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2024-09-07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共12篇)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1

思想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及安全教育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此作简要探讨。

一、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男生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践踏庄稼、小偷小摸等,因玩火、戏水、滑雪溜冰造成伤残者更是屡见不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思想道德、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教师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家长只顾打工挣钱,不顾子女教育,甚至毫无道德和安全意识。

2.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够。部分学校对学生不能坚持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文只是挂在墙上。学生对此不屑一顾,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更为淡薄。

3.教育管理有漏洞。有些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不道德的事,有安全隐患,家长不知晓,知情学生不敢报告,导致学校对这类事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不到位。学困生在学校普遍觉得自卑,加之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心理受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成为不良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的直接策划者或参与者,最后发展到辍学。

5.录像、网络等媒体里的不健康内容对农村学生的身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二、道德安全教育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是“成人”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基础。安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安全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学校要在重视养成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

2.充分利用道德和安全教育资源。加强团队组织,以团队会、班会、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阵地,对学生开展以思想道德与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宣传学习思想道德方面和安全方面的知识,组织预防安全事故的演练活动。让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使之形成一个浓厚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氛围。另外,老师应认真上好思想品德和安全知识课,不能流于形式。

3.建立路长负责制。放学后以自然村为一路,再按住宅区域分成小组,选出路长和小组长,负责该路的学生行为和安全。如有越轨行为者路长随时向学校报告。

4.成立校内外综合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由乡政府、学区出面组织村干部、村委会成员、本自然村退休教师、学生家长代表、负责该路的在校教师、路长组成校内外管理组,管理该自然村的学生的行为和安全。特别是要重视节假日的管理。如有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村委会可在喇叭上表扬或批评,开学后在学校进行通报。

5.留守学生的管理。对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在亲戚家的学生,学校要主动关心,使之不能脱离管理圈。如我们学校在春节前,组织部分留守学生及其亲属通过视频与未回家过春节的父母交流活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这既是一次师生家长之间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又是学校对留守学生及家长的一次人文关怀。

6.学困生的管理。对此类学生老师要本着“不成才,便成人”的观念对待他们,在学习上不要过分苛求,要配备思想道德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帮助。学困生往往爱劳动、爱体育、爱文娱活动,学校要尽量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提供机会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快乐有意义。

7.建立“文明卡”登记制度。学生“文明卡”人手一册,把学生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事迹,排除安全隐患的行为、做法都记在“文明卡”上。

8.创建新闻报道组。学校要组织团队小记者,对先进事迹典型人物要在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地方及时表扬。

9.对在综合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学校每学期要表彰奖励一次。

10.创办农村学生家长培训班。在每年农闲之际,由综合教育管理小组组织、学校主办,给家长讲述一些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基本知识.教育管理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和留守学生及代理监护人填好协议,老师家长互抄通讯录,为三结合教育提供平台。

我们有必要在农村建立一个长久的农村中小学生校内外综合教育管理机制来统筹、协调、合理地进行管理,以弥补农村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漏洞,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编辑:蔡扬宗

关键词:农村,道德,安全教育,现象,成因,教育对策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2

[内容摘要]:山区的经济发展了,道路硬化了,但交通事故也增加了,再加上山区道路的特殊性,下大雨时常出现山体滑坡,溪水泛滥,学生的交通安全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

[主题词]:山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近年来,山区的道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路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坑坑挖挖的石头泥沙路面换成了平整地水泥、沥青路面,但是多数路的路面的宽度、坡度、湾道并没有改变,都是沿老路修成的。再是山区人们大部分是外出打工,钱多了,交通工具也改变了。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电动车再到各种大大小小的车辆,在公路上来往穿梭,给人们带来交通方便,但各种大小车祸也在不断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吞噬;另一方面是下大雨,发大水季节,公路两边常引发山体滑坡,山沟溪水中,洪水泛滥,给学生上学和放学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山区学校的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警觉。那怎样抓好山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一、山区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虽然近年来上级各有关部门对学生的安全非常重视,但由于我们有的山区学校只是在会议上强调得多,实际工作做得少,再加上山区学校的教师严重缺偏,教师的课程量很重,教学压力非常大,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情况缺乏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掌握不实,造成有的学校安全事故频发。

(二)学生自身因素方面:由于小学生身心特点,年龄小、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天生贪玩、心理脆弱、记忆力强等特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小学生骑自行车;过马路时不注意前后张望,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追爬、攀趴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嬉闹玩耍、双手离把或单手扶把等;另外,山区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山区小学生骑车上学、成群结队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使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及时报警,从而给肇事逃逸驾驶人以可乘之机。

(三)家庭教育及其它方面:山区小学生中,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对子女进行较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多数山区的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公公、婆婆或外公、外婆看管孩子,他们不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上学和放学都有家长接送,连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也只能自己走山路上学和回家。有的家长甚至为了图一时之方便而让自己的子女违规骑自行车,学生接触的家庭教育、社会现实和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模糊。另一方面,公安交通部门很少能来学校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造成山里的学生成为交通法盲。

二、开展山区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山区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形成从上到下都讲交通安全的好风气,努力减少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实给广大的山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安

宁、安心的学习环境。

1、加强对山区小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山里的学生外出到城里的时间少,大部分学生对斑马线、红绿灯等事物,只听说过或在书本上见过,却很少经历过,对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和车祸的惨状很少目睹过,对一些山体滑坡、大水冲走学生的事故也只是听说过。因此,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更不要说了解多少交通安全法规知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此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对农村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以主题班会、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竞赛、办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给大家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让人无法估计的,从而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中,让“靠右行走、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玩游戏、不在公路上逗留,坚持走斑马线、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成为学生的口头禅,使学生懂得要文明乘车,不乘坐病车和违规车辆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让他们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下大雨时走公路的外边,时刻注意山体滑坡。如遇溪水猛增,不能过桥时,可以不上课,千万不能冒险。

2、对学生上放学实行路队管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目前,我校正轰轰烈烈的开展规范学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学校的上下楼梯到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求学生必须靠右行走,无论上下学,都要求学生以村组为单位排成路队,每村选一高年级的学生任路队队长,学校老师加强护送和巡查,让学生在路上规范行走,并对过往车辆行对礼问好,如知道有下大雨发大水的恶烈天气,学校应停课放学,如果是突发性的恶烈天气,学校一定要安排教师护送学生。这样才能

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山区小学生中,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对子女进行较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多数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不能安排接送子女,甚至为了图一时之方便,而让学生骑自行车上放学,学校一直都在教育学生,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加之山区的公路质量比较差,湾道、上坡和下坡路比较多,不宜骑自行车。又由于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他们骑车随意性较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生命安全带来危险,但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有些家长甚至到学校求情,以学生上放学路程较远为由要求让学生骑车,因此,学生接触的家庭教育、社会现实和学校的宣传教育有时是互相抵触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是非观念模糊。为此,为了让学生接受好的安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家长的安全教育,只要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就会得到保障。

当然,对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光靠学校、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重视,交警部门要多对道路安全进行督查,对违规车辆加大执法力度,全体驾驶员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车,文明行车,只有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发生在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就一定会减少或杜绝。我们通过教会一个人,可以带好一个家庭,促进一个村庄、一所学校,从而辐射整个社会。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制度规范各自的行为,恪尽职守,坚持用机制管理校园的交通安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打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篇3

摘 要: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通知》强调:“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因此,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子。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措施

安全是每个学校工作的第一要素。如果学生没有在安全的范围内,学校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皆是空谈。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的职责,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抓好安全教育,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

一、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组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强调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此外,还针对我校农村小学所处的地理环境制定了《严禁学生上树爬高》《严禁学生私自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到铁路附近玩耍》等多项除常规性安全制度以外的制度细则。

二、细化责任

学校的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参与。不能说安全只是某个校长、总务或是某个班主任的事。所以工作中,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十分明确:把学生每天在校的8小时细化到每一个人。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学生每一节课的安全负责人是上这节课的老师,学生活动期间的安全是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比班里的每一名学生早来,要等最后一名学生走后才能离校。作为副校长的我,要等所有班主任走后,清查学校后方能离校。

三、构建网络

建立学生安全教育网络。学校内:建立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如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总务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干部具体抓;学校外:学生家长、社会组织配合抓的学校安全教育网络。我们定期、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学生在校的安全工作是如何做的,对家长做汇报,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这样,学生的安全教育形成了学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全天候管理网络,使学生的安全工作时刻都有人负责、管理。

四、提高认识

虽然我们有多年的新教育改革,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学生的教学工作依然排在首位,所以就出现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甚至出现了疏忽的现象,因此就会有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发生。为此我们在提高认识上要做足功夫。

1.学校开会

无论是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会,还是学生会,会会开始先提安全,在思想上把师生的认识提到安全第一的高度。

2.墙报、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

为师生创设安全无小事的氛围,让师生时时紧绷安全这根弦。

五、重在防范

我校根据季节变化做好各种安全预案。给老师、班主任、家长、社区发放各种安全常识手册,层层签订责任书;从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细心观察其心理变化,及早发现学校和班级中有无危险因素;做好管制刀具等安全隐患排查;注意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学校各室的安全排查,每年学校各室的灯棍、线路、插座、多媒体设施、空调、电扇、学生开水炉,学校都会让班主任先排除后再安排专人检修,检修后学校总务处再做排查,做到万无一失。

六、五个结合

1.安全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存在打骂现象,在打骂的过程中因为小事的争吵出现打破皮肤,打破头皮,甚至于出现伤到骨头的事故。这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校风不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2.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课程中,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这就是一块很好的安全教育资源。结合品德课堂来进行安全教育,把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

3.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每位教师的常规性工作,每星期一最后一节课的主队安全队会为学生讲解各种安全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遇到一些与地震、遇到陌生人搭讪、外出与父母走散等安全事故有关的内容应该详细地讲解清楚。

4.安全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

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式的说教,可能过于枯燥,就算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听懂了,但当真的事故发生时,他们还是会不知所措。为此,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地震演练、防火演习、上下楼梯防踩踏事故演练等。

总之,安全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建立起全面的《十二项育人制度》、建成了平安校园。正因为我们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中,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了以上各种措施,我们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我们的学校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省级规范化校园。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4

“让学生吃得营养又安全”, 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会议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一要深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 抓培训、抓落实、抓检查;二要抓好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从技术上保证每一笔补助资金不被冒领、不被挤占挪用;三要抓紧完成食堂建设任务, 2015年底前解决试点学校没有食堂, 或者食堂供餐能力不足等问题;四要在“改善营养”上做文章, 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避免把营养餐和免费午餐画等号导致家长投入上的“挤出效应”;五要大力推进“阳光校餐”, 让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会上强调, 要坚持底线思维, 把食品安全工作抓细抓小, 把隐患消灭在细小处。对挤占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严重问题要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积极推动“阳光校餐”, 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与支持。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5

(要求:请各校园长于8月31日-9月2日期间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于9月3日将学习情况以书面(电子文档)形式上报陆齐周,中心学校于9月4日上报教育局营养办。)

新的一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群众高度关注,社会影响深远,工作情况复杂,工作任务繁重。为进一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就从食品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堂食品生产规范操作等内容共同学习。

第一部份 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概念

二、国际国内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

三、云南学校食品安全现状

四、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五、食品安全关键措施

一、食品安全概念

法律定义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始终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简单点说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9条规定: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1—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1983年7月1日起试行《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了12年试行经验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根据规定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出发,在食品及食品原料管理、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处罚管理等方面制订了90余个配套规章;2004年阜阳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9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不断加强;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日益建立和完善;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2011年11月,中央编办再次发文,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职责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机构编制进行调整。文件明确指出:食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文件规定:将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牵头组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调查、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等三项职责划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同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增设政策法规司、宣传与科技司,分别承担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拟订、宣传教育和科技推动等工作。同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从国家层面上,理顺了体制,建立了专门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10章104条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总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

—2—

守本法:

食品生产,食品经营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法》—总则

第四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质量监督部门—食品生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流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餐饮服务活动 《食品安全法》—第二章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第十一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十三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3—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第五章 食品检验

第五十七条 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七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七十一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七条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

—4—

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二、国际国内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手册第2—4页)

三、云南学校食品安全现状

总体上看,食堂饭菜价格和质量稳定,措施有力; 领导对学生食堂高度重视;食堂工作思路清晰。

—各种案例(课件)总

结:

生物性因素引起中毒:7起 化学性中毒:2起 营养不足:1起

生物性因素引起中毒——加工制作不规范——生物性危害

从全省来看:核心问题

资金 食堂 设施 设备 人员 素质 工资 学生 供餐 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5—

有些村小没有食堂或有新建食堂规划有食堂,但存在如下问题:

规模小,属过渡性小伙房

设施设备不齐,特别缺乏消毒设施、冷藏、冷冻设备 缺少用于食品的存放及加热设施

未执行供餐留样制度并备有48小时留样设备

合格工作人员问题(健康证明、专业培训、待遇)一校一策,实行“大校带小校”的托餐模式

儿童营养问题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获得了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47.6%的农村学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其中有66.4%的学生不吃早餐;

在一个月内,有1/3的学生吃不到肉,2/3的学生吃不到鸡蛋,80%的学生喝不到奶,39%的学生不吃豆类,35%的学生每天只吃一种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和萝卜等,多数靠自带的咸菜、辣椒酱,甚至盐拌饭。

1/10的农村学生不知道哪种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或铁

1/3的学生认识到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成绩、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好处

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 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意识淡薄,缺少基本的营养知识和营养餐搭配技能。

什么是营养餐?

1、政府、教育机构专项拨款

2、自然植物或天然物质营养均衡

3、营养餐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功能性油脂和膳食纤维,是真正的完全营养食品

4、能增强体质;

5、能促进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改善记忆;

—6—

6、能改善因缺乏相关营养素引起的病症。

7、在严格卫生消毒条件下向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符合营养标准的色、香、味俱佳的配餐。

标准洗手程序

在水笼头下先用水(最好是温水)把双手弄湿 双手涂上洗涤剂 双手互相搓擦20秒

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工作服为短袖的应洗到肘部 用清洁纸巾、卷轴式清洁抹手布或干手机弄干双手 关闭水笼头

标准洗手方法

(二)什么是地沟油?

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危害

在炼制地沟油的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 人一旦使用砷量巨大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四、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定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凡是由于食品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可以统称“食物中毒”。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

—7—

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

(二)分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霉变甘蔗等中毒

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①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③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④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学校公共健康事件应急处置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四)食物中毒事故的划分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由学校主办或管理的校内供餐单位以及学校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的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故。

按严重程度划分:

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100人及其以上,并出现1例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100人及其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指一次中毒99人及其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落实管理责任,保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制定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规定: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五)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9—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件差的饮食店。

12、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五、食品安全关键措施

1、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加热彻底。

2、使食物保持在安全温度以下,使用安全饮用水和生鲜材料

—10—

3、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4、学校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供餐

5、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食品贮存、加工、供应管理制度和要求,确保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6、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加工经营摊点是食品安全事故易发区域,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小超市、小食品店、代销点和食品流动摊贩的重点品种:粮油及米面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熟肉制品、饮用水、饮料、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调味品、生鲜肉品、水产品以及即食食品、裸装食品等。重点监督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摊点(门店)的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等制度是否落实。所经营食品是否有QS标志,有无销售“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他不合格食品。学校周边的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情况以及生产加工食品是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霉烂变质原料

(案例分析)第二部分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堂食品生产规范操作

第一部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监管

三、学校 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四、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要求

五、学生供餐准入退出机制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在“食品卫生法“实行了十多年基础上于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立法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以保障人民的身体

—11—

健康,增强人民体质。

(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990年6月4日发布实施。目的是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2000年1月16日发布实施。目的是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四)《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2005年10月1日发布实施 目的是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保证饮食卫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保障学生健康生长。

(五)《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1999年12月24日卫生部令,2000年1月1日施行,目的是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六)《学校食品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6年1月1日施行。

二、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监管

工作原则: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一)卫生行政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要求,负责辖区内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2)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学校食品安全的考核指标纳入教育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3)各级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每年联合组织,对辖区学校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4)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学生如何用餐的业务指导。尤其是将学

—12—

生食堂承包给私人或企业的学校,应加强对承包者资质的审查和日常管理。

(二)学校管理机构的职责

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由分管校长负责的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并有专人分管学生的用餐工作。

三、学生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宣传有关食品卫生及营养知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对学生食堂进行卫生管理

(4)对学生的饮用水进行管理

(5)开展学生餐工程计划

以外,还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饮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等工作。

(一)学校方的责任和义务

①制定食品安全计划。学校应将食品卫生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应是学校工作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基本建设的规划,维修方案,食堂卫生监督检查计划,食堂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学生体检及学生营养保健计划。

②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案例》的要求,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各自的工作制度和规程,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③监督,检查校内的食品卫生工作。学校检查范围包括:学校食堂、小卖部、学生饮用水等。学校检查内容:

1.检查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

2.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以及卫生知识培训证是否有效,同时检查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

3.检查学校内小卖部和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实

—13—

施情况;

4.检查食品原料仓库的卫生情况,包括防尘、防虫、防鼠、防毒、防潮等措施落实情况。

5.检查食品仓库的管理措施,包括设备、台账、场所卫生以及防蝇、防尘、防鼠设施。

6.检查食品分类存放情况。注意非食品不得与食品混放,食品应生熟分开。

7.检查食品、食具、容器、餐具的消毒和保洁情况。8.检查校内小卖部,食品种类、生产企业、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检查是否存在禁止销售的食品。

④及时排查和处理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1.在食品卫生检查中,应同时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和食品检验,从而及时发现污染食品,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2.在检查中,发现可疑食品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如发现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3.学校应在卫生部门指导和协助下,建立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上报学校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由卫生部门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置。

4.学校在订购学生餐时必须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私自订购学生集体用餐。

(二)教师责任和义务

教师有对学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食品卫生知识、饮食安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等,如:教育学生不要到街头无照(证)摊点买食物等。

②传授学生关于食品营养知识,教他们如何合理进行饮食搭配等知识。

③宣传良好饮食习惯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14—

④指导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教师如果发现学生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安定学生情绪,避免集体癔病现象和混乱现象发生。

(3)食品卫生管理员的责任和义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负责学校集体用餐等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②根据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学校集体用餐和卫生管理工作计划,并总结上报。

③有计划地组织学校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和营养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卫生习惯。

④对学校集体用餐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的培训工作。

四、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要求

一、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要求

①学校食堂必须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取卫生许可证方可开业,具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供餐。并积极主动配合,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②新建、改进、扩建食堂的选地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工作,必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参与。

③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张贴公示。一个食堂生产经营过程的食品卫生专人负责人,要有专门的工作程序、有适当的奖惩措施。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

卫生制度包括:

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库房(仓库)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

④学校向校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食品与原料,必须索证索票。

—15—

⑤学校必须严格执行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⑥学校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预案),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食堂从业人员(包括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①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含分餐人员、临时工),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②凡患有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加工的疾病的,不得重视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必要时食堂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前做健康自检后再进入工作区。

③食堂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④提供学生营养等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学校食堂),必须配置营养师或培训合格的营养配餐员。

⑤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⑥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行为。

三、厨房卫生设施的卫生要求

食品加工中几个环节卫生要求:

进料(入仓库,领用)→粗加工间→清洗切配间→烹调间→分餐间→洗刷消毒间→保洁间

四、食堂原料采购人员的卫生要求

①严把食品采购关。采购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

—16—

持有的有效相关证件,禁止向无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②采购禽畜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③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按《食品安全法》第36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不得采购和使用。

五、禁止采购的食品

①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

腐败变质:食品经过微生物作用,使食品中的一种成分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而丧失可食用性的现象。这种食品含有大量微生物及致病菌,易造成食用者中毒。

油脂酸败:指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食后可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或中毒。

霉变:指霉菌污染繁殖,有时表面有菌丝和霉变现象,有可能产生毒素。霉变食品食后可造成食物中毒或死亡。

②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未经兽医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17—

·超过保质期限的。

·标签,标识不完整的定型包装食品。

·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可能对人体有害的。

六、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①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校长责任制的,或未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

②实行食堂承包经营的学校未经准入制度或准入制度末落实的;

③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实的;

④学校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⑤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或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病症,未调离食品加工工作岗位的,以及未按规定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的;

⑥违反《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原料采购要求;

⑦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未按要求的时限进行整改的;

⑧瞒报、迟报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致使食物中毒事故事态扩大的;

⑨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食物中毒调查或未保留现场的。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追究学校行政责任,应当分别追究学校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五、学生供餐准入退出机制

学生食堂、供餐餐饮服务企业(学生营养餐公司),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核实后停止其供餐,取消供餐准入资格。并由当地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告。

1、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或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2、签约人无故更换。

—18—

3、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安全保障条件,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

4、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5、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减量、延时、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行为,情节严重者。

6、协议供餐内连续停止供餐一天以上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的。

7、在各级测评中连续二次不合格。

第二部分

学校食堂食品生产规范操作

为保障师生就餐者身体健康,防止“病从口入”,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供餐;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1、食品加工间应设在室内

学校食堂厨房总面积

供餐人数1000人以上不少于200㎡

供餐人数500人以上不少于150㎡

供餐人数150人以上不少于80㎡

供餐人数150人以下不少于40㎡

2、设施与环境要求 学校食堂应远离污染源(污水池、暴露式垃圾堆等)25m以上,食堂应设在有害气体、放射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墙壁瓷砖铺到顶

地面以耐磨防滑不透水、易清洗材料铺设,并有一定坡度 天花板应用防霉、防水材料吊顶,防水珠滴落,天花板也应具有坡度。

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有完善的防蝇、防虫、防鼠设施(配置纱门、纱窗,木门下端有金属防鼠板,—19—

排水沟出口设有金属隔栅或网罩(网眼孔径小于6mm)。

配有与供餐规模相适应的冷冻、冷藏设备(冰柜、冰箱)进入食堂的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原料

保管员不收腐败变质原料入库

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原料

售食品人员不卖腐烂变质食品

采购时要索证索票并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和储存、进料的台帐制度。

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

生与熟隔离

成品与半成品隔离

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

食品与天然水隔离

餐用具“四过关”

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

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个人卫生做到“四勤”

勤洗手、剪指甲

勤洗澡、理发

勤洗衣服

勤换工作服

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生、熟食刀案及配餐用具(桶、盆、筐、抺布等)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与肉类、水产品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清洗。

加工食品必须烧熟煮透,烧煮时应将食品上下翻动,要

—20—

确保食品各部分都充分受热,要确保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80度。

禁止使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菌、四季豆和中药材为原料加工的食品,不得向学生提供荤素凉拌菜和改刀菜。

生产布局应按由生→熟

由原料→半成品→成品

按要求做好留样工作

每餐次食品应按菜品分别取不少于100克的样品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注明菜名、日期、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以备追索查验。

学校相关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安全就餐。

对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学校要提高食物中毒防控事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一旦发生事故,要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和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

针对麻栗坡县目前的营养餐供餐方式和品种,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

(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食品安全检查制度、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仓库卫生岗位

—21—

责任制、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等。

(三)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各学校应当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合格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必须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每年健康检查合格,上岗前学校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要求他们要有责任心,正确进行操作,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严把食品采购和储藏关。各学校要对食品及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各学校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要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按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学校采购“三无(无生产日期、无检验合格证、无生产厂家)”、腐烂变质、过期等不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结束语:

各有关部门、各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各学校一定要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把住食品安全各道关口,把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机遇,切实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

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篇6

摘 要:农村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问题在于师资缺乏导致安全教育时间不够、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清等。解决之道在于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家园合作、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西部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幼儿园都必须把幼儿的生命保护和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对于留守幼儿占多数的农村幼儿园来说,安全教育就成为幼儿园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的內容偏少

国家三令五申,幼儿园不得过分注重智育,但是在广大偏僻、经济落后的农村,受传统文化影响,短时间内幼儿园不得不在家长、幼儿园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对智育不能全部放弃,由此智育占用了安全教育的时间与内容,导致安全教育被削弱。出现的后果就是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读本、宣传、内容偏少,安全教育的成效就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幼儿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比城市幼儿园多且大。

2.师资缺乏导致安全教育时间不够

一些幼儿园每个班40人以上的学生,每一个班仅2个教师,没有保育员。按照国家对幼儿园的班级人数和教师配置来看,班级幼儿人数超标,教师配置不够,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有限的教育也仅停留在常见的一些低级问题上,如:警示幼儿不要过度奔跑,注意不要摔伤,过马路要注意等内容。

3.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安全教育目标应是努力帮助幼儿知会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能够知会一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但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中,安全活动目标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差距较大,要么是过高、要么是过低,安全教育目标没有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对其教育内容、程度和规范不清、无力,效果不佳。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对策

1.安全教育游戏化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它完全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因此,将游戏与安全教育的内容相结合,是效果最佳、实效最好的一种安全教育形式。是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的最佳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中,要尽量注意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否则将容易导致幼儿出现恐惧和不安,使游戏活动效果适得其反。

2.强化制度建设是安全教育的保障

幼儿园应该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幼儿园常规管理、教师的教学职责与规范。除了常规的落实园长责任外,制度建设还应该包括:年级主任、班主任、保育员的责任。前者每天巡视教室、操场,早晨与课间的检查,尤其是幼儿的午餐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班主任则应该坚持做好教室卫生、幼儿活动安全,每天在安全职责表上签字确认。

3.强化家园合作是安全教育的根本

一方面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理念,寻求家长积极主动的理解。现在家长重视保护而轻视或忽视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与家长交流,孩子不能被保护一生,绝大多数时候都要自己独立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远比家长给的过度保护对孩子更有益处。

另一方面是取得家长共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每一个新学期开始,召开全园家长会,让家长充分知晓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主题、措施、方法、形式,同时,指导家长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如何配合幼儿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

参考文献: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安全,活动

农村小学生活动具有运动量大, 运动剧烈, 危险系数高等特点。以前农村的观念是“孩子是摔大的”, 小磕小碰家长很少过问, 学生也不在意, 学生可以想跑多快就跑多快, 想跳多高就跳多高, 摔倒了, 爬起来, 接着跑。可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对健康认识的深入, 以及学校对安全管理的重视, 以前的小肿小伤, 现在却发现它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留下健康隐患, 是有事故责任的。在这巨大的安全观念的转变过程中, 农村小学生该如何既能玩好又能适应当前的安全观念的转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约束学生的高危剧烈运动, 以适应当前学校的新环境。

以前的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有着天壤之别, 既没有高楼, 也没有水泥场地, 但他们却有自己亲密的玩伴, 独特的活动环境, 活动剧烈, 无拘无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对小学建设的重视, 农村小学也出现了高高的教学楼, 也有了平整的水泥操场, 为了符合当前教学的安全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最迫切的应该是约束学生的剧烈运动,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由于农村孩子多是在无拘束的环境中长大的, 因此也就缺乏了秩序意识, 在楼道中常会无意识中做出一些危险性举动, 出现一些混乱性场面, 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教育学生应该及时地认识到活动场地与之前土面的不同, 水泥地面硬度大, 表面光滑, 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磕伤, 再不能是跌到了, 爬起来, 继续跑。要让农村小学生在这两种差距巨大的活动环境中快速适应, 难度比较大, 因此需要我们及时地提醒, 时常地督促, 约束学生在校的高危险剧烈运动, 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改善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二、增派体育教师, 健全体育器材。

农村小学的运动器材缺乏, 虽然近年来增添配置迅速, 但其中的好多体育器材没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例如跳高缺少垫子, 有排球没有排球场地, 足球场地就更不用奢望了。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有配套的运动器材也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 比如单杠双杠, 常年无人问津, 闲置失修, 关键不在同学们不喜欢玩, 而是没有人会玩, 即使有学生在上面甩一甩, 也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受到老师的限制, 大家对这些器材只是敬而远之。

如何既能约束农村小学生的高危险运动, 又能使他们得到健康的锻炼呢?我认为关键是增派专业的体育教师, 完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套设施, 使农村小学生的运动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避免因错误的指导学生运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既是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是对教育公平, 实现现代教育的重要体现, 是当前安全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健康活动的关键所在。

三、明确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内容, 提高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与城市小学生校园活动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 对学生安全活动意识的培养难度却更大。农村小学校园内所见到的安全活动标语牌子常常是针对城市生活中的学生设计的, 多尔繁杂, 如果当学生看见自己的校园生活中没有这些, 比如说图书馆不许打闹, 不准在食堂浪费食物, 就常常会失去兴趣, 久而久之, 即使其中有些重要内容, 也会对它视而不见, 校园活动的安全意识反而会淡化。

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应该多考虑考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 关心关心他们的活动环境, 给他们给一份更真切的关注。农村学校缺少室内的活动场地, 因此在雨天应该避免冒雨运动;部分学校操场没有硬化, 在雨雪天应该取消早操;校园内的石子及尘土不应该作为活动的器材;要避免学生出现在水窖等危险场地;不得在无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独自打秋千等。这些即使不能形成书面标语, 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教育强调, 不应该因为没有在标语牌中出现就疏于麻痹, 农村小学应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活动安全内容, 这样才能明确安全内容, 真正地做到安全意识的提高。

四、形成法律观念, 完善责任制度。

农村对法律的认识不够准确, 从而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在学校责任问题的认识上, 农村家长多会认为孩子在学校, 只要出了安全问题就认定与学校有关, 严重地将家长的监护权与学校的责任混淆, 学校是没有监护权的, 只有应负的责任。再一个是农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常常会出现隐瞒学生事实的情况, 比如孩子有什么疾病, 家长大多会因为怕大家知道后影响孩子的将来, 于是就隐瞒了下来, 教师常会遇到上课时孩子突然犯病, 教师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 类似这些情况引起的事故该如何处理, 常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明确安全责任, 签定安全责任书;其次是要增强农村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 给学生家长讲清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责任关系, 明确监护权与学校责任的区别, 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角色。只有做好了这些, 才能更好地应对农村出现的复杂性、多样性的情况。所以提高农村法律意识, 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是减少校园事故, 放心让孩子玩好的保证。

刍议农村学校校园安全教育问题 篇8

一、知行统一

学校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交通安全教育、卫生疾病防控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许多学校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张贴宣传画、举行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 向学生灌输学校安全方面的知识。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不少学校开始从随意性强、零碎、即时的宣传性教育转变到利用校本课程实施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的教学, 同时注重学科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应试功利性的, 学科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传授安全方面的知识, 能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 丰富安全方面的认知, 对指导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教育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从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 安全教育也是如此。仅仅重视安全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并非白纸一张, 他们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的成效。学校和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 提倡“做中学”, 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与培养、不良行为的改变与重塑上, 实现知行统一。

1. 营造健康的环境氛围, 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学生能“近朱者赤”, 防止“近墨者黑”, 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 制订完备而有操作性的安全应急预案, 并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应急能力。

3. 多管齐下, 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在教室里拥挤推搡、追跑打闹、暴力冲突等, 这些不良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教师既要从关爱每个学生的角度, 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耐心教育, 辅以心理疏导,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也要严明纪律, 对严重影响校园秩序的行为, 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师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在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制下, 教师是教育的唯一主体。作为成年人, 教师无疑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管理者与责任人, 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 而学生则是弱势群体, 是被教育者, 属于监管、保护的对象, 他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应该认真接受安全教育, 服从学校制订的各种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中, 师生关系是单向度的:一方面, 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绝对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 学生这个活跃的生命主体被忽略, 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居高临下的安全教育体制, 只能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暂时地约束, 却很难使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而且一味地压制, 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当教师的权力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弱, 进入管理疲劳期, 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另外,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往往会制定各种制度、签订责任状, 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值周教师、班主任、专任教师、保卫、门卫等各司其职) 。然而, 这种依赖科层权威的安全管理体制, 貌似完备、坚硬, 实则脆弱。监督管理方面的成本因素, 教师面临的严重工作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个性、价值取向的差异等因素, 都影响教师安全责任的落实。

有效的安全教育, 应该在强调教师主体的同时,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俯视学生到重视学生,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实现师生的主体统一。

1.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 学校可广泛向学生征集安全金点子、安全漫画、安全警示语、温馨提示语等, 并且把其中优秀的作品, 郑重其事地装裱在校园显眼处, 激励学生参与热情, 肯定学生参与一份努力, 使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让学生终生难忘。

2. 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育资源, 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是影响初中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也是促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非正式群体, 另一方面可以建构积极互赖、相互提醒的互助小组 (以4人为宜) , 两者结合,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减少因人际冲突而产生的问题行为, 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把安全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起来。

如一些学校设立了班级安全委员, 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利用同伴影响力, 提醒、督促同学改变不良行为。通过安全委员的安全日记与周记, 教师能及时、动态地掌握细节化的安全问题, 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些学校, 餐厅的秩序和就餐卫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关键是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以学生轮流担任助餐员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督过程。

三、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 学校安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有时学校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需要, 造成安全教育过程中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断裂。

1.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的学校的安全教育, 其着眼点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应付上级检查, 大搞形式主义, 施展表面功夫。比如只满足于做纸上安全工作, 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日查制度、日报制度, 一应俱全, 但知情者清楚, 这些无非是拼凑造假或 (从网上) 下载粘贴的产物。有的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运动式的作秀, 搞些宣传周、宣传月, 形式上轰轰烈烈, 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

2. 阶段性的功利现实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些学校出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生硬地理解安全教育宗旨, 对学生作出种种粗暴简单的限制。比如严格控制闲暇生活、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否定孩子正常游戏玩耍的必要性。在所谓安全的口号下, 使学校生活远离学生的精神家园, 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安全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只有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与世界,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才能充盈学生灵动的、健康的生命, 而不是使生命受禁锢、压抑而显得呆板无力。因而学校安全教育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

1.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怀学生的安全需要。如:让他们学会勇敢, 正确应对校园、社会暴力, 给予学生积极正义力量的支持, 让学生有安全感;关怀学生友爱归属的需要, 鼓励学生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活动, 进行同伴交往, 避免同伴危机;关怀学生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重视安全教育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反对一刀切。我们可以通过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活动途径进行安全教育, 使教育游戏化、活动化;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进行相声、小品剧的创作、表演, 自娱自教;可以开展社会化模拟活动, 如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举行处分听证会, 开设处理交通事故的模拟法庭等,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使安全教育成为人性化教育、难忘教育。

四、学校努力与社会支持的统一

校园安全教育, 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安全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投入。特别在农村中小学,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学校的基础设施 (教学楼、宿舍楼、食堂) 与周边治安环境,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实实在在地支持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需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1.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尤其要解决危房 (教学楼、寝室) 问题、消防问题、体育活动场地问题, 控制班级规模等。

2. 各级公安部门应加大警务人员投入。考虑到农村一些地区复杂的治安和交通现状, 公安部门应落实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工作;各地交警应重视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 特别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 要加强警力疏导交通。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初探 篇9

案例二:我校初2005年学生谭××, 父母均外出打工, 爷爷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在校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坏习惯, 父母由于自觉对孩子缺失关爱, 遂用金钱来弥补, 孩子对钱的要求, 几乎是有求必应, 该生的心思遂不放在学习上, 整天想的是如何吃好、穿好、玩好, 他的一次生日邀约了十几个同学到饭店大搓一顿, 完了还去卡拉OK, 一晚上消费近千元, 家长经过近二年的苦苦支撑后,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的盘剥, 只好让儿子辍学打工。

案例三:我校高2006级女学生曾××,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了封闭, 孤僻的性格, 自卑、胆小, 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经受不住任何的刺激, 一次与同学为一句话而起争执, 遂赌气不上课, 辍学回家, 我作为她的任课教师,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去到她的家, 把她各业回学学校, 我主动找她谈心, 许诺可解决她生活上的所有学习, 生活上的问题, 并在三年中时时留心、注意, 从细节入手来感化她, 改变她。如:她的每个生日总是把她请到家中过, 按当地风俗, 给她煮红鸡蛋, 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总能收到我的一些小礼物:如一只笔、一个本子、一包糖等, 经过三年的生活学习, 逐渐改变了以前哪些不好的性格, 变得开朗自信, 也不会因一点小挫折而自闭、赌气, 也喜欢接近同学、老师。

以上案例均呈现出一个共同点:“留守学生”因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管教, 而在性格、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畸形发展, 他们都是十几岁, 处在人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使他们不至迷途,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 就应在此新问题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来研究、思考, 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原因的思考, 及对农村中学校老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建议,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应对“留守学生”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自闭、孤僻、嫉妒、依赖, 应对挫折能力极差, 报复脆弱, 自卑、胆小、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2、道德方面: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加之社会上丑恶东西的熏染, 表现为传统道德缺失, 不能明辩是非, 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比的是谁的钱多,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3、生活习惯差: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身上穿的是名牌, 全身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有钱时大吃大喝, 有了上餐不管下餐, 无钱时忍饥挨饿, 只能趴在食堂窗口望着别人吃饭。

二、“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管理不力:父母外出, 监护人员通常是祖辈、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无精力又无体力, 更无教育能力, 易受“留守学生”的哄骗, 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

2、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误区:相当部分的父母素质不高, 自感对子女欠下了亲情债务, 遂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 少年又没有正确的金钱绝, 遂纵容, 滋生出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恶习, 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3、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新鲜事物, 大部分学校、老师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故在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上还显力度不够, 加之现今学校着重的是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 并不注重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心理问题的引导。

4、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留守学生”问题还刚处在研讨阶段, 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近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湖南某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认识到社会也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三、农村中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专门制定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计划, 讲清“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制订出三年或一年的阶段性计划, 制订“留守学生”挡案, 档案中应详细罗列出各项资料, 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2、设立“留守学生”班。我校2006年全校初中生1550人, 其中“留守学生”有698人占45%, 如此多的“留守学生”, 完全可考虑设立“留守学生”班, 选派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师作班主任, 科任教师, 班内同学形成平等互助的氛围, 班间同学进行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教师应更多思考调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教师是和“留守学生”接触生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也肩负着最神圣的使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责无旁贷。教师应在此问题上多下功夫, 多动脑筋, 给更多的关爱, 从细节入手, 把“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教育活动, 最好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关爱,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督促“留守学生”参与进来, 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 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教师应随时随地从细节入手, 如:节假日能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 生日能吃到一个约鸡蛋, 能听到学校广播上点的一首歌等, 以弥补他们严重缺乏的父母关爱关, 也应在“留守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重视, 认真对等, 严加管教, 以弥补父母外出所缺乏的管教。

4、学校应组织“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沟通、建立畅通的流通机制。学校应利用春节打工者回家探亲这一契机, 召集“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沟通, 以纠正普通存在的“金钱弥补亲情”的做法, 引导“留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以自身的艰苦奋斗经历来激励子女的学习热情。

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起与家长进行顺畅沟通的联系机制, 随时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管直下, 共同完成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5、学校应建立“爱心通讯”小屋。保证父母子女间能顺畅地沟通, 解决距离上的阻隔, 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子女间亲情的传递。

农村高中学生的“生命教育理念” 篇10

1 转变教学理念、认清教学对象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是新课标加上生命教育的理念。我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责任权利主体的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具有发展全能 (多元化智能) 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具有生命灵性的人, 班级也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集体。

2 设定目标促发展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低进高出”, 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低进”:进我校的学生的成绩很低, 但是却有发展空间。“高出”:让学生在我校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 实现 “高分数、高素质、高品质”的学习和成长目标:

高分数, 飞得更高:通过生命与成长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心态和习惯,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智力能力基础和兴趣特长, 尽最大努力搞好课堂学习,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追求分数成绩最大化。

高素质, 走得更远:通过生命与成长教育, 让学生做到:树远大理想, 培养高尚情操;不求卓越超群, 但求胸襟旷达、志趣高远;不求特立独行, 但求谦恭厚重、大气恢弘;不求标新立异, 但求体健思敏, 学深养厚;不求丰功伟业, 但求诚信做人、奉献社会.

高品质, 生活得更好:通过生命与成长教育, 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 懂得捍卫生命的尊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认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渴望、关注、尊重、珍爱、欣赏、敬畏, 保持善待和有效把握高中生活这段生命中黄金时代的激情, 为以后的终身幸福打下牢固的学养基础和素养基础.

3 制定措施出成效

学校制定相应措施规范管理教师。例如教师进入课堂, 要对当下课堂负责, 对提升学生成绩负责, 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 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 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关注生命成长、展示生命智慧、彰显生命活力, 把课堂打造成锻炼思辨能力的思维场、润化生命的情感场、体悟人生的生活场、超越自我的战斗场、升华境界的自省场。课堂原则:课堂教学采取“善导多学精讲勤练”的原则。教学模式:我们不提倡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位教师都可以在“善导多学精讲勤练”的原则下通过采取“合作探究、开放整合、自主发展、情景体验、互动欣赏、感悟分享、评价激励”的手段打造本学科本教学班课堂模式。但无论如何, 都必须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 赋予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以意义, 教师走进学生心里, 真正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构建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 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 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 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 以优质的生命教育塑造学生.通过以上几步措施, 农村高中生的“生命教育理念”得以很好的实施。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安全 教育

学校的安全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孩子的健康与平安更是每一个家庭无时无刻的牵挂。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将会为学校、学生和家庭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作为学生安全维护的责任一方,学校应当在落实相关学校安全教育指示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关爱学生成长。

一、农村小学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校园内部设施陈旧老化

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者户外活动中,学校内部设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在如今的小学校园中,篮球架、单杠、双杠等学生经常游戏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陈旧、老化、易倒塌等危险,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近些年,发生过多起学生在攀爬篮球架等体育设施的过程中设施坍塌的事件,校园内部设施的维护整修问题应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

(二)自然灾害与火灾的发生

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的发生也对学生的校园安全造成威胁。在正常的教学期间,校园是人员极为密集的场所,一旦突发自然灾害,学生的疏散和安顿将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工作。学生对于教学楼内部的逃生路线还欠缺了解,学校一方也缺乏定期的逃生演习,人为与自然因素都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三)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心理落差,造成社会中某些人的心理扭曲,将对生活和社会的不满情绪用暴力的手段报复给校园。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小学校园曾经发生过社会人员持刀砍杀、砍伤小学生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二、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心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总之,良好的校园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并认真地落实好安全工作,才能真正保护我们学生的安全,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段强.关于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资治文摘,2011.

[2]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

[3]温志旺.刍议小学安全管理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1.

[4]苏道勤.浅议农村小学安全教育[J].广元日报,2012.

农村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12

陕西省北部X县属于贫困地区,调查发现,学生厌学情况较严重,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差,底子薄,上课容易分心,下课作业不会做,或者是因为某些事情受过老师的批评而产生厌学思想,上课扰乱纪律,分散同学注意力,大多数学生不求上进,生活懒散,作业抄袭,不讲究卫生,污言秽语,拉帮结派,敌视说教。这些现象导致了现代农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导致了目前农村教育质量不容乐观的状况。现做一赘述。

1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X县属于贫困地区,整个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和大多数教育落后地区一样,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硬件不足,教育环境条件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率不断升高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问题,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不想学习,不愿学习,认为学习又苦又累又无聊,没有了学习目的,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好思想: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打架,与学校外边闲杂人交往,在社会污浊的环境影响下必然会导致失学的结果,走向社会以后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学习方法不掌握,知识接受能力差

同一个教室,同一片蓝天,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本,可是学习效果就是不一样,一旦考试,上至满分,下到零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一天都有目的的预习,复习,课外涉猎有关内容,而许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交,有空就去玩耍,说闲话,甚至静坐。

1.3 迟到旷课屡禁不止,扰乱纪律经常发生

由于现代教育目的的不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一部分游手好闲的学生就是钻纪律的空子,常常迟到,早退,扰乱纪律,甚至上课时候和老师发生冲突,批评重一点,学生可能跑出教室,如果出现不安全事件谁来负责?因此特别难管理的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便会导致学生成群结队殴打老师,因此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松散状况。

1.4 不善思考不动手,作业抄袭很严重

按照新教材新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山区学校的学生生源差,个别差异性大,知识面狭窄,组织能力差,合作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总结能力差,上课不善于思考,不动手,不动脑,许多问题的解决,采取“等、靠、要”的思想,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导致上课听课不认真,下课作业不能按时交,必然去各处寻求答案。

1.5 社会环境恶劣,道德滑坡严重

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成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尽管校园周围的环境不断整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但是各种腐败现象,各种网吧,各种娱乐场所,各种危害中学生健康的违法乱纪现象在学校周围经常发生,尤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下,许多青少年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道德观念淡漠,思想品质不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极端主义思想,直接导致青少年个性畸形发展。

1.6 考试制度不改变,辍学率不断升高

新教材实施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喊了这么多年,减负更是减了许多年,到头来,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不变,各级各类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都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论英雄,过去是学校县局、市局凭借成绩论优劣,现在发展到省上也凭成绩论优劣,学校教育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囚笼式的管理,学生课业负担重,成绩提不高,产生厌学,逃学,最后辍学。考试结果是: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成绩优异,学生自信,家长高兴,老师欣慰,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家长无奈,老师无趣。

2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理想教育淡化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统一工程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同时还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取得成效,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和开展工作。”[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加强理想教育。在“四有”教育中“有理想”占首要地位,因为现代农村学生理想淡化、产生的学习动力削弱,从而导致其它不良因素的诱发。

2.2 国家政策的乏力

虽然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当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学校无能为力,当学生违犯了校纪校规时,教师更是无能为力,因为不准打骂学生不准体罚学生,长期以往,滋长了一部分学生的各种劣迹。

2.3 升学无望上技校

农村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相当一部分学习不用功、不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我行我素,不是一门心思地想升高中、考大学,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考大学没钱上何必那么用功,二是出去打工也能混口饭吃,社会的进步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为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找到了诸多理由。

2.4 家庭教育跟不上

大部分有厌学思想的学生,容易发生各种违背学校教育的事情,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又比较相似:一是家庭富有者,这些学生依仗父母有钱有权、吃的好、穿的好,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比较厌倦;二是家庭贫苦者,这类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贫苦,甚至敌视社会,于是趁早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三是家庭父母不和者或是单亲家庭,这些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往往拉帮结派,听信他人,意志薄弱,动不动就旷课逃学,长时间发展,会结交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校外人员,甚至出现早恋现象。

2.5 自立意识不强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可塑性很大,言行的可变性、模仿性很强,对他们的教育本身是一种行为的矫正,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从教育过程看反复性很大,而且学校的五天教育往往不如社会的双休日教育,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前,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自制力差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行为思想表现不稳定,波动大,最易受感染、最易偏离思想品德的标准,往往会被“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所影响而不能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

3 改变农村学生学习现状的途径

3.1 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

我国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贯彻这个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随着改革深化的浪潮,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中的污泥浊水也影响了人们,也吞噬了我们的青少年。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青少年养成教育要摆在首位。学校要大力发展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工作,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3.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克服学生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学生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人将来要为社会服务,从现在起要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好基础。

3.3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缺乏学习的兴趣,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以其他孩子为榜样训斥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样样不如人,有些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疏于管理,有些父母思想修养本身就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父母自身应加强思想修养,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谈论学习,谈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倾听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这对培养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3.4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潜力,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通过创造性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看似明明白白的事物产生疑问从而拓宽和加深他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创造教育可以是全体学生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造教育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主见:鼓励学生幻想,异想天开,提出尽可能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人人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主动不断的争取新的成功。

3.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权利和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要树立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现在的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一直为人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优化师生感情关系,重建温煦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体做到:(1)真情对待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果的喜悦,(2)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6 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目前农村中学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不管形式只管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付出和投入,把教师教育能力的大小仅仅定格在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失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和上级各部门只有彻底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评价体系的改变,要求做到: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摘要:作者带着“陕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研究”课题,对目前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来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掌握等;解决的途径: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状分析,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娟.关于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

[2]人民日报[N].2000-07-20,(9).

上一篇:关节脱位复位下一篇: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