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论文(精选12篇)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1
根据电子电工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教学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确保基础性实验质量的同时,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项目, 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 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立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
1 教学方法改进
1.1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
大力推广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在电工电子实训中的作用很大, 尤其在仪器设备 (如:示波器, 万用表, 函数信号发生器) 的演示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常一个老师在带一个自然班 (约35-40人) 上实践课时, 一般要讲一到两遍 (教室两边各一次) 的演示操作, 即使这样, 大部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的掌握程度不超过70%, 设备上各个按键和旋钮代表的功能没有完全掌握, 在后续的实验开展中还要不断地请教老师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这种常用的上课方式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上课效果差。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改善这些弊端, 比如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流程, 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把整个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 (如图1所示) , 学生可以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以掌握整个操作过程, 如果中间没掌握还可以通过按键返回上一步操作重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降低了老师教学难度, 不用太多口舌就能把所述内容说清楚。
1.2 应用计算机仿真教学进行必要补充
针对电工电子学量大面广的特点, 必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其基础性和理论性特点, 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 更形象生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 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 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仿真教学包括制作仿真型课件供课堂教学使用, 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 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比如数字电路实验, 首先采用EDA技术进行实时仿真, 编译通过后, 下载到实验箱, 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仿真实验是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元器件种类齐备、先进的电子工作台, 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克服实验室各种条件的限制, 另一方面又可以针对验证、测试、设计、纠错和创新等目的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 采用电子工作台进行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 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不仅实验效率得到提高, 还能训练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熟练地使用仪器。而仿真教学的开展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 改变为师生互动,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1.3 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实训内容除了严格围绕电子电工理论课中的某些相关内容开展以加强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外, 还要多开发一些综合性的实训项目, 使学生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为工程实践做好准备。对于本院自动化和机械两个非电类专业学生的电装电调实习而言, 近几年都使用综合性实训项目进行实习, 效果良好。比如温控电路设计调试, 如图2所示, 每组两个学生分工合作, 先进行温控电路总体设计, 其次分模块 (温控电路和V直流工作电源电路) 进行电路板制作, 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制作布线合理美观的PCB板,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转印、腐蚀、打孔、焊接等新知识。对于为期两周的实习来说, 学生每天的工作量不小, 在温控电路的设计到调试过程中, 学生需要对测温电桥、比较放大电路、滞回比较电路和单管放大电路等四个模块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最后进行整体调试, 调试成功则完成任务。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 一方面极大调动学生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 学生真正从实践的角度升华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1.4 设立开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本学院学生应对各种课外电子、汽车和机器人竞赛的需要, 我院在学生主要集中地雁山校区开设了科技协会开放实验室, 里面除了有与各个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PCB雕刻机、计算机、示波器、万用表、稳压源、烙铁和各种钳子等常用工具外, 学院还购置了一批废电脑、废家电、废汽车配件和废注塑模具供学生拆装。在创新实验室里, 重点突出“立足培养, 重在参与, 鼓励探索, 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 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自主设计、制作电子产品的场地, 支持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和创造性的科研活动, 而这些实践活动必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室主要由科技创新协会的学生负责管理, 老师定期进行检查, 设备和场地全天候供学生使用, 不同于传统实验室只在上实验课时向学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登记备案, 以方便实验室管理和仪器设备的及时维护检修。
1.5 考核方式等级和档次划分的多重性
把考核方式分为基础型、加强型和设计创新型。基础型只能对老师提供的基础实训题目进行基本的数据测量和相关分析。加强型除了能测量电路中的相关数据外, 还能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软件对电路进行实验仿真并对发现的问题能加以解决。设计创新型是考核等级中的最高档, 这些学生能对老师提供的难度相对大的题目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同时通过软件仿真掌握自己设计的电路的可行性, 能对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电路改进, 达到能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划分不但能严格区分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档次, 还能选拔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后续的课外科技活动储备力量。
2 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本学院特色的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新体系, 通过教学改革,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深知,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实践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随着学校专业方向的不断调整, 电子电工系列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改革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闫孝姮, 朱凤龙.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157-159
[2]王建伟.全方位开放型理工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 :5-7
[3]张锋, 刘晓燕, 莫琦.关于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59) :59-60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2
《电子与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在《电子与电工基础》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心理、方法、态度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
我从事电子与电工技术教学, 我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有自信,教学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切实处理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
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
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在完成电子电工各章节的实验时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写全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
3.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电子电工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受到限制。为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准备职高新干线网上开放,有戴维南定理教学课件等/
3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 教学合一,作为中心
1.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
好的教师不仅是教课本知识,还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电工电子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的长篇的叙述里显得纷乱复杂,让学生很难掌握条理。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更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而且学生在总结“纲要”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整合。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我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我把这个观念在课堂中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十几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其电路本质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基本放大电路》中“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受控电源”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3.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我校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考虑到在实验实习中,工艺过程复杂,又采用“分层模块教学”法,设定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逐个击破。首先设立单项分组训练,其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
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设立组装综合技能训练,在单项分组练习达标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其内容立足于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提高其熟练程度;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的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
4.培养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提供给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学会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学会排除方法,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3
关键词:电子电工;妆业技能训练;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M1-4;TN0-4
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来讲,课本知识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完成数量充足的专业技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将理论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当前,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灵感,教师应当以此为参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1.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备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因此教师在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更多教学能力强,基础知识丰富的教师安排在教学一线,避免只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真正目的的现象发生。另外,实践课程需要很多专业的仪器仪表,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增加仪器仪表的数量,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采购当前先进的仪表供同学们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电子电工行业最新的发展现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2.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以及解决问题的作用,学生在对电子电工仪表仪器等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某一堂课,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不拘泥与老师划定的条框,而是结合课本和课外知识,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不断优化教师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例如,“这个装置能否继续改进?你能不能为它增加一些保护措施?”这些问题的设置,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对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初次进行技能训练时,教师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同时能够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包括:读图与识图的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各类仪表的使用等。其中,读图识图的能力是基础,电力电工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电路图,各种电路图的细节均有差别,电路图的设计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好坏,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读图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电气符号、图形的含义以及连接关系,能够从复杂的图纸中获取设计的原则和规律;要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电子电工专业使用的电表有:万用表、兆欧表以及钳型电流表,这些电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电路安装状态。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在电子电工技能培训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试验目的及流程自行完成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遇到不少问题,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事事都要去问老师养成对老师的依赖性,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一同交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4.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遭到淘汰,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将成为主流。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大潮,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状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将技能训练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完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台小的收音机,并测试它的收听效果;设置有趣味性的技能训练环节,从整体模块出发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仅仅以具体的部件出发设计实验方案。采用这样的方式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有更深的了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发现电子电工的身影,逐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将做到终身学习,使电子电工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5.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开始走进普通课堂,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优势互补提高教学的质量。电子电工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电子电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带动了电子电工技术的革新。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将图片、视频与文字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场面,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给他们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其次,教师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了解行業发展现状及未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为此,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色探究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路。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让优秀教师走上教学一线;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后,还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专业与时代的交流,避免脱节。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探索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将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卯. 电工电子专业的技能训练创新性研究[J]. 神州,2012,21:187+194.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 篇4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学的基础学科, 它使受教育者获得了电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了电学基本操作的科学方法。它就像一座高楼的根基, 能否学好关系到了整个电学的成败。然而, 职专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一些底子较薄的初中生组成, 他们往往对这门学科没多大兴趣, 想学的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怎样让学生乐于学且学好这门学科呢?“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我认为, 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一、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这对于初学者更是如此。电工与电子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对本学科有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开学第一课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授课时可安排一两个简单的实验, 如手电筒、五路灯光控制器电路等。还可以带一些实物, 如拆开的电动机、变压器模型等。也可以带一些上几届学生制作的有趣而实用的实验作品向他们展示和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 让学生不再有恐惧感
电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电灯、电话、电视、手机。那么, 这些电器是由什么组成的?可打开一两样电器, 让学生看到它的结构,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电器又是怎样工作的?拿出电路图, 引入电路与电流的概念, 顺理成章, 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 我屡试不爽。电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如小实验、小制作,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形式。这样做, 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三、提出问题, 制造学习上的悬念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自制力不强, 往往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有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除此之外, 还要不断地制造悬念, 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 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 555定时器可以说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结合的典范,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定时器、分频器、频率变换电路等。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 如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555定时器?再举几个例子, 让学生先去自己探究, 探究的结果下一次上课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 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 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 老师讲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四、提高动手能力, 强化学习兴趣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把书本知识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上课时, 老师应加强直观教学, 重视实验实习操作, 利用实物、模型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相互协调作用。如学习日光灯时, 可以带一个真实的日光灯, 让学生了解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并让学生操作练习连接;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时, 可带上一块电视机电路板, 让学生认识并练习用万用表测量。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 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掌握了操作, 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 其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做得好, 往往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以不拘泥教材与教参的安排, 进行一些创新性设计, 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集成在一起, 使老师的表达更为清晰、准确。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器官的感知, 也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运用电子线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 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直观可行、生动活泼;通过课件的演示, 动画的制作, 学生更容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电工与电子技术学习心得 篇5
通过对电工与电子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这门课程是以实验为主导的,所以我们每次上课都会做实验。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实验让我们收获了许多课本上那些空洞的理论知识无法授予我们的技能。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是很有用的,因为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电工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如今这各种家用电器已经广泛普及的时代。随便一台电器都要用的各种电学知识,当电器遭到小小的损坏时,我们就可以不必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送到维修店去修。自己有时就能动手把它修好。所以说对电工与电子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是有好处的。关于三相电的有关内容掌握的比较多,在加上课后的查阅资料,所以值得一说。
三相交流电是电能的一种输送形式,简称为三相电。“三相电”的的概念是 :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导线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的变化规律可用正弦曲线表示。如果我们取三个线圈,将它们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差120度角,三个线圈仍旧在磁场中以相同速度旋转,一定会感应出三个频率相同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三个线圈在空间位置互相差120度角,故产生的电流亦是三相正弦变化,称为三相正弦交流电。工业设备许多地方采用三相供电,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等。
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
路,称为三相电路。U、V、W称为三相,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电压为380V。相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电压是220V。零线与中性点联接,和任意一条火线连接,用以提供单相电源.三相交流电源,是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依次互差120°的交流电势组成的电源。三相交流电的用途很多,工业中大部分的交流用电设备,例如电动机,都采用三相交流电,也就是经常提到的三相四线制。而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单相电源,也称为照明电。当采用照明电供电时,使用三相电其中的一相对用电设备供电,例如家用电器,而另外一根线是三相四线之中的第四根线,也就是其中的零线,该零线从三相电的中性点引出。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
三相电源与单相电源的区别是很大的,简单的说,三相电源与单相电源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电机发出的电源都是三相的,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与其中性点都可以构成一个单相回路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注意在这里交流回路中不能称做正极或负极,应该叫线端(民用电中称火线)和中性线(民用电中称零线)。按照规定,380伏(三相)的民用电源的中性点是不应该在进户端接地的(在变压器端接地,这个接地是考虑到不能因悬浮电位造成高于电源电压的点位,用户端的接地与变压器端的接地在大地中是存在一定的电阻的),供电方式是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中性点引出线)构成回路,在单相三芯的电源插孔中还接有一根接地线。这是考虑到漏电保护器功能的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如果有人体触摸到电源的线
端即火线,或电器设备内部漏电,这时电流从火线通过人体或电器设备外壳流入大地,而不流经零线,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就会不相等,漏电保护器检测到这部分电流差别后立刻跳闸保护人身和电器的安全,一般这个差流选择在几十毫安)如果,把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这在民用电施工中是不允许的),漏电保护器就失去了作用,不能保护人身和电器设备的短路了。一般从发电厂直接出来的是三相电源,每相之间的相位差是120度,两项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如果单独把一相(火线)和中性点(零线)分出来作为电源就是两相电,它们之间的电压称作线电压,比如日常的动力电路就是三相380V,照明电路则是220V。从外观上看,三相电比两相电多两根火线.其次,电压等级不同,三相电为380V,两相电为220V.,用途也不同,三相电多用于企业和工厂等,如电机;泵类等.两相电多用于家庭.学校.宾馆等.如照明灯.家用电器.电脑.电视.洗衣机等。首先,一个概念性的错误是,三角插头并不就是三相电,三相电俗称动力电,是指380V工业用电类型。两相电是220V的,是民用电类型。(这里的三相两相不能单单用插头脚数来判别。)三相电使用中的插头有4个脚和5个脚的插头,分别称为三相4线制和三相5线制。国内大多用三相4线制。欧洲有用三相5线制。3。两相电(220V)才是我们平时日常用电的类型,插头一般为两脚插头和三脚插头,两脚是火线和零线(无接地线),三脚是火线零、线和接地线。我们可以由此推知,理论上三脚插头确实是可以用两脚插头代替的,这就是本文疑问的确切答案。至于究竟是两脚插头好还是三脚插头好,不能一概而论,这取决于具体的产品电路设计需要和用电方式。比如笔记本电脑,销往美国的机器标配两孔的插头销往香港,新加坡的机器
标配三项英标插头,而在国内销售的机器是三项国标插头,这跟美国民用电网电压110V一样,主要是地区标准的问题。而对于我们国内标准而言,这种三项插头的中间那根地线悬空的插座是不符合规范的,悬空是国内劣质插座的惯常做法,能用,但是不安全。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 模块化教学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20-02
一、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电工与电子技术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教学学时分专业不等。授课范围主要包括电路基础部分、模拟电子基础部分、数字电子基础部分。为适应电类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引导学生通过电路课程学习,充分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构架[1],是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探索与研究的重点方向。
模块化教学法是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及合理安排,以提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使不同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模式学习该门课。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
首先,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其中占用课时比例最大的是概念的讲授和方法的灌输,其教学模式倾向对概念的理解和解题技巧的考察,学生“学而不用”或是“学而不能”,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2]。
其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安排从研究方法分主要体现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分析和电路综合两部分[3]。不论是哪一部分内容大都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PPT授课,大班教学,以“填鸭式”为模式,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上完一次课后收获不多,从而教学目的不能很好达到。[4]
最后,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有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不同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鱼”。
三、“电工与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法实施过程
模块化教学法的基本实施过程是以课程内容的设计为核心,然后依据不同侧重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授课。其中,授课内容的设计主要有理论模块授课设计以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模块授课设计两部分。相应教学手段则包括多媒体演示、互动式趣味教学、横向关联式教学、实例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电工与电子技术”授课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授课模块的设计。课本中的前几章主要是关于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基本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这门课程考核中达到合格。
因此,教师需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格外重视,尽量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讲解又非常抽象,比如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概念以及判断电路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许多学生都反映不能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这样的模块,如果采用“比喻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设计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以及元件吸收功率和发出功率的特征描述出来,可以让学生既有兴趣听又印象深刻。
此外,在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内容这个模块的讲授中,电工与电子技術的一些等效变换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使课程更加生动,然后讲解等效变换的原理,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原电路和等效变换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加深学生对等效变换原理的掌握。
(2)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授课模块的设计。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除了基本理论分析讲解还包括综合应用的分析。综合应用分析中的电路、模电、数电模型大多是基于工程实际应用中的电路而来,所以这一部分授课设计需要教师对工程应用中一些典型应用电路有所了解,并将其合理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最多的方法则是实例讲解式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再是学而不能和学而不用,学生也因此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基于内容的模块化教学中还包含对学生课堂的组织以及课后的内容安排。最好采用互动式学习方式,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内同模块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设计,设计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针对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再是被动式学习而是变得愿意学,喜欢学。
参考文献
[1]张宇飞.电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80-81.
[2]李悦丽,张汉华,黎向阳. “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实例教学法探讨[J]. 中国电子教育,2013,2:54-56.
[3]单小琴. 电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8:27-28.
电工电子技术改革的总结与建议 篇7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理工科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如何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电气电子基础知识, 能进行简单的电气电路设计与分析, 是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与目标。本课程是以基础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完成每个具体实践项目中的相关任务, 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准备与实施
任务准备阶段, 首先把学生分组并填写任务单, 使学生明确任务内容与任务目的, 然后自己进行任务设计的决策与计划, 并列写实施过程。学生根据小组任务情况进行交流与讨论, 主要利用课外时间, 自主收集信息, 查阅资料, 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分工协作安排任务, 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 最后小组成员达成一致,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任务报告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担任辅助角色, 具体过程由各小组负责完成, 任务完成之后分小组派一名代表以发表会的形式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每组汇报的人员随机产生, 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汇报情况, 汇报完后是学生与教师提问定档环节, 最后由学生代表打分 (可具体参考任务考核计分表进行详细打分统计, 如示例表1所示) , 每次评出优秀小组, 学期末评选出本年度最佳小组进行奖励。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仅从课堂效率角度考虑, 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之传统方法效率明显降低, 不仅教学内容需要随着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去扩展和整合, 而且学生本身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也需要教师逐一进行指导。所以, 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教学容量过大, 课时量不足, 教学进度过慢, 单个教师的压力与工作量相对传统教学过大。
在理论和实践中, 职业教育更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提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掌握多少理论知识算是“够用”, 这个度却很难把握。如何如何将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个“度”很好的把握, 依然是困扰项目改革者们的问题。
建议一:选取项目时要综合考虑, 既要考虑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又要考虑其完整性和代表性, 尽量保证项目的学习既能关联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能使项目各模块间相对独立和紧凑。
建议二:分解项目模块和任务时, 应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起初任务要足够小和简单, 简单到仅关联一两个知识点, 使得学生有能力完成, 并体验和了解项目完成的过程和方式。随后任务量和难度再不断增加, 关联的知识点逐步增加和深入, 让学生不断增强综合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基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念支持下, 开展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步伐在不断推进。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开展, 并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总结出适用于本校学生的具有陕西工院特色的改革范例, 希望能以此作为借鉴, 为后续开展更广范围的改革做好铺垫工作。
建议三:课程间应尽量整合和资源共享, 教师相互协作配合完成。课程之间应该相互融合,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师应该各专业共同完成课题任务的开发与建设, 构建符合实际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项目任务, 最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姚琛.论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J].教学档案, 2010.
[3]陈世辉.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交流探讨, 2012.
[4]张骏.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培训, 2009.
电工电子与初中物理课程衔接研究 篇8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初中物理, 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但是初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 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 只起到入门作用。初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中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 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初中“重结果 (理论计算正确性) ”向“重实践 (解决问题过程) ”的方向迈进。
(2) 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 相对比较滞后, 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 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 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 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 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 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 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 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 和专业脱节, 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 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 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2 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 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 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 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 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 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 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初中教学, 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 毕竟他们的初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 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 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 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 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 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 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
(2) 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 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 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 没有专业特点, 始终停留在初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 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 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 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 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 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 一方面是理论应用, 一方面是专业设备, 两者结合效果显著。
3 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特别是充分分析初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 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研究学生, 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 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 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 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 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 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 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2) 专业建设, 基础先行专业课的教学无庸置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 但没有基础也很难有成就。高职学生本来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电工电子技术再不能扎实学习, 对于相当多专业课的学习都会相当吃力。从学校到专业系再到教研室, 都应该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 在实验室配备和教师选择上都应该有所侧重。
(3) 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课程的实训, 一定要开发针对各专业的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应用。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设一个桥梁, 彼此互为依靠, 共同前行。这不仅仅靠一些教师就可以完成, 也需要企业、学校领导层面之间的协调与支持。综上所述, 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工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若很好地与初中物理进行衔接, 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物理教学开始, 实现教学“从已知到未知”的自然转换过程, 一定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 帮助学生打好电工电子课程的基础, 为专业建设服务。
摘要:经历过中考之后, 部分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活。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我校的电子、机电、计算机三大专业都需要学习。对于这些中考中的“失意者”, 怎样把电工电子知识传授给他们, 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物理课,课程衔接
参考文献
[1]陈佩玲.初高中衔接的心理与学习适应的反思与对策[J].新课程 (中旬) , 2012 (12) .
[2]叶本刚.初高中生物衔接相关问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Z1)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9
一、早期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存在问题
1. 实验课时间安排问题
主要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最佳教学时间应该安排在学生完成相关技术理论课程之后。而早先由于学分制、选课制、以及实验课程安排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在进行时, 大部分学生都还没完成与实验课相关的理论学习, 又或者早已经完成相关的理论课程而中间隔开了一个寒暑假, 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影响了实验的质量。
2. 实验课时严重不足
实验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比例高低, 是衡量是否真正重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是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没有给予较大的重视。例如:我们学校的自动化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等学院, 所开设的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或者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总课时多则超过160课时, 少时也有将近100课时, 但是相应的实验课时多则不超过24个学时, 少则只有3、4学时, 占总课时的15%都不到。这样的后果呢就导致学生动手的机会减少, 到毕业时, 不用说示波器, 信号源, 毫伏表等较复杂的仪器, 就连最基本的, 最常用的万用表都不会使用。
3. 实验仪器数量不足以及实验仪器的陈旧
由于早先受学校实验经费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实验仪器数量 (台套数) 不足。通常是2-3人一组, 再加上实验课时又少, 学生就更加缺少了动手机会。再加上某些实验仪器的陈旧, 使学生失去了对做实验的兴趣。
4. 实验成绩的判定缺乏科学性
早先的实验教学没有设立考试课时, 对实验成绩的判定只能根据实验报告的好坏来给定成绩, 而实验操作不影响其实验成绩, 这样就造成了, 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 甚至有学生抄袭实验报告, 敷衍了事, 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5. 实验成绩占相应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太小
早先的基础技术实验课程没有独立设课, 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程平时成绩的10%, 有的理论老师忽略了实验成绩, 给学生造成了一个假象, 实验并不重要。所以少数学生为了其他原因喜欢上实验课, 但是未能真正重视实验, 实验时精力投入不够, 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
6. 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开放体系
早先学生只能在已安排好相应的实验时间来做实验, 实验课时一结束就要离开实验室。而又没有安排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或有其他实验创新思想也办法得到解决和实现。
二、近几年来电工电子实验的思路
这几年来我们电工电子实验室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精减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 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比例,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重点加强综合创新性实验室的建设, 实现开放式教学;增加电工电子实训题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人才的极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加大了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增加实验课时等。特别是近两年来, 为了迎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评估, 更是加大了对电工电子实验室的投入, 扩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 更新了一部分实验仪器。购置了一大批电工电子实验箱、万用表、单通道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等实验仪器设备, 基本上做到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从而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提高了实验设备的档次。学生一走进实验室, 心情特别舒畅, 立即产生一种好好实验的欲望。同时, 参照有关评估指标, 在实验教学和管理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树立科学源于科学实验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以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努力构建包括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实验教学及改
革中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目标, 开拓思想, 深化改革,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高水平的、具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的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处于先进行列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探索科学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示范中心以“加强基础、拓宽口经、重视应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 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整合和优化, 构建出“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创新实验”的三层次多模式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将4年本科教学中各门课程实验的改革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安排, 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 建立相关内容融合、贯通和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
3. 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服务意识, 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
一方面通过各种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电工电子实践的积极性, 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另一方面,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基础实验中巧妙设计学科内综合实验, 在一个实验中包含较多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焊接工艺能力、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基本电路设计能力、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4. 建立开放体系, 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实验是指每门实验课提供一定数目的课内选做和课外选做的实验项目, 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 对实验兴趣浓厚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学生可在综合创新性实验室进行探索性实验或配合教师研究开展新实验。实验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有更多独立实验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中心将进一步创造条件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 并实行网上预约、登记与指导制度。
5. 构建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给学生动手的试验环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实验中心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中心建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 积极开发实验教学软件, 将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等内容上网,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专用计算机房具备学生与实验教学互动功能, 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验预习和预约。同时, 利用校园网为中心提供的网络资源, 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 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对于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载体观察实验现象, 了解实验全过程。
三、针对早期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1. 大幅度增加电工电子实验课时
使电工电子实验课时占相应理论课课时的比例达到30%甚至更高。我们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而没有必要向学生过多地灌输“为什么”,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 去实践。
2. 单独设课
单独设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样既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又方便组织教学。我们进行了两个班级的试验, 从学生的实验情况来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编制《实验设备使用登记簿》和《学生实验分组表》
这是一个崭新的做法, 这样可以让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很清晰的了解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情况。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对号入座, 即使遇到学生人数比较多的班级, 也是让学号靠后的学生几个人一组, 且几次实验座位不变。而现在, 尽管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大大地增加, 基本上做到每人一套, 但是对于学生人数超过台套数的班级, 编制分组表时, 让少数学生两个人一组, 但是, 不让这些学生每次实验均两个人一组, 做到不重叠。这样,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
4. 加强实验的现场考核
编制了《学生实验实操记录表》, 记录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次实验的情况, 对于实验速度快、实验确性高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优”;对于实验速度一般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合格”;而对于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不认真实验或操作不当损坏仪器仪表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不合格”。这样做, 虽然增加了指导教师工作量, 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最终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又使得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大为降低, 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5. 改进实验成绩的判定方法
采取实验报告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相结合的方法, 既使得实验成绩更加合理, 也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际操作, 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另外, 实验成绩占相应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也明显地提高, 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最终使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6. 实验内容转型
实验由单一的验证型向以设计、综合性为目标的方向发展。减少验证型, 加强设计综合性实验。课内学时尽可能向单独设课转化;实验课单独计成绩, 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更为灵活地开设、选择、更新实验内容, 特别是向着有利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及实用性实验的方向改进。考核作为巩固提高的手段, 采用“自主性、创造性实验考核”的考核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
7. 教学模式改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向培养独立、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模式改进;重点培养学生的“三个独立”, 即: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 使学生化更少的时间, 掌握更多的科技信息, 拓宽知识面, 激活创新思维, 了解各种先进的测试手段及测试仪器、仪表等。
9. 系统仿真的新教育观念引入实验教学
学生在仿真实验时无需实际连接导线和操怍仪器仪表, 就能快速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难度较实物操作要小得多, 因此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仿真实验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下面两点考虑:一是指导学生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二是埘实物操作比较有难度的实验可以借助干仿真实验。例如, 在电子技术的基本放大电路实验中, 由于同时调整静态工作点和输入电压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往往在实验中无法准确找到其最后输出电压。那么, 此项内容可以由仿真实验来完成。对于其他实物操作比较方便的验, 则没有必要进行仿真实验。但是如果想任意改变元件参数, 也可以进行仿真实验。这样不会损坏元件, 还有助于学生对元件参数的理解。但也正是由于仿真实验的理想化, 使得学生对工程当中实际与理论的关系缺乏理解, 对实际元件的连接和仪器仪表的操作掌握不够。因此, 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仿真实验只能是在学生电工学实验初始阶段时进行, 且实验课时不能超过实验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1 0.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关于实验室的开放, 我们曾进行过几次尝试, 但是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重新修订《开放实验室教师守则》和《开放实验室学生守则》, 以利于规范实验室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1 1. 不定期地举行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为开阔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 激发其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拟不定期地举行全院性的电工电子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由专家和学生对参赛作品共同进行评审, 对较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资鼓励。
四、结束语
我们深知,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教改课题的研究,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地完成的, 因为它受到教学方法、教学学时、实验室面积、实验室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我们将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办法, 稳步推进改革步伐, 以利于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要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 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应对就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实验改革重要的是更新实验观念, 细化改革内容。只有从实验的准备、实验安排、实验成绩的评定等各个实验环节扎扎实实作好工作, 才能形成良好的实验机制, 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 真正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实验的改革, 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培养更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本文从分析传统的本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入手, 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以近几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依据, 提出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I]曹万强.建市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0
[2]朱昌平.现代电予创新实验中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3
[3]王硕, 马德贵, 金定洲等.电工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强化创新性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1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10
长期以来,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基本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 忽略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教学中重理论, 轻实践, 有时理论课讲什么内容, 实验课就安排什么实验, 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 彻底转变观念, 提高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地位, 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 才能全面提高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水平, 使实践教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 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
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 轻实践, 认为实验课只是一个辅助环节, 实验课的老师可以随便配备, 任课老师只要会示波器、信号源等简单仪表的使用就可胜任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这种看法在今天看来是行不通的。
现代的实验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仪表的使用, 学会测量几个实验数据,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 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些不仅要求任课老师有很强的理论基础, 而且还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为此, 我们必须为实验课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
2 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它更侧重于对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 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根据基础理论的进程, 分为电工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与综合系统实验三个层次。这种层次符合人的认知过程。但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如授课模式基本上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实验的内容则是过于紧贴理论教材, 验证性实验居多, 特别是过多地研究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 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分立元件的电路, 设计起来公式繁多, 计算复杂, 调试费时费力, 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 在基础实验环节夯实基础, 提高效率。将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实验为主转变为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 增加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内容, 采用应用技术与基础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既侧重实际设计与操作, 又强化了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训练内容, 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使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效能。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肯思考, 会思考, 并注意学生收敛性和发散性思维同步发展, 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2.2 课程设计与电子技术基础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以往的电子技术基础实习, 题目均是“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即选用集成收音机的套件, 学生按所给的电路图, 元件插入, 焊接, 整机安装, 调试收音机等步骤, 实习时间为2周。由于平时实验少, 焊接工艺较差, 导致虚焊现象较多, 安装的成功率较低。学生只停留在机械安装, 对电路原理并不理解, 出了故障就交给老师维修, 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实习效果较差。在新的教学体系中, 通过电路原理图选择和设计——主要参数的计算——电路仿真——电子元器件筛选——电路板制作——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和焊接——调试和测试电路参数——故障解决这一系列的工作, 将课程设计和电子技术基础实习及工艺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实现了设计和工艺技能培养的相互交叉融合。
2.3 实施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 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际技能。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 很难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 而开放实验室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实验课中没有完成的内容, 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内容, 还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一些稍难的实验;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开展第二课堂, 完成一些小设计, 小发明, 小制作等,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给学生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机会和条件, 将学生思维引向更深, 更广的空间。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操作, 实践技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 改革实践考核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电工电子实践考试改变了原来只凭实验总结报告给成绩的考核方法, 制定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考核方案。电工电子实验平时上课占2 0%, 实验报告占2 0%, 现场提问占1 0%, 期末考试占50%。期末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笔试。通过笔试促进学生对实践操作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问和操作则可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能力。操作考试时, 每人一台实验台, 抽签决定操作内容, 考试过程中针对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实验仪器及实验中的现象进行提问。这样可全面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通过考试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中对各项技术单项评分, 包括实习表现、抽签面试、报告、操作等, 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重视,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4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促进电子信息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 是一种不分本专科的全国性竞赛。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4天时间里, 在竞赛主办方派出的专家的全程监控下, 3人一组完成从题目选择、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到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工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有: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可选用的器件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等;设计手段可采用传统的, 也可以采用现代电子设计工具, 如PSpice辅助分析与CPLD系统可编程等。不难看出, 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 又引导了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 特别是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达到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骏原.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28 (1)
[2]李卫民.高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教研究.2006年2月上旬刊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11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践性 互动性 教学改革
1、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1在课程改革以前,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时间很少,教师主要把教学精力投入到理论教学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操作能力低下。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如果分配过多的理论教学时间,就无法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践性强的教学优势。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只用在学习中真实的接触到“电”,才能熟悉电的规律和特性,了解电的作用,科学用电,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1.2 转换、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转换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就是由原来的封闭性、程序性、验证性实验转化为开放性、自主性、设计性实验。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保留仪器、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认识、测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连一连线,量一量电流、电压,测一测电路的性能指标。还让他们参与电路的设计、元件的选择、问题的解决、故障的排除等,如我们收集了一些电动玩具、小家电,让学生对它们进行解剖、分析、维修、改进等。实验、实训过程要促使学生查手册、找资料、选元件、学习电路的设计方法、技巧,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补充反映电工、电子新技术内容的实验,如让学生用EDA软件搞設计、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可编程控制器PLC等。
1.3 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可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实践考核的内容有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实验态度、科学意识、团结协作、文明道德等。在电工学考试成绩中,实践教学成绩所占比例应在40左右。由于加强了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使我们的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
2、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
2.1 创建良好的建构知识环境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重要的一环,要求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因而,良好的课程资源体系,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第一步。针对本校学生的专业设置特点,属于非电类理工学科,我们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牵头,以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电工素养为目标,经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编著了内容篇幅适度、难度深度适中、覆盖面较广、举例贴近实践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电工电子技术习题集》等教材作为授课教材。
2.2 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电工电子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点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不谋而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主题”,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查阅资料、积极思辨、动手实践、热烈讨论、形成结论。即教师在基本原理上加以引导,把建构的过程和控制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实践与空间。例如,在讲授运算放大器的运用时,教师可以先把加法电路的原理加以讲授,然后提出问题:若要用运算放大器实现减法、微分和积分运算,电路该怎样设计?参数的选定?输入输出表达式的确定?EDA仿真软件是否可以对电路进行验证?这样,让学生在积极思辨的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开展协作与会话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协作性,要求学习环境能支持协作学习,并使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为此,在电工电子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性教学,发扬教学相长,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拘囿于自身的教育作用,寻求平等参与的对话方式;使学生增强主动探讨的意识,激发思考的热情,认识到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创造性的活动。例如,教学中可以采用大作业的形式,在学生对一类型的电路原理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将学生分组布置与该类型电路相关的课题;让每个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在教师指导下搜集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协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仿真验证,最终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上作报告,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2.4 鼓励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出对论题的理解和由此引发的思索可能是不统一的、发散的,对此,教师不应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以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给以引导,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辨析论题或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5 灵活的考核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考核形式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只以纸上成绩论英雄,很多学生会只重视书本原理的学习,而懒于积极实践和思考习惯的培养,建构主义倡导的以上几点也就难以为继。因而,有必要本着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提出有利于知识构建、体现以人为本的考核方式,真实评价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做法是:
2.5.1 合理淡化试卷考试的成分,增加平时成绩和课题报告的比重可以将试卷考试比重调整为总成绩的60%;平时15分,通过随堂的小测验和课堂发言踊跃程度等表现来评定;课题报告25分,通过大作业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定,又可细分为书面报告10分,口头汇报能力15分。
2.5.2 调整试卷考试各类型考题的比重将理论计算题型的比例缩减,增加应用型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或解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现象。
总之,传统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观念已经落后,只有坚持教学改革,才能大幅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强.中职电子技术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职业,2009,(33).
[2]刘雨,马占立.中职电工技能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0,(09).
电工与电子论文 篇12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学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 一直处于“教辅”地位, 实验内容也依附于理论教学, 且大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甚至实验过程都由老师“包办”, 实验成了“走过场”。一个学期结束, 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仍不了解, 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由于这种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高职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因此,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近几年来, 我校电气系组织力量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独立设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都是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安排, 完全依附于理论课。往往是做完第一个实验, 隔一段时间再做第二个实验, 学生对前面所做的实验内容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所以, 学生对做实验普遍不重视、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我们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改成独立设课, 自成体系, 集中训练, 并且单独考核。实验课独立设课后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 保证了教学时数, 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 同时有利于各教学班实验课的合理安排和统一管理,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考核,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两个独立教学环节。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独立设课以来, 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实验教学地位不断提高。
单独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实验课独立设课后, 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改变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实验课的考核相对于理论课要复杂得多, 不仅要体现公平合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核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 认识自己的不足。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考核项目、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从一开始做实验就向学生公布考核的基本要求和考核项目。考核内容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 考核方式采取分批或分组进行, 必要时还可采取答辩的形式, 边做、边问、边答。这样, 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教师都看得很清楚, 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滥竽充数和抄袭作弊的现象发生, 从而使考试成绩更加真实。关于学生成绩的评定, 我们采用的是分级制, 即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记取。这种实验单独考核记成绩的做法, 可以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笔者对2005级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11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表示赞同, 满意率为92%, 基本满意率为8%, 不满意率为0。从实验过程和考核结果来看, 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生出勤率达到了100%。由于学生的高度重视, 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采取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困难,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仪器和开放实验内容,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种模式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采用完全开放式教学模式尚有诸多困难。首先, 高职学生数量较多, 实验仪器、场地受限。其次, 实验时间和学生知识受限,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自主性实验。再次, 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难以保证。所以, 采取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校情。
所谓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即半开半闭) 的模式。传统实验教学是教师把一切准备好, 学生照着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来做, 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长此以往, 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不到发挥和发展,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将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验室的潜能, 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例如, 我们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进行分段, 划分出一些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集中安排实验和自由开放实验, 并允许部分学生自主进行额外的实验内容。但事先要查看一下该实验室的课表, 与实验室教师取得联系, 不然会在场地使用上发生冲突。在实验设备的安全使用方面, 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准入、登记和检查制度, 实验室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控制和把关。这种半开半闭的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都具有积极作用。我院2006年刚开始试点, 全面总结为时过早, 但从目前来看, 运作情况良好。
总之, 有限开放式实验模式是一项全新的实验教学工作, 应先试点, 后推广。不断探索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和规律, 逐步向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渡, 以达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实习和学生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多年来, 我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双证书”是指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和考核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工作后上手快, 能很快适应工作,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所以, 高职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为学生就业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因此, 对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讲, 职业资格证的取得, 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根据我院的教学安排,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在期初和期末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把这段闲置时间的实验师资和仪器设备利用起来, 积极承担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使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我们有计划地将考前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工作安排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另外, 我们还将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 使得原本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这样, 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又可以进行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真正实现了实验设备资源的高效运用。
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虽取得一定成绩, 但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改革,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 走出一条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全新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在培养电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文章针对传统实习教学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和观点。
关键词:实习教学,独立设课,单独考核,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先祥, 邝小磊, 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 2004 (24) .
[2]金平, 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