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采编技巧论文(共7篇)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论文 篇1
时政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和国际发展息息相关, 在新闻类型中独具一格, 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然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新型媒体不断出现, 对时政新闻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产生了冲击[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时政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转变正确的观念意识, 创新采编技巧。
1 当前时政新闻的问题
1.1 民生新闻内容较少
民生新闻与人们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 是观众最为关心的时政新闻内容之一。目前, 我国时政新闻虽然已经适当调整民生新闻在总新闻中的比重, 但是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仍然不够。民生新闻的报道还应该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满足人们的切身利益需求, 才能够为人们所欢迎。
1.2 赞扬多批评少
关于我国时政新闻的报道, 大部分的电视媒体主张多赞扬少批评。或许这是因为这些电视媒体害怕得罪权势为自己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也有可能是受单位传统思想的影响。然而, 无论是哪种原因, 都导致我国关于时政新闻中批判言论较少的情况。当然, 也有少数的时政新闻中加入了批判元素, 但主要皆是对于人们不太关注问题如某某卫生部门在某问题上力度有待加强等等。这样的批判实际上并不存在多少力度, 不具有促使人反省的作用, 且在人们较为关注的腐败、政策落实等方面批判的较少, 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 使时政新闻受欢迎的程度不断降低。
时政新闻的报道特点还在与其对英雄事迹的赞扬与肯定方面。“赞歌”几乎成为我国时政新闻的特色之一, 但是有可能让部分观众产生腻味心理[2]。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 时政新闻为了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英雄人物的高山品德经常会对这些名人名事进行报道, 且大多就英雄事迹本身进行宣扬, 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政府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等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报道, 报道的深度不够, 不仅不能够解决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反而有可能使观众对时政新闻产生抵触心理, 不利于时政新的发展。
1.3 地方电视台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要媒体
地方电视台受当地政治和经济的限制, 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受到严重的影响。首先, 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更加局限于当地的时政热点, 新闻热点受限制, 同样的新闻主题也许需要重复报道几天;其次, 地方电视台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新闻设备等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等问题, 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容易使观众散失收看兴趣;最后,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者素质不足, 经常发生采编新闻不及时等问题, 并且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深度不够, 多是报道表面的生活, 未深入到民生实际中。
2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
2.1 重视动态报道, 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1) 对新闻的选取要贴近民生实际, 选取人们关注度较高的新闻类型, 对于人们关注度较少的新闻进行缩略报道, 突出重点, 贴合观众的需求;2) 对于动态发展事件要重点关注, 随时关注事件发展动态, 提取其中有效信息对该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为观众答疑解惑, 满足观众的需求;3) 时政新闻大部分与国家的相关政策有关, 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要将国家政策等研究透彻, 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4) 时政新闻被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是报道过于表面化, 因此, 新闻工作者可以就这方面进行改进, 多对新闻的背景、应对措施等进行报道[3]。同时也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加强对社会风气等的重视, 新闻工作者在政府人员的配合与支持下对当地不良的社会风气进行批判, 宣扬社会正能力。
2.2 时政新闻个性化
与时俱进, 发展创新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防止与其他媒体的报道雷同, 实现新闻报道个性化。多元化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 人们经常在不同的媒体报道中看到同样的新闻报道。事实上, 人们对于已经知道的新闻都会失去兴趣, 因此, 若想要时政新闻在媒体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则必须要实现个性化发展[4]。新闻个性化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收集新闻题材时尽量以新颖题材为主, 在主题上首先做到与众不同;其次, 对于同样的新闻可以采用不同的新闻报道方式, 吸引观众的眼球;第三, 深入挖掘新闻的背景、原因和发展态势, 加大对新闻的深度挖掘同样能够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5]。当然新闻采编和报道的个性化必须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无论采用何种报道方式和技巧, 时政新闻的价值都必须是正面的, 要切实保证时政新闻的社会效应。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时政新闻的主要问题在于报道的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贴合度不高以及深度、广度不够等, 为了保证时政新闻的时代性, 必须要对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进行创新。未来的时政新闻的发展必须要坚持联系民生实际, 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摘要:随着新闻媒体的多元化发展, 如何提高新闻采编技巧、吸引观众的眼光成为各新闻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时政新闻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在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媒介市场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创新新闻工作观念, 转变新闻采编技巧, 促进时政新闻在现代社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时政新闻,采编技巧,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苏巧玲.时政新闻采编技巧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04) :47-48.
[2]李彤彤.创新采编形式搞活时政新闻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1) :85-86.
[3]武东.如何搞活时政新闻的采编形式[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8) :119.
[4]尚才明.时政新闻采编与制作重点解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7) :71, 74.
[5]吴秀娟.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论述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 篇2
1. 时政新闻采编民生化的重大意义
1.1 为时政新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政新闻采编主要面对的是信息的选取问题, 对信息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纸质媒体的吸引力。时政新闻采编要追随事件发展的脚步, 及时的真实记录事件的信息。而新闻报道的民生化, 能够真实地反映发生在人民群众身上的新闻事件。通过实时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等, 使新闻素材真实的源于群众, 使新闻报道与老百姓紧密相连②。除此之外, 时政新闻对百姓的生活状况、幸福指数的真实反映有助于国家领导人对百姓的关切, 同样也有益于百姓对国家政治方针的理解, 对国家行政工作的支持。这样一来, 时政新闻就能深入党和人民群众的心里, 为其持续长远的发展奠定坚硬的基石。
1.2 为时政新闻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时政新闻是国家意志的扩音器, 也是真实事件的曝光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时政新闻的报道提供了新的素材, 这素材让汲取时政新闻的你我他倍感亲切, 因为素材的内容、场景甚至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时政新闻的报导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人情味儿、还有趣味性, 使平民们感受到了关注, 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的关怀。因此, 以平民视角进行时政新闻采编, 不仅仅为时政新闻指明了方向, 还增强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应。所以, 对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来说, 挖掘更有深度更能引起共鸣的民生化的时政新闻题材是非常重要的。
2. 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的途径
2.1 坚守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新闻传播媒介的价值取向和从事该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是新闻报道理念所反映出来的。坚守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就是将报道的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充分体现出对人权的维护, 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对人性的理解。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保持不片面、不讽刺、不取笑、不诽谤的态度, 保持同理心、同情心和关切的心理, 引领人民群众建立正面的舆论思想①。
(1) 坚持平民化的视角。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 要站在平民的立场上, 重新认识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保持同理心, 以平民化的口吻增强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想提高时政新闻的平民化水平, 就要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多与群众交流, 熟悉群众的真实想法, 使时政新闻报道能透露更多源自群众内心的声音。所以, 以平民化的视角采编时政新闻, 就要求采编人员具有亲和力, 还要求在写时政新闻篇章时必须要能够以一个平民的视角进入主题, 能够用朴实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 当然最关键的是故事的高潮以及人物的形象。当然, 时政新闻要求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而不是故事的吸引程度, 所以采编人员应该坚守本位职责, 以平民化的视角, 报道出最及时真切的新闻信息,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某些私利而黑白颠倒, 以自己局外人的视角来描绘事件, 这样久而久之就失去民心了。
(2) 维护人权。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独立的个体按其本质和尊严都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这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新闻报道理念的核心依据。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赋予人们一定的自由和平等, 是重视与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只有做到始终尊重与保障人权, 才能够在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在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 始终将个体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当工作人员真正融入了群众, 视群众的生命和利益高于一切, 也就能够真正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与大力支持, 这是更多优秀新闻采编作品的基础。
(3) 突出真实的人性。相信很多人喜欢古龙的作品,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古龙的作品里, 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就好像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将话题转移到百姓的生活上来也是这样的。百姓的生活不像偶像剧那样浪漫无暇, 而是在平淡的似水年华中满载着对生活的希冀。在现实的生活中, 不仅有细微的快乐, 也会有一时的艰辛, 会出现争权夺利的时候, 也会出现自私自利的时候。所以, 在报道的时候, 如果将做过一点点贡献的人物视为英雄, 或者将因为一时糊涂做错事的人批评为十恶不赦, 这就有失报道的真实性, 而且会对民众造成压力, 继而失去民心。所以, 在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 不能夸大其词, 也不能一言蔽之。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公正合理的报道出事件的真相, 增强可信度的同时达到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③。
(4) 表现出真实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笑脸或哭脸, 笑声或哭声, 一句话或一个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所以, 在报道时政新闻时, 将真实贴切的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能够有效的传递事件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使得新闻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的问题, 还能够使报道具有人情味。就像一个事件当事人一样描述整个事件, 就减少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嫌疑, 这样才能更加深入民心④。为以后与群众有联系的工作铺平道路。同时, 在报道的过程中, 只有将深刻去感受事发当事人的心情才能够在报道的时候得心应手。使所有的表露与描述都随心而发, 减少矫揉造作之感。
3. 挖掘能产生共鸣的新闻素材
在时政新闻的采编过程中, 需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 深入事件的核心, 看能否寻找到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要点, 这对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是十分关键的。若是仅仅以平民的视角对个别特殊的案例进行生动细腻的报道, 即使报道得再生动感人, 许多人没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 一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闻事件中真实的情感在某些时候是新闻致胜的关键。只要能够引起共鸣就能握住民心。那么, 做到引起共鸣就需要抓住群众当下最关注的热点, 并且从各个细节之处来佐证这个热点, 让它变得更有说服力, 增强新闻的感染性和可看性。这就从侧面提高了时政新闻的平民化水平。与此同时, 从多个领域来挖掘能产生共鸣的新闻素材是必要的, 这样就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范围, 使各个领域的人群都感受到关注。同样的这些人群也就会开始关注到时政新闻, 从而加速时政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
结语
报纸等纸质媒体对新闻的报道之所以会不及电视新闻类节目。是因为纸质媒体缺乏趣味性。并不是老百姓不爱看报, 也并不是报纸的报道点不吸引人, 而是长篇大论的缺少感情色彩的套话让人自觉的与之保持距离。如果时政新闻能以平民的视角, 在新闻事件贴近百姓的生活与情感, 多用群众的生活语言, 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人情味儿。相信会有更多的群众会关注时政新闻, 实现时政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 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倾向于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时政新闻采编的内容热切关乎于人民群众, 负责采编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站在群众的视角上看待问题、描述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本文论述了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的方法途径。以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捕捉到更具有民生化的真实信号, 促进时政新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平民视角,时政新闻,采编论述
注释
1 彭国芳.基于平民化视角下新闻人情味的挖掘与表现[M].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2 (09) :2
2 郭健.论地域特色文化下的地方新闻采编[M].实务探讨, 2012.9 (12) :68
3 周欢.端正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M].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5 (5) :10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论文 篇3
1市级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级媒体本身的滞后性导致其在新媒体改革大潮中步子稍慢。对新媒体的理解不深入, 再加上本地媒体缺少竞争, 人员素质不高以及管理传统化等各种因素叠加, 导致部分市级广播电视台暴露出很多问题。
1.1传统媒体色彩过重, 对新媒体应用不足
在2014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但是有些地方广播电视台自己的微信号和自媒体平台, 即使开通也是内容更新慢、界面设置混乱, 不能反映民众的呼声, 不能解决民众的难题,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步调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不用提媒体管理方式、新闻采编方式和稿件撰写的创新。
1.2采编模式落后, 难出精品新闻
由于对媒介融合的理解不深入,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能较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时政新闻的采编模式落后, 依然是传统的短视频、几张简单的照片, 再加上固定的模板, 这样的时政新闻难以吸引百姓的注意力, 而一些报道更是远离了百姓生活, 不能反映百姓生活面貌, 缺少对百姓生活的详细记录和真实反映。百姓的难处, 记者采访不到更不用提能够有效解决, 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1.3采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更新慢
市级广播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采编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缺少一定的专业性, 并且后续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 不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潮流, 往往满足于今日做了几条新闻, 拉了几个广告, 拿了多少绩效等, 对于新闻属性、媒介运营、时政新闻特性、新媒体传播特点等全然不顾, 深度新闻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了几个广播台和音乐台、民生台之外, 存在新媒体传播渠道缺乏, 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不多、后台回应民众留言积极性不高、推文界面设置杂乱无章、色彩搭配眼花缭乱等各种问题。2提高市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水平的方法
时政新闻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 但只有真正到达民众经常接触的渠道, 时政新闻采编工作才算是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有效传播。
2.1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协同发展
市级媒体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切实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增强整体传播效果。因此, 时政新闻的采编既要满足传统媒体播报需要, 更要适应新媒体传播渠道和民众心理, 安排专门的新媒体人员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推广, 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时代要求, 让民众最快了解到本地最新信息, 保证他们的知情权和信息获取权, 逐渐培养本地民众从本地新媒体平台接受信息的习惯。
2.2创新采编模式, 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 时政采编人员首先要不断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采编模式, 了解人民日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生路径, 学习他们是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采编和传播的, 要组织学习小组, 分享学习经验, 提高采编人员自身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 采编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学习, 除了学会全新的采编方式方法, 还应该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既能采编, 更能运营和设计、推广, 以获得良好的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2.3时政新闻采编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首先, 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与灵魂, 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新闻立命的根基。其次, 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尤其是在今天快速阅读的时代, 谁掌握了最新、最快的资讯谁就能够收获大批的忠实粉丝, 进而使粉丝形成时政新闻阅读和接触习惯, 增强本地新闻的传播效果。再次, 坚持新闻多渠道传播原则。面对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 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受制于时空的非便捷性而逐渐失去原来的光环, 因此, 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一定要利用多渠道、多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大力推广传播, 比如:开通本地微信公众号, 入住搜狐自媒体、腾讯快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大家等各种受众面较广的自媒体平台, 好好进行推广和营销, 通过逐渐积累受众来拓宽媒体收入来源。
摘要: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媒体生态环境, 导致传统媒体愈发力不从心, 尤其是传播能力本就先天不足的市级广播电视。本文主要详细分析了市级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几个问题并结合广播电视发展实际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孔丽娜.县级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工作浅析[J].记者摇篮, 2016 (6) .
[2]叶琳, 李洁莹.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J].新闻传播, 2016 (17) .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论文 篇4
一、当前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的不足
(一)报道形式单一,报道视角固定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是省、县、乡,但是乡级不设立电视台,于是县级电视台就成了最基层的广播电视传播机构。从现状来看,一个县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主要也依靠电视来传播,新媒体介入得还较少。由此,县级电视台长久以来面临较小的竞争压力,新闻报道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时政新闻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更是有着较为严格的报道流程。无论是县里的会议还是领导活动,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形式和报道视角已经形成了习惯,编辑只需要保证政治导向上不出错误和报道时长、报道重点上没有遗漏,就算是完成了任务。长此以往,时政报道容易出现形式单一、脱离群众的现象。
(二)报道内容信息量少,传播渠道少
时政新闻本身在报道内容上就有一定限制,具体到县级电视台,更容易形成“围着领导转”的情况。在涉及领导活动的新闻中,镜头反映领导本人的多,反映群众生活的少;领导讲话的内容多,群众反响的内容少。在反映党委政府政策落实的新闻中,单纯表现成果的内容多,探寻来龙去脉的内容少;反映政策整体落实情况的多,反映个体落实情况的少。报道使用的语言,使用套话的多,使用“土话”的少,容易给人以内容空洞之感。采编完成的新闻报道主要在电视台当日播出。有条件的县成立了县级视听网站,能够及时将节目内容通过网络播放,但是对于群众频繁使用的微博、微信等利用率还较低。
(三)采编人手不足,采编人员责任心弱化
当前,大部分县级电视台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自由流动较少,采编人手常常不足。有的电视台记者一人就要承担起从前期采访到后期制作的全部重任,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有的电视台虽然允许自行招聘采编人员,但财力的限制又使其无法吸收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从事采编工作。另外,当前各电视台基本采用“跑口记者”的方式,各个领域安排相对固定的记者,这种做法虽然避免了记者对于报道内容的生疏,但也容易使其形成工作疲倦感,出现麻痹大意的心理。
二、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时政新闻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对于基层群众而言,他们需要也习惯于通过时政新闻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了解政策对其的具体影响。因此,采编人员有责任将时政新闻办好、办活、办出色。这就需要有效提升县级电视台的时政新闻采编能力。
(一)调整新闻报道角度,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扩充新闻报道内容
时政新闻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群众,报道内容也应该更多体现群众呼声。新闻报道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始终在实行,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密切联系群众”也一直是新闻报道的主题。时政新闻大多属于硬新闻,但是也可以化硬为软,如在安排完领导活动的时政新闻后,就领导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策划,用群众的视角和群众的声音来反映政策的落实情况,反映领导决策的部署情况。在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中,除了领导的画面之外,还要尽可能体现群众画面,在同期声中可以多选择口语化、通俗化的语言,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例如,浙江省淳安县电视台在2016年6月23日的时政新闻报道中,首先报道了该县县委书记朱党其调研党建工作的情况,在报道中,朱党其到大墅、安阳等乡镇,看望慰问农村老党员、困难党员代表,向他们表示了党的关怀,对当地乡镇干部提出了要求。这是一条典型的时政新闻,在新闻报道中,老党员的感激之情表现得非常自然,对其生活情况的描述也非常详细。那么,在领导未到的其他村镇,党员群众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淳安电视台在这条新闻之后马上安排了这样一条新闻——《严华北:身退心不退勇当畲族富丽乡村建设引领者》。严华北是淳安县千岛湖镇唯一少数民族村的驻村干部,典型示范下,新闻有了特别的意义。这条新闻的播出,不仅是对之前领导活动新闻的有力补充,也使新闻报道视角和新闻报道内容更加充实。这几条新闻除了在淳安电视台播出外,也在淳安视听网上进行点播。还应该尽快让这些新闻报道出现在相关微博和微信上,可以是淳安电视台的官方新媒体,也可以是民间机构的新媒体,这样就能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化。
(二)增强采编人员的责任心与荣誉感,提升采编人员综合素质
县级电视台人员流动存在一定的困难,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也使采编人员出现责任心与荣誉感下滑的现象,这是客观实际,但是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电视台内部要加强人员管理,出现不良苗头及时教育,在精神上予以积极鼓励,在物质上予以必要支持,为采编人员提供充分的工作保障。其次,形成采编人员内部竞争机制,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增强其进取心,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最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提升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说来,就是在采访之前提升其安排部署能力,在采访过程中提升其现场把握能力,在编辑过程中提升其新闻元素的使用能力,在报道完成后其提升发现不足、突破自我的能力。这四种能力能够让采编人员更加多面化,更能适应不同环境下采访报道的要求,从而提升时政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饶天宇.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2):149.
新闻采编的常见技巧 篇5
1 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性分析
21 世纪, 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到让人无法想象, 新闻的更新换代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抓住契机, 精选能够有效吸引观众的新闻, 并及时整理、编辑制作成具备价值的新闻。新闻必须具备技术含量和阅读价值, 否则将会影响人们的阅读兴趣, 致使人们中断阅读, 只有新闻采编者具备了丰富的技巧, 并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将之科学地运用, 才能保障新闻的质量, 提升新闻的可读性、技术性, 让观众愿意读新闻。
2 新闻采编的常用技巧
现阶段, 市场竞争激烈, 各行各业想要快速提升自身的效益, 都必须从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方面出发。对于新闻传媒业来说, 想要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需以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为基础, 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技巧。
2.1 模糊化处理技巧
模糊化处理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新闻采编技巧。想要保证模糊化处理技巧的合理应用, 新闻编辑者需要能够合理地把握模糊化处理时机, 在最恰当的时候选择模糊化处理。不仅保证了新闻的需求, 也预留了一定的弹性空间给司法和社会道德。尤其是在对某些还没有“板上钉钉”的事件进行采编的时候, 更要重视上述问题, 一定要对事件相关的个人进行保护处理, 进而避免信息收集有误, 影响当事人利益、影响新闻行业的声誉。
2.2 组织指导技巧
组织指导技巧包括确立新闻采编的报道思想, 构建和新闻报道相关的视角, 确定新闻采编的计划,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的存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甚至把握了舆论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 良好的组织指导技巧需要立足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实时经济情况, 尤其是政府政策的宏观指向, 更要保证清楚、明白。采编人员还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其他部门共同完善通讯联系网的建立。
2.3 素材编辑技巧
对现阶段的行业发展进行分析, 可知人们的思想意识相较以前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 为了推广企业, 很多行业或者部门都会利用宣传手段, 而且应用的趋势将呈现不断增长的势态。现阶段, 很多行业甚至具备了编辑、处理、报道自身小区域范围内新闻的能力。在信息变成新闻的过程中, 相关人士会保留一部分自己使用, 而其余部分素材则可能会提供给新闻媒体。从新闻的来源、新闻的真实性等角度分析, 这种素材供应的模式比媒体自己采访所获得的材料更具优势。因为材料中心有可能就是新闻素材的提供者、事件相关人, 这些人对事件的过程更清楚, 因为了解始末, 所以也更清楚是非曲直, 素材的真实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也更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可信性。专业的采编人员在利用非专业采编人员提供的新闻素材时还需要对素材进行再次编辑、处理, 这就对采编人员的编辑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 新闻采编的过程还应包括采编后期控制指挥过程, 采编后期控制指挥过程主要被应用于电视新闻采编方面。又因为电视新闻的特殊性, 例如电视新闻经常会涉及到重要人士、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 这就使得电视新闻采编后期控制指挥相较其他新闻而言更为重要, 现以现场直播为例说明。现场直播的最大特点在于即时, 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这就使得播出的过程非常的匆忙、紧张, 与新闻相关的各方人士, 都需要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以方便在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及时处理。采编其实是一件综合性极强的复杂的工作, 包括了很多复杂、繁琐的步骤, 尤其是电视新闻采编, 还需要负责节目的编排。电视与报纸不同, 报纸的版面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平面, 而电视则是一个运动的时间面。因此, 新闻采编者不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放新闻信息, 还要考虑尽可能的美化、丰富新闻版面, 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个人审美要求较高。另外, 电视新闻播放相较报纸新闻而言, 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性也越大, 例如出现“断片”现象时, 采编人员必须能够及时穿插其他的节目内容补全空挡。只有后期制作控制指挥部门细致思考、认真研究、准确计算, 才能保证新闻的播放效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新闻采编工作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它包含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不仅对采编人员的个人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还受制于诸多因素, 稍有不慎则有可能影响新闻的质量。因此, 采编人员在落实采编工作的时候, 要保证自身具备丰富的操作技巧, 能够根据新闻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 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为新闻报道的质量夯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 采编人员还需要定期为自己充电, 这样才能更及时地掌握相关技能, 提升采编工作的质量。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利用各种平台获取信息。新闻采编是一项强技术性、强专业性的工作。因此, 采编工作者需要具备紧随时代潮流发展的意识, 不断的革新自身的知识、观念,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采编素质, 这样才能采集到更好的信息,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新闻。本文从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性分析出发, 对新闻采编的常用技巧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为新闻采编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闻采编,常见技巧,策略
参考文献
[1]郑雷.关于新闻采编的常见技巧探讨[J].中国报业, 2012 (22) :116.
[2]旦增加措.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6) :152.
[3]焦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与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24) :31, 40.
广播新闻采编的方法技巧 篇6
1 点亮题目
新闻广播是否能够吸引读者和听众的眼球主要依靠该新闻的题目, 所以给新闻起一个亮眼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而一般广播新闻的题目都要求简短且简明扼要, 但这并不表示题目不重要。新闻工作者都知道导语作为整个新闻事件的概括可以让读者明确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内容, 而题目则是概括中的概括。很多资深新闻人常说,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 看过导语后, 里面的内容就已经了解十之八九了。而题目则是对导语部分的进一步浓缩。由此可见, 题目在广播新闻中并不是摆设, 它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面对一篇稿件, 一个概括清楚、用词新颖得当的题目将为全文点上闪亮一笔。同时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 一个好的题目也可以为新闻提要增光添彩。
所以给新闻事件标题目不仅仅要做到“吸睛”, 更要做到高度概括且简明扼要。而往往总是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忽视题目的重要性, 对标题要求不苛刻, 以至于使得原本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看起来毫无分量。例如《XX市文化建设异彩纷呈》, 这样的题目虽然简洁, 却不够新颖吸睛, 可以转换成《文化建设看XX》。
除了做到“吸睛”外, 如何留住观众避免他们不换台也是十分关键的。新闻广播能够吸引读者或听众的关键部分除了题目之外就是摘要或者内容提要。如果其中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听众大可选择换台, 这样我们原本很好的稿件就没有“留住”听众的耳朵, 同时也失去了我们工作的价值。所以, 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提醒自己, 在内容摘要和提要的编辑上要做到迎合观众“口味”, 简介新颖。
2 注重同期声
作为广播新闻的灵魂同期声对新闻广播具有一定魅力是十分关键的, 而能够在采访的同时获得一手好的同期声也是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很多没有太多经验的记者, 在基层做新闻采访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感到无从下手, 而在对高层人员进行采访时也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高层, 掌握恰当的采访技能都是很重要的, 而如何在采访中做到恰当, “相面”很重要。所谓“相面”, 就是在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 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来判断这个人的思想性格以及是否适合接受采访。通过对被采访人员的“相面”, 新闻采编人员就能在不同的采访对象面前做出恰当的表现。“相面”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在你冷静看待受采访者的同时, 你也能做到客观的看待这整个新闻事件, 也许还会从事件中发现别的“闪光点”。另外, 在对组织进行采访时, 可以找了解组织的组织领导或工作人员帮你挑选采访对象, 这样在采访效率上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3 正确取舍
无论是报纸杂志的文章还是广播新闻节目中是新闻事件报都对新闻稿件或播报事件有着严格的要求。报纸杂志的版面有限, 新闻广播的时间有限, 所以当整个稿件或新闻事件过长时, 就会大大减少信息量, 同时容易出现重复唠叨的现象, 最终导致读者和观众对其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所以, 编辑的新闻资料一定要控制好长度, 而进行合理的取舍是控制好长度最关键的一步。
“面面俱到并不代表完美”, 面面俱到往往会让文章或报道失去重点, 而简短却不明了则会让新闻报道的不够充分。所以我们要对新闻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内容过多时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 如果是层次过多或重复则可以删减层次, 如果是文字繁琐冗长就要对文章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内容多少时就要可以加大实例验证的部分, 或多编辑一些现场报道。除此之外, 缺乏经验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多参加一些主题活动, 并对该活动进行采编报道练习, 相信通过不断地锻炼与学习, 新闻采编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采编技巧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4 突发事件应对技巧
突发事件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考验, 面对突发事件时, 缺乏经验的新闻采编人员往往会出现反应不当、惊慌失措且报道失当的现象, 这不仅对突发情况中的人物造成伤害, 还会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突发事件面前, 一定要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 捕捉现场并从事件中抽丝剥茧, 洞察信息、辨明真伪, 把事件真实客观的报道出来。
5 结论
作为21世纪新的广播新闻采编工作者, 需要全面掌握应对新形势的新技巧,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同时给出相应的方法技巧, 相信通过对以上技巧进行实践练习, 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会有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朱冠英.浅谈广播新闻的采编技巧[J].学术论丛, 2012 (11) .
[2]邱翔.全媒体时代下重大新闻报道的采编“新攻略”[J].传媒观察, 2012 (4) .
[3]王刚.突发事件中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J].新闻爱好者, 2011 (9) .
[4]覃静.新形势下广播节目中的采编技巧探讨[J].时代报告, 2012 (10) .
[5]李峰.谈编辑的角色再定位[J].山东视听, 2003 (3)
[6]田维林.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 (A版) , 2008 (5) .
时事新闻的采编技巧探究 篇7
在空间上时事的发生具有无限性的特点, 在时间上时事的发生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时事新闻的采编需要具有及时性的特点。时事新闻的采编需要对事件的发展做出跟踪报道, 要善于发现事件当中所隐藏的关键信息, 能够追求出事件的独立性。当今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各方各面的信息纷纷而至, 在方便了采编工作的同时也为该工作带来了多个方面的困扰, 在这种情况之下, 就特别需要相关的采编人员能够勇于创新, 并且具备辨识真伪的能力。接下来, 笔者将针对时事新闻采编技巧方面的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
1. 时事新闻选择的创新原则
对于时事新闻的采编而言, 不得不说的就是关于信息选取方面的问题, 选择哪一种信息作为报道内容是决定新闻采编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当今时代, 网络高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各个方面的信息纷迭而至, 铺天盖地, 让人们无所适从, 而且当今的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型传播介质层出不穷, 相对来说, 纸质的新闻报道也就显得格外吃力。时事新闻能够在现实当中再现事件的真实性, 但是因为各种媒体和媒介的参与又会对事物造成偏差, 使其失去真实性, 这对于时事新闻的采编人员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所发生的相类似的重大突发事件, 时事新闻的采编人员都需要做出考虑, 从哪里着手报道、报道的顺序和中心点各是什么、应该以何种形式报道等, 选择的不同, 最终所得到的报道效果也是不同的。时事新闻报道一定要本着真实性的原则, 不能够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而且所报道的内容需要和当前的时代要求相符, 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2. 时事新闻的采编需要符合时代要求
近些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 培养出了很多的高等教育人才, 当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越来越多, 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一方面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2]可以说, 这一代的青年是当前网络应用的主要人群, 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新闻会在第一时间进入他们的视线, 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 作为时事新闻的采编人员, 需要根据当代青年人群的特点, 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和信息, 还需要寻找适合他们的报道方式加以报道。
3. 时事新闻采编要有自己的个性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个性化的时事新闻报道制度以及实行方法, 有效而合理的新闻采编功能可以使采编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各个新闻部门需要根据时事新闻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化要求来创建自己独特的考评制度和运行制度, 因为很多部门的现行制度都是一些旧的制度, 而且管理方法也依然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
其次是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时事新闻的采编人员, 一方面需要具备发现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各种新闻信息的快速播报要有一定的规划, 最好能够预知某些事件的发生或者发生以后所造成的社会影响。[3]
最后是对深入时事新闻实践过程的争取。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时事新闻, 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 它不仅仅需要时事新闻采编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思想, 还需要时事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环境甚至是事件当中去, 只有亲身来到事发现场体验到那种现场的氛围, 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获取的最新信息准确而合理地报道出来。
4. 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时事新闻采编技巧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 新闻采编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 因此对时事新闻进行采编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 还需要结合当时采编的具体情况梳理相应的采编技巧, 为新闻报道的开展打好基础。
摘要:对于时事新闻的采编, 笔者认为, 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对于以往的新闻采编观念需要做出必要的改良和更新, 这样就能够选取出更加合适的信息, 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符合个性化采编的特点, 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所以, 作为时事新闻的采编人员, 需要将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采编技巧提升起来, 争取在新时期的采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本文中, 笔者将针对时事新闻的采编和技巧等方面内容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希望所得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时事新闻,采编,技巧
注释
1[1]陈旭春.论现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J].经营管理者, 2011, 03 (12) :487-488
2[2]薛鑫.广播媒体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初探[J].价值工程, 2010, 17 (20) :873-874
【时政新闻采编技巧论文】推荐阅读:
创新时政新闻10-21
时政新闻广播05-27
电视时政新闻07-04
写时政新闻范文07-02
时政新闻相关问题07-22
做好做活时政新闻07-24
怎样演讲时政新闻09-15
创新时政新闻报道11-02
2024年重要时政新闻10-19
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