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精选12篇)
电视新闻采编 篇1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与喜爱,也成为许多地方电视台发展的重点。收看民生新闻正成为许多观众生活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这些电视台的亮点、热点节目。民生新闻采编质量的好坏,对民生新闻的传播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质量,有利于促进电视媒体的整体发展。
1 抓住热点,推出“独家”新闻
媒体关注的焦点应是百姓所关注的、百姓眼中的热点,只有做成观众愿意看、喜欢看的“独家报道”,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才能得到彰显。民生新闻可通过大量感人的故事和细节,引起广泛关注。
2 重视编排,拓展报道面
在内容上,应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在形式上,要活泼,不媚俗。在栏目策划和编排上,也应做新的尝试,如个性化主持、开放式的播报结构、60 分钟的长时段设置、随机性的新闻评论等。
3 突出民生新闻的思辨性
投机是衡量媒体策划和新闻报道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媒体应该能够在新闻事件面前反映公众的心理和社会定位。电视民生新闻对平民意识的追求,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来处理新闻,会涉及到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硬”新闻、“软”理念内容的深度、广度、高度的基础上成了流行,平民化在画面和语言表达方面得以彰显。
4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方法
4.1 加强民意调查与分析
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既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工作,也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工作。要想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利民性,就要更多地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民意调查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地方电视台要想快速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采编质量,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重视受众的反馈。
4.2 加强品牌节目的有效建立
品牌,是一个栏目的声誉,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栏目的发展,扩大栏目的影响力。为了建设品牌栏目,必须提高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新闻素材的收集工作与栏目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要全面的搜集素材,以利于后期编辑。此外,品牌栏目形成后,相关从业人员将有更大的工作信心,更愿意为栏目贡献力量,更愿意进行多方互动,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让民生新闻节目更接地气,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5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民生新闻栏目必须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重视民生新闻的作用,为受众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同时,充分发挥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切实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丁洁.试论我国交互式网络电视发展及其趋势[D].南宁:广西大学,2006.
[2]李国仁.网络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教育[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3]狄柏涛.广播电视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4(24).
[4]沈静.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9).
[5]何苏六,等.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6]赵阿群,陈少红,刘垚,等.计算机网络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尧鸿.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电视台业务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06(12).
[8]张昊鹏.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论[J].才智,2013(23)
[9]马涛.试析地方台民生新闻采编的发展与创新[J].华章,2014(10).
电视新闻采编 篇2
[摘要]本文基于接地气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接地气重要性,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形象,优化采编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受众,赢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采编同受众心理融合浅析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 受众心理 融合
中图分类号:TN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245-01
1 电视新闻受众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是各类电视新闻性信息内容与报道模式的统称,为电视台主要的节目核心。电视新闻节目在发挥自身传输信息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获取广大受众的全面认可与有效支持,进而显著提升新闻节目整体收视率,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对受众心理需求展开科学分析。为确保电视新闻节目拥有理想收视率与良好传播效果,便应充分考量社会广大受众的具体心理偏好以及现实需求,进而形成更显著的社会效果与良好的经济效益。
广大受众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根本目标在于获取最新信息并对周遭事物产生更新认识。从内容层面来讲,其心理需求展现为了解新信息与知识,令其猎奇心理获得满足。而新闻的时效性则是获得高收视率的重要保证。伴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更需要及时性的电视新闻,因此,如何满足受众先睹为快、效率为先的心理成为电视新闻媒体的共同追求。
电视新闻本质特点在于真实性,在确保时效性基础之上,将各类资料精准无误差的传至广大受众,对电视媒体来讲责无旁贷。另外,受众拥有获取精准公众信息的知情权,通过电视新闻有关信息可反过来引导受众认知,因此,电视新闻节目更应体现真实性。
2 电视新闻采编包含的问题
纵观当前电视新闻节目采编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在罗列较多数字却欠缺实质内容,涵盖的信息量也不多,会令受众产生平淡无奇的感觉,无法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一来,电视新闻势必减少了可看性。一些电视新闻由于内容乏味且展现方式单一,欠缺新意,无法形成良好的表达效果。特别是地方台,电视新闻内容多报道会议,整个新闻充斥着各种会议镜头,时政新闻占据较大篇幅,势必使受众不能提起兴趣。
伴随受众品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于新闻类栏目实效性需求增长,一些对时效性无法做出快速反应的电视新闻节目势必丧失了新鲜感。例如,有些电视台新闻节目经常应用近期、日前等词语,使时间概念更加模糊,时效性自然无法体现出来,亦无法使大众产生共鸣。
电视新闻节目价值与真实度成正比,而现实生活之中,一些影响力有限的电视台为提升收视率,过于片面的迎合受众,歪曲新闻事实以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该类行为不但无法持久的赢得受众,还会对社会形成负面影响,对大众形成一定误导。
3 电视新闻采编如何有效融合受众心理
3.1 符合受众新闻内容需要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整合新闻稿件过程中,应对各个层面与环节全面兼顾。在确保各种类新闻有效搭配的基础上,应丰富新闻节目表现手法。可利用详尽充实的资料画面以及同其互相匹配的文字语言,形成提升电视新闻质量以及收视率的良好效果。对于播音稿件,应尽可能的应用受众理解的口语化字眼表达,体现亲民性。通常,广大受众最愿意接受的语句词汇便是同自身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形式。平常应用的词汇语句更加容易使受众引发共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编辑电视新闻播音稿件的阶段中,应尽可能的预防应用太过死板或是书面性的言语词汇,而应采用口语、平民词汇。另外,应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尽可能的令受众以最快速度掌握丰富新闻信息,并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引导。
每个新闻节目均有一定的主旨,记者完成新闻采访后,编辑工作者应依照所需表达阐述的宗旨针对素材做合理的选择取舍。将同新闻主旨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删减剔除,进而明确更为重要的新闻事实。另外,电视新闻节目总体时间有限,因此提升信息效率也成为采编人员应全面应对的问题。在固定时间之中,为令受众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对各条新闻总体长度做有效管控,在确保受众可以认可与接收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言简意赅,有效的缩减新闻节目时间。
3.2 满足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需求
能够报道独家新闻对各个电视台来讲均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保障。因而新闻人应具备的敏感度需要其在引发新闻事件之时,及时快速的报道各个事件环节,以提升节目时效性。一旦记者收到有关信息后,应极尽所能在最短时间到达新闻现场,掌握新闻内容一手资料,并真实的记录具体新闻事件的引发过程。新闻采编过程之中采访是最为基础以及重要的任务,同时也为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记者人员不但应具备优秀素质,还应注重同各个工作环节全面配合协作,力争以最快的时间到达新闻现场。
另外,当记者获取到一手采访资料后,新闻编辑应快速针对各类信息作出整理归类,依照电视新闻节目主旨作出合理的删减,快速的对播音稿件进行整理并及时向外發布最权威的信息。特别是有可能对当前社会引发重要影响的新闻事件,节目应利用对重要新闻快速、权威、及时有效的播报以稳定受众情绪,确保现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做出最为合理科学的舆论引导以及管理控制。
3.3 引导受众获取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体验
电视新闻节目由多重文字、丰富画面以及生动语言集成融合,在其中穿插现场画面势必可有效提升新闻节目真实性。新闻编辑在进行视频信息后期制作的阶段中,应就现场各类真实生动画面做合理适度的处理加工,通过蒙太奇等各类方式手段,以提升新闻事件现场画面的整体真实性。
排除现场画面之外,新闻现场声音为另一类可提升新闻节目真实有效性的核心关键。在现场的目击人或是主人公的态度、意见,记者在现场进行的事件报道等,均是提升新闻节目权威性、增强事件真实性的重要渠道。通过现场声音可令电视新闻事件排除主观情感尽可能的将真实事件还原,以全面提升新闻节目可信性。因此,电视新闻节目采编工作中,应有效的利用现场声音引导受众获取更为真实的体验,令他们更加认可并拥护电视新闻节目。
4 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采标以及制播,应全面考量广大受众的现实心理需要,然而却不应一味盲目的迎合,而是应在确保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借助扩充对受众心理层次的考量,对他们形成合理科学的引导。应积极由提升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做起,有效弥补当前电视新闻采编中包含的不足与缺陷,真正提升节目整体收视率,确保电视新闻行业的良好、健康、持续发展。再者,应提升广大受众认可度与关注度,在公众舆论导向以及管控阶段中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任明,从受众需求角度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J].贵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85.
[2]张袖砚,新闻时效性的把握[J].记者摇篮,2009(7):42.
[3]邢虹文,电视、受众与认同:基于上海电视媒介的实证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正确把握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篇4
信息时代的信息呈现铺天盖地的状况, 新闻工作者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能够吸引观众目光的, 采编出最及时、最准确的新闻信息就成为了一种优秀能力的体现。当前, 新闻改革的理论和方针已经基本确定, 改革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大众的需求趋向多元化, 面对不同的新闻, 不同的编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质量参差不同的稿件进行筛选, 只有符合文明健康、可视性强的新闻稿件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才能获得新闻价值的体现。因此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对于筛选出能够引导大众的“精神食粮”有着重要的价值。
2 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总结
2.1 采编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新闻的采集, 另一个则是新闻的编辑, 严格上说, 这两个阶段没有明确的划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一般都是“采”与“编”紧密配合, 相互影响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对于采编过程, 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广播电视作为党宣传舆论的阵地, 传播政治思想的平台, 沟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对于新闻稿件自然需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能够展现出社会的现状。因此编辑在采编新闻稿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新闻的质量关,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敏锐地观察局势, 从具体的新闻中寻找宣传政府和党的建设思想、发展路线、相关政策, 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内心的感受, 真实的想法, 为保证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保障和舆论的拥护。因此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稿件的文字进行修改、对图像进行编辑、合理地编排节目, 重视对民生、民意的反映。在采编时, 除了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找亮点外, 还要从人民群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出发, 向受众群体提供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信息, 努力以受众观众的兴趣为出发点来把握主题, 满足受众的需求。
2.2 拍摄与制作要重视还原事件真相
不管新闻制作的何种时期, 都必须要对一段时期内, 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方针、社会出现的热点话题有所了解, 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点、事件以及相应的某些细节要掌握清楚, 在此基础上, 能够明确报道的主要思想。新闻的视角一定要是社会即使是校园类的电视节目, 也只有在了解到同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时, 才能找到相关的新闻选题和新闻的接入点。如果凭空想象, 没有真实的事实依据, 是无法得到观众的关注的, 也不能体现新闻的社会导向价值。
拍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遇到许多需要取证的人, 因此做好会碰到困难的准备非常有必要。在采访之前应该同被采访者进行沟通, 提前获取拍摄会遇到的困难程度, 如何获得高难度拍摄画面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问题都是为了还原事件的真实性而做的努力, 需要整个制作团队共同合作。只有真实而完整的新闻事实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唤起观众的思索, 因此在制作节目时一定要寻找观众渴望看到的热点, 在制作过程中将新闻事件完整而清楚地展现出来。在力求还原事件的真相上需找到能够精彩讲述事件的方法。例如:在新闻节目的编辑之时, 会运用到一些画面的处理技术, 对任务的语言以及声音进行艺术性的处理使得画面清晰, 声音真实的报道, 使得客观的新闻信息能够具有电视化的特点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在表达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者疑问来引起观众对新闻报道的思考或者关注。新闻制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播出的要求, 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播出前的文字与画面的协调, 镜头切换的合理, 字幕的清晰准确, 同期声与解说的一致, 新闻时间的控制等。总而言之, 新闻报道的关键就是最终新闻的事实, 因此采用慢动作来展现典型事件的发生的细节情况, 帮助观众了解现场的环境, 对于有效地传播信息有着极大的作用。
2.3 播出过程中重视新闻素材的选取
从后期备播到播出的整个过程中, 是体现导播编辑管理的重要阶段。担任导播任务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果断地决策能力, 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能够在精确计算时间的基础上, 准确地将最及时、最准确的新闻事件在合适的时间和位置恰当地切入到正在播出的新闻事件中。对新闻素材的编辑并不仅仅是机械性地照转照播已有的新闻素材, 而是对报道的意图, 方法和多条新闻进行精选地技术加工和整体性的整合。新闻素材的“编辑”是新闻展现在观众面前最重要的一步, 不同的新闻稿件或者新闻片段在不同的编辑手中自然会出现效果和样貌的千差万别, 所以编辑在新闻报道的处理上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2.4 素材模糊性处理的技巧
在新闻报道的编辑过程中, 常常需要对新闻的某些信息进行模糊性地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新闻中哪些信息需要模糊性的处理, 哪些信息不能模糊性处理等常识性的知识。普遍规律是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避免新闻失去真实性需要对防止泄密的信息用较为模糊的词语进行处理。例如:军事报道中关于某驻地或者官兵的报道适宜采用模糊性的语句;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时, 不宜将未成年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透漏;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新闻报道, 一定要重视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进行模糊性的处理。总而言之, 对于许多的违反道德或者法律的事件报道一定要重视模糊性处理, 避免泄露他人隐私。
3 小结
可以看出新闻报道在进行采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政治导向, 尊重新闻事件的事实化, 为了保证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现象在进行技术性处理时也要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导播对于素材的处理也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 把握重点和意义。在对于某些素材中出现的不宜精确反映的信息要进行模糊性处理, 模糊性处理不是使新闻失去精确性, 而是使得新闻根据精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纪元.浅谈电视新闻的思想深度[J].新闻传播.2011.
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及采编技巧 篇5
——勇敢就是力量
张馨尹
如今,现在的电视节目已经走向多元化,层次化,针对化和专业化。不管你是任何年龄层次的人,不论你是哪个教育层次的人,只要打开电视,你都能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节目,并且不止一档,可以让我们尽情的挑选。
我们现在的电视栏目形式多远化,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老一辈人或专业人士热爱的节目;还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为青年人和娱乐人士准备的娱乐档,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口味;还有偏成熟化的非诚勿扰和老公看你的之类的相亲节目,满足了单身群体和有这些爱好的人士的需求。并且,我们都有目共睹的看到,这类新生的节目在短时间内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又是如今电视栏目的一种趋势。
那么为什么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能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认可度呢?不可否认,如今受众的收视口味偏向通俗化和浅显化,也更专业项目化。偏向专题的观众更是越来越多,对于现在时代的发展速度,受众可以依靠娱乐和婚恋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放松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UTV请来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的主创曾军辉女士,同时也是该节目组的主编。她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央二台的节目制作流程以及《今日观察》创办的历史。他们的口
号是:有热度的新闻,有角度的观点。言论影响中国。这是一种品牌和信任度,在外界受众看来的电视节目也许只有短短40分钟或半个小时,但是这档节目的顺利播出要花费幕后人员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曾老师在介绍时说,节目创办初期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把自己的钱搭进去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主创来说,这是一场赌博。到一切都准备好时,就会水到渠成地播出,那么在顺利播出之前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呢?
首先,在初始阶段,也就是最困难的时期,要“写策划案,提交方案”,等节目通过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着,是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得学会“招兵买马”,找到合适的人才,找到你这个伯乐所需要的那匹好马,人力资源找到了之后就要“制作样片”了,这就是节目即将展现到大众面前的雏形,也是使节目通过的重要保障;第三,就是审批阶段,“样片审批,正式立项”把做好的样片交上去等待审核,这时节目制作差不多就完成了;通过之后,就是最后的播出阶段,“万事俱备,录制阶段”,节目就顺利播出,成功孕育。
那么一台节目的成功播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人?地点?还是演播室?
曾老师说她总是那个跟着领导干的人,因为她自己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路子,她说,其实领导也不知道路在哪,任何人都不知道路在哪,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勇敢就是力量。
制片人是栏目组的头,领导大家的工作,为大家筹集资金;
主播是节目播出时的主持人,一般为大家所认知,影响力较大;还有制片管理整个栏目的杂物,和平时的一些工作,为组员提供便利;还有编辑,为主播提供讲稿;还有字幕,是节目播出时屏幕下方显示的字。还有等等重要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是这道程序的螺丝钉,每一个人都是重要角色,容不得疏忽,曾老师戏称自己是“新闻的民工”,工作和普通人一样的多,没有谁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谁不是英雄,这是一个团队,在一起才能共赢。
曾老师在讲座中还结合了学生的切身实际,为我们以一个“准新闻人”的视角给我们提出了一些专业的技巧和知识。
首先,采访是生存之本。要采访好一个人就必须做好工作,了解你要采访的对象,以及他的工作背景和事件背景,做好了功课采访起来才能胸有成竹。
第二,要以问题为重。问题分为2种类型,开放式和闭合式。在一般情况下,以闭合式问题为主,也就是“是否的问题”,在采访嘉宾时常为7个问题左右,开放式的问题3个左右不等。
其次,拍摄是成功之先。但越简单的工作往往更容易出错,作为摄影师在拍摄时一定要检查好电池是否充满,录像带是否已经放好,还要时常准备一张A4纸。什么都有可能出错,所以再简单的事情也要准备好。
第四,在写稿时要注重风格,要了解自己的节目是做给什么年龄段的人或什么教育程度的人看的,不可能广为纳众,所以要有风格意识和趣味化。
最后是编辑,编辑是整个节目的集大成者,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突出重点,全员工作完结,就等最后的编辑整理,必须要有归纳问题的技巧和播出风格,这些都需要编辑来掌控。
电视台的每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易做的,没有任何人是不出力的,所以任何工作任何人都必须零失误!曾老师提到,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那么人生也就是天堂!
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 篇6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政治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媒体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媒体作为新闻事件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采编工作质量水平的高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提高新闻记者采编能力十分重要。
一、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个职业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因为记者在采编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所以新闻记者必须要有坚实的新闻知识基础,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有处理的能力。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做到不断积累,对社会的一些各类书籍要经常翻阅,并且总结观看的心得,养成爱看书多看书的习惯,把平时掌握到的知识运用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在面对同一突发事件时,会有不同的新闻媒体参与报道,而报道出来的效果却各不相同,这就取决于新闻采编人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如果知识丰富分记者可以灵活地选择采编的角度,使得新闻的视角更加的新颖,所以,提升记者的采编能力,积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新闻记者自身要有优秀的政治素养
无论是对哪一种新闻事件的报道,都必须以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中心,这就需要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在新闻采编中不掺杂个人思想,以正确的政治见解报道出来,在面对危害国家利益的新闻事件时,一定要查明真相,以国家的利益为中心,坚持真实的报道,把记者的职业道德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利益上进行报道,坚决阻止不正之风的盛行。
三、加强培训,培养新闻的敏感性
敏感性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往往在新闻采编的工作中,都需要记者有较好的敏感性,因为常常会因为一些眼前看到的所谓事实所蒙蔽,如果敏感性差,就会把真实的现象所漏掉,这样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失真,还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所以提升记者的敏感性十分重要,在實际采编的工作中,记者要多看多问多思考,调查不同的社会群体,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闻事实的真相,一方面是保证受众的切身利益。一方面也是位了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所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记者的敏感性培训,记者自身也要加强对敏感性的培养,以更好地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在对稿件进行编辑的时候不能对事物的本身进行随意判断,对其描述要有足够的客观性,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要能通过表现看透事物的本质。新闻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注意对新闻背后所隐藏的内涵进行挖掘,这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更高的价值。在对新闻进行整体报道时,不要拘泥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要在平淡处切中要害。
四、新闻记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新闻媒体作为传播新闻的重要媒介,对受众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记者在进行采编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正视自己的工作内容,明确到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义务,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对大众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保证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把真实的新闻呈现给大众。
五、强化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要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对自身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工作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线。在对新闻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拥有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对事件进行更加深入地调查,从而使事件得到真实还原,保证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在对新闻采编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对他们社会荣誉观的正确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杜绝做出有违社会道德事情的发生。作为一名新闻采编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拥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新闻更具有吸引力。
由于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很多责任意识强的新闻记者都不敢做出正确的真实报道,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强化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新闻采编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性,提升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保证在采编工作中更好地挖掘新闻的真实内容,把更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体行业的安全可靠。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价值取向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注意播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心底深处的共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从而使电视台得到更好地发展。在对电视新闻进行播报时,要对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牢牢把握,从民生民事进行出发,在最平淡的生活中找出新闻,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服务。电视台在对新闻进行播报的时候,要注意对百姓心底声音的倾听,对最基本的观念进行创新,不拘泥于事物的表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色彩。
优秀的新闻记者在采编的过程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不管是采编的内容还是方式都应该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共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支持。要挖掘人们平淡生活中的“价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社会广大人们服务。在选择新闻内容方面,也要贴近人们的实际,如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困难、人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切忌为了争收视率或是某些利益而故意挖掘人们的“伤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人性化,这样播报的新闻内容才会博得社会广大人民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提升新闻在人们心里的地位和诚信度。
七、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提升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对于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辨识度,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大限度的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利天.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高对策[J].科技传播,2014(03)
[2]颜志强.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传播与版权,2013(03)
[3]刘嵘.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篇7
一、电视台新闻采编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加强新闻工作创新性研究时, 突出加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采编是新闻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
对于电视新闻工作整体布局而言, 其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流程, 包括线索的收集、新闻采编、二次编辑、审查发表等等多个环节和步骤。新闻采编作为整体布局中的第二个步骤, 具体工作中需要新闻部门收集线索并且采用专业的采访和初步加工, 最终发回新闻部门成为新闻采编的整体工作流程, 因此新闻采编的质量对于新闻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确立作用。①
(二) 可以丰富新闻的内容
新闻采编中, 新闻素材的收集作为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基础部分, 其质量和数量将对采编工作乃至于新闻本身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取新闻素材, 不断增加新闻采编工作的多样性,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此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需要加大新闻素材的数量和质量, 才能够有助于新闻内容的丰富多样, 从而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推动电视新闻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从目前新闻媒体的发展而言, 新闻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迅速发展, 使得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线索, 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使得各大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加强对于自身的建设, 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因此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创作时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最能受到人们关注的新闻线索, 保证新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新闻采编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和新闻线索的质量以及效率,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②
二、电视台新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自媒体的不断完善, 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观众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闻内容方面的现状
一是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较少,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新闻来说,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单一, 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二是内容枯燥, 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电视台新闻工作内容单一、模式传统, 无法对于观众造成太大的吸引力;三是电视新闻时效性差, 在实际新闻播放的过程中, 由于电视新闻受到电视播放时段的限制, 造成很多新闻内容播出时间延后, 不能及时传播给观众, 及时为大众所熟知;四是传统的电视新闻的播放模式相对落后陈旧, 制作手法较为单一, 对很多观众群体而言, 单一枯燥的内容不受大家欢迎。
(二) 新闻采编的工作方式现状
在当今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之中, 很多的采编工作者仍旧是采用单一的采访方式进行新闻素材的收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单一的采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采编方式, 从而提高采编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才能保证新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三) 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从当前新闻行业的现状来看, 新的采编工作方式和其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提高新闻质量、加强电视新闻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形式, 而且目前多数的新闻媒体都意识到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对于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部分采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 导致采编工作的整体性质量降低。
三、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
新闻采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是新闻工作开展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证新闻采编的创新性发展, 才能使得新闻整体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
电视新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进行, 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和人们的需要, 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工作时, 其创新策划意识需要做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 结合新闻工作的整体策划性, 开创新闻采编新的工作格局。
在新闻采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不同的采编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采编效果。过去新闻工作中所采用的单一落后的工作方式取得的素材肯定是不完整的, 具有一些限制新闻质量发展的问题,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闻采编的工作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介和新媒体, 所以新闻采编的从业人员在进行采编工作时, 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便利条件, 促进采编工作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从而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和效率③。
(二) 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和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其生活水平的欣赏角度日益提升、更加成熟。随着社会视角的改变, 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需要不断改进, 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 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观性, 为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因此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新闻的采制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被人们所欣赏的新闻作品。
(三) 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想对新闻采编工作起到突破性的发展和创新, 就必须要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采编工作的质量和创作进程,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新闻的收集工作, 提供高质量的新闻采编素材。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 不仅仅需要对于新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强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掌握能力。④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结合当今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总结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其一是创新策划意识和工作方式;其二是创新新闻采编的采制过程;其三是提高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 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1 徐磊.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20) :124.
2 王一.关于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4) :139.
3 才让道杰.新形势下新闻采编策略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150.
浅析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编业务 篇8
一、在深入上下功夫, 增加电视新闻的信息量
当前, 在县级电视新闻节目中, 领导活动新闻的报道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个别地方达到20%至30%。诚然, 对地方领导接见外宾、参加庆典仪式、召开专门会议、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和走访群众等活动进行报道是必要的, 但一般性会议、活动比例过大或报道手段过于枯燥单调, 势必会降低新闻节目的信息量, 削弱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和可视性。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改进报道方式, 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变浮在上面为主动深入基层, 彻底摒弃围着领导活动和一般性会议转的常规做法。除对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委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效益农业、招商引资等动员大会及重大活动加大报道力度外, 还要积极调动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生活, 体察民情, 使我们的新闻报道“鲜”、“活”、“深”起来。
在不同形式的采访中, 只有真正能够深入实际, 扑下身体, 进行深度的观察, 在普通事件和人物中, 去寻找和发现新闻, 掌握的素材就会越来越多, 就可以使新闻价值得以突出。既有真实感和指导性, 又增强了吸引力, 扩大了宣传面, 使观众自觉的接受。
在报道形式上, 记者应注重以深度报道抓观众。为深入了解企业改革的实际工作和下岗职工就业后的思想, 我们曾采编了《企业必须看准市场》等许多用事实说话的有分量的报道;我们采制的《精神不倒, 人定胜天》、《呼唤文明》、《胜利村把财务账全亮给了村民》等许多以情感人的专题新闻, 不仅在当地受欢迎, 还分别在省、地级电视台播出。
二、在个性上抓突出, 促进电视新闻的创新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 发扬自己特有的风格。如我们双辽电视台记者在对全市九个建制镇小城镇建设的报道中, 之中选择富有个性的报道角度, 从一名志愿军老战士拆旧房建新楼上项目, 从一名未婚妻退财力支持爱人建楼干个体, 从那些甘愿个人受损失, 带头搞拆迁的党员干部身上, 选择能够表现事物本质、加重主题分量的角度, 寻找到了揭示新闻价值内核的最佳切入口, 采摄了《古镇新姿》、《飘扬的党旗》、《联建队长》等大量的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电视新闻。
三、在精品上做文章, 增强电视新闻的生命力
电视新闻只有出精品, 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才能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改进荧屏宣传报道艺术, 也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 进而扩大电视新闻的报道领域。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备素质初探 篇9
新媒体处于不断的更新换代中, 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排列组合新闻, 而是更加深入地挖掘新闻的内涵, 不断更新新闻表现形式。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新闻采编工作, 还要满足大众的种种需求, 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此这种社会客观现实给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电视新闻的传播,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 提升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2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现状
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了电视行业领域, 这些刚刚入职的年轻人缺乏新闻采编经验, 无法在短时间内练就敏锐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本领, 也不能把握好新闻事件的焦点和中心, 只看到了新闻事件一些表面的东西, 并没有深入地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 新闻意识的缺乏给采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涉及大量从业人员, 这些团队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个人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无法高效率地开展电视新闻工作。新闻节目离不开民生, 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 应当将眼光着眼于真实性报道, 而不是横加干涉自己的主观意愿, 要切实反映出大众的民生问题, 不能一味为了追求收视率, 报道一些脱离实际、夺人眼球的新闻事件, 这种不切实际的新闻报道是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更正的问题。
3 提升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策略
针对以上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现状及其中涉及到的问题, 提出如下几点提升策略。
3.1 培养敏锐的新闻观察能力
优秀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注重敏锐观察能力的培养, 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捕捉到新闻的本质, 较为全面地开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为了提升新闻人员的观察能力, 可以立足于日常生活, 培养自身的理论修养、了解时事、积累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扩充自身的思维模式、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将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环境中, 在电视新闻平台上为大众展示出更真实的新闻事实。
3.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媒体处于转型期的今天, 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在开展电视新闻工作中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做到先为他人后为自己,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坚持党的领导方针, 要贴近事件的真实性, 解决大众的疑惑, 给受众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同时,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应当培养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3.3 提升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技术
要有效地开展新闻工作, 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和筛选, 这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的考验。例如, 综合性较强的电视节目, 就涉及到摄像技术、采访技术等多种技术, 这时新闻采编人员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驾驭好电视语言, 将电视的画面和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传递给大众形象的电视新闻画面。对于组稿和选稿工作, 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修改好稿子, 有机地结合画面、声音和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新闻采编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才可以有效开展各项电视新闻工作。
3.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刚刚入行的新人。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将党和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做到细致谨慎、踏踏实实、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作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 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详实的报道传播新闻事件, 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拥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新闻报道人员, 才能做出服务于受众的新闻节目。
4 结语
新闻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新闻采编人员, 同时新闻采编人员也是开展新闻工作的中流砥柱。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 不仅应当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 同时还要为受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事件, 不仅要报道好人好事, 还要揭露社会黑暗层面的丑恶现象,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为受众构建一个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氛围, 确保给受众提供最好的新闻报道节目。
参考文献
[1]张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J].新闻爱好者, 2012, 27 (14) .
电视新闻采编创新工作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创新工作
一、前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阶梯和灵魂, 也是国家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 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强烈, 尤其是广播、报纸、电视、网络这四大么体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网络新闻问题的兴起, 给电视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 如果不能破除陈旧思想, 打破常规, 那么新闻电视媒体的未来将会相当严峻。所以, 我们要借助新的思维和观念, 不断创新, 敢于创新, 用新的眼光和手法塑造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 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赢得人心。
二、电视新闻采编策划方面的创新
新闻采访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具有特殊性质的调查互动, 这需要依靠新闻工作者通过搜集新闻素材来进行的。电视新闻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 具有新闻采访的一般特点。由于电视新闻采访具有全面系统性的特点, 所以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要在采访的过程和方式上力求有所突破, 实现创新。
策划的含义是围绕一定的选题进行多方位的思维活动, 这是在采访前需要进行的一种理性行为, 具体包括采访题材的确定、价值的选择、采访的预备活动和具体的采访方案的拟定。
(一) 题材种类的确定
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前提是确定合适的题材。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 在选择新闻题材的时候, 要把握正确的思想, 建立属于自己的新闻线索渠道, 为自己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新闻线索的具体来源和渠道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新闻报纸、领导讲话、受众提供、网络热点等多方式。除此之外, 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还要善于总结各类电视新闻素材, 从中挖掘最新的新闻题材, 还要从当今国际和国内的重要事件中发现和挖掘新闻题材。
(二) 价值思想的选择
在对新闻题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要具体考虑新闻的价值和思想内涵, 判断新闻题材是否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思想, 主要依靠新闻是否能吸引广大群众的兴趣来衡量, 并进一步研究该新闻会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并且分析该影响程度与广大群众的切合度如何。通过全面的考虑和判断, 来对题材中的蕴藏得到价值思想进行选择和判断, 从而才能做好新闻工作。
(三) 采访的预备工作
预则立, 不预则废。周密的预备工作能促使新闻工作者更加高效的开展工作, 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说, 预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国家政策方针上的准备, 即不能违反我国整体的政策和方针, 符合国家的主流思想;第二, 事实情况的准备, 要综合考虑该新闻题材的历史价值、现存状况、发展趋势、内在联系和其他媒体的报道动态;第三, 知识能力的准备, 新闻工作者要有着基本的新闻素养, 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 延伸自己的知识面;第四, 心理素质的准备, 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以一颗平常心进行采访工作;第五, 采访设备的准备, 要保障采访设备的齐全, 在采访前要准备好必备的设备, 如纸、笔、录像带、摄影机、录音笔等器材。
三、电视新闻采访过程的创新
采访的过程是新闻媒体记者切实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 也是新闻媒体记者追求真相、弘扬正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一) 电视媒体新闻采访过程要确保新意
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喜新厌旧是新闻的一大特点。所以电视媒体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切实关注生活中的新电视, 用镜头和文字展现出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把握新闻的新鲜度是一位新闻记者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要用心去发现和探索新的事物。
(二) 电视媒体新闻采访编辑过程中要确保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确保新闻题材的真实, 这不仅仅是对新闻事业的尊重, 也是对行业生命的尊重。
(三) 电视新闻媒体采访编辑过程中要弘扬正能量
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有所担当, 因为每个工作者的身上都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深入宣传和报道好人好事, 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传播正能量。对一切丑陋的事物进行抨击和曝光, 积极营造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 电视新闻媒体采访编辑过程当中要追求美好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的事物, 并利用镜头和文字, 把这些美好事物传播给大众, 让大众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四、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电视新闻媒体的思想和观念也要随之发展和变革。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 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打造新闻题材, 切实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使电视新闻媒体能更好地展现电视特性, 吸引普通大众的目光, 真正实现创新功能, 完善新闻价值。
参考文献
[1]方颖.新闻采编的创新点[J].中国出版.
[2]王海浩.电视新闻采编的思考与发展[J].中国出版.
[3]李旭.电视新闻采编未来的发展[J].中国出版.
浅谈纸媒新闻采编人员素养 篇11
【关键词】纸媒传媒;新闻采编;人员素养
前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机遇和挑战并存,新机遇与发展也对新闻采编工作,尤其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然而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是新闻传媒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其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对新闻传媒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是我们做好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
1.新闻采编人员素养的重要性
1.1新闻采编人员素养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基础素材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将很难保障新闻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新闻的基本素材的采集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直接考量,所以,在新闻工作中,我们要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以新闻采编为手段,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为新闻制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通过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保障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见,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对新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实际工作出发,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发挥新闻采编工作的积极作用,保障新闻报道顺利进行。
1.2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关系到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作用
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新闻采编人员缺少其必要的基本素养,新闻采编工作便无从谈起,那么新闻的制作过程将异常艰难,新闻制作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水之渊,新闻工作也将失去源泉和动力,变成了杜撰和凭空捏造,失去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工作也将失去源泉和动力,变成了杜撰和凭空捏造,失去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采编工作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充分发挥新闻采编工作的积极作用,为新闻媒体的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1.3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是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的要求
新闻采编工作是挖掘社会的原始的新闻素材,通过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后期加工,得到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新闻。一篇新闻报道能够真实的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其具有公正性与客观性的特点,而新人采编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所以,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对于维护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2.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素养
2.1新闻发现力
新闻发现力是新闻采编人员的最基本素养,如果没有新闻发现力,又如何做好新闻工作的后续环节。新闻来源于社会现实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要想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就要具备必要的新闻发现力。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深入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把身心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从中发现新鲜的事实,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发现新闻的经验。
2.2高尚的政治素养
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正确引导思想的责任。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直是我们所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立场。一般来讲,党和国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是通过新闻传播的媒介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保持高尚的思想觉悟,与时俱进的政治素养。
2.3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客观、公正、准确的反应社会事物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成熟与发展,许多不符合新闻道德规范的报道接踵而来,给党和国家甚至是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在新闻报道的实际工作中,注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报道,抵制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真实新闻。这不仅关系着新闻媒体的自身信誉,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
2.4良好的业务素质
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着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是新闻报道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新闻工作作为一项比较独特的工作,它对新闻工作者的沟通能力,整理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新闻报道工作在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人们对新闻采编工作的素养也越来越关注。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是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前提,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不仅对新闻媒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的舆论宣传产生重要作用。基于此,探究新闻采编人员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的重要价值,是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翊飞、李尔彬:《提高期刊采编人员素质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2]颜军:《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素质 应对市场挑战》[J].《军事记者》,2005,(05)
[3]任群:《教育电视新闻的采访与摄制的几点看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1)
[4]高颖敏:《报刊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今日科苑》,2010,(18)
香港电视新闻采编“游戏规则” 篇12
在融汇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电视中得以发扬光大。运用线、形、色、光线等造型元素拍摄出优美的固定画面, 应该是电视摄像人员的立身之本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风光片、纪录片中, 在对山川风物、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静态物体的表现上, 构图精美的固定画面往往能令观众赏心悦目、历久难忘。比如纪录片《龙脊》中拍摄山村外貌和雨后山坡梯田的固定画面, 均属光影炫目、构图雅致的上乘之作, 表现出摄制人员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
6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
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固定画面静的形式能够强化“静”的内容, 给观众以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因此, 我们在实践中, 可以抓住固定画面在心理感受上与运动画面偏向于“动”的心态的不同之处, 来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服务。比如, 在拍摄图书馆时, 为表现其特有的宁静, 就可以用多组固定画面加以反映, 如同学们伏案读书的全景、中例》等香港法例, 制订了清晰而明确的“游戏规则”, 那就是《电视通用业务守则——节目标准》, 又称《电视节目守则》。
其中, 第9章讲到“准确、持平及公正”。并且具体阐述如下:“新闻节目应就所报道的题材向观众提供理智而详尽的阐述, 令他们可以得出自己的意见。持牌人 (持有当局牌照的播出机构——笔者注) 应确保新闻的报道准确
景画面, 单个同学凝神静思的脸部特写画面等, 这种固定画面的形式上的处理, 是与画面内容和现场氛围相统一的, 因而观众能够比较切实地通过画面获得现场情境中的心理感受。再比如, 在记录片《沙与海》结束时, 镜头长时间对准主人公刘泽远的小儿子和大女儿的谈话, 长时间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沉默不语的神态以及对周围事态的反映等非语言信息在镜头前从容地展现出来, 让观众自己去领悟他们的内心世界。拍摄运动会上射击选手举枪瞄靶、子弹待发的动作时, 通常也是以中、近景别的固定画面作处理, 比较好地表现出了现场比赛的环境和气氛中选手们屏息静心、全神贯注的动态和射击过程。通过画面来记录形象、传递信息是浅层次的、基础的要求, 通过画面来引发感情、表达思想是深层次的、有一定难度的要求。如果能够根据内容和主题选择适合其表现的画面形态, 就比较容易获取观众的沟通和认可。固定画面在造型和形式上的心理意味, 正适合于相应内而且恰当地持平。所谓持平, 并不表示编辑人员需要摒弃查究精神, 亦非要求以相同篇幅报道新闻事件的每一方面, 而是要公平客观地报道每段新闻”。
那么如何做到“持平”, 这份业务守则又做出更具体的描述, 比如“一般原则”中, 就进一步细分, 包括:“持牌人必须确保新闻节目, 或有关香港公共政策或备受香港公众关注而又具争议的真实题材节目或有关前述议题的
容和主题的画面形象表现。因此, 在需要表现宁静、严肃、深沉等感情倾向和现场氛围时, 常常以固定画面来构图和造型, 诸如病房中缓缓流注的输液瓶、围棋盘边托腮思考的棋手、电影院内全神贯注观看电影的观众, 等等。
此外, 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 推拉摇移等运动画面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观众有时不得不跟着拍摄者的主观创作意图观看画面, 而固定画面却能更客观地记录和表现被摄对象, 这种情况在记录片中比较多见;固定画面还与运动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从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来说, 运动画面有一种“近”的感觉, 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时间感, 讲“未来”;而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 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往事感等, 讲“历史”。
(安徽省舒城县广播电视台, 安徽舒城231300)
真实题材节目环节, 能够恰当地持平 (个人意见节目除外, 此等节目另有规定。——笔者注) 。真实题材节目是指根据真实资料制作的非虚构节目, 例如新闻、时事节目、个人意见节目、纪录片及采用调查手法报道的节目。”
“所谓恰当地持平, 是指节目或节目环节在报道不同的言论时, 必须以公正不偏的态度处理。讨论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时, 节目应尽量反映所有主要而又关乎宏旨的观点, 以便求取平衡。有关节目或节目环节不应隐瞒事实而有所偏倚, 或轻重倒置而误导观众。”
“恰当地持平, 其中所谓「恰当」是指因应不同的题材和节目或节目环节的类别, 作恰当或适当的处理。恰当地持平, 并非指每一方的意见要占用相等的节目或节目环节时间, 或每一方的意见长短相等, 亦非要求节目或节目环节对每个富争议的问题保持绝对中立。作决定时, 持牌人应以专业判断为考虑标准。”
“节目主持人应尽量鼓励各方表达意见。在直播节目中, 主持人应提防参与讨论者发表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有需要时, 节目主持人应尽量据其所知, 纠正资料的谬误。”
以上是“一般原则”, 对于可能的特殊情况, 业务守则也想到了, 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持平”, 具体内容为:“在单一个节目或节目环节内反映主要的对立意见, 是理想的做法, 但不一定可行。有时由一系列多集组成的节目或节目环节可视作一个完整的节目。有些情况, 在个别节目或节目环节内只报道较片面的意见亦可能是合适的做法。持牌人需要按个别情况运用编辑判断力, 要在一段时间内做到持平, 并不一定要在单一个节目或节目环节内令各方都有机会表达意见。”
综上所述, 仅仅就“持平”这点, 业务守则就对电视报道给出了针对性极强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
再比如, 去年8月,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的通知》, 其中提到, 规范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新闻消息类栏目不得使用“情景再现”。新闻专题类确有需要使用者, 必须标注“模拟场景”。而在《电视节目守则》中, 对此早有明确规定:“在真实题材节目内播出的「事件重演」应该标明是真实事件重演, 使观众不会误把虚构的事物当作事实。”
对于新闻报道, 这份业务守则做了如下很具体的规定。
“报道新闻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恐怖突兀、骇人听闻或令人惊恐的细节, 如与所报道事实无重要关系, 应予略去。报道新闻应避免引起虚惊。 (b) 新闻报告所用的图片, 应该小心选择, 以确保公正, 不应误导观众, 或骇人听闻。 (c) 评论与剖析, 应与新闻报道清楚区分。 (d) 电视摄影队的出现若激发某些人借意生事, 新闻编辑和节目制作人应尽一切努力, 删去该刻意「制造」的事件, 又或把实况原原本本报道。 (e) 报道如与事实不符, 应尽快在发觉后更正, 或在该节目完结时或在下一节目开始时加以纠正。在某些情况下, 可用字幕作出更正声明。 (f) 凡报道本地或国际新闻的真正新闻节日, 不得接受赞助。不得把广告材料当作新闻播送, 也不得把该等材料加入新闻报告或新闻片内。”
由于这些规则详尽和具体, 处罚也很有“杀伤力”, 所以香港当地媒体报道一般都不太敢违规, 通讯事务管理局 (今年4月前为广播事务管理局——笔者注, 以下分别简称“通讯局”和“广管局”) 收到的投诉并不算多。那对新闻报道违规行为, 主管部门如何查处?笔者试举两例。
案例一:去年3月29日和3月30日, 无线电视翡翠台多档新闻播出了“有专家指只要五克的钚, 即大约一粒方糖, 就足以令全球人类死亡”的消息。随即, 广管局收到投诉, 介入调查。在去年9月, 广管局做出决定, 认为“无线电视的陈述未有提供足够证据, 证明它已尽了合理努力确保有关报道准确。此外, 无线电视的陈述并没有交代它曾向英国广播公司查证有关言论。考虑到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和有关言论对观众可能造成的影响, 无线电视在查证报道的准确性上只依赖两个网上报道的做法, 并未符合对一个负责任的免费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的要求, 故广管局认为无线电视已违反《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1A段有关新闻内容准确性的规定。”以及“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幅射泄漏后, 公众对核能安全高度关注, 因此, 有关报道的方式令观众惊恐, 无线电视因而违反《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7 (a) 段有关避免引起虚惊的规定。”最后, 违规的无线电视被广管局处以警告。
案例二:亚洲电视在去年7月6日误报前国家领导人逝世。亚视错误消息发出后, 广管局接到45宗投诉。广管局调查后认为:“亚洲电视未能证明该台已尽一切合理努力去核实新闻内容的准确性, 广管局认为它违反了《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1A段的规定。”以及“亚洲电视在新华社作出有关澄清超过四小时后, 才撤回其失实的新闻报道, 广管局认为这绝非尽快作出更正。因此, 亚洲电视违反了《电视节目守则》第9章第7 (e) 段的规定。有关条文订明报道如与事实不符, 应尽快在发觉后更正。”最后, 广管局认为就亚洲电视不准确报道新闻及延迟更正错误报道方面的投诉成立。广管局对于亚洲电视在回应其查询时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表示遗憾, 广管局决定向亚洲电视施加罚款港币三十万元。
此外, 对广告、节目设置、言词运用、性与裸露等方面, 香港相关业务守则中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仅这份《电视节目守则》就长达45页。香港电视人, 对这份“游戏规则”相当敬畏, 没有人敢为了“万恶的收视率”而用低俗、出位的节目来吸引“眼球”。
香港通讯局不限娱, 不管“穿越剧”、“小三剧”, 更不会管电视剧中间如何穿插广告。其比较重要的职能范围, 就是回应市民对电视节目的投诉, 包括对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投诉。
笔者认为:对内地的采编人员来说, 香港媒体“游戏规则”中相当一部分也具有指导意义。至少在新闻从业人员培训时, 我们可以为客观、全面找一个合适的注解。
【电视新闻采编】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采编细节工作10-16
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05-12
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10-06
电视新闻采编教案新订11-27
电视新闻观众05-20
创新电视新闻05-28
电视新闻发展06-01
电视新闻时代06-17
电视时政新闻07-04
电视新闻采访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