创新, 就必须要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创作进程,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新闻的收集工作, 提供高质量的新闻采编素材。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 不仅仅需要对于新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强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掌握能力。④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结合当今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总结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其一是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其二是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其三是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 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1 徐磊.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0) :124.

2 王一.关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4) :139.

3 才让道杰.新形势下新闻采编策略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150.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探析 篇8

一、新媒体时代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

媒介竞争与融合在新媒体时代已渐渐成为媒介的发展趋势, 这是因社会的迅速变化必要的转变。如今, 科学技术的发展令通讯技术也趋于数字化, 加之各地区的特定制度都是媒介新变化的主要动因。一来, 新媒体在强竞争环境中独具优势, 在发布新闻迅速性与受众反馈方面都有优势。二来, 对新媒体的数字化发展, 政府对其投入了较大支持, 媒介的兼并与融合势在必行。从某种方面讲, 新媒介发展其实是带动了传统媒介的创新, 生态环境因素利用好, 能使电视媒介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也永葆青春, 电视台的收视率也随之提升, 节目创新性也不断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发展的方向

深度采编是这个发展时期必须的采访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 媒介的竞争力体现在报道的思想性与深刻性上, 媒介的优势发展就体现在此, 这也能完善媒体形象, 体现时代风貌。

(一) 发展深度采编。

新闻采编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 它的时效性是媒介融合时代的关键点, 采编的质量影响着媒体的竞争力与受众的关注度。当然, 有一点要指出, 新闻播报与新闻采编之间确有一段时间, 尤其对于电视媒体, 时间设置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度采编是新时期所有媒介都必须要做的, 报道内容的思想性与深刻性是报道的灵魂, 也是受众更关注的, 当然, 传统媒介要在议程设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与优势, 就必须要遵循深度报道这一条思路。在中国, 人们的阅读习惯通常是寻找当下热点新闻, 最先发布信息的媒介也就是最受关注的媒介,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媒介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动态新闻滚动播出最受观众欢迎。面对众多媒体, 观众会进行对比, 在这个时候, 谁的报道更加深入、更富有创新意识, 谁更受观众的青睐。深度报道对于电视新闻来讲极具优势, 新闻采编随之也应牢牢服务于深度报道, 即深度采编, 例如针对今年我国北方部分区域遭受暴风雨袭击这一事件, 具有知名度的媒体都纷纷争先报道, 网络上、手机上随时滚动更新, 但对于这一突发事件, 它的深层信息急需媒体从业人进行深度挖掘, 也就是所说的深度采编。当然, 从采编到报道的跨度也需一段时间, 此时电视媒体可以深入地区, 调查形成灾祸的因素, 采访城市规划人员, 对城市排水系统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解, 如此以来, 受众也能从中获得信息进行反思, 也能唤醒群众的爱心, 参与到救灾活动中来, 这样, 刚才所说的时间跨度既能填补, 又扩大了新闻实时的深刻性与媒体知名度。

(二) 提升媒体公信力。

媒介是一个有效且巨大的宣传场所, 也是政治思想的宣传与传播重镇, 新时代的特性与精神都能从中体现。媒介融合时代, 公信力更强的媒体更能主导和引导舆论。现存一个事实, 即我国的媒体公信力时常遭人诟病与怀疑, 新闻的真实性无法令公众信服, 媒体引导舆论的功能退化。之所以形成这种瘫痪状态, 是因为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制定速度跟不上信息处理加工技术的速度, 虚假信息横行媒体, 媒体从业人的专业素质与精神遭人质疑, 片面的收视率令群众作呕。所以, 公信力的树立至关重要, 新闻采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视台生死存亡也系予报道质量, 采编的任务当给予厚望, 其间拥有多重角色的转换, 显示出强大的灵活性。一来, 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来源真实性要有强力保证, 新闻事件的典型性很重要, 从实地采访中精选极具有价值的内容, 这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较强的信息甄别能力, 与时俱进, 拥有政治思想觉悟力, 以传播文化和引导舆论为视角进行信息筛选;二来, 采编策划新颖与精彩, 新闻内容富有新闻力量和舆论引导力是策划时着重强调的地方, 新闻节目从定位开始再到方案制作, 这一环节考验着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节目的播出形式组合, 既要生动灵活, 又要注重观众感受, 及时与观众互动, 反馈可以促升收视率。另外,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节目的一部分, 它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舆论引导力, 促使观众思考, 所以评论员对事实要击中要害, 划分政治界限, 直指问题根本。

(三) 借势媒介融合。

处在媒介融合时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尽管是不同的媒体形式, 但各自也显现出自身的优越性, 二者之间并不能完全脱离, 比如传统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考虑短信传送, 短信互动与反馈也是不错的选择, 新时期的新闻采编应当体现媒介融合的特点。电视新闻采编内容广泛, 当下许许多多流行已久、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采编时可以多多利用, 受众的需求应当体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采编只有依据这些方可受到受众的青睐。当然, 新时期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与受众进行频繁快速的互动, 因而电视媒体可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方式完善信息、传送信息, 这也能为电视新闻增加创新环节, 观众也会为之鼓舞与支持, 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势必会取得优势发展, 也将处于不败之地。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举措

团队的合作意识在新时期, 既是特点也极为重要, 共同努力对电视新闻采编任务的完成与质量关系密切, 拥有专业水准、富有创新意识的从业者组建采编队伍, 可在各行各业挖掘与之相关且热衷于新闻的专家人才, 这些必须是有经验、处理信息冷静、有甄别能力的人, 在信息处理的一系列过程中统筹兼顾, 进行系统分配。此外, 采编队伍要进行分工, 减少交叉工作 (除了必要时) , 协调工作, 使新闻节目有内容、有思想。

(一) 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

在新闻栏目中, 最能体现实效性的新闻当属消息类新闻, 最新发生的事实, 具体内容就体现在消息类新闻里, 受众也更喜欢这类新闻。此类新闻写作与传播越来越趋于模式化, 电视画面加上主持人的解说是惯用的搭配, 观众对此类搭配早已产生厌恶情绪, 新媒体的组建要尽量避免此类方式, 需求更好的搭配编辑新闻, 给新闻传播注入更多技巧, 使之更生动, 传播力更强。如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时, 深入实地采访这是必要的一步, 争分夺秒, 争取第一时间报道这是最好, 新闻现场客观不乱序;又如经济类新闻, 可对当下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新闻事件的始末原因分析要到位, 在适当时候可进行专业知识介绍, 促进受众理解, 从宏观角度把握新闻事实, 步步为营, 引导舆论。所以, 多元化的报道、多样化的采编, 消息类新闻生存空间才能更大, 新闻事实与受众理解才能更一致。

(二) 依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 开展多样化编辑

新闻节目类型多样化是由自身决定的, 也由时代变化所决定, 也许这一时段着重强调政治新闻, 那一时段报道经济新闻较多, 有时更关注社会民生, 因而采编的创新意识要得跟得上时代发展。比如,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第一时间》与《新闻联播》, 此二者报道方式、角度、新闻数量、侧重点不尽相同, 各自报道风格独特, 形成了自己的报道视域, 加之他们都发动各种方式促进报道, 是节目内容丰富、有意思, 巧妙地揭示了新闻事实的根本。

(三) 编辑思路的多样化

编辑思路的转变与创新在新时期的采编过程中当需进一步提升, 编辑的审美意识也要得到提高。标题是最能吸引观众视线的, 标题的设计关系观众对新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新闻编辑从业人员可以运用当下流行语言, 进行适当技术加工来制作标题, 如此既体现着新闻事实又使之具备艺术张力。又如, 对类似的新闻事件可选取不同角度, 探索报道方式, 创意思维, 注入创新意识, 使报道方式既富创新力, 又能令观众喜爱。

摘要:如今, 时代变化迅速, 媒介的生态环境不得不随之变化, 新闻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新闻报道唯有更深刻、更富有时代感, 媒体在公众中才能具有广泛影响力, 才能长足发展, 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采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婷婷.从微电影传播看微时代城市文化的构建[J].青年记者, 2015 (8) .

刍议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创新策略 篇9

1.1新闻采编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 我国的大众传媒发展迅速, 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普及, 新闻产业与时俱进, 电视新闻也进入了全媒体发展的时代。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 为数不少的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违背了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破坏了新闻事业的政治原则。主要表现在:新闻采编人员报道虚假新闻;新闻采编人员接受和提供有偿新闻;新闻媒体播放不良广告以及新闻报道的低俗之风盛行。

由于新闻采编人员职业道德低下引发的新闻报道不实甚至是虚假新闻和广告, 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而新闻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新闻的传播日益功利化。部分新闻采编者发布一些低俗的消息, 赚足了噱头却缺失了社会公德心。

1.2新闻采编人员媒介素养较低

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 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不容置疑。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的制造者, 是信息的“把关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 才能生产出正确、正面的新闻, 使受众接收到真实、科学和有效的消息, 对整个社会的传媒风气产生积极的作用。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社会化媒介素养教育普及程度低, 必然导致舆论环境恶化, 监管困难的境地。

二、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创新策略

2.1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媒体应该时时谨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也应该保持公正的作风, 严格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捍卫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在对待新闻管理问题上, 当然反对粗暴无理的行政干预, 但是另一方面, 媒体也决不能因此忽视了专业自省和自律。传播信息、维护公共利益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所在, 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核实消息的真实性, 再进行新闻报道。总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单位, 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神圣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 广大新闻采编者必须具备应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并时刻保持清醒。

2.2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媒体时代, 作为采编主体的新闻从业者, 特别是记者, 在新闻采编中的角色定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 人人都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发布与接收信息, 信息传播模式也由过去的“点对面”变为今天的“点对点”, 记者的信息提供者角色渐渐弱化。在这种传播模式下, 会产生大量的信息, 而新闻传播活动的把关人不可能对每条信息都进行审查, 从而导致很多真假难辨的信息混合在一起。在信息过剩的时期, 受众已经不再满足对新闻事实的简单描述, 而是希望在能够知晓事实发生的背景、事实背后的深远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日常生活有何影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采编人员不能只是简单地对新闻进行报道, 而是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 力求能够多层次、多方位地对新闻进行解读与阐释。记者已经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 而变成了信息的筛选者。

2.3侧重身边的人与事

为提高新闻舆论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 2015年11月, 山西长治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在市政务大厅开通了《直通政务厅》直播节目, 成为全省首创, 节目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文化旅游频道新开办了“长治生活吧”栏目和真人秀季播类节目“唱响长治”, 增强了节目的传播力、引导力, 扩大了本土文化的知名度, 吸引观摩、旅游10万人次。2016年7月30日, 本台组织并播发的“2016全国百城市足球峰会系列活动”报道反响热烈。

三、结语

当前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传统新闻的采编方式, 其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一定的震荡, 如果媒体用积极的心态来创新新闻采编工作, 那么它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当然, 对于我国新闻采编实践来说, 现阶段其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无论是在事件挖掘、事件处理还是最终的新闻呈现上, 这些都需要新闻从业者的不断努力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春杰, 雷景富.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J].黑河学刊.2010 (11)

[2]任东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的方式[J].中国传媒科技.2012 (14)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工作 篇10

按照通常的分工, 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 其一是外采, 其二是编辑, 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 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编辑工作千头万绪, 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编辑、制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的编辑, 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 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 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 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 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 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控制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 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 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 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 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综合以上, 我们不难看出, 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 (节目单) , 同时可以一菜几吃 (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 ;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 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 (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 , 这些特点, 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其次,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 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

换句话说, 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 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 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 最先播出的那一条, 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 什么是“最重要的”。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 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首先,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 虽然题材重大, 但时过境迁, 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 也不应视为“重要”, 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其次, 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第三, 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 会让观众厌烦, 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 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 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 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 “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从小的方面讲, 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 都需要考虑到“节奏”。

从大的方面讲, 新闻与新闻的联结, 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 连在一起发, 就会使人觉得疲倦, 换一种排法, 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 就会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比如, 集纳式报道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 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 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 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 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最后,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 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 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 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 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纯熟的编辑技术, 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 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那么, 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 是否发、如何发, 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

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经验告诉我们, 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 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 但是, 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

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 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研究电视新闻编辑学。

摘要: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 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上一篇:女辅导员下一篇:大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