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2024-07-31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共10篇)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1

编排, 古有杜撰, 故意编造之意。如今的新闻编排可容不得半点主观臆造, 编排讲究的是循规蹈矩,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作为县级广播新闻的编辑人员更是要遵循编排原则, 能够将广大受众聚集在电波旁悉心倾听节目。为此, 广播新闻编辑人员要创新编排艺术, 提升广播新闻的收听率。

一、广播新闻编排要与广播媒介的特点相结合

广播有听觉获取, 费用低廉,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的, 所以在编排新闻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声音, 声音的魅力不仅在于传播信息效果, 还在于传播者对这些信息融进了主观判断, 能够便于引导受众理解和接受信息。例如, 以前编辑在编排人大常委会议时, 都很严肃, 不能有任何花哨的东西。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人大常委会议上, 编辑将代理市长发言的录音剪辑播出后, 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赞誉, 取得了良好的听觉效果。编辑在安排这个录音时有几个考虑, 第一, 议程合法, 人大监督。代理市长是怎样一步一步按照程序选出来的;第二, 声音获取, 主观能动。代理市长自己表态, 声音唯一, 让受众一听就知道新的市长上任了, 是男是女。除此之外, 广播新闻的采访制作, 相对于电视、报纸等媒介, 成本是较低的, 甚至有的时候一部电话就可解决广播新闻节目的采访与传输问题, 当然电子邮件、QQ也越来越多地被广播记者、编辑用于采访、编排, 归根到底一句话, 就是广播新闻的创作快,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最新、最快的新闻编排、传递给广大受众。

二、广播新闻编排要讲政治, 更要讲编排艺术

县级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最核心的是要讲政治、要做到“守土有责”, 这个“责”主要指的就是政治思想方面。所谓政治, 就是国家大事, 是人民群众关心的事。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县级广播电台新闻的编辑人员编排新闻时, 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采用编排艺术对市内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报道。我们电台节目中心的编辑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第一部分就是时政, 按照市四套班子领导活动顺应排序。可是, 新闻编排总是这种“八股”式, 难免会让听众觉得厌倦, 打开广播一听都是领导活动新闻。这就需要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灵活运用编排艺术进行“众口难调调众口, 佳音难觅觅佳音”的新闻报道活动。

第一,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平衡、变化。新闻编排的各组成部分重量感在整体协调上要做到平衡统一。我们电台节目中心的编辑在日常的新闻编排工作中, 都会十分注重时政、经济和社会三大类新闻在整体布局上的占有率, 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均衡美感, 从而让整档新闻变得稳重、严肃。当然, 有的时候, 整体的均衡是需要多样的变化来增加听觉效果的。例如, 在编排电台新闻的节目中, 就曾遇到过没有一条领导活动新闻, 这时候编辑就会将经济、民生类的新闻往上压, 填充时政新闻的空缺。甚至有的时候经济、民生类新闻直接摆上头条播出, 2011年11月12日, 电台仪征新闻的头条就是《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将获得交通快速通道》, 力压三条有关领导活动的新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高位的突出来说明传播者的意图, 给人一种听觉的冲击。

第二,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对比、调和。这里所说的“对比”就是广播编辑在新闻编排中要把两种反差很大的新闻放在一起, 使受众感到鲜明、醒目, 富于层次美。2011年8月20日的两条新闻《芍药花志愿者在行动:“孩子, 跟妈妈回家。”》、《社会新闻:慎选暑期培训班谨防遇到“李鬼”》, 孑然不同的报道, 向受众讲述了不同社会群体对未成年人教育培训的态度。“调和”则是将相同类型的新闻并在一起, 使人感到融合、协调, 在变化中求得一致。2011年10月12日的两条新闻《我市今年秋粮收购价格提高》和《市粮食等部门积极做好秋粮收购工作》, 很明显的就是求同:当下, 大家都在关心秋粮收购工作。还有就是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期间, 电台新闻几乎都是党代会、人代会的新闻聚焦, 其它类型的的新闻只要沾边, 都会向党代会、人代会的新闻靠拢。

第三, 广播新闻编辑的编排艺术要讲比例、韵律。编辑人员常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 唱响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意思就是说广播编辑人员在编排新闻节目时, 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掌握主动权。即便是曝光、批评等负面新闻, 在编排时依然要把握好比例, 要适时加上点评, 如记者感言、编后话等形式, 积极有效地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 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以上只是笔者对县级广播新闻编排艺术的一点薄见。当然, 时下, 越来越多的县级广播把自制的广播新闻节目传输到网络上, 这种广播形态就是所谓的“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突破了广播的某些劣势, 广大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的直播和点播模式, 有选择性地收听和保留自己感兴趣的广播节目,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广播线性的传播方式。这些改变更是需要我们从事县级广播新闻的编辑人员潜心学习, 洞察编排艺术, 努力将广播新闻做成当地的权威最强音。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 篇2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6-01

摘 要 电视新闻节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新闻水平的高低,除节目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质量外,新闻节目的编排也十分重要。一套编排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往往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电视新闻要想取得良好的编排效果,应采用一些编排技巧。

关键词 电视新闻;编排效果

可以说,电视新闻节目,不是各条新闻信息的随意拼凑,而是根据当日所要播出的每一条新闻片的内容、特点,遵循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在编辑工作中,若能把电视新闻编排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就会造成强烈的屏幕效果,增加受众的收视兴趣。电视新闻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应采用一些编排技巧。

1 充分利用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人们闲暇时间与播出时间重合最多的那段时间,其传播效果最佳。从世界各国 惯 例 看 , 19:00-21:00 为黄金时间,18:30-19:00为亚黄金时间。一般各家电视台都在“黄金时间”和“亚黄金时间”推出本台最具有代表性的收视率最高的名牌节目,以吸引最多的观众和广告客户,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抓住电视传播具有现场实况最突出的特点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适当地编排具有影响的最新消息或正在发生事件的现场报道,是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力,扩大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现场感是各种新闻媒介追求的一种效果。如报纸的目击报道,广播的录音报道等。

然而现场感最强的,却莫过于电视新闻,电视的直接性,把新闻现场直接搬进了观众家中,使观众可以及早获得新闻信息,能耳闻目睹新闻发生发展的情况,新闻现场的环境、气氛历历在目,现场音响,人物讲话声声人耳。大大地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和客观性。编辑在编排电视新闻节目过程中,往往会得到记者们发来的最新报道。

采取何种形式,放在什么位置,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使用视听媒介监视世界上刚刚出现的各类新事物的需求,是对电视新闻编辑和主持人的考验。 1986年1月29日中央台首次播放了有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几条新闻。几条新闻都集中在新闻联播的开头段落,包括失事经过现场实况、东西方几个大国首脑反应、七名遇难宇航员介绍等。中央台的编辑们在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时,对七名遇难人员中非专业宇航员、唯一女性——一名美国女教师,作了生平介绍,并播放了她生前生活及训练的资料。如此处理,易于传导和激发悲哀感情,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3 合理安排新闻提要和新闻回报

新闻提要是整档新闻的精髓,体现将要播出的新闻框架闪光点。有人把新闻提要解释为“用简明的语言把本次节目中最重要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概括出来,并在节目的开头播出的文字形式。”可见新闻提要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一般将新闻提要放在节目开头,采用新闻画面或字幕等物技,配上音乐,播音员以简单、精练的语言提要内容播报出来,让受众对即将播出的新闻先有个大概了解,以此来确定他收视这次节目的重点。

新闻回报是对开头新闻提要的复述。在一档新闻节目结束之前,由播音员用口播的方式或以字幕的方式再播报一次全部或部分重要新闻的题目,以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印象与记忆。由于回报带有概略重播的性质,对于中途收看节目的观众,也是一种信息补偿。

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节目过程中,往往不会聚精会神地收看新闻栏目的每一条新闻信息,甚至会出现中途换频道从而错漏感兴趣新闻信息的可能。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就是选择当日新闻栏目中三四条重要的、最具强剌激力的,最能吸引观众收视欲望的新闻作简明扼要的介绍。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通常在节目提要中,通常是以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国内群众观注事件,或具有较强剌激力新闻作提要。而提要新闻编排在新闻节目的不同位置,观众在心理上已接受过提要新闻节目。如此,便可以达到整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4 要控制新闻内在节奏

处理好信息与新闻条数的关系。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广大电视观众希望在有限的新闻节目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但实践证明,单位时间内给人以过多的信息量,往往会使人加速疲倦感。因此有些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专家提出,一档15分钟的新闻节目,无论如何不应该超出过15条。

但遇到重要新闻时,可安排整档新闻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安排太少,不便突出应用有的位置,时间太长,则会影响到新闻条数的安排。注意庄谐结合,合理穿插新闻片頭。电视台的新闻时间都是很宝贵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更多的新闻信息,一般的电视台都舍不得在整档新闻中穿插并无新闻信息的新闻片头。但我们看到上海东方卫视就舍得在新闻中间穿插新闻片头!从表面上看这会“浪费”了宝贵的新闻时间;实际上它以片刻的放松,换来了观众集中的注意力,换回了更好的视听效果。

播音员巧出镜主持。如何实现重要新闻到一般新闻,或某一组合报道到另一组合报道的顺利过渡?利用播音员的出镜主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播音员巧出镜主持,起到了文章段落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5 结束语

现在,各级电视台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更多地体现于电视新闻水平的竞争。如果我们大胆地打破一些去形成的电视新闻老框框,走出一条窄小的小路,开拓思维,增强新闻节目新的编排意识,在不断创新的征程中走向电视新闻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

[1] 柯天梅. 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效果[J]. 采写编 , 2009,(04) . 

[2] 李江东. 试析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创新[J]. 新闻天地(论文版) , 2008,(02) . 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3

1 县级台时政新闻选材及编排现状

县级电视台因为其固定的模式化的新闻编排形式,不仅导致新闻题材没有多少新意,而且缺乏好的编排技巧,因此时政新闻的收视率不高,县级电视台既要转播报道上级台的时政新闻,还要兼顾本县的时政新闻,要处理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还要从中提取出更适合本地受众的新闻可谓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所以,县级电视台要从新闻的选材入手,不断完善编排技巧,推出适合本地受众的时政新闻栏目。

1.1 新闻题材无新意

我国几乎所有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都是以政府的工作报告、重要会议的讲话内容为主,没有太多变化,在报道政府的新政策时,只是选取文件中的大框架进行解说,编辑记者一般少有对文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列举,更不会将书面上的政策和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报道。对于领导的讲话也是一概而过,甚至在新闻播出时不会配有字幕,百姓在看新闻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对上一条新闻内容做出反应,下一条就又错过了,即使有关乎民生的新政策出现,百姓由于对时政新闻题材的反感也会错过关乎自身利益的新闻。

1.2 新闻编排不合理

时政新闻的题材枯燥、单一,严重影响其可读性,而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编排的呆板、机械,致使新闻的报道只是流于固定的传统形式,毫无新意可言,在具体的编排中,编辑直接把上级精神、领导讲话搬上新闻,有时甚至不加以处理,受众对于这种文件的宣读形式也不会有任何兴趣,在其它时事热点的报道中,关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新闻往往占很少的比例,不切实际的报道却占用较长时间,这样不合理的编排模式使时政新闻的受众日趋减少。

2 县级台时政新闻选材及编排的特点

2.1 政策的传达者:

时政新闻首要的责任与任务是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因此,县级电视台既要熟知上级的方针政策,清楚了解重要会议精神以及领导的讲话内容,还要将政策与具体的民生问题、本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报道。对于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突发事件、民生问题都应该做相应的报道,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将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者。

2.2 快速标准的报道:

时政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报道的新闻内容要新要快,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新闻价值。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要关注最新的新闻动态,尤其是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新闻内容,做好热点事件的深度报道,在新闻的编排上也要以新、快为主,将最新的最为关键的内容编排到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加大编排比例,因此,相关新闻工作者应该抓住时政新闻的时效性特征,报道最新的新闻。

虽然县级电视台有自己的报道方式和编排特点,但是时政新闻的报道还是有一定的规范,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相对固定的报道格式,摒弃刻板传统的编排形式也应该遵守一定的编排报道原则,要不失规范且勇于创新。

2.3 报道内容和编排的开放性:

时政新闻的选材广泛而深刻,县级电视台不仅可以报道上级电视台或者同级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内容,还可以报道政治、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在报道的内容选择上,可以大到国际社会、宇宙万物,也可以小到社会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可以是官方的新闻内容也可以是民间的奇闻轶事,报道题材广泛,报道的形式也可以根据报道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3 县级台时政新闻选材及编排的技巧

3.1 以百姓为中心做好选材及编排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媒体是党委政府政策的传达者,应该充分考虑百姓的利益,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报道时政新闻。

比如一直都是热点的三农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等,这些都是百姓极为关注的,政府的政策中几乎大都涉及到这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新闻选材上要有明确的选择性,了解百姓所需,挖掘新政策、新现象中蕴含的深刻内容,为百姓答疑解惑,针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可以设立观众热线进行谈论,要在政策下冷静地看待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影响百姓的判断力,不能简单地进行叙述,只从事件的表面进行描述,而忽视了关乎老百姓利益的新闻价值。

在新闻的编排上,要把关乎百姓利益的热点新闻放在核心的位置报道,不回避棘手的问题,有层次有次序地进行深入挖掘,在政策的分析上,要结合地方实际,给百姓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不干扰百姓的判断,但必须明确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百姓服务。

3.2 时政新闻编排的多元化

县级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时拥有丰富的报道题材,且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报道内容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有很大的潜力。在新闻的编排上,编辑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一优势,改变传统的新闻编排模式,将最新的政府政策、最热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尤其要结合本县实际,多报道与本县本地相关的新闻内容。

在具体的编排中,可将关键的政策、会议精神、领导讲话提炼出精华安排在头条或重要位置进行报道,让受众意识到该新闻的重要性,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新闻标题是最为精华的部分,所以,编辑在编排中要突出新闻标题,吸引观众的眼球,避免出现因为没有新意而降低新闻的价值,至于新闻的内容在编排中,编辑要注意内容的比例分配,要根据重要与否进行合理的调整。

3.3 挖掘时政新闻深层价值

县级台在时政新闻的选材和编排上一定要有深度和广度,新闻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报道本身,而是它能起到的社会效用,所以,对于时政新闻中所必须重复的新闻题材如政府的新政策、工作报道等,要想避免出现肤浅报道的情况,编辑就应挖掘每一条新闻内在的价值。

在新闻题材的选取上,即使是枯燥的政府工作报道也有它的关键点,编辑可以选择最为现实的,最切合本地区百姓利益的新闻点进行深入报道,从众多的新闻热点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百姓,而在新闻的编排中,要注意选用新颖的方式进行重点报道,切不可将传统的报道形式作为编排的长久之计,此外,还应该加大与百姓的互动,通过问卷调查或网络对话的形式来征求受众的意见,以受众为中心调整新闻题材和编排形式。

任何一则时政新闻都不是孤立的新闻点,它有丰富的背景和新闻影响力,因此,编辑在编排新闻时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通过一个新闻点可以联想到多个新闻点,最终设置一个新闻群,县级电视台在报道一个时政热点时要将其中涉及到的此领域、此时段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深度挖掘,百姓的疑惑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解决,时政新闻方可实现最大的价值。

4 结语

县级台时政新闻是新闻节目中最关键的新闻题材,它是政府政策的发声者,是百姓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源泉,也是政府和百姓沟通的出发点,尤其是时政新闻中所涉及到的新政策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县级台的新闻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关键的关乎百姓利益的新闻题材,在编排上要注意灵活运用编排手段,挖掘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以实现县级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大化。

摘要:县级台作为报道时政新闻的基础传媒单位,在具体的新闻选材和编排上具有范围小的特点,但又必须具备时效性、实用性和地方性,所以,县级电视台要想把上级政策、时事新闻、热点社会问题传达给受众,就应该在选材和编排上下功夫,在认识到具体的新闻报道特点后,能够掌握熟悉新颖的报道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第发挥地方电视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选材,编排

参考文献

[1]张晓敏.试论时政新闻现状与改革的对策[J].新闻传播,2013(10).

[2]黄陆璐.时政新闻写作的多元视角[J].新闻战线,2013(7).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4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误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作为家居必备品,它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娱乐消遣,而是更加凸显“监测环境”的功能。而电视新闻节目以声画合一的优势能使“地球村”居民足不出户便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新闻节目已成为全国各级电视台的骨干和主体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偏爱。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全国县级地区纷纷建立地方电视台,为了在广电竞争中崭露头角,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而县级台相继创办或创新本地新闻节目,将其视为一切自办节目的重中之重。从总体上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虽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自身存在许多新闻误区,严重影响了新闻节目的品牌化、个性化、本土化发展,导致节目收视率往往“不堪入目”。因此,本文以《汤阴新闻》节目为例对一些新闻误区展开讨论和探析,使新闻工作者明确自办新闻节目存在的新闻误区,从而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占领市场制高点。

误区一:宣传新闻化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两者之间有许多交叉重叠的地方,并且可以互相渗透交融。然而,新闻与宣传并不等同。新闻是对客观世界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将一些新鲜真实的信息客观的告知受众来消除受众的随机不确定性,因此,为受众“答疑解惑”是新闻的基本职能。从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开始,新闻媒介就确立了宣传报道的媒介思想,宣传者通过媒介运用一些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进而达到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的目的。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新闻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是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新闻毕竟不等同于宣传,新闻可以进行宣传,但宣传不是新闻的主要职能,虽然有时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或多或少夹杂宣传的成分,总归来说,传播信息,为受众“答疑解惑”是新闻的基本职能,所以宣传任务应该在尊重新闻工作规律的前提下完成。

目前,由于信息覆盖面窄,新闻题材较少,宣传性新闻在《汤阴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新闻一是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报道典型事迹,来宣传政绩。但往往这些节目宣传色彩浓厚,宣传技巧老套,形式也没有新意,这种毫无技巧可言的宣传性新闻,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老百姓从中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造成群众不想看、不愿看,导致节目收视率偏低。

误区二:旧闻新闻化

众所周知,新鲜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时效性指新闻报道要求及时地、即时地、全时地向公众传递各种新鲜信息,新闻越快才越新才越具有传播价值。在群雄角逐的媒介时代,新闻已成为易碎品,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于“拿来主义”即将旧闻当新闻报道的方式更是厌恶至极,因此,“抢新闻”已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由于资金、设备、人员等先天不足的原因,《汤阴新闻》节目时常会播报以往播出过的新闻,把旧闻当做“新闻”重复播出,这一现象在全国其他县级电视新闻节目也尤为突出。例如,于2016年1月19日始播的《交警破案神速 市民锦旗谢恩》的新闻在1月21日重复播出,只是把播报日期更改一下,新闻内容一模一样,实现一字不差的完美克隆。众所周知,一条新闻的传播从来都是一次性的,第二次传播的“新闻”就成为无人问津的“明日黄花”,这是因为新闻是有“生命”的。试问,这种重复性“新闻”有何新闻的价值可言?这类“新闻”无法满足受众求新求异求变的信息需求心理,致使收视率本来就不高的《汤阴新闻》节目更是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误区三:广告新闻化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施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以实现“双效”为目标,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新闻与广告是所有媒体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往的广告形式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由于新闻与广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广告主和媒体利用这一灰色地带大打擦边球,假借新闻的形式来传播广告信息,达到各取所需的双赢目的。

在《汤阴新闻》节目中,存在着很明显的广告新闻化现象。虽然广告新闻化方式以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巧妙地传播广告信息,为汤阴电视台增加不菲的广告收入,但借新闻之名播广告之实,又没有明显的广告标记,易使观众产生误解,因此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

误区四:非新闻常态化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事实”都值得去报道,而是要遵循新闻价值有选择的进行报道。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然而,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由于内容匮乏、形式单一等原因,常常会出现“有闻必录”的“新闻”现象,致使许多无新闻价值的新闻大量充斥在节目之中。“有闻必录”观不仅是对新闻价值的忽视,更是对新闻事业的践踏,应坚决抵制这种采集新闻的做法。

在《汤阴新闻》节目中,无新闻价值的新闻日趋常态化,例如,在2015年12月26日播出的《小树穿上“保暖棉衣”》的新闻,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可能是一条新信息,但说是“新闻”未免有点儿牵强,将记者看到的有趣现象当作“新闻”来报道,实乃让人备感无趣。

误区五:会议新闻主体化

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新闻单位,会议新闻都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源,因此,它在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有时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人民群众获取重要的时政、民生、经济等信息的主渠道,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众多群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舞台上,会议新闻是重要的内容题材,是节目的生存之本,扮演“主角”,其他类新闻为“配角”,在报道方式上常常忽视按新闻规律行事。此外,会议新闻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呆板、程序老套等问题,时常产生“会议新闻无新闻”的怪现象,难以调动观众的视听兴趣,使观众要么选择关机,要么直接更换频道,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

在各类新闻节目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在当前及今后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本文以《汤阴新闻》节目为例,浅析当前我国县级电视新闻节目中所存在的五大新闻误区,希望能给县级电视台带来一缕清风,时长不忘“照照境,正衣冠”,根据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我发展的有效策略,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通过此文希望能给各位友人一些启发,但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案例较少等问题,恳请诸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试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4,12

[2]许涛.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的思维模式[J].新媒体研究,2015,8

[3]杨静.广告新闻化_成因探析[J].新闻世界,2012,5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5

(一) 减少关于会议以及领导出席活动的报道

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和不断地倡导在新闻节目播出的过程当中, 减少关于领导的活动以及会议的相关新闻报道, 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却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在当前大背景下, 国家广电总局以及党委的宣传部门联合响应中央的号召, 并且积极地出台相关的措施政策, 从根本上减少新闻节目当中关于领导出席活动以及会议的相关新闻报道频率以及时长, 并对于播报的相关内容进行监督。作为县级的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会议新闻播报的过程当中要严格的控制新闻的长度、突出播出的重点, 将整个会议的内容与当下正在开展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融合, 深入发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以及热点问题。乡镇以及县级部门召开的一般性的工作会议通常不予报道, 对于乡镇一级县级以上的相关会议报道也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二) 深入基层, 充分的报道民生问题

作为基层主要媒体单位的县级广播电视台, 应该将报道的主要方向对准普通的大众, 把人民群众当作主角。中国中央宣传部一再要求, 作为新闻战线的记者一定要将“走转改”活动持续而且深入地进行下去, 作为县级的广播电视台本身就是基层的媒体单位, 要更好地为基层大众服务, 如果不能加强对基层相关报道的重视, 那么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本价值。作为县级的广播电视台的主管部门应该鼓励记者深入到基层和大众当中, 保证在自己的镜头当中, 关于民生的出镜率要超过领导干部, 只有这样才能够制作出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新闻报道,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地方宣传工作的基本质量。

(三) 着力打造本土类的电视节目

与省市级的广播电视媒体相比,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自身的软硬件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在地方的风土民情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却存在着更大的优势。而关于认清地方风土以及文化的相关内容都是我们节目开发过程当中不可多得的素材, 我们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以及开发和利用。比如, 甘肃省的兰州电视台有一档名为《兰州新闻》的节目, 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性、人味、小人物以及人文关怀”的主要特点, 整个栏目始终以民间的真实故事作为主要的新闻素材并且以“姐妹花”的形式来进行整个新闻的播音和主持, 这无疑更加能够表现新闻自身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目前该节目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喜爱。因此,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栏目开发的过程当中必须立足于本土, 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电视节目, 这对于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创新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电视节目的创新形式研究

(一) 新闻报道要突出“故事化”叙述

伴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浅阅读”成为居民更加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 因此怎样以更加有效、直接的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就成为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县级的广播电视单位在进行节目制作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受众的基本需求, 并且努力地在受众和县级广电单位之间进行桥梁的搭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进行节目的编辑以及动态化处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地采用“故事化”的形式来进行陈述和表达, 这对于节目提升故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事化”叙述的方式本身更加生动有趣, 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但是我们在进行“故事化”的新闻节目讲述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避免“低俗化”以及“平庸化”, 杜绝采用低俗的节目编排方式来博得大众的眼球, 以防最终使得节目编排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当中。

(二) 将“新闻采制直播式”应用到新闻报道当中

“新闻采制直播式”的报道方式在整个新闻节目的采访以及制作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的“新闻采制直播式”指的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就将整个节目的采访以及制作工作进行完成, 并且直接将新闻节目进行播出。采用“新闻采制直播式”能够使得观众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新闻的相关内容, 而且新闻记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与观众进行见面, 这无疑能够大大地提升新闻栏目报道的真实性, 并且充分地发挥新闻电视节目自身的优势, 增强第一传媒本身的作用。

(三) 在电视节目当中增强受众的活动性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过程当中, 插入与受众的互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受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互动性, 另外对于新闻节目的传播以及整个节目整体形象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与受众的互动, 能够更好地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并且进行分类整理, 从而充分地了解受众对于节目未来发展的期望, 这对于后期节目的整体调整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系到整个节目质量的提升。目前传媒业已经发展到了“自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当中每一个个体, 只要手中有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和网络就可以自己作为自媒体节目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而且由于节目自身有了受众的参与, 在进行制作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具有更加广泛而且真实的素材, 这对于节目自身的魅力以及传播性的提升也具有较大帮助。

三、电视节目的编排以及创新

(一) 进行“编播季”的引入, 节目采用按“季”进行节目的编排

“编播季”指的是根据频道自身的定位, 以及观众自身的收视习惯灵活地进行整体节目的编排。由于“编播季”本身在最大限度上迎合了观众自身以及来自于市场的双重需求。自从2012年开始, 按照“季”进行播出的节目就收到了各大广电平台的广泛关注, 比如每年第一季度的《我是歌手》《最强大脑》以及《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度的《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度的《十二道锋味》等以娱乐大众为主旋律的节目, 都赢得了大众的广泛赞誉。

(二) 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实行特殊节目编排

重点报道当时所发生的重大新闻报道, 目前对于突发的新闻事件进行大篇幅报道的行为在整个市场上只占到了很小的份额, 而此种类型的节目本身在当时的社会上却具有很大的传播能力以及事件的影响力。由于重大新闻事件本身是一种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源, 只有能够把握先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市场的竞争力, 并且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 除了要保证具有先进的传播技术以及具有通畅性良好的新闻传播渠道, 另外, 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 自身也要具有超强的反应能力。在我国, 这方面最具有能力也最具有优势的当属中央电视台, 而中央电视台也在全国做出了表率, 在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当中, 央视能够灵活地进行安排, 并且打破原本的节目播出计划, 采用大篇幅的报道方式来进行报道, 而最终使得自身的收视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摘要:由于我国有着众多的行政区域, 我国的新闻广播事业体系也是非常庞大的。县级的广播电视属于整个广电事业当中最为基础的单位, 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地方的民生大事, 因此从根本上提升县级广播电视的编排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形式、内容以及编排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县级广播电视台未来创新发展的道路, 从而力求能够推动未来节目采编工作的快速发展, 为整个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编排

参考文献

[1]华广平.探析县级电视节目编排策略[J].新闻传播, 2014 (03) :45-46.

[2]沈伟敏.探析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及发展[J].中国传媒矜日支, 2013 (06) :37-39.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6

一、县级电视台受众收视行为分析

观众的收视行为是一种收视选择行为, 它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受众的收视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是自身的生活环境, 受众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条件对他们收视选择有很大影响;二是受众的收视需求和目的;三是多种传播媒介的比较和选择。影响县级电视台受众收视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所处环境、个人欣赏品位、收视需求、收视习惯、节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等。经分析, 县级电视台受众对电视节目类型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影视剧、新闻报道、娱乐综艺节目、实用生活资讯等。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是受众收看电视的两大主要目的。受众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长以1~3小时居多。从收视时段来看, 收看电视主要集中于三个时段, 即9:00前后, 13:00前后, 19:00~22:

00。

二、县级电视台的节目编排

(一) 注重节目时间安排

由于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受节目播出时间的影响, 在节目编排时要充分调查分析不同受众的收视时间。不同观众群由于欣赏品位和需求的不同, 导致同一个节目在不同观众群中的传播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对节目进行编排时, 为了达到较好的收视效果, 必须充分分析不同观众群的收视行为和收视习惯, 合理安排节目播出时间, 争取做到“适销对路”, 在特定时段向最有可能进行收视的受众提供他们喜欢看的节目。因此, 县级电视台在节目编排上, 要认真分析不同时段、不同观众的需求特点, 有的放矢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栏目, 适应不同人群, 来增加收视率。例如:早上6:00~7:30, 这个时段主要是中老年人群, 适宜播放一些新闻类的节目, 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特别是“三农”问题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晚上7:30~8:30左右, 适宜播放一些法制类、时事新闻、本土新闻来增加收视率等。

(二) 打造本土化栏目

文化领域中,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电视媒介领域中, 可以说, 越是本土化的节目就越具有全国性。县级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一定要打造本土化的栏目。本土化首先要求本地化。县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化的优势, 走进群众和受众, 打造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栏目。我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 县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发掘这些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方言, 打造本土化的栏目, 吸引受众。县级电视媒体对本地资源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是中央电视台、省市级电视台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因此, 县级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经济资源, 打造本土化栏目, 办出节目特色, 从而吸引更多受众。

(三) 创新电视新闻节目

由于中央电视台、省市级电视台对县级新闻不可能做详尽报道或跟踪报道, 而县级电视受众恰恰又最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和本地的政治经济新闻。县级电视台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创新电视新闻节目, 报道群众身边的事, 满足受众的需求。县级电视若打造好本地新闻节目, 就具备了电视频道的基本竞争力。创新新闻节目要在宣传当地的党委方针政策的同时, 密切结合联系群众实际, 报道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一方面要反映百姓呼声,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要让新闻节目成为广大县级受众了解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的窗口, 引起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起他们价值观的共鸣以及对电视台的信任感。这种认同感和信任感对于提高节目收视率和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打造丰富多彩的服务栏目

县级电视台要为受众打造丰富多彩的服务栏目, 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这可以从栏目设置, 到节目内容, 再到风格定位等方面, 关注县级各项建设和群众日常生活。目前, 县级电视台服务节目可以针对受众的需求编排节目, 为民排忧解难, 解决受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服务节目还要为下岗职工、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报道, 倾注人文关怀。还可以开设法律咨询热线, 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服务栏目的打造有利于增强县级电视台的亲和力和权威性, 最终实现吸引受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策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1]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策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 篇7

一、确立编排思想

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闻传播规律, 是新闻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 要善于运用政策水平、新闻规律、宣传意图确定编排立场和态度, 确立节目的编排思想, 对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 以明确宣传方向、目标, 给受众以正确的导向。要着力选编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弘扬民族文化, 利于文明建设,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新闻, 激发观众奋发向上的热情。同时也要合理安排监督批评报道, 针砭时弊, 给人启迪, 使观众引以为戒,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编排思想还应考虑受众的需求, 要不断收集、分析来自受众的信息资料, 根据观众的愿望和需求改进新闻编排, 使节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真正使新闻节目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提要标题“抢眼”

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 利用提要对节目进行预告, 是引起观众收视兴趣的手段, 提要也就是节目导视, 就是将当天节目中最重要的新闻向观众进行提示, 提要的文字要准确、精炼、上口、入耳, 富有概括性、吸引力、悬念性, 制作时要选择最精彩、最关键的画面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 吸引观众的收看兴趣。新闻标题就好比一条新闻的的“眼睛”, 要做到夺人眼球, 令人耳目一新, 这就要求不仅要高度概括, 言简意赅, 字小句短, 更要力求简洁、平实、有概括力, 便于观众接受;其次还应讲求新、奇、巧, 吸引观众的眼球, 既要醒目, 又要美观, 更要突出新闻的主题。

三、讲究头条效应

电视新闻要讲究头条效应。头条新闻是一档新闻节目的重头戏, 也是整期新闻节目报道思想的主要体现。它应当是一天之中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生活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还应当体现节目舆论引导的方向。选择头条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新闻价值, 也就是观众最想知道, 最应该知道的事件, 比如领导人的重大政治活动、令人瞩目的体育文化活动、影响深远的重大突发事件、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信息、记者走基层的新闻稿件、极具可看性的独家新闻等等。

一档新闻节目要不断地出现兴奋点, 新闻头条就是第一个“兴奋点”, 要把当天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新闻放在头条, 使新闻节目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观众心理, 吸引其继续收看的兴趣, 刺激观众的观看欲望, 并不由自主地继续收看, 以期待下一个“兴奋点”。

四、优化组合节奏

一档好的新闻编排应努力做到既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也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一是使新闻总体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便于观众理清头绪, 尽可能多地掌握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二是编排要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使观众不会产生收视疲劳, 这就要对新闻进行优化组合, 注意对节奏的把握。

优化组合就是将单条新闻合理巧妙地组合, 使编排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从而提高整体传播效果。一是同类编排, 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新闻稿件, 或者内容方面有着内在关联或相似度的新闻稿件集中编排在一起, 不仅能够提升新闻的主题, 还能形成气势, 增强新闻的冲击力, 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二是对比编排, 将主题、内容、立场不同的新闻稿件组合在一起, 形成对比强烈的效果, 鞭挞丑恶、弘扬正气, 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以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 激发观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达到更全面的认识。

新闻编排的节奏更是一门艺术, 就像音乐一样形成韵律之美, 能够使观众不会产生疲倦感。一是处理好消息的密度, 要注意长短消息的穿插组合, 长新闻和短消息间隔开来, 长短交错。气氛活跃的新闻和较为平和的新闻编排在一起, 动静结合, 看起来不觉得乏味。二是制造波峰波谷, 新闻头条是节目的第一个“兴奋点”, 在节目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抛出兴奋点, 对能引发观众兴趣的节目分散安排, 使节目有轻重缓急、节奏起伏之感, 从而不断保持观众的收看兴趣。三是庄谐结合, 将时事新闻和趣味新闻、暖新闻穿插起来, 时事新闻指一些内容严肃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 趣味新闻指一些轻松愉快的奇闻趣事, 暖新闻指具有人文关怀、社会正能量的人物故事, 软硬结合达到亦庄亦谐、相映成趣的效果, 使节目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既合乎观众的收视心理又显示出报道方式的丰富多彩。

五、创新串联技巧

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 最终要呈献给观众一期流畅自然的新闻节目, 还要通过串联词的创作技巧, 找到上下两条新闻之间的内在关联, 将新闻巧妙连接。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制造新闻之间的黏合剂;又要锤炼串联词的语言, 做到精炼生动、引人入胜。

串联词是将上一条新闻做精确的概括, 再引出下一条新闻, 一般常用的串联法是“接下来, 我们继续关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条轻松一点的新闻”, 或是“让我们看看来自其它方面的报道”等方法来进行上下串联,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次运用俗语串联法, 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民谚俗语, 比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等引出新闻导语, 既画龙点睛, 同时还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最巧妙的一种方法是找到每条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根据一定的逻辑关联进行串接, 比如两条内容相近的新闻, 可以从上一条消息的内容说开去, 引出下一条消息, 比如“这场雨不仅考验着各级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也考验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排水系统”;而内容相反的新闻, 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串联, 反差强烈, 能够引起观众对正负两面的深入思考, 比如“市民的文明素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 仍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着”, 等等。总之, 新闻串联词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要根据新闻内容不断创新串联词的写作方法, 不断摸索串联技巧, 既要客观、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 又要做到起承转合巧妙串联、流畅自然。

串联词还包括编前语和编后语, 它们是编辑发表评论的手段, 也是节目的点睛之笔, 既要一针见血, 又要发掘出新闻的思想内涵, 在串联词中运用精炼的语言、新颖的观点对节目进行点评, 阐明观点, 深化认识, 引导舆论, 从而加强新闻的深度和厚度。所以说, 串联词是新闻节目的重要载体, 不仅体现了编辑的思想水平, 更展现了栏目的个性风格。

六、结语

电视新闻编排作为整个电视新闻制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条条独立的新闻经过精心合理的编排, 组合成一档节奏明快、张弛有度、富于美感的新闻节目, 就能产生百倍的传播效果, 要胜任这样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 责任编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不断加强政策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把电视新闻编排作为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改革, 编排出优质高效的新闻节目, 才能充分体现节目制作者的传播倾向和审美品位, 才能实现节目资源的最优配置, 取得最佳播出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节目收视率, 使新闻节目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电视新闻编排是新闻节目传播的最终环节, 节目的收视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观众的需求, 除了新闻本身的精彩, 关键还在于将一条条新闻串接起来的编排技巧。如何使节目更有吸引力, 更具可看性, 就要运用一定的编排艺术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整体效果。一期新闻节目涉及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编排, 做到节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是考验编辑思想素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新闻编排,头条新闻,串联词

参考文献

[1]张红军邹举《实用电视新闻采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2]王建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用书》,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3

论电视新闻的编排艺术 篇8

面对众多新闻报道, 一个好编辑会精心选择、量体裁衣, 再进行多方信息的搭配、重组, 让编排发挥作用, 产生1+1>2的综合效应。那么, 什么样的编排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呢, 编辑怎样才能实现编排效应的最大化呢?

首先, 要懂得取舍。作为新闻节目的编辑, 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 以吉林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为例, 记者每天采集制作的新闻报道数量很大, 而新闻联播的容量有限, 如何选择、排列新闻, 哪篇新闻放在头条, 哪条新闻放在中间或末尾, 这就需要编辑懂得取舍、把清脉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句话用在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上同样有效。编辑人员要学会在海量的新闻中找到最适合栏目定位和风格的新闻, 并把这些新闻按照主次分开, 放在节目的适当位置, 这才是完成一次好的编排的基础。

其次, 要分清主次。说到分清主次, 首先就是要确定好头条。从某种意义上讲, 头条新闻是新闻节目的中心, 基于此, 选择确定好头条新闻至关重要。电视具有播出即逝的特点, 即使有重播, 受众也不是想看马上就能看到, 要等到电视台安排的播出时间到了才能收看, 所以电视新闻节目更要侧重编排、分清主次, 把题材重大、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放在显要位置上, 这样才能凸显头条新闻的强势, 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到传播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讲, 头条新闻的得当与否, 关系到一档新闻节目分量的轻重,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节目水平的高低, 因此精心编排好头条新闻, 充分利用好头条新闻的传播强势, 乃是编排工作的首要任务。

确定好头条新闻之后, 最重要的就是把整期节目中最精彩的部分选出来, 给受众厘清一个收视头绪, 这就需要编排者具有较高的甄别能力, 从所选新闻中提纯取精, 做好导视。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 电视新闻的编排不像报纸那样以版面空间的变化来体现编排思想, 而是以顺序排列的特点在荧屏上依次展现出来, 电视新闻在传播上又存在强迫性, 不通过眼睛和耳朵就会一错而过, 而导视则可以引导收视, 通过事先预告让受众提前了解, 观众通过新闻导视, 可以大致了解当日新闻将要播出的重要内容, 若对某条新闻有兴趣, 就可以集中精力看详细报道。另一方面, 导视又可满足一些观众因时间有限而不能从头到尾却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重要信息的要求。

第三, 运用编排艺术实现集群效应。所有新闻都选择好了, 同时也分清了主次、轻重,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行艺术性的编排, 实现集群效应的最大化了。这里介绍几种电视新闻中常用的编排手法:

1. 集中法。

把内容有关联的新闻放在一起集中播出, 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如庆祝节日的报道, 把来自各地的新闻集中一起播出, 形成强烈的节日气氛。

2. 编组法。

把时政、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体育、社会新闻等题材分类编排成组, 便于观众收看。如, 吉林电视台卫视频道9月1日《新一天》栏目中, 编辑了一组如下新闻:

①郅联组合合砍41分中国负波多黎各出线形势严峻

②羽毛球队揽五金凯旋

③世锦赛无缘奖牌张亚雯遗憾退役

④美网开赛郑洁晋级

⑤男篮世锦赛今日赛事

9月2日《新一天》栏目中, 编辑同样采用编组法编辑了如下一组新闻:

①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法律合作论坛”、“海峡两岸经贸法律合作论坛”昨天开幕

②东北亚艺术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

③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异彩纷呈各馆亮点提前看

④8:45直播开幕式部分活动提前知道

⑤东北亚艺术周开幕当天价值10亿名家真迹空降长春

⑥“台湾精品馆”亮相东北亚博览会

⑦东北亚文化艺术周昨晚上演朝鲜歌舞专场

3. 对比法。

把题材相同而又褒贬不一的两条新闻编排在一起, 使之加大反差, 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增强宣传效果。如, 吉林电视台卫视频道8月31日《新闻参考》栏目在“最凶青蛙钟角蛙大老鼠不在话下”之后, 排播了“钟角蛙:饲养起来说道多”新闻, 用比照、对比的方法, 将两条题材相同的新闻排播在一起, 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力度, 引起了观众更大的重视。

4. 统一法。

综合性新闻节目要保持其编排上的整体统一, 如在庆祝欢乐节日的新闻节目中, 尽量不上过于沉闷或与喜庆气氛不相吻合的新闻。

5. 结合法。

在新闻节目中, 充分发挥口播新闻的作用, 使口播新闻与图象新闻合理搭配、有机结合, 提高新闻的收视率。

6. 变化法。

新闻节目不易从头到尾都是快节奏或严肃性的新闻, 在编排新闻时应注意搭配, 使之有张有弛, 消除观众收看电视的疲劳感。

7. 关联法。

比如, 吉林电视台卫视频道8月31日的《新闻参考》中, 播发了一条“河南航空将向伊春空难每位遇难者赔偿96万元”的新闻消息, 编辑紧随其后排播了“港警成功登上旅游巴搜证”、“一航班起飞45分钟突冒浓烟后返航”两条消息, 体现了编辑关联性编排的思路。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9

关键词:民生新闻栏目;县级电视台;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新闻栏目在各级电视媒体掀起一段传播新潮,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则是县级电视台现在以及将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民生新闻栏目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一些县级电视台也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但报道的民生新闻多是日常琐事,常常出现有闻必录、就事论事的现象。

一、县级台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

(一)视野狭窄,个别题材平庸琐碎。民生新闻所体现出来的应是反映大众的困惑和疾苦,传达党的喉舌要义及精神,人民的价值取向及当地人文关怀,从而彰显出政府执政为民的思想。可当今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不能够满足愈来愈大的民生需求,涵义不够宽泛,仅仅是将民生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锁定在城市新闻视角范围之内,没有建立起广泛性的、能够覆盖到当地城乡居民体系的新闻观察视角,成为了现如今县级台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

(二)娱乐化倾向较为严重。民生新闻在拍摄制作上难免会有“表演”的痕迹,有时候给人一种背离新闻真实性的感觉,倒像是一场新闻“表演秀”。不利于提升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和树立良好的传播形象。

(三)采编的随意和生硬。民生新闻非常注重实效性,注重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事件报道出去,这是民生新闻的优势,但是过分强调时效性,在匆忙的操作过程中也往往导致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一个问题。在制作和编辑方面会比较粗糙、零散、缺乏新闻的整体感和立体式的报道。

二、如何做活县级民生栏目

(一)更新思想观念,拓宽视野,丰富民生新闻内容。民生新闻理所当然地要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生老病死等,还应当开拓更广阔的内容空间,比如法律、交通、就业、社保、医疗、教育、食品等,这些更能让老百姓产生共鸣,从而让电视节目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比如庆云电视台开办的《交警直播室》、《庆云警示》,便可切实搭建起相关职能部门与百姓的沟通桥梁,收视率攀升自然不在话下,而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的同时,从而获得大众信任,并提升了民生新闻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要注重新闻播报对象的广泛性。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在取材的过程中,要基于整体角度,从更为广泛、深远的角度,来提取素材,开拓新闻视角。例如,庆云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庆云》,就将播报对象定位于广大的城市居民、农村人口、孤寡老人、伤残病人等。将栏目镜头,对准了家庭、街道、社区,真实的反映了民情、体恤了民生,具有生活性和贴切性。

(三)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要注重新闻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目前,愈来愈多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栏目已经意识到了互动的重要性,在现场,采取与大众互动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例如,庆云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栏目《身边》就是采用这种形式,或是请大众通过编辑短信、拨打电话、动员大众自拍新闻、邀请大众提供新闻线索等方式,让大众积极参与到民生新闻的编辑与录制中,将大众的地位与媒体同等,揭开了电视新闻采编、录制、 演播的神秘感,从而调动了广大受众的节目参与积极性。

(四)创新运作形式,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和谐功能。将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运用到民生新闻栏目自身形象的塑造上,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加大力度策划,并借鉴各种先进电视台的表现形式,使得新闻节目质量提高,突出整个栏目重点、鲜明特色,深入报道。民生新闻栏目要突出地方特色至关重要,从而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庆云电视台的《3612345市民热线》栏目就是这样一档栏目,栏目以县政府开通的3612345市民热线为素材基地,选材来源于每天拨打热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电视栏目现场核实真伪、记者联系各方面了解情況、达成双方互相谅解、为老百姓解决难题等手段和表现方法,在当地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形成了百姓与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县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一定要有准确定位,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在坚持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应做到“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将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报道重点,强化民生新闻栏目的服务职能与宣传职能,才可实现新闻节目自身价值的提升。贴近民生、关注民情的民生新闻栏目,才会更有利于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创新,与此同时,拉近了当地百姓与电视台的距离。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排 篇10

近年来,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变革促进了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 电视行业不断进行着变革和结构调整, 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 对编辑工作者的编排艺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力求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实现电视新闻的价值。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掌握最新的时事并及时进行编辑以便能够及时反馈和服务给观众。目前社会的信息繁多, 能否较快的筛选和处理信息, 对于编辑工作人员来说, 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编辑工作者只有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编辑工作, 使其编辑意图和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宣传。现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如下分析。

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电视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 在向公众传达最新的时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影响着社会整体的舆论导向, 而且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等重大问题。与其他种类的新闻性质和作用相同, 电视新闻对社会舆论既有积极地作用, 同时也有消极的作用。当电视新闻传达的新闻客观真实, 并且经常向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新闻内容,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激励公众, 引导公众和鼓舞公众的目的。然而一旦电视新闻所宣传的作品质量不高, 甚至出现不良信息时, 就会极大地误导公众, 将舆论导向错误的道路, 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给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对新闻编辑工作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指导正确的舆论走向,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

电视新闻编辑的特殊性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文字功底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现代新闻行业的高要求, 真实的将新闻所要表达的实质内涵诠释出来。在编辑电视新闻时, 需要有较高的语法和修辞习得能力, 并对其进行综合的应用, 使新闻语言能够符合逻辑, 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当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后, 将会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得心应手, 保证处理和编辑过的新闻稿件能够层次分明, 用最精炼的语句将新闻时事进行清楚地阐述。文字处理和编辑能力较高是新闻编辑工作者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熟练地掌握编辑专业知识,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较清楚的凸显出声音画面, 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能够把新闻的内容和画面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适当地将声音要素与之进行合理的配合, 将所要传达的新闻作品真实客观的传达和展示出来, 以便能够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使新闻作品能够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具有较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近几年随着电视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使电视新闻行业出现产业过剩现象, 同一个事件经过不同媒体的渲染和烘托, 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大为不同, 并且在电视新闻行业还存在着很多人云亦云的现象, 太多的信息随波逐流且质量不高, 让观众在海量的信息大战中难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常常被不良信息误导。为了降低和避免不良信息误导和轰炸的局面,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锻炼思维能力, 能够对社会上比较热点的新闻以及国家大事了如指掌, 对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和推测,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文字具有极为灵活的处理和表达能力, 将新闻编辑风格偏向真实化、客观化的同时, 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编辑风格的生活化和故事化, 以便能够缩短新闻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作品, 使得电视新闻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能够熟练地使用新闻编辑设备

电视新闻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元素, 画面、同期声、新闻解说、字幕以及现场声像等多种因素对新闻设备的使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编辑者要具备能够利用新闻设备将一条乃至多条新闻合成一个较为完整和丰富的新闻节目,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要求高的工作, 给新闻编辑者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一旦新闻编辑工作者不能熟练的掌握和使用相关新闻设备, 将会极大地增加编辑工作的难度, 导致编辑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给后续工作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甚至会导致新闻播出的时间出现耽误, 出现画面质量较差的现象, 降低新闻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因此,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新闻编辑设备素质, 根据新闻的需要进行设备操作, 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编排艺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有效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作品的质量, 让广大观众能够普遍接受和理解, 并起到鼓励和正确指引观众的目的,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培养和提高其新闻编排艺术素质。首先, 新闻编辑必须对新闻编辑工作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 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 新闻编辑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提高对社会新闻的敏锐洞察力, 能够在繁多的信息中科学的选择具有新闻价值和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 并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和编排, 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实现电视新闻的价值。另外, 新闻编辑掌握和熟练使用相关的新闻设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灵活的处理新闻稿件的基础上, 将新闻设备巧妙的应用在新闻编辑工作中, 才能使新闻声闻并茂, 提高画面的质量和表现效果, 将新闻客观真实的显现出来, 对公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指引,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上一篇:技术要领下一篇:汽车销售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