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2024-09-05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通用10篇)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1

突出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中职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特色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中职教材经过10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誊,是广东省教育厅堆荐使用的教学用书.目前已出版有语文、数掌、英语、计算机专业、旅游专业等五个系列.

作 者:孙瑞新  作者单位:深圳电子技术学校 刊 名:广东教育(职教版) 英文刊名:GUANGDO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 关键词: 

★ 旅游电子合同

★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论文

★ 机械专业本科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 旅游导游电子简历

★ 旅游专业求职信精选

★ 旅游专业求职信范文

★ 旅游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 考试-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

★ 旅游管理专业的简单求职信

★ 旅游环境专业毕业生求职信样稿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2

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必须环节, 而与理论基础知识相提并重的专业技能的掌握常常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反馈等的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校两年半的时间内通过技能教学后的考核应达到中级工水平的操作技能。笔者认为,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中, 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技能自身的特点,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 当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当前, 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师的所起的作用是主要还是“教”, 而不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或“培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简单“模仿”而不是“创新创作”。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 而不去进行实践教学, 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学校与企业衔接力度不够

实习教师只懂理论而实践经验不足, 也缺乏创新精神, 直接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学生所学技能到企业基本没用, 再加上技校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 综合素质不高, 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1.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为传统和陈旧, “双师型”教师缺乏, 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同时由于实习内容落后, 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 缺乏动力。

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

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自身的的特点与理论教学的差异性, 笔者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1 加强培养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 乐趣是兴趣的升华, 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如果对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产生兴趣, 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想学、乐学、爱学。记得一次电工实训课上, 教学的内容是日光灯电路的安装。班上一名学生进行通电试验出现灯管两头发红, 中间不亮的情况, 我把启辉器中的小电容去掉, 再安装回去, 日光灯又重新亮了起来。从这件事情上, 学生学到了如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技能, 技能课的实习热情高涨。

2.2 改革教学方法, 促进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衔接

一直以来, 实训课都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开展, 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技校生来说, 很容易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训相脱节, 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校生边学边练的教学特点, 知识无法得到巩固, 教学效果较差。在一次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公开课上, 我把教学内容直接搬到实训室而非教室授课, 把授课内容放到实训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 让学生边听边认知这些元器件, 并用仪表进行测量的方法激发、巩固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 并且也大大节省时间, 教学效果非常显着。

2.3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力求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实训课可以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 实施理学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科学地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 开展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

在实训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精神,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一次实训课上, 讲授的内容是铅酸电池的充放电, 首先要求学生用指针式或数字式万用表测试铅酸电池的性能, 对铅酸电池的性能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同时也设定了铅酸电池短路、断路、漏电以及容量等问题, 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逐一观察、测试, 引导学生思考, 从万用表的各种读数中解答各种问题, 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同时锻炼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

2.5 加强专业教学能力的内配外训, 适应技能实训的教学要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 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提高电子电工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在实训课上创设一种教学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能教学要求;最后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 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的师资“瓶颈”问题。

2.6 加强专业教学能力的内配外训, 适应技能实训的教学要求

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师资队伍是推进技能实训的重要步奏。因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进修、下厂锻炼、主持教科研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 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技师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在实训课上创设一种教学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能教学要求。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子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应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与电子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 与时俱进。而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非常紧密, 因此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加强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力度,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电工

参考文献

[1]田静.刘福军.锐英.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几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成人教育, 2007 (4) :34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 电子技术 电工技能 乐学理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49-02

在我国经典国学《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以乐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素养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初级技术人才,而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不仅要求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初级技术工作岗位,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拓展能力,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注重他们对实用技能的训练,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必须关注他们对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此,笔者多年的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以乐学的理念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与爱好,通过积极构建和创设较为轻松、新颖、活泼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引领他们改变机械、呆板与枯燥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从畏惧电子电工技能学习状态中转入到乐于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中来,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从而不断增强职业技术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能力更高、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

一、当前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问题概况分析

(一)概况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各大中院校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不少学生感到专业知识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理论较强的课程,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难以有效集中精力进行听讲,进而学习兴趣与激情难以有效激发,学习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存在问题

综合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情况,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技能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强调专业理论基础的厚实,不少教师在电子电工技能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基础学习,导致课堂学习氛围难以有效活跃。

2.重视理性认识教学而轻视感性体验活动构建,同样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认识课堂教学唯有理性认知才是高级的与明智的,而不正确地认为感性体验是粗糙的、低级的、不可靠的。

3.是重视知识体系构建结论把握而轻视逻辑推导过程分析,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原理结论强加于学生进行背记,导致囫囵吞枣的现象比较常见。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问题与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乐学”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必须切实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与措施加以改进。

二、在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中乐学理念实践探讨

(一)切实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育。乐学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引导学生以深厚的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中落实乐学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与培育放置于课堂设计与准备的第一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乐趣与志趣生成的出发点,让他们对所学习与训练的内容产生浓厚的乐趣。

例如,笔者在日光灯电路设置与安装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学习场景:“布局安装好日光灯线路,然后通上电,结果出现灯管两端发红,而中间则不亮。”对此,笔者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笔者创设的情境之中,并向他们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这种现象?”不少学生立即呼应:“曾经遇到过,可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也立即得到激发,个个用急切而期待的眼神看着笔者,期望着笔者告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并急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此,笔者随机抽调一位学生到笔者跟前,引导他将启辉器换掉,日光灯立即亮起来了,学生也由此高兴起来,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年来教学实践表明,引导学生乐学,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善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生动的实践技能运用相结合起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深度,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趣味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专业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装置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如调频无线话筒、开关音乐报警器、简易汽车电压调节器、电子频闪灯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很强的实用性,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动手能力,促使他们专业操作技能得到有效训练,激发他们乐于学习与积极探究的良好心态,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真正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良性轨道上来。

(三)以“赏识教育”引领学生学习激情。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的动力源泉,赏识是鼓励与激励,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自觉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技能教学中,赏识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给课堂带来更加轻松、更加愉悦、更加活泼、更加紧张有序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心态,使他们的学习思维更加开放,学习过程更加高效,让他们焕发出强劲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与钻研所教学的内容。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来不轻易去批评一位学生,总以积极的思维理解学生的每一举动。例如,有一次某学生上课睡觉,笔者走到他跟前并不呵斥他不遵守课堂纪律,而是以非常关心的语气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呀?还是昨天晚上学习得太晚了没有睡好觉呀?”笔者关心的话语打动了学生,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回答,“不好意思,对不起,我错了,我应打起精神来认真听课。”笔者的话语就此打住,继续课堂教学,后来该同学再也没有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发生了,而且与笔者交上了好朋友,最后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

乐学理论在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实践,促使学生活学与善学,有助于更加高效地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学习,非常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功更具有愉悦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松俭.技能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渗透——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电工技能教学的结合[J].湛江教育,2014(12)

[2]杜少敏,莫燕平,李言旭.层进式教学法探讨——浅谈职业电子技能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4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近年來,笔者一直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学生,且长期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市级大赛评委。学生现场参赛状况显示: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选手都不能够做到“自然地、舒服地、完整地”歌唱。某些老师、学生受“学院派”的影响(可以在技能大赛中得高分),盲目地进行美声唱法训练,捏着嗓子、鼓着肚子,把一个个无法驾驭的作品唱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某些老师、学生置声乐教育的根本规律不顾,提倡或者坚持“原生态”、“野蛮唱歌”而无视学生基础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方向性问题,某些学生就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由于基本乐理知识的匮乏和视唱、音准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学习能力缺乏,教学技能提高通道被堵死。某些参加升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课学习由于中职阶段各种“怪相”误导,无法和大学学习很好地衔接,“走了弯路”,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通过调研发现中职阶段某些无序的、过度拔高的或者轻视基础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乃至低下,表面上锣鼓喧天,很热闹,实则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视唱能力等都差强人意。

二、以未来的需要对教学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一)未来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概括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准确熟练演唱或弹唱教材内容;其次教师要有分析教材(重、难点如:歌词、旋律、节奏)的能力。教师要研究如何理解教材、优化教材、提炼教材重难点并完成适合学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再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儿童歌曲中的最大价值。课堂中采取多样、灵便的方法,如改变节奏或节拍,改变速度和音响,累加课外资料,扩大知识范围等,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最后,选好唱歌方法。如用填空式、衬腔式唱法(唱出相声词)还是累加打击乐等,都要根据歌曲特点和学生资质。未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要求提高了,同时对中职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敲响了警钟:中职阶段声乐教学的标准必须落到学生音乐素养基础的培养上。提高中职生听音视唱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理解熟悉教材、设计教学、具备基本的乐感认知和基本技能,是中职声乐课教师必须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规划设计

1.合理规划课程设计。

听音、视唱技能课程属于基础能力培养课程,要花大力气长时间进行训练。某些学校开设专门的视唱练耳课程,只有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视唱能力,建立了良好的音准感觉,才能较好地演唱作品。作品演唱训练课程分为基础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这类课程在所有声乐训练课中应该占到绝对多数的课时;声乐、儿歌创作课程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部分,也是未来工作过程中必需的部分,但中职阶段教学应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占用的教学时间不宜过多。

2.优化教学设计。

让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体现教学思想,成为具体声乐教学中的导向。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养,还要指导学生锻炼相应的能力。常用教学模式是作品任务驱动教学,以小班化或一对一教学流程实现。中职学前教育普遍呈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教学只能通过任务驱动模式、集体教学小组或个人检测性教学流程实现教学。很明显,由于学生个体所受的独立教学时间不足,学生个人演唱中的细节问题较多,表现力明显不足。

3.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

引入其他艺术种类,运用有效的方式感知体会,丰富声乐艺术的感知体会,使学生形成饱满的认知;运用听赏、跟唱等有效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形成正确、良好的心理反应,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

三、声乐技术训练

(一)音乐教学语言的运用

1.语言的准确性。

一名声乐教师只有对复杂的声乐理论理解透彻,才能讲给学生听,如气息沉、吸气深、吐气匀、下巴松、笑肌提、咽腔立、气息通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语言。

2.语言的形象性。

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感觉教学,利用平时生活中的感觉及常见现象。例如:对于初学者来说,让其体会咳嗽时肚子、小腹的感觉和抬钢琴向下使劲的感觉,使学生理解这一刻气息所在的位置与支持点;学生歌唱时声音不连贯,可以让学生把声音想象成散落的珍珠穿成一条线,这样声音就会柔软、圆润。这样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语言的科学性。

歌唱是一项内部肌体的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真正实践、倾听声音效果才可判断。因此,只有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比较抽象的语言,如把气吹到小腹、把声音竖起来等。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语言,才能指导学生的歌唱实践,借以完成演唱。

4.肢体语言的示范引导性。

唱歌过程是各个器官和肌肉群相对紧张和放松有机统一的运动,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应用肢体语言并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肢体语言,如唱歌过程中活动肩颈、手臂等,缓解紧张心理,达到放松的效果。

(二)声乐作品的完成

在讲解声乐作品时,教师应该对作品了如指掌,才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启发学生表达声乐作品的艺术。

1.准确生动地阐释声乐作品的“情感、情绪”。

认真学习理解歌词,熟练记忆,感受词的意境和韵律,把握张口和闭口时的字音字韵,体验歌词的轻重缓急,在声乐作品中处理的强与弱就能很明白地感知到了;认真揣摩旋律,做到旋律舒张、进行自如。极佳地处理好换气、声音的位置状态等,非常清晰地处理好一些特别需要处理的地方,如表达“深情的”、“悲伤的”情绪时要“拽得住”,表达“热情的”、“激动的”情绪时要“抢得好”。全身心投入作品描绘的意境当中,准确生动地体现作品的思想情感。

2.因材施教,让学生轻松地歌唱。

根据不同的学生,分析其不同的音域、音色、气息动力特点等要素选择合适的作品教学,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正确方法轻松歌唱。

3.系统训练,完整表达声乐作品。

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就声音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擠、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提示学生把声音唱得集中;提示靠后唱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科学的训练方法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学生只有融会贯通,才能较好地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更突出强调的是实用性。在幼师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声乐教师不仅仅要在40分钟声乐课堂内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教会幼儿音乐知识与演唱表演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深化过程。

1.示范引领,体会声乐演唱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上,老师精彩、准确的演唱,严谨的教学过程都给予学生示范引导,教师是学生眼里看到的“歌唱家”,学生听唱模仿都有了具体的对象,近距离感受作品的控制、表达的声音、气息的特点。

2.落实教学法教学,形成实践能力。

“试讲法”“模拟幼儿园”“模拟幼儿园微课堂”等,拿一首儿歌给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唱,锻炼学生分析、视唱、节奏、表演等各方面能力,落实教学法学习,促进实践能力的形成。

3.提供活动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内创设情境、班级、年级音乐会、文艺会演、专项活动等方式打造活动平台,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登台演唱的机会,培养声乐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声乐表演水平。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该使学生努力理解、掌握科学的气息、发声、控制、表达的理论,形成完备的声乐演唱技能,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较好地完成音乐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陶黎明.声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程郁华,吴刚,汪继红.大合唱[M].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0.

[3]谢莉莉.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5

在互联网不断繁荣的时期,各国的企业发展都和电子商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达到多万家,大中型企业有20多万家,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这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来管理电子商务,初步估算,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在30万人左右。近几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只有20%,为了进一步培养技能型人才,我们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入手,对强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相关的训练措施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6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虽然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笔”嫁接到“PPT+投影仪”上,授课方式依然是“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通过阐述信息化教育及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五个关键步骤、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高速贴片机的操作为例以及信息化教学要注意的事项等五个部分,指出信息化时代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要将信息化教学融入中职电子教学中,让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电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13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基础不扎实,理论学习积极性差,但喜欢学习专业的技能,喜欢动手实践,传统的教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虽然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笔”嫁接到“PPT+投影仪”上,授课方式依然是“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内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内心。传统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必须改变,没有互动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学”,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升总是在教师和学生思想经验的交互碰撞中产生。因此,我们要更注重如何完成生产实际的任务,适合中职生的特点,把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化教育及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即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及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的一种改革。它不仅仅是把教学技术运用在教学当中,也并非把黑板和教学内容照搬到网络或屏幕上,而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形态,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变得更加可视化、形象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五个关键步骤

1.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生产线搬进课堂,把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能高效地学习。

2.分层次教学,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擅长的方向也不同。教师要按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设立各学科的成果展示区。班级应该建立QQ群、微信群、学习通等共享平台,把每节课好的作品上传,供学生学习参考。对做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称赞肯定,他们下节课会更认真、更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作品没有被上传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样班级中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效果更高。

4.信息化手段要应用恰当。信息化手段要充分应用在课堂中,如微课、仿真软件、操作视频、交互游戏等,让信息化手段服务于课堂,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5.有多元的作品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大众点评等途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三、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传统的教学枯燥、乏味、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信息化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而且多媒体手段的教学交互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自动贴片机的在线操作为例

整个项目分两个任务实现,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贴片机设备的组成。任务一是学会仿真软件操作;任务二是设备运行情况管理知识。我们把项目分成两个小任务,更容易实现。在上课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先用高清视频播出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目前电子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就业前景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贴片机的设备组成,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要求完成的程度不同。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完成设备组装,学生把不同的内部设备和外部设备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到正确的位置。通过设备组装检验学习贴片机设备组成,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播放蓝牙音箱的三维解剖视频,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动贴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观看蓝牙音箱PCB板的自动贴片微课后,学生通过查看资源包、对比贴片前和贴片后的板,小组讨论如何贴片,接着制定计划,让任务清晰化。由于设备昂贵,学生无法经常性实际操作机台,因此用模拟软件仿真操作来进行教学,以生产实际的任务导向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三组完成的任务不同,各组完成一个准备任务,再次分层次教学。仿真操作准备之一是用DXP2004软件导出包含五个参数的坐标文件,为模拟仿真中系统设置第一步导入文件作准备。教师首先播放自动贴片机工艺流程的视频,师生一起得出需要五个参数。教师演示操作如何导出包含这五个参数的坐标文件,然后学生操作,如果忘记了可以查看微课视频。参数获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贴片机元件的位置。仿真操作准备之二是用游标卡尺正确测定PCB板大小,为模拟仿真中系统设置第三步PCB编辑作准备。教师演示操作,并讲解如何读数。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数据。贴片机贴的时候要以实物为参照,用游标卡尺测量可以估读两位小数。仿真操作准备之三是认识各个按钮的作用及设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的控制等。接着全班学生模拟软件仿真操作,装物料、启动电源、系统设置中的文件导入、元件编辑、PCB编辑、供料器编辑、启动运行。教师分步讲解介绍贴片机操作步骤,并仿真操作,再由学生分步模仿操作。教师提供元件编辑即核对坐标操作视频和仿真软件核对坐标的加强模块,让学生反复查看操作练习,印象深刻。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可以解决设备贵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贴片工艺结果是否合格。贴片工艺不合格,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通过仿真软件的检查系统检测学生的成果。

课后带学生到企业实践高速贴片的在线操作和设备运行情况管理。教师先提供学习资源包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实践。有了课堂中的仿真操作,贴片的在线操作就很容易上手,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学生作品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进行考核评价。

五、信息化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1.信息化教学视学生为主动接受知?R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提供信息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需要查找不同的信息,教师给予点拨帮助,从而让学生获得查找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要不断更新信息知识,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再像过去是讲授者的身份,而是把项目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主探索,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多次头脑风暴后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就要进行全面的深入备课,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捉襟见肘,或对课堂上将会出现的情况准备不足,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上的局面,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2.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有些学校难以实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不断更新和升级,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要培养教师都可以自如驾驭先进的教育设备,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信息化时代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要将信息化教学融入中职电子教学中,让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7

一、明确教学目的, 理顺教学思路

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 才能理顺教学思路。教学目的是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教师要明确学生要学什么, 怎么学, 最终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然后考虑如何实施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在中职课程设置中作为机电、电子、计算机、汽摩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的、教学方向及内容的选取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汽摩专业,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获得电路、安全用电、磁的基本知识、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且需要大致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技术中的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用知识, 学生从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到学会应用, 再到由兴趣导致渴望获取知识,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汽摩专业中的教学目的。

二、正视教学现状, 上好第一节课

中职学生报读汽摩专业的愿望是学习一门修车的手艺, 这个愿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终动力。而与其愿望所配套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是学生的最大困惑。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适应中职教育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这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

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认识课程学习内容, 了解教师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为什么总觉得特别好上, 学生纪律特别好。那是因为学生对人 (教师) 和事物 (课程) 尚处于新奇阶段, 学生同样在潜意识中判断和接纳。所以第一节课教师应充分展示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同时展现教师教学的良好技巧。这样才能逐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一节课时,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向往;然后介绍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幅度, 突出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上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感悟自己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习什么知识, 为什么学习这些知识, 这为继续课程教学打开良好的局面。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让学生多渠道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但相对于中职学生薄弱的知识基础底蕴而言, 课程内容就显得非常高深莫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认识。

1.以实训作为教学的主线, 促使学生眼、手、脑并用, 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识的可操作性, 也就是学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知识。况且实训环境较宽松自由, 不像在课堂上课时要求那么严肃、井然有序。在实验室学生在安全操作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走动相互讨论, 大胆提出疑问和见解。学生边学边做的最终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成就感, 也就是学到知识的成就感,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迎合了中职学生好动、猎奇的性格, 而且减弱中职学生基础差的自卑感, 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事实证明,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讲十次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次。比如最基础的万用表的使用, 对于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已在课堂上讲过, 但让学生练习使用时发现学生问题百出, 教师讲过的内容几乎清空。所以笔者改变以往的先讲后做的教学方法, 而是边讲边做,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与学同步进行, 结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 优化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仅可以弥补教学道具不足的缺陷, 而且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具有多彩、新颖、具体、整洁的特点, 替代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形式, 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也就是视听结合可获得最佳的知识保持率。比如, 在讲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时, 单纯依靠课本内容讲解不仅费力, 而且知识很抽象,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弥补了教学道具的不足, 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动力, 使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在汽摩专业中学以致用, 从而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比如, 在学习电容的知识时, 学生既要理解什么是电容, 如何检测电容和电容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 而且更希望知道电容在汽车上有什么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所学专业相吻合, 知识内容更加丰满而具吸引力。

四、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发达的二十一世纪, 知识匮乏的教师已不再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 更要有意识博览群书,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才能及时出色地处理学生的“为什么”。特别是在跨专业的教学中, 如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从事汽摩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任务,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真正做到基础知识服务于专业。实际上如果电学教师要完全掌握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那是难度极大的一件事, 那么电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 相关专业书籍, 咨询汽车专业教师, 听课学习等渠道大致了解汽摩专业课程学习中所需要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这样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实践中获得的, 在这期间教师总想寻求更好的教学手段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引导学生的学。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 更要会学知识, 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 教师不仅要上好课, 而且要潜心治学, 为学生做好勤奋、治学严瑾、终身学习的表率。

摘要:如何提高中职专业基础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实效一直是中职教师研究的课题和努力工作的方向。文章以中职教育的现状和教学目的为基本点, 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汽摩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思考,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1, (11) .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驱动

自2007年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每年都联合举办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是对职业学校办学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的考量,更是学校把握市场脉搏,达到学用对接的有效途径。

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地处旅游胜地——安徽省黄山市市府所在地,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通过技能大赛的磨炼,不断思考、总结和改进,不仅在历年市赛、省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6年获得全市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金奖,2013、2014连续2年获得客房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技能大赛金奖,2014年夺得全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头名),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以技能大赛为驱动,优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核心、前沿技术,反应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学校将教学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依托大赛标准和企业核心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重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酒店服务能力和职业能力”四大能力为目标,设置了导游业务模块、语言能力模块、服务能力模块、基础素质模块以及拓展能力模块课程,突出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注重课程逻辑结构层次及有序衔接。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交叉,不断推进”的方式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中强化见习、实习和校内教学的互动,分阶段进行学习实践,同时穿插校内专业比赛和技能月活动,构筑基本技能训练、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层次、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围绕大赛学校建设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前厅与客房服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服务礼仪》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不断充实,课程建设成效明显。

二、以技能大赛为驱动,推进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技能大赛引领课程内容的变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要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技能大赛正是学校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好机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旅游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加大与技能竞赛相关的课程与实际操作,将“应知”内容纳入相关主干课程,“应会”技能纳入相关实训课程,以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线,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学习领域,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

技能大赛吸取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学校将导游服务、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的规范融入到旅游专业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并及时将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以技能大赛为驱动,学校规定了“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四个模块的技能训练与达标方案,将技能大赛中先进的理论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以客房服务模块为例,教师将客房服务工作按照服务程序分成一个个项目,从接待准备、介绍客房、清扫客房、夜床服务、日常对客服务到送客服务等,逐一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具体教学方案的实施,让学生独立地、规范地、创造性地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技能操作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种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传授知识为解决问题,是一种以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综合应用知识、技能、素质来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主体,化被动为主动,亲自动手,亲自操作,真正从知识型的学习转换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来。

3.技能大赛引领考核评价体系的变革

技能大赛规范了对专业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接轨。学校在教学中参照大赛的标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对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基本理论,更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并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考核标准,探索“三结合”的考核形式,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以中餐宴会摆台项目的教学评价为例,该项目依据企业标准,借鉴国赛评分标准的指标,既有对工作过程和质量的考核,也有仪容仪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指标,比重占到了35%;评价的主体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小组成员的互评,还有教师的综合评价;每一项评价指标都明确列出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比对找差,具有较操的可操作性。

三、以技能大赛为驱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武,也是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大比拼。大赛要求专业教师不仅需要较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多位旅游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来看,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明显的作用。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必须了解行业中的最新动态,熟悉行业岗位标准,掌握生产一线技能,从原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由单一教学型向具有“产学研”综合能力的教师转变。

其次是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锻炼,依托技能大赛,学校对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制定高标准,实施严要求,将专业技能提升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及出国进修,政策鼓励专任教师到旅行社、酒店等企业顶岗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目前,学校旅游专业的双师比例达100%,90%以上教师考取国家导游员、餐厅服务技师、客房服务高级工、总经理资格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证书。

四、以技能大赛为驱动,加强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技能大赛强调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此为导向,学校的教学、实训条件必须不断优化。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在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广泛听取企业专家对实训室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的建议,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工艺、技术要求,不断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可以说,技能大赛给学校实训条件的改善带来了契机。目前,学校的中、西餐厅、前厅、客房、导游模拟等实训室的实训条件已基本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建好

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突出的大赛成绩为学校旅游专业建设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已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十余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五、结语

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要求为导向,所设置的课程完全是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的。不断推进的课程整合,对该专业和学校的未来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升。旅游专业建设正朝着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增强竞争力的方向发展,真正实践了教育部相关部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宗旨和意义,达到了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娥.对旅游专业教学的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2]贾艳丽.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通讯,2013(8).

[3]范贤仁.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才智,2011(11).

[4]陶成兵.以技能大赛为动力引擎,全面推进中职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5]李名梁,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分析[J].职教论坛.2012(24).

[6]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7]李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功能与定位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7).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9

李显贵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及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得出当前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及注意事项;介绍本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并引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职汽修;实训基地;思考

1中职教育汽修专业课程及实训基地现存问题

1.1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目前的课程体系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没有达到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实践环节严重不足,使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能达到生产实际的要求。

1.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现有课程的设置受传统职业教育的影响过大,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中的基本内容,如汽车维修岗位中,汽车维护的内容占整个维修内容的50~80%,岗位的技能也是最基本的技能,而现在的课程体系从未将完整的维护内容列入课程,即使部分课程中涉及到维护的内容也是在学完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维修以后,这样的课程安排,将复杂的内容放在前面完成,而将简单的内容放到后面,不符合培养人才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也造成学生毕业后基本操作不会,理论与生产实际脱钩的现象。

1.3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目前执行的教学大纲和使用的统编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并存在内容陈旧的问题。

1.4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书写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就业导向、行动导向、学生为主体等教改思路,还没有完全落实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

2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些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求来建设实训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建设相统一。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重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仿真软件教学,开发虚拟实训、虚拟车间。

根据职业岗位中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工艺流程,调整设置实训室,强化工作过程项目实训条件建设;根据过程项目设置实训项目;根据技能要求购置设备。汽车实训室,按照工作过程化来安排工位,向4S维修站靠拢,结合教学情况,尽量贴近生产一线来布置。

2.1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因此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广泛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相配套的实训基地。

2.2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3达到共享的目标:集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技能培训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师生科技创新、学生创业实践等 7大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3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注意事项

3.1先进性和实用性兼顾

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体现职业教育水平。实训基地的器材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规律,满足教改的需要。场地环境要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设备的技术水平应与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同时考虑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训基地的场地和设备布置要便于教学的开展,也要尽量与企业的真实环境相同。使学生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配备仿真模拟教学设备有助于汽车高新技术的理论教学,保证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3.2软硬件兼顾

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实训基地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弥补硬件的不足。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配置先进的汽车教学学习软件,提高汽车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做好实训前的知识储备,克服设备配备的滞后和数量的不足,满足汽车新技术和特殊车型的教学要求。要制定与教学内容和器材条件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工艺文件,充分发掘实训器材的潜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训练效果,保证实训器材使用的最佳效益。

3.3考虑经济性

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因此,车辆和设备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训基地的器材配备主要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教改的分层次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器材。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够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如汽车维护实训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配备的车型可以是低档的汽车。汽车检测诊断实训教学所用的车辆、设备要配备较为先进的,既保证教学效果,又因为是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车辆器材不易损坏。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和教具可以让学生反复演练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方法,运行费用较低。4本校汽修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校采用学习借鉴、集中研究,分块突破、团结协作,动态交流、跟踪服务,逐渐完善、宏观调控的的研究方法,完成调查研究、实训设备配备,开发校本课程、改变教学方法、设置评价体系、研究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4.1.1对本地区汽车行业进行调研论证,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发展能力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4.1.2调查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调查学生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动机及兴趣,研究教学方法。

4.1.3扩建汽修实训中心,加大投入添置实训设备,现有实训室面积5000多平米,设备价值300多万元。经过整合现有设备,重新装饰、布置实训室,设有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实训室、整车维修实训室等齐全的实训室。按照工作过程化的要求来布置实训室。根据本实训室的实训设备,按照工作过程化的要求,开发一系列校本实训课程,编写实训实习指导书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今年获得区财政厅250万元的财政资助,投入添置汽车实训设备。到位后,实训基地将建得更加完备,功能更加齐全。

4.1.4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脱离的现状,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教学法。

4.1.5调整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及学习、工作过程性的评价列入考核体系,突出培养的重心是实践技能。

4.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把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像学校的招生大事一样重要来抓,动员并鼓励全校教职员工,通过各种途径与汽车相关公司联系,加强沟通,打造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提高专业品牌。目前录用我校实习学生的区内外汽修公司多达40多家。汽修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它能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整体办学实力。5实训基地建设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汽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其中12位老师是“双师”型教师。8人为南宁市汽修职业资格考评员。本校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及社会人员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中心,也是本区域本行业技师考证考核点。本专业招生连年增多,今年招生达10个专业班。共480多人。毕业生98%以上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校外实训企业反馈良好,学生较满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6几点思考

虽然我校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

6.1 4S店一般一年招的实习生人数很少(4-6人),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人数这几年突飞猛进,并且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年龄偏小(很多学生在学校读完两年后,还没有满18周岁,未能考取驾驶执照),与较成熟的高职汽修类毕业生竞争显得明显逊色,因此对口实习率偏低。国家能否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纳更多实习生呢?例如一些综合修理厂,可以接纳20-40人,甚至更多。

6.2钣金、喷漆这些工位很缺人,而且待遇也较高,但中职生不愿意从事他自认为学不到技术的岗位,所以在职业指导上如何让中职生转变择业观念也是关键所在。

6.3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较多,学生分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采取什么措施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参考文献:

[1]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7).[2]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论文 篇10

随着我国制造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熟悉一般生产及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技工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的需求。如何才能搞好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课脱节

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无法融会贯通,达不到一体化效果。现行的课程体系是以公共课学习为起点,致使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的知识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虽然现行的机电一体化加工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般在每个学年都安排了理论课与一定的实践课,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被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甚至实践课所占的教学时间只有很少比例。

2.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

现行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教师为演员,学生为观众”的传统教学法,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统一要求,不重视个性培养。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辅,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打消其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3.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结合不紧密

目前的课程设置,在很多情况下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出现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有时理论课讲了很长时间,才开始上实习课,学生本就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深,时间长了更是难以掌握,导致实习教学难于进行。有时,先安排实习,后讲解理论,致使实习课程难以讲解到位。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有一些知识更适合于在实习课程中讲解。如果这类知识仍旧采用学科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就难以掌握,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4.“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明显欠缺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高超操作技能;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习。这无疑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情况下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操作课由两个老师在两个环境中授课。有的时候,两个教师在同一个问题上的观点不一样,也会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不知所措。或者说,先实践操作、后讲授理论的方式,会让学生在理论课上觉得这些问题已经会操作,不需要学习理论,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而厌学。

二、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探讨

1.优化课程结构,使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达到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结合,贯穿始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理论,两者相互促进。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机电一体化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指导原则,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为需求,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机电一体化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

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2.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而非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对于一个问题,并不是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把这个解决方法的来龙去脉安排妥当,指导学生,促使他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找出其他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对于任何学生,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好的条件,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

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时时做到“保鲜”,才可能永葆“活力”。

3.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性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有机结合,时间安排合理。

教学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三个统一,即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安排的统一、教学治理的统一。实习中,有关技能培训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讲到,重要技能实习涉及的理论也是理论课中的重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不能各自为政,分头管理,否则将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也就达不到教学一体化的目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效果良好,也能缩短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周期,节省课时,解决了教学中长久存在的课时紧张问题。

4.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双师型”专业化教师

“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自身应积极面对这一挑战,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成为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其进入企业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上一篇:宁夏中卫市西部大开发演讲稿下一篇:高三文综成绩很差怎么办 提高文综成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