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2024-07-25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共12篇)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更好完成电工电子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着眼点: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有适当的课程内容与结构、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有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以及突出的教学效果, 使大家对电子课程进一步的认识与探讨。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建设,考核方式,教学方式

本人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认为要真正建设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明确的课程目标

1. 课程性质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 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路, 确立如下本课程目标。

电工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及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磁路的有关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等等。

电子知识目标: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熟悉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 等等。

技能目标: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 对学生通过实验及实习进行技能训练, 配合理论基础教学, 验证、巩固所学的重点理论知识, 培养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必要的初步能力。

二、适当的课程内容与结构

1. 课程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涵盖内容较广, 几乎囊括了电相关的所有基础内容, 主要包括:直流、交流及暂态电路基本定理及分析方法、模拟电子电路及数字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变压器与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等。

2. 课程结构

电工电子技术结构清晰, 主要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模块, 按专业需要, 相应的有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课程。

3. 课程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及实习两部分。实验配套设备主要有通用电工实验台25台, 多功能电工实验台40台, 示波器40台, 数字万用表40块,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系统40个, 函数发生器40台, 交流毫伏表40台。实验项目主要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日光灯电路和功率因数提高、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等等。

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目前学生生源基础普遍偏弱的形势, 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上升到更加迫切的层面。

(1) 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开发电子课件、视频, 这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素材的收集与掌握一些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在校园网上建立该课程网页, 将课程的教材、课件、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相关教学资料在网页上公布,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师生互动。

(3) 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知识面。这要求教师平时积累大量工程应用的实例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四、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

(1) 考核标准与内容。建立试题库, 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利用计算机技术随意组卷进行理论考试, 实行流水作业阅卷。总评成绩上实行实践成绩合格才能参加理论考试, 同时理论考核占70%、平时考核占30%的考核体系。

(2) 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 将以知识体系为主转变为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的考核, 实行理论考核、实践现场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

五、有突出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 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技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岗位服务;另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在为事的同时也能为好人。

综上所述, 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充分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以学生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全方面加强本课程建设工作, 才能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课程建设的探讨[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08 (3) :26-28.

[2]成谢锋, 滕爱玲, 杨雪岩.工科电技术基础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4 (6) :102-104.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2

一、课程现状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高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高中物理,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笔记本和作业本的封面上留下“物理”字样。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的延续。但是高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只起到入门作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主要注重书面学习,对于电学概念的理解也很抽象,只是不断地做题,很少有实验的机会,而电工电子技术着重对于实验测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学习方法相差很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高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高中“重结果(理论计算正确性)”向“重实践(解决问题过程)”的方向迈进。

2.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和专业脱节,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当前专业教师大都进行专业课教学,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外聘,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此提

出以下几点对策:

1.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前两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高中教学,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毕竟他们的高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慕欣布罗克的莱顿瓶存储了电能,富兰克林的实验捕捉了闪电,并最终证明闪电(lightning)与电(electricity)是一样的。智慧之光通过对历史上“生物电”的大论战,引出了电动势的概念,伏打电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电学研究。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占据了地下室一整个房间的电堆组令两个相互靠近的碳棒间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支蜡烛和百盏煤气灯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的青年波波夫留下了这样的名句:“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

2.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没有专业特点,始终停留在高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一方面是理论应用,一方面是专业设备,两者结合效果显着。

3.从现象到本质在理论内容开始授课之前,用专业实践和实训现象入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RC串联交流电路中,首先利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不同频率下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容电压和总电压的数值关系,进而分析数据产生差别原因;与熟悉的电阻串联进行比较,进一步要求学生扩大实验范围去寻找不同,并适时提出对于实验现象的有效解释,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升华为理论。

三、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特别是充分分析高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研究学生,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2.专业建设,基础先行专业课的教学无庸置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但没有基础也很难有成就。高职学生本来高中基础相对薄弱,如果电工电子技术再不能扎实学习,对于相当多专业课的学习都会相当吃力。从学校到专业系再到教研室,都应该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在实验室配备和教师选择上都应该有所侧重。

电工电子课程改革初探 篇3

【摘 要】电工电子课程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有关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问题。文章首先明确了电工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思路,探讨了其具体的改革措施方法。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改革思路;措施方法

作为电工电子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能力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笔者就主要针对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1.电工电子课程的培养目标

电工电子专业属于制造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与电气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安全用电,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企业生产实际中常用的电机,电气测量及常用仪表仪器,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维护保养的维修的工艺知识,了解电气控制的前沿技术以及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等;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电气操作,例如要会识别一般的电气图样,具备触电急救以及电气故障应急处理的能力,具备选择和检修常用电气材料和元件的能力,具备为企业选用电机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电气测量工具的能力,具备按照电气图样制作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具备维护以及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等。 因此在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要针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还要对公共文化类以及其他一些选修课程进行设置。

2.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工电子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就必须要改进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此来完成教学课改。以下我们就针对这一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2.1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的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大纲时要切实贴合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将所需要教学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并一一讲解分析,提取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更好的领会学习重点,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科学对于其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之,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首要条件,只有教师转变了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开展,而教师则作为一个引导者而并非主导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与主观意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平台,以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3评价体系的改变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选拔人才,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合理的评级体系在教学改革中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每一个课程、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地考核,然后进行合理地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不只是重在考核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考核,最终对整个考核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3.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思路后,我们就应当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来改革课程教学,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的改革措施建议,内容如下所示:

3.1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专业一般都是在高职中专院校开设,这些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特点就是 “底子差”,不但表现在原有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而且其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而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使学生忽然接受这些相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生活实际中的有关现象与常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来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才有探索知识的动力。

3.2促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都是以黑板的单一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图像、动画、语音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实现了多样化、直观化,更是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方法,满足了当前课改的教学需求。

3.3重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采用情境教学,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如在《电子技术基础》中讲解集成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单独的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以唤起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在解决好此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基本逻辑关系可以用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来实现,也可以由集成电路来实现。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2)精选典型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选择典型习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能使学生学会“求同存异”,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又能使学生“集中求同”,以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部分的习题,常可运用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多种方法求解。

(3)注意正反结合,培养思维的可逆性。一般情况下,人们所遵循的是从“因”到“果”的常规思维模式。但由“果”寻“因”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反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并由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尽可能设计出一些既可正面思维,也可反向推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4)适时分析比较,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再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这是训练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现在要测量一个电阻,学生可能提出不同方法,如用欧姆表、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哪种方法测量比较方便?哪种方法测量比较精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3.4注重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必要的实践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反过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巩固理论,让学生经过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4.结语

总之,要搞好电工电子技术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就必须在课程教学上狠下工夫,勇于创新,敢于争先,这样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使电工电子专业教学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展图.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高级工操作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为了探索一条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状,对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程的建设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在读人数激增,学生水平产生相应波动

高教改革进程日渐深入,高等教育已经走下圣坛,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以各种形式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某些试点区域的高职院校还拥有自主招生权,高职教育的毛入学率达50%左右。随着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对目前的高职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压力,表现在电工电子类院系方面为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以及实习机会的紧张。

2、教学资源匮乏,创新性元素不足

从师资方面来说,面对激增的学生人群,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磨合期,尚未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现状。高职教育不是中专职校教学加部分大学理论课的结合体,高职教师应当是为目前学生结构度身定做,并且倾向于传授具有实效的高级职业技术能力的优化师资。

3、教材与职场脱节,缺乏生动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的电工电子教材沿袭了过去的枯燥、深奥难学的缺点,与职场严重脱节。很多学生可以掌握课本知识,到了工作单位却还是什么都不会,许多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对新招的高职员工进行重新培训,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

4、教学方式单一,一人讲众人听仍是主要授课方式

纵观电工电子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老师讲,学生记,习题和作业再巩固,实验应付了事。许多教师未能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授课方式上仍老一套,更没有去摸索一套体现个性化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应对。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时少,所占考核比重轻

电工电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所占课时比例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中的,这就使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更为少,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实验课。

2、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落后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组成的,其实验设备多是为中学电工电子实验准备的,根本不具备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的条件。另外,近年来高校扩招,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实验设备没能及时跟上,远远不满足学校实验课的需求。

3、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

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熟识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具备实验指导的能力。而原本专职实验员就少,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教师严重缺乏,实验课的教学课时不足,实验内容不充分。

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的建设与探讨

(一)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探讨

1、基础理论知识适度

职业教育决定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应使学生有发展后劲,易于接受新技术,操作能力强,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法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在分析计算时突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而忽略其次要矛盾。不追求教学上的严密性,注重实用性及物理概念的清晰。对于一些基本原理,可以不做详细的复杂的推导,在阐明原理的内容后直接运用。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CAI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使认知理论原理中情境学习理论和问题辅助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探讨

1、实验内容应增强应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优点就是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获得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增加实验课,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常电工电子实验课的内容大多是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

2、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动手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不能只是结论的简单验证,而应是获取知识的另一途径。在实验中不能仅为得到实验结果,而是要注重学生对仪器设备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增加操作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同时可以加强EDA在实验中的应用,利用其直观方便的特点,巩固教学理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实验室为依托,开展课外兴趣小组

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发明。比如说收音机的组装与维修,电子钟表、电子琴的设计等。这样可以给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一个施展个性的空间,从而让他们带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

4、建立开放实验室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全面开放的实验室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电子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尚志.研究性学习和理论[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2003

[2]黄文.小议《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

浅谈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5

浅谈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更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提倡创新,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念,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巩固基础知识,带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高端人才.

作 者:于淼 作者单位:大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黑龙江,大庆,163255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010“”(1)分类号:N41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践 创新

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M1-4;TN0-4

0.引言

21世纪的教育是变革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是突破的教育,21世纪的教育理应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及科技进步而服务,而教育的改革首先要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建设新的教学体系,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电工电子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要求较高,因此也是中职院校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策略的实施重在创新,要求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此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重大变化,使得教育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策略

1.1明确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目标

电工电子作为众多中职院校纷纷开设的专业性课程,十分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是目前发展较为快速的学科之一,就业前景也比较乐观,因此受到中职院校和学生的重视。为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职院校首先必须明确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目标,这也是进行电工电子教学策略研究的首要前提,对于顺利开展教学策略改革工作至关重要。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第一,带领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基本理论知识框架,完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从而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系统,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鼓励教学;提高学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将电工电子上升至学术角度加以研究,对课程、教材、教学设施进行改革,完善基本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优化教学力量。第三,坚持实践第一,理论服务实践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实践型人才,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和人才输送联系系统。

1.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不同的专业设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和课程设置体系的区别。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是突出专业特色的必要举措,也是实行特色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措施。对于该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应作为教学重点加以强调,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首先,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分类,教材知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类,教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压缩,缩短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建立由理论到实践的有机联系体系。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以课程辅导为主,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需要从实行模块化教学和延伸教学广度两方面进行:首先,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作为两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将电工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再次,将电子技术操作、电子实验等其他学科与电工电子实行交叉学习,以此延伸知识学习的广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和能力。

1.3实施现代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目前的教学需要,尤其是对于电工电子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实施现代化教学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效果、改善目前教学困境的有效举措。首先,教师可采用电子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利用电子影像、PPT教学、微课、网上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电工电子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电子教学也将使得知识的教授更为生动、立体、可感,学生对电路、导线、磁场等专业词汇将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以此强化学习效果,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集为一体,有利于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不仅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得教学方式灵活性大大增强。例如在进行“电子线路”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同时,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大,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开设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学生课堂之余能够通过该途径深入学习,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此外,网络学习平台也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营造了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1.4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实践性的人才,要求熟悉电工操作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符合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宗旨,也与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相契合[2],。首先,中职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电工电子操作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而后,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实验项目,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最后,大力开展实训教程。学校应积极组织电子大赛、课外兴趣小组、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电工电子课程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电工电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2.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策略的确定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因此,中职院校必须从明确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優化课程设置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现代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出发优化教学策略,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此满足社会对电工电子领域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永杰.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3,16:172.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也是大多数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理论和技术的主要窗口。本课程的中心任务是:使非电类学生获得电工电子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关于电学科的综合性、导论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当前“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的教学思想主导下, 它的重要作用更显突出。这门课程的建设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机及电气控制等, 内容非常多。同时对于非电专业来说, 该课程不是他们的专业基础课或者是专业课, 有被淡化的趋势, 学时越来越少, 再加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 该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境况。同时多年来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着严重不足, 直接影响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改革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这一“难教、难学”状况,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培养出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先进的专业知识, 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更应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工作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人才。

1. 优化课程体系, 整合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脱胎于电类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程的简化、压缩, 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等特点。我们结合各专业的情况和电工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优化课程体系, 整合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在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 压缩了电路基础部分, 着重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对解题技巧等方面予以弱化, 对一些经典定理, 不再进行数学推导而直接加以引用, 如电路理论中的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等。对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各种门电路、触发器等电子元器件重点放在其特性及功能上, 弱化其内部结构。对于电机及控制部分, 重点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

在讲述基础理论时教师应兼顾介绍实际元件的建模背景及电路的实际应用, 在讲述学科主要内容时兼顾介绍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景及电学方面的新技术,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述电感元件时, 介绍实际电感元件不同情况下的模型, 在讲授桥式电路的求解方法时, 引入传感器的概念。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 介绍许多实际案例, 像收音机电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车床的电机控制电路等。同时及时介绍电工学的新技术新方法。

2. 利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学生只有对电工电子技术感兴趣,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学好电工电子技术。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该课程的“有用”, 使学生真正懂得电工电子学的知识与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需求的紧密联系, 特别是对他们自身专业及综合科学素养方面的“有用”之处, 使学生发挥出积极性。

在教学中, 我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仿真软件的优势, 将大量“枯燥”的知识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大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电容器知识前, 为了使学生对电容器这一基本元件有更深刻的印象, 先通过有动态效果的电容器动画, 以及背景知识的介绍, 使学生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 激起想深入了解电容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欲望。此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使用收音机收听节目的时候, 调台的旋钮为什么改变位置就能接收不同的电台节目?我们到底调的是收音机内部的哪个部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让学生到互联网上自行查找元器件资料, 自己设计电路, 自行仿真, 既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成就感, 又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设计能力。

3. 教学课件及题库建设。

经过两年的努力, 我们开发出了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特点:大量信息、知识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 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 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使电路理论直观化、具体化, 富有感染力。

依照最新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我们建设了课程题库。目前题库中共有各种类型考题3000余道, 其中70%为基本题, 20%左右为提高、综合题, 10%左右为较高难度和高深度试题。题库能够自动生成试卷, 并满足不同测试标准的要求同时能够使考试结果客观地反映出测试者的不同水平。

4. 改革实验教学, 开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来都是“车之双轮, 鸟之双翼”, 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途经。我校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学时少, 实验资源有限。根据这种情况, 我们应用EWB仿真软件开发出了二十多个仿真实验, 既有验证性试验, 又包括大量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弥补了硬件实验的不足,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能力。

近年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正在逐年稳步提高,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与重点院校和省、国家级精品课程还有一定差距。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需要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晓萍.应用型本科电工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 2008, 15.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8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深,难度要求不高,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小组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持久、多层次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构建培养高素质任课教师的完整体系:首先,通过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选出课程负责人领导课程建设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其次,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明确当今的行业信息以及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鉴定,加强专业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术水平。鉴于此,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已逐步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选择优秀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材必须涵盖全面、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其次,教材应图文并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教授的知识,也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基于最基本的电气专业知识,内容系统、知识全面、深入浅出,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既保证了学科的完整性,又囊括了该教学领域的新技术成果,更注重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对知识的要求,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强调上述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相关电气现象,能够运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所以,该课程以讲授上述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主(尤其强调对电路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仅在课堂上介绍其基础理论,而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这些知识;邀请优秀技术人才对该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采用灵活多变、不拘泥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3.1 背景式教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我校把这门课程作为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的初衷,是为了应对企业对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有初步了解。利用社会和企业对当代理工科学生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热情。

3.2 引导式教学

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电气现象,从身边小电器的故障维修入手,在生活中激起学生对各种电器原理的求知欲;就学生的亲身经历,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3 互动式教学

教学不应该仅限于教授、限于学生摄取知识,而应该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深入探讨问题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4 举例教学法

该课程介绍了很多电子电路和元器件的功能及其内部结构,在介绍这些电路和元器件时,可以先列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实例,让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观了解,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样,在介绍元器件和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时,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总结归纳法

鉴于该课程是作为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强调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简单应用,因此,课程每开展一段时间,教师应把讲授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得出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应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穿插结合,让教学服务于学生,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知识并乐于探索钻研。

4 设计优秀的教学手段

灵活应用实物、现场和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记忆。当然,不同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要综合运用,达到优劣互补,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1 不可以摒弃传统的板书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也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效果。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却有着多媒体教学无法代替的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板书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板书内容的引导下,沿着教师的板书思路循序渐进理解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繁杂难懂知识的讲解,使用板书教学更容易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2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传统的板书教学要在黑板上书写、推导公式、画图,消耗时间较多,甚至不得不放弃很多繁杂的图解。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具备许多明显的优势: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用板书表达的、标识不清楚的物理现象模拟出来。

目前我们应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4.2.1 制作PPT课件主导教学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利用PPT课件主导教学过程,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展现该课程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并且更容易突出教学重点。在重点、难点的地方与板书教学适当结合,控制教学节奏,引领学生的思路。

4.2.2 制作仿真实验辅助教学

通过各种软件,比如Matlab,CAD,Multisim,Protell等,在课堂上进行仿真实验,给学生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原理的认知。将实验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知识的正确与否。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发展趋势,扩展视野。

4.2.3 制作Flash动画穿插教学

应用Flash动画来描述抽象、微观的物理现象是非常形象的。例如,在描绘电流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不同极性的电子。这样,电子的流动过程就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3 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

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着各自的优势,也有着各自的不足。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信息量大、教学速度快的特点,结合板书教学利于疑难点分析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这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5 设置优秀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素质。为此,认清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设置优秀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5.1 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弊端

首先,传统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次,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没有思考和创新的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2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们改革并落实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以求发挥学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首先,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应与电类专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区分开来,分别开课。实验中心分别安排了专业实验教师负责这两类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实验课有着与理论课同样的高要求:实验结束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并计入学生最后的总成绩中)。学生必须参加电工与电子技术技术实验考试,出勤率也要作为评定成绩的指标之一。如果实验成绩不合格,则需重修,切实提高学生对电工与电子实验的重视程度。

其次,实验内容层次化。划分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实验3个不同的层次。教学目的层次分明,依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从基础的伏安特性学起,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能力培养,能够自己选做设计性综合实验。经历完整的、自主的训练过程,系统地集成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提出质疑,鼓励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使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结束语

以电工与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实验实训教学在我校的发展以及实践的多元化。但是该课程的改革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实验设备较少、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将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为工科高校非电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建设立足“5个优秀”,即优秀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优秀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手段、优秀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5个优秀”

参考文献

[1]熊兰,侯世英,吕厚余,李昌春,孙韬,邓力.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6):19-21.

[2]刘晓静,刘建平.关于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93-94.

[3]李久胜,王明彦,孙铁成,杨贵杰,国海峰.研究型大学中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79-82.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电工电子与初中物理课程衔接研究 篇9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初中物理, 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但是初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 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 只起到入门作用。初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中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 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初中“重结果 (理论计算正确性) ”向“重实践 (解决问题过程) ”的方向迈进。

(2) 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 相对比较滞后, 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 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 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 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 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 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 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 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 和专业脱节, 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 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 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2 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 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 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 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 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 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 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初中教学, 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 毕竟他们的初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 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 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 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 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 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 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

(2) 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 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 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 没有专业特点, 始终停留在初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 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 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 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 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 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 一方面是理论应用, 一方面是专业设备, 两者结合效果显著。

3 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特别是充分分析初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 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研究学生, 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 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 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 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 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 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 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2) 专业建设, 基础先行专业课的教学无庸置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 但没有基础也很难有成就。高职学生本来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电工电子技术再不能扎实学习, 对于相当多专业课的学习都会相当吃力。从学校到专业系再到教研室, 都应该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 在实验室配备和教师选择上都应该有所侧重。

(3) 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课程的实训, 一定要开发针对各专业的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应用。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设一个桥梁, 彼此互为依靠, 共同前行。这不仅仅靠一些教师就可以完成, 也需要企业、学校领导层面之间的协调与支持。综上所述, 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工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若很好地与初中物理进行衔接, 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物理教学开始, 实现教学“从已知到未知”的自然转换过程, 一定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 帮助学生打好电工电子课程的基础, 为专业建设服务。

摘要:经历过中考之后, 部分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活。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我校的电子、机电、计算机三大专业都需要学习。对于这些中考中的“失意者”, 怎样把电工电子知识传授给他们, 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物理课,课程衔接

参考文献

[1]陈佩玲.初高中衔接的心理与学习适应的反思与对策[J].新课程 (中旬) , 2012 (12) .

[2]叶本刚.初高中生物衔接相关问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Z1) .

电子电工课程教法新探 篇10

一堂好课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则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二则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需要有趣的课堂引导。通过对学生有情趣的提问,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调动学生求学的主观动力。

实验教学法一直都是大部分教师长期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形象且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透明化。教学者将课堂教学与实验课程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观察事物、分析电工现象,懂得提出问题,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课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新奇感,激发他们探究奥秘,从而在快乐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二、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 1) 理论知识 与专业技 能并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中职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学生如果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基础打不结实,对学习的内容半知半解,那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也不能胜任工作,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二者并重,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比如在电路教学和电子元件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扎实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与其各自的特性。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知识虽然不难理解,但是专业知识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学者要综合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

( 2) 注重学生情感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当前,我国的电子电工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但是,学生的个人情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能力等。所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单单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操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成为新时代的优秀职场人。

三、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 1) 良好的开始———注重绪论课教学。电子电工课程的开章就是“绪论”一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头,绪论的讲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学习有大致的认识。俗语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忽视绪论课程的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绪论课时,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然后再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电工以及这门专业知识的价值。

( 2) 科学的辅助———教学用具与教学实践结合。电子电工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想象力的学科,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这个矛盾成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电工课程知识的绊脚石。教学者就可以借助教具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抽象思维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学,让学生观察课程中提到的电子元件,在以后的电子元件学习中,学生的脑海中便不再是一片空白,就能将相应的知识点记牢。因此,有效的使用教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技能的人才,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日后参加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电子电工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关系到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及其发展。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教法就成为广大中职教育者探讨的主体。本文着重探讨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方法,供各位教学同仁参考。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践性 互动性 教学改革

1、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1在课程改革以前,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时间很少,教师主要把教学精力投入到理论教学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操作能力低下。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如果分配过多的理论教学时间,就无法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践性强的教学优势。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只用在学习中真实的接触到“电”,才能熟悉电的规律和特性,了解电的作用,科学用电,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1.2 转换、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转换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就是由原来的封闭性、程序性、验证性实验转化为开放性、自主性、设计性实验。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保留仪器、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认识、测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内容。在实验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连一连线,量一量电流、电压,测一测电路的性能指标。还让他们参与电路的设计、元件的选择、问题的解决、故障的排除等,如我们收集了一些电动玩具、小家电,让学生对它们进行解剖、分析、维修、改进等。实验、实训过程要促使学生查手册、找资料、选元件、学习电路的设计方法、技巧,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补充反映电工、电子新技术内容的实验,如让学生用EDA软件搞設计、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可编程控制器PLC等。

1.3 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可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实践考核的内容有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实验态度、科学意识、团结协作、文明道德等。在电工学考试成绩中,实践教学成绩所占比例应在40左右。由于加强了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使我们的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

2、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

2.1 创建良好的建构知识环境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重要的一环,要求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因而,良好的课程资源体系,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第一步。针对本校学生的专业设置特点,属于非电类理工学科,我们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牵头,以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电工素养为目标,经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编著了内容篇幅适度、难度深度适中、覆盖面较广、举例贴近实践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及《电工电子技术习题集》等教材作为授课教材。

2.2 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电工电子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点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不谋而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主题”,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查阅资料、积极思辨、动手实践、热烈讨论、形成结论。即教师在基本原理上加以引导,把建构的过程和控制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独立思考实践与空间。例如,在讲授运算放大器的运用时,教师可以先把加法电路的原理加以讲授,然后提出问题:若要用运算放大器实现减法、微分和积分运算,电路该怎样设计?参数的选定?输入输出表达式的确定?EDA仿真软件是否可以对电路进行验证?这样,让学生在积极思辨的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开展协作与会话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协作性,要求学习环境能支持协作学习,并使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为此,在电工电子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性教学,发扬教学相长,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拘囿于自身的教育作用,寻求平等参与的对话方式;使学生增强主动探讨的意识,激发思考的热情,认识到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创造性的活动。例如,教学中可以采用大作业的形式,在学生对一类型的电路原理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将学生分组布置与该类型电路相关的课题;让每个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在教师指导下搜集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协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仿真验证,最终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上作报告,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2.4 鼓励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出对论题的理解和由此引发的思索可能是不统一的、发散的,对此,教师不应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以参与者、协作者的身份给以引导,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辨析论题或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5 灵活的考核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考核形式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只以纸上成绩论英雄,很多学生会只重视书本原理的学习,而懒于积极实践和思考习惯的培养,建构主义倡导的以上几点也就难以为继。因而,有必要本着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提出有利于知识构建、体现以人为本的考核方式,真实评价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做法是:

2.5.1 合理淡化试卷考试的成分,增加平时成绩和课题报告的比重可以将试卷考试比重调整为总成绩的60%;平时15分,通过随堂的小测验和课堂发言踊跃程度等表现来评定;课题报告25分,通过大作业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定,又可细分为书面报告10分,口头汇报能力15分。

2.5.2 调整试卷考试各类型考题的比重将理论计算题型的比例缩减,增加应用型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或解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现象。

总之,传统的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观念已经落后,只有坚持教学改革,才能大幅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强.中职电子技术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职业,2009,(33).

[2]刘雨,马占立.中职电工技能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0,(09).

关于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电工学,电子技术

0 引言

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类、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它能够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相关理论基础。从另一方面而言这门课程又可以使他们受到一定程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种设备产品的不断出现, 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就显得相当迫切。对于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要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断的努力。

1 使课程内容体系具有层次感, 增加其专业特色

对于电工电子课程而言, 它的传统内容体系是比较具有严密性的与此同时完整性也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专注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以及强调它的理论上的应用是十分的有必要的, 它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际上的价值以及增强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加强在课程传授方面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适度的改革课程的内容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去加以实施。当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不能够盲目的去大改特改, 而是根据不同的学院对该知识内容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1.1 去除不必要的部分强化重点内容, 适度的压缩传统的内容

对于传统的内容而言相对来说比较的繁杂, 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而对于一些专业的教学来说显得有些多余, 太多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应该根据不一样的专业的对相关内容知识的需求来合理的对传统内容体系进行提炼。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删去, 与此同时还需要去强化一些专业重点并且将一些比较繁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压缩。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知识要有分寸的去淡化它的内容, 去繁求精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合理分配教学计划的目的一方面又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理论的讲解以及比较繁杂的数学推导问题有时候只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迷惑, 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使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加专业特色

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的专业对它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够盲目的将电工电子课程没有针对性的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教授。因此合理的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于该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是相当的有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使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做到学以致用。面对这种情况, 两种不同方式的改革方式开始出现。

(1) 对于一些专业比如说试点专业我们就可以采用“模块”组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相关课程的一些结构上的特色, 来制定出详细的知识“模块”。通过对这些知识“模块”的仔细的分析与探究, 来找出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的一些内在的联系, 然后再加以整合修正从而产生出新的更加实用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2) 还有一些专业我们则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进行修正, 在对这些专业进行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时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取舍。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社会对于该专业的技能需求标准来有选择的去增加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内容, 对于一些没有实质性作用的内容可以恰当的进行删减。

2 将教学方法和手段, 内容进行改革, 以达到加强学员的能力的培养

2.1 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 确定学员能力培养的重点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有计划的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当然在划分的时候不能够盲目的区分而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特色科学性的进行划分。第一个过程是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刚刚入门的时候, 这个时候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不是太好,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员的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下一个过程就是学员已经对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的重点,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那就是进一步的提升阶段,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需要着重的去培养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并能够采用合适的办法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在教学工程中将学员放在主体地位

在传授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方式, 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讲一些积极进取的思想使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单一的只是教给学员课本上的一些枯燥的知识, 要思维灵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接受知识去理解知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不只是一道题一个理论还应该将如何去更快捷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自觉性。还有就是在考试方面也应该适度的做一些改革, 使得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对待规范考试。

3 将实验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3.1 将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占很大的部分, 实验教学对加深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是相当的关键的, 现在的学生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实践能力, 这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

传统教学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的木讷呆笨, 正是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以及关于这个课程的本身具有的特点, 电工电子相关课程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实验,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水平。现在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一般都很差, 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去开设相关的操作实践的课程。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2 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相关兴趣爱好的培养, 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培养学生对做实验的热情;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 可以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来增强对实验内容的掌握。还要支持学生的自我开发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创作这样可以充分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有必要的, 它促进了课程的全面的发展。对于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出的新型的人才才能够更加的适应于社会的发展。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已经不能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与一些实践内容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脱节。积极地进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能够为今后进行的改革做更多的铺垫。

参考文献

[1]胡承忠.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东北亚论坛, 2006 (6) .

[2]怀若宇.电工电子教学思路探索[J].网络财富, 2010 (08) .

上一篇:高校廉政下一篇:缬沙坦分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