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

2024-06-16

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共4篇)

时政新闻的民意化表达 篇1

摘要:时政新闻报道肩负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内容。但目前,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却经常存在用词生硬、内容刻板、语言晦涩难懂等问题,影响了宣传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注重民生化表达。本文结合相关新闻实例,对民生化表达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生化表达,时政新闻报道,应用策略

与一般的新闻相比,时政新闻最大的不同在于政治色彩鲜明,且大多带有一股说教意味。因此,此类新闻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比较“高深”,再加上大多时候报道中使用的语言都比较冷硬,导致普通民众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宣传国家政策,时政新闻报道也要重视应用民生化表达方式,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1 民生化表达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策略

1.1 转变报道模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民生新闻报道的就是群众生活中的事,属于“小事”。但是,作为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时政新闻,不能只报道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就结束了,而是要透过这件小事探讨关于群众生活的大事,新闻报道要有深度、有意义。这就意味着,新闻报道的范围要扩大、对象要有层次;所以,当前的报道模式亟待更新。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权威性既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不少人至今都认为,“高大上”的时政新闻针对的是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学者,而“接地气”的民生新闻才是面向普通群众的[1]。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时政新闻面向的是全社会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普通群众。但是,由于时政新闻内容比较深奥,且与群众日常生活并不接近,普通人经常由于看不懂而丧失兴趣。所以,民生化表达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应用的首要要求就是转变观念,将时政新闻与公众利益结合起来,使群众愿意尝试理解报道内容,提升观众兴趣。

举例来讲,时政新闻报道中可以困难户住房优惠政策为切入点,利用群众对住房难问题的关注,吸引群众目光;之后,在内容中对国家目前实行的优惠照顾政策进行宣传。有了住房优惠这个附着物,国家政策也变得具体了,群众很容易就会理解这方面的相关政策要求。此种报道模式不仅能够改善政策宣传效果,还有助于吸引观众。同时,对于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2 从内容着手,加强创新

时政新闻报道中,不能只关注政策宣传,还要考虑观众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2]。也就是说,报道应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报道一些群众关心的、影响公众利益的民生问题。这样做是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报道有价值、有意义的前提。

对于群众普遍认为时政新闻可读性低的情况,报道中要注意采取创新措施,改变群众印象。时政新闻之所以给人一种深奥、难懂的感觉,一部分原因就是总体性太强[3],描述的东西比较抽象,缺乏实际例子。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在这方面进行改进,在报道一些国家政策和会议精神的时候,应结合相应的实例,对政策进行详细说明,使群众能够理解。另外,为了保证时政新闻的深度,报道中应对某项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度挖掘,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要透过现象探寻问题的本质。这就要求报道要适当延伸范围。同时,此种报道模式也有助于利用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举个例子,新农合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自实行以来,一直备受群众关注。鉴于此种情况,沈阳广播电视台对其进行了系列报道,相继对看病难问题的根源、新农合给群众带去的实惠、新农合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医疗服务问题,将民生问题提升到了国家医疗服务高度。此次报道中结合典型人物实例,对新农合的实行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对此项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问题虽缓解,但要想彻底解决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客观结论。这一系列报道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多数观众认为报道内容真实、评价客观,报道的都是群众生活中的实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1.3 加强对民生新闻的重视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报道人员要尽量使用朴实、贴近民生的语言和词汇,诸如“会议强调”等生硬语言应尽可能使用其他词汇代替。同时,报道思路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正视民生新闻的重要性。选择报道内容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另外,报道中使用的词语应言简意赅,重点要突出,但语言不要拖沓。报道的基本要求为:既要让观众能够听得懂,又不能给人以冗长感。另外,新闻标题确定时,也要多考虑观众的心理,拟定一些引人好奇的题目。

2 结语

民生化表达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用中可从报道模式、新闻内容、标题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将“严肃”“刻板”的时政新闻转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提升观众兴趣。将民生化表达应用于时政新闻报道中,是改善我国政策宣传效果的有效手段,为群众了解各项方针、执行各项政策提供了方便,是一件影响全社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桂珍.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接地气[J].新长征:党建版,2015(4).

[2]何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

[3]赵枫.浅谈晚报党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J].新疆新闻出版,2012(3).

民生新闻与民意表达 篇2

传统意思上, 我国民众通过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最主要形式是读者来信, 各级党委机关报如《人民日报》都设有读者来信专栏。

20世界90年代以来, 随着报纸品种和数量的增多以及电视频道的增加, 尤其是都市报的兴起, 仅仅将人民来信刊登在报纸上的作法已经不多见, 读者来信专栏也相应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但是, 媒介本身对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会进行深入的调查, 形成信息量更大, 舆论监督力度更强的深度报道或连续报道。

媒介也因为被受众认可能够反映民意并促成问题的解决而受到人民的信赖, 这类报纸或广播电视栏目, 尤其是电视节目每天都会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或来电。下面我们主要谈一下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表达民意的过程和发展。

公民媒介意见表达的另一种方式是大众传媒所组织的以话题为中心的讨论, 读者来信可以说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媒介 (或者政府) 只是推动了其表达力度。而媒介自己提出一个话题, 专门开设一个板块或者一个节目, 让民众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集中收集了大量信息, 使舆论的关注性、政府的指向性也更强, 这样更好地体现出媒介的舆论引导职能, 既开发了民众通过媒介进行民意表达的意识和素养, 又拓宽了民生新闻的选题途径。

一般情况下, 不同的传播媒介根据自身的传播方式设置话题的形式也不同。报纸主要是拿出一个板块, 民众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参与进来。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或是言论, 报纸媒体以一些类似的话题为讨论中心, 经过编辑在话题上的把关、内容上的整理, 集中在专栏上发表。

近年来, 随着都市报的迅速发展, 同一个城市的都市报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因为都市报的读者群大部分是市民, 所以, 他们对民意的表达十分重视, 这样既可以增加更多的读者和发行量———即增加他们赖以生存的广告量, 又能进一步争取读者的信任。

我认为民生新闻对受众, 对媒体, 对整个社会, 拥有一种及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色彩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 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 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可见, 人文关怀的核心应该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 主张以人为本, 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这种人文情怀, 更多地表现在关注当下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 普通老百姓的公民权益成为报纸的重要议程, 比如它在维护公民和弱势群体的权益上的关注;对“三农”问题, 尤其是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就医、就业、权益等问题;艾滋病、救助制度、教育方面、慈善事业等等, 这些都是民生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一个侧面和最好体现。

探讨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篇3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是新闻改革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前,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眼球, 因此, 要想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必须将时政新闻与民生化相结合, 才能受到群众的关注。在宣传的基础上, 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群众生活态度, 来树立电视时政新闻在群众中的权威性。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体现了新闻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新闻报道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 从而来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在时政新闻中报道群众希望了解的问题, 去了解百姓的所需与所求, 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相结合, 才能使时政新闻在民众中立足。另外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 语言不要太过于官话和套话, 要用群众最浅白的语言来解读新闻, 不致于让时政新闻过于乏味枯燥。把有价值的信息从群众的角度去解读, 突出时政新闻的服务性, 让群众体会到时政新闻的有用性, 使得时政新闻在心理上和利益上都与群众有着密切联系。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条件基础

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 贴近百姓生活、服务群众为基准, 科学及时地报道相关信息, 引导群众以科学的发展观去看待时政问题。时政新闻要把党和国家对群众的关心在新闻报道中及时准确地体现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 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的时事水平, 加强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度和指导力度。

在确保时政新闻权威性的条件下, 在实践当中, 时政新闻要不断地实现改革创新, 包括内容、形式以及语言方面等等。同时, 电视时政新闻还要适应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增强时政新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快时政新闻改革的脚步。

重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问题, 深入研究群众的心理, 从民生视角看待时政信息, 并且利用现代化传播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促进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 为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奠定基础。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发挥了其传播性的主体作用

所谓时政新闻, 从狭义上讲, 就是当下发生的政治性新闻;从广义上来讲, 时政新闻包括科学、文化、教育以及财经等各个方面。所以说, 时政新闻的广义性更具有现实意义。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是老百姓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这也是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质性内容。从时政新闻的广义角度来看, 民生化在时政新闻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生动地传达了国家的政策方针, 解答了群众心中的疑惑, 实现了为群众服务的宗旨。

另外, 时政新闻也传达了群众的心声, 起到一个很好的中心过渡。时政报道记者要深入群众, 了解民声, 体察民情, 使时政新闻更好地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群众的心声和党的方针统一起来, 这正是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发展需要, 进而也促进了时政新闻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实现。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作用

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实现已经确立了新闻的发展方向, 其主要特征就是从民生视角, 了解民生态度、解决民生问题,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媒体对公众生存状况的关注。

首先, 时政新闻从题材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融合了民众生活和政治时效, 使新闻报道贴近现实, 贴近群众, 让群众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因此, 加强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性, 使我国电视时政新闻传播能力能够与国际水平接轨。

其次, 在播报形式上, 采用了群众易于接受的角度, 平视民生, 主要是一些关于体现群众基层状态, 反映基层群众意见的时事, 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时政信息。一些时事新闻会把群众直接带入镜头, 巧妙地利用语言艺术, 让画面效果显得既温暖又贴近生活, 使新闻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从而提高了时事新闻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总结:

电视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 担负着传达、解读时事信息的重要任务, 承载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 拉近了基层群众和政府的关系。所以说,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提高了新闻播报的接近性, 也提高了新闻本身的质量水平。电视时政新闻在报道时, 要尽量少用官话, 改进时事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把握语言技巧, 突显新闻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刘欣雨.探讨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J].中国新闻媒体大学研究出版社, 2010 (2)

[2]张晗, 董少华.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J].时政研究, 2011 (5)

探究时政新闻的特点及民生化 篇4

关键词:媒介,时政新闻,新闻传播,民生化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

1. 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时政新闻和普通新闻一样都具备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时政新闻一般报道的是国内外的政治动向, 其内容要求比普通新闻更为严格, 时效性比普通新闻更强, 通常是通过严谨的文字和语言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政治动向进行报道。

2. 时政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对于一般的节目报道来说, 如果加上副标题“某某某领导出席讲话”, 就能充分强调并突出报道的政治意味和政治色彩。我国目前的政治新闻报道中, 常用到“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某某某在讲话中指出”和“某某某强调”等开头, 在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常写道领导人的讲话, 也就是传达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命令。地方报道多以时政新闻报道为基础, 在全国各地的经济、生产和文明建设中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

3. 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科学严谨, 但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一般来说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都是某某官职的某某领导在出席的重大会议中发表了讲话, 或是出国访问, 报道内容科学严谨, 全文多是冠冕堂皇的话, 枯燥乏味, 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里有很多都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并且在报道中注重对重要官衔和职务的强调, 这些没有价值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 常使报道程序陷入僵局, 中国的时政新闻报道不允许在报道内容中增添趣味性, 这就使得受众对时政新闻毫无阅读兴趣。

4. 时政新闻报道喜欢树立典型。

在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中, 常喜欢选择性的树立一些劳模、英雄、红旗手等典型, 让全国人民以他们为榜样自发的学习这些良好品质。时政新闻树立的模范在新闻报道中通常是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的, 这种放大优点的报道形式和内容, 使得报道人物缺乏真实性和血性。

5. 时政新闻报道的写作结构单一。

从事时政新闻写作的记者在撰写时政新闻的过程中, 多以时间顺序或活动流程来对事件进行报道。对于领导人访问类的时政新闻多按照访问流程进行报道, 整篇报道都是事件、地点及讲话内容, 缺乏趣味性, 报道内容毫无新意。时政新闻都具有严谨的特点, 旨在报道准确、规范、真实的新闻内容, 很难以生动有趣的报道形式吸引受众的眼球, 采用该方式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虽然安全稳妥, 却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阅读需求。

6. 时政新闻报道内容涉及的面很广。

时政新闻报道包含的通常有政治层面的内容, 以政治报道为主, 对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行综合报道。可以从人们群众谈到国家领导人, 国家的工业、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科技发展、全民素质的提升等都能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 从生活水平上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他形式的新闻报道都可以将时政新闻中提到的内容综合起来, 将其作为延伸源头, 在报道的过程中紧抓时政新闻的要点, 从而有效把握政治时事的发展动向。

二、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 媒介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 民生新闻迅速崛起, 使得现代化新闻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民生新闻深受广大人民的关注, 这一发展趋势使得时政新闻开始向民生化发展。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 此类新闻报道的内容贴近人们群众的生活, 能够有效拉近领导与市民的关系。随着新闻传播的不断发展, 民生新闻迅速崛起, 使得现代化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 更符合现代化信息传播和发展的需求。例如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每天十八点播出的《直播海南》栏目和海口广播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热带播报》栏目, 在整个海南地区的收视效果良好, 内容贴近海南人民的生活, 其真实感更强, 更能吸引当地观众的眼球。这些节目向人们展示的是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站在观众的角度向人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赢得受众的认可。

要想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就必须在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向老百姓通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此外, 还要在报道的过程中多与社会民众接触, 以确保时政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真实的反映出老百姓的疾苦与诉求。报道内容应该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切入点, 从关注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的角度对报道进行升华, 时政新闻在报道会议、活动等新闻时内容要尽量包含鲜活的人物或故事, 使受众身临其境, 有效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与此同时, 时政新闻报道的表述要做到平民化, 并且从民众的阅读心理出发, 拟定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 在达到思想传达的目的的同时吸引老百姓的眼球。媒体具有“政治晴雨表”的美誉, 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在传达党中央的指导政策方针时生动有趣、直白通俗的表述语言更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 老百姓在阅读时政新闻时能够很好地理解当中的深厚情感, 拉近国家政府部门及地方政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和思想, 让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2008年6月, 胡锦涛主席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新闻报道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是指, 我国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报道内容的民生化, 以平民化的视角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 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利益放在首位, 向其传达党中央的政策、思想和路线, 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让老百姓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中充分感受到党中央的深情厚谊, 调动人民群众的生活激情, 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心理状态, 从而有效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实现党中央领导人们走向幸福美满生活的目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政新闻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只有通过报道内容的创新, 才能有效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使得时政新闻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时政新闻是大众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受众在接收民生新闻信息的同时, 其思维模式、价值观、认识观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传统的时政新闻给人一种呆板做作的感觉, 只有对时政新闻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使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让人们在党中央的关怀中充分认识并理解国家和政府的指导方针及政策, 从而实现国情民意传达的准确性目标。要想对时政新闻报道进行有效改革, 使其民生化, 最主要的就是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进行创新, 采用合理可行的途径使得时政新闻的趣味性更强, 以平民的角度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在时政新闻的报道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说空话、大话和官话,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从老百姓的观点和利益出发, 用事实说话。在进行时政新闻的选题时, 应该以老百姓的角度和心理诉求为基础, 报道内容应该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时政新闻报道中, 要注意报道语言的通俗化, 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时政新闻的报道应该更注意关注民生、民计。时政新闻的报道应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能够全面考察并剖析群众的生活工作状态, 让老百姓在接受这些时政新闻的时候不会感觉内容的呆板和做作, 让他们感受到党中央的深切关注,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结

众所周知, 时政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虽然其内容严谨枯燥, 但其特点十分鲜明。对时政新闻进行改革使其民生化, 最主要的就是找出时政新闻撰写的破发点, 根据其特性和发展趋势, 对其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改革, 有效实现时政新闻的转型。民生化的时政新闻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其报道形式和语言风格更加简单质朴, 必将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

参考文献

[1]张阿林,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 6.

上一篇:表达生活化下一篇:“642”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