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2024-08-12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共12篇)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1

为了应对高考教学, 传统的教学一味地临摹、写生, 使得很多学生撇开实物, 反倒无从下手, 脑中一片空白了。这使得我不禁思考:职业中学不是培养画家的, 基础美术在职业中的用途在哪里?仅仅是为了对口单招?这种困惑也使我们明白了:素描应试教学压抑了学生的灵性和兴趣, 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这种做法其实已经使得职业中学的素描教学步入误区。

怎样既不能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绘画兴趣, 又必须瞄准单招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 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 离不开勤动手多动脑。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有效地引导。因而我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 即在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时间上的压缩, 并加入了新的教学方法。新方法如下:我要求学生“四坚持”。一坚持画速写;二坚持画简笔画;三坚持画漫画;四坚持画变形画。

一、速写, 首先从字面理解, 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地书写绘画”,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准确, 但相对于慢写, 三小时的素描写生而言, 还是快了很多。速写讲究形体和造型的准确性、线条的流畅性, 是静中求动、动中有静的美, 长期的速写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造型能力, 增强眼睛观察的敏锐度,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造型能力和线条运用的流畅度。此外, 不限制学生绘画工具, 不限制绘画对象, 这让学生有很大空间的发挥余地, 在不同的工具运用上, 他们能发现不同的肌理语言, 在特定的环境中, 采用不同的绘画素材, 学生可以充分把握材料, 表现方式, 语言媒介, 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感受。从交上来的作业看, 学生的作业很明显地一步步提高, 绘画技巧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绘画首先它要体现出“美”字, 其次是要借笔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好恶倾向。画人、画物要讲究“灵性”、“画活”。因而, 学生在绘画人物、景物的时候都要下意识的加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有的学生画乞丐, 除了形体动态很到位外, 其表情也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我对此很认同, 同事启发他可配上景物, 提上文字, 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几经尝试后, 他的兴致更高了, 在技巧技法上也更为娴熟了, 对素描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了。

二、画漫画, 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全面的观察力, 只有对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 研究掌握对象的特征, 学生才不再是手的机械运动, 被动绘画艺术对象;才能处于兴奋的思考中, 表达出一种心境和自我创造力。漫画, 又叫“讽刺画”, 是以政治和社会各种事态为题材进行讽刺批判或鼓动的一种幽默性绘画, 构图时允许使用大胆的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和笔触, 使画面产生风趣、诙谐的效果。学生们对漫画《涩女郎》很感兴趣, 我找了一些朱德庸、丰子恺等人的作品, 让学生体味漫画的精神美。当然, 我只要求学生肖像漫画, 因为画漫画的目的是为了熟练手头表现功夫, 还得和高考接轨。学生在互相对画的过程中, 由于要去发现对方的特点, 因而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了爱思考的好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 许多平时素描不突出的学生居然把人物神态画的惟妙惟肖, 我想, 我的目的达到了。

当然这些目的都是为了辅助素描中所要求的“形体比例准确、生态生动”而做的。让学生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也是为防止学生一味临摹, 写生头像、半身像而觉得枯燥, 用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调节了情绪, 培养了他们的绘画的激情和创造力。我对他们说:“画画不仅仅是为了高考, 也是内心灵性的发挥与表现, 是共性中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三、简笔画, 这是我最初教学生画速写之前要求他们画的, 我演示了一个学生的动态, 基本上圆、椭圆或单线去表现, 学生们一看都乐了, 觉得很好玩, 平时画完素描头像、半身像时都会兴致盎然地画上一通, 画了一段时间后, 我通过讲解比例、骨点、骨骼, 他们豁然开朗, 在写生人物时也格外注意骨点、骨骼、比例与变化了, 我趁热打铁, 复印了肌肉、骨点解剖图给他们看, 效果比平时硬性灌输要好得多。这种方法, 对于好玩的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四、变形画, 由于变形画是由一个形象变成另一个新的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一种意象绘画的表达和训练。所以在画变形画时, 必须对两种形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因而便自然地引起了观察和思维活动。这是变形画有别与一般绘画练习的独特作用。例如:在一般绘画练习中, 画一只小狗只观察一只小狗就可以了。但在变形画中画一只小狗却不只是一只小狗, 它还要变成狮子或别的什么动物。这样就自然引起对小狗和狮子或别的什么动物的观察与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爱观察, 强记忆的能力。

通过变形画设计练习, 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索。为了捕捉变形画素材可多方进行观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 通过影视片间接地观察, 通过图书、画刊等间接观察。从中寻找可以做为变形画素材的形象。观察的同时, 要用脑思考, 对所见到的形象要进行分析比较, 并且要进行抽象概括的加工整理, 才能使变形画的素材成为变形画的完形。

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 学生素描功底明显提升, 绘画兴趣显著提高, 教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教师正确的教法与学生的勤奋相结合, 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职业中学基础素描课中的尝试, 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 更快的提升绘画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中学的美术教育, 面对高考, 既不能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又必须瞄准高考。在素描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四坚持”。一坚持画速写;二坚持画简笔画;三坚持画漫画;四坚持画变形画。

关键词:职业中学,基础美术教育,素描

参考文献

[1]马一平.色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6次印刷.

[2]陈勇珍.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培养.科教创新, 2009年第6期.

[3]王大伟.浅谈中学美术教育.教育交流, 2008年第07期.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2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美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广告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美学实践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广告学理论,而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技术的训练。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和图案三个部分。

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它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线条和明暗等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将内容形式和手段揉和在一起来表现对象的方法。

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则属于感官。我们通过素描培养心灵,并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素描与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视觉艺术也只有通过“形”和“色”才能得到反映。

图案是产品艺术设计的图样与装饰纹样,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也是所有的设计师创作的开始。

二、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要成为设计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美术基础课就是开始。

通过素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认识物象的本领,培养学生准确概括和整体描绘对象的能力。

学习色彩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色彩塑造形体、结构、空间、光感、质感。学会在自然中用自己的心灵和眼睛去感受和捕捉瞬息万变的色彩,锻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生动的表达能力。掌握色调处理、画面构成、情感表达的形式美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水平。学习图案目的是训练学生设计技能和技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大胆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设计意识。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面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动手绘画为主,把理论教学融入学生的实践、练习中去。

四、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总分100分,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60%,期末进行理论和绘画综合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大纲正文

一、课程教学建议

本课程学分为3个学分,课时为54个课时。

素描·速写18个课时

色彩·水粉18个课时

图案基础18个课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素描·速写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1个课时

43个课时

59个课时

63个课时

(二)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线条的画法,难点是石膏几何和石膏像写生。

(三)教学建议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教学,采用示范,看范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轻松、感性的情境中,以发挥他们的艺术创作力。色彩·水粉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1个课时

49个课时

63个课时

73个课时

(二)重点及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色彩的观察及表现,难点是静物写生的质感表现及色彩组织。

(三)教学建议

理论部分可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不可满堂灌,练习时指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一步步深入。

图案基础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几何图案与平面构成4个课时

4—具像图案与装饰变形4个课时

56个课时

62个课时

(二)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为图案的造型及着色,难点是形式美法则在图案中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本课程主要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为以后的设计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的讲解和说明,并做大量的练习。大纲附录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不足;改善方向

前言

在中职生中,无论是设计方向还是绘画方向,前期必须细致学习并扎实训练美术基础课程,逐渐地令他们养成绘画的再现、表现和创造能力,此类环节中一旦出现任何偏差,都将直接影响其专业水准和发展远景。由此看来,美术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支持服务功效,有关教学主体切勿对其产生任何忽视态度。

一、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透过客观层面审视,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诸多限制各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许多教師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和毕业设计时,都不免为该类群体的基本功头痛。这都和当前我国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着直接性关联,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有待创新。目前,在我国的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大多数都是照搬照抄本科院校或是高职绘画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准则,由于中职生与本科生或是高职生对于美术基础的掌握是村在很大的差距的,以本科院校或是高职绘画专业的美术教学准则为标准的教学观念,难以在中职生中落实,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例,中职学生很多都没有画过素描或是偶尔画过,而本科生或是高职生,基本上都有着最少两年以上的素描训练。以同样的教学观或教学要求,都会使中职美术基础教学难以实施。

2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专业而忽视基础。结合最近阶段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实况观察,中职生一进学校就选择好专业,从管理层到学生本人都不由自主的强化专业意识,从而忽视了基础美术,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基础素描课程基本上都是在画结构素面,如果对于一个参加过素面培训的学生来说,这自然是让他更快速的理解结构和透视,但是在中职生中,很多学生对素面中光影还是很陌生,在二维的画面中表现立体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而相对抽象化的结构素描,使他们难以理解。再者就是学校由于偏重于专业,从而忽视了基础教学的配套设施。如静物品类单一,画室场地空间范围极为狭窄等现象。

3学生基础素质过低,学习动机过于模糊。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中学,这部分学生年龄尚小,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被培养起来。并且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没考上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到中职学校来,很多学生还是延续这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没有意识到专业对于走入社会的重要性。

二、日后中职美术基础教学弥补不足的相关路径

改善路径的核心思路,便是保证至此切实地为教学服务,真正和社会实际需求接轨,就是说结合中职学校相关美术专业课程实际规范诉求,进行美术基础课程训练内容、方式和时间等要素确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完善精确化的教学指标。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写生和再现物象技能。实际上,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基础素描,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有着很好的素描基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给不同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第二,集中锻炼学生凭借自身理解和记忆默写的技能。这是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规范诉求,重在令学生透过被动临摹朝向主动表现方向过渡扭转。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在基础教学环节中,这是要求学生必须加以体会和赏识的,作为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将自身想象和创造能力激发出来,至此过后,顺利搭建起物象一意象一物象的训练过程规范体系。

2维持高职美术基础教学训练的针对性。新时代的中职美术基础训练不能重复以往,使得不同专业利用统一技法绘画相同静物。需要结合特定专业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要将不同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作为基础训练主体内容,确保基础和专业教学能够切实地贯彻无缝对接目标。

3彰显美术基础课程的必须和够用特性。想要切实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美术基础技能,最为重要的便是维持课程科目和课程数量的协调性。就是说一些必要的课程要予以独立设置,切勿放在其余课程里一带而过。如室内设计专业的透视课程内容,如若和其余课程融合讲解,不单单会令内容变得模糊,和专业要求背道而驰,同时将难以大幅度提升学生今后专业学习和设计应用实力。归根结底,美术基础技能培养,需要进行反复训练,属于一类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基础训练环节中消耗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持续到专业教学和设计流程时会发挥事半功倍的辅助效果。

三、结语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篇4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1、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 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已经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 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 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老师和学生, 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 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 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了解学生,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压力及身体状况。在学生遇到的困难时应多关心学生, 开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可值得信任和交流的好朋友, 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 才能相互尊重, 学生才能积极发言、探讨和回答问题, 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机械基础》教学中,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1、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如公路上货车轮胎爆胎后, 驾驶员用于顶起车身的螺旋千斤顶和钳工实习车间台虎钳上的螺旋传动机构应用形式有什么区别。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 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2、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 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 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同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发言是自由、安全、平等的, 如当学生不敢发言时, 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 并肯定其成绩;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 教师给予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 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3、利用各种模型教具和多媒体等手段

模型教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模型教具。[2]如在学习运动副时, 向学生展示燕尾滑块和铰链连接的模型, 通过模型让学生看清每种运动副的接触元素, 从而更好地区分高副和低副的判定原则。《机械基础》中通过摸型,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 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了其他教学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 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解四杆机构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将四杆机构的各种用图片和动画吗, 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直观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3]如在学习导杆机构时, 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 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结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与参观教学相结合, 如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参观, 通过自己观察和向工厂师傅请教学习,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青莲:《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之友》 (B版) , 2009, (08) :139-140。

[2]张宏灿:《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讲课质量》, 《职业》, 2010, (06) :160。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篇5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2000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机械基础;自信心;学习兴趣;创新素质

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戰略部署,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因此,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必须加大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从教学模式上寻求创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要使学生真正喜爱上这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更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堂课,要好好重视课程的导入,可把学生带到实训车间,通过参观现代化实训操作设备,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指出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好本专业意义重大。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职校学生普遍对课堂理论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一旦遇到障碍,自信心会迅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鼓励和在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挖掘,从各个方面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调整授课计划,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重拾学习信心,建立学习兴趣。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1.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效率

机械基础教学中,有许多概念理论的教学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来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在理解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

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和想象,而很多理论和发现也正是在联想和思维的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例如,在讲解曲柄滑块机构时,只要通过变换不同固定件的自制教具,并做适当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联想到所见汽车的翻斗起落、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压力机的锻压等,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效果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从而有力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结合生产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采用“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等优秀教法。

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7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所必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为学习后续电类相关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突出了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也对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应的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仅要让教师明白教什么, 让学生明白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解决怎样教, 怎样学的问题。如何上好这门课,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在授课时, 首先必须是所授这门学科的专家, 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者, 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辅助者。学生把教师当成他们获得知识的一个宝库, 一部活的教材。学生有什么都问, 相信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切疑难问题。所以, 教师不仅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还要掌握较为广博的新知识, 对当前学科技术的发展, 必须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讲授电工基础课,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是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愿望的, 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因此教师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 而是要不断地学习, 增长知识,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开阔视野,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2 注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搞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名教师与许多学生之间以教材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过程。教师在注重备课的同时, 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要有规范的授课语言, 不仅课堂讲解要简明扼要、步步推敲、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还要在讲解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语言的趣味性, 遇到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 采用将一个复杂问题分成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分步分段进行讲解,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向学生演示教材时, 不论是用语言说明, 还是借助视听教具, 不论是班级授课、小组讨论, 还是个别辅导, 不论是一开始就授予应当学习的一节内容, 还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自然导入新课等等, 都应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为中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于学习, 已达到学有所长的目的。在电工基础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呢?

(1) 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 以引起联想, 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短路跳闸是怎么回事?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电工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 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就会觉得学有所用, 从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自己的探究, 解决问题, 发现新事物。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发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讲一堂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引人入胜的课,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事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几个逐步深入的有份量的提问。例如:“并联谐振电路”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并联谐振电路, 并联谐振的条件, 然后讲述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再介绍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这节内容, 会用公式计算, 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讲解这一节内容,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 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上提出问题: (1) 什么样的电路是并联谐振电路? (2) 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 (3) 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 (4) 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怎样选择这些参数? (5) 并联谐振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提出上述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去领悟, 去思考,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用这种方式教学, 可使学生的思路开阔, 学生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习。

(3) 采用变式和类比引入法授课, 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所谓变式, 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所列举的有关事物的形式, 以显示该事物的特征,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上分辩清楚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 加深对问题理解。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 学生容易混淆, 在讲新课概念时, 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 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例如:讲电容器的串并联时, 先讲电阻的串并联概念公式, 再讲电容器, 通过对比讲解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加深记忆。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 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 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 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 可先复习变压器是由铁心 (磁路部分) 和线圈 (电路部分) 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并将其列在黑板上, 然后引入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 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通过采用变式和类比引入法的授课, 可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4) 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 通过有趣的事例慢慢引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 要想使教的不枯燥, 学的不乏味。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 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向大家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 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产生兴趣, 就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 通过有趣的事例引入,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 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 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5) 有效地利用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学习效率。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有些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 在教学中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 而这对于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又很重要,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模拟课件, 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 增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教师凭语言描述不如制作成动画课件, 能让学生看到自由电子的移动, 电容器两极板正、负电荷的变化, 理解充电和放电过程。又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 学生感到抽象不理解, 如采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该过程, 学生就能清楚的看到电场线、磁感线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 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6) 注重课后习题选择,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了知识, 还必须会运用知识, 才能真正算作掌握了知识。做习题就是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培养锻炼学生使用文字、图形、计算来表达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布置习题必须紧密联系电工实际, 要求学生做习题时, 分析问题要条理化, 书写步骤要规范化, 绘图要正规化。对学生严格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起表率作用。

3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电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全部实验课, 实验课要单独考核、计算成绩, 以保证其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把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把空洞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 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做实验时, 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学得好的与差的搭配, 动手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 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后, 抽签口答教师预先设计的有关该实验项目的问题, 之后每人写出所有实验报告, 最后教师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 (下转44页) (上接161页) 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方法多种多样, 绝非仅此而已,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条件, 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静.电工基础[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6.

[2]李书堂.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8

实验教学现状

(一) 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实验设备陈旧、不齐备现在的中职学校, 很多由于资金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添置新设备, 有时要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几乎凑不齐实验器材。因此, 具备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是实现实验教学的前提。

软件———实验教学师资缺乏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使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作用, 需要教师具备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目前, 有些教师自身缺乏实验经验, 无法真正独立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花时间、下工夫, 导致教学方法形成单一,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建立岗位责任制, 实行定岗定编,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支持他们在职进修,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 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 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 富有奉献精神和优良业务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

(二) 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不完善

一些中职学校没有单独建立实验考核制度, 而是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 所占比例也小, 使得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 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有的有单独的实验考核, 但内容简单, 不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三) 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 一些中职学校的电类专业实验教学还在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常规的讲授型教学方法, 学生按着现成的操作步骤获取几个数据, 实验就算完成了。特别是分组做实验时, 有的学生只看而不动手操作, 不观察, 也不记录, 更谈不上去思考。实验教学收效甚微。

(二) 综合性实验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综合性实验教学要建立全新的网络化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平台, 可使用教学课件或自行研发模拟软件。学生可先进行计算机设计和仿真, 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如三相交流电路的联结等实验。这部分内容可能要受到多方面的条件限制, 因而所占比例较少, 应尽量安排。

(三) 为兴趣小组准备创新、设计性实验

对于创新性、研究设计性实验, 一般由教师给定 (也可学生自己选定) 实验项目。教师给出设计的目标、要求、注意事项等, 学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步骤后, 由教师审查, 审查通过后,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应用电工理论和虚拟仪器或应用现代电工测试技术进行软硬件结合式的虚拟仪表研制实验, 如源滤波器、回转器、负阻变换器等。这类实验应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开展。实验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学、自研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 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主动完成实验实训内容。

(四) 举办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

对于大部分学生, 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后要进行技能考核, 如初级证书的考核、技能大赛选拔赛等。而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可进行个性化培养, 为学校的各种大赛、业余科技制作活动等储备人才。同时, 要鼓励这些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在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基础上建立完整、系统的实验考核制度, 对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此外,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也十分重要, 应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体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一般到先进, 从单一到综合, 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与专业素质。

(一) 基础性实验以简单、实用性实验为主

基础型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仪器、仪表、设备和元器件, 掌握实验电路联接、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可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如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双联开关的电路联接等。还可以根据学生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自行设计一些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内容, 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 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以万用表使用为例, 实验可以分成“电阻的测量”、“直流电压的测量”、“电位的测量”、“直流电流的测量”、“交流电压的测量”等多个小实验, 使学生反复使用万用表, 从而熟练掌握万用表的操作技能。以“电阻的测量”实验为例。方法一:色环法;方法二:万用表测量法。教师先说明每一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要求等, 然后学生开始对8~10个电阻进行实验、操作, 并填写记录表 (表1) 。

又如, “电位的测量”实验。教师先讲解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等, 然后让学生按图1连接电路, 并填写记录表 (见表2) 。“电位”这个知识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做完上述实验后, 学生可对照实验报告再来理解电位、电位差、电压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样会更加直观、易懂。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学生, 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

考核内容可有实验完成情况、现场卫生状况、仪器设备是否整理或损坏、实验纪律遵守情况等, 可参照企业的7S管理模式。

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可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演示、观察、分析、总结;激发、提问、讨论、结论;示例、归纳、总结;边讲边实验;应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等。

我们在不同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将多种方法交替使用, 不断刺激学生的学生兴趣,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地, 使学生听懂、学会, 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验中产生的, 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 而不足之处只有借助其他方法的优势来弥补, 即以彼法之长补此法之短。因而, 我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 使它们更适合教学。

总之, 实验教学是职业学校姓“职”的根本和重心。学校必须重视, 专业教师必须践行, 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 编写校本教材并推广,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出合格的职校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程周.电工与电子技术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17, 18.

[3]程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 (配套光盘)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王慧玲.电工基础实验 (配套光盘)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张小慧.电工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40.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研究 篇9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备课的认识

课前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反复地学习教学大纲, 了解现在社会上对办公软件的具体应用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 做到心中有数。“备教学”就是要对教学进度计划、教材重难点和教学组织环节设计。“备学生”就是要对先了解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1. 操作技能任务。

指完成上机实训课的技能标准和在整个上机实训课中的作用。如在准备“Excel数据计算”课程教学中备课过程中, 要让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之外, 还要说明它在的参数的调用, 明确它是函数及其参数是数据计算的主要内容, 更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 实习不仅是做实验, 而是要熟练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 基础理论知识目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精简压缩学生已经掌握的和学习难度大的理论知识。我在实习课备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操作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实训求精的原则, 让学生理解理论联系操作的切入点, 懂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并有创新性。

3. 设置“任务”, 用“任务”驱动学习的主动性。

每堂课设计一下现实的、针对性很强的任务, 布置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开发新思路和新方法。比如, 在讲授Word 2003的图文混排时, 可实现让学生收集一下广告传单, 了解图文混排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已收集好的资料, 再有针对性讲解加工和处理各种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并强调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启发, 调动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在理论学习或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我一直鼓励学生多提问, 谁问的问题多表明探究的更全面。有问题或者疑难时, 而应先给予提示和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这样, 学生对出错的印象才会深刻, 更好的掌握基本的操作。让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 才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

我们的实习课大部分没有课后作业, 我们要对每一次上机实习教学必须布置作业留待学生思考, 例如, 在图文混排中完成每一项环节之后, 可让学生写出图文混排中作品的创意和操作步骤。也可以布置写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报告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操作训练中技能上的成败得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各种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到教学中, 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大屏幕触控电视引入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技术, 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这样才能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 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操作类的, 在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 贮备需要的学习素材和资料, 将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让学生边学边做, 在做中学, 形成良性循环。比如, 在Excel图表的教学中, 教师布置一个需要统计全班学生成绩并排名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探究一步一步地就能完成任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操作类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兴趣和特点, 通过任务驱动法先给出学习目标, 围绕目标的实现, 可以通过画一张表格、编辑一张表格等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亲自动手上机实践, 养成做中学, 边学边做的好习惯。

总之,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处处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就业着想的意识, 才会转变和提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 不断寻找并积极实践, 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 如何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 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自我认知,备课,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万莹.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3 (9) .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10

一、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互动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手段, 只有经过不断实践、应用、总结, 才能真正获得其有价值的内容, 在活动中的实用价值才能不断提升, 合理性、完善性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应用互动性教学方法的实例。

1. 学生提问众人答

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但通常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考具有不连续性和被动性, 其目的往往也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 其过程也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只是检验学生是否拥有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而反过来由学生提出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来回答, 再由老师来总结解答, 这样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个过程中都会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有所收获, 而且使问题更有针对性。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当然提出的问题不应是对某个现有题目的不会解或书本中某段内容的不明白, 而应是深入思考后对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疑惑,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容易的, 因此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2. 用好模型提效果

模型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较多, 但如何用好模型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模型演示中应不只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还可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效果会更直接。如在讲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三向”判定中, 要用到“左右手定则”, 但这个定则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应用容易出错, 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蜗杆传动机构模型来解决。先把模型按设定位置静放并设定“三向”中的两向, 如已知蜗杆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 判定涡轮的转向。然后由学生用“左右手定则”判定出结果后, 以转动蜗杆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当验证的结果完全正确时, 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也使得学生对“左右手定则”的掌握更牢固, 更准确。

3. 主动观察强直感

《机械基础》中所讲的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 往往需要有众多实际机器工作过程的直观感性知识积累才能理解, 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应用中的注意点

1. 科学设计问题

机械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每节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要在重点上作强调, 在难点上寻突破, 找准知识传授的切入口, 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即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活动的达到目标, 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 把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做整体运作,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理分配活动时间, 合理设定活动内容, 合理选择活动方式, 科学地对活动行为进行评价, 目的是让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乐学、活学, 钻研探讨, 学以致用, 真正掌握专业理论, 为专业技能的培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遵循教学规律

中职生有着各自特有的学习特点, 其因基础差, 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教师应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长处, 回避其弱点, 但教师不能只顾营造气氛, 创设情境, 一味地满足学生需要, 把教学变为说笑过程, 更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学习, 这需要一个过程, 况且机械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3. 整合其他方法

教学无定法, 根据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 优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或一种, 或多种, 互动性教学手段是一种整合手段, 在教学中把几种教学方法彼此联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 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对其可塑性行为加以培养, 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 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实际、实用、实效”的机械操作人才。

互动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 让其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为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3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01.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素描的教学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传统的美术素描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还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上,把这个课程当成单纯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缺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达到现代职业教育对其提出的要求,所以对当下的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工作迫在眉睫。对素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使素描教学拥有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更加完备的教育系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1 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传统的素描教育向来是以契斯恰科夫素描為根本,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则由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课程比较紧凑,中职院校对于素描课程不是很重视。在人才培养中把素描课程纯粹当成入门的基础造型练习,在课程标准中对素描一些有关技艺的要求难度也比较低。由于素描课程的这些特征,使得教师在教学期间,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认为,素描的练习只是对于设计方面的基本功的练习。因此,学生很难在美术的最基本但是最关键的技艺上打下良好的基础。[1]并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训练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高,这些都是目前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中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系统的影响,把重点放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上,在对教学方式的制定和安排上,主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线。缺少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把素描当成一种为其他课程服务的训练。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中职院校对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中职院校进行素描课程的改进,必须要提到日程上来。[2]只有改善目前的素描教学模式,才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思维方式。

3 中职素描课程改革的具体工作

3.1 对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中职院校素描课程实施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开拓新的思想,不能墨守成规,素描不应该仅仅是造型基本功练习。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观察、研究描绘对象,而不是机械地去描绘客观对象。其次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其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想要让改革所达到的效果落到实处,首先要详细地策划课程,分清主次,合理地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3]而且还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探索艺术的习惯,并能学以致用。

3.2 对教学理念的改革

(1)加强对西方艺术规律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注重对国内艺术概念的讲授,同时还要注重对一些国外较为优秀的艺术概念进行讲授,只有对国内外的艺术形式都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地发现其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2)实现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主观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不管举办何种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其专业方向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性的发展,避免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3)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上两点之后,还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在漫长枯燥的练习过程中,去引导、启发学生对描绘的物体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对素描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素描的练习不是进行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的模仿练习,而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课程,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学习质量。

3.3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1)项目教学法的实现。将项目教学法融入教学中,在实施教学期间,教师要对当前学习时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各个时期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绘画项目,通过一幅素描作品的构思、构图、起稿、刻画、画面调整、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各个步骤的完整练习,逐步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来完成对学生的素描创作能力的培养。

(2)实现信息化教学。当然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中职院校美术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4]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的素描作品、教学视频,这能让学生体会和分辨一副优秀的素描该具有何种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对于自己要描绘作品的类型以及表现手法提供借鉴的依据,使之更全面地了解素描、学习素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3.4 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

当然,对于中职院校的素描课程,想要使得改进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这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是分不开的。而且教师在素描课中占有主导地位,任务是指引学生进行素描造型学习的正确方向,所以身为授业解惑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不断地突破自我,进而使其不自觉地养成了这种行为模式,才能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3.5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改进中职院校素描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最后一点是要修正课程的评价系统。在传统教学的评价系统中,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基础形体塑造的准确性的掌握,不能够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所以在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时,要实现多目标的评价。一幅素描作品的优劣不仅仅是形体塑造的完整,还有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素描课程的目标不单单是形体塑造,应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持。在对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评价系统来适应现代美术类专业教育的需求。

4 结语

通过上文中对当前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素描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在较为长时间的改革之路上,应该对改革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这样才能提出较为完善的改革理论,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全能型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纪晓娜.让图形悦动起来——中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孙宇.素描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2015,1(09):106-107.

[3] 白浩东.有温度的素描——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下),2015,3(08):91-92.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篇12

一、针对不同专业需求, 实现分模块教学

不同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外, 还希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到一些对本专业有用的计算机相关理论和应用软件。而不是所有专业都千篇一律的学习固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考虑针对不同专业需求, 实现分模块教学。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基本知识、网络基本知识等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块, 要求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 一方面, 这些模块的内容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另一方面, 这些内容足以应对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 增设若干个可选模块, 例如网页制作软件、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等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 穿插介绍操作技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把握重点, 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 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 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 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小论文为任务, 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 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考核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实践和应用。单独进行笔试考核, 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 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上一篇:开征遗产税的法律思考下一篇:税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