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2024-07-29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通用4篇)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5-3-1,手移动B,当看见B与A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这时,用笔贴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课本从发光点S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 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 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 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象图5-3-13中那样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

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初二上册物理学习教案 篇2

学习声的概念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章内容

五、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初二全册教案 篇3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一)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外名家作品的欣赏评述,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与特点,与艺术家形成心理共鸣。

能力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中不同的造型艺术手段,对艺术家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做出较为准确的评析,理解艺术作品中对于形式美规律的不同认识与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培养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传达作者思想实现艺术交流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造型表现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时收集的学生绘画作品若干;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中外作品欣赏挂图和其他影像资料

学具准备 : 教材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在墙上的涂鸦阶段以及自己的绘画历程,体验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段和所用工具材料; 讲述原始社会绘画艺术的初始造型。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板书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和交流语言

(二)教学过程

1、线描造型绘画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1)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或者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或者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例如:

《春如线》

吴冠中

《荷

花》

任伯年

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 引导学生分析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并通过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形式要素对作品风格特点的影响:线条的曲直变化;形象的具象与抽象;色彩的浓艳与淡雅等等。

(2)展示部分以线为主的学生作品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作,强调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其包含的造型要素有哪些,作品中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作者感受或意图?(学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感受绘画作品的内在意蕴。)

 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 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入下一部分:光影和色彩

2、作品中的光影和色彩:

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还学习过哪些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1)从课本第二页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 简介所欣赏作品,学生讨论比较与分析作品,了解光影变化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响:主要从物象真实、表现细腻、空间感加强等方面进行阐述。

(2)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

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影、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的艺术表现语汇。

《持太阳伞的女人》: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的视觉明快愉悦的光彩形象,如实的展现了莫奈心中的轻松愉悦。

 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

《静物》: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静物》一图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加以大胆明丽的色彩塑造出了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 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构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曼陀林和吉它》: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五、课堂小结

造型是艺术创作手段之一,是美术创作中对形象外部形貌和特征的把握与刻画,在创作中造型要运用艺术手段依循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归纳,使之物华与升华。近百年以来,西方在绘画创作方面出现了错综复杂的艺术格局,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发展,在许多方面也突破了传统规范,不但在造型语言上更为丰富,而且造型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在今天,世界艺术家们正以高度的热情开拓着世界日趋多元化的艺术局面。

六、课后延伸

课后在家中或者利用微机搜集有关名家画作进行欣赏,体会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与特点,尝试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并尝试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中国画作品等。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二)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外名家作品的欣赏评述,认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各自具有的特殊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以及不同的画家在作品中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评述,认识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手段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图片欣赏,拓宽学生眼界,开阔学生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正确把握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传达作者思想实现艺术交流的语言形式 教学难点:多元艺术形式下的艺术作品表现语言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欣赏用挂图;教材等 学具准备 :教材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与研究:

播放卓别林表演视频,学生欣赏,提出问题:

1、剧中人物在做什么?剧中有语言表达吗?我们通过什么明白他的所作所为?

学生讨论并回答,明确“用嘴说”并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

2、艺术表演中我们可以用肢体动作来实现剧中人物相互间的交流,实现和观众的交流,美术作品又是如何实现作者和欣赏者的交流的呢? 引出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和交流语言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辫子的少妇》 问题:

(1)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多数会回答喜欢《扎辨子的少妇》,原因应该是表现人物的细腻与真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程度,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提出问题(2)

(2)《戴帽子的妇人》是马蒂斯画的不好吗?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阐述,教师总结:单独的造型要素只要合乎规律的组合,便会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当然其中也体现了画家本人的性格特点。我们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到了这一系列的内容,于是便实现了我们和作品、我们和画家的交流。

2、多媒体欣赏蒙得里安的作品《黄红蓝与黑的构图》和其他名家作品,总结美术作品中常用的交流语言

3、美术作品常用交流语言:  造型:造型的具象与抽象  色彩:色彩的对比与柔和  线条:线条的种类与长短

4、评价与总结:(1)、问题

 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 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2)、带着以上问题欣赏作品,学生对作品作较为详细的评析,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师生共同评析。

《自由引导人民》: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 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表达语言对自己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五、课堂练习欣赏与评述:

 多媒体展示风格迥异的几幅美术作品,分小组进行讨论:作者为什么会用这种绘画方式?这种绘画语言给了作品什么样的积极影响?若将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作一下互换效果将会如何?

 学生评析,教师总结并评价,表扬阐述明确表达流利的同学,鼓励同学多比较、多思考、多锻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内容讲述人的视觉习惯与绘画造型手段和艺术表现交流语言的关系,总结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形式对绘画内容和欣赏者的不同影响。

七、课后延伸

课后在家中或者利用微机课尝试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和构图形式,如减弱马蒂斯画中的色彩,模糊蒙德里安作品的界线等,分析总结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构图形式对不同的绘画作品产生的不同效果。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再现与表现

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神的认识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再现与表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体验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不同的视觉感受,并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讨论评析,使学生轻松把握再现与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理解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艺术效果中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情感目标:了解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明确美术作品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美感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由于媒介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带给人们的不同审美感受。

2.难点:对于表现性美术作品中传达主观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图片若干。学具准备 :课本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文件展现自然以及生活迅速变化的景象,指出: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当美术大师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和表现的方式不同时,也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则注重于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展示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的相关美术作品)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这一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欣赏作品,学生观察,小组进行讨论并阐述:  这是再现性作品还是表现性作品?

 选择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了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 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引出:)

1、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1)欣赏课本示范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进行组内交流。思考: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2)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什么形式来再现生活真实?  通过精细描绘刻画物象的真实形态特征;  运用简洁笔触把握物象的主要结构动态;  利用光影效果描绘物象的独特神态意蕴。(3)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4)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用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欣赏课本P9范图,学生研究并讨论

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找出自己最不喜欢的一幅图,并阐述不喜欢的理由。

(2)教师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做适当引导,并进行总结,简单讲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作品中反映的作者的不同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3)对比分析

 《婴儿最初的爱抚》VS《面包》 人物形象:写实VS写意 表现线条:细腻VS粗犷 画面色彩:华丽VS朴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画面表达含义:浓厚细腻的母爱和温馨的母子亲情VS战争造成的无奈的母爱和撕扯人心的母子情感。 《少女》VS《自画像》 人物形象:普遍VS个性 表现线条:夸张VS激荡不安 画面色彩:黑白VS阴冷

画面表达含义:画中人物也是作者的内心的孤独与恐惧VS病痛折磨下作者的坚定独特的个性特点。(4)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感人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情感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具有美感、生动感人。

五、课堂练习:

分组讨论课本P10作品,提出问题:

 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或情感?如何表达的?

 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作品可以表达怎样的情感和心绪? 学生表述,教师简单总结。

六、课堂小结

再次展示用再现与表现手法创作的名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哪些偏重于再现性,哪些再现因素较少,偏重于表现性,巩固对再现与表现美术创作特征的认识。指出:多数时候,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七、课后延伸

1、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判断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创作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具体物象和表达的情感。

2、课外注意搜集美术作品图片,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评述。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静物临摹

课型:造型·表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从而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

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中美术作品的临摹,初步体验用美术作品再现生活真实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物体形象,观察作品各部分的关系,在塑造形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规律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再现性作品的绘画规律,把握物体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写实造型。

难点:临摹过程中形式美的表现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不同的表现作品挂图若干。学具准备 :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橡皮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 绘画作品中的造型要素: 展示作品,进行分析:

 绘画作品中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是:点、线、面;

 为了使画面更真实、更富有表现力,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也是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造型要素。 根据不同的范图讲解: 1 点、线、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点:

 最小的视觉单位。

 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 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2)线:  点运动的痕迹。

 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3)面:

 线的横向运动轨迹  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

 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4)点、线、面的装饰趣味

结合范图,学生分析比较:通过有规律的排列,加强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可以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2 体块与空间: 展示作品,学生分析:

(1)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

(2)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而绘画艺术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的艺术。

 展示作品《长城》,分析:画面运用了大-小的透视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 光与色:

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触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五、课堂练习: 1 比较课本P8作品:

 分析作品中点线面的运用规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选择一幅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体验点线面、体块和空间的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形式美。

 分析作品黑白灰关系,感受作品中的审美趣味。尝试从课本范图中选择一幅图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的临摹练习。注意其中再现性物体和黑白灰关系的表现。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1、总结本节课临摹情况,谈谈自己在临摹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七、课后延伸

1、提示学生注意收集美术作品,判断哪些是属于再现性的创作,欣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具体物象。

2、布置下一课时内容,提醒学生准备工具材料。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静物线描写生

课型:造型·表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多种表现的作品中的各种关系,了解美术的不同创作规律,进一步体验美术作品再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能力目标:美术作品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通过对静物的写生,提高学生对美术造型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审美素质。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体验写生乐趣,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促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写生过程中的指导,写实造型的表现。

难点:静物写生中物体主要特点的把握,以及黑白灰的色调处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不同的静物组合四组;不同的再现作品挂图若干。学具准备 :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橡皮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带领学生到美术教室,分组坐好。

2、回忆上节内容,展示上节课临摹较好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线。

(二)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教师早已摆好的组合静物,师生共同对静物的组合特点和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的绘画过程和方法。提出本节课的写生要求:  再现写实  整体构图  把握特点

 各物体间的前后组合  疏密以及黑白灰处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学生开始写生,教师巡回察看,针对写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

(1)鼓励表现好、绘画大胆、形体准确的同学(2)对大部分同学画面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性建议(3)帮助个别形体差别大的学生修改画面 4 整理作品,完成本次写生

五、写生评价: 作业分小组摆放,选择部分学生谈谈自己在写生中是如何把握对象形象的。组织学生代表,对学生作品进行选择性的评价,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可行性建议。教师评价:总结学生的评价,表扬语言表达清晰、观点明确、评价合理的同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特别表扬绘画认真、有创造性表现的同学。

六、课堂小结

艺术缘于自然,“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才是真正的绘画之道。自然中的视觉形象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写生必须是取自自然,进行取舍加工,再加以自身独特的技法,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丽画面。

七、课后延伸

1、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思考在绘画中应该如何进行取舍与绘制。

2、布置下一课时内容,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临摹与写生

课型:造型·表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进一步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了解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有意识的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绘画创作实践,体验表现性创作方法特征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体现。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培养学生善于感知的心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表现性绘画方法进行美术创作。难点:主观情感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三、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课本,课前查找资料,铅笔、橡皮、彩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绘画作品,选择侧重于表现性的美术作品。

2、简单分析作品,讲述: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教学过程: 1 展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生比较分析:(1)表现形式的分类  具象造型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结合作品学生总结: a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

b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有着明显的区别

结合作品,主要讲述抽象造型和具象造型中的变形造型的区别: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

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

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 《黄昏》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五、课堂练习: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或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可以临摹。

2、给自己的同学画像:运用和谐的色彩表现班内的同学。(任选一项作为作业)

3、师生共同评价完成作品,鼓励创作大胆、表达情感丰富的同学,对其他同学提出可行性修改建议。

六、课堂小结: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人或物的主要特征,思考如何表现不同人物的主观情感。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种类和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环境艺术设计。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和感受环艺设计的特点和美感。2.难点:学会运用环境设计知识发现并改进生活环境以达到其与生活、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与本课内容相关图片。学具准备 :课本、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校园环境以及校园中艺术品造型进行启发引导。

2、让学生说说自己居住的室内生活环境,调动、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板书课题: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二)教学过程:

1、〈欣赏〉环境艺术精粹——艺术大师图集VCD:庭院设计;园林设计;建筑外形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室内设计。

学生欣赏讨论:各环境艺术设计的欣赏与使用价值:

(1)、庭院设计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小桥流水,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庭院建筑浓缩了人类世界的历史和文化。灿烂的庭院文化,我们为你骄傲、自豪。

(2)、园林设计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州园林的设计可谓天下一绝: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虎丘各有特色。

(3)、建筑外形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鳞次栉比、古色古香、金碧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煌、重峦叠嶂、摩天大厦、青瓦白墙”所有这些成语都描绘了一种物体,这种物体是什么?(学生: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那一幅幅瑰丽的建筑画面为你奏响了一篇篇美妙的动人篇章。

(4)、公共设施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享用这些方便之时,是否也体会到了——它——也是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它也有艺术魅力的存在?(5)室内设计 当你身心疲惫时,你最希望去哪儿做什么?(学生:回家休息)家,是温暖的怀抱;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也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家的温馨多数时候来源于我们独具匠心的设计。

2、提出问题:

 设计艺术是为什么创造的艺术?

 分组研究与讨论:设计艺术使我们生活更美好、舒适,所以,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

3、课本作品赏析:

 人民大会堂的内部环境设计 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 办公环境的设计  住宅的客厅设计  女中学生的卧室设计

具体分析《办公环境设计》和《女中学生的卧室设计》:

如果改变其中的色彩(展示改变色彩后的图片),带给人什么感受?改变物品摆放呢?

4、环境设计要素:(1)功能(2)色彩

(3)年龄及性格特点(4)个人喜好

问题:a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b环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5、总结:为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既美观又符合设计制作要求的最合理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必需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五、课堂练习:

思考:如何设计才能使你家的客厅(或卧室)更实用与美观,把你的设计简单的画一画(或者用几句话写一篇小文章说一说),并向老师和同学们说一下。作业要求:1、构思要新颖。2、绘画设计作品或文章均要从实用与美观两方面分析。

3、语言组织合理、通顺、优美,叙述清晰、流畅。

六、课堂小节:

作品展览、评议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从构思、说明上给予肯定,使其得到学习的乐趣或情感的满足。可以分为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运用所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七、课后延伸:

建议同学们课下到设计书和网上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大师的设计作品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等作品,开阔视野。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学会认识产品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产品设计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了解产品设计的定义与产品设计的分类以及产品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产品艺术设计。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和自己有关的产品设计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产品设计中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2.难点:学会运用设计知识发现并改进生活质量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与本课内容相关图片。学具准备 :铅笔、课本、图画本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产品设计作品,提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展示顺序:学生的学习用品——生活日常用品——公共场所用品——大型机械产品。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产品设计概念。

2、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中的日常用品特点,调动、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板书:学会认识产品设计

(二)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本节课我们再来了解有关产品艺术设计的知识。

1产品设计: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人们生活中所需用具的领域称为产品设计,简单来说即为了使用的设计。

2连线找亲戚 

展示两列产品,提问:谁能看出哪些物品是“亲戚”?请把它们连起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学生归纳总结产品的分类) 子)

3产品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   说一说: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物品?

通过观察图片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产品与生活的关系。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分类—家具、电器、服装、生活用品、文具、交通工具等(通过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产品设计遍布我们周围;同时以课件形式展示分类例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无论是大是小,是常用的或偶尔一用的,都离不开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更多的生活方便(举例)。

4谈一谈:你最喜欢哪件物品?为什么?  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设计的特点——造型、颜色、构思等,明确产品设计例如:沙发、台灯、窗帘、衣服等,其造型设计既要满足各种使用功能,5产品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功能、结构、设计造型、色彩等 6提出问题:

a.说说产品的特点和感受? b.产品设计与生活、自然的关系? c.产品设计的方法及材料?

五、课堂练习: 1 才华展示:

试一试:设计一款独特的学习生活用品

要求:设计作品要从实用与美观两方面分析。参考现有生活用品的基本结构,稍加改进使其实用功能更合理化(使自己使用起来更顺手)、审美功能更独具匠心(造型、色彩更具有现代生活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用简炼语言描述,也可绘出简单的设计图,用橡皮泥做出简单造型。评一评:作品展览与讲评   

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联系,审美与实用绝不是界限分明的概念。使人感到方便、舒适,同时又要考虑对居室整体环境或个人形象的影响。

自我介绍设计作品 评论其他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课堂小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日常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根据人民的需要设计出高效节能耐用实惠的产品。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运用所学知识,美化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七、课后延伸:

课余时间通过书籍资料或者网络搜集艺术大师的产品设计作品,开阔视野。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

(一)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室内装饰品的欣赏,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掌握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培养自觉的以艺术的眼光分析常见生活用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常见室内装饰品图片与实物的欣赏,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室内装饰品的材料特性和装饰造型的一般规律 2.难点:构思设计艺术造型,培养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装饰品实物。

2、学生准备:课本,铅笔,作业本纸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室内图片,第一幅是刚装修好的但室内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刚装修好的房子,漂亮吗?展示第二幅:现在老师买进了一些家具,老师已经家中生活了。可是不知怎么了,老师总感觉生活中缺了一点儿什么,沙发、床、桌椅、电视„„生活用品都全了啊,缺了什么呢,同学们能帮老师找一下吗?

学生发言。(墙上缺了画,桌上缺花瓶等,也会有学生直接答出装饰品)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告诉了老师还需要什么——展示第三幅室内图片——好了,老师经过同学们的指点已经装饰了自己的家,现在,老师一下班,回到自己漂亮温馨的家,感觉身心特别轻松,家的温暖消除了我一天工作的劳累。

同学们,你的房间布置的漂亮吗?你有没有感觉到房间中缺了点儿什么呢?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巧手亲手制作几件装饰品,来填补我们房中的空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板书: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过程:

1、与学生共同分析:

(1)同学们见过的室内装饰品有哪些?他们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有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室内装饰品图片并总结:       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制作等

材料:纸材、织物、纤维线材、秸草、黏土、金属等 表现形式:平面、半立体、立体

装饰方式:壁面装饰、空间悬吊、案头摆设等 造型:具象、抽象

色彩:单纯、淡雅或浓重、艳丽

这些装饰品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愿,不仅美观,而且还能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增添一些情趣,使我们的家更温馨、舒适。

2、教师展示作品实物,学生欣赏分析,引导学生兴趣。

3、学生欣赏课本图片,教师简单引导。

4、室内装饰品的设计

(1)原则:室内装饰品必须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格调相适应,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欣赏室内装饰图片)

(2)不同工艺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    编织 印染 陶瓷 镶嵌 拓印

5、室内装饰品与玩具

展示玩具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哪类玩具可以作为装饰品装点自己的居室,哪类玩具不能作为装饰品进行装饰。

五、布置作业:

1、想一想自己的房间内还缺一件什么样的装饰品,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构思,绘制一幅室内装饰品的草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作业要求:

(1)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力,要求造型美观,装饰性强。(2)注意室内装饰品和玩具的异同。

六、作业评析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草图,说明自己设计的意图和其中的审美要素,阐述自己的审美观点。小组评价作品,选出最具想象奖、最佳审美奖、最优表现奖(最佳绘图奖)教师点评

七、课堂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室内装饰品,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优美、愉快。

八、课后拓展:

1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其他装饰品草图绘制,发现其中美感因素,提高自己的设计绘制水平。准备下节课所用工具材料。

九、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

(二)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室内装饰品的设计种类,了解一种室内装饰品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并初步进行学习,体验其制作过程与步骤;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材料的特性完成一件室内装饰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工艺品的欣赏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掌握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2.难点:构思设计艺术造型并进行制作,把握其造型美感。

三、教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装饰品实物、剪刀、刻刀、制作材料等

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胶水、铅笔、各种制作材料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视频播放人们过年张贴窗花与年画的场景,展示现代化居室中的壁挂、工艺摆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二)(二)教学过程:

1、播放室内装饰品欣赏图片,分析这些图片的造型特点,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无论是抽象的作品还是较为具象的作品,都具有共同的造型特点——概括、夸张、变形、意象化

2、欣赏教师制作的装饰品,学生具体分析其构成与制作方法

3、教师做简单装饰品制作示范,解说作品制作步骤:(1)构思:确定设计方案。

(2)作好设计草图(上节课已经画过草图,本节作业学生可以根据上节课所画草图进行制作)

(3)开始制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4)整理完成

4、拓展:除这些范作以外,你还想到了用哪些方法和材质制作装饰品? 学生讨论:人人参与、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见解

五、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作业要求:

1、尝试利用所带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室内小装饰品。

2、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要求造型美观,做工精细。

3、根据准备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材,合理组合。

4、制作时要细心、耐心,注意安全。

六、作业评析

1、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作品,阐述自己的制作理由与审美特点,小组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总结制作情况。

七、课堂小结:

无论传统的窗花、年画,还是现代的壁挂、工艺摆件,所有的室内装饰品有的以自然美为主题,有的以生活美为主题,都表达了作者向往并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好的阐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我们的双眼和双手,发现和创作更好的艺术品,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建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八、课后拓展: 用自己制作的装饰品装饰自己的居室,体会其带给自己的愉悦与快乐。

九、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

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原始陶器到现代生活用品的造型、纹饰和实用功能等方面分析入手,了解同类器物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不同的功能要求与审美要求。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日常用品设计的艺术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评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设计产品的功能用途与审美要求的鉴别与选择 难点:设计产品的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具准备 :纸、笔、教材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前在讲台上摆好几组产品,上课时引导:授课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当一下采购员,看看你会采购这类产品中的哪一件,请说出你选择它的理由。

2、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根据产品类别选择几个同学上台采购。

3、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肯定。提出课题——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

(二)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原始陶器和现代日用陶瓷图片(1)提出问题:

 原始陶器在造型方面有何特点?其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怎样结合的? 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与原始陶器相比,其发展如何?  学生欣赏并讨论,各抒已见

(2)师总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器物都注重了在形体、用途、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饰等方面的结合,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与原始陶器相比,其设计在材质、装饰、功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追求美观的艺术效果,更注重了其不同条件下的功能需要。

2、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师生共同分析它们的造型、色彩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功能。

3、欣赏课本图片:

坐椅、门窗橱柜把手图片,小组讨论并思考:(1)设计产品的造型和色彩有何特点?(2)功能与审美如何结合?(实用与美观)(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3)师总结:椅子在造型特点上或在变化中追求造型的一致性,或注重人体和环境的变化,或在追求美观基础上适应不同的场合;门橱把手同时兼顾了美学与力学方面的结合.总之,这些产品都遵循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我们在平时选择与鉴别产品时,要同时兼顾美观、实用、环境与场合。

4、向同学介绍一下你家中的椅子和把手样式,说说它们是如何实现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

五、课堂练习

1、进行工业产品的模拟设计练习,在画纸上画出草图。

具体设计对象要求:台灯、电吹风、电话、手机等,任选一种,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独立思考

2、展示与讲评

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从哪方面体现功能的需要,从哪方面追求艺术效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在选择工业产品时,能同时注重审美与实用功能,能根据场合鉴别产品。

七、课后延伸

1、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审视自己的练习作业,找出成功与不足,并尝试用另外的构思表现同一主题。

2、平时留心观察各种工业设计产品的造型、结构、装饰,注意它们是怎样体现功能和审美要求的。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们的画展

(一)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展览的场地特点和筹备过程,考察美术展览的内容与展览主题、展览名称的关系和确定原则。

2.能力目标:学习美术展览的布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设计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参观、评述,养成学生良好观察和认真记录的好习惯,了解各种绘画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陶冶学生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画展的准备工作与展示方式

难点:确定名称、主题并与展示内容紧密联系及其在展览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参观场所、展览内容的介绍资料 学具准备 :记录工具(纸、笔等)、教材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所参观展览的场所、内容和作者,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浏览参观时,应对展览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整体参观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分别选择参观的主要方向,如具体作品,作品的悬挂方式,作品与展览主题的关系,展览的宣传等。

(二)教学过程

1、从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进行考察。包括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 学生分组有重点的记录画展中作品的悬挂方式、作品与主题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宣传的。

 学生分析讨论作品内容(建议作书面记录) 记录画展的展览路线

2、从展览的主体策划方面进行考察。包括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等。

 展览作品与主题  展览布置与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展览环境与主题

3、从展览的宣传方面进行考察。包括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等。

 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主要表现为海报的设计制作。 请柬的设计制作。

 展览的其他宣传方式:说明书宣传、报道宣传等。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情况,总结画展的流程与方式,确定由大家推选的几位同学担任即将举办画展的策划人,负责将大家的考察结果汇总,结合即将举办的画展进行展览文案的准备。

六、课后延伸

为社区或家长的机关单位进行美术展览或其他展览的策划;为自己模拟设计一个个人作品展览进行策划。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们的画展

(二)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拟定画展的总体策划;学习围绕总体策划收集展览的作品和相关资料

2.能力目标:实地考察画展场地,根据场地确定展览的形式以及作品的内容和数量,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对展览的作品进行评述、筛选、整理,以培养学生的探讨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收集、筛选、整理作品,了解绘画的种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展的策划与作品的收集整理

难点:完成具体工作中如何适应展览的总体策划要求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画展场地位置图;展览的策划书样本

学具准备 :绘制展览平面图和策划书的工具;收集的各种美术作品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参观画展的情况,提出问题: 1 画展一般遵循什么样的参观路线? 2画展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画展中作品的摆放和悬挂有什么规律? 如果让同学们来组织策划一次画展,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工作呢?

(二)教学过程

1、展览场地确定

 出示画展场地位置图,确定展览场地

2、讲解各种绘画种类及其特点,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作品,学生分析讨论作品内容(建议作书面记录)

3、将班级学生进行分为3组(教师负责好总体策划指挥工作,为同学们提供展览策划书样本,帮同学们查阅画展相关资料,为同学们提供适时的协助,做好引导及总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具体实施工作:

 一组 对画展场地进行实地考察,讨论绘制场地平面图,确定布展方式  二组 对同学们收集的作品进行筛选,确定展览主体、作品数量和内容  三组 按照展厅形状,将展板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安排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路线的合理性

五、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分工完成情况,总结本次准备活动,为下一步具体布展工作的分工做好准备

六、课后延伸

1、布置课后思考,引导学生思维。

2、继续进行作品的收集,为后面画展的布置做好充分准备。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们的画展

(三)——作品装裱艺术

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装裱艺术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性,体会其中传达的美感。

2.能力目标:了解各种书画作品的装裱过程及装裱方法,体会其中的美感形式。通过生活中的作品陈列,把握装裱作品和生活环境的协调统一。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装裱技法,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通过理论联系生活,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画种的装裱方法

难点:装裱艺术与绘画作品和生活的完美融合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当我们把作品筛选出来,分好类,是否就可以展出了呢?还不能展出?为什么?哦,还需要装裱。(引出第二个问题)

2导语: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作品还需要装裱呢?(学生若仅仅回答好看、美观、漂亮,可以继续引导,直到答出:除了需要使其更为美观外,还能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简单的装裱知识。板书课题:作品装裱艺术

(二)教学过程

1、传统中国画的装裱

(1)一幅完整的画,是高不开装裱的。尤其是我国传统的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为了更好的美化和保存作品,人们发明了装裱技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配合音乐,视频播放中国传统的装裱艺术,指出:中国的传统装裱非常漂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是伴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3)传统的装裱多种多样,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多媒体播放相应图片)   挂轴:挂轴又可分为

(一)立轴

(二)横披

(三)镜片

(四)条幅

(五)手卷:手卷亦称长卷、图卷。为横幅,画面窄长,不能悬挂,用手展册页:适合小幅绘画,便于携带。源于唐,当时称“叶子”。活页,对联

(六)屏条、通景屏等(可简单介绍各类挂轴)阅,故名手卷。适合宽度较窄的长卷类

单片,有长方和正方;通页,有“推篷式”、“蝴蝶式”之形制。装裱讲究,一般封面、封底版面用锦缎镶包,前后添加副页。因画芯较小也称“小品”。册页内容,有全部是画或全部是字。另有一面字,一面是画,称为“对题册”。 扇面:按其形,可分为折扇和团扇;按其质料,如羽扇、纸扇、绢扇、竹扇、骨扇、象牙扇、檀香扇、木扇、蒲扇等。

(4)中国画的装裱步骤(简单了解即可,配合相应图片)

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但托裱过程相对复杂,具体说来,需要以下步骤:制浆(糊)——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配料——-镶活——--清裁大边-——转边(包边)-——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配背(裱覆背纸)-——覆画(覆活)-——磨画(砑光或压背)-——剔边(批串)-——配杆-——钉铜钮(绦圈)-——包杆(上轴头)-——上杆-——系绦(串丝带)-——扎带-——粘签条

2、油画及现代国画的装裱(1)现代国画装裱

随着现代家庭装修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书画的装裱方法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油画装裱法的木制画框的装裱,但这并不是否定了传统装裱,这只是适应社会和生活的一种表现,传统的国画装裱技法永远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油画的装裱

一幅油画如果保存得当,可数百年不变颜色,反之,则可能发生色层的龟裂、脱落和变色。所以油画也需要装裱保护。

(3)油画与现代国画的装裱多是采用木质画框来实现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3、其它画种的装裱

4、多媒体播放不同风格的家庭居室中悬挂摆放的装裱作品,学生讨论分析,体会画面及其装裱与居室装修风格的高度协调,做简单阐述。

五、课堂小结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等,都有很大的讲究,是收藏和保存绘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任何绘画的保存都需要注意通风和防潮,并不是装裱好就万事大吉了,应该让作品尽可能远离洗澡间、厨房,注意避免灰尘、油烟沾染画面,房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受潮的画要慢慢阴干,切忌暴晒,否则画面容易损坏脱落。

六、课后延伸

1、思考绘画装裱的品式,通过书籍网络等其他途径对书画装裱做具体了解

2、准备下节课所用工具材料

七、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们的画展

(四)——画框制作

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性,体会其中传达的美感。

2.能力目标: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小组合作制作自己喜欢的画框,培养学生的探讨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装裱艺术与绘画作品的完美融合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画框范作,刻刀、双面胶,色卡纸、瓦楞纸等

学具准备 :剪刀、刻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书画装裱知识,多媒体展示家庭居室作品图片和画展图片指出:装裱并不是同学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巧手对我们的作品进行装裱,让其焕发更美的光彩。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画框制作

(二)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精美纸制画框图片,学生欣赏,体验画框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带来的美感享受。

小组讨论:   

画框分为哪几部分?——内框与外框

画框有那几种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画框外形对画面内容有影响吗?请你阐述。——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画框色彩与画面内容有什么联系?请举例说明。

2、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3、按小组发放教师的不同画框制作作品,分析教师用了什么制作方法、步(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层层递进,加强引导,增强审美)

骤如何,具体说明。

4、教师总结: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画框的内外形状来求得画框的变化,进行画框的个性化设计、制作。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根据教师范作加以变化创新进行画框的设计制作,每个小组完成两幅作品

(2)要求:

 画框设计新颖、个性,制作认真精美

 要把自己的作品嵌入框内,画框形状与画面相协调  通过内外框的变化增强画面美感  注意色彩的搭配要协调  对画框进行装饰

 组内成员发挥自己特长,分工合作(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评价与总结

1、引导学生互评互学。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2)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小组作品,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

2、教师肯定学生评价,总结本课制作情况,号召向制作认真、设计精美、合作有序的小组学习

七、课后延伸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房间,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2、准备下节课的制作材料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们的画展

(五)——海报和请柬的设计制作

课型:设计·应用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类海报和请柬,了解海报、请柬的种类和特点。

2.能力目标:了解海报和请柬设计的特点及构思、构图、绘制的一般过程,运用所学过的美术字、图案及色彩知识进行设计制作,体会海报、请柬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

3.情感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启发学生认识并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海报、请柬的种类及特点,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难点: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行设计绘制,并使图案形象和文字进行有机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海报、请柬,刻刀、色卡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 :剪刀、刻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至上节课为止,我们的画展的场地和作品已经全部到位,是不是可以开展了呢?(是)画展是为了让人们看的,没人参观怎么办?对,我们要进行宣传,我们还要搞一个隆重的开幕式。宣传用哪种方法?开幕式要邀请校领导或社会名流,怎么邀请?——引出课题:海报与请柬的设计制作

(二)教学过程 海报

1、回忆初一学过的海报基本知识,学生讨论问题并阐述:

(1)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见到过哪些活动是通过海报把信息传递给大家的? 奥运会、博览会、商品宣传„„在学校里,海报常用于文艺演出、运动会、故事会、读书会、展览会、欢迎会、家长会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海报设计特点:    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利用静止的形象与文字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

海报设计总的要求是使人一目了然。在具体创作上,要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要相对集中,不宜太散;形象和文字选择要恰当,要和主题内容相统一;形象、文字比例要适度。(学生欣赏海报设计例图。)

(3)优秀的海报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      文字:标题、时间、地点、事件 图形:切合主题,和内容相符

主题明确。活动名称、时间、地点书写清楚。名称放在显要的地方,字形式引人。根据内容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或严肃、或活泼,力求别致、色彩鲜明。根据海报的特点,各部分文图作适当的对比,以突出主题。构图单纯。海报主要是远看,所以形象要突出、单纯,切不可面面俱到、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如色彩鲜艳、形象简洁鲜明、构图大方等; 心,力求新颖、单纯、醒目;

(4)展示海报图片,与学生具体分析,明确海报设计的具体要求: 体要大。纹样装饰避免喧宾夺主,突出主题。新颖。

琐碎零乱。

(5)海报制作技法多种多样,除绘画外,还可用剪贴、喷刷、贴沙、压印等技法。也可在黑板上直接用粉笔画海报。

请柬

1、回忆初一学过的请柬制作: 问题:

(1)请柬分为哪几类?   按形式分:单帖,双帖(对折帖), 组合帖。

按内容分: 活动和节日请柬(结婚请柬,展览请柬,运动会请柬和教师节请柬,圣诞节请柬„„),商务请柬(商品展示请柬,观光旅游请柬,交易会请柬„„)等。

(2)优秀的请柬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

文字:标题,正文,结尾,落款,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 装饰:图案,色彩搭配

标题写在封面上,如“请柬,请帖”(3)展示生日请柬: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张请柬设计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什么事情、何时、何地、人物是谁——引出请柬的设计要求:       内容要与形式一致 信息准确完整 设计新颖 ,别出心裁 色彩搭配和谐

内容简洁,大小合适,便于携带„„

正文用词准确,精练,恳切,得体,结尾处空两格写上“敬请,恭候”等字样,再另起一行写上“光临,莅临”字样。(4)请柬有哪些制作方法?

直接绘制法,剪贴法,折纸法,电脑制作法,综合法„„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分组为我们的画展设计制作一幅海报或一幅请柬(2)要求: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形象可以参考其它书籍,美术字可参考教师范画。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作业进程,对有共性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法,争取当堂完成作业。

六、课堂评价与总结

1、引导学生互评互学。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2)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小组作品,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教师总结评价。

2、海报和请柬是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它们的社会功能在于告诉人们确定的信息,以引起人们的相应反应,它常以内容及时、形式生动、活泼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社会生活中。

七、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参与校内与美术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二)展示设计——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展示设计的历史和发展,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明确现代展示的发展趋势。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展示设计之美,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 难点: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纸、笔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06年秋季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图片以及新闻资料,学生了解:“广交会”上成交额为289.3亿元。从1957年起,在广州举行春秋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的成功、成交额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和越来越先进的产品展示有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领会展示设计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视觉传达设计之二——展示设计

(一)(二)教学过程

1、什么是展示设计呢?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小组讨论:顾名思义的理解展示的概念和展示设计的概念。学生阐述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1)展示:英文display,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展,展览,即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示”演示、示范以及明示、暗示,既有静态、又有动态的含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展示设计: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形象宣传的空间设计。

2、展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展示相关图片进行讲述):(1)历史发展总趋势:

 远古时期:图腾崇拜,树碑立柱,祭祀鬼神活动。原始的意识传达形式。 中世纪初期: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成,地摊式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 封建社会初期:封建教义和民众的宗教艺术,庙宇神殿,教堂和石窟造像等;地主贵族的收藏珍品古玩、书籍等为主要目的的展示活动,出现了专业博物馆、官邸、私宅博古架。近现代:世博会的举办

(2)我国展示的历史与发展(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①东汉市集画像砖记载:实物陈列、口头叫卖。

②十九世纪中期: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街车广告、报纸杂志广告、印刷品广告,在上海、天津大城市出现,广告公司随之成立。

③二十世纪初,有了正式的展览会,博物馆。

(3)我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展示相关图片,辅以讲解,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 1866年,清政府受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清政府置之不理。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赫德委派英国人包腊代表中国去观摩。

 1876年,李圭一代表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

 1915年,参加了巴拿马世博会,张小泉剪刀、西凤酒、茅台酒、魏氏风筝等获奖。

 1982年,美国诺克斯威廉世界博览会上,中国馆首次登上世博会舞台。 至2001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0次世界博览会。

 从1957年的第一届开始,每年在广州举行春秋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 199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上海世界博览会展馆规划地控制范围为540公顷,将投资25-30亿美元。

3、现代展示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趋势:高投入,长期化。可融尖端科技和密集信息文化活动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成为主流。(1)旅游业方向:(2)商业和贸易

五、课堂练习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情况,肯定优点,提出建议。

六、课堂总结

现代展示设计更加趋向开放、前卫,展示设计更加尊重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现代展示设计的设计师不再只是面对电脑与纸,而是更多像一位导演,运用艺术和新技术的各种手段,导演出精彩的戏。

七、课后延伸

为某汽车展销会设计展示方案,小组代表记录本组的设计观点。

八、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二)展示设计——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主备人:仇娟 执教教师: 案序:1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展示设计的功能特点和分类,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展示设计的综合性特点,认识展示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和应用设计要素的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展示设计方案。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展示设计之美,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展示设计的设计方法

难点:展示设计的基本表现方法和应用要素。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课本、纸、笔等

四、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讲展示设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教师提出观点: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艺术。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一学过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像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等,提出,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展示设计是如何把这些综合运用到一起的。板书课题:展示设计

(二)(二)教学过程

1、展示设计的功能:(展示图片师生共同分析)

(1)从商业的角度看,展示较其他促销手段有着高效、直接的特点,为企业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不少资金,给商家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便于会展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文艺类展示的功能不言而喻,博物馆、科学馆、艺术展馆、民俗馆等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展现现代科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同时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

2、展示设计的分类:

(1)从目的来区分,展示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和人文两种。  经济:商展、促销活动、交易会、订货会、新产品发布会等。最终目的人文:科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2)从时间上区分,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或者临时和永久几种,展示的时间的不同,对展示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3)从形式上区分,展示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展示。这里的“动态”与“静态”是指展示手法上的动态与静态。动态展示包括巡回展示、交流展示等,而静态展示多是固定地点的展示活动。目前动态展示普遍运用于大型固定展示空间,如展览馆、博物馆。采用的是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

(4)从参展人群区分,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展示主要指相对某个都是某一领域中的单位或人士。横向展示则适用范围较广,参展单位众多而且不局限在同一领域,例如世界博览会。

(5)从规模上区分,还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展示。此一般指展示空间面积大小。

3、展示设计的特点:(展示图片,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 从空间上,既具备建筑空间的艺术风格,又具备象征和表现主义的雕塑精神。 从平面上,每个展示面充分显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  从造型和功能上,展柜、展架、展台是精致的产品。 从气氛上,又像迷人的舞台。

4、展示设计的三个元素:主办者、展品、观众。

5、展示的形式:动态展示为主(结合图片欣赏) 标本与活体结合展示。 室内展示与露天展示结合。 动与静的结合。 实物与电子信息的结合。是确立企业形象,促成消费行为。

主要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再次欣赏展示艺术,学生体味图片中展示设计的特点、分类、功能等,分析展示中涉及的图片字体、标志、图像等,理解它们在展示中的综合运用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班级文化展示设计(写出展示思路)

(2)要求:体现展示特点和功能,运用展示设计的基本方法表现出文化氛围。

六、课堂评价与总结

1、学生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小组评价并补充。

2、教师肯定学生思路,指出展示设计中,对设计师的要求是: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掌握和熟识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专家,能围绕自己展示的目标调动各种艺术的,科学的,技术的手段,创造最佳的展示空间。

七、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画报和电视网络等了解展示设计艺术形式。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篇4

第1课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

导入: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1、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

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四、聆听《歌唱祖国》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第二课时

《采一束鲜花》

教学内容:

演唱《采一束鲜花》

教学目标:

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今天,老师亲手采来一束鲜花,这束鲜花我要送给谁呢?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听一听,猜一猜!(伴奏

师范唱)

生汇报:送给妈妈

师: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再听歌曲,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出示节奏

0

.1

—︱

0

.1

—︱

辛劳的汗

水,你

喜悦的泪

花,(1)有节奏的读词

(2)视唱旋律

(3)填词演唱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

(1)

听范唱

(2)

读歌词

划拍

师生齐读

(3)

旋律

师生模唱(单旋律)

(4)

填词演唱

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

第2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杨柳青》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    演唱《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来演唱

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将江苏民歌的韵味唱出来。

教学重点:

用活泼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与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茉莉花》并播放扬州的图片。

同学们,刚刚这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图片中的的城市也是《茉莉花》的发源地——扬州

2、念童谣。

扬州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的,让我们通过一段童谣去了解它。

二、新歌教学:

1、体会歌曲演唱时的情感:

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他们的民歌也很美,扬州人说话非常的温柔、非常嗲。我们在演唱《杨柳青》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温柔的、轻柔的)

2、学习歌曲的旋律

让我们用温柔的声音哼唱旋律。

3、学习衬词

(1)学习前八后十六节奏的乐句

(2)学习带附点节奏的乐句

(3)完整练习,处理演唱时换气

(4)师生接口唱衬词部分

(5)在演唱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表现呢?(弱、轻柔、俏皮)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4、学习歌词

按节奏念一念,加入旋律唱一唱

5、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

第二课时

《大雁湖》

教学内容:

聆听《牧歌》

演唱《大雁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

1、播放《牧歌》

2、播放《大雁湖》。

3、师:同学们!你们看出来刚才表演的是什么舞蹈吗?对!是蒙古舞,那这个舞蹈和前面的《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交流:说出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4、播放课件《大雁湖》

师:刚才,哪些画面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生交流

5、师: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

再次播放歌曲:不出示歌词,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说说歌曲内容,之后教师再出示歌词。

6、听录音:找出难唱的地方

“啊哈嗬”以及切分音是难点,应划出指挥图谱进行练习,唱准拍子!

解决好难点后完整演唱

7、师:蒙古歌曲的旋律也都是跌宕起伏的,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找找哪些地方的跨度比较大!

试着唱一唱这些音

试着把整首曲谱连起来唱一唱

8、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教师对没唱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9、师: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的心中有什么感想,你会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边看课件中的画面,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0、师:刚才我们说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11、课堂小结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第一课时

《哦,十分钟》

教学内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陀螺》    演唱《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2、指导学生体验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轻盈、舒展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轻盈、舒展的声音歌唱,充分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0

|音准、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问好

2、发声练习

①35

|1.71|

|61

32|

|1

i

|534

321

|

1—|1—‖

La

②66

6|

ii

|6

I

|5

—|

i|5—‖

二、新授课

(一)导入:看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做游戏,踢毽子、踢足球)

1、聆听《乒乓变奏曲》

2、聆听《陀螺》

师:那一提到下课十分钟,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的、愉快的、快乐的)

(二)揭示课题,生读课题

(三)唱谱

1、听录音范唱

师: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情绪欢快、活泼)

师: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情绪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2、听老师演唱一遍

3、学习第二乐段谱子(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四)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出示课件)

1、找个别生读

2、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

(五)填词演唱

1、听范唱默唱歌曲;

2、跟琴慢速演唱一遍全曲;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同学们,现在属于你们的快乐的真正可见十分钟来到了,我希望你们在十分钟里,不要追逐打闹,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吧!

第二课时

《大家来唱》

教学内容:

聆听《打字机》   演唱《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

2、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家来唱》

师:刚才这首歌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的,属于哪种演唱形式?

生:齐唱。

师:这首歌属于二声部合唱演唱形,?它与齐唱效果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低声部加入烘托了气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二声部合唱《大家来唱》。

二、歌曲学习

1、进行高声部学习

师:这首歌出是“水城”威尼斯民歌。这首是描写孩子们课间快乐的活动。现在我们再来听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快乐,优美)

师:想一想,这首歌是什么拍子的?(3/4)

师: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高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进行低声部学习

教师范唱低声部。在演唱和吹奏的时候应该注意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

生自由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的进步教师真高兴。

生填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4、7的音准。

生自由的填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低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进行二声部合唱

1、轻声,进行二声部合唱。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

2、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打字机》

五、总结

师:合唱是一门艺术。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第4课

甜梦

第一课时

《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

欣赏《小夜曲》

演唱《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小夜曲》,演唱《愉快的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2、能用自然柔美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3、通过采集有关梦的资料,和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宁静、梦幻般的意境中用自然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领学生乐于参与表现,乐于创造,勇于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歌曲《愉快的梦》的伴奏音乐。

二、欣赏歌曲《小夜曲》

1、听歌曲。

2、说说感受

3、再次欣赏歌曲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你想干吗?(睡觉)

三、学习歌曲《愉快的梦》

1、欣赏歌曲

第一次欣赏歌曲,让学生说出梦里有什么,学生通过听和说对歌词进行浅意识的熟悉。

2、跟录音演唱

师:让我们乘上梦之船,一起到美好的梦境中去遨游吧!(展示愉快的梦动画,让学生跟唱,感受歌曲意境,更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习歌曲

师:前半部分是深沉而神秘的,后半部分是小朋友对新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合起来演唱一遍。

4、了解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梦”的诗歌。

五、总结

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

师:梦是飘渺虚无的,可是梦想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有一首歌送给你们。

第二课时

《月亮月光光》

教学内容:

演唱《月亮月光光》    聆听《梦幻曲》

教学目标:

1、能有想象地去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感受歌曲抒情、恬美的意境,并用语言或肢体表达出来。

2、通过欣赏体验描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音乐内容展开想象,感受歌曲情绪。

2、能分辨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听完之后说一说,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画面,你能听出来吗?

3、教师小结:这首歌曲的确和月亮有关,歌名就叫《月亮月光光》。

二、欣赏歌曲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根据台湾童谣整理、创作的童声二重唱歌曲。

2、完整地聆听童声二重唱《月亮月光光》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象从歌曲中听到的景象。

3、再次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声跟唱,感受歌曲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

4、学唱《月亮月光光》

三、对比欣赏

1、导入:表现宁静夜晚的歌曲,除了《月亮月光光》,还有其他的。《梦幻曲》听过吗?听一听,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聆听音乐《梦幻曲》,回答问题。

3、今天我们欣赏的两首歌曲都是描写宁静的月夜的,听完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随意发言。

四、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歌曲《月亮月光光》和《梦幻曲》,我们知道了有月亮的夜晚是安静、恬美的,也可以是神秘的、热烈的。还可能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

第5课

童心

第一课时

《荡秋千》

教学内容:

聆听《节日舞》    演唱《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节日舞》,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二、了解仡佬族

1.出示仡佬,并标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吗?

仡佬族主要居住在去南贵州广西等地,现有四十三万人。

三、节奏练习

X

X

X

X

X|x.x

X

X

X

第一条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

第三条节奏:迅速停止——休止符

四、歌曲学习:

1、播放歌曲《荡秋千》

2、跟唱四个曲调,注意: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3、连起来唱歌谱,并跟琴唱一唱。

4、在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的声音?唱一唱

第二句,如果这样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从高荡到低?

5、跟唱全曲,重难点指导

6、跟音乐唱全曲。

五、表演歌曲

1、加哟哟

2、舞蹈

3、荡秋千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童心是小鸟》

教学内容:

聆听《山童》     演唱《童心是小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愉快、充满朝气的情绪。

2、表演《童心是小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三四拍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朗读《童心是小鸟》歌词。

二、学唱《童心是小鸟》,感受体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欢快,活跃)

师:大家从歌词中发现,在四季里,“我”都和谁成了好伙伴呢?小树苗,小蜻蜓,小鸽子,小雪人。

2、师: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教师跟伴奏范唱

4、通过聆听,谁能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或旋律相似的乐句?

一开始四个乐句是很对称的排比句,节奏基本相同,里面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使得旋律欢快,跳荡,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心情。

5、歌曲学唱,表现歌曲。

(1)同学们跟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师生分成四组,分角色演唱。

(3)多种方式演唱歌曲,如:领唱与齐唱,接唱等

(4)歌曲动画,学生跟唱。

三、教学延伸

1、为什么音乐家把歌名定为《童心是小鸟》呢?

生讨论回答:把童心比做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2、聆听《山童》,看童年的画面。

师: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老师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同学们的歌声在上空快乐的回荡,在小鸟一样快乐的年龄,大家都有过哪些快乐的事情?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回忆。

3、说一说童年趣事。

四、小结:

通过我们演唱《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希望大家更加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第6课

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

《小螺号》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  演唱《小螺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音乐模仿

1、播放海浪声录音

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挂图)

2、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

三、音乐游戏,感受音乐

1、师用拍手的方式为这段音乐伴奏(第一遍)学生模仿(第二遍)

2、随着音乐做游戏。规则: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踏步并且每乐句变换一次方向,注意每乐句老师的动作变化,请你来模仿。然后数数共有几乐句?感受乐曲的速度。

四、感受音乐,新歌教学

1、师导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2、初听

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几拍子?

3、复听

学生随之哼唱,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告诉学生歌曲有三个部分,有两个部分是一样的,你能听出来吗?

4、再听

问:按照什么顺序演唱?DC反复记号的应用,介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5、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及反复记号的使用

6、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对换。

五、聆听《水上音乐》

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

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内容:

聆听《划龙船》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影视音乐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传播,乃至远远流传。这两首歌都是影视作品的片尾曲,而在影片开始播放的音乐叫做片头曲,还有一种音乐,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穿插在影片之中的音乐,大家知道,这种音乐又叫什么呢?

生:(插曲)

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首流传至今的老歌,这首歌同样也是影视作品的插曲。(播放音乐)

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1、跟录音哼唱一遍。

2、分句教唱

3、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播放音乐,学生跟音乐唱)

三、歌曲分析

师:现在来让我们看看这首歌产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下?当年影片中的小朋友用怎样的方式演唱这首歌的呢?(播放视频)

生:(划船。合唱、独唱)

师:哪一段是合唱?哪一段是独唱呢?

生;(第一段是合唱,第二段和第三那段是独唱,高潮的部分是合唱。)

师:那大家想想一想,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和书上的歌词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分段播放)

师:歌词与画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播放第一段)

分别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演唱的呢?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二段)

从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你们能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三段)

生:(歌词所唱的与画面上看到的一样)

师:曲作家为了让音乐能更好地配合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来抒发了内心情感,这就是影视作品插曲的一大特点。

师:那同学们刚刚看了影片中的小朋友演唱了歌曲,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演唱呢?

生:(愉快、高兴)

师:那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音乐再把这首歌一起演唱一遍吧!(播放音乐)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刘炽不仅写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样也为其他的影视作品写了不少优秀的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欣赏《划龙船》

五、课堂总结

第7课

祝你快乐

第一课时

《幸福拍手歌》

教学内容:

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   演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加上动作演唱

3、能准确的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

4、创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1、带上动作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能够清晰的吐字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中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生:

畅所欲言

师:那么你们现在觉得幸福吗?你们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好吗?

三、学唱《幸福拍手歌》

1、欣赏《幸福拍手歌》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是怎么表达的,演唱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欢快的,高兴的,活泼的。)

2、复习附点节奏。

3、学生按节奏读一遍歌词,注意空拍的时候按照书上的指示来做。

4、学生跟随音乐小声跟唱一遍,注意节奏。

5、学生跟唱,边唱边做动作。

四、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

请学生说说每一次变奏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五、小结

第二课时

《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学内容:

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祝你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祝你快乐》

1、初听歌曲

听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生讨论回答。

2、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小结。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1、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拓展延伸

1、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第8课

龙里格龙

教学内容:

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夜深沉》        演唱《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京剧的行当辨认和划分及京剧表演。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京剧的伴奏乐器

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4、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这出戏中有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3、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

五、结束

第9课

高高大别山

第一课时

《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内容:

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演唱《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体会安徽民歌欢快火热的特点。

3、加深对安徽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

3、介绍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二、新课:学唱《大别山高又高》

1、播放歌曲《大别山高又高》,学生聆听,说说哪一部分最喜欢、最有趣。

2、我们来唱一唱,随音乐唱。(加词,唱衬词部分)

3、再次演唱。

4、随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曲谱。

5、完整填词演唱。

三、拓展:

你们还听过哪些民歌?给同学们唱一唱。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十把小扇》

教学内容:

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演唱《十把小扇》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录像《十把小扇》

1、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二、学唱《十把小扇》

1、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3、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4、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5、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6、、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行节奏谱练习。

7、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十把小扇》。

三、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上一篇: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及对策探究下一篇:临床输血管理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