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2024-06-18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精选7篇)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1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2010-06-29 18:22:1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2)

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在推动文化市场大发展大繁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是否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根本问题。推动文化市场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然而,文化市场的”小队伍”如何面临“大市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执法队

伍的政治思想,文化知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的人敢抓敢管,有勇有谋,有的人却有勇无谋,把握不了“度”,如何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关键。

一、稽查队伍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合理。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人,稽查队伍的发展与文化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文化市场队伍是“小队伍”面临“大市场”,由于人员少,资金紧缺,执法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加上县级执法人员享受的公务员待遇还没有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严重影响到执法队员的情绪,影响到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市场稽查工作,一年四季,各种专项整治工作接连不断,就拿我县来说,今年进行了“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扫黄打非工作”、“娱乐市场阳光行动”、“奥运保障行动”、“暑期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校园

周边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行动”等,从年初到岁末,各项集中整治工作接连不断,使得执法人员长期忙于各种专项整治行动,无法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这无意中造成稽查人员对法律法规掌握不透、理解不深,业务知识和执法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原因,以致于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中以罚代管、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3、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稽查队伍作风建设,是稽查队伍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是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能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诱惑的因素增多了,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由于廉政建设制度、干部队伍管理制度等还不够规范和完善,一些单位对政治思想建设抓的不紧,一些稽查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颇,产生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个别同志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考验,出现了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执法

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二、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人员不足,经费匮乏。我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现有人员10人,在编人员4人,其余6人都为本系统调剂。我县县城现有文化市场经营户200余家,不包括19个乡镇,由于人员不足,经费匮乏,业务经费不足,在查处违法经营活动中,许多案件因为不能有效的取证,以至造成违法经营者不能及时受到应有的处罚。

2、稽查队伍素质偏低。县级稽查大队人员是从文化系统内部调剂来的,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稽查队员少,专业知识不强,所有稽查人员,都没有通过任何专业考核,选拔及竞争上岗的方式进来,由于进人时没有考虑其行业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在工作中,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只能照抄照搬,或请教专业人士,有的人对执法程序不熟悉,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稽查设备运

用不精,有个别队员,连起码的文书制作都不会。

3、不注重道德修养。当代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充斥着人们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或多或少的波及到执法部门,有的人甚至认为,稽查人员待遇低,工作辛苦,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寒冬腊月还要上市场,有的人不思进取,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吸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的文化市场出现的问题,思想上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上敷衍了事,庸碌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

4、培训没有列入工作计划。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的工作,是年年有计划,月月有行动,忙的不亦乐乎,于是,培训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没有列入计划,培训工作往往搁置一边。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首先要完善管

理体制,一方面要创新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把那些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调整到重要的岗位上来,在队伍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同时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这样既能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能使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对执法经费的投入,尽快将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执法机构的交通,通讯等必备的工具,以利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文化市场稽查队伍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队伍的社会形象;关系到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关系到能否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就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纪律性,要树立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2

关键词:种子,行政执法,制度,体制,市场,规范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以下简称《种子法》) 实施后, 县级统一供种的局面被打破, 多元化的市场运行格局已形成, 为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各级各地全面启动了种子行政执法工作。县级种子执法作为国家种子行政管理的前哨, 对维护种子法治秩序起着重要作用。对此, 我们通过多方了解和实地调研, 就县级种子行政执法现状与取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县级种子行政执法工作运行状况

1.1 行政法律主体明确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 对种子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作了重大调整, 重新确立了种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各地依照《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 审时度势, 进一步完善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了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主体地位和行政职能, 部分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设立行政执法机构和法制监督机构, 并加强了行政执法软、硬件建设, 为种子行政管理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1.2 行政行为逐步规范

《种子法》实施以来,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颁布了农作物种子管理地方法规, 农业部发布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规章, 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也同时出台了与种子行政管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 规范了县级种子行政执法工作, 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一步得到保证。

1.3 行政执法效能显现

近十年来, 县级种子执法工作的全面展开, 对于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较大作用。就地处川东北的营山县而言, 《种子法》实施初期, 全县常年使用的主要农作物种子1 000多吨, 其中未经审定通过或质量不合格的劣质种子达三成左右, 给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损失。自2002年起, 该县规范种子行政执法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 近八年间依法查处无证经营、未经审定通过品种、劣种子、假种子案30余件,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 500余万元, 为该县粮食产量年均增幅达2.5%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 无证经营、未审先推、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得到遏制, 市场环境得以净化, 促进了农业健康发展。

2 当前县级种子执法中面临的问题

2.1 执法队伍所具法律知识与履职不相适应

据调查, 目前绝大多数县级种子执法人员是从原国有种子企业和其他涉农专业机构分流整合而来。这些人员具有较好的种子或农学专业素质, 但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所有从业人员尽管经过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取得执法资质, 但仅限于了解和掌握一些涉种法律条文, 对行政的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处罚原则、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因而在具体执法实践中常出现运用法律不准、证据不关联、认定事实不清、裁量不当、畸轻畸重等现象, 直接影响种子行政执法的效能。

2.2 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设置有失公正

迄今, 我国对县级种子行政执法承办机构的设置尚无统一方案, 除个别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有农业执法大队承办种子执法工作外, 多数地方是行政委托种子管理站 (非行政机构) 承担执法工作。由于体制原因, 这些种子管理站都兼有种子检验、种子协会事务管理的职能, 即种子管理站、种子质检站、种子协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方式, 以至造就了“自家人执法、自家人提供证据、自家人处罚自家人”的局面, 如此执法显失公正。

2.3 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未能充分体现

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职能必须基于法律授予才能存在。它相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是一种权利, 相对国家而言是一种义务。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既不能违背行政实体规范, 也不能违反行政程序规范。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准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由于种子行政执法起步较晚, 部分履职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及行政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理解不透, 在具体行政行为中, 重实体法轻程序法, 忽视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和相对方参与原则保障制度的执行, 存在超越职权和剥夺相对人权益的倾向, 立案、调查、审查、审理等环节的合法性和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未充分得以体现。

2.4 保障机制缺失, 违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从全国范围来看, 农作物种子行政执法面宽量大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粮油优势产区的农业县。这些产粮产油大县往往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 地方财政窘迫, 种子行政执法除人员基本工资能保证外无其他经费投入。为维持工作运转, 诸如“以收代罚”、“以罚养法”等巧立名目的创收方式应运而生。首先是个别地方违规敞开品种准入大门, 明知“经营未经审定通过品种”属法律禁止行为, 执法机构只要能收取几千元“示范费”便可放行。其次是执法机构不依法实施种子质量监督检查 (不能收取检验费) 计划, 却处心积虑地劝导经销商送样进行不具有监管效力的委托检验, 以图收取检验费。再次是种子执法与种子协会“合署办公”的机构每年定期向协会中的经销商会员收取会费, 会员拿钱买平安, 以期“有事”时获得关照。如此违规执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势必直接伤及法律的尊严和民众的权益。

3 县级种子行政执法的正确取向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种子行政执法是确保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 更应该有正确的取向。

3.1 以依法行政为切入点, 建立与行政法相适应的种子行政管理体制

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法》等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 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力推进依法行政。

在内部机构设置上, 应按照行政合法性原则, 规范设置涵盖种子执法的农业行政执法承办机构 (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 将种子质检、种子协会事务管理剥离出行政执法机构;同时,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法规和规章, 设立法律法规监督机构 (法规股) , 实行查、审分离, 保证主体合法。

在制度建设上, 应依照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 建立行政执法立案审批、证据提 (录) 取、证据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审查、申诉受理、听证、案件审理、事后反馈信息收集与处理、错案追究、公正原则保障、相对方参与原则保障、效率原则保障等工作制度, 全面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种子行政管理体制。

3.2 以强化监督保障为突破口, 全力保证种子行政执法规范运作

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是保证行政执法效能的前提。现行国家行政法律明确规定, 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均是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要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督促种子行政执法机构严格履行职能, 认真纠正偏离法律规范的执法行为, 彰显公正的执法形象。另一方面, 政府财政应将中央每年划拨的产粮 (油) 大县奖励资金的一部分用作种子行政执法所需经费,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妥善解决执法人员办案费用、装备、工作福利等问题, 从根本上杜绝变相处罚、违规执法现象的发生。

3.3 以素质提升为抓手, 夯实种子行政执法基础

履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行政执法的基础。作为种子行政执法人员, 不仅应具备涉农专业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还必须具备较娴熟的法学、法律知识。种子行政执法机关要着眼长远, 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建立长效的素质培养机制, 在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法律基础理论定期培训、定期更新知识的同时, 适时吸纳法学专业或行政执法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执法队伍, 全面提升种子行政执法的整体素质, 营造文明行政、执法为民的良好氛围, 开创种子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贾劲伟.行政法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4.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 政府 信息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1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社会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信息化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提出来。我国信息化的工作首先从电子政务入手,带动其他领域信息化的工作。而电子政务就是建立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电子政务更好地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前,县级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一直延续着“一台铅式打字机,一台油印机”的水平,进入90年代后,机关信息化建设起步,并进入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到现在以计算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等为代表的现代办公设备被大量使用,机关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主要表现为:(1)数量由少到多。现在机关信息化设备不仅包括传统的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而且还涉及电脑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印前设备及输出设备等,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体系。(2)档次由低到高。从传统的打字印刷设备到现在的办公高档轻印刷系统,从油印、铅印到胶印、激光印刷,无不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水平在逐步提升,正在走向设施高档化。(3)设备由分到合。现在部分有条件的县级政府正在酝酿或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将乡镇政府、政府各部门、重点企业的电脑联起网络,并配套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公文传输、网上决策,有条件的已经开通了视频点播。这样使原来孤立的设备得以“整合”,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4)作用由小到大。以前政府办公自动化在整个政府机关往往处于从属位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这固然有观念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当时办公自动化对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所起到的作用的确不太突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关办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设备了。如果一旦停电或设备出现问题,公文流转、制作将几近陷入“瘫痪”境地。这足以说明信息化调和正在由“不要”变得“重要”,成为“领导干部用得着,工作人员离不开”的工具。

2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集中表现在设备和人才两大方面:

从设备现状看,设备购置存有盲目性。受人员编制和部门职能限制,县级政府一般都有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往往只有几名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维护、使用,而购置设备则需领导拍板,领导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信息化建设内涵知之甚少、懂之不多,造成“懂行的无权,有权的不懂”,给设备采购埋下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购置高档设备成为唯一的有效选择,然而这种选择往往是以资金的大量浪费为代价的。

从人才现状看,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县(市)处于城乡结合部,受区域位置的限制,人才不足成为影响县(市)信息化建设的最突出问题。县级政府人才不足的问题表现是多层面的:专业人员少非专业人员多。受人才不足的限制,许多非专业人员通过快速“充电”,充当起信息化建设的主力,由于专业建设先天不足,导致整体战斗力不高。业务型少关系型多,与人才不足形成反差的是,近年来大批专业生择业困难,而机关信息化岗位上却充分满着非专业人员,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个别领导片面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打打字、传输个文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能应付就行了。其直接后果是:信息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信息化知识有待普及;信息化建设后劲乏力。

3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电子政府”,是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塑造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对县级政府信息化建设,要切实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重点,要建立健全专门领导机构,落实强有力的人员扎扎实实地抓,确保这项工作稳步推进。

(2)下决心解决好人才瓶颈因素。人才是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受区域限制,县级政府不仅信息化人才短缺,而且信息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信息也相对闭塞。要注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沟通,做活引智我用的文章。特别是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得到信息为业大公司、大集团及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不能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引进人才,得到的不仅是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可以随时捕捉到信息化最新到向,学到在县域难以学到的知识。近几年来大中专院校开设计算机等信息化课程增多,相关专业毕业生也由非常短缺向相对短缺,一些学生面临着就业无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县级要拿出一批编制,面向大专院校毕业生,通过考试、考核等途径,择优录用,以补充和解决人才不足的矛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二是对下培训。重视和加强信息化人员日常培训工作,建立起日常培训制度,着力培养一支骨干力量。以此为主导,带动领导自觉使用信息化设备,提高整体操作能力。领导操作技能不足是影响网络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往往一个人不会用而使工作陷入被动。对这一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强化培训的主体。各位领导要带头学、带头用,通过自身的模范实践,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突破,保证网络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3)认真解决好县(市)信息化建设定位问题。定位不清,是影响县(市)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县(市)信息化建设定位,应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①坚持“不唯先进,但求实效”的原则。追求设备先进性本无错,但由于盲目追求超前性,而造成资金大量浪费却是不值得的。县级财政一般都比较紧张,大多属“吃饭财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搞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慎之又慎,多方研究,切实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比如在服务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选购及在软件的开发上,都要经多方考察、论证,突出实用性这一关键,努力做到既节约资金,又满足需要,既少花钱,又多办事,不能盲目跟着潮流跑,追求所谓的超前发展。信息产业的突出特点是技术发展快、价格变化快,越是高端产品,盈利空间越大。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②坚持“逐步完善,不求一步到位”的原则。信息技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信息网络建设上,要想一步到位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完善、逐步提高的原则,在实践中完善,在运行中提高。在办公软件编制上,要拿出专门时间认真搞好测试,力争在正式运行以前将主要问题解决好,以后再根据需要逐步予以完善。要明确网络与软件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就连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要经过几年的完善、改进,何况开发能力不高、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应用软件开发商,更需要一段时期的消化吸收。③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县(市)由于其承上启下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网络功能定位与软件编制必须结合区域实际,紧扣县域情况,不能照抄照搬省级或地市级的做法。特别是在功能设置上,不能贪大求全,不必别人有的全有,别人没胡的也想有。试图通过网络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1] 刘杰,彭宗政.社区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蔡大鹏.社区管理信息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程大章,温伯银.智能住宅小区工程建设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 潘茵.社区物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佟曉筠,谷军,苑圣波.信息化与数字化城市发展战略和对策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7] 冯海旗,王景光,曹怀虎.信息系统管理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 戚学森.城市社区建设思路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街道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4

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其他的事都是小事,对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缺乏整体认识,城郊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大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城市活动,使我街道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也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热情。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街道的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群众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目前街道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富春街道地处富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富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103.95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居委会,33个行政村,总人口1138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030人,农业人口32781人,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9295元,村级集体经济为9787万元。近年来,街道和村级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抓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33个行政村有图书室阅览室15个,健身苑点18个,健身器材310件,蓝球场25个,其中塑胶球场2个,乒乓室17个;活动室35个。各种健身场地面积达5.7万多平方米。

文化队伍建设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的基础。几年来,街道各村都十分重视文化队伍建设,把文化事业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先后组建了各种文化队伍,目前33个行政村有文艺演出队6支,女子乐队1支,腰鼓队10支,秧歌队7支,蓝球队15支,乒乓球12支,鼓乐队1支,龙灯队1支。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各种节日、纪念日各村都要举办文体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5年元宵节,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组织举办的“富阳市首届龙狮大赛”中,农林村龙灯队的“富春茶龙”,城东村腰鼓队“飞扬的青春”和城西村的“激情腰鼓”等,受到了广大群众和评委的充分肯定,一举夺得了最佳金龙奖和最佳金鼓奖,城西村的门球队和街道老干部门球队多次在杭州市级以上级赛事中获奖。春华村和柳溪村还有自己的村文化节,他们每二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二届,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另外,村与村之间组织文艺队联合演出、举行蓝球、乒乓球友谊赛等等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有3个村荣获市文化示范村,12个村被评为杭州和富阳市文明村称号。

二、目前街道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市创建文化先进城市活动的开展,市委、市政府、文化部门及街道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村抓好文化建设,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但由于部分村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上、场地设施和人才等因素,农村文化建设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街道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村干部对文化建设意识比较淡薄,认识也比较狭义。认为文化是村民个人的事,无费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牌。平时只重视抓经济建设,认为只要经济抓上去了,分村虽然经济条件较好,由于村干部意识淡薄,至今村里文化设施还是空白,也没有文化队伍。

2、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薄弱,文化队伍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新时代的农民群众解决温饱之后,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需求逐年增大,由于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导致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至2005年,33个村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的投入平均约为每年1.5万元,多的村10万元,最少的村3000元。到目前为止,有部分村还没有一支文化队伍,也没有文化设施,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主要是扑克、麻将。同时近年来,部分村村民建房红红火火,土地寸土如金,而要搞一个健身点、文化活动室却没有安身之地,群众想要锻炼健身,搞一些文化活动就找不到地方。

3、文化骨干缺少,文化活动单一。由于农村相应的信息比较闭塞,加之人才的流动,部分有一定特长的人都进入城镇或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有的文化骨干由于年龄较大,已没有能力来做这些工作。现在有很多的村每年的文化活动只是春节期间请外来演出队演几场戏,平常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另外由于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传统文化已失传,而现代文化又没有人来传授,从而使农村文化面临困境。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诸多矛盾的出现,社会流动人口增快;企业改革的深化,诸多因素的相互碰撞必然导致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文化建设对于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农村干部必须切实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转变“先经济发展后文化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观念,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同心协力,在组织、政策、经费、人员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

2、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提高农村干部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走向小康,空闲时间增多,加之对文化意识的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也谒望向城里人那样,有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对弘扬正气,崇尚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是经济条件薄弱的村,要有重点的扶持,随着经济的发展,街道应适当从财政中拔出一定的资金,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出台优惠的扶贫政策,帮助他们建好文化设施,文化场地,组建好文化队伍。有的可采用与辖区的企业、学校合建,实行共建共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加强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养,选拔有一定文艺基础的人,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文艺素质和业务技能。实施城乡互动,开展村与社区、与城里的文艺队伍进行文化结对,调动社区、文艺队的积极性,一来可以促进社区和文艺队演艺水平,扩展演出层面,二是可以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双赢。

4、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

县级烟草专卖管理现状与对策概要 篇5

目前县级局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在法规法律宣传、联合执法、队伍建设、案件查处、绩效考核、市场监控、内部监管等方面作出较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但纵观全局,仍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内部监管机制建设不完善。二是市场监控手段单一,外渠道进货、贩私、贩假由经营场所转入隐蔽,大案、要案、网络案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得到较好的突破。三是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专卖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笔者提出粗浅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一、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和建立内部监管长效机制是促进专卖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内部监管是以《烟草专卖法》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为宗旨,是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而组织实施监控内部行为规范的准则。它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基础工作,如卷烟营销、物流配送、烟叶生产经营、专卖管理。要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首先,抓好专卖管理。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内部整顿规范,把加强内部监管与行业自律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从源头上设关口,堵漏洞,才能促进卷烟销售渠道规范,杜绝虚订、虚摊、乱渠道供货现象;才能增强零售终端经营能力,达到营销与专卖的服务管理全面到位;才能全面推进烟草依法行政工作,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才能有力监管烟叶种植合同、烟叶站点设置、合同收购、烟叶打包入库、烟叶调拨准运证、烟叶调拨执行、资金回笼、废弃烟叶处理等重点环节;才能保证各项监管措施畅通到位,保障烟草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建设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完备的内管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方式是按章办事的基础,也是达到确保长效监管的保证,加大对内管部门与“两烟”部门的考核力度,并结合当前推行的绩效管理,制订长期有效的考核方案尤其重要;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专销结合机制,提高专卖对卷烟的监管力度和可控性,充分突出专卖职能,发挥整体效能,有效地控制市场。再次,成立专门机构,整章建制,明确专职人员开展内部监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对内部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步整改和完善并强化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中的规范作用。第四,对卷

烟计划执行、卷烟配送到位、严格执行省局的价格规定、省外卷烟的落户消费、业务烟和特供烟的管理,烟叶种植计划、合同执行、烟叶严格按合同收购、报废烟叶处置和专卖行政执法等工作环节实行重点监管,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创新办案手段,扩大信息来源是促进专卖管理工作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

随着烟草专卖对假、私、乱烟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经营假、私烟的空间进一步缩小,使得部分违法经营行为由公开转入地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反侦查能力也不断提高。

现有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给我们专卖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相关措施非常重要。

1、确立现代卷烟零售市场体系。认清当前卷烟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确定新目标,制定新措施,深入推进卷烟打假工作质量的提高,营造有序的现代卷烟零售市场体系。

2、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与职能部门的配合,形成以政府牵头的县领导打假小组,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达成共识。

3、强化市场检查整治。市场整治要求认真仔细,讲求规范实效。市场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如监管不力就会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同时给消费者利益带来损害,因此各项检查工作要落到到位,讲求规范实效。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时,必须严格依法办案,文明办案,绝不允许办“人情案”、“关系案”。

4、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利用节假日重拳出击,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发现违规一户,打击一户,绝不留死角,同时向社会开展打假防假宣传知识,公开举报电话,让全社会自觉地联合起来远离制假、售假、贩假的违法活动。

5、开展情报网络建设,强化案件经营,培养专业线人。目前制售假烟的不法行为已经网络化,而且分工明确,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情报支撑,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我们一是获取有用情报。获取烟草信息网络方面的有用情报,是取得证据,破获案件的有效手段,因此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城区和重点户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监管和布控,了解并掌握违法经营者的生活规律、经营动态以及社会关系,一旦成熟,果断出击;二是发挥情报网络作用。最重要的是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地下大案、要案、网络案的侦破力度和对重点户的打击力度;三是创新办案手段。展开案前的摸排工作,积极搜集有价值的线索,进一步扩大信息来源,加强对违法卷烟存放地点的监控,强化案件经营。

三、全面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是新时期专卖管理工作的重点。专卖管理人员是代表国家行政执法,天天和卷烟零售户及各部门打交道,其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关注,专卖人员的素质关系到烟草专卖管理队伍的形象,关系到能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临武烟草专卖局历来一直重视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素质工作,通过努力,专卖管理人员的结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但与新时期专卖管理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必须继续狠抓专卖管理人员素质工作,加大专卖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促进专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新突破。不断完善、严密的科学制度,是强化专卖管理队伍建设的保证,也是实现正规化管理,规范化办案的前提和条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关键是抓好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制度就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管理作用,所以必须加大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在烟草专卖执法水平上,正规化管理,规范化办案, 在行政执法中,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律依据充分,处分适当公平,程序合法。以文明的执法行为,热情周到的服务,崭新的精神风貌展示社会, 总之,目前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潜在的,但挑战是现实的,只有我们转变思想观念,立足现实,解决问题,与时俱进,夯实基础,才能为烟草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农村卷烟销售市场现状调查及营销策略

李景武2008-3-7 随着中国烟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烟草行业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格局,进行着创新性的整合与再造,体制上和品牌上的做大做强,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完善,企业内部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创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当前世界烟草业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占领卷烟销售市场,尤其是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卷烟销售市场。

一、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引起的思考

对于中国烟草企业来讲,“营销重心下移”已经成了当前烟草企业营销应主要探讨的大问题。因为随着烟草网建的不断深入开展,城市从省级、市级、县级烟草(一、二、三级市场逐渐完善,达到了“由我调控,归我管理”,主流销售的良好目的。但是,我们恰恰不能忽略的就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肥沃的低端卷烟销售市场的深入研究与思考。

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村问题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与核心,而今天农村市场仍是拉动中国烟草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说,曾经被忽略的拥有八亿多农民消费者的农村卷烟消费市场,对于烟草企业来讲,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亦或是烟草农业等,都是一座极具含金量的富矿。

对此,不但中国烟草企业欲稳占国内烟草市场,达到“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扩张;而且,一直从上个世纪就对中国烟草市场觊觎已久的国外烟草企业,从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那一天起,就跃跃欲试欲与中国烟草企业一争雌雄,抢得中国烟草市场一杯肥羹。面对中国烟草市场将重新被瓜分的今天,所有中国烟草企业都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策略来开发中国烟草这座宝藏? 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如果说“营销在中国”是新世纪全球营销的一个重大主题,那么“营销在农村”则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富有崭新挑战的课题。与城市烟草市场相比,更不成熟的农村烟草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它等待着更多的烟草企业去研究,去

开发。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能赢得农村市场,谁就更有机会赢得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二、农村卷烟销售市场现状分析

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巨大,但过去却一直是被人重视不够的黄金市场,比城市烟草消费者多一倍的农村卷烟销售潜力巨大,缺乏消费引导,品牌结构提升指导缺位,服务理念滞后等等,都对开发农村卷烟销售市场造成了发展“瓶颈”问题。所以,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从建设和谐烟草的角度出发,科学细致地分析农村卷烟营销市场的现状。

(一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因素分析

1、农村卷烟销售市场潜力大

据国家权威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人口有八亿多人,其中吸烟人数约在3亿多消费人群中,农村消费者占了2.05亿人(吸烟人数不仅如此,实际可能还要多,按照人均月消费约六条计算,年消费卷烟已经尽150亿条,每条平均价格三十元左右,年卷烟消费就高达4500多亿元。这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但是,在其背后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卷烟销售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给烟草企业的高端管理者们以一个极大的发掘金矿的商机。

2、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地区差异大

中国地域广袤,农村分布幅员辽阔。从平原到高原,从南方到北方,从大漠到草原,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居住各异,导致广大农村消费者对卷烟产品功能要求差异性的存在;而且,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农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就导致了农村卷烟销售的购买力呈现出多层次性;更由于区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各地农村卷烟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偏好有所不同。

3、农村卷烟消费潮流滞后

从中国现阶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决定,城市与农村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或者是从精神等层面上,农村与城市在消费水平上差异也很大,产品消费时间上存在时间差。一些在城市已趋饱和或者销售较慢,进入市场已经很长时间的卷烟产品在农村可能刚刚起步,或者尚未达到消费的高潮期。据权威人士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异很大,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消费水平,都低于城市消费水平。也就是说城市消费者吸食卷烟以四十多元的红河之类卷烟为平均水平,农村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则主要集中在三十几元以下的卷烟品牌上,消费相对比较滞后。

4、农村卷烟销售市场秩序较乱

由于农村广大消费者普遍文化层次较城市消费者知识水平低,自然环境比较落后,交通条件不便利,加之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一些不法烟贩子猖獗,唯利是图,铤而走险,致使农村卷烟销售市场中出现制假、售假现象。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打私打假力度,但大多集中在城市的一、二、三级市场,很少波及到广阔的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即使有也是蜻蜓点

水,走马观花式的烟草专卖市场检查。于是,不法烟贩便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假烟在市场令人防不胜防,时有出现。

5、农村卷烟销售市场环境不完善

相对城市的卷烟销售市场来讲,农村市场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购买力也相对较低。有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烟草营销人员肩扛手提步行很远才能把客户定的烟送到手中,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阻碍了农村卷烟消费的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迅速加快,国家出台了亘古未有的取消农业税的利好政策,农村的市场环境会逐渐好转,尤其是山区农村市场条件的好转,一些消费观念和需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城乡区别也会逐渐缩小,卷烟销售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市场也将逐渐扩大。把握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参与世界经济

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对于烟草企业科学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应对国外烟草进入中国烟草市场的又一致关重要的砝码。

(二农村卷烟消费者因素分析

在广阔的农村卷烟消费市场,卷烟消费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的消费个体上又有所差异与不同,消费者心态直接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趋势,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农村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分析影响卷烟销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以便于不断提高农村卷烟消费水平的有序提高。

1、农村卷烟消费者消费存在相互攀比现象

在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比较,方方面面的相互之间的比较都存在,生活水平的高低,住房条件的好坏,吸食卷烟档次的高低,这在农村卷烟消费市场表现比较突出,消费求同和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大多数农村卷烟消费者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而是依据他人,或者模仿他人的消费行为,或者虚荣心所致的攀比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这部分农村消费者不是特别理性消费,而较注重个人消费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反应如何,这是不可取的。

2、农村卷烟消费者节日消费突出

农村卷烟消费市场与城市卷烟消费市场具有很大不同,因为城市众多的消费者有较高的人均收入,而绝大多数农村消费者个人收入相对较低,除了用于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金外,用于个人消费的资金有限,所以,农村广大消费者必须有计划地、节俭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这部分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不太注重细节,经常精打细算,讲求实用,不大考虑品种和质量等细节问题;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和重大节日里,例如婚丧嫁娶、岗位变动、学子升学、房屋建筑,元旦、春节等一部分宁村消费者往往一改平日的节俭,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尽情消费,购买较平时较少购买价格较高的卷烟。

3、农村卷烟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民税收不但减免了,而且国家还无偿投入大量的倒贴资金,为农民进行各种补贴,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由此,农村和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生活水平和农民个人收入水平普遍有了明显变化和大幅度提高,其消费结构发生了悄然变化,过去百分之八十吸食的是十几元低档烟的消费者,现在提高到二、三十元或更高价位的卷烟产品,销售结构的提高说明了国家政策的英明,也给烟草企业提高消费结构提供了契机。

三、农村卷烟销售市场营销策略

农村对于城市人来讲,也许有点陌生了,虽然上代我们都可能是农民的后代,但是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农村不但是一块肥沃的卷烟销售市场,有着巨大的商机和巨大的效益潜力可以发掘,还因为八亿多人的农村卷烟销售市场寄托着中国烟草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

所以,对于中国烟草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们来说,已经到了必须加入到建设新农村的行列,牢牢掌握农村卷烟市场销售的关键时刻了;必须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战略家的长远目光,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烟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目标。这就更加要求烟草企业必须重视农村卷烟销售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更好地服务不同层次的卷烟销售市场,真正实现“两个利益至上”的宏伟目标。

1、适销对路的产品营销策略

市场是由消费需求、产品、营销手段等组成。那么,烟草企业如何建立起适销对路的营销策略呢?根据不同渠道内的消费特性,使不同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有效对接,使渠道内的资源达到科学整合,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首先是组织和生产、经营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的适时对应,低价系列、中档系列、高价系列,同样相对应产品的消费群体,避免产品营销档次上的错位;其次是渠道终端与产品的对应性,形成主渠道营销、烟草客户、消费者三个销售环节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营销链条;再次是服务策略,当今时代已经到了服务制胜的时代,尽管烟草企业属国家专控独家经

营企业,也必须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从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都必须开展科学有效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营销策略。

2、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

烟草价格制定的标准,需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客户和广大消费者等诸许多因素。不仅要对烟草制品的成本进行核算测定,而且更主要的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能力需求。针对农村消费平时以传统节俭型为主,企业应采取低价和中档价格策略,谋求在短时间内充分占领卷烟销售市场。大丰收牌卷烟开拓农村卷烟消费市场时,针对企业自身实际,竞争对手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尽量降低价格,短时间内迅速一路飘红,在广阔的农村销售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行之有效的渠道分销策略

渠道的变化是当今企业面临的困惑。传统的烟草经销体系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以强调厂商利益共同的成功模式正受到来自超级终端的挑战,传统经销商也在寻找着自身的生存价值与出路。留给客户的利润空间正受到挤压。如何抓住销售渠道的变化趋势,建立企业的渠道竞争力呢?那就是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渠道分销策略。

但是,开拓农村卷烟营销市场必须采取与城镇市场完全不同的分销策略。由于农村消费者居住分散,分布范围广,交通不便,农村经销终端多,规模小的实际情况,烟草企业在建设营销网络时一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开拓终端卷烟消费市场;二是有限制地与中间商联合。农村烟草市场比较分散,烟草企业完全靠自身所建网络是不现实的。企业除可与客户建设渠道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烟草企业网建力度,对烟草终端客户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科学合理地利用邮局和有实力的农村网络网点多,分布广,形成的独特优势,这样既节省了大量重新建网的成本,又争得了市场先机。

4、守法张扬的促销策略

烟草虽然是个特殊行业,但它也是一个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大市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心态的毕现,他们购买烟草制品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到商店参观实物、媒体隐性广告、熟人介绍、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依此进行造势,获得广大农村卷烟消费者的关注与信任。针对各地农村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烟草企业的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现场促销形式,守法张扬地促销卷烟商品。

5、切合实际的市场调研策略

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就必须明确调研的目的,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市场调研策略,这是烟草企业搞好农村卷烟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往往是为了调研而调研,流于形式,之所以调研,是因为企业领导提出了这个要求,所以他们必须开展调研。大凡是新开拓的,或者偏远的烟草区域市场,其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市场的品牌传播信息接收面窄,使得很多知名品牌到了农村市场却知之甚少,这给农村卷烟市场营销增加了许多难度。

对此,烟草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的切入角度和方法有很多,一定要全面考察一下该地区的人口规模、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信息接收广阔度等,使卷烟产品贴近入市场,贴近广大消费者,有更大的销售空间和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烟草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活力。

6、深入挖掘客户资源的策略

具有战略眼光的现代烟草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和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和感受,并以此迅速采取相应的市场行动,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然而,顾客的需求似乎永无止境,追求

高附加值的顾客满意时代的来临,逼得烟草企业的经营者不得不想法设法去应对市场,却仍然很难把握市场的脉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烟草企业的资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但大多数烟草企业的经营者还是过分侧重于传统的人、财、物的管理,而对信息资源、关系资源、客户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

特别是客户关系资源,是现代化烟草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突破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瓶颈”,必须重视和研究客户关系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起真正的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和营销观念,这是经营重点转移到以服务和提高客户忠诚度为中心上来的重大举措。为此,烟草企业必须设计和执行顾客价值传递系统,以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说客户资源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直接增长点。

7、大力培育品牌忠诚度策略

品牌忠诚度对于企业的利润贡献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顾客忠诚度在决定利润方面比市场份额更加重要。当顾客忠诚度上升5个百分点时,利润上升的幅度将达到25%—85%,同时,企业为忠诚顾客提供的成本是逐年下降的。随着顾客对企业产品信任度的增加,还可以诱发顾客提高相关产品的购买率。

要想使客户和广大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断提高,必须让烟草经营客户了解烟草企业,了解企业的地位、强大的市场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使烟草经营客户树立长远合作的信心,诚信经营,为客户排忧解难,不断地增强客户对烟草企业的忠诚度,使之成为互利互惠的双赢共同体。

8、合理调控市场投放策略

烟草企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生产经营与贸易等都有专门的法律为后盾,进行保护性经营,其产品的市场投放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有序延展地投放,在卷烟品牌培育过程中,产品市场投放量应实行合理有序调控,在烟草目标市场上营造一种产品供不应求的紧张氛围,籍此提高烟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但是,必须避免烟草零售客户因手中库存较多而采取盲目倾销政策,从而破坏了品牌形象,影响了卷烟品牌培育与市场销售。这就要求烟草客户经理通过户籍化管理,对零售客户类别的细分,动态销售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品牌投放和有效供应。

合理调控也是建立稳定的烟草品牌价格的必要手段,而只有稳定的价格才能巩固品牌成果,实现品牌价值,拉动烟草零售客户的销售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客户效益潜力的良好目的。

9、强化客户管理与服务策略(1建立与完善客户动态电子户籍

对于烟草企业来讲,全面推进“户籍化”管理工程势在必行,这是烟草行业实行网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实施电话访销,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电子结算现代化管理战略,抓好烟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烟草客户管理原理,就是对烟草市场所有批零业户,建立科学的一家一户一卡式的户籍化管理动态模式,随时随地,不同时段的业户资料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反馈其经营遵纪守法等全面情况,定期根据销售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定期与卷烟生产厂家沟通,重视商家提供的反馈意见和经营思路。然后烟草管理人员对辖区业户进行宏观调控,微观细化管理。它是完善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在某种意义上讲,实施烟草客户管理“户籍化”工程,是维护经济秩序,推进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必要保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和烟草行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四种“烟进行全力打击,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不法分子仍然在高额利益回报的诱惑下,置烟草专卖法于不顾,疯狂地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给国家、企业和广大烟草经营客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计算机技术于烟草客户管理,实行“户籍化”管理工程,意义非常重大,这是烟草企业管理中开拓的新的工作思路,通过“户籍化”管理,既对所辖区域内建立健全了基础档案,又对其实行全面宏观调控,创造那么一种宽松、融洽、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卷烟市场经营管理环境。

(2加强烟草客户的全面培育

烟草企业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终端客户,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客户的培训工作。这里不光是对烟草企业的营销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还要在日常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条件对客户进行培训。宣扬企业文化、卷烟经营技巧,实用管理技能,行业动态、营销管理、店面布置、战略规划等拓展认识。

所以,对烟草企业营销管理人员来讲,能够为烟草经营客户进行随时随地,非常细致而又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可以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不断增强客户对烟草企业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和扩大卷烟产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

(3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服务体系

随着中国烟草经济的迅猛发展,烟草企业管理水平也将不断提高,烟草营销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烟草营销工作就成了烟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它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所以,作为烟草企业的营销人员,应该以我是烟草行业的一员而感骄傲和自豪。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烟草营销人员,必须对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坚定的信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积极推进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突出体现主动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和高效服务,赢得了客户的称赞;以矢志不渝的忠诚,全身心的深入市场,开拓市场,与客户打成一片,成为连心连利的朋友。

烟草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带着感情去营销,树立长远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性化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扩大烟草营销市场,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

县级文化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6

陕西省镇安县种子管理站作者:张祖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强化管理和服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关键词:种子;管理;现状;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的落实,为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管理,提高管理权威奠定了法律基础。农作物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农作物种子是农业增产的内因,也是科技兴农的主要载体,它对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40%以上。同时,种子又是经营销售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商品,种子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种子管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1、县级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国办《意见》文件精神,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负责种子市场监管、种子质量检验(含室内和室外)、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种子信息服务和推广四大体系工作任务。就陕西商洛而言,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县级种子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审核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对市场经营销售的种子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检;查处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承担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管理;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新品种展示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农作物种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种子信息收集交换与发布等;负责全县农作物良种补贴的组织实施工作。总之、种子管理部门是抓粮食生产安全的主力军,特别是山区县的种子管理站任务重、责任大,工作量大面广且任重而道远。

2、县级种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市场化,种子销售企业不再局限于国家、省、市、县四级种子公司,而是放开经营,只要具备相应条件都可以注册公司,投入到市场竞争之中,使得从事种子经营的企业成倍的增长。其次是销售的品种大量增加,且形式多样,有国审品种、省审品种、试验示范品种、引种品种,还有个别企业利用商品名称代替审定名称,鱼目混珠,给市场管理带来了难度。再次是销售渠道多了,过去以县级种子公司为主体的经营格局被彻底打破,个体种子经营活跃,就陕西省镇安县来说,种子经营由2003年前的种子公司独家经营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家,而且,销售网点还在继续增加,在不断地向村、组蔓延,随着种子销售利益的驱动,农民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存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经营资质不严格。一是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法人有随着法人变化而未变更现象;二是种子经营许可证未年审或者不能年审,已失效却继续使用;三是借用、租用种子经营许可证给他人使用,对他人的种子生产质量不闻不问,经营以营利为目的。四是对乡镇种子经营网点的资质无明确规定,投机经营空间很大。

2.2、种子经营不规范。一是擅自更改种子生产日期,将上年陈种改为当年的新种;二是将市场不畅销的品种改成畅销品种; 三是种子标签无种子使用说明和法定信息;四是种子包装袋透明面太少,不便于种子购买者和种子管理人员观看外观质量。五是随意调运经营种子不备案、不送样、不区试、乱销售,种子纠纷案件经常发生。

2.3、种子经营人员素质低下。一是种子经营人员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种子使用技术贫乏,不能正常开展咨询服务。二是法制观念淡薄,用A公司的种子销售发票销售B公司种子,有的甚至不给老百姓开购种发票,经营不建立档案。三是对抗检查,销售未审定品种种子或者其他违规种子,采取隐蔽销售和逃避检查。四是不按规定变更营业执照和到农业部门备案,不按规定保存经营档案。五是对农民进行欺骗销售,出现问题逃避责任。

2.4、种子管理人员待遇低,素质差。就陕西商洛地区的种子管理站来说,目前大部分县虽然种子改制已到位,但是,市编办将市级种子管理站设为正科级(其他市为正处级),县级种子管理站的规格一律变为司站级,极大地挫伤了种子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改制人员未培训就上岗,种子管理人员素质差。

2.5、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在办公配备上,大多数县站是无办公用房、无种子最基本的检验设备、无交通工具、无最基本的办公设施、无统一服装。下乡用车靠租、办理电子业务的工具靠借,搞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无专项工作经费。人均每年的财政经费只有一千元左右,有办公开支就没其他开支,严重制约了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搞好种子管理工作对策

种子管理工作面对农村、农民,涉及千村、万户,事关粮食生产安全,是一项关系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心工作”,它与政府的“面子工程”相比难以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粮食主产区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区,都要坚持不懈地抓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安全要牢记“小河无水大河干”的哲理,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把贯彻实施《种子法》和国办《意见》,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宣传种子政策法规、加强种子行政监管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任务来抓。从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角度考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县级的种子市场管理工作:

3.1、提高种子管理机构级别。国办《意见》第三条第七款指出:种子管理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特别是要强化省、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建设。如果种子管理机构级别太低,在本辖区就难以搞好种子执法管理和品种推广工作。粮食生产大省辽宁、湖北等省在解决种子管理机构级别上早已率先一步,在几年前就将省级种子管理站变为种子管理局(正

厅级),市级为处级,县级为科级。在县级机构设置上还要严格执行农业部【2009】08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种子管理机构实行参公管理,要在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基础上,成立农业执法大队,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根据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配备相对应的专业人员实行综合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化解人员编制矛盾。

3.2、加强种子执法队伍建设。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从事种子执法的工作人员既要懂得农业行政执法程序,又要懂得农业技术、种子知识,工作稍有马虎,就会出现差错。只有严格要求,使其认真学习,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办事公正,练就较高的办案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准,才能搞好市场的管理工作。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要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即要做到目光长远、服务大局,还要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种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3.3、提高种子经营人员素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都要在土地上去检验,绝大部分土地的主人是农民,农民直接与基层种子经营人员打交道,提高种子经营人员素质是关键。在种子市场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办班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搞好县级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建立种子经营人员培训制度,逐步将县、乡种子经营人员打造成一支知法、守法、精通业务的种子营销队伍,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3.4、认真搞好宣传,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搞好种子法律法规和优良品种推广等宣传活动,随时掌握种子经营环节,认真搞好种子市场检查,检查品种是否审定,种子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等各项指标,坚决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要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者,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按有关要求,认真审核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资格,对资质条件不符合发证要求的,要依法撤销其种子生产、经营资格;要加强对种子质量的检查,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重点打击;要规范种子购销备案、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给予警告和处罚,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执法机制,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与引导企业自律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从而做到保证种子质量,保护企业和农民合法利益。

3.5坚持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种子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农民收成的关键。所以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加强对品种育、繁、推的管理,严禁未审先推、未引先售、未试先种,打击乱引滥繁的违法行为,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县、乡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

3.6搞好县级种子管理装备工作。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首先要配备必要的种子检测设施,培训一批持证种子检验员,并通过省级认证,为政府监督检验和社会需求

提供种子质量检测服务,同时建立和实行“缺陷种子召回制度”和“退化品种退出制度”,使农作物品种使用科学化、制度化,追求最大效益;其次要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以保证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再次是要配备农业执法人员统一服装,树立农业执法形象。

浅谈社区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7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广大城镇居民的要求,是新时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要求。休闲时间的增加与合理利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这部分时间,是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课题。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必须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变为居民自觉的行为。今天的社区不仅是市民居住、工作的地方,还是人们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紧张的工作之余,在社区内能得到休息娱乐与健康文明的享受,使居民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得到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来实现。

2.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全国各地的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过去,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基本上是把创建文明小区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所以大部分地区的创建活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创建文明单位、共建文明楼院等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抓好安全防范、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文化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现在,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创建形式逐渐完善,社区文化成为社区建设的灵魂。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在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精神品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地方团结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普遍不够。有些人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很模糊,主要存在三种错误观念:

第一,认为经济发展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道德风尚自然会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无关紧要。第二,认为社区文化建设任务繁重,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不大,搞社区文化建设又会分散精力,是一种工作上的包袱。第三,社区内城乡居民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对从事社区工作的同志不理解、不支持,造成部分社区工作者有委屈感和失落感,从而逐渐对社区文化工作缺乏热情,失去信心。

2.思想政治教育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社区已经成为大部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场所。由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难以满足社区未成年人的多层次需要,加上一些家长一味的溺爱,忽视对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导致一些社区未成年人劳动观念、责任意识淡薄,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低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创建经费严重缺乏。大部分社区的广场设施、文体设施、绿地公园面积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的需要,许多社区缺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或即使有也被挪作他用。随着社区文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迫切需要更多的物质投入和经费保障,而政府财力有限,导致有些社区创建工作难以积极有效地开展。此外,社区组织一般也没有经济实体,致使社区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许多制约。

三、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1.加强组织,提高认识。社区组织不同于其他行政组织,它缺少权威性和规范性。随着社会管理作用的日益突出,政府应赋予他们必要的权限和职能,使之在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做到社区文化建设的人员到位、时间到位与经费到位,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物质保障。

2.积极参与,多方共建。现代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各行各业的繁荣,社区内的一些单位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社区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共建活动等方式积极整合辖区单位的文化设施资料,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最大效能,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

3.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个社区的文化越有特色,就越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提高社区的知名度,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社区的文化特色是社区形象和精神风貌的体现,由于各个社区的人口素质和文化传统不同,每个居民都要有自己的文化追求。因此,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各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社区文化。

4.丰富多彩,注重实效。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文化活动中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庭院、文明楼道等为切口,培育社区文化。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区健身运动会等,积极培育融“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楼群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使广大居民在浓烈的社区文化氛围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

5.以人为本,满足需求。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使各种活动符合不同居民的“胃口”,提高他们文体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社区文化创建工作还要贴近群众,化虚为实,不走形式。通过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区文明程度。

上一篇:任大冰2009述职报告下一篇:企业内部管理杂志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