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课程(共12篇)
电子电工课程 篇1
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堂好课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则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二则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需要有趣的课堂引导。通过对学生有情趣的提问,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调动学生求学的主观动力。
实验教学法一直都是大部分教师长期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形象且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透明化。教学者将课堂教学与实验课程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观察事物、分析电工现象,懂得提出问题,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课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新奇感,激发他们探究奥秘,从而在快乐的过程中完成学习。
二、积累专业理论知识
( 1) 理论知识 与专业技 能并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中职教学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学生如果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基础打不结实,对学习的内容半知半解,那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也不能胜任工作,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二者并重,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比如在电路教学和电子元件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扎实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与其各自的特性。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知识虽然不难理解,但是专业知识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学者要综合中职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
( 2) 注重学生情感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当前,我国的电子电工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教学,但是,学生的个人情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能力等。所以,在中职教育的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单单要注重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操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成为新时代的优秀职场人。
三、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 1) 良好的开始———注重绪论课教学。电子电工课程的开章就是“绪论”一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开头,绪论的讲解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学习有大致的认识。俗语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忽视绪论课程的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绪论课时,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然后再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电工以及这门专业知识的价值。
( 2) 科学的辅助———教学用具与教学实践结合。电子电工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想象力的学科,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这个矛盾成为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电工课程知识的绊脚石。教学者就可以借助教具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抽象思维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学,让学生观察课程中提到的电子元件,在以后的电子元件学习中,学生的脑海中便不再是一片空白,就能将相应的知识点记牢。因此,有效的使用教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技术技能的人才,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日后参加社会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电子电工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关系到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及其发展。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教法就成为广大中职教育者探讨的主体。本文着重探讨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方法,供各位教学同仁参考。
关键词:电子电工,有效教学,课程
电子电工课程 篇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魏 绍 亮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一、原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该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多而杂,学时少。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杂,既包含了电路的知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同时又有电机及其控制等内容,它是电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课程任务,成了该课程最突出的矛盾。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内容体系上、教学方法上等需要改革创新。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陈旧。社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该课程又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原教学内容却反映很少。由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在变化,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予以体现。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做法
总的思路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能尽量加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同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具体安排:
(1)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相当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优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叶挺秀主编的《电工电子技术》等,都可优先选用。
(2)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 1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程总结
效率有效地解决学时不足与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
(3)内容讲授上增加PLC的应用和EDA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某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加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至少再增开设两个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5)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家团结互助,整体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改革成果
(1)内容体系改革上有新突破。能够利用60学时的理论授课时间,把该课程的内容讲授完,并适当增加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介绍。如在原来的教学中,一般是先讲三相电路,然后讲授非正弦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接着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由于,非正弦电路与暂态电路在本书中相对较为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而变压器、电动机和正弦交流电路与三相电路具有较密切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讲授完正弦电路和三相电路后,直接讲授变压器和电动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进度,而且教学效果较好。采用合理的教学安排,不仅把原来书本上的内容较好的学完,而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讲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学生对PLC控制器的原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EDA设计方法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成功开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电动机星三角自动延时启动“试验”它在电工电子中是一个综合较强的设计性试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对模拟电路也有较深的认识,所以,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电工电子所学的内容前后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学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为以后的成功编写实验教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编写了三本实践教材:《电工技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电子技术实践》、《EDA设计与方针实践》。三本实践教材于2002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班级都选用了该教材。该教材总结了长期从事电工电子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科研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出版两本理论教材:《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划2003年底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相关教师正在全力编写。
(4)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已完成了教学用的全套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融入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程总结
了老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字编写、图形制作、公式演绎,到声音配制到版面效果等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5)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要想改变传统的“教死书”的模式,就必须进行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原先那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把成绩评定方法作了改革,学生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课堂成绩×20%+平时测验成绩×20%。这种计量方式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验成绩采用单独计量方式,打破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在一块的模式,对实验单独设课,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每一个试验,使实验课走向正规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存在的问题
资金短缺,使很多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很难正常开设,许多元器件不能及时购买到,影响试验的正常开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先进的新技术和方法,由于资金不足,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认识上,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PLC(可变程序控制器)、CPLD(EDA开发和仿真系统)等缺乏应有的试验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而不能进行实验,达不到学习和培养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购买较好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实现,所以某些教师的讲课只能停留在黑板的讲课方式上。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分析
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极强的课程,一般授课在120学时左右。在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1.实践课时少。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是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现在的状况是,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安排的实验教学的课时很少,且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不贴近生活的实际项目,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不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对于各大中职学校,现在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搬入各大学校的课堂,也是黑板搬家,根本没有起到立体化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不够,学生不能够参与其中,这就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的方式不合理。学生在电工电子方面的基础水平不够,再加上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吃力,学习起来有很多的障碍。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希望老师能够给划一些范围,给一些习题,靠自己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付考试,不是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掌握了这门学科,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悲哀。
4.课程改革不彻底。课程改革一直被当作口号喊了很多年,许多方面并未落到实处。教师对于课程的改革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学生自身的基础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往往就是根据课时的安排,删减一些内容去给学生授课,这样使得教学内容上不连贯,学生在学起来更吃力,且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措施
1.电工电子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尽管在各个学校都在不断强调它的重要性,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地位却是非常的尴尬。由于不属于专业课的范畴倍受学生的忽视和冷落。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更加不利。在电工电子教学技术上,在以课堂为教学的前提下,应该通过开展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实验课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的通用性,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反映本学科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其融入教学当中,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配合实际应用的范例,向学生提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难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2.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在学校大多数实验是按照教学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实验几乎全是验证性实验,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在基本原理、定理、定律内容的理解方面的加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却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应该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突出对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向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如针对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部分应该增设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书本和板书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获得系统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教学本身所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应该构建一个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应在完善校园网等硬件设施的同时,投入一定的物力和财力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件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未来,多媒体教学辅助将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生动性、先进性和直观性被认为是教学的最佳手段,这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4.改革考核方式。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考试时通过单一的笔试进行,必须进行改革。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探讨 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建设,考核方式,教学方式
本人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认为要真正建设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必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明确的课程目标
1. 课程性质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 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路, 确立如下本课程目标。
电工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及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磁路的有关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等等。
电子知识目标: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熟悉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设计方法, 等等。
技能目标: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 对学生通过实验及实习进行技能训练, 配合理论基础教学, 验证、巩固所学的重点理论知识, 培养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必要的初步能力。
二、适当的课程内容与结构
1. 课程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涵盖内容较广, 几乎囊括了电相关的所有基础内容, 主要包括:直流、交流及暂态电路基本定理及分析方法、模拟电子电路及数字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变压器与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等。
2. 课程结构
电工电子技术结构清晰, 主要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个模块, 按专业需要, 相应的有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课程。
3. 课程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及实习两部分。实验配套设备主要有通用电工实验台25台, 多功能电工实验台40台, 示波器40台, 数字万用表40块,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系统40个, 函数发生器40台, 交流毫伏表40台。实验项目主要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日光灯电路和功率因数提高、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等等。
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目前学生生源基础普遍偏弱的形势, 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上升到更加迫切的层面。
(1) 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开发电子课件、视频, 这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素材的收集与掌握一些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在校园网上建立该课程网页, 将课程的教材、课件、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相关教学资料在网页上公布,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师生互动。
(3) 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知识面。这要求教师平时积累大量工程应用的实例并掌握实际操作能力。
四、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
(1) 考核标准与内容。建立试题库, 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利用计算机技术随意组卷进行理论考试, 实行流水作业阅卷。总评成绩上实行实践成绩合格才能参加理论考试, 同时理论考核占70%、平时考核占30%的考核体系。
(2) 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 将以知识体系为主转变为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的考核, 实行理论考核、实践现场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
五、有突出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 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技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岗位服务;另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在为事的同时也能为好人。
综上所述, 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只有充分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以学生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全方面加强本课程建设工作, 才能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课程建设的探讨[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 2008 (3) :26-28.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篇5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分四大类:第一类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和正弦电路分析。第二类为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第三类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介绍。第四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该课程将“电路基础”、“电动机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主要的电气符号,能利用一些方法分析直流电路;能说明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能归纳区别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能识别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方式;能说明变压器的原理与特性;能说明安全用电常识;能学会分析电机控制电路常见的故障排除及维修;能识别常用的半导体元件的名称与作用;能理解整流电路与基本稳压电路的原理;能说明放大电路的作用;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基本概念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应该让学生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简单分析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为后续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评价建议:
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操作相结合。成绩 = 笔试70% +操作30%。
3、教材编写建议: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评价体系
电工电子是技工院校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为学好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多年的積累和发展使电工电子这门课程发展建设得相当完善。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开展,针对电工电子课程如何适应新阶段的新要求,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教学课题。
一、电工电子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电工电子教学目标比较注重学生对电工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对电工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习惯于对理论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比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压定律,叠加定理等等。电工电子课程传统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提高。所以正确调整教学目标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对该课程功能和培养方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电工电子教学内容基本分为理论知识内容和实验操作内容两大部分。理论知识内容主要采用章节体系讲授电工学知识体系各个章节的内容,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的电学定理的理解和记忆,缺乏工程实际电学案例的分析内容。实验操作项目主要是典型的电学实验分析,并侧重于常规实验的验证例如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戴维南-诺顿定理的验证等等。实验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实验操作内容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分析
电工电子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授课和实验室教学两种。多媒体授课主要是对电学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实验教学是对电学理论的实验项目进行操作并测量相关电学参数并进行记录。这两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分开安排的,常常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无法对电学理论中重点难点深入的理解,对知识点容易忘记。实验操作时往往因为缺乏电学理论的理解,所以做实验时比较被动,没有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造成实验过程的盲目。
二、电工电子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教学目的和培养方向的转变
现今的技工院校电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流,所以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培养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理论型体系转变为技能应用型体系。特别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潮流下,实现学院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求我们制定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目标时,要侧重实用性教学目标,培养能够进行电类实际工程操作,维护,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
电工电子课程内容应当遵循教学目标培养实际应用技能为依据来进行重新合理的配置,理论性内容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把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删除,增加实际案例内容,以适应发展要求。可以把一些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变成新型的实验设计项目。通过学生动手设计操作,教师指导来达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能力。可以把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拿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探索
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把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教师采用边学边教边做的启发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引入项目案例式教学,把实际的电学项目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运用电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设备来进行创新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进行过程评价和质量控制。让学生能从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解决,项目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学习到真正的分析实际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师资队伍的优化
电工电子课程改革还在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把传统的卷面考试成绩评价体系改为多元化评价体系,并进行过程教学质量评价。将学生实际能力提高作为评价的重要因素,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总体表现作为重要依据。同时为了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中青年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水平要求。可以通过送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生产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际生产项目和案例作为教学资料。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探索是需要综合分析并进行质量评价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面临机遇和挑战,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传统的机制和模式制约创新模式的开展,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并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向东.维修电工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53-54
[2]汤百智,杜皓.论高职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6(2):46-47
作者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篇7
1 课程标准
1.1 课程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是职业技术基础课, 授课对象为我系的数控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及机电一体专业。开课时间, 均为大二上半学年。该课程的定位为:高职数控、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为学习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有三个, 即: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 要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直流电路、正弦电路、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基本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运算等知识。
现代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理论实践的结合, 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分析电路, 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能够养成良好的素养, 对于学习和实验都能够细心, 认真, 遵守实验室制度, 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 拥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1.3 课程衔接
该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必修基础课, 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先导课程:高数和专业课概论为电工电子技术, 奠定了一定知识和专业的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讲解了基本电路知识, 让学生学会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 正确使用电工仪表完成电路的测量, 简单排故。这就为后期电机与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程之间经历衔接的配合。
1.4 教学内容分和课时安排
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 教学内容要和实验紧密结合。总课时为64课时:主要分为4个大块:电路基本定理、线性网络共24课时;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共18课时;放大电路、逻辑电路共22课时。
1.5 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戴维南定理的灵活应用、正弦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典型逻辑电路的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 (1) 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由浅入深简明透彻、淡化难点, 重在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
2.1 教学团队
我系授课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34%, 初级和中级各占33%。
2.2.1 教材与教学参考:
本课程的教材依据: (1) 时代性; (2) 实践性; (3) 适宜性。选择由周少平和李严主编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实验指导书为校本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学生的学习基于课本, 又要高于课本, 所以, 适当的教材参考书是非常必要的, 对此, 我们简绍了相应参考书, 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2.2.2 网络参考资源
多层次化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精品课程, 及时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复习。
2.3 实验室硬件设施
我校拥有较好完善的电工实验室, 实训室, 以及相关的中级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3 学情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1 教学对象
本课程作为职业技术基础课, 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 学生学情
现阶段学生的学情主要为: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驱动力及学习兴趣不足;对课程的需求:能用、够用、实用。
3.3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方法:交流学习, 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勤学活用, 理论实践并行, 敢于动手;观察生活, 学以致用, 创新思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讲授启发法
抽象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近似地代替实际的器件, 从而构成了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就难度来讲, 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抽象的概念比较多。所以, 在教学方法上面就要更加用心设计。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多, 本课程采取讲授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的学习, 如图在讲电路模型的时候, 可以由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电路, 用代替实际元件的方法自然的引出电路模型, 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同时, 印象深刻。
4.2 多媒体课件教学, 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比如:PN节的讲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比如, 关于PN结的形成, 其内部的多子, 少穴的游动, 学生很不好理解, 但是, 通过动画, 播放, 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效果图, 加深理解, 印象深刻。
4.3 实例教学法
教学特色:讲练结合。
学生预习, 教师讲授, 归纳总结, 实际演练, 结果对比, 问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 还采用了实例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 变得生动,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课堂通过学生预习, 老师讲授, 总结方法, 让学生实际演练操作运算, 最后把同学验算结果进行对比, 最后对于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加深学习。
4.4 理实结合, 培养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5 学生成绩考核
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 实验成绩和课堂作业占20%, 期末成绩占50%。
5 教学程序设计
例如:电路的等效变换。如何将多个电源的等效电路等效为简单电路呢?
5.1 时间安排:2课时 (90分钟)
复习相关知识点10分钟。引入新知识, 重点原理讲解25分钟。分析任务、学生分组讨论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25分钟。教师总结10分钟。
5.2 由易到难导入课程
5.2.1
1) 电路中只有1个电源;2) 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简单电力路的分析方法可用欧姆定律。
5.2.2
1) 电路中有2个电源;2) 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化简, 这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为基尔霍夫定律。
5.3 重点定义原理讲解
1) 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2) 节点:3条或者3条以上支路的交点。
3) 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 网孔:回路平面不含支路的回路。
5.4 核心定律, 多媒体动画演示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KCL定律)
定义:在任一时刻, 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一般形式:
5.5 学习成果
学生能够解出相关习题, 并且做出相关实验。
5.6 课程不足
实验室的条件、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 有待进一步加强。
注释
电工电子与初中物理课程衔接研究 篇8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初中物理, 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但是初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 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 只起到入门作用。初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中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 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初中“重结果 (理论计算正确性) ”向“重实践 (解决问题过程) ”的方向迈进。
(2) 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 相对比较滞后, 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 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 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 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 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 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 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 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 和专业脱节, 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 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 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2 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 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 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 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 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 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 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初中教学, 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 毕竟他们的初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 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 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 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 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 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 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
(2) 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 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 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 没有专业特点, 始终停留在初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 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 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 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 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 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 一方面是理论应用, 一方面是专业设备, 两者结合效果显著。
3 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特别是充分分析初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 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研究学生, 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 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 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 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 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 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 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2) 专业建设, 基础先行专业课的教学无庸置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 但没有基础也很难有成就。高职学生本来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电工电子技术再不能扎实学习, 对于相当多专业课的学习都会相当吃力。从学校到专业系再到教研室, 都应该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 在实验室配备和教师选择上都应该有所侧重。
(3) 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课程的实训, 一定要开发针对各专业的实训项目, 切合实际应用。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架设一个桥梁, 彼此互为依靠, 共同前行。这不仅仅靠一些教师就可以完成, 也需要企业、学校领导层面之间的协调与支持。综上所述, 电工电子课程是高职工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若很好地与初中物理进行衔接, 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物理教学开始, 实现教学“从已知到未知”的自然转换过程, 一定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 帮助学生打好电工电子课程的基础, 为专业建设服务。
摘要:经历过中考之后, 部分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活。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 我校的电子、机电、计算机三大专业都需要学习。对于这些中考中的“失意者”, 怎样把电工电子知识传授给他们, 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物理课,课程衔接
参考文献
[1]陈佩玲.初高中衔接的心理与学习适应的反思与对策[J].新课程 (中旬) , 2012 (12) .
[2]叶本刚.初高中生物衔接相关问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Z1) .
电子电工课程 篇9
一、电子电工教学目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当前电子电工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 其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还是教育内容上都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首先, 在教学理念上, 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感受, 直接把学生当成受体, 每天按时灌输一定量的理论知识, 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平衡发展和思维培养。其次, 在教育模式上, 往往实行单一、被动的教育方案,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由发展。再者, 在教育手段上, 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是普遍采取以老师为主, 单向输入的教学手段, 实行照搬原则, 按照书中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违背教学原则,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 在教学内容上, 存在知识结构混乱, 素质教育薄弱, 教学内容老化的缺陷, 许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总之, 当前我国电工电子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二、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教学中,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多半来自课堂上的言行举止, 学生不仅关心和评论老师的言行, 而且潜意识里向老师进行学习与效仿。因此, 老师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 要提高电子电工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必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品德教育和行为监督, 注重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 同时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施教环境。再者,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强化专业知识, 并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自身素质与修养, 以自身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仿效意识中不断进步。
2.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
要在教学中做好素质教育, 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是关键。只有充分掌握教材, 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围绕课本知识点有机结合素质教育, 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素质教育。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在电子电工课堂上, 在掌握了电路理论知识后, 关于电位、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计算方法,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思路寻求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反应速度, 而且可以在这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因此, 课前要全面掌握教材, 并根据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 预备出不同的授课方案, 随时做好应对特殊情况的准备。总之, 提高备课质量, 做好课前准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
3.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
在电子电工课堂教学中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素质教育, 必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 认真实行教学实践任务, 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交流平台, 创造技能操作机会。如在学到电机、器械、工厂机器的控制、组装、监控、修理等课程时, 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一边学习一边实验,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的好奇感, 引发学生思考,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开展实践活动, 增强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活动, 增强动手能力是电子教学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在电工电子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课后实践,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同时 鼓舞学生融入社会, 创造实践机会, 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小电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共同找出问题, 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 并适时给予赞赏。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次数, 而且增强了其动手经验, 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意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电子电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体验科技的应用, 感受电子电机对当今社会的重大贡献, 从而加深知识印象, 推进素质教育。
电子电工课程 篇10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具有理论较抽象, 实践性较强和应用性较广的课程, 目前教学方法多采用以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和以教材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型教学方式, 具体表现为:
1. 教学一般以教材为主, 而教材内容偏重理论, 联系实际较少。
2. 在教学中, 教师是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和关键, 学生从属于教师。
3. 教师一般只懂理论, 而不懂实践, 很难讲深, 讲透。学生很难理解。
4. 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不能充分结合。
从上面可以看出, 此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重课堂轻课外、重记忆轻运用、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材轻阅读、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缺陷, 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也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1. 理论教学方面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 对于抽象深奥的理论更是厌倦。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 既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 又不能追求知识体系的完美性, 强调必要的基础知识, 剔除理论的推导, 更不能照本宣科。
(2) 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2. 实践教学方面
(1) 教学大纲
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大纲是指导实践的纲要。实训大纲注重科学性, 实用性, 从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学特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给出纲领性文件。制定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学科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 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 教学内容
第一, 改革传统单一的实习内容。
第二, 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习内容。
第三, 开展创新训练。在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基础上, 加强开展创新训练或竞赛。
(3) 教材设计
适合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实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等环节, 最大特点是边学边练。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由文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教材构成, 且重点应放在后者。其特色是注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指导, 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 掌握技能要领, 再通过练习获得技能。加强实训教材和指导书的编写:实训教材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指导书着重强化动手能力训练, 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符合自己要求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 一方面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一方面能促进实训教学。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技能教学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 尤其是从事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 制定实习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第二、改革实习指导教师选用机制。扩大“双师型”教师在实习教学队伍中的比重。第三、在职教师培训提高。
(5) 教学方法。
处理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 开展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 如电子钟表设计、收音机维修等, 这样就可以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施展空间, 从而让他们调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 可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开阔视野, 启发思维, 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6) 完善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 考核标准多样性, 加强过程考核。加强对学生在实习过程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实习效果方面的评价考核。如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制作产品的质量、自主设计内容的创新性与难度、实习报告的质量等。
第二, 鼓励创新。根据学生选择实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以及是否自主设计内容进行分级考核, 鼓励学生选修有一定难度的实习内容和自主设计实习内容;对于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 进行额外加分。
第三, 考核方式多样性。实习教师作为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 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尤其是创新竞赛的成绩评定可由学生集体讨论确定, 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及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实训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的调控, 注意实践成绩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 尤其是实践教学成绩。
(7) 完善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完备实训教学文件, 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签到记录、实训报告等。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实验室学生守则”、“实训考核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做到实训内容、考核标准、实训实践、实习教师四落实, 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 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转, 并责任到人。
总之, 学生实训的质量好坏, 必然会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 需要实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 开发合理的实训项目, 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 通过实际有效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同努力, 提高实训的质量。另外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无止境, 还需要认真研究, 深入讨论。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总结经验, 认真探索, 用于实践, 切实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程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8)
[2]张宏, 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0) .
[3]杨颖, 王昆.“电工电子”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04) .
[4]孙守霞, 孙海英.浅谈多媒体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8)
[5]张群英.《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0) .
电工电子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课程 措施
电子电工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步骤,技能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基础作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主要是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观察、模仿、实践等操作反复的练习来实现的,因此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也要仅仅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提高的目标进行。
1 电子技能课程的特点
1.1 具有多学科联系性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是一项多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学科,包括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涉及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以及规划设计知识等等。在进行电子电工技能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电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并且要使用这些技能的时候要懂得应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比如在电路发生短路后要分析短路的原因,如果要进行线路的更换,要利用数学知识计算线路的电容、电阻等,选择合适的线路。
1.2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掌握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赋予实际行动。虽然现在智能化机械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工作也是离不开人工操作,尤其是当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手动进行维修与操作,因此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极大的引导与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专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使用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虽然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但是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还是过分的选用具有复杂理论知识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些不具备实用性、时效性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动手技能方面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同时教学的内容没有创新性,不能将社会最新的电子电工技术、发展理念以及新成果等引入到教学内容上,导致学生的技能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
2.2 教学手段落后、授课方式没有创新 电子电工技能教学手段目前还是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模式,即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虽然有的时候学生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实际电子类实验品的展示,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操作。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本身就比较薄,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而电子电工类技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2.3 考核方式简单,不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
标 当前中职院校对学生技能考核的标准还是采用笔试加平时实践表现的形式,但是笔试在总成绩中占有将近70%左右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常常会导致学生将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而忽视技能训练方面的分数,长期下去对于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3 提高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措施
3.1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中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改革力度积极选用一些具有职业创新特色的教学材料,淘汰知识陈旧、观念落后、理论知识复杂难懂的课本,积极引入具有创新观念、具有社会前沿技术、装备的教材。其次在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能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最后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宏观把控。由于电子电工技能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范围比较大,而且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书本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有选择调整学习内容。
3.2 改革技能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技能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的掌握,同时在实训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上的缺陷,总体看效果不理想。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种问题,通过技能训练可以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
边理论学习边技能训练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
3.3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3.4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应是: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也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超越了一次期末考试定结果的考核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较好,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紧紧围绕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利峰.浅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科教创新,2011(11).
[2]于德水.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电子电工课程 篇12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教学化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教学内容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需要依据就业市场中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有机整合。目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教学内容的传统处理方法虽然首要强调的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则是轻视对电工电子定律的参数定量计算和定律理论分析。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 电工电子课程又增加了部分实用案例, 以便进行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 只是对理论内容进行简单的形式增减;而有部分教师则通过增加实验指导书的形式来对理论教学进行能力教学补充;也有部分教师则采用一边讲理论一边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工学结合的尝试, 但是边讲边练的形式是依据课本上预设好的实验数据, 并不能起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其中得到发展的预期效果, 事实上是与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实现工学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机电一体化等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 依据毕业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实际运用情况, 确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要实现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安全用电常识的知识目标, 整合让学生能相对熟练地使用一般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技能目标。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 教师应在传统的理论为本的教学基础上, 树立“理论为本, 实践先行”的教学理念, 注重课堂电工电子实验操作, 借助“实验引导—理论讲解—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再实验”的课程教学思路, 侧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 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构。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侧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提高实验学习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简易单一到综合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平时教学时, 要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如将相关的电工电子教学设备和专业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教室, 实现电工电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一体化, 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统一于同一授课室进行理论分析, 逐步分解和深入整合, 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过程中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 首先进行节点、支路和回路等相关概念的知识回顾和预备, 然后给学生引入相应的复杂电路电流测量实验项目, 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得出实验数据并相互交流, 最后总结得出经验结论并上升为理论, 教师依据理论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再次模拟实验, 得出相应的实验数据后进一步为学生分析该电流定律, 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通过“实验—理论—再实验”的教学方法为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方法参考。而高职教师需要接受再教育和培训, 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工具和软件, 如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 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硬件支撑。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工学一体化的实现需要立体化教材的建构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工学一体化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的立体化教材来做培养方案的引导。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 必须与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 否则不利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行。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该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 丰富教材的不同表现形式。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可以从书面形式拓展多媒体教材、网络电子教材、虚拟实验仿真教材等, 实现教材的立体化建构。同时为了保障教材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编写教材时还可以同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交流, 对教材编写的形式、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与生产实际的联系等进行整合优化。最后, 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顺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 与国家职业认证考试相互结合, 避免学校教材内容与社会职业需求不相符合的状况。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