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通用8篇)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1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作者:熊忠仁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数控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本身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能力很弱,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生源基础变化较快,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上移,使用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由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方案调整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变化,没有一套适时的高质量教材,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还显得不够。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1.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改革的目标。通过教学改革,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高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活动为主线”,研究其职业分布和学生就业方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学生现状剖析:(1)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还有很多原因。(2)技能不足。(3)定位不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一定要做管理人员,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奉献精神,不愿立足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只讲索取,不讲奋斗、拼搏、奉献;对企业文化和环境的认识不够,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4)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不力。目前很多学校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就业指导体系。
2.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为目的,针对性的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方法和内容、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指导、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改变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可提前就业,缓解集中就业的压力。(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撰写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完成适合本专业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建设。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6)校内、校外实训场地建设。根据培养目标,新建、扩建和完善一些实训场,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满足学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层次实习要求实习基地。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体系。落实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在专业教育时就传递怎样做人、做事的知识,在实践中严格要求,使之潜移默化。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设定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和就业跟踪工作,并发动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2
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及面临问题的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数控技术在职校教学中是一门基础课程,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同时该技术的更新也很快。近几年当中,我国职校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是存在着专业教材形态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现象,这些就很好的反应了科技技术方面的教材很缺乏,其中关键性的技术论点叙述较少,且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材更少;另外实验设备的数控系统没有与其配套的教材,编程格式也与其他的教材不一致,给课程带来不好的效果;同时在大多数的学校中,由于实训的条件限制,主要还是以理论课程的教授为主,其中教材实践性能很是差,而这样学生们所学的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数控机床和编程教学上面还是很薄弱。此外,由于数控技术涉及的基础很宽,这已经不是数字控制了,而是在工艺、制造、自动化控制以及综合设计的一门多科学交叉型的科学技术,该技术的知识量比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该课程很难安排并讲授所需要的内容,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理解改技术的内容和知识。
1.2 数控实训体系不完备
实践性教学环节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为了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的实训硬件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教学实训以观摩为主,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学生的实验教学达不到要求,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数控技术课程不但具有理论知识面宽,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难学难教,需从系统出发,安排学生更多的实验、实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3 专业数控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专业的教师教学时学生学好数控技术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也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教师理论基础雄厚,但实践经验薄弱,无法了解企业真正的生产模式及需求。也有部分学校从企业选择优秀技师到学校教授实践课程,但因为缺乏教育学知识,经常出现“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寻求专业的数控技术教师,成为眼下又一大难题。
1.4 学生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很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且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都不容乐观,技能掌握能力也不足,无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没有与日俱进,教学内容不新奇,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其次,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定位,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安全生产、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管理太严。
2 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办法
2.1 构建科学的教材、教学体系
《数控机床》课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工人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突出该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更新快,目前《数控机床》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数迟滞于数控技术应用的发展,虽然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落伍,实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删减,随时更新充实数控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于课堂教学中。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2.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及教师应尽可能的提供和创造一切实训机会。以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为目的,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当然,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实习基地的建设。其次,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形成一种真实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另外,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
2.3 努力实现“双师型”改革,更新和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现在提倡“双师型”的老师,一个教师也是一个技师,既会理论又会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是推进机械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拓宽老师的知识面,加强教师实践培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只有教师与企业、社会不脱节,才有学生与企业、社会的密切合作,掌握更贴切与生活的实践技巧。同时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2.4 校企联合,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学校的实训体系下初步掌握知识技能;再转而到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除了以上的几点建议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教学效果,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使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更进一层。
参考文献
[1]黄梓平.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J].青海大学学报,2002.
[2]方喜峰,张胜文.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方案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5.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中职;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自己的口腔健康越来越关注,这使得口腔医技人才的需求增加。很多中、高职院校都设有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该专业现有的教学和学生在校获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所脱节。反思当前教学,无论是学生认知、师资建设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口腔工艺技术教学。
一、口腔工艺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腔工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发现目前我校在该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缺乏兴趣
目前,多数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不佳。进入中职学校,对专业选择认识模糊,多数由父母包办。而家长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多,很多家长认为,学习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后就是口腔医生。实际上本专业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各类义齿制作,进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医技人才。入学后,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要求转专业甚至退学。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以课堂为中心,填鸭式、一言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了,教学效果整体不佳。
3.实习前缺乏训练,实习适应期延长
虽然实习期间学生要运用的技能在校时教师都进行了系统训练,但由于课程设置顺序的需要,这些知识安排普遍靠前,学生接受训练后,离进入实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由于来自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学生不免有所遗忘,直接进入实习,学生有时会无所适从,使得进入实习单位适应期延长。
4.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技能教师欠缺
目前,我校从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两个专业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点也会不同。前者侧重于口腔临床疾病方面的教学,而后者侧重于各类口腔修复体制作的教学。此外,许多教师虽毕业于高等医学院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时不知以何种方式才能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中职学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各类义齿制作、进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医技人才,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1.纠正学生的专业认知偏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有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行动。在学生入学后接受专业教学前,要对新生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由此纠正学生的专业认知偏差,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以利于后续教学实践的顺利展开。
2.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实施我校“校院结合、课岗融合,教学做合一”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教学中适时插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直观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学校正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快捷的校园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交流的网络平台,更大程度上满足教学需要。
3.强化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训练,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生的角色,在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以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学生要根据操作的实际特点,经教师示范后反复操作及训练。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都要进行技能考核。这种实习前的强化训练,能使学生对口腔工艺技术的基本技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利于更好地向实习阶段过渡,大大缩短实习的适应期,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针对我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尽可能让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需要学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本专业教师参加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总之,我们只有立足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合格的医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申洁.关于中职学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37):179-180.
[2]蒲小猛,郭艳玲,王琳.浅议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0(23):45-46.
试论中职数控专业之教改 篇4
试论中职数控专业之教改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叶文明
【摘 要】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应是“蓝领”工人,面对“不爱学习”的、基础差的学生,“项目式教学法”将是我们数控专业教师较为优化的选择。当然,实现项目教学法,目前还面临学校软硬件的条件限制,但作为全国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要不懈努力,从小课题、小项目一点一滴的做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奋斗。
【关键词】社会期望 教育对象 项目教学法 不懈努力
教育部组织全国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在北京培训学习,使我有机会较全面的了解国际国内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获得数控加工的新方法、新工艺,并在赵志群老师的指引下,系统的学习领会我国职教改革新理论、新动向。同时,深入到北京一机床、华德液压、燕京啤酒、北京现代等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观摩,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控设备和典型夹具,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应会”本领,开阔了我的眼界,体验到实际企业生产管理与主观课本理论之间的差距,也零距离地接触到企业各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一线员工,同他们一起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各层面对中职数控专业的用工需求,如某管生产的厂长讲:希望数控操作工人会装刀对刀、看得懂工序图纸、能检测所加工的工件是否合格就行――“不要全才”;人事部门要求员工必须时刻牢记并做到安全防护到位、遵章守制、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而我遇到的数控专业毕业的职工说,如果重新学习,他们还想学习更多的编程和机床调试理论……综合各方期望,我认为中职数控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数控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有与人沟通合作和自学习能力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蓝领”工人。
可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今天面对的受教育对象是什么――是中考超低分(当然也有极少数贫困的高分学生),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单纯的、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课程,他们早已基本放弃,之所以到中职选择数控专业就读,目的就是要会“开”数控机床,找一份“轻松的”“好”工作。如果我们还是沿用学科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课程面求广、内容求全,学生肯定是听不明白,也学不进去。出去只能在流水线上与“农民工”抢饭吃,工资待遇与他们求学的期望相差很大,当然就会问“我上了中专有什么用呢?”
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有所“收获”?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是两个关键因素:学生希望多“动手”少“思考”,同时,科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类“听”和“看”到的东西,记忆效果保持率分别只有20%和30%,而同步通过“听”、“看”、“做”或亲身实践的知识,记忆效果保持率高达9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不仅参与“作”,而且参与“学”、参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其至少体验一次企业“实际”工作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学习理论和实操知识,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及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这样,他们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记得牢靠、用得灵活、转换得快,用人单位肯定欢迎!
如何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实现21世纪社会各界对中职学生的期望呢?――赵志群老师的“项目式教学法”将是我们数控专业教师较为优化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讲的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数控教学中,项目就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要件:①该项工作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工作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可学习到一定的教学内容;②能将数控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③与当地大型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④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⑤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⑥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⑦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具备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方法等。
如果按照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不需多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怎么会不欢迎?怎么能不重用呢!
当然,在实际教育培训实践中,很难制定出同时满足所有项目要件的项目课题,只要我们在制定多个课题时兼顾各要件的训练,也就会达到中职数控专业为社会培养具备“数控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会与人沟通合作和自学习能力的、有发展潜力的“蓝领工人”的目的。例如,在数控专业自动编程所涉及到的《CAXA制造工程师》课程,我就根据项目教学法,尝试着设计了一个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实训项目:蛋糕塑料盖吹塑模内外型芯的三维造型、编程及加工。(教学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教学目的:①具备综合运用CAXA制造工程师各种造型方法的能力;②应用曲面粗、半精和精加工进行生产。
学生学习任务:①根据实物测绘出三维模型;②设计刀具路径、生成NC程序、加工出工件。
学生已有的基础:经过各种造型的单独训练、组合训练,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各种曲面加工刀具的选择和切削路径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数控仿真的使用。
项目教学过程:①学生分组(每5至6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学校准备一部分蛋糕塑料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市场上去搜集一些新的样式);②测绘和造型:测量、分析、小组讨论,学会放弃一些不成熟、不完美的思维和构想,独立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③出具规范的机械图纸,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绘制并打印出二维和三维图;④编程和虚拟仿真:在计算机上用CAXA制造工程师的后置处理功能,独立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生成NC程序进行虚拟仿真,然后每个小组讨论,决定本组的最优化程序,接着将程序调入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进行实体仿真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合理性;⑤师生共同评价:仿真结束后,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运用教师机和投影仪,向全班学生阐述本组的设计思路,共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讲评;⑥进行蜡模实际加工:将同学们讨论得出的最优化程序,让每一位学生都独立的完成一次由PC向NC的程序传输,在数控操作实训课上,实现5S现场管理,单独完成对刀加工;⑦交叉测量,相互评分,教师重新评分,讲评优缺,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实训项目实施中的经验与不足。
在我所设计的这个实训项目中,基本涵盖了项目教学法的几大要件,学生在其中不仅能够主动学到数控自动编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找到并养成适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讨论、独立表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沟通协作能力。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5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显著性区别是: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作为职高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对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笔者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设计问题情境向专业靠紧一点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是其的一个特殊性,在教学中要竭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顺利地完成知识的形成教学。
然而,中等职教的数学教学能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效果会更好。在文化学科教学中,经常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的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形式,既能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也能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立体几何中讲述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举例中,可以列举钳工生产实习中的攻套螺纹的垂直方法检查实例。
如:正、余弦定理知识学习中,常规教材较多地介绍地面测量问题,作为机械专业学生学其内容,可以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调整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充实到教学中,这些实例出现的形式,最好不要采用常规教材普遍采用的形式,即以已经加工处理后的纯数学问题形式出现,应尽可能给予原汁原味的实际应用的背景,这种背景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情形。
如:为了说明研究任意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必要性,不用传统的地面测量问题,可以用下例: B
如图:要加工一个三角形凹槽ABC,已知料的边线AB⊥AD、AB⊥BE,量得AB=80mm,加工结果要求BC=70mm,AC=30mm,现要确定多大α和β角的大小,才能刨出所需的三角凹槽。A
βα
C
E D
二、专业需求知识向深度拓宽一点 现行的数学教材,几乎都未摆脱传统普通教材的体例,很少从专业教学需要角度考虑组织教材的深广度,当专业教学中需要相关知识时,只得另起炉灶,再行介绍,教学效果有点少慢差费。作为专业背景下的职高数学教学,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本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规划对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与原有“插班式”的教学比较,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工程力学中运用空间力学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车床上车削工件外圆的受力分析中,计算刀尖所受合力大小F=
等
对此,我们依托立体几何知识,结合物理中基本的力学知识,巧妙而简捷地介绍空间力系基础知识。
拓宽或加深相应的数学知识,当然不是为了专业上一个知识点,包罗万象式地去介绍其相关知识的全部完整内容,而是根据数学教学的实情,结合专业的需要,顺势、省时、高效的一个举措。
三、专业应用问题向实践走近一点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一定量的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传统的数学教材在应用问题的素材选用上都是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选取不同背景内容的材料,涉及到的行业较为广泛。正像前述中等职校数学应体现专业背景,在兼顾原教材实用问题的选取情况下,更应该在本专业中选取应用问题,加强与专业的联系,体现专业特色。
一是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如前面有关举例。
二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力求实践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模式。
可以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触角伸进专业领域的教学,也可以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直接进入专业学习的内部。下面,以立体几何中圆锥教学与车工工艺学的车圆锥教学结合为例,谈它的几个环节。
首先,选取专业教学具体问题中的基础材料为教学起点。利用直观的圆锥体零件,认识圆锥。介绍圆锥中的相关概念,并让这种概念靠近专业中的术语,轴线(对称轴)、母线、圆锥面、圆锥底面及底半径、高等。
其次,根据相关专业要求研讨相应的知识,如介绍圆锥的基本参数:圆锥角α、最大圆锥直径D,最小圆锥直径d,圆锥长度L,锥度C等,练习相关计算。
再次,结合专业中的实例,研究知识的应用。
三是加强知识应用的实践环节教学,在实践中尝试应用,让学生亲历一个再认识过程,训练学生运用知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针对一部分有专业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调查与实习作业:(1)找出应用知识的专业点;(2)列举具体应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过程的实例;(3)布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操作;(4)实训情况许可条件下,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制作活动,自己设计体现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新见解的课件。
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大家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不好意思数学公式与图未能传上)这是一个对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的文章,很值得我们来借鉴。就目前的职教来看,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是众所周知的,如何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乐于接受,真的是一件让文化课教师头痛的事。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思路。数学是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还原到实际问题中,自然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利用好这一点,基本上能把学生引回到课堂上。好文章,好想法。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思路。数学是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还原到实际问题中,自然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利用好这一点,基本上能把学生引回到课堂上。”
确实如此,我们这里在编真正实用的《应用文》。让职校生踏上社会时“学是所用”!
开发校本课程,迫在眉睫!
不知道为什么,我校还在强调按“大纲”。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统一给中专生上那么多极限、导数、微积分„„,没有几个学生听课的!浅谈职高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
[摘 要]传统的职高数学教学过分着重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对于数学知识在专业中应用还没有充分的重视和体现,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将职高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又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 专业知识教学 结合
众所周知,数学是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然而因普高热冲击,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滑日益突出,学生入校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弃学,这就对职高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 教育 主要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高数学的教学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职高数学的功能,除了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更要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之目标。为此,职高数学教学要走一条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一、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职高数学教学沿袭普高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训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上,很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展开,导致学生误认为数学与专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其结果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教得吃力。要想改变现状,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脱离专业特点,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工作,他们不是数学工作者,更不是数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如机械 电子 行业、经济 类行业;而有的行业则相对松散,如 旅游 业和服务业。而且不同的行业
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于进入职高的学生,升学不是主要目的,就业是主要目标,选择的专业不同,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让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和涉及本专业的是相关知识,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从而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二、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
教学体系
职高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 发展 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调整过程中可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笔者通过调查确定了各专业的侧重点: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 计算 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旅游业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利润计算和最优化方面规划。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般性的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实践证明调整过的职高数学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普遍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不是空洞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积极反应,普遍认为这样的数学教学有力的服务了专业知识传授。
三、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有密切关联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例如关于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这一小节中,教材主要对此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周期、最大值、最小值、起点坐标的求法及用五点法作该函数的图像的方法。这些都是纯数学问题,函数中的x、y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实际意义,学生只要按照例题的样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很快就可以掌握了。但关于相位、初相位等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概念书上只是简略的提了一下,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例题和练习,而这恰恰是专业知识所必需的。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学生就觉得很陌生,连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字母代号都看不习惯;加之专业教学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时间差,当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时,数学知识几乎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了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与电工专业知识的单相正弦交流电这一章节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比较,发现在这一章中正弦函数在电工专业应用主要有:根据给出的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变化条件求其瞬时值表达式、画出波形图、求三要素、求瞬时值及取得某一值的时间等;与机械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比较发现这一章可与机械振动波形图导出振幅、周期和频率等知识结合的讲解。
例如“已知某正弦型函数的A=310,f=50,初相=-300,试写出此正弦型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当 X = 0.01时的Y值”,尝试结合专业知识把本题设计成“已知某正弦电压的振幅Um= 310伏,频率f = 50赫,初相= 300,试写出此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绘出波形图并求 t = 0.01秒时的电压值”。电工专业的学生很感兴趣,反应热烈,很快给出答案,本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将数学问题具体成专业知识问题,学生求知欲强烈,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调动兴趣、激发求知欲之目的。
总之,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时既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实用的数学知识”,又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针对“职业高中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学生底子薄”的特点,又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调整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领会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重新构建数学体系,同时加强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中职校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的结合
[导读]结合专业实际的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也是中职校 有效数学教学的契入点
史训超 浙江省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近些年来,中职数学教学陷入一种困境,任凭教师苦口婆心地教,不少学生却不要学,表现出纪律松散,作业敷衍,甚至擅离课堂......往往造成教师的辛勤付出化为无效劳动,即为无效数学教学。为此,我市教体局职成教育科在去年8 月下旬专门组织召开了“对于中职校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如何实施有效数学教学”的研讨会。然而,到会的教研组成员、老师,除了叹息“如今学生差”,“数学难教”和反映学生“不愿学数学”外,似乎难觅改善教学的良方。同时,许多专业课老师又在批评学生“数学太差,影响专业课学习”。作为重要工具的数学还“扯了专业课的后腿”,这与“以就业为中心,重在提高技能”的职教方针是不协调的。
面对众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亟需重视和解决数学有效教学的问题。本文拟从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所想所做,供大家参考。
一 调研学生之兴趣——结合专业讲数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内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外因)。欲使一堂数学课演绎成有效数学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实现数学有效教学中,学生的作用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号准学生兴趣这根脉,乃是十分关键的。
去年8 月,课题组在2008 级学生中进行了250 多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经统计的一些反馈信息很值得教师反思。下面采撷几条:
问:“每位社会成员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选择“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有用的数学”的学生占71%;
问:“你对待数学的态度如何?”选择“提前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学生占59%;
问:“哪些做法有利于你的数学学习?”选择“结合专业课程找到专业中存在的数学”的学生占87%;
问:“你认为中职数学课如何讲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选择“老师把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讲解,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占84%。
以上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结合专业实际的呼声颇高。将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数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毫无疑义,结合专业实际的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兴趣所在,也是中职校有效数学教学的契入点。
二 数学教师了解专业之必要——中职特色不可少
由于“大职教”的思想指导,中专、职校、技校“三位一体”,统称为“中职”。2000 年7 月版中职数学教材《应用教学》的前言中,我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杏仁同志指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实行的是„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培养出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 年6 月版的中职教材《数学》和2005 年6 月中职教材《数学》(修订版)均表示了强调贯彻“淡化理论”和“力求从实际问题引入,又应用于实际”的原则,蕴含了颇多深意。
但因为这是一套面向全国的中职数学教材,不可能只是囿于某一专业阐述数学知识,再说,各个专业在需要数学支持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数学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专业课程中所需的数学知识,从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盲目性,更具针对性,这样也更能体现出数学课对专业课程的服务功能。而这种服务功能是必须经过教师在传授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体现。如果对专业一无所知,讲课时缺乏有机“结合”,学生不感兴趣,要达到有效数学教学,恐难实现。
当然,比较以前轻车熟路的教学,现在既要了解专业(自我加压),又要做好“结合”(其实这正是中职教师的特色),会增加不少新的问题甚至是困难。然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承诺是绝对不允许教师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望而却步的。
三 数学教学结合专业之实践——效果已显现
课题组认为,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不降低和影响本学科知识传授的前提下,要增强针对性——结合学生专业实际;要提高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好“两性”,对于职校数学较薄弱的学生群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数学教学是大有希望的。如下引举两例加以说明:
其一,汽修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专业。过去,学生见上数学课就头疼,不愿学,考试成绩也不好。实行教学改革后,一改以前数学课的模式,而只是“讲专业课中的数学”,凡是专业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就讲授,数学与专业零距离接触,不脱节、不重复(以前数学课讲的内容,遇到专业课要用时,学生说“不会”,专业教师又要重复讲一遍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比如,在讲“汽车制动功能”这个内容时,刹车后制动所需时间的长短可以衡量制动效果。原来中职数学教材中就有类似的例题和习题,但那时候学生听例题感到困难,做习题也问题不少。现在情况改变了,因为学生毕业后都是搞汽修的,关系汽车“制动功能”的建模和求解,他们听课时就比较专注,所以,过去几届学生都说难的事情,现在的学生说是“蛮容易”的。还有,这个专业过去开设数学课两学期,周学时5,总共约需180 学时,总感到时间紧。学生怨,数学教师怨,专业教师也怨(因为专业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基本上都不懂),而今仅需20 学时,就可把专业中用到的数学问题圆满解决,师生也不会互相埋怨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
纵观前后教学效果的大相径庭,皆因数学教学结合专业亦即“讲专业课中的数学”所然。
其二,2008 年9 月以来,课题组对数控专业的08 级1 班和08 级3 班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性比较教学,08 级3 班学生入学成绩总体高于08 级1 班,对其实施与以往相仿的常规教学。对08级1 班的教学则加强与专业结合,联系专业中实例进行教学。从入学第一次测验成绩看,08 级1 班的平均成绩为42.8 分,3 班的平均成绩为62 分,第二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47 分和54.8 分,第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53 分和58 分,第四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46 分和52.4 分;第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62 分和59 分。再从两个班的及格人数看,第一次测验08 级1 班和08 级3 班分别为10 人和26 人;第二次测验分别为13 人和22 人;第三次测验分别为15 人和23 人;第四次测验分别为l5 人和19 人;第五次测验分别是32 人和19 人;其中第四次和第五次测验为校统考。从平均分看,08 级3 班下降了3 分,而08 级1 班上升了19.2 分;从及格人数看,08 级3 班下降了7 人,而08 级1 班上升了22人。两个班级相比较,08 级3 班的成绩呈下降趋势,而1 班却是呈现出亦步亦趋,稳步上升的态势。(见图
1、图2)
.这些实验比较的结果和如前所述的汽修专业“讲专业课中的数学”以及它们显现出的效果,足以说明当前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过去那种仅满足于灌输书本上数学知识的做法,已不受学生欢迎,需要改变。中职数学教学坚定不移地沿着结合专业实际的道路走下去应当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
.我国著名数学家李大元院士告诫说:“数学的教学不能和其他科学以及整个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关起门来一个劲地在数学内部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打圈子。”并指出那种在数学内部“打圈子”的教学“不利于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番话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
综上所述,课题组认为:在当前“以就业为中心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只要数学教师更新观念,坚持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相互促进,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则中职校数学有效教学之花必将绽开满园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为专业课学习服务
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为专业课学习服务
摘要:作为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教学改革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为专业服务 数学教学 应用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显著的区别是: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作为职高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对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笔者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谈以下几点浅见:
一、设计问题情境应注重专业应用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是它的一个特殊性,在教学中要竭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函数)小周购买了一部手机想入网,朋友小王介绍他加入中国联通130网,收费标准是:月租 费30元,每月来电显示费6元,本地电话费每分钟0.4元,朋友小李向他推荐中国电信的“神州行”储值卡,收费标准是:本地电话每分钟0.6元,月租费和来电显示费全免了,小周的亲戚朋友都在本地,他也想拥有来电显示服务,请问该选择哪一家更为省钱? 简析:设小周每月通话时间x分钟,每月话费为y元。
则y1=0.4x+30+6=0.4x+36,y2=0.6x,∴y1-y2=-0.2x+36,当x=180分钟时,y1=y2; 当x>180分钟时,y1
这样,选择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把知识学习融入实际问题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意识。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知识的形成教学。
然而,中等职教的数学教学若能更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效果会更好。在文化学科教学中,经常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的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形式,既能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也能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函数知识的学习中,利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个复杂的数学函数要准确地画出其图像,经常要面临大量的数值计算,而且最终画出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我们不可能选择足够多的点来描点。借助电子表格软件EXCEL画函数图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椭圆知识的学习中,利用FLASH动画绘制图像,既直观生动地学习椭圆的定义与性质,又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如:立体几何中讲述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举例中,可以列举CAD制图中的实例:机器零件的设计制图;小区的房屋设计规划图;FLASH动画设计等。
还如:正、余弦定理知识学习中,常规教材较多地介绍地面测量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其内容,可以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调整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充实到教学中,这些实例最好不要采用常规教材中纯数学问题的形式,应尽可能给予原汁原味的实际应用的背景,这种背景是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情形,如以C语言、QBASIC、VB、VF等语言类专业问题的形式出现。
二、知识传授要考虑专业需求深度
现行的数学教材,几乎都未摆脱传统普通教材的形式,很少从专业教学需要角度考虑组织教材的深广度,当专业教学中需要相关知识时,只能自行介绍,教学效果又慢又差。作为专业背景下的职高数学教学,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规划对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拓宽或加深相应的数学知识,当然不是为了专业上一个知识点,包罗万象式地去介绍其相关知识的全部完整内容,而是根据数学教学的实情,结合专业的需要,顺势、省时、高效的一个举措。
三、应用问题选材应贴近实践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一定量的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传统的数学教材在应用问题的素材选用上都是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选取不同背景内容的材料,涉及到的行业较为广泛。正像前述中等职校数学应体现专业背景,在兼顾原教材实用问题的选取情况下,更应该在本专业中选取应用问题,教学中尽量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体现专业特色。
一是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如香港的《初中数学》就写入了下列内容:现在商场上实行换季打折,有的商家就标高产品的价格再来打折,它的实际折扣是多少?利润率如何计算?标高率如何计算?如何结合这些商业行为来分析成本、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弄清怎样来计算标高率、盈亏率、折扣率。又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学习立体几何时也可以从专业的图形设计说起。二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力求实践文化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模式。由于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如IT、经济类行业;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太多,如旅游业和商业。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商业方面主要侧重点在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进入高职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比如21世纪数学展望调查组,通过对商业活动进行调查后得出:在商业中用到了四则运算、线性规划、估算、最优化问题、微积分初步(求导)、概率与统计(估计)等,建议这些知识在课程中应有所涉及,并以它们在商业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进入数学教学内容。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三是加强知识应用的实践环节教学,在实践中尝试应用,让学生亲历一个再认识过程,训练学生运用知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针对一部分有专业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调查与实习作业:(1)找出应用知识的专业点;(2)列举具体应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过程的实例;(3)布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操作;(4)实训情况许可条件下,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制作活动,自己设计体现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新见解的课件。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6
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本文作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水平,因此,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很有必要.
作 者:任玉梅 作者单位:四川教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四川,温江,61113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80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体育教学 能力培养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7
但是, 各高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问题颇多, 比较常见的问题有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压缩课程课时数, 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类的专业老师对高等数学的教学不够重视, 认为不具备专业性质, 学生今后毕业不靠这个谋生, 导致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可见, 目前在各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面临许多问题,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 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造成一定的阻碍,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院校更是如此。该文针对高等数学教学的这些状况,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的深层次原因, 并给出相应改革建议。
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 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 适应建筑施工第一线需要, 具有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 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 高等数学课程更是其学习专业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 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程思维方法, 为学生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保障;而工程技术专业课能扩展学生的专业技能, 是理论方法的延展, 二者相互补充, 必不可缺。
但是, 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数仍然是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 侧重数学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习题的演算, 而忽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忽略数学是源于生活的, 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定理、模型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学生们不理解数学课程学习的作用, 更不知道数学和专业课程、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所在。加之数学课程基本概念较多、计算量大、内容抽象, 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 学习起数学来感到吃力与困难。可以说,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让数学与所学专业挂钩, 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如何“生活化”的变革高等数学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 更好的为建筑工程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级建筑工程人才, 是当前亟待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2 问题存在的原因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为何会出现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现象呢?有必要去深究其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 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指导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去分析与了解高职数学的教学问题, 通过与建筑系的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深层次、多角度分析了解, 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 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 得出了以下的问题存在如下原因。
(1) 通过与建筑系的领导进行交流探讨, 发现领导本身是认可高等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的作用的,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这门课程作为工具与专业课程、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 也就无法对数学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 还有些领导希望削减高等数学的课时量, 觉得占用了专业课程的时间, 而完全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促进作用。
(2) 通过与建筑系的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得出对于专业课老师而言, 是希望学生能把高等数学课程学好学透, 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还能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 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 水准、角度测量、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此外, 《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更是与数学息息相关, 一些操作软件也是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通过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 得出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都能理性的看待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 并且认同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你希望高等数学的学习给你带来哪方面的帮助或者提升、你希望如下那种方式的教学方式会更好等等。
在调查过程中, 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 所选取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9。其调查结果表明: (1) 在高职院校85%的师生均认为高等数学很重要; (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一; (3) 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帮助认识还不到位, 甚至有部分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毫无意义; (4) 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对理解高等数学抽象问题有帮助, 甚至有学生认为没有; (5) 部分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能力的培养, 选择无所谓; (6) 建筑类的学生普遍学习高等数学的方法还是来自于老师的讲授; (8) 学生喜欢的高等数学的授课方式, 普遍喜欢从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讲授。
总体来说, 由对这些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良好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是非常重要;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是后续建筑工程类专业课学习的必要课程, 并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高等数学的某些理论知识。
3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对该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从学校、教师到学生三个方面来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 建议如下。
3.1 学校方面
(1) 在领导层面就应重视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 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抽象思维能力, 还能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
(2) 在设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时候, 应相应的配置相关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的学习, 以现代更便捷的方式去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开设《大学数学实验》、《数学模型》等课程, 并配合相关软件的学习。
(3) 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是由基础部统一排课, 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专业, 安排固定的老师进行授课。并针对不同专业, 对授课的数学老师进行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让这些老师更深入的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 以便能更好的把专业知识与数学教学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数学在专业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 成立数学建模团队, 积极的参与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数学建模比赛。该院没有参与任何数学建模的培训和比赛, 而开展数学建模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 学校需要尽快的成立数学建模团队, 报名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 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并增强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3.2 教师方面
(1) 加强数学老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 只有当数学老师自身的知识足够全面和丰富的时候, 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导学生, 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去学习数学知识。
(2) 数学老师可积极的参与各专业的教学研讨会, 共同讨论不同专业对数学各知识点的需求。数学老师要以成为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双师型”人才为目标来要求自己, 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要懂得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配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分组讨论重点、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够重视, 学习态度欠佳, 因此把课堂还给他们, 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学懂数学。
⑷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稍做了解的基础上, 把数学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实用模块两部分。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数学的概念、定理及基本的解题方法;实用模块就需要把数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上, 做到学以致用。
3.3 学生方面
(1) 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 增加自身见闻。数学建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参与数学建模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途径, 能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心智在比赛过程中得到较强的提高。
(2) 重视每一次数学课程的教学, 积极配合老师, 做课堂的主人。
(3)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把数学当作一项工具, 用以更好、更透彻的去理解专业课程。
(4) 熟悉掌握基本数学软件, 了解数学计算仿真工具, 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实践看得见也摸得着。
4 结语
该文研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 统计调查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给出相应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为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摘要:该文研究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根据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其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并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去分析了解高职数学的教学问题, 通过与建筑系的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深层次、多角度分析了解, 同时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给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王爱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11 (2) :84-87.
[2]李永芳.高职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棗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8
数控技术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技术,是工业化实现产品批量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所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也随之突飞猛进;企业对各类数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数控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现代加工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岗位”的新课程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人才,更显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解,确定知识点与技能点,再根据能力分解,由简单到复杂,對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更加清晰地表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按照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岗位工作过程,由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职业基础课——素质拓展课构成,同时,将职业资格取证融入其中,形成技能渐进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学科系统化压缩型的课程组织形式,难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必须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按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组成新的课程体系。
按照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维修岗位工作过程,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重组与分析,构建“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该课程体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递进规律,按照“认岗、习岗、贴岗、顶岗”四个步骤,完成从入校时的“新手”,到出校门的“从业”的培养过程。同时该课程体系,明确就业岗位,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要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强化了基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系统性和互融性,解决了基础课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
1、一层次——“认岗”,增强学生对专业面向岗位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社会的思想情操
该环节主要指学生入校后对专业面向岗位的认识。
该环节融合的实践课程为专业认知层:即指入校教育、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采用走马观花式,参观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熟悉生产环境,以增强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必修基础层:是指教育部要求的“两课”必修基础类课程。
“认岗”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
2、二层次——“习岗”,强化岗位生产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环节根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分析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即以岗位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该环节实践课程为课内实践层:包含课程内的综合实验项目以及课程内的现场教学,使学生逐渐“入门”。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课内实践层:主要是指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的课程。
“习岗”的学习场所以校内实验实训室为主。
3、三层次——“贴岗”,贴近生产岗位,培养专业能力
该环节的融合的实践环节为课程训练层:主要指集中在整周进行的课程仿真实训、实施“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以及进行生产性实训的项目,学生在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校内实训室,完全按照生产人员的岗位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已经非常贴近生产岗位的生产,所以称为“贴岗”实训,完成从“新手”到“熟练”的转变,为下一步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该环节融合的基础课程为专业基础层:是指服务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贴岗”的学习场所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
4、四层次——“顶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培养综合能力
该环节的实践环节为综合提高层:为顶岗实习,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创新拓展层: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
三、以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设置课程教学系统
1、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依据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工作要求,对应于“认知能力——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从“专业认知层、课内实践层、课程训练层、综合提高层”四个培养内容层面,不同的阶段采用“认岗、习岗、贴岗、顶岗”不同的教学模式,按照以上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路线,细化实验、实训、实习的项目、时间、课时、教学场所等,使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实习有机衔接,重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2、基础课教学体系
为服务于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了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融合的基础课教学系统。该系统由系统化的四个层次组成:“两课”必修基础类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的服务基础类课程;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创新拓展基础类课程。
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根据“认岗——习岗——贴岗——顶岗”的培养过程,有针对性的开设基础课,特别是到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将专题讲座以及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构成“三年不断线”的基础课教学系统。
3、素质教育课程的融入
课程体系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选修形式为主。设置了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美学基础、英语阅读与欣赏、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四、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本专业实行校企共育“2+1”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2+1”:是指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划分为“2”和“1”两个阶段。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实施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专业构建的校企合作教学平台。
“2”阶段即指前两学年,为校内学习阶段,第一学年以专任教师为主,在校内主要学习必修基础类和服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完成课内实践环节。第二学年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完成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2”阶段完成认岗、习岗和贴岗。
“1”阶段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全程参与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开始与企业全面接触,并根据生产岗位的生产特征选取毕业设计课题并完成毕业设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服务于该环节的基础课程为拓展基础课,以选修自学为主,学习“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等课程,将实习日记、实习周记的撰写作为基础课融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基础课全程服务于实践课教学。
校企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1”阶段的顶岗实习,它既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也是对“2”阶段教学成效的一个检验。根据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安排学生在六个岗位上进行轮岗实习,即: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学生每月一岗,循环轮换,轮流顶岗。
五、结束语
课程与岗位结合,构建的“四岗四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源于行业企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已得到有效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企业和同行们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为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可提供借鉴性经验。□
【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07-28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05-24
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09-09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09-2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09-12
高职应用专业数控技术08-07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简历11-12
电大数控技术专业小抄07-02
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09-11
数控技术的教学方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