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2024-06-19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通用12篇)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1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善这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关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对中职学生都必须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代新型的技术工人。现从几方面来分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一、分析问题与课程现状

在教学大纲中,本课程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操作。学生只能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内容,因此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1.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与高中生相比,整体文化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受到中考失利影响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普遍自卑心理严重;初中时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和高中生有一定差距。

2.对课程内容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与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相衔接,本教材分为6个学习领域。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7基本操作、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和Internet应用。理论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三大理念。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对学进行以辅导。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学到知识的关键。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兴趣的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更为重要,此时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很简单,而不认真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给这部分同学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另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压力很大,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做不对。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慢慢来,要多用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老师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精心备课,把内容设计相关课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的去学习、思考与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对较为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第三,在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后,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放思想,转换教学观念

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厌学现象问题,首先我们就应该要纠正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作为中职教师,应该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的舒服,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厌学的情绪,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良好兴趣。让他们能够在中职学校里面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人才。

四、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让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五、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必然不断翻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将必然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2

一、混合式学习的相关介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职教育的升级和革新成为必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养成了分数至上、理论至上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理论和计算机使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针对这种情况,混合式的学习成为很有效的一种方式。所谓混合式的学习,就是要把传统的学习模式的优势与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实践化的教学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以及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出来,并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混合式的学习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也是最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像以前一样,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在理论上给予学生以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性操作,并对计算机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上,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就更多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首先要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要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另一种渠道帮助学生。混合式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准备及实施过程

(一)教学准备过程

在混合式学习中,由于涉及的项目非常多,所以,教学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过程。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目标的制订,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还要做好机房等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课程的分析中,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普遍起点较低,知识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创造能力都非常薄弱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做好课程的分析工作,摸清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应用水平,以便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就是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要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摸清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此外,我们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理论教学和数字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最后,我们还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不能发生有计算机无法使用的情况。

(二)教学实施过程

做好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首先,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不同的个体以及群体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混合式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有难度,例如,PPT的教学当中,如何把动画做得更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得也更快。第三,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也能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学。最后,是要做好课后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非常多,需要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和探究,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一步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三、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将越来越重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我们要做好混合式教学,以理论和实践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我国社会输送重要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开展中职的教学和学习成为重中之重。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类使用多种媒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所形成的教学方法。着重探讨了这种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苗苗.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邹娜.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熊泽敏.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5-67.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态度与兴趣;教学观念;综合能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对中职学生都必须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代新型的技术工人。现从几方面来分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一、分析问题与课程现状

在教学大纲中,本课程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操作。学生只能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内容,因此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1.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与高中生相比,整体文化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受到中考失利影响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普遍自卑心理严重;初中时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和高中生有一定差距。

2.对课程内容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与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相衔接,本教材分为6个学习领域。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7基本操作、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和Internet应用。理论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三大理念。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对学进行以辅导。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端正态度、培养兴趣

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学到知识的关键。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兴趣的培养的过程中。就要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更为重要,此时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很简单,而不认真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给这部分同学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另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压力很大,什么都听不懂、什么都做不对。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慢慢来,要多用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老师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精心备课,把内容设计相关课件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的去学习、思考与探索,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对较为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第三,在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后,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放思想,转换教学观念

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厌学现象问题,首先我们就应该要纠正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作为中职教师,应该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的舒服,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厌学的情绪,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良好兴趣。让他们能够在中职学校里面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人才。

四、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让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五、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计算机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能学好。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必然不断翻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将必然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出高素质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4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重复、陈旧,与实际需要相脱节,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套针对旅游专业的可行的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及考核方式。

前言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也在提升。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旅游企业向着经营品牌化、服务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又掌握旅游管理、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营销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特别受欢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作为旅游业的主力军,从大部分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来看,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陈旧,与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学方法灵活性不高,评价考核办法单一等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不错,可是到了旅游企业却无法应用计算机相关知识。因此,该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并且要求采用统一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备课任务,任课教师在各专业学生中用公共教材,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上机指导方式,这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往往书本上有的操作会,而遇到新的实际应用就不能灵活运用,毕业后很难将知识应用到自己所在工作岗位。

二、模块化教学在旅游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

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旅游行业的案例教学化,融入教学模块中,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让学生逐块去突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并且能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旅游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的原则

(一)必需、够用原则。职业教育强调公共课要为专业课服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中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和重组,删除理论性太强的部分,削减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部分,对一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部分或者是将来在工作中要用到的部分进行调整或者加强。旅游行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快速地处理旅游宣传文稿、制作报价单与行程安排表、制作景点介绍演示文稿等。

(二)优化调整原则。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而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及整个课程的综合性。在旅游专业计算机教学中,不同的模块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作用不同,应遵循整体-模块-整体进行优化调整。

(三)注重特色原则。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课程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结合上。旅游产业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区域经济的结构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在旅游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到地方企业对旅游产业人员的特定要求。

四、旅游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设置的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以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认知能力以及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突出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为核心,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根据目前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需求,将计算机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文字录入模块、操作系统使用模块、Internet应用模块、文字处理模块、电子表格处理模块及演示文稿应用模块。

(二)在各模块中采用旅游企业的真实任务教学。教学以任务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仿真工作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研讨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案例来自于实践,教师深入旅游企业,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加以精心编制并引入课堂,在各个模块中精心编写不同的案例,如在Internet模块以搜索某个旅游景点信息为任务,Office三大模块可以有由:旅游行程安排,旅行社组织结构图,旅行社宣传单,报价单,旅游景点演示等的制作组成,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以学校发展契机,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合适的教材,使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学校就熟悉企业的工作事务,毕业后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实现零过渡上岗。

四、构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多元评价

在旅游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中构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

(一)学校对于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个作品,通过学生所做的作品来进行评价。

(二)建立每学期学生对课程评价打分制度,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共同监督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教研组长组织学生以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反馈课程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说明任课教师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并把学生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他们克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将企业的评价引进教学评价中。比如,在企业参与到课堂教学时,企业可以从自身的角度评价该节课;在期末学生进行项目考核时,企业根据学生所做项目情况,对课程做出评价。校学企三方共同参与到课程评价中,不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全方位、不同角度地查找问题,对症下药,建立符合本专业学生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吻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5

1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

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来说,其具有枯燥难学、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特点。它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机械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恰恰就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这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互动性教学模式很好的弥补了这些缺陷。互动性教学能够巧妙地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与运用。比如在学习和阅读《数控车床操作指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掌握和学习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堂的另一个缺陷是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的调动与互动。使得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互动性学习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较为详细和直观的了解机械的构造与课程特点。了解过课程的特点后才能够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与运用。互动性学习的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主动学习的方法与规律。

综上所述,互动性学习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机械基础课程枯燥无味的特点,并且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更加容易解决与掌握。

2如何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程因其课程特点本身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做出改变,那么目前的课程现状就很难得到突破。互动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课程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破现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就互动性教学模式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如何应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1教师应适应形势,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跟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与新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那样的课堂死板沉闷,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与兴趣。所以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质与核心理念。这样便能更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学会善于总结教学方法和规律,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差异性的体现。

2.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时,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辅助。并且能够有效的表现互动性教学模式的理念与效果。比如采用互问互答的问答模式,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进行了互动,并且充分的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与活跃。教师也可以参与活动,引导和组织活动秩序。在学习《数控机床操作说明》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问答学习,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不懂不明白的提问教师,教师及时作出解答。这一套活动组织程序就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选对教学模型,并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属于机械基础课程的模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理解和把握整体与局部使得抽象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决。

3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6

中的一些想法

杨世龙

随着我校的“和谐互助,分层递进”的课题不断深入的研究,自己也正好带出了一届学生,对于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理论上应该是不错的,但常常事与愿违,好多的学生学着学着就掉队了,课堂上出现了两级分化或三级分化,从而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提出了挑战,如何才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每一节课上有收获,所以近几年,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学生比较实用。如果做的好了,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探索。主要以分层递进为主。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我校,家长外出打工是学生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多半是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教师全权负责。另一方面,我校现在实行“阳光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

分层递进式教学应遵循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动态分层,比如数学中有的学生几何学的好,有的学生代数学的好)。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措施

1、学生层次化

老师们在新生入学或初二初三开学的第一周内,要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模底考试,然后对试卷作详尽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甲是拔尖的优等生,乙是成绩一般的中等生,丙是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在编排座位时,尽可能想到和谐互助为一个学习小组以方便讨论、辅导和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关互补。并规定甲学生为该组的小组长,小组内互相促进,相互监督,带着乙学生逐步提高,帮助丙学生掌握基础。同时负责检查、帮助该组成员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各组小组长顺利完成组内任务,同时对其重点进行拔高训练。尽量做到“让尖子生冒出来、使中等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

2、教学目标和过程层次化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丙层次学生意在培养基本能力和学习兴趣,力求问题简单易懂;对乙层次学生重在掌握基础知识,问题具有一些难度;对甲层次学生设计灵活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意在拔高。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优待”后进生来回答、适中的问题让给中等生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尖子生回答。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均等参与课堂,逐步实现后进生向中等生、中等生向尖子生的递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师生互动,课堂才能真正还给学生。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层次化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为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练习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查漏补缺。在布置作业时,甲层次学生的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以基础为主,配少量略有提高性的题型;丙层次学生的作业应紧扣基础。批阅时尽可能做到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配套的要有错题本,及时的改错纠错,反复练错题。

在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分层递进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我想我们的老师就会有办法,那么学生的成绩也就上去了。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7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可控性差。由于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差,导致教师安排学生的课前学习有很大的困难。其次,计算机基础设施不能确保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保障,而网络速度缓慢使网络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再次,教师在减负的同时也是对其专业水平的挑战。教师可以利用减负所获得的时间继续学习,从而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然而这同时也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挑战,因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工作

(1)教学计划

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视频、交流计划、学生分组等内容。

(2)资源整合

在课前,教师应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学习资源包。学习资源包以学习课件为主要内容,采用PPT、网页等工具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课件来进行学习。在学习课件中应设置导航,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学习进度。导航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视频、课程练习、答案提交等。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操作类型将教学视频进行分组,使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学生只需点击相应链接就可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而且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视频制定相应的练习题,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练习题的数量与难度都要适中。做好学习资源包后,教师将其分享到群中,便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源。

2.课前学习内容

(1)自主学习

首先是获取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下载学习资源包,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件中的导航提示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来选择想要学习的教学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暂停、回放,记录需要的内容或解决遇到的问题。

(2)交流讨论环节

交流讨论包括随时交流与集体交流两部分。随时交流是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每位学习小组成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探讨遇到的问题、解答问题。如果遇到本组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选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QQ群、YY语音、讨论组、贴吧等。教师与学生的集体交流时间设定在一个小时左右较好。在这一时间内教师要做好问题的实时解答与学生的学习督促工作。同时,教师应该先查看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并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果发现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并且通过言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3)进行练习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外,还要完成教师安排的课程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完成之后发至教师邮箱,待教师检查。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间先进行讨论,最终仍不能解决则可将问题发给老师,向老师请教。

(4)搜集学习素材

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要求每个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确定每节课要完成作品的主题,然后给每位学生分配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搜集相关的素材,完成布置的作业。在搜集学习素材时,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库,也可以进行网络搜索,最终将小组成员搜集到的所有素材进行整理,便于在课堂活动中使用。

3.课堂安排

(1)讨论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讨论哪些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计算机基础内容的难点指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在这一环节,首先由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再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2)独立创作

对中职学生来说,独立创作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每位学生应该以教师的要求为依据,独立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作品的制作。在中职院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内化,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3)小组合作

为了将翻转课堂更好地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并从中推选一名组长。学习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完成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给予引导。

(4)学习成果交流

经过独立创作与团队合作之后,每位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品以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安排小组间互评,这样有助于各个小组间更好地交流沟通。

4.评价反馈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学效果是需要多角度、多方式来考虑评价的。评价主要涉及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方面。可以选用的评价方式有个人评价、组间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

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法

目前,中职学校高一年级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学、初、高中三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中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现就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谈一些想法。

以掌握理论精髓为目的,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概念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设计任务;(2)提出任务;(3)分析任务;(4)探索并完成任务;(5)评价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2003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已经美化好的文档,其中包括在Word2003中制作的表格、插入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等。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电脑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由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制成表格;有的学生以专业的名人、品牌、名产品等作为插入图片;有的学生则通过制作艺术字和绘制图形来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巧妙地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Powerpoint2003的内容时,面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任务

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某一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网页性能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版面要求和视觉效果上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3)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可在网页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三)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的搭配。(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结合就业思想教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资料,应用word2003制作一份职业生涯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2003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性网页。(3)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探讨任务评价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这种主动的建构是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制作某种产品(如电子作品)等活动体现出来的。任务驱动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任务,其评价对象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能力,注重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當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教师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选取各班的优秀学习作品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

以顺利进行教学为目的,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现有教材的不合理性已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例如,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在这本教材中没有提供例题,只是将基本操作的步骤加以详细地叙述,就像一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小学、初中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衔接要点,力求以任务驱动法开发校本教材,收集任务驱动法教学课例,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系应该能够为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以发散思维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就像出行一样,任务驱动法只给出学生目的地,而不要求学生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要求是坐飞机去,搭火车去或是走路去: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如同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样,只要他认真体验出行这个过程就足够了,走路虽慢,但可以看风景;飞机虽快,但成本高。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时空下也需要不同思维特点、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徐杏梅.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7).

作者简介: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9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由于计算机这一行业的方向很多,但是最基础的是有四大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数据结构,这是门课程是所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必须要把这四门课程基础打好才能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做好保障,由于现在有些课程教材还用的是以前的老教材,虽然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还有些地方应该从新的编排,这是教材方面我们要选择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是对除了这四门基础课外应该补充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应该在计算机市场、网络、大数据、AI、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中级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前途的。这些计算机方面都是非常的流行和当系紧缺的方面,不过我们是提供学习的方面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这些现代化可联网设备,都离不开操作系统。现在各样的操作系统有很多。常见的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安卓各版本,也有不常用的通用匿名操作系统、军用类系统。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其最核心的为运算部件。我们日益依赖的网络、水电供应,也离不开计算机。至今计算机已经发展到4代,第五代计算机也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我们应该是很认真的对待和考量的,课程的安排我们在学好基础课之外,应该是补充学习新技术,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形势,掌握当前的技术

2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知识就是能够使用到社会的生产过程去,提高工作效率,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到游刃有余,我们必须在在学好一方面的同时,还要对多方涉猎各方面的技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有:打字速度必须要熟练的打字,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必要能力,安排打字课,对这一能力进行考核网站制作:网站制作时当下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技术,站制作必须是学习开发语言,开发语言很多,有phpjavaC#js等等,java是工程型语言,我们建议应该着重学习工程型语言,应为java在计算机领域用的是最多的语言,就是当前最火的大数据开发语言也是主要是java语言,设立java开发语言课程是很关键的,我建议java开发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要贯彻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这项技能可以使得学生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用到的新技能的学习:学习各种应用框架,例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mytatisspringmvc这些是做网站的技术框架,还可以学习一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知识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发展很快,技术不断的革新,老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不断的跟新学习才能够适应当下的形势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战为基础,边讲边练是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动手操作就能学的很快,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3加强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学生必须的好好培养的,只有技术的支持是有缺陷的,不管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的有良好的品德,加强品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我们不仅要在课程上改革,我们还要加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用的社会人才

引用: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2]王春国.《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

[4]郭甲.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1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就是在依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班,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与能力考核上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学习过一段时间,进行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来发现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复习.

作 者:董兵波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434020刊 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分级教学 分步推进 单元测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学现状;实例教学;实践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现状

1.中职生基础不均衡

一部分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到上课太浅、枯燥、没有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又感到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学生随意性强,学生学的知识不系统,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脱节。学生起点不一,使得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菜单”式的教学为主

教法比较单一、死板,更多地强调每条命令的独立功能和单个知识点的介绍,这样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水平。以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实例教学为例,做了一些探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例教学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例教学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是计算机基本应用上的扩展和提升。学生普遍认为,实例教学方法更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教学实例的选择

实用性强的实例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如果把握不好将会杂乱无章。因此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要兼顾趣味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成就感

在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先向学生展示了以往好学生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导入本节所学的内容:图片、图形、艺术字及文本框,知识点掌握后布置操作内容,制作“班级板报”,从而也把页面设置、分栏、字符及段落的格式化等知识贯穿起来。这样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学习了知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做到学以致用

在Excel中“数据管理”一节,通过“学生成绩单”的实例制作,学习了计算的方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图表等基本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统一起来,学生比较感兴趣,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了到学以致用。

(3)陶冶情操

在PowerPoint中“超链接”一节,通过“中职生职业生涯”实例的制作,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通过图表的形成了解职业分类,让学生学习了本课的内容后,增加了对职业的向往,正确认识了自己及坚定了为自己的目标而迈进的决心。这也是一堂受教育的人生之课。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4)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在PowerPoint中“交互式实例”一节,让学生充当了一把老师的角色,给自己出一张电子版考试题,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等。扩展了知识面,学生兴趣油然而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促使学生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去探究。而正是在这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他们的科技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升华。

2.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學活动的实践主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采取实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好处比较多,应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不是单一的,应该配合互动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层次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就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师生双边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启发教学法,是从实例出发,将课程内容提炼出来,启发学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层次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多个实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情况来选择完成。

3.教学效果的保障

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实例完成的情况等。每次大型的实例完成后,为每个学生打出一个成绩,最后汇总占期末总成绩的40%。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个人体系。希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综合实例教学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

[2]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2009.

[3]张健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2008(6).

[4]白丽梅.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7(6).

(作者单位 东北特钢集团抚顺基地职业技术学校)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论文 篇12

一、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多数采取“板书+讲解+适当的上机练习”的授课方法, 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单一死板, 没有直观的操作演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以自身为主体, 从课前备课到上课讲授, 对学生的反应关注得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按教学要求进行练习操作, 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 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 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上普及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制作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实现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发展到了“演示+讲解+上机练习”的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证明, 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 由于有了同步的演示, 学生可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当堂进行操作练习,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式改革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 充分考虑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 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习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在第一堂课进行问卷调查, 借此分析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调查内容包括, 是否接触过计算机, 是否学习过相关内容, 会使用哪些计算机应用软件, 在日常生活中用计算机做过什么等等。这些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 又便于回答, 同时通过分析问卷结果, 能够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 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来源复杂, 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由于中学开设过计算机课程, 所以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都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虽然熟悉基本操作, 但大多用于上网聊天和玩游戏, 对应用程序知之甚少;更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基于此, 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首先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成立学习小组, 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弱的学生, 并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习任务, 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作用, 互帮互学, 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当然, 学习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 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 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 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当然,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 在课前要认真备课, 把握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剔除教材中一些繁杂、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而以新颖实用的内容来取代, 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为模板, 用项目引领的方式, 引导学生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制作, 从而培养学生清晰的学习思路, 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设计的任务或案例必须在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之上, 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任务完成手段的多样性原则,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基础等因素。当然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打破陈旧的按部就班, 摈弃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 取而代之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譬如本来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 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 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 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 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 笔者先进行Word的实践学习, 让学生把握制作简历、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 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和今后工作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爱好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 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理论概念, 而在实践中碰到文档的备份、重命名等操作时, 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实践操作了。在此基础上, 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 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材的选择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可以说是品种繁多、五花八门, 而选择哪一本书作为课程教学的教材,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材的选取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中职的教学特点, 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保证其中的内容和讲解方式都适合中职学生。另外, 教材中要有大量的技能训练的内容, 最好配有上机练习手册。这样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不过, 如果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自编辅导教材或讲义,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编出符合他们专业特点的讲义, 合理组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比如, 对于文秘专业, 可以在教材中加强Word排版练习, 适当加入一些图片处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财经专业, 则可以在教材中加强Excel计算功能的讲解, 适当加入一些财会应用程序的使用;对于幼师专业, 应多练习多媒体方面的知识, 例如PPT的制作和应用。

四、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程网页、申请博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案例精选、课后习题、参考教材、考试样题等上传到网页上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 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供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到自己所需知识, 为本课程全方位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总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让计算机知识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服务, 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教师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 选择适合学生的中职教材,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筛选出教学重难点,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教学, 把学习、生活、娱乐融于一体, 学以致用, 真正实现快乐学习。

摘要:21世纪是信息高速化时代, 也是一个学习高速化时代, 教育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驱动,互动式

参考文献

[1]孙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DB/OL].http://www.docin.com/p-670403460.html.

[2]樊持杰.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07) .

上一篇: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下一篇:防治水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