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精选8篇)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1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摘要: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院校及综合类高校音乐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音乐感觉等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它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不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完成演唱、演奏及音乐教学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可以改进的方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方法
在音乐表演专业理论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视谱能力、听辨与听记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旋律及调性感觉等,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语汇及对音乐本身形成感性上的认知,从而达到系统的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目的,由此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辨识程度,为学生在音乐专业实践环节中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就工作以来在讲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全面认知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三、七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进入高校学习后,视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成为积累音乐语汇和锻炼音乐听觉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视谱能力外,还要运用音乐内在的情感、节奏感和调式感等,进而准确而流畅地演唱与记写。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将这门课程与其他音乐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们没有真正了解视唱练耳课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就会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如专业演唱(奏)课、基本乐理、合唱(奏)、和声、配器和作曲等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二、视唱与听觉训练积极性的培养
1、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唱听技巧中,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情绪。如果想要继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如:专业教师运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参与到视唱练耳训练的互动中来;同时要留出“空间”让学生探索,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学习能力的余地。
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因此学生常常是在模仿中反复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过于被动,尤其是在视唱的范唱、识谱以及模唱听辨等环节,学生要对各种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参与学习,其效果一定不尽人意,那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思维能力的前提。音乐专业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引导学生主动对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把每个知识环节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进而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综合的概念,当出现不同问题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学生的判断、辨识和分析运用能力会不断加强。
3、关注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是密切联系,这样就要关注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各类音乐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比如每一位音乐学生在刚学习音乐时,常常是视唱乐谱的能力经过不断练习会很快提高,但记谱环节却很长时间提高缓慢,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要点进行综合的概括、分析和实践的突出表现。一首歌(乐)曲让非音乐专业的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把大部分旋律听辨并哼唱出来,但如果要把旋律音符准确的记下来,对未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来说比较有难度。因为旋律的哼唱与模唱都是感性的,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听记乐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的掌握等综合的运用,是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选择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旋律曲谱,先让他们哼唱出来然后再尝试着记写乐谱,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的高低、时值以及曲谱的风格有直观地认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分析、运用和概括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多声部视唱训练及音乐情感的表现
多声部视唱的训练既有和声性的主调音乐织体,又有对比性和模仿性的复调音乐织体。由于多声部视唱乐曲片段情感表达的最小元素不是每一个音符而是每一个和弦,根据和弦的功能、位置、作用及发展方向来表达通过速度、力度、节奏及其他表情符号来表现视唱乐曲的情感。因此,学生在进行多声部视唱训练时要准确的把握音准、节奏,使自己在多声部的演唱环境中掌控声部的均衡感,更灵活地运用视唱技能,更好地综合表现音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视唱的能力,合唱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音乐专业学生在视唱乐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的专业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紧密相联,这样的学习将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视唱练耳课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的同时,全面分析和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点,让
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音乐感觉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和表演的想法和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所以说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视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由于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能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进一步了解,还能积累重要的音乐语汇;同时还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音乐中的乐句划分、节拍的律动、旋律的强弱以及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过程中表现出来。
四、将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已成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和听觉材料有限的状况,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实际辅助效果也是不小的。
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视唱乐谱与听觉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以钢琴为主要教具,教师在弹奏时大多是钢琴音色,而且要不断的反复弹奏,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听唱内容,上课时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对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视唱练习曲与练耳旋律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这样可使教师在集体听唱时走
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观察和指导,而且在视唱练习时还可以减轻教师反复伴奏乐谱的辛劳。因为事先制作合成的教学内容,音高和节奏准确,可以逐小节、逐句依据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进行播放,并且速度、音响大小和音色都能调整。只要能够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视唱乐谱伴奏时,事先在若干视唱练习乐谱中选出上课要练习的曲目,备课时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运用钢琴及其它近百种音色,比如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等,加入不同类型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未来参加各类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制作好的旋律伴奏,引导学生的视唱练耳练习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对不同声部的感知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更清楚的实践,让学生对每个声部都有准确的听辨,这样的听觉练习可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从局部到整体。另外学生还可以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得到更全方位的音乐感知,这种教学模式除帮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发展,还将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增强社会竞争力。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使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更近,原来由于设备的单一,较多注重训练音乐的音高、音强、音值等。现在运用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了高科技设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能量,使音乐基础课也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整体训练过程中,节奏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节奏掌握和不同风格特点的节奏把握,电脑音
乐系统内具备几乎所有代表性打击乐器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音色逼真,表现力度具有人为演奏感,全套爵士鼓、木鱼、拉丁鼓、梆子等近百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并运用。每一种打击乐器可以编成各种节奏型,随时播放,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随时改变速度、力度,与在传统的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说节奏的方式进行教学相比,这种教学的实际整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方式,使学生能掌握重要的音乐基本技能时,将其渗透其他音乐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多元化、立体化、形象化;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吸收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等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为以后的音乐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整个社会对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管理学科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 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教授学生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 不少高校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没有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予足够重视, 致使二者在教学中明显脱节, 导致一些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 走上工作岗位后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无法胜任其所承担的工作, 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 也影响了这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现行《管理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管理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结合谢欣 (2008) 等人的研究结果和广州大学的实际教学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在管理学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和有待改进之处。
1. 课程安排不合理
广州大学相关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时间, 大部分集中在大一上学期, 只有部分学院开设时间设定在大一下学期。对于刚刚高中毕业, 社会经验、管理理论认知较为匮乏的大一新生开设管理学课程, 本身在与学生教学和沟通方面就存在较大难度。此外, 由于管理学课程教学课时较短 (48学时) , 不能深入和细致地阐述教材内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追赶进度, 大部分教师都在学期中后段加快教学进度以求在规定学时内传授完所有章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紧迫的课时限制所导致的蜻蜓点水般的教学方式更加造成了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式陈旧、内容照本宣科
由于课时较短的原因, 因此部分管理学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和学生的互动沟通, 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由于《管理学》内容较为抽象, 一些理论往往并不贴近生活, 加上大一新生对于管理学知识理解有限, 因此老师们单纯的理论讲解愈发增加了同学们理解的难度, 使学习更加枯燥, 降低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此外, 课堂沟通互动环节的缺失使同学们对《管理学》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从而造成了教师在讲台上专心讲授理论, 学生在台下似懂非懂, 没有对话与交流, 课堂中出现了典型的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现象。
3. 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在管理学教学环节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受到学时少, 课程内容多等外部环境制约, 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环节中仅重视理论教学, 对实践环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 管理学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 也从侧面对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鉴于国内许多大学的相关规定, 《管理学》课程最终是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质量的好坏, 所以课程最终考试的成绩往往成为衡量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 甚至也会成为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 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而学生则更为关心哪些范围会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当知识的学习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 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之脑后时, 教学必将失去其教育色彩, 出现这样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枯燥的理论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在中途丧失学习兴趣, 同时死记硬背的教学环境更加不利于学生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三、《管理学》课程改革思路分析
笔者认为, 要想改变广州大学管理学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可以从重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改进和教学方式方法改良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三个方面入手, 以切实改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整体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1. 重视教学设计
和广州大学一样, 许多大学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普遍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如前文所述, 同学们刚刚高中毕业, 对于大学整体的学习情况、知识的学习方法都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而且对于管理学的认识不够系统。在这种环境下, 很难保证管理学课程的最终授课效果。
由于课程安排原因, 广州大学有部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和政治与公民学院等等) 管理学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虽然开课时间晚了一个学期, 但据授课教师反映教学效果普遍较好。由此可见, 在学生熟悉大学学习方法后, 特别是对管理学科有了一定较为直观的感性认知之后再开设管理学课程, 会取得更好的授课效果。
此外, 结合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经验教训而言, 笔者认为《管理学》课程的学时应该适当增加至54学时以上, 在保障充分的教学时间后更利于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 全面系统地对同学们进行管理学课程的传授,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在开设管理学课程时, 可以考虑给管理学课程安排更多的课时数, 并将该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二个学期 (即大一下学期) 甚至以后开课。在大学入学前期同学们充分适应和学习了管理类科目其他基础学科之后, 再进入管理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将会使他们更加系统地了解管理学相关知识, 同时会整体强化《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学习效果。
2. 加强教材建设
广州大学先前一直沿用的管理学教材, 为Stephen P.Robbins教授所著的管理学教材。毋庸置疑, 作为国内管理学经典教材之一, Robbins版的管理学其系统性的教学编排和逻辑性极强的理论阐述等方面, 具有其他诸多教材所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在拥有诸多优势的同时, Robbins版的管理学教材章节过多, 对于只有48学时的管理学课程而言不能全部顾及;此外涉及的内容过于丰富, 对于本科大一学生而言有很多内容一时之间难以理解, 所举案例大多过于遥远不易理解, 客观地影响了学生课后深度阅读的积极性。
鉴于这种情况, 使用更加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教材的必要性日趋凸显。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准备管理学自编教材, 在结合广州大学管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华南地区具体特点及沿用Robbins版管理学教材的主干基础之上, 删减了原教材部分章节, 按照管理学四大职能———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四部分将全书分为15个章节, 并在课后配有贴近同学们生活的管理案例。如此编排, 在激发同学们阅读和学习兴趣的同时, 大幅度地减少了先前版本的诸多劣势, 强化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诚然,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编排的管理学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紧迫等原因, 初版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憾, 但如果能时刻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紧跟时代变化随时改进和更新相关内容的话,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本自编管理学教材将会大大强化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3. 教学方式方法改良
作为管理学课程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目前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比重。该方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准确且全面的管理学知识, 一直以来是大学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讲授教学法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也从客观上造成了缺少课堂互动, 使一部分同学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消极现象的发生。为了强化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之上, 加入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所谓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 是指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通过提出案例, 引导同学们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进行思考并总结归纳。相较于一般的讲授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拥有: (1) 实践性强;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深学生对管理学相关问题和知识点的理解等方面的优点。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管理学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每一章节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 查阅资料选取符合理论特点、时效性强、便于同学理解和分析的经典案例。同时,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有效掌控, 引导同学们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思考问题, 并且在最红的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同学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都是案例教学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所谓实践教学法, 是指按照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通过创造实践机会, 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 提升个人动手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中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有模拟实践教学、管理游戏和实地观摩与调研等形式。
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授课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重点传授, 更应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充分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面, 国内已有诸多高校开始了勇敢的尝试。诸如广州大学专门开设了仿真模拟实验室, 安装了专业的企业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专业教学软件, 通过在电脑上模拟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企业管理氛围, 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企业管理方法, 在模拟实战环境中提升自身管理学理论素养。此外, 工商管理学院与广州立白集团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 每年组织学生在管理学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认知实践, 在工作一线亲临实景地体会管理学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提供相关认知实习的岗位供学生实践。在短暂的认知实践过程中, 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管理之中, 在加深对相关管理现象、管理原理和管理问题掌握的同时, 也极大地加深了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以及管理学课的理解,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 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诸多全新挑战。如何在反思和总结现有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同时, 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对现有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 将直接影响相关专业学生对重要知识概念的理解和今后的实际运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只有本着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的理念, 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视角时刻关注管理学教学的新动向并对现有内容加以改良, 管理学这门课程将会在新时代的管理学专业教学中继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 整个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 作为各大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管理学》课程也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广州大学的实际教学情况, 总结和归纳了我国一些高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不足, 并结合当下外部环境的实际特点, 对如何顺应时代需求、进一步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钟育赣, 万万.大学生课外支持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 (2) :101-104.
[2]谢欣, 涂早武.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 (5) :75-79.
[3]马云阔.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86-89.
[4]王磊.谈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4 (2) :97.
[5]张勤.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2) :132-133.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3
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5
古代汉语是用于读懂中国文化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就其课程性质而言,它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基础理论课。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在当前“国学热”、传统文化被高度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它是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和古代诗文鉴赏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语言类专业必选和限选课程的基础课程。可以说,古代汉语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加上课程涉及的内容多数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它抽象、枯燥、难懂,甚至有些人觉得古代汉语学而无用,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学习古代汉语。而在古代汉语教学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教学观念陈旧,内容单调,方法刻板,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学生学习兴趣薄弱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致使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普遍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古代汉语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从根本上创新和改革古代汉语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之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鲜明,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版块式教育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
2、重新明确教育主体观
树立起学生是一个能动体,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我们必须做到关心学生和体会学生,知道他们的需要和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加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机率,体现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基准进行的实践活动。
3、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学生毕业都能做到为社会服务。对于其它的学科,也能融会贯通加以利用,成为具备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人才。
三、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确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目的
第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突出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第三,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气氛凝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环节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其次,由于古代汉语课程理论性强,且涉及内容时空跨度大,学生都普遍害怕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变革,彻底改变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再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走出教材。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古代汉语教材的观点和材料太陈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确定一本教材作为参考,但是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走出教材,在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中寻找教学素材。比如,在古代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可以结合地方文化或者学生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对比探讨,让学生探寻古今文化的传承和变化,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在文选的选择和安排上尽量采用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典籍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的民族有关的文化信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3、有效利用电教媒体
实现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距离今天的社会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很陌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如果在教学中适度地配以电化教学,以电子课件和教学投影胶片的形式,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汉字形体以直观的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缩短这些古代汉字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知识。电化教学是当今教学中最新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它的利用与开发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电化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更加炫丽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
4、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一方面,增加课堂练习和测试,课堂练习和测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考虑课堂練习和测试的时间和内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某一信息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及时得到反馈;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的方式加强专业训练,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专业领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其学习和研究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使古代汉语的教学模式更贴近高校教育的实际,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吕超荣. 也谈高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26-29.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从内涵层面看,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视唱练习与练耳训练。所谓的“视”,乃是要求学习者应当对不同的音乐乐谱进行精准的识记与掌握,能够区分出音域的差异,并且对不同的音符等要素所蕴含的意义加以掌握。学习者唯有具备良好的视谱能力,才能够使自身的音乐乐谱识别能力得以切实地提升,进而为乐曲演奏奠定扎实的基础;所谓的“唱”,乃是指学习者在具备音乐乐谱识谱能力的基础之上,在演唱中实现对音准与乐曲节奏的精准把握,并且依托音乐演唱的方式,增进其音乐乐感,提升其艺术美感,同时能够恰如其分地在音乐乐曲演奏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实现完美的诠释,从而使聆听者获得美的熏陶;所谓的“听”,乃是指学习者能够在演奏过程中,依托自身的听觉器官,对音程等内容做到精准地辨识,同时能够在五线谱中将所听到的音乐进行记录。因此可以说,对于任何音乐的学习者而言,视唱练耳能力乃是重要的音乐学习基本功。
一、视唱练耳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意义
从学前教育整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定位来看,视听练耳课程乃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具备日后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即识读音乐乐谱的能力、敏锐的音乐辨析能力以及依托自身的听觉器官对音乐乐谱的还原和再现能力等。前述能力关乎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否具备合格的幼儿教师从业素质。基于此种情形,视听练耳课堂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一)提高学生生识谱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还应当具备多种才艺,比如,声乐演唱能力、钢琴伴奏能力、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以及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等等。而教唱儿歌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儿歌视唱能力,掌握这一能力的前提就是学会识谱,包括认识简谱和五线谱。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包括“视唱”和“练耳”两个部分,“视唱”是指看谱即唱,也就是让学生拿到乐谱后,能够正确地识别调式调性,并完整地唱奏乐谱。因此,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识谱能力。
(二)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素质
有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音乐学习,对音乐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知之甚少,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断积累中增强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并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视唱练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能为他们学习乐理、声乐、钢琴、舞蹈等课程提供一定的帮助,也能为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开展各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
从教学的实践角度来看,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的听觉器官得以效度化的锻炼,从而依托系统化的视唱练耳课程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实现对音乐旋律、节拍等内容的精准识别,强化学生的乐谱记忆能力,进而使学生对音乐阅读的识读能力得以提升,最终全方位的实现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从课程教学方式来看,视唱练耳课程的授课通常为:教师遴选不同的音乐乐曲作为教学素材,依托对所遴选的乐曲的聆听、演唱与识记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音乐乐曲的直观感受能力,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对乐曲中的音高与节奏变化等诸多要素的学习,同时一并体会到音乐作品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本身所表达出的美好情感。可以说,是否具备对音乐乐曲的良好乐感,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先天条件,更在于后天的训练与培养,而视唱练耳课程正是对学习者后天乐感养成的关键路径所在。
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功利化、学生基础技能薄弱、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师范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
(一)视唱练耳教学功利化
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将视唱练耳工具化、功利化,作为学唱新歌和衡量、检验音乐才能的一种工具。在这样功利化的视角下,视谱唱词成为了视唱练耳的终极目标,过分强调视唱而忽略了练耳。此外,由于功利化的思想,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文化精神的渗透不足,未能把视唱练耳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仅仅把视唱练耳课程当作一门音乐技术手段而进行机械训练,背离了视唱练耳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属性,导致视唱练耳教学困难重重。其实,视唱练耳课程的价值在于它能为学生提供系统培养音乐听觉和能力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正确完善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这种视唱练耳功利化的教学理念偏离了视唱练耳本身的课程目标。
(二)学生基础技能薄弱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应当具备相应的音乐基础方才能够实现对相关音乐课程的优质学习。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通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考试时,招生院校一般的考核重点是文化课成绩,而对于音乐基础状况的考核要求不高,特别在近些年高考扩招的直接影响之下,一些师范类院校的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招生人数增加,生源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却不理想,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师范类院校通常所采取的集体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之中难以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教学大纲与课时安排的限制,又使得教师通常怯于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些问题均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
从现今国内师范类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授课方式来看,任课教师多遵循先前惯常采用的授课形式,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完全属于教师,教师个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与节奏,此种模式使学生因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未得到彰显,因而难以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甚至极易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影响到其音乐素养的提升。
(四)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专业必然会存在诸多的差异,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也不可以普通的音乐专业为准。但是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并没有关注这一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视唱基础和今后的就业方向,缺乏针对性,致使一些学生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视唱练耳学习,却提升并不明显。
(五)缺乏实践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之后直接会到各幼儿园任教,所以在短短的2-3年时间内,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才可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幼儿老师身份的转变,给幼儿更好的教育。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在实践性方面的关注远远不足,一些学生虽然学会了视唱的相关技能,却缺乏弹唱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幼儿歌曲弹唱能力远远不足。
三、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创新
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视唱练耳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端正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出发创新视唱练耳教学,培养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使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端正视唱练耳教学目标
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权限,如对于相对较为简单的视唱音乐乐曲,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契机,从而使学生体悟到自主研习并获得音乐知识的快感。此外,教师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视唱练耳教学,摒除功利化的观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熏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部分学生因早年进行过音乐方面的学习,因而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而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则是初窥门径,还有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趋近于无,因此作为视唱练耳课程的任课教师,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体学情的差异性,必须在任课的班级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以便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均能实现音乐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视唱练耳素质条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分层处理,对于视唱练耳素质较为优秀的同学,让其进行真实的视唱训练,完成一次才艺展示;对于视唱练耳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就可以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训练。除此之外,在诸如乐理、理论知识之类的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素质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训练,充分保证学生参与视唱练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不同,进行相应培养目标的制定,对于视唱练耳素质相对较高的同学,将制定在能够完善地完成一次视唱表现上,对于视唱练耳素质相对较低的同学,则制定为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视唱表演过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时代为公众带来了诸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视唱练耳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1.视唱练耳课程任课教师应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如音乐软件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教室,这样一来,既可以使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高效的音乐授课情境,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无需借助教师的指导,自行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实现课下自主性学习。此种模式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更具规范性与系统性,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学生自行盲目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而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度较差以及学习目的性不强的误区,从而使学生个性化的音乐乐理学习与技能提升成为了可能。
(四)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出发创新视唱练耳教学
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即其对音乐与乐理知识的学习标准无需达到音乐专业学生的高度,只要使其具备幼儿音乐教育的标准即可。基于此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其视唱练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夯实,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当将幼儿音乐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习惯于在音乐演奏时能够契合幼儿的视角及其音乐接受感知能力,进而为幼儿营造出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的音乐情境,使幼儿受到音乐的艺术熏陶。唯有如此,方能使学生在接受视唱练耳课程学习的同时,实现同幼儿音乐教育最大程度的结合,进而使学习的目的更为明确和更具目的性,从而提升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度,使学生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夯实,可以在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在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中以视唱练习为主,以便使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为其后续的音乐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
幼儿阶段,律动的音乐既能够伴随着儿童快乐地成长,又能够为儿童感受、理解、再现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增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歌曲弹唱是人们对音乐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最能反映教师视唱练耳的水平。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需要幼儿教师提高儿童歌曲的弹唱能力,为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增强幼儿的音乐兴趣。视唱练耳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师范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应该牢牢抓住,在学生的入学时便为学生打好基础,在校期间,学生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儿歌弹唱能力训练,这就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儿歌弹唱能力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钢琴弹奏能力,挖掘其艺术潜力。要求学生要具备娴熟的钢琴技巧和能让幼儿接受、喜欢的歌唱位置和音色,将幼儿歌曲的内容表达出来,在弹唱中让幼儿能听懂、喜爱。突出“弹”的效果,和“唱”的作用。
此外,学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教师的综合音乐能力,提升学生在歌曲弹唱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工作服务,而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视唱练耳,增强对儿歌弹唱的兴趣,在日常练习中加强培养学生对幼儿歌曲弹唱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幼儿歌曲的了解与演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技能。
四、结语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5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眼光,平面设计的商业价值才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基于此,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平面设计教学项目,但是,如何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成为了日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展开论述,分析了现阶段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平面设计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平面设计的工作日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设计相关的专业,力争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设计专业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水平是眼下重要的教学任务。
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太明确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对教学活动起了引导性的作用,一旦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教学活动的前进方向就容易出现偏差。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我国目前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之一。从培养目标人才的侧重点方面来看,艺术类院校着力于培养技术高、学业精、成绩拔尖的理论和设计型人才;而师范类院校,顾名思义,教学能力才是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院校培养则致力于培养可以 从事具体设计的人才。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类院校虽然在对于人才培养方面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各自的教学特点,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倾向性。作为一个综合类学科,平面设计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兼具设计性与艺术性。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各大高校对于教学的方向性的认识存在偏颇,单纯地将平面设计的相关技能与艺术设计混为一谈。除此之外,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替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不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课堂教学互动性不高
在高校教学中,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启发性课程,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得以完成。但是从我国目前高校平面设计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还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替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一味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与传输,分离了理论与实践,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互动,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日积月累,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长期脱离了实践的学习致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枯燥的课堂剥夺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及创新能力。
3.交叉渗透性不强
平面设计在艺术领域内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艺术、绘画等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无法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存在,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同时,注意到它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但是就我国目前课程设置的情况而言,仅仅注重于基础课程的开设,而忽略了与其他各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从而无法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导致教学大纲设置的不合理。因此,想要更改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化,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设计专业人才。平面设计专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础课程的开设,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经济学、人文科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并尝试将市场营销等课程渗透至平面设计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在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还丰富了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并拓宽了自己的专业领域。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角色,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辅助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深知自身的教学重任,通过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及专业能力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基于此,学校应该重视教师方面对于人才的引进,对教师的教育资格、教育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筛选,教师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学校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以奖惩分明的方式规范教师的行为,督促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起教师们的教学热情。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各行各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于平面设计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是保证产品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各行业终身追求的目标。只有将先进的技术与创新的思维能力有效结合才能够创作出独特的作品,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作为一门需互动性强的学科,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师通过取得学生的信赖,鼓励、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见解,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及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真伪、收获感性经验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市场需求、市场规律以及市场发展。最终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作品。学校只有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市场,了解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客户的消费习惯,对于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仅如此,课外也是学生拓宽专业领域,开拓视野的有利渠道,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课本上缺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具备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
5.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科技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我国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查询到相关知识与最新资讯,不仅可以随时掌握平面设计的相关信息,还能够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对平面设计的最新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市场走向的作品。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学生还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阅读并借鉴国外优秀的平面设计教育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又快又好地发展。
6.突出办学特色
受到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高校的办学特色也不尽相同。学校只有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人文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民俗习惯等突出办学特色,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应该有效利用周遭有效资源整合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办学特色与地方经济、市场的有效融合,发扬自身的优势,拓宽专业教育道路,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优秀设计人才,我国高校应该致力于更改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通过明确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手段等方式构建独特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6
腾冲县第三中学黄在菊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分析造成其的原因,并提出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 建议
江泽民说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特别是在当今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的综合竞争。无论哪一方面综合实力的增强提升,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根本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全面加快腾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历史悠久,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边疆县份,国土面积为5800多平方公里,集居着25种民族,2006年全县总人口为62万余人,边境线长148公里,商贸发达;旅游资源独特,物产资源丰富,华侨众多,文化积淀厚重。面对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发展教育历来是腾冲各届有识之士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腾冲 -1-
农村中学的教育发展更值得深思。
一、腾冲农村中学的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腾冲的教育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的实际情况仍然存在。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村教育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优先发展,坚持以教育为本的方针,加强领导和量化考评,狠抓入学率、巩固率和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二、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尽管全县的教育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但学校硬件设施、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特别是腾冲农村完中的教育近年来发展存在不平衡的趋势,尖子学生生源有限,学生辍学严重;特别是农村学校,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措施上都有待加强。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每学年开学之初,好多老师要到村寨动员辍学学生返校,而这些学生返校不久后又面临新的辍学。有的因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平均每班(50人)流失学生多则十多人,少则四五人。加之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网吧在一些农村集市如雨后春笋,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但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学习的大好时光,日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迷失在网络世界中,一旦学习跟不上,就面临逃学,最终不得不辍学。目前,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随处可见,致使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学一门手艺、技巧。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农村中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显得步履为艰。
三、造成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腾冲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是供养学生家庭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二是起点低,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完中的生源不平衡,好的尖子学生都往县城学校走,剩下的大部分因基础较差或家庭贫困而选择就读农村中学,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三是缺少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因地方财政有限,对农村学校没有特殊的倾斜和优惠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边疆地区曾经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税收及边疆“三照顾”等优惠政策。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些优惠政策已消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投入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再加上近几年农民经济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也是造成农村学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下降,失学率、辍学率和学校危房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要解决腾冲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若没有中央和省、市、县级的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强大支持,腾冲农村教育与县城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四、对策及建议
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更离不开教育,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腾冲各族群众要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离开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是没有其它出路的。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基础中介。据调查,腾冲农村同城镇教育发展方面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硬件设施差,软件设施不到位上。为此,对如何加快腾冲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粗浅的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农村大部份地区较为贫困,基础设施脆弱,自然条件恶劣,劳动者素质偏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制定出更适合农村实际的优惠政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尽快解决农村学生辍学、危房率偏高的问题。
其次,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教育投入力度和对贫困中小学生的帮扶资助力度。并进一步做好社会慈善助学等活动,加大政府对贫困生的帮扶补助力度,开展一些有益的助学活动。尽快实现温总理提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和课本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的目标而努力。
再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步伐。在教师队伍的培训上,各级政府应引起重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培养和造就既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爱岗敬业的新一代教师队伍,这是腾冲农村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长久之计。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7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见弊端。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日趋普及, 高校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必将被打破。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自主能力等。重构现代化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更加注重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在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中, 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因循守旧, 按部就班。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学生所接受的早期教育滞后, 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进入后期学习阶段后, 依赖于传统的教育形式, 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习惯于不假思索地接受现成知识, 对于探索新知识存在一种漠不关心、安心接受的惰性心理。
2.高校教师队伍不尽完善
现阶段,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提升, 但存在一定问题, 如高学历者虽然年轻, 但缺乏教育经验, 同时社会实践能力不够, 所讲授知识来源于书本, 形成“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教育经验丰富者学历相对较低, 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不够熟练。二者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集成优势不能充分得到发挥, 反映出我国成熟的创新型教育文化尚未完全形成。
3.课堂“教”与“学”的关系错位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 而知识的接受者的核心——学生, 学生是知识接受的主体, 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学生的“我要学”“我会学”“我怎么学”等问题展开。而不是强硬的“填鸭式”教学, 即教师教、学生背、期末考, 最后得到学科学分。
目前, 我国的大学课堂多为大班课, “满堂灌”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 这种只关注片面的知识讲解而忽视学生接受程度的教学方法, 不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阻碍了学生的充分发展。
4.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所授班级学生程度不一, 学科爱好不尽相同, 学生性格特点各异。教师在上课时只注意少数学生表现, 照顾不到全部学生;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往往躲避老师, 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就可能成为其他同学的陪衬,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而感受不到课堂的乐趣。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
1.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形成教育的创新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重点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思想意识上也具有重要的独立价值。目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等教学原则都体现出新的教学方法。大多数的教学方法创新需要遵循规律和教育原则, 符合当今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 并根据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相协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作为教师必须设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综合能力, 拓宽专业知识面, 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创造性地丰富市场经济下的教育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在教学中, 敢于大胆提出和运用新方法, 使教学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以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要求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技术, 不断丰富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培养大学生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自己创新思考来完成教学内容, 是当今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设立情境, 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事态的发展, 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教师予以总结和提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课堂关注力, 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会去思考“为什么”“如何改进”之类的问题, 锻炼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课堂上, 教师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堂讨论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要深入课题, 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 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营造和谐的氛围和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 创设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应用。例如, 在多媒体技术方面,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其画面、音乐、图片的交互演示功能开展教学, 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感官刺激, 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一些相对枯燥的物理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度过。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个性, 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才能和长处, 我们进行和谐教学要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给予学生自主发挥和展示的空间, 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记春.浅论高校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养[EB/OL].
[2]刘智运.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J].教学研究, 2011, 34 (3) :9-11.
[3]蒋波.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25) :52.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篇8
【关键词】高师 视唱练耳 教学现状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68-03
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综合性的音乐训练课程,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它的教学分为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即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视唱除培养试谱即唱、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等基本技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积累音乐语汇。练耳就是听觉的训练,培养并发展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包括听辩、听唱(模唱)、听写和听觉分析。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视唱基本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让学生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记忆力、表现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的能力,是学习声乐、器乐等其他相关音乐课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形势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发展。
一、高师视唱练耳课教学现状
(一)视唱练耳入学考试的固定模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视唱练耳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虽然各音乐院校对各个专业的考生的要求不尽相同,但通过视唱练耳的考试,去了解、考核一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潜能的目的是一致的,考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也基本是一致的。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指导教师和考生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培训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招生考试出题的规律,按照其中各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前的准备和指导,通过短期的针对性的突击训练,学生在视唱听音方面得到迅速提高,基本达到考试的要求。所以,相对于器乐和声乐科目,视唱听音是最容易短期提分的科目,也因此造成视唱练耳的教学成为应试式的教学。而随着近年音乐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音乐水平、素养较差和视唱练耳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日益凸显。
(二)高师院校师生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进入音乐院校学习后,许多学生认为万事大吉,放松了对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课程的要求,只重视声乐、钢琴等专业课。由于学生对视唱练耳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且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鲜有展示视唱练耳能力和成绩的平台,学生认为视唱练耳课枯燥无味,练习难度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容易产生学习态度上的不端正。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演出、比赛、选秀等实践活动,重音乐实践轻理论学习,加上选秀节目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一夜成名的投机心理弥漫,仅仅为了就业和成名的取向和目的延伸到学习当中,造成学生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无心向学,不重视音乐基础课的现象日益突出。教师也认为这门课具有积累时间长、见效比较慢的特点,从事视唱练耳教学没有一点名利可言,对视唱练耳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上不够用心,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确的引導,造成了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提不起精神,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视唱练耳课听唱分离,教学手段单一
“视唱练耳”用更形象、更直观的语言文字来概括,就是“唱”和“听”。很多学生不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及其和其他音乐课程的关联性,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练耳就是听音记谱,把“唱”和“听”分离。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也是一节课视唱,一节课听音,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四)重技术,轻情感
视唱练耳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和理解乐谱的内涵,能够运用训练有素的内在听觉去展现音乐形象。一般视唱练耳的曲目均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技术知识层面的内容,其次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技术知识层面,如在视唱教学中不断重复地进行音准和节奏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情绪、风格等精神层面的渗透。
(五)没有突出师范性,缺少与其他音乐课程的联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和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学生除要成为一个能胜任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全面多能的老师,还要掌握合唱指挥、音乐创作等复合型的专业技能和具备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声乐、器乐等技能性内容,还包括视唱、乐理、欣赏等理论性综合性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音乐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要教授理论和技能,还要担任伴奏和指挥。作为一门理论与技能训练、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现在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与音乐其他课程的联动作用,而且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模式的设计看,没有突出师范性,这种现状已经很难适应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就业发展需要。
二、对策思考
(一)强调视唱练耳课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重要性的全面认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1.改变原有的考核模式,建立检验视唱练耳学习效果和成绩的新的评价方式。如练耳在笔试基础上适当采用口试, 增加、模唱、构唱、背唱等内容。
2.利用多种手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全规范学分考级制度,明确规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等级要求,并且与相应学分挂钩,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充分调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3.普及视唱音乐会,在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和声乐比赛增加视唱练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基本素养的平台。
(二)把“听”与“唱”相互统一起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方面的训练
1.通过听、唱、记、背、讲等多种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促进视唱听音方面的提高。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就是把乐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通过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视唱是听音的基础,旋律中的各类音、音程与和弦的连接,各种节奏的组合都在视唱中接触学习得到。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从练习音阶入手,然后对学生进行音程和和弦的练习,循序渐进地通过级进、跳进的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中更好的把握每个音的音准,通过视唱来感受和体会音乐中音的各种关系和组织规律。而耳朵的倾听又是听觉训练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不能脱离“听”去单纯地“唱”。在唱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耳朵的听觉,用“听”去体会和熟悉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和节奏的变化和对比,培养学生养成在视唱中倾听自己声音的良好习惯,通过耳朵的倾听来鉴别和分析自己在演唱当中的音准、节奏,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在自己听觉控制下进行视唱,从而达到视唱方面的要求。同时,在唱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的特点和难点和视唱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进行分析和听辨,如旋律的进行,音准的把握,乐音和节奏、节拍的组织和变化,在视唱的过程当中进行一些音级和节奏的听辨练习,适当增加理论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改变以往视唱内容偏多, 理论分析偏少的不足,“唱”中有“听”和“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的积极性,让在学生听辨和分析当中对音高、音准和节奏进行理解、识别、记忆和巩固,这样“听”、“唱”、“讲”兼顾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进而促进内心听觉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视唱练耳整体的把握与提高。
2.在进行练耳的环节时,改变以往以听为主的单一模式,增加默唱、模唱、背唱的方法来进行训练。默唱是培养学生音准及音高记忆的有效手段,进行默唱练习时,首先要求学生不发声而是想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练习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单音、音程、和弦开始到一句甚至一首完整的旋律,开始时教师可以提示主音和主和弦,默唱结束后再用钢琴进行校对,给学生一个聆听、自我体会、自我思考的空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为声乐和器乐的学习奠定良好道德基础,比反反复复地进行歌唱练习更容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通过构唱音程、和弦的方法来加强训练,加深理解。教师首先讲解和弦结构与不同,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知识引导下,了解掌握音程和弦的性质特点及规律,进行和弦的性质听辨以及和弦构唱,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进行听记。练习的方法可以由慢到快,由单音到音程,和弦,音组、单句的旋律,难度逐渐增大,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和反应力。
3.教师搜集一些比较经典和有价值的视唱、音乐作品片断,让学生背记、背唱和默写。背谱时应注意不是机械地将旋律,节奏死记硬背,而是根据乐曲的结构、乐句之间的关系,按乐句、节奏和旋律的发展来进行背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还能提高学生识谱、记谱的能力。抄谱也是记忆训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积累音响的大量信息,课余时间多浏览各个时期、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长期不间断的欣赏过程中,随着音乐语言的积累不断扩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要强调技术技巧方面的训练,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渗透
在视唱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只是单纯训练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力。每一首视唱曲都有其不同于其他曲目的特点,每一位作曲家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表达情感和表现作品的手法和习惯,我们对学生评判的标准不应该局限于对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还应包括对作品的各种力度、速度、表情术语和各种常用记号的理解和再现,甚至要融入个人情感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读懂读透这些音乐术语的意思, 才能真正理解这首作品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诠释音乐作品。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要强调技术技巧方面的训练,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渗透。
1.讲解作品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创设教学情景,并有感情地做示范,让学生能更好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融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去。
2.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脑海和内心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感和音乐形象,进行艺术再创作,再用这样的一种内心感受到的声音画面去引导自己的演唱,展现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3.超越视唱练耳曲目谱例的局限性,把没有歌词的视唱曲目当作一首歌曲来唱,读懂曲目中的各种音乐术语,包括色彩、情绪、力度,速度等,让学生能使用恰当的音量,自如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富于表情地去表现旋律的明暗、强弱和作品轻快、热情、激昂、悲哀的不同情绪,对音乐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把握。
4.在进行节奏的训练当中,不要把节奏的组合当成音符的生硬拼凑,例如,在进行格子节奏练习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抓住不同节奏组合产生的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把握节奏型的整体感觉,让简单枯燥的节奏练习也能唱出律动和旋律感。
(四)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和教学应结合各院校的自身特点和教学方式,不但要强调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师范技能”方面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师范性
1.从培养目标来看,现在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应以培养合格和优秀的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即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人才为主,毕竟能进入高校和各文艺团体、文化艺术管理单位的毕业生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看,要兼顾科学性,地方性,时尚性,还要突出师范性也即教学的实用性。选曲的范围除了常规的视唱练习曲,短小精悍的中外民间歌曲、艺术歌曲、经典器乐作品节选与改编,还应包括中外经典的少儿歌曲,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励志歌曲,甚至还可以自己编创作品。
3.从教学模式的设计看,视唱练耳课应该是建立在视唱练耳基础上和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高度综合和互补,即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建立与乐理、声乐、器乐,欣赏、作曲,指挥等其他课程的联动,实现与其他音乐课程的渗透。
第一,教师在范唱时吐字必须标准规范,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所以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当中,除了要求音高节奏的准确,还应要求学生重视气息、咬字、发声、情感表达等问题,如果说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音准、节奏就无从谈起,那么没有声乐技巧的支撑,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也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表现。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融入声乐教学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方法和较好的演唱表现力,提高学生以后在识谱和歌唱教学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从一开始就应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指挥图示挥拍,拍点清楚,动作放松,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表情的表达要准确,以起到指挥和主导视唱的作用。在视唱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与指挥教学的联动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对节奏感、乐感的准确把握,加强对作品内涵和音乐语汇的理解,又提高了指挥技能,为以后的合唱训练、比赛、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视唱练耳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启发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创作音乐的过程,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级、音阶和短小视唱曲目的编写,或者以某一节奏型为动机,编写简单的节奏组合练习,通过动手编创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总之,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情感融入到视唱练耳的教学当中,以实践和创新为核心改革视唱练耳教学,通过与其它音乐课程的联动,让理论、实践结合发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贯穿在教与学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师范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也正是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 菊(1973- ),女,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
【浅析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推荐阅读: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10-05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11-11
浅析高校网球选修课中的步法练习07-25
浅析驾校税收征管的现状及对策09-10
浅析云模型的高校教师满意度综合评价论文09-24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1-11
[音乐论文]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_音乐论文11-14
浅析建材物流现状及发展契机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