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2024-10-05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共8篇)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1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惠亚虎

【摘 要】:面对当前职场对数控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职业学校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都没有理由不去培养数控技能人才,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也是大势所趋的事情。数控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存在于各个职业学校,各校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基本处于一个起始的阶段。当前中职生毕业后专业水平单

一、技能水平欠缺、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表现比较突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给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数控加工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数控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如何尽快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加工编程人才和操作人才成为数控教学工作者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数控专业师资队伍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近几年数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数控专业培训教师的数量,技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师资队伍刚刚组建,有许多技校甚至将原来从事机械类(如车工、钳工等)教学的教师转岗为数控教师,再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目前技校特别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的技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确实提高了数控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有好处。但是,由于现有体制和政策规定上的限制,这些从社会上引进的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2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比较陈旧。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有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1 需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方面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弱。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当前,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目前,大量数控设备需要维修保养,国内数控机床保有量达100万台,居世界首位,大约20%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限,需要维修。因此,当前数控机床维修人才非常缺。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对技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目标还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考虑,单纯地进行零件加工操作。忽略了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学生安全、机床安全、文明生产是实训课的前提,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反复强调,来提醒学生加以重视。尤其是刚开始的几次实训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学生频繁地发生如对刀、编程、输入等常见的操作错误,甚至撞车等安全事故。

4、实训设备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技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尽管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校在实训硬件选择上逐步趋向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2 作“演示实验”。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期望这些工业数控机床能承接对外加工,达到创收和良性循环的目的,但由于工具的投入和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目前还没哪所学校能较好地承接对外加工。

5.数控专业维修人才严重不足

数控编程技术人员相对饱和(高端欠缺,中低端相对饱和),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数控行业发展迅速,年均17%的速度增长,对数控机床维修工潜在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全国高级数控装调维修人员缺口约3万多人,特别是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经济发达地区。数控设备企业和生产企业均缺乏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方面的技术工人。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社会现实制定内容丰富且有实用价值的数控教学大纲(1)建立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将现行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钳工技术训练、零件测绘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数控加工工艺”中的数控刀具、数控夹具等内容并入实训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论课时,提高了实际效果。

针对现有的教材老化,学校应善于“借脑”,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当地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一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实用的数控校本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我校数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数控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与现有数控系统不配套的矛盾,我们着手编写《数控车(铣)工实训教程》。(2)改革教学与训练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改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行为导向”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借数控高仿真软件,助数控实训教学

提高综合职业技能,重点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与维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概述》、《数控车削、铣削加工编程常识》和数控车削、铣削编程技术训练等。首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确保有40%左右课时用于专业实训,增强学生动手机会。在实训设备上,继续加大投入添置生产型设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在实训内容上,改进原来比较单一的实训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车、铣、刨、磨和钳加工的基础上,再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基础更加扎实,技术更加全面。

2.加强数控教学的师资力量,海纳数控方面的优秀人才

目前学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实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必须加强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专家来做顾问或来讲学,引导教师一起参加各种课题研究等等,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专家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2)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和高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比如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培训,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双师型”比例。

(3)改革人才选拔体制,优化教师队伍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的及有特殊技能的人员4 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当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训指导,积极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抓好新教师的补充工作,并引入竞争机制。

(4)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期末进行目标考核。举办技能比赛、技能月等各种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技能比赛或比武。要求教师下企业挂职实习,每学年实习2个月以上,并能完成比较详尽的实习报告。

3.加大数控设施基地的数量,加强数控实训基地建设(1)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场地的建设

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场地的建设。

(2)建设好数控实训基地

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数控系统应功能齐全。根据学校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少量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等基础实验。

(3)加强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在讲数控机床的时候,因为刚刚开始接触,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图片,学生是无法从感性上去认识数控机床的,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学生带入实习车间,对照着数控机床来讲,讲完之后再请同学思考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坐标系是数控机床自动加工的灵魂,因为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同学们刚开始的时候总不清楚,也分不清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之间5 的区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或者是实习车间进行演示讲解。在理论课上主讲编程指令,从指令格式、走刀路线及指令应用入手讲。实习实践主要是两大块:仿真操作和实际加工。一个指令在课堂上讲完之后,要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应用该指令,在仿真操作中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仿真操作正确,仿真加工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学生去实习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加工。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学生对机床操作还不熟练,编程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实习教学的开展,都是先进行仿真操作加工,然后去车间进行实际机床操作加工。

三、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策略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却是教材不变,内容晦涩难懂,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一个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有很少的一点时间用在数控设备的操作上。这样的教学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很显然,学校现有的数控专业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一种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职业学校及专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上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特定阶段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有着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而且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必须使所有学生都有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的素质和技能。就数控专业而言,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以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控?当前数控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时勤奋、努力,善于思考;技能训练时肯吃苦,会动脑,才能真正掌握数控专业技术技能。

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常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如在数控加工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雕刻出自己的名字,教师可以先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演示操作,看看哪位学生能最先独立完6 成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来动手。这能改变传统教学的那种老师一人讲,学生众人被动听的单调信息传递方式,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感到“易”、“趣”、“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媒体,为学习者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语音室、电教室和几个计算机房,大力发展课件的投入。如:数控技术中的用flash制作的圆弧插补、光栅感应器、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课件,形象而生动演示了数控元件的微观的、抽象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应用大型的数控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大胆的设计加工工艺,任意选择加工方法,计算机都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加工的实际路线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看会出现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从中学习正确的方法。这比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前人的经验要令他们更信服得多,记忆深刻得多。

2、技能训练上

在数控专业技能训练上,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很少有设备可操作,甚至有的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到毕业时都没有看见过什么是数控机床。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要让学生有机床可练,多花时间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这样的矛盾怎样才能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加大学生技能训练的力度。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用其他策略求发展。

德国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的“双元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每星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为两天和三天,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只有通过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的学校也不一定拥有各种数控设备的。所以我们学校应努力和企业进行沟通,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帮我们完成数控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操作、训练、摸索,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技能。

总之,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推广,学校的教育就要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合格人才。我们相信,在新形势下数控专业教学可以有更多的策略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化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2]顾京.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10(2).[3]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建设暨师资培训教材》,广州:2008.6。

[4]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广州:2008(6)。[5]《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上海市教委2006年. [6]徐国庆.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项目课程的理论和开发研究”上课课件,2007年. [7]叶向群.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中等职业教育罗干问题的思考”上课课件,2007年.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2

1数控专业英语简介

专业英语又称为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 , 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衔接。数控专业英语是针对高职数控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建立在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开设时间通常是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 教学对象是高职机电数控专业学生, 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的阅读与理解, 并了解数控机床有关理论、设备介绍、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英文表达。数控专业英语通常具有专业词汇较难且词汇量大、句子结构复杂、专业性极强等特点, 在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单一、师资缺乏、课堂沉闷的教学环境下, 数控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进展举步维艰。

2数控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区别

2.1教学目的不同

2003年教育部教学改革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具体实施途径就是大学英语三、四、六级通过率, 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公共英语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 培养日常生活基本英语交际能力。然而, 数控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建立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 难度有所增加, 数控专业英语教学就是以数控专业为载体的一种语言教学, 其目的是让数控专业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语言特征, 高职院校开设数控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备较强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数控专业复合型人才, 能够解决数控工作环境中遇到的数控技能或英文原配件相关装配等实际问题。

2.2教学侧重点不同

数控专业英语侧重的是掌握数控专业词汇, 并运用专业词汇提高英语阅读及翻译技能。学生应该对常用数控专业词汇非常熟悉, 对较复杂的英语阅读句子应具备理解大意的能力, 并且可以将一些技术类表达准确翻译。而公共英语更侧重于学生说和听的能力, 可以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交流, 可以完成简单的篇章英语阅读和翻译并能够运用基本词汇进行常用英语应用文写作。

3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数控专业英语开设时间较短, 较普遍的问题是学校及师生重视度不够及教材理论化、单一化, 使得整个课堂沉闷枯燥, 教师教学压力较大,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效果较差。

高职教育, 其特色之一即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数控专业英语开设的时间通常是一学期, 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掌握住数控专业常用词汇及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有很大难度。学校通常只是将其作为必修课, 却并未投入较充足的教学资源, 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一方面, 教师力量略显薄弱,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只有一名数控专业的老师担任此课程的教学, 这类老师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 具备用汉语描述专业设备及技术的能力, 但一旦遇到英语或进行本课程开发设置的问题就很难把握。有时也会出现公共英语教师担任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情况, 这类教师虽具备较强的英语专业技能, 但是一般对数控知识非常陌生, 很难实现准确的数控英语表达。所以教师队伍比较不稳定, 很难准确地把握教学安排, 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学生也未给予足够重视。由于数控专业英语开设时间较短, 并且是大班教学, 学校和教师及学生都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此外, 使用的教材不够系统固定。师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 缺乏趣味性, 并且内容单一机械。数控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普遍都是专业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并且偏理论化, 这种特点也导致了课堂教学偏向于教师讲解, 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 因此课堂大多较为沉闷, 基本是老师翻译专业词汇和解析英文句式, 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在经历了数控专业英语的课堂学习后并未具备可以正确理解数控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

4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4.1重视数控专业英语教学, 加强数控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数控专业英语教学, 健全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组织和管理。不应简单地将它分管于公共英语教学组或者数控专业教学组, 可以组成专门的教学协调部门, 定期地对公共英语教师和数控专业教师集中进行指导, 加强教师交流, 让教师到具体的工作环境中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在数控专业类工作中的运用, 从基础英语的角度和数控专业的角度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授课大纲, 定期组织课堂观摩和教学评估, 并集中讨论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重点和疑点。

其次, 学校应加大数控专业英语师资建设力度。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 将从事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英语老师派送到数控相关企业中去实地学习数控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 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数控专业技能, 为以后的数控专业英语教学奠定准确实效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安排从事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数控专业老师到英语学习机构或者国外去系统地学习英语, 有利于课堂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教学。此外, 聘请该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和专业知识讲座, 并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展开数控专业英语授课教师教学比赛。

4.2选用合理教材

合理地选用教材也是更有效地实施数控专业英语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目前使用的数控专业英语教材大多是纯文字, 纯理论, 无插图, 无练习, 无对话。无论对于授课老师还是学生而言, 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枯燥乏味, 很难开展灵活的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大多数教师只能将课本知识从头到尾进行理论的讲解。所以整个数控专业英语课堂就陷入阅读-翻译-再阅读-再翻译的循环, 老师和学生的潜力及兴趣难以调动。因此要改革数控专业英语教学, 必须把关教材选用。

数控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对象通常是大二的学生, 这些学生具备基本数控专业知识, 相对匮乏的是将英语应用于数控专业知识的能力或是将数控专业知识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因此, 数控专业英语教材不应是难度较高的纯文字数控专业理论, 而是配有数控设备或技巧展示图片的数控基础理论和操作, 教材中也应包含关于数控理论、技能、操作相关的英文对话, 还应附有国外数控设备的原版说明书, 最好配有教学光盘等较先进的教学资源, 因为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的学生今后工作或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的真实材料再现。

4.3改革数控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改变以传统教师为主体的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数控专业英语课堂因受限于教材、师资等各类问题, 通常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累, 学生缺乏兴趣, 整个教学收效甚微。数控专业英语课堂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教师应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转变为管理者的角色, 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以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为载体, 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方式, 实现生动有趣的数控专业英语课堂教学。

其次, 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 开展多样化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数控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数控专业知识的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技能的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仍需强调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讲, 可以将教学任务拆分为不同的环节, 每个环节都可以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 数控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可以由知识导入、学习实践、评估总结三部分组成。在知识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点, 以此为基础导入新的教学内容, 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准备相关数控专业图片或英语视频, 以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 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展开对本次课主题的深入讨论,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热情。在学习实践环节,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让每个小组指出本次数控专业英语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提出的难点进行分别指导, 最后由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向全班同学再详细讲解本小组指出的难点。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让学生到现场设备或生产车间实地感受本次课的重难点数控专业术语或者数控知识技能, 辅助具体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对英语表达的数控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学习实践环节应重视学生模仿情景对话的练习, 在教师设定的具体语言情境下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并进行口语练习。对于教学内容中出现的数控专业知识技能可以到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进行实地操作, 同时尝试用英语复述每一个操作环节, 并记下该环节中出现的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 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本小组的操作复述。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评估总结, 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评, 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 最终评出的优胜小组和个人在给全班同学做一次示范练习, 并进行奖励。同时, 应鼓励学生进行口头陈述总结, 或者将此次学习实践内容以PPT或视频的形式汇总之后在下次课展示。

此外,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比课堂教学而言,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数控专业英语可以节约教育成本,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控专业英语学习的层次需求。然而, 高职学生在课外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缺乏独立性并且自制能力较差, 但同时对网络自主学习又比较感兴趣。因此, 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控专业英语网络资源能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助掌握数控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在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数控专业英语时, 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 帮助学生对各类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整理出听力、词汇、语法、数控专业知识点、翻译、阅读及写作材料,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排序, 做到因人施教, 效果可能会更显著。当然, 可以利用先进的网上测评平台, 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按时按量评估。

高职院校大部分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是技术工人, 在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工作环境下, 在日益密切的国内外贸易合作前提下, 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精通外语的数控专业人才将显得迫在眉睫。因此, 数控专业英语教学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控型新人才的环节中担任着重大责任, 高职院校应着手于数控专业英语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和数控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着力打造高质量师资, 开发合理教材, 丰富课堂教学, 让数控专业英语人才不虚有其名。

参考文献

[1]张庆宗.英语教学法[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郭玉婷.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中职数控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3

关键词:中职数控;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促使制造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基础,是衡量我国战略地位及综合国力水平的一大标志。在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我国制造业也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对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尤其是一线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一、中职院校数控教学现状

在我国沿海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是表示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仍无法满足社会及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重视对数控人才的培养,是中职数控教育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现行我国中职学校数控教学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主要问题。在这一形势下,数控专业学生的能力不强:学生未能掌握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工艺意识,数控加工还仅限于理论层面上;学生的专业技能不高,无法熟练地对典型数控设备进行操控,很多学生甚至不了解设备的硬件结构及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对设备后期的维护工作无从下手;学生不能及时学习和更新与数控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及技能,如无法熟练应用PRO/E软件,同时也未能深入了解高速切削技术的概念等。上述因素,导致中职学校数控教学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具体表现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有关的课程开设过少;实习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不多;数控教学软件少,且教材质量较低,教学模式单一。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类职业教育状况所做的统计来看,尽管国内各类职业院校重视对数控人才的培养,不过仍不能适应数控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新形势下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转变“象牙塔”的教育模式, 培养出高水平的数控人才

现在的学生通常都是独生子女, 且多比较“娇气”, 国内不少中职数控学校也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旦走出学校, 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效益决定去留”的生存规则, 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都不能适应。而实习期间也是实现这一校企过渡的最好时期。学校可借用企业的管理制度来教育学生, 让他们即将毕业的学生主动去了解企业和自身专业的特点, 树立起良性的就业观, 为接下來的职场及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表示:“应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重视对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 以适应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岗位,而企业的发展则要求中职数控学校要及时改革现行数控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以促进数控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2.2.1 实行双证书制

学生只要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考证后, 就能获得就业的“敲门砖”, 同时还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促进其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有效提升。

2.2.2 应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操作方法,并掌握对典型数控设备产生故障的维修方法,我们就应以创新设计为中心、以数控加工为导向,以CAD/CAM为主线,树立起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对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与重组,适当调整或删减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不相关的课程,同时对与数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数控课程,则应予以增加。重组课程与课程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同时对于实践教学也能提供可靠的时间保障。中职数控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CAD/CAM技术来设计和制造产品上,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2.3 重视建设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是数控专业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中职数控学校不仅要从生产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参与数控教学, 同时还必须让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 让他们学习现实中的新技术及工艺。中职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培训,鼓励他们深入企业第一线去学习、实践,让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加工工艺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知识,同时,应对进修实习的教师给予支持,要尽可能的安排时间让这些进修教师去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或是企业聘用专业数控技术人员对之进行培训与授课。 此外, 应催促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多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及新技能,不断探索出专业教学改革方法,使中职数控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高。

三、 结论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数控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的成败,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改革是发展中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中的日益普及,数控加工教学是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为能培养出高技能的数控加工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泓. 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1)

[2] 赵春礼. 中职数控教学的探讨[J]. 机械职业教育. 2005(03)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4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述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现状,思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的新形势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防止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基本经济制度下,发展、维护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国有有资产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概述

国有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及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国有资产,指的是国家基于自身权益依法取得,或由各种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以及通过财政拨款、接受赠与等形成的一系列的财产权利。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给资产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创造利润或带来效益,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价值。但就当前我国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职责,找出问题的根源,以规避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及改革的现实意义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国情决定的。我国应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对促进国有资产实现战略性重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满足变革后的经济环境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能够推动国有资产实现战略性重组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通过体制改革、改进、资产重组等举措,促进各项资产配置优化、资源充分利用的实现。从宏观上来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

1善能够有效地推动促进资产重组的进程。资产重组就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资本为连接纽带,避免政企不分或一切由政府包办。这样能有效地避免行政命令下资产管理混乱的被动局面。也能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融入世界经济与贸易。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需要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建立与社会生产、自身经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制度,即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经过多年的制度改革及努力探究,不少企业组织机构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仍有不少国有企业对此认识不足,领导说了算导致投资失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为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项产权关系,实现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以及政资分开等,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内容可适应经济环境变革需求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将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生存发展环境,只有建立灵活

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才能使国有资产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应对自如,进而保证国有资产的流动始终在监管之下,避免无谓的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经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不仅维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国防力量的壮大,还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国有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现阶段对于我国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国有企

业管理体制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同世界很多知名的国外跨国大企业集团,如微软、松下等相比,我国的国有大企业的管理体制明显要弱得多。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激励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国有大企业中,由于原来计划经济时长期保持“吃大锅饭”,造成竞争激励缺失的惯性思维。二是员工的绩效考察机制不完善,即使有既定的制度却不能很好地落实。国有企业的责任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覆盖的范围较窄,涉及的层面较低,存在着片面性、公平性、客观性,权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考核评价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都具有平均化的倾向。在薪资待遇方面通常存在的公开现象是: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也一个样。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三是投资人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机制具

有短暂性、随意性、主观性、片面性等弊端,没有把贡献大小与效益分配很好地挂钩。

(二)“政企分开”有待进一步完善

政企不分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地位

缺失,政府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行使国有资产的产权职能。这种体制,很显然不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积极的去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还需要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政企不分的现象。从实质上落实政企分开,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政府部门仍然

习惯凭着双重管理职能的特殊权利,随意对企业进行干预,导致国有资产的管理受到种种阻碍。其次,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各部门分割管理,权力责任不清。这就导致各部门都热衷于争权力,而在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方面则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率。

(三)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产权关系仍不明晰

虽然在理论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实践

中,二者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却一直缺乏有效的规范,使得地方政府总是有足够的空间来根据自身的利益关系来权衡国有资产收益,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

失。

(四)相关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相对缺乏。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一直处于政策推动再辅助以法律的阶段。因此,时至今日法律在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从当前局面来看,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已十分突出,并相应表现出了制度缺乏执行力、法规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等多种弊端。

(五)管理者的不到位

在国有资产管理者的部署方面选择方法的不科学,选择范围不够宽泛,选择

标准也不够科学全面。与此同时,选择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没有实现对等。此外,资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这对于我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以至于在日常工作与决策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出现新状况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国有资产的潜在风险就此加大。

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激励体制

正因为国有大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国有大企业当

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国有大企业必须对激励机制的完善给予高度重视。在国有企业中切实建

立健全投资大小与收益多少成正比,管理者、员工贡献大小与薪资待遇、职务晋升相挂钩,保证德才兼备出众的能人受到重用,让其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激励机制。

二是应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国有企业,应将长期激励机

制同短期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作用很多,其主要目的是激励他们长期致力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留住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约束其企业行为。不可忽略的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盈利性组织,它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扩大就业、节能环保、科研技术等。因此如果仅仅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与国有企业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在保障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尽量平衡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相关者的利益。

三是把绩效管理与薪资待遇和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做到目标分明、责权分明、职责分明、赏罚分明。对一些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国有企业要把绩效考核评价与薪资待遇和职务晋升、任免直接挂钩。在绩效考核时,倡导科学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经济增加值(EVA)、360度反馈评价等先进的考核方法。

(二)针对各类型的国有资产运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包括很多方面,这些资产由于在来源、基本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上存

在差异性,所需要的资产管理体制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不能教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各类型的国有资产运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三)政企分开,政府加快退出

针对现存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现象,政府仍需加大、加快退出的步伐。在对资产的管理中首先应该以经济性为目标,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更是应该如此。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在经济目标的基础上更好地兼顾社会和政治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淡化行政的干预,仅仅是以出资人的身份而不应该是管理者的身份来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当减少行政的干预行为。在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任免问题上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取消以前的行政任命制,不断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

(四)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行政管理组织单位落实监督职责

针对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缺位造成的问题,应该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国

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强化国有资产所有权,就要改进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与负责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因此,可以考虑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人权、财权、事权进行统筹管理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行政职能机构。

另外,为了促进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营,也要明确国有企业营运主体的工作职

责,具体则可考虑培育一支职业的非执行董事队伍,代表股东行使职责。

(五)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效率

财务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务必要重

点加强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促使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整合,努力形成包括收集、筛选、整理与反馈在内的完整系统,从而规范财务信息的处理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化。定期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呈报财务分析报告,推动财务分析系统建设;最后是财务预警系统,用以把握和反映资产动态,审时度势地发出预警信号,拟定财务建议。

五﹑结语

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有效利用,对于增强国有

经济的整体控制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不断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在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应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向,立足于具体管理实际,借鉴上述解决对策,科学合理地开展实施,从而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

六、参考文献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5

摘 要:如今新闻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难以达到世界的要求范围,所以很多的院校开始反思和重视这现象。怎样对这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培养高校人才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的新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新闻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并对新闻教学计划提出了新的改革措施,以下对此进行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学改革;创新思路;研究分析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的教学模式已在世界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传媒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在所有行业中新闻传播最为突出。很多部门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统计,现在我国每年都有近十万的人进入新闻传播专业。但是现在媒体行业却很难找到适合的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都不从事新闻传播行业而转向别的行业[1]。这主要是我国在新闻传播教学中有许多的问题存在,教学模式与市场的发展严重不符。在这些问题的面前,我国对新闻传播的教育一定要进行严抓,找出解决方案,使其不在被困扰。

一、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现在的状态

现如今状态,我国对新闻传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扩展,在这种状况之下太多的新闻传播学校在不断的建立。但是这些新闻传播学校都没有很长的办校经力,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太多的教学设施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将会降低新闻传播教育质量。现在,许多高校走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却不能很好的被媒体所认同,现在新闻传播教育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对其产生了太多的疑问。现在的就业岗位竞争日渐激励,而现在的就业人事大多素质都不是很高,他们之间毕竟会有矛盾产生,这样新闻系的学生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应战,这样新闻传播在教学中就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出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从新闻传播专业走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2]。

二、现在存在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心里

只要新闻教学的观点不改变,新闻传播的教学就不会发展。现在太多的新闻传播院校还是只对学生传授死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想了解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良,主要的衡量手段就是用学生成绩和对知识了解的多少,这样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所有方面的素质,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特别的关注,不去进行新闻传播的实践[3]。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有高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心理方面的技术培养也至关重要。有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新闻传播者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这样就可以对新闻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放在首位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上众多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这样新闻专业所需要的人才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没有很好的设备和师资力量

大家都知道,想要好的教学质量就要有好的师资力量。但是现在太多的传播院校的成立时间都不是很长,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积累,并且还没有较多的教学人才对其进行支持。所以,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问题就体现出来,例如,最新的新闻技术得不到相应技术教师支持而不能开展。即使现在的新闻传播教学岗位上有博士生和硕士生,但是这些教师的年龄还是较年轻,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闻实践的经力,对教学工作的胜任还远远不足[4]。

(三)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也不足

想要学好新闻传播学,实践是其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是现在我国认为学校学报和校电台就是新闻传播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是很多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教学条件也很难进行改变和完善,这样教学实践需求就不能得到足够的满足,无法达到新闻专业的要求,学生就不能有新颖的职业精神,学生的相关技能也不能得到较为专业的训练。

(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非常的大因为没目标的进行扩展

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都没目标的进行扩展,现在有太多的计算机类和师范类专业都开展新闻传播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进行教学,现在很多媒体人才具有复合的特征,需要的人才不只是要求专业对口还有一些类似对口的专业,这样就会有很多的专业人才堆积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对其人才进行很好的培养。

三、在新闻传播教学之中增加创新策略并建立立体的培养模式

(一)新闻传播中创新策略的增加

1、对新闻教学模式建立多科的相交

现在新闻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科教学进行交叉,例如,人文、社科和信息等。为了能够跟得上现在时代的发展脚步,使新闻媒介需要的人才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教学的新教学理念进行建立,使传播专业的眼光得到更大的扩展,把人文、电信和计算机等与其相关的信息学科进行较差教学,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文学与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出现。用这种方式培养教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非常丰富的文学知识、对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更加的扎实掌握,对新闻传播的技能也非常好的应用,这样培养的人才即可以采编又可以制作。

2、对教师加强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增强

新闻传播学的教师只有教学水平非常的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具有很高的素质。所以,这样首先就要对教师的新闻传播素质进行培养,最主要的就是对现在的较为新颖理念的接受能力。在新闻界加大资金招聘良好的记者和编辑,这样教学的活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增加,这样对学生学习新闻传播会产生积极的兴趣。新闻传播教学要联系当地的广播和电视,在一些高校如果能力特别的强还可以联系中央级别的媒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园内得到很多新闻实践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会有非常好的实践报章。

3、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和完善

首先,要举案例进行教学,在现在的传播教学之中进行相关的案例教学,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其中案例的教训进行吸取,对正确的方法进行掌握;其次,在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这就需要准备解决有关问题的计划在进行教学之前,并且把这些问题的有关实际需要对工作教学进行更好的营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生得到范例教学的优点。最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非常的必要的,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就会更多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有效的增加新闻的宽度与深度[5]。

(二)创建立体的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的教学研究应该针对新闻传播学生实行立体的培养模式,把新闻传播的教学有效的结合到实践教学之中,其具体如下:

1、在实践教学中对课堂的情境进行设置

人被包装了就可以变得更加的美丽。所以,新闻的教学也同样需要我们进行包装,教师想让学生对教学课堂能够更加的喜欢,并且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改善。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对教学的认知态度和思想情感进行有效的渗透,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激发。对情境进行模拟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这样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就很好的被改变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情趣和真实感。以前的教学比较死板,不仅对学生的天性进行控制,同时学生的人格也得到了缺失,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不会主动的进行学习。

在如今的教学课堂实践之中,对语言进行遵循,训练学生的学习原则,这样学生的头脑就会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就会提高其教学的效率。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建设,进行材料的搜集,了解事物的整体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开阔。例如:我们可以开展新闻会客厅在课堂教学之中,来模防新闻采访中将要提出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去对新闻线索进行寻找,对询问对象进行确立,对提纲进行编排,把采访对象邀请到课堂之中,并且在采访之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把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并吸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做,对学生的采访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等能力[6]。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新闻发布会和策划电视节目的广播等节目进行模防,在这写比较具有实践性质的课堂之中,这些都必须在教师的同一要求的状态下。学生对任务的领取要以小组的形式,对材料的搜集可以利用其课下时间,这样就可以把其很好的展示在课堂之上,在实践过程之中他们是主角。

2、把课上和课下应用活动进行有效的连接

想要把学生和教学活动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时学生学习的自动力得到激发,以前是让我学,现在是我要学,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实践的领导者,这样学会就可充分的占据主体地位。为了使课堂的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可以把课上和课下有机的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要勤于动手,多进行实践。在新闻传播教学之中进行实践教学,把一些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进行安排。老师可以在实践指导学生各个阶段的操作,一直培养学生到实践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学生的课堂技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报道低碳生活时,对一些电器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采访,如果遇到相应的不配合对象,要说服他们接受你的采访,最后把采访任务很好的完成。

(三)建立兴趣小组,由导师带领

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想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群体中扮演好角色,其中学生生活的班级就是一个群体。这就要求个体和班级群体一同进退,要求个体在积极参与中来推进群体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标。新闻传播要设置一个群体教学范围,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这个环境之中,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根据学生不同才华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群体的进步也得到了确保,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之后,学生对导师的选择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并且导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完成[7]。例如,带领学生参与讲文明的广告知识竞赛,并设立奖励物品,在进行准备比赛时,组织起所有年级有广告兴趣得学生,让他们进行策划,讨论、并对最后的方案进行确定,对广告的拍摄进行对应分配,并进行相应的制作等,在最后作品完成时,针对学生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由老师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对其进行发表修改意见,之后把结果交到比赛中心,类似的比赛还有美丽中国等,这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在最后就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结语:

现在传媒业的一重大变化就是媒体的进入,这也需要新闻传播教育对其进行挑战和面对。我们这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适应媒介环境的相关变化,根据现在媒介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专业人才进行对应的培养,这就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这样就会新闻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提升,社会就会接纳到一些高素质的新闻人才,这样新闻传播事业就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6

城市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又无可替代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历来被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所重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1998年以来,国家又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包括城市供水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一个个现代化的城市供水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城市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城市供水行业的政策标准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管理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城市供水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保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城市供水作为一个公益性较强的行业,长期以来主要都是由政府投资和负责组织设施的建设,国有企业独家经营,形成了一个具有自然垄断性和自我封闭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城市供水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城市供水行业的垄断局面已经被打破,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开始进入城市供水领域,参与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城市供水行业已无可选择地面对整个国际市场。因此,进一步转变观念,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深化行业改革,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形势需要来说,都已经到了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时刻。

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一些地方在政府管理体制及城市供水企业方面,都实行了一些改革,使供水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

城市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近几年来,涉及城市供水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城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带来的一些变化。省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后,城市供水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体制上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一些城市政府机构改革后,供水的管理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主要有两种形式:

———实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城市的供水、排水包括污水处理,长期以来虽然都是同属城市建设系统,设施的建设都是由政府投资或由政府筹措资金来组织进行的。但是,行业的性质却有所不同,在原来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供水属于第二产业,即生产加工业,而排水属于第三产业,即社会服务业。在城建系统内部,城市供水和燃气、供热、公共交通等都是属于公用事业,但这些行业包括经营城市供水的自来水公司在内都是企业,其生产经营和销售都是按企业来运作的。而城市排水却是事业单位,其设施的维护管理是由城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的,主要是城市维护费来支出。因此,长期以来,大多数城市都是把两个行业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来进行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建成投产,污水的再生利用也被提到重要议程,城市排水管理的任务开始从过去的单纯设施运行维护向生产经营方面转变,排水管理单位也开始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从行业性质上来说,开始与供水趋于一致。同时,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角度出发,进行城市供排水统一管理,对有些城市来说十分必要。因此,一些城市近年来将城市供水和排水统一由一个部门管理,进行城市供排水的统筹规划,全面加强管理,提高设施水平。

———实行城市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一体化管理

近两年来,一些城市成立了水务局,把城市的水源、供水、排水包括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城市节水等,统一由水务局进行管理,也有的城市水务局的职能中不包括排水、污水处理。实行这种改革的城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情况,改革的基础和出发点也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城市成立水务局,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后才作出的决定。但有些城市成立水务局却是缺乏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甚至是不顾当地实际盲目效仿,或者是在某些部门极力做工作的情况下成立起来的。这种模式从目前情况看,仅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基本没有农业问题,主要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对于农村水利依然占很大比重的城市,不宜实行这种改革。

机构和体制的变化,关系到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切有利于稳定和发展的改革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因此,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决策。对于城市水管理体制的改革,无论是成立水务局还是进行其他方式的改革,有一点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那就是城市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节约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等,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规划、房屋建筑、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单纯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忽视其在城市范围内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联

系,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给城市建设造成不应有的影响和混乱。同时,水资源的管理与城市供水、排水包括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与城市节水、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等,是完全不同的管理,不能将水资源的管理无限制地延伸到所有的水管理,这不仅不能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反而会故此失彼。

城市供水企业改革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在供水企业改革方面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由原来的自来水公司改为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即国有独资公司。改革后的一些企业一般也都进行了清产核资,由政府成立的投资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代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负责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也按要求设了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等,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产权单一,机制没有完全创新,只在经营上减少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干预,但还未能完全实现政企分开;取消了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但还不能使企业彻底改善经营,实现管理上水平。

———供排水一体化的水务集团公司将自来水公司与城市排水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在内的运营单位合并,成立新的水务集团公司。有的城市只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并入自来水公司,而排水管网设施的维护管理仍然由原来的排水管理单位负责。一些城市实行这种改革的目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及节约用水;二是适应给排水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三是以供水带动污水处理的发展。

———水厂的合资合作经营将自来水公司的单个水厂与外资合作经营或出售给其他企业经营,或者采取BOT方式确定建设和运营单位。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国家在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上,在城市管网方面禁止外资介入。因此这方面改革的例子比较多,为供水行业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也有很深刻的教训。经验是引入了新的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问题和教训主要有:一是前几年采取的固定回报和包销水量等做法,在新的水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及对城市需水量预测不够准确的情况下,给自来水公司带来整个经营上的亏损,同时对合资或独资企业来说,其所获得的利润也就不尽合理,甚至合同条款难以履行;二是不利于整个自来水企业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自来水是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如果只将水厂部分拿走,就变成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企业,下一步的改革与改制将很难进行;三是不利于企业的优化调度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四是不利

于企业规模效益的形成和集约化的发展。

———将一个公司分成几个公司,划整为零全国仅上海一家采取了这种做法。把一个多年来又大又老的企业解体,重新组建四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原来企业经营方面的一些问题,基本分清了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并很快取消了财政补贴。这种做法只有上海这样一个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自来水企业能这样做,其他城市无法效仿。———将资产以股权形式出让把城市供水企业经资产评估后,把国有资产以股权形式通过公开招标,部分出让给其他企业,重新组成一个新的股份制企业。新组建的企业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出让部分所得资金由政府统一安排,主要用于城市供排水设施的建设。在供水设施能力已饱和的情况下,这笔资金就可全部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的改革。这也是一种比较规范和应当提倡的改革方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各地对供水企业的改革缺少科学民主的决策。企业改革主要是由城市政府决定方案,特别是与外商合资合作的项目,一般都是政府决策在前,企业没有多少参与的权力和空间。政府的决策正确,就有利于改革和发展,决策失误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方面教训也是很深刻的。

二是一些地方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把政府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同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单纯地强调企业必须改革改制,没有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三是有些地方的改革只图形式上的变化,没有实质内容,更没有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

四是不从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单纯为了吸引外资,盘活资产,筹集资金。五是供水企业由于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垄断经营,缺少改革的内在动力等等。改革思路探讨

我们要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国企改革的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结合城市供水行业的实际和特点,研究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应当明确的是,城市供水企业的改革,不是简单地推向市场和所谓私有化的问题,而主要是解决机制问题,同时,还要明确城市供水行业的公益性质和其必须保证社会效益第一位的前提。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固有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使供水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靠政府和企业本身很难实现,必须靠外力来推动,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要以城市供水价格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城市供水管理体制和供水企业的改革,同时把水价改革与供水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和经营的市场化。同时要制定特许经营办法,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供水企业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应当把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上,同时把产权制度的改革同市场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使供水企业能够建立起明晰规范的产权关系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完成政府规定的经营和服务目标,保障供应,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三、国有大中型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可以实行真正意义上政企分开的国有独资,也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或者实行委托和租赁等特许经营方式。目前,无论是股份制还是股份合作制,国有资产应占一定的主导地位,特许经营需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在前,以保证城市供水的公益性及其公益目标的实现。

第四、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主要职能:一是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三是加强对价格和有关收费标准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四是引导和规范市场,组织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并加强监管;五是提供水质合格、水量稳定的水资源保障,以使供水企业安全运营,保证城市供水需求。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更为艰难,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国企改革中的许多问题的关键不在企业,而是在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因此,加快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是供水行业改革的关键一步。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复杂艰巨,涉及方方面面,我们既要看到压力和困难,又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同时要统筹规划,从长计议,慎重行事,还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尽可能减少改革的阻力,降低风险,排除不稳定因素,保证供水企业改革的平稳过渡和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7

在我国的高校中, 作为当代青年的大学生群体对于篮球的热爱程度不断攀升, 而篮球运动对于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与心态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几年大力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这对篮球体育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 在此较好背景下, 如何让篮球教学更好适应当前体育运动发展国际趋势, 如何让篮球运动的教育功能和篮球文化的丰富内涵, 更好的融入教学实践中, 发挥较大的作用,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素质, 实现体育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是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对篮球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新的思路, 以供参考。

1 高校篮球教学现状与不足

(1) 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安排较少

以黑龙江省为例, 通过对8所高校的调研, 发现近半学生有学生对于学校篮球课程安排不满意, 有13.16%的学生对于课程安排无法说清。这种状况会让在校的大学生逐渐失去对篮球的兴趣, 他们因为对学校安排的课程数量不足, 无法真正学到篮球运动的知识和技巧, 打球的水平相对比较差, 因而这种恶性循环会让学生无法体会到持续终身运动理念。

(2) 课程教学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各高校对篮球教学的思想认知各有不同, 统观全国各高校,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 主要为了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提升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第二, 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团结精神为目标。其实无论是那种思想, 对教学都有作用, 而且各种思想之间都互相联系。很多老师目前还是认为篮球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学生怎么打球, 而忘记了篮球运动的文化影响作用, 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作用大大忽视了。由此导致当前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水平无法有效提高, 教学效果评价还停留在学生掌握篮球技能得分的程度。但是, 我国目前新的形势是国民的身体素质需要不断提升, 这是个国际趋势, 而大学生们对于篮球运动的理解也更加广阔, 他们对篮球的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掌握技术, 而更多的想了解篮球运动各方面的魅力。

(3) 教材选用和建设落后

篮球教材都会配套有教学大纲, 它与教材共同组成篮球教学过程的指导材料。部分高校选用的是高等教育统编教材, 有的高校自行制定地方性教材, 但是地方性的教材有时也会出现大局意识不强, 内涵不深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在选用教材还是自行编制教材, 都必须在充分融合了高等教育统编教材、地方性统编教材, 并根据自己高校的教学情况去选择, 或自行编写, 这样的教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本校的篮球教学工作。

(4) 篮球教学方法的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理论讲课、动作示范、技巧演示、动作纠正, 模拟比赛, 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并没有用于教学中。如计算机模拟教学法等。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果, 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篮球技巧, 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探索欲望, 使得教学过程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忘却了学生的兴趣, 没有实现对学生协作团结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往, 没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有的学生会开始对此活动感到厌烦。即使有的学生在未上篮球课之前, 对篮球有较大的兴趣, 但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 会让他们大失所望, 最后敷衍了事, 这也会对于学生终身运动理念的形成造成影响。

(5)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有的高校师资力量组成比例不合理, 例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这些是保障篮球教师队伍充足性的重要基础, 只有达到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性别比例恰当, 学校整体的篮球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按照教育部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国篮球教师学历越高越有利于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另外, 篮球教师需要提高职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的高低, 而很多高校在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上还是显得不太足。

2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

(1) 教学定位明确, 课程安排足够

每个高校的篮球教学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 并且具有可行性, 一旦定了不可随意改变, 当然目标订立阶段必须下足功夫, 建立的目标不能脱离学校实际情况, 更不离篮球运动的教学标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要合理, 很多研究者的结论已经表明, 高校篮球教学的合理课程数量应该至少安排3个学期。当然在教学中,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进一步感受篮球运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平时经常打球, 然后逐渐掌握好篮球的知识和技能。

(2) 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是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 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有较大影响作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 这样想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知识不太容易, 毕竟不同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例如, 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法, 借助计算机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篮球动作技术模拟, 而且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篮球裁判行为模拟。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有较好的视觉感受, 直接了解的学习受接收到的知识。具体的说, 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 让学生可以借助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 把人体动作做分解运动真实模拟, 学生就可以在看的时候同时现场模拟, 重点要掌握的步骤, 电脑可以反复播放并放大, 给予学生特别的提醒。还可以同时利用更为先进的XBOX等体感设备, 学生自己使用游戏的方式在电脑上就能完成对篮球运动的模拟, 如此又能掌握了篮球战术, 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 借助多媒体处理软件辅助实现正规篮球比赛中裁判录像的分离, 裁判规则或以此为基础的裁判实习也是篮球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学生通过观看NBA等著名赛事, 把赛事的图像和声音进行分离, 这个对从中学习领会裁判的判罚过程和方式是非常有用的。学习之后再让学生模拟裁判, 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学会如何纠正, 这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掌握有较大作用。总之, 运用计算机手段来辅助完成篮球教学将成为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这与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是相适应的。

(3) 加强篮球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篮球教学教师队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要把握教学, 各个环节缺了教师都不行。所以篮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学效果高低的关键, 必须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篮球教师队伍。首先,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 提高专业水平, 另外, 要提高学历和职称, 再次, 要更新教学观念, 提倡全民健身的理念。新时期, 人们更懂得保养身体, 运动成为健身养老的基本方式, 所以篮球教学的理念更多的应该倾向于全民健身、以人为本、培养合作等先进的思想, 而绝非传统的局限于篮球技能和强身健体上。这种意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传达给学生们, 这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一个有效方式。篮球教师要有与时代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 逐步从根本上破除教学固守传统的问题。但是,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年轻的篮球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的篮球思想, 但在教学经验方面却明显不足的问题, 就要根据教师队伍情况适当调整结构, 招收教师或引进优秀人才时, 注意年龄和性别的比例, 另外注意让老教师做师傅, 以带徒弟的方式带年轻教师,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让年轻教师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在教学经验上遇到不足时可以找有经验的老教授学习, 从而让自己先进的篮球思想与过硬的专业技能融合, 实现对篮球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方面要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 定期安排部分骨干教师到名校深造学习, 以此来完成大部分高校篮球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水平。最后, 通过引进高职称的人才来弥补当前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适当引进部分女教师, 为本校的篮球教学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4) 加大资金投入, 优化篮球教学硬件环境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学硬件是基础, 在篮球教学中这两者都是不可缺的,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篮球教学的硬件设施作为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是篮球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但是有的高校由于篮球教学场地数量较少、原来购买的配套器材相对老旧, 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 配套运动器材陈旧等问题已经较大地阻碍了这些高校篮球教学的不断发展, 究其原因还是目前资金投入不足, 那么资金来源光靠财政拨款肯定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高校盘活资金, 寻找多种途径筹措相关经费, 进一步挖掘篮球教学的潜力, 为高校学生打造一个能够与时代结合, 具有现代篮球教育思想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高校可以利用全民健身潮, 把学校的篮球场馆在某些时段租给外面的人来使用, 收取适当的场馆使用费, 最终达到在满足学生篮球运动或训练需求的基础上, 促进篮球教学在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最终实现高校篮球教学的良性发展;另外, 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 在实现双方互利互惠的基础上, 让企业为高校篮球教学设施的建设注入资金, 促进高校篮球教学硬件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平川, 潘晶波.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 :17-19.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篇8

[关键词]大专;预防医学;教学现状;改革思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医学教学活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尤以大专预防医学教学更为明显。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预防医学观念,培养和发展其临床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预防医学教学中仍存在忽视与实践工作融合、学时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多种问题,教学现状堪忧。本文笔者收集了多项教研资料和相关文献报道,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大专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选择适当教学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环境下,我国许多大专预防医学教学中所用的教材均为专业学生教材的压缩版,知识更新较慢,其教材内容大多已与实际工作脱节,甚至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如新兴行业、疾病预防、新型领域健康危害等,再加上目前许多大专学校中的预防医学教学学时较少,无法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大专学校需与时俱进,选择适当的预防医学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优化课堂设置,合理分配学时,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增强其学习效果。首先,大专学校需根据社会对医疗水平及其操作技术的需求,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预防医学教材。同时,在适宜条件下也可组织基层卫生机构中的高职称医务人员或专业教师紧跟卫生事业发展步伐,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卫生需求以及临床工作特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办法、临床预防服务等),编著符合学校课堂教学的教材并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次,对于预防医学教学内容繁多、学时不足的情况,教师需主动向教务处提出“增加学时数”的申请,并优化课程设置,有目的地将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必修和选修,前者包括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总论和流行病学,后者包括营养膳食、健康教育等。

二、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预防医学观念

在以往傳统的大专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教师均采用单一、固定的“授-受”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预防医学观念薄弱,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于以上这种课堂教学问题,预防医学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及时革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预防医学观念。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现场式或讨论式教学,例如专题小组辩论、问题小组讨论等,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且此种新型教学方法还可实现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互沟通,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其次,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向学生展示新闻、案例或图片等多样化信息资料,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大专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业务不熟练、工作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高,同时由于教师科研工作繁忙,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较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现阶段,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专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首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基础性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需树立全新、正确的学习观念,平时积极参与课外学习活动,投入到“终身学习”行业,拓展自身知识学习领域,以满足课堂实践教学需求。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并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再次,教师需具备工作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明确自身的课堂地位,在实践教学中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鼓励其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力,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仍处在诸多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专学校需重视并加强校内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教材,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学时的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及时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预防医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玉青,徐生刚,王庭瑞,等.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56-57.

[2]王知非,吴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认识的现状和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94-1595.

[3]雷春萍.基于临床医学专科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培养的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研究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27):69-70.

上一篇: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倡议书下一篇:复旦大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