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2024-09-07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精选9篇)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篇1

在电视新闻不断改革的环境下, 《王刚讲故事》、《传奇故事》等故事化新闻节目陆续产生了, 这种情节丰富、有所起伏的讲述方法较之过去“我说, 你听”的播报形式更吸引观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对电视新闻故事化有这样的表述:“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 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 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类新闻, 要同时汲取新闻的特征和讲故事的技巧, 才能真正使受众有所触动。基于此, 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中, 需要遵从一些规律。

一、把真实性作为基本原则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因此无论外在形式如何, 作为新闻就必须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但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 有很多失真现象出现。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新闻, 本身就容易带入主观情绪, 再加上在采访过程中, 很多记者对事件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全面, 而后只能用想象填补缺失的情节, 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随着互联网的渗透, 电视新闻的地位逐渐降低, 很多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 不惜夸大甚至完全虚构故事情节, 以此来吸引受众。这些现象都与新闻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

故事化新闻的初衷在于重新还原事件, 这种情景再现方式的应用就是为了带给观众真实之感。因此, 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 要注意主次之分, 故事化是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怎可忽略真实性去塑造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在讲述新闻的时候, 要以此为基准, 不能虚构和夸张。因此, 作为新闻工作者, 必须要把真实性作为基本准则, 全面采访, 深入了解, 客观、真实地讲述故事。

二、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在电视新闻进行故事化表达的过程中, 常常忽略了对新闻时效性的重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本身就比电视这种传统媒体更受欢迎。这类新媒体可以随时更新新闻事件, 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在这方面, 电视新闻本身就处于劣势。很多电视台为了讲求故事的完整性, 等到事件彻底结束才进行报道, 这不但没有遵从新闻对时效性、新鲜性的要求, 而且让新闻处于为故事服务的地位, 重心严重偏移。这样的新闻又和纪录片有什么根本区别呢?新闻, 必须以“新”字为立足点, 若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怎能称之为“新闻”?

三、用细节丰富主题

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 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作为新闻工作者, 只有近距离地深入事件当中, 才能拍出吸引自己、吸引受众的新闻, 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点, 才能发现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并且对主题起促进作用的细节。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故事化讲述的过程中, 对细节的描写格外重要。由于这类新闻的主题明确, 线索单一, 一旦编排不当就会使得内容过于单调乏味, 在这种情况下, 恰当合理的细节描写可以充实新闻内容, 把主题展现得更生动。例如, 电视新闻作品《棉收时节访棉区》, 就抓住了工人头上有棉絮这一细节, 让工人们的谎言不攻自破。有很多新闻节目, 把细节放大, 对新闻主题起到了很大的升华作用。例如, 《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 把“鼓掌”的细节放大, 突显出人民对政府的信赖, 也表现出我党确实得民心、顺民意。

四、注意声音的使用

(一) 同期声的使用

在对人物所参与的事件进行表述的过程中, 丰富的画面语言必不可少。与此同时, 也要让人物自己说话, 通过语言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样会让观众感受更直观、更真实。很多新闻重写“情”, 在这类新闻作品中, 同期声的使用尤其重要, 现场人物的语言能直接制造有力的情感冲击点, 把故事推向高潮,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目光。

(二) 解说词的使用

要运用好解说词, 首先要明白解说词存在的意义。人物同期声能较为直观地展现人物活动以及情节发展情况, 但是无法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特征, 也不能了解到事件背后的意义。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就要使用画外音, 用解说词来填补人物自身无法表述的部分。在叙述新闻事件时, 一般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 但有些也采用倒叙的方法, 在叙述过程中, 解说词可以起到串联和衔接的作用, 让故事情节更为流畅地展开。

五、避免低俗化和庸俗化

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中, 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制造视觉冲击, 吸引观众目光, 常常把故事情节进行加工处理。有时甚至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 让内容变得低俗化、庸俗化。还有些记者在选取事件时, 刻意选择低俗、庸俗的事件, 并且把其中最“精彩”的内容放大, 企图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无论哪种做法, 都是对新闻的一种亵渎。

要改变这种现象, 首先要提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养, 不选取、不放大低俗庸俗的内容, 把朴实和庸俗彻底区分开来, 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再者, 要改变电视新闻的讲述手法。这种低俗化现象的产生, 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 获得关注度。因此, 在讲述新闻时, 可以采用艺术化的手法对情节进行修饰, 如改变讲述顺序、运用多种语言、选取多个角度、制造戏剧冲突等。但不管用何种手法, 都要把握好力度, 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毕竟最重要之处还是新闻内容, 比起形式多样, 情真意切更能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目光。

摘要:就目前的电视新闻来看, “故事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新媒体语境下, 电视新闻要发展, 要创新, 就必然要丰富自己的播报形式。被故事化的电视新闻虽然以讲故事作为基本表现形式, 但其本质依旧是新闻, 也要遵从一些基本的讲述原则。本文就对这些原则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敏.《看见》的新闻故事化研究[J].青年记者, 2013 (29) :77-78.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26.

[3]刘天卫.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创作[J].新闻窗, 2012 (06) :62.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叙事中讲新闻 篇2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 叙事技巧 新闻真实性

一、故事化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视新闻故事化”最早是美国CBS《60分钟》提出的,艾美奖对《60分钟》的评价是“用简单而有效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 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时间中的情节和细节,突显时间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时, 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 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 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①

电视语言有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性和冲击力,在叙事上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因此,讲故事是电视独有的特长,电视新闻故事化可以充分体现电视语言的魅力。尤其是微博的出现,让“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成为新闻最简单的传播方式,微博的碎片化传播使得传播权利,从单纯的记者传播权到每个网友都有传播权,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如何抓住观众呢?这是作为媒体人需要首先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就非常巧妙的运用到了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在每一个报道中讲一个故事。在《孟宏伟 牛羊卖出来的“传奇”》(走基层 我这十年系列之一)的报道中,编导巧用悬念,采取不断设问的方式讲故事,在主要人物出场之前,编导用了三个段落做铺垫、设置悬念,而孟宏伟趴在床上出场,让观众有些吃惊,紧跟的解说解释了情况,原来他是高位截瘫的,而后运用不断的设问推进情节:

孟宏伟是怎样发布信息,寻找客户的?

他的手指不能动,怎么打字?

孟宏伟有一个原则就是见面交易,那他是如何做到的?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追问,介绍了孟宏伟的情况,并且引出孟宏伟的弟弟孟伟强。十年间,孟宏伟用网络实现了人生价值。在这个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和典型环境的展现中,表现了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一主题。

二、新闻故事化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在故事化的处理当中,尤其是部分地方媒体,缺乏调查、恶意编造故事、刻意设定故事情节或篡改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使民生新闻媚俗化、娱乐化甚至是真实性的问题大量存在”②。

2011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片中的不孝子许峰,激怒了观众。并一度人肉搜索里面的儿子和儿媳,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最后事实证明他们只是收了节目制作方微薄的费用,而最后该节目以及承包节目的制作公司都被停牌,甚至石家庄第三频道也被迫停播一个月进行整顿。被过分故事化的电视民生新闻正在失去民生新闻应有的本色,同时也使新闻的真实性缺失,过分故事化也只是单方面追求收视率而忘记了民生新闻的根本宣传宗旨③。这些事件都证明新闻真实性对一个新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闻缺乏真实性,那么这个栏目必将走向灭亡。

“优秀的新闻作品,它是各方面均达优化、各项要素堪称完善的综合反映,作为要素之一的新闻来源是不可或缺的。交代新闻源也是一般新闻的起码要求,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他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依据。”④

三、故事化与媒介娱乐化的勾连关系

媒介娱乐化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之成为一种时尚,表现为报纸、电视、电台上的娱乐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而相对应的严肃的新闻节目受到冷遇和挤压,媒介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而进行娱乐化的包装,以至于整个电视行业或者媒介偏向于娱乐化。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的大众媒介就在娱乐化的浪潮中失去了自己应有的责任⑤。然而这种媒介的娱乐化使得电视工作者选择了故事化的方式,用巧妙的叙事方式来解构新闻,不再局限于五个W的原则。

自从《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开播以来,中国的娱乐节目、游戏节目和真人秀节目接踵而至,从现在的中国电视市场来看,娱乐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电视的娱乐化慢慢侵蚀着中国的电视市场。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和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再一次袭击了中国的电视行业,使得灭灯和转椅成为当下中国电视的两种形态。而这两种形态在其他娱乐节目中也可见端倪。

“在娱乐化的冲击下, 人们对一些严肃的事情也习惯从娱乐的角度去看, 对于一些深刻的事情也不再作过多的思考”。⑥随着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的泛滥,电视中的娱乐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新闻的袭击也接踵而至,因此民生类的新闻更受观众的青睐。民生新闻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讲述一个小故事,但从故事中得到的真理确实耐人寻味的。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运用戏剧性的手法说新闻,“仅仅开播3个月,就跻身尼尔森全国卫视晚间收视前50名,5个月后,前30名;9个月后,前20名;11个月后,前10名。”⑦

结语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跟媒介环境的娱乐化是分不开的。在媒介娱乐化的冲击下,在新媒体环境的压力下,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严肃题材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利用自身独特的电视语言优势,展现电视不同于其他媒介的优势。然而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必须以保证新闻真实性为前提,片面强调新闻的曲折和离奇进而故弄玄虚,只能致使新闻失真,以至于新闻连最基本的最吸引人的元素也失去了。

参考文献

①王君,《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新闻导刊》,2005(5):38

②冯维军、周晓晖,《采编过程要全程维护新闻真实性》,《理论观察》,2007(5):185

③张旭东,《民生新闻八大热点》,《新闻传播》,2008(2):12

④马飞,《真实性要求交代新闻源》,《记者摇篮》,2006(6):43

⑤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1(3)

⑥武锦华,《电视霸权:应该引起警惕的影像状况》,http://www.mecu.lorg/

2005-5-21

⑦朱虹、胡正荣:《中国电视名牌栏目》,红旗出版社,2010:38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篇3

1故事化表达要与新闻类型相适合

电视民生新闻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民生新闻不适合使用故事化表达方式播报。例如,会议新闻与政策性新闻等不可以使用故事化表达形式,因为故事化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而这类严谨性比较高的新闻,所以不能使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播报。只有自身具有故事性类型的新闻,或者具有趣味性的新闻事件,才可以采取故事化播报的形式,找到合适的新闻素材,对其进行加工,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实时性,不能出现错误地引导舆论导向的情况。

2有效化解故事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在如今的电视荧屏上,故事化民生新闻节目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质量差的节目。部分新闻节目在播报一些早已发生的事件新闻时,会利用情境再现的方法,将事件编排出来,用来增加新闻的看点,以此来提高收视率,但这样的故事新闻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不够真实,因为在新闻事件编辑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在编排故事性新闻时,要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故事化表达手法,选取的新闻素材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符。

3拒绝使用低俗的语言

如今的电视民生新闻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变,故事化民生新闻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但在新闻语言逐渐民众化时,若新闻播报者使用具有“歧义”的语言时,也就是使用了低俗的语言,将会有损电视台的社会形象。因此,在选择语言时,要选用简单的、清晰的语言播报新闻,可以选用受众的习惯用语或者通俗用语,但要拒绝使用粗话、闲言碎语播报新闻。在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一些主持人使用个性化语言播报,以此来博取更高的收视率;一些主持人犀利的语言风格,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这些犀利语言虽然可以迎合受众的口味,但是播出的新闻中,带有主持人的个人色彩,主持人在点评新闻时,会起到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从新闻的专业角度而言,这样的播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向,使受众不能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样的播报形式违法了新闻的基本原则,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严谨地选用播报的语言,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4注重人性关怀

民生新闻讲述的是普通人群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受众多数是普通人群,因此,在定位民生节目内容时,在前期的选材、后期制作、节目播报等环节,都要重视人性关怀,节目内容要以传播人性为主,在选择新闻内容时,若忽视人性情怀,则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注定不能长久。故事化民生新闻内容要以小人物为主,将发生在小人物身上或者身边的事件,作为“故事”的素材,再以小人物的视角播报新闻,选用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风格形式,以故事的形式将其播报出来,例如,《今日说法》就是以小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以新闻事件中关键人物的口吻,将故事情景再现出来,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该节目是加工原生态新闻,采用倒叙或者插叙等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精简,主持人在播报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事件新闻播报出来。这是一档法制节目,同时也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因此其他民生新闻节目可以借鉴该种故事表达形式,结合自己的本土特色,制作一档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生新闻。

5注重新闻和文学故事之间的差别

民生新闻故事化表达是在尊重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将新闻事件加工成“故事”,而不是将新闻事件当作文化故事来传播。文化故事是利用艺术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主观意见,文化故事可以不真实,但新闻作品中的故事绝不可以失真,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因此在民生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在添加娱乐元素或者加以修饰时,要竭力保留新闻的三要素,也就是真实性、及时性、新鲜性;在新闻素材的选择、新闻加工以及新闻播报等环节,加强管理与控制,使新闻事件可以及时、快速、真实的传递给受众。

6结语

电视新闻改革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是重要手段,其中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创新主要是在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上,而故事化民生新闻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但在表达形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摘要:受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发展止步不前,急需注入新的元素。新时期,必须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以此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主要围绕节目形式与节目内容,民生新闻的表达形式层出不穷,本文笔者将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故事化表达方式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故事化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梁婷.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探讨[J].科技传播,2015(3).

中国民生新闻的娱乐化表达 篇4

关键词:民生新闻;娱乐化;新闻内容;新闻形式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77-01

在娱乐化风潮愈演愈烈的当下电视传媒语境中,本来严肃的新闻节目也被烙上了娱乐基因,林晖指出,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在表现形式上,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在内容上,新闻界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实现硬新闻软着陆发展到极致,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1]本文将简要探析中国民生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形态特征。

一、新闻内容的娱乐化

(一)新闻标题的娱乐化

新闻标题是一条新闻的统领和概要,好的新闻标题既能概括新闻事实,还能吸引观众有继续深入了解该新闻的欲望,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现代社会,眼球效应被放大化,诸多媒体从业者纷纷在标题上苦下功夫以吸引观众[2]。民生新闻同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采用了以标题吸引观众的惯用伎俩。在2013年4月3日的《拉呱》节目中,标题为《百辆摩托“一”字到 求婚定在愚人节》的新闻、4月1日《钱包被盗 车厢内上演“天下无贼”》等新闻的标题都具有娱乐化的特点。

(二)新闻内容及讲述方式的娱乐化

民生新闻涉及的内容都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在这一题材范围内,民生新闻的节目采编者又会选取具有娱乐话题效应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以缓和民生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救灾、扶危、助困等压抑的氛围,并以娱乐话题吸引观众。

在讲述方式上,民生新闻也不同于以前的政治新闻、综合新闻那样严肃、教条,而是非常具有娱乐性,比如通过一些漫画、跳动的字幕、调侃的语气、具有娱乐性质的解说词等丰富民生新闻的娱乐性。

在2013年3月27日的节目中《美容行业违规乱象 注射药剂藏猫腻》这条新闻以百姓非常关注的“美容”为切入点,以暗访的形式展开新闻调查。“美容”本来就跟女性爱美、尤其是明星整容等娱乐事件相关,这样的话题选择显然具有娱乐性,并且在播讲方式上,节目也尽量的采用了娱乐化的阐释方式,还是在这条新闻中,新闻解说在劝说消费者要慎重选择美容机构时是这样讲的,“对于爱美的女性同胞来说,这(非法美容机构)无疑就是个隐形杀手,咱可不是齐天大圣,咱也不会火眼金睛,更不了解行业内的重重内部,毁容或者得癌症,那都不是闹着玩的”。

(三)展开系列活动增强民生新闻的娱乐性

系列新闻是以某个话题或者新闻事件为基础展开的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在民生新闻中,有些栏目同样开展了系列新闻活动,以形成收视惯性、吸引观众长时间关注该栏目。

《拉呱》多年前就开展了“相亲找对象 拉呱当红娘”系列婚恋交友版块,并在每期节目中播出一条男女约会的新闻。婚恋交友是时下热门话题,由于结婚压力大、父母“逼婚”等原因,大量剩男剩女出现,婚恋交友类栏目也因《非诚勿扰》的一炮走红成为全民娱乐话题,《拉呱》开展婚恋交友版块,一方面符合民生新闻“服务民生”的新闻理念,同时具有热门性质的娱乐性话题选择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与收看,形成固定的收视群,提高节目收视率。

二、新闻形式的娱乐化

(一)以地方特色曲艺形式为载体

戏曲等曲艺形式讲究情节冲突,追求故事性,戏曲中的程式动作、唱腔、道具等都具有仪式化的视觉、听觉美感,在新闻中加入戏曲元素,不但能丰富新闻的情节张力,还能强化新闻事件的可看性[3]。《拉呱》就是以曲艺的形式为载体,将富有山东特色的相声、山东快书融入其中,将新闻与曲艺结合,使观众在听新闻时更像在听一段富有情节的戏剧故事,这样的娱乐化设计符合观众听故事的喜好。并且在演播室设计上,《拉呱》也保持了室内布置与曲艺剧场的相似性,屏风、折扇、字画、花瓶等道具使整个演播室像是一个小剧场,使观众能迅速的融入新闻情节。

(二)播讲方式上,以“说新闻”的形式取代传统的“播新闻”

“播新闻”是指新闻是由播音员来进行播报的,播音员不参与节目的采编,只是以传音筒方式客观、冷静、标准化的播报。而“说新闻”是指广播或电视媒体中的新闻传播者将新闻内容以亲近、个性、可信的语言告知受众,与受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的新闻表现形式。

在民生新闻中,新闻传播者即节目主持人大都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说新闻”的播讲方式。说新闻更加注重受众意识,也更容易挖掘新闻的娱乐次功能,它注重语言的诙谐幽默,着力强调新闻的娱乐消遣色彩,这可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在播新闻的播讲方式中,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以及深入浅出的叙述能力。《拉呱》节目的主持人小么哥本身就是一位相声演员,具有良好的戏曲演艺功底,使得他在主持节目时能嬉笑怒骂、自然得体,并且在点评使采用一些幽默化的语言,更是增添了节目的娱乐趣味。

(三)节目的交流、互动感强

上文提到,观众的高度参与性是当今电视节目的一大特点,在民生新闻中也不例外,通过观众的参与能提高节目人气,同时还兼具娱乐效应。例如在《拉呱》节目的最后,小么哥会挑选一些有趣的短信内容现场回复,他机智幽默的回答经常让观众忍俊不禁。例如在4月7日的节目中,一位观众发短信说“爱跟么哥你互动 光嫌自己不中用 看着你把奖品送 急的上火只想蹦 不知短信怎么弄 才能么哥你高兴 只盼大奖把我碰”,这条短信内容本身就很押韵且诙谐幽默带有调侃的味道,小么哥的回复同样能惹人一笑,他说“大家发短信不是为了让我高兴,而是让更多的观众高兴,这样领导也高兴,多发工资我也高兴”,这样的回答不带官腔、富有人情味,幽默感十足。

民生新闻的娱乐化是我国民生新闻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虽然目前我国民生新闻的娱乐化进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得以解决的。只要坚持正确的新闻理念、新闻立场,不断深入创新节目形式、深化节目内容,我国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定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第30页。

[2]刘喜梅.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研究[J].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5).

[3]孙珊、刘忠国、杨杰.嫁接两极 诞生奇迹——曲艺式新聞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1).

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篇5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概念和意义

何谓“电视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 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 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 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 用在新闻写作上, 就叫“新闻故事化”。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 让新闻走近读者。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在我国, 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这之后, 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如今, 中央电视台已经出现收视率颇高的《讲述》、《人与社会》、《道德观察》、《社会记录》等栏目。在省级卫视中, 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在2005年元月开播不久后便创造了收视率稳居全国卫视收视前十位的“神话”。与此相类似的栏目在各级电视台层出不穷, 如山东卫视和四川卫视的同名栏目《天下故事》、安徽卫视有《天天故事会》、河北卫视有《天下故事会》等。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意义何在?它使电视新闻理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 电视新闻故事化给传媒带来了新的面孔, 改变了国内新闻媒介以往严肃有余的面貌, 能够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趣味横生的新闻故事, 改变了原本枯燥直白的新闻表现形式, 为电视新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第二, 电视新闻故事化给受众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新闻接受方式。电视新闻故事化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手法带给观众信息, 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使其在满足好奇心的需求中把节目愉悦地看下去, 它不仅不断满足着人们对新闻故事性的追求和渴望, 还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

第三, 电视新闻故事化使新闻从业人员写作风格呈现多元化。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 导致新闻节目在传播模式上的改变,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新闻。新闻从业人员不仅在新闻的现场尽可能多地捕捉新闻信息, 在题材上、报道重点上也都有所拓宽和转移, 加强了深挖题材的意识, 并尽最大可能把有用的信息以一种故事化的方式反馈给受众。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弊端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拓宽新闻媒体的传播思路这一方面, 它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另一方面却又逐渐背离了新闻故事化的初衷,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甚至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 影响到整个媒体的编辑思想, 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待新闻故事化我们不能过分乐观, 应该认识到泛故事化背后存在的隐忧。

背离电视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对于新闻媒体来说, 坚持新闻真实是其首要职责, 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故事化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状态。但是与客观报道手法相反, 追求曲折情节的特点也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较多等不良后果, 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之后, 越来越重视“情景再现”和“真实再现”等。然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不论怎样“再现”, 都要留下摆拍和导演的痕迹, 这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不论如何, 文学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 必须以事实为根基, 不要滥。即使使用, 主观的影子也必须克制。”当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不再泾渭分明时, 新闻的真实性就会削弱。

不符合新闻时效性原则。电视新闻节目追求的是时效性、贴近性、新闻性。可“故事”即旧事往事, 以“故事”为基本的结构方式和叙事方式, 使目前电视节目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怀旧情绪当中。这种情绪的内在规定性, 首先放慢了电视的叙事节奏, 使很多电视节目内容过于注重细节的精雕细琢, 从而忽视了对整体深度的把握与挖掘;其次是使电视新闻节目大多呈现“过去的事情”, 与电视新闻节目“时效性”相违背;再次是让节目的叙事手段过于侧重于听觉因素。电视创作者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也不能一味“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样会使观众产生厌倦感, 从而导致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降低。

%叙事方式单一。新闻故事的结构多是采用悬念式结构:开始多处设置悬念, 使观众产生心理期待, 接着通过主持人的解说, 使节目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最终通过分析, 揭示事实的真相。这固然是一种吸引受众的方式, 但如果节目长期采取同一种模式, 缺乏变化, 观众就会渐渐熟悉这种套路, 轻易就能猜到故事的结局, 从而也就失去了它的最为突出的魅力。这类故事化节目毫无新鲜、趣味性可言, 自然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甚至放弃收视。如某电视台的《走近科学》节目, 每次看后都会让观众明白一些科学道理。但是那不厌其烦的间隔、故弄玄虚的做作、为故事化而制造悬念, 把一个完整的节目肢解得支离破碎, 也让观众不堪其忧。所以, 单一的情节结构, 限制了其创新的动力, 不利于节目的长期发展。

削弱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新闻故事化是借助戏剧性的情节来对新闻加以报道的, 在当前新闻故事化的应用过程当中, 情节性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首要考虑因素, 这就可能会导致受众过分关注故事的情节, 从而削弱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理解;另外, 新闻故事化过分注重情节, 则有可能导致许多重要信息的缺失, 因此一些情节性不强但对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事件就有被屏蔽的危险, 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受众对新闻的辨识视角, 无形中削弱了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笔者曾对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2009年9月1日到10月7日的报道作了一下分析, 琐碎的“故事化”题材的新闻占70%左右, 而这些故事化的内容虽然生动有趣、吸引受众, 但更多的时候为老百姓提供的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是对公共空间的有效建构。

过度强调刺激性将新闻引向庸俗和低俗。由于新闻故事化强调以故事作为新闻的主题, 把讲故事放在了主要位置, 导致记者编辑在新闻选材上往往选取生动、有趣味性的故事题材, 而与此同时又在新闻事件报道中偏爱把那些故事性强的部分放大, 进行细致的润色和加工, 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错, 但是有些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 为了提高收视率, 达到刺激观众的眼球和耳膜的效果, 有意无意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带有大量的粗俗语言或低俗画面的现象也由此出现。还有的节目一味追求犯罪事件、色情、个人隐私等内容, 盲目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 不加选择地报道社会的阴暗面, 这必定会导致新闻的庸俗化, 向公众持续地、大量地、重复地报道这些并非社会主流的负面新闻。

关于新闻故事化良性发展的建议

笔者认为各级城市电视台在利用新闻故事化的过程当中, 要把握好新闻故事化的“度”, 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知名新闻品牌栏目, 才是符合城市电视台实际的有效选择途径。

尊重正确引导舆论的本质。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认为, 传播的基本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以及提供娱乐。新闻故事化, 是将新闻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受众, 新闻不是文艺作品, 脱离新闻本质的故事不是新闻。因此在具体的新闻故事化操作过程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 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故事化元素, 借用这种故事化元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 新闻故事化的操作过程中, 应当树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 始终将新闻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 寻求一种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寻求与新闻真实的契合点。新闻故事化过分强调情节就会使新闻失去其真实的本质, 因此必须在选择事实和处理情节上加以斟酌, 寻求新闻故事化与新闻真实的契合点。在挑选事实的过程中故事化新闻须坚持真实性这一生命原则, 围绕主题挖掘鲜活生动的例子, 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敏感、真实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在故事化愈演愈烈的今天,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必须时刻谨记, 通过新闻故事化手法去表现的应该是新闻的真实性。

追求更高的新闻品位。在具体的新闻故事化操作过程当中, 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就要不断地发现隐含在新闻信息中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地方, 还要将这些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地方适当表现出来, 在选择了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注意情节设置上的尺度, 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吸引受众的同时又不缺乏新闻品位。通过艺术化地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 无疑可以避免目前出现的电视新闻泛故事化的庸俗和低俗之风, 使新闻的品位自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蔺:《电视新闻故事化浅析》, 《当代传播》, 2005 (4) 。

[2].伍彦:《“评书”与现代广播电视新闻故事化表达》, 《新闻天地》, 2010 (4)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篇6

关键词:气象新闻,故事化表达,情节

在当前新闻报道中, 用故事化的形式说新闻成为很多新闻报道的一个特色,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与公众形成心理上的共鸣。但是气象新闻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 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生动地报道气象新闻, 让公众更有趣兴趣, 并有效塑造气象部门的社会形象, 本文在分析气象新闻题材, 就故事化表达的应用进行探析。

一、气象新闻的主要题材

气象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专业分支, 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还兼有气象专业的内容和特点。气象新闻报道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 其报道手段也是形式多样, 电视、广播、网站、报纸、微博、微信等载体在传播气象新闻, 不仅让公众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 还要面向社会各界宣传气象工作。

笔者总结工作实践, 将气象新闻报道的题材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天气新闻, 以自然灾害本身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如天气实况与趋势、天气背景分析、历史资料对比、简要的服务举措等。第二类科普新闻, 以本地化、季节性热点话题为主体介绍气象知识, 通过资料数据、专家深度解读, 科学、趣味且针对性地解疑释惑, 满足大众好奇心。第三类科技新闻, 借助解释、比喻、举例介绍气象科研成果及运用情况等。第四类服务新闻, 主要反映重大天气过程服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为当地政府、行业、公众的气象服务, 以及服务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第五类政务新闻, 对政府和社会具有一定影响的工作,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得到政府领导、社会公众好评。比如气象信息员工作开展、雷电条例实施等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第六类人物新闻, 以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所作所为与精神面貌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反映气象人、气象信息员等典型、时代感强, 或者结合一定新闻时事的人物精神风貌。

二、气象新闻故事化表达方式

(一) 把握分寸, 找准类型

新闻故事是新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故事化的表达手段能够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一些气象新闻在报道的故事化的表达是比较直白的。例如, 报道新政策措施出台, 需要清楚明白地说明主要事件和背景, 否则就失去了政策的严肃性。所以在气象新闻故事化的表达过程中要按照题材内容把握分寸。故事化表达在人物新闻运用最多, 如腾讯网关于湖北天气预报员的一天故事, 掀起了互联网关于气象新闻人物故事化表达的热潮, 之后《科技创新杂志》也推出了湖南首席预报的一天, 《工人日报》在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前期推出湖南省气象台里的劳模师徒二人。

(二) 再现场景, 拉近距离

通过场景设置或情景描述, 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例如, 《湖南省气象局路面温度监测系统启动运行》中写道“7月19日, 进入三伏的第一天, 湖南路面温度自动监测设备系统平台上显示, 16时, 湖南省气象局门口的沥青地面温度足足有56℃!……在省气象局门口, 郭海峰指着一块沥青路面和一块水泥地面介绍, 监测设备的两个探测头就分别埋在地底下……”, 这样的科技新闻不仅一改气象新闻生硬、数字繁多的旧貌, 让公众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而且更有兴趣在新闻中获得相关的信息。

(三) 语言适当, 增进理解

讲故事的目的是增添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深度, 能够超越业内的行话, 通过故事从人性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在现场采访过程中, 对于被采访的对象的语言进行加工, 引导他们的语言表达更明确;同时, 避免在气象新闻故事化表达中语言过度娱乐化, 失去新闻的严肃性。例如, “有催化条件的作业云, 就好比含水的湿毛巾, 它不滴水的时候, 用力拧它, 它就会开始滴水;它如果正在滴水, 用力拧它, 它滴水就会变快变多。人工增雨就是这用力的一拧。”这是《潇湘晨报》一篇《人工增雨就等降雨云》的报道, 不仅交代清楚新闻故事里的背景, 还将复杂的气象原理通俗的表现, 有利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

(四) 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一篇优秀的叙事新闻应该让故事慢慢展开, 步步引诱, 让读者不停地想要读下去, 悬念造成新闻故事跌宕起伏, 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增加新闻故事的趣味性。例如曾获得中国气象报第23届“好新闻”二等奖的通讯《气象热线架起生命之桥》开篇就写到“请帮帮我, 帮我救救我母亲……”电话那端, 一名男子焦虑不安。报道综合运用情景再现、悬念设置、对话、细节描述等方式, 展开一次暴雨过程中气象服务热线的汛期故事, 用电影手法呈现故事情节, 不仅引人入胜, 而且起到成功宣传的目的。

三、结论

在当前社会中, 对气象新闻的报道栏目逐渐增多, 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在尊重客观真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上, 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更能让原本枯燥的专业学科生动起来, 让气象科技深入寻常百姓家, 增进公众对气象行业的理解, 所以在当前我们进行气象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对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陈娟.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解析气象新闻二十年嬗变[J].中国记者, 2005 (11) .

[2]颜家蔚, 冉瑞奎.气象新闻写作与实践[M].气象出版社, 20 11.

[3]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篇7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表达,《南都深呼吸》

一、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传媒行业迅速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们也更加青睐有情节、有故事的新闻,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也日渐成熟。

“新闻故事化”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记者富兰克林的阐释:新闻故事化是“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 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 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 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 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李希光说过, “新闻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和学问”。

《南都深呼吸》无疑是当代碎片化阅读大环境中的一颗明珠。这档节目主要是对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题材的深度报道, 它有态度、有观点。通过严谨、真实的手法来观察中国当下的现实社会, 记录社会各阶层的典型人物故事以及个体的命运。其涉猎的题材范围广泛, 从大视野的角度, 放眼全国, 追踪热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二、新闻故事化表达产生的原因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 硬件设备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 摄影器材越来越先进, 剪辑设备越来越高端。这为制作更优秀、更高难度的作品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条件。而播放设备的发展, 为放映提供了基础。新闻也从简短的讯息向故事化发展。

(二) 受众的需求和观看心理

新闻通过故事化传递消息, 能给人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随着信息消费的娱乐化, 当今受众更偏向于个性化的新闻产品, 而不是刻板的新闻传递。故事化的新闻更能引起观众的积极性、参与性。

(三) 媒体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电视节目现在越来越多, 总体供大于求。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 并提高收视率, 就要从观众的爱好、需求出发。原先的新闻播报方式过于简单刻板, 人们大多都喜欢听故事。而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使节目更加富有色彩, 更有趣味性。通过故事化, 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新闻的内涵。

三、新闻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一) 增强了现场感、画面感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让人物有血有肉, 增强了画面感和现场感。《南都深呼吸》记录了真实人物的故事, 通过当事人亲身的讲述增强了现场感和画面感。

(二) 使新闻更加生动, 富有吸引力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将声音和画面结合, 营造了生动的氛围, 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南都深呼吸》每一个新闻展现的都是社会各阶层典型人物的命运。例如, 《西藏边境通话》通过拍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以及志愿者去支援时的情况, 声画结合, 生动地展现了新闻事件, 使新闻更富有吸引力。

(三) 能够使新闻从点到面, 更有深度

传统的新闻过于简单, 无法深入其本质或内涵。而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能够从一个点切入, 进行深入挖掘, 揭露其本质和内在。《南都深呼吸》中的人物或事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例如, 养老话题《裸老族》、二胎问题《尴尬的单独二孩》。

四、如何进行新闻故事化表达

(一) 叙述视角

新闻是一种“叙事”, 即向受众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 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法国托多洛夫将视角分为三类:用叙事者大于人物的全知视角、用叙事者等于人物的内视角、用叙事者小于人物的外视角。而法国热奈特抛开人称采用“聚焦”的方式, 将其分为三类:“零聚焦叙事”, 就是全知全觉的上帝视角;“内聚焦叙事”, 就是视点叙事;“外聚焦叙事”, 就是客观叙事。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结构方式, 同时也会影响观众的实际感受。《火灾后的袁厉害》大量采用了“外聚焦叙事”, 以旁观者的角度, 展现了袁厉害在火灾后的生活情况。袁厉害常常去福利院看望孩子, 对孩子有很深的感情。她的生活状态很差, 常常失眠, 难以走出阴影。这种“外聚焦叙事”不涉及主观内容, 留给观众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更大。

(二) 设置悬念

悬念的设置可以在一开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随着故事的展开慢慢揭开当中的缘由, 能够给人一种愉悦感。一般悬念的设置方法:使用新闻标题制造悬念;采用跌宕起伏的描写手法, 并层层推进;采用预叙手法, 提前透露一部分信息。《南都深呼吸》的标题简洁而有吸引力。例如, 《诗人余秀华》这一标题简洁明了, 并且主人公是一位热点人物, 能够吸引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新闻内容。《中朝边境124度》标题中使用了数字, 而“124”这个数字能够作为关键点吸引观众思考, 让观众探究。《躁动的保定》并不直接说保定房价问题, 而是通过几个具体人物想买房的经历层层深入。

(三) 坚持以事实内容为主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 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公共服务的作用, 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新闻的本质是事实, 新闻的故事化表达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使之全面可信。《南都深呼吸》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 节目尊重社会事实。例如, 《裸老族》通过记录具体人物的经历、自述来阐释新闻。

(四) 关注人物的命运, 人物有血有肉

人物是故事的核心, 新闻能够吸引观众关键在于它有一个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人物。这样才能传达情感, 并让受众为之感动。观众普遍关注的新闻, 还是关于老百姓的, 树立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那么便少了一些刻板的说教, 多了一些亲切和人情味。《南都深呼吸》通过展现社会各阶层的典型人物和生命历程, 用真实、生动、严谨的方式来关注大千世界。《鱼跃龙门》讲述了广东陆丰两名农村高考复读生备战高考的故事。

(五) 使用电视语言, 在镜头、影调、声音等方面要精益求精

运用电视视听语言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更能贴近生活, 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南都深呼吸》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 色调根据具体的故事而改变, 声音渲染上加强了对新闻事件的描绘, 强调了气氛。《裸老族》在拍摄汤仕勉坐在椅子上等活儿时, 运用了长镜头, 强调了真实性。这么大的年纪仍要在工地干活, 表现了这个群体的无奈与艰苦。长镜头的使用也能增强观众心理感知, 渲染环境氛围, 突出主旨。《死飞》中大量加入了有节奏感、欢快的配乐, 渲染了气氛。表现出“死飞”这项运动的年轻性、刺激性, 更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影调指的是作品的基调, 摄影画面中的形状、色彩元素都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影调是表达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南都深呼吸》根据不同的新闻情节使用不同的影调, 如《死飞》中整体影调较为明亮, 寓意这项运动的刺激性与年轻化。

(六) 展示细节

新闻的故事化能够展示画面细节, 可以避免新闻过于平淡, 往往可以打动人的心灵, 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帮助观众了解真相。

(七) 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主持人或采访记者要站在平等的视角对话, 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并且能运用良好的表达方式。在《南都深呼吸》中, 采访记者在采访社会各阶层人物时, 用平等的视角对话, 给人一种亲切感, 提的问题都十分关键, 深入切入人物的内心, 与主题息息相关。

五、结语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发展模式探讨 篇8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资源丰富的互联网视频与成百上千个电视频道都在这个信息技术社会中争夺广大群众的眼球,智能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以前存在一定程度收视被动型的电视节目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不限制次数的观看。所以,电视新闻必然会迎来巨大的挑战,努力提高新闻信息传播和接收工作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概念

所谓电视新闻故事化,其主要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遵循新闻信息客观真实的先决条件下,针对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实时文学模式的信息化加工,实时新闻信息传递的一种艺术措施。电视新闻实现故事化必须要配音、剪辑、摄制、镜头设计、电视摄影以及记者采访等多个方面的通力配合,同时还必须要兼顾图像和声音的传播,针对事件的发展进程做出系统、生动、形象的播放。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要针对新闻人物内心的感情进行挖掘、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捕捉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才能够将新闻事件的主题展现出来,同时给予这个主题一定的思想与美感。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基本特点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构建性

电视新闻实现故事化整合了字幕、特技、图标、声音、音乐、图像等多种元素,其要给予广大群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2.叙事性

电视新闻所传达的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其与一些虚构的电影叙述形式存在显著的差别。

3.参与性

电视新闻故事化针对细节实时描述,给予人们理想思想的空间,使得观众能够萌发参与的意识,让其与新闻事件产生一定的共鸣。

4.感染性

电视新闻故事化非常重视针对新闻事件当中的人型与感情进行挖掘,将情感与理性进行有机的整合,有效打动观众。

5.可读性

电视新闻故事化把一些沉重、敏感的新闻事件通过故事化、细节化以及情节化的处理以后,不仅能够调动起广大观众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让观众更加准确的理解新闻事件。

6.真实性

电视新闻故事化所遵循的就是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通过电视当中的声像,让广大广大更为真实、直观的感受新闻事件。

合理运用电视新闻故事化来推动电视新闻的有序发展

1.始终遵循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永远是电视新闻不能违背的原则,只有当电视新闻具有真实性,其自身的价值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展现。这就要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处罚,向广大群众就新闻信息的真相做出客观、真实的报道,并且还必须要文学作品当中的故事化实时严格的区分,从而有效保障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2.针对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度”

其一,必须要在电视新闻故事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针对艺术措施的运用始终坚持适度的准则,即在充分运用美术、音效、图像、摄像等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在观众可接受范畴与真实化的先决条件下来进行应用,防止因为过度应用导致电视新闻出现失真的情况;其二,在运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应当以新闻价值作为衡量的准则,选择符合要求的新闻角度来进行丰富多彩的情节化与故事化加工,采用独特的新闻视角来提升电视新闻的综合水平,从而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电视新闻朝着健康、可持续的途径发展。

3.始终坚持电视新闻的价值观

在进行电视新闻故事化选题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避免选取一些对社会产生不良导向的新闻信息,针对一些低级趣味的信息只需要简单介绍,始终坚持将新闻作为报道的重点,故事只是作为辅助新闻的材料,从而有效防止喧宾夺主,保障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

4.提升电视新闻信息的新鲜感

作为电视新闻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时间概念、新闻信息的实效性与新鲜感,尽量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资料,在发现之后作出对应的反应。针对部分具备重大报道价值,然而在短时间内无法播出或者短时间内不能获取成果的电视新闻,必须要采用分期报道的模式来进行处理,使得广大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些新闻,在给广大观众留下悬念的同时,让广大观众对于跟踪报道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故事化发展属于广大观众的新闻需求与新闻媒体自身发展持续提升而的产物,在当前残酷的媒体竞争当中,电视新闻故事化必须要严格遵循真实化的原则、坚持适当的“度”,在保证电视新闻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升新闻信息的新鲜感,才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新闻事业服务。

关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思考 篇9

一、新闻故事化的不足

1. 削弱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新闻故事化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人物和事件的细节化、情节化。实际操作过程中, 情节成为媒体最先考虑的因素, 这就会导致那些虽然情节性不强, 但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被屏蔽, 进而丧失许多重要的信息;也会转移观众的欣赏视线和辨识视角, 导致观众过于关注故事情节, 削弱了他们对新闻本身的理解, 削弱了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2. 削弱了新闻的真实性

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 使新闻更加新鲜生动, 这是新闻故事化的可取之处。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实现新闻故事化, 在部分本来应该反映“生活真实”的报道中掺入了“艺术真实”, 这就有些不可取了。例如, 当新闻事实本身故事化因素不够, 或者是记者采访不够深入而导致可供进行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素材不充足时, 编辑记者为了实现新闻的故事化可能就会加入个人想象, 即人为地加入一些合情合理但与事实不符的情节, 致使新闻失实, 削弱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 使新闻节目趋于庸俗

新闻故事化是把讲故事放在首要位置, 这就会导致编辑记者在选材时, 只选那些生动而趣味性强的题材进行报道。在报道时也偏爱将故事性强的那一部分放大, 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虽然出发点是对的, 但是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而将一些暴力、隐私、情色等庸俗化的东西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注重社会效应, 这不免有流于低俗、猎奇隐私之嫌。

二、应对新闻故事化不足的策略

新闻是一种叙事艺术, 用故事化手法来表现合情合理。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 强化责任, 提供实用信息

新闻媒体具有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凝聚力量的社会责任。新闻故事化只能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 而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方式。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即使故事性不强, 也要采用其它恰当的方式进行报道, 以提供给观众有用信息, 推动社会进步。在将新闻故事化时, 也应该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色彩的因素, 把情感因素融入到理性思索当中, 通过描述人的生存境遇, 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弘扬社会正气。

2. 提高认识, 坚持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惟有真实, 新闻才更具有公信力。新闻故事化只是运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写新闻。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完全不同。后者是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生活, 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可以虚构, 前者中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所以, 新闻故事化应该注重在技巧方面的学习运用, 而不是学习创作文学作品的“想象”。如果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弄虚作假编造故事, 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也使新闻失去了报道价值。一些电视新闻节目模仿小说或是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 再现情景, 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拍摄条件的限制性因素, 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 但无论怎样“再现”都不会是原来的事实, 呈现出来的事实不是本来的面貌, 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 捕捉细节, 增强感染力

细节是新闻故事化的关键。细节中往往可以看到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第一现场是捕捉新闻细节的最关键环节。记者在现场通过眼看、耳听, 用心想, 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 才能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 才能寻求到事实的真相。也只有记者自己亲身经历了, 才能把感受讲给观众;只有记者自己被人物事件打动了, 写出来的新闻才具有感染力, 才能感动观众。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电视新闻媒体发展和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的必然结果。电视新闻故事化可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更符合受众的审美要求和接受习惯, 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 但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故事化的表达方式, 要根据新闻的题材而定, 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 扬长避短, 创造出融思想性、指导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新闻作品, 才能取得良好的新闻报道效果。

摘要: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的回归, 电视新闻掀起了故事化浪潮。本文着重阐述了电视新闻故事化发展过程中显露出的不足,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不足,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媛媛.论近年来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倾向[D].广西大学, 2008

上一篇: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下一篇: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