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2024-09-07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通用8篇)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1

课程: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研究

题目:基础美术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研究

一、运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辅助美术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收集、制作范画的工作。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制约着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益的信息,而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却恰恰是通过浏览、欣赏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这一点上说,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相当局限的,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探究性,对知识的主动寻求变成了被动接受。

新课程改革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有了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课时多,在美术教学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制作每一课的课件,那是不现实的,而现成的课件又不多,所以笔者切身体会到运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辅助教学是比较好的。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的好处在于制作方便、比较直观,课堂上操作和演示比较方便。

二、运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辅助教学,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是视觉文化的美术时代,美术教学当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图片,在展示丰富的图片中,POWERPOINT教学的幻灯片制作,教学效果很好。POWERPOINT教学的幻灯片可以把课本中的内容直观化、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图片,可以直接展示学生的作业。笔者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着重讲述自制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一)、播放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能使图片更直观。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效果要比原先的投影片、幻灯片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演示文稿可输入文字、表格、图形,可插入各种超文本或超媒体联接,并可以选用剪贴画片、照片、动画剪辑、声音,也可以加入艺术字、各种背景纹理等,都能使演示文稿生动、美观而有趣。还有很多的“幻灯片版面设置”和设计得非常好看的“幻灯片模板”可供我们直接套用。使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真是很方便。

(二)、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在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时,把学生参观的名家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制作成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以后随时想看都可以播放给学生看,积累了美术素材。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结合身边的教学环境,了解身边的美术大师,我们重点选择了林风眠,因为林风眠故居就在我们学校旁边。我们参观和写生了林风眠故居,欣赏了林风眠的美术作品,学生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但是为了学生的教学安全,我们不能经常的出校园去写生,所以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制作成教学幻灯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欣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制作教学幻灯片,出示精美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运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可以抽象思维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图声并茂能很好地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出示课题时,生动活泼的课题具有吸引力,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出示作品范例时,艺术家的作品典型而精美,有示范性,学生的作品接近实际并为学生喜爱,在欣赏的时候可以提高效率,体现对学生的启发并具有感染力。在示范教学辅助图时,播放主要的环节,过程步骤清晰,具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在作业方式上,要求不拘形式具有开放性,难度适中具有选择性,使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要求的展示学生一目了然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画家、不同的流派的美术作品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了解了米罗、毕加索、马蒂斯、凡高等世界著名画家。老师又让学生欣赏了相关画家的代表作。老师又重点选了凡高为欣赏的主要画家。在欣赏中书上的图片是有限的,老师就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收集图片,自制成演示文稿投影,效果很好。选取了凡高的自画像一幅、凡高的居室、凡高的风景画、景物画向日葵、星夜等著名的作品供学生欣赏,最后学生欣赏了星夜的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画想象的星空。学生通过学习对外国的绘画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文稿中选取的图片色彩比书上的更加鲜艳,演示文稿中播放图片更加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演示文稿中图声并用,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可以直接展示学生的美术作业,有利于学生作业的讲评。我们把学生活动的过程制作成教学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把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制作成教学幻灯片进行作业讲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有利于作业的讲评,提高了讲评的效果。自制教学幻灯片的好处不胜枚举。

三、运用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辅助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在自制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过程中,要学会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在信息时代,在美术教学中,图片是非常重要的。提供必要的图片信息是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的有效途径。资料是取之不尽的,是不是资料越多越好,如何学会选择资料,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资料,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的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不动就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这无形中就给学生增加了过多的负担。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学会资料的收集与整合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学会选择资料,自制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呢?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用扫描仪扫描图片,有的图片还要在ADOBE PHOTOSHOP中进行编辑,有的可以上网下载图片与资料。在选择时要精心挑选,要恰到好处。合理的把图片制作成教学幻灯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幻灯片地制作比较方便实用,老师完全有能力制作和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熟练的掌握。课后要对教学幻灯片进行修改,使教学幻灯片更加精美与完善,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但是,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不是万能的,在交互功能上就不方便,另外,在教学中也不是所有的课一定要用教学幻灯片。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软件。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深深体会到自制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的好处,略谈一二。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2

线描人物画虽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出现、最先发展成熟的一个画科, 但它至今依然充满着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线描人物画实际上是一种富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的人物素描。它所表现的人物造型并不拘泥于具象, 其采用的观察、表现方法与西洋人物素描有所不同, 更倾心于放笔直取、直叙胸臆、抒发情感、彰显个性、追求神似。它以简练的艺术线条勾勒所表现人物最基本、最特征、最本质的形体结构造型, 使人物形象不仅简洁、自然, 而且灵动、传神。这些已经凝结成为中华民族线描人物画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许许多多的考古发现和历代传世及现代创作的线描人物画作, 都印证了这种审美传统的形成、传承、发展与创新。线描人物画不仅善于简括地表现人物主体的形体结构造型, 更擅长表现人物的精神、情感与情韵, 既简约概括又变化万千, 充满着有形与无形的强劲、深邃、神妙的艺术张力, 饱含着传递情思、诱发共鸣、教化精神、净化心灵的正能量, 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美术教育价值。这是美术课程改革中颇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一、欣赏价值

美术欣赏能力的强弱、水平高低及情趣取向是反映一个人美术素养的重要标志, 也是美术教育重要功能与价值之所在。《课程标准》开宗明义, 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在其“课程性质”中阐明了“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课程性质, 以及“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和“强调愉悦性”的课程特征。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进一步提出美术课程要“关注文化与生活”,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在其“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美术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学会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 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逐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基于此, 《课程标准》将“欣赏·评述”设定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既贯彻了美术课程理念, 又满足了美术教学要求。

线描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成熟画科, 其构图简括、运笔传神、刻画灵动、意蕴丰赡, 而且历史悠长、画作丰富, 是美术课程中进行“欣赏·评述”学习颇为理想的素材、载体。例如, 湖南长沙考古出土的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帛画, 以线描为造型基础, 线条流畅、有力, 人物刻画生动、概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25) 帛画, 构图繁复, 色彩绚丽, 人物神态自然。东晋 (公元317~420)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画作 (现存皆为后世摹本, 藏故宫博物院) , 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 犹如春蚕吐丝。唐代 (公元618~907) “画圣”吴道子曾在长安 (今西安) 、洛阳等地的宫殿、寺庙中创作300余壁画作, 其“变相人物, 奇踪异状, 无有同者”, 造型准确、生动, 如灯取影, 逆来顺往, 旁见侧出, 线条刚劲、挺拔、飞动, 雄居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巅峰,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宋代 (公元960~1279) 兴起纸绢人物画创作, 其造型基础的线描更加变化自由, 线条蕴藉含蓄, 柔中有刚, 凝重洗练而雅致。元、明、清三代人物画名家辈出, 传承不已, 创新不迭, 直至清末任颐融合线描和水墨技法, 笔力遒劲而轻快活泼, 标志着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开端。

线描人物画创作追求形象、笔墨、神韵的完美融合, 以形写神, 着力于画作“意”的造型与表现, 即师法自然又不为其所制, 形神兼备中更突显神韵, 追求笔墨情趣的艺术感染力。因此, 线描人物画欣赏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应聚集于对画作的“会意”, 即参透其意境、意韵、意蕴、意旨。例如, 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揭露了宫庭中贵妇空虚、苦闷、寂寞与无聊的生存病态。五代 (公元907~960) 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晏图》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性格及其在特定场合下的表情与内心活动。宋代李唐的《采薇图》突显了伯夷、叔齐在艰困的逆境中所表现的坚韧、刚毅、不屈精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场景恢弘, 人物众多, 动感十足, 栩栩如生, 反映了北宋安澜而繁闹的市井生活。现代线描作品《刘胡兰》以人物双眼怒视、双拳紧握、迎风屹立的形象, 表现了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等等。

在“欣赏·评述”的美术教学活动中, 可以引导学生观赏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主题、不同风格及不同流派线描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 求索、了解其中人物的生活、历史、情思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多角度认识作品内涵, 积累并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感悟在文化情境下欣赏线描人物画的基本方法, 发展审美判断能力。

二、学习价值

《课程标准》依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提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 即要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达成课程总目标, 《课程标准》具体地设定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课程学习领域。其中, “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是:“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 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敢于创新与表现, 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线描人物画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颇为理想的学习媒介、载体。

首先, 线描不仅是具有艺术表现功能的独立画种, 更是各种造型艺术技法的根基, 因而, 也是学生学习、训练艺术造型基本功的必由之路。学生学习中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 无论是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油画、年画、漫画、硬笔画等各种画作, 还是刺绣、纸剪、泥塑、柳编、竹编、草编等众多传统民间工艺作品, 对于它们的欣赏、学习与创造都离不开线描这个基础。

其次, 线描人物画是高品级、高品位的线描画作, 尤其是在其优秀的代表性画作中, 有对具象静态特征造型的勾勒, 更有对人物动态韵律与内在情感、气质、精神的表征, 因此, 能较为集中地显现线描的基本技法和基本功能。故此, 线描人物画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学生学习艺术造型基本技法的一种理想范本。线描人物画造型笔法凝练、刻画形象传神,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造型艺术兴趣与热情, 有利于创设观察、认知与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学习情境, 增进学生想象力提升和创新意识培养, 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再者, 在线描人物画的许多经典画作中都蕴涵着诸多或褒或贬、或乐或悲、或喜或忧、或巨或细、或长或短的人物故事、典故, 既能满足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需求, 又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与影响。义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普及教育, 其美术课程并不要求、也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为美术专才。毋庸讳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施中, 教师应努力发现、发掘和培养具有美术潜能、天赋的学生, 更应竭诚普及美术教育, 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欣赏与表现人物形体、活动与精神的造型技能、文化素养。因此, 运用线描人物画进行美术教育要重视对画作“故事”及其教育价值的发掘, 避免陷入单纯追求美术表现技法的肤浅、功利窘境, 要深入研究和探究画面所表现人物及场景的来龙去脉和画家的情感、精神追求, 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唤发对于美好人生的热烈追求。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三、美学价值

美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它探讨的主要课题是美的本质,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而美育则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美育是义务教育各门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任务, 只是美术课程的美育任务更加明晰罢了。美术课程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人格品位。

线描人物画笔墨简括、情感凝练、形象传神, 不仅很好地体现了美的本质, 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愉悦感、共鸣感、追求感油然而生;而且又能促进对于艺术与社会 (现实) 关系的认识, 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社会性、人文化、艺术性的教化;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艺术造型、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增进对艺术的文化性、多样性、创新性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因此, 追求并实现线描人物画在美术教育中的美学价值, 是美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义。只有将美术教育置于美学与人文境界中, 才能实现美术教育最高、最大的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使其成为具有美学基本观念、基本素养、基本价值观, 并懂得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新时代公民, 成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创造更有品位人生的强者。

结语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3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精心备课

一、调整作文教学策略,整体把握作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都有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应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弄清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注意各学段作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以便从宏观上调整作文教学策略。这样做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作文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在作文这块热土中自由洒脱地成长,展现自己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教师应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做到心中有数。第一学段只注重看图写话训练。第二学段让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印象最深、感动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第三学段的作文教学出现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重的局面,要求学生在写好纪实作文的同时,也要写好想象作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恰如其分地想象出丰富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作文水平也不可能千人一律,万人一致。教师只有站在高处,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注意作文教学的连贯性,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让每一个童稚的心灵不再有“作文难”的阴影。

二、扭转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作文的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时常有“程式化”的现象,把固定不变的作文模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万篇不变”。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莫过于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个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应及时扭转“只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的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化、个性化的作文发展空间。

个性化作文指学生在作文中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作文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世界、表情达意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认知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的一种个性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的作文不能如实地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那么,作文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

俗话说“文如其为”,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由自在的“倾吐”,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个性的张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三、转变“胸有成竹”的意识,倡导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

在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不乏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对作文教学了如指掌。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之前,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备课。在这种“胸有成竹”的意识支配下,教师很难让学生如实地抒发自己所想,倾吐自己所见。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呢?

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常法。”即使教材没有变动,教学经验异常丰富,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用同一方法对不同对象实施相同的教学。试想,每年的劳动对象在不断地改变,他们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写作水平等因素都不可能相同,用同一模式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精心备课。在备课时,必须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在“备教材”时,要“吃透”作文要求,把握好作文的主题方向,理清学生写作的思路,明白在作文教学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备学生”就是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写作水平的异同做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放飞丰富的想象,倾诉童稚的心声,描绘五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黄全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4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以后,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5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9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3人。上学期统测中,90分以上8人,最低分87.5分。从学习情况看,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好的约有60%,反应不明显的有20%,时有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发生,这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通常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帮助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准确标出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并能在写话练习中较为准确运用,会写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美观,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二、全册教材简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三、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

1、识字和写字教学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2、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3、结合情境,上好特色课文。本册教材中,有一些与儿童生活实际很贴近,因此,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4、恰当安排“读、讲、练”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要读得充分些,讲得精当些,练得实在些,用课文的语言来规范儿童的语言,增加他们的积累,逐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5、初步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但应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要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要体现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6、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学习水平,不放弃后进生。

六、学具、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前反思:

上学期本班优生率为97.1%,平均分为96.6,较前一学期优生率提高了近30%,平均分提高了14分。本学期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实际,着重从以下方面继续发扬优良教学、辅导学生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教学成绩:

1、继续按照计划上好每一堂课。

2、抓好优秀生的教学,使本班优秀生达到95%以上。

3、继续督促和帮助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有效完成作业,使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或继续保持上学期的良好学习劲头。努力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保持在80-95分之间。

4、切实抓好培优补差辅导工作,主要依靠班级内优秀生的帮助和老师的辅导完成此项工作。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6

针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现状,根据课改精神的学习心得,以及教学体会,我认为值得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基本取向问题。包括内容、目标及设计与应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重点讨论了应达到的教学目标问题,着眼点放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次,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属于三者的最高层次,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均应遵循模式要求。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和有效学的基础和框架,本文探讨了一般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指出核心是要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 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设置这一领域的目的是: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作为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让他们参与那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如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主要是校园或社区的标志设计、文体活动海报设计和书籍本册的装帧设计等。在传统工艺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学习实用品和案头小工艺品的制作以及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彩塑、脸谱的制作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

“设计 · 应用”课例:《变体美术字设计》

一、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特殊材料十分感兴趣,好奇心强,并且喜欢自己创作。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互动气氛较浓。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美术字的艺术特征、造型特点和实用价值。2.技能目标: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变体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

三、教学难点分析:

运用变体美术字的设计规律设计出变体美术字。

四、教具准备: 1.变体美术字图例。2.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变体美术字。2.绘画本、铅笔橡皮、直尺、水彩笔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课前走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收集了变体美术字图例,工具是否带齐,与学生简要交流是否了解变体美术字。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认不认识它们?(打开课件,伴随音乐播放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变体美术字图例:可口可乐、金丝猴、梦幻西游等)学生纷纷回答:认识。

教师启发:它们属于什么美术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美术字属于变体美术字,看起来形象、生动、活泼、很吸引人。(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回答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变体美术字。板书课题:变体美术字。讲述新课:

活动一:展示与交流

每小组选一位学生上讲台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变体美术字字例,并讲解其特点。学生讲完后,教师带头鼓掌,给予鼓励。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讲解的也非常精彩,说明大家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并引出概念: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变化装饰而形成的美术字,它形象、生动、有趣,广泛的应用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方面。

活动二: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范围

本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出示典型图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检测的步骤开展。1.提出问题:变体美术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进行变化?

2.出示典型图例:星星诗刊(变笔画)、群星争艳(变字型)、音乐会(字型笔画一起变)

3.学生回答(教师此时可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4.教师总结:A、笔画变 B、字型变 C、笔画字型一起变 5.检验检测:举出字例,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变化方法

活动三:探究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出示多种变化方法设计的变体美术字例,由学生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变体美术字变化的规律: 1.笔画装饰 2.背景装饰 3.连笔 4.折带 5.象形 6.阴影、倒影

活动四:我当小小设计师

(经过活动二、三,学生已经理解了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活动四即是对前面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打开学生思维,最终完成设计作业的必要过程)

以汉字 “雪山”为例,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它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设计,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变体美术字设计方案之一,学生对这个方案可能认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以拓宽思路。

活动五:设计实践

布置作业:运用刚刚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知识,把“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设计成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元旦贺卡和圣诞贺卡制作上。

(多媒体上出示与元旦和圣诞相关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作为参照。)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

(临近元旦节和圣诞节,根据学生的要求,加入了贺卡制作的教学内容,本次作业的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情绪很高,非常乐意完成)

活动六:评价与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推举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设计者讲解设计构思,并由全体同学评议,教师以鼓励为主,给予相应的评价。

课堂小结:同学们,大家设计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设计的变体美术字应用到下节课的贺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变体美术字作品!

八、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效的教学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但仅仅有教学设计并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总是在变化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要能够驾驭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本节课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教的班级比较多,各个班的情况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怎样适应各个班级不同的情况,怎样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仍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设计应用领域融审美、设计、造型、应用为一体,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重活动的功能目的。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应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应用课题也愈加受到师生们的喜爱。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义务教学美术课程标准 篇7

那么, 如何创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要求和初中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教学情境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 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要符合生活逻辑, 而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 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 因为真实的情境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 更在于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能够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和从过去的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这实际上是强调创设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特别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理念,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我们创设情境的源头活水,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资源, 让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 使真实可靠的情境成为学生感知的思维对象, 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例如, 在上《感悟青春》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青春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走出青春的误区, 我根据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因取笑别人的生理特点或拿别人的生理特点给别人取外号而闹矛盾的问题设置情景:最近张三同学和李四同学闹矛盾了, 互相不理睬, 还差点动起手来。为什么啊, 因为张三最近脸上长了不少痘痘, 李四总叫他张麻子。“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合不合适, 如果你也被别人取笑, 你会有什么感受?”接着就情景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 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讨论非常热烈, 而且学生还列举了身边很多类似的实例。趁着这个机会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调适青春期的行为, 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这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创设, 学生很快“入戏”, 并引起心灵的共鸣, 切实感悟思想品德课的道理, 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强调“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实施教学。”这就是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不断进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 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 他们就会好好学习, 积极思考, 深入钻研,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强, 教学内容大多缺乏生动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这样, 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 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寓教于乐。比如在上《珍爱生命》一课讲到要增强求生意识, 掌握求生技能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报警时要注意的问题。我引用了在广州日报上看到的一笑话《报警》。情境是有一家人着火了, 他打了119报警电话:

报警人:消防队吗?快来啊, 我家着火了。

消防队:哪里着火了?

报警人:我家。

消防队:我是问在什么地方?

报警人:厨房。

消防队:我是说我们怎么去?

报警人:你们不是有消防车吗?

学生看完这则笑话都在哈哈大笑, 在欢声笑语中我及时引导学生在报警时, 要讲清楚哪些内容。这样通过创设有趣味的情境,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 增长技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有思想性的情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 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 参与公共生活, 珍爱生命, 感悟人生, 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 美丑观念,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还要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 美丑观念,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思想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所在, 在创设情境时, 要注意情境的思想性。例如, 在上《珍爱生命》这一课, 讲到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这个问题时, 我用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创设情境:“2011年10月13日, 两岁的小悦悦, (原名王悦) 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辆车碾压, 七分钟内十八名路人经过, 但却视而不见, 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也没有人打电话求救, 默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婆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呼救并找到她的妈妈。虽然医院全力抢救, 但小悦悦还是因为伤势过重, 救治无效, 离开了人世。”根据情境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当我们自己的生命处于困境时怎么办?当别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 我们又该怎么办?是像那十八位路人一样漠视生命还是像陈阿婆一样伸出援助之手?

现实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选择、感悟, 通过讨论和交流, 懂得珍爱生命不仅仅只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而在别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 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 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人生, 从而达到弘扬正义, 讴歌正义, 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

四、创设有实践性的情境

思想品德课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思想品德的形式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 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杜威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的活动, 包括脑的活动和受的活动, 只要有可能, 就让学生通过做而学。”这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些有实践性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 探索知识, 交流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深刻的道理[2]。

在《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这一框, 我根据“关爱集体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 善于团结他人, 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这一知识点创设了一个实践活动情境:让体育老师配合, 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进行“两人三足”比赛和拔河比赛, 然后拍录下来, 上课时展示出来, 让学生谈比赛时的感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 泰山移”,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的实践性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 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通过多种方式, 恰到好处地创设各种情境, 能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 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感悟思想品德学科的真谛, 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创设有生活气息的、有趣味性的、有思想性和有实践性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感悟思想品德学科的真谛, 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晓东等.思想品德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美术课中凸显人文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面向作品,读出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极为广泛,它的种类和表现新式、题材极为丰富。通过“读”中国工笔画的缜密、写意画的豪放与含蓄……来感受民族美术的底蕴和辉煌,自然就培养了民族审美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通过“读”印象派的热烈、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变迁、现代主义美术对文化的影响……就能感知西方文化的历程。“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读”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美术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读”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让学生感受杰作的材质美、题材美、风格美、思想美……这都是读,由“读”而思考,由“读”而感受美术作品是人类作品的最好见证。

二、在美术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不断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美术课变成了“讲授”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美术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学生水平不一,所以,千奇百怪的作业不要放之一边,要及时展示,逐一让大家来赏评,粗狂与细腻,简练与缜密,在评论中风格就产生了;优点与不足,完善与修改,优秀作品就诞生了。又如,七年级课本中大家动手做条龙,用生活中常用的纸杯,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就能制成一条龙。色彩斑斓,造型奇特的作品也许会成为新的流派,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也许会在未来被载入美术史册。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让学生走出去,感受自然与社会。因此,需要让学生“读”自然之色,春的朦胧,夏的旺盛,秋的艳丽,冬的沉静,以感受自然的魅力。“读”喧闹的街市,宁静的乡村,“读”劳动者、艺人……啊,原来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一切是那么具有生命力!学生有了生活题材,就不至于闭门造车。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学生早已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有了对大自然与社会的感知,就有了表现的内容与题材。有了感受,就有了艺术创作的冲动。同时直面自然和社会面貌,就能体会到环境与美术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甘肃省陇西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建筑专业实习生个人总结下一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