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课程(精选12篇)
电工电子学课程 篇1
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则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二则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需要有趣的课堂引导。通过对学生有情趣的提问,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调动学生求学的主观动力。
实验教学法一直都是大部分教师长期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形象且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透明化。教学者将课堂教学与实验课程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观察事物、分析电工现象,懂得提出问题,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课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新奇感,激发他们探究奥秘,从而在快乐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二、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 1) 理论知识 与专业技 能并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中职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学生如果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基础打不结实,对学习的内容半知半解,那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也不能胜任工作,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二者并重,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比如在电路教学和电子元件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扎实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与其各自的特性。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知识虽然不难理解,但是专业知识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学者要综合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
( 2) 注重学生情感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当前,我国的电子电工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但是,学生的个人情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能力等。所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单单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操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成为新时代的优秀职场人。
三、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 1) 良好的开始———注重绪论课教学。电子电工课程的开章就是“绪论”一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头,绪论的讲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学习有大致的认识。俗语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忽视绪论课程的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绪论课时,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然后再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电工以及这门专业知识的价值。
( 2) 科学的辅助———教学用具与教学实践结合。电子电工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想象力的学科,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这个矛盾成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电工课程知识的绊脚石。教学者就可以借助教具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抽象思维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学,让学生观察课程中提到的电子元件,在以后的电子元件学习中,学生的脑海中便不再是一片空白,就能将相应的知识点记牢。因此,有效的使用教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技能的人才,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日后参加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电子电工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关系到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及其发展。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教法就成为广大中职教育者探讨的主体。本文着重探讨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方法,供各位教学同仁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工,有效教学,课程
电工电子学课程 篇2
这个星期我们的任务是电子电工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八路抢答器。无疑,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是第一次课程设计,尽管这种课程设计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轻易放弃在设计之前,参考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在设计中又参考了课本上给出的四路抢答器的原理图,开始时我还不太明白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并且对其原理也不甚了解,但通过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学习和师兄的讲解和帮助,最终使我克服了难关,理解了许多东西。一路走来,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和努力后的成果。
电子课程设计实践周,是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仅会书本理论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这次实践使我对数字电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设计抢答器、报警器、定时器的过程中,通过翻阅资料,上网搜索,当然也包括问师兄、同学等,我对各电路器件(如:RS触发器,555定时器和许多常用的二极管等)及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既增强了我的理解能力,也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元件的选择:在选择编码器时,是采用普通编码器还是优先编码器。普通编码器中,任何时刻只允许输入一个编码信号,否则输出将发生混乱。所以选择了优先编码器。在音响电路中,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了555定时器。
通过这次八路抢答器的设计,我发现了以往学习中的许多不足,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学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在画电路图时,要用到那些专门的画电路的软件,而我们确是没有学过的,我就只好用CAD来绘制电路图,画的比较生硬,而且要用到文档中去也比较麻烦,但是没有办法,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马上去学习绘制电路图的软件。
其实,大学中很多东西都是要靠自己去学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学一些对自己专业没有很大帮助的东西。相反,我们应该抽时间好好的学习那些对我来说很有用的软件。像我自己,我学的这个专业,绘图软件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现在就在自学Pro/E,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想我还应该要学习一下那两个常用的绘制电路图的软件Protel 和Protues。自学是我们学习,学习好一门课、一门专业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拥有很强自学能力的人,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那些自学能力相对弱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一个自学能力强的人,可以很快地掌握一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自然,这种人是很受欢迎的,因此他们比较容易成功。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电工电子;项目教学法;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8-02
电工电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较广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做一下探讨。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已有所改进,但基本上仍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课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让学生学会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突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电工电子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得到限制。为此我院设定了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已在校园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教学方式改革
以项目教学法代替传统的课堂授课法。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活动教学法的引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和整体教学,此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对项目教学法的描述为:它是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许多院校中也经常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为重方法,轻内容。教材上说得不是很明了的多讲讲。有些课本内容,学生自己能够看懂的我根本没有提过,教学内容灵活处理。例如,在电路板制作的过程中,我采用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完成工作后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协作分工完成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完成后,对学生所做的电路板进行调试,组织学生互相评议,并同步给出我的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师父,以教会学生完成一项工作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清晰。
三、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把方法传给学生,掌握好与不好,关键在学生本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后设法让学生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实验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电工电子专业课,实验实习多。为此,我院注重“以练促教,强化技能训练”。实验课上,教师要做到精讲,只强调实验有关的注重事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勤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真正使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体。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数据、绘制图表,得出结论,回答思考问题,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通过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设计性的实验中,以學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只给出设计要求、简单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思路,中间过程需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去查询资料和设计电路,直至最后安装调试完成。例如,设计一个四人抢答器,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际问题用实验室所有的集成块目录,按照所学知识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自行从列真值表→化简→写出最简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选择元器件→连接电路直至调试完成设计任务。对于同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案。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这样的实验训练了学生用所学数字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设计电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综合性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的特色就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设计和调试的电路规模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例如:交通信号灯、智力竞赛抢答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等综合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设计与安装调试。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形成设计思想、构思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单元电路设计,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参数,设计原理初图、审图,最后进行安装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践证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能使学生从应付实验变为主动参与和探索实验,不仅提高了基本操作能力,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张群英.《电子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2] 石国河.《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15,(2):78.
[3] 赵玲艳.《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0).
电工电子学课程 篇4
一、《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 》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 并使他们受到基本技能训练。 但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 课时数较少, 涉及的知识面广, 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及与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 相对来说, 机械大类学生电方面的知识较薄弱, 且该课程是多门学科的压缩, 内容多学时少, 系统性较差, 存在随意压缩学时行为, 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 其次, 该课程是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 涉及全校专业门类多, 且无后续课程, 与专业联系性不够紧密, 在非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较弱, 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和公共交流平台,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此外, 该课程还具有涉及专业多、教学力量分散薄弱的特点, 且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 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究
由于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 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整合非常重要, 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 一些内容的要求不必如电类专业那样专业, 一些内容要整合, 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以适应专业应用需求为最终目的。 为了让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顺利地适应社会, 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改变教育理念。
1. 教学内容改变, 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学必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智能、 培养能力为主。 任课教师除了要注意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分析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这些教学要求外, 还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下工夫。
2.实践教学改革,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电工电子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逐渐改变实践教学的“教辅”验证定位, 强调实践环节, 不仅通过实践消化理论, 更要强调对动手实践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改变与专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 与学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定位相适应。 在实验内容上, 适量地压缩验证性实验, 加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上。
3.教学方法改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增强教学效果, 除教学内容外, 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所以好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 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听课,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自然大大提高。 为此我们在教学时会在课前、 课后布置一些任务式的内容, 让学生完成, 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4.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实行科学、公平、规范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本课程主要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 增加课程论文或者专题调研、专题讨论、课程论文的环节, 并将传统的平时考核成绩加以细化如课堂互动情况 (主要包括主动提问、被动回答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等)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如独立完成或者抄袭) 、考勤等。 重点加强对《电工电子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注, 通过实验课程解决先修课程中学生本应掌握, 但尚未掌握的理论及构造知识问题, 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对已做实验的故障分析进行,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针对机械大类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学习的困局, 立足 “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持续改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手段, 使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工科非电类专业更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利.应用实例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效果[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34 (5) :106-108.
[2]张传洋.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电子学教研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9 (4) :254-257.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 篇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07234004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学分:4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适用对象: 非电类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开课单位:工业中心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学生电知识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组成、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工基础理论,熟悉常用电机的性能与参数。本课程的具体知识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分析、一阶动态电路分析、磁路及铁心线圈、交流电动机以及半导体二极管和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设计、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等基本内容的介绍。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板书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应能独立完成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读教材,并适量完成电工技术题库中提供的课外习题。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请注明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等各部分占比)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 教学方法 改革 创新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实用的高级技术性人才。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中职学校招收生源主要是应届初中生或高中生,他们中间的数、理、化成绩参差不齐,因此给该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在数年的教学中积极进行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按照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理论教学有其自身特有规律,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不能随意删减,但是新知识不断涌现,学时却不能随意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为不同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按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要求合理取舍。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比较全面,所有内容都应列为教学内容;计算机类专业除要学习必要的电路基本理论外,应侧重数字逻辑电路部分。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涵盖面广的特点。以往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观讲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此我们采用:
1、精讲多练、互动教学
“精讲”需要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及授课过程,如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讲授深度等问题。“多练”需要学生具有主动学习性,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在讲授电路的计算分析和公式推导等基本知识之外,选择一部分合适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写读书报告,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互动式的课堂讨论教学法是积极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了声像并行、视听并行、感知直接、理解更容易。其把形、声、色、光、动、情、意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具备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强培养实际操做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验证相结合,不断创新,向一体化教学靠拢。
4、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学中,应当把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结合,有利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由于其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CAI能对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进行实时交互,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通过预先制作的幻灯串接起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额外增加的教学内容,做到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相应补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广大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除了使用以上教学手段之外,我还尝试用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相配合,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部分强电电路的虚拟仿真实验,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5、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重点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三、重视实训操作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实训操作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有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工电子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必须认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1、重视综合型层次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
综合型层次实验教学是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调试完成一个产品的过程。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实训系列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仅满足于教材规定的必做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此还需要进行综合训练,开展综合训练实验教学。综合训练是为了达到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开展研究型层次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
研究型层次实验教学方法是通过组织各种竞赛等综合实践环节,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选择仪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自觉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型层次实验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知识、能力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发挥,并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探 篇7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 在其课程体系中, 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有较大比例和重要课程地位, 是学生构建系统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特别是基础知识, 是构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石。而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需要结构性的基础知识, 更应注重元认知知识的引导, 从而形成良好的方法论, 体现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探究性。各门各类学科只有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才能相互补充, 相互完善。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合理知识构建应提倡多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互补。特别是基础知识突出方法论和元学习知识, 把今典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到专业里和其他领域, 以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研究思路, 提高的研究能力。虽然各专业对本课程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 本课程与专业的联系紧密程度也不尽一致, 但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技术, 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为今后学生从事有关电类的工作打下基础, 以及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下基础。
2 教学思路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以培养具有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知识内容以学生够用和实用为原则, 结合本课程特点, 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能够对一些常见的电、磁现象作出解释和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处理, 着力解决好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知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和正确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基础定律和定理、电路分析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以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为基础, 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以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万用表, 功率表, 绝缘电阻测试仪,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 电路元器件的特性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等元件) 识别和判断方法, 交、直流电路和电压放大常电路的连接与调测, 常用门电路及典型数字集成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 让学生的建立起系统观念和工程观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 注重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梳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总结等方法,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论,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并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中, 还应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如安全专业, 应增加电气安全知识的讲解。又如机械类专业, 机电一体化是发展趋势, 将电动机、直流稳压电源、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章节作重点讲解, 使所讲授知识内容贴近专业, 做到有的放矢, 学以致用。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1 学生学习情绪和兴趣的培养、调动和激励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并通过学生个体接收、理解和内化, 实现知识的传播和重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个体的知识接收与学习, 其直接诱因是“兴趣”, 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任课教师如何激励、调动和保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是完成教学过程的第一要务。
首先, 发挥好本课程首节课的作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偏好, 往往反映在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上。朴实得体的着装, 良好的精神风貌, 即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 又给学生留下第一感性印象;教学内容组织精炼、有序, 逻辑性强和语言流畅的讲解, 并用始终关注学生的目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丰富的学识和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在本课程的引入上,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绘“声”绘“色”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沿革和在当今前沿学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发展性, 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次, 应把握好知识难点、章节转换和课后习题教学环节, 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三个环节最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 知识内容较抽象, 学生在学习时不易理解和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不懂,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还能维持, 当多个知识点都不懂时, 特别是知识难点,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就难以维持和延续, 出现对本门课的“厌学”情绪;受总学时的限制, 本课程各章节内容转换较快, 随着知识难度加大, 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下降;课后习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手段, 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电工与电子技术》类的基础课程, 综合题、难度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 实现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才能完成。当学生面对多道习题速手无策时, 就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放弃”念头, 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 学习的主动性会下降。总之, 学生的这种“厌学”情绪是妨碍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 心中有数, 精心组织、合理编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难点知识;注重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引入, 讲清各章节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后习题布置数量要适度, 难度要适中, 即要达到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要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及时评讲习题中的问题, 特别是综合题、难题。
3.2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选用何种教学手段应从教学效果和讲授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包括教学手段的单一, 都会造成学生在一个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精力不集中, 产生视觉疲劳现象, 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下降。长此积累, 必将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下降和学习兴趣的消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中应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与互补,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PN结的形成和单向导电性时, 选用多媒体动画手段, 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反映载流子的运动, 通过外电场作用, 比较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导出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又例如在讲晶体管中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反映载流子的运动方向和数量, 从而导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加以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引导、帮助和强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接收和理解。实物教具教学直观性最有利于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起来。例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时, 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动画相结合的形式, 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教师思想, 在作推导型的求证教学中, 最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课堂思想活动最易被教师掌握, 在本课程的公式推导和例题讲解中应提倡多媒体加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手段, 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优势明显, 但也存在弊端, 如画面的凌乱和无序最易缺乏亲切感, 不是所有的画面学生都喜欢, 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学生更易进入视觉疲劳和拒绝感。总之,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都是不可取,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3.3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学内容精心准备, 教学环节的合理编排, 做到对本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分析把握, 做到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心中有数。一个有效的教学学时知识点应控制在4-5个。另外多媒体画面要条理清晰, 简洁大方, 逻辑有序, 知识内容讲解循序渐进, 即要把握好课前的导入, 也要重、难点突出,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和学时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2) 全面、准确讲授所涉及的知识点, 特别是概念性强, 逻辑性强的知识点, 必须讲清楚、讲透彻, 在教法上可多选用范例教学, 并通过较多的实例来让同学们加以理解和掌握, 否者, 学生很难建立系统的概念。例如电路中“等效”的概念, 概念本身不复杂, 但学生在应用时往往容易混淆和模糊, 如引用李瀚荪[1]教授所著的“等效”范例一例来加以讲解,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又例如数字电路中“二值”逻辑概念, 逻辑0、1状态与数码0、1不能混为一谈, 数码0、1是二进制里数字概念, 而逻辑0、1状态是反映事物的两种对立状态。但在二进制中位上的0、1就是两种对立的状态, 因此二进制位上的0、1就可以对应该位的逻辑0、1状态。
(3) 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的形式, 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 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以启发式为主, 引导学生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合拍, 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开动脑肋,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 课堂例题选用应以基础、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类型的题, 由浅入深, 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3.4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多、难点多的特点, 重点解决好学生条理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利用课堂小结、章节总结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比较等, 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梳理, 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和迁移, 形成条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解例题中有意识选用一题多解和综合型例题, 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以锻炼。又例如, 鼓励学生一题另解, 和数字电路实验中同逻辑功能采用不同电路实现, 都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总之, 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这种意识, 并去影响学生。
3.5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以锻炼的重要场所。实践环节分为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 实验部分又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用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实验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强调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需要学生有较宽、较厚的学科知识。对这三类性质的实验, 在层次安排上应先基础后综合再创新的顺序,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和故障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4 结语
在多年教学实践活动中,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 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和指导思想,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在合理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文就该课程的课程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瀚荪.教材.讲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7, 5.
[2]秦曾煌.电工学 (上、下册) (第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谢守勇 (.电工与电子技术) 课程教改探析[J].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5.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篇8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 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 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 即: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 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 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 认真, 遵守实验室制度, 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 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 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 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 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 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 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 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 (1) 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 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 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 (1) 时代性; (2) 实践性; (3) 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 又要高于课本, 所以, 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 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 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精品课程, 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 实训室, 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 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勤学活用, 理论实践并行, 敢于动手;观察生活, 学以致用, 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 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 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 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 本课程采取讲授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学习, 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 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 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 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 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 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比如, 关于PN结的形成, 其内部的多子, 少穴的游动, 学生很不好理解, 但是, 通过动画, 播放, 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 加深理解, 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 教师讲授, 归纳总结, 实际演练, 结果对比, 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 变得生动,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 老师讲授, 总结方法, 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 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 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 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 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 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 (90分钟)
复习相关知识点10分钟。引入新知识, 重点原理讲解25分钟。分析任务、学生分组讨论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25分钟。教师总结10分钟。
5.2 由易到难导入课程
5.2.1
1) 电路中只有1个电源;2) 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简单电力路的分析方法可用欧姆定律。
5.2.2
1) 电路中有2个电源;2) 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为基尔霍夫定律。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 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 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 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 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 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KCL定律)
定义:在任一时刻, 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一般形式: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 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9
一、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尽管各个学校在实践中都不遗余力强调其重要性, 但是其实际的地位却非常的尴尬—由于不属于专业课范畴而受到学生的冷落和忽视。因而, 非电类专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期望也仅仅局限于学习和了解,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这也严重挫伤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极为不利。我认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在以课堂教学为前提的条件下, 应该通过开展实验课、课程设计、课外科技等活动, 强调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为目标, 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鉴于电工电子技术的通用性, 教学内容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 将日新月异的新知识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 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对新事物理解能力;配合实际应用范例, 向学生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毋庸置疑, 以板书和书本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但是其教学本身所凸现出来的弊端却是不容回避的。如:照本宣科式的解读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 枯燥、单一的课堂学习过程得不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 “填鸭式”、“灌输式”的被动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钻研的热情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已成为各个高校争先恐后、乐此不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的选择,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同样面临信息化的问题。
我认为构建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对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创新影响深远。因此, 学校应在完善校园网等硬件设施的同时, 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件的开发, 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 将教师授课课件、网络试题库和基于Web下的虚拟实验室有机结合, 利用网络直观、便捷的表现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自主学习场景, 加强学生对艰涩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 网络教学还应该在涵盖基本课堂内容的前提下有效的补充课堂之外的先进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正是由于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易读性等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授课系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掌握基本理论;学习基础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答疑系统和自测试题库系统进行自测练习、答疑解惑, 从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实际应用大有裨益。
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整个教学实践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讲授的信息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全新的信息表现形式, 它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交互式功能于一体。如今, 在教学领域, 图片、投影、幻灯、录像、动画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课件等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了课堂, 这不仅是新技术的引进, 更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大量出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和直观性被列为教学的最佳选择。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 是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三、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重要学科。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 在我校, 绝大部分实验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 且实验几乎全是认识性、验证性实验, 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不可否认, 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在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定理、定律内容的理解方面功不可没, 但是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认为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重, 突出对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向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室,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在预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实验元器件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选出自己所用的元器件, 自行设计电路来达到实验目的。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 在网上建立由EDA技术及EWB软件等构成的仿真试验平台。利用这个平台, 学生可以进行验证型、测试型、设计型和创新型等不同形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在仿真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改变电路结构、电路参数和测量数据, 观察波形, 直至电路最优。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的理解、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验来支持。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虚拟实验可以补充课内实验课程的不足, 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达到多方面的效果。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广泛涉及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诸多内容的学科。因此在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和加强对不同课程模块的实验设计。例如:针对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部分应增设课程设计, 这就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专业手册, 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从而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加强对电子工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拓宽专业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参加有关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学校和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又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办法拘泥于单一的闭卷笔试成绩, 以考试成绩论良莠的做法屡见不鲜且流传甚广。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现将考核分为四部分:一是平时成绩的考核, 占10%。从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获得;二是实验成绩的考核, 占20%。教师根据学生上实验课时操作的规范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结果分析情况进行考核;三是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 占10%。教师根据学生在数字或模拟部分电路的设计、调试情况进行考核;四是考试卷面成绩, 占60%。只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按时到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而且能正确处理好考试与平时学习的关系,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学科的知识特点, 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和改革, 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增强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针对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 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想, 旨在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海霞.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0 (增刊)
[2]沈道云.电工基础教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7)
[3]刘晔, 韩俊鹏, 张国林, 等.基于网络的电工电子技术导论教学系统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25 (5)
电工电子学课程 篇10
一、电子电工教学目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当前电子电工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还是教育内容上都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首先, 在教学理念上, 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感受, 直接把学生当成受体, 每天按时灌输一定量的理论知识, 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平衡发展和思维培养。其次, 在教育模式上, 往往实行单一、被动的教育方案,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由发展。再者, 在教育手段上, 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是普遍采取以老师为主, 单向输入的教学手段, 实行照搬原则, 按照书中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违背教学原则,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 在教学内容上, 存在知识结构混乱, 素质教育薄弱, 教学内容老化的缺陷, 许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总之, 当前我国电工电子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二、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教学中,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多半来自课堂上的言行举止, 学生不仅关心和评论老师的言行, 而且潜意识里向老师进行学习与效仿。因此, 老师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 要提高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必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品德教育和行为监督, 注重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 同时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施教环境。再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强化专业知识, 并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自身素质与修养, 以自身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仿效意识中不断进步。
2.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
要在教学中做好素质教育, 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是关键。只有充分掌握教材, 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围绕课本知识点有机结合素质教育,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素质教育。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在电子电工课堂上, 在掌握了电路理论知识后, 关于电位、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计算方法,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寻求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反应速度, 而且可以在这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因此, 课前要全面掌握教材, 并根据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 预备出不同的授课方案, 随时做好应对特殊情况的准备。总之, 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
3.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
在电子电工课堂教学中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素质教育, 必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 认真实行教学实践任务, 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交流平台, 创造技能操作机会。如在学到电机、器械、工厂机器的控制、组装、监控、修理等课程时, 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一边学习一边实验,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好奇感, 引发学生思考,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开展实践活动, 增强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 增强动手能力是电子教学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在电工电子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课后实践,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同时 鼓舞学生融入社会, 创造实践机会, 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小电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共同找出问题, 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 并适时给予赞赏。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次数, 而且增强了其动手经验, 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意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子电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科技的应用, 感受电子电机对当今社会的重大贡献, 从而加深知识印象, 推进素质教育。
电工电子学课程 篇11
中图分类号:TM1-4;TN0-4;G712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毕业后从事电气技术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班授课缺乏有效互动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電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通常采用大班教学,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课程班级学生人数多,班级规模在160人左右,学生与教师很难一对一交流,没有有效的课堂互动,教与学双方知之甚少,很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二)教学手段落后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涉及的电路图多,分析过程复杂,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抽象,仅仅依靠口述讲解不现实,边讲解边绘制则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必须依靠多媒体平台,利用事先绘制好的PPT课件和FLASH模拟,图形结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生动的展示电路的动态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一些只客观原因,教学技术改革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节奏,教学手段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三)理论多、实践少,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理论、模拟和应用等多个模块,所涉及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作业、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等方面。在具体的操作中,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等方面不能系统实现,实验学时少,主要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很难安排。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数据记录、表填写格并书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从整体着眼,加强探究式教学,改进教学手段,构建科学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课堂实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更新快、应用广、实用性强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方式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开展课题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开展设问思考、问题延伸、知识拓展等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课题讨论、小组发言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启发式、类比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宽解题思路,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有层次地提问,广泛听取学生发言,鼓励集体讨论,提倡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对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一个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课前将教具、材料、问题及相应的探究方法与途径准备充足,以有效应对课堂上的各种变化,二是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实质,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达到对知识点的自我理解。三是针对一些似是而非或不甚理解的问题要重点讨论,不断深入强化。最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课下整理和课前预习,把初探、交流和互动中获得的知识不断整理强化,使知识系统、条理化,通过系统和学习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并逐步发展创造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产生课堂实效。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抽象,涉及许多公式和图形,以及电路间的各种变换,所以非常有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对于关键的理论推导、重要例题,可以通过板书熟悉解题思路,强化重点难点,而对于大量的图形变换,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动画可以直观、生动的展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将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现象模拟出来,直观而富有感性再现整个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构建合理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适用性和实践性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实践是理论的有效补充,课程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环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加强应用性的基础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扩,展实验的广度,增加实验的深度。其次,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贴近学生生活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以实验室为基础,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课外实验,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成立课外电工电子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开展一些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创新设计制作大赛,不断强化,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凤利;朴在林;王义明;黄蕊;孙炳新,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2013(03).
2. 李增国,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教文汇(上旬刊) [J] . 2011(11).
孙丽凤; 徐淑华;宫鹏,“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手段方法探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 .2010(08).
关于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2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电工学,电子技术
0 引言
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类、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它能够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相关理论基础。从另一方面而言这门课程又可以使他们受到一定程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种设备产品的不断出现, 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就显得相当迫切。对于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要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断的努力。
1 使课程内容体系具有层次感, 增加其专业特色
对于电工电子课程而言, 它的传统内容体系是比较具有严密性的与此同时完整性也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专注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以及强调它的理论上的应用是十分的有必要的, 它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际上的价值以及增强对这一课程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加强在课程传授方面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适度的改革课程的内容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去加以实施。当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不能够盲目的去大改特改, 而是根据不同的学院对该知识内容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1.1 去除不必要的部分强化重点内容, 适度的压缩传统的内容
对于传统的内容而言相对来说比较的繁杂, 它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而对于一些专业的教学来说显得有些多余, 太多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应该根据不一样的专业的对相关内容知识的需求来合理的对传统内容体系进行提炼。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删去, 与此同时还需要去强化一些专业重点并且将一些比较繁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压缩。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知识要有分寸的去淡化它的内容, 去繁求精这样一方面能够达到合理分配教学计划的目的一方面又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于理论的讲解以及比较繁杂的数学推导问题有时候只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迷惑, 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使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加专业特色
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的专业对它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够盲目的将电工电子课程没有针对性的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教授。因此合理的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于该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是相当的有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使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真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做到学以致用。面对这种情况, 两种不同方式的改革方式开始出现。
(1) 对于一些专业比如说试点专业我们就可以采用“模块”组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相关课程的一些结构上的特色, 来制定出详细的知识“模块”。通过对这些知识“模块”的仔细的分析与探究, 来找出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的一些内在的联系, 然后再加以整合修正从而产生出新的更加实用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 (2) 还有一些专业我们则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进行修正, 在对这些专业进行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时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取舍。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社会对于该专业的技能需求标准来有选择的去增加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内容, 对于一些没有实质性作用的内容可以恰当的进行删减。
2 将教学方法和手段, 内容进行改革, 以达到加强学员的能力的培养
2.1 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 确定学员能力培养的重点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有计划的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当然在划分的时候不能够盲目的区分而是根据教学的内容特色科学性的进行划分。第一个过程是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刚刚入门的时候, 这个时候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还不是太好,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员的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下一个过程就是学员已经对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的重点,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还有最后一个阶段那就是进一步的提升阶段,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需要着重的去培养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并能够采用合适的办法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在教学工程中将学员放在主体地位
在传授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的方式, 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讲一些积极进取的思想使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单一的只是教给学员课本上的一些枯燥的知识, 要思维灵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去接受知识去理解知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不只是一道题一个理论还应该将如何去更快捷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自觉性。还有就是在考试方面也应该适度的做一些改革, 使得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对待规范考试。
3 将实验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
3.1 将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实验教学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占很大的部分, 实验教学对加深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是相当的关键的, 现在的学生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实践能力, 这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
传统教学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的木讷呆笨, 正是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以及关于这个课程的本身具有的特点, 电工电子相关课程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实验,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水平。现在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一般都很差, 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去开设相关的操作实践的课程。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2 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相关兴趣爱好的培养, 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 培养学生对做实验的热情;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 可以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品来增强对实验内容的掌握。还要支持学生的自我开发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创作这样可以充分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有必要的, 它促进了课程的全面的发展。对于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出的新型的人才才能够更加的适应于社会的发展。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已经不能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与一些实践内容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脱节。积极地进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能够为今后进行的改革做更多的铺垫。
参考文献
[1]胡承忠.新形势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东北亚论坛, 2006 (6) .
[2]怀若宇.电工电子教学思路探索[J].网络财富, 2010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