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2024-11-11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共12篇)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1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数控技术人才缺口严重,市场把数控人才分为金领层、灰领层、蓝领层三个层次,随着高职院校对数控技术人员培养力度的增大,数控技术人才缺口已越来越出现在金领层[1]。金领层技术人才要求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掌握数控技术所需的综合知识,有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并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具备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的能力。

与高职数控专业相比,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则更加侧重于该层次的人才培养上[2]。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本科院校对数控技术人才专业学生要求理论广,实践能力强,但这两方面的要求对教学的安排带来多个方面的问题,如:(1)教学投入方面。在做教学建设决策时,往往相应地会往引导学生理论知识面广的方面思考,导致本科教学不能像高职培养数控技术人才那样,引入很多数控机床设备,用于学生专业技术实践。(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科院校无法像高职院校那样,以大量引入具备“双师型”教师为出发点建设教师队伍。(3)教学课程安排方面。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往往对理论知识面要“广”的这个点强调得多,如32课时本科数控技术的课程中就包含了数控编程和数控原理两个方面,课时的安排越紧凑,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中对“强”和“广”两方面要求的矛盾就越大。

我们结合在高职院校的相关数控技术课程与本科院校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经历,以数控仿真实践教学为落脚点,分析数控技术仿真实践的意义,并就如何缓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这对“强”与“广”矛盾,给出融数控操作、编程及原理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指导方案,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的方案及方法为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帮助。

2. 数控技术仿真实践的意义

数控仿真软件是一个应用虚拟技术模拟数控加工操作的仿真软件,它把数控加工操作过程完整地通过软件加以展示,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机床实践教学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3]。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软件系统主要有上海宇龙、北京斐克、南京斯沃等。这些仿真系统软件具备模拟机床操作的整个过程,如:毛坯定义,工件装夹,压板安装,基准对刀,刀具安装,机床手动操作。

数控仿真系统软件操作教学对本科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数控机床的各项功能

不同的数控机床都配套数控系统,但目前流行的数控系统品牌并不多,国外的如SIEMENS和FANUC,国内的如华中数控和南方数控。通过仿真操作,学生可较快地熟悉这些数控系统的操作方法。

2.2 为学生建立形象化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如通过选择铣削加工的各种铣刀,车削加工中的各种的车刀,可具体化地获知每种刀具的形状及其加工机理。

2.3 为学生熟练G代码功能提供演练平台

书本上G代码功能的内容介绍繁琐,难以与实践者实现互动,学习枯燥无味,不能给初学者留下深刻记忆。仿真平台的互动式学习可协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每个G代码功能及相关参数,这个过程可大大促进知识的记忆。

3. 教学对策

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本科型工科院校已经意识到数控仿真软件具有这些功能可为本科应用型数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辅助平台,但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应用好该平台为人才培养服务呢?教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对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结合实践过程,我们认为数控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方法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有针对性地强化数控机床操作

由于专业对知识面“广”的要求,本科型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无法像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上机机会用于操作数控机床练习。在有限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内,如何保证充分的时间用于数控机床操作实践成了本科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匆忙上机练习,则容易出现误操作,发生碰刀、损坏工件等事故,给学生的下一步深入学习数控技术带来心理阴影。先进行仿真实践的练习再上机操作,可有效地弥补本科型数控技术人才环节的不足,因此在进行数控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过程中,必须以强化数控机床操作为重要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以一种或两种数控系统为模版,强化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上的认识,辅导学生熟练掌握机床从开机到最后加工出合格工件的整个操作流程。在该原则下,进行仿真实践教学辅导,为全面掌握数控加工上机操作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基础,并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误操作,帮助其度过初次上机操作的心理难关。

3.2 进一步强化G代码编程教学

比起高职人才培养,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具体的数控编程操作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在课堂上,G代码功能教学虽然也较系统,但由于G代码都是由一些G字符加数字组成,且辅助参数数量较大,没有重复演练,对于学生来说,要记住这些功能绝非易事。而通过软件的仿真,可较完整地模拟演练这些功能,特别是一些固定循环指令的教学,用软件仿真的办法辅助G代码编程教学,可对功能中具体实现的细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比如车削加工的G92指令是一个加工螺纹的固定循环指令,在仿真软件系统中,通过设定单步运行,可对循环中的每一个功能做暂停查看,这样就可形象化地查看清楚什么时候定位刀具、什么时候开始进刀、什么时候开始切削螺纹、什么时候切削完毕、固定循环完毕之后刀具退到什么位置,以及每个过程中的速度是多少。这样一个过程使理论教学过程需要大半堂课或一节课的内容较轻松地得到演示,而且使学生更加形象化地学到知识,也为本科学生开发相关数控系统关注切削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因此在仿真实践教学过程中,以辅助G代码的理论教学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教学的辅导,对强化本科型的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3 作为辅助数控原理教学的有效手段

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数控技术原理知识,是本科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上的纯数控原理理论教学大都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每一个模块之间是如何协作的,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无法深入讲解,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往往以死记硬背结束这块内容的学习。如讲授插补方法章节时,仅仅是插补算法展开,而讲授位置测量章节时,也仅仅是以如何实现位置或速度测量原理为目标进行的,对于这两块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协作的缺乏详细的探讨。因此靠纯理论讲解难以使数控原理的知识点进行融合。

通过加工仿真实践,原理性的部分知识可以通过具体的加工过程得到形象化的串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指点教学原理的作用,做到边引导实践操作,边点缀讲解对应的数控原理,使学生对原理性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强化。比如在机床回参考点时,让学生关注坐标轴坐标的变化,讲述相对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当回参考点快到零位时,轴的坐标值会在一个范围内变化,直到坐标值变化停止后变0。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回忆相对编码器Z相的定位原理,这样的交互过程可使学生对编码器的理论学习产生深刻印象。因此,通过仿真实践学习理论原理是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

3.4 作为扩展学生专业兴趣的有力推手

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其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而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对其专业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专业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就业及工作的重要因素[4]。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本科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数控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较深的课程,但长期以来本科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学习占有较大比重,使学生感觉枯燥。而通过仿真实践使G代码的学习形象化,使数控原理的学习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灌输专业知识,争取做到实践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把理论知识与工厂中的实际情况如产品质量、生产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比如实践中对切削用量的选用,可以直接与工件的质量、工件的加工成本计算挂钩。通过这样的仿真实践,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会得到提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把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4. 结语

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方面的矛盾,围绕数控仿真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数控技术仿真实践在本科型数控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就如何缓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强”与“广”双重要求矛盾,给出融合数控编程、系统原理及操作实践教学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对具体教学方法给出对策,为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帮助。

摘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矛盾。以数控仿真实践教学为落脚点,分析数控技术仿真实践的意义,就如何缓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强”与“广”矛盾,给出融合数控编程、系统原理及操作实践教学的教学指导方案,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法和对策,为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仿真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崧.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技术,2007,(8):128-129.

[2]赵亮.浅谈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VOL11(3):51-53.

[3]刘海庆,李叶龙,刘岩.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181):112-113.

[4]董满生,胡传海.大学生专业兴趣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2):165-166.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2

关键词:数控教学;数控仿真软件;教学效果

进入21世纪,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远大,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进程的加快,制造业的主力军――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数控机床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社会急需大批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修的一线工数控技术工人。

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操作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维修等技能的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早已是数控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现在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普遍采用数控仿真软件辅助数控教学。

现浅谈如何利用数控仿真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与数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数控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作用

1.节约设备投入,实习耗材的使用

现在数控设备价格比较高。

数控车床最少7、8万,数控铣床一般也在20万左右。

加工中心一般要50万左右,多则达百万甚至上千万。

数控机床的实训如果完全按照实操进行,不但投入大,而且消耗多、成本高,即使是实力雄厚的院校或企业也难以承受此种消耗和投入。

数控仿真软件包含多种数控系统,使用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使数控教学达到投入少,教学内容多样性,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强的目的。

它能避免学生初期实习时不熟悉数控系统及面板操作带来的设备、人身安全等问题;又能克服学生因为刚刚接触数控机床产生的畏难心理,增强学生操作熟练度和信心,能对机床的功能有深入了解,达到熟悉数控机床的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仿真对所编程序进行验证。

可以克服人多而设备少的矛盾,保证了学生实习时间,同时同样数量机床可以满足更多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消耗,节约了成本。

2.提高学生编程、操作能力

数控仿真软件具有多种数控系统、多种机床,它可以逼真的进行数控编程和操作。

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先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这样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机床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和自信心。

在实习时,合理安排数控仿真和实操课时比例,一般为1:1。

仿真练习可以进行编程和加工工艺学习,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可以进行程序编写,工件仿真加工等操作,通过完整的、接近于实际操作的模拟操作过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全部过程。

这一过程将数控编程、制造工艺、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以前所学的知识不再孤立、枯燥,达到了融会贯通,巩固了学生的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强化了数控教学的效果。

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编程、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面

现在学校购买的数控机床一般是FANUC系统,但有的企业使用西门子系统、广州数控等系统。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在进行仿真教学时可以不仅仅练习FANUC系统编程、加工,还应拓展数控系统的学习。

利用仿真软件学习其他企业常用的数控系统的编程和操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系统、不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方法。

提高学生对不同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编程与操作的适应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4.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数控理论教学尤其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学习,最好使用仿真数控软件辅助教学。

在教室里枯燥的学习数控编程,学生不容易理解指令的使用,而且无法检验编写的程序正确与否。

在课堂上讲解按键作用和操作,只能靠学生的想象,枯燥无味,教学的效果甚微。

如果将数控仿真软件引入理论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程序编写逼真的演示出来,可以及时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对指令的理解更加容易。

可以使学生在教室中看到和实际加工基本相同的加工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数控加工操作。

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控理论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也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使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不仅仅包括优点,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学生不注意仿真和实操之间的不同

数控仿真软件只是对工件的编程、加工过程的模拟,并非真实的加工过程,仿真系统只有在选择过大切削深度时才会提示报警。

在使用仿真软件练习时,不用考虑切削用量的影响,程序就能加工合格的工件,学生不能感觉到实际加工时的切削用量的选择、零件装夹对加工的影响。

长此下去,学生在生产加工中就不会考虑到切削用量、刀具、材料等因素对加工的影响,只会按照仿真系统编程。

这样的程序一旦用于实际操作,很容易发生崩刀、撞车等安全问题或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

对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合理的安排仿真和实操的课时,使学生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长时间使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会使学生认为数控编程、加工比较简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认真听讲,懒于上数控机床操作,致使技术退步。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仿真软件教学,学生趁机利用电脑上网、玩游戏或看小说,放弃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减少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负效应。

总之,把数控仿真软件用于数控教学之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利于改进数控教学条件,提高数控教学效果,但要正确处理其在使用中产生的问题,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凤岐,潘宏歌.数控仿真技术的教学应用.科教文汇.(19):185.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1-02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混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本身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发展的眼光与全球视角来看,信息技术是支撑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技术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个性化学习的过程[1]。同时,该课程可以给学生开辟富有创意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将之打造成优质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们爱学、乐学为目的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技术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这与新课标的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各种软硬件五花八门。因此,将技术作为课程出现在课堂上肯定滞后于技术本身发展的步伐。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带来一个必须攻破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够跟上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同时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把这些日新月异的信息完全以课堂的形式加以传输。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科研素养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目标,使他们知学、爱学、乐学,在宽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打造学生一生都受用的本领——信息素养。而面对层出不穷的计算机新技术、新软件,学生们也就具有了自学与思考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优势,提高学生接收知识能力

(一)信息技术课堂容易实现人机直接对话,为学生创建了富有创意和自由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平台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人机直接对话,也就是说学生们可以任意发挥,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这给学生开辟了富有创意和自由的发展空间。当然,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天马行空和尽兴使然并不能以牺牲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代价,这就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分不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把学习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导,将学生一步步地带向课堂教学的主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知识传输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主观发现、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机会。

研究表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创造富有创意和自由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平台的关键条件。学生的情绪、情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与效果。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消极的情感体验会被作为主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代替,在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2]。此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容易产生情感交流的共鸣,更容易产生全体人员的教学、讨论与互动。在这种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学得轻松、主动、愉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牢固,更有利于信息素养的造就。教师也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教学。

(二)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未被列入高考科目,没有升学压力,因此,教师教授过程不必拘泥于形式,有很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首先,现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材上的部分知识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时教师只要紧紧抓住课标,授课过程中无需拘泥于教材,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掺揉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必要的、有趣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对教材的掌握要灵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情况,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与适当拓展。目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如果照本宣科,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入手,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在没有高考升学压力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更加灵活,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向教师提出要求,感兴趣的多学,不感兴趣的少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兴趣盎然,教师教得也得心应手。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三、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多元化刺激,以导促学

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刺激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以导促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的最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凝聚学生专注而长久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支持师生和谐而又有创意的互动[3]。以导促学的方法既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实战演习阶段,教师可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也可以随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进取性等,又使每个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也更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育人方针。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刺激,是创建优质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条件。多元化的教学刺激,可以创建丰富的、立体的信息技术课堂。这样,学生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多元化刺激,以导促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当然,如何实施多元化的刺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内容与方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给学生开辟富有创意和自由的发展空间;以技术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孙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浅薄”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

[2]马立,宋乃庆,等.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控技术,积极性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瑞典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引出的,后经德国等一些国家逐步实践衍化,最终形成现代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法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把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在实施过程中,精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设计可分为五个步骤: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内容与现实情况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使其必须通过运用课中的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该过程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任务或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的兴趣。

(2)操作示范:教师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利用设置的情景,将含有学习任务的小项目亲自示范一遍,明确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与操作特点。

(3)项目实施:该环节是本教学法的关键,主要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辅以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成果交流:项目教学法的重心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但结果是一个阶段性的检验手段,学生的结果制作完成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其难点与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其过程是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鼓励创新的。

(5)学习、评价、提高。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鼓励,消除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两极分化的问题。同时鼓励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将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课程涵盖了机械电气的最新技术,下面就以数控技术中的伺服驱动技术来讲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是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情景设置,本教序的情景设置主要有两个设备装置,分别是X-Y直线位移工作平台和伺服回转工作台。设备如图1、图2所示。

根据设备的特征及教学的内容提出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教学目的,图1在直线移动的工作台上要在规定的速度到达指定的位置和以一定的扭矩值达到指定的位置。图2在回转运动的平台上以一定的角速度达到规定的角度和以一定的扭矩达到指定的位置。本情境设置的知识点是交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性能。首先对任务进行分析,回顾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引导学生对控制模式进行思考,面临这样的一个课题,如何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交流伺服电机的定速、定扭矩与定位移的功能,及了解电机的数字量驱动与模拟量驱动两种驱动方式。

布置完任务后,接下来就要进行操作示范。实验采用松下FPX、PLC对伺服电机进行数字量控制与模拟量控制。采用直线光栅与圆光栅对运行的位置与速度测定,运用扭矩传感器与磁粉加载器对扭矩进行测定。教师演示了直线移动工作台的定位移及两种控制模式,使学生对伺服电机驱动的方式及功能产生了感性认识,也加深了理解。

演示完毕后,就要进行项目实施,根据设备的数量与学生的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本项目可分成两大组,一组实现直线工作台的控制;另一组实现回转工作台的控制。采用的驱动分别是脉冲驱动(数字量)与电压(模拟量)。实现在直线与圆弧运动过程中的定速、定位移与定扭矩控制模拟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直线与圆弧加工过程。其间,我们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辅以必要的教师指导,解决学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驱动器的接线、光栅等反馈其间的应用、模拟量驱动与数字量驱动有什么不同等的疑问。教师对这些疑问做必要的指导,在项目过程中都可以得到解决,真正实现教学互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等学生的任务完成后,将两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讨论交流。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在完成两种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控制模式以及发现的规律,定速、定位移、定扭矩三种控制在伺服电机中是怎么组合实现的,现阶段国内外伺服电机控制精度达到什么程度等主题。这使得学生不仅对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对伺服电机的性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同时使得学生在设计思路上有一定的启发。

在对“数控技术”教学内容中的伺服驱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过程进行测评,也是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测评,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压力,而且使得学生自觉或与不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克服了学习的惰性,培养了其坚强的学习意志。在测评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全面回顾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回顾,全面掌握知识点。

三、项目教学的效果分析

我们从2012年进行了项目教学的尝试,从实施的效果看,项目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现场边讲解边操作及对知识点的融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每学期结束时,我们均要对学生做调研,了解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一般调研的学生为一个标准班中的25人。通过对三届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项目教学法表示欢迎,对实施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比较容易接受。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对他们有一定的压力。

四、结论

总之,通过项目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知识的掌握与贯穿,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何荣誉,糜敏芳.项目教学法在数控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215.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5

2012教学总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12教学总结

2012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体教职工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常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创和谐校园为重点,结合本专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前提,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科学规范实施目标考核细则,努力开创专业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本教学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完善、调整并落实好教学工作考核机制。

(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学生公共课平均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90%,优秀率达30%。基础理论课平均分要达到75分,及格率要达到85%,优秀率达25%。专业课平均分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80%,优秀率达20%。

(三)进一步做好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要求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概况: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抓学习,督练功,搞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组织教师参加进修部门组织的学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最前沿成果,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2、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内容为新课程理论及《大纲》和教材。学习理论要与备课、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材挖掘上要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不定期的进行业务测试,重点考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加强听课管理,促进领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主管教学领导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工作,检查性听课侧重于随机听课,听后看教案,让讲课教师谈教学设计,谈教学反思,重点解决备课与上课脱节的问题。此外,听课侧重指导性和研究性听课,做到了指导及时、评价公开、公正、研究有价值。

(三)、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本,加强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并让教师感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集体备课:

各层次的集体备课均要按“项目教学法”进行操作。

2、教研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主题要紧紧围绕本的教研目的进行。研讨的学科有:机械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用、仿真软件训练等学科。

(四)、加强教学工作全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表。按《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突出抓好课外活动类课程的设置。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上课、评价(作业)、考核的管理。

(1)、备课

书写要工整,数量上要保证一周储备课,严禁备堆课。

教案编写上,在常规要求基础上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①、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叙述要明确,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

②、教学流程要落实教学目标。

③、各种课型(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常规要求。

④、新授课的教学过程各环节用语要统一使用:激趣导入;起点检测(或预习检测);探究新知;训练反馈;回扣目标。

(2)、上课

立足体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行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环节齐全、内容充实,准确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艺术,准确传授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常规教学结构上相同,突出各环节的分层指导。

实习的管理及实习教学工作:

(1)组织学生学习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2)凡是分组实习,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分工种实习,实习教师要有课题、时间的安排、分步要求、课题完成标准。

(4)实习车间有实习指导教师和维持纪律的教师,保证实习安全

(五)、加强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工作

(1)今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引进数控专业教师张丽莉和张晓东两名,新聘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完全符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开展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要求。

(2)本,我专业引进的半轴管头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是由专业带头人刘世忠老师负责引进的。随之配合进行的是校本教材《典型零件工艺分析与加工实训》的开发,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进入审核阶段,有望于明年开始在专业内部试用。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信息反馈工作

采用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教学工作的检查,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更好地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二)、建立激励机制:

本,根据《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从上课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行量化,突出过程性管理。

五、今后工作的设想和计划

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加强团结,做好传帮带工作,下学年工作计划如下:

(1)、充实完善精品课程内容,高起点,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

(2)、作好科研的分工项目,开展课题的开题准备与实施。

(3)、积极开展教学的研讨,理顺教学大纲,为数控技术(三年制)教学的开展作准备。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6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教师在数控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不了解所学内容,对数控技术专业知识也了解较少,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同时,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达不到国家制定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教学要求,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课题,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安于现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

2.应用性较差

数控技术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只注重理论教学,只想着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从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无趣,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就业机会与实践操作活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3.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一些高校扩招,高校成为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最佳选择,拉低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中职学校成为学生“混日子”的场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备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力量有限,很难引进所有的专业技术设备,难以聘请多位专家来校为学生讲座,教师只能使用有效的教材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

数控专业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赋予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命,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数控机床各部分机构原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开放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讲理论,学生看不见实物就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设置对应的活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2.数控仿真教学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数控仿真教学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边看实际操作视频边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

中职学校应做好与对应企业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同时,企业实习还可以让学生事先熟悉岗位操作,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为学生申请专业基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本文对在中职数控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教育人员加强对中职数控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7

一、数控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 通过中职教育每年可培养出大批初中级专业人才, 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岗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数控技术是中职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由于其特殊的专业特点所限, 它也是实际教育比较难控制的学科之一。目前,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

1. 理论方面。

理论指导实践, 因此中职生学好数控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对数控专业理论掌握不足, 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误区, 阻碍了其对数控理论的正确理解。如:数控系统选用了法那克、西门子两种系统, 学生对两者的程序编写与识别掌握不足, 反映了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缺陷, 容易误导学生理解数据专业知识。

2. 实践方面。

计算机数控技术是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因此, 当学生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后教师应安排其参与实训操作, 来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是,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 中职教师过度依赖于理论教学, 完全按照书本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数控知识[1]。除此之外,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学校设备少的矛盾, 直接导致学生没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训教学。再加上学校实训基地课程安排不足, 学生小组实训操作机会较少等, 更限制了中职生数控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是中职学校教育方式创新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中职学校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案, 结合数控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模拟教学模式。新时期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提出科技改革的新思想, 要求学校积极推广实用信息技术, 创建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案。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技术是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辅助建设模拟教学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 便捷教学。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控制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的技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推广使用, 与其相配套的其他技术功能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操作者提供功能使用上的便捷。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数控模拟教学, 不仅节约了中职学学校的教育投资, 也能为教师提供多功能教学平台, 为学生搭建了数控实训的虚拟化空间。

2. 创新教学。

模拟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表现, 能够帮助教师对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进行模拟预演, 根据模拟计划所得的结果来制定教学方案, 从而改善数控教学的质量。如:计算机模拟试验系统在操作之前要经过详细地设计, 根据数控设备工作的要求设定各个功能模块, 再录入对应的程序代码用以执行命令, 最终才能确定被模拟对象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2]。经过这一模拟过程, 学生对数控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不管是理论或实践学习水平都将得到很大提升, 这有助于中职技能教学质量的升级进步, 能为实际操作数控设备打好基础。

三、数控模拟实验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教育对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面提升中职生专业技能水平是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 也是保障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数控模拟试验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通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操作, 将理论与实践学习充分融合起来。面对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推广, 教师应掌握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 编制科学的模拟实验教学方案。

1. 精心准备。

为保证模拟教学法更加有效, 学生应在上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包括理论知识的预习、模拟资料分析和学习相关理论, 使模拟教学法真正达到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或自编教材, 并利用现代科学成果和技术手段使课堂内容多样化、丰富多彩,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如将电子绘图、模拟编程、虚拟加工、G代码转换、计算机数据接口与数控设备的连接等虚实知识结合、虚实设备结合,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先进知识学习中去。在模拟教学中, 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模拟教学法过程中, 教师要贯彻课堂的始终的引导者, 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精导妙引。

3. 综合指导。

科技教育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将先进科技融入专业教学,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实际教学情况看, 学校大多因教育资金缺乏而无法满足数控设备的需求, 因此所建成的数控实训基地规模较小, 没有足够的数控设备辅助课程教育[3]。如今, 专业教学多应用多媒体、软件等先进设施, 在实行模拟教学的时候, 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在示范后分小组模拟操作。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综合指导, 弥补硬件的不足, 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永康.谈中职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3 (7) :14-16.

[2]朱俏燕.新时期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综合措施[J].中高职教育, 2011, 30 (14) :3-5.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篇8

所谓分层次教学, 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 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 还因材施“助”, 因材施“改”, 因材施“评”,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从而达到总体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要求, 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体现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在这种社会形式的要求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学生个人能力有很大差别的现实情况, 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有层次的主体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

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也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 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并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个性的教育, 才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

因此,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技能差异非常明显的这一特点,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间的差异日渐扩大, 增加两极的分化, 而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又实现不了, 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施分层教学就有了很强的迫切性, 也有了用武之地, 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二、学生的分层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才能制订出合理的分层计划, 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能力的高低和学习需求的不同,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这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在分层之前, 掌握学生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兴趣, 主动学习能力的强弱, 这些都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考虑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知识和技能都稍差的学生;第二层为能力表现一般, 学习比较被动, 但基本上能够掌握教师新授知识的学生;第三层为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 思维活跃, 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能够主动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学生。这样, 在机房座位的安排上, 就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 避免水平相当的学生坐在一起, 出现某些共同问题的时候无法解决的情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 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这样, 不会的学生可以从同学那里得到帮助, 能力好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同学的同时, 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教师备课时以及设计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 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 使教学内容、进度与方法能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

首先要制订面向全体学生, 相对比较基础、浅显的知识, 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学习达到基本要求, 保证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其次是对程度好一些的学生, 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使用能力, 并能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 提高综合能力。对于能力强的学生, 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 要着重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比如, 七年级学生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学习的不同, 在计算机操作水平方面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 因此, 在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的打字练习中,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 要求他们练习“打地鼠”来熟记键盘26个英文字母和正确的指法训练, 对于第二层的学生, 则要求他们练习“青蛙过河”, 进行简单英文单词的训练并开始进行速度练习, 而对于第三层的学生, 则可以练习“警察抓小偷”, 进行速度方面的强化训练和比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能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并在各自的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提高。

四、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分层中, 把握“合分兼顾”的原则, 保证在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的环节, 也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的环节。每一节课既要制订一个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 大家一起来完成, 也要有一些时间分层次安排不同的任务。

对程度好的学生, 在共同的任务完成之后, 可以使用任务驱动+自学的教学方式, 布置一个属于课本教学内容之外的知识进行扩展, 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 技术的操作与运用主要是靠自己动手探究和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来完成的, 确实无法解决问题时再来向老师请教,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扩展。

对第二层的学生, 一般刚好能跟上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时间正好可以完成布置的统一任务, 对于这部分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和重难点的讲解, 在课堂中完成统一任务后就不再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任务了。

对程度稍差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重点的引导和耐心的辅导, 上课时多关注这部分学生, 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活动中, 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 使他们保持住对课程的兴趣, 逐渐的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达到知识的提高和进步。

程度稍差的学生为能最终独立地完成任务, 可先让程度好的学生帮助其学习, 加强组内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协作式的学习中, 不但得到知识的提高与巩固, 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从而使同学间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有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的学生练习掌握了知识。

五、评价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评价, 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 不能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 而应该淡化评价的区分和优劣功能, 以其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给予分层评价,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对程度差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多肯定, 多鼓励, 只要能够完成一定的技能操作, 就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表扬性评价,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对第二层的学生, 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提示不足, 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鼓励他们往上一层次的目标靠拢。对于优等生, 采用期望性评价, 在给予肯定的同时, 要求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 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和实践, 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方面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六、作业的分层

作业的布置, 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 教师布置的作业, 也要有层次性。要求初级学生完成其中难度较低的部分, 打好基础;中级学生则要完成带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在掌握知识中寻求发展;高级的学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任务, 但要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形成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差异, 尊重学生差异, 实施符合个体需要的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过大的矛盾,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达到各自学习的目标具体,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兴趣, 个个都能学有所得,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素质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 2002, (17) .

[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

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篇9

1 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

1.1 经费投入太大, 设备不足制约了机床课程教学

对于数控机床的教学来说, 数控设备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 对于数控机床学员来讲, 如果不能够参与动手实践课程那么很难掌握所学, 但是机床设备相对来说太过昂贵, 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在这方面给实践课充足的保障, 如果真要让学生能够都充分参与到实践动手课程, 那么对于学校来讲几百万以上的投入将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对于职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这是目前数控机床教学中的普遍现状。

1.2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能有效地结合理论学习, 实现同步教学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很好解决上面所说的经费和设备的问题, 可以很好满足数控课程实践性强的需求, 如果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无异于纸上谈兵,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学不到什么, 只会背诵写专业术语, 没办法生动的理解和领会数控机床的相关操作和维修知识, 如果利用仿真软件来进行教学, 不仅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 还能让学员能够很真实的感受和理解机床运行的情况, 并针对相关故障做出判断, 这样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

1.3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地使用能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教学效果就没办法得以保证, 更不用指望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培养出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靠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几乎不可能, 基础知识方面不及难以领会, 也都过于抽象, 加上本身学员在文化基础方面就有一定欠缺, 如果教学方法应用的不好, 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甚至对数控专业产生恐惧。因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院校领导与老师都在关注的问题。数控仿真软件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应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 不及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机床运作和运行状态, 更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动手实践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对基本原理等方面知识的渴求, 通过动手实践以及理论学习就可以起到强化和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更便于对学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让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1.4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中允许出错, 使学生得到岗位技能的全面训练

在模拟仿真中, 可设计出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包括事故、故障和生产中极少出现的突然情况, 让学生全面把握加工方法和技巧。如在讲解直线插补指令GOI和快速插补指令GOO的应用与Ⅸ别时, 可在运行中的第一个GOI后面加F与不加F, 学生就可以在仿真时看到切削进给与快速插补对工件造成的影响。从而加深认识, 达到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2 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的应用方法

2.1 灵活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学习

目前, 就国内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 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基础差、自律性差等问题, 懒散的生活习惯导致了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这便为我们的教学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因此, 对于这类学生, 数控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知识的灌输。首先, 要从兴趣入手, 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数控专业教师在具备了较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同时, 还需要有较强的数控职业能力, 熟悉数控技术的实际操作工作, 在教学时能亲自示范, 用行动引导学生。此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将课堂时间有利分配, 以讲解理论为辅, 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自主地去学习与操作。最后, 在教学课堂中要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及时对学生所问的问题进行引导与讲解, 甚至亲自示范操作, 以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编程方法和技巧。

2.2 恰当运用数控加工仿真, 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数控专业的教师在为学生上数控加工专业课时, 应该摆正加工仿真在教学中位置, 引导学生的思维, 要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与教师的讲解示范有机结合起来, 既不能只对学生讲解理论, 也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 任由学生自行摸索与操作仿真软件。而是要科学的、合理的、恰当的对其软件进行利用, 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前期, 应该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做大致讲解, 明确课题, 讲解完毕后, 教师应该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操作的演练, 然后再要求学生操作。在学生上机操作时, 教师要在课堂进行来回巡视与指导, 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控专业技能。

2.3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技巧

在数控教学中, 根据教学需要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可将数控编程教学内容安排为基础模块, 主要讲解与训练最常用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操作和应用, 这一模块是教学重点, 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为学生上机床操作奠定基础。

结束语

目前, 将数控仿真软件系统引入数控教学, 是国内多数职业技术院校愿意采取与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的引入, 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为院校节约了教学实践环节的资金, 减少了共建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二来使得学生增加了对数控技术的学习兴趣, 对其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加强。因此, 在数控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教学, 将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 发挥仿真软件教学的最大效果, 是数控教学中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加工制造业迈上了一个利用数字控制方法对工作过程进行自动控制技术 (简称“数控技术”) 的新台阶。目前, 数控加工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其在现代制造业镇南关所占据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各大职业院校看出了数控加工技术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 紧扣市场需求, 开始大力发展数控加工专业, 招收与培训大量数控操作者为数控加工行业提供服务。本文就数控仿真软件的主要功能, 以及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作主要论述。

冶金技术中热喷涂技术的实践应用 篇10

1 热喷涂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热喷涂技术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 在这些过程中, 首先是以某种形式的热源实现喷涂材料的加热, 直至加热材料呈现为半熔融至熔融状态的微粒, 并且通过一定的机械功, 将这些微粒以一定速度撞击并沉积于机体表面, 进而形成具备一些特性的喷涂层[1]。

热喷涂技术在其类型上主要分为四种, 并且每一种都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 是火焰喷涂技术, 是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技术, 主要应用于制造各种陶瓷、合金以及纯金属;其次, 为爆炸喷涂, 该技术的使用难度很大, 是一种高能的喷涂方法, 然而能耗也较高;再者, 为电弧喷涂, 是一种具备高质量的精密喷涂技术;最后, 为等离子喷涂,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热喷涂技术, 具备诸多优势, 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2 热喷涂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

热喷涂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是冶金行业标准快速提升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 热喷涂技术其在冶金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涂层和热喷涂层厚处理两个方面。

首先, 是依托于热喷涂技术的各种冶金涂层, 其一为热障涂层, 其主要应用于航天机械制造之中, 而爆炸涂层技术是热障涂层的关键技术;其次, 为纳米涂层, 纳米涂层技术应用于冶金行业中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断裂强度高、腐蚀性好, 以及在可塑性和硬度方面具有很大提升的方面, 但是目前纳米涂层技术还不成熟, 只在我国的国防事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再次为非晶涂层, 具备硬度、强度以及耐磨性均良好的优势, 我国在非晶涂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合金涂层材料的制备上;再者为生物活性涂层, 其和生物组织有着极佳的可容性, 因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牙齿和关节;最后, 为防腐涂层, 该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一些需要长期使用但是难以维护的钢铁材料上[2]。

热喷涂技术在热喷涂涂层处理之后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主要集中在激光重熔技术、电子书重溶技术、钨极氩弧重溶、火焰重溶、感应重溶以及整体加热重溶等方面。

3 热喷涂技术的发展前景

热喷涂技术的关键在于热喷涂的材料, 目前在热喷涂材料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 因此未来热喷涂技术的发展也必须紧随时代的需求。此外, 目前国内外热喷涂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朝着高速、高效以及高能的方向发展, 多功能集成技术、轴向送粉技术以及实施控制技术是未来在热喷涂技术设备上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热喷技术应用的设备研究方面也逐渐将可使用的喷涂材料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导热、非晶、纳米、超导、绝缘以及隐身等功能的热喷涂材料是研究的新重点。而在热喷涂技术材料以及设备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必将越来越广。除此之外, 在光、声、电等无损技术快速发展的背后, 未来热喷涂技术质量监控也必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热点[3]。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 在热喷涂技术不断完善发展的背景下, 热喷涂涂层的应用范围也必将越来越广, 在我国的经济生产各个领域都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而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领域,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对热喷涂技术的认识和研究, 进而更加贴合自身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热喷涂技术的改善应用,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平, 李新勇.重熔处理对火焰热喷涂Ni60A涂层件疲劳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 2015, 33 (4) :285-289.

[2]赵志平, 李新勇, 李有堂, 等.不同重熔处理对镍基粉末合金热喷涂件疲劳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 2012, 30 (1) :3-7;17.

[3]王聪瑜, 贾成厂, 夏洋, 等.YSZ耐刻蚀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C]//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23 (04) :618-622.

[4]王志栋.尾吊布局飞机和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研究[C]//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2004.

[5]吴汉基, 蒋远大, 张志远, 等.微小卫星的在轨推进技术[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册) .2005.

应用实践教学数控技术 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辅助教学体育院校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9-0071-02

一、前言

在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通常按照知识点的顺序,在讲解之后进行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在上机实验中复习学习的内容,并通过实验操作的由易到难进行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表明,该方式更重视验证性基础实验,较少实施综合性创新实验。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高,形象思维能力强,但基础参差不齐,精力容易分散,学习中往往是既容易忘记又不能够举一反三,更不能自觉联系去解决具体体育实践中的问题。

体育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摸索与发展之后,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信息技术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把文科计算机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计算机大公共基础课;二是与专业结合的小公共基础课;三是可能存在的计算机背景的专业课程。本研究中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应归属于与体育专业结合的小公共基础课。目前,研究解决体育院校学生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提升体育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尝试。

二、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

从完善和充实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素质结构和素质内涵出发,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科学、实用、够用、精简”的原则,及时吸收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信息技术体育应用非常广泛,开设体现体育专业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要适应将体育教学融入信息技术实践的需要,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成功地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提高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兑接”功能。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并弥补其不足。

在“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全程案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分解任务,围绕任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归纳分析,举一反三。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课程着眼点从知识转向能力,落脚点从知道转向会做,把学生从枯燥的“菜单”式教学中解放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活泼、实用的案例学习。

“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课程内容设置了6个模块,涉及5个软件的应用和学习,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优化组合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经过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解决了课时不足内容复杂且交叉的矛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做法及成效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问题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课程选择了体育中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开放性、研究性的案例,将创造教育理论融入教育改革实践,沟通搭建信息技术理论与体育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化要求的先导。涉及的教学案例包括:国家级精品网络课件分析;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构成分析;网络课程实例分析与模拟制作;课件背景音乐;讲解声音;篮球技术动画;游泳技术动画;NBA比赛视频技战术剪辑;全国多媒体课件评价参考标准等多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案例教学应重视:

(1)提出学生感兴趣、贴近体育教学的问题式案例。

(2)合理分解案例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我们将上述案例分成项目模块,再将模块分解成子模块,直到每个小模块可通过各个知识点来解决。通过模块分解,就将一个综合案例划分成了相对容易的小模块,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3)合理设计实验和实训环节,通过案例导入,教师做,学生模拟,实现从概念的理解到实际编制的转变,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相关的技术,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与理解,最后的课程综合作业是总结提高所学理论与技能的一次提炼,供学生再练习和提高,实现分层次教学。

课程中强调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彼此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关注知识应用。课程教学实现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体育实际问题转化为网络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边学边练,采用由浅入深、全方位、多层次,将实际项目以模块化方式贯穿整个教学,使学生体验使用网络、多媒体软件开发一个体育实际教学软件的应用实际过程,突出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能力培养,达到体育专业、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必要手段

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网上提交作业、资源下载、网上答疑、讨论等功能。上机实验、作业、综合训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虽然网络辅助教学经常被说成是“为每个人、为每个学科、为每个教师、为无数的学生”,但是这些假设的成立是有条件的。本课程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将新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到面授的课程中去,既是一个教学案例,又是学习必需的网络工具,起到良好的效果。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不仅关注教学内容,更是重在设计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本平台的特点一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如屏幕布局,体现实验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左侧是实验案例,中间较大区域显示操作视频,右侧是涉及的技术知识点汇总,右上方有学习过程的操作连接;特点二是在线习题、常见问题、在线答疑;特点三是教学资源的栏目以下载方式为学生学习的参考;特点四是设有学生课件作品展示,进行师生、学生的交流;特点五是强大灵活的后台课程管理平台,根据学生对象,方便动态更新课程内容,进行题库调整、常见问题修改等操作。

五、结论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开设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应用结合的课程,网络辅助教学是必要手段。全程案例教学实践研究突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聂良佐. 增强大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案例实验教学法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07(2).

[2]夏蔚.案例教学法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医药学,2007(2).

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数控仿真软件是通过计算机的编程和建模, 将实际加工过程中的三维图形或二维图形以动态形式演示出来的软件, 它让大部分需要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中才能进行的教学演示在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丹麦CIMCO公司的Cimco Software Suite、美国CGTech公司的Vericut系统、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的数控交工仿真系统等, 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数控仿真系统。

数控仿真软件具有以下特点: (1) 全面的仿真功能。能对整个过程及细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仿真数控加工。 (2) 对配置的要求很低。只需仿真软件和较低端的微机配合就可完成, 而且可以与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兼容。 (3) 投入的资金较少、占地面积更小, 并且不需要使用原材料, 不会对资源造成浪费。 (4) 利用网络可为教师与学生搭建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

2 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 CAD/CAM技术成为机械自动化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并与模拟仿真技术相辅相成。而学生急需切实掌握现代加工技术, 因此, 掌握模拟仿真技术成为学生学好数控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

理论考试、数控仿真、实践操作已然成为各大数控比赛的三个重要模块, 数控仿真技术成为考生必备的能力。此外, 一些省份在数控加工技能的鉴定考核中, 加入了仿真考核的内容。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学校应使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培训。

3 传统数控教学的缺陷

传统数控教学的缺陷分为以下三方面: (1) 在传统的数控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具体机床操作时, 学生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缺乏实践学习, 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 (2) 在实际操作时, 由于环境差、人数多, 很难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 从而很难使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拓展。 (3) 由于学生缺乏经验, 在实际操作时易出现差错, 造成危险, 而这些失误也会导致设备、道具的损坏。

4 数控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弥补了设备数量不足, 节省了投资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实践, 学校就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购置设备。数控机床品种多、价格高, 少则几十万, 多则一两百万, 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完全依靠机床本身进行, 不仅经费高, 而且消耗也高。在教学中引入数控仿真软件, 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初次进行实际操作时, 很容易出现差错, 可能造成撞车、工件损坏、材料浪费等现象。所以, 在实习初期, 先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培训, 再将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交叉进行。这样做, 避免了实习初期的设备安全问题, 也让学生能在仿真训练中进行大胆验证, 既解决了人多、设备少的难题, 又使学生的实践学习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还减少了设备的损耗。

4.2 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且安全性高

由于数控机床数量有限, 常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组内的学生也分别进行设计、编程、测量、操作等不同工作, 然后轮换操作。这样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操作过程, 而且操作时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 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还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

4.3 结合理论知识教学, 调动积极性

数控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 其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多纸上谈兵, 学生需要靠自己的想象进行理解, 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加入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后,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并且可以通过加工操作演练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操作交叉进行、同步教学,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5 合理使用数控仿真软件

5.1 选择合适的时间运用软件

数控仿真软件既可以作为理论教学中的教学工具, 也可以作为学生实习操作中的辅助工具, 让学生在抽象的理论学习中感受形象的操作内容, 以提高教学效果。完全依赖软件或完全忽视软件, 都将对教学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软件, 将演示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 以提高教学质量。

5.2 科学布置软件的使用时间

数控仿真系统可以形象地展示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 还能检测零件。教师首先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细心引导学生第一次使用仿真软件, 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学习;其次, 针对不同的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进行讲解, 提高学生对不同机床、系统的操作适应能力。

5.3 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巧妙结合

在实习期间, 先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直到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时, 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在实习初期因缺少经验而造成的设备损坏问题,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1 数控仿真软件不可取代实际操作

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 它仅仅是模拟加工过程的软件, 与实际加工操作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切不可取代学生的数控实习。数控仿真软件无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切削用量选择的程度, 更无法检测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长时间使用仿真软件, 无法让学生全面考虑影响加工的各个关键因素, 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 造成设备损坏。所以, 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决不能取代学生的实际操作演练,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软件的使用与实际操作的顺序, 使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6.2 教师应能正确解决软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各大院校引入的仿真软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 软件系统还不是很成熟, 比如经常出现指令无法执行、程序运行过慢等问题。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碰到这些问题, 很可能会出现急躁情绪, 更可能会乱点鼠标, 使得软件出现更多的问题。此时, 就需要教师掌握解决软件系统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数控知识的学习。

6.3 长期使用学生易对计算机产生依赖

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的自制能力各有不同, 如果长期使用数控仿真软件, 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会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惰性, 对软件的操作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使仿真软件的优势大打折扣。对此, 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责任心,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数控仿真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作用。

7 结束语

将数控仿真软件应用到实际数控教学中, 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约了教学成本。但切不可以数控仿真软件取代实际操作, 将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实际操作科学、合理地衔接, 并及时解决问题, 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湖南省祁阳县下一篇:容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