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2024-09-06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精选11篇)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篇1

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体, 人员少, 设备落后、技术力量单薄, 这几乎是每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通病, 县级广播电视台怎么在困境中寻找出自己的发展出路, 在众多新媒体大行其道的现状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定位。

一、县级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各种各样的会议新闻充斥大幅新闻时段。相反的, 当地群众关心的话题或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报道往往因为顾虑太多, 怕给当地党委政造成负面影响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含混其词, 草草了事。失去了媒体监督功能, 和群众的期待甚远。

第二, 当前, 许多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仅以应付当地党委、政府政务宣传为主, 群众关心的惠农政策, 服务信息不仅少而且泛泛而谈, 离群众想要获取的信息差距很大。

第三, 目前, 由于县级媒体受自身资源量和新闻素材量的限制, 新闻的重播率很高, 少则两天, 多则三到四天, 大大地降低了新闻性, 加之, 记者写出的新闻稿件缺乏新意, 按部就班, “要求”、“指出”、“强调”等词组频频出现, 降低了新闻的观赏性。

二、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定位

所谓“尺有说短, 寸有所长”县级电视台与中央、省、市电视台相比较也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地域性本土化的新闻素材仍是受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 再加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大多都是当地人, 对当地的事“知根知底”。抓住本土化这一优势, 也可以在众多媒体平台中亮出自己的旗帜, 吸引当地受众的眼球。

(一) 从基层出发, 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新闻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满足受众对新鲜事的好奇心, 国际、国家、省内的大事件, 绝不是县级台新闻报道的长项, 受众在关注这类新闻时也不会选择县级台, 扬长避短, 县级台新闻的长项就在于自己的“一亩二分田”里, 受众也往往更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身在基层得媒体, 更应该把镜头聚焦到基层, 身边鲜活的新闻事件、人物才最具卖点。

例如, 凤县广播电视台针对凤县的特点, 在《凤县新闻》节目中长期开辟了《喜看三个百万工程》栏目, 介绍凤县建设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百万吨铅锌冶炼基地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的工程完成情况, 从自然人文景观山形水貌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林特产, 全方位地向观众介绍了凤县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进程, 不仅使群众了解了本县的主导产业充分地发挥了积极地引导作用, 更能了解党委政府都在做什么, 这个栏目就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凤县新闻》的收视率也随之上升。

(二) 紧扣新闻的新鲜性、本土性和大众性

县域范围虽小, 但仍有其可供报道的闪光点。因为地域的范围小,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的新鲜性, 如果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早就议论纷纷了就丧失了新鲜性, 在作为新闻也就失去了做基本的新闻价值, 群众也就不会对你的新闻感兴趣了, 要想“保鲜”就要及时采及时播, 当然, 由于县级电视台人员、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台大多采用两天或三天更好换一次新闻的方法播出新闻, 这也同样影响了新闻的新鲜性, 其实对于重要的消息随时进行插播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的“土特产品”, 要为本地区的受众服务。这就要求县级台必须从县情出发, 最大限度挖掘和采播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例如, 凤县电视台针对本县的实际, 在《凤县新闻》节目中开辟了“风采录”、“科技之窗”等专栏, 报道致富带头人, 宣传实用的科技技术, 以较强的电视新闻手法展现了这些致富能手的鲜活事例, 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发挥了现实、积极地媒体引导作用。

实践证明“土特产品”和高大上的“时尚产品”相比, “土特产品”更有自己的特色, 更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 以民生新闻为突破口

如何根据县情的定位新闻, 在把握好新闻特性共性的基础上, 关键还要是办出自己的特色, 给自己做好准确定位。

(1) 关注本地热点事件和本地观众热衷的小话题, 引起观众共鸣。例如, 一项耗时两年群众关注已久的民生工程, 群众关心, 关注, 却一时看不到真面目, 凤县广播电视台就针对这样的群众期盼, 看办了《小刚带您看现场》栏目, 深入工地, 讲概况、看进度, 用镜头和主持人的现场说见所闻来满足了群众好奇心, 用小话题引起观众的共鸣。

(2) 讲观众身边的故事, 让观众成为主角, 让观众经常看到左邻右舍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 县级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媒体, 让观众做主角已成为独辟蹊径、抓住观众眼球的必然选择, 在具体措施上, “讲故事”不失为上乘之选。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同行认可并采纳实践。讲故事, 原本就是一种很能与观众接近的报道手段, 通俗的语言、亲切的语调、真实的语感、真诚的语气、贴切的节奏等等, 都是观众喜爱的东西。如果再加上你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观众身边, 这种故事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3) 走进群众生活, 关心群众的油盐酱醋茶。最近的房价最近行情如何?农民种植的什么作物销路好?今年苹果花椒和价格怎么样?这一季全县人民的旅游收入怎么样?通过这些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话题, 和群众站在一起, 成为当地观众的朋友, 就不用担心收视率的问题了, 因为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报道, 在上级台是难以看到的。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以最基层受众为对象的县级电视台, 要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必须“弘扬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战略, 给自己找准定位, 扬长避短, 播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 才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摘要: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 电视产业受到严重的排挤已成不争的事实, 而在电视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县级电视媒体举步维艰。目前绝大多数的县级电视台仅仅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喇叭、除了会议就是领导、整天喊得都是高调、报喜不报忧、节目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不高等等, 似乎这成了县级电视台的通病。要想突破这一现状发挥“寸有所长”的作用, 定位是关键。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定位

参考文献

[1]王强华, 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 (第一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7.

[2]靳新平, 李聚强.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胡黎红.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J].声屏经纬, 2003 (1) .

[4]张明.略论党报“三农”报道[J].新闻知识, 2008 (4) .

[5]胡黎娜.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语言传播策略[J].新闻采编, 2005 (4) .

[6]陆宇峰, 倪向辉, 杜向军.县级电视新闻报道内容如何独辟蹊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5) .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篇2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领导干部系列中找不到它;广播电视部门“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但是,别看这个主任小之又小,却因“指挥”着记者、播音主持、后期制作等一班人马,而具有管理职能;又因要对记者的稿件、新闻节目的“成片”进行把关审查,要帮助记者、编辑提高业务水平,而具有“业务主管”的职能。

“官”小责任重。要挑起这副担子,走的又好又快,里面也有学问。我的体会是:

一 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做事先做人。会做人,才会做事;会做人,才会做“官”。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兵头将尾。除了有干活的权利,没有其他任何权利。要带领手下一班人马,步调一致的往前走,齐心协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宣传任务,主任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必须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大家。就像八路军在战场上,班长喊一声“跟我来!”战士们就自觉自愿的跟上班长迎着枪林弹雨冲上去。要做到这样,主任必须具有热爱电视新闻工作、任劳任怨、勇于承担责任、关心同事的工作和生活、不怕吃亏、勇于奉献、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下属等优良品质。如是,主任的威信自然就有了,凝聚力自然就有了。开创出一个同心同德、心正气顺的局面就不是什么难事。

临城县是一个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人口不多、距离市级行政中心又比较远的县份。而临城电视台新闻部机器缺少,人力也不足,仅有5名记者。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从2003年以来,在做好县内

电视新闻宣传的同时,年年在“邢台新闻联播”节目发稿量排在先进位次,2007年又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为以上论点作了注释。

二 要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江泽民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充分说明了新闻宣传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新闻部主任虽然职务卑微,但是,因为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而负有重要政治责任。要有政治家的头脑,要站在县委书记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才能办好新闻节目,行使好县委、政府舆论工具和为群众代言的职能。

一是要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比如,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但要从字面上知道,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且,要从中国发展史、世界历史、政治经济学等多个角度理解以人为本谋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发展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性 ;对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防止霸权主义侵略的重要性;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性。

二是要吃透县情。不但要熟知县域面积、乡镇区划、人口、土地、气候等基本情况,还要详细了解县内农业种植结构、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工业化程度及其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城镇化水平及其发展过

程中的成绩和问题、第三产业的构成、教科文卫状况、县域综合实力及其在全市、全省的地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等等。

明白了以上这些,就看清了宣传的方向,就掌握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那些新闻事实需要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那些新闻事实将发生、未发生,却需要作预告性的报道,那些新闻事实已经发生,却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可以报道出来等等,都能做到胸中有数。

有时候,当地县委、政府的一些决策,看似与党和国家的某项要求不一致,却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比如,中央要求严格保护耕地,而在山区,与其在山腰、沟底种植粮食,还不如把这样的耕地栽上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对于县委、政府要求山区乡村退耕还林,发展生态经济的决定,必须给与足够的、有效的宣传,为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 要精通业务,做一个好的业务带头人新闻部主任既要做“责任主编”,也要做“首席记者”,必须在业务技能方面,为同事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但要懂得语法、逻辑、修辞这些基本的文字表达手法,还要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知识。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也一再证明,“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主任,自己首先要知识积累丰富,做出来的标题、写出来的导语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对事情的叙述感情丰富、表达精准。才能帮助知识面不宽、词汇不丰富的记者,分析其新闻稿件的题目如何一般化、没有特点;导语如何不能简明扼要的概括新闻事实从而吸引编辑的眼

球;对事情的叙说如何不活泼、不生动,并进而指出改正的办法、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要有推陈出新、创新节目形式的能力。随着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电视观众的审美水平、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都在与时俱进。别说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方法、节目的包装形式已经成为历史,就是在5年前,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形态,拿到今天来看,也可以发现其多有不足。

要把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的大政方针、政府的施政方略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并为人民所接受,就得把完成宣传任务与办好新闻节目,留住观众的目光统一起来。因此,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要不断创新。在叙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灵活运用解说、字幕、同期声、新闻事实发生现场的效果声等等,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得到更好的体现、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新闻节目的可看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编辑软件的日趋完善,图表、动漫及其各种特技效果在新闻节目中的运用成为可能。要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适时在新闻节目中穿插进这些新鲜的电视语言,让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

发表于2008年第1期 《邢台视听天地》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的拍摄技巧探讨 篇3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拍摄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新闻记者在拍摄前要做足功夫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大多不是专业摄像出身,他们往往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扛起摄像机,肩负起摄像师的职责。作为一个门外汉,他们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搞好拍摄,必须要提前做足功夫,否则很容易导致拍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

(一)要熟悉摄像机的功能键。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观察摄像机,要熟悉不同摄像机的构成,要对摄像机的功能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要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这些功能键。以便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利用这些功能键辅助完成拍摄。例如新闻现场的环境是不同的,如果新闻记者在拍摄时发现被拍摄主体存在光线反差大的情况,就不能依靠自动模式来进行拍摄,要学会手动光圈进行调节,避免主体曝光不足等情况的出现。

(二)要在每次拍摄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每次面临的新闻采访任务都是不同的,那么拍摄方式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拍摄的万无一失。新闻记者必须要提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如可根据掌握的采访对象和事件情况,确定本次采访的拍摄主题及拍摄重点,也可以提前先确定拍摄顺序,具体拍摄中可以灵活调整。

(三)要熟练掌握新闻拍摄的原则。新闻记者必须要明确新闻拍摄的原则,这样才能在拍摄中主动的贴合这些原则进行拍摄。要确保所拍摄的内容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新闻的采访中,会出现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这些小事在拍摄时要大胆舍弃,不能一把抓进行拍摄。要确保拍摄内容的真实性,要利用摄像镜头真实的记录新闻事件,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自己导演新闻,拍摄虚假花蜜那。

二、新闻记者在拍摄中要稳中有细

对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拍摄是为采访服务,是为新闻服务的,是整个新闻采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只重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忽略了拍摄,不注重掌握拍摄技巧,那么必然无法保证拍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画面质量,最终会影响電视新闻的质量。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好拍摄技巧。要做到稳、还要做到细,以下对稳和细这两个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拍摄过程要确保稳字当头。

1、持机要稳。稳是画面质量的保证,如果拍摄过程中不不能够把握这个技巧,那么拍摄的画面质量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稳定的拍摄,都会采用三脚架,但是由于受采访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会出现无法使用三脚架的情况。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持机能力。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怎样持机才能确保拍摄的稳定性。在摄像时,可以采用右肩架或者双托的方式来托起摄像机,同时,两肘要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这样可以形成三角形,能够稳定摄像机。如果新闻记者本身体力状况不佳,可以依托摄像现场的固定物来作为拍摄的支撑点,以达到稳定摄像机的目的。

2、推拉摇移要稳。推拉摇移是最常用的拍摄方式,通过推拉摇移的配合来完成动感的拍摄,可以更好的来表现拍摄主体。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保证稳定的操作。推拉摇移的稳主要匀速拍摄来实现,避免推拉摇移的不匀速造成画面的抖动。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时,要以固定的画面作为拍摄的起幅或落幅,要给观众营造出起落平稳的感觉。

(二)拍摄中要注意细节问题。

1、要善用“移” 来处理画面。拍摄过程中的移主要指的是移动机位或变换镜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利用移的方法可以克服采用定点拍摄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而且巧妙的运用“移”的技巧,可以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灵活的运用“移”的技术,就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衔接不断的画面,可以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恢弘的视觉感受。

2、要正确用光确保画面清晰。新闻是播给观众看得,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注意用光,导致画面质量差,很难吸引观众注意力,甚至会让观众看到新闻就换台。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学会正确的用光。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合理用光。如果拍摄环境比较昏暗,或者拍摄是在雨天及大雾天进行的,那么就要考虑怎样在天气状况不好的环境下确保画面质量。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平时要多积累用光经验,要主动培养自身对不同环境光线的敏感度,以达到灵活和熟练用光的目的。

3、掌握构图技巧突出画面主体。在一条新闻里,会出现很多画面,但必定有一个是画面的主体。而要突出这个主体就需要利用摄像机进行合理的构图。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构图方法。一般应该掌握三种构图方法。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特殊人物的讲话画面。可以将拍摄对象放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是整个画面最突出的位置。第二种是井字构图法。它将电视荧屏氛围九个方格,这九个方格是由四条线分成的,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画面的中心,当拍摄的环境比较复杂时,采用此方法可以突出拍摄主体,可以将拍摄主体放入这个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突出画面主体。第三种是对称构图法,这种方法在现场新闻拍摄中一般不常用。

除此之外,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后期编辑的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常要承担采编一体化的职责,为了便于自己后期进行编辑,在拍摄时,要考虑后期编辑要求,要善于抓住新闻场面中的重要人物进行拍摄,便于后期剪辑突出重点。

结语: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除了要精通新闻写作,还要熟练掌握拍摄技巧,要不断学习拍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拍摄经验,并掌握好拍摄细节与技巧,提高拍摄水平,确保新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涌嘉.浅论新闻摄像质量提高的要素[J].新闻传播.2011(06)

[2]冯鑫,刘莉.关于电视新闻摄像技巧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3(08)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现状及创新 篇4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现状,改进措施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中央、省、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电视台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30多年来,县级电视台在传播党的大政方针,展示县域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受到新闻资源、覆盖面、人才队伍等因素限制,县级电视台新闻信息量少、新闻报道模式单一、远离百姓生活实际等成为受众诟病的主要方面。如何改革创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县级电视台当前和今后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1.1 会议新闻多

县级电视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对一些事关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重要会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本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没有新闻价值的会议被当作新闻,占据着许多新闻的主要版面。据调查,此类会议新闻报道占到新闻播报总数的90%左右,形成“白天领导干部开大会,晚上电视新闻开小会”的局面,新闻节目成了领导干部的点名册、出勤表,严重背离了新闻传播规律。

1.2 模式化新闻多

新闻姓“新”,是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叙述。目前,大多数县级台都没有实现日播出,每周3到4档的新闻设置,周六周日进行一周要闻回顾,常使新闻变旧闻。一些新闻报道常常套用一些固定模式和语言习惯,譬如,会议报道新闻都是先说几月几日召开了什么会议,出席了哪些领导,会议由谁主持,会议安排了什么工作,最后领导强调了几点意见,报道模式几乎一成不变,让观众看后产生了空话多、套话多,了无新意的感觉。

1.3 舆论监督力度不够

从199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推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一批舆论焦点类栏目,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而县级电视台在舆论监督方面则仍处于一种“无为”的状态,不愿轻易涉及此方面的新闻内容,造成普通百姓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缺失。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做出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报道太少,舆论监督不够”,74.8%的人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的监督不够”[2]。

1.4 认识和观念陈旧保守

一是领导观念较保守,对电视台的发展前景欠缺长远的规划,仍旧停留在满足于完成年度宣传目标任务。没有深刻认识到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对提高电视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性。二是编辑记者工作主动性不强,经常是坐等新闻,不是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找新闻,出现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三是报道观念存在误区,认为只有篇幅够长,才能让领导满意,因而不惜笔墨,长篇大论,不顾及新闻规律,忽视了宣传效果,观众看了觉得索然无味。

2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创新

2.1 让基层群众成为荧屏主角

民生新闻、社会类新闻被观众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因此,新闻题材一定要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来,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记者、编辑要按照“三贴近”“走、转、改”的要求,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要把全县干部职工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和部署中取得的新成就,以及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搬上荧屏,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这样的新闻一定会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信。这样的新闻报道,领导看了一定会高兴,群众看了一定会满意。

2.2 搞好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体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县级电视台是一个宣传部门,是一个服务单位,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它没有解决群众投诉纠纷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县级台可以在本县新闻中增加一些诸如《观众来信》等子栏目,把群众的期盼传达给政府,从而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思考和改进。其次要及时反馈。舆论监督报道关键是要做到有成效,给群众一个切实的答复,切忌出现有了上文没有下文的现象。只有这样县级电视台的公信力才会大大增强,否则,群众会对舆论监督的作用产生怀疑,降低节目的影响力。

2.3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编排模式

会议报道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众多的会议里,有重要会议和非重要会议之分,有的会议事关全局,就要重点报道。比如每年召开的县“两会”,就应扣会议主题,进行深度全面报道。而对一般性的会议,报道时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

综上所述,县级电视台必须坚持“新闻立台”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地方特色,贯彻“三贴近”,践行“走转改”,让新闻节目活起来、火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受众的认可,提高收视率,还能赢得广告商的青睐,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朱虹.2002-2003年我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概论[J].有线电视技术,2003,(18).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篇5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方式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0-01

一、县级广播新闻报道的内容

县级广播新闻报道简要、迅速、广泛、客观的对县内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传达人大、政府、县委的指令,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对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进行反映。县级广播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在短、快、新、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充分显示了新闻报道真实性、实时性、社会性、客观性的传播规律。在制作方式上,县级广播新闻报道制作快捷、方便,在一般情况下,一到两人就可以实现操作。在报道题材上,县级广播新闻的报道题材十分广泛,全县中人文、地利、工农业生产等内容都可以是报道的内容,并能够从立新意、抓角度等方面来下功夫,早宣传报道中不断推陈出新。此外,广播新闻报道的方式便于对县内的重大新闻进行上送选播,快速的对外宣传。

二、县级广播新闻报道围绕“政府、县委”这一中心进行宣传

县级广播新闻报道是教育全县人民加强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有效手段。广播这一性质集中、充分的体现是新闻报道节目。县级广播新闻报道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它致力于中国整个政治体系的平稳发展,对一定的政治结构、政治体系进行反映。县级广播新闻报道是服务与一定政治集团的利益的,任何模式的新闻报道都是如此,真正与政治完全脱离的新闻报道是不存在的。所以,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应紧紧围绕“政府、县委”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对县内的财务、党务工作进行宣传,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进行宣传,对县内的重点工程以各条战线上所涌现的光荣事迹进行宣传,来为县内的文明建设服务。

三、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方式解析

(一)新闻报道方式中载体的解析

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采取口播新闻的方式,把通过语言进行信息的传达作为主要方式。?早期的新闻报道只是单纯的由播音员进行播读,而今天在县级广播电视台中,则加配了多种的音效,加上设备的更新,使其在事物的表现上更加具有感染力。这种多音效,设施完备的口播方式弥补了因缺少图片而造成新闻本身生动性的丧失,使的新闻播出更加有效果,收听的人更多。新闻报道的口播方式使得播出更加的灵活。由于收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摄影手段不可能对所有现场新闻进行拍摄,而县级广播只需要有新闻的文字稿,就可以进行及时的播出,来扩大报道的范围。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加快了县内信息的传递。

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类,包括决议、公报、命令、通知等新闻发布稿件。这一分类,因为没有形象的材料,所以特别适合采用口语广播的方式向全县人民进行告知。另一中是简讯类。这一类别的特点是自身有一定新闻价值,但是又没有现成的新闻画面,这时通过县级广播实事求是的进行简要报道。此外,作为县级电视台,也应该对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重大事件进行播报,这里的重要报道方式是通过对其他电台新闻或电视新闻采用语音的方式进行重新播报,来实现重要新闻在全县的告知。

(二)新闻报道方式中镜头选择的解析

1、报道的镜头对准普通群众

为县级地方上的城乡群众服务,是县级广播电视台成立的根本。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很好的利用起自身深处基层这一有利条件,在新闻报道节目中针对基层群众,把节目做大做精,来体现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报道方式上的亲民性。目前,我国一般县(市)的农村人口占80%左右,我县农村人口更达90%以上,县级电视台理应面对广大农村受众市场,,在“农”字上做足文章,即根据农时、农季、农民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农村群众提供具体实用的致富信息和科学技术。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报道的镜头选择上,在对准一些比较重要的政治事件之外,也应对县中人民关心的平民新闻进行关注,并作为其新闻报道的重点工作来抓。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中所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一条民生消息,突然来袭的自然灾害等都可以成为县中人民关注的焦点。重点改进时政新闻版块,解决好上文所提到的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观众不喜欢看浮于表面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不关心本县时政。问题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能否适应观众的需求。

2、报道镜头对准县内文化,体现地方特色走

县级群众对发生在自身周边的新闻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对身边时间的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十分的强烈。所以,县级广播电视台应把新闻报道的镜头对准县内文化,来让群众对自身的生活地区更加的了解。县级广播电视台应充分发挥起自身的地域优势,对县内文化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播报,通过县内新闻报道,实现能够对当地干部群众生活方式、工作作风、生产经营起到积极的引导、学习和启示的作用。作为县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县级电视台担负着传达本县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使命。可以这样说,县委和县政府的一些重要会议及其所制定的政策,所形成的决议,直接关乎着本县的未来与发展,关乎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像这样关乎县计民生的重要会议新闻,县级电视台不仅要报道,而且应该整合力量,多角度,深挖掘,下力气报道好。

四、总论

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想把新闻报道节目做好,首先就是要对报道内容实事求是。新闻报道节目的模式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编过程中,尊重事实,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群众,充分考虑新闻的受众群,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才能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闻报道,中国记者2008(5)

[2]李淑娜,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传播取向,令传媒2010(1)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篇6

虽然区县级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 但是作为地方台还是有其“用武之地”的。笔者认为, 在接受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的事实上, 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应在“选料”和“烹饪”上下功夫, 使之具有新鲜感, 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当地大众“胃口”, 以此吸引观众, 提高收视率。

立足本地, 找准定位。立足本地, 应该是区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基本出发点。区县级电视台节目的定位应该以区县城市、城镇生活为背景和内容, 以城市、城镇受众为对象, 这就决定了其节目也必须依托城市、城镇为特征, 具有鲜明的区域色彩, 强化对节目城市化、城镇化和区域特色的认识是很必要的。俗话说:“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每座城市, 尤其是区县级中小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积淀、民族习俗、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外在形式, 而形成自己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要真正关注这座城市、城镇的意识和城市、城镇的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发的现状, 社会进步和谐程度, 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地域资源独有情况等方面, 也要对本地的人文特征、民俗、民风、地理位置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新闻将他们表现出来, 使之与本地观众产生共鸣。

以受众为中心, 用平民视角提高收视率。区县级电视台主要受众是广大的本地百姓, 要想占据有利地形, 电视节目不管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都不能离开对特定的区县城市、城镇受众需要和接受心理的了解和把握。所谓的平民意识, 并不是把节目的焦点片面地对准市井平民, 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迎合, 而是对城市和城镇大众的说服, 真正的平民意识是一种平视眼光、一种客观的态度, 一种与大众休戚与共的境界。它所包含的应该是广大平民百姓审美情趣、心理承受能力, 所接受的栏目的包容, 节目只有与受众心心相应, 产生共鸣和互动, 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 才能使区县级电视台对本地区的经济改革、社会进步、文明建设、各业发展起到鼓与呼的作用。如, 我台的《百姓生活》栏目, 该栏目主旨是力求用平民化的视角, 百姓的语言讲述百姓平凡而鲜活的生活故事。让受众从中感受到蕴藏在普通百姓身上的那种真诚、勤劳、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境界。节目一播出, 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实践证明, 把笔触伸向受众关心的社会生活, 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基层的平民百姓, 接近百姓心理, 充分发掘地方新闻资源, 必然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新闻节目品位。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 远程的信息只是资讯而已, 而近距离的信息则是关乎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因为, 对于观众来说, 本地发生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另一方面, 省市级电视台对于乡镇田间、街头巷尾那些不屑一顾的“乡土题材”也为区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留下有用的“镜头”。因此, 区县级电视台的节目设置在精不在多, 在特色而不在全面。例如, 受众特别反感的会议报道, 在采访之前记者应精心策划, 及时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关键点、真实本质和活动意图, 摄像记者要眼疾手快, 及时抓住关键镜头, 使画面更加丰满。在报道内容上, 找出会议热点和百姓的关注点, 从而弥补会议报道一向乏味、无趣、百姓不爱看的不足, 体现新闻对百姓及社会的服务功能。报道方式上, 多增加一些现场报道, 多一些同期声, 以增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多样性。编排形式上如果在新闻中增加一些解释性消息, 新闻则更具吸引力。

由此可见, 办好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 除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之外, 更多的是需要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智慧和努力, 只要我们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 有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 就能做出让领导满意群众爱看的新闻节目, 使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这朵奇葩在电视百花园中亮丽地绽放。■

摘要:随着各种媒介的增多, 区县级电视台面临着诸多困境, 上要面对着中央省市级台的压力, 下又要面临着区县观众挑剔的眼光和难调的“口味”。如何在众多媒介中分一杯羹, 成为区县级电视人一直在深思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区县级台新闻存在的一些不受受众喜欢的因素,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对办好区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有一些思考和观点。

关键词: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思考

参考文献

[1].郭家森:《广播电视论文集》天津汉沽广播电视局编辑出版, 2010, 03

[2].李维帧曾飞:《县级电视新闻要突出地方特色——以竹溪电视台电视节目创新为例谈特色办台》, 《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2010年第09期

如何办好区县电视新闻节目 篇7

一、区县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

(一) 节目宣传意味较浓, 贴近性不够

因为担负着宣传本区域政策等方面的重任, 区县台的新闻节目中涉及官员出行、政府会议等方面硬新闻还占据着一定比重。另一方面, 节目没能真真切切的反映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节目素材不够接地气。特别是在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更为便捷的今天, 带有宣传意味的新闻恰好又是观众所抵触的。转变一贯的宣传作风, 深入贯彻“三贴近”的原则, 为受众呈现更贴近的新闻内容显得尤为迫切。

(二) 节目质量不高, 精品新闻意识匮乏

“新闻精品”一词最早诞生于报纸媒体之上, 到目前为止, 学界与业界对于新闻精品还未能达成共识。但是, 构成新闻精品的大致要素已达成共识, 那就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紧扣时代的脉搏主题。而对于电视媒体而言, 新闻精品除了具备上述两个要素之外, 更要求其在视觉传达上下功夫。众所周知, 电视媒介相比于报纸和广播来说, 最直观的优势就在于电视媒体能够利用图像画面进行信息的描述与传播。然而, 部分区县台的新闻节目并未充分利用电视的这一图像画面功能, 节目画面不清晰、剪辑重复累赘等尴尬现象频出。而在节目内容的编排上也缺乏整体的协调性, 新闻节目整体美观度不够。

(三) 互动机制缺乏, 接受反馈信息欠积极

传播是一种精神交往, 互动则是传播的精髓。互动既是传播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又是传播效果的实现标志。在与观众的沟通上, 部分区县台的新闻节目往往还是采用短信抽奖等传统方式进行互动, 更有甚者直接忽略与观众的互动, 进行新闻节目的“子弹式”传播。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渠道缺乏, 受众的反馈信息无法直达, 这显然不利于节目的调整改进与长远发展。

(四) 新闻视野局限, 从业队伍素质不高

新闻从业队伍作为新闻传播媒体的活动主体, 其思想与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媒体的运作与发展。放眼当下, 不少区县台从业人员思维模式僵化, 依赖于现成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在新闻线索的搜集和采写过程中, 其视野往往会局限在本区域之内, 缺乏开阔的眼界和全新的新闻采写编能力, 对于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频率较慢, 采编出来的新闻过于死板, 不够生动。

二、区县台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一) 坚持内容为王, 发掘深度新闻

网络媒介的大发展, 信息选择权日趋多元化, 受众的注意力俨然成为稀缺资源, 各电视节目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已成白热化趋势, 新闻节目也不例外。当然, 对于新闻节目而言, 内容是根和本, 也只有内容真实有深度才能赢得受众的注意力和信任。由此看来, 对于区县台的新闻节目而言, 更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 打造出更贴近受众的新闻。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集群也正日渐增多, 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社会发展的缩影。区县台的新闻节目应多将镜头对准这些社区, 多关注社区文化, 以及社区居民生活的喜怒哀乐, 将新闻的触角延伸至居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让新闻的选题向市民的生活横向拓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如今受众的新闻理念早已发生改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由多到精”、“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他们不再仅仅停留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层面上, 而且还希望看到社会方方面面对这条新闻的认识和评价, 以及新闻背后的新闻;他们不再满足于新闻对社会和生活作浅尝辄止的报道反映, 而要求能对社会和生活作深层次的剖析, 以开拓自己的判断思路, 增强自己的判断依据。坚持内容为王还要求区县台新闻节目在拓展新闻内容横向面的同时, 更进一步挖掘深度新闻, 多对典型人物与事迹进行深度报道。

(二) 优化节目编排, 注重视觉传达

电视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 但是它也同样讲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然而, 不难发现的是, 我国部分区县台在节目形式与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要想改进节目质量, 就应该从形式与内容上做到进一步的完善。

电视是图像的艺术, 新闻节目在讲究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也应充分地发挥其图像作用, 让节目表面形式也能做到兼具美感。例如, 在新闻播报一些历史回顾性事件时, 将节目画面调整为灰色, 这能进一步增加新闻的可视性。若新闻中涉及一些数据资料, 还可加入一些图表和说明, 丰富新闻节目语言, 增加新闻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新闻节目的内在编排往往决定着节目的整体表现力和受众的接受程度, 而部分区县台新闻节目往往忽视这一点。在进行非线性编辑的过程中, 除了要把握“动接动, 静接静”的基本剪辑原则之外, 还要选择适当的形象素材, 并以一定的角度、景别将它们组合起来。既要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和声画对位, 又不要盲目地进行图文解字。新闻内容编辑人员除了把我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之外, 还应从新闻节目内容的整体着手, 对每一条新闻进行细分和分类, 保证新闻节目整体的流畅性, 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

(三) 注重与受众的沟通, 增设互动反馈机制

从传播的视角来看, 电视新闻节目从新闻线索的搜集, 到节目的编排与制作, 再到受众的收看, 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为一条完整的传播链。而在这条链接当中, 受众的反馈便是重要的一环。只有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与互动, 多听取受众的反馈信息, 才能将新闻节目做到尽善尽美, 赢得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从而树立起媒体及其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

对于区县台新闻节目而言, 要想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互动, 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 就必须首先搭建起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纵观以往新闻节目的互动方式, 无外乎是公布短信平台、邀请节目嘉宾、开通直播间电话等方式与观众沟通, 从而获得反馈信息。然而, 受新闻节目形式与时间限制, 与观众在直播间进行电话的沟通往往不太可行, 而主持人对观众的短信也只能选择性阅读, 互动与反馈效果不明显。在网络发展的当下, 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已经逐渐普及, 区县台新闻节目也应借助这些新媒介搭建起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机制。例如, 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 将每一期新闻节目的话题或者节目内容公布在上面, 观众可以根据话题与内容进行互动。这样既能突破新闻节目与受众沟通的时空限制, 又能更进一步拓展新闻节目之外的沟通空间。

当然, 对于新闻节目而言, 除了增设诸如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之外, 还应在新闻节目之中添加一些互动的元素。例如, 新闻主播在播音过程中应采用清新简洁的语气进行播报, 表情处理也应自然一些, 这也是与观众进行非语言符号沟通的一种良好方式。

(四) 拓展新闻视野, 打造新型新闻人才队伍

据了解, 我国部分区县台的新闻记者队伍往往是以40岁以上的“老一辈”群体为主, 他们对于新闻的采编有着一套完整而熟练的固定模式。然而, 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度缺乏, 特别是对网络和新媒体了解偏少, 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介挖掘新闻信息。视野仅仅只是局限于当地的狭窄范围之内, 缺乏开阔的眼界, 这不利于区县台新闻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今天, 要求区县台的新闻记者努力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 特别是对新媒介的使用能力。多逛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 从中发现一些潜在的新闻线索。但是, 对于网络上的新闻线索, 不少记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进行报道, 严重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鉴于此, 还要求记者不做网络信息的“跟屁虫”, 借助于网络发掘新闻线索, 而不是完全依附于网络, 对网络上出现的一系列或明或暗的新闻线索予以甄别、调查后再进行报道。

打造新型的新闻人才队伍, 不仅需要记者自身的努力, 更需要媒体单位同时发力。当下, 不少区县台内部在存在重视技术技能, 轻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的现象,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队伍人文素养与知识结构的枯竭。众所周知, 理论是理性思维的助推器。这就要求媒体单位除了要培养新闻记者的技能之外, 还应加强记者的理论素养学习,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学习。

三、结语

即使网络媒介的兴起看似分流了区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而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依托专业上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上风位置。但是, 区县台天生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 更接近基层, 更容易抓住第一手基层新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新闻节目的重新定位, 区县台的发展仍有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傅岩.电视新闻:内容为王审美制胜[J].新闻爱好者, 2008 (12) .

[3]王俊明.浅谈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活力, 2009 (2) .

浅析县级电视新闻栏目片头包装 篇8

一、精选新闻画面

新闻画面是诉诸观众最直观的语言。精彩的镜头有强烈的带入感,美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心里由衷地发出赞叹,令人身临其境,急切地想一睹风采。在平时的新闻制作中,我们要收集农业、工业、文化等各方面的素材,一旦要做相关方面的片头时,便可以从中精选画面。

在县级台城市宣传中,使用比较频繁的是城市全景、特色工农业画面、地方人文历史画面等精彩的镜头。这些画面使用特技转场技法叠加,形成一组积累蒙太奇镜头。使用城市大景、山川农田等航拍镜头,凸显高山的气势恢宏,广阔农田的大有作为,清新城市的靓丽风貌,人文历史的源远流长,观众一下子就会被这座小城独有的魅力所吸引,愈发想深入了解。

特色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我们宣传报道就应该做足文章,打响特色农业品牌。在系列报道中,一项项惠农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体验春播秋收的辛勤劳作,农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通过选取典型报道中富有特色和象征性的画面,展示农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人们“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话题。

二、突出风格特性

不同的新闻内容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或庄重,或诗意,或活泼动,或美轮美奂。突出风格特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近年来,我县致力打造清新花乡全域赏花地,桃花、梨花、杜鹃花、金针花、荷花“五朵金花”轮番开放,远、中、近、特写画面次第叠加,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视觉上给人行云流水之感。在主题鲜明的风光片头中,光线和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漫步在万紫千红的花海世界,感受空气清新、气候怡人的田园风光,花开正艳,惹得蜜蜂、蝴蝶在花海中翩翩起舞,花儿迎风摇曳,香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让人流连忘返。如此乡村美景怎么能不吸引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呢?

科技类片头以蓝色风格为主,天空与大海是人们看到蓝色的第一直觉,它们是世界上最宽广的景物。因此,蓝色具有博大和无限的气质。[1]它能凸显科学的奥秘无穷、神秘莫测,给人以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加入特效,搭配流动光感曲线,为科技注入无限活力,舞起生生不息的创新激情。在三维空间中,通过镜头运动动画效果,增加立体感。背景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蓝色宇宙,留下无限想象空间,给人以变幻无穷的魅惑感。结尾品牌logo和字幕出现恰到好处,在片尾画龙点睛。

三、善于控制节奏

音乐旋律、节奏与画面的有效融合,能赋予片头生命力。优美、动感的音乐能让片头先声夺人,震撼力十足,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也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进一步升华主题内容。观众通过自己的主观联想和创作,在头脑中形成连贯的整体,消除了画面剪辑变换时跳跃、突兀和不适的感觉。因此,音乐节奏与画面内容保持一致是关键。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构建”完整的时空体系,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2]

“无线城市无线精彩”片头,将活泼轻快的节奏与各种应用场景有机结合,使用特效转场,凭借画面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让观众身临其境。走进“无线城市”,手中小小的一部手机,借助TD“无线城市”这个平台,化成人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市民的生活也因为“无线城市”变得轻松智慧。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应用场景,将手机对市民生活的独特作用呈现给观众,引导观众对此话题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四、加入特技特效

片头制作中,我们需要用到各种多媒体软件,综合利用平面设计软件、特效制作软件以及音频处理软件等,完成图片处理、音乐音效的控制和画面特效处理等精细加工。除了摄像师能拍摄的画面场景外,有时需要借助Photoshop对图片素材进行处理,或是利用3D MAX制作模型,利用After Effects强大的后期合成功能,强大的光影、构图、空间立体和字幕特效,调节镜头动画与色彩,实现具有一定艺术美感的画面。

党政类风格片头用在重要会议、精神传达、颂扬主旋律的党政新闻中。画面基调为红色和金黄色,质感强烈的金色文字,飞舞飘动的红绸和金色粒子能营造出具有厚重感的党政类片头。两会专题“小李探两会”片头,以飘舞的国旗为背景,出现熠熠生辉的党徽会徽,彰显了党的光辉形象,运用AE勾画、粒子特效、shine插件和摄像机运动等功能,丰富了片头的视觉效果和画面内涵。镜头对准基层的代表委员们,用心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述求,齐聚盛会,献计献策,通过各种场景的有机组合和顺序积累,添加视频转场特技,根据情节松紧适度,实现画面流畅。视觉的变换和冲击力震撼人心,仿佛吹响了催人奋进的号角。由于添加了很多特技和关键帧,因此渲染时间的长短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

五、结语

影视后期制作的片头包装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制作人员的媒体素养、设计要求也很高。制作人员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制作出有创意、内容丰富且具有风格特色的精彩片头,吸引观众眼球,才不至于在这个飞跃发展的影视后期时代中落伍。

摘要:时下,电视媒体竞争愈演愈烈,各类新闻栏目层出不穷。如何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制作精彩的片头无疑是新闻栏目最好的包装。根据栏目的内容和特点,用新颖的形式和创作理念,把新闻内容浓缩到短短的几十秒甚至是十几秒片头内,是后期制作人员能力的体现。如今,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影视后期包装技术的日渐成熟,要求我们从事后期工作的人员需要有较高的媒体素养,要懂得画面编辑、视听语言与艺术审美等,还要有综合使用各种多媒体软件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制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关键词:电视新闻栏目,片头,包装,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侯凌宇.大震撼影视广告制作现场[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21-28.

[2]房海山.影视制作精彩案例分析[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7-40.

[3]刘荃.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2-60.

[4]艾莉莉.After Effects 7.0影视片头制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

[5]廖望.中文Photoshop cs应用基础教程电脑学校21世纪教材系列[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21-25.

探究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 篇9

首先, 当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的内容偏政务性质, 内容比较单一。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最常出现的内容就是政务性的报道, 比如某领导的行程、某会议的跟踪报道等。对于观众来说永远都在报道政务性的新闻, 就会缺乏吸引力, 也不能呈现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这是很多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出现的问题, 新闻节目内容不能有创新和突破, 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收视率。

其次, 当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采写、制作模式都比较单调, 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很多地方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制作模式比较单调, 特别是一些政务性质的新闻, 报道上注重形式化, 老百姓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内容比较少。比如经常报道某某领导在某年某月又参加了某某会议, 会议上某某领导发表了讲话等等, 长时间都用这种方式进行新闻节目的播放, 观众就会乏味, 也无法提升对节目的兴趣度。

第三, 当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缺少引人注目的话题, 缺少新闻线索。一般来说, 新闻线索的来源主要是几个方面, 有来自于党和政府有关机关的一些新闻发布, 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思想方面的新闻, 有来自于广大群众爆料的新闻线索, 主要报道的是一些民生新闻, 有来自于记者自己挖掘和寻找的新闻, 主要报道的是一般人很少注意的新闻事项。目前能够发现电视新闻节目大多数呈现的都是党和政府机关部门的各种活动或者记者采访、发现的一些新闻, 虽然也会有电视新闻节目播放民生类新闻,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缺乏一些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话题, 基本上目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内容还是比较单调。

第四, 当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设备落后、专业人才较少。电视新闻就是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利用电视屏幕来向观众传递新闻讯息的一种方式, 而电视新闻要对采编的新闻素材运用图像、视频、音乐等进行剪辑, 再将完整的节目呈现给观众。但是相对于一些省级电视台或者卫星电视, 县级电视台的这些现代化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因为经费等问题原因而造成不能及时采购最新的设备装置。另外, 新闻电视节目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 比如新闻记者, 在进行新闻采编的时候, 如果不能够深刻挖掘新闻价值、对社会新闻话题不敏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比如新闻编制者, 如果不清楚从哪个角度切入, 不清楚怎样地编辑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无法制作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 还有的县级电视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文字功底、政治理论知识等都比较薄弱, 这些都会影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二、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方式

首先,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要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群众化”。新闻节目的采编工作非常重要, 而新闻节目采编的关键人物就是新闻记者, 因此县级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节目采编的时候要谨记一点就是让新闻节目“群众化”, 所以进行新闻节目采编的时候要坚持以群众导向价值为标准和原则, 在新闻采编的时候要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 要以群众为新闻的主体, 采访时要将镜头面对群众, 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真实了解群众关心的话题, 关心群众生活, 在群众的琐事中融入正能量的信息, 同时要从群众的琐事中挖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提成, 以群众日常生活出发, 给群众带来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行动的参考内容。比如从公共卫生问题出发的《东街旁的果皮箱》, 就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新闻题材, 呼吁人们要重视公共场所卫生问题。

其次,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建立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节目。县级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观看的观众群体都是当地的群众, 因此在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时候除了要将新闻事件的重点与深度报道出来, 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多方面地剖析事件, 这样能够让电视新闻节目更加地丰富多彩, 更有看点。而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如果能够融入地方特色, 从地方出发, 就能够在众多电视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 更具有地方收视竞争优势, 也能够让县级电视新闻节目更接地气, 更加融入当地民生生活, 贴近群众, 更能引起群体共鸣。比如湄潭县电视台策划的《进军全国茶业十强县》、《关注茶业安全》、《生态茶城》等节目就是根据湄潭县作为贵州第一大县的特色出发而形成的新闻节目。

第三,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好新闻“故事化”, 注重新闻的细节方面, 更加深化新闻主题。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细节是新闻的重点, 如果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没有运用好细节, 就会让新闻节目变得枯燥乏味, 没有生动性, 也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精心刻画出细节内容, 就能够让电视新闻节目更丰富, 让新闻更具有生动性, 让新闻节目更加吸引人, 更加耐看。而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单纯地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已经不能在激烈竞争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取得良好的收视率, 如果用故事的形式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味性, 就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取得良好的收视率。

第四,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好新闻节目“主题观”, 要做好新闻节目策划。电视新闻事件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能造假, 但是对于整个新闻传播的方式及新闻报道的整体构思是可以策划的,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来源主要是县级群众, 本身受众面积就比较小, 如果能够在新闻传播方式和新闻报道的整体构思上进行良好的策划, 通过不同的角度、方式等来进行新闻报道, 让新闻充满趣味性, 体现出新闻节目的“主题观”, 新闻节目创新策划相信一定能够在县级地方电视台获得关注度, 提升收视率。

第五, 县级电视新闻要做好创新机制, 奠定创新基础, 让新闻节目具有通用的创新机制。媒体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创新, 人们对媒体的关注度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为新媒体, 如果电视新闻还是沿用传统的形式来进行节目制作, 那么就不能迎合市场, 不能取得良好的关注度。县级电视新闻要跟上新媒体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身节目的创新, 建立良好的创新机制, 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市场, 能及时发现新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 并且能及时解决, 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竞争市场。

第六, 县级电视台要有计划地提高设备投入, 对电视新闻工作者定期性地培训。虽然电视行业是一项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 但是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 设备的投入是有必要的, 在进行设备投入的时候不要求一次性到位, 应该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投入, 提升新闻制作水平。而对新闻工作者也应该定期性地培训, 比如去省级电视台学习等, 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

摘要: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主要来源于县级群体, 如果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比较单一、新闻节目采写制作模式比较单调、新闻内容缺少引人注意的话题、新闻制作设备落后、新闻人员综合素质弱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就无法取得进步, 不能引起群众共鸣、不能有效提升收视率。

关键词: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涛.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创新——结合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受新媒体的冲击进行的研究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0)

[2]陈荣浩.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离不开创新[J].南方论刊, 2008, (08)

[3]廖泽雄.县级电视新闻如何真正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J].青春岁月, 2013, (12)

[4]任文、刘东春.浅析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以及注意事项[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3)

[5]曹淑芳、王艳丽.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走转改”活动常态机制初探[J].新闻传播, 2015, (15)

[6]吴东海.数字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4)

区县级电视新闻现状 篇10

主题性新闻报道,在广播电视的宣传报道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如一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宣传,各级政府和群众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宣传,重大理论的学习讨论宣传等等。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是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此类报道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居高临下,以说教为主要形式来进行报道;二是对会议材料进行“改写”或者“缩写”,以总结式的形式贯穿全文;三是循规蹈矩,八股文一样的套路化、公式化;四是淡化了电视新闻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宣传而宣传;五是声画两张皮,忽视了电视图文并茂的特性;六是主题不明确,泛泛而谈,不知所云。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新闻主题性报道的创新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主题性新闻报道往往是一次宣传战役,其内容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对其进行超前策划的必要性。同时,相对于事件性报道来说,主题性报道的策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主题性报道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才是根本。主题性新闻报道应该突破一般化、概念化的报道形式,在观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点上来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一是导入要新颖,做到先声夺人,也就是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对于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要找出其亮点和兴趣点,从观众关注的方面入手进行报道。我台在去年的“清江鱼杯”现场主题性新闻报道竞赛活动中,当大家都在着重报道清江鱼肉质如何鲜美的时候,有记者以《“部分分割”,盘活整条鱼》为标题,以废弃不用的鱼肠、鱼肚、鱼翅的再利用为报道主题,切入点巧妙,视觉独到,一下就在众多参赛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二是用鲜活的细节增强内容的说服力。细节虽小,但可以小中见大,能够诠释主题,揭示本质。对细节的抓拍和表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主题性报道的要求。比如我台在去年的红色教育宣传活动中,组织学生在资丘苏区遗址参观。当现场的许多媒体记者都对程式化的活动安排进行报道时,我台的一位记者却抓拍到了一位学生将台阶旁边一块松动的石块放回原处的细节动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随后的跟踪采访,给这次活动增加了亮点,在主题性新闻报道创新上进行了尝试,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肯定。

三是用新鲜的事例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举实例,讲故事,是避免主题性报道说教腔、概念化的主要途径。当然,事实必须是新鲜的,只有新鲜的东西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广泛关注。比如我台记者在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时的作品《一个人的马帮》,就是以纪实性的镜头语言,以情景再现的表现形式,对一个村支书为了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数十年如一日不懈付出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这个报道得以鲜活地体现,生动立体,有血有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表现手段上看,电视主题性报道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画面、声音、字幕等表现形式来表意,同时辅助画面特技、同期声、情绪音乐等来进行烘托和渲染,以期实现多种视听元素相结合的艺术化表达。

从操作时间上来看,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主题性报道往往主题重大,需要提前造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中要有一致性和包装意识,要超前思维,跟上步伐。

只有这样,县级电视台主题性新闻报道才会真正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广播 电影电视局

县级电视台新闻策划改进分析 篇11

一、观念创新, 面向广大群众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新闻节目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当地的收视率, 往往要高于省、市台的新闻节目,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舆论阵地的作用。为此, 在新闻节目策划中, 应当积极突破传统的策划观念束缚, 将新的理念和方法贯穿新闻策划当中, 实现节目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首先,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策划人员, 应不断强化信息意识、服务意识和时效意识, 并以农村信息作为节目的宗旨, 将报道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当中, 要善于发现农村的新人、新事和新生活, 逐渐引导农民生活、生产与时俱进;其次, 在新闻节目策划中, 还应具有平民意识和较强的观察力, 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镜头对准生活, 对准广大农民群众, 在社会中搜集素材, 反映群众的心声, 为百姓办实事。

二、内容新颖, 贴近生活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和央视、省、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相比较, 虽然在内容上会更加本地化、更“土”一些, 但却可以灵活地根据地方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 实现报道重心的调整, 而且还可以通过在形式和内容题材上的变换, 保持节目内容的新颖, 使节目更加贴近广大农民群众生活。

(一) 做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工作

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 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和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 做好政府在惠民政策上的宣传, 不仅帮助广大群众对日常关心问题的答疑解惑, 而且还可以为政府排忧解难。例如在房屋拆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镇土地规划等较为热点、敏感的问题上, 可在新闻节目中策划“政策解读”专栏, 详细为群众解读当地惠民政策的意义与作用, 使群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使惠民政策能够更好的应用与推广。

(二) 做好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作为联系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 应积极做好在经济发展中的宣传作用, 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 近年来《泽州新闻》注重挖掘“三农”新闻资源, 并将各乡镇发展中的新动态、新经验、新典型以及农民群众在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内容, 作为新闻节目报道的主旋律, 并且在新闻中开办了“转型跨越排头兵”栏目, 报道一些成功致富的典型事例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动效应。

(三) 做好舆论监督的导向工作

稳定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中, 应通过准确、全面的报道以及有效的舆论监督和沟通, 在使农民群众合法利益得到保护的同时, 有效化解和消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 创造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四) 做好群众观念更新的宣传工作

县级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 还应当积极担负起更新广大农民群众观念的重任。首先, 应在节目内容的策划上, 注重对农民创业与进取意识的培养, 通过一些成功致富典型的报道, 激发广大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 摒弃传统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其次, 在节目内容上加强对当前农产品市场动态、发展前景及趋势的报道, 使农民群众能接触到更多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农业信息, 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再次, 还应当注重培养农民群众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文化意识, 通过报道新人、新风尚等内容,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强思想道德的自我修养, 培养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下转第25页)

(五) 加强节目内容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节目的生命, 新闻报道的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越近, 则新闻的影响则越大, 价值也越高。因此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中要注意对最新消息的报道, 以快取胜。尤其提倡短新闻的报道方式, 突出信息的重点, 使广大群众能更及时、准确地接收到信息内容。

三、结语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要走出传统的模式与框架, 真正办好精品创优的节目, 则应当努力在新闻节目策划改进与创新上寻求突破, 通过找准新闻节目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 使节目更加贴近生活, 反映民声, 以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舆论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全超, 唐兵兵.浅议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创新[J].祖国, 2012 (18) .

[2]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吉祥符号下一篇:液压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