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编排(共10篇)
电视新闻的编排 篇1
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常见的编排方法
目前, 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是“常规法”, 即是时政新闻在前, 经济、文教、体育新闻在后, 重要新闻在前, 次要新闻在后, 国内新闻在前, 国际新闻在后, 这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中常见。
二是“归纳法”, 即把内容有内在联系或主题相同的数条新闻编排在一起, 形成一个小单元, 集中播出, 可以造成一种传播强势。
三是“对比法”, 即把披露正面现象和反面现象的新闻排在一起播出, 通过鲜明对比, 使矛盾突出, 正面的得以肯定, 反面的自惭形秽。
四是“统一法”, 即在一档综合性新闻节目中, 编排应力求内容上、风格上的统一, 使之有一个整体基调。
五是“按领导职务编排”, 即在一组新闻节目中, 按照领导职务的高低排列每条新闻的顺序, 并没有考虑每条新闻的价值。这在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常见。
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 电视新闻编辑在编排新闻过程中, 还有一些局限性, 导致在新闻编排中存在各种问题。
二、电视新闻编排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时为了达到某种播出效果, 提前安排规定播出一些特定稿件, 形成所谓的宣传效果。实际上, 这种新闻既不是新近发生的, 更没有什么新闻价值, 纯粹是某些新闻策划者为了某种需求而安排的。
二是领导考察、调研等活动太多。这在地方新闻节目中很明显, 导致整组新闻领导活动占的篇幅过长, 与普通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太少, 观众不仅没有兴趣, 甚至会切换频道。
三是编排没有特点。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地方台中, 由于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导致稿件数量不多, 质量有限, 有时编辑只能有什么米, 煮什么粥, 根本谈不上编排的技巧, 整组新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编排过程中, 要遵循新闻价值, 但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心理, 要充分体现编排的技巧、艺术, 让整组新闻鲜活起来, 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编排的技巧
一、确定新闻头题。头条新闻是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整个节目的重心。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题。达到先睹为快的效果。
二、选准内容提要。将整组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时政、经济、民生等稿件提练几条形成内容提要在节目开头播出, 激发观众观看的兴趣。
三、突出一个主题。一组新闻要时政、经济、文教、社会新闻兼顾, 但是在实际编排中, 如果面面俱到, 就不容易突出一个主题, 如果将相关的新闻内容集纳在一起, 形成一个小单元, 就会使新闻的内容更丰富, 更有分量, 观众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
四、加强节奏感, 避免收视疲劳。
最重要的新闻要放在头题, 然后是次要的新闻, 在观众收视疲劳的时候再编排一些有趣的社会新闻等, 从而再次形成收视高峰, 不断吸引观众, 提高收视效果。
五、加大信息量, 控制单条新闻的长度。
当今, 各媒体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信息的新、快、多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观众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大事和各种信息, 因此大多数观众要求消息短, 简明扼要。同时, 消息短了, 整组新闻的数量也就多了, 就可以多传递一些信息, 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这也正是观众所希望的。
六、适当混排, 兼顾其它。
长新闻与短新闻, 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互相兼顾。让整组新闻节目节奏鲜明、形式活泼、错落有致, 刺激观众的兴奋点, 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看节目, 提高收视效果。
七、适时加播编前话、编后话。
用编前话调动观众的思维, 编后话则以短评的方式, 提示和深入图像新闻, 以引发受众对新闻内蕴的理解和把握, 引起受众的思考。
以通化电视台《通化新闻联播》栏目2011年12月28日的节目编排为例:
本市新闻
1. 通化市获中国医药城称号
2. 新闻链接:我市医药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 我市普降大雪各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市区道路畅通
4. 我市长途客运全线停运铁路未受影响
5. 大雪致部分蔬菜大棚受损
6. 暖房子工程惠及5800多户居民
7. 走基层:三道江村的致富路
8. 佟江小区发生一起燃气爆炸事故
9. 编后话:安全意识不能放松
1 0. 雪后气温明显下降提醒市民注意保暖
“通化获中国医药城称号”是当天最具价值的新闻, 下一条是新闻链接, 通化医药城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归类式”的编排方法将这2条新闻串编在一起, 显得很有分量。
“我市普降大雪”是观众关注的一条重要新闻, 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 编辑把降雪给城市带来影响的几条消息组合在一起, 形成较好的播出效果,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组报道长短相间, 详略得当。
接下来的几条新闻主要关注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暖房子工程, 三道江的致富路两条消息令人温暖, 使观众在愉悦的心情中期待下一条新闻。在突发事件《佟江小区发生一起燃气爆炸事故》, 编辑配发了编后话:《安全意识不能放松》、《雪后气温明显下降提醒市民注意保暖》都体现了编排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 篇2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6-01
摘 要 电视新闻节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新闻水平的高低,除节目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质量外,新闻节目的编排也十分重要。一套编排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电视新闻要想取得良好的编排效果,应采用一些编排技巧。
关键词 电视新闻;编排效果
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不是各条新闻信息的随意拼凑,而是根据当日所要播出的每一条新闻片的内容、特点,遵循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在编辑工作中,若能把电视新闻编排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就会造成强烈的屏幕效果,增加受众的收视兴趣。电视新闻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应采用一些编排技巧。
1 充分利用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人们闲暇时间与播出时间重合最多的那段时间,其传播效果最佳。从世界各国 惯 例 看 , 19:00-21:00 为黄金时间,18:30-19:00为亚黄金时间。一般各家电视台都在“黄金时间”和“亚黄金时间”推出本台最具有代表性的收视率最高的名牌节目,以吸引最多的观众和广告客户,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抓住电视传播具有现场实况最突出的特点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适当地编排具有影响的最新消息或正在发生事件的现场报道,是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力,扩大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现场感是各种新闻媒介追求的一种效果。如报纸的目击报道,广播的录音报道等。
然而现场感最强的,却莫过于电视新闻,电视的直接性,把新闻现场直接搬进了观众家中,使观众可以及早获得新闻信息,能耳闻目睹新闻发生发展的情况,新闻现场的环境、气氛历历在目,现场音响,人物讲话声声人耳。大大地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和客观性。编辑在编排电视新闻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得到记者们发来的最新报道。
采取何种形式,放在什么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使用视听媒介监视世界上刚刚出现的各类新事物的需求,是对电视新闻编辑和主持人的考验。 1986年1月29日中央台首次播放了有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几条新闻。几条新闻都集中在新闻联播的开头段落,包括失事经过现场实况、东西方几个大国首脑反应、七名遇难宇航员介绍等。中央台的编辑们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时,对七名遇难人员中非专业宇航员、唯一女性——一名美国女教师,作了生平介绍,并播放了她生前生活及训练的资料。如此处理,易于传导和激发悲哀感情,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3 合理安排新闻提要和新闻回报
新闻提要是整档新闻的精髓,体现将要播出的新闻框架闪光点。有人把新闻提要解释为“用简明的语言把本次节目中最重要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在节目的开头播出的文字形式。”可见新闻提要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一般将新闻提要放在节目开头,采用新闻画面或字幕等物技,配上音乐,播音员以简单、精练的语言提要内容播报出来,让受众对即将播出的新闻先有个大概了解,以此来确定他收视这次节目的重点。
新闻回报是对开头新闻提要的复述。在一档新闻节目结束之前,由播音员用口播的方式或以字幕的方式再播报一次全部或部分重要新闻的题目,以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印象与记忆。由于回报带有概略重播的性质,对于中途收看节目的观众,也是一种信息补偿。
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过程中,往往不会聚精会神地收看新闻栏目的每一条新闻信息,甚至会出现中途换频道从而错漏感兴趣新闻信息的可能。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就是选择当日新闻栏目中三四条重要的、最具强剌激力的,最能吸引观众收视欲望的新闻作简明扼要的介绍。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通常在节目提要中,通常是以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国内群众观注事件,或具有较强剌激力新闻作提要。而提要新闻编排在新闻节目的不同位置,观众在心理上已接受过提要新闻节目。如此,便可以达到整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4 要控制新闻内在节奏
处理好信息与新闻条数的关系。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大电视观众希望在有限的新闻节目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但实践证明,单位时间内给人以过多的信息量,往往会使人加速疲倦感。因此有些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专家提出,一档15分钟的新闻节目,无论如何不应该超出过15条。
但遇到重要新闻时,可安排整档新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安排太少,不便突出应用有的位置,时间太长,则会影响到新闻条数的安排。注意庄谐结合,合理穿插新闻片頭。电视台的新闻时间都是很宝贵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更多的新闻信息,一般的电视台都舍不得在整档新闻中穿插并无新闻信息的新闻片头。但我们看到上海东方卫视就舍得在新闻中间穿插新闻片头!从表面上看这会“浪费”了宝贵的新闻时间;实际上它以片刻的放松,换来了观众集中的注意力,换回了更好的视听效果。
播音员巧出镜主持。如何实现重要新闻到一般新闻,或某一组合报道到另一组合报道的顺利过渡?利用播音员的出镜主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播音员巧出镜主持,起到了文章段落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5 结束语
现在,各级电视台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更多地体现于电视新闻水平的竞争。如果我们大胆地打破一些去形成的电视新闻老框框,走出一条窄小的小路,开拓思维,增强新闻节目新的编排意识,在不断创新的征程中走向电视新闻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柯天梅. 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效果[J]. 采写编 , 2009,(04) .
[2] 李江东. 试析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创新[J]. 新闻天地(论文版) , 2008,(02) .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篇3
一、确立编排思想
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闻传播规律, 是新闻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 要善于运用政策水平、新闻规律、宣传意图确定编排立场和态度, 确立节目的编排思想, 对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 以明确宣传方向、目标, 给受众以正确的导向。要着力选编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弘扬民族文化, 利于文明建设,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新闻, 激发观众奋发向上的热情。同时也要合理安排监督批评报道, 针砭时弊, 给人启迪, 使观众引以为戒,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编排思想还应考虑受众的需求, 要不断收集、分析来自受众的信息资料, 根据观众的愿望和需求改进新闻编排, 使节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真正使新闻节目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提要标题“抢眼”
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 利用提要对节目进行预告, 是引起观众收视兴趣的手段, 提要也就是节目导视, 就是将当天节目中最重要的新闻向观众进行提示, 提要的文字要准确、精炼、上口、入耳, 富有概括性、吸引力、悬念性, 制作时要选择最精彩、最关键的画面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 吸引观众的收看兴趣。新闻标题就好比一条新闻的的“眼睛”, 要做到夺人眼球, 令人耳目一新, 这就要求不仅要高度概括, 言简意赅, 字小句短, 更要力求简洁、平实、有概括力, 便于观众接受;其次还应讲求新、奇、巧, 吸引观众的眼球, 既要醒目, 又要美观, 更要突出新闻的主题。
三、讲究头条效应
电视新闻要讲究头条效应。头条新闻是一档新闻节目的重头戏, 也是整期新闻节目报道思想的主要体现。它应当是一天之中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还应当体现节目舆论引导的方向。选择头条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新闻价值, 也就是观众最想知道, 最应该知道的事件, 比如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令人瞩目的体育文化活动、影响深远的重大突发事件、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信息、记者走基层的新闻稿件、极具可看性的独家新闻等等。
一档新闻节目要不断地出现兴奋点, 新闻头条就是第一个“兴奋点”, 要把当天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新闻放在头条, 使新闻节目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观众心理, 吸引其继续收看的兴趣, 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 并不由自主地继续收看, 以期待下一个“兴奋点”。
四、优化组合节奏
一档好的新闻编排应努力做到既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也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一是使新闻总体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便于观众理清头绪, 尽可能多地掌握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二是编排要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使观众不会产生收视疲劳, 这就要对新闻进行优化组合, 注意对节奏的把握。
优化组合就是将单条新闻合理巧妙地组合, 使编排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从而提高整体传播效果。一是同类编排, 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新闻稿件, 或者内容方面有着内在关联或相似度的新闻稿件集中编排在一起, 不仅能够提升新闻的主题, 还能形成气势, 增强新闻的冲击力, 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二是对比编排, 将主题、内容、立场不同的新闻稿件组合在一起, 形成对比强烈的效果, 鞭挞丑恶、弘扬正气, 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以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 激发观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达到更全面的认识。
新闻编排的节奏更是一门艺术, 就像音乐一样形成韵律之美, 能够使观众不会产生疲倦感。一是处理好消息的密度, 要注意长短消息的穿插组合, 长新闻和短消息间隔开来, 长短交错。气氛活跃的新闻和较为平和的新闻编排在一起, 动静结合, 看起来不觉得乏味。二是制造波峰波谷, 新闻头条是节目的第一个“兴奋点”, 在节目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抛出兴奋点, 对能引发观众兴趣的节目分散安排, 使节目有轻重缓急、节奏起伏之感, 从而不断保持观众的收看兴趣。三是庄谐结合, 将时事新闻和趣味新闻、暖新闻穿插起来, 时事新闻指一些内容严肃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 趣味新闻指一些轻松愉快的奇闻趣事, 暖新闻指具有人文关怀、社会正能量的人物故事, 软硬结合达到亦庄亦谐、相映成趣的效果, 使节目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既合乎观众的收视心理又显示出报道方式的丰富多彩。
五、创新串联技巧
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 最终要呈献给观众一期流畅自然的新闻节目, 还要通过串联词的创作技巧, 找到上下两条新闻之间的内在关联, 将新闻巧妙连接。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制造新闻之间的黏合剂;又要锤炼串联词的语言, 做到精炼生动、引人入胜。
串联词是将上一条新闻做精确的概括, 再引出下一条新闻, 一般常用的串联法是“接下来, 我们继续关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条轻松一点的新闻”, 或是“让我们看看来自其它方面的报道”等方法来进行上下串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次运用俗语串联法, 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民谚俗语, 比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等引出新闻导语, 既画龙点睛, 同时还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最巧妙的一种方法是找到每条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根据一定的逻辑关联进行串接, 比如两条内容相近的新闻, 可以从上一条消息的内容说开去, 引出下一条消息, 比如“这场雨不仅考验着各级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也考验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排水系统”;而内容相反的新闻, 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串联, 反差强烈, 能够引起观众对正负两面的深入思考, 比如“市民的文明素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 仍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 等等。总之, 新闻串联词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要根据新闻内容不断创新串联词的写作方法, 不断摸索串联技巧, 既要客观、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 又要做到起承转合巧妙串联、流畅自然。
串联词还包括编前语和编后语, 它们是编辑发表评论的手段, 也是节目的点睛之笔, 既要一针见血, 又要发掘出新闻的思想内涵, 在串联词中运用精炼的语言、新颖的观点对节目进行点评, 阐明观点, 深化认识, 引导舆论, 从而加强新闻的深度和厚度。所以说, 串联词是新闻节目的重要载体, 不仅体现了编辑的思想水平, 更展现了栏目的个性风格。
六、结语
电视新闻编排作为整个电视新闻制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条条独立的新闻经过精心合理的编排, 组合成一档节奏明快、张弛有度、富于美感的新闻节目, 就能产生百倍的传播效果, 要胜任这样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 责任编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不断加强政策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把电视新闻编排作为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改革, 编排出优质高效的新闻节目, 才能充分体现节目制作者的传播倾向和审美品位, 才能实现节目资源的最优配置, 取得最佳播出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节目收视率, 使新闻节目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电视新闻编排是新闻节目传播的最终环节, 节目的收视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观众的需求, 除了新闻本身的精彩, 关键还在于将一条条新闻串接起来的编排技巧。如何使节目更有吸引力, 更具可看性, 就要运用一定的编排艺术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整体效果。一期新闻节目涉及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编排, 做到节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是考验编辑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新闻编排,头条新闻,串联词
参考文献
[1]张红军邹举《实用电视新闻采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2]王建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用书》,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3
电视新闻的编排 篇4
节目编排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1.对节目而言,节目编排是实现电视节目具有“必视性”和“区分度”的重要途径。
在电视内容同质化时代,节目编排正逐渐成为电视频道应对竞争的决胜点。经央视索福瑞公司调查,在呼市市场中,我台新闻综合频道、内蒙古卫视、社会经济频道是各频道市场份额排行前三名的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天天看》、《这7天》;社会经济频道的《都市全接触》、《百姓热线》;汉语卫视的《内蒙古新闻联播》、《现场45分钟》等栏目都很抢眼。从这些节目的定位,我们不难看出各自频道都有策划编创的意图,这些才能体现出“特色”、才有“区分度”和“必视性”。
2.对频道而言,节目编排是媒体战略思想、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
当今电视媒体已经进入“产品”时代,从电视节目编排在电视生产与传播的角度看,以电视节目编排为主导协调节目生产和经营推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经营推广各个环节都不得不打上节目编排的烙印。节目编排俨然已经成为节目、栏目、频道、媒体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获得美誉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是一种思维的运作,是一种理念的体现,是一种管理活动。节目编排的核心在于对受众市场的把握和运筹。
3.对媒体而言,节目编排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收视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手段。
我们的编排工作要满足两个“上帝”的要求,一个是广告客户,另一个是广大受众,二者同等重要,有了好的收视率,就要广告客户来体现收视率的价值。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考虑,节目编排的“技巧”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怎样使电视媒体有限的节目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怎样让电视媒体的“节目素材增值”。
实现电视媒体价值的节目编排策略
在频道内容生产上,以特色定位,优化频道产品结构。首先是受众定位。任何一个节目的创立必须要进行市场调查、受众分析、锁定受众群,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将核心受众锁定在具有相当经济实力,拥有一定程度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女性中。
其次是功能定位。要弄清这个节目主要是为受众提供有用资讯,还是让他们在节目中得到娱乐,或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受教育和自由交流的平台。湖南卫视抓住“大娱乐”的口碑效应,从“专业性”强势中寻找突破口,全力打造“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频道”,成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
第三是市场定位。全面地了解、分析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后,确定自己的产品如何接近顾客的营销活动。《超级女声》就是通过市场运作促进品牌开发的成功范例。
第四是内容定位。即主要播出什么样的节目内容。以安徽台为例,定位为“电视剧大卖场”,全天划分出“第一剧场”、“雄风剧场”、“偶像剧场”等若干剧场,力争构筑中国电视剧的传播帝国。
第五是风格定位。即主要播出什么风格的电视节目。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西卫视,力图打造中国第一女性频道。为此,开办“丽人剧场”等七大女性情怀剧场、《寻找金花》等五大特色栏目,承办转播“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和“中国国际时装周”。广西卫视使民族节目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全国意义。
在频道节目营销上,实现活动节目化向节目活动化的转变,注重屏幕内的节目建设和屏幕外的品牌推广紧密结合。
上海卫视,自2003年更名为东方卫视后,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版,并在运营中不断推陈出新。东方卫视之所以迅速崛起,主要在于做好了频道节目营销:一是以衍生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东方卫视先后出版了《东方卫视现象》、《文明守望者》、《东方夜谭》、《东方封面》、《深度105》等书籍,并制作了“我型我SHOW”节目精选典藏影碟,实现了二次传播和频道文化的有效渗透。二是通过举办大型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开播以来,东方卫视举办了很多大型活动。如2004年承办并独家播出了“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2005年承办“上海电视节东方电视高峰论坛”;2006年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及国家有关部委联手举办“绿色东方-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等。三是通过提升主持人知名度推广品牌。东方卫视从创台之初就致力于培养与频道定位相符合的主持人,此外,还广纳贤才,引进了知名主持人出现在东方卫视的屏幕上。
电视新闻编排的技巧运用 篇5
一、电视新闻编排应将新闻价值作为判断标准
编排思想是新闻的灵魂, 编排思想明确, 新闻编排起来就如高屋建瓴、层次分明。首先, 要重视提要的编排。作为新闻节目全部内容的高度概括, 电视新闻提要特别需要用准确鲜明、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简单明了地陈述事实, 力求简练, 突出特点。其次, 头条新闻非常重要, 它是节目的旗帜, 是编辑思想的反映, 头条选好了, 整个节目就有分量。因此, 头条新闻应该是当天新闻价值最高的, 不过, 节目宗旨不同的新闻节目, 或者不同时间段的新闻节目, 对新闻头条的选择也不会一样, 综合类的新闻节目通常是选择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重大时政活动、经济类报道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广义民生报道等作为当天新闻的头条, 而在一些民生类新闻中, 通常选择的是一些突发事件、新闻追踪反馈等作为新闻头条, 这主要取决于新闻节目的定位和收视群体特点, 但是不管怎么编排, 节目编排的顺序都应该遵循新闻价值大小来排列。每天, 节目组都有很多报道待发, 哪些该发, 哪些可以缓发, 发的位置在哪, 这些都有可遵循的规律, 也就是按新闻价值这个标准。
二、新闻编排要顾及观众的收视心理
(一) 新闻编排要照顾观众心理, 做到有张有弛
美国传播学者特德·怀特将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 中间有高潮也有低谷, 有张也有驰, 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峰谷互见的节奏感, 吸引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持续的关注。心理学家分析, 新闻编排刺激强度规律呈现强—弱—强的周期性变化, 新闻节目不可能每条新闻都让观众保持兴趣, 所以必须将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有权威性的新闻作为头条, 即从高峰开始, 形成对观众的刺激高峰, 然后刺激强度转弱到低谷, 处于低谷状态时又要找到新的兴奋点和刺激点, 再形成刺激高峰, 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高传播效果。笔者认为, 一是在电视新闻中要将最重要的内容在提要中预报出来, 形成悬念;二是充分利用节目中段的时间, 在间隔中预报后面播出的重要节目内容;三是如果当天新闻中有几组重要新闻, 不做堆砌, 而是将其拆开运用, 形成多个兴奋点;四是加大新闻的节目信息量, 控制节目每条新闻的长度;五是经常在节目尾安排一到两条较为轻松的软性新闻, 让观众在轻松愉快中看完新闻, 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二) 新闻编排应注意新闻的密集效应
电视新闻编排不是各条新闻的简单拼凑, 而是根据当天新闻的内容和特点, 遵循一定的意图, 赋予一定的表现形式, 要增加受众的收视兴趣, 电视新闻编排必须讲究艺术性和密集效应, 电视新闻编排经常采用的密集效应手法有以下几种:
1.组合报道:往往用在对重大事件和对观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上, 围绕一个特定的新闻主题, 多角度地进行剖析, 从而形成一股集中力量, 引起观众注意和思考。比如2010年发生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吉林化工原料桶事件、伊春鞭炮厂爆炸、伊春空难等重大事件, 都是进行组合报道的典范。
2.对比报道:这也是新闻编排常用的一种手法, 也就是把内容反差极大的新闻编排在一起, 以鲜明的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报道黑龙江冬季天气寒冷时, 再配合冬泳, 供热等报道, 能形成鲜明对比。
3.同类报道:也就是常说的“合并同类项”, 即把内容相近, 或者是主题相近的新闻编排在一起, 以相近的视角进行报道, 丰富节目信息量。
(三) 新闻节目编排可以利用时效性强的新闻作为兴奋点
新闻的含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它首先必须是信息, 信息的价值与信息量的大小成正比, 传递速度越快, 信息的价值也最大, 由于时效性强, 往往需要抢在报纸等平面媒体之前, 这时, 将这些新闻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由播音员播出时加上一句“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 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 那么, 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一道道菜肴, 而电视新闻编排就是这盛宴的掌勺厨师。同样的原料, 不同厨师烹制出来的味道会大不一样;同样的菜肴, 不同的上菜顺序、不同的荤素搭配给食客带来的感觉也会完全不同。尽管各档新闻节目实际情况不同, 收视群体也存在差异, 但是笔者认为,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离不开这些基本的原则和技巧, 电视新闻的编排只有真正遵循新闻价值, 让新闻贴近观众, 才能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社会信息的共享性日益突出, 我们必须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 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 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闻改革的要求,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佳绩。■
电视新闻的编排 篇6
近年来,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促进了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 电视行业不断进行着变革和结构调整, 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 对编辑工作者的编排艺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力求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实现电视新闻的价值。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掌握最新的时事并及时进行编辑以便能够及时反馈和服务给观众。目前社会的信息繁多, 能否较快的筛选和处理信息, 对于编辑工作人员来说, 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编辑工作者只有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编辑工作, 使其编辑意图和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宣传。现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如下分析。
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电视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 在向公众传达最新的时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影响着社会整体的舆论导向, 而且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等重大问题。与其他种类的新闻性质和作用相同, 电视新闻对社会舆论既有积极地作用, 同时也有消极的作用。当电视新闻传达的新闻客观真实, 并且经常向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新闻内容,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激励公众, 引导公众和鼓舞公众的目的。然而一旦电视新闻所宣传的作品质量不高, 甚至出现不良信息时, 就会极大地误导公众, 将舆论导向错误的道路, 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给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对新闻编辑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指导正确的舆论走向,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
电视新闻编辑的特殊性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文字功底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现代新闻行业的高要求, 真实的将新闻所要表达的实质内涵诠释出来。在编辑电视新闻时, 需要有较高的语法和修辞习得能力, 并对其进行综合的应用, 使新闻语言能够符合逻辑, 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当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后, 将会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得心应手, 保证处理和编辑过的新闻稿件能够层次分明, 用最精炼的语句将新闻时事进行清楚地阐述。文字处理和编辑能力较高是新闻编辑工作者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熟练地掌握编辑专业知识,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较清楚的凸显出声音画面, 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能够把新闻的内容和画面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适当地将声音要素与之进行合理的配合, 将所要传达的新闻作品真实客观的传达和展示出来, 以便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使新闻作品能够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具有较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近几年随着电视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使电视新闻行业出现产业过剩现象, 同一个事件经过不同媒体的渲染和烘托, 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大为不同, 并且在电视新闻行业还存在着很多人云亦云的现象, 太多的信息随波逐流且质量不高, 让观众在海量的信息大战中难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常常被不良信息误导。为了降低和避免不良信息误导和轰炸的局面,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锻炼思维能力, 能够对社会上比较热点的新闻以及国家大事了如指掌, 对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和推测,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文字具有极为灵活的处理和表达能力, 将新闻编辑风格偏向真实化、客观化的同时, 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编辑风格的生活化和故事化, 以便能够缩短新闻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作品, 使得电视新闻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能够熟练地使用新闻编辑设备
电视新闻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元素, 画面、同期声、新闻解说、字幕以及现场声像等多种因素对新闻设备的使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编辑者要具备能够利用新闻设备将一条乃至多条新闻合成一个较为完整和丰富的新闻节目,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要求高的工作, 给新闻编辑者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一旦新闻编辑工作者不能熟练的掌握和使用相关新闻设备, 将会极大地增加编辑工作的难度, 导致编辑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给后续工作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甚至会导致新闻播出的时间出现耽误, 出现画面质量较差的现象, 降低新闻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因此,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新闻编辑设备素质, 根据新闻的需要进行设备操作, 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编排艺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有效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 让广大观众能够普遍接受和理解, 并起到鼓励和正确指引观众的目的,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培养和提高其新闻编排艺术素质。首先, 新闻编辑必须对新闻编辑工作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 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 新闻编辑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提高对社会新闻的敏锐洞察力, 能够在繁多的信息中科学的选择具有新闻价值和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 并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和编排, 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实现电视新闻的价值。另外, 新闻编辑掌握和熟练使用相关的新闻设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灵活的处理新闻稿件的基础上, 将新闻设备巧妙的应用在新闻编辑工作中, 才能使新闻声闻并茂, 提高画面的质量和表现效果, 将新闻客观真实的显现出来, 对公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指引,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 篇7
一、做好编辑的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中, 往往把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分开来进行, 强调编辑人员应该熟悉摄像师拍摄回来的素材, 要反复浏览素材, 挑选可用镜头, 然后进行粗编、精编。但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 越来越强调新闻主题的强化和现场感的体现。所以, 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 不应该坐等采访回来的素材, 而应该把编辑的准备工作提前到采访拍摄过程中, 在新闻现场中与摄像师、记者进行合作, 辅助摄像师开展相关工作, 参与记者的采访, 了解新闻事件的重点, 协商新闻采访的定位。这样, 新闻编辑对整个新闻事件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对拍摄的素材有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好了, 后期的编辑工作不仅会顺利开展, 还更容易出有独特新闻视角、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作品。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方法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对图文图像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非线性编辑也越来越普及。电视的可视化特点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手法表现出来。现在的电视新闻画面不仅包括拍摄的视频画面, 还包括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图表图示, 另外, 字幕也是电视新闻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 就要涉及视频画面的编辑、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图表图示的编辑制作、电视字幕的设计与制作。
(1) 视频画面的编辑。在电视新闻视频画面的编辑中, 首先电视新闻画面的组接要讲究逻辑性。以会议新闻为例, 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 经常按照景别的顺序来进行编辑, 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这是简单易行的编辑思路, 是新闻编辑的“万用公式”, 也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由远及近的视觉规律。但这样的编辑, 往往无法很好的突出新闻的主题。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但在具体编辑时, 要特别注意根据新闻报道的重点内容, 选用具有丰富信息含量的代表性的场景, 选用能清晰交代新闻要素的镜头, 运用合乎逻辑的镜头组接方法, 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新闻主题和最主要的新闻内容上来。然后再对新闻事件中的其他要素进行编排。这样既有画面编排的逻辑性, 又有层次感, 能大大加深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理解与思考, 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其次, 要讲究画面的美感。在富有信息量的画面中, 选择画面构图讲究, 光线运用合理、镜头的运动方式恰当的镜头。运用高质量的有艺术美感的镜头进行组接, 能够满足观众在观看新闻时对电视艺术体验的需求, 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品位。最后, 要符合画面的切换规律。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规律是“动接动, 静接静”,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时, 也要符合这一个基本规律, 同时也注意灵活运用, 实现“动接静”等画面的编辑。在具体镜头的编辑组接时, 要选择恰当的剪接点, 注意镜头与镜头之间组接的视觉流畅感, 避免出现跳帧的现象。同时, 镜头长度要合理, 注意把握新闻的节奏感。
(2) 图示图表的运用。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有许多场景无法拍摄或难以拍摄, 或者语言表述太过于枯燥乏味, 无法直观形象的表现某些新闻要素。图示图表在这些情况下便可以灵活运用。使用图示图表辅助显示, 具有画面感, 增加了趣味性, 使观众一目了然, 容易理解。图示图表在进行制作编辑时, 一定要简洁明了。若在一条新闻里用多个图示图表时, 色调要统一、风格要一致。图示图表的色调与风格也要与新闻内容相符合。
(3) 电视字幕的设计。电视字幕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早期的电视新闻编辑中往往不够重视, 字幕设计过于单一, 效果粗糙。随着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 非线性编辑软件与图文图像处理软件有了更深入的融合, 在其他图文图像处理软件中设计的文字可以导入到非线编软件中使用, 通过设置还可以作为模版, 方便调用。如果使用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 建议在photoshop中进行字幕设计, photoshop功能强大, 字幕设计有较强的自主创造性, 同时, 这两者之间可以实现对接,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电视新闻标题是一条新闻的点睛之笔。作为电视新闻编辑, 要有提炼新闻标题并进行电视新闻标题字幕设计的能力。电视字幕能够直观的传递信息, 对新闻内容起到说明、解释、强调的作用, 如对采访人物职务、姓名的说明, 对事发地点介绍等。同时, 电视字幕作为电视画面的一个构图要素, 通过字体与衬底的设计、色彩的搭配、动画效果的展示等, 美化电视新闻的画面, 突出视觉效果。
三、电视新闻中声音的处理技巧
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音乐、语言、音响。其中, 同属于语言类的解说词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中经常面对。特别是同期声运用得当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感, 烘托现场气氛, 体现现场感, 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为观众提供不易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 丰富观众视听体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同期声, 同期声只有用得合适、恰当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常在以下情况选用同期声。
(1) 在有人物采访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同期声运用的比较多。通过同期声来表达被采访对象的思想观点, 或者反映被采访对象的情感。有助于客观形象的展示被采访对象的思想观点, 挖掘被采访对象的内心情感世界, 丰富人物形象, 吸引观众的关注度。同期声的内容应该选择被采访对象最主要的观点陈述部分, 或者是观众最感兴趣的某些问题的回答。
(2) 在新闻调查类节目中, 运用同期声对新闻事实进行话语实证。新闻调查类节目往往反映的是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或不公平事件。在拍摄时, 经常采用偷拍的方式, 画面包含的有用信息往往较少, 同期声成为记录事件现场和当事人观点的重要实证性材料。除了具有实证性作用之外, 运用同期声不运用解说的方式来处理事件的关键部分, 能消除因记者转述而造成的麻烦, 对记者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3) 运用同期声, 展示新闻事件的现场。当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时候, 新闻记者到达现场, 为了让观众有较强的现场参与感, 也选择使用同期声, 加强现场氛围的营造, 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及时性。在实际的编辑中, 人物同期声要简洁明了, 不能时间太长, 要适时的用解说词截住同期声, 避免同期声冗长拖沓。同期声和解说词协同运用, 用同期声协助解说词构建变化的叙事形式, 形成丰富多变的视听效果。
四、多条新闻组合编排
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会有很多条新闻, 在新闻编辑过程中, 不仅要编辑好每一条新闻, 也要处理好每条新闻与每条新闻的连接组合。通过组合编排的方法, 把内容相互关联、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新闻进行归类编辑, 新闻内容重点突出, 新闻版块清晰明确, 更利于观众接受。
(1) 多条新闻组合的编排, 要有统一的风格和整体的基调。这主要表现在新闻事件的选择、新闻播报时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比如在春节等节庆日的新闻节目, 新闻事件的选择往往多排一些与节日有关的喜庆的新闻, 负面的太过严肃沉闷的尽量不安排或少安排。
(2) 利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新闻编排, 形成较为强烈的反差。对比的编排方式就是将有一定关联但内容上是正反两方面的新闻事件编排在一起, 通过对比的效果, 展示出比较鲜明的褒贬色彩。通过对比编排的正反面新闻事件, 无形中传递出制作者的观点, 带有隐藏着的节目评论的功能。观众看后, 思想上会有较大的冲击力, 通过明显的对比, 得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与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经常使用对比编辑, 同类事件, 不同地方, 一正一反两种不同的做法编排在一起, 编辑不用发表任何评论, 但编辑反对什么, 提倡什么, 观众已经看得明明白白。这样的编排方式, 运用得当, 能够比较好地自然地引导社会舆论。
(3) 对主题相同的新闻进行组合编辑, 形成规模, 增强传播效果。单条新闻是社会生活某个方面、某个角度的真实记录, 所反映的事件往往是分散的。通过组合编辑, 把主题相同的新闻编辑在一起, 可以表现出新闻事件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种规模, 鲜明的表现某一主题, 引发观众思考。比如, 春节期间的新闻, 总会编排一些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坚守的工作人员, 当全国人民都在欢庆新年的时候, 他们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默默奉献。
组合编排可以使版块突出, 节目清晰, 强化重点, 增强宣传强势。但若应用不当, 也可能会造成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报道, 使观众产生误解或反感。这是在组合编辑时必须注意的一点。进行组合编辑的新闻事件, 一定是代表普遍存在的, 能真正反映社会生活的规律。不可擅自堆积事件, 制造新闻假象。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价值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 不可忽视前期的准备工作, 编辑应该积极参与到拍摄和采访的新闻现场中, 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握和采访定位, 以利于开展后期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 既要处理好视频画面、图示图表、字幕的编辑制作, 又要灵活处理电视新闻中的各类声音, 实现声画的有机结合, 体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视听结合的特点。在许多时候, 组合编辑是一种有效的编排方式, 但使用一定要得当, 真正发挥出组合编辑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既有其自身的规律, 又有很大的创造性, 作为电视新闻编辑要遵循规律, 选用恰当的编排方式, 又要积极创新, 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
摘要: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 编辑要做好准备工作, 积极参与到拍摄和采访的新闻现场中, 获得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把握和采访定位, 以利于开展后期的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 既要处理好视频画面、图示图表、字幕的编辑制作, 又要灵活处理电视新闻中的各类声音, 实现声画的有机结合, 发挥电视新闻节目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组合编辑作为一种有效的编排方式, 使用要得当, 真正发挥出组合编辑的优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制作,组合编辑
参考文献
[1]胡晓军.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探索[J].科技传播, 2013 (11上) :9-10.
[2]林丽彬.后期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J].新闻窗, 2013 (8) :108-109.
[3]黄桂英.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工作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 :89-90.
有关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分析 篇8
1当前我国电视新闻编排艺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1.1偏离群众
电视新闻就是需要结合大众的生活情况,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制定的,不是凭空捏造而来的,不贴合大众心声的节目是无法引起共鸣的[2]。但是,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很多都已经偏离群众的思想,没有把编排的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知识迎合政府的要求去进行编制,无法达到社会共鸣的效果。
1.2编排方式比较单一
电视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如果编排方式单一的话不仅无法引起大众的关注,还会使得节目的发展走下坡路。所以,新闻题材应当丰富多样,根据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编排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基本上都采用一种方式,雷同性极强,不管是什么看上去都是一个性质的,所以新闻节目的编排质量一直都无法有较大突破。
1.3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创新都是极其关键的。节目的收视率与创新密不可分,没有新意的节目就直接决定了其命运。当前我国大多数的电视新闻就都是老旧形式,老旧内容,没有融入创新思想,有的还是一味的追求编排艺术,没有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质量一直都无法提升[3]。
2提高新闻节目编排艺术质量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去改变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不足之处,就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2.1提高黄金时间段的效用
在黄金时间段播出效果是最佳的,所谓的黄金时间, 就是人们在不用上班又刚好吃完饭的空闲时间。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黄金时间都是在19:00—21:00,正常每一个电视台在这个时间段中播出的节目都是属于黄金节目,不仅节目质量是极高的,节目收视率也是无法比拟的。在这个时间段中播出的节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 给电视台带来更多的效益。
2.2抓住电视新闻传播的及时性、真实性特点
电视新闻中报道的东西是现场的、最新消息肯定是更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也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保障。因此,在新闻节目编排时应当要抓住现场感, 扩大节目的收视率。观众都是想第一时间知道新鲜的新闻。因此,播报现场新闻是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在当前,现场感最强的就自然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可以把发生在现场的东西传播到大众眼中,让大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新闻,目睹事情发生的经过,感受下新闻现场的气氛,可以大大的提高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在电视节目编辑过程当中,可以获取到记者从现场过来的最新消息。
2.3合理安排新闻提要和新闻回报
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提要极其关键,是总体内容的框架。主要就是把整个新闻当中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用简短的语言让大众明白此次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新闻核心。
当前基本上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头都会有新闻提高,用字幕、音乐、画面等结合起来展现,再加上播报员用简单精练的语言表达,让观众先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先保证下这次的新闻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
所谓的新闻回报,其实就是对新闻提高进行复述, 在节目播出之后,用字幕或者口播的形式把所有的新闻主要内容表述出来,让观众对新闻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对于中途有漏看的观众来说也算是一种信息补偿方式,这种重播的性质也是具有很大必要性的。
可以说,每一个观众观看节目都不会每一条信息都去认真看,有的甚至会中途更换频道。因此,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非常关键,不仅可以先吸引观众,还可以弥补中途换台观众的信息遗漏。选择出最关键的, 最具吸引力的新闻来做简明介绍,先进行铺垫,让观众认为此次新闻是有看头的,值得自己不换台的等待。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是在内容提要当中加入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一些极具吸引力的新闻,引起观众的关注度,此类新闻也是具有较强刺激力的。观众已经在心理上认可了新闻提高内容,新闻内容的播报已经有了收视保证,这也体现出新闻提要的重要性。
2.4要控制新闻内在节奏
新闻节目一般时间都是在15min左右,所以新闻条数要控制好。虽然在当今社会当中,观众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获取到更多的新闻消息,但是经过实践验证, 信息量过大会导致人的接受疲惫。所以,新闻条数应当要控制在15条之内,超过了就容易引起疲惫感。
但是有重大新闻时,应当要安排好新闻时间,把重要的新闻安排在总时间的1/3。如果时间太短了,对于新闻内容以及条数的安排都会显得不合理。所以,要注意片头的合理穿插,庄谐结合。每一个电视台的新闻时间都极其宝贵,要想在最短时间之内获取到最有效的信息,新闻节目都应当要穿插新闻提要内容。但是,当前还有很多电视台都不愿意穿插新闻片头,就是没有意识新闻片头的重要性。
每一次新闻播报时都有重要与次要新闻之分,重要新闻一般花费的时间会较长,那么该如何把重要与次要新闻完美连接呢?在重要新闻向一般新闻过渡时,用播音员的巧出境方式最佳,做一个完美的过度,把新闻与新闻之间融合成承上启下的效果,利用播音员巧出镜的方式是一种很棒的方式,在新闻衔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内容老旧、编排手法单一、脱离群众等都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电视新闻编排艺术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质量,就应当紧贴人们的社会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创新的方式来编排,以获取理想的收视保证,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的长足发展。
摘要:顾名思义,电视新闻节目就是包含新闻信息的电视节目,一般来说有包含消息类、专题类、言论类3种节目。每一种节目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会有所差异。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其实就是编排艺术水平的衡量,本文主要从编排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提高编排艺术的质量策略2个方面入手,以期在今后的同类研究中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排艺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北燕.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2]谢小岩.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J].新闻传播,2011(10).
浅谈电视节目编排的艺术与创新 篇9
电视节目编排作为频道运营的一个环节,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效果和广告经营。如何使节目编排做到既能体现上级宣传方针政策,又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是需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电视节目编排其实是对时间的一种合理分配,它不是把很多节目简单拼凑起来,而是在认真分析每个收视时段目标受众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本台的节目定位,将有限的节目与目标受众找到一一对应的时间关系,想尽办法为观众呈现完美电视大餐。因此,节目编排工作是一项极需要创新意识的工作,电视节目编排的合理性也就成了频道竞争的法宝。
电视是由各个不同内容、风格的节目组合去面对受众的,仅靠单个优秀节目难以在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取胜。“系统论”认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电视台要赢得更高的收视率,就必须在优化单个节目、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强调优化节目设置、加强节目整体效应即做好节目编排工作。于是,电视节目编排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目编排是在认真分析当地受众的要求、收视时段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电视节目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更是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的二度节目创作。
一家电视台要有别于其他电视台,就必须有其特色。一个电视台没有自己的特色,仅靠摹仿对手是很难长期立足的,而缺乏战略目标和手段,就更难在竞争中取胜。在现代电视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电视节目的编排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文化因素是节目编排中的主旨。电视本身就是一项文化产业,它的发展初期就是以娱乐和文化信息的传播为主要内容。商业活动的介入是因为电视发展的效益性与可用性吸引了商业实体的目光,但作为文化传播这一主要活动,电视的功能还是相当强大的。文化传播是一项很宽泛的事业,它是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相联系的,而作为节目编排者如何在具体操作中,将文化纳入节目编排的主导思想,并实现文化与经济利益的双丰收呢?人们的情感总是交织于怀旧与新潮、落寞与憧憬之间,甚至还会衍生出很多或许潜伏在人们体内多年的一经触动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人们言语上的主导命题的思维方式、观点与看法。比如一段时间以来,荧屏上复古潮流的出现,这里面既有广泛争议的戏说剧、宫廷剧,也有对历史史实的再度演绎翻拍剧,这些都成为时下百姓的谈资。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电视编排人员既要考虑到收视率的问题,又不能放弃文化传播这一主导思想。在所掌握剧目允许正常播出的前提下,主动地将这样的剧目作以安排,注意播出时段的重点性,如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一集或两集;还要注意不同剧目在播出档次上的互补性,既要与同一时段其他台所播出的剧目有区别,又要注重同一频道内不同档次剧目风格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躲开竞争中的正面强攻。当然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当文化上的主导意识在节目编排中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一方面是文化传播功能不能放弃,另一方面是广告商对利润的追求迫使我们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用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作为我们工作的基础,一切从满足观众文化消费、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这也是近期对电视剧市场中暴力剧、滥情剧、戏说剧等严格监控的主要原因。
二、受众研究是进行节目编排至关重要的环节。所谓受众研究是指研究受众对节目质量评价,分析节目收视情况,研究节目反馈。受众研究工作是一项广泛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它可以及时为媒体提供信息,反馈民心民意,提出建议,帮助电视台提高和改进节目质量,对电视事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不论是在给单个节目的定位时,还是在制定全频道的节目编排策略时都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基础。讲究节目编排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因此,首先必需明确要吸引的是哪一部分受众,即定义一个目标受众群。目标受众群是总体受众中的一部分,通常依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资收入、职业性质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来划分。这些数据对受众进行传播内容的选择性理解、接触和记忆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收集、分析这些来自受众的信息资料及其与收视率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探索出基本规律,再根据目标受众群的需要确定播出内容、播出时段,使满足目标受众群需要的节目安排在目标受众群最大多数接触电视的时段播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视节目播出的栏目化。由于其“定期、定时、定量”且针对性强,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形成这个节目相对的黄金时间。
三、力求知己知彼。针对“知己”,节目编排人员应当做到:1、熟知本台拥有哪些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特色如何?收视率如何?2、熟知每一节目,尤其是重点节目及大型栏目,所安排的播出时段是否适当?3、熟知本台与兄弟台竞争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4、熟知对节目的宣传是否足够或恰如其分?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针对“知彼”要做到:1、掌握兄弟台分别拥有哪些强档节目?内容特色如何? 2、掌握同一时段的兄弟台节目,其收视率是高于本台,还是低于本台?其原因是什么? 3、掌握兄弟台在竞争上的优势、劣势? 4 、掌握每天收视率最高的时段是哪些?与兄弟台竞争最激烈的是哪类节目和哪些时段?
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编排特点 篇10
这种伴随着电视受众对新闻事件认知权不断扩大而出现的报道形式, 在编排上有着基本的特点和思路。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编排趋于模式化
最近, 笔者认真研究了央视几套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模式, 像焦点访谈、法治故事、道德观察等大篇幅的深度报道, 大多呈现出记录片+访谈+人物的编排模式, 这种编排模式从中央到地方, 之所以被更多的观众所认可, 很大程度上由于能够清晰地揭露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 同时又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让观众有融入其中的真实感觉, 从而进一步了解新闻真相。比如央视的《新闻调查》, 凤凰台的《鲁豫有约》, 还有比较受欢迎的《档案》、《大揭密》等, 都是这样的编排模式, 即简短的记录片穿插在节目中, 访谈是节目的主干部分, 人物参与其中, 记者的采访穿插在这几部分中, 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报道模式。这种报道模式也成就了一批名主持、名制片, 现在各个台都深知名主持人和名制片人的传播效应, 以中央台为例, 像崔永元、白岩松、石凉等知名主持人早已成为栏目的旗帜和招牌。这种编排模式, 也极容易使优秀的记者脱颖而出, 像中央台的年青女记者柴静, 就是这种编排模式的受益者。柴静所主持的报道, 大多是以她深入新闻现场进行的采访开始, 向观众娓娓道来, 层层剥开新闻背后的新闻。栏目宣传记者, 记者为栏目带来关注和收视率。不难看出,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模式是由主持人演播室主持和记者现场采访共同完成的。以大庆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绝对现场》为例, 就是这一模式得成功运用者。演播室主持人向观众介绍新闻事实, 事件发生地点, 由现场记者负责向观众介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程, 这样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刻剖析、用沟通交流的方式, 让观众形成对事物的共鸣和共识, 将观点隐藏在采访调查中, 给观众极大的思考空间。观众往往能被主持人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带到事件中去, 从而去感受记者的观点。
在我国的深度报道中, 完全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不算太多, 多数情况下是把一个新闻事实立体全面地展示出来。如《新闻调查》中的“保健品的误区“、“美容陷阱”以及关于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就海防问题和中国发生矛盾与冲突的综合报道, 都是将新闻事实立体全面地展示给观众。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编排注重新闻背景的运用
新闻背景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都有它内在的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因此新闻要准确清楚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说清楚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能够引领报道的深度和方向, 即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背景资料的应用是深度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报道作为分析性、解释性、问题调查性的报道, 离不开新闻背景材料, 也可以说, 缺少了新闻背景材料, 就构不成深度报道。报道是用事实说话的, 深度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 是以事实帮助记者表明报道的观点, 也帮助观众把事物置于特定环境、条件中去理解和分析, 从而引出深层次的思考。凡是重大事件发生, 观众往往不满足于消息的简要介绍, 他们希望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多、更细、更深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说:背景情况的交代, 在深度报道中不仅仅是必要, 而且是必须的。现在看新闻, 更多的是能看到新闻当事人叙述, 可想而知, 当事人自己陈述所产生的效果是更加具有信服力的。作为一个媒体, 这种公信力和判断力始终都是电视人所追求的。黑龙江省台的《都市传奇》, 通过讲述案件的背景来向观众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吸引观众想要了解真相而继续看下去。这个节目中编辑在背景编排上十分下功夫, 而往往背景就是案件背后的真相, 也恰恰是观众最为期待、最想知道的新闻事实。
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编排越来越注重新闻现场
注重新闻现场能使新闻更加鲜活、生动, 也是各家电视台极力表现的手段之一。近年来,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辨性与力度决定它越来越离不开新闻现场。深度报道的观众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还想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帮观众去解疑释惑, 并引发相关部门的思考, 这一切都离不开思辨性。大庆电视台将新闻宣传报道延伸到新闻事件发生的节目《绝对现场》, 把嘉宾请到直播间, 电视搭建平台和桥梁, 嘉宾是各行各业的负责人, 他们面对面地解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呈现出强烈的现场感特点。大庆电视台又于2010年4月大胆开办直播频道, 全天候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式播出。可以说对于地方台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全国也是比较领先的。
【电视新闻的编排】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08-24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07-31
电视新闻编排技巧06-21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的电视化07-11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05-09
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05-12
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05-15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05-25
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05-26
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