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精选12篇)
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 篇1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及对电路的分析, 内容广、概念多, 抽象且难以理解, 计算量大且繁琐,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教材, 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 增强师生互动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进行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而不愿意表现自己, 但他们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有一定的发展, 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极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 师生互动,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 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 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 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 先提问学生, 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 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 学生都抢着回答,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 抓住重点, 制造“悬念”,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 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抓住中心内容, 突出重点, 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 使学生通过练习, 自己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 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 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 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经过认真演算, 对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正确结论,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 承上启下, 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 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 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 发展概括能力, 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 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 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 理论性强, 名词概念较多, 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 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 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 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 应用CAI课件后, 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 就很容易理解。
四、注重课后小结, 强化课堂效果
通过小结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使其在课后能进一步琢磨、消化和吸收;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提出一些新知识, 将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 提出一个能加深理解、把握概念、指导技能操作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之, 利用简短的时间, 精练的语言, 多方式进行课后小结, 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巩固和加深课堂效果。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差, 学习主动性差, 加之课本概念多, 难度大, 仅靠课堂讲授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把握。因此, 课后要布置适当的作业, 指导学生思考完成, 这样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从而强化课堂效果。
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 篇2
内容提要: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涉及电学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文从实践教学的必然性、优点以及如何实现实践教学等方面对电工基础应走进实习实训室进行了探析,并指出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训室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涉及电学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强化记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应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来说,教学改革目标是将它的教学环境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搬到实习实训室。
一、走进实习实训室是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必然
当前,受普及高中以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状况日渐窘迫,各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给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纵观各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都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课程自身难度较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如电工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相对抽象,与数学和物理联系紧密”等特点,而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缺乏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和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其中的“分流生”来讲,绝大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没有基础,致使教学工作难上加难。的确,电工基础课程的抽象和晦涩,对入学成绩比较低的学生来讲,确实有相 当难度。但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并且处于专业和未来工作的需要,他们却又不可避免地必须进行电工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探索,从感性教学入手,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记忆的加强都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二、走进实习实训室进行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优点
1.教学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某种元件、设备的功能或某种操作方法讲述了多次,不如将实物展现一下或对该操作方法演示一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比如在讲授“电路中常用元器件”这部分内容时,尽管电阻、电容、电感都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有见过、没有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直观认识,很难想象出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即使给学生讲过以后,他们见到这些元器件实物,仍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若把这些内容放到实习实训室里对照实物来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并用仪器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该元器件的特性,同时也学会了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对所测量的元器件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动手、动脑穿插进行,提高知识吸收率
中职学生都有偏爱动手实践的特点,当教师在讲解完甚至还没讲解完知识要点的时候,学生已“跃跃欲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在实习实训室教学中,以生动的演示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进行“戴维南定 理”的教学中,先用30分钟做观察性实验,然后作理论性讲解,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营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氛围
由于学生所看所接触的均为实习实训室的实物,任何内心所想都可以立刻通过实验来验证,所以实习实训室现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开拓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更容易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实习实训室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在实验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随后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回答老师的问题,最后老师根据答题结果,给该组同学打分。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学生也可大胆提出问题,对有分歧的地方由老师进行引导、纠正。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但会加深理解,而且也会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逐渐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
三、如何让电工基础课程顺利走进实习实训室
1.努力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发明创造日新月异,各类知识相互交叉。任何一个教师如果把自己仅仅局限于本学科之内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通过网络可以涉猎任何感兴趣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像海绵—样从各个方 面吸取知识,特别是要注重学习新的科学成就和成果,密切关注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以防知识老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造。
目前有些中职学校采取了由“理论教师”教授理论知识,由“实验教师”教授实验课程的做法,当然这样的“实验教师”都是在企业中工作过的技师或工程师。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却给学生出了难题。道理很简单,对于同一门课程来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向,他们对其中知识要点的理解不同,且不说如何将理论与实验完美地衔接起来,仅从让学生准确掌握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讲解的课程知识上来说,就已经很难实现了。这时就需要能将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有机融合的“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可见,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是学生能否学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工基础课程因为其实验环节相对重要,因而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也就有其特殊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2.建立与教学配套的实习实训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达到良好的实验、实训效果,中职学校应该建立与教学配套的实习实训室。
电工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利用实验设备、工具和条件完成实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这里“人人动手”,就需要实验室具备相应的规模。除某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因成本较高等特殊原因外,实 验设备应尽可能地达到课内学生每1~2人配备一套的水平,否则,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掌握实验内容,同时也会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场面失控,造成安全隐患。
3.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自身的就业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研究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和灌输教材为主的教学计划,加大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巧妙地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
从目前的就业角度来看,存在“应试”的问题,这是劳动与行业部门的招工考试,也是各类中职学校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命力。这种就业考试多与专业技术与技能训练相关,而专业技术与技能训练又与我们平日的每堂实验课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把有关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与其行业技术等级标准中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关联起来,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为所用。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有能在一线进行生产,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化为“教、学、做”相结合的 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念宏《教育学辞典》北京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试论电工基础课的记忆教学 篇3
关键词:电工基础 记忆方法 记忆规律
电子专业学生普遍感觉电工基础难学,因为这门课概念、定律和公式很多,需要学生一一掌握。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记住了,日后又忘了,即使还能记住某个知识点,但是不会运用。于是,后期教学难以开展。因此,如何使学生记住前面所学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对电工基础教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笔者将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述如何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的记忆教学。
一、进行记忆重要性教育
要求学生去记忆,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去记忆。
1.记忆作用教育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反映一个人智商高与低的成分之一。如果没有记忆,人类将永远处于原始洪荒状态,不仅无法认识和改造世界,甚至连自身生存都难以维持下去。如果没有记忆,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知识和技能的承传、增长、发展、提高、创新、升华。人的观察、思维等智力活动如果没有记忆参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靠记忆来不断获得、巩固、贮存、运用。
2.记忆误区教育
在教育改革中,一些学生不知不觉会陷入认识误区,譬如把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而加以摒弃。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说明“必要记忆”与“死记硬背”的区别,说明时最好用现实中的学习作为例子,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这里不作赘述。记忆当然是以理解为前提,但在理解还不充分时,还是先要去记忆。因此,甚至还可以解释为,必要记忆的内容,在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记忆方法之前,还是要死记硬背。
3.感受记忆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已有技能来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事实,来感悟记忆对提升自己知能的作用,明白记忆是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的道理。
二、进行记忆引导
在学生普遍认识到记忆重要性后,由于有不少学生会说自己笨、难以记忆,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记忆。
1.科学引导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神经元总数至少有100亿,甚至会到140亿之多。人生的记忆量可达2.8×1020比特,即人的大脑的信息储量可以容纳8000万册图书。一个人学到老,也只占用了自己大脑信息储量的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电工基础,引导学生勤于用脑、勤于记忆,把“信息库”充分地使用起来。
2.勤苦引导
不少学生反映自己笨,事实上是受不了“勤”“苦”的考验,让无“勤”无“苦”遮掩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切实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学生就会摘去自己的“笨”帽。
3.成功引导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信心,一定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巧妙设立记忆内容,让学生去记忆。让学生一能记忆,二能利用记忆去解决学习问题。经过不断的尝试,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来不断提高其记忆的信心。
三、激发记忆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及记忆的可能性,还要激发出学生对记忆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记忆兴趣也是可以从多方面着手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兴趣”来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只记感兴趣的东西。”这些话都说明了兴趣对记忆的特别作用。确实,我们往往能够更快、更轻松、更牢固地记住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要激发出学生的记忆兴趣,就要“咬”住“兴趣”做文章。笔者在积极引导学生喜爱电工基础,使之对本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之外,还尽可能让学生的记忆内容蕴涵“兴趣”。
例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磁体对电流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圆形磁体(小孩玩具店里就有)放入小块泡沫中,将泡沫放入一个透明且内装水的盒内(可用超市里装汤圆的冷冻盒),使其浮于水面。把盒放在一个连有电路的金属板上,接通电源后,可清楚地看到磁铁朝一个方向运动。如果改变电源两极,磁铁运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再如,在识记色环电阻的各颜色对应的数值(棕1、红2、橙色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时,我们可用“中意1”“红孩儿2”“登山3”“黄色4”“ 绿谷5”“来了6”“妻子7”“飞吧8”“白酒9”“黑洞0”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把枯燥的记忆变得有意思,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又如,在讲授电路短路时,可举出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鸟停在高压线上不会触死”或实验演示“开关与灯并联,闭合开关,电灯熄灭”。学生对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现象会十分感兴趣,自然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记忆得不仅自然,而且牢固。
四、指导记忆方法
记忆毕竟不是“1+1=2”那么简单,因此,教师对学生还必须加强关于记忆方法运用的说明与引导。记忆是要讲究方法的,好的方法能让记忆事半功倍。而好的记忆方法,是蕴涵在记忆内容里的。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记忆,教师必须挖掘方法,指导学生或举一反三或自我创新,进行有效记忆。
1.形象记忆法
电工基础中有很多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教师想方设法通过比喻把概念变形象、让学生产生联想,就会好记多了。
例如,在讲电容公式C=Q/U时,有些学生会记不清哪个是分子哪个是分母,笔者做了一个比喻:将式中的U比喻成一个容器,Q比喻成一个个电荷,电荷装入容器是从上面一个个地往下装。这样,学生感到很新鲜、很形象,脑子里自然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轻松愉快的就记住了电容的公式。
又如,在讲电阻定律时,为了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举水路对水流的阻碍作用的例子,即把电流看成学生熟悉的水流,导体当做水路。水路对水流的影响,学生都有生活经验:水路越长,水越难到达目的地,即对水的阻碍作用越大;水路越宽水越容易通过,即对水的阻碍作用越小;在相同长度、宽度的情况下,用铁、水泥和砂土做成的水路对水流的阻碍作用也不同。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电阻定律了。
再如,对“电压就是电位差”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可用空间中两点间的高度差这一问题来比较。空间中某点的高度随零高度面的变化而改变,而两点间的高度差与两物体的高度无关,当然也不随零高度面的变化而变化,高度差与山高的参考点海平面无关。而一座山的实际高度(相当于电位)与参考点海平面有关,对比说明电位差(电压)与参考点零电位有关。这样,通过比喻反映了电压和电位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使学生记忆更加容易。而且学生一旦接触到电位概念时就会联想到高度概念,使记忆形象化。
2.口诀记忆法
电工基础中经常有一些学生难记难理解的定律,如果将它们编成口诀,对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就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例如,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有些学生会记反。对此,我们用“阻(左)力有(右)电”的四字术语就可以让学生的记忆简单多了。
又如,楞次定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用“加反减同”四字诀加以概括,即原磁通增加,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之相反;原磁通减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之相同。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记住和掌握楞次定律。
再如,对和第二定律可用口诀“出入相等”,即流入某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高低相等”即对某一回路从任意一点出发沿回路绕行一周回到该点,其电位的升高之和等于电位的降低之和。这样一来,8个字就记住了基尔霍夫定律。
在学习交流电时,对于电感性和电容性电路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时,学生很容易记混,笔者让学生记住“赶(电感)鸭(电压)子上前”,意思是电感性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电容性电路与电感性电路相反,这样,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就不会搞错了。
通过实践,学生反映这些口诀容易记忆,而且在实践中还能够灵活应用这些口诀。
3.归类记忆法
电工基础的内容十分繁复,如果让学生孤立地去记忆电工基础知识,必然会像一只只地赶群鸭进棚一样,赶进了这只,又跑出了那只,学生被弄得头昏脑涨,结果赶进棚的还是寥寥无几。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电工基础知识按问题的性质,分门别类地归纳到一起并理清线索,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整体性的理解,记忆也会较为深刻。譬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直流电路计算时,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所需掌握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有关公式通过整理归纳,用表格列出来,让学生加以学习记忆,结果学生就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也更清楚。
4.比较记忆法
对电工基础中很多不同概念和规律,学生容易混淆,但只要把它们的特性进行比较,去似求异,就可使学生对有关概念记忆深刻、不易遗忘,而且能够正确理解。譬如笔者对导体的串、并联与电容器的串、并联规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复习、记忆,结果学生就记得牢,用得好(见下表)。
五、尊重记忆规律
记忆是有规律的。因此,要让学生记忆得更有效果,教师不仅要自身必须尊重记忆的客观规律上课,也要引导学生尊重记忆的客观规律学习。记忆的规律是多方面的,下面只摘要说明两点。
1.上课与记忆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在上课45分钟内的记忆效果是不一样的。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在一节课的两头:在上课开始后的十几分钟内学生记忆最好,上课中间学生记忆力就逐渐下降,但在下课之前几分钟里学生的记忆力又会显著地提高。
因此,笔者注重的是在上课开始后利用几分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能,在结束前几分钟里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结复习。而在学生上课记忆效果欠佳的时间段里,采取积极增效措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例如在重点处标注红线等记号,或者在这一段时间里安排一些演示实验,以加强激醒作用,从而来弥补学生记忆效果的不足。
2.复习与记忆
记忆过的知识还是会有遗忘的,遗忘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样我们就要思考,怎样复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复习巩固,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边学边复习,一种是学后集中复习。哪种效果好呢?笔者进行了尝试比对。
如对电工基础中第一、二、三章内容,在期中考试前,用五课时对13电(1)班在考试前进行集中复习,对13电(2)班进行分步复习——在学习了第一章内容后用一课时复习本章内容,在学习了第二章内容后用两课时复习前两章内容,在学习了第三章内容后用两课时复习全部内容。两班入学时成绩相对平衡、授课教师相同、课程进度相同、复习课时相同、考试题目相同,但13电(2)班的成绩明显比13电(1)班要好。可见,及时复习、步步为营、层递而进的效果,要比集中复习的效果明显。
以上是笔者围绕着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中的记忆问题,阐述了进行记忆重要性教育、记忆可行性分析、记忆兴趣性激发、记忆方法指导、记忆规律性尊重对学生提高记忆认识、积极进行记忆、巧妙进行记忆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综合素质。经实践检验,师生做了以上努力,效果是良好的,基本能够解决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畏难情绪,从而学生乐学,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曾祥富,邓朝平.电工技能与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鲁忠义,杜建政.记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6]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1.
中职电工基础课实验教学探索 篇4
中职学校开设电工基础课的专业是工科类专业, 如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模具、机械制造和电子电器等专业, 这些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自觉性不高, 男生较多, 有一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学习有困难, 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积极性。
当前中专电工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实验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实验教学过程存在误区及其实验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等, 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进行整合或整合很少。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电工教学工作中对电工实验教学的探索, 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和电工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
一、电工实验教学目标
1. 以培养电工实验的技能为目标
电工基础课实验教学与中职特色相融合,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目前在人才市场上, 学历的高低已不是企业招聘人员的唯一标准, 大多数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从而主动地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电工实验的技能目标为: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 掌握各种灯具、控制电路等的安装调试。
2. 将学生获得电工证书作为另一个目标
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要通过职业技能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更能准确地反映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入考证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
二、电工实验教学内容
1. 增加实验教学比例
调查和实践表明, 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过小, 就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 比例过大, 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因此, 需要适当调整实验教学比例, 根据中专教学实际, 将电工基础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由原来的1∶3调整为1∶2。
2. 改革实验内容
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在实验内容上, 对电工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 按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和研究性实验, 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组织编写《电工实验指导书》。可以将电工实验分为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 针对不同实验的特点组织实验, 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改革, 增强实验内容的趣味性, 减少验证性实验, 适当增加实用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 同时将职业技能考核的内容融入到实验中。例如, 在学习了单相交流电路后, 进行了日光灯电路实验,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连接线路, 并能用万用表检查一些故障,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职业技能的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电工实验教学方法
1. 采取模拟的实验方法
学生通过模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而且能够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 在以前的安全教育实验课中主要是让学生看录像, 播放一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或进行讲解来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现在不但让学生看录像, 还要求每个学生对模拟人进行触电急救, 这种训练不仅能够摆脱枯燥的讲解, 而且使学生在急救的同时产生一种紧迫感。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不仅能够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而且也能够掌握现场触电急救的知识和方法。这些内容可以上传至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使用,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2. 进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即在进行电工实验时, 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练习。这样既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提高其动手能力, 又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
在分组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时, 首先要把好预习关, 让学生通过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开始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提问;实验开始后, 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处理问题的积极性, 发现问题后不当即指出, 而是启发学生自己解决, 引导学生多想、多动手、多比较, 诱导学生更多地去观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 进而自己动手动脑解决, 起到在实验运作中培养智力和训练实验技能的作用。实验中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配合好, 使每个学生都能增长自己的独立实验能力。
3. 规范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
(1) 明确实验目标
要明确实验的技能目标。电工实习的技能目标为: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 掌握电工材料的性能, 掌握各种灯具、外线机床控制电路等的配线工艺。同时要求学生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全面训练。将电工实验指导书在校园网上发布, 并配以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或演示,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
(2) 强调操作规程
电工实验操作的规程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实验的成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规程的教育, 严肃实验纪律, 并在每一个电工实验中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让每个组长负责安全方面问题。
(3) 示范操作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规范的动作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动手操作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初学者, 指导教师在示范时, 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操作每个步骤, 提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掌握操作技能。
(4) 巡回指导
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要做到脑勤、嘴勤、手勤, 不断巡回指导, 纠正不合理的工艺和错误的接线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在实验操作完成后, 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 可以分小组进行, 也可以全班进行。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指出问题, 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演示实验要突出趣味性和直观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开设的实验感兴趣时, 才能激发起学习欲望,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实验内涵直至认真完成实验任务。而演示实验是教师主导的实验, 在设计运用时, 突出趣味性和直观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获得好的实验效果。例如, 用一台示教板将日光灯电路各部分连接起来, 清楚地显示出它的各部分连接状况, 并接入电度表, 交流电流表, 接入补偿电容,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日光灯在接通电源后的工作过程, 观察到补偿电容接入电路时, 对电路电流的显著影响, 这样就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对以后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再如, 搜集各类电动机等, 将其陈列在实验室内, 配上文字和图片说明, 学生总会饶有兴致地徘徊浏览, 从而很自然地提高了对电工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5. 开展课外实验
有效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要切实可行并具操作性。切实可行指实验室的房间、人员、时间安排要到位, 可操作性指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活动的材料 (相关仪器仪表与元器件) 要到位。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安排的实验课任务外, 实验室每周抽出一天时间 (星期六或星期日) 安排固定实验室, 对学生进行开放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可通过预约, 由老师进行统一安排。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后写出第二课堂活动小结, 以便指导教师审阅后从中不断完善开放实验的科学方法。
四、电工实验考核方法
1. 考核原则
考核要改变原有单凭实验总结或实验记录评定成绩的方法, 遵循全过程考核的原则, 即从开始到最后全过程的考核, 遵循公开考核的原则, 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实验考核, 遵循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 即将学生操作能力的表现和素质的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在考核时加以考虑, 遵循不为考试而考核的原则, 即考核是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
2. 考核评分方法
考核评分是根据实际操作的合格程度、实验态度实验记录和报告等按不同的权重系数给出综合成绩。例如, 实验考核中实验操作占60%, 实验态度占10%, 实验报告占30%。
反思电工基础教学 篇5
个旧市第一职业中学校 杜光卫
《电工基础》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厌学情绪严重。经过反思和探寻,分析了《电工基础》难教又难学多种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学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攀高求难。
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各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基础》各章节应该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应该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及对口高考考纲为中心的原则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深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忽视对《电工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必然导致那些理解能力跟不上,分析思维能力不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当前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在于不重视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于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黑板上安装日光灯电路,叫学生想象电感线圈端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等等,原本直观,具体的问题变得很抽象,很难理解。
3.教学进度过快,存在“应差式”教学。
目前,多数学校《电工基础》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授完,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授课时间,现加上《电工基础》知识本身也确实较难接受,而学生所应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又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必然会使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囫囵吞枣,更谈不上理解、消化和吸收,应用就更不要提了!在就业型班级上课,“应差式”教学也普遍存在,不管学生掌握如何,有时自讲自听,效率低。
二、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1.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等。
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要弄清考试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古语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是对口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试的重要依据。它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以及试题的题型和题量等。
2.教学内容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职业高中《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
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教学内容在根据专业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好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基本元器件特性、常见应用电路原理的知识网络。
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在吃透<<对口单招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其要求制定一个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对每一个电工概念、电工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复习中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3.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教案、学案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教师要善于采用重复、停顿以及抑扬顿挫等多种方式的讲解,努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惊奇与惊喜。
在教学手段、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学,提高直观性,能在实验、实习室上课的就不在教室上,能用实物展示就不用符号、模型。学过电工的同学连一个电容器都不认识值得我们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电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即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总之每讲一个问题,每做一个题目都力求达到四个一。即巩固一类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训练一项思维,提高一种能力。
4.教学要求上要“分槽喂养”,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至,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究。力争尖子更尖,差的变好。
5.善待考试,培养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
考试是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考试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教学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对于就业型班级学生要重点考查学生电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要一张试卷,单考理论,一学生理论考及格,但连一个日光灯电路都不会接,你说他能算合格吗?同时通过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稳定的应试素质与技巧。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迎接考试,我们教师平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努力做到平时当“战”时,以训练当考试,以考试去适应考试,以考试去赢得考试。并尽量做到解题步骤的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结合对口单招考试评分标准和具体要求,努力达到思路顺、步骤全、书写清、要点明、合要求、计算准,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真正解决:“考时感觉不太难,考后得分不太高”的问题。
《电工基础》的复习教学 篇6
【关键词】复习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4-0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既依赖数学知识,又要以物理为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無疑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近年来的对口考试《电工基础》试题十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理解知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考前复习中完成整个《电工基础》书本知识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吸收与运用就成了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不容忽视的要点
《电工基础》复习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不仅是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鼎力配合,有效整合课堂时间与其它学习时间。因此,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教师应关注并做好以下几点:
1.帮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影响很大,所以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调适。不同时期,学生表现出来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复习初期,学生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努力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提出了较高要求。保护和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第一阶段心理调适的主要任务。到了中期,学生进入了学习上的“高原状态”,学习热情有所减退,疲劳感不断加剧。这个阶段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到了后期,高考临近,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焦虑、烦躁、不安的心态表现出来。这时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
至于课堂教学,如果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明确方向,确立目标,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填鸭式”的讲课,还应有自学、习题、辅导、讨论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习题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出题,分组答题,在竞争中点评习题,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可以引进幻灯、投影、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2.教学上要求要“分槽喂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使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求。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复习要求,安排不同的练习,并进行分类指导。对低层次的学生首先要求把基础知识弄懂,取得进步后就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对高层次的学生则给予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接触灵活性强的内容。具体到课堂上,可以将不同难度的题目安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
3.注意教学的反馈性,巩固解题能力。每个单元复习结束都应安排测验,在测验中才能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每次测验都要进行分析、讲评、总结,而不是单单对答案。测验要根据教材重点精心设计题目。测验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不断开拓学生思路,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另外,建立错题档案是很成功的尝试,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学生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针对容易混淆、经常出错的问题组织编写试题组进行系统训练,实施“快节奏、强校正”的教学模式。
4.教学方略上,一定要强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在吃透考纲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让学生对每个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确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炒冷饭”,要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例如,在第三章中,教材上先讲叠加原理,再讲电源变换。笔者认为,先讲电源变换后,在叠加原理中可以出现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的电路,而教材中只有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的电路。
二、行之有效的《电工基础》复习课结构安排策略
《电工基础》总复习课的结构可以按如下思路安排:明确复习目标——形成知识体系——分析典型例题——概括思路方法——巩固练习提高。
1.明确复习目标。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复习内容。应尽量选择指导作用大、适应范围广、使用价值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制定出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复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及评价作用。
2.形成知识体系。复习应遵从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建立知识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形成较严格的知识体系。复习教学内容的系统可以重新组合,不必受教材体系的约束。教师应以新的体系来组织复习教材,学生应对每部分的电工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做出具有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必定对每部分知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头脑里已经形成知识网络,为电工学科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析典型例题。学生形成了知识结构后,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的过程不仅要有像概念、规律这样的陈述性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序。掌握程序性知识,则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关键。现在的教材着力于陈述性知识的表述,对于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所用的步骤一般来说是强调不够的。如果单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学科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复习课中,必须强化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意识,要结合具体问题讲授程序的全过程。讲授中选择的例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典型例题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这是总复习的综合性、系统性决定的;二是通过这种题目的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思路、方法、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
4.概括思路方法。概括思路方法就是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和规律。例如,在求复杂直流电路中某支路电流时,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六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明.新编电工学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向东.电工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探讨 篇7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人们处在知识急剧增长、知识陈旧率加快的“知识爆炸”时代,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学习不感兴趣,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性格开朗、外向, 思想比较开放, 胆子大、好动的特点。因此在电工基础实验实习过程中,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其具体做法是:首先,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独立完成, 甚至可以采取措施“逼”学生独立完成。例如, 每做一个实验或开展一项实习活动时, 都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一要准备所需的知识, 包括数据处理上需要的知识;二要准备实验需要的器材和耗材, 并写出实验方法和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 开始时对学生的要求要简单些, 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其次,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授之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可解一生之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用提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用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用综合归类的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设疑, 课前预习时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课后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反思和归纳, 从而改进实验方法, 减少实验误差。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强化技能训练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
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喜欢动手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 通过加强动手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电工基础是一门对实验与实习依赖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项目教学法, 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一般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启发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在教师启发诱导下, 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 他们往往不愿意表现自己, 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回答问题, 但他们的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 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是有一定的发展, 对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教师有效进行科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 采用启发式教学极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1) 抓住重点, 制造“悬念”,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 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抓住中心内容, 突出重点, 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 使学生在做练习时发现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强化记忆, 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比老师直接给出结果效果好。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 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 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 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经过认真演算, 对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正确结论,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应用迁移原理, 承上启下, 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 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 经验, 通过综合比较, 分析, 对事物进行抽象, 概括, 充实扩大, 并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 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 发展概括能力, 学会运用比较方法, 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如在电动机与变压器时, 应先提问学生电磁感应现象, 互感电动势产生学生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回答, 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性后, 提出电动机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很自然地将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上, 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电工基础》教学中, 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多, 而不仅仅是本文所阐述的几种, 这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 结合学生的特点, 慢慢尝试、慢慢总结, 从而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的促进《电工基础》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课, 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 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 对《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云晓、郑新蓉主编:《走进学习》[M].时京出版社.[1]孙云晓、郑新蓉主编:《走进学习》[M].时京出版社.
电工基础教学创新探究 篇8
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根本任务得以确立, 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得以梳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职业学校培养大批的创新性人才, 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是国家振兴的需要, 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 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教学创新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课程教学需要创新, 而且要将教学创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思想教育, 教学离不开教育
教学中始终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体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2、教学内容上要实现手段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教学实践, 激发学生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 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教学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创设良好教学情景
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研究课题,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结合学科特点, 设置研究课题, 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结合评价体系的改革, 充分突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克服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 把评价看作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 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手段, 使评价完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即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 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重过程而轻结果, 通过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来综合评价学生。
4、运用比喻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
力和记忆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路, 调动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增强学生的记忆;比喻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 生活化, 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适当运用比喻,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比喻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降低教学难度。
5、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 将多媒体应用到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电工基础的实验实训, 避免操作事故;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实现教学最优化。
三、加强电工实验实训课的创新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应用型的新世纪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工实训教学现状的研究,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在现有条件下, 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利用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语
电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9
为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疑”
即为质疑。教师创设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动思维。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设想、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比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更为可贵。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始于苹果落地的问题。电工类专业基础课一般通过举证电类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使思维活跃,充分发挥才智,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创新的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授《电工学》中有关磁场的性质课时,教师可用事物演示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计实验过程:(1)磁铁靠近大头针和小木棍;(2)通电与不通电导体周围放杂乱无章铁屑;(3)直线电流、环行电流产生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场中受电磁场力作用;(4)切割力线时产生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5)发电机产生电;(6)旋转磁场带动鼠笼型转子旋转,等等。学生看到种种现象时,自然而然会在头脑中生出疑问:“磁体为何吸引大头针不吸引小木棍?”急着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渴求解决问题,思维闸门被打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感性认识,学生将要进行的学习、创新活动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质疑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
二、“探”
即探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积极进行探索、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展开、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引导学生走自行探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一般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从验证试验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试验设计。
例如在教《电工学》中电磁感应一课或《电工基础》中有关电磁感应一章时,教师必须通过实验导出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的楞次定律的实质: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如上图)。我给学生提供一条条形磁铁,一个空心的筒形线圈,一个灵敏检流计,若干根导线。这些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跃跃欲试,此时,我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观察磁铁与线圈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适用于简笔形式填写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的第一、二、三、四列的内容(注:预先测知检流计左偏代表电流为A→B,右偏代表电容方向为A→B)。然后引导学生判断Φ原变化趋势和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出Φ感方向感。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出Φ原变化趋势。至此,被认为教课重点、难点的楞次定律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归纳自己的观点,此时的观点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正确。但他们却经过了思维探索,这个过程是不能代劳的,否则学生无法学会思维,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导”
即导学。实际上,导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它包括导察、导思、导仪、导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现象的设置、观察的方向、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是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同时作为指导者,又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起促进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的观点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即使是正确的,也要追问一个“为什么”,同时征求其他同学还有无不同看法。学生的思维这时往往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呵护,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及时“点拨”和“引导”,分析其错误的根源,纠正错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刻。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总之,教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
四、“练”
即练习。练习是一个反复使学生养成习惯,发展创造性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把方法传给学生,掌握得好与不好,关键在学生本人,因此教师在讲课后要设法让学生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及时检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检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因此“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能使学生既积极思维,增强能力,当堂巩固知识,又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1 在课堂教学上应加强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它在电子电工类专业学科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 电工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 实验常常会被教师所忽略或者只是进行验证式来完成。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 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 创造力得不到开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实验教学虽逐步得以加强, 但总体而言, 教学实验仍然是薄弱环节, 极大地影响着《电工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对现有实验加以改进, 并增加实验项目和内容, 多做些和实际相结合的实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进行探索、思考和总结。
在“磁场与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中, 磁场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如果抛开实验描述磁场, 绘制磁感线等内容很难用其它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清楚。通过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磁场中的偏转、铁屑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排布等实验, 就可以形象直观地将两种磁感线展示出来, 这时还应注意实验的设计和过程, 如有通电与不通电导体周围铁屑排布的比较, 从而使该部分的教学变得轻松且富有成效。又如在进行“电流的磁场”教学时, 可从“磁铁并不是磁场的唯一来源”引出奥斯特的“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后,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电流磁场的存在和分布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去验证奥斯特实验更有效果, 并通过边实验边思考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标。
实践可证明, 实验是《电工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手段, 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形象生动,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适合职校生的身心特点, 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便于他们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加深, 掌握牢固。此外, 实验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能创设符合职校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必须真正理解实验教学是当前教改的必然趋势, 并形成善于利用教学实验的意识,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善于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
物理量多且易混淆, 定律枯燥深奥且难懂, 定则看似简单易混乱是《电工基础》中磁场与电磁感应部分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 要善于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主要物理量就有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阻及磁动势等, 这些物理量概念抽象、单位不一、很容易混淆、不易记忆, 学生学得吃力, 作为老师除了将这些内容讲清讲透外, 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可发现, 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安培定则 (右手螺旋定则) 、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原因是这些知识内容十分相似, 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直导线切割磁场产生的电流方向等内容未很好理解、区分, 未搞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产生混淆, 判断的时候不知道该伸左手还是右手, 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每个定则内容外, 还应善于用心去比较、归纳、总结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掌握了这些规律, 就能够化难为易。通过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就能将这些复杂的磁场方向的问题、电流受力问题、感应电流方向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左右手问题, 就能轻松自如地运用各种定则, 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 关于楞次定律, 其内容为:感应电流的方向, 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的变化。定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复杂, 加上定律文字叙述概括, 理论意义丰富且深奥, 很多职校生无法正确理解“阻碍、变化”的含义, 搞不清该如何确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不知道磁通量该是增加还是减少。其实, 我们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一知识点可以利用“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具有反抗的本能”。这一个原理应用在这里就是:原磁通想增加, 则感应磁通便阻碍其增加;原磁通欲减少, 则感应磁通便阻碍其减少。即让学生理解和牢记“增反、减同”, 问题就迎刃而解。
3 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开通学生的知识面
科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而生活中的运用例子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在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是容易找到根据的, 而且这些例子离我们很近, 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例子巧妙地和学习结合起来, 就能更好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 留心生活学到知识。
例如涡流的问题:当块状金属处在交变磁场中, 金属体内将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会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 就像水流形成的漩涡一样, 所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特殊形式, 涡流的形成会使金属块发热, 引起能量转化。这部分的知识, 如果靠单纯的理论去讲述, 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但是如果我们用日常生活的常识相结合, 那效果就会截然相反了。例如, 为了减小涡流能量的损失, 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通常不是整块的, 而是采用涂有绝缘漆的高电阻薄硅钢片叠压而成的, 将涡流限制在狭窄的薄片内, 从而减少能量的损失。再者, 利用涡流的热效应制成的感应炉或电磁炉, 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如, 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 课前引导学生先了解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课堂上再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其原理,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得教学更为轻松。再如, 在学完“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后, 马上安排学生亲手安装日光灯电路, 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也让其体会到知识的应用。通过这些事例, 可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以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牢固记忆的。
4 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们所说的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在独自自立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前提下, 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日常生活为参照,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进行“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时, 采用如下的探究方式教学:1) 提问置疑: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闭合电路里有感应电流, 那么这个电路中必然存在对应的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可判断, 但其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呢?2) 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一普通磁铁和强磁铁迅速插入螺线管, 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实验二:将同一磁铁慢慢插入与迅速插入螺线管, 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实验三: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快慢 (速度) 来反映磁通量的变化率。通过边实验边观察边提问边分析, 最后启发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循循诱导、层层深入, 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自主发现规律, 分享成功的乐趣, 同时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 我们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的探索,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教学实验, 注意归纳总结, 联系日常生活事例, 同时应用探究教学, 使职业学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变得轻松和有趣。S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实践的探究和创新, 将知识体系分类总结, 并结合教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 采用书本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相结合的形式, 使该课程的教与学变得轻松和有趣, 在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电工基础》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这门学科不仅概念定律公式多,而且抽象,逻辑性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难懂,缺乏学习兴趣。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一些粗浅探讨。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及教学目标为准则,结合学生情况和该课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紧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难易适中,以实用为原则,把基本概念、原理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目标。如在电磁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初中物理基础,所以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分析现象上。而职校学生的分析能力薄弱,磁场又是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教师的讲解应与实验相配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二、做好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个好的开头,会使学生印象深刻,兴趣倍增。要想在一上课就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作好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客观条件而定。如,生活导入法:讲串并联电路时,可通过教室的电灯为什么一个坏了不会影响其它电灯照明来引出串联和并联的区别,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离生活很近。类比引入法:讲解电位、电压和电流时,可把电位、电压、电流与水位、水压、水流相比,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演示导入法:讲磁场对载流导体作用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由实验现象产生疑惑,学生会主动地融入课堂氛围中。
三、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
职校学生面对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该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及难点,学生不易理解。部分学生把“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与“阻止”的含义。我尝试在教学中让学生作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的关系等。在实验中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磁场的变化与感生电流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弄清楞次定律的具体含义。实验中学生是主体,主动去观察、讨论、探索、思考、分析,领会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含义,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因此,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教学兴趣很浓。
四、引入多媒体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化难为易、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处理某些教学重点、难点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这些重点、难点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教师注重教学艺术
(一)教师要生动风趣,富有情感
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所讲的每句话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许多学生的进步都是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中产生的。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变被动为主动。
(二)创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而不要用命令和训斥,与学生形成对立。只有师生心灵互动,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与学生间的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对于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或碍于情面而地冷淡压制他们的提问与行为。
总之,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针对该课概念抽象,逻辑性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难懂,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积极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好新课导入、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艺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电工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初探 篇12
近几年微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通过考试改革,以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电工基础》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确定,受课程教学目的制约和教学实践的直接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考核目的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考试的导向功能,即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课程建设规划,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指导教师在下一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教学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核原则
有些学校考试仅仅局限于教材,划范围、定重点。结果只能助长一部分学生的惰性,引起认真学习学习的心理不平衡,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前提是要遵循考核的原则。
1. 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要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
(1) 考核内容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要求为学生进行考核,这是考核的总目的、总标准。 (2) 各种考核形式对能力考核各有侧重。在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如知识速测、课堂参与情况考核、作业完成情况考核、实践活动情况考核等。 (3) 注意对拓展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范围方面,大胆突破教师讲什么就考什么的传统方式,可以出现少量的教师没有讲但学生应该具备或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方面的试题,包括学习能力本身的考核,以考核学生的课外自学能力。
2. 开放式考核原则。
在考试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开放: (1) 考核范围开放。考核范围既包括教师课堂讲授过的及实践操作过的,又包括教师课堂上没讲,但是要求学生自学或者教师指定参考资料中包含的内容,还包括应该和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 (2) 考核方式开放。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多种考核考试,除了期末考试外,在日常考核中有知识速测、课堂参与考核、作业完成质量考核、实践活动完成质量考核等。 (3) 考试标准开放。对于一些主观性试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考核。 (4) 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程开放。即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到哪些内容是考核的范围,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重点。
3. 全程化考核原则。
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对学生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1) 考核时间的全程化。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2) 考核空间的全程化。在考核空间上不局限于只在教室考核内,还包括作业考核、课堂考核和实训场所的实验考核,等等。
4. 遵循考核规律原则。
在坚持上述三点突破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考核的一般规律原则。在考核的内容上,既全面覆盖整门课程的知识,又突出课程的重点,重点内容重点考核,并且在考核成绩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要保证均衡,既能使学生成绩呈现正常分布,反映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体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成绩有真实的区分度,反映出个体学生的能力差异。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电工基础》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通过研究教学理论,并借鉴国外课程考试的经验,制定一套新的课程考核方案。具体操作如下: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
1. 平时成绩。
平时考核成绩是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平时考核的意义首先是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改进教学;其次是有助于鞭策学生养成经常性复习巩固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
2. 期末考试。
传统的《电工基础》考试大多以客观题为主,综合分析题少,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需要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电工课程考试应强调对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比较,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 网上自测。
为了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自觉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客观练习题库,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测。
【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10-31
电工基础教学创新11-15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总结09-30
电工基础情境教学法05-28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08-06
电工电子基础教学pdf08-17
《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08-17
如何上好电工基础课11-14
电工基础课程07-21
《电工基础》课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