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2024-11-09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精选4篇)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篇1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文/郭碧花

摘 要:详细介绍编写项目教学法所使用的《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原则和步骤。旨在使广大师生可以合理利用教材,学好专业知识。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校本课程;任务;照明灯;安装与更新

作为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经典教学方法之一的项目教学法,在我国当前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备受青睐,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已有所改进,许多中职专业课教师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正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既然实施项目教学法,就要有相应的校本课程。

《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与项目化;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新课程理念是我们编写校本课程的支撑点。

在校本课程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归纳边反思的方法对课程结构的编排进行改革,即整合课程内容,重构学科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整合课程内容

在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处理上,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先进的内容,合并类似的内容,去掉重复的内容,减少理论繁琐的内容,增加实践个性的内容,使整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

二、以“项目、任务”为基本思想,重构学科教学

校本课程的编写,打破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教材顺序(以原来的教材作为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以课题(模块)为单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例如,编写《电工基础》中“照明灯的安装与更新”是这样处理的:先把这个模块分成三个任务:(1)照明灯的安装(白炽灯);(2)照明灯的安装与更新;(3)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然后每一个任务都按以下思路进行:给出任务项目或情景(问题的提出)――解决该任务需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查阅、综合的能力)――设计解决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分析、处理的能力)――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比较、评判能力)――提出新任务(提出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围绕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查阅、评判比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任务一 ――照明灯的安装(白炽灯)与更新是这样安排的:

一、任务提出

让学生设计安装老师出示的电路,通过学生分组查询《城市照明与景观节能设计规划建设标准及工程安装维护实用手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节能系列图集》《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电工电子实用手册》等资料以及从网上查询有关白炽灯的使用及工作原理、安装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等信息,指导学生进行照明灯电路的设计和安装。对安装好的电路,使用示波器进行波形的测量,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二、相关新知识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正弦交流电,这是因为正弦交流电在传输、变换和控制上有着直流电不可替代的优点,然后明确指出,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是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

三、任务解决方案

1.白炽灯的安装步骤

2.安装的工艺要求

3.安装的注意事项

4.白炽灯管不亮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四、动手试一试

有一只在楼上的白炽灯,用一只单联开关来控制这盏灯,无论是装在楼上还是楼下,开灯和关灯都不方便,装在楼下,上楼时开灯方便,到楼上就无法关灯;反之,装在楼上同样不方便。为了方便起见,就在楼上、楼下各装一只双联开关来同时控制楼道口的这盏灯。

五、知识拓展

1.交流发电机简介

2.白炽灯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六、思考及练习

三、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制订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的校本教材。我们在“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过程中,制订模块化的课程标准,并以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或相关的产品为载体,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任务式等编写“教学做”一体化的校本教材。教材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养成规律,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进行整合,体现“以服务生产实践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厂实践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突出鲜明的职教特色。

参考文献:

孔晓华。电工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07.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篇2

1 一体化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1.1 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与普通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教学的对象要复杂得多。具体表现在年龄、阅历、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家长、社会对职业的认识等, 存在着各种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

1.2 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甚至会左右其学习态度和性格。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或机械地模仿和死记硬背, 往往会形成盲从及屈从的态度和性格。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

1.3 育人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育人, 教学过程必须由育人支撑。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 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影响学生的意识, 形成观点, 加上主观体验, 又形成信念,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在一些特定情境下, 育人甚至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保障。

1.4 教学目标应更侧重于学会做事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 应用所学知识和学会的职业技能做好工作。“学会做事”是基于获得一种以综合技能为基础, 完成岗位中具体工作内容的能力。

2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任务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 为学生准备和提供教学资源;把学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并帮助组建学习小组;必要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监督, 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评估学生的工作过程, 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也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3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即:信息的获取与使用 (资讯) ;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围绕着四个阶段,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来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下面以《直流电源的制作》一讲为例谈一谈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任务名称:直流电源的制作

任务地点:电子实训室

学时:8学时

学生人数:40人

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 小组工作法

所需设备:备选电子元器件若干;焊接万能电路板;电烙铁、焊锡、松香、连接导线、斜口钳、剥线钳;万用表1只;用示波器1台。

任务步骤:

1) 下达任务单 (80分钟)

教师首先展示由教师焊接制作的直流电源实物, 并明确工作任务, 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告诉学生本次工作任务的目的是什么, 所制作的产品最终实现的功能是什么。接着为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及任务工单, 利用课件讲解直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波形的观测与记录, 焊接要点。接受学生关于元器件识别检测, 万用表、示波器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咨询。学生明确任务及目标, 分析制作直流电源的技术要求, 领会相关焊接要点。

2) 制定任务实施方案 (30分钟)

教师为学生提供所需电子元器件、工具及检测设备, 并提示设备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挑选电子元器件, 并检查工具、检测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巡视学生讨论情况, 及时答疑解惑。

学生根据具体工作任务要求, 制定装、焊工艺方案, 确定直流电源制作的装配方案, 确定直流电源制作焊接方案, 确定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方案, 选择电子元器件装配、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工具, 万用表和示波器, 挑选正确的电子元器件。完成学生分组, 并选出组长。

3) 制定工作计划 (20分钟)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 制定“直流电源的制作”的工作计划。确认元器件挑选是否正确, 元器件如何布局才更加合理美观, 讨论焊接要领及如何防止虚焊。教师参与讨论并审核, 对工作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4) 任务实施 (180分钟)

学生整理工作台面作焊前准备, 检查电烙铁、仪器仪表是否正常, 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有序的实施焊接直流电源电路。通电测试前与教师一起检查电路板是否有短路、虚焊、元器件错焊等现象, 是否满足通电测试要求。通电测试并用示波器对各点波形进行观测, 填写任务工单。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学生的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查。

5) 检查 (30分钟)

学生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元器件挑选是否正确;电路焊接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要求;观测到的各点波形是否正确;通过焊接电路的实施过程;检查装、焊方案的合理性, 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6) 评估总结 (20分钟)

评估内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 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工作态度, 团队协作能力。

评估方法:根据方案、工艺、焊接过程、焊接质量来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

实作过程的总体评价。直流电源制作将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电烙铁的使用;元器件布局设计;波形观测与记录等众多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一起,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技能的掌握。

总之, 在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一体化的教学, 通过“教、学、做”三个方面, 师生双方共同参与, 完成学习的任务, 使学生自信心、人际交流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做决定和计划的能力、评价自我与他人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方法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工作工具使用能力等专业能力都有所提高。

摘要:根据《电工基础》的教材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中职学生现状分析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如何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来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通过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篇3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3-02

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电工学“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师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双师型”的人才,才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

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对实验提出好的改进意见,对在平时创作等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4.尝试开卷考试

在少数班级尝试开卷考试方式,有的以试卷形式进行,有的以论文形式进行,论文形式需要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高职高专教育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教法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浅谈编写《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校本课程 篇4

1《电工基础》的知识框架及传统讲授型教学法的弊端。

《电工基础》整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五个基本电量概念;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三个基本电子元器件;电和磁两种基本物理现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两种基本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混联电路特点、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电桥原理、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条件、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等电路规律。

《电工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由于重理论, 轻实践, 学生开始还容易接受一些基础知识, 但随着教学的深入, 专业课专业性质的增强, 学生逐渐感到了乏味, 对专业课的学习也失去兴趣和信心。要解决这种问题, 必须培养双师型教师,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善于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所以我们在健全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基础上, 《电工基础》的教学环境务必要转移到电工电子实验室, 采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法, 通过教师组织过程, 学生参与实践, 全面系统的领会《电工基础》的基本内容。

2《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的设计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在紧紧围绕三个基本元器件及五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把所有电路规律作为一个项目, 在实验室, 通过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 从而使电路规律得到验证并深刻理解的一个系统性过程。教学项目的设计是使课程项目化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项目时要认真考虑项目的实用性、趣味性、难易性和可操作性。总之项目越贴近实际就越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学生也就越能够掌握知识要点。

课程内容项目化原则上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逐步深入开展。要善于利用项目的制作将知识得到整合, 尽量做到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 注意各种技能训练的平衡性。项目课程所选择的项目应该具有实用价值, 同时外观也最好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项目功能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制作兴趣, 既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更能够让学生掌握。同时, 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3《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项目的组织模式

成功的教学组织模式也是项目教学的关键, 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和引导方法, 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把欧姆定律作为一个教学项目, 就如何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问题举例如下:

3.1 学习目标的建立

熟练记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概念、符号、单位;按照操作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根据电路图能够亲自将电源、导线、电阻、开关及各种仪表组装成实用电路;通过实验搞清电阻、电流、电压三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绘制端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坐标图。

3.2 实验项目具体分工

根据已定学习目标的要求将项目进行分工:材料的准备及检测, 包括电源、导线、电阻、各种仪表及绘图工具等;组装电路, 连接好各元器件及仪表;数据记录, 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及各量之间的关系;绘制曲线, 总结电源端电压和电流、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之间的关系。各分工小组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 还要清楚其他小组所要完成的项目, 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高度负责, 密切配合。

3.3 项目实施过程

检查各分工小组对本组工作任务的准备情况, 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组装电路、连接仪表, 通电测试, 观察各仪表的读数并进行记录, 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达式验证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从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建立坐标系, 绘制端电压———电流曲线, 总结电源的外特性。

4《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好与坏,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通过提问相关问题, 看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 也不是通过一份考试试题看能打多少分来做出评价, 而是看在完成该项目过程中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工作热情是否拥有、能否积极思考, 考虑事情是否全面, 实践操作是否细致, 具体评价的项目包括: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如学习态度、实验实训规范等;学生过程性评价, 如项目制作熟练度、完成时间、创新理念及团队分工合作等;作品终结性评价, 如项目功能实现、项目调试、项目讲解及项目美观度等;主要评价形式有自评、互评、师评, 其中每种方式应重视过程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

上一篇:认识角教学感悟下一篇:征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