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追求

2024-10-26

理想追求(精选12篇)

理想追求 篇1

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塑造灵魂, 培养人才。从现代教育的过程看, 孩子将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应该是学生在适学年龄除了家庭以外, 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 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都说“爱校如家”, 但在实际过程中, 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思考:有些学生爱讲话, 但在学习过程中不爱发言;他们爱运动, 但不爱体育课;他们在家可能是好孩子, 在学校却不能按照要求约束自己;他们需要一个集体, 却不愿意到学校。普通学校存在的现象, 也同样存在于优质学校。

那么, 什么样的学校是学生喜爱的学校?

学校定位的选择:优质学校或理想学校

据山东省潍坊市对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调查, 一般认为的好学校主要有五大核心要素:1.教师优良的业务素质;2.学校优良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3.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模式;4.积极的校风和学风;5.好的校长。

这里所说的好学校指的是优质学校。从上面的评价要素和认同情况看, 优质学校主要是从学校外部人们的感受来定位, 观察的着眼点都集中在学校的可测指标上, 而忽视了学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感受。

对许多普通中学, 要达到上述优质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和过程, 其实普通中学可以把学校发展的目光转向建设师生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理想学校更多的是遵从学校的组成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来确定, 学校是否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幸福, 学校是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条件。

简单地说, 我们所理解的理想学校, 不在于学校得了多少奖, 学校的硬件如何好, 学校的教学成绩多么好, 而在于身在其中的成员的认同和主观感受。好学校是可以感知的, 我们没有最好的条件, 但我们可以创造心目中理想的好学校。

办好理想学校的思考

1.创造出爱学校的理由

(1) 建设好学校的“特有”文化

学校要建设自己的特有文化, 学校文化应该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创建学校文化需要载体, 这些载体是可视的, 学校文化可以在学校的环境建设、氛围布置上表现出来。文字、图画、绿化、雕塑, 甚至教室和办公室的布置, 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创建学校文化, 还可以借助各种方式方法, 文艺、体育、科技、传统的学校项目和与时政相关联的活动, 甚至一场晚会、一次比赛、一次主题班会、一次谈话, 都是学校文化的创建机会。文化是一种可以感染人的东西,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 可以在活动中交流, 可以在交往中相互影响。

文化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当它融入每个人的意识中, 就会自然地从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来。

(2) 建设一支敬业、渊博、高尚的“特别”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程度。

我们需要高尚的教师。我们期望教师品德高尚, 情操高雅, 志向远大, 既教书更育人。

我们需要敬业的教师。有献身教育, 关爱学生, 把教育工作当事业的职业操守, 才能做好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我们需要渊博的教师。好学上进, 学识渊博, 不断提高, 善于传教, 丰富生动的教育才能创造愉快的教学。

拥有高质量的教师, 学校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品行, 选人看品德, 育人重美德。二是抓提高, 实践积累、教研提高、培训提质。三是职业观教育, 文化引导, 事业留人。

拥有层出不穷的优秀教师, 拥有敬业、渊博、高尚的教师, 学校教育才能为学生接受, 学校才能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乐园。

(3) 开设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开展“特色”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爱学习是从爱学校开始的, 爱学校是从爱学校的活动开始的。”

学校既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课程, 又要重视针对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开设学生欢迎的学校特色课程。学校课程建设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学校的课程管理重点是把理念转变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把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场所, 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 转变为合作学习的场所, 转变为学与教智慧发展与交流的场所。

学校开展的活动应该始终贯彻一个理念: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潜能的发掘、特长的发挥服务,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服务, 使学校真正成为自由呼吸的思想田园。

2.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 学校生活应该是人一生中的一段快乐时光, 她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望, 教师是一项特别的工作, 教师的幸福感尤其重要, 不幸福的教师很难塑造出学生幸福的心灵, 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的完满生活创造条件, 让教师工作过程充满幸福。要注重建设好学校生态, 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 减少过重的压力、无限的责任、繁琐的管理以及文山会海和检查等, 真正形成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注重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从道德建立角度, 学校要重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让学生以教师的道德形象为模型促进自身的成长。

3.让学习成为一种文化享受,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

(1) 要培养学生会读书

教学生读书, 有几个层次:教学生能读书、愿读书、会读书。能读书是基本要求;愿读书, 把读书作为一种乐趣, 则是另一个层次;会读书, 能够把书本知识的精髓深刻理会, 并加以内化, 形成自己的见解, 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是一种技巧, 也是一种能力。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作为学生的学业指导者, 教师指导学生热爱读书, 通过阅读增长见识, 就是帮助学生与知识为伍, 与智慧同行。

(2) 要教育学生爱学习

成都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有句很有道理的话:人的一切不幸都源于不爱学习。初中阶段尤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应付考试的知识才叫学习, 一切有益于学生心智发展, 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一切可以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尝试都可以称为学习。教育学生爱学习, 就是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 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

(3) 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要注重启动内化、主动学习。在现代社会中, 学习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终身学习对每个人的工作和事业都已成为必然。教, 是为了不教, 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4.办学要重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 发掘人的潜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落实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从学校的角度, 办好教育, 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更重要的是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追求学生的素质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上, 首先要注重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 让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和充满魅力, 具体体现为:目标合理、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教师引导有效;过程合理、富有思考;教师基本功扎实。其次要真正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从学业和品德上帮助每位学生。

心理学研究认为, 智力的差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有关。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营造学校的学风,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要通过文化的影响, 去改变学生。对于品行偏差的学生, 在学生不良行为出现之初, 及时帮助学生;在学生人生彷徨时, 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培养人, 就要培养品格完善的人;帮助人, 就要关注每个学生学业的进步。

5.教育, 要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走向发展

理想的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远的志向, 应该培养他们宽大的胸怀和高昂的斗志, 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争取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显然是必需的, 更主要的是要加强情感教育。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责任体验, 从爱家、爱校到爱国。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 从挫折、自信到爱心, 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 进而走向发展之路的心理准备。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 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的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生活中学历将会让位于个人的素质, 决定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因素将更多地取决于人的素质。

学校应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制订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首先是近期目标, 即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目标;其次是阶段发展目标, 即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同时, 要引导学生建立长远目标, 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

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办好教育, 要转变观念, 实现从追求优质学校到建设理想学校的转化。优质学校具有许多优势, 环境优越、设施完善、质量优异, 是学校发展的优质时期。但是换个角度, 从学校的人员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看, 能够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远胜于优越的物质条件, 因为它是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 应该清醒自己学校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认真办出特色。要始终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为教师和学生创造适合的环境, 帮助教师不断提高,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把自己的学校进一步提升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地方。

理想追求 篇2

追求理想话题作文1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有时候,我喜欢随身带一个小本子,一枝铅笔,一个橡皮。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躲在角落里画连环画,一幅幅,画完了,就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欣赏我的涂鸦作品,自己偷着笑。

记得一次,大家都来我家吃饭,吃饭之前,我就跑到阳台上,欣赏自己的画儿。我一页一页地翻着看,不知不觉就笑出了声,大家听到我快乐的`笑声,就寻声找去,看见我正站在阳台上看着自己的作品,也偷偷地躲在我身后看起来,我听到背后有动静,就把头向后一转,看见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看我的作品。

我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嘴里还嚷嚷着:“就是不准你们看我的作品,干吗不经过我的同意呢?”然后,我就赶紧拿着我的小本子溜走了。妈妈了解情况后,温和的对我说:“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为什么哭了啊?”我委屈地说:“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嘛。

”妈妈耐心的开导了我。我就说:“我怕他们取笑我嘛。而且我画的也不是很好呀,我可不想尝被取笑的滋味儿。听到这儿,大家都开口了。哥哥先说:“我们看见你笑得那么开心,都还以为是阿衰或者豌豆呢!又想没有那么小的,就很好奇,所以才看的。

”姐姐也说:“你再让我们看看吧,就一会儿嘛!”“就是,再给我们看一会儿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勉强答应了大家。大家看完以后,有的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有的翘起大拇指夸奖我:“真棒!”从他们的言行中,我感到了画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长大后立志要当一名画家,我要用我的画笔画出祖国迷人的风景:雄伟的长江三峡;壮观的兵马俑;高耸入云的黄山;秀丽的桂林山水,坚固的赵州桥;金碧辉煌的故宫;神奇的敦煌石窟……以此来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追求理想话题作文2

春天的梦想是抽出一片片嫩叶,夏天的梦想是发出一束束阳光,秋天的梦想是落下一片片叶子,冬天的梦想是撒下一朵朵雪花。谁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憧憬着未来的梦想。我一直梦想做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是既受人尊重,又对社会有贡献的职业。

记得有一次,隔壁家的阿姨要出去一趟,我帮助照看一下她刚上学的女儿萌萌。我非常乐意,这可是我练习与别人沟通的好机会。萌萌正在房间里写作业,我就到房间里坐着。

过了一会儿,她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过来问我。我看了看这道题,就和她讲解。我讲了一遍,她听不明白,于是,我又和她讲了一次,她还是不懂。我生气了,大声说:“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我都和你讲了两次了!”萌萌听了,满脸委屈,顿时,豆大的泪珠流了下来。也许是被我吓哭了。

“我的理想不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吗?”我想,“我怎么可以这么没耐心呢?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还能有什么成就?”我静下心来,温柔地对小妹妹说:“对不起,刚才是姐姐不对,原谅姐姐好不好?”萌萌点了点头。我笑了,“是呀,当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有耐心,不能乱发脾气。我要做一个有耐心善解人意的好教师。”经过耐心的讲解分析终于将这道我认为简单的题目给萌萌“消化”。看着她“吃饱”了的样子,我更加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伟大了。

有人说,老师如一支蜡烛,牺牲自己,把光明献给了别人;老师如拉动风筝的线,为我们指正方向;老师如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心中的黑暗;老师如一支粉笔,散播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却渐渐的消磨自己。但是,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时,她就会感到自豪。憧憬未来,树立自己的梦想。我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怀着勇攀高峰的决心,就一定可以把握着我的船舵驶向成功。

追求理想话题作文3

有的人喜欢山水田园派的居所,有人喜欢林间陋室,有人喜欢现代化的房屋,有人喜欢竹林深处的环境但我理想中的居所应该是处于青山绿水之中的别墅。

树林里又许许多多的鸟儿,清晨便是小鸟动听的歌声把我叫醒;打开窗第一眼看见的是小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游来游去,吃完早餐,你可以拿一本你喜欢的书,一边钓鱼一边看书,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去河里游泳呢;连绵起伏的大山上是茂密的森林,春天时桃花、梨花都盛开了,一眼望去,红的、白的,红得似火,白得像雪,非常美,还能闻到迷人的花香。

室内装修也不用太过于豪华。我的客厅只不过有一张桌子,几张舒适的沙发,一个电视机,桌子上有几瓶花,哦,对了,卧室床头柜上必须有花,清晨起来就可以闻到花香。书房里有各式各样的书,全是我喜欢的,还有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房屋虽然摆设很简单,但是功能很齐全,我有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我给他取名叫Tony,他可以为我端茶倒水,我不在家的时候,还可以照顾客人。还有人工智能扫地机器人,还有能自动调节温度的智能空调、冰箱等等各种必需品。

虽然我有人工智能了,但也不能什么都由它们来做,它们毕竟也不能全部代替人类。之后我又开垦了一片土地,种上岁寒三友松、竹、梅,这样我冬天的时候也不会寂寞了。再种上一些水果:西瓜、桃子、柚子等等,这样就能随时吃上新鲜的水果了。我还要养一只狗和一只猫,可能它们老是会打架,虽然有些烦,但它们也能为我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我每天起来可以浇浇花,钓钓鱼,爬爬山,喂喂我的猫和狗。还可以画画,我是比较喜欢中国画的。爬山的时候从高处俯瞰下面的景色一定是非常美的,还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妙体验。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依山傍水,我长大了一定要住上我的理想居所。

追求理想话题作文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理想,工人、教师、警察、医生每一个理想都那么美好,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执着。为了理想,每个人都努力不懈地去实现,把瑰丽的理想成为现实。童年的我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而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生物学家,成为中国的达尔文,像他一样的世界着名的生物学家,为世界的生物科学做出贡献。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你要当生物学家呢?这个目标多难实现呀!”我想当生物学家,纯属是平常慢慢积累下来的兴趣.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蚂蚁搬家,每次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井然有序的在路中穿行时,我就十分好奇,并且每次看完蚂蚁搬家,都会下雨。这就令我更奇怪了,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蚂蚁搬家就是为了避雨,它们知道要下雨。”我越听越好奇,十分想研究蚂蚁,从此,我对生物研究就一发不可收拾。

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为了实现理想也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要仔细观察周围,并且要随时保持着好奇心,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关于动物方面的小知识、小常识,我觉得积累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对自己身边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比潮湿处的苔藓,土里的小蚯蚓,我都研究过。在前几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用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微小世界,这又燃起了我的好奇心,观察蚂蚁的脚会怎样呢?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但只要你肯学,再多的知识你也能学到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就像一条鱼,在广阔的前途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选择哪一条前途,是由我自己选择的。但在这个前途海洋,能全无**,但我充满信心,我有信心冲破各个难关,去追求我的理想,实现我的理想,为祖国。

追求理想话题作文5

小时候,我们说过最多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我们认为,科学家象征着无穷的智慧。在我的年龄有一些增长后,我又希望自己是一名老师,因为老师值得让人学习,让人尊敬

理想,就是我们的那盏灯!点燃理想之灯,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能迎着风雨前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我始终把理想紧紧的抱在怀里,贴在心坎。

现在的我渐渐长大,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不一定要伟大。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类拔率,倾尽全力来回报为我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父母,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幸福。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却不卑微。

只有奋斗,只有拼搏,理想之灯才会亮出绚丽的色彩,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他人。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们,都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变成天鹅是需要多么强的坚持和努力,没有任何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够难到我们的!我会为实现理想而实战到底,再多的曲折和痛苦也阻止不了我前进。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我相信我的努力会换来命运的奖赏。

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为一时的失败而痛苦时,便想想自己的理想,你就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向前的时候,想想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它一直为你照明

过去的光阴再也不会回来,我为以后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指引我去奋斗和创造,没有人可以帮我,除了为理想战斗,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为理想艰苦打拼的人们,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们一样,用心血浇开人生绚烂的花。

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再黑,再远,再难的走路我们都不会胆怯了!我们的青春会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给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吧!

追求理想的人性 篇3

一、古典主义气质

“悲剧,是一种哲学性的诗,被称为最崇高最深刻的艺术,誉为诗意的冠冕和顶峰。在特定的时代,女性则是悲剧的主要载体[1]。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女性——貂蝉、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等,虽然容貌出众,多才多艺,但最终没有获得美满的归宿。“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许,正是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为她们增加了一道神秘,瑰丽的光环。从而使她们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并最终幻化成为人们对美的理想化追求。

纵观琼瑶笔下的女性人物,许多美丽的女子的命运都印证了“红颜薄命”这句话,她们为了让身边的人获得更多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用柔弱的双肩去承担所有的不幸,她们用最真诚、最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甚至是对自己充满敌意的人,然而,悲惨的命运总是不会放过她们,让她们伤痕累累,或是心力交瘁,或是孤独终老,使其人生留下许多遗憾,给读者留下一声声叹息。

琼瑶小说中这些女性不幸的身世遭遇往往会引起读者深深的同情,难能可贵的是,她们那坚定的意志和永不退缩的精神力量,使人感到她们的可敬、可爱,从而使这些人有迷人的光环,从她们身上,读者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正义终将战胜黑暗的坚定力量,这些女性为爱情付出的种种努力都最终得到了回报,这是作者对她们积极追求爱情所给予的肯定,也是对人间真情的肯定。

二、捆绑之苦

作者为女性情感解放的呐喊在《烟锁重楼》中有更加深刻,更加清楚的表达,女主人公夏梦寒,就是一位在封建礼教,世俗观念和“自由恋爱” 的新思潮的冲突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有着传统中国女性对封建礼教、世俗观念的顺从、妥协的一面,也有着追求爱情自由,向封建礼教抗争、叛逆的一面,她性格中的矛盾构成了她形象的多重性与命运的必然性。

曾家的少奶奶夏梦寒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性形象,这是琼瑶塑造的知书达理、温柔善良的女性形象代表。她的婚姻,是身不由己的婚姻,使哥哥觉得很有面子,所以,还未等到秋凉,便趁着暑气操办了她的婚礼。整个婚礼由哥哥一手操办,直到上花轿那一刻才轮到她出场,在整个婚姻中,她只是一个配角,一切都由别人掌握。可是,她仍旧对她的婚姻、婚礼、丈夫以及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这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她性格中最真实的一面。她性格中最本真的另一方面是善良,这一点体现在她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中。

梦寒是一个矛盾与复杂的女性形象,她的矛盾与复杂一方面来源于封建礼教与世俗观念对她的影响和束缚,另一方面来源于她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而这些,都促使他在面对有违“礼教”的爱情,在面对她那名存实亡的婚姻时,忽略了自我的感受,忽略了爱情的存在,而更多地注意到“我该怎样”才能顺应世俗的观念和适合她的身份。但是,她又是一个不断思考着的女性,她的思考让她明白了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处于这种封建婚姻中的女性的地位的可悲仅仅是一部生儿育女的“机器”!在妥协与反抗的矛盾中,她一步步转变,最终从软弱妥协到勇敢抗争,最终冲破封建礼教与世俗观念的压迫与束缚,赢得自己爱情自由的权力。

与这些陈腐观念、封建礼教相对应的是新思潮、新观念的出现。当白沙镇的百姓还在对“门当户对”的婚姻和“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顶礼膜拜时,欧美各国的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地进得着,并不断地传入中国,“自由恋爱”之风盛极一时,经常外出经商的江雨杭与在外求学的卓秋阳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抗争,并把这一思潮传授到梦寒与靖萱的杨想中,使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世俗伦理观念相搞争,最终获得了自由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权力。让人们不得不感叹“世間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然而,这些女性又都是伟大的,她们不断的反抗不公平的命运,当处于无奈的境地时,勇敢的做出牺牲,为了别人的幸福,独自承受着痛苦。她们是最柔弱的女性,有是最坚强的女性,在柔弱的外表,有一颗坚强的心。任何困难都不能把她们打倒,也不能改变她们善良、高尚的灵魂,因此,她们也得到多数读者的同情与赞赏,这些女性一个个都那么清纯可爱,脱尽了世俗气,她们的人生虽然短暂,虽然坎坷,却焕发出永难磨灭的迷人光芒。

爱情,是一种激发人奋进的力量,但对男权社会的女人来说,被爱情所激发的常常是牺牲自我多于肯定和确立自我,在爱情中发现的是作为妻子作为情人的自我,并不是真正自立自强的自我。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倾向性,看到她对那些或柔弱,或坚强女性的肯定与赞美。正如琼瑶自己所说:“相信人间有爱,这就是我人生执着的一件事吧!不管战争、烽火、时间、空间……往往把兄弟姊妹,父母儿孙隔在遥远的两地,而爱是人类永远毁灭不了的东西!我就为这个信念活着吧!就为这信念保持着一颗易感的心吧!”[3]正是对人间真情真爱的执着追求,让琼瑶始终怀有少女般纯真的情怀,她笔下所呈现给读者的,始终是一个澄明、清澈的世界。

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 篇4

一、在有趣情境中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 教师不要直接进入教学状态, 急于传授知识, 而应该用心营造一个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活跃起来, 从而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同学们, 我们这儿有很多地方特色小吃, 色、香、味俱全的烧饼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早上, 乐乐、淘淘、豆豆没有吃早饭, 他们每人各买了一个同样大小的烧饼, 三个小家伙急不可耐地吃开了, 乐乐吃了他其中的一块, 淘淘吃了他其中的两块, 豆豆吃了他其中的三块。你们认为谁吃得最多呢?为什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可有的同学一下子就找准了问题的核心, “我们不知道他们把各自的烧饼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么比啊”?学生陷入了沉思。通过认真思考, 大家毫不拘束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们把各自的烧饼分成同样的份数的话, 就是豆豆吃得多”, “把他们吃剩的烧饼拿给我们看一下, 剩的越多, 说明吃得越多”, “乐乐没有把烧饼平均分, 他吃了一个整烧饼。淘淘把他的饼平均分成了两份, 吃了两份, 也是一个。豆豆把他的饼平均分成了三份, 吃了三份, 也是一个。他们三人吃得一样多”……看来, 只要把他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这些小脑袋瓜子里装满的想法真是稀奇古怪呀!教师在此基础上只要简单地“顺势一引”, 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 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不会觉得“突兀”, 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情境, 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

二、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方法

所谓自主探究, 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 去发现, 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现代教育认为: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 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 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 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 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主导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教师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去自主探究。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比大小》时, 有这样一道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谁看的页数多呢?用什么方法比较呢?”

生1:“我通过画图的方法。把这本书的页数看做‘1’, 用一样长的线段表示,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 表示这样的4份;再把这一条线段平均分成9份, 表示这样的2份。比较表示4份和2份的长短。 (展示) ”

生4:“我把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生5:“我是用举例假设的方法。假如这本书有45页……”

……

这里, 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异分母分数比大小, 但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子比大小, 所以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 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整数进行比较, 感受到在解决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那选择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通过上面的讨论、交流、亲身经历探索的真实过程, 优化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数学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尽情地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 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 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探究, 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 日本虽小, 却很发达, 世界闻名。难道日本人智力超常吗?追其原因, 日本人具有较强的合作交流精神。合作交流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从而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如教学《圆的周长》, 在交流怎样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圆的周长, 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们你一言, 我一语, 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假如没有学生们的交流, 怎么能突出操作中注意点呢?怎么能得出测量圆的周长的各种方法呢?下面要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 并通过计算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小组分工合作, 既节约了时间, 又能让学生在同伴中互补。

四、在多元化评价中体验成就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所以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教师的一个微笑、抚摸都能给学生极大的鼓舞, 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家长参与评价等等, 要让学生每天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受到激励, 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要单单仅限于考试的成绩, 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们, 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成就, 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追求理想作文 篇5

我想我是喜欢写作的。不然我在暑假里投稿是干什么?不然我平日里抄写美文美句为了什么?啊,我对写作是充满热爱的。文字总是有那种魅力,超越时空,超越现实,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果我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便是在用文字编织起美丽衣裳,翩翩裙摆,裙角上是点缀的蝴蝶,似乎要挣脱桎梏飞翔!我希望我笔下出现的人物是鲜活的,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能够像真人一样,在我想象的世界里遨游,飞翔,不会受到阻拦,他们是自由的!我想起莎士比亚说,他们是没有灵魂的人。没有灵魂,怎么会呢?他笔下的人物,充满活力,极为真实,这也是我追求的。后来明白,他所说的没有灵魂,意指没有界限,没有人能制止的了他的文字,因为他没有灵魂!他是故事的编造者,是有着超越灵魂界限,真正自由的人!这样的人,笔下的文字自然是鲜活的,让人看了好生羡慕。

这是我的`梦想吧!我想。此时,我还不能确定,我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变数,可是……

天空上,蓝荧荧的星在望着我,为我指引明路,我霎时充满希望——不管前途如何,不管世界变化,我都不会忘记在夜晚,仰望星空,等待机会的到来,真正走上追求理想之路!

追求理想的课堂提问 篇6

一、认清现状——走出提问的误区

良好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确,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提问的艺术性甚至成为一堂好课的衡量标准,于是乎,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贯穿,以问题扩展,从而陷入提问的种种误区。

1、“以师为主”式的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了以“己”为中心的局面,课堂提问成了帮助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工具。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提问模式,学生就像一台台机器,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群发式提问和“步步为营”的连珠炮式的提问,被动地思考着,忙着回答教师的提问,成了问题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失去了自我思维意识和自主问题意识,使学生不会主动去学习,自主去探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人云亦云随大流,缺少独到见解和精彩生成,大多数学生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问的习惯。

2、“越俎代庖”式的提问

许多教师担心讲课过程中出现问题,总希望课上得一帆风顺。为此,教师处处为学生“搭好桥”、“铺好路”,设计的问题总是简单直接,学生“伸手可及”。即便是稍难的问题,也是在教师的“自问自答”中走过场。这种越俎代庖的现象,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窄化”和思维的“僵化”。

3、“泛泛而谈”式的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开放的,但设计的问题目标不明确,问题范围过宽,缺乏准确性,使课堂提问陷入误区。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提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你们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说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说兔子在跳舞。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课看图说话似的。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教师却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就是教师的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在问题中数学信息指向性不明。

4、“掰开揉碎”式的提问

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开课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方法一:上课时,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的一些问题:什么是面积?请一个学生上来摸一摸讲台上这些物体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对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

方法二:上课开始,教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师问:愿意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不言而喻,方法一问题过小,方法二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及时改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提问应以学生为本,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应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相适应,能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并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内省。作为教师,面对提问的误区,该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呢?

1、提问应具有思维含量

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人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和丰富的挑战性。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使学生有调动自己“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锻炼自己“意志”的体验。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如果这样提问:“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则被锁定在“有关”与“无关”之间,只能做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如果把问题改为:“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你能证明吗?”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这样的提问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角的大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能鼓励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

2、提问应把握设计坡度

问题不能过于直露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因。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6÷8的被除数加上32后,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是难以回答的,若教师设计好一定的坡度,将难度降低,由浅入深,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后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3、提问应抓住认知矛盾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还未充分认识、困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精心设问,这对于教学的成功,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效应。紧扣学生认知矛盾,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把圆分割成16、32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却不能理解教学意图时,教师适时抓住认知的关键提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原来

的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和分割前的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问题一出,学生立即有了目标,他们根据问题逐步逼近教学目标。观察、分析、比较并找出:长方形的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要难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能有主攻目标、有针对陛、有激发力、也有实效。

4、提问应留有思考时间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卖关子”,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没有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

5、提问应考虑问题生成

应该说,有许多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到位,课堂进程往往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特别是探究型的课堂。但是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得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

三、有效理答——形成良好的反馈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对错,其余学生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此时理答能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强化记忆。通过对答案的澄清、综合、扩充、修正、提升等,使正确答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印象,也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理答应注意以下几点:当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回答正确时,接受他的回答并共享,继续教学,不要过度表扬;当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但犹豫自己是否回答正确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在继续教学之前,保证学生明白为什么正确;当一个学生充满自信但回答错误时,要强化他最初的努力,然后用一些另外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答案。要避免直接给学生正确答案或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可以对他的参与和努力表示肯定,但肯定的是他的课堂参与而不是他回答是正确的。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非言语方式进行理答,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效果。

如何走出提问的误区,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进一步交流和探讨。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提问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教师要将真心与激情浸润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尊重与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追求教学艺术构建理想课堂 篇7

何为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 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是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机智、生动的情境创设、真实的情感交流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幽默等教学手段高度综合的艺术, 从而使课堂充满了艺术的因子, 使教学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教学离不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么是不可思议的。 ”教学是具有艺术内涵的, 是教师对教学技能、教学美感、教学风格的实践探索, 是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的艺术美, 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那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呢?

1.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前提条件。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只有教师善于读书, 深有所得, 才能教好书。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专业精深、底蕴深厚、知识渊博的人, 是一个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人, 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教师的学识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一个具有学识魅力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兴趣、 特长广泛而丰富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必定会娴熟运用教学技能技巧, 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美不胜收;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象一块磁石一般, 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 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心灵激荡、余波连连。 只有这样的教师, 才会真正将课堂变成“学堂”, 将讲台变成 “舞台”, 将教学演绎成“艺术”, 从而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在情感的世界里激情迸发, 在艺术的境界里得到情感的升华。 因此, 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 进一步开阔视野, 拓宽学习领域, 不仅要将专业学问 “做深”, 将跨学科学问 “做广”, 还要向着“博、大、精、深”的学术层次迈进, 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 “专深博广”、“专博相济”、“底蕴深厚”的新时代魅力型教师。

2. 灵动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具备教学艺术的有效载体。 教学艺术是智慧的结晶。 灵动的教育智慧是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心灵共振的关键因素, 也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要素。 教学艺术的奥秘就在于, 真实中蕴含机智, 平实中蕴含起伏, 充实中蕴含灵动。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 “万变不离其宗” 的“ 教学程式” 背后, 彰显匠心独运的教学智慧, 即在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活动及教师自身等教学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理性研究的基础上艺术性地再现教学思路、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因此, 教师要宽视角、多维度地设计教学方案, 使课堂具有充实的教学基调、丰盈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艺术韵味和饱含激情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领学生感知、想象和体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调侃、 幽默以及即兴发挥等艺术手段, 将发生在课堂上的、稍纵即逝的“小事件”及 “智慧火花”, 灵活机智地引入“ 课堂对话”, 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3. 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成就教学艺术的有效保障。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一个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 一定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教师, 也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回眸周边, 放眼全国, 许多优秀教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他们的授课要么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要么亲切自然、朴素无华、娓娓道来、细细诱导, 要么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要么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犹如拨云见日, 给学生开启一扇智慧之门; 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 犹如清风扑面, 给学生以无限的遐思;一句情真意切的鼓励, 犹如丝丝甘霖, 给学生以无尽的回味;一句信手拈来的励志箴言, 犹如春风化雨, 给学生以心灵的滋润。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一定会备受感染、心情愉悦、情绪激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兴趣的激发、心智的训练、情感的陶冶及能力的提升。

追求理想的学校体育 篇8

“人为”意味着从事学校体育的人在设计、实施开展学校体育之前, 对什么是理想的学校体育的诠释与解读。对什么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体育?我们想追求什么样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将为学校教育作出什么贡献?学校体育应体现什么价值?等一系列的追问, 这些是我们理性开展与实施学校体育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意味着学校体育的一切都是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位学者曾经这样巧妙地回答什么是教育的提问:“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 剩下的就是教育”。把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以后还会剩下什么呢?剩下的是积淀, 表现在学生的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是认识对待与处理生命、生活、学习、他人、世界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主动还是被动?独立还是依赖?快乐还是忧郁?热情还是冷漠?开拓进取还是墨守成规?锐意创新还是因循守旧?兴趣广泛还是麻木不仁?积极乐观还是消极厌世?与人为善还是与以邻为壑?精神充实还是内心空虚?这些性格、处事方式与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决定的, 而是生活与教育赋予的。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为所剩下的东西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从什么不是理想的学校体育做一追问:如果在学校体育中学生从没有感受过生命的力量与活力;从没有在体育游戏或奔跑、跨越活动中摔过一个跟头;从没有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过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功;从没有在体育过程中体验过失败和挫折带来的巨大的心灵冲击和失败后的奋进;从没有参加体育活动后的神清气爽的感觉;从没有对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向往, 甚至是热衷;从没有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感受过相互配合的默契、齐心协力的力量;从没有在他人面前大胆潇洒地表现过力量、速度、耐力、技巧;从没有感受体育教师的关心与帮助;从没有感受过同学的亲和与善待;从没有与他人谈论过让人津津乐道的体育赛事;从没有过成功完成某一些甚至一个动作的陶醉感、精神上的胜利等, 我们将认为这是我们所不要追求的学校体育。如果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总是感受羞辱、自卑、无力、无趣、难受、孤独、无奈、身顺而心违、厌而远之、怕而远之等, 这一定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学校体育。

理想的学校体育不仅应回答“是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更应该回答“为什么做”和“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每一个人对理想的学校体育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基于此, 可以阐释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体育。

一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成功其中、获益其中的体育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部分, 是学生的生命产生积极作用的前提与基础。理想的学校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成功其中和获益其中的体育。

参与其中是指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包括不同体格、体型、体能、技能基础, 甚至残疾的学生, 而不只是面向少数喜欢体育、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和表现出较高运动水平的学生;成功其中是指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体育运动环境和氛围, 提出适当的期待与要求、给予充分的激发与鼓励,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与体育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实现超越自我, 达成目标。学校体育成为最具有吸引力教育活动的前提是, 使体育每一位学生有可能成功体验成功的活动;获益其中是指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体育中获得体能、技能、知识的长进, 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等。

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应渗透和表现在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等在内的学校体育全过程之中。理想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运动竞赛应充分体现全体性、健身性、教育性。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学校运动竞赛“首先不应该为了在比赛中获胜, 而应该是为了锻炼健壮的体魄”。“学校内的竞赛必须坚持真正的‘群众性’, 不能以学生有无运动能力, 作为能否参加体育运动的依据, 使学校内的体育竞赛仅仅成为少数运动尖子角逐的场所。”根据青少年学生好胜逞强的心理特点, 在组织体育竞赛时, 要把握竞赛的尺寸, 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不健康的竞技狂热和虚荣心的滋长, 使学校运动竞赛变成极少数人争名夺利的手段。

二是能磨练意志、铸造体强心强学生的体育

一个人的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是人从事任何活动必不可少的品质, 是战胜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的前提。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运动学习与锻炼过程不仅仅是生理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战胜失败, 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 困难越大、障碍越难逾越, 通过努力后的成就感、成功感就更强烈, 从一定意义上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最能提供这种场所、情境和体验的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成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人, 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碰到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应随时做好这种准备——不至于一筹莫展, 软弱无能。”而精神上的坚强同结实耐劳的体格是相联系的。“少年的体力和身体条件越好, 他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自觉因素应该越加明显, 促使他参加活动的观念也应该越强。”“有规律的经常锻炼, 不仅可以使身体变得健美, 动作协调, 而且可以培养性格, 锻炼意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学生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人为的障碍和危险, 激烈运动引起的生理剧变, 跨越高度和远度, 战胜炎热和寒冷等等, 这些正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很好锻炼。

南开中学校长康蚰岩这样说过, 心灵的强毅是源于体魄的强健的。坎坷的经历使我品尝过这样那样的疾病与伤痛的滋味, 我知道它们会给心灵带来多么大的阴弱。所谓“强心健体”、“强心”是终极目标, 但初级梯航却是“健体”。这一论述是非常深刻的,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三是“育体”与“育人”有机统一的体育

学习、掌握与运用多种体育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直接而重要的目标之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唯一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追求与目标的教育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讲, 增进健康、提高体能、学习掌握运用体育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的本分, 是学校体育的“自留地”。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情况, 在我国学校体育过程中强调提高体能、增进健康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确实必须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但是, 体育运动并不是简单的肉体运动, 而是身心合一的活动, 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活动, 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共生的精神生活过程。在学校体育过程中, 一方面要关注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发展的成效;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 充满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练习, 以及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将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价值与目标追求。

英国青少年基金会高级官员珍妮·呆丝女士说:“体育作为一项活动, 对教育的贡献是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技巧、懂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益处、激励年轻人学会合作。体育作为探求价值的工具对教育的贡献是学会尊重别人、遵守规则, 获得对多样性的一种现实、实际的理解 (包括人的多样性和观点、方式的多样性) , 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实施体育时, 必须“努力确立身体和谐发展的概念, 以及劳动美、动作美和克服困难美的概念。”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在跑步、滑雪、游泳等体育活动中得到“感情满足”的美感意义。在对学生评价时, 应该按照运动动作的优美、雅致、和谐程度来确定优胜者, 而速度则放在次要的地位。帕夫雷什学校每年春季举行“美的节日”——全性校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上, 对于比赛的获胜者, 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向获胜者献上鲜美的花束。体育的动作美、与同学的情谊美、礼仪的庄重美、奖品的自然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既得到身体的锻炼, 又受到美的陶冶。

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追求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与教师、与同学、与自我、与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学会宽容, 学会善待他人, 学会珍惜师生情谊与同学情谊;学会与教师与同学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珍惜与保护自然;一言以蔽之, 学校体育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负责, 更要使学校体育生活成为学生美好回忆的宝库, 成为学生触及心灵、感受生命, 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教育场”;使学校体育成为真正成为培养与成全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是当下与终身有机统一并衔接的体育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 也是为学生当下的学生生活, 失去了学生的现在, 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未来。学校体育重要追求之一是学生当下受益——体能提高、技能掌握、健康增进、体育兴趣形成等。学校体育是实现学生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学校生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理想的学校体育应成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创造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学生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强调夯实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基础是必要的, 但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态度、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比学生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当然, 这离不开对具体体育学习内容的学习与练习, 但体育学习与练习过程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力与智力的付出所带来的快乐, 是一个经历体力与精神挑战的过程, 是一个发展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学校体育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时代密友, 又是学生终身的伙伴。

让体育惠及学生的一生!

潘绍伟

追求教学艺术 构建理想课堂 篇9

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在讲课时轻松愉快, 主动自如, 犹如渔翁撒网, 时而张开, 时而收拢, 总能获得满意的收获。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在教学上要努力构建理想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读书, 学会思考, 学会审美, 学会做人。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学会读书

从注重学生本身对文本的感悟这个角度, 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 并且能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式。阅读形式本来应该是多样化的, 如:分角色读, 分小组读, 默读, 诵读, 浏览, 精读等,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 目光与文字进行亲密接触, 以牢固掌握字音, 强化识记字形, 深刻体会思想感情。只有反复阅读, 读得正确流畅, 才能增强语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自主读书的习惯。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风筝》一课,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作者一见到风筝, 心情为何惊异和悲哀, 而不像一般人那样愉快呢?”默读第一遍, 对课文内容初步了解,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跳读法回答问题:我爱弟弟吗?从哪里看出来?我是个怎样的人?尾段中“悲哀”的含义?学生再次阅读, 探究答案, 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小组的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拨, 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感情, 这时候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就能读准语气, 体会心情, 深刻感悟到作者由家庭小事引发的对于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批判, 对于中国民众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的痛心。

在整个阅读中注意两点:1.阅读时间要充分, 而且可以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让水平高的同学带动全组探究。2.每次阅读前都要有明确的任务, 教师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并适当点拨。

总之, 必须把读书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 并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 深厚凝重的默读, 长篇大论的宜于采用精读片段、浏览、跳读等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 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 所以对同样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 教师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 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 畅所欲言, 创新阅读。自主阅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 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限制学生的理解, 忽视学生自我解读, 要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例如:教学《羚羊木雕》一课, 讨论:木雕该不该要回来?学生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说, 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场:“该要, 木雕十分名贵, 是父母心爱之物, 代表了他们对我的爱心, 我应该永远珍藏, 时刻不离。”也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不该要, 送给朋友木雕表示内心的感激, 它是我和朋友珍贵友谊的见证, 木雕有价, 情义无价, 宁可失去木雕, 也不能失去友情, 并且对朋友要诚信, 既然送出了, 就不该收回。”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说, 理由充分都是对的, 允许他们自由抒发意见。教师要能放能收, 及时引导:“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要或不要, 都会伤害一方, 亲情友情难以两全, 怎么避免这种不愉快呢?”话题一转, 进入下一环节。

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弘扬学生的个性。读书贵思, 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从敏捷、灵活、深刻、独创等方面努力, 甚至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文章中挑毛病, 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 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也可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能够创新阅读。

三、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学会审美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 蕴含美的因素。从尊重文本的角度, 要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 咬文嚼字, 精读细品, 体会语言的妙处, 欣赏其中的美感。教学一些情境优美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 刺激学生的五官感受,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使他们身临其境, 产生愉悦, 受到感染, 进而感悟到文本的意义。为此, 语文老师要注意营造适合文本基调的课堂氛围, 注意语言的“导游”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发现文章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师可以这样发问:“你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去想象, 去体验, 去感受。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欣赏描写“春花”的一段,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拟人句, 赋予春花以人的情态,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朵的活泼可爱、勃勃生机。“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 写出花的鲜艳、纯洁、淡雅、迷人。“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由百花争艳的实景进入想象的虚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动态的景物与静态的花朵相映生辉, 从视觉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觉, 画面栩栩如生。用词上更是传神, 如“闹”、“眨”等, 活灵活现描绘出生动美丽的画面。

还可以从美术动画角度再现这幅“百花争春图”。1.勾勒形态, 图上有桃花、杏花、梨花、蜜蜂、蝴蝶、野花、小草等。2.染上色彩, 粉红的桃花, 雪白的梨花, 五颜六色的野花, 嫩绿的小草。3.使画面动起来, 蜜蜂忙忙碌碌, 在花间穿梭;蝴蝶悠闲自在的翩翩起舞, 野花在草丛中随风摇摆, 时隐时现, 闪闪发光, 煞是好看。4.使画面更细致, 更逼真, 桃花中带着花粉的花蕊, 蝴蝶翅膀上五彩的花纹, 这些特写镜头怎能不激起人们对景物的喜爱?

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想象中, 使无声无色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的画面, 带领学生在一个美好的情境中畅游。

四、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 学会做人

语文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 还蕴含着人文性, 承担着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的熏陶浸润, 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当然, 它不像政治课浓墨重彩地宣扬思想教育, 而是在欣赏语言文字、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人生道理的教育, 受到启迪。我们追求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 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 要采用巧妙的方式, 既不能喧宾夺主, 让情感目标过分强调, 又不能忽略这一环节, 要适当点拨, 及时引导, 点到为止。

例如, 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 让学生朗读课文, 体会花朵的繁茂、勃勃生机, 欣赏画面的美感, 然后讨论:作者从藤萝花身上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为何结尾她“加快了脚步”?从而认识到文章的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人要乐观战胜挫折, 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读懂了这些, 作者的写作苦心才没有白费。文章留给人的是积极的奋发向上的鼓舞, 使人在面对挫折时多了一份激励。又如, 《落难的王子》, 是给生活于温室里的心理脆弱的孩子们提前上了一课:做好承受磨难的心理准备, 再大的困难也要勇于战胜, 懂得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教师要正确引导, 努力让学生自己感悟, 说出切身体会。

具体实施教学时, 切忌脱离文本, 枯燥地说教, 向学生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 应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 谈一谈对文章的认识及得到的启示, 力求把书上学到的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产生有意义的精神提升。这才是语文的精髓:既让人获得文化素养, 又能提高思想品位, 达到育人目的。

综上所述, 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构建理想课堂, 在教学中讲究技术和艺术, 使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思考, 学会审美, 学会做人,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做21世纪的新型人才。

摘要: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与教学规律,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追求艺术地教学, 努力构建理想课堂, 让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思考, 学会审美, 学会做人。语文的理想课堂要尊重学生个性,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深度感悟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 提升语文素质。

论高校教学管理的理想追求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时,从企业逐渐延伸至教育领域,是由先进的管文化、理念、方法和模式组成的既有有机联系,也有区别的多层次复合体。“精”指的是教学管理人员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具体要求,优化流程;“细”则指的是教学管理需要贯穿教学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把管理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且精、管理细且实、 流程细且畅;“化”是指教学管理既然是过程,那么就要将 “精”与“细”相互融合、贯穿,做到规则合理化、制度工整话、程序合法化、信息公开化以及考核定量化。总的来说,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管理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当注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调动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其创造性。这样能够促使人们自觉的履行职责,对学生负责,认真、细心的准备并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缓解,做到尽职尽责。

2.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的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时刻激励自己,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 精益求精,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习惯。

3.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在高校教学的管理中,通过我们队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精细化,加上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等科学手段,从而引导员工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向精确、协同、高效的方向发展, 打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4. 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的管理中,管理者应当精心的组织策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管理任务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的资源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管理效益。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

通常我们在实践中通常还会把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看作是对老师和学生学校生活时间、空间的完全占有全面控制。甚至表现为教学活动的高度主观以及机械式的规范过程,认为只要多学、多考、多练,勤奋可以掩饰不足。这看起来很精细,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学生和教学的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盲目的强化,并不能真正获得成效。

除此之外,在理论上很容易把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混淆,从而产生误解。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把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理论直接应用在学校教学管理当中, 试图通过精心设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制度规范人们的工作行为,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比如将IS09000系列标准,直接运用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 二是批评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自认为把学校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与制度化推向了极致,实际上却违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从而陷入误区,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创新精神磨灭了。

三、如何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

1. 学校应每学期定期制定工作计划,并对照计划一一完成。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将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具体目标, 下到部门再到个人,依此制定各自的学期计划,月初安排, 月末总结,期末考评,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2. 要不断地完善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需要对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否则精细化管理就无法有效的实施,有了监控,可以从中反思、修正,从而实现提高。尤其是个别有特点、有个性的师生,更要对其成长过程进行监控, 并及时地进行沟通与修正,促使其健康成长。另外,对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也需要不断的精细化、具体化。可以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例如:加大听课、查课的力度,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并记录,根据教学的常规考核细则提出改进措施;加大教学工作检查的力度,不定期的检查老师备课以及批改作业的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充分发挥对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监控,特别注意作业是有时效性意义的, 批改要认真及时、检查要定期、做到有效的联系,联系就有效果。

3. 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测试、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程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目标要明确,备课要充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上课要精细,方法要灵活, 确保教学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并且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及时进行基础训练,并且作业要分层要求,及时批改,全批全改。

4. 每个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做好记录以及教案的编写,从而进一步明确各组的活动要求以及组长的工作职责。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考核评价,并完善各组的业务学习制度、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制度以及公开课活动制度。利用外出听课和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的选派老师外出学习,多渠道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5. 明确精细化管理既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归宿。只有建立起精细的管理制度,尤其是量化考核制度,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成效。精细的考核制度能够在引导工作规范的同时约束工作行为,明确奖罚措施从而保证政令畅通,对学校的良性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6. 有反馈才有提高,所以要想使精细化管理不断发展、 进步,就一定要有反馈信息,只有反馈,才能实现管理的转型,才能实现从管到理的飞跃。

直面现实困境,追求教育理想 篇11

南海区九江镇海寿小学坐落在佛山南海九江与江门鹤山古劳之间西江中的一个小岛上,她从1882年开始至今,有着129年的攸久历史。从起初的“子曰馆”发展到现在的正规小学,在这漫长岁月中,她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尤其从2008年开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海寿小学已经建起了陶艺活动室,孩子们可以就地取材,用岛上的泥巴亲手制作和烧制各种土陶工艺品。学校还建起了太空种子试验田,太空辣椒、太空葫芦、太空茄子,在孩子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孩子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提升。学校已经从面临撤并到成为佛山区域内比较有名气的乡村学校。

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西江中间的一个小岛上,是一座江岛小学。学校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学校与外界存在着信息不通、交通不便、学校办学条件落后等现实,由于教师的生活与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九江镇上绝大部分的教师都不肯到这小岛上任教。岛上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长都把孩子带到镇上条件好的学校去读书。

2004年9月,我从镇上的一所过千人的学校调到海寿小学当一般老师,当时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景象至今难忘:杂草丛生的操场,门窗破旧的教室,潮湿昏暗的礼堂,几近空白的教学设备,自卑无奈的教师群体……所有的这些,重重地敲击着自己的心灵,真想不到在经济相当发达的珠三角腹地竟然还有这种状况的学校。那一刻,我第一感觉就是想逃之夭夭。然而,学生们那一双双稚嫩而又充满求知的眼睛,家长们那份留岛坚守而又充满期待的热情,深深感动着我这个岛外人,面对这一切,一切逃离的理由都不堪一提。

“既然来了就安心工作,既然安心工作就做点事,既然要做点事就做点好事。”当时和我一起调到海寿小学当校长的柯志英就这样安慰我。慢慢地,我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开始思考着如何要协助校长解决学校的突出问题:既然学校的财力物力有限,可否寻求外界的帮助,完善各种设备设施?学生逐渐减少,是否可以实行小班化教学?可否挖掘校本资源开创学校的特色项目?可否用校本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可否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快乐成长……这些肯定是好事。

一眨眼,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柯校长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又离开了海寿小学,刚刚迈开的改革步伐又来了一个急刹车。2008年7月,上级有关部门曾考虑把海寿小学撤并到九江镇上。当消息一传出来,教师、学生、家长又一次陷入了焦虑与迷惘,难道这间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就这样结束了?那些教师,何去何从成了他们的精神枷锁,教师们再一次跌入了埋怨、无奈、等待的状态。逃出海寿小学,再一次成了我最大的选择。

不用扬鞭自奋蹄

2008年8月底,事情出现了转机,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办学单位和家长的意见,考虑到学生的上学放学要坐轮渡的安全问题,在九江镇教育局的大力争取之下,这所学校得以保留下来。

2008年9月,我担任了海寿小学的校长,学校以原有的教师队伍组成学校的教师群体,重新组建领导班子。可是摆在我面前的是困难更大:学生人数骤减,一些家长把学生送到镇上去上学;教师队伍战斗力消沉,悲观失望;学校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很好的完善,最起码网络都不通……学校真的能办下去吗?这样的学校能有发展吗?家长与学生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又一次浮现在我的面前,是啊,教好这100多个孩子就是为了100多个家庭的幸福,海寿的未来就是掌握在这帮孩子的身上。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的相互交织,历史使命感与教师的责任感的相互交织,使我学会了思考:我没有退路!在困境面前,只有鼓起勇气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坚守岗位才能取得成绩。

1.带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深入分析学校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与可能,并逐步构建起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改革策略。

2.以“东方家庭式”的管理模式营造和谐与发展的人际关系,让教师感受从来没有过的学校归属感,形成并确立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坚忍诚谦,形成了教师团队强大的战斗力。所有的教师爱校如家,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都编织着不同的感人故事。

3.深挖学校传统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人格的锻炼。

4.依托校本资源开发特色项目,培育了“学校——社区实践体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陶艺制作”、“特色女子篮球”、“太空种子种植”、“动漫创作”等多个特色项目。

5.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办学单位的支持,争取社会志愿团体和社会热心人士向学校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的合力,使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充实,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在每个场室都安装了网络与多媒体设备,并配有电教室、电脑室、开放式图书室、会议室各,音乐室配置了钢琴,设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学校的围墙也已经翻新,成为学生涂鸦之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了,综合素质提升了,岛外的学生又回流了,教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国际动漫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南海区体育传统项目网点学校、南海区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等。短短一年间,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同志先后两次到校视察指导。

每间学校有着每间学校不同的文化底蕴,办学基础、起点不同,财力、物力投入不同,教师的实力、结构不同,学生、家长的素质不同……许许多多的不同,不能照搬,也不能不借鉴,这就让当校长的不得不对自己所处的学校重新定位,重新思考,对自己学校的优劣之势作充分的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校是南海区乃至佛山市最小的农村学校,虽然规模上或办学力量都不及别的学校,但由于人数少,班额小,在一些研究或活动中容易控制,容易操作。所以,一种平实的“立足校本,关注全体,让师生和谐持续发展”办学思想就逐步产生,意图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尝试摸索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现代教育之路。

综观学校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它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也没有豪言壮语的修饰,更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相反,她只在默默无闻地耕耘,只是在平凡的教育中寻找适合自我发展的途径而已。这些前所未有的改变,让我的信心更加坚定,让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我离不开这个小岛学校。

教育公平是幸福新云南的理想追求 篇12

1 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已然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 教育公平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我国政府将促进公平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

2 教育公平是“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次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是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志和实现途径,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动力, 是“和谐云南”的重要建设目标, 更是幸福新云南的理想追求。但“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 最集中的体现可以用‘不公平’来表述。”

“不公平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破坏力。”教育不公平不但会进一步加大社会的不公, 制造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会危害国家的安全。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大社会的不公, 是因为人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直接取决于他 (她) 受教育的程度。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危害国家的安全, 是由于教育不公平会激起人们的愤慨和不满。当这种愤慨和不满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激发矛盾, 引发各种冲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惠及子孙后代, 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保证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党委、政府必须把教育公平作为“执政为民”的具体工作来抓。

3 继续实践科教兴滇战略, 维护好幸福新云南的宏观环境

未来10年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依靠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依靠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依靠教育推动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 依靠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依靠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的竞争力,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 切实需要继续深入实践科教兴滇战略。尤其需要财政部门深刻认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既要加大教育投入, 更要把握重点投向、加强资金管理, 着力支持教育更好更快发展[4]。

同时, 还要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维护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 但从根本上说, 它是由制度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大力解决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凸现的深层次矛盾;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以确保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更需要依法治教, 切实保障教育的发展。一个有效的具体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实行教育发展领导责任制, 将教育的发展状况同领导干部的考核挂钩, 与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5]。

这样, 才能全面推行国民教育理念, 促进教育培训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具体目标要落脚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这需要“全面推行国民教育理念”去践行, 需要大教育 (即全面教育) 制度的支持。当前需要以结构布局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政策引导, 大胆探索学前教育新模式;多措并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主导, 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服务经济, 高效发展职业教育;关爱弱势群体,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着眼学习型社会, 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多样化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 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城乡平衡、效益较高的教育布局。“云南不应是教育落后的代名词!”、“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学, 上好的学校!”[6]

参考文献

[1]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R].昆明: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11-25 (29) .

[2]邱风.公平, 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 (10) :1.

[3]马苗苗.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 2008 (1) :28-31.

[4]潘永和.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J].中国财政, 2011 (4) :34-36.

[5]张传武.关于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J].前线, 2001 (11) :48-50.

上一篇:电工与电子学下一篇: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