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2024-10-26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共8篇)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篇1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7.2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频率、初相)。2.掌握相位差的概念。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征。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1.有效值。

2.相位和相位差。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2.写出交流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解析式。

由家用电器的铭牌引出描述交流电需要多个物理量。

一、表征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s。2.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f2π2  f T4.角频率:交流电每秒钟所变化的角度:ω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

1.最大值: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用Im、Um、Em表示。

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若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称为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

3.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EmE0.707 Em(适用于正弦交流电)

2UUm0.707Um

2II m0.707 Im

2用E、U、I分别表示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各种使用交流电的电气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数值及一般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有效值。以后提到交流电的数值,凡没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有效值。

三、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ωt 称为交流电的相位。

2.初相位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位。相位可用来比较交流电的变化步调。3.相位差: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用 表示。

 (ωt 01)ωt 02)  01  02(频率相同)(1) 0 称它们为同相

张丰业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2) 称它们为反相

(3)e1比e2超前

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例1:已知I10A,f50Hz, 3,写出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布置作业: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1.是非题(1)~(8)。3.填充题(1)~(3)。计算题4.(1)、(3)。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相位差的概念。3.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张丰业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篇2

一、开展“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意义

技工学校的教育, 相对于理论学习而言, 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课堂表现:老师讲, 学生睡倒一片;或者, 一大片学生低着头, 玩手机;上课的老师感到困惑、沮丧、无奈。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有一些共性, 即文化基础差,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厌学比例较大。如果此时教师仍然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话, 不但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而且对他们技能培养也起不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我在担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引导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项目选择, 由项目引导教学情景设计, 让理论与实际结合, 充分体现由实际操作引领理论并使之贯穿, 将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培养融入操作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教师的讲课由主动式变为引导式或指导式,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有主动探寻知识的行为。通过这样的顺势引导, 训练学生的做事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 提高探寻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堂中也较多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

在项目引导教学过程中, 一些平时厌学的学生, 也会投入到项目操作过程中, 当其完成一件作品时, 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没有成功的学生就会主动找老师问:“为什么我的不成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耐心、团结协作的做事态度。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对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开展项目引导教学的过程中, 怎样开展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除了要对“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外, 还要懂得一些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步骤, 才不会使教学混乱,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项目引导教学法”案例

1.教案设计的意义

《声光控电路装配与调试》项目引导型教学方案, 把晶闸管等常用电子元件与逻辑门电路关键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 把电子电路的认识与焊接、装配与调试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融入项目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操作实验中, 教师讲课由主动式变为引导式或指导式;结合学生在电路焊接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知识的学习、电路图的识读和工作原理的分析;通过任务驱动,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项目教学目标

(1) 掌握晶闸管知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逻辑门电路基本应用知识。

(3) 锻炼学生识读电子电路图。

(4) 掌握万用表对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测判方法。

(5) 掌握电子元器件基本装配技巧与调试方法。

3.教学方案及实施

任务一、声光控电路的电子元件认识和测试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 老师边讲边做, 学生边看边做) 。

(1)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

(2) 色环电阻、光敏电阻、电容器等。

(3) 逻辑门电路集成元件CD4011。

(4) 整流二极管、三极管。

任务二、焊接装配与调试操作 (每个学生一套)

(1) 装配电路认识, 老师引导性地讲解。

(2) 学生装配焊接操作与电路调试。

任务三、装配电路故障分析

(学生对自己装配好的产品进行调试, 可能会有许多问题出现, 如下面提到的几个典型问题) 。

(1) 灯会亮, 但不会调光?

(2) 灯会亮, 不可以声控?

(3) 灯不会亮?

任务四、电子原理电路图识读

(在学生调试过程中, 依据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学习和分析) 。

任务五、电路原理分析和理论知识学习

(针对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 。

(1)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知识、触发电路知识学习。

①晶闸管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与工作原理;

③单结晶体管结构与特性;

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工作过程;

⑤电阻、电容组成充放电的延时作用。

(2) 逻辑门电路基础知识学习。

①基本门电路知识学习;

②复合门电路基础知识学习;

③集成门电路功能测试 (老师指导学生实验, 用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集成门电路元件的测试和使用方法) 。

(3) 声光控节能电子开关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针对学的知识, 进行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探寻故障的原因, 并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排除) 。

①电路组成的元件介绍;

②CD4011组成的电路介绍;

③光敏电阻:有光照电阻值小, 无光照电阻值大;

④电路组成学习;

⑤声光控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任务六、对学生成绩评议与小结成绩评价

三、教案设计与实施的探讨

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逻辑分析问题能力较弱, 听不懂理论课, 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中, 实验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从上面的项目引导教学的方案与实施中,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设计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 充分体现实际操作引领理论贯穿的一种新型教学过程, 将应知应会知识和操作能力培养融入操作之中, 教师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项目引导教学有开始与结束, 需有完成任务的设计计划方案, 规则上应有一个可看到的产品。如本案例中“声光控节能开关”是一个完整的产品, 结束后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结果。所以, 项目引导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我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项目确定, 任务驱动

在“项目引导教学法”中, 教师首先要确定并设计好项目。项目要有引领知识学习和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还要有可开展的实际操作性;项目要靠任务去驱动, 一个项目要有多个任务驱动;任务驱动要有串联知识的作用和实用操作能力培养教育的具体内容;项目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2.学生组织与设备资源分配

根据项目的不同需要, 设备资源的配套安排, 项目完成时间大概分配, 学生可以个人或多人分成小组, 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 共同或分工完成安排任务。

3.情景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条件接近的情景设置。如“声光控电路”必须提前准备: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电阻、电容、逻辑门元件CD4011、光敏电阻、驻极体话筒、电路焊接板、电烙铁, 调试灯具等, 可以创设出整个焊接操作、调试的情景。

4.必要的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 便于学生知识迁移需要, 选择一些内容, 带领学生操作并进行示范演示, 或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验证实验以掌握元件的知识和功能;示范解决项目中的一些小项目等。

5.独立操作与探索

让学生独立操作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当装配完成时, 学生急于去调试, 教师要注意检查用电安全, 但不要代替学生操作。调试时, 会出现:“他的成功, 我的为什么不成功?”等问题, 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 而应当引导学生对装配电路故障进行分析, 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回顾, 再指导学生去查找问题, 最后总结学生产品中存在的多种问题, 进行问题分析、讨论。

6.协作完成任务

开展分工协作、项目任务驱动, 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7.评价学生成绩

上面提到的“成绩评价表”, 它可以由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完成表中各项评价, 然后求平均得到学生这个项目的成绩。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3

关键词教学 电子电工基础 优化

笔者在近几年的《电子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笔者以为,在教学中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注重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的同时,更利于帮助他们提高电子电工技术的运用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发展需要。

一、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

《电子电工基础》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比较繁杂,实践操作性强。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论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认真理解和准确无误记忆,以免因记忆有误造成理解错误。这几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课程理论难易程度,优化教学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合好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笔者以为,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以下几方面内容不可忽视:1.重视学习内容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本课程的“绪论”介绍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入门,教师应该予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2.优化组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将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予以充分划分调整,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3.突出实验引导的作用,借助实验操作的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学习演示方法,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

笔者根据学生对电现象实验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欧姆定理的论证等,鼓励学生借助电路实验来重新证实原理。其次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删除了一些教学章节,以节约时间来加强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最后,要求学生在每一章节的学习完毕,自己列出一个学习总结清单,以更好地帮助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注重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电工电力基础与实验操作进行完美的融合,提高他们自身的操作运用能力水平。笔者以为,在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验操作的要领,认真地做好准备,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验操作运用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选好实验操作的内容,特别注意讲清楚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及与学科的知识的相关联之处,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利用;其次是选好操作的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明确团队人员的职责,以便他们能够进行实验操作,便于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帮助;最后,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对他们的操作步骤和要领予以必要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

例如,在电位的讲授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和方法。笔者给学生电源、万用表、已知电阻R、电键等、让学生设计一个电路,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具体要求是:1.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自己设计画出电路图,并能够配以一定的讲解;2.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特别是一些涉及安全方面的步骤应该具体详细,并要求防范措施;3.选好实验操作的团队,要求学生能够有各自的分工任务;4.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结果,并能够结合课本原理予以解释。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在增强体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笔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现,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特别是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消化吸收。这样,就能够在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笔者以为,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借助多媒体展示与学习章节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下能够理解与教学相关的内容;2.最大限度呈现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关的内容,以此来体现优化课程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运用,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整流电路的教学中,做实验的话现象是有点可以看出的,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严重。这样的话学生可能认为是旁边信号输入。但可利用PROTEL将实验装置画出,在运行一下,就可以看出输出波形了。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 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2000,8.

[2]章晨颖.转变办学理念,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王思叶,董平.电基础远程教学平台的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

《电工电子基础》实训考核方案 篇4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适用班级:

学期学时: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30学时

课程负责人:

一、考核目的与原则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预防触电及触电后如何脱离电源,对触电者如何急救。

2、常用电工材料的性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3、接地、接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4、EWB认识实验、直流电路的仿真实验、正弦交流稳态电路的仿真实验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构造和简单控制。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1、课程设计过程检查,包括考勤、调试电路能力及平时的综合考查。:

(1)认真遵守作息时间,不准迟到、早退、有事要请假。旷课一次-20分,迟到一次-5分。

(2)课程设计期间一定遵循操作规程,违规操作-20分。

(3)4-5人一组,分组完成。若有抄袭,课程设计都不记成绩。

2、作品检查:包括是否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电路设计是否完整,合理,以及在验收时能否正确回答与设计有关的问题等。

(1)检查设计的总体效果和功能实现,占50%。

(2)答辩流利,能随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占20%。

3、设计说明书:

电工基础知识教案 篇5

一、电工操作相关知识介绍

(一)、倒闸操作的基本要求:

1、变电所的倒闸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

2、倒闸操作必须有两人同时进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3、高压操作应戴绝缘手套,室外操作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4、如逢雨、雪、大雾天气在室外操作,无特殊装置的绝缘棒及绝缘夹钳禁止使用,雷电时禁止室外操作

5、装卸高压保险时,应戴防护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使用绝缘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操作。

(二)送电操作要求

①明确工作票或调度指令的要求,核对将要送电的设备,认真填写操作票。

②按操作票的顺序进行预演,或与系统接线图进行核对 ③根据操作需要,穿戴好防护用具。

④按照操作票的要求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拆除临时遮栏、临时接地线及标示牌等设施,由电源侧向负荷侧逐级进行合闸送电操作。严禁带地线合闸。

(三)停电操作要求

①明确工作票或调度指令的要求;核对将要停电的设备,认真填写操作票。

②按操作票的顺序在模拟盘上预演,或与系统接线图核对。

③根据操作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

④按照操作票的要求在监护人的监护下,由负荷侧向电源侧逐级拉闸操作,严禁带负荷拉刀闸。

⑤停电后验电时,应用合格有效的验电器,按规定在停电的线路或设备上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再采取接挂临时接地线、设遮栏、挂栎示牌婶安全措施。

二、电工术语相关知识介绍

(一)高压开关设备术语

1.高压开关——额定电压1kV及以上主要用于开断和关合导电回路的电器。

2.高压开关设备——高压开关与控制、测量、保护、调节装置以及辅件、外壳和支持件等部件及其电气和机械的联结组成的总称。

3.户内高压开关设备——不具有防风、雨、雪、冰和浓霜等性能,适于安装在建筑场所内使用的高压开关设备。

4.户外高压开关设备——能承受风、雨、雪、污秽、凝露、冰和浓霜等作用,适于安装在露天使用的高压开关设备。

5.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开关柜——除进出线外,其余完全被接地金属外壳封闭的开关设备。

6.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主要组成部件(例如断路器、互感器、母线等)分别装在接地的金属隔板隔开的隔室中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7.间隔或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一样,其某些元件也分装于单独的隔室内,但具有一个或多个符合一定防护等级的非金属隔板。

8.箱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除铠装式、间隔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外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9.充气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隔室内具有下列压力系统之一用来保护气体压力的一种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a.可控压力系统;b.封闭压力系统;c.密封压力系统。

10.绝缘封闭开关设备——除进出线外,其余完全被绝缘外壳封闭的开关设备。

11.组合电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压电器,按电力系统主接线要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名电器仍保持原规定功能的装置。

1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封闭式组合电器,至少有一部分采用高于大气压的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13.断路器——能关合、承载、开断运行回路正常电流、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关合、承载及开断规定的过载电流(包括短路电流)的开关设备。

14.六氟化硫断路器——触头在六氟化硫气体中关合、开断的断路器。

15.真空断路器——触头在真空中关合、断的断路器。

16.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开关设备。

17.接地开关——用于将回路接地的一种机械式开关装置。在异常条件(如短路下,可在规定时间内承载规定的异常电流;在正常回路条件下,不要求承载电流。

18.负荷开关——能在正常回路条件下关合、承载和开断电流以及在规定的异常回路条件(如短路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电流的开关装置。

19.接触器——手动操作除外,只有一个休止位置,能关合、承载及开断正常电流及规定的过载电流的开断和关合装置。

20.熔断器——当电流超规定值一定时间后,以它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化而开断电路的开关装置。

21.限流式熔断器——在规定电流范围内动作时,以它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将电流限制到低于预期电流峰值的一种熔断器。

22.喷射式熔断器——由电弧能量产生气体的喷射而熄灭电弧的熔断器。

23.跌落式熔断器——动作后载熔件自动跌落,形成断口的熔断器。

24.避雷器——一种限制过电压的保护电器,它用来保护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的危害。

25.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和(或)并联组成且无 或串联放电间隙的避雷器。

26.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由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和相应的零部件组成且其外套为复合绝缘材料的无间隙避雷器。

(二)特性参量术语

1.额定电压——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的条件下能连续运行的最高电压,并以它确定高压开关设备的有关试验条件。

2.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高压开关设备主回路能够连续承载的电流数值。

3.额定频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连续运行的电网频率数值,并以它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确定高压开关设备的有关试验条件。

4.额定电流开断电流——在规定条件下,断路器能保证正常开断的最大短路电流。

5.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在额定电压以及规定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能保证正常开断的电大短路峰值电流。

6.额定短时耐受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确定的短时间内,开关在闭合位置所能承载的规定电流有效值。

7.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额定热稳定电流)——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在闭合位置所能耐受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峰值电流。

8.额定短路持续时间(额定动稳定时间)——开关在合位置所能承载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间隔。

9.温升——开关设备通过电流时各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差值。

10.功率因数(回路的)——开关设备开合试验回路的等效回路,在工频下的电阻与感抗之比,不包括负荷的阻抗。

11.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按规定的条件和时间进行试验时,设备耐受的工频电压标准值(有效值)。

12.额定操作(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在耐压试验时,设备绝缘能耐受的操作(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值。

(三)防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标称电压Un

与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

应该选用的保护器的类型,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

2.额定电压Uc

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

3.额定放电电流Isn

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4.最大放电电流Imax

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5.电压保护级别Up

保护器在下列测试中的最大值:1KV/μs斜率的跳火电压;额定放电电流的残压。

6.响应时间tA

主要反应在保护器里的特殊保护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击穿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取决于du/dt或di/dt的斜率。

7.数据传输速率Vs

表示在一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确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

8.插入损耗Ae

在给定频率下保护器插入前和插入后的电压比率。

9.回波损耗Ar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篇6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分析】

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和参考方向,总结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二)电压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流,分组讨论、总结电压定义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三)电动势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源的作用本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学生活动: 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四)电位

教师活动: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讲解; 学生活动: 分析总结电位的定义和电位与电压的关系。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五)电功率和电能

教师活动: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分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总结电功率、电能的的定义和单位。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棵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 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 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 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

四、课堂练习

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取用的电流。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3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1、2、3。【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2)

【课题编号】

2-01-02 【课题名称】电阻元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了解电阻的外形、标识和计算方法;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3.会应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部分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会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电阻元件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容易。加之电阻元件的实物直观性强,所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选用直观的实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能变枯燥讲解为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资源】

直流电源、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电压这两个与本节课关系教密切的物理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负载有哪一些,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各种不同的负载的画面,学生讨论那些负载实际是一种类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

(一)电阻的定义和阻值的计算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各种不同的电阻(多多益善)对照实物讲解电阻的定义分类、阻值大小的计算; 学生活动: 观察各种不同电阻的外观,掌握的电阻的分类,总结电阻的阻值不同的原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色环电阻阻值的标法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色环电阻,借助多媒体投影色环电阻和色环的读法;

学生活动: 观察色环电阻的外观,掌握的色环电阻的读法,会读不同色环电阻的阻值。教学环节2: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说明实验的要求和目的,学生作完实验后教师总结、说明; 学生活动: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的知识和两个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电阻阻值的计算 R

2、色环电阻阻值的读法:

色环电阻很漂亮,环环颜色不一样。四环两环表数字,第三环是零个数。最后一环表误差,要知阻值三者加。

3、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在一段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这个关系称为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其公式为

U Rl AURI或I(2)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个由电源和负载组成的闭合电路,叫做全电路,如图1-6所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这就是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为

IE Rr

四、课堂练习【例题1-2】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E24V,负载两端电压U114V,电源内阻r1,求电流I,负载电阻R及电源内电压U2。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2、4、8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9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3)

【课题编号】

3-01-03 【课题名称】电阻的连接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混联电路。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难点分析】

难点: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简单混联电路。【学情分析】

电阻串并联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已有所了解,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自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借助与多媒体的演示形象讲解串并联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阻的混联电路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步步深入地演示等效电路,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法、实验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阻的串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阻的串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串联的实际应用;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阻的并联

教师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同上 教学环节3:电阻的混联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学生活动:跟随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画等效电路图,理解解决混联电路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应用和电阻混联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类比记忆,并把重点内容用多媒体投影。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外加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在上述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阻值成正比。

两个电阻串联时分压公式为

U1R1R2U U2U

R1R2R1R22、各并联电阻承受同一电压;各电阻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为

I1R1R2I I2I

R1R2R1R

2四、课堂练习

一个110V/8W的指示灯,欲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为使该灯泡安全工作,应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该电阻的功率应为多大?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5、9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7小题、第六题第2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4)

【课题编号】

4-01-04 【课题名称】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应用。2.掌握支路电流法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分析】

难点: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和前几节接触的都是简单直流电路的知识,相对而言难度较小,从本节开始就深入到复杂直流电路,除了知识难度的增大外,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也需要完成的质的飞跃,这对学生提出较大的挑战。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投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设计几个小问题(例如求某电阻中的电流)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当学生分析时遇到难题时,自然由简单直流电路过渡到复杂直流电路,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复杂直流电路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学生活动: 对照复杂直流电路的电路图,理解四个名词的含义。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环节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支路电流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并练习应用。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论

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推论;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讨论总结推论。教学环节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演示:演示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仪中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练习应用 教学环节4:支路电流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导入时的问题上,启发学生应用刚学习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解,导出支路电流法的定义和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的启发下总结、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这个节点流出的电流总和。其表达式为

I入I出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又称回路电压定律。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在任意瞬间,沿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U0

3、支路电流法是以各条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求解支路电流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电路如图1-12所示,试计算电流I1。

图1-12 例1-4图

2、电路如图1-15所示,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未知电压U。

3、电路如图1-17图,试求Uab。

图1-17 例1-6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6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4、6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5)

【课题编号】

5-01-01 【课题名称】戴维宁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2.会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并灵活应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电路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接触了复杂直流电路,这对于继续学习戴维宁定理有很大帮助,但刚开始学习戴维宁定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学习基尔霍夫定律要大,借助与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讲解过程设计成连续动画,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最大程度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理解消化,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干电池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后,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一个有四条支路的复杂电路,提出问题是:只要求某一条支路电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当学生列出基尔霍夫定律的方程组后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组,解此方程组难度如何,从而引出当只要求一条支路电流时的好方法---戴维宁定理。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二端网络

教师活动: 多媒体投影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教师对比讲解;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区别掌握有源和无源二端网络的知识。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教学环节2: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演示1:多媒体动画演示戴维宁定理的内容

教师活动: 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一步步动画演示、讲解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将动画演示与文字讲解配合理解,深入地学习掌握定理的内容。教学环节3: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教师活动: 借助于干电池,提出如何测它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掌握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及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教学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对外电路来说,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代替。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用UOC表示;电阻则等于原二端网络除源后的等效电阻,用RO表示,这就是戴维宁定理。

2、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的计算

开路电压的计算方法:开路电压Uab等于从a点到b点所经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等效电阻常用网络除源法计算:将有源二端网络的电源短路仅保留电源内阻,使其变为无源二端网络,然后求其等效电阻。

四、课堂练习

试用戴维宁定理化简图1-19a所示有源二端网络。

图1-19 例1-8图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五题第6小题、第六题第1小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案(6)

【课题编号】

6-01-06 【课题名称】叠加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横向联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 叠加定理的内容 【难点分析】

难点: 叠加定理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上两节课学生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这两种解决复杂直流电路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的切入点,这节课再来学习结合了欧姆定律和复杂直流电路特点叠加定理,难度不大,而且更能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知识上的含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叠加定理演示仪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宁定理,设定问题:前一章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那么解决复杂直流电路能否应用它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叠加定理的内容 演示:叠加定理演示仪

教师活动:针对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借助于叠加定理演示仪,演示、分析、归纳叠加定理的内容; 学生活动: 观察叠加定理演示仪各仪表的示数,分组讨论,归纳、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教学环节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活动: 针对具体例题讲解、归纳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掌握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最后将总结出本节重点,用多媒体投影。

1、叠加定理的内容

叠加定理的内容为: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 12 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分别作出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而其余电源只保留其内阻。

(2).按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分图中每一支路中电流分量的大小和方向。(3).求出各电动势在每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这些电流就是各电动势共同作用时,在各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四、课堂练习

例题【1-9】电路如图1-20a示,已知E1E217V,R12,R21,R35,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

五、课后作业

1.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7题;

2.“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题第4小题。【板书设计】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篇7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类专业的通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具有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综合型实验都比较少,学生做实验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演示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类实验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在实验教学的方法上面,多数是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实验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参与、自行设计的机会很少;最后,在学校对于电工实验的支持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提供教学必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而对课外学生的兴趣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支持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必要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变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学校课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为学生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实验教学类型的转变

一般地可将实验划分为验证型、对比型、模拟型和探索型四种类型。现阶段高等教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开设的实验课程大多属于前三种类型,这三类实验是比较基础类的实验,这类实验不太需要学生动脑,只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停的磨练他们的实验技能或者说是实验技巧,把学生培养成完成实验的熟练工。但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所以要改变实验类型,以探索创新型的实验为重点内容,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

以探索型的实验为重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高校的学生也不能彻底抛弃前三类实验,还是应该以基础的验证型、对比型、和模拟型实验为基础锻炼动手能力,熟练实验操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培养扎实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探索型的实验就是老师指定一个实验题目,或依托老师研究课题,给学生划定实验范围,剩下的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查阅资料运用所获取的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改善实验教学内容的结构,从“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向“以探索创新型实验为中心”转变,精心地为学生设计实验项目,可以依托一些老师的科研项目,从而设计出一些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验,让学生去探索创新,这就需要老师改变备课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的设计上,而不是花过多的时间在实验的演示上,这样可以让老师通过优选基础实验项目来减少低水平重复的实验操作,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增强设计型实验内容的比重。这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项目和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研究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转变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的内容重点发生了转变,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进行转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演示实验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会将实验中的所有环节和细节统统讲到,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和模仿,照搬照抄实验的全过程,然后填写着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重复着一些机械劳动,这种模式有着很多的弊端,既没有很好的锻炼动手能力,更不能调动学员的思维。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设立或提供标准答案,通过对比大家的实验结果来评价优良中差,当然不只是考察实验的结果,还应该考察实验的方方面面,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察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研究解决问题为主线,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思考,从而充分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本着“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主要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主动去学习。老师设计出实验题目后,根据实验内容,重点讲解实验的目的、内容与要求,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运用,倡导学生自己多动脑、勤思考、勤查阅资料,获取需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动脑学会思考分析设计实验,不再重复做着同样的实验,教师掌握实验的内容,而整个实验过程则由各实验小组独立自主地完成,对于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仪器,还有实验中的具体步骤都需要自己思考,学生都主动参与,教师负责检查指导;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主地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必须自己制订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安装和调试实验仪器、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 完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的相关制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推进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对课程改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两点,其一,在实验室的使用方面,学校应整合全校资源,将建成的实验室向学生全天侯开放,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可以交由学生自主管理,物尽其用,不再将实验的时间局限在课堂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场所施展他们的才华。其二,设立实验资助或奖学金,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探索实验资金,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目标,以国家、省、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资助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沙龙、科技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课堂探索创新活动推像课外,瞄准实际问题和应用型问题进行探索创新,努力创造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股搞创新实验的学风。此外,学校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大范围资助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参与科技创新的愉悦,在愉悦的参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结语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教学心得?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内容深、范围广、实践性强,如何用最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好这两门课,是每一位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技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对于工科专业课而言,他们往往会因为听不懂而丧失学习的动力,有些甚至产生放弃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并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心得,现阐述如下。

一、明确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并不是毫不相干的

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这两门课虽说是作为两门独立的电子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但它们二者在某些知识运用上是互有关联的。有的时候在处理电子电路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时,如果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不易出错。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将两门课的知识相结合、相运用在一起,学生会恍然大悟,体会到原来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无用的、用不上的,而是会帮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晶体二极管知识时,有种题型是求解含有晶体二极管的电路中的某段电压值,若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列KVL方程,则会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其电路如图1所示。

该题的解题思想为:先假设二极管V断开,求该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根据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原则(正向电压导通,反向电压截止,若两端电压大于零,则导通;若两端电压小于零则截止)判断出二极管在该电路中的状态后,再去求。在这步过程中利用列KVL方程就会比较方便,不易出错。(;KVL:;则)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掌握该题思想,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再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调谐放大器时,在解释调谐选频性能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电工基础课程中有关谐振电路的知识,通过分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压谐振曲线图,说明调谐选频原理,从而将这两门课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考、动脑能力,提高积极性

所谓循序渐进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学习要有一定的过程,依照一定的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学生才会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知识,逐步吸收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讲授新知识时,大多会采用此方法,而且效果较好。在电子电路这门课中,由于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复杂电路,分析起来也比较繁琐,因此比较适合采用该方法:先根据要求分析最简单的电路,而后在分析该电路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最后修改电路、难化电路,在使电路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全部课程的讲授。例如,电子电路课程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知识点——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最适用、最重要的应属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但如果直接讲述该电路,绝大多数学生会被复杂的电路图给“吓倒”,从而没有信心去学,最终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笔者会从最简单的阻容耦合式共射基本放大器讲起,分析该电路各元器件的作用及原理,而后针对该电路的不足和缺陷——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会影响输出信号的失真,从而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图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行为引导学中的“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思考、动脑活动,进而改进、完善电路,即采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偏置电路,具体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在电工基础这门课中,如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知识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先分析最简单、最熟悉的电路,运用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分流公式及分压公式就可以很快并无障碍地解出所求的各个量,然后逐渐改变该电路的结构,如变换电阻的连接方式、个数,虽然电路变复杂了,但仍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最后变换电源,增加电源的个数、变换电源之间的极性。这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呢?学生便很快对此感到好奇,急于想知道该如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通过老师前面有目的的引导和铺垫,基尔霍夫定律就会较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三、抓住学科特点,突出教学重点,用言简意赅的概括性语句来教学

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专业理论课,理解性较强、复杂性较大,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因此,如果一字一句地详细讲解,他们会觉得厌烦,也会因为一大堆的分析弄得大脑“混乱”,反而达不到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抛开不必要的细节,直接抓住核心内容,突出重点,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把关键内容概括出来,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例如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在讲授正弦波振荡器的自激振荡条件时,要求振荡器必须同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及振幅平衡条件,即,AF=1,学生一看这两个公式就不能理解具体意思。因此,笔者在讲解该知识点时,直接突出两点,即相位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必须引入正反馈;而振幅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的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了。又如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分析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会比较复杂,这时,只要把前面讲过的关于纯电阻、纯电容及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相关结论引用到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只要抓住相关的概括性结论就可以了,不必大费周章地进行分析讨论。再如,在讲述电磁感应定律时,只要抓住两大点就可以了: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二是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这样,学生大脑就会比较清晰,容易记住。

四、通过实验,巩固知识点,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电工课程中的电路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而技工院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技术操作人才。因此,通过实验,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的吸收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及自我解决的能力。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电路,笔者在教学计划中会安排相应的课时给学生实验锻炼机会。电子电路中的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学生虽然知道该电路的功能是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也知道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为了产生不失真放大作前提的,但是只单纯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自己搭接电路、调试仪器、观察波形、计算数据,学生可以很直观、很感性地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要点。最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为什么我搭的电路不出波形?为什么我的输出波形会比输入波形幅值大、相位相反?为什么我的波形会失真?从而根据出现的问题自己去分析:会不会是电路接错了?会不会是某个元器件损坏了?会不会是示波器的设置出问题了?最后通过排查和老师的指点,自己解决了问题:原来是线路接错了,原来是示波器没调好,原来该电路是共射级放大器,输出和输入信号相位是反相的,原来是……这样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相关的元器件、学会了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电工基础课程中学习叠加原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笔者采用了先实验后教学的方法。在做实验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二是在复杂电路中,多个电源是起何作用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改革实践性教学,适当地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行为引导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培养学生活动能力、方法能力、个人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布置相关固定的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另一方面对实验内容做一些修改,增加一些设计性的步骤。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不管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今社会赋予我们职业教育者的责任。如何更好地培养出新形势下社会所需的,用人单位所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将是我们继续研究、探索的课题。

上一篇:幼儿园父亲节教案设计方案下一篇:常识判断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