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精选12篇)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1
1 概述
电工基础是大专院校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 为学好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基础知识体系。电工基础课程属于相对成熟的课程, 众多院校申请电工基础课程为精品课程。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使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发展建设得相当完善。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大专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近年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开展, 针对电工基础课程如何适应新阶段的新要求, 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教学课题。
2 电工基础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目标的分析
电工基础教学目标比较注重学生对电工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 特别是对电工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习惯于对理论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比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压定律, 叠加定理等等。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缺乏。电工基础课程传统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提高。所以正确调整教学目标十分重要, 需要我们对该课程功能和培养方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剖析。
2.2 教学内容的分析
电工基础教学内容基本分为理论知识内容和实验操作内容两大部分。理论知识内容主要采用章节体系讲授电工学知识体系各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的电学定理的理解和记忆, 缺乏工程实际电学案例的分析内容。实验操作项目主要是典型的电学实验分析, 并侧重于常规实验的验证例如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叠加定理的验证, 戴维南-诺顿定理的验证等等。实验内容过于陈旧, 缺乏创新性, 实验操作内容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学生掌握电学知识技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必须对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寻求改革的方案。
2.3 教学方法的分析
电工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授课和实验室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主要是对电学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实验教学是对电学理论的实验项目进行操作并测量相关电学参数并进行记录。这两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分开安排的, 常常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无法对电学理论中重点难点深入的理解, 对知识点容易忘记。实验操作时往往因为缺乏电学理论的理解, 所以做实验时比较被动, 没有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 造成实验过程的盲目。
3 电工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3.1 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的转变
现今的大专院校电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流, 所以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培养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理论型体系转变为技能应用型体系。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潮流下, 实现学院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求我们制定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时, 要侧重实用性教学目标, 培养能够进行实际电类工程操作, 维护, 检修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电工问题的技能,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
电工基础课程内容应当遵循教学目标培养实际应用技能为依据来进行重新合理的配置, 理论性内容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 把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删除。增加实际案例内容, 以适应发展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实验内容可以把一些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变成新型的实验设计项目。通过学生动手设计操作, 教师指导来达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能力。可以把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拿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安排去企业进行参观, 短期顶岗实习。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环境中, 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3.3 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探索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 学, 做结合的“三明治”教学模式。把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采用边学边教边做的启发式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教学, 把实际的电学项目引入课堂之中, 让学生运用电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设备来进行创新式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指导教师进行过程评价和质量控制。让学生能从项目分析, 项目设计, 项目解决, 项目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学习到真正的分析实际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选择要合理, 不宜选择难度过大要求过高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虚拟仿真实验设备, 拓宽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相当部分电学实验实训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难以提供实际操作演示。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很好的补充教学, 拓宽学生的认知层面。还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请电气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来学校定期进行上课或讲座, 把生产中的电学实际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讲授, 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 安排学生去电类企业单位进行参观式学习或是短期顶岗实习, 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 学习电类相关知识, 并记录实习的心得, 写成综合实践报告, 也是很好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3.4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师资队伍的优化
电工基础课程改革还在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把传统的卷面考试成绩评价体系改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进行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将学生实际能力提高作为评价的重要因素。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总体表现作为重要依据。此评价体系需要进行科学地分析制定。
同时为了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中青年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水平要求。可以通过送教师去电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习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际生产项目和案例作为教学资料。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 结论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是需要综合分析和认真实施并进行质量评价。目的在于符合大专院校电类专业培养要求, 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创新探索面临机遇和挑战, 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传统的机制和模式制约创新模式的开展, 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并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摘要:电工基础是大专院校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 电工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现阶段的需求, 就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 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新怀.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 2010, 9 (6) :35-36.
[2]肖看, 尹仕, 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10 (4) :60-61.
[3]张晓翟.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J].知识经济, 2011, 12 (4) :144.
[4]麻则运, 郑红平, 陈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8 (1) :152-153.
[5]赵文环《.电工基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创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1, 9 (3) :24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2
摘要:在中职《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课程。由于中职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少学生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能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显然已不适应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如何优化《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生产技能型人材的职业教育目标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时,他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专心致志地学习,积极地钻研,对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反之,学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其失去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电工基础》这门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不仅使学生充满学习的成就感,而且他们还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RLC串联谐振电路时,我就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普通收音机进行调台吧?调台时我们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上述问题能有个正确的认识。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师生兴致勃勃地共同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另外,教师良好的形象,生动而准确的讲解,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和动机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使学习变得生动、积极,从而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克服了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难题。
二、注重学法指导,增强求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实践证明,让职高的学生自觉地完成课前预习,很多学生难以做到。一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二是基础差使他们无能力预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制订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另外,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预习反馈,自学中存在哪些普遍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讲课时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预习“三相异步电动机”这节课时,学生普遍对“旋转磁场的产生”难于理解,教师上课时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一难点内容的讲解,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性,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讲完了纯电阻、纯电感及纯电容等几种简单电路,在学生掌握了它们之间的伏安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RL、RC串联电路。教师对分析正确的同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分析不全面甚至错识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与帮助。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析比较法,增强学生记忆。通过深入分析各种事物,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既能够清楚而准确地表达《电工基础》中的某些概念、现象和规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电流与水流的比较;电压、电位与水压、水位的比较;电容器与液体容器的比较。再如,对电阻、电容及电感三种电路,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比较电流、电压的解析式、相量图、大小及相位关系等,找出它们相近点与不同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形象教学法,促使学生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一般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仅凭死记硬背,不仅难以掌握,也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采取直观手段增加形象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讲解电容器充放电的性质时,通过演示充电后的电容使小电珠发光的现象,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弄得懂、记得牢。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课件,使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如三相对称交流电通入三相定子绕组形成的旋转磁场,通过动画效果的演示,其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再如把电磁感应定律制成课件,就可以非常生动地再现铁心插入或拨出线圈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当铁心插入或拨出线圈的速度越快,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越大,说明电流越大,而指针偏向不同,说明电流的方向不同;铁心不插入或插入后静止不动,指针不偏转,说明不产生感应电流。可见直观形象地教法能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
此外,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行为引导式、换位式及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职业高中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学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其教学目标。因此,实习、实验教学对职高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实验实习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并有验证、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例如在做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时,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连接实验电路,并仔细分析实验结果,找出误差的原因以及尽量避免误差的方法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师一定不能歧视这些学生,要尊重、爱护和相信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耐心的讲解和指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只要能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教学的,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用演示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把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除必做的实验外,还要结合实际增加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在新程改下《电工基础》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教师的智慧,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和实验上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达到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的目标。参考文献:
1、《电工基础》周绍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2、《电工基础学习辅导与练习》周绍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篇3
《电工基础》是一门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电工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与素质教育、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技校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掌握高新技术的需要,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单从书本上学,还须通过实践获得。因此,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进电工实验室。例如,在讲授元器件识别这部分内容时,尽管电阻、电容、电感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见过、没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出真正的元器件是什么样的。即使教师对学生讲过以后,他们见到这些元器件实物,仍不知如何识别和区分,尤其是角色环电阻和色环电感这种外观比较相近的元器件。为此,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训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器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识别元器件,也学会了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对所测量的元器件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标称值”、“实际值”、“误差”等名词的含义。
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将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这是职业教育的需要。在课堂上,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四至五人为一组,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轮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对有分歧的地方由老师进行引导、补正。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协作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对所学的知识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在课堂上,笔者将《电工基础》的学习与其它课程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画电路图时,笔者不提倡手画,而是要求学生用电脑软件画电路图,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又如,在讲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时,笔者结合仪器面板上的英文,以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仪器设备上每一个按键、每一个旋钮的功能,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并提出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为他们今后独立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奠定了基础。
这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引探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习教学
课堂教学在实习教室中进行,并不意味着实习教学的任务完成了。技校学生不仅要学懂理论知识,还要对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准确操作,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应了解市场。例如,功率因素的提高这部分内容,应要求学生在实习教室中亲手接好一个日光灯电路,并以日光灯这个感性负载电路为例,观察并联电容后功率因素的变化,再让学生到电子市场去实地考察各种规格、各种容量电容的价格。这样,他们对功率因素提高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在实习教室中,笔者还要求学生拆装鼠笼式电动机,自制小型变压器及缠绕电感线圈,并鼓励他们将这些自制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如自制无线话筒等。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很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自觉地通过实践补充自己的知识欠缺点,将所学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有能在一线组织生产并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学完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后,都要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贯穿起来,针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做一个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件实用物。例如,学完《电工基础》课后,安装万用表:学完模拟电子技术后,自制无线话筒或安装调试扩音机;学完高频电子技术后,安装调试对讲机等等。这是实习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此外,笔者所在的学校还与很多公司企业联系,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从实习教室训练到校外实训基地训练来了解、熟悉、直至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并通过这些实践找出自己学习中知识的欠缺点,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4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所必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为学习后续电类相关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突出了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也对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应的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调整。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仅要让教师明白教什么, 让学生明白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解决怎样教, 怎样学的问题。如何上好这门课,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在授课时, 首先必须是所授这门学科的专家, 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者, 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辅助者。学生把教师当成他们获得知识的一个宝库, 一部活的教材。学生有什么都问, 相信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切疑难问题。所以, 教师不仅对本学科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 还要掌握较为广博的新知识, 对当前学科技术的发展, 必须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讲授电工基础课,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是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愿望的, 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因此教师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 而是要不断地学习, 增长知识,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开阔视野,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2 注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搞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名教师与许多学生之间以教材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过程。教师在注重备课的同时, 还要注重教学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要有规范的授课语言, 不仅课堂讲解要简明扼要、步步推敲、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还要在讲解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语言的趣味性, 遇到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时, 采用将一个复杂问题分成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分步分段进行讲解,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向学生演示教材时, 不论是用语言说明, 还是借助视听教具, 不论是班级授课、小组讨论, 还是个别辅导, 不论是一开始就授予应当学习的一节内容, 还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自然导入新课等等, 都应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为中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于学习, 已达到学有所长的目的。在电工基础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呢?
(1) 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 以引起联想, 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短路跳闸是怎么回事?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电工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 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就会觉得学有所用, 从而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自己的探究, 解决问题, 发现新事物。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引发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讲一堂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 引人入胜的课,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事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几个逐步深入的有份量的提问。例如:“并联谐振电路”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并联谐振电路, 并联谐振的条件, 然后讲述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再介绍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这节内容, 会用公式计算, 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讲解这一节内容,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 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上提出问题: (1) 什么样的电路是并联谐振电路? (2) 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 (3) 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 (4) 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怎样选择这些参数? (5) 并联谐振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提出上述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去领悟, 去思考,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用这种方式教学, 可使学生的思路开阔, 学生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习。
(3) 采用变式和类比引入法授课, 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所谓变式, 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变换所列举的有关事物的形式, 以显示该事物的特征,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上分辩清楚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属性, 加深对问题理解。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 学生容易混淆, 在讲新课概念时, 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 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例如:讲电容器的串并联时, 先讲电阻的串并联概念公式, 再讲电容器, 通过对比讲解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加深记忆。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 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 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 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 可先复习变压器是由铁心 (磁路部分) 和线圈 (电路部分) 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并将其列在黑板上, 然后引入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 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通过采用变式和类比引入法的授课, 可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4) 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 通过有趣的事例慢慢引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 要想使教的不枯燥, 学的不乏味。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 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向大家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 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产生兴趣, 就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 通过有趣的事例引入,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 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 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5) 有效地利用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学习效率。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有些内容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 在教学中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 而这对于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又很重要, 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模拟课件, 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 增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教师凭语言描述不如制作成动画课件, 能让学生看到自由电子的移动, 电容器两极板正、负电荷的变化, 理解充电和放电过程。又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 学生感到抽象不理解, 如采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该过程, 学生就能清楚的看到电场线、磁感线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 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6) 注重课后习题选择,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了知识, 还必须会运用知识, 才能真正算作掌握了知识。做习题就是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培养锻炼学生使用文字、图形、计算来表达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布置习题必须紧密联系电工实际, 要求学生做习题时, 分析问题要条理化, 书写步骤要规范化, 绘图要正规化。对学生严格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起表率作用。
3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电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全部实验课, 实验课要单独考核、计算成绩, 以保证其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把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把空洞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 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做实验时, 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学得好的与差的搭配, 动手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 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后, 抽签口答教师预先设计的有关该实验项目的问题, 之后每人写出所有实验报告, 最后教师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 (下转44页) (上接161页) 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方法多种多样, 绝非仅此而已,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条件, 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静.电工基础[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6.
[2]李书堂.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5
1、函数信号发生器
(1)能产生正弦波、矩形波(占空比可调)、锯齿波等多种波形;
(2)输出信号的工作频率范围10Hz~10kHz,且连续可调;
(3)输出信号波形幅值0~10V,且连续可调;
△(4)输出信号频率数字显示;
*(5)输出信号幅度数字显示。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简易直流稳压电源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输出直流电压UO的调节范围为3 — 12V,且连续可调;
(2)最大输出电流ILM≤200mA;
(3)稳压系数Sr<10%;
*(4)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3、简易数字频率计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100Hz~10kHz;
(2)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或方波信号;
(3)用四位数码管显示所测频率值,并用红、绿色发光二极管表示单位; *(4)具有超量程报警功能。
4、简易交通信号灯控制器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定周控制:主干道绿灯亮45秒,支干道绿灯亮25秒;
(2)每次由绿灯变为红灯时,应有5秒黄灯亮作为过渡;
(3)分别用红、黄、绿色发光二级管表示信号灯;
*(4)设计计时显示电路。
5、4位二进制加法器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1)四位二进制加数与被加数输入;
(2)二位数码管显示。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题名称与技术要求
2约200字的摘要
3总体设计方案论证及选择
4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6
关键词:电工基础 技工院校 教学改革
电工基础是技工院校电类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电工专业的“入门砖”。电工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作为电气工作者应该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素养。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繁琐复杂,理论知识很强,科学原理比较抽象,但是其实际应用性极强,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技工院校工科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技工院校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办学途径,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实际出发,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实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技工院校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成为中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一、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基础是技工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在技工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石的作用,更是学生以后学习更高专业程度的课程的基础,在目前技工院校推广的可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都以理论课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课的重要性。虽然整体来说教学体系是严谨、有规划的,对教师来讲是理论清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受陌生的专业知识,其难度还比较大,因此,理论课过多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以上学情和技工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很有必要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效率和整体效果,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和技能,推动电工基础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和探索。
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入探究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步入的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情况。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强化实践、突出重点的目标下,确立重点应用的教学目标,大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规划中,教师应该在学校制定的整体纲领框架下,设计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进程,明确制定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进而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课程知识以单元、小节为单位进行讲解,并穿插进行相对应的实践课,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同进度的教学方法。因此,技工院校学校在电工基础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从理论知识传授向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方向转变,努力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做法,就是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在演示操作实验的步骤时,会由于设备的限制而不能完全演示出实验效果,有时也会因为理想状态的器件在实际上不存在,导致实验结果和教材上有很大出入。这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结合现代高科技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优势,满足实验过程的需要。因此,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的应用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虚拟仿真系统是利用三维空间设计对元件整合的过程进行动态演示,其具备了很多优势。例如,组织电工基础实验时,可简化步骤,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即可;实验过程需要的软件利用度较大,对其他零件的需求很少,因此,很少发生硬件损坏、丢失等现象,由于不需要硬件的参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完成传统课堂实验不能达到的电路连接及电路测量等实验效果。
3.重视理论课,突出实践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能验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而且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做到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使实验内容项目化。技工院校作为施教的主体,要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并符合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贯彻落实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突出用实践验证理论的真谛。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上,必须设立符合教材要求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上完理论知识课后,学生要亲自动手操作,以此来验证所学的理论。其次,教师可以丰富课堂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在电工基础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展现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的职业素养。
4.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制定客观的考评体系
目前,技工院校普遍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评方式,来评价学生本学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电工基础实验项目的操作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了很多不良现象的发生,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平时不注重课程学习,临近期末考试突击、复习功课。然而,对于电工基础这种注重理论与实践双向掌握的学科,仅一张期末试卷是很难综合反映教学成果的。因此,技工院校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全面、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制定客观的课程考评体系,主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调试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可以建立一个“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的考核体系,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单元测验,检查学生当前一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验课中也进行实践技能的考评,对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检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综合不同阶段的考评,最终得出学生本学期的综合成绩,此举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小结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类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课程规划。电工基础课程作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充分挖掘技工院校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全方位、综合型的电气人员。
参考文献:
[1]柳丽雅.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
[2]李永江.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赤子(中旬),2013(7).
[3]陆健.“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
[4]严明忠.中职《电工基础》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电工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篇7
1 电工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电工基础实验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所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量大面广, 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 学生在对电工基础学习的不理想状态下来进行电工实验, 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验教材中, 每个实验都详尽地列出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 学生只要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 这样大大限制了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 不利于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一样, 电工实验课程作为所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要加以区分, 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由于学生之前并没有很好掌握书本知识, 实验教师还要重新讲解理论知识, 导致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大大缩短, 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 由于现在知识内容的扩充和学习时间的不足, 学生下一次进实验室已经忘记了上一次的实验内容, 使得学习没有连贯性,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因此,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工实验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课程体系的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 首先要与各个教研室沟通, 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 制定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 按照各个专业的学习重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将教学内容的调整纳入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电工实验在这里起到了辅助电工基础教学的作用, 通过电工实验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书本的知识点。其次, 要编写新的教材, 新教材要能够充分体现出电工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新教材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保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 应该增加实验课时数量, 满足一个学期28 个课时, 以前实验大多由教师先讲,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者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操作, 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的拟定很少考虑, 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网上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和方法, 自拟实验步骤和数据表格, 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实验内容体现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验内容。网上实验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学生可在机房或自己的电脑上进行。
3 实验室建设的更新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 实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电工学实验设备及器材也需相应更新和添置。在该校目前使用的实验台是DGJ-1 型, 是属于插接模件式实验台, 其优点为安全可靠, 模件安装灵活, 缺点是由于电路是内部连接完成, 学生对模件内部封装结构环节不清晰。电路已经被连接完成, 学生只需要连接电路电源, 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此款实验台为智能型实验台, 由于学生的误操作, 容易发生短路, 烧坏模块内部的电路板芯片, 由于没有原厂器件, 实验室教师无法自行维修, 必须等待厂家技术人员维修, 使实验台空置, 影响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设备老化损坏严重, 维修成本过高, 建议选购新的实验设备, 具备模块与分散式原件的双重优点, 并且维修方便简单, 安全性高。
4 考核方式的更新
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类, 平时成绩为平时实验表现和出勤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情况, 考试成绩为期末的统一实验考核情况。这种打分方式只能由教师自己掌握, 学生也很难明确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新的教学体系下, 考核方式要重新进行设定, 分为:
(1)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30%, 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占平时成绩的50%, 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50%。 (2) 设计性实验成绩, 占总成绩的30%。由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教师根据各自的难易程度不同给出分数。 (3) 期末实验考核, 占总成绩的40%, 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 理论考核内容为仪器仪表的识别与选用, 以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与结论等, 理论考试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内容附在实验考试的试题之上。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针对实验步骤进行打分。
在新的考核方式下, 对于平时勤于思考, 动手能力强, 勇于探索创新的学生, 鼓励其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规范的考核制度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锻炼了其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逐渐显露出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电工实验教学改革要积极地融入到现代化社会生产中, 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电工实验的改革探讨, 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竞争力。
摘要:电工实验是电子学类专业开设的面向大一学生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 实验类课程在电子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现代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下, 深化电工实验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研究电工实验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实验室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电工实验,实验改革,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红, 王筱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10.
[2]成开友.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张亚军, 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实室会议论文集,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8
关键词:教法,学法,兴趣,实训
一、整合教材内容, 适应社会岗位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需要
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概念多, 内容抽象、系统性学科性较强, 枯燥而难以理解, 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大多数知识已经过时、不用了, 同时当中一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内容要适中,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知识面宽而不深。如何在规定的课时内, 以较高的质量完成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我根据中职教学大纲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参照相关电学教材对我校《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优化、取舍、重构, 立足我校学生的特点编写了本门课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立足新课程教学大纲, 从岗位需求出发, 体现了实用够用为原则, 重视观念现象的理解, 淡化规律的推理及计算, 降低弱化本课程的难度, 这样让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易懂, 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改进教法,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 开展教学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 本人为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以下几个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
(一) 以实际应用为主体设计实训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实训项目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在实训课中先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 如上《日光灯故障的检修》一课, 在课堂上就让学生亲自检修教室里有故障的日光灯, 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 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 最后, 归纳出造成上述故障的机理。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小家电线路故障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电路正常运行, 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学习电工专业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 以“传—帮—带”的形式开展教学
所谓传:老师首先在上课前选好技能苗子, 在教学中抓好这些苗子的技能水平;所谓帮:就是以这些苗子为组长分成几组, 让这些苗子做小老师负责传授, 老师负责答疑难问题;所谓带:就是让技能强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减轻了教师负担, 还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 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把一块大的内容分解成几个小的项目, 让学生在完成各个小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对整个内容的理解、整理、分析、总结和整合消化, 从而突破难点和完成项目内容的学习。如灯具的安装、线路安装、电子焊接的练习、电路的学习等, 运用了项目教学法, 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 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方法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并提高教学效果。只要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CAI课件,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 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 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之,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 只要我们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操作环节, 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及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必将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职业教育中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月强.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4 (.4) :34.
[2]李苏扬, 浅谈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 (.6) :46.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9
1 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面向电类专业开设的电路基础课程, 是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以电路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面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工技术课程, 是机械、建筑、船舶、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 以获得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实施大类培养后, 电路基础和电工技术课程被整合为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电工基础 (见表1) 。原电类专业理论及实验学时大为减少;而非电专业学时数相对微调, 但考核方式由考查变为考试。
整合后, 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出现了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实验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多数实验项目是围绕理论教学中的定理、结论设置的验证性实验, 内容比较陈旧, 更新速度十分缓慢[1]。虽然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但是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实验教学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 忽略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 局限于传统的专业范畴的知识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 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电工基础实验8学时, 分4次实验课完成, 每次实验课2学时, 在学时的限制下, 实验内容的设置顾此失彼, 无法兼顾大类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需求。
1.2 实验教学方法落后, 实施手段单一
实验课前, 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写出预习报告。课堂上, 教师简单讲解后, 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课后上交实验报告[2]。电工基础实验面向几十个专业, 100个班, 3 000名学生开设, 专业与专业之间对实验技能的要求差别很大, 学生层次、能力、兴趣、就业需求不尽相同。学习能力较强或要选择电类专业继续学习的学生, 可能用很少的学时就能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而受实验设备或元件限制, 不能按自己的实验方案、思路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或实施其他实验方案, 课堂上有限的学时没有被充分利用, 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
1.3 实验教学效率低, 成绩评定不科学
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完成实验, 记录的实验数据差别不大, 上交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教师用大量的精力批改实验报告, 对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却屡禁不止, 甚至会出现有的学生实验水平一般, 但报告写得很好, 得到较高的实验成绩的情况。尽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评分, 但是学生过于依赖实验教材, 不愿自己思考问题, 实验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 实验成绩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因此, 需要建立一套兼顾大类和专业差异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主要原则
实验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一般由授课院系制定, 在制定过程中, 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了讨论及论证, 但参与的教师、学生人数很少, 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 不能全面反映各个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过程中, 应转变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原则。我们在全校理工科各专业范围内, 对在校学生、应届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挖掘, 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科专业性质、人才自身发展、就业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查找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的大学进行调研, 了解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最终确立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学生需求主导下的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执行者, 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师,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验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 使自己具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 转变自己的角色, 从课堂上的讲授者转变为课下的引导者、组织者。电工基础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时, 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受理论知识的限制并不深入, 但是基础课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好时期。教师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上,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4]。
3 学生需求主导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3.1 实验内容的设置模块化, 层次化
实验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和综合设计四个模块设置, 每个模块中含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关内容, 有效利用实验学时。以交流电路模块为例,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实验: (1) 串联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 如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电压表及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习了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 元件参数的测量。学生要自己选定实验方法及设备, 对未知的元件性质和参数进行测量, 然后利用所测量的元件, 设计滤波器, 完成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的测量,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教学的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制作常用仪器使用及基本测量方法的教学视频, 并发布在教学网站上, 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预习。在实验室装备液晶触摸屏,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循环播放教学片, 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观看视频片段。实验课程开始前, 教师把所有实验的基本要求, 常用仿真软件及使用方法, 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元件, 实验报告内容及上交时间等发布在教学网站上, 让学生在第一次实验课前就对本学期的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便于他们在理论课学习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探讨, 也便于学生选择每个模块中的实验内容。这样的安排, 使实验从教师教学生学什么转变为学生自己选择学什么,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技能按照个人的兴趣得到锻炼。
3.3 实验成绩从评实验报告转变为评实验能力
为了高效、科学、公正地评定实验成绩, 需要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 开发、研制相关的实验设备, 如便于实验考核的基于射频卡管理的黑箱实验开放系统, 黑箱内可装置各种元件、电路。如元件性质的判别与参数的测定实验, 将待测元件装在密封的内置射频卡的“黑箱”内, 学生随机选取一个黑箱进行测量, 实验结束后把黑箱交给实验教师, 教师使用读卡器可查看并打印黑箱内部的元件性质及参数, 并告知学生。由于学生在实验前不知道黑箱内的元件, 只能通过测试判别, 杜绝了互相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 公平、公正地评定实验成绩, 对规范教学管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促进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4 结束语
大类培养模式所引起的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绝不是简单的课程删减和合并。淡化专业界限不代表取消差异, 反而需要不同课程间更紧密的配合, 去除交叉重复, 提高课程的系统性和无缝对接, 提高教学效率, 争取在有限的课程学时下,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兼顾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具有工程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研究大类培养模式下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索构建新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原则, 在实验教学理念、内容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满足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楼盛华, 戴文战, 叶秉良.基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3) :109-113.
[2]毛新宇, 李斗, 王志军.电路基础实验中自主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5) :127-128.
[3]徐英雷, 谢美俊, 何圣仲.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体性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12) :119-121.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覆盖广、单位制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 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右手定则等;单位有特、韦、高斯等, 不常用, 易遗忘。其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中公式繁多、复杂, 解题方法多, 电路逻辑性较强,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的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 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知识分两个层次, 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 层次二是层次一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 且脉络清晰, 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紧密联系是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 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 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电工课程要涉及一些相关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 纪律涣散的学生, 他们对中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 这就给职业中专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工课程的内容烦琐、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枯燥, 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 在理解知识上有较大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 学习兴趣不高。另外, 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2. 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板书、讲解、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节奏恰当的优点, 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表明也具有很大的缺陷。电工基础课程本身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理论和计算枯燥乏味,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传教, 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 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也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欲望的重要一环, 并且还能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技巧。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而实践操作少, 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实作课, 但是训练的模块针对性不强、实践和课堂理论相脱节;还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 导致设备损坏严重而不利于正常开展实验实作。这些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 是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和整体的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 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 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 运用演示这一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 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 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 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 能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 而对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就难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对比法,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譬如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 电感为L=Ψ/I, 电容为C=Q/U, U、L、C都是外部的因素, 通过实验得出R、L、C的定义公式, 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 是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改变而改变的, 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 学生通过对比, 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 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遍运用, 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 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 迅速方便, 轻松省时, 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 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电工基础理论课面广, 内容深, 要使职高学生较好地掌握其内容, 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 除了学好必要的基本理论, 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 用语言不易描述的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其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 学生感到十分抽象, 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 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 变抽象为形象。职业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课程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它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 共同完成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因此, 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新教法的过程。
总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 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概况
《电工基础》是中职教育工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电磁的基本知识、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单机床电路、安全用电。《电工基础》课程主要用于电类专业人员的电工知识培训,也可用于机械等其他非电类专业人员的培训或供读者自学使用。《电工基础》课程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与实验,因此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电工实践课程。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再加上《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导致对课程缺乏兴趣。并且《电工基础》课程多以理论、公式、概念等内容为主,缺少实用性与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参与性差,主动学习能力弱,最后导致学生对概念性东西掌握不深刻,而且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电工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呈现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1]。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针对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等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差,所以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对于较难掌握的课程有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理解与支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重塑自信。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多教授一些实用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设计家用灯的安装、广告灯的设计、彩灯的设计、门铃电路制作等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讲授理论与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项目实践中,因为学生全程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从中收获成就感[2]。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技能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其他非电类专业的培训或者读者也会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针对这一要求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理论性强实际应用较少的理论概念可以适当弱化,着重讲授安全用电,并且在整个课程中把安全用电贯穿其中。多安排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三)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虽然入学基础较差,但是思维活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动手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项目教学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都很差。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指导,共同创作完成一个项目,通过对操作性、实用性强的项目进行操作,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3]。
(五)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理论概念提出问题,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探讨中的组织者。在问题式教学中,让学生主動思考,分析探讨并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学普,邵长.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4):151-152.
[2]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2):155-156.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篇12
1 编写适合电工基础“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教材
教学大纲、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 构建好整个技工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知识网络。并且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 侧重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过去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 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课题化的教学方式, 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样, 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因此, 我们根据市场经济对技工人才的要求, 自己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并编写一体化教材, 把每部分知识都模块化、课题化, 严格要求做到细化、量化、责任化。确定每一个模块、课题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时数、训练步骤、训练结果补救等。并配备了相应了“一体化”教室、器材、多媒体投影设备, 为“一体化”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教师由抽象讲变成直观教
2.1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众所周知, 再好的魔术师, 没有魔具就不可能表演出精彩的魔术, 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 利用直观教具就会使课堂上锦上添花,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因此,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 采用实物、模型、挂图、仪器等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比如:展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表、电流表等直观教具, 除了使学生对这些电工课程里最常用的元器件有了直观的感受, 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2.2 注重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方法。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并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的思考, 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 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 通过观察磁铁插入线圈的极性及快慢,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从而让学生们根据线圈的绕向总结出楞次定律。
2.3 利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 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 就比较困难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的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 给学生定量的文字或视频效果文件, 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其发展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比如:电动势的方向, 交流电的产生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 将整个实践操作过程予以完成,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 学生易于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操作
学生独立进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比如:在电阻串、并联电路中, 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连接、测量, 最终总结出电阻串、并联电路特点。以及在直流电桥的操作过程中,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总结出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错误。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动手操作教学中, 在不违反“一体化”教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 允许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某些不足和错误。同时, 当不足和错误出现时, 往往能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或探讨, 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操作是否存在不足和错误。当然, 我们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醒。那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足和错误的学生, 则更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改革电工基础课程考核评分标准
学生完成了电工基础这门“一体化”课程, 那我们也相应地要给予学生成绩。以前我们的考核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实验考核一般主要依据实验报告, 但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实验报告不能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 现在我们改革了电工基础课程考核评分标准, 废除了书写实验报告这一项, 引入了操作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 平时操作成绩占到了操作总成绩的40%, 其余的60%用最后的一次操作考核来评定, 理论、操作各占总成绩的50%。提高了学生对操作课的重视, 增强了学生识图和动手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待操作课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包括操作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都成为操作成绩评定的重要环节。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操作及相关知识,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能反应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推荐阅读: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08-06
《电工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08-17
电工基础课程07-21
电工基础教学创新11-15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总结09-30
电工基础情境教学法05-28
电工基础课教学改革05-20
电工电子基础教学pdf08-17
《电工基础》课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