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学

2024-10-26

电工与电子学(共12篇)

电工与电子学 篇1

《电工电子学 》 课程是我校机械大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课程内容涉及电路基础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今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对于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如何通过《电工电子学》教学提高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是《电工电子学》教学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 》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 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训练。 但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课时数较少, 涉及的知识面广, 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及与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 相对来说, 机械大类学生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 且该课程是多门学科的压缩, 内容多学时少, 系统性较差, 存在随意压缩学时行为, 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 其次, 该课程是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 涉及全校专业门类多, 且无后续课程, 与专业联系性不够紧密, 在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较弱, 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公共交流平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 该课程还具有涉及专业多、教学力量分散薄弱的特点, 且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 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

由于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 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非常重要, 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 一些内容的要求不必如电类专业那样专业, 一些内容要整合, 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以适应专业应用需求为最终目的。 为了让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 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 教学内容改变, 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 培养能力为主。 任课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分析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教学要求外, 还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下工夫。

2.实践教学改革,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逐渐改变实践教学的“教辅”验证定位, 强调实践环节, 不仅通过实践消化理论, 更要强调对动手实践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改变与专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 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相适应。 在实验内容上, 适量地压缩验证性实验, 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上。

3.教学方法改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增强教学效果, 除教学内容外, 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所以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听课,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大大提高。 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会在课前、 课后布置一些任务式的内容, 让学生完成, 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4.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实行科学、公平、规范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本课程主要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 增加课程论文或者专题调研、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的环节, 并将传统的平时考核成绩加以细化如课堂互动情况 (主要包括主动提问、被动回答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等)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如独立完成或者抄袭) 、考勤等。 重点加强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 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先修课程中学生本应掌握, 但尚未掌握的理论及构造知识问题, 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对已做实验的故障分析进行,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学习的困局, 立足 “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改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 使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工科非电类专业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利.应用实例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34 (5) :106-108.

[2]张传洋.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电子学教研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9 (4) :254-257.

[3]李文.工程背景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 (4) :254-257.

电工与电子学 篇2

主讲教师:姜国均 张伯尧 潘丽萍 毕建权 等 ;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张伯尧

课程号:101C0010(原101101060)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周学时: 4.5-0 学分:4.5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面向对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面授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课程遵循强弱结合、模数结合、电测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后续电工电子学实验;了解和使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并着重加强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一些新技术的介绍,内容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4.5学时,共16周72学时。主要内容(打*为选讲内容)

第1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7学时)1.1 电路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1.3 独立电源元件 1.4 晶体二极管 1.5 双极型晶体管 1.6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11学时)2.1 基尔霍夫定律

2.2 叠加原理与等效电源定理 2.3正弦交流电路 2.4 三相交流电路 2.5 非正弦交流电路 2.6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6学时)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第4章 数字集成电路---------------(12学时)4.1 逻辑代数运算规则 4.2 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化简 4.3 集成门电路 4.4 组合逻辑电路 4.5 集成触发器 4.6 时序逻辑电路 4.7 半导体存储器 4.8 可编程逻辑器件 *4.9 应用举例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7学时)5.1 集成运放的组成 5.2 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5.3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5.4 集成运放在模拟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5.5 集成运放在幅值比较方面的应用 5.6 应用举例

第6章 波形产生和变换-------------(5学时)6.1 正弦波振荡电路 6.2 多谐振荡器

6.3 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第7章 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7学时)7.1 电量测量

7.2 非电量电测法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7.3 有源滤波和测量放大电路 7.4 模拟开关和采样-保持电路 7.5 数模转换器 7.6 模数转换器 *7.7 非电量测量系统举例

第8章 功率电子电路--------------(6学时)8.1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8.2 直流稳压电源

8.3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变流电路 8.4 功率器件的触发和驱动电路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4学时)*9.1 磁路

9.2 变压器 9.3 异步电动机 *9.4 直流电动机 *9.5 控制电机

第10章 电气控制技术-------------(7学时)10.1 常用低压电器

10.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 10.3 可编程序控制器 *10.4 异步电动机的电子控制 10.5 安全用电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合进行教学; 2.实验课电工电子学实验单独设课(48学时); 3.每次课后布置作业,作业量一般3~5道题。

考试方式及要求:

一般按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课程的成绩。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1.《电工电子学(第二版)》,叶挺秀 张伯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工电子;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但其课程是在初高中物理学上的进一步加深,致使许多学生学起来觉得非常困难。对于那些操作性较强的科目来说,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内容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在于实际操作,需要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了切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应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

一、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想要把一堂课所授内容搞懂,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脱离学生,学生的思路需得围绕老师走。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运算放大电路时,这样引入课题:“遥控汽车模型分那几种控制?是比例遥控还是开关控制”、“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无人驾驶飞机是如何控制的”等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随后就引入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比例控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门课兴趣的程度,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服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活动范围,不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要充满兴趣地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

二、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的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实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所以課堂的开始一定设计一个好的,适当的导入,以此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电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概讲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带学生察看实训场地,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电子基础“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机床电路与机床电器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高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其次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电工电子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例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电动机学习方面,将交流、直流、步进电机融合在一起,分别讲述各自的旋转原理、方向控制、速度控制,根据学习基础原理,在实验中能对三种电机分别进行改变方向与速度的控制,达到理论上能叙述,实践中能操作。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电子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可以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 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 个人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上好电工电子的实习课。合理地将理论和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习。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1.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电机是什么类型,如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则改变相序。如是直流电机,则改变电源极性。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改变了电源相序而其它电机旋向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学习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2.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与过程。在模电教学结束后,提出设计一个24V、1A的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与选择计算所有的电路参数,从输出端电压反算到变压器U2交流电压,根据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功能选择计算元器件参数。在数电学习后,试设计一个时钟电路,秒信号电路开始到小时显示的全套逻辑电路与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因为学生对时钟的各种进制比较熟悉,其中涉及10进制、60进制、24进制。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设计能力的培养。选择典型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评,对较好的设计图纸进行挂图展览,对于设计中不足的学生也有再次学习的作用。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通过合理的课题安排,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分阶段实习,多样化的教学安排,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往复过程,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实践性,不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在专业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融入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使培养对象更能适应今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丽萍.电子技术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分析 篇4

1 教学方法改进

1.1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

大力推广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在电工电子实训中的作用很大, 尤其在仪器设备 (如:示波器, 万用表, 函数信号发生器) 的演示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常一个老师在带一个自然班 (约35-40人) 上实践课时, 一般要讲一到两遍 (教室两边各一次) 的演示操作, 即使这样, 大部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的掌握程度不超过70%, 设备上各个按键和旋钮代表的功能没有完全掌握, 在后续的实验开展中还要不断地请教老师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这种常用的上课方式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上课效果差。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改善这些弊端, 比如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流程, 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把整个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 (如图1所示) , 学生可以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以掌握整个操作过程, 如果中间没掌握还可以通过按键返回上一步操作重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降低了老师教学难度, 不用太多口舌就能把所述内容说清楚。

1.2 应用计算机仿真教学进行必要补充

针对电工电子学量大面广的特点, 必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其基础性和理论性特点, 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 更形象生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 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 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仿真教学包括制作仿真型课件供课堂教学使用, 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 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比如数字电路实验, 首先采用EDA技术进行实时仿真, 编译通过后, 下载到实验箱, 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仿真实验是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元器件种类齐备、先进的电子工作台, 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克服实验室各种条件的限制, 另一方面又可以针对验证、测试、设计、纠错和创新等目的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 采用电子工作台进行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 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不仅实验效率得到提高, 还能训练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熟练地使用仪器。而仿真教学的开展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 改变为师生互动,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1.3 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实训内容除了严格围绕电子电工理论课中的某些相关内容开展以加强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外, 还要多开发一些综合性的实训项目, 使学生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为工程实践做好准备。对于本院自动化和机械两个非电类专业学生的电装电调实习而言, 近几年都使用综合性实训项目进行实习, 效果良好。比如温控电路设计调试, 如图2所示, 每组两个学生分工合作, 先进行温控电路总体设计, 其次分模块 (温控电路和V直流工作电源电路) 进行电路板制作, 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制作布线合理美观的PCB板,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转印、腐蚀、打孔、焊接等新知识。对于为期两周的实习来说, 学生每天的工作量不小, 在温控电路的设计到调试过程中, 学生需要对测温电桥、比较放大电路、滞回比较电路和单管放大电路等四个模块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最后进行整体调试, 调试成功则完成任务。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 一方面极大调动学生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 学生真正从实践的角度升华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1.4 设立开放的科技创新实验室,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针对本学院学生应对各种课外电子、汽车和机器人竞赛的需要, 我院在学生主要集中地雁山校区开设了科技协会开放实验室, 里面除了有与各个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PCB雕刻机、计算机、示波器、万用表、稳压源、烙铁和各种钳子等常用工具外, 学院还购置了一批废电脑、废家电、废汽车配件和废注塑模具供学生拆装。在创新实验室里, 重点突出“立足培养, 重在参与, 鼓励探索, 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 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自主设计、制作电子产品的场地, 支持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和创造性的科研活动, 而这些实践活动必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室主要由科技创新协会的学生负责管理, 老师定期进行检查, 设备和场地全天候供学生使用, 不同于传统实验室只在上实验课时向学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登记备案, 以方便实验室管理和仪器设备的及时维护检修。

1.5 考核方式等级和档次划分的多重性

把考核方式分为基础型、加强型和设计创新型。基础型只能对老师提供的基础实训题目进行基本的数据测量和相关分析。加强型除了能测量电路中的相关数据外, 还能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软件对电路进行实验仿真并对发现的问题能加以解决。设计创新型是考核等级中的最高档, 这些学生能对老师提供的难度相对大的题目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同时通过软件仿真掌握自己设计的电路的可行性, 能对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电路改进, 达到能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划分不但能严格区分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档次, 还能选拔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后续的课外科技活动储备力量。

2 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本学院特色的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新体系, 通过教学改革,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深知,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实践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随着学校专业方向的不断调整, 电子电工系列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改革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闫孝姮, 朱凤龙.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157-159

[2]王建伟.全方位开放型理工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 :5-7

电工电子实习目的与意义 篇5

实习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式是通过观察、实践和反复练习实现的。以实习实例激发兴趣,讲电的应用时,可以突出模电、信号与系统知识的具体应用,使教学贴近生产和生活。通过这样的实习,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以保持兴趣。通过protel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电路分析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2、发展情况及实习要求

广州大学电工电子实习中心发展情况:2005年以来,学校正式启动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实验中心也建设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课程平台体系,配套进行了实验教研团队的建设。使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得以蓬勃开展。

我们注重科研活动的开展。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研究,并取得不少成绩。学生科研也得到重视。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研和电子制作提供条件。自2001年以来,教务处以电工电子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前身)为依托建设了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学生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培训。从2001年到2007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大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获得省一、二、三等奖多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习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以及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以工程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要求来锻炼自己。在每天的实习结束后,认真检查自己,看自己达到多少要求,还有什么不足,了解以后应该如何加强。

二、实习内容

实习项目一:安全用电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

1、触电类型1)两相触电。2)单相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因电势差在人体中形成电流而触电。

2、造成触电的主要因素1)触电电流的大小。2)触电时间的长短。3)电流种类。4)电流途径。5)人体电阻。

3、防止触电的措施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8)测量绝缘电阻可用兆欧表。

9)在需要带电操作的低电压电路实验时用单手比双手操作安全

10)电动工具上标有“回”表示双重绝缘。

11)实验室内的明、暗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4、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5)交、直流回路不可以合用一条电缆。

5、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

3)三相电闸闭合后或三相空气开关闭合后,由于缺相会导致三相电机嗡嗡响、不转或转速很慢。

4)实验时,电源变压器付边输出被短路,会出现电源变压器有异味;电源变压器冒烟;电源变压器发热现象,直至烧毁。

实习项目二: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一)

主要学习常用的电工电子工具的用途、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和掌握常用电工电子用具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将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乃至保障人身安全。

1、螺丝刀

螺丝刀,是用来拆卸和装配螺钉必不可少的工具。

2、钳子

1)尖嘴钳:适用于狭小的工作空间或带电操作低压电气设备,也可用来剪断细小的金属丝。

2)钢丝钳:用于夹断夹持金属薄板以及切断导线。

3)剥线钳:适宜于塑料、橡胶绝缘电线、电缆芯线的剥皮。

3、电工刀:适用于割削导线的绝缘皮以及割削木桩和割断绳索。

4、低压验电器:又称验电笔,是检验导线、电器和电气设备是否带电的常用工具。

5、辅助工具

1)镊子2)剪刀3)锉刀。

实习项目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

1、电阻

电阻,全称是电阻器,是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元件。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电阻主要起分压、分流、偏置、限流、负载等作用。

实验步骤:

1)实物观看。2)色环阻值识读。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检测:①室温状态下检测②加温检测4)实验线路

2、电位器

电位器也叫可调电阻器。

实验步骤:

1)实物观看2)静态测量3)实验线路

3、电容

电容,全称是电容器。电容在电路中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常用语级间耦合、滤波、去耦、旁路或者与电感线圈组成振荡回路。

实验步骤:1)实物观看2)电容值测量3)实验线路

4、电感

电感与电容刚好相反,具有阻交流通直流的特性。电感常与电容一起工作,构成LC滤波器、LC振荡器。

实验步骤:1)实物观看2)电感的通断检测3)电感的电感值测量

5、二极管

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电极引线以及外壳封装构成。

实验步骤:1)实物观看2)二极管的检测3)实验线路

6、三极管

实验步骤:1)实物观看2)三极管的极性判断3)三极管参数hFE的测量4)实验线路

实习项目四:常用工具的使用(二)、焊接工艺与焊接训练

1、电烙铁

电烙铁是手工焊接的基本工具,是根据电流通过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的原理而制成的。

电烙铁的使用:1)电烙铁的握法:反握法、正握发、握笔法2)电烙铁使用前的处理3)电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

2、吸锡器:不要用于拆卸集成电路等多引脚元器件。

3、辅助工具:1)钢针;2)刀片;3)防静电环;

4、焊接训练:1)准备施焊;2)加热焊件;3)熔化焊料;4)移开焊锡;5)移开电烙铁

实习项目五:protel的使用1──绘制电路原理图

(1)新建一个工程文件;(2)添加元件库;(3)放置元件;(4)编辑元件属;(5)放置电源与接地元件;(6)连接线路;(7)保存文件;(8)生成网络表文件。

实习项目六:protel的使用2──绘制印刷电路图

手工布线

(1)创建pCB文件;(2)绘制印刷电路板的边框;(3)装入所需要的pCB元件库;

(4)调入网络表;(5)元件手工布局;(6)pCB布线前的参数设置;(7)增加电源输入接口;(8)pCB手工布线;(9)保存文件。

实习项目七:印刷电路板(pCB)的制作(宋体,加粗,小四号)

1、必要的准备

(1)设计好电路的pCB图(2)敷铜板的磨边与清洁(3)配制三氯化铁溶液

2、打印;

3、转印;

4、腐蚀;

5、清洗;(6)钻孔;(7)检查(8)去除保护层(9)涂助焊剂(松香水)

实习项目八:电路组装及调试

调试前的直观检查:(1)连线是否正确(2)元器件的安装情况(3)电源供电(包括极性)

信号源的连接是否正确(4)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着短路。

调试步骤:(1)通电观察(2)静态调试(3)动态调试。

实习项目九:电子整机产品装配

装配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电路板上元件的焊接、机箱上零部件安装、各个部件的连接、固定等。

印刷电路板的装配:

1、元器件引脚的成型

2、元器件的插装

3、印刷电路板的焊接

4、易损元器件的焊接。

连接:导线与接线端子的焊接、在金属板上焊接导线、压接、接插件。

紧固安装:紧固件、螺接。

实习项目十:照明电路的组装

日光灯照明电路的组装:

(1)元件检查

(2)电感镇流器型日光灯电路组装

(3)电子镇流器型日光灯电路组装

双控照明电路的组装:

(1)用万用表的蜂鸣档或电阻档测量双联开关和白炽灯。

(2)按照电路图接线,需要注意的是,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

实习项目十一:一般室内电气线路的安装

(1)用电笔找出电源的火线和零线

(2)电度表的安装:进线1接相线,3接零线;出线2是相线,4是零线

(3)漏掉断路器的安装

(4)小型断路器的安装:接在相线

(5)漏掉断路器在第一次通电时,应通过漏电断路器上的“试验按钮”,模拟检查发生漏电时能否正常动作。

(6)将白炽灯的控制开关合上,白炽灯发光。

(7)将电炉的控制开关合上,电炉丝发热。观察电度表的运转情况。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首先,很感谢学院为我们开展这样的电子电工实习,让我们了解很更多专业知识,在实习中了解自己的不足。第一天,我们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及焊接训练。在焊接训练的过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元器件的焊接,期间我甚至把三极管的e和c极接反了。这让我充分的了解到自己在模电知识和实践能力上的不足。第二天,我们进行了照明电路的组装和室内一般电气线路的组装。一开始我们一组人按照电路图很快就把实际线路接好,在调试过程中,室内一般电气线路的组装成功,但是照明电路的双控开关不能顺利控制灯泡。经过仔细检查,我们发现原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双控开关的公共端判断错了。重新连接双控开关的线路,用万用电表测试线路是否有断路,合上开关,双控开关可以顺利控制灯泡。第三天,我们学习使用protel软件来画声光双控电路的原理图,然后用原理图画出pCB图。

大家都知道做 pCB板就是把设计好的原理图变成一块实实在在的 pCB电路板,别小看这一过程,有很多原理上行得通的东西在工程中却难以实现,或是别人能实现东西另一些人却实现不了,因此说做一块 pCB板不难,但要做好一块pCB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元器件的布局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电性能,把连线关系密切的元器件尽量放在一起,尤其对一些线,布局时就要使它尽可能地短。在满足电路性能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元器件摆放整齐、美观,便于测试,板子的机械尺寸,插座的位置等也需认真考虑。做 pCB时是选用单面板还是双层板,要看最高工作频率和电路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对组装密度的要求来决定。做声光双控电路时,由于电路比较简单,所以选用单层板。设计完pCB图后,制作印刷电路板,然后把所需元件焊接上去。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调节电路中芯片对应管脚的电压,使电路能够仿照大楼的楼梯灯那样,白天(有光照时)声控电路不接通,光控灯亮,黑夜时(无光照时),声控电路接通。

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焊接收音机训练。前一天我们已经大致了解收音机的原理。小心翼翼的把元件把焊接到电路板上。调试收音机了。因为前期安装焊接时谨慎小心,所以安装完电池后,调节双联电感,就可以调节出台了,而且能调出四个电台。调试基本成功。

在实习开始的时候,老师对电路进行介绍,我还以为电工实习非常简单,直至自己动手时才发现,看时容易作时难,人不能轻视任何事。连每一根电线,都得对 机器,对工作,对人负责。这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

实习的时候的确觉得很累,而且从理论到实践的这个过程并不想想象的那样简单,从开始就不断地遇到问题和困难,但是这样更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如何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许多事情经过了自己去想,有思考,有实践,就会有收获,收获就意味着我的电工技术有了提高。通过这一个星期的电工技术实习,我个人收获颇丰,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

实习过后,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深刻的反省。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必须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电子电工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同金工实习的意义是一样的,金工实习要求我们都日常的机械车床,劳动工具能够熟练使用,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而电子电工实习就要我们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有个更加详实的体验,不能在面对这样的东西时还像以前那样一筹莫展。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知识。使我们 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电子产品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随着电工电子行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电工电子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趋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电工电子是中职院校理工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实习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当前实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实习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实习不能达到最佳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都是在中考阶段成绩不理想或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的群体,在初中阶段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迟到,还给自己找借口;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如下课铃声一响,老师还没走他已经跑了;上课不注意听讲,普遍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二)实习教学内容陈旧

实习教学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实习教学工作无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教学内容与社会应用脱节严重。电工电子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科技、新技术日新月异,有很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在社会实战中被广泛使用,但中职院校教育依然很少涉及新技术内容的教学,还在遵循使用着很多年前制定的教学大纲,但陈旧技术在社会中可能很少会在被使用或有可能已完全被淘汰了。

(三)指导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中职教育的课堂上,老师要么只会使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授课,每节课老师独霸课堂,一讲到底[2];要么对着教材原文复述,缺乏生动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的喜悦,学生不仅无法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反而可能会费时费力,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四)教学手段老化

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依然制约着诸多高效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其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具体表现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甚至实习机房也只存在一些旧的电子器件和几台古老机器设备,实习课程也只是让学生遵循严格流程看看或简单动手操作,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突破创新。

(五)最终考核方式死板

单一验证式的教学方式造成死板的考核方式。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考核完全依赖笔试加实验报告考核方式[3],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和报告抄袭,无法做到让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方便反映学生的真正实习效果。

二、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原理及使用方法,可辨认常用的电工器件和电子元器件[3];实习还可以锻煉学生动手焊接和调试电子器件,并能培养学生制作简单电路和小型器件的能力;总之,实习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习改革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复合型能力目标而制定,整个实习教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制定科学的实习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培训指导教师等各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制定科学的实习教学计划

根据社会企业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每项计划要明确开始及结束日期,要落实责任人,建立文字制度,并定期的计划进行跟踪及调整。

(二)制定符合实际需要教学内容

深入社会电工电子企业或协会,了解企业对人才数量、技能等方面的真实需要,了解社会电工电子领域广泛使用的设备、技术,组织专家编制实习教学教材,制定严格教材审核制度,确保教材内容贴合社会所需。

(三)更新教学手段引进新的教学思路

淘汰陈旧教学思想,大胆创新。引进开发性教学思路,在教师的协助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让学生独立的完成考核科目,做到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基本掌握社会同行业中已广泛使用的设备技术等[4]。

(四)培训实习教学指导教师

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是实习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外聘社会专家等方式给指导教师提供培训,增加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

三、更进一步的改革思路及设想

中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实习教学工作的长远规划。可考虑通过引进互联网+技术,把自己融入世界职业院校组成一个职业院校联盟,从互联网上交流、分享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能力,获取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电工电子实习教学工作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过去10 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依托校企合作,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实习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及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实习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金莹,国立帅. 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J]. 数字化用户,2013,05:99.

[2]胡维,张方樱.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01:123-126.

[3]陈海霞. 中职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 职业技术,2015,02:46-47.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探 篇7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 在其课程体系中,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有较大比例和重要课程地位, 是学生构建系统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特别是基础知识, 是构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石。而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需要结构性的基础知识, 更应注重元认知知识的引导, 从而形成良好的方法论, 体现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探究性。各门各类学科只有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才能相互补充, 相互完善。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合理知识构建应提倡多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互补。特别是基础知识突出方法论和元学习知识, 把今典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到专业里和其他领域, 以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研究思路, 提高的研究能力。虽然各专业对本课程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 本课程与专业的联系紧密程度也不尽一致, 但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技术, 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为今后学生从事有关电类的工作打下基础, 以及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下基础。

2 教学思路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知识内容以学生够用和实用为原则, 结合本课程特点, 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能够对一些常见的电、磁现象作出解释和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处理, 着力解决好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和正确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础定律和定理、电路分析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为基础, 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以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万用表, 功率表, 绝缘电阻测试仪,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 电路元器件的特性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等元件) 识别和判断方法, 交、直流电路和电压放大常电路的连接与调测, 常用门电路及典型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 让学生的建立起系统观念和工程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 注重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梳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总结等方法,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论,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并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中, 还应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如安全专业, 应增加电气安全知识的讲解。又如机械类专业, 机电一体化是发展趋势, 将电动机、直流稳压电源、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章节作重点讲解, 使所讲授知识内容贴近专业, 做到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 学生学习情绪和兴趣的培养、调动和激励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并通过学生个体接收、理解和内化, 实现知识的传播和重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个体的知识接收与学习, 其直接诱因是“兴趣”, 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任课教师如何激励、调动和保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是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一要务。

首先, 发挥好本课程首节课的作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偏好, 往往反映在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上。朴实得体的着装, 良好的精神风貌, 即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 又给学生留下第一感性印象;教学内容组织精炼、有序, 逻辑性强和语言流畅的讲解, 并用始终关注学生的目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丰富的学识和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在本课程的引入上,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绘“声”绘“色”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沿革和在当今前沿学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发展性, 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次, 应把握好知识难点、章节转换和课后习题教学环节, 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三个环节最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 知识内容较抽象, 学生在学习时不易理解和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不懂,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还能维持, 当多个知识点都不懂时, 特别是知识难点,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就难以维持和延续, 出现对本门课的“厌学”情绪;受总学时的限制, 本课程各章节内容转换较快, 随着知识难度加大, 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下降;课后习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类的基础课程, 综合题、难度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才能完成。当学生面对多道习题速手无策时, 就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放弃”念头, 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学习的主动性会下降。总之, 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是妨碍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 心中有数, 精心组织、合理编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难点知识;注重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引入, 讲清各章节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后习题布置数量要适度, 难度要适中, 即要达到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要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及时评讲习题中的问题, 特别是综合题、难题。

3.2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选用何种教学手段应从教学效果和讲授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包括教学手段的单一, 都会造成学生在一个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精力不集中, 产生视觉疲劳现象, 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下降。长此积累, 必将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下降和学习兴趣的消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中应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与互补,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PN结的形成和单向导电性时, 选用多媒体动画手段, 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反映载流子的运动, 通过外电场作用, 比较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导出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又例如在讲晶体管中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反映载流子的运动方向和数量, 从而导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加以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引导、帮助和强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接收和理解。实物教具教学直观性最有利于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起来。例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时, 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形式, 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教师思想, 在作推导型的求证教学中, 最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课堂思想活动最易被教师掌握, 在本课程的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中应提倡多媒体加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手段, 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优势明显, 但也存在弊端, 如画面的凌乱和无序最易缺乏亲切感, 不是所有的画面学生都喜欢, 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学生更易进入视觉疲劳和拒绝感。总之,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都是不可取,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3.3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学内容精心准备, 教学环节的合理编排, 做到对本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分析把握, 做到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心中有数。一个有效的教学学时知识点应控制在4-5个。另外多媒体画面要条理清晰, 简洁大方, 逻辑有序, 知识内容讲解循序渐进, 即要把握好课前的导入, 也要重、难点突出,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和学时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 全面、准确讲授所涉及的知识点, 特别是概念性强, 逻辑性强的知识点, 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在教法上可多选用范例教学, 并通过较多的实例来让同学们加以理解和掌握, 否者, 学生很难建立系统的概念。例如电路中“等效”的概念, 概念本身不复杂, 但学生在应用时往往容易混淆和模糊, 如引用李瀚荪[1]教授所著的“等效”范例一例来加以讲解,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又例如数字电路中“二值”逻辑概念, 逻辑0、1状态与数码0、1不能混为一谈, 数码0、1是二进制里数字概念, 而逻辑0、1状态是反映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但在二进制中位上的0、1就是两种对立的状态, 因此二进制位上的0、1就可以对应该位的逻辑0、1状态。

(3)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 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 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以启发式为主, 引导学生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合拍, 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开动脑肋,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课堂例题选用应以基础、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类型的题, 由浅入深, 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4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多、难点多的特点, 重点解决好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课堂小结、章节总结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比较等, 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梳理,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和迁移, 形成条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例题中有意识选用一题多解和综合型例题, 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以锻炼。又例如, 鼓励学生一题另解, 和数字电路实验中同逻辑功能采用不同电路实现, 都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总之, 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这种意识, 并去影响学生。

3.5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以锻炼的重要场所。实践环节分为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 实验部分又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用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实验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强调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需要学生有较宽、较厚的学科知识。对这三类性质的实验, 在层次安排上应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的顺序,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和故障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4 结语

在多年教学实践活动中,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 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和指导思想,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文就该课程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瀚荪.教材.讲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7, 5.

[2]秦曾煌.电工学 (上、下册)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谢守勇 (.电工与电子技术) 课程教改探析[J].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5.

电工电子技术改革的总结与建议 篇8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理工科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如何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电气电子基础知识, 能进行简单的电气电路设计与分析, 是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与目标。本课程是以基础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完成每个具体实践项目中的相关任务, 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准备与实施

任务准备阶段, 首先把学生分组并填写任务单, 使学生明确任务内容与任务目的, 然后自己进行任务设计的决策与计划, 并列写实施过程。学生根据小组任务情况进行交流与讨论, 主要利用课外时间, 自主收集信息, 查阅资料, 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分工协作安排任务, 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 最后小组成员达成一致, 每个小组完成一份任务报告书。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担任辅助角色, 具体过程由各小组负责完成, 任务完成之后分小组派一名代表以发表会的形式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每组汇报的人员随机产生, 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汇报情况, 汇报完后是学生与教师提问定档环节, 最后由学生代表打分 (可具体参考任务考核计分表进行详细打分统计, 如示例表1所示) , 每次评出优秀小组, 学期末评选出本年度最佳小组进行奖励。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仅从课堂效率角度考虑, 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之传统方法效率明显降低, 不仅教学内容需要随着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去扩展和整合, 而且学生本身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也需要教师逐一进行指导。所以, 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教学容量过大, 课时量不足, 教学进度过慢, 单个教师的压力与工作量相对传统教学过大。

在理论和实践中, 职业教育更为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提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掌握多少理论知识算是“够用”, 这个度却很难把握。如何如何将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个“度”很好的把握, 依然是困扰项目改革者们的问题。

建议一:选取项目时要综合考虑, 既要考虑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又要考虑其完整性和代表性, 尽量保证项目的学习既能关联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能使项目各模块间相对独立和紧凑。

建议二:分解项目模块和任务时, 应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起初任务要足够小和简单, 简单到仅关联一两个知识点, 使得学生有能力完成, 并体验和了解项目完成的过程和方式。随后任务量和难度再不断增加, 关联的知识点逐步增加和深入, 让学生不断增强综合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基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念支持下, 开展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步伐在不断推进。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开展, 并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总结出适用于本校学生的具有陕西工院特色的改革范例, 希望能以此作为借鉴, 为后续开展更广范围的改革做好铺垫工作。

建议三:课程间应尽量整合和资源共享, 教师相互协作配合完成。课程之间应该相互融合,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师应该各专业共同完成课题任务的开发与建设, 构建符合实际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项目任务, 最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姚琛.论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J].教学档案, 2010.

[3]陈世辉.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交流探讨, 2012.

[4]张骏.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培训, 2009.

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篇9

关键词: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对策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电子电工教学出现了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的新应用、新特点, 然而, 这些新特点的产生带来电子电工教学的许多新变化。作为电子电工教学工作者, 应从根本上认识到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变化, 同时针对这些不同的变化, 改变电子电工教学的不足, 使电子电工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特点

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特点是随着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而产生的。在这一时期, 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中的电子电工, 新时期电子电工的教学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这些特点使得电子电工的教学更加专业。

(一) 综合性

综合性是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如今, 电子电工的教学不再是像从前一样每个章节、每门课程的单独讲授, 而是更加强调课程总体的综合性。因为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电子电工教学各个部分的连接更加紧密。

例如, 以往的电子电工教学的理论课和实践课都是由不同教师, 在不同学期单独授课, 在学习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 再进行一个学期的实践。然而, 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则更加强调综合性, 课程设置更加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同步进行。

(二) 应用性

在新世纪, 电子电工教学的应用性更强, 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也应更加重视其应用性的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是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以往, 许多电子电工学生在毕业之后, 才开始进行应用性的训练。而如今, 应用性的特点从学生开始进行电子电工学习的最初阶段就需要进行不断渗透。

(三) 实践性

实践性, 是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重要目的。然而, 实践性并不是在教室中通过教学就可以完成的, 实践性的锻炼和培养, 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

二、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的不足

然而, 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电工教学工作的开展, 以及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发挥。如今, 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强大的竞争, 教学工作的不足亟待改善。

(一) 缺乏综合应用

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缺乏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不同专业的知识的整合, 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师应在给学生授课之前, 整合各个领域的知识, 从而更加高屋建瓴地将电子电工教学的整体知识, 综合传授给学生。目前的电子电工教学工作, 明显缺乏综合应用。电子电工的教学包括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程, 目前的电子电工教学工作还是采用以往的传统方法, 将各个课程分门别类讲授给学生, 缺乏综合性。

(二) 理论与现实脱钩

理论与现实脱钩, 也是目前我国电子电工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受到课本更新换代的问题, 我国电子电工教学专业目前所使用的课本, 其编写时间大约在21 世纪初。这样严重的理论与现实脱钩问题, 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实践, 理论知识的发展难以与客观实际保持同步, 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过于强调理论积累

强调理论积累, 本是在学校期间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 电子电工专业是一个十分强调实践性的综合学科, 偏于强调理论积累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薄弱, 难以应付时代的发展和客观需要。

偏于强调理论积累的表现是, 以课堂教学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以传统的教师讲述课程内容、学生记笔记, 课后完成作业等方式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三、提高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对策

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电子电工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子电工教学目前面临巨大挑战。提高新时期电子电工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同时也需要社会为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践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支持, 创造相应条件。

(一) 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电子电工专业内部, 专业课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自己进行掌握、总结和归纳, 另一方面更需要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教师, 通过自己的积累, 将专业课之间的知识建立联系。

这种联系的,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专业课知识融汇贯通, 从而建立起更合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并且将这些课程成体系、成系统地应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二) 课程安排与时俱进

电子电工专业, 是国内众多专业学科中, 发展速度快, 更新换代周期短的专业。如果说物理、化学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在最近几十年都没有经历什么变化的话, 电子电工专业在近些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影响着教学工作。

电子电工专业近些年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因为传统的电子电工专业内容, 如今已很难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应用, 甚至可以说已经遭遇到时代的抛弃。因此, 只有将课程安排与时俱进, 才能真正将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三) 强调实习的重要意义

实习对于电子电工专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电工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 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 尽快运用到实践当中, 才能学以致用, 用专业知识科学地指导实践, 同时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专业。

因此, 实习是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十分重要的第二课堂。作为教师, 应主动引导学生从教室内走向教室外, 除了在假期对学生进行课余实习的正规要求外, 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并进行相应指导,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10

一、早期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存在问题

1. 实验课时间安排问题

主要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最佳教学时间应该安排在学生完成相关技术理论课程之后。而早先由于学分制、选课制、以及实验课程安排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在进行时, 大部分学生都还没完成与实验课相关的理论学习, 又或者早已经完成相关的理论课程而中间隔开了一个寒暑假, 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兴趣和影响了实验的质量。

2. 实验课时严重不足

实验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比例高低, 是衡量是否真正重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是我们学校在这个方面没有给予较大的重视。例如:我们学校的自动化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等学院, 所开设的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或者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总课时多则超过160课时, 少时也有将近100课时, 但是相应的实验课时多则不超过24个学时, 少则只有3、4学时, 占总课时的15%都不到。这样的后果呢就导致学生动手的机会减少, 到毕业时, 不用说示波器, 信号源, 毫伏表等较复杂的仪器, 就连最基本的, 最常用的万用表都不会使用。

3. 实验仪器数量不足以及实验仪器的陈旧

由于早先受学校实验经费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实验仪器数量 (台套数) 不足。通常是2-3人一组, 再加上实验课时又少, 学生就更加缺少了动手机会。再加上某些实验仪器的陈旧, 使学生失去了对做实验的兴趣。

4. 实验成绩的判定缺乏科学性

早先的实验教学没有设立考试课时, 对实验成绩的判定只能根据实验报告的好坏来给定成绩, 而实验操作不影响其实验成绩, 这样就造成了, 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 甚至有学生抄袭实验报告, 敷衍了事, 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5. 实验成绩占相应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太小

早先的基础技术实验课程没有独立设课, 实验成绩只占理论课程平时成绩的10%, 有的理论老师忽略了实验成绩, 给学生造成了一个假象, 实验并不重要。所以少数学生为了其他原因喜欢上实验课, 但是未能真正重视实验, 实验时精力投入不够, 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

6. 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开放体系

早先学生只能在已安排好相应的实验时间来做实验, 实验课时一结束就要离开实验室。而又没有安排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或有其他实验创新思想也办法得到解决和实现。

二、近几年来电工电子实验的思路

这几年来我们电工电子实验室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精减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 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比例,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重点加强综合创新性实验室的建设, 实现开放式教学;增加电工电子实训题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人才的极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加大了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增加实验课时等。特别是近两年来, 为了迎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评估, 更是加大了对电工电子实验室的投入, 扩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 更新了一部分实验仪器。购置了一大批电工电子实验箱、万用表、单通道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等实验仪器设备, 基本上做到每人一套实验器材, 从而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提高了实验设备的档次。学生一走进实验室, 心情特别舒畅, 立即产生一种好好实验的欲望。同时, 参照有关评估指标, 在实验教学和管理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树立科学源于科学实验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以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 努力构建包括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实验教学及改

革中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目标, 开拓思想, 深化改革,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高水平的、具有一定示范辐射作用的在省属同类高校中处于先进行列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探索科学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示范中心以“加强基础、拓宽口经、重视应用、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 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整合和优化, 构建出“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创新实验”的三层次多模式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将4年本科教学中各门课程实验的改革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安排, 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 建立相关内容融合、贯通和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

3. 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服务意识, 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

一方面通过各种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电工电子实践的积极性, 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另一方面,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基础实验中巧妙设计学科内综合实验, 在一个实验中包含较多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通过实验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焊接工艺能力、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基本电路设计能力、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4. 建立开放体系, 培养创新意识。

开放实验是指每门实验课提供一定数目的课内选做和课外选做的实验项目, 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 对实验兴趣浓厚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学生可在综合创新性实验室进行探索性实验或配合教师研究开展新实验。实验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有更多独立实验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中心将进一步创造条件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 并实行网上预约、登记与指导制度。

5. 构建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给学生动手的试验环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实验中心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中心建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 积极开发实验教学软件, 将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等内容上网,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专用计算机房具备学生与实验教学互动功能, 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验预习和预约。同时, 利用校园网为中心提供的网络资源, 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 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对于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载体观察实验现象, 了解实验全过程。

三、针对早期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1. 大幅度增加电工电子实验课时

使电工电子实验课时占相应理论课课时的比例达到30%甚至更高。我们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而没有必要向学生过多地灌输“为什么”,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 去实践。

2. 单独设课

单独设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样既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又方便组织教学。我们进行了两个班级的试验, 从学生的实验情况来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编制《实验设备使用登记簿》和《学生实验分组表》

这是一个崭新的做法, 这样可以让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很清晰的了解学生使用仪器设备情况。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对号入座, 即使遇到学生人数比较多的班级, 也是让学号靠后的学生几个人一组, 且几次实验座位不变。而现在, 尽管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大大地增加, 基本上做到每人一套, 但是对于学生人数超过台套数的班级, 编制分组表时, 让少数学生两个人一组, 但是, 不让这些学生每次实验均两个人一组, 做到不重叠。这样,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

4. 加强实验的现场考核

编制了《学生实验实操记录表》, 记录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次实验的情况, 对于实验速度快、实验确性高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优”;对于实验速度一般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合格”;而对于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不认真实验或操作不当损坏仪器仪表的学生, 实操成绩打“不合格”。这样做, 虽然增加了指导教师工作量, 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最终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又使得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大为降低, 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5. 改进实验成绩的判定方法

采取实验报告成绩与实际操作成绩相结合的方法, 既使得实验成绩更加合理, 也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际操作, 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另外, 实验成绩占相应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比例也明显地提高, 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最终使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6. 实验内容转型

实验由单一的验证型向以设计、综合性为目标的方向发展。减少验证型, 加强设计综合性实验。课内学时尽可能向单独设课转化;实验课单独计成绩, 并适当增加实验学时;更为灵活地开设、选择、更新实验内容, 特别是向着有利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及实用性实验的方向改进。考核作为巩固提高的手段, 采用“自主性、创造性实验考核”的考核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

7. 教学模式改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向培养独立、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模式改进;重点培养学生的“三个独立”, 即: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 使学生化更少的时间, 掌握更多的科技信息, 拓宽知识面, 激活创新思维, 了解各种先进的测试手段及测试仪器、仪表等。

9. 系统仿真的新教育观念引入实验教学

学生在仿真实验时无需实际连接导线和操怍仪器仪表, 就能快速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难度较实物操作要小得多, 因此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仿真实验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下面两点考虑:一是指导学生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二是埘实物操作比较有难度的实验可以借助干仿真实验。例如, 在电子技术的基本放大电路实验中, 由于同时调整静态工作点和输入电压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往往在实验中无法准确找到其最后输出电压。那么, 此项内容可以由仿真实验来完成。对于其他实物操作比较方便的验, 则没有必要进行仿真实验。但是如果想任意改变元件参数, 也可以进行仿真实验。这样不会损坏元件, 还有助于学生对元件参数的理解。但也正是由于仿真实验的理想化, 使得学生对工程当中实际与理论的关系缺乏理解, 对实际元件的连接和仪器仪表的操作掌握不够。因此, 通过实践, 我们认为仿真实验只能是在学生电工学实验初始阶段时进行, 且实验课时不能超过实验总学时的四分之一。

1 0.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关于实验室的开放, 我们曾进行过几次尝试, 但是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重新修订《开放实验室教师守则》和《开放实验室学生守则》, 以利于规范实验室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1 1. 不定期地举行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为开阔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 激发其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拟不定期地举行全院性的电工电子创新设计制作大赛, 由专家和学生对参赛作品共同进行评审, 对较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资鼓励。

四、结束语

我们深知,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教改课题的研究,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地完成的, 因为它受到教学方法、教学学时、实验室面积、实验室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我们将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办法, 稳步推进改革步伐, 以利于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要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 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应对就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实验改革重要的是更新实验观念, 细化改革内容。只有从实验的准备、实验安排、实验成绩的评定等各个实验环节扎扎实实作好工作, 才能形成良好的实验机制, 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 真正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实验的改革, 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培养更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本文从分析传统的本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入手, 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以近几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依据, 提出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I]曹万强.建市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0

[2]朱昌平.现代电予创新实验中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3

[3]王硕, 马德贵, 金定洲等.电工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强化创新性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1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 篇11

摘要:电子实训教学是高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实训教学的重要性,阐述我国高职院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而根据实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实训教学 重要性 现状 创新

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电子电工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实用型电子电工人才的需求更加急切,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实训教学比例,同时实训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实训教学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1.1 实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训教学能够很好的实现学与教之间的连接,通过实践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融合,电子电工实训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空间,学生通过对电子电工实验的操作,感受电子电工的魅力,了解电子电工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电子电工知识的奥秘,通过自我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实训教学丰富了实训教学的内容

以理论教学的电子电工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沉闷,由于是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学生对电子电工专业产生了抵触、厌倦情绪,教学效果比较差,而实施实训教学后,电子电工教学的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可以接触到书本以外的许多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或者完成某个电子设备的维修等,这样学生在维修的过程中,会锻炼他们的思索能力,也会丰富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知识的内容。

1.3 实训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子电工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型电子电工人才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主要途径的实训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基础;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使得学生的技能不断提高,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增强。

2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现状

2.1 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

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都是高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随着市场要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在课程比例安全上存在着缺失性,具体表现在:首先实训教学比例被无限放大,结果导致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连基本的电子电工知识都不知道或者不理解,影响实践训练的目的性发挥;其次理论教学比例要大于实训教学,高职院校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是以实践技能为主。

2.2 高职院校对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与此相适应的高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设备投入却没有相应的增加,结果导致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且高职院校对实训设备的保护与维修制度也不完善,导致本身就紧张的实训设备因为损坏或者保管不善而不能使用。

2.3 学生在实践训练中表现的比较消极

目前高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并没有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建立有效的对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缺失职业岗位标准意识,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他们参加实践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而是为了应付实践考试而参加。

2.4 教师的教学思想、手段落后

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双技能”资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双资质”教师的人数非常少;同时教师在实训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灌溉式的教学手段,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之间相脱节。

3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3.1 完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一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二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实践训练是一个系统操作过程,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完成电子电工的实践操作,比如对某个电气设备的安装,如果单纯的依靠某个学生很难完成,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最后教师要增加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比例,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手工书写电子电工专业知识的模式,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展示,丰富实训教学的趣味性。

3.2 根据市场岗位要求,编写适合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不同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同的,随着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电子电工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电子电工专业教材的制订一定要根据现实就业要求的需要,并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发展进行编写,如果脱离社会电子电工工作岗位标准,那么编写的教材就会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没有社会实用价值;二是,要聘请具有专业知识丰富并且长期担任国家或者省级电子电工技能考核的专业教师、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编写小组,从事教材内容的编写,同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借鉴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电工专业教材的优点,尤其是对教学大纲的编写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就业岗位标准制订;三是,要建立动态的教材修改制度。电子电工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要随时根据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同样教学教材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以此保证教材的时效性。

3.3 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支持制度

提高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支持力度,是实训教学创新的根本保障,因为没有高职院校的支持就没有实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因此高职院校一是要加大对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关注市场最新的电子电工技术设备,并且将最新的设备引入到实训教学中,以此增强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实践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技术。二是要构建开放式的实训体系。高职院校要将电子电工实训室长期对学生进行开放,不能因为电子电工实训室设备的贵重等客观原因,对实训室进行封闭,要充分发挥实训室的价值,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利用实训室的资源积极开展课外技能比赛活动,比如电子产品组装竞赛、电子产品维修竞赛等,通过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三是要增加对学生安全保护的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电子电工实训锻炼缺乏积极性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害怕电流所伤害,由于现在的高职生以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没有干过体力劳动,再加上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使得他们的胆子非常小,因此他们在进行电工实训时,就会在潜意识中害怕被电流伤害,另外实训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需要借助实验设备,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增加对学生安全保护设备的投入。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具有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是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决定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发展的,所以高职院校要增加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支持,一是实现高职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积极聘请与培养年轻教师队伍的“双技能”资质,保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深入电子电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以便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而企业则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提供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以及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锻炼基地等。

3.5 积极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

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即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认识相同专业的朋友并进行电子电工技术的交流,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帮助学生克服内心害怕的情绪,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丰富实践阅历,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加砝码;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环境下,职业资格证书为高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就业增加了重要砝码,因此高职院校要正视职业准入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教育,让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被社会、企业所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洪斌.高等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界,2011(4).

[2]郭德生.提高高职电工实训教学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3]吕同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价值工程, 2013(19).

[4]钱春雷.浅谈如何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电子电工实训的学习积极性[J].科技资讯,2011(21).

电工与电子学 篇12

1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我系主要涉及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和汽车等, 为此, 依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 确定了模块化体系结构, 构建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及电气控制和PLC及EDA技术等基本知识模块。在保证核心课程模块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情况下, 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 努力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确定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进行各课程模块的优化配置, 形成不同层次划分的课程设置方案, 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

2 跟踪学科发展,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课程体系改革的落脚点。改革的原则是:教学内容以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 使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各种新技术有机结合, 体现电子技术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以应用为目的使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一般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内部电路原理等知识的讲解, 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体系庞大, 但部分内容较为陈旧, 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虽然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比较重视, 但因课时有限,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保证教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 应对教学内容去旧增新, 注重实践性。尽量减少分立元件电路及小规模电路中已过时的内容, 淡化中、小规模器件内部具体电路的分析, 强调电路的外部特性和逻辑功能, 加强CMOS电路和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容的比重, 并积极把PLD器件和EDA技术引人到课程教学中。

3 依据现代教学要求, 提升教师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特点, 又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注重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 了解电子技术前沿。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尽量将一些电子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型器件介绍给学生, 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 教师需要对该课程后续课程相关技术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对本课程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内容的贯通,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4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 采用灵活多样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1 讨论式、互动式教学。

在讲解习题课或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 提出问题, 让同学们去思考, 然后展开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 培养锻炼对问题的表述能力和参与意识。

4.2 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讲解新的内容和知识点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4.3 案例教学法。

在介绍某些功能电路时, 先例举生活实际中的实例, 介绍其功能特点, 提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然后再介绍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一体化教学法。

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5 总结归纳法。

教师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后, 得出结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便于学生应用。例如负反馈的判断反馈的取样点在电压输出, 则为电压反馈, 否则为电流反馈, 反馈的合成点在电压输入端, 则为并联反馈, 否则为串联反馈。

4.6 结合工程实际, 进行直观性、体验性教学。

充分利用现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 适时地利用直观性和体验性教学原则处理抽象的物理概念,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

5 革新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5.1 多媒体授课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有些内容抽象难懂, 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 学生也难以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 增大知识获取信息量, 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大大缓解了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

5.2 网络资源的利用

利用互联网技术, 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答题自测课程考核方式等内容放到校园网上,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方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同时, 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答疑平台, 通过师生互动, 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3 应用计算机仿真教学进行必要补充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 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 还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仿真教学包括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 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比如直流稳压电源部分的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 我们就可以用EDA技术进行实时仿真, 改变元器件观察输出结果, 对比分析进而充分理解课程内容。

6 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能力培养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 课程开设的同时设有电子技术实验课, 后续有实训考证项目。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此, 我系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设施和开放实验室, 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实训考证项目等三个层次的实践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基础实验包括常用单元电路的调试、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仪器仪表使用技能、电子安装技能、参数测试技能、电路调试技能等。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 为解决教学经费不足的矛盾, 可采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经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 我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提高。

结束语

当今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因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引进先进教学手段,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领悟教学实践的延续性, 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仍是我们今后的探索任务。

参考文献

[1]梁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3:60-71.

[2]李文.高职高专.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0:45-46.

上一篇:高等成人自学考试下一篇: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