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2024-09-27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共12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说课, 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学情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程序设计五个方面。通过明确的课程定位, 进行科学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根据实际学生学情实施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并且通过教学程序设计为例, 说明现阶段的课程建设。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 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 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 即: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 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 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 认真, 遵守实验室制度, 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 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 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 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 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 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 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 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 (1) 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 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 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 (1) 时代性; (2) 实践性; (3) 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 又要高于课本, 所以, 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 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 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精品课程, 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 实训室, 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 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勤学活用, 理论实践并行, 敢于动手;观察生活, 学以致用, 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 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 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 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 本课程采取讲授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学习, 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 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 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 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 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 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比如, 关于PN结的形成, 其内部的多子, 少穴的游动, 学生很不好理解, 但是, 通过动画, 播放, 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 加深理解, 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 教师讲授, 归纳总结, 实际演练, 结果对比, 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 变得生动,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 老师讲授, 总结方法, 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 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 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 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 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 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 (90分钟)

复习相关知识点10分钟。引入新知识, 重点原理讲解25分钟。分析任务、学生分组讨论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25分钟。教师总结10分钟。

5.2 由易到难导入课程

5.2.1

1) 电路中只有1个电源;2) 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简单电力路的分析方法可用欧姆定律。

5.2.2

1) 电路中有2个电源;2) 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为基尔霍夫定律。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 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 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 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 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 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KCL定律)

定义:在任一时刻, 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一般形式: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 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1教学成果:我系学生获得第六届“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大赛二等奖;2013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等荣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2

项目名称:电工电子实习II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生物工程112

实习时间:2013/3/11-2013/3/15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一、实习目的

2013年3月11-15日,我们生物工程专业在广州大学的电子信息技术楼里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电工电子基础实习。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些基础的电工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最后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PCB图。

1、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习,为我们今后的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准备必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此次实习既是我们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

2、发展情况及实习要求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自动化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拥有3个本科专业和1个硕士点,本科专业培养方向覆盖3个一级学科下的6个专业方向。拥有4个综合性专业实验室,共计28间分室。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实习基地2个。2个校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校级特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个重点培育学科方向:声像与灯光技术;此外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学院秉承学校“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的优良传统和学院“以德载学,务实创新”的办学宗旨,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与合作,勇于创新,注意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发展。学院重视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德与学风建设,为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科技、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取得可喜的成绩。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了解电工电子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对电工电子仪器的正确操作以及电路设计的基础工艺,为本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

实习项目一:安全用电

(一)必须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安全用电知识是关于如何预防用电事故及保障人身、设备安全的知识。在电子装焊调试中,要使用各种工具、电子仪器等设备,同时还要接触危险的高电压,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警惕,就可能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所以必须在了解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和造成触电原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做到防患未然。

(二)触电及相关防护策施。1.触电的种类:(1)电伤,电伤通常有灼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三种。电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一般是非致命的。(2)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肌肉痉挛、神经紊乱,导致呼吸停止,严重危害生命的触电事故。触电死亡大部分是电击造成的。决定电击强度的是流经人体的电流,而非电压。2.影响触电造成人体伤害程度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电流种类、电流作用时间、电流途径、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会随着人体皮肤的干燥程度和人的年龄而变化。干燥时可呈现100 000欧姆以上,二潮湿时,电阻可降到1000欧姆以下,并且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而变大。3.触电原因:直接触电、间接触电、静电触电、跨步电压引起的触电。4.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1)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2)触电保护装置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若真的看到别人发生触电,该采取些什么样的措施。先保证把电源断开或用绝缘体把电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若触电者呼吸停止但有心跳,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实习项目二:常用工具的使用

(一)、照明电路的组装

常用工具

(一)的实习内容:熟悉和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工具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有螺丝刀、钳子、电工刀等。

照明电路的组装的实习内容:

(一)一灯一开关控制的白炽灯照明电路组装。线路上依次火线接开关,白炽灯、之后接零线,便构成回路。

(二)日光灯照明电路的组装:其主要由开关、启辉器、镇流器和日光灯等部分组成。

(三)双控照明电路的组装:两个开关中的任何一个无论处于什么状态,另一个开关都能独立地控制电灯的开、关。

实习项目三:一般室内电气线路的安装

(一)用电笔找出电源的火线和零线。

(二)安装电度表,电度表的进线1接火线,3接零线,出线2是火线,4是零线。

(三)漏电断路器的安装:应注意的是漏电断路器的进、出线必须按规定来接线,不能接反。

(四)小型断路器的安装。

(五)将白炽灯得控制开关合上,白炽灯发光。

(六)将电炉的控制开关合上,电炉丝发热,电度表运转。

实习项目四: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实习项初步掌握SS4323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2.初步掌握UT58D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3.初步掌握AS101E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4.初步掌握SS-7802A模拟示波器和TDS1012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实习项目五: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

(一)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电阻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二)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电位器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三)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电容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四)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电感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五)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二极管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六)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方法,初步认识三极管及掌握其检测方法。

实习项目六: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焊锡训练

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的实习内容:继续熟悉和掌握常用电工电子工具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电烙铁。

焊锡训练的实习内容:

(一)用电线焊接正方体框架的练习。其内容:在对电线丝头部进行刮氧化层以及镀锡操作后,用电烙铁将电线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要求无虚焊,接充分焊接牢固。

(二)印制电路板的焊接练习。其内容:在万用板上焊接一个如书上的图的无稳态多谐震荡电路并通电测试,若两个发光二极管能轮流发光,则表明电路焊接正确。

实习项目七:电子整机产品装配:LED节能灯

本项目是制作一个用28只发光二极管实现的螺口节能灯,实验过程中注意正负极接线以及焊接点的有效,电源板得电路焊接应注意各元器件是否连接正确,最后螺口灯壳中央的火线连接电源板的L端,零线连接N端,最后以28只发光二极管全部发光为焊接成功。

实习项目八: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PCB图

先打开PROTEL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然后设置电路图纸参数及相关信息,装入所需要的元件库,再放置元件,最后调整检查和修改电路图,保存文件。创建一个新的PCB文件,确定电路板板框,调入制作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元件总体布局,再手工布线,检查保存。下图为该项目中制作的PCB图。

实习项目九:PCB板的制作流程和工艺

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组装的基板,为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固定、装配提供机械支撑作用,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为自动焊锡工艺提供非焊锡区域的阻焊涂层,防止焊锡在非焊盘区桥接。本项目中我们用热转印法印制电路板,然后利用钻孔机打孔,再摩擦掉表面的碳粉,洗净烘干电路板后作抗氧化处理。PCB板即制作完成。

实习项目十:555声光电路的装配

为制作好的PCB板装上元器件,有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等,经测试,若二极管和蜂鸣器间歇连续发光及蜂鸣则说明装配正确。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创新;基础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职教育的发展显得越发重要。尤其是近年来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员工来源大部分是中职学校学生,而且许多中职学校定位也是工厂生产一线工人。但是在发展的这一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电工技术基础作为理工类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类中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教学创新,进一步提升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功用可以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发展是保持进步的基本前途,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并做出合适的调整改革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一、当前中职教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投入远远不够跟教育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扩大,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却还停滞不前。中职教育责任在整个国民教育当中的责任是很重的。而作为直接对口市场、但同时又承担教书育人的特别教育机构,中职院校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1.中职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有用人才

中职的教育定位是教育与职业的双层特别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是在保证技术业务的熟练甚至是精湛的基础上还要让教育的真正本质能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并积淀出日后工作的职业道德。

2.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合理性

但是在这过程中却出现让外界社会诟病的问题以至于中职一度被认为是无用的教育方式。而对于中职教育的本体来说,他们往往把学生定位在前沿生产岗位的快速培养上。但事与愿违的是越是急于求成却越是适得其反。如此培养下的学生居然更不适用早已经定位好的岗位。这样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3.电工基础课程发展的方向

新时期,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靶心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一般类的专业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作为文化普及课程学习。但是对于需要拥有扎实基础的专业学生如电子类电器类就需要强化教学地位。这样弱化次要从而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应当引进到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教学原则侧重于技能发展并作为一个发展方向。

二、教学创新的提出

1.全新的中职发展方向

现在中职的全新定位应该着眼于综合开发上。这种开放方式就是综合中职所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而提出的涵盖各类型方向的综合型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如对于电子加工地位凸显的地区,可以打电工牌,讲主要以科技以及加工作为主干发展为特色。然后再突出教育牌,力争一流的职业学校就得立足市场但却引进大学的人文教学理念突出教育的力量。

2.电工基础课程的新遐想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强调实际动手的能力,而理论知识水平等只不过是其中的前提和基础而已,因为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动手能力提升。可问题是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动手能力出色,却不懂得理论。因此,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电工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出现学生想学却学不进去,提不起兴趣听不懂等等现象。纵使你采取精简的方式把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最大的努力去教授给学生,学生却未必喜欢并且能学进去学到东西。

走出课堂其实是很好的方式。中职学校在定位与整体环境之后,根据周边环境情况,选择典型的厂区,让学生直接动手学习,然后再把相关

有用的知识点浸透到其中去。

具体学习课程如下:

A.基础学习可以组织学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并且了解介绍所有的有关于电工基础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由带队老师提出具有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如:“变压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可在路边大型变压器附近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注意是故事而不是原理。这样的目的主要是突出不懂得变压器的原理而产生的意外结果。通过这些实例来启迪学生对变压器的联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而在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这方面的教学时,需要将学生带到指定的与之相关的厂区参观。让一线工人讲解,并且进行操作示范。如此通过边走边学,边学边问的方式打开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不仅是课本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从内心燃起学生自己的真正想学习的欲望。

B.当然,不可能总是观摩而不真正学习。在预期目的达到之后要解决的就是具体怎么开始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这块,对于电工基础的一些基本定理与公式就需要识记,除了要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之外,要通过“军事化学习”让学生学得。具体就是早上按军队规定起床时间开始背诵,每个学生都需要打声朗读,记忆,背诵。并围这操场疾走。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驱除懒惰。这与军训不同,而是在军训的同时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运用快些反应的方式让学生把公式定理在最快时间内说出来。电工基础许多都是死的,所以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C.最后在实训阶段,主要传递给学生基础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由一线工人手把手教学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引领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理论创新运用到现实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如电工测量,远程开关等。除了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创新、改进现有的方式。并让学生参与到周边经济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帮助学生把角色从学习者转换到参与者。

3.新电工基础课程对中职发展的积极意义

当前中职在校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授课受到原有思维的禁锢,仅仅是局限在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知识跟经验向学生传递的填鸭式教学。并且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在课堂上是不得不讲,学生却也不得不听,但是其实是老师不想讲而学生不想听。所有都是为了政策性而勉强支撑着而已。因此,要想打破这种尷尬局面,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真正解放老师,学生才能乐意去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4

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它的教学工作主要还是针对理论方面,实验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这就使得教学工作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大多数进行的时验证性的试验,它占到了实验内容的一半左右,而对于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涉及的不多。对于现代化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和辅助的教学手段也没有很好的运用,更不用说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第二,电工电子技术技术实验教学内容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许多课程,比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集成电路基础等,但是这些知识点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不大,非常零散孤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整个课程的连贯性不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也不是很好。第三,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的时候,自己的独立操作非常少,这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差。所以,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教学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改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性的人才。

2 提高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其它工艺的快速发展,如集成电路,都使得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工作必须要和当前的市场发展相适应,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比如,学生应该利用计算机作为实验学习的辅助工具,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将计算机的仿真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像典型的EMB虚拟电子工作平台和Pspice电子仿真平台等等,这些先进的技术都可以进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电路理论知识提供更好的验证,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2 调整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只有调整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使教学工作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才能从实际出发,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实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涉及很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基础性的验证实验教学、仿真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基础性的验证试验教学,这是我们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验证方式,它是基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设计性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设计要求,学生在这个要求之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从实验总结出具体可行的方案。仿真性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具有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台,同时还要利用电子仿真平台进行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针对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可以进行彩灯、电子琴控制电路的实验,针对设计性的实验可以进行晶体管收音机的安装、调试以及印制板电路的设计制作等以及进行声光控开关的创新性实验。

2.3 大力推行开放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广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学生提前准备实验的内容,也不是将实验的场所打开、延长实验时间,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验任务,独自完成实验电路的设计作业,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的过程,最终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审查,要求实验内容要具有创新性、开放性,通过教学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学生能够得出启发和引导。推广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能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开动脑筋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也能够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实验的要求。这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结束语

可以说,当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工电子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更是不断涌现出来,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方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推广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秀平.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构想[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04:72-74.

[2]魏星,董亚杰.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电子测试,2014,02:146-147.

[3]金波.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2:113-116.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篇5

《机电基础》课程复习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速度分析

(1)掌握: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并应注意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存在时的自由度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绘制简单的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理解: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机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和技能(3)了解:机构引入运动副之后运动所受到的约束、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连杆机构

(1)掌握: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

(2)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根据连杆给定的三个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3)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组成和应用,基本型式和演化。

3、凸轮机构

(1)掌握: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注意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基圆半径、压力角和滚动半径)(2)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3)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4、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本章介绍的几种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

5、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1)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强度设计计算、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及主要方法。(2)理解:螺纹的形成、主要参数、种类和应用。(3)了解: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6、带传动

(1)掌握:掌握普通V带的结构和标准、标记识别及标记方法,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知识

(2)理解: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可采取的措施(3)了解:带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7、齿轮传动

(1)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主要尺寸的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齿轮的根切方法、根切现象及最少不发生根切齿数,轮齿的失效形式和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的优缺点、法面参数与端面参数的关系、几何尺寸计算及当量齿数

(2)理解: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性质

(3)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曲面、背锥、当量齿数及几何尺寸计算。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7、轮系

(1)掌握:定轴轮系及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及传动比的计算(2)理解:轮系的功用和分类

(3)了解:普通减速器(类型、结构和润滑)

8、轴和轴毂联接

(1)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不但能够正确地设计轴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能够指出轴结构设计的错误和不合理地方)及轴的强度计算。(2)理解:根据工作要求正确地选择轴的材料

(3)了解:轴的功用和分类、轴毂联接(键联接、过盈配合联接)

9、滚动轴承

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滚动轴承类型选择

10、联轴器和离合器

了解: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二、推荐教材

1、机械设计基础 孙宝钧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基础 刘显贵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 100分

2、考试时间: 100分钟

3、试卷内容比例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约25%(2)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 约40%(3)轴和轴毂联接、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约35%

4、试卷题型比例

(1)选择题 约20%

(2)填空题 约20%(3)分析计算题 约40%(4)简答题

约20%

5、试题难易比例

(1)较容易题 约30%(2)中等难度题 约50%(3)较难题 约20%

第二部分:《电工技术基础》复习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阻电路分析

(1)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的特性与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网络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受控源的概念和简单含受控源电阻电路分析;支路电流法及其应用;节点电压法及其应用;叠加定理及其应用;戴维南定理及其应用。

(2)理解:电位的概念;会计算电路的电位;电能量的概念;电容、电感的储能;电阻串、并联的计算;会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3)了解:电动势的概念,电流源的特性;电阻的星型和三角型联接及其等效变换;诺顿定理及其应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及其应用。

2、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1)掌握:正弦量的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差的概念;正弦量的瞬时值和有效值的概念及分析计算;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波形图和相量图;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及电路相量模型;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电流电路;三相对称正弦量概念,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关系;简单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功率计算。

(2)理解: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理解复阻抗的概念;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在正弦交流电中电压电流的关系。

(3)了解:简单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概念;了解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素的方法及计算并联电容的容量大小过程。

3、动态电路分析

(1)掌握:稳态和暂态的概念;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直流激励的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2)理解: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3)了解:简单了解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过程。

二、推荐教材

1、《电工技术》

付植桐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电路基础》

刘德辉

刘喜荣 主编

三、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 502、考试时间: 503、试卷内容比例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阻电路分析 30%(2)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50%(3)动态电路分析 20%

4、试卷题型比例

(1)选择题

(2)填空题(3)分析计算题

5、试题难易比例

(1)较容易题(2)中等难度题(3)较难题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电子电工基础》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6

关键词教学 电子电工基础 优化

笔者在近几年的《电子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运用能力。笔者以为,在教学中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注重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的同时,更利于帮助他们提高电子电工技术的运用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发展需要。

一、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

《电子电工基础》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比较繁杂,实践操作性强。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论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认真理解和准确无误记忆,以免因记忆有误造成理解错误。这几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课程理论难易程度,优化教学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合好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笔者以为,优化学习内容,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体系,以下几方面内容不可忽视:1.重视学习内容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本课程的“绪论”介绍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入门,教师应该予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2.优化组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将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予以充分划分调整,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3.突出实验引导的作用,借助实验操作的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学习演示方法,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

笔者根据学生对电现象实验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欧姆定理的论证等,鼓励学生借助电路实验来重新证实原理。其次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删除了一些教学章节,以节约时间来加强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最后,要求学生在每一章节的学习完毕,自己列出一个学习总结清单,以更好地帮助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注重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电工电力基础与实验操作进行完美的融合,提高他们自身的操作运用能力水平。笔者以为,在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验操作的要领,认真地做好准备,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验操作运用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选好实验操作的内容,特别注意讲清楚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及与学科的知识的相关联之处,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利用;其次是选好操作的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明确团队人员的职责,以便他们能够进行实验操作,便于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帮助;最后,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对他们的操作步骤和要领予以必要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

例如,在电位的讲授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和方法。笔者给学生电源、万用表、已知电阻R、电键等、让学生设计一个电路,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具体要求是:1.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自己设计画出电路图,并能够配以一定的讲解;2.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特别是一些涉及安全方面的步骤应该具体详细,并要求防范措施;3.选好实验操作的团队,要求学生能够有各自的分工任务;4.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结果,并能够结合课本原理予以解释。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在增强体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笔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现,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特别是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消化吸收。这样,就能够在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中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笔者以为,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借助多媒体展示与学习章节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下能够理解与教学相关的内容;2.最大限度呈现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关的内容,以此来体现优化课程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运用,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整流电路的教学中,做实验的话现象是有点可以看出的,但是波形失真比较严重。这样的话学生可能认为是旁边信号输入。但可利用PROTEL将实验装置画出,在运行一下,就可以看出输出波形了。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 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2000,8.

[2]章晨颖.转变办学理念,培养适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王思叶,董平.电基础远程教学平台的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7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滞后,专业教材不足

填鸭式的教学一直长期存在于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得枯燥,在一些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上不够完善,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无法开发,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上也是比较落后,很多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在一些改革的教材中也是将少许的内容进行整改,这样的教材完全不能体现出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目前看来,高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教学还是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有些章节内容的导入过程中也是做的不足。很多教材内容上理论东西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事实。

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高校拥有完善的师资队伍。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精通相关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教师应积极融入到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中。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能适应社会上企业的需求,相关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之后在学校中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教育的规律。目前来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极为缺乏的,没有高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这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

3.教学实践模式有缺陷

很多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考核模式为抽查,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能真正参加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容易导致很多学生钻空子。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考核方式为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数据采集等,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进行认真的考核,这样就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对于实践课的重视度降低。其次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备的问题,很多教学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学生在上实践课的过程中都是好几个人用一个设备,这样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无法保证,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总体来说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环节中,高校所做的远远不足,难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做好课堂导入,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实际,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掌握电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可以在新课讲授之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枯燥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加强了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平时家中所用电表,如何来计算家中所用电量的多少,传输交流电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自然而然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效果就能提升。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中,应严格实验室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应联系身边涉及到电的实物。在每个教室中都有着吊扇,这可以用来讲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原理,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想象之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通过想象和提问的形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2.设置悬念,联系旧知识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大学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之上玩手机、睡觉,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更不用说是理论性非常强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这样就能激发其对破解谜题的欲望,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讲解也会非常容易。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在进行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联系以往所学的旧知识,由一些浅显的知识过度到复杂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一个过度,学生对将要讲解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新知识也增加了信心。

三、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1.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在现代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很多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在教学内容扩充的同时专业教学时间也减少了许多,为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应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时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对面如此庞大的学生量,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感受毫不考虑。真正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信息,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来挖掘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学生的智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是有极大的帮助。在变化多端的时代,全新的教学思想应该融入到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堂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地点,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究成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将一些电工电子技术方法教授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有了学习上的主动权,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电子技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作为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应该接受新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进行一些筛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加强对电子元件的认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路要有所了解。教师应该经常去专业相关单位进行观察研究,结合企业的需求,适当的改变专业内容,将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设计一些教学视频,将电路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所有学生所喜爱的,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高教师素质,举办科研竞赛

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从实践环节做起,在实验室工作能够帮助教师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由一些专业的教师引领。定期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活动和竞赛,各院应该为电工电子竞赛提供经费,设立奖金等制度,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在校生可以跨专业进行组队参赛,利用各专业所学特长来竞争。类似的竞赛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在一些研究中表明,通过竞赛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

结束语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教学,教学设备的问题也是高校应该注意的,学校的教学设备应与企业设备同步,这样才不会出现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应引起高校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徐西昌,赵刚.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J].考试周刊,2016(14).

[2]张守武,李恒娟,赵文锐,柳国良,穆丽花.创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J].中国培训,2014(04).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8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我系机电一体化、供用电技术等专业都开设此课程,它不仅对本专业后续的学习很重要,也跟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直接关系,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在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存在以下问题: (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下降; (2) 学生普遍感觉抽象,厌学情绪严重; (3) 教、学、做不能有机的结合,理论不能为实践服务; (4) 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些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想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进行基于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改革。

2 课程定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被列入我院第一批课改专业,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确立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和对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制定出适合该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之一就是“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实际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电子线路图、元器件选择与检测、元器件安装与焊接、产品验收与调试、产品维修,我们把它们归纳为“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

通过对“电气设备生产线操作工”这一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我们将传统的“电工电子及技术基础”课程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这门课程定位如下(见表1:课程描述)。

这样,变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锻炼技能;变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变学生听从老师指挥的“要我学”为学生根据有兴趣的项目学习的“我要学”;变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为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3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注重整个工作过程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它以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院现有条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将该课程分为9个学习情境(见表2)。

为了使教学顺利开展,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制作调试维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每一个教学情境设计中都围绕职业岗位所需人才规格,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给予详细的描述。表3是学习情境5———简单直流电源的制作与测试的学习情境设计。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制作调试”课程依托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是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应结合课程性质和能力目标,合理安排,最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院校电类各专业开设的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结合现状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课改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本课程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情况。

关键词:传统教学,工作过程,任务,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玉军.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6) .

[2]丁德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Z].院教务处下发.2011-3-1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9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项目教学,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作为电工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 它的应用很广, 与电子、机电等方面都有关系, 其知识的专业性非常强, 需要很强的数理化功底, 而中职的学生不少都是中考失败者, 文化基础差, 理论学习上存在很多困难, 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足, 便导致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必须采用项目教学, 目标明确,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的差异

第一, 在培养目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也发生重大变化, 它不再把理论知识放在第一位, 而是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 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等。结合生活实际, 了解电工技术基础的认知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挥, 在技术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 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融合了许多学科内容, 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项目目前流行的就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 知识逻辑体系顺序都是这样安排, 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有不同的地方只是内容上的多与少。

第三, 在体例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往的电子电工教材都是按章节来编写, 没有突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则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例编写, 既注重理论教学, 也重视实践教学, 同时也把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第四, 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更加把过程和反思放在重要的教学地位。而以往的测评方法就是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突出考试这种评价方法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 从而把评价的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功能放在次要的地位。这种传统方法在我们的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当中是不适用的, 是过时的。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 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也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开展的要求

(1) 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当把学生的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线索, 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成一个重要的源头, 以生为本, 项目和图文要非常简洁和精练;二是强化实践训练, 突出项目教学的价值和地位, 在学中做, 在实践当中深化理论的学习;三是要把教材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 利用网络来拓展教材空间, 同时把新技术和新设备补充进教材, 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以服务学生为根本。

(2) 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中应当把项目教学当成一个重要的内容, 紧紧围绕职业技能的提高, 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当成重要的目标;二是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把握好本专业的新的发展动态, 把最新的教学设备充分用到教学当中来, 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搬到操作现场, 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是可以推行产学合作模式, 建立学习基地、训练基地, 把学生的实验课程全部放到基地上进行, 也在课程资源开发上下工夫, 进行现场教学, 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放到首位。

(3) 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要改变旧有的课程评价体系, 不仅要重视结果考核, 也要重视过程考核, 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二是把学生课堂表现、平时的作业情况, 以及平时测试和训练情况等进行统一的汇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把学生能力的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 既注意评价动手能力, 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当中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并且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方式, 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李一平主编.电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10

《电工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系统地介绍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它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它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续,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由此可见,实验课程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拓展,举一反三,关系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能否得到培养和提高。况且电工基础实验是电类相关的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验证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电工基础实验这门课程的内容也要随之不断更新,要用发展的观念来对待这门课程,不断与时俱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实验。

2. 电工基础实验的现状

很多高校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如:实验室设备投入少,仪器设备老化严重,仪器设备的维护技术落后,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设备维护人员缺少等。同时,电工基础实验使用的设备比较多,设备使用率较高,再加上学生的一些不当操作,比如仪表量程的选择错误、实验线路的搭建错误等,实验设备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维修,就会影响到实验课程的正常教学,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强调定理定律的验证,验证型的实验太多,而且学生又容易忽略对误差的分析。扩展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等综合性实验太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缺乏培养和提高。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使学生觉得做实验就是在完成任务,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 EDA技术的发展简介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DA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EDA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PCB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20世纪8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阶段,与CAD技术相比,CAE除了有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实现了工程设计;20世纪90年代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阶段,这时的EDA工具不仅具有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而且能提供独立于工艺和厂家的系统级设计能力,具有高级抽象的设计构思手段。

4. 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改革

高校的实验教学应该以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因此,将不受实验室硬件条件限制的EDA技术引入到电工基础实验中来,是高校实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可以通过EDA软件仿真的方法完成验证型、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全部综合性实验。高校还可以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工程实践需要的实验项目,切实联系实际开设实验。

基于EDA技术开设电工基础实验,利用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弥补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老化、元器件短缺、专业维护人员缺少、维护技术落后的缺点,从而降低实验教学成本。还能利用软件中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将EDA仿真技术和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的一次改革,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EDA软件主要有Multisim 2001和EWB (Electronics Workbench,即电子设计工作平台)两种。这两种EDA软件都是加拿大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工作。它包含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利用它们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以比在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工基础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EDA仿真技术与传统电工基础实验相结合,既能够传授实验技能,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验证到创新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基础型、综合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基础型的实验以定理定律的验证为主,由学生通过EDA软件搭建实验电路进行仿真。综合型的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教师只给出设计要求或者设计指标,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创新型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主动学习,通过无题目、无要求、无步骤的自主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结语

通过对高校电工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与传统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比较,总结归纳出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只有将基于EDA技术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和传统的实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才能满足高校对于开设创新型、设计型、工程型的综合性实验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松, 金鸿.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2]王涌, 顾伟驷, 贾立新.电工学实验改革以及自制实验示范建设.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年12月第28卷第5期:70-71.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11

关键词:机电专业 课程设置 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基础类课程,通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老师将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存储器”,大量灌输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挫伤,学习积极性被束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兴趣又是驱动学生深入学习与钻研的动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专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1从实际生活入手,先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心理上降低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就是初中物理的翻版与延续,从心理上较为抵触。他们则从开始上课初期的课堂上不愿听,到课程中期的听不懂,再到课程后期的自身放弃,使学习这门课程成为一个恶性循环。那么要让学生愿意听讲,主动接受知识,还得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着手。比如电器、电灯、汽车的功能等等都属于生活上的必需品,想让他们不接触都难。再课堂初期就将这些易懂熟悉的事物引入进来,接下来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

比如,讲述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如果只是拿起电路便讲,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这时可以在课前提前预备好灯泡、电源等,直接将实验室搬到课堂,当学生们边听讲边动手做,当看到自己连接的线路畅通,灯泡照亮时,他们必定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感。

再比如,讲同步带的工作原理时,直接把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同步带及带轮拿到课堂上,通过实物讲解,易于理解和掌握。而讲授步进电机的控制及工作原理时,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步进电机拿到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直接讲述它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并现场编制梯形图。学生见到实物并观察编程过程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该课程的多轮教学体会,很多学生开始兴趣很大,但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丧失了兴趣,课程学习变成了包袱,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学生又缺乏实践基础,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问题的堆积,丧失了信心;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照顾到课程系统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实践大多只针对个别知识点,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任何工程经验的在校学生,使得本来富于魅力的知识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内容的堆积,学生感到难以致用,丧失了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学生实践基础差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始终保持較高的兴趣,是课程的难点所在。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实验室完成的尽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在无法进行实验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解决。例如在课前准备相关的FLASH 演示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下一步,可以通过开发相关的交互性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完成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必然会比教师一人在黑板上讲解来的生动有效。

3创新授课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十大项目为基准设计。①日光灯电路连接与安装;②调光台灯组装;③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④变压器与电动机;⑤电子门铃制作,对讲机安装,收音机焊接,电子助听器安装;⑥万用表组装;⑦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⑧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⑨时序逻辑电路;⑩组合逻辑电路。目前的课程改革趋向于行动导向,以行动导向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已逐渐在各个专业课中展开。对于机电专业来讲,运用这种形式,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授课中,将课程的项目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时将班级分成工作项目小组,即项目开发团队。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图、本组成员分工以及最后作品的提交工作。在实施项目时,小组成员扮作岗位的员工,按照计划完成指定工作。项目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学生的自学及相互协作为主。整个实施阶段,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兴趣的激励者,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实施计划。同时还要主动全面地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应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指导中,教师可以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如从哪里获取相关资料,如何寻找相关线索,怎样构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计划内的项目开发,以达到项目设计的教学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各团队的开发进度,及时提醒他们开发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督促各组长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做好总结;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诱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出勤率,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

4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只能做参考,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

如果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不好,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每次实训,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能反映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5结束语

无论以何种方式授课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兴趣,对机电课程的学习要有新的认识,逐渐消除畏难和困惑的心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领悟所学要领,解决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变我们课程中的弊端和瓶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篇12

无塞灌浆原本叫做“自上而下、循环式、不待凝、孔口封闭灌浆法”, 其特点在于无塞灌浆技术的运用。即钻一个比帐幕灌浆孔 (56mm) 大20mm (76mm) 的孔, 其孔长为1.5m~2.5m, 不下人原来一套复杂的灌浆塞, 而只下人一根钻杆或无缝钢管作为射浆管, 以钻杆与于L壁之间的孔隙作为循环灌浆的回浆管。其他施灌流程同常规帐幕孔口封闭灌浆法一样。

每一段灌浆结束, 即可提出钻杆, 换上钻具进行下一灌浆段的钻孔与灌浆而不需要待凝。由于只钻一个灌浆段即行灌浆, 这样就使钻孔中产生的岩粉对裂隙的堵塞影响减少, 故勿需进行冲洗而直接进行灌前压水与灌浆。

“无塞灌浆技术”大体具备下列优点。

(1) 首先, 因常规帐幕采用灌浆塞而改良为“无塞”, 明显地缩短了试验 (施工) 时间, 提高了工效。以LI组为例, 采用无塞帐幕灌浆与有塞帐幕灌浆相比较, 可缩短近一半工时, 而且避免了灌浆塞常出现塞堵不好发生漏水需返工处治的麻烦, 工效也快1~4倍, 即由原来常规帐幕进尺小于或等于100m/ (台·月) , 改为无塞帐幕灌浆后达到200 (台·月) ~300m/ (台·月) , 最高达到500m/ (台·月) 。

(2) 关键是提高了帐幕灌浆质量, 对LI组试验而言, 采用常规帐幕灌浆后压水检查结果虽然达到m<0.01L/ (min·m·m) (即1Lu) , 满足了设计要求, 但采用无塞灌浆后压水检查结果, 已达到m<0.0001L/ (min·m·m) (即10Lu~2Lu) , 而且防渗能力连续。从LI组疲劳压水与破坏压水试验以及直径1000mm大口径中看出, 在300m水头下, 连续5d, 防渗能力达“近于零”的高水准, 并且无衰减;其破坏水力比降高达300;渗透比例极限达5MPa。这些都是有塞灌浆所难以达到的[1]。

2 特大漏水通道的灌注方法

采取定向爆破法建造的堆石坝, 在坝肩岩体中容易产生因大爆破而导致的特大裂隙;在可溶性岩石地区, 由于溶蚀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溶沟造成大量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这种特大漏水通道, 若采用常规灌浆方法, 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材料, 而且有时根本没有成效。对此, 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2]。

第一, 无水流作用和倾角较缓的大裂隙首先采用浓浆、水泥砂浆或间歇灌浆进行处理。若效果不明显, 则可改用定量灌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稳定浆液适用于遇水性能恶化、注入量大的地层。混合浆液包括水泥砂浆、水泥粘土浆、水泥粉煤灰浆和水泥水玻璃浆等。

第二, 有水流作用或倾角较陡的大裂隙、大孔洞。

(1) 冲填级配料。在孔口用稠水泥浆冲灌粗砂和砾石 (粒径由小到大) 。若灌注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 再改用浓浆冲灌级配粒料。配料时可先搅拌成一定稠度的浆液从孔口倒入, 等灌满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灌注。所谓级配料, 应是包括土、砂、砾石等粗细颗粒都有的混合料, 能自然形成反滤层。其中包含的粒料应是先细后粗, 逐级探索, 到某一级再也灌不进时即停止。充填粒料的目的, 主要是希望用某一级砾石在窄缝处形成“架桥”, 迅速将缝隙在中途堵住, 以便于形成反滤层, 最后将通道堵死。

(2) 模袋灌浆。模袋采用尼龙、聚酯或聚丙烯等材料用特殊的纺织工艺织成, 织物强度高。在灌浆压力作用下, 模袋内水泥浆中的水分可由袋内析出, 而水泥颗粒不会外漏。这样可以降低水灰比, 提高固结强度, 缩短固结时间。水泥浆液在模袋中凝固, 在水下不具有分散性, 当水流较大时不会被冲失;模袋在压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 适应不同形状的溶洞, 有利于堵塞。施工时首先往袋内灌注水灰比为0.6、0.8, 或1.0的水泥浆, 然后将充满水泥浆的模袋经钻孔投入孔内, 孔内模袋达到一定数量后, 再在原孔位进行灌浆处理。

(3) 双浆液灌浆。双浆液灌浆是化学灌浆中的一种, 也属于控制灌浆的范畴。水泥浆液和速凝剂 (一般采用水玻璃) 分别从两个灌浆管进入混合器, 水泥浆和水玻璃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 在速凝前到达孔底。为了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满足防渗体的强度要求, 需要对浆液的扩散距离进行控制。浆液既不能扩散得太远造成材料的浪费, 又不能因浆液的扩散范围太小使防渗体的强度不够。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短, 灌浆孔将被堵住;如果浆液凝结时间太长, 在混合物到达地层前将被冲走。如何有效地控制灌浆, 形成有效的截水墙来堵水, 对岩溶地区灌浆非常关键。为此, 往往需要通过现场的试验来确定双浆液灌浆中的浆液比例、灌浆压力、灌浆流量等施工参数, 以达到有效封堵大漏洞的目的[3]。

3 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

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最初是从坝工构筑物开始运用的, 以后才引用到建筑工程中来。我国水电部门曾于1965~1966年在青铜峡水库工程中采用“甲凝”材料进行混凝土坝体裂缝的灌浆, 开创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稽浆的先例。混凝土裂缝化学灌浆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大体也在同一时期。1966年为确定某工程部分钢筋混凝土大梁的垂直与水平裂缝的修补方法, 由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组成型缝修补试验小组, 对环氧树脂稽浆方法进行了重点攻关, 很快获得了成功。

采取环氧胶粘剂灌浆方法可以填充和弥合宽0.1mm以上的混凝土裂缝。通过十余年来的实际应用, 已证明环氧灌浆法修补泥凝土裂缝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这一方法的成功为修补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环氧灌浆法曾先后在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得到厂距匝用, 应用范围有公用建筑的大梁、工业厂房的吊车梁、公路桥梁、地下铁道涵洞、柑架、小型水坝以及大型体育馆的抗冻地面的修缮等。这种方法在各地应用的过程中又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至今已经成为混凝土构筑物加固和堵漏的一个重要方法。

国外混凝土裂缝溜浆方法已有二十来年的历史。据文献介绍, 第一个关于环氧树脂压力灌浆的综合报告是1961年间世的。修复工程采取了向裂缝缺陷部位灌注环氧树脂的方法, 裂缝采取以下处理方法:首先沿裂缝开凿浅榴 (6×12mm) , 松散的碎块用压缩空气吹净, 再沿裂缝钻坤19深19毫米的孔, 孔与孔的距离为30厘米。钻孔内插入短管, 用触变性环氧胶粘剂固定, 裂缝也用这种材料封闭。

4 诱导灌浆技术

在水利水电灌浆工程设计时, 根据不同的要求, 创造条件设计既能挡住泥土侧压力, 又能防渗漏的灌浆帐幕工程;同时设计出控制浆液流动范围, 更有效地进行加固的基础加固工程。这就是诱导灌浆技术。广义的诱导灌浆技术还包括电渗化学灌浆等。

摘要:灌浆技术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中常用和重要的工程措施, 在大坝坝基防渗和加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水库、大坝的地基均需进行处理后才能达到稳定与防渗的要求。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灌浆技术

参考文献

[1]程良奎.岩土加固实用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

[2]葛折圣, 黄晓明, 张肖宁, 等.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研究现状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7, 7 (4) :67~73.

上一篇:力学模式下一篇:学校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