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课教学(精选12篇)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1
一、背景
幼师美术方向班的课程及教学研究是我校有效教学课题组的子课题。方向班的培养是以“专业加特长”为目标, 其中美术方向班就是以学前教育为专业, 突出培养方向班学生的美术特长。美术方向班教学大纲中提出要“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较高于普通幼师生, 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其具有较强的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操能力”。从课程设置来看,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美术教学任务是在完成普通幼师课程的基础上, 增加纸工 (1课时) 、素描与速写 (2课时) 的内容。上述两门课程都是基础课, 侧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教学, 使学生掌握美术常识、鉴赏常识, 了解点、线、面、色彩等造型要素, 并通过临摹、写生、速写等多种基本造型的训练, 了解构图、比例、结构、透视、空间、色彩的一些最基本知识, 重点解决好平面图形的造型能力;纸工方面要求了解软纸、硬纸造型的一般技法, 如剪纸、折纸、染纸等, 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方向班的实验班已开设两年, 2010级、2011级各一个教学班。笔者从2010级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在创作课中培养的, 而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笔者以2011级的第一学期作为行动研究阶段, 以课堂为现场, 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试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做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在理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研究, 注重经验的提炼与升华, 探讨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将其以文本形式提交课题组。
二、研究的必要性
中专层次的幼师生来自初中毕业生。中学在应试指挥棒下使教学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 例如在教学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主科知识, 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 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初中阶段普遍存在的这些弊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方向班的培养目标, 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美术基础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及策略, 重视在第一学期的基础课教学阶段渗透创新意识, 以期达到美术方向班的培养目标。
其次, 美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生态性”, 基础课就如这个系统的“生态基础”, 其中基本成分包含构图、造型、色彩、线条、材料、风格、主题、内容、形式、意境、美学等等基础内容, 它们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及转化。美术创新能力是在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培育并成长起来的。因此研究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 创新能力也不例外。创新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地追求新意、个性、需要的行为习惯,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等基本过程, 不是几节创作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学者杨景芝认为, “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认为创作性习作仅仅适合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 而低年级学生只需要老老实实打基础, 这种把技能放在第一位的教学主导思想, 压抑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增加习作中的创作因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因此基础课与创作之间应该是互为渗透、兼容、促进的关系。首先要培育学生美术创新基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个性偏好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方法, 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 综合连接, 更有效地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生发的“生态基础”
各门美术课的学习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生发的“生态基础”。一年级美术方向班第一学期开设三门美术课共5课时, 其中幼师美工课2节、素描速写课2节、纸工课1节。为了更有效地上好这5节课, 潜心研究课程, 创造性进行多方面融合、互补, 综合与连接三门课, 能更好地打好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态基础”。那么这个“生态基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透过美术各门课形式的表层认真思考, 它们共同的基础就突现出来了。美术追求的是美, 以美为法则, 都是运用线条、构图、色彩、明暗、黑白、材质等等进行表现, 都讲究比例、对比、意境等。因此综合连接三门课内容, 互为承接, 使美术基础知识形成系统, 如线条、构图、色彩、明暗、黑白、比例、对比关系、美的法则等等, 由浅入深综合地形成学科教学内容, 并连接三门课的教学计划, 有目的地把基础知识细分并渗透到每一节的教学中。如在幼师美工课中讲构图要饱满与均衡;在素描速写课就可以接着讲构图的形式;到了纸工剪纸课就可以深入地讲对称式构图、均衡构图及其各自的要点, 继而联系美的法则等美学知识。如对称式剪纸 (见图 (1) ) 可以结合变化与统一来分析剪纸图 (1) 中花与鸟、线与线之间阴阳、虚实、粗细、动静关系等。这样就可以在三门美术课之间建立连接关系, 综合地把基础知识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地深化,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发优质的“生态基础”。因此综合考虑三门课的教学内容, 知识点的连接关系非常重要。
2. 教学相长, 在基础课学习中创新表现方法及形式
幼师美术课的教学有自己的专业性及特殊性。教师搜集到的资料更多地适合大中专职校教学。他们的教学目标专业性较强, 幼师的特殊性及方向班的校本特性使得可用的资料很少, 需要研究、寻找适合实施的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新的创造性表现形式往往不是预先构想出来的, 需要在画的过程中经过探索逐渐明确。”因此, 要在基础学习中找到适合幼师、方向班特性的创新方法及表现形式, 就应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有自由表现的空间, 重视教与学互动, 重视生成。在一年级的教学中, 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方法及传统, “从有法到无法”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过程, 坚持在坚实的基础学习中生发, 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及时从学生的问题中探索适合学生兴趣、专业特色的表现形式。例如, 在一次静物组合结构素描的学习中, 有位同学别出心裁地把画好的静物剪出来贴到另一张色卡纸上, 并用一些纹饰进行装饰。笔者冷静地观察, 并没有加以干涉, 收到作业以后笔者问她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 她说“我喜欢做手工, 我觉得把它剪出来贴一贴, 装饰一下会更好看……”。受此启发, 笔者在套色剪纸课中把静物作为载体, 借用静物结构素描进行创作尝试 (见图 (2) ) , 顺应了幼师女生偏爱手工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丰富了剪纸课的内容, 创新了基础造型训练的表现形式, 发展了幼师生美术创作表现的新形式, 轻松地把基础练习与创作连接起来。学生在完成创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
3. 以点带面, 体验美术创作思维、方法、过程
幼师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有限的课时使得教学不可能全面深入地开展。以点带面就是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以某个点的内容深入开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体验创新过程, 感受创新成就感。如纸工课中有剪纸、折纸、染纸三项内容, 课程选择剪纸作为重点来开展, 占了纸工课三分之二的课时, 目的就是以剪纸文化、技法、表现为深入学习的内容。从细化、渐进的基础课程中, 由易到难, 从对称式剪纸到自由式剪纸, 从抽象剪纸到具象造型设计 (见图 (3) ) , 从创意套色剪纸 (见图 (4) ) 到人物、动物剪纸创编 (见图 (5) ) , 再把校园风景装饰画转化成校园风景剪纸创作 (见图 (6) ) 的学习过程, 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小小的创新制作中培养学生剪纸创新的能力, 感受美术创作的思维过程、步骤、方法。从学生的这七幅作品中可以看到难度不断加大, 表现内容及形式都极具创意, 凸显幼师专业特色及校本特色。教学过程以鼓励为主,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剪纸学习作为一个点, 从基础学习中尝试小创新, 体验美术创作整个大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成功体验创新的乐趣, 树立信心, 并把这种创作的思维、方法、体验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4. 渗透美的法则, 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注入营养
把美的法则渗透到每一节基础课中, 培养的是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任何艺术创造都无法脱离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支持, 批评、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方向班的基础课教学中以作业评析、学习新知、相关名作赏析、师生互动、练习指导、启发创意、学生作业布置为课堂常态结构, 把作业评析与相关名作赏析作为教学常规。任何“创作和学习是一体的, 古往今来的画家无不是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中成长的……美的法则不一, 可归结为万变不离其宗。”例如, 在套色静物剪纸课中, 可以欣赏毕加索拼贴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静物》及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国王的悲哀》等, 欣赏内容的设置以贴近课程为宗旨, 对学生学习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并把美的法则根据课程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又如在套色静物剪纸课中可以和学生探讨主稿色彩与整体画面色彩的变化与统一关系, 及其产生的审美感受等等。要“使学生逐步掌握美的规律, 学会用加强、减弱、取舍、对比、夸张等手法去表现感受。”为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注入必要营养。据学者杨景芝介绍, 吴冠中先生就很注重在基础素描课中给学生具体讲解写生对象内在的形式美, 如光的虚实、意境、色彩之间的呼应、形与形之间的疏密节奏、黑白灰色块的布局……使得学生终身受用。
5. 鼓励创意, 发展及创新基础课作业内容及形式
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 发挥自身的教学个性优势和教学的创造力, 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更有利于学生的问题。具体地说, 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学生兴趣、课时、设备等因素, 创造性地取舍、整合教学内容, 发展及创新作业设置。选择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想象力, 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作业形式。如在对称式剪纸课的作业设计中, 可以在剪窗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组合, 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瓶花作业 (见图 (4) ) , 并鼓励学生尝试其他创意制作, 于是便出现了如图 (7) 所示的剪纸灯饰设计。因此只要坚持将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想象、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的有机组成部分, 重视师生之间的创意, 及时生成, 大胆发展及创新基础课作业内容及形式, 只要教师以鼓励为主, 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创意, 关注他们周围的环境和物品, 养成学生以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设计者的眼光看待这些环境和物品的习惯, 逐步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美术课堂的生机, 同时为艺术创新注入无限的活力。
四、反思
基础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策略应该有各自的校本特色。首先, 本阶段研究是以广州幼师美术方向班的课程及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行动研究, 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反省,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创新教学研究还停留在实践总结阶段, 实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其次, 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由于一比五十四的师生比, 影响对学生个体充分的关注, 从而影响对学生更全面深入的指导。还有就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做得不够, 特别是在图片资料借阅条件方面较差, 学生创新思维的生发需要外部环境。在下一个课题目标研究中, 可针对教师如何因地制宜, 更好地利用校本教学资源进行研究, 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只要坚持将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艺术想象、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的有机组成部分,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幼师生, 就能使教学从有效走向优质。
摘要:本文结合幼师美术方向班的课程及大纲, 探讨在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分析美术基础课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并结合课例, 从培育“生态基础”入手, 以点带面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及策略。
关键词:美术基础课,生态,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2]藤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克举, 闫平.色彩印象语言[M].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2
一、课程性质:
广告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针对广告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视觉要素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广告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
要求同学在认知、理解美术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掌握基本绘画规律,并能发挥创意能力,综合运用美术表现技巧来完成主题创意画稿的创作。
四、教学内容提要:
主要从美术视觉元素上进行审美认知与基础训练。
内容包括:绘画基础体验——素描、色彩、透视与构图;绘画艺术资源借鉴——传统美术、现代美术鉴赏;主题画稿创意表现。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绘画实践、作品观摩。
六、考试方法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个人作品。
七、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
每周2学时,20周,共40学时。
第一部分 美术基础训练
一、广告美术概述(2学时,课堂讲授)
1.广告的美术含量 2.广告美术应用
二、素描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结构——造型、体积、空间
2.光影——明暗、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
3.构图——透视、布局、平衡、局部与整体关系、形式震撼 4.素描写生a.石膏几何形体组合写生
b.静物组合写生
5.速写实践——用图形记录思想
三、色彩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色彩要素——色相环、冷暖、饱和度、明度 2.色彩体验——色调、对比、协调、空间、质感 3.色彩写生——a.静物写生
b.配色练习
第二部分 美术资源鉴赏
一、传统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文艺复兴美术 2.古典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二、现代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印象派美术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后印象派 2.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十位现代艺术大师风格 3.战后美术流派
——波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第三部分 主题画稿创作 一、一个概念的主题创意(4学时,课堂讲授)
1.一意多形 2.视觉创意表现
——用图画表达你的想法
二、主题画稿绘制方法(6学时,创作实践)
浅谈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3
中图分类号:J954-4
正文: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在2015年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紧扣住了目前高职教育的时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困难挑战,规划设计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任务项目。为争夺生源,学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突出质量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必须突出质量和以特色求生存、谋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应对形势变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发展也有了变化,需要更多的设计类动画类人才,这样高职院校教育也要相应的推进教学与发展。下面就高职美术教育在基础课方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现今艺术形态特征也随着社会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上的发展需求要求社会增加商业设计、动画类等方面的人才,市场上也成了影视动画、平面设计等实用型绘画产业,这些新型绘画门类在表现形式、专业特性上,与以前的传统绘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与传统绘画还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平面媒体、数码媒体等商业性方面也需求大量人才。而高水平的设计、艺术创作要求学生拥有更好的美术基础。
我们高职美术教育基础教学大都还是沿用过去传统的美术教学体系,就是素描、色彩的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方式,注重光影造型、注重色彩明暗对比表现。但现今的职业美术教学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了,主要是学生毕业后社会更多地需要设计类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家。那么学生现在的基础课学习就要相应地与将来的专业学习有关才行,这样基础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高职美术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也是高职美术教育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不是只学会几个设计软件的操作。还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多元化的设计思维以及一定的动手能力。
基础课帮助学生在以后专业课方面提高其实践技能。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教学要能够推动各专业的发展,形成适合美术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方法。
美术基础课教学是高职艺术各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必修课。它能够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能力。学生在基础课方面的学习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因此,基础课训练就会显得很是重要。高职美术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美术基础课程训练,要求更加科学的管理。
那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高职美术教育基础课程也应该有一些相应的变化,基础课要对原来传统的绘画训练方法进行一定的变革,形成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加入一些诸如结构素描训练、抽象训练、色彩训练、夸张训练适应于设计类的基础造型要求。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等专业需要安排相关的平面、三维、后期等软件课程,那么在基础课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结构,明暗表达、不同材质表达、空间表达、装饰色彩表达等方面的训练。还要在绘画的训练中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一定的过渡与联系。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夸张、装饰、抽象的素描和色彩训练。基础课训练,是要要求学生的造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要与不同的美术专业特点相结合。
例如在结构素描方面,结构素描是一种理性的素描表现方法,它忽略对象的光影、质感、和明暗等因素。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粗细不一的线条是它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结构素描的练习能够提高画者的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
艺术专业的要求是要我们的学生掌握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在美术基础课程中要合理地安排结学生学习时间。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与专业的美术院校地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专业的美术院校,那里的学生一般美术基础比较好,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一般较差,这里就更应该加强美术基础训练。要让其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基础知识与造型能力。让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与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对课时配置及后续课程的改革,将其基础课的训练方式改为适应以后专业发展,设置相应的基础训练内容,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以此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美术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提升学生美术知识素养的重要手段。美术基础不同的高职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和艺术创作中,会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水平。
在高职院校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加强基础训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是提升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更高起点的发展新阶段,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的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人才。高职美术基础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高职学生的造型艺术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设计和艺术市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娇.试论素描中的写实与抽象对素描教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0(4).
[2]黄力夫.浅谈卡通雕塑简洁而夸张的造型语言[j].艺术教育,2010(1).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4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笔者从事专业教学快三十年了, 深感美术教育工作之艰辛, 所以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分析中学美术基础课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存在以下的难题。
首先, 在高中读美术专业课的生源不稳定, 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 教育管理难度比其他文理科学生大。其次, 这些学生除了要读文化课外, 还要学美术专业课, 他们学习时间紧, 引导难度也大, 为了实现教学教育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 要着重每一位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美术课教师要放下“师道差严”的架子, 做和蔼可亲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差严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受, 而是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 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们必须把学生当成朋友, 努力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才能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处处为学生着想, 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亲其师”是“信其道”的前提, 教师的差严与鼓励, 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消除其因选择美术专业而产生“低人一等”的情绪, 能充分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 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可塑之才, 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入学伊始, 学生在与笔者沟通时, 经常流露出消极的想法:“老师, 我们读美术专业班能行吗?您不会白费心机吧?我们将来还能做什么?”望着学生充满希望却并不自信的眼神, 笔者坚定地说:“放心吧, 你们每个人都是没有被充分发掘的宝藏。拿出自己的画笔, 自由地画吧!”就这样, 学生将信将疑地学下去了。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构建学生主体作用, 才用总分总三步教学法, 不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美术专业课程中, 设计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逐步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及要求, 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总分总三步教学法。
(1) 总体定位临摹示范
第一阶段, 选择一些有针对性训练目标的优秀作品, 通过在课堂上讲解、欣赏、去感染打动学生, 激发他们的临摹热情。临摹大师的作品, 可解决学生不知如何入手的难题, 同时引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 可以给学生定位在一个较高的起点, 让他们在自然接受的同时, 学习和借鉴大师作品的精妙之处。
这一阶段的训练目标——熟悉装饰化语言, 学习平面造型元素和装饰色彩知识, 在这一阶段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恰当的示范作用,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
遵循美术直观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 课堂上教师恰当的面授示范尤其重要。在示范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方寸, 莫让学生将示范当成蓝本亦步亦趋, 那就违背了启发学生的初衷了。教师指出绘画表现的重点难点后, 要引导学生入门, 示范要点使学生信服, 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
(2) 短期分步练习
把临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逐个逐步, 由易到难分布训练, 化解, 分散技能难度, 使学生有接受学习任务的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完成前一阶段的分步训练后再递进加强练习难度。如此, 知识技能的练习环环紧扣, 循序渐进, 就可以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要求。
第二阶段训练目标——绘画基本技法练习以及平面构成基础的训练。
这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 我们特别要注重学生作业的直观展贴点评。众所周知, 作业是衡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把尺子, 美术专业的作业最能够直观地去体现画面中的造型、构图、结构、色彩、技法等绘画的要素, 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或四壁, 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评析作业中的优劣之处。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析, 发表对自己及别人作品的独到见解,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质, 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 大胆表现个性, 使学生能主动地、潜移默化地汲取专业知识, 培养开拓创新素养。展贴点评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个评判学生作业的局限, 使学生也投入到作业的评判之中。师 (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12页) 生之间相互交流, 使学生更易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助长补短, 在往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3) 汇总性地定期举办教学阶段性画展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反馈教学成果, 让学生享受绘画的乐趣, 体会被认可的成就感, 并再次强化学习的主动意识, 随着绘画素材及经验的积累, 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重复别人, 而是有了创新的意识, 有了自我表现的要求。这个时候, 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 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去选择适合的绘画风格, 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三阶段训练目标——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运用设计视觉元素, 规划、有机地将课堂教学与设计创新紧密结合。
实践证明:总分总三步教学法能较好地完善了美术专业教学的实用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多年来, 我校美术专业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专业过硬, 基本素质全面的美术专业毕业生, 他们在省内外大专院校深造后能学以致用, 社会多方面反映良好。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5
摘要:针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美术造型基础课教学方案。目的是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与造型相关知识的能力,提高其手绘水平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审美能力;形式美感培养;造型基础
检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 0134-03
工业设计是20世纪工业高速发展中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综合了审美、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图技术的要求。坚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仍然是实现人脑的创意输出必要的条件。当代的设计师群体是由具备独到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能够娴熟地运用手绘技能的具备高创意的一群人组成,而他们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手绘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系统的训练应该源于学院为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所开设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针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笔者为其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的根据和策略
(一)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
和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相比较,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方向侧重点的截然不同。材料力学、高等数学、c语言、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等等数理化课程占了大部分的比例,所以在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基本写生)上的课程设计特点是时间短,(一般是一个学期),内容相较简单。学生在美术基础课上能获得的训练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没有整个艺术学院完备的艺术氛围熏陶,一旦课程结束以后再想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更是不容易。学生在审美和手绘表达来说相对比较薄弱,断层的,甚至是一知半解的(部分学生是没有经过高考前的美术训练直接考上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习的不深入,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和不理解,学习起来很被动。所学的知识根本不够有效地被运用到以后的设计学习中,设计出来的效果图和展板没有美感。
工科的学生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不是发散性的形象思维,他们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参考往届的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展示,可以看到作品的大多风格呈现实用和朴素的特点。
(二)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制定美术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案
同样是美术基础课程,由于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与艺术院校有所不同,所以为其所开设的造型基础课程在内容上的着眼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首先强调构图完整、空间把握的合理、物体造型结构的准确分析,质感真实表达,后期以加强绘画作品完整度的以实用为目的课堂实践为主。总的来说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所设计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清晰朴素的手绘表达,基本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的方案为主,不是追求大效果的炫目和无细节的浮夸,是一种相当务实的教学策略。笔者任教以来发现大多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美感并不欠缺,他们缺乏的是将自己认为美的色彩和物像造型恰当的结合的手绘能力。学生的三维立体的造型能力还处在一个混沌未开的阶段,所以很多时候画出来的形象是偏向平面而不是立体的,作为色彩的应用也是近似乎于平涂。结构素描的训练相比较于调性素描,有其理性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运用到线结构的方式理性的全方位的分析和解构物象,克服手绘时过份主观随意的风格表达。用绘图的方式分析物体结构的逐步认知到大自然物象中秩序和规律,同时感受工具材料在纸张上以不同形态的用线、有秩序分布的点和控制整个画面的大块面的面貌呈现,从而完成三维物象在二维纸上以手绘方式进行符号样式的转换。
当然,作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造型基础教师教学态度也是是否能够成功上好这门课的关键。教学上不能够散漫,不能因为课时少,学校不够重视、条件不允许等等原因而泛泛而教,在接触美术的最初阶段,要让学生知道,造型艺术这门学科也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对于在设计专业的学习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公选课。
二、在原有的造型基础教学实践中逐步深化部分学科知识点,加强学生对造型美感的主动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短期内重视造型艺术以及达到造型训练的准确度,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调整和实践。将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的讲授和指导学生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学生实践当中实际能够运用的学科知识并不难理解,例如:形态、色彩、材料、结构、透视、质感、比例、构图等,难在在以后设计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为了避免一带而过的遗忘率,在最初的造型基础学习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点加强巩固对理论的运用,这些不断重复的知识点是一门学科能够达到质的飞跃的关键。因此在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练习设计一块还要结合进度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增设相关的理论讲述所需课时不需要太多,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贯穿整个造型基础教学,无意识地在练习指导中微调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达到深化教学实践内容上来。
(一)构图
笔者认为在造型基础训练一开始的环节中必须阐明的知识点是构图,但是授课过程中笔者不仅仅把构图作为绘画的其中一个技巧来讲授。构图,是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目的是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是呈现在观者面前首先在视觉角度上首先吸引观者的一个重要要素,是画面形式美感处理的主要手段。[辞海]换种说法,即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基本的概念一关于结构配置方法,那么室内的家具的布置,建筑的规划,一个产品零件组成的设计都应该归属于构图范围,目的是为了使用者有着第一感官的舒适感。其中就包含了共通的审美法则,包括: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的所运用到的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在临摹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这深一层的内涵,并且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的作品来给学生重点分析,使学生对形式美感进一步认识,其中包括优秀的工业设计手绘效果图。
(二)质感
在如何表现对不同物体表面特征的质感的把握上面。大家都知道,质感的表现对于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笔者观察到学生很多时候重技巧轻观察、轻感悟,是靠临摹相关的物体来学会表达质感的。临摹玻璃杯学会表达玻璃的质感,临摹木头获得表达木头的质感,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外界的习惯。用什么工具表达只是手段,对质感敏感的人即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将他所要表现的物体质感表达清楚。笔者认为在最初的美术造型基础课上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对质感敏感的观察能力,课堂上素描石膏质感练习、真实的静物摆设练习都提供了最初的练手和练眼的机会。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质和量的对比,这类型审美的获得源之于长期的观察。范本的技巧也是前辈通过观察得来的经验。在观察中带动自己的手,不怕眼高手低,最怕手低眼也低。所以在质感的训练中学会观察才是最重要的。在美术造型基础课上笔者要教授给学生的是一种细致观察的方法,而不是高考时的速成法。
(三)风格和形式
在美术教学课程进入到一定的状态的时候,即学生不再对绘画感觉到陌生的时候,就必须加强学生对形式美感和作品完整度的关注。无论是素描或是色彩习作或是设计效果图,最终的教学成果仍然是一幅清楚表达出创作者意图的完整美好的画面。在后面的训练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包括用色、布局、点线面构成和和整体氛围处理,逐步回归到“收”的状态。教师适当的为学生讲述各种不同的风格作品的特点和美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手法并加以完善,同时,风格的概念笔者认为教师要整体把握的,风格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他们以后对产品的设计的文化内涵的定位。就如同在美术基础教学的素描教学上,只有让学生分清了在运用的风格模式是调子写实素描、或是结构素描、或是半调子半结构素描,才能运用相应的技巧逐步完成细节直到整个画面。明确了风格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谈及从学习到创新,才有源可循。设计的风格林林种种,道理也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无论是设计大师还是艺术大师都要熟知中外设计史或艺术史的原因。艺术和设计不能完全割裂来进行。
三、使学生养成主动获取信息来源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速写,向大自然获取
教师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速写习惯,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速写是一种在无意识中可以逐步提高美术造型能力、美感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和长期绘画训练不同,速写利用的是点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画下随意性、自由性、概括性简约的图示印象。长期这样的练习会有效的训练到学生对外界物体的观察力和手头表达能力、对事物的造型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直接提高以后手绘设计图的用线质量和产品造型的表达,对于设计者灵感的获得更是大有裨益的。线条,手绘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从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东方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或当代著名的设计大师的手绘作品都可以窥看到线条的魅力。大师的线条和普通人手绘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线条是具有着生命的活力。抽象大师克利说过:带着线条去散步,就生动的表述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生命力。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表述,“仅从一条线的质量就可以断定该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画家之手。”只有长期浸染在这种手绘训练中才能把握用线的美感,同时教师也要常常给学生展示优秀用线的美术作品范例,包括设计图的、西方素描大师的速写作品分析、或者现当代流行的萌系手绘作品的分析、林林总总,这也是开阔视野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提倡新型便利的手绘工具的使用,运用常动笔头的方式式来开启发现思维的活动,很多同学的手机软件都会有画板工具,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大大的简化我们的工具材料,给我们的绘画带来便利和乐趣(软件绘画可以方便于平时无聊时的速写练习,不用带本子,平时用图示的方式代替文字表达想法等)。
(二)学习观摩,向优秀同行和相关学科获取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养成主动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分析和利用,课中开展定期的作品展览是互相观摩学习的好方法。学校每一学期开设的相关的美术公选课程(包括美术鉴赏、写生课程、美学课程等等)都可以去听;每一年,广东省内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展、美术展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在各大美术馆进行交流的设计展览,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有机会参观的同学可以带着问题和学习的心态多看多思考,开阔自己的眼界。各大杂志期刊、网络上发布的设计艺术信息,也是学习和观摩的途径之一。
结语
考前美术基础教学现状调查 篇6
关键词:考前美术 基础教学 考前美术教育 现状
引言
素质教育的实施,艺术类高等院校美术专业扩招,直接推动了我国美术高考热现象的出现。在高校扩招生源扩大过程中,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始终是我国美术教育诸多矛盾焦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普通科目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教育呈现出连贯性,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完成相应课程就能够达到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但是美术教育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却产生脱节现象,普通中学和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在课程内容、要求、标准的脱节,催生了考前美术教育,许多考生通过考前基础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课程之外寻求美术技能自我提升的教育机会。因此,对考前美术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等美术专业教育的衔接,有助于提升我国美术教育质量。
一、考前美术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1.考前美术教育内涵
考前美术教育主要是指美术专业考生为了通过美术高考而专门接受的美术教育。一般来说,美术考生为了通过美术高考而接受专门考前美术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参加校外举办的美术高考辅导班、参加普通高中的美术特色班,专门的美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院校附属中学、美术特色学校等。为了更好对我国美术考前辅导现状进行研究,限定问卷调查发放范围,本文所研究的考前美术教育主要是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校外美术高考辅导班、美术特色学校等所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这三种形式是目前考生接受考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且中等美术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则属于美术专业教育范畴。
2.考前美术教育特点
考前美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第一,考前美术教育在时间段上来说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与基础教育目标所吻合。但是,考前美术教育任务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之间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考前美术教育则主要是使学生具备美术高考所要求具备的各项美术技能,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基础和技巧。第二,不同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也各不相同。美术特色学校和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属于学校美术教育范畴,其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的培养目标不同,美术高考辅导班在教育场所来看则是属于社会美术教育范畴,其主要目标则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为主。因此,考前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考前美术教育现状
考前美术教育质量直接与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教育质量相关联。近年来,我国美术专业考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考前教育现状和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考前美术教育中初次接受美术专业训练,这个时期所形成的美术基础、审美情趣、绘画方法、学习态度对其以后进一步接受高等美术专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选取河北美术学院考前美术培训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前培训中心、河北省石家庄新华教育高考美术考前辅导中心、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等这几所较有代表性的美术培训机构和美术特色学校,对其考前教育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美术考前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学校美术考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
2现状分析
(1)考前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本文以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为例,对其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及要求进行分析。
表1 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美术教学计划表
以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美术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主要设置了素描、速写、慢写、色彩、设计等科目,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在三年内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达到熟练。其中,素描、色彩和速写在高一到高三的三年内重复出现,每个阶段学习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体现了螺旋式教学特点,而且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了较强的顺序性原则,在课时总量和学期课时量分配中也较为明确。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课程设置存在较强的功利性特点,未能完全符合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要求,在追求美术学科本体的同时,未能充分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未能对中西方美术发展史、美术思想等有相应系统的学习,其素描、速写、色彩等内容,而且还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在每个阶段都设有相应的高考模拟考试训练内容。例如设置的“远近素描画法”就是要让学生在短期内快速掌握素描技法。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以高考内容为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内容,学校就开设相应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功利性特点。
(2)考前美术教学现状
考前美术教学具有自身特殊性。但是其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环节或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原则,必须要灵活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在对河北美术学院考前美术培训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前培训中心、河北省石家莊新华教育高考美术考前辅导中心、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等4所考前美术教学机构的1786名学生发放的《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最终数据显示,其中有966名学生对于美术教学方法不是十分满意,占整个调查样本的54.1%左右;其中满意有452名学生,占整个调查样本的25.3%;比较满意的则有279人,占整个样本的15.6%;89人没有感觉,占整个样本的0.5%。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考前美术教育整体并非十分满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有8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安排压力较大,未能考虑到学生的感受;77%的学生认为考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讲解启发性较差,大部分都是按照美术院校优秀学生试卷标准进行嫁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自身的独创性较少;89%的学生认为考前美术教学方法十分单一,主要是以实际训练法、演示法和讲解法为主,而欣赏教学法、小组交流等方法则很少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nlc202309011735
(3) 教学资源配置情况
在对河北美术学院考前美术培训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前培训中心、河北省石家庄新华教育高考美术考前辅导中心、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等4所考前美术教学机構在美术教学方面的资源配置进行调查中发现,河北美术学院考前美术培训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前培训中心作为专业的美术考前培训机构,依靠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其考前美术教学在教师、专门教学场所和其他一些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具有较好基础,而河北省石家庄新华教育高考美术考前辅导中心、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则在相关教学资源配置方面较弱。仅以教师学历和教学经验而言,河北美术学院考前美术培训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前培训中心共有75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52人,兼职教师23人;75名专职和兼职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67人,具有讲师职称的49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3人。由此可见,其整体教学队伍素质较高、经验较为丰富。河北省石家庄新华教育高考美术考前辅导中心、邯郸县一中美术特长班两所学校共有专职美术教师19人,兼职美术教师7人,共26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有7人,其余19人学历都在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下;在教学经验方面,26人教龄在5年以上的仅有14人,其余12人教龄大部分都集中在3年左右。由此可见,依靠于美术高等院校的美术考前教学机构,其教育资源配置较为良好,也从一个角度反映考前教育资源在不同机构之间分配的不均衡。
三、总结
考前美术教育是我国美术教育的诸多矛盾焦点所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发现,考前美术教育机构在专业课程方面主要开设了素描、速写、设计和色彩等专业课程,确保学生能够较好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体现了顺序性原则,但是也存在功利性较强的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则是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启发性较差等问题,造成学生美术学习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在教学资源配置中,则依托于高等美术院校所举办的培训机构,其教学资源配置较好,整体美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以上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我国考前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国高等美术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考前美术基础教育和高等美术专业教育的衔接,实现资源互动,不断提高考前美术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袁恩培.关于美术高考方法与方式的讨论[J].高等建筑教育,2003(6):17-21.
[3]徐丹.高考美术教学[J].美与时代,2003(8):77-79.
[4]宫六朝.从中学到高等美术院校——南京宁海中学教学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5]宫六朝.从中学到高等美术院校——大连第十五中学教学实例[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6]宫六朝.从中学到高等美术院校——杭州第七中学教学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美术学专业美术基础与考前美术基础教学衔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120008)。
浅谈对美术院校基础课教学的思考 篇7
在这样一个时代, 我们的确不能培养同学们只埋头练自己的一技之长, 而要同时关注整个文化艺术的前沿。过去的艺术院校比较注重技能的培养, 而不大重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的培养的情况, 经由前几年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改革而得到了改善。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通才教育, 当代人才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给个人发展的空间带来了无比的丰富性, 艺术院校纷纷增强了人文社科前沿知识的训练, 把各自学科的狭隘底面各自拓宽, 以适应各自的需求, 也成功地造就了不少“通才”。
可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的辞职引起美术界不小的轰动, 以及当前博士生毕业难的问题我想也许都是因为我们素质教育中的某些问题造成的。尤其对于我们技法类的美术生而言, 知识结构上加强了复合型的课程, 纷繁复杂的知识型结构课程挤掉了我们太多的专业技能课程, 即那些被称为“艺匠”的功夫课。
一些有一点想法的学生, 眼界刚刚开阔了一些, 却已被当代种类繁多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搞得头昏眼花, 这又让我们茅庐未出的学生如何选择呢?毛焰曾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时代太需要大师了, 否则我们的艺术将在一群庸人的自大中越来越蹩脚。”我觉得很对, 任何时代, 伟大与渺小的冰炭之别都存在着。如果缺少伟大人类精神就不足挂齿;同样, 如果没有大师艺术将毫无目标, 更谈不上魅力———正如缺少质的量只是一堆泡沫而已, 泡沫再大终究是泡沫。
这涉及到我们当下的艺术现状, 经过一九八五年以后的所谓“新潮”的荡涤,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艺术界的状况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多元的多样的格局得以确立, 再也没有一种形式的东西统一天下了, 即便是官方的全国展览也失去了以往的权威性。市场经济是抵制奴役的最有效保证, 因为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民族意识的增强及个人自由观念的抬头。艺术家纷纷在各自的基点上寻求发展, 不必再一棵树上吊死。但如果我们还有几分清醒, 便不会把我们面的市场经济当作救星。我们生存的背景并不有利于艺术发展, 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任何艺术家都无法避开时代的局限, 我们面临的艺术现状是支离破碎不可名状的, 什么都有什么都留不住。新文人画也好, 水墨实验也好, 都是凭借一些陈旧的和时髦的美学碎片做的包装而已, 油画的问题也始终被国情所掩盖了, 水准和品位大踏步地往下走。这就是我们广大的美术生在当下的时代可以学到的东西。
我们美术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现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历史告诉我们, 任何伟大的艺术都是有穿透时代的功能的, 是我们开始缅怀大师的时候了。要知道美术史中的第一个美术学院是多么艰难地从中世纪的行会作坊中走了出来, 又是怎样经过一代代大师的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这其中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即包括古典式的, 也有巴洛克式的。印象派的以及苏联模式他们不单应出现在我们的美术史课本中, 而更应该被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采用。起到更多的实际意义。仅举一例, 这就是五十年代风靡中国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它在当时与徐悲鸿所倡导的以素描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认为直到今天还有着示范作用。但是自七十年代末以来, 美术创作的多元性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 并有很多人站出来批评这套方法, 认为契斯恰科夫的素描体系是陈旧僵化缺乏活力的, 这确实是一种缺乏全面了解的偏见。契斯恰科夫这套体系的最大影响主要在素描理论方面, 它的素描写生训练旨在研究处在空间中三位形体, 强调视觉的客观真实性, 追求如何精确的符合对象, 强调不是用脑子去想, 而是用眼睛去看, 准重事实, 忠实表现对象存在的瞬间。他的教学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强调对自然生活的观察, 强调科学实证的态度, 强调观察理解和表现、气氛的过程, 尤其强调对人的研究。契氏素描教学法, 从思想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要求, 作画方法直至工具的运用都具有其系统性, 可理性和可行性。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教学体系。但这样优秀的教学体系如今只在较少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保有痕迹和影响, 这足以看出我们当下美术院校在基础课的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应该更加务实一些, 先让学生们抓住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8
一、美术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方面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 有一定的基本功底子。有的学生基础较差, 技法等方面还处于初级水平, 更谈不上理论。有的学生学了很久, 但路子不正, 表现出一些不好的技法习惯。
学生水平不一, 学习态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上课能按老师要求, 仔细认真地观察、思考并画出作品, 但这种观察仅停留在技法层面, 要进一步提高到对表意的思考, 才能有助于学生艺术生涯的发展。但有的学生对于素描、色彩基础课不重视。其一, 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相比, 课程时间设置上较短。其二, 很多学生以为自己有基础, 好高骛远对基础课不认真对待。对老师要求的模特或静物素描, 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概念性的东西来作画或直接套用某种稔熟的技法。画出来的东西不具有独特性, 根本没有捕捉到老师提供的模特或静物的特征, 线条、色彩、形状都只是概念性的样式。这种画法仅仅停留在重复水平, 虽上了很多课, 学生没有大的长进, 教学效果不明显。
此外学生接受应试教育进入大学, 很多学生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认识仅限于应试, 注重技能训练, 而较少将它们应用于个人的情感表达, 也很少用于创造性的生活实践。这是制约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也是美术基础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教师方面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这很重要, 但老师们的教法往往概念化、程式化, 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上课, 不注重与学生的专业课相结合, 以致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和相关的专业课无任何联系, 学生上课没兴趣, 积极性不高。
不仅如此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短时效应, 注重对学生基本技法的训练, 而没有立足于学生艺术生涯的长远发展。但艺术最重要的是创造, 而教师往往以为让学生打好基本功就完成了本课程的目标, 所以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此外美术基础课老师的视野较狭小, 没有注意将前沿的美术思潮及表现方法引入课堂, 完全以课本为纲, 为了基本功而训练基本功。学生学习时不仅感到枯燥无味, 还形成了模式化的套路, 没有掌握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创造性能力。这种现状与创新型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背道而驰。
(三) 教材、课程设置方面
一直以来中外对素描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和流派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因此美术基础课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而各种教材之间有时自相矛盾, 甚至无法自圆其说。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 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尤其是学校安排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时, 没有遵循专业课和美术基础课的逻辑联系。比如学生在素描中已学完人物素描后再学解剖学, 在学习中国画时, 老师却未在之前安排中国书法的内容。这种基础课程内容的安排与专业课内容安排的不协调, 使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课程时逻辑线条模糊, 有时甚至知识铺垫不够, 造成混乱。
二、解决美术基础课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 生源素质上严格要求
在招生的过程中, 要加强招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一方面能严格控制生源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预防一些招生过程中的潜规则和腐败问题。有些学生如果水平太低, 而本人又不感兴趣, 将他招进学校对他不是好事, 反而会耽误他的一生。另一方面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办学规模以及条件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不可贪多。因为艺术类专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及相关设备要求较高。对于高校来说, 有一些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国家级的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一般来说, 这些学校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有较强的满足感。升入这些院校的学生, 大部分是本来无望升学的学生, 经过几个月的美术突击强化训练才能进入高校, 自己和家长的感觉都很满意。第二, 有一定的进取心。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会重新反思自己, 对以往学习中没能认真努力导致学业不佳会产生一种愧疚心理, 会有一种重新再来一次的心理期待。第三, 对自己的实际状况、能力不能清醒地认识。学生进入学校后, 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加上对宏观的教育教学背景缺乏了解, 在认识上往往有些偏差。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设定就要既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和要求, 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
1.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的指导
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 学生学习美术基础课急功近利, 周期短。而相对于专业课的时间较少, 有些学生也不重视。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方法的指导。
艺术是长远的道路, 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取得成功。如果学生真想在艺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就必须戒掉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从心态上向真正的名家靠近。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名家传记及其创作经历。尤其要有谦虚精神, 不能掌握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懂了, 因为真正的艺术要精益求精。
另外有些学生就算学得认真, 往往完全随老师, 被牵着走, 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爱好及创作特质等, 帮助学生进行定位, 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或作品, 让学生仔细研读, 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
2.素描、色彩的基础训练不放松, 并加强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的培养
素描是学会造型的基础, 而色彩对造型艺术规律的把握以及往后全面的艺术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一如既往地重视基础训练。但不能还和以前一样纯粹只重视基本技法的训练, 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色彩的教学上, 学生不应该单纯地复制、模拟自然物, 而要运用所学到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品味挖掘出个体眼中自然物的独特特征及审美趣味, 然后用自己掌握的艺术规律、技法等来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独特特征。因为艺术贵在创造, 而自然只是我们借以表达艺术的外物。只有经过个体创造了的东西才有可能具有个性的智慧与美, 才会有价值。并且对于创作者本身而言, 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与智慧沁润于作品中, 创作者才能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而这种快乐才是艺术的生命, 才是创作者生生不息地创作的动力之源。
但如何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需要长久的熏陶和培养。一方面老师要注意配合教学内容对一些名家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 让学生参悟名家的审美点及画面色彩、气氛的表现力等, 从而产生启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艺术创作理论的书刊, 及相关的历史、文学著作等, 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 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厚积必然薄发, 对艺术的把握及审美能力必然增强。在具体的实践中, 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比如在素描过程中老师要平衡好对学生作品的物体形状、比例、线条与学生作品反映出来的感受力的关系。不要一味为了形状的准确而对学生的感受内容进行否定, 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在素描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力表现在作品中。
3.在对学生技法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
技法训练作为一项基本功, 是绘画的基础。但想象力是根本, 因为想象力决定了创作者最终的发展。因为面对同样的物或情境, 有想象力的人往往能够迸发出灵感, 创造出自己心灵世界对美的独特认识的图像, 而没有想象力的人往往麻木而失掉了创作的机会。
在色彩造型中, 对色彩的联想能力不可忽视。如很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特别注意对色彩的对比搭配。但往往出现越注意却越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学生对色彩运用联想能力差的表现。要加强对色彩感受力的联想, 就必须培养学生在整体中对画面色彩的把握, 在明确想要的效果之后, 根据颜色的冷暖、干湿, 以及着色方法的考量, 事先结合自己掌握的艺术规律和审美能力对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调和情况以及带给人的感受进行联想。
另外在素描造型的过程中, 要通过抽象训练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想象的画面。再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物体相对位置的把握, 有些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加入虚拟对象入画, 通过对比来凸显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是对想象力的微妙运用。
4.与时俱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 加强对于学术潮流、新出现的学术流派观点以及审美趋势的把握, 只有如此才能站在学生的前面, 并且能够有活水教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对新知识的探索, 如介绍新的材料、媒介和技法, 当今各种艺术动态, 不同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等, 这样使学生开阔眼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三) 加强对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进
关于素描、色彩的流派众多, 但权威性占绝对优势的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一定要挑优秀的流派博采众长, 让学生开阔视野, 以启发学生。
而针对美术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课逻辑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一方面美术基础课老师应该发挥更大的自主性, 积极配合专业课老师的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预先根据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老师的授课计划按照内容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 考虑写生时间、地点, 灵活具体地安排教学任务。同时要鼓励督促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积极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 争取最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对美术学基础教学僵化局面的一种大胆的突破。
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着力解决影响美术基础课教学的学生素质、态度及教师、教材课程等方面的问题, 一定可以提高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宇.创意色彩课的教学与创新[J].艺海, 2010, (6) .
[2]颜海强.素描基础课漫谈[J].美术大观, 2010, (5) .
[3]陈青.当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问题研究[J].黄河之声, 2010, (1) .
美术基础课教学 篇9
美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教育教学, 培养学生适应小学教学需要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将来从事艺术实践奠定必要的技能基础,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促进智力, 能力全面发展的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规律,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发展学生的智能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动, 在美术基础课中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 美术的分类既多又细, 如绘画就分为中国画、油画、板画、水粉、水彩等, 而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写意、工笔、兼工带写等若干类, 在画种上分为山水, 花鸟, 人物, 工艺中的图案, 手工 (纸工, 泥工, 木工等) 而这些分类中所包括的绘画
计人才, 为本科艺术设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优化课程结构, 实行课程内容改革, 采用“双师型”师资结构
改变课程设置强调创造性和革新精神。时代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提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以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在教学中以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思路, 提倡课程设置和内容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7]教师不但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案例的制作当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分析与解决问题, 表达、表现及设计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避免教学中的“过程模式”, 破除以往只看重最终设计效果图好坏的方法, 对于前期调研, 案例条件分析, 设计思路推敲, 分组讨论等这些中间环节都给予重视。在教学内容上, 强调设计前的调研分析, 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调研可以让学生对所设计对象的产品市场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才能有的放矢。通过收集资料, 教师可以与学生就现有的设计产品进行分析解读, 讨论其设计手法和思路, 在积累和丰富设计语言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该设计课题的理解。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各个设计方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设计理念, 从而强调设计合作与交流互动的重要性。
采用“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任教人员既是教师, 同时也是设计师、技师的人才类型, 或者是设计师、技师兼职教师[4]。这种师资结构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陈旧格局。目前很多高校设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 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或单独完成设计项目。设计是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脱离了设计前沿, 那他所传达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也必定会与社会发展与需求形成差距。
方法、技能、技巧又各不相同。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选用什么方法, 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来定, 在传授某一知识点时, 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兴趣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 以直观为主, 实践为辅的示范教学方法, 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学习时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提高表现能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技能, 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没有技能、技巧的训练, 美术教学就无从谈起, 笔者在通过多年的美术基础教学实践中感受的, 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技巧训练教学, 示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这种示范教学方法在中国老一代的教育理论中有过精辟的论断, 荀了曾说过:“不闻, 不若闻之, 闻之, 不如见之”。
中国南齐时代 (公元479—502年) 的人物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到的“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四种方法:传指的是师承, 也就是说向老师学习流传口授的绘画创作成法、技巧和知识。移是一种对他人方法的借鉴, 也是对于自然的观察借鉴, 加以理解变化, 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模是临摹, 也是复制的方法, 是学习大家的创作手法, 磨练个人表现和创作技巧最有效的方法。关于临摹, 古代和现代都有很多不同的技术, 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写是写生, 写生是纯纯粹粹中国画自己的概念, 鼓励画家到大自然中观察记录, 提炼成为平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设计时代”, 文化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教育的改革更加刻不容缓, 旧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形式、方法已经于时代相脱节,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所处的瓶颈期表明, 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所有从事设计教育的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参与, 建立新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 对旧模式、旧体制进行改革, 从实际出发, 不断探索, 让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 与国际先进的艺术院校接轨。
参考资料
[1]胡嘉辉.格罗佩斯设计理论与新经济时代的设计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 2006年·第6期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姚小刚.比较视野中的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观察》, 2005年08期[4]弗兰克惠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M].北京:现代与艺术杂志社,
[5]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6]张巨平.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
[7].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作者简介
李冬冬, 讲师, 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 现任河南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理论研究, 油画创作及教学。
的创作素材。学习和创作的过程, 几乎离不开这四种方法。只有灵活掌握, 刻苦练习, 善于思考, 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笔随心意的境界。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 以较大的篇幅论证了示范教学的必要性, 他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在可能的范围内, 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大教学论》P103152页) , 示范教学方法在美术基础教学课中的运用,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示范教学是进行美术技能、技巧训练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美术基础教学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 是其它学科替代不了的, 由于美术基础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 就是使学生掌握动手写生、临摹、设计制作等实际动手能力。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 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感知规律:学生在感知时目的、任务越明确, 效果越好, 感知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别越明显, 感知越明确、越清晰, 因此, 要运用颜色, 形状, 大小等对比关系来提高需观察部分的相对张度, 活动着的感知对象易于被感知, 尽可能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手脑并用, 可提高感知效果, 例如: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 我们发现, 一些美术中的专用名词、用语、技法等概念, 只凭讲解, 学生难以理会, 如:中国画教学中讲到墨分五彩, 干、湿、浓、淡、焦就发现, 只从文字上讲授让学生理会和掌握丰富多彩的墨色变化是很困难的, 教学就显得枯操无味, 且效果差。
如果我们采用示范教学这一手段, 直接用水墨在宣纸上示范画不同墨色丰富变化的层次, 并讲解各自的特点和适合于表现什么绘画内容的时候, 学生就直观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墨色变化和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规律及特点, 学生就易于理解, 掌握。
讲到线描中的落笔、行笔、停顿感转折、收笔等技法时, 也必须通过教师示范, 才能达到其教学目的, 使学生领悟到中国画笔墨的乐趣, 了解和掌握中国画传统技法。
在色彩写生课的的教学中, 色彩的冷暖、明暗、虚实等理论知识必须在教学实践中, 也就是在实际写生作画中将以证明, 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不同画面出现的灰、脏、花等错误加以辅导、纠正, 才能使学生便于理解、改正。
在工艺、剪纸、设计制作等教学中, 涉及的示范教学方法就更多了。
二、示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艺术的接受更需要调动接受者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 它既离不开形象思维, 又不能摆脱理性思维的樊篱。示范教学的特点在于边讲授理论, 边进行实际操作,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把讲授的理论以直观的形象加以表现, 浅入深出, 有利于学生判别正、误, 能及时纠正绘画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方法, 如:中国画水墨技法教学中, 我们讲到水份、墨色的重要性及表现技巧时, 通过正确用笔、用水、有墨进行示范教学, 再用错误的方法示范, 进行比较, 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又如, 在山水画教学中, 常遇到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表现不出层次、空间、虚实, 其原因之一是墨色运用分不开的, 我们通过示范, 讲解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丰富的空间、层次的道理时, 学生就能正确体会墨色在中国画中的生要性, 由于示范教学把美术的众多的技能、技巧理论, 迅速直观地表现于教学过程中, 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学生易于理解, 也能够接受并乐于动手。如果教师能正确地应用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进行教学, 便能活跃教学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素描、色彩基础课教学过和中经常听到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无从下手, 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入刻画, 解决不了习作中存在的错误方法和问题, 徘徊不前, 此时, 教师如能运用熟练的技能技巧, 使所画的物体形象出色地展现在学生跟前, 并讲授绘画要点、方法, 排出的学生作画惧怕感, 学生便能在较短的时间理解、掌握素描、色彩基础绘画方法, 使学生在听、看、动手过程中, 有效地提高绘画技能技巧。这样激发了学子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正如孔子在自已的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论断, 美术课中的示范教学方法恰在此时激发了学生对绘画的求知欲, 使他们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示范教学能促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示范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示范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演示为主, 学生练习为辅, 教师在传授书本理论的同时, 向学生作示范性的绘画技能操作, 使学生直观、迅捷地获得感性知识, 演示之前, 教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以保证演示的良好效果和示范的正确性, 演示中, 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方法与过程, 例如;讲授线描的落笔、行笔、顿笔、收笔等技法时, 教师通过示范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用笔方法和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边观察、边理解、把感知和理解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正确、全面的绘画知识、技能, 然后在演示的基础上, 教师要辅导学生进行练习, 使学生手脑并用, 依靠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 巩固所学的知识, 形成正确的技能和习惯, 教师在运用示范教学时, 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示范的目的、要求、练习要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 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学生练习的质量, 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 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可以看出来, 在示范区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起主导作用, 在示范教学中, 教师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绘画技能、技巧等方法, 就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很难在学生面前竖立起良好的形象,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 无论是传授技能, 或者培养职业道德, 都须要教师作出示范和表率, 可以说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等特点, 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强有力的教学力量, 它对于学生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且证明着教师的真实水平, 这就迫使教师钻研专业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防止知识老化,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从示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来说, 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 直接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示范教学能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示范教学由于它特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魅力, 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能把示范教学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便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揭示了示范教学的原则以及实质, 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两个飞跃, 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实践活动, 从现代教育教学科学发展来看, 示范教学的根据在于承认学生绘画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客观过程,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外因,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主动, 积极地学习才能实现, 进行“注入”和“硬灌”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绘画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甚至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培养善于独立思考, 富于首创精神的新一代。示范教学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这中, 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 有利于发展学生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得到协调统一, 可以挖掘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潜力, 减轻大脑的疲劳, 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 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 如何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值得深思。笔者从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中得出这么几点体会, 弊漏缺点在所难免, 只是希望抛砖引玉, 能够得到有识之士的指导, 斧正。
摘要:“示范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美术基础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了解和提高美术专业基本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弘扬素质教育目标等方面起到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谈美术色彩基础教学 篇10
一、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阶段的训练
1、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从哪里入门
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美术色彩基础教学入门应从色彩语言本体多做考虑,即暂时抛却物象,从强调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等方面抽象因素带给人们的不同知觉与情感入手,利用大量时间进行色彩抽象因素带来的知觉与情感联想训练,比如利用画面色彩的不同调配与组合,表现高贵典雅或朴实无华;表现色彩与味觉的联想如酸、甜、苦、辣;表现色彩与情绪联想的喜、怒、哀、乐等。在训练中还可以让学生听音乐,然后用色彩画面表现如古典、流行、民乐、爵士、摇滚等乐段。这些训练之后再逐步强调色彩抽象因素与具体物象的写实性结合,是从色彩的平面抽象转向物象立体具象塑造的过程。这种训练方法有些象中国文人写意画训练从书法笔墨入手的路子。即先学会墨分五色和用笔抑扬顿挫使转之后再用这些来自于平面的抽象笔墨去表现具体物象。其二,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利用素描造型手段先解决好具体物象的写实造型问题,之后再转入色彩诸因素的训练当中来,有了素描造型基础再把色彩中的冷暖、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等抽象因素按照光色理论就位到各明暗调子之中,从而完成素描中立体造型到色彩塑造的顺利过渡。两种色彩基础教学入门的套路似乎殊途同归,但作为基础训练效果却颇有不同,两种教学路子中各自的优点即是它的不足。在教学中不要过于偏执一方,要注重矛盾双方的转化与共融性。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探索和实践后认为先强调素描立体造型诸多因素的协调性,进而再解决素描与色彩因素的结合,以此顺序作为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较为顺畅合理,这也是由我们目前学校美术色彩基础训练由写实色彩作为基础所决定的。
2、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对素描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幅色彩画来说其中素描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与素描是分不开的。目前素描的塑造方法有所不同。倾向于国画专业方向主张把线或线面结合的手法作为主要塑造手段,突出线与黑白布局的韵律感节奏感;倾向于设计专业方向主张所谓的结构素描,注重透视线与结构线相互转化;倾向于西画专业方向主张明暗素描塑造方法,注重明暗调子、黑白灰的刻画,主张对物体结构光感明暗变化进行全方位全因素的塑造。明暗素描方法的价值在于它充分反映画面中黑白灰色调深浅的节奏韵律,注重表现物象空间体积与质量感,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最好结合。我主张在色彩训练中重点练习明暗调子素描,因它注重光感,恰而,光又是色彩光色理论当中的母体。所以明暗调子素描的光色理论与色彩光色理论正好相合。
素描训练当中要注意三点要求:其一,以整体贯穿于绘画的始终,它是完善绘画方法、步骤的载体;其二,用明暗五调子塑造体积方法,在解决比例、结构、透视基础上,注重五调子的分布及黑白灰特点,做到下笔准确果断,干净利落;其三,注重利用画面虚实塑造物象前后空间关系,充分利用明暗调子把空间对比前后关系拉开。以上三点是在素描训练中为将来能顺利完成色彩基础教学提出的最首要最基本要求,至于质感、量感、画面节奏、个性等素描要素当然也要进行循序渐进适度的引导。
3、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训练与色彩训练的结合
适度的素描训练之后转入色彩塑造训练,因为有了素描学习中对物象整体空间体积塑造能力的达标训练,色彩训练中则主要强调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与物体上明暗五调子的对应关系了。在对光源颜色的感知能力训练中,观察不同光源颜色对画面色调的影响,观察光源颜色影响物体的部位。固有色在物体上体现最明显的部位在哪里,环境颜色影响物体的哪些部位,这些部位与明暗调子如何对应。如果素描的明暗与物体上条件色彩、固有色彩体现的区域能够对号入座,使色彩与素描明暗完美结合起来,再能通过色彩冷暖虚实等对比因素的利用拉开画面物象空间,那么作为写实色彩入门训练基本上就达标了。万事开头难,入了门槛,进了色彩艺术的殿堂,倘佯其中再求变通就会乐趣无穷。训练当中对色彩的把握,要多观摩参照西画印象主义大师们的作品,欣赏印象主义作品既能充分体会色彩与素描结合的写实性,又能为提升作品写意性提供充分的营养。
经历以上色彩入门训练以后,接下来就应是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巩固的阶段了。下一阶段中又应有哪些努力方向呢?
二、美术色彩基础教学中提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笔要以形当先,笔落随形讲求写味
色彩基础训练基本以短期作业为主,在短期作业当中不可追求工细之美,一般要求以“写”字为感觉。初学者用笔肯定无所适从,应以随“形”用笔,逐渐再追求层次性,这里所说的“以形当先”不单纯指外轮廓形,还包括物体本身内在的“结构形”。做到了随形用笔,那么素描中体积、空间等诸多要素就会很好的展示出来,用笔也有了目标、方向,初学者就不至于茫然无措了。在基本的“随形用笔”解决之后再考虑画面整体构成中的用笔布置需求,从而感悟画面整体的气势韵律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2、感悟色彩,协调画面各因素关系形成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
大千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为了让我们的画面能发出光彩,就需要我们了解色彩的规律,运用色彩规律更好地表现客观世界。色彩是不稳定的,它会因光线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起变化。有人说“色彩会在空气中跳舞”,这有一定道理,我们就是要依靠色彩变化的原理和自身的色彩感觉来捕捉色彩。协调各种不同对比因素构成画面的整体丰富性。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阴阳学说玄妙无穷,阴阳无极充满着智慧哲理,对立因素互为依托从而构成世间万物的丰富多彩,画理更是深谙此道,利用如大小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曲直对比、进退对比等知觉因素,再融合色彩的情感因素进而相互协调构成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就会如一曲完美的交响乐篇令观者着迷。
3、追求色调的情感情调,达到色彩的升华
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提高训练阶段时要着力抓色彩的基调,画面里的每一块色彩都要与基调和谐,从而组成一幅画的色调。如果一幅画没有调子,就会在颜色上出现脏、乱、灰、碎的现象,导致画面琐碎。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组织画面的调子,调和各种色彩关系。如一幅田野风光的画面,主体是绿色的原野,于是就形成了绿色调子,给人感觉生机勃勃。色调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方面分为:红调子、黄调子、绿调子、冷调子、暖调子、高调子、低调子、艳调子、灰调子等或它们的组合。这些调子指某一类颜色所占画面面积大小比例来确定命名的,不同基调所带来的情感感受是不一样的。如高雅与朴实、传统与现代、奔放与忧郁等等。古人云:“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了解了色彩的基本规律后,就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在不断调色过程中使自己的色彩语汇丰富起来。对于初学者着重于入门阶段训练的同时要逐渐加强对提高阶段训练要求的领会与感悟。
三、结语
在色彩基础教学中,素描是色彩的灵魂而色彩是素描的升华。通过对色彩的分析,对素描的解析来达到二者的融合。以上是作者历年来总结的一套思路,撰写此文并不是号召把教学搞死板僵化了,而是求得一个畅通之路来节省美术色彩基础入门教学训练时间,以求效率。
摘要:通过分析提出色彩在关术基础教学中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以及要求,并探索如何完成色彩基础教学由入门到提高的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基础教学,印象主义,用笔,色彩的升华
参考文献
[1]1黄今声著:《色彩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046-02
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日益提升,初中学校的领导为了积极地应对这种要求,逐步推动了美术教学在初中学生学习中的开展。初中美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速写、素描、色彩等基础绘画知识的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构筑起必要的绘画基础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实践中,达到对于其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首先,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地与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交流,并主动获取学校以及其他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各项素质能力的记录和反馈,达到对学生各方面学习状况的有效掌握。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既有素质能力以及学习潜能来构筑分层次的教学,为相同层次的学生构筑起符合他们的学习水平定位的学习目标,从而使不同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对于各种基础绘画技能的有效掌握。
其次,美术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基础绘画教学所具有的抽象性,以语言讲解和示范作画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开具体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重、难点与抽象性较强的方面进行实际的示范,帮助学生从直观层面达到对于理论的领会,并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作画,从而巩固他们的基础绘画能力。比如,美术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湿画法以及干画法的技巧,使学生在感性及理性两个层面实现对于课堂知识的领会。
最后,美术教师要以初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措施激活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缺乏耐性,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而且还会对重复细致的绘画训练感到厌倦。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总结,抓住其学习的精力演变规律,在学生容易疲惫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图片,或者是引导他们外出写生等。
二、初中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1.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美术教师要想使学生实现对于基础绘画教育的有效学习,就必须积极地针对学习方法来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一方面,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从整体方面去观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就某个事物的整体结构去熟悉此事物,在他们形成对于此事物的整体认知之后,再引导他们就某个局部或者是焦点进行详细的观察,以使他们在日后学习中习惯于从系统与部分两方面去认识事物。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体的感官评价与仔细的分析对比,帮助他们找到绘画中技巧运用的不当所造成的画作的偏离,努力培养他们从空间关系、虚实搭配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修改的习惯。
2.强化临摹以及写生的训练
美术教师要想使初中学生在短期内达到对于基础绘画的能力的掌握,就必须引导他们进行临摹與写生的基础训练,帮助他们在临摹锻炼中逐步地分析、总结、学习、掌握他人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在写生中仔细观察实际生活、构筑细腻的情感、端正审美理念等,使他们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风格特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临摹的强化训练时,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学生选择困难程度适宜的作品,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临摹作品,提升学生在基础绘画学习中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而且,美术教师还要在学生产生对于临摹的某种认知之时,及时地引导他们以写生的方式去实际践行他们掌握的技巧,帮助他们切实地实现对于自身绘画基础的奠定。
3.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基础绘画知识的掌握对于丝毫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来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对于有效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对于基础绘画教学的接纳以及喜爱。一方面,美术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推动评价内容的细化以及丰富化,努力观察学生绘画中的亮点、进步之处以及缺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并着力针对不妥之处,利用鼓励式的语言来帮助他们修正。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还要推动教学评价的多样化的实现,通过构筑学生之间互相批改、学生与教师共同批改、针对学生个体实施单独性的批改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努力发现他人及自己的亮点以及不足,从而帮助他们在绘画学习中将不良习惯以及缺陷环节加以转变,逐步构筑起他们从更高层次看待基础绘画的习惯。
基础绘画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美术审美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都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当措施来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郑世华.论多媒体技术对绘画课实践教学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0,(04).
美术高考生基础教学初探 篇12
改变故有的教学模式, 并不是全部抛弃传统, 学习传统后走出传统, 注意科学的教学方法, 才能把教学搞好。那么, 如何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或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进行比较科学的教学, 才能使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呢?我觉得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先看后画, 注意观察
在学习美术活动的过程中, 首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是观察力。观察力是通过人的视觉, 在感知事物的形状、比例、色彩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现活动。观察力是观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及审美能力, 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面对现在大部分美术院校高考招生都采取了默写为主的特点, 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临摹作品, 教师要拿范画 (或是写生作品) 让学生临摹时, 不要急于忙着让学生下笔画, 而先要求学生多动脑子, 认真、仔细地观察一番、并用设疑、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看图、议论, 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如何下笔、运笔作画, 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思维能力。
二、先自己设计后再画,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画实物写生中, 不少教师总是先对学生进行一番指导 (或是演示) , 再叫学生动手画。而“自己设计自己画”这种方法, 打破了这老框框。教师先将实物交给学生, 让他们分组讨论, 自行设计, 确定构图形式, 并允许大家须一定时间内调整、修改 (也可由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比较再定型) 。这样做, 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通过学生自己合理的科学设想,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画
在绘画教学中, 教师在传授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表现, 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例如由老师画一张未完成的画, 诱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添补老师所未完成的画面。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发展学生的自我个性。学生的头脑是非常活跃的, 他们在美术创造上往往表现得最大胆和最具活力, 他们常常会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图像。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要鼓励学生乐于动脑, 让学生在画面上大胆表现自我。把技法的传授与思维创造在教学中溶为一体, 在教授技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 在发展学生思维创造活动中教授技法。这种指导方法, 有时还会出现连老师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画记忆画, 向创作阶段过渡
创造性是建立在丰富的记忆基础上的。记忆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以及用线、色造型能力。因此, 指导学生到校外去观察事物 (简单的如月色、桥、远近楼房等) , 再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物画下来。这同学习语文, 进行课外阅读一样, 对培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是很有益的。
五、指导学生画命题画, 偿试创作作品
命题画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好方式, 在历年高考中, 都专门作为一专业科来考试。学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后, 可以经常进行命题画的训练。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构思、画小草图、修改稿、正稿、直至完成作品过程中, 始终注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尊重他们的创作构思和设计处理, 并要求在创作中完善整体效果。尽管学生的艺术手法有时并不那么成熟和完美, 但老师切不能“扼杀”学生难能可贵的自我萌发的创作构思, 要在充分肯定其创作构思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参与的过程, 就是学习、提高并完善创作效果的过程, 只有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 才能可能获得创作上的成功。
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展
通过展览, 展出学生创作的成果, 不管得不得奖, 对学生都是一种鞭策, 一种促进, 对自己保持创新热情大有并益处。
七、精心辅导并要求学生经常画
俗语说, “手越干越勤, 脑越用越灵。”经常要求学生动笔画画, 并要求按期完成一些作业, 可驱使学生在课外多去注意观察事物, 开扩了学生的眼界,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既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加强了绘画技能的训练。
八、让学生走出校门, 到更高水平的业余美术学校学习
学生利用寒署假时间到校外水平较高的业余美术班学习, 多了解外边世界, 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 扬长避短, 让自己接受更高水平的训练, 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美术基础课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11-03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08-12
美术基础课09-27
基础美术10-03
美术绘画基础06-11
美术课程内容基础07-26
创意美术基础课程标准07-11
美术素描基础课件免费07-29
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08-26
乡镇学校美术基础教育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