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4-07-29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精选9篇)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1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摘要】开展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活动现状原因的分析,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措施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个方面。根据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理论,优秀大学生至少应该具备“知识、技能、个性、品质、个性、身心”5个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则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成果与高校文化品味的高低紧密相关。要真正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要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手段来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

本文从素质教育运行的几大机制为依据构建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可理解为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时,其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方式,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起着或约束、或保障、或制约、或激励的作用。

1、约束机制。根据约束机制本身内涵以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殊对象,本文将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机制分为:规则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三个方面。规则约束是指个高校对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规定制度;组织约束是指个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的组织要求等;文化约束是指个高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的文化形态约束。

2、保障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是指高为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主要包括一下两点:一是制度保障,即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相关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即要保证高校学生活动的经费和设施等达到一定的标准。

3、动力机制。要提高活动的运行效率,就需要认真研究调动人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即动力机制问题。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动力的开发和转化,带动参与人这一子系统的能动性运作,从而推动整体系统运行。

4、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环境因素,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据此,本文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分为激发、引导、评价和分配和反馈五个环节。激发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驱动模式下激起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引导就是对活动的开展

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即对活动效果予以价值判断;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活动资源分配给组织和个人;反馈即对评价结果分析后对激励手段、标准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公正。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苏联教育家家苏〃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素质教育作为其实践语正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也在如火似荼地进行。但目前,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下面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机制为切入点对现在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首先,约束力度不到位。虽然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臵过程中,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念。但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定制度却一直停留在盲目地喊口号、走形式的层面上。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从组织约束机制的角度来看,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系统性差,组织结构的不科学性等问题导致活动缺乏系列化和程序化,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活动的低水平形态不但没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反,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保障机制缺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庞大的人员基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这些表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不足和活动设施的缺乏。软硬件设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量。软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支持不足。

再次,动力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动力源的开发不足导致了活动参与率低下。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引导、评价和反馈环节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不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的方式就致了引导机制的无效。对于学生活动的成果,过于注重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忽略其在精神方面的榜样作用。在反馈方面,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活动而活动”,无论是校方还是主办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并未能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的盲目和活动后没有太大的收获。

三、如何开展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规则约束机制。

2、加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学校的相关领导部门以及活动组织应该高度重视组织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充分发挥起应有的组织作用,保证校园文化有序、有效开展。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态与校园文化活动有密

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4、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条件。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投入主要要求解决包括经费、场地以及设施方面的问题。充分运用保障机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5、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既要运用动力机制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又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兴趣。当然,这两项机制也要对活动本身的改进与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上述改进措施虽然只是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四大机制入手,但同时也包含了对于活动本身的改善,包括对活动合理性、价值性以、多样性、创新性等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

高书朝.素质教育的机制与运行探索.济宁师专学报纸。2001

许再银.刘亮.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

焦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活动设臵.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黄顺年.彭栋梁.郭晓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张慧.王宇红.优秀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科技信息.2007年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2

1.1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景观建设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比较出名的文人景观包括三校亭、西南联大青年友谊林、红烛广场和四大水体景观。

三校亭:是根据西南联大校区内的三校亭原样, 加以优化建成。三亭处于同心圆上, 各自占据一角, 呈现出一种三足鼎立的感觉;但是彼此之间又有文化上的联系, 就像会用语言沟通一样, 蕴含齐心协力之意。三座亭子分别代表着北大、清华和南开, 书写着教育史上的辉煌成绩, 承载着千千万万师大师生的梦想和希望, 在师大这片土地上屹立不倒。

西南联大青年友谊林:这是2010年7月北大、清华、南开、师大4所学校的学生在暑期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寻访西南联大足迹, 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时候, 参观师大呈贡校区后栽种了72棵树木, 象征西南联大共同走过的72年的教育岁月。

红烛广场景观:是以闻一多塑像和红烛诗文墙为中心, 围绕广场环形布置而成。红烛广场景观通过亮丽的红色、半圆形的空间布局以及互动的表现手法, 将闻一多先生坚持真理、追求民主、爱国情怀和燃烧自己、奉献他人的“红烛”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5组半围合的墙体, 利用正反面的虚实手法刻画了红烛的意象;高达3.2m的闻一多先生的雕塑, 是由紫铜铸造而成, 雕塑的右下方正反面分别用小篆和魏碑镌刻闻一多先生著名的《红烛》。

四大水体景观:分别是北潭、清溪、南湖、云泽。其中“北”、“清”、“南”、“云”四字取自“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的首字, 体现云南师大与西南联大的联系。

1.2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绿色文化景观管理现状

1.2.1 节约用水措施。

最近几年, 云南师大对校园的基础给排水设施进行持续改造, 先后启用了中水回用工程建设、雨水收集回用工程以及管网节水改造工程, 通过生物膜反应器净化, 最终形成可供人直接接触进而饮用的纯净水。

1.2.2 污水及固体废物的处理措施。

绿色校园的重要内容就是减少废水、废弃和废渣的总量。针对校园污水, 可进行适当处理, 即可用以灌溉植物、池塘用水或者热传递介质等。在具体的实践中, 师大针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具体实施了2套管理方案。方案1:是将一部分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 从而进入市属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方案2:由学校自行处理, 并接入循环网络进行循环利用。在污水处理上, 校方主要以生物反应器技术和传统的SBR处理技术共同处理, 并通过专业的检查方式, 检查结果按照国标进行比对, 可以得出校方处理后的水能够符合生活杂用水和观赏性水景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

2 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景观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严格的管理机构, 明确相关制度

在管理的模式上, 采用独立核算策略, 即利用自负盈亏的方式来激励相关各部门自觉减低能耗成本, 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在管理的细节上积极进行创新。比如相关部分积极修缮校园管理中心, 为减少因洗浴而导致水资源的过多浪费, 并与广大的师生员工进行沟通协调, 从而实施澡堂消费实名IC卡制度, IC卡只对校内师生及教职工发放, 既能杜绝校外人员抢占洗浴资源, 也能提高个人节约用水意识, 从而减缓浴室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率。

2.2 加强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工作

首先成立高校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专项奖惩资金, 下设相关的执行部门 (例如绿色办公室、节能减排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 , 并规定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然后, 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和学者成立专家委员会, 为校园的绿化建设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最后成立由教学、科研等院系负责人一起组成绿色校园建设办公室, 协调实施领导小组科学进行管理决策, 并动员校内一切力量, 统一部署, 积极行动, 进而为校园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3 结语

当代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景观建设对高校的外部教学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广价值,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是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教学工作条件的前提, 是为广大师生营造美好生态校园的关键。校园绿色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 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学校的精神内涵, 是学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景观建设中, 应该突显出文化、艺术和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保障文化能够长久的延续。

摘要:以云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绿色文化景观建设为例, 探讨该校在针对校园绿色文化景观建设及管理对策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 为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景观的发展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绿色大学,校园绿色文化,景观建设,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牛来春, 彭文明, 樊佳奇等.传承民族文化营造生态校园——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丽江校区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8)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3

【关键词】高校 食品文化 艺术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前言

我国食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食品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世界食品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许多地方和高校都纷纷开展各种主题和特色的食品文化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内容,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弘扬中华传统食品文化,倡导新的饮食观念和消费观念。食品文化艺术节是以制作、展示、品尝、观赏为主要内容的节庆活动。地方和高校举办的食品文化艺术节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本文重点从高校举办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目的和意义着手,分析当前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现状,提出办好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建议。

2 举办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食品文化艺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建和实践对创造良好的食品文化氛围和优化育人环境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1)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保护和弘扬中国食品文化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它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否,吸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出现文化殖民的倾向,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国食品文化保护和弘扬更无从谈起了。中国食品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千变万化,题材覆盖上下五千年,包括茶文化、酒文化、社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中国食品文化思想深刻,传统内容和题材非常贴近生活,可以说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

(2)拓展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

举办食品文化艺术节,不仅是对同学们文化艺术水平的一次检阅,学生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一次检阅,甚至为展现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办好食品文化艺术节,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食品文化艺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展示了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食品文化艺术节既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松心情的空间,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同时也让学生们受到一次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有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所有的这些都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奠定了基础。

(3)扩大合作交流,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

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定位是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企业。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是面向全校师生,在校内影响巨大,这不仅扩展了院与院、院与系、系与系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院系的友谊,提高了院系的办事效率。食品文化艺术节一直遵循“打开门来办活动”的理念,与许多企业进行合作,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和益阳华葛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长沙好韵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院企合作成果展,这不仅增强了院系与企业建设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双向交流,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食品文化艺术的举办,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宣传等栏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提高了学校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增加了学校学院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学校和学院的快速发展。

3 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现状

在全国各类高校中,举办食品文化艺术节的高校为数不多,像农林类大学以及含有食品类相关专业的大学有可能举行食品文化艺术节,像文理类大学很少有食品文化艺术节这一校园文化活动,所以,食品文化艺术节虽然对于某一所食品院系来说,其活动版块繁多,内容丰富新颖,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举办的食品文化艺术节,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极高,在校内已是鼎鼎有名的校园文化之一。但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食品文化艺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食品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高校院系只注重食品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食品艺术文化的建设。食品物质文化建设只是食品文化艺术节的一个物质载体,一个外在的标志。建设食品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有的学校把食品艺术文化单纯的理解为发展娱乐文化,疏忽了食品文化艺术的内涵而使得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也是食品文化艺术节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现在教育的功利色彩和商业化倾向较浓,无视学生主体发展的应试教育还仍然有市场,艺术教育,实践教育还显得相当薄弱,这都显示着文化观念的滞后。

(2)从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内容来看,因循守旧,缺乏时代气息,文化内容单一,文化底蕴低俗。活动内容和形式常惯用上一届的固定模式,将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上还是少则又少,而更多的是娱乐内容型内容多,知识型、思考型的内容少;活动名目多,但真正有吸引力的少。大家都在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有的是为了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食品文化艺术节,缺少对学生追求高雅食文化的引导。

(3)从食品文化艺术节举办方来看,当前食品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只是单单有一个院系来承担,院系又由团总支学生会来分担。由于参与主办食品文化艺术节的人员少,力量凑不到一块,导致食品文化艺术节的规模也上不去,内容自然而然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同时,单一的举办方经费来源甚少,活动的持续时间不长,没有达到食品文化艺术节特定的效果,校外影响力不大;单一举办方的领导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盘掌握全局,有时候不免会存在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可以看出,现今的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举办实力是非常单薄的。

(4)从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社会影响力来看,食品文化艺术节建设忽视了网络文化的作用。食品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在校园,不是在地带繁华的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因此校外的观众知道的少之又少,同类学校也杳无音信,这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有很大影响,难以把自己特色发扬出去以扩大本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提升本校在同类院校的地位。若将食品文化艺术节借助网络的丰富、快捷、开放等特性这个平台,将会深深的影响着一大批青年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为打造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广泛可知性、深度影响力增加亮点。

(5)从后勤服务来看,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服务态度不够周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是活动的头等大事,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扎扎实实地抓好食品文化艺术节中的后勤保障工作,防止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后勤保障工作可是说是搞好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前提条件,但有些高校对此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致使食品文化艺术节开展不畅或是无法进行,特别是有些高校的食品文化艺术节涉及到厨神大赛活动版块的刀切、油炸等工序时,后勤保障更显得很十分必要了。

4 如何开展好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

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是提高大学生素质,丰富课余生活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现状以及我们自身举办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来办好食品文化艺术节:

(1)要积极开展食品文化艺术节理论研究和探讨,对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发展规律和操作规律加以总结,已建立有效地导向机制,不使食品文化艺术节表面化、现象化、形式化,要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内涵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做出贡献。

(2)要抓特色,食品文化艺术节内容要广泛新颖。一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重点抓住几个特色的内容,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一年一度“食品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每一届都迎合时代气息,创造性结合企业元素,以“学生参与为载体,以食品文化为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院形成了“以学习食品理论,掌握专业技能,实践职业规范”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活动,弘扬了健康向上的特色食品艺术文化。在校内已是赫赫有名,在校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3)建立健全有关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特别是奖罚制度,要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规则的约束机制,积极调动学生工作的热情和参与的兴趣。

(4)加强完善高校食品文化艺术的领导组织机构。校院系的相关领导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活动的组织机制的构建与运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组织作用,采取高校联合,高校与媒体联合,高校与企业联合的手段,保证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有序、有效、长久开展。

(5)树立品牌意识,打造高品味的食品文化艺术节。食品文化艺术节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决定了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开展;另一反面,食品文化艺术节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打造和传播校园文化,让食品文化艺术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品牌,从而扩大食品文化艺术节在社会的影响力,达到众多院校共同关注的效果,更加有利于把食品文化艺术节打造成全社会参与,全社会分享的高品质学生艺术活动。

(6)加大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投入,为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的条件。就目前来看,加大食品文化艺术的投入主要包括经费、场地以及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充分保证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开展。

(7)提高学生参加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活动的趣味性、内容的新颖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运用奖励制度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使食品文化艺术节达到高校全员共建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9)加强后勤服务的保障措施,首先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其次在活动过程中,针对活动现场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都要事先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备用灭火器、水枪以防火灾发生,临组医护小组以备意外伤害之需,可以由校院学生干部组建文明督察队来维持现场秩序,以保证食品文化艺术节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食品文化艺术节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之一,它丰富了校园文化,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立足现状、把握意义、采取措施,定能办好食品文化艺术节,打造高校一流的学生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诗苑.透过文化艺术节浅析高技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53.

[2] 许再根,刘亮.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

[3] 只洁,牛光民.寻症求道.开创校园文化新天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25(1)106—107.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4

一、高校困难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经济困难的群体仍然存在,在高等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容易导致贫困生在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高校还存在着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学生学习困难对学生的自身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动作技能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一)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焦虑、抑郁心理明显

焦虑是对外部事情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贫困生的家庭负担都很重,思想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表现如下:为生活费、学费焦虑;为家庭焦虑,担心多病的父母或家中债务的增多,甚至担心意外的发生;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报答焦虑。贫困生最大的愿望是以优异的成绩慰藉父母、兄妹的一片苦心,他们上进心极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总能如愿,故而羞愧、焦虑。另一个因素就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状况并不景气,即使找到工作,初期收入也不会很高,毕业后能不能按期还款等等,这些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必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工作,以致产生了对个人生存和未来生活将面临危机问题的持续的焦虑。

2、自卑、粉饰心理突出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其原有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以及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发觉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差距悬殊,遂有自惭形秽之感,自我评价偏低。此外,有些贫困生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时常囊中羞涩,担心别人看不起;或是由于以前曾经有过一些因贫困而遭受他人耻笑的经历而导致的心理挫折,遂自视处处不如人,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出现强烈的自卑心理。

3、渴望交往又自我封闭的矛盾心理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交流沟通,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造成心理缺失或失衡。有些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从而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把自己当作“另类”看待,总觉得矮人半截。对同学与老师的好意总摆脱不了被施舍的感觉,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于是,有意无意的与同学疏远,尽量少参加班级活动,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渐渐地,在别人眼里贫困生总是沉默与孤僻。

4、依赖和懒惰心理

一些贫困生在求学路上一直是靠政府救助、学校资助、亲朋帮助和自己自助走进大学校园的。大部分学生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非常珍惜,他们一面努力学习,一面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机会,积极自救,展示了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济

困难学生有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帮助或帮助不够则是政府、学校或老师的失责。他们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不愿自立自强,而是完全指望政府和学校资助他们,希望社会好心人帮助他们,把一切美好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格和依赖心理。

(二)心理问题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

第一、影响学业。贫困生由于经常要为各种费用操心,无法专心学习。有的无视校纪校规,忙于赚钱而随意旷课,直接影响学业。有的只顾怨天尤人,对生活绝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无心学习甚至厌烦学习。大部分贫困生虽然想搞好学习,但焦虑的情绪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低下。同时,自卑的心理使其不愿意向同学、老师请教,更没有坚定的信心。

第二、影响个性品质的完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封闭心理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容易使贫困生缺乏应该有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影响学业的完成。其次,影响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无奈心理和封闭心理等问题,不仅使他们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减少,也使他们与社会的交往减少。另外,影响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贫困生如果不及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容易使他们形成懦弱,自卑、孤独等不良性格,在认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表现出观察粗略、认识肤浅、看问题片面、脱离实际等症状,从而导致智能水平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减退、竞争意识减弱等问题。

第三、影响良好品行的形成。粉饰心理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有粉饰心理的学生,以为要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容易产生弄虚作假、欺骗同学、欺骗老师的行为,导致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些贫困生不顾自己条件,追求不切实际的生活方式,最终铤而走险,走上了偷窃,诈骗的犯罪道路。

第四、诱发心理疾病。贫困生正处于人生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中情感中的对立面常常交织在一起。如自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幻想与务实,进取与消极,冲动与压抑等等。当这种内心矛盾长时间得不到其他人的抚慰、疏导,特别是心理冲突强度迭加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心理失衡,诱发一系列的严重心理疾病。

三、认识学习困难的学生

1、在比较中认识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是学校教育大家庭中的成员,在与其他成员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学生进行全面比较,找出了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情感上、动作技能上,以及家长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的差异,由此概括出学习困难学生的若干特点。从而使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2、在发展变化中认识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我们需要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形成、发展、变化的轨迹,及其演变的主客观条件,从而为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启示和依据。通

过任课教师和研究人员通过走访学生家庭、走访学生原就读学校的班主任、个别谈话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材料,把握学生动态变化的状况。

四、针对困难学生实施的对策

1、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困难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引发的理想确立、人际交往、学习动机、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帮助和引导。因此,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来提高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多少假定了学生的心智还不够健全成熟,这对敏感而自尊的心理脆弱的大学生来说也未必能够完全认同。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上已经崩溃的学生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也已显得无能为力,他们需要的应该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帮助和治疗。目前,很多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可以让同学到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与治疗。

3、在多种教育力量协同中形成对策

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双边活动,其中一边是学生,另一边是各种身份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这些人员的社会角色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这些力量或者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或者相互制约,抵消了部分正面教育影响;或者相互对立,甚至使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防治工作.必须避免后面两种情况。学校教师队伍内部有也一个协调、配合的间题。在学校教育力量中,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影响最大,其他任课教师也有各自特殊的影响力,教师在正确教育价值观指导下的相互配合协调,对教育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关键性的咋用。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篇5

随着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在网络上又缺乏科学性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判断力受到影响,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没有社会阅历,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1.2缺乏校园文化特色

目前很多高校学府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从文化建设形式上几乎都一致。那么,现今如何能够突出校园特色、展示与其他学校的不同文化建设之处,我们可通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去解决校园文化特色、展示等问题。

1.3当前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对接的问题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6

1、南昌大学: 《爱乐赣剧 雅俗共生——南昌大学推进雅俗 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 1 —

2、九江学院: 《保护“非遗” 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 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

3、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青春红歌会”大型主 题校园文化活动》

4、江西科技师院: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打造红色校园文

化---以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育人新模 式》

5、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大“外文大合唱” :唱出来的思 政品牌》

6、南昌工程学院: 《搭建网络互通平台 畅通心灵沟通渠道》

7、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 二等奖(二等奖(9 项)

1、江西财经大学: 《魅力蛟湖课堂——江西财经大学整合 校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景德镇陶瓷学院: 《用“行为艺术”打造校园文化时尚 元素》

3、南昌航空大学: 《依托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记南 昌航空大学“行走的课堂”红色文化体验活动》

4、江西农业大学: 《科技创新文化搭建大学生实践成才平台》

5、江西理工大学: 《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青年需求 加强思
— 2 —

想引领 倾力打造人文社科知识讲坛—— “八角论坛” 精品工程》

6、赣南师范学院: 《谷雨诗会》

7、宜春学院: 采集道德之光,《 引领学子前行—-宜春学院 运用身边道德典型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

8、东华理工大学:《 构建国防生思政教育九大工程 提 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融合发展》

9、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融合地勘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攀岩文化等元素,建设“登高涉远”为核心标志的 校本文化》 三等奖(三等奖(13 项)

1、赣南医学院 : 《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赣南医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 才举措和成效》

2、上饶师范学院: 《上饶师院扎实有效开展青年志愿者服 务活动》

3、江西蓝天学院: 《让青年学

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江 西蓝天学院开展评先活动扎实有效》

4、南昌理工学院: 《军魂拓展大学生成才》

5、江西服装学院: 《发挥专业特色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6、江西警察学院: 《打造忠诚教育的文化长廊》

7、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孕育思辩风气·营造思辩氛围》
— 3 —

8、江西教育学院: 《依托专业技能大赛平台,创新校园文 化建设载体》

9、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竞赛彰显实力 文化铸就品

牌-—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树“竞赛文化”特色品牌》

10、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发掘红色资源,依托红色 优势,搭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11、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创新载体,探索育人新途径》

1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军训教官队---校园文 化建设一道靓丽的“橄榄绿”风景线》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邢台学院等十所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共发放问卷2600份, 回收2477份, 回收率

95.27%。

问卷主要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以期获得当前河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手资料, 为后面的建议和对策奠定基础。

2、河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2.1、河北省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针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 河北省高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比较重视, 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都能体现出对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关注。

2.1.1、体育价值观的现状

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是产生体育行为的前提。调查发现, 河北省大学生们在认为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人的教育价值方面, 均有着表现很好体育价值观, 这是河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最为有利的核心动力。

2.1.2、河北省高校体育精神现状的情况

作为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 体育精神决定着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在他们积极生活态度、拼搏进取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合作态度等方面具有着重要意义。这说明我们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中, 比较这些方面的培养, 这是当前河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另一重要的力量源泉。

2.1.3、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道德现状的调查

体育工作中同样渗透着德育工作, 高校学生体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已经成为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整体来看, 河北省高校中学生的体育道德认识还是比较好的, 这非常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和建设。

2.1.4、体育知识情况调查

教师是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的直接责任人, 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在能力结构上不但运动能力突出, 还需要在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大幅进步。体育理论课是对技能课的必要补充, 在体育理论课的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方面普遍存在欠缺。这不利于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1.5、体育习惯的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 有超过四成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良好的体育习惯或“有体育习惯, 但需要坚持”, 38%的同学表示“目前没有, 但正在培养”。在调查“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方面的工作”时发现, 31%的同学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太满意”, 还有17%的学生非常明了的表示“不满意”。这一结果说明河北省高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2、河北省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体育制度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制度的制定、实施、管理机构的组成、运行得以发挥作用, 因为涉及到高校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因此, 该方面的调查重点参考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

2.2.1、体育管理机构建设现状的调查

体育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往往取决于学校的领导层的工作方向, 在调查高校领导在体育管理工作方面的态度问题中发现, 有23.7%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领导“非常支持”, 37.1%的人认为“比较支持”, 25.2%的教师认为领导“不太重视”, 还有14%的人认为“很不重视”。这说明河北省高校中体育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层的关注与重视。

另外在调查管理机构健全与否时, 57.2%的教师认为“非常健全”, 38.5%的人认为“比较健全, 有些工作需要落实”, 还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健全”。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体育管理机构建设从形式上讲是比较好的, 关键在于能否高效的发挥效能, 将体育管理工作全面贯彻。

2.2.2、体育制度完善现状的调查

在体育制度的调查中, 高达71.2%的教师认为“非常详细、完善”, 可见制度的完善程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后面的体育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却发现, 近四成的人认为“不太好”或“很难贯彻执行”。前后相比可见差距。此外, 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效率方面的调查中发现, 仅有9.4%的教师认为“非常高效”, 竟有15.7%的教师认为“效率很低, 经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 由此可见, 在高校中仅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任何制度不能深入贯彻执行也只能是文字上的一种形式, 河北省高校在体育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中还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才能真正落实的问题。

2.2.3、体育课程开展对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情况的调查

在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对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教师在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中发挥作用情况评价为“非常好”的39.4%, 认为“比较好”的有41%, 可见, 高校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中基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另外, 体育课的时间和内容安排相对灵活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在灵活安排的情况调查中发现, 仅有47.9%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 有20.3%的同学认为“不合理, 没有灵活性”, 由此可见, 河北省高校在课程时间安排和内容计划上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需要打破常规, 改变原有的课程时间和内容模式, 将体育课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2.4、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情况的调查

高校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 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是自发的组织起来, 但是, 专门的组织指导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队伍中来, 在这个情况调查中发现, 仅有不足两成的学校“经常”进行专门的组织与指导, 大多数学校是“偶尔”或“从来没有”。

体育比赛的开展情况调查形势非常好, 这其中的功劳有相当部分归功于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发挥, 在被调查者中有69.3%的同学认为社团组织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中的作用发挥“非常好”和“比较好”, 仅有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3、河北省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2.3.1、关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服务情况的调查

在体育场馆的基础建设方面的调查中发现, 由于高校快速扩张, 招生数量日益增加, 学校可使用的资源分配到人则逐渐减少, 一些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的建设落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体育经费出现紧张, 导致学生对场地设施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满意。

在调查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情况的满意情况中, 仅有7.6%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 这说明, 在高校中面向学生提供体育场馆的服务意识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目前离学生的满意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 要想很好的服务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高校体育工作, 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由管理到服务的观念转变,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2.3.2、河北省高校体育器材管理情况的调查

体育器材是体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对高校体育器材拥有的数量和种类情况的调查中, 共有31.7%的同学认为“不够充足, 仅能满足部分体育项目的开展”和“很差, 不能满足教学和课外活动需求”, 这一调查结果的原因与体育场馆的调查有相同的地方, 主要是因为经费问题。另外还有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广泛, 一些新兴的街舞、跆拳道、攀岩等运动项目在学校中逐渐出现, 而学校在一些前卫的运动项目开展上反应不够迅速, 不能及时地培养师资, 及时地进行引进推广等原因。在管理方面的调查结果与场地设施调查一样, 主要存在服务理念欠缺的问题。

2.3.3、河北省高校中体育文化有形展示情况的调查

体育雕塑、板报等有形展示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作用重要, 是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 河北省高校中的体育有形展示情况明显不足, 许多体育有形宣传的口号、墙画、雕塑等仅仅存在于体育场馆周围, 没有深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很难使广大师生在无形中和无意中都能够接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因此, 河北省高校在体育文化有形展示方面还有较多的工作需要加强。

3、现阶段加强河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提倡和引导

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积极的体育精神、高尚的体育道德、科学的体育知识和良好的体育习惯, 形成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积淀。

3.2、全力加强高校体育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提高管理效率, 改革高校体育管理模式, 发挥高校中学生社团的组织能力, 创造全新的管理环境。争取学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 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

3.3、加强基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 严格器材采购, 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为体育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体育雕塑、墙画、板报等体育的有形展示方面仍需要集思广益, 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特别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 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环境创设提供物质便利。

参考文献

[1]蔡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建设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3) .

[2]李宇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 .

[3]王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甄别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2) .

[4]戴兵, 茅善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刍议[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12) .

[5]赵爱民, 于修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新析[J].韶关学院学报, 2004, (9) .

[6]江玉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1) .

[7]赵一平, 马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7) .

[8]张宏伟, 沈辉.江苏省高校女生余暇体育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7) .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8

关键词:新疆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对策

大学生是新疆、兵团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是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新疆最有力的人才资源。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7万人,8年间增长了3.7倍。由于新疆高校毕业生数量在持续增多,就业市场供求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严峻。人才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高校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新疆举行了四期就业指导培训师资培训,现有的培训力度及具体实施情况与前几年相比,有较大突破,但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指导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目前,新疆大部分高校从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但与内地高校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工作场地与经费的投入方面,新疆高昂的办公成本显得极其可怜。新疆高校现在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手续办理、信息提供、政策指导、技巧培训、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创业培训等8个方面,但基本都处于大而全的启蒙教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高校所进行的只是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规划。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性,也尝试着开设一些选修课,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够把其列入必修课,从而使职业指导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也比较简单,通常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学生人数多,交流互动少,学生兴趣不大,加上学生本身认识的偏差,只对技术性的问题如着装、面试技巧、简历的制作等内容很关注,关于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内容不太关心,因此效果参差不齐。再者,就业指导主要在四年级进行,而且由于不是必修课,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许多学生因种种原因没能接受到指导。此外,低年级的学生因无法更早地接受培训也未能形成很好的就业意识,进一步削弱了就业指导的效果。

2.就业指导队伍不太稳定、素质参差不齐。当前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工作人员、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当年的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整体情况是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长期做这一工作的人员少,短期做的人员多。每年的毕业生辅导员,由于其大部分是第一次带毕业生,在知识、技能、阅历等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即使是学校学工部的工作人员,不同高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能全面掌握就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的人员不多,其他兼职人员就更难保障了。

3.就业指导基本没有走出校园,深度、广度不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社科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研究员认为:“因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渠道并不特别畅通,导致许多单位、企业招不到掌握较好技能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们又在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特别是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新疆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加上很多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进入高校以后因为新疆辽阔的地域,再加上因经费、人员紧张等情况没能到企事业单位很好地考察、锻炼,所以很多的时候也只是理论上的讲授。加上高校教育四年的滞后,毕业时的就业形势与入学时的差异较大,所以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更加必要。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新疆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因此,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新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随着新疆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细化,而现实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新疆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等政策,以满足大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管齐下,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高校应成立就业指导工作教研室或工作领导小组,把就业工作常规化和制度化,进行集体备课与探讨,加大就业工作的专职化进程,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就业资源和经验,把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就业指导培训师的培养力度,做到每个学院每个年级至少有一名就业指导培训师。其次,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权威专家到学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就业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参加校外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从而实实在在地强化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改变模式,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现在就业指导是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巧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应建立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凸显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引导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设计,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在大学生进校后,就要以其各阶段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为切入点,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和准备开展相应的指导,将就业指导拓展到大学阶段的全过程,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教育,使学生看清楚未来,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3.内外结合,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社会化。目前看,新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其重点仍放在学校内部,对于校外职场的涉及较少。高校就业指导的服务还不够全面和突出,因而,高校应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除了必要的就业信息搜集外,还应与之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如设立实习基地、提供职业培训等,在学校与单位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共同确立大学生的就业培养方案,互惠互利。此外,高校还应聘请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咨询顾问,开设讲座、设置相应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及时的职场信息以及必须的入职资格和相应的入职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就业求职时更为从容和理性。

4.丰富内涵,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立体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既可以独立进行,也可借助有关活动,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运用正确的就业指导方法,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例如:开展职业心理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等方法,并根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职业能力,确定适合自己心理和素质条件的职业目标和就业岗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指导的形式,通过合班授课和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职业,做好就业准备;启动个性化指导,使学生与专家、就业指导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帮助大学生纠正某些不恰当或盲目的行为和消极态度,排除职业决策中的心理障碍和困难;通过模拟招聘,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和方法,提升竞争力;通过就业指导网站,设立“在线咨询”、“网上留言”等栏目,进行网上的一对一服务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2] 周振宝,于鹏,郑燕.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J].黑龙江史志,2011,(7).

[3] 李冬平,周小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1).

[4] 薛潇.过程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成才之路,2010,(17).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and Current Status

of Career Guidance Work in XinJiang?s University

CHANG Hai-liang, MENG Qi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d college graduates year by year in Xinjiang, after Central work conference held about Xinjiang, in the mode of counterparts with suppor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has not kept pace with the rapid change in Xinjiang University, it is bound to bring new inconvenience t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and targeted to carry out the counterplan of employment guide.

Key word: XinJiang抯 university; career guidance; current status;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9

调查论文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您好!

我是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杨惠涵,在此,我想对学校的文娱体育类活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摘要

本文针对培正学院现有文体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培正学院的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许多出彩的地方同时也有着许多不够好的地方,在听取了专业人士的建议后作出一些完善和改进。本篇调查报告从活动组织者和活动参与者两个角度来看到问题,从各个院系特点到整个学校来分析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文体活动;现状;应对解决

一、活动组织者角度:

1、人文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2014级人文系迎新晚会,2014年人文系班级同乐日——对你爱爱爱不完,2014年团学交流晚会 优点:策划周密,通知较早,工作人员现场秩序维持较好,彩排顺利,后期清场处理就好,参与人数较多,互动做的较

缺点:部门协作缺少一定默契,意外状况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宣传不够到位,宣传人员积极性略弱,部分活动活动时间安排不妥,活动形式略陈旧不够创新,活动负责人员对活动不够了解。有些活动的难易度没控制好。大型活动考勤困难,物资准备不够充分,创新与发展:创新宣传方式,结合线下线上,并提早进行宣传,所有事宜都应提早布局,为了更好地互动,游戏难易度靠实践去检验,游戏之前先本部门实验。彩排时也要做好通知工作,不能忽视彩排的重要性。建议与改善:策划书完成后仔细核对两到三次,策划书分撰写人,核对人。多次检查。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和联系,双方负责人加强沟通,通知一定要到位,突发状况准备好备用方案以防到时候手足无措。学校的相关设施需要更新完善,比如麦,音响。

2、经济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举办了校级活动培正达人秀、培正running man、现在目前在筹备全新的绘跑培正~这几个活动项目在以后经济系文体类活动中都会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中培正达人秀、培正runningman是我们的品牌活动 优点:经济系是一个有活力并是鼓励创新,所以我们举办的活动都是比较吸引眼球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比赛; 缺点:经济学系学生会人数较少并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导致学生会内部人手分配不足,工作强度大;各部门发展和分配不平衡。创新与发展:在宣传方面的建议是 建议全校的文体类活动都应在宣传方面进行创新,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个活动开始前进行宣传培训 让工作人员更多了解活动的内容 所需的活动成效等 建议与改善:。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举办活动 不要让学生会工作强度太大而出现反作用力。我们应追求更大发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扩大自己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增大自己与其他院系文体类活动的竞争力。

3、外国语学院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英语风采大赛,男生节,女生节,“三走”等,其中英语风采大赛就是我们外院的品牌活动,而女生节就可以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男生来了解女生的真实情况,还可以给女生们补充更多的小知识; 优点:我觉得因为我们外院是一个二级院系,人数都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会的人数去更好地举办一个活动 缺点:我觉得我们的文体类还是比较传统了,很多活动都是很久就流传下来了,例如在宣传最近的外文话剧大赛那样,除了本院系外,其它各院系的同学好像都没什么兴趣,所以外系的报名数遇到了瓶颈; 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创新一些文体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活跃校园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人多的优势,集思广议,听取更多的意见,来自主创办一些新颖的吸引的又有意义的文体类活动。

建议与改善: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积极跟各院系的负责人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帮我们向各位同学宣传,而各位策划本次活动的总负责人还亲身带头进行游行宣传,向各位同学展现我们美好的一面。学校应该定期举行一些与其它院校的学生会互访活动,除了能够互相交流经验,还能加强与其它院校的友谊,就好像上一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外语系学生会组织各部门干部来我院交流,我们总不能只让别人来我们学校交流,自己不主动出击嘛。

4、会计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校园十大歌手复赛、决赛;上学期的学识汇,体育知识竞赛,宿舍文化节闭幕颁奖晚会 优点:动都能顺利完成,基本没出什么大的状况,负责人都比较会变通,比较会见机行事,然后决赛邀请的中场嘉宾表演都很精彩,观众反应比较好 缺点:宣传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够到位,报名者水分较大导致活动举办较被动,知识挑战类的文体活动的性质导致其创新度不够,从而使参与人数较少。有时候表演类节目彩排不到位导致活动质量下降 创新与发展:关于参与者的话,可以加大奖品力度,提高创新度来吸引跟多的人前来,其实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你活动的创新形式吧。彩排的话就是尽量找个合适的时间,让工作人员,决赛者,表演嘉宾能来,这样才能减少正式比赛当晚的状况,还有就是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白清楚自己的职责。建议与改善:宣传方面作为师兄师姐一定要带好头,麦的质量不好数量不够多,音响声效不好,以及可选取的课室较少,礼堂太难申请。希望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

5、管理学院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五四晚会,优秀学生颁奖晚会,管院迎新 舞动大赛,优点:专注,团结 创新 以身作则

缺点:因为都是按照具体流程走,所以没有什么处理,舞动大赛可能参赛者过于专业导致学生们不敢参加。或者是突发状况导致大一处理不能。创新与发展:体育文化节 建议与改善:加强与校外联系

6、法学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有关电影的活动 其中有两个系列 一个电影歌曲大赛 一个微电影大赛 优点:形式比较新颖,挺好玩的 可以自己拍电影感觉挺有意思 大家比较感兴趣 缺点:条件有限吧 拍电影也不是那么容易 被设施场地技术等限制,感觉专业性略强 感觉宣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创新与发展:可以发展为静止的微电影照片系列,简单易上手。(个人建议)建议与改善:宣传太集中 总是一桥一饭 人家看到就想躲 网络宣传比较有效果,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宣传积极性,工作积极性依靠加分或者什么奖励这些利益性的东西 不如让他们对这个部门有感情有归属感 多关心多照顾 多点出来聚聚熟悉

7、艺术设计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在搞微电影大赛啊,上学期也弄了个公益创新大赛,自己动手做的设计有关公益的,也可以节能环保,今年我们也投标一个活动是手机壳涂鸦大赛,也是自己设计好再进行涂鸦 优点:比较吸引人吧,让人有持续参加的动力,其他系的学生参赛就更好,可以让各系展现自己系的魅力。

缺点:宣传上有点不够力度不够,也不是很多人知道。

创新与发展:举行一些友谊性的活动,增加各系的人际联系,感觉虽然同一个学校,但是没什么联系,可以的话多举行系与系之间的友谊活动更好。建议与改善:宣传问题,校会和院系学生会联动宣传,起到更大的宣传作用。

8、计算机系学生会文娱部

活动:趣味运动会,系内篮球赛,同乐日,干部拓展活动,电脑节

优点:由于计机系的同学们比较宅,这些活动较好的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缺点: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没什么宣传的时间,大多是系内举办,导致参与人数不够。创新与发展:加强宣传,完善部门内部建设,建议与改善:学校礼堂较难申请。希望可以下降门槛

二、活动参与者角度

我们学校的文体活动种类是十分丰富的。从中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学到了新知识。在校园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到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同学,大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我们提高了各种能力。很多大学生都表态,参与校园实践活动对他们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组织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参加校园活动可以培养性格,可以使自己更加开朗,与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宽容,做事情也更加认真、负责。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社会经验匮乏,通过校园实践活动,大学生挣脱了象牙塔的束缚,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

学院开展了如 “科技节”、“艺术节”、“班级文化节” 等系列的学生活动。一直以来这些活动都广受好评,但是随着 “95后” 开始大量涌入大学校园,此类传统活动已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部分学生也出现了倦怠情绪,对集体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必须从活动的设置及学生的引导两方面进行探讨。即使是开展讲座形式的活动,也应以讲座内容有趣深刻,具有启发性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想活动,增大互动环节的比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宽知识领域。活动的设置应多与社会,自然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接触社会,了解自然,认识自己的能力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如果学生能自愿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能在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的成员,往往能使集体活动充满热烈而活跃的气氛,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华,满足学生的强烈的被关注的欲望。产生上诉问题其实有几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活动经费有限。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目前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学校拨发的学生活动经费,这条渠道相对稳定,但数量极少;合法渠道获得的社会赞助,这条渠道与社团组织者的活动能力有关,不能作为常态,而且容易使社团活动受赞助商的操控,失去主体性;社团内部收缴的会费,这条渠道稳定,但占比例很小。然后是指导教师缺位。指导教师在社团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协调。但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哪一类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各高校都要求社团必须有指导教师,但这种要求大多只停留在书面上,事实上许多社团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实际的指导与帮助。有些社团活动不与指导教师协商,不征求他们对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时间很紧,指导老师亲自参加社团活动次数不多,对社团活动的情况掌握有限,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指导解决。再是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制较多。学校实行自由选课制度,社团成员的上课时间不一致,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空闲时间,集中开展活动的难度增大。另外,高校扩招也使得教育教学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学校 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严重不足,社团活动缺乏足够合适的场地,而且活动时间与场地的矛盾必将随着社团组织的进一步成熟而更加突出。

上一篇:公安副处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