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2024-07-15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共9篇)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1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调查中发现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不一,教学时数偏少,采用自编教材进行教学.健美操教师年轻化,职称结构和高学历比例趋向合理.场馆器材堪忧.因此高校应增强对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和经费投入,不断鼓励和支持健美操教师的职后学习,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建立校内俱乐部,并改革健美操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30(5) 分类号:G807.04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   普通高校   现状   对策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2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突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要求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和“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太极拳源远流长拳理博大精深乃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之瑰宝。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体育教学从单纯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选项课、选修课和保健课,在较大范围内增进了练习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掌握一两项终身锻炼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所不同的高校太极拳教学状况及学生参加太极拳学习的心理趋向的问卷调查及归纳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对太极拳教学开展的意向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促进体育教育通向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

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深入教学第一线,采集实验数据。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 专家访谈法

对民间传统武术家马俊龙和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王震副教授进行访谈探讨太极拳在高校深入开展的其可行性,太极拳教学在高校发展的重点方向及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太极拳内涵丰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动作优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且能更好地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已把太极拳列为体育课内容之一,这对正在增长知识、成长身体的大学生而言大有益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遵从“健康第一”的原则,将24式简化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对适应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24式简化太极拳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是动作结构和整个套路安排符合由简至繁、先易后难的原则。全套动作易学易懂,易于掌握,既不复杂,又能充分体现太极拳动作的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特征,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价值,成为适合高校大学生从事的一项体育活动。公共体育普修课属于普及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终身体育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1 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普修24式简化太极拳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采取立意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情况表见表1。

由表1可知:在选取的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三所所高校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学生642人,其中男生为247人,占到38.44%;女生为395人,占到61.5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选修太极拳这一体育课程女生远远多于男生,原因是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宜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转而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性较小、身体接触少、趣味性强、能够充分体现女性阴柔之美的体育运动项目。大二学生多于大一的学生,原因是大多数高校大二开设体育选修课,大一开设体育必修课,有些大学一年级未开设武术课,因此造成学生选课选择的余地较小。

3.2 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情况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很高锻炼价值的健身运动。自太极拳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许多高校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并将太极拳作为武术选修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从对福建省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太极拳比较喜爱(见表2)。

由表2显示,有17.9%的大学生非常喜欢太极拳项目,有39.4%的大学生较喜欢太极拳,这说明了太极拳在高校大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3 福建省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教学开设的具体实际

从太极大师们教学总结的访谈中得知,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拳的核心是松空,最高境界是精、气、神合一,而要到达这种状态至少需要持续不间断练习两三年时间以上,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的有限时间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是很难的。从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可以了解到,体育课程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学时两年共144学时左右,如果两年一直坚持学习太极拳,也不过144学时,更何况大多学校只开设一年甚至半年,在如此少的时间内,想让学生领悟太极内涵,保证太极拳动作形式的正确性的确有一定难度。更何况大多数太极拳授课老师都不是专门修习太极拳出身,其自身的太极功夫也是十分有限的,对太极拳教学的实质把握上可能会有所偏差。

3.4 对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心理趋向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将太极拳作为终身锻炼的重要项目,这表明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动作刚柔并济、螺旋缠绕、步法轻盈、内容丰富,配上与太极拳节奏、风格和谐的乐曲,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经常参加锻炼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和弹性,提高人体各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血输出量增加,有助于脑细胞供血供氧,增强大脑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敏锐的思维有着很大的益处。正因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如此作用,从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3.5 学生对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项目内容的选择,对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见表3)。

由表3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健身性项目比较感兴趣。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多增加健身价值高的体育项目,力求达到学生生理、心理和终生健身的需要。太极拳运动与学生锻炼的目的趋向基本一致,从3所高校安排的太极拳教学时数来看,都能保证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但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安排一些太极拳项目的教学。

4 福建省高校普及太极拳的对策

4.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学改革难,难就难在教师的观念转变。教改开始之时,教师的思想要统一。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教师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太极拳,看录像,规范动作、统一标准,为太极拳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改变太极拳学习过程的侧重点

从太极拳的特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运动重在韵合,不像田径、体操等现代体育项目重在形似,“形似”可模仿,“韵合”靠内悟。而我们在教授太极拳时,老认为太极拳内涵是在熟练后才能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身形、动作规格、演练水平,而忽略了内在松静状态,肌肉感觉的体验,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拳就只注重花架演练,而走入习练误区。所以,尽管是初级阶段的学习,我们也要抓住太极拳运动的核心而展开教学,最好先借助十三式中一些基础简单的架势练习,如:无极势、起落势、分鬃势等体验心静体松,气息绵绵,虚领顶颈,意念集中的感觉,每节课前多做些这样的练习,对太极拳套路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及早感悟太极神韵。

4.3 将养生理论贯穿其中

在太极拳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打太极拳,更要让学生了解太极原理,了解中华民族的养生理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民族传统养生观,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及太极拳的种类以及拳理有所了解。

4.4 普及后要巩固、提高

太极拳在大学生中普及后,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到巩固与提高。措施一,举办太极拳提高班;措施二,组织太极拳、械班级对抗赛;措施三,组织全校性太极拳教学比赛;措施四,与有关组织竞赛单位联系,参与太极拳、械的表演和比赛。以比赛促教学,以比赛促训练,以比赛促巩固与提高。

5 结论

(1)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太极拳运动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次它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即运动量适中,无须标准的场地设备,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可终身锻炼的项目,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2)24式简化太极拳按照国家体育课教材规定,在福建普通高校已普遍开设此门课程,并以其健身、保健等价值受到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喜爱,在高校普及太极拳势在必行。太极拳在高校广泛的普及,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观的逐步形成和学生对中华体育文化的了解。

(3)高校要重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太极拳,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受益的健康知识与健身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选课人数多,且选课比例女生多于男生,并且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和意义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存在着师资短缺、对太极拳知识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太极拳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普通高校,太极拳,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乔松茂.武式太极拳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0-24.

[2]青山石恒.杨式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8.

[3]高力翔,王宗平,顾俊杰.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保健意识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陈青山.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5]段黔冰.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6]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西安市 高校 健美操 现状 研究

1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以人体自身为对象,以健身健美为目的,融音乐、体操、舞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大众健美操因其动作类型多样,难度较小,适用人群普遍,且不受任何器械、场地、人数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高校体育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开设健美操课程不仅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安市部分高校健美操课程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能够推进健美操在高校中的积极稳定、持续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8所大学的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来对以上8所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中,学生问卷发放80份,回收71份,回收率为88%;教师问卷发放25份,回收23份,回收率为9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1 健美操教学内容

表1 西安市高校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结果

教学内容 選择学校 百分比% 排序

大众健美操 8 100% 1

拉丁健美操 4 50% 3

街舞 3 40% 4

有氧舞蹈 5 60% 2

竞技健美操 1 15% 5

爵士舞

搏击健美操

瑜伽

高校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既是教师为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健美操授课任务的重要依据。从表1可得知,8所高校都选择大众健美操为其授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与学生的体质基础有着直接的联系。另外,有5所学校选择有氧舞蹈为扩充内容,拉丁健美操、街舞、竞技健美操为三选的教学内容。虽然在健身房均有形式多样的健身课程,搏击健美操、爵士舞、瑜伽等运动项目,由于受到缺少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欠缺,至今尚未走向大学课堂。

3.1.2 健美操教材

表2 西安市高校健美操教材的调查分析

教材类型 学校数 百分数%

全国统编教材 4 50%

体育院系统编教材 3 35%

自编教材 1 15%

通过表2得知,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选择全国统编的教材为其授课教材;有3所高校选择体育院系的统编教材;另外,还有1所高校选择自编教材 。用全国统编教另外,在调查中得知,由于对网络与多媒体软件的缺乏,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直白的讲解与示范为主。学生在课后没有相应的学习软件来进行练习,也不能较为直观的感受健美操表现力的学习。

3.2 高校健美操师资现状

表3 西安市部分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特征

年龄段 小于30岁 30—40岁 40—50岁 50岁以上

人数 4 8 5 1

百分比 19.1% 48.3% 28.6% 4.3%

排序 3 1 2 4

教师是健美操教学中的主要传授者。由于健美操是一项不断发展与样式不断变化的项目,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发现,目前西安市部分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中30-40岁以上的比例为48.3%;40-50岁教师的比例为28.6%;20岁以上的比例为19.1%。通过以上数据得知,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健美操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年轻化。

4 结论

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对健美操课程设置中得到,在教学方面,有5所大学开设了36个学时,有3所因为教学场地和科目设置等原因开设了18个学时;在教材方面,目前还未有统一的教材授课;在教学内容中,主要以大众健美操的套路为主;在教师结构方面,高校教师年龄基本趋向年轻化;在学生方面,高校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程为健身的动机较多。

【参考文献】

[1]潘苑.高校健美操课程领域的扩展[J].体育学刊,2006

[2]李沛.马鸿韬.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4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4

有效开展体育运动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高校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力保障,因此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健美操是一种流行的体育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非常重要。

一、高等院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外部条件保障,教师则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等来实现。目前高等院校坚持的体育教育思想为“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各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设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置相对较合理,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设定。

(二)教学内容。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一般包含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辅助教学三部分,而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主要内容。高校健美操教学课堂所面向的学生多为非体育专业,他们往往没有舞蹈功底,因此都是以健身健美操为主。另外理论学习也是目前健美操教学必须包含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动作要领、规则、方法等。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仍普遍偏重于实践教学而轻理论,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于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度不够。

(三)健美操课程设置。目前高等院校对于健美操课程的设置大多是以公共体育课的形式开展,各高校之间在课时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过大多维持在每周2到4个课时,不同的教学课时安排意味着学生所获得的相关知识不同,有的学校实践学习时间较长,则导致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理论学习。

(四)所用教材现状。从教材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采用统一系统的科学教材,但很多教材在内容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也有一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为自己编写,不过显然这样的`教材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五)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课程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这需要考衡到教师的职称、教龄、学历、经验等多个方面。从目前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健美操课程任课老师为讲师,同时在学历上大多数为研究生学历,说明教师在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年龄结构上,约七成左右的教师在30-40岁之间,因此在体能方面具有很高的素养。

二、高等院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置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开展健美操教学之前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健美操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当从能力、素质、思想等多个方面入手,设置全面的教学目标。首先在能力方面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此外还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重要目标。

(二)健美操内容要多元化。目前健美操教学内容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对此,首先学校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一样的健美操内容,对于有一定舞蹈功底的学生来说,可以为他们建立高级班,可选择专业性较强、较难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则可以建立初级班,教学内容当以基本为主。此外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可以设置各种特色班级,如拉丁舞、街舞等班级。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健美操教学与传统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的多样化,让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进而带动学生更好的开展健美操学习。首先健美操教师应当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带领学生学习还可以通多媒体手段给予指导,当然还可以让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讲授。健美操教师还要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师多交流,借鉴总结其好的教学方法。

(四)尽量多安排比赛。比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应当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多安排一些比赛,并为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以对手为目标,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当然在比赛中还要及时的为学生做好评价总结工作,通过合理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水平。

(五)教材紧跟潮流,及时更新。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教材统一性不足,因此必须要针对教材选择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当前教学前沿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做好及时的更新工作,保证所有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此外在教材选择时还要要注重健身育人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健美观。

(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引进专业的健美教师所花费的人力成本较大,因此采用培训的方式,让原有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升教师在健美操教学方面的能力。另外学校还要针对教师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对于健美操教学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总之,健美操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解决,才能切实保证健美操教学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洪波,候锋。健美运动在重庆部分高校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5

黄进斌1,吴朝霞2

1.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

2.福建省税务学校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也强调,要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品牌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等标识认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意义重大。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认证认可形势良好,认证产地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但农产品和产地认证数量较少,环境污染较严重

目前,全省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量1746个,企业977家,其质量抽检合格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可靠,全省种植业产地监测面积超过16万hm。在获证企业中,有30多家龙头企业在福州、厦门等城市开设了500多个“农业三品” 专卖店(柜),获证的蔬菜、猪肉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的年销售量都在2万t以

2上。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2009年第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看,福建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食用菌质量安全和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分别为100%、100%和92%。通过产地认定,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了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产品认证,获证企业依托基地带动农户,示范推广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科学种养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宣传和普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强化了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但目前,全省通过“农业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例还较低,居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级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还不健全。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没有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造成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业面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环境。个别地区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产地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还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乱丢乱弃现象较为严重,治理难度大,造成产地重金属污染。此外,水域环境污染、劣质饲料污染也给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1.2 农业检验监测初具规模与实力,但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仍不健全,检测技术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抓好农产品主产区、农贸市场和超市自律性检测的同时,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日常监测,规范市场行为。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农业检验监测中心,9个设区市及大部分县区都设立了农业检验监测机构,形成了以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点为基础,大宗农产品主产区、“菜篮子” 产品基地、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速测站为依托,覆盖全省、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狠抓治理“餐桌污染”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检验监测中心作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自2006年起实施了农兽药残留监控、饲料质量安全监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检测蔬菜、畜产品1万多个;自2001年起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产地定点监测,累计速测蔬菜样品40多万份。福建省农业检验监测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0名,实验室面积约3000m2,拥有先进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总值约3000万元,是全国唯一一家真正综合了种养殖业检测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该中心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业部相关资格认证,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达1657类10182项,检测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了市(县、区)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乡镇畜牧站(中心)、村防疫员三级畜禽防疫体系。但全省各农业检测机构由于缺乏经费保障等原因存在规模偏小、检测技术力量不强、检测设备不齐全、检测功能不全、检测覆盖面不宽等状况,检测技术和水平有限。部分小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仍没有设立检测室。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面增强,但综合执法力度仍显不足 目前,福建已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管。全省形成了县级农业执法大队、设区市级农业执法支队、省级农业执法总队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一是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007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农业部门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98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3.66万家,立案查处假劣农资违法案件2713起,销毁禁用农药和假劣农资102.6t,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372万元。二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认证农产品标识的监管。全省已有40个县列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做好耕地土壤养分测试,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但总的来说,“农业三品”市场影响力还不够大。不少获证企业因为鲜活产品不便贴标志等原因,没有使用认证标志,造成市场上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 产品较少,市场占有率偏低;一些获证企业没有规范、有效地使用“农业三品”标志;违法冒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使用催化剂、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等违禁物现象还时有发生,农资经营秩序仍需强化整顿规范。有的农业生产者没有科学合理地用药、用肥,有些蔬菜、水果还存在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现象。进入市场交易的部分农产品存在索证困难,难以建立完整的台账管理制度,给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追根溯源带来了困难,难以把好质量安全关。部分农村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不到位,仍存在生猪私屠乱宰现象。

1.4 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但基础比较薄弱,水平仍不高 把生产环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指导企业和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增强。福建全省已建设1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和10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有强制性农业地方标准210项,推荐性农业地方标准537项,基本涵盖了福建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但各级财政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还不足,农业标准化知识在全省尚未普及,实施标准化还不能成为生产者的自觉行为,制定和实施的地方标准偏少且还处于分散状态,部分农产品基本上处于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状态。

1.5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逐步形成,但齐抓共管的机制还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新阶段。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并不断健全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工商、质监、农业、经贸、卫生、企业、农民等方方面面,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形不成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小规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差,自律管理不到位,很多消费者也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意识,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有关部门要全面清查隐患,加强风险评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强化生产源头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产品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治理控制各种污染源。认真做好农产品产地建设规划,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保证安全农资的供应。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资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突出的区域、产品、企业进行重点监测,依法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发布消费警示。要加强检测结果分析,准确掌握当地农资质量状况,提升预警能力。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监测,针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在农作物病害防治方面,通过在全省各地设立的测报点进行病害测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措施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动物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加大屠宰、流通环节采样监测力度,及时排查疫情隐患。继续落实养殖场综合防疫管理措施,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攻关。加大产地、屠宰、流通和储藏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对病死动物实施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保障上市肉品消费安全。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要把蔬菜水果中的高毒有机磷农药、生猪中的“瘦肉精”、禽蛋中的“苏丹红”、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等作为重点,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重点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加强生猪定点场规范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加大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等公共食堂及餐饮业采购使用农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放心。

2.2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是保证上市农产品安全、健康消费的重要关口。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积极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体系认证。狠抓“农业三品”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保障认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为主线,以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较大的产品为重点,完善认证与监管制度,逐步建立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发展品牌农业。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规范使用原产地标识、认证产品标志、基地标牌等法定标志。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报告制度,严格查验有关产品质量安全证书,决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直接对接或签订产销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检验监测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业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加快推进农业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应落实中央预算,扩大内需投资,加大投入,省市一级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的检测手段要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县、区农产品质检机构,配强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添置检测设备。强化检验监测机构的管理,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水平,规范检测程序和行为,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农业检验监测机构公信力。及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落实安全监测制度,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在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农药、兽药残留速检室,同时通过实验室定点抽查检测,及时分析、评估监测结果,发布质量安全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要不断完善以省市级检测中心为基础,各县区检测站为骨干,基地、企业和市场检测为补充的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检验监测体系。

2.4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业标准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按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要,根据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和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品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继续制定满足行政执法、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公平贸易和发展优势农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要坚持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运行机制。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将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加快农业标准推广应用,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和具备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技术推广人员。健全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体系,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5 齐抓共管,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成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期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好农业、质监、海洋与渔业、经贸、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快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机构,强化职能,充实人员。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6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网等电子检索系统进行资料查询和文献查阅工作,通过文献的查阅,了解我国高校龙狮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设计和综合分析。

1.2 问卷调查法

对福建省已开展龙狮运动的4所体育本科院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龙岩学院体育系、莆田学院体育系)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率96%。

1.3 访谈法

对四所院校的部分龙狮教练员进行了面对面或电话采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询问和探讨。

1.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有关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0和Excel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项目的师资情况

福建省高校龙狮运动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已经开展龙狮运动项目的4所院系中,每所院系均有2—3名教师兼职指导龙狮的训练工作,但目前,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尚无龙狮项目的专业教师,指导教师的龙狮训练知识基本是靠自学、业余培训和实践摸索中获得。很显然,师资问题是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制约。

2.2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的教学与设备情况

福建省已开设龙狮运动的四所体育院系均能够常规地进行训练,基本教学开展情况良好(见表1)。除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仅开设舞龙项目外,其他三所学校均同时开展舞龙舞狮项目;集美大学、泉州师院、莆田学院和龙岩学院龙狮训练的周课时分别为6节、4节、6节和8节,在重大表演和竞赛前期,四所学校还均增加训练课时;目前,仅有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了舞龙专业方向,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开设舞龙课,其他3所院系均以课外训练的形式开展。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四所学校的龙狮器材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训练和表演的要求。除龙岩学院外,其他三所学校均表示龙狮器材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表演的需要。这主要与龙狮运动具有良好的表演效果,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表演活动,受到领导的重视有关。

2.3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的开展效果及学生参与情况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锤炼,成为传世瑰宝,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龙狮运动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提升,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

统计发现,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的开展效果良好,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同学肯定龙狮运动的开展效果。在开展效果的核心指标表演效果的评价调查中(见表2),选择很精彩和精彩的分别为31.8%和46.9%,仅有0.5%的学生认为不精彩。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大高于接受传统事物的能力。在高校中能有99.5%的学生能接受龙狮运动的表演价值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可见,龙狮运动有着旺盛的时代生命力,在现代化的社会同样可以接受,发展的前景仍是长远的。

同时,福建省体育本科院校的龙狮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较好的影响效果。四所学校龙狮队除了经常参与校内外的各种表演活动外,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龙狮比赛。其中,集美大学舞龙队曾先后多次获得全国龙狮比赛的冠、亚军;莆田学院也在2008年全国舞龙舞狮精英赛舞龙项目中获得银奖。

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体育本科院校系学生参与龙狮运动的热情较高。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2%的同学长期坚持龙狮训练,32.8%的同学曾经参与过龙狮训练。这对于主要以课外形式开展的龙狮运动来说,已经是较高的比例。

2.4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的发展前景

课程改革是促进龙狮运动在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领导及教练的关注程度则决定着龙狮运动高校的发展质量。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体育本科院校龙狮运动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首先,领导和教师都极力支持在学校开展龙狮运动,充分肯定龙狮运动的开展价值,并愿意加大龙狮运动方面的投入。其次,学生对龙狮运动的兴趣比较高,参与意向积极。

表3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龙狮运动的兴趣度比较高,仅有13.0%的同学表示对龙狮运动不感兴趣,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分别达到13.5%和33.9%。这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学生娱乐活动多样发展的当今,已经是很高的兴趣水平。

同时,表4显示,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学生龙狮的参与意向较高。高达46.4%表示愿意参与龙狮训练。仅有17.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龙狮运动的训练。学生对学习龙狮运动的自愿参与意向的积极,是保证体育本科院校龙狮运动作为选项课程成功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为福建省高校龙狮运动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再次,龙狮运动的健身价值得到认同。统计显示,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94%以上的学生都认为龙狮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相信龙狮运动会成为未来高校学生健身的一种新途径。可见,学生对龙狮运动健身价值的认同,是体育院系龙狮运动发展前景的重要保障。

2.5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开展龙狮运动的发展趋势

保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从体育院系开始,逐渐深入,逐步提高,以点带面,逐渐形成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目前在福建省本科体育院系中开展龙狮训练的形式都是以课外训练为主,以校内外表演、参加比赛为动机,有选择性的选材进行的训练。实践证明,这种以课外训练为主,吸引学生自愿参与,是目前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开展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合适的形式。

然而,龙狮运动作为一项多人配合,集音乐、形体表现、器械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要求身体素质,配合意识强,与音乐、器械融为一体,开展难度较大,技术层面高等特点,需要专门人员的参与。展望未来,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应走专业化道路,补充或者聘请专业的龙狮教练,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开设专业方向,培养专门的龙狮教练、裁判、科研等人才,是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的开展效果良好,已开设的四所院系龙狮队在校内外各种庆典活动及全国竞赛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良好的效果。研究认为,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龙狮运动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发展前景广阔。龙狮运动在培养同学们的民族精神、集体配合意识、团结协作及强身健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在龙狮师资方面较为为薄弱,成为该项目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瓶颈。当前,福建省体育本科院系应该借助本地区的优势,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大力引进龙狮专业师资,积极推广龙狮运动项目的开展与普及。

3.2 建议

(1)加快福建高校龙狮运动项目师资的引进与培训。由于长期以来龙狮运动都是以民间为主,进入高校相对较晚,龙狮运动在体育高校的基础较薄弱,师资的缺乏,使得龙狮运动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要加快龙狮运动的发展,必须加强龙狮教练的引进与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高等体育院校和龙狮协会等机构应该提供更多教练培训机会,促使龙狮运动走上专业化道路。[2]

(2)逐步提高龙狮运动训练的专业性。目前,福建省本科体育院系龙狮运动课程体系尚未形成,训练的专业性不高,训练系统不完善,训练方法单一。龙狮运动属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属于集体项目,必须达到了一定人数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方可进行训练。要确保训练的系统化,就必须使龙狮运动形成课程,从制度上提高训练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快龙狮运动训练模式的改革,加快龙狮运动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龙狮训练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3)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走出校门。福建省本科体育高校龙狮运动起步较晚,经费投入的随意性还比较大。因此,学校应该确立经费投入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同时,龙狮队应该发挥项目的特点,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表演和竞赛,为学校品牌的宣传做贡献。

(4)加大龙狮运动宣传力度,推动福建高校龙狮运动运动的全面发展。福建龙狮运动的宣传应是在体育院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工作,使龙狮运动得到普及。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的成功先例,把高校龙狮运动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发扬,使更多的福建高校大学生知道龙狮运动,了解龙狮运动,参与龙狮运动。

(5)龙狮运动积极寻求与现代流行体育项目的融合。现代流行的竞技体育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说是各有特点。龙狮运动与现代流行体育的融合,可以拓宽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创造出新的体育文化表现形式,拓宽同学们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的选修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现代体育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承,必然给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3]

参考文献

[1]牛晓梅,李湘远.高校舞龙生乏动对大学男生健身作用的实验花开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77-78.

[2]葛国政.我国高校龙狮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7

关键词:健美操;高校;运动竞赛;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1.3

健美操运动作为能将柔美和刚性结合的运动,在我国运动界发展时间还不算长,健美操运动主要是将音乐、舞蹈、体操结合,以人身体为对象,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从而向人们展示健美操的观赏和存在价值。健美操运动能充分体现当代人自我个性、艺术修养,使运动员身心均得到锻炼,所以受到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所追捧。不仅如此,国际体操协会也将健美操吸纳,使其不仅作为奥运会竞赛项目,还成为表演项目。因为健美操具有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形体、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优点,因此各大高校也将其作为学生运动必修项目。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和训练更加规范、更高质量,也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关于健美操运动

健美操运动主要是通过轻柔或动感因为配合协调优雅的动作将人体不同形态的美展示给观众,对学生形体塑造和气质培养有着很大作用的帮助[1]。健美操通过人体动作作为艺术表演语言,将人的力量、智慧、灵动以及创造力以具体可视形象表现,使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具体体现。在健美操运动竞赛和训练中,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是艺术水平的体现,在结合运动员自身表演能力和面部表情配以音乐的感染力,让学生通过健身提高身体协调性,使自身文化修养和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所以,学校要积极开展健美操运动竞赛和培训课程,让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感情加强,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高素质发展,也能很好带动校园文化氛围。

2.关于目前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和培训的相关状况

随着如今教育界的改革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也有了极大重视,所以各高校关于体育素质技能的培训也积极开展。随着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健美操作为体现人内外美感的运动项目其竞赛也逐渐受人追捧,我国在世界健美操竞赛上也取得过相当不错的成绩。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训练不仅是为更好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情操,更是为培养健美操优秀运动员。通过健美操竞赛,可以将健美操优秀运动员和人才选拔,为我国健美操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目前我国上百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众多,所以通过对大学生健美操训练可以为健美操队伍创建出优秀的后备军。目前健美操运动已经发展为采用“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新阶段,对健美操运动员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更高要求,但也使得许多运动员因为缺乏高科技知识从而达不到健美操世界运动水平。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健美操运动员,不仅能够吃苦耐劳,还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先天性专业技能。

3.健美操运动竞赛和训练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健美操比赛分为地方性比赛和全国性比赛两种。地方性比赛主要是由个别行业体协或是省市举行的健美操运动比赛,全国性比赛则是有青少年锦标赛、大学生和体育学院健美比赛、健美操锦标赛等组成。目前我国高校参加地方性比赛较多,因为部分高校经费不足以及离参赛地点较远的原因就很难参加全国性竞赛。对健美操运动员来说,教练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以及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承担着健美操运动训练实施者、组织者、承担者以及管理者的多重身份[2]。现代健美操作为多个体育项目的综合体,教练员责任重大,不仅要对健美操各项技能深刻理解,同时教练员自身也要具备较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具备技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眼光。但因为健美操运动发展时间并不算长,很多健美操教练员都是从其他运动项目中转过来的,健美操教学技能和执教经验都相当缺乏,在平时的健美操教学中也仅仅局限于短期训练和套路动作,创新能力不高,科学训练方法也相对缺乏。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技能锻炼,训练水平自然不能很好提高,所以对健美操教练员各项素质技能的强化很有必要。健美操作为将音乐、舞蹈、体操结合为一体的新型运动项目,对各学科知识要求较高,在国外关于健美操运动的研究比我国水平要高,但因为运动界对英语应用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就很难将国外关于健美操运动的先进研究应用到我国健美操运动的训练中来。

4.关于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改进措施

健美操运动竞赛在地方开展较好,因此更要将地方性比赛重视和强调,让健美操运动在各地方发展,做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训练方法[3]。健美操运动需要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大的,如服饰、鞋袜、音乐等等。健美操运动竞赛的举办方在奖金设置方面要科学合理,不应该过低,不然就很难让高校因为资金问题而参加竞赛,不仅如此,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科技时代,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也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加强健美操运动员整体素质训练,提高教练员教学水平,才能更好保证健美操运动竞赛和训练的质量。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专业化训练,让学生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同时,养成过硬心理素质,以便在竞赛中将高水平发挥。教练员要对国内外健美操发展趋势有所关注,对国内外健美操运动培训要积极参与,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结束语:

要加强健美操运动竞赛和训练质量,师生都要积极努力,让健美操运动在高校更好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也为我国健美操运动事业提高强劲后备力量,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赵珊珊.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5,(6):429-429.

[2]冯婷.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2-23.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8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教师;方法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极易开展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在中国羽毛球运动健儿在各大赛事上取得的骄人战绩更是促进了广大群众的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热情。高校作为开展和推动该运动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此文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羽毛球场地、羽毛球任课老师、羽毛球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促进江西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进而推动江西省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了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院、赣南师院、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江西师范科技大学、南昌师专、蓝天学院、九江学院、宜春学院、江西省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的羽毛球任课老师、在校大学生,就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调研。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大量的阅读对查阅的文献进行综述理解,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本文设计了两份问卷,第一份问卷对十一所高校羽毛球教师40人,第二份问卷上对十一所高校的学生问卷5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江西省高校羽毛球场地建设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调研的11所高校中,有10所有标准的室内羽毛球馆,占91%。有2所高校是塑胶场地,6所是木制场地,2所是水泥场地分别占18%、56%、18%。其中有1所高校没有羽毛球场地占8%。从羽毛球场馆的数据上看是有利于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的。但是,由于在各大高校中羽毛球场馆对学生并不是无偿提供给学生的,这点是非常不利于羽毛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2.2江西省高校羽毛球教师情况

2.2.1性别与年龄结构

在11所高校的35名羽毛球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女教师9名,男教师26名,从这个数字上看,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差较大。虽然男女教师对教学的影响不大,但考虑到学校各个学院专业特点,学生性别差异较大,校方在引进羽毛球师资力量时考虑到羽毛球教师的性别与本校特点相适应也是明智之举。

从表3中年龄结构中显示30岁以下的羽毛球教师占42.9%,说明羽毛球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些教师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任务。31~40岁的羽毛球教师占37.1%,这些教师处于教师的中间力量,他们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41~50的羽毛球教师占17.1%,这些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能够带动年轻的教师。51岁以上的教师虽然年龄较老,但是其教学的经验和科研能力都是很强。因此年轻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年龄上的优势,而老教师则积极的带动年轻教师的发展,传授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2.2职称与学历结构

从表4来看,在调查的35名教师中有16名教师是研究生学历,15名教师是本科学历,这个数据来看是符合江西省现阶段高校发展和国家教委对高校师资学历的要求的。因此从江西省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学历来看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不能不看到的是,羽毛球教师的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没有。

2.3江西省高校羽毛球课程开设情况

随着江西羽毛球运动不断的发展,羽毛球爱好者不断的增加,社会对羽毛球人才的需要也急剧的上升。江西省各大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都陆续的增设了羽毛球的课程。在调查的十一所学校里只有蓝天学院没有开设羽毛球课程,其他十所学校都有开设羽毛球课程,一般在第三或是第四个学期开课,课时设在32课时左右,上课人数在41-50人,授课的内容一般:握拍、发高远球、高远球、网前球、以及基本步法。调查发现由于课时有限,在上述授课内容结束后很难有时间安排羽毛球战术训练、羽毛球裁判规则训练以及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而且由于上课人数多场地有限,教学安排比较难以实施,课的效果达不到预设效果。

2.4江西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江西省11所高校的调查,目前江西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的一般。跟篮球、足球等项目比起来并没有占到优势。虽然调查的11所学校中只有一所高校没有开设羽毛球公选课,但是羽毛球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本文针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整体开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4.1专业羽毛球教师缺乏、教师整体水平不高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因此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看,近几年由于高校招聘教师的的层次提高,本科生基本上不能进入高校任教了,而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非常大少。目前江西生招收的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非常的少,这样就致使高校羽毛球老师的学历水平虽高,但是基本上不是科班出身,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还兼职着其他课时的任务,这样很难保证到学生的训练时间。

2.4.2教师性别比例不协调

在调查的教师中,女教师只有9名,男教师却是惊人的26名。虽然男女教师对教学的影响不大,但是考虑到学校各个学院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男女性别的差异,教师的男女比例的差距比较大。

2.4.3场地器材设施缺乏

场地器材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随着羽毛球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加之江西省各大高校不断的扩招学生。而羽毛球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学校的投入的经费少。因此江西生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着场地不足的现象。

在器材方面,器材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带,羽毛球是极易消耗教学必须品。再加上昂贵的羽毛球拍。因此选修羽毛球课的学生会比其他同学多花上一笔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4.4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羽毛球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羽毛球课开课在第三或第四个学期也就是说在学生大二上个学期或下个学期,开课时间较晚。每次上课人数在41-50人,对体育课而言,一个体育教师根本不能带这么多学生上课并且还要让这么多学生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上课人数过多。

3 江西生高校羽毛球发展对策研究

3.1优化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羽毛球运动的水平。羽毛球运动时一项技术非常细腻的运动,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因此要扩大体育院系对羽毛球师资的培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增加普修课和专选课程的教学时数,使体育院系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体育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掌握象羽毛球这样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其次,鼓励和支持羽毛球教师的职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各个高校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现有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的体育师资。再有,各个高校要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在现有教师不能满足本课要求的情况下,对于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也可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采用聘请兼职教师或教师,来缓解目前各个高校羽毛球教师暂时缺少状况。

3.2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量以解决现有场地不足的情形。其次,在现有的条件下,学校应该加强对现有场馆的管理。除正常的上课外,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有偿开放,这样可以达到以馆养馆的效果。再有,学校可以多开辟一些空闲场地,搭起简易的羽毛球场地来增加羽毛球场地数量。

3.3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根据现实的发展需要改变。首先应该提前开设羽毛球课并保证一定的课程时数,在一年级开设羽毛球选项课或必修课,在二、三、四年级开设课外选修或提高课,或者建立健全羽毛球课外俱乐部,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其次应该减少每次课上课人数,保证每堂课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羽毛球运动,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庄志勇,陈莉琳.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不平的探讨[ J] . 体育科学研究, 2003, 7( 2) : 65-67.

[2] 邓慧.当前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问题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1(4):1-2

[3] 樊奇.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现状与问题的社会学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1):89~91.

[4] 华彬.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4):74~77

福建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 篇9

1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显现的不足

1 . 1健美操体育教学对理论教学重视不足

从现阶段的健美操教学理论知识来看缺乏系统性与有效性,致使整个健美操教学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没有正确的健美操理论指导成为当前很多高校健美操教学面临的现状,因此造成教师难以掌握具体的动作要领,学生对健美操的内涵与技巧难以把握到位,最终使得健美操课堂难以达到具体的教学要求。由于有的教师文化素养不高,对健美操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不能做出理性明确的判断与定位,致使学生难以正确认识健美操运动,对健美操学习缺乏积极性。

1 . 2从形式与内容格式来看, 健美操教学也存在不足

高校健美操教学通常采取学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学什么以及最终考试考什么一律由教师决定。堂课上的时间大多是教师讲解内容、对动作示范,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整个课堂枯燥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僵化死板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严重抑制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些兴趣,也制约了健美操运动的总体发展。健美操的活力与现代性被埋没了,也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发展。

1 . 3健美操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

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设备落伍、创新意识薄弱是当前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显现出的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关于健美操课程考核难以做到科学、公平。由于学生不能对健美操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动作做到正确的把握,对健美操的技巧性动作难以做到精准地把握,存在严重的个体化差异,这也使得教师难以制定具有统一标准的考核机制。健美操课程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体育教育改革没有明确定位健美操教育,关于健美操教学改革目标也不够清晰,这不仅不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制约了健美操教学的整体发展。

2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对策

2 . 1加强健美操教学流程的创新, 对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

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巧的讲解或示范均属于教学流程,高校健美操教学一定要从教学流程上进行重新定位,实现创新。简而言之教学流程应当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气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教学由教师设计,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高校健美操教学在教学流程上的创新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健美操的活力与现代感,切实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健美操的魅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增加参与式的教学内容,以健美操热身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创造条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提高了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合作性。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关于示范型练习与讲解应当分步骤,细致到位,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才可以继续更高层次的学习。如此展开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发现纠正,使得学生在动作方面更加精确,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最终对健美操这门课程充满兴趣。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开展各项活动,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认识。

2 . 2对健美操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应当围绕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要求,加强课内外结合,一方面重视向学生传授基础,同时要注意把握健美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丰富教学内容。在理论层面,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美操锻炼方法,确保训练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学生创造充分自我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乐感与审美能力,精准把握节奏使得每一个动作都更加完美;在实践层面,教师一方面要以教育部出台的健美操公共基础为指导,同时应当把握学生的喜好适当增加健康活力健身操、流行操等,构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健美操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或者多媒体设备,发挥这些资源对健美操教学的辅助作用,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对健美操的节奏以及动作技巧做到把握。但目前不少高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十分匮乏,教学模式依然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依靠手机的录像功能对自己的动作录像,然后结合录像对各个动作展开分析,这个方法也非常不错。

2 . 3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设, 对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

高校应当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增强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展开教学评价,对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学习做到多元化把握,关于学生健美操总成绩的评定一方面要结合健美操实地考核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差异。关于评分标准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动作元素还应当引进科学完善的健美操评分标准体系,例如这个体系应当包括艺术领悟能力、柔韧度、音乐鉴赏能力、模仿能力、耐力等评分元素。在创新考核机制方面,采取的考核方法务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采取的考核方法能够给学生参与到考评中创造机会,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互评,学生也可以展开自我评价,促进健美操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有效调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 4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发挥着核心性的作用,健美操体育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十分关键。目前加强高校健美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越来越迫切。为了有效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应当建立专项的教师培训基地,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够就健美操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此外,要重视对师资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吸纳年轻充满活力、具有很强潜力的健美操教师,提升整个健美操师资队伍的活力,加强教学骨干力量的建设,在健美操教学上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

3结语

上一篇:会计副主管工作总结下一篇:蜕变的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