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4-05-13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精选8篇)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1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的普遍现象,作者从规范实训教学,构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建设;完善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等四个方面,对建立科学的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做出了深入探索.

作 者:梁子婧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物流人才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2

1 现阶段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应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是相关专业企业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纵观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 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意识不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高等院校中, 长期以来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只让实践教学走与形式不能真正被理解运用, 直接导致我国应用型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发展缓慢, 学生难以真正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资金投入匮乏。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大范围扩招, 很多应用型技术学院实验室场地十分紧张, 对于大量出资购买实验设备更是难上加难。但对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实施, 必须有大量硬件设施才能顺利进展, 这便导致很多高校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同样,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很多实验设备都是在较快速地升级换代, 这都需要一定的经费, 假若学校实验室场地宽松, 即使是条件较好的院校在费用上面也是很难承担的;再一点, 因为每个学校的物流专业人数并不多, 实验室及相关设备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高额维护费, 所以高校对于投资建设物流实验室的积极性也就有所降低。

(3) 校外实习基地不够稳定。结合目前的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来看, 合作并不乐观, 企业对于学校的合作期望值并不高, 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很难有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往往担心这些在校生短期到企业会影响正常工作, 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 甚至担心泄露商业机密;同时普遍认为大学生很多都是不能吃苦, 娇生惯养, 并且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差, 服从能力差, 到企业实习只会影响正常运转, 对于这些实习生还要专门派人负责, 到最后留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

(4) 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 所以对于从业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 同样厚实的专业实践背景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必备的。就目前来看, 虽然大多数从事此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理论功底较强, 在物流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到高校, 本身并没有经过职业技能训练, 所以在指导学生动手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 这种情况下, 学生学习效果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 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落后。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本身多年来没有创新, 仍然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主。一般的教学方法是, 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把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做成了模板, 学生只要按照模板操作就可以。因此, 学生一旦没有老师的引导就会束手无措, 无法独立完成实验项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要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也要注重实践能力。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科学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共享资源建立物流实训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等方法。

2.1 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要求物流企业高管参与

所谓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为了促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发展, 应校企相结合, 引用企业内的高级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案, 通过制定课程、参与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其中, 院务委员会由院校和企业共同组成, 每年召开院务委员会会议, 就培养计划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企业骨干团队由企业精英组成, 专业教师团队和学术委员会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严格把握教学规律, 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做到市场、学科、教学规律与规范性的统一。

2.2 共享资源建设物流实验室

建立功能齐全的高级物流实验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每个高校都建这样的物流实验室不太现实。而在同一城市 (如上海) 有多所高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 应用型高等院校除了自己的部分物流实验室外, 还可以在相应部门的协调下, 汇聚人力、物力、财力, 集中在一、两所高校建立设施齐全、足够空间的实验室, 以供学生进行实践, 其他学校需要时也可使用。这样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节省了资源的同时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以外, 还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物流实验室, 众所周知, 物流企业自身需要建造基础设施。如果校企间建立合作, 学校可以将投入实验室建设的经费用于企业设施完善, 将企业运作场所作为实验室, 安排学生实验和实训。

2.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能否办好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最关键的因素。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师, 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同时还必须具备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这一岗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引进“双师型”人才。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 应该招聘具有5年以上在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业的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 同时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双师型”人才。尽量不选一些应届毕业生来从事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经验不足, 还需要培养。

(2) 对现有师资应采取挂职、顶岗的方式进行培养。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动员现有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顶岗、轮岗工作, 让一部分教师分期分批轮流去企业挂职, 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 也培养了实际的操作技能, 对适应实践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3)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物流管理不但实践性强, 而且知识更新特别快, 对于这种性质, 可以聘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通过不同的渠道, 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4 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

(1) 主要建设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依靠课堂上的讲授, 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中的领悟。所以, 实践教学要避重就轻着重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从而淡化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到实践环境中, 从中吸取经验, 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 要注重形式方法多样, 通常的教学体系应包括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实习、产学研相结合、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竞赛等。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除了一般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走出校门, 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学校也可以把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请到学校进行演讲指导。

(2) 实施以实际能力考查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新方式。传统陈旧的考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校的评价标准。而现代社会企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该考核机制要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案例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能力的展示和提高、性格特征、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谦虚好学、勤奋务实的学风等。通过建立基本技能的教学考核体系, 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环境中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物流设计大赛、相关的社会活动和各种职业技能测试, 并从中取得社会公认的职业技能证书等。

3 结束语

物流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建设以实践教学为基础, 并以企业相结合, 运用企业高技术人员,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培养方案。建立长期稳定的学习基地。为社会提供高技术、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4) :250-251.

[2]张菊美.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J].科技资讯, 2006 (31) :90.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3

沈阳工程学院是新升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与学院工科专业相比起步较晚,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薄弱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足;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不够合理;三是缺乏组织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师资培养机制不灵活。针对这三个薄弱环节,我院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做了如下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我院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性是其鲜明特色。应用型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中、高级应用性物流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物流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形成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使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具有基础理 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基本要求,要重点掌握从事物流管理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为装备制造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也应围绕这一定位构建。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包括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具备物流运输、仓储、采购、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第三方物流管理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几种能力进行。鉴于现有课程设计安排的不足,我们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框架性实践课程体系。增加了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和物流企业现场实训实习环节的比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二、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把握好实践教学活动关键环节

实践课程安排应符合“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加强实践教学不应是实践课时的简单增加和堆积,必须要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突出体现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思想。根据培养目标及对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着重抓好认识实践、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并考虑其连贯性和相关性。物流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安排如下表:

对多数专业课程,均開设了实践性环节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在课程结构调整上,按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将课程用模块化结构,按照岗位任务要求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关系,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

三、引进立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围绕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索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本专业的立体教学资源库,大大扩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并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远程网络学习。在课内实践中,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自行设计与模拟软件相结合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模拟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的环境下学习,实现学校教育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渗入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单门课程或相关课程群为核心,在为学生提供强大基础知识背景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教学自身需要设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

四、加强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室模拟实习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克服困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确保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各自发挥优势,学校可组织有关教师组成管理咨询团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物流解决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学校主动出击和企业联合,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沈阳中深集团联合成功申办了中国物流学会研究产学研基地。

五、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院要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师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为实践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学校也应该在时间上采取轮休制,安排老师进修或自我知识的更新;在教学安排上,打破教研室的界限,避免长期只上一门课的状况,以便扩大老师的知识面;同时,我们也应该让老师走出校门,到物流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并相应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办法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调动实践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尽可能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请他们既为学生讲课辅导,也为专业教师做培训指导,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构建的,能从各方面、多渠道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沈阳工程学院物流管理系将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在实践教体系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条既适应辽宁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发展思路。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4

新建本科院校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在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选择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探索与实践,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基本上已形成共识,即“把自己定位在教学型,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由于这类院校在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管理水平、实验设备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受传统本科院校的诱惑,借用了“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受原专科办学模式的影响,沿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培养行为与既定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偏离,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应用型”特色,导致学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就业艰难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怪象”。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仍然是关乎其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唐山学院是一所教学型、应用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始终坚持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目标追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显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取得了实效。

一、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特质是能力本位,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要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展开设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院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着重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改革思路和要求,构建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形成富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培养方案。

二、突出应用,改革理论教学体系

(一)构建“平台+模块”化课程结构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学院把人才培养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按学科专业大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及个性化培养要求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课程结构按照“平台+模块”形式设置。平台课程本着“夯实基础层,拓宽基础面”的原则设计公共基础课平台(含公共选修课)和学科基础课平台,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适度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应用能力形成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模块课程指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专业限选课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划分为不同的课程群,学生自主确立专业方向并选择相应的模块课程,主要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学科交叉、知识综合,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学院从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根据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采集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聘请业界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分析、制定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注重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与衔接,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科研工作,把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

(三)更新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着重在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简单地依靠设置课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依靠广大教师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意图贯穿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才能取得实效。唐山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试点,进行了改革探索。

1.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为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在课程教学中,学院鼓励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探索运用项目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以理论学习和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涵融合,探索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交替递进的课程教学模式。工程制图、EDA技术、组织行为学等几门课程依托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尝试的“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工程环境或行业情景下组织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的认识,增加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2.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唐山学院在学生学业考核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考核知识水平,更突出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对所有含实验的理论课程,要求首先对实验部分进行单独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实验成绩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实验成绩不及格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必须重修实验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鼓励灵活多样。比如,改革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增加了答辩环节;加强实习环节的过程考核,明确了成绩的构成;严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控,通过网络检测和成果外审,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这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对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能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学院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明确了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充分体现了“突出应用、重视实践、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思路。

(一)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对专业应用能力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两个层次设计教学环节,优化与各种能力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坚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年不断线;同时,强化实践育人意识,把以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入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空间,逐步形成了由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融全程化、层次化、多元化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将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想。

(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学院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启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工程,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相关项目的开发。通过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增设综合实验课程、更新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增加仪器设备投入等措施,创造条件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目前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数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61%,学生立项研究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达131项。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障。学院与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建成一批条件完备、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目前,与唐山三友集团、唐山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70多家各类厂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部门签订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组织了各类专业的教学实习,如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既全面了解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四)搭建课外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建立了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为龙头,以院系级竞赛和创新项目为基础,以学生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等活动为有效载体的三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采取了有效措施,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五四”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和专业化的学生社团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3年来,学生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37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74项;荣获河北省“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1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立项35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3篇。

四、优化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的实践背景至关重要。为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学院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养的教师队伍。第一是进修与培训。鼓励教师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加快能力转型。第二是合作研究。通过参与各类企业横向课题研究,设计咨询、工程建设单位的咨询管理服务以及挂职或社会兼职,逐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第三是外聘兼职。聘请业界专家、资深技术人员兼职,通过指导课程建设、毕业设计和举办讲座等形式改善教学团队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第四是政策激励。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对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现场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教师参加现场实践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还特别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到相关实验室兼职1年。

五、加强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解决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有效组合问题,其中,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唐山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积极性,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个核心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教师培养、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改革措施。主要有:《关于制(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修订)与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实施意见》、《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改革方案》和《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落实,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工作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5

[摘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关乎高校转型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整体转型为契机,结合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供给模式趋同、方式单

一、资源薄弱,保障措施匮乏等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精准供给、精准培养,为构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精准供给;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76-02

为了服务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总结现行本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注重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融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改革和创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立足中职本科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的系统工程。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引领、推进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方案启动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问题突出,集中表现为:(1)政府迷惑,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和普通本科实践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没有形成经典案例供政府参考,政府难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2)社会疑惑,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无法同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对需求侧调研不够,供给侧改革力度不强,实践教学模式趋同,“重说教、轻实践”、“重过程、轻实效”,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认同感不强。(3)学校困惑,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应用本科实践教学要求,“双师双能”标准尚存不足;实践教学体制依然沿用普通本科的管理模式,教学过程监督不严,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因此,如何科学、准确界定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内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供给途径,拓展供给平台,最终实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精准供给”,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学校在转型中的试点学院,承接着学校分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学院以“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注重、四个定位、五个体现”为指导思想,从解决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人手,运用跨界思维,改变原有模式,提高供给侧的精准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思想和行为任性化的特点,推动供给侧教育改革理念,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明确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定位,教学组织和制度建设定位,考核方式和成果定位;体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构建一个以新课程、新师资、新环境、可选择的供给结构,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1.研讨职业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应用本科学生实践技能较强,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运行方案。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实行“分层培养、逐层递进、稳步提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即本科实践教学标准研讨一生源学校调研―行业企业调研岗位需求――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中职本毕业生及高职本毕业生的岗位定位及发展趋势一岗位及发展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一储备所需的培养体系框架―构建适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育人体系级各个环节设计――行业、企业、学校、专家共同论证――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成型――学校审批的路线运行――运行成果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体系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目标要求划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集中实践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逐层深入。根据主干模块的要求确定子模块的设定,按照专业要求将实训内容划分成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具体操作项目。实训项目设计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年度技能大赛的标准,对子模块进行结构调整。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模块中,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有不同要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包括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项目,其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至少考取对应职业的中级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创业类项目中去;公共集中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突出培养学生的解决突发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

3.创新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废止原有与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的教学文件。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有技能经验的师傅引导学生由感知到熟练掌握,最终能够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技能大?全面接轨,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例如金工实习,加入学生互评环节,提出以实物成品为最终考核结果,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筑梦精准供给、保障体系运行

(1)“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对“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的思想转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管理办法》,按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两个方面培养师资力量,一个方面是请进来,另外一个方面走出去。即请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另外学院按专业需求整体规划教师的培养,做到“精准培养、精准帮扶”,让青年教师按计划去企业接受实践岗位的训练,让教学和实践充满弹性和能量,实现“精准供给”。

(2)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将实践教室、实训场所作为应用型本科实施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将创新创业基地和企业环境作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的辅助场所。学院将现代工控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室、建筑材料实验室、ERP沙盘仿真实训室等38个实验实训室改造成“教学做”一体化室,让学生和教师利用空余时间练技能、拓思维、提素质,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还对校内的三个实习厂进行了功能上的调整,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围绕各专业核心技能筹建了创新创业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院与20余个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仅让学生到企业去学习,而且长期派驻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新模式。

(3)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政策是保障。首先,完善、优化教学文件,使各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其次,将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引入到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监控,打破学生管理部门只关心就业率和学生生活的传统思想。同时,加强教学信息中心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以现场座谈会、信息反馈等形式,了解实践教学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最后,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细化、各种保障、激励和评价制度。学院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学生校外顶岗??习管理制度》、《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平稳有序的将每一步工作落实到位。促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将青年教师取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做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青年教师岗位晋级与岗位锻炼挂钩。青年教师、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优异成绩给于资金奖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参与教师的各类项目,将成绩的取得作为优秀毕业生和奖学金评定的主要参考。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6

摘要:应用型人才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海洋技术专业为例,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如何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专业实践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培养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1-3]。他们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参与相关科研,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的合格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中打破学术型或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教学方法上强化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地位;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方法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培养途径上强调与企业紧密联系,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4-6]。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

一、海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系统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海洋科学和遥感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海洋、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地质、环境等相关领域从事遥感与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开发集成和海洋高新技术研究的能力,能在海洋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海洋技术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海洋技术专业毕业学分要求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二、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7-8],海洋技术专业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适度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课学时,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计划,构建“四层次”(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八模块”(素质拓展、基础技能、专业实验教学、专业综合能力、工程训练、综合实习、科研训练、创新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基本素质层次:主要通过教学实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实际社会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第二层次是基础技能层次:通过课程实验和实习、社会服务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第三层次是专业技能层次:通过课程训练、面向企业进行假期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四层次是综合训练层次:通过科研训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如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挑战杯、科技竞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和提供学生创造性、探索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八模块”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是素质拓展模块:包括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及野外训练、文化艺术创造、安全防护能力训练等,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及基本生活能力。第二是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外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计算机基础训练、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等环节,目的是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的应用技能,提高基础课程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第三是专业实验教学相关模块,包括与专业课程的各类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课程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第四是综合能力模块,包括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设计能力训练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和学术训练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第五是工程训练模块,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等环节,目的是为学生构建面向生产和应用的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六是综合实习模块,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强化对专业综合知识的认识理解,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第七是科研能力培训模块,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科学研究训练。第八是科技创新训练模块,包括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如学生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开展的有以下几个途径。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学校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9-11],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已分别在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学校在教学设施、实验设备、职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习岗位,并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校企资源合力,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海洋技术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学生参加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时间为1个月;第二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的“认知实习和课程设计实习”,时间为1个月;第三学年在学校和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实习”,时间约为2个月;第四学年在学校和企业进行“专业方向的实习和毕业实习”,参加毕业教育,时间约为3个月。从而实现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建立校内实验室共享与开放机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和共享,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自主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创新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校企联合,引进企业环境,缩短学校和社会间的差距,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自以来,已经开展了10届,每年海洋学院均有6-8项项目得到资助,分别为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项目。通过以立项的方式资助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该项培养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和改进实验方案,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等。该计划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产生了良好效果。4.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创新通过第二课堂学分的设立,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科技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科技文化创新能力。第一,学校完善了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建立了开展创新竞赛的活动机制。第二,建立本科生导师制[12-15],在海洋技术专业中,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班导师。针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导师指导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尽快转换并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向学生介绍学校学分制教学体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等,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本科生导师帮学生了解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帮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各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性发展辅导学生选课,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针对三年级学生,导师针对学习突出和有专长的学生,提出个性化培养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设计,向学院提出推荐免试研究生人选,并结合导师从事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针对四年级学生,导师应配合毕业设计导师工作,对学生就业提供帮扶。第三,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科能力竞赛等,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第四,推进立足解决实践应用问题的科技创新训练,注重科技创新训练的应用性。如组织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各类科技竞赛,以开放实验室为基地,以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设计,学校安排教师负责指导,组织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从而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5.强化毕业论文管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力,学校成立了校级、院系级等不同的督导机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期检查、论文初稿、到最后定稿,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监控,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及时处理问题和纠正错误,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为了增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学校和企业联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双导师”指导,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题和设计,更侧重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侧重于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

四、结束语

鉴于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为了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本文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重点,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一是推动校企合作,即产学合作,实施的途径一般是产学结合、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采用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升级。三是采用科教结合的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高校及研究所夏令营等,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将本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学以致用,带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因此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提高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性应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

[2]李雨辰.高等教育对创新人才成长的影响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9):54-56.

[4]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157-159.

[5]仝自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于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借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8):269-271.

[6]罗维平,刘素一,王东.自动化专业教育创新工程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80-83.

[7]季桂起,李永平.德州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2-25.

[8]陈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110-111.

[9]刘尧猛,丁忠林,畅卫功.面向市场的新型网络人才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9):124-127.

[10]安玉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7-51.

[11]梁萍,程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3):217-218.

[12]万丽丽.对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3):49-50.

[13]罗汀.试论建立中医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J].西北医学教育,2006(3):244-245.

[14]孟少英,孙诚,赵瑞华.本科生导师制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3):80-81,85.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7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物流类专业在我国开办比较迟,不像其他传统专业有多年积累的课堂和实践教学经验。因此,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错位竞争”的战略定位必然要求其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应用型特色。该专业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要求,采取相应的手段,培养学生具有与应用高度相关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流类专业是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其他综合能力。因此应用型物流类人才培养不仅仅应强调掌握物流类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目前各高校主要通过学生下工厂实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现实中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大众化,众多的学生到企业实践,存在着企业接收难,安排指导难,教学管理难等一系列难题。为此本文探讨基于经营型游戏软件的模拟仿真教学方法与模式,以解决应用型物流类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难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

2 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征

基于经营型游戏软件的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方法是采用运输巨人、运输大亨、Open TTD等经营型物流类游戏软件作为教学平台,构建物流运作仿真情境,让学生不断探究学习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不停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它又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应用经营型游戏软件进行物流模拟仿真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目前国内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较广泛,在社会科学的教学中应用建构学习理论也进入深层次的研究。比如芬兰坦派勒技术大学以一种经验的赌博模型为基础进行教育游戏模型设计,对游戏设计和游戏式教育之间进行有效衔接进行了探索,英国伦敦大学提出游戏化、仿真模拟化实践教学,并将之设计应用于实际练习实验中,测试了其效能,荷兰函授大学教育技术专家中心则将游戏设计到课堂教学计划中,让老师对比游戏中和实际教学中的情节环境,提供了一种面临游戏化教学环境和电子教学挑战的新教学方法。国内学者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实践方面研究比较多,比如ERP沙盘模拟、模拟企业经营等软件教学方法已用于物流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中。

从目前研究与应用实践中可以看出,国内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实践主要以沙盘模拟教学和计算机软件为手段,情境设计较抽象,模拟现实较简单,拟真性较弱。将经营型游戏软件引入物流运作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根据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能设置物流经营活动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模拟各种现实物流经营活动的市场环境、经营策略、竞争策略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比较真实地在不同情境中寻找不同的最佳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基于经营型游戏软件的模拟仿真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①实践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经营型游戏软件能够提供不同条件下的物流运营场景,模拟物流公司在不同市场背景下的运营策略,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感受整个学习过程;②实践教学更自主、综合、开放。教师可根据专业知识自主开发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也可自由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开放性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实践教学以创新学生能力为中心,更能面向社会需求。经营型游戏软件能够调整游戏参数可以轻松反映现实情境的经济、社会需求等多种情况的变化,能真实地模拟物流现实经营过程,满足社会对物流类人才的能力培养的需要;④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更能大幅度提高。因为经营型游戏软件能自动随机生成场景,同时还提供游戏难度、配置等参数,能为教师方便地设置不同的教学场景,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 模拟仿真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经营型游戏软件模拟物流运作仿真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剧情引导,角色扮演”。即结合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应用型物流类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组建小组,模拟经营一家物流公司,小组成员各自担任模拟公司的总裁、运作总监、财务总监等角色,对学生自己组建的物流公司进行模拟运营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以经营型游戏软件为平台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设计。

3.1 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设置游戏软件地图场景和游戏参数,可将物流类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模拟实践项目。比如在《运输管理》课程中运输方式选择和多式联运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问题,可从情境构建和实践项目两个方面设计该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的模拟过程。在情境构建方面,首先将运输方式的基本方式特点、运输方式选择原则、考虑因素、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等知识点,通过经营型游戏软件构建“剧情”,帮助学生回忆运输方式方面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游戏软件的游戏规则让学生考虑搜索运输方式选择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实现运输方式选择的情境构建。例如Open TTD软件能够编辑与制作与现实几乎完全一样的场景地图,以中国地图为例,让学生规划与管理中国沿海城市之间的运输方式,并且可以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参数、运输效率等因素设置不同条件下的运输管理情境。在实践项目设计方面,主要是结合应用型本科物流类专业相关知识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重点,通过实践项目形成呈现。在《运输管理》课程中需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运输组织流程、运输决策、运输成本控制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运输规划与管理能力,因此可根据该知识点设计成“某城市交通规划”、“某城市物流设施规划”、“多式联运、联合运输模式管理”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项目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2 教学组织设计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形式。根据经营型游戏软件可以更加灵活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比如①竞赛形式,即定期举行的物流设计比赛,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团队形式组建一个物流公司,在设定的情境条件下,学生规划物流公司的运营方案,通过预赛、复赛两阶段选出决赛队伍,最后在经营型游戏软件进行决赛小组对抗性比赛,以决出比赛名次;②实验项目形式,即根据物流类专业的知识点情况,设置成不同的实验项目,由于象Open TTD类经营型游戏软件支持的系统和平台非常广泛,在互联网和移动网都有其应用,所以可将实验项目设置课内实验教学形式和课外学生自己实践形式;③理论教学形式,即在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经营型游戏软件和其他物流仿真软件(比如Flexsim、Promodel等),仿真模拟物流类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情境,让学生能感性认知知识点应用的精髓。④研发小组形式,即让学生掌握经营型游戏软件的特性,由学生组成研发小组,主要负责物流知识点的实践项目开发,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3.3 教学效果评价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水平的一种标准,但在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评价往往都是定性评价,很难准确衡量其教学效果。在经营型游戏软件中,本身自带定量的评价标准,能较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比如Open TTD软件提供年度财务报表,可用于评定学生学习单项实践教学内容的效果,也提供了在综合考虑收入、利润、货运量、运输方式、贷款情况等的基础上长期经营的评价体系,可用于学生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与需要,在Open TTD给出的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基础上,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的不同,增加设计了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指标。如在综合实践中增加了一个学生撰写经营计划书的教学环节。在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将模拟经营业绩和经营计划书的成绩各自取不同的权重相加,得到一个综合成绩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

4 结束语

应用型物流类本科人才既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经营型游戏软件的模拟仿真教学应用于物流实践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在错误中学习”,能让学生在教学实践项目中不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以达到社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层次,以及物流行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

[2]俞义樵.将ERP沙盘对抗赛引入高校实验教学的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99-101.

[3]Geoffrey Scheurman.From Behaviorist to ConstructivistTeaching[J].Social Education,1998,(1):62.

[4]Kristian Kiili.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Towards an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J].Internet and HigherEducation,2005,(8):13–24.

[5]Sara de Freitas,Martin Oliver.How can exploratory learningwith games and simulations[J].Computers&Education,2006,46:249–264.

[6]Daniel Burgos,Colin Tattersall,Rob Koper.Re-purposingexisting generic games and simulations for e-learn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2656–2667.

[7]朱连生,王红梅,刘晴晴.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2):6-7.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求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由于在应用型人才方面成绩较为突出,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是在原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与市场营销教育本科专业基础上,于2006年新创办的,2007年纳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大类包括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两年后根据学生志愿选择专业进行分流,目前只有2006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一届毕业生。

一、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点

1.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概念,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能够将基本理论转化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是将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综合成系统知识的综合能力,是能够将所学各类知识转化成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职业能力。按照所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等。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知识要求往往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特别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知识要求从“够用”和“实用”为限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强调应当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能力。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则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精通某一专业领域,并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掌握基本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营销理论知识能力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开拓与运作能力,同时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能够从事某个行业营销管理工作的人才。也可以说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市场营销领域或市场营销相关方向有专门知识和应用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素质,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潮流的新型人才。因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就是使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结构科学化。

2.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根据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①应用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运用营销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将营销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其“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应是创新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营销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营销工作。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拥有能在不同具体环境与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有效的营销思路与方法,使组织目标圆满实现的应用能力。②实践性。实践是实现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体系设置时要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强化各种营销专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最重要,缺乏实践谈应用,等于空谈。③社会性。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要生产经营他们需要的产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给他们,并为其提供良好的销售服务等,所以营销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广泛交际能力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各行各业开展营销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培养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1.是更好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需要。据调查,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本科生约占45%,大专生约占39%,研究生及以上约占6%,其他约占10%。这样的选择较符合现代企业的实际要求。就本科生而言,其需求量大是基于:第一,高校本科生在招生和培养方面占主要地位;第二,本科生所学知识较多,学习时间较长,知识面宽和理论基础较扎实,深受企业的青睐;第三,企业用人逐渐趋向务实和理性。它们要考虑用人成本,研究生的高学历,同时也意味着要提高待遇,且工作中不易安排使用,所以本科营销人才需求最大。

2.是强化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据调查,企业认为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实际技能,二是自身定位不准,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其中,实际技能不足,是目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不足。大多企业认为,在使用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时,感觉他们实践经验太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为企业解决营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另外,我们从人才交流市场上也看到,许多企业在招聘市场营销人才时,其中有一条要求是:有一年以上营销工作经验。这些都说明加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实际营销操作能力势在必行。

3.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学术标准、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作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地方普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不同于已有深厚基础的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应把自己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学校的生源现状,也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就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设计得不合理,培养出的人才踏入社会就会遇到麻烦,不能很好开展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和非教学途径的安排等。目前,從总体上看,各高校制订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培养的营销人才范畴较大,针对性不强,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行业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学计划一般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再加上选修课程,普遍存在课堂理论教学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比例偏低现象。如安徽科技学院2006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要获得的总学分为165,其中理论教学132.5学分,占80%,实践教学32.5学分,仅占20%。2007级纳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后,总教学分为164.5,其中理论教学128.5学分,占78%,实践教学36学分,仅占22%。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

2.实践教学条件差且组织安排不合理。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而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教学总体尚无层次性,各实践环节凌乱,缺乏有效衔接,认知实践、上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实践教学开展力度不够,实验条件跟不上,实习基地少,很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实践课,学生说是放假,学生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毕业实习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缺乏有效组织,主要由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导致有的学生实习时间偏少,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实习,没有真正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3.“双师型”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必须有“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而我们现任教师中,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教,真正在企业开展过营销实战工作的太少,是理论一大套,实践做不了。教师自己没有实际营销操作经验,就很难培养出营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傅不明,弟子弱。“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的原因,一是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深入企业实践的时间少;二是学校缺乏有效机制来激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三是产学研结合不理想;四是没有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4.校企合作关系不够紧密。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去向来看,有少部分继续深造、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从教,绝大部分都进入企业工作。如果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有企业参与,当学生需要实践时,企业乐于接受并让学生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实践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近年来,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动与企业联系,如安徽科技学院就联系了一些企业作为实习基地,2010年,还与德力集团合作创立了德力营销班,与南京远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了远方物流经管班,使校企双方合作更紧密。但总体来看,目前校企合作关系还不够紧密,一是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观念,认为学生进企业是添麻烦,有的即使接受学生进去实习,也只是让其打打杂,有的企业想通过与名牌大学的合作增加其宣传效应,起到一定广告效果,而不太乐意与一般地方院校合作;二是政府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不完善,没有很好调动企业积极性。

四、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法与途径等,决定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否适合社会需要,所以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安徽科技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在深入调研之后,结合社会、企业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原培养目标进行修改与完善,确定2010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感知、市场销售、营销沟通、营销策划、市场信息分析和营销管理等专业能力,能够在国内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比之前的目标定位更具针对性,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作相应改变。因此,我们对原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2010年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四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与创新,一是实践教学比例大幅提高,由2006年的20%上升至36%。二是增加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和个性拓展模块。三是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增加实践学时,如原专业基础课《市场营销学》理论讲授为54学时,现在改为理论讲授45学时,实践9学时;《消费者行为学》原理论讲授为45学时,现在改为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9学时等。四是增加校外实习时间,原校外实习时间为0.5年,现在改为为1年,包括综合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相信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会使我们培养的营销人才实战能力更强,创新创业意识更高,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2.多措并举,加强实践教学。①分析典型案例,借鉴实践经验。案例可以把一个企业或单位的营销工作具体做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营销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专业课程,把中外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可以是章节导入案例,也可以是结尾引入案例,或由授课教师讲析;或把案例先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后再在课堂讨论中交流;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然后交给老师批改并进行点评。这样使学生对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商务谈判技巧、广告制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知识有一个接受、理解、消化的过程,不仅较直观地了解了企业营销活动,还提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②开展比赛活动,培养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师加强了与团总支、学生会及各社团的联系,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我们在上市场营销学课程时,先把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3~6人,然后确定营销策划选题,再根据课程学习内容,逐步完成策划书撰写,如当课程进行到市场调查与预测一章时,就让学生结合小组策划选题设计一份调查表,交给授课教师看是否合理,这既是一个平时作业,也是完成营销策划任务所需要的。待所有营销学课程内容即将结束时,由各授课教师组织班级营销策划比赛,比赛得分一般占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的30%,一个小组同学的策划得分可根据其实际完成任务情况作微调。各班级的营销策划比赛均结束后,再由团总支或学生会组织大型营销策划比赛,主要由各班策划效果比较好的同学参赛。我们的推销与谈判课程、广告学课程目前都有比赛。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工商银行杯”及省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等都得到大大提高。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还把学生参加比赛等活动计入学分。③改善实验条件,进行仿真实践。安徽科技学院为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320M2财经综合实验室一个,内有多台计算机和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物流管理教学实验模拟交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软件,经营综合实训室一个,建有各类教学实习基地十多家,结合营销专业课程理论学习进程,积极开展实验实训,进行仿真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④重視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为此,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各地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熟悉创办企业的申办手续和流程、了解掌握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熟悉我国的用工制度等。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邀请企业家为学生讲创业体会,尤其是本校成功创业的校友,请他们现身说法,讲他们创业的关键与成功经验,给学生以创业启示与信心。在学生有了创业意识与激情时,我们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在校内外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和优惠政策,让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学生去策划创立并经营企业,综合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营销战略与策略等知识,增强营销实战能力。如安徽科技学院2005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尹纯尧,大二开始自主创业,2007年10月底自主创办蚌埠大学生创业网并担任总经理。2007年9月,尹纯尧参加由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第二届“创业之星”百万宝贝评选活动,并以安徽赛区前十名的身份参加全国决赛,12月份比赛揭晓,他被授予华东区2007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07届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焦同杰,现任凤阳县新鲜田园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2008年8月返乡创业,在凤阳县府城镇夏庄村创办凤阳县夏庄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年出栏生猪11,000头以上并联合规模养殖企业,组建凤阳县新鲜田园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3.内培外引,大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一支既懂营销理论,又能进行营销实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内部培养,即对现有教师进行双重素质锻炼,创造条件,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营销实践,不断提高、丰富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从社会上选聘营销专家充实师资力量,让他们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给学生带来营销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还可把学生带到其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必将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开门办学,与企业密切合作。只有摈弃“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做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应本着双赢原则,既要使大学生能到企业实习,学到营销真本领,又要让企业获得新知识、新技术与选拔所需人才,同时还可扩大企业影响,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具体合作方式,一是可以是企业冠名班方式,如安徽科技学院与德力集团合作开办的营销德力班,该班学生在大三就参与德力的一些大型活动,熟悉其企业文化,德力集团对教学计划有建议和参与制订权,德力形象不仅在德力班同学中得到提升,在学校广大师生中都加深了印象。二是可以是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發放奖学金,学校每年举办两次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评出相应奖项,由企业领导来校颁奖。三是可以是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周边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或营销高手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充分准备。四是可以共建学校实训基地,实训场所可挂有共建企业的宣传资料和知名企业家的照片、格言等,这样企业宣传了自己,学生的实践条件也得到改善,校企双方获利,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晋雪梅.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0,(5):41-42.

[2]王信东.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300-303.

[3]赵越春.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4):66-68.

[4]杨佐飞.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6):41-42.

[5]刘元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3):25-27.

[6]姜含春,葛伟,何伟.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本科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9-61.

作者简介:胡月英(1964-),女,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

上一篇:化学工程第七届团总支学生会聘书下一篇:退伍军人优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