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追求

2024-10-13

终极追求(精选6篇)

终极追求 篇1

关键词:教育目的,幸福,终极目标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似乎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 幸福的真正涵义何在?对教育与幸福关系问题的关注, 不得不提到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目的是有专门规定的, 并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教育目的都不完全相同。于是, 又一个问题产生:教育目的与幸福的目标在本质上是否一致, 有无冲突?二者究竟有何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活动的教育, 它的终极目标是否也为了追求人的幸福?

一、幸福的内涵

人的活动不但要满足自身的主观感受, 还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规定。只有二者同时得到满足时, 个体才能得到幸福。其中, “‘主观感受’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幸福, ‘伦理规定’则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是否得当。”综上所述, 关于幸福的内涵得出这样的结论:“幸福是主观心理体验与客观伦理规定的统一。”

二、幸福与教育的耦合关系

幸福与教育有无关系以及有何关系, 是“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能否成立的前提。笔者认为, 教育与幸福是耦合的关系。因为幸福与教育是互相需要的, 在实施教育与获得幸福体验的活动过程中, 二者互相需要, 互相促进、补充, 以期促成彼此的完满。

幸福需要教育。从以上给定的幸福涵义可以看出, 幸福既是心理的, 也是伦理的。由于幸福是心理的, 所以幸福才具有个体生存的意义, 由于幸福是伦理的, 幸福才需要教育。对于相同的刺激, 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 都会产生不同的幸福感。而人大脑中形成的幸福观, 正是对来自外界刺激做出分析评价并进行选择的那个中间变量。如果说, 幸福是一种感受不可教的话, 那么幸福观作为一种观念则是可教的、可培养的,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理所当然有责任、有能力担负起培养个体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从而帮助他们产生幸福的体验。

教育需要幸福。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幸福。我们知道, 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从教育目的的涵义来看, “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因此, 教育目的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于是, 教育可能为了较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 也可能是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等非功利性目的;教育有认知情感上的近期目的, 也有牵涉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长期目的。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幸福, 包括社会的幸福和人的幸福。换句话说, 教育是需要幸福的。

三、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幸福

关于“人的幸福是否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的讨论, 教育理论研究学者们已经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学者持赞成的态度, 如“基础教育需要将追求幸福列为教育目的。因为一旦列为教育目的, 对于教育者来说, 就变为任务规范, 只要从事教育工作, 就必须去完成这项任务。此外, 幸福列为教育目的, 教育质量概念、教育评价内容、教育督导方式等会相应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想, 追求儿童幸福就是目的, 没有比这个目的更人性化, 更有价值, 更有说服力了。

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人的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看到, 人们形成各种群体、共同关系, 实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弥补、加强和充实自己的力量。当然, 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幸福, 人的社会性要求他必须服从于社会的发展, 但是社会的发展却又以个人的幸福为目的。所以, 我们可以说, 追求社会幸福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人的幸福。如此说来, 教育的终极目标则只能是人的幸福。

终极追求 篇2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体验和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一高度出发,教育就是要保护人的天赋,保护人的自主意识,保护人的创造个性,保护人的完整人格。换言之,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使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一句话,教育要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

教育是以爱育爱,要以真诚之心和执著之情,轻轻拂去蒙在人心上的灰尘,慢慢融解人心灵的防御之壳,重新唤醒人内心深处爱的本能与品质,让心在爱与被爱中变得柔软而温暖,倾听并尊重内心真实的声音,让生命也因此鲜活起来。

真正的爱除了温暖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给人以生长的力量,包括在面对困境、失败和挫折时顽强生长的力量,也包括在面临顺境、成绩和赞扬声时健康生长的力量。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快乐和幸福是生命成长的终极追求。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生命力及其蕴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长相。教师的使命,是激励学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负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很多成人都是在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时,才开始领悟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也才开始反思自己生命的成长过程。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看到学生如同花蕾般,在自己每天用心的呵护、浇灌中一点点舒展开来,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美好;而当面对学生成长中丰富多彩的表现时,多愁善感的我们也会禁不住常常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把多年深藏在心的那些点点滴滴翻出来细细品味。

做教师,最重要的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自省的精神。

真,中国茶道的起点和终极追求 篇3

其一是追求物之真。中国茶道要求茶事活动中,茶宜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器皿最好是真竹、真木、真石、真陶、真瓷;字画宜选挂名家真迹,最好是选挂自己用真情书写或绘画的字画;插花最好是新采的鲜花。

其二是追求情之真。即待客要真心实意,泡茶要投入真情,并通过品茗叙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到发展,达到互见真心的境界。茶人之间真情相见,有助于体味品茶的乐趣。

其三是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的心情,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保真”。“全性保真”中所说的真是指生命。庄子讲:“道之真,以治身。”就是说只有率性任真,本色做人,才是道之真谛。

其四是追求道之真。即在茶事活动中,茶人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将自己的感情和生命都融入大自然,去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使自己的心能契合大道,达到修身养性、陶冶心灵、品味人生之目的。由此可见,“真”既是中国茶道的起点,又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真”还体现在中国茶道的人文追求,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即行为专诚真心之意,“俭”为谦和、不放纵之意。陆羽倡导“精行俭德”,即要求茶人以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行为精诚专一,待人谦逊和蔼,不放纵自己,做一个真诚处世的人,做一个率性任真的人。

(选自《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11月13日,有删改)

幸福应是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 篇4

毋庸讳言,教育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也是学生获得自身发展的舞台。通过教育,教师能够立德、立功、立言,学生能够成长、成功、成就,师生从中能够感受到发展的快乐,体验到发展的幸福。天铁集团第一小学多年来积极开展幸福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他们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得到四点启示。

第一,树立幸福教育理念。树立幸福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是需要明确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师生明确了工作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工作和学习就会动力十足,幸福满满。树立幸福教育理念还要转变工作和学习态度,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了,工作和学习就会真正成为一种幸福的旅程和体验。据报载,北京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他十分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热爱课堂。每次去上课他都要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西服,规规整整打好领带, 认认真真擦亮皮鞋。他说,天天上课, 天天就像过节。可以想见,怀有如此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是多么的幸福!魏书生也说,读书是享受,教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锻炼是享受,一切一切都是享受,一切一切都是幸福。魏书生的教育生涯之所以如此辉煌灿烂,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把教师生活过得那样如诗如画,如舞如歌,除了他的智慧、努力和坚守之外,其幸福观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幸福观影响着中国千千万万个教师。我们说,教育工作是幸福的,因为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事业,从事这样光荣和伟大的事业无疑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生的幸福所在。

第二,构建幸福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之下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构建学校的幸福教育模式一要明确教育目标,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使教师和学生知晓应该达到的目标。目标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师生共同奋发的目的,是师生共同行进的路线,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希望,是师生共同成功的憧憬。构建幸福教育模式二要抓好教育过程,即需要把每一个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优化组织方式,抓好每个环节,适时适度地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和反馈。构建幸福教育模式三要不断总结、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幸福教育理论,借此升华自己的幸福教育实践和为他人提供理论借鉴。天铁集团第一小学的幸福教育虽还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但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概括、提炼、 升华,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够为我们开展幸福教育、推动幸福教育、丰富幸福教育、成就幸福教育提供经验和启示。

第三,选择幸福教育策略。实施幸福教育,策略选择非常关键。首先,如何帮助和引导师生确立工作和学习的幸福感起着先导的作用。我们的同行们提供了无数个可供选择的策略方法,这些策略方法都可以拿来一试。其次,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是个核心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幸福课堂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再有,如何建设幸福班集体,使得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幸福,也是幸福教育中的应有之义。还有,如何构筑幸福师生关系,使得师生这对天下最好的搭档能够彼此尊重、彼此热爱、彼此和谐,是教育获得成效与成功的关键。另外,如何促进教师幸福成长,如何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大家各抒己见,一线教师的感受、体会、意见、建议、观点最有说服力。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建设幸福校园,创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校长们提供的策略方法显然最有实践和理论价值。

第四,提升幸福教育境界。冯友兰谈到人生境界时说,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我们通常所处的境界,而要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需要努力, 需要修炼。教育是面对生命的事业,当然也脱离不开这四重境界。我们承认自然境界的教育和功利境界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幸福存在,但是遗憾的是,格局不大,境界不高。幸福教育的境界不能停留在这样的水平和层次上,应力争达到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即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就需要我们的师生努力从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中不断萃取思想的精华,逐步去除教育的功利性,树立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远大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正做个“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造福人类,服务苍生,能够顶天立地,天下为公。我们说,这样的教育才是伟大的,才是成功的。这样的幸福才是不朽的,才是永恒的。

终极追求 篇5

1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1 学生

首先, 小到学生个人, 大到学生群体, 都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极大影响。

不少高职生从外表上看都是成人了, 但在认识上眼界与格局不高。只捡自认为重要的课就听一下, 还有的人是什么课都不想听。没有好学习习惯, “失败”体验多于“成功”体验。还有些人虽有学习愿望, 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专注效率不高, 学习信心不足。

有时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受学生内心感受、生理、心理的影响, 与一个人的克制力、忍耐力、坚持性、责任感等与控制情绪方面的能力有关,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

群体心理更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先可能是小部分人不学习, 周围的人也会跟着受影响。如果不想办法控制, 恐怕坏循环并未因此结束, 进而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 使得教学效果更差。

1.2 教师

经观察发现, 有效教学者既要精通专业知识, 表达力强, 又要有感染力, 思维逻辑慎密, 教学形式多样。长期思考、钻研的习惯, 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迸发出灵感, 多样化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思维, 才能有效的保持教学有效性的鲜活度。

有亲和力, 情商高的教师, 具有人格魅力, 更善于与同学们沟通, 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外, 经常带来积极、愉悦的情绪。情绪好, 自然教学效果就好。

因此, 综上所述, 基于教师的层面, 在追求有效性教学中, 不仅取决于老师的智商, 更与情商和“沟通力”有关。课堂信息的有效传达, 更依赖于真切关爱情感、良性、积极情绪的传达。

1.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教学设施的完备性, 没有空调, 噪音, 上课时间安排得好不好等, 这都属于教学的硬环境。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感觉不适时, 是不利于实现有效性教学的。

教学软环境不仅仅在课堂上, 更在课堂之外。好的教学环境能促成有效性教学, 坏的教学环境会直接导致失败的教学结果。教学软环境除了与教师的个人知识有关外, 还与学生心理感受、群体心理密切相关。

教学软环境还与学习风气有关, 学习风气又与社会风气有关。现在的高职生普遍自我意识强, 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由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 缺乏责任感, 做事不认真, 缺乏诚信意识, 思想认识上缺乏判断力,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失去学习的动力。过去, 很多教师可能都会认为, 这一类有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事, 不该是教专业课的老师要管的事。但良好学风的建立, 一定是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多管齐下才能实现。于平凡点滴中, 长期坚持不懈的对群体心理正面引导, 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群体, 两手都需要。

2 站在教育心理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群体心理对个体具有导向作用

群体心理是存在于群体中成员中, 它反映群体中相互关系的共同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个体生活在群体中, 其心理状态和特征、行为方向, 都会受群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遵从、服从、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以及群体决策等。

班集体规范中存在两类规范, 一类是正式规范, 如学生行为准则, 班规等;另一类是非正式规范, 虽无明文规定, 但它是自然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舆论、班风、班级传统等。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群体规范, 对营造有效性教学环境有利。

作为专业课的老师, 应该充分认识到班级非正式规范的重要性, 应及时掌握班上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 班级的舆论倾向, 班风等。积极主动的与他们进行沟通, 掌握“核心人物”的思想动向, 建立平等互助、互敬的良好师生关系。应对他们进行正面影响, 进而辐射到群体中的其他成员。

在建立好学风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班上要树立“学霸”的典型。端正群体对“学霸”的正确认识, 以成为“学霸”为荣, 扭转视学霸为异类的不良倾向。

二是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好的学风现象, 要及时与群体沟通, 宣传正能量。如拍照发微信圈, 发学生的QQ群, 从心理上暗示正能量。良性信息需要长期持久的逐步渗透。心理暗示作用, 能很好的促进有效性教学。

三是重视正式的、官方的群体正能量带动作用。首先是要有好的学习能力, 然后是具备社会活动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等。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好, 不是一个合格的班干部, 在评先评优时, 要有倾向性, 应考量全面发展, 综合发展的人才。从舆论方面、意识层面上进行正面引导。

四是用好班会的“阵地”。例如组织学生探讨, 什么是责任, 什么是诚信, 当学习与学校公益性社会工作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等为议题的辩论会, 在辩论中帮助多数人从心理上迈向理性、成熟。

五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专业社团活动, 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体验职场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端正学习风气。

2.2 学习与认知心理影响学与教的效果

(1) 充分发挥刺激、反应、强化的作用, 提升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度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的过程是S——R的过程, 即:刺激——反应过程。训练得越多, 习惯形成得就越快。除了要强化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点外, 更需要注重强化树立学习信心的心理暗示。

在培养学习信心方面, 可以小到他们每一次独立完成一个复杂工作任务, 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要有耐心, 经常欣赏、赞许他们。要经常给予表扬、奖励等肯定性的评价, 促进愉快学习情绪的生成。

(2) 采取合适的方法组织教学, 促进有效性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这一过程使课程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 建立起内在的联系, 形成新的高阶认知结构。这种内化的知识便于提取与利用, 具有较高的迁移性, 从而在未来解决问题时长久的起作用。

过去我们常采用的是简单课堂灌输式的方法, 强行将学生带入认知活动中。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基础差, 没有学习自觉性, 理解力具有差异性, 身体状态各不相似的学生群体来说, 属于低效的教学方式。

3 站在心理角度营造利于有效教学的环境

如何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结构、内涵、外延形成深刻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自创的, 基于认知学习心理过程的“四种对话”轮替的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预习——“讲义与生的对话”;事前提供教学材料, 以线索、图形、思维导图、简单文字说明等方式制作成讲义, 促成知识的迁移。在抄讲义时, 跟着思路, 进行理解, 形成新认知。一般性的简单问题, 在抄讲义中就可以基本解决, 为后一步的课堂讲解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解惑——“师与生的对话”;前期抄讲义过程中, 已明确疑难点。课上对学生提问, 讲授变得更有针对性。讲授不需要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只对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生与生的对话”;小组学习法是推动教学做合一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先选拔出理解得快的导生。老师只需先把导生教会, 由导生给自己的小组成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本身, 对于导生来说, 是对知识进一点深加工的过程, 他们需要在讲解前对刚学的理论与技能, 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 形成思维地图, 开启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讲解中得到认知的升华, 组员与导生同时受益, 强化新旧认知。还可以小组与小组间的对抗, 互相提出自己小组认为最难的问题, 来加深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四阶段:认知升华——“生与己的对话”;如果一个课堂能发展到“生与已的对话”阶段, 可以说有效性达到较高层次。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案例, 能自我考核, 设计出能反映前期已学过的新旧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案例。其案例的复杂与正确解决程度, 能反映其认知结构已达到层次性。

“四种对话”轮替式的教学, 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课堂的教学, 在推动“生与己的对话”中, 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 在达成有效性教学的路上还有很多待摸索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浩.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材开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21-27.

[2]蔡静.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1) :68-70.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R].

[4]王光远, 陈汉文, 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 1999 (9) :45-50.

[5]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6) :37-39.

终极追求 篇6

为了向农民机手推荐优质农机产品, 扩大名优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农机生产企业品牌经营的效果, 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 为装备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继1998年、2004年和2007年3次用户满意品牌评选后, 农业机械杂志社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于2009年8月开始共同组织了第4届《农业机械》全国用户满意品牌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仍然本着不搞赞助和冠名, 不对参评企业收取费用的原则, 采取《农业机械》、《农机导购》杂志读者和广大用户直接投票、行业专家评审和有关领导把关的程序, 最后评选出51家企业的64种产品获得第4届“《农业机械》全国用户满意品牌”。

本次活动的选票刊登在2009年8—12月的《农业机械》和《农机导购》杂志上, 除了杂志的读者和作者踊跃投票以外, 部分用户通过“中国微耕机信息网”投票, 另外还通过本刊通讯员向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村修理网点、农机手和农民征集选票。至投票截止时间, 总计收到有效选票2 542张。从投票者的职业看, 选票最多的是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和农民, 有890张, 占35%;其后依次是农机技术推广人员, 有560张, 占22%;企业管理、科研和服务人员有244张, 占9.6%;农机公司的管理、营销和服务人员有208张, 占8.2%;农机修理人员有178张, 占7%;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有142张, 占5.6%;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校的人员有152张, 占6%;其他人员 (投票者职业栏未填写) 有168张, 占6.6%。从投票者所在的区域看, 他们分布在全国30个省 (市、自治区) , 其中票数较多的省区依次是黑龙江、新疆、河南、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安徽、陕西、江西和吉林等, 这与《农业机械》杂志发行区域的分布大体吻合。

获奖品牌特点

本刊编辑部将读者和用户的投票进行整理统计, 按品牌填写栏顺序采用加权方法累计各种产品的得分。具体计分方法:填写在选票第1栏的品牌产品乘以权数1.5, 第2栏乘以1.2, 第3栏乘以0.8, 并对产品创新奖进行特别加分, 最后计算每种品牌产品的得分总和。根据这一计算方法, 我们初步评定了一批名单, 然后在征求行业有关专家的意见后, 最终确定了获奖名单。本次评选活动有别于往届的一大亮点是隆重推出了“微耕机行业10大品牌”。

从本次获奖品牌的特点看, 一些面向全国市场, 特别是产品质量好, 用户使用效益高, 在全国各地用户中影响较大的品牌, 得分都比较高。如福田雷沃谷神轮式小麦联合收割机、雷沃欧豹中型 (50~100 hp) 拖拉机, 东方红中型 (50~100 hp) 拖拉机、多缸柴油机, 约翰迪尔轮式联合收割机, 久保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手扶式插秧机, 洋马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 农哈哈免耕播种机, 时风、江动、常柴单缸柴油机, 东风小型 (25~50 hp) 拖拉机、中型 (50~100 hp) 拖拉机, 雷沃谷神、沃得、碧浪履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春翔、亚澳旋耕机等。这些品牌产品中最高得分达1 920分, 最低的也超过了1 200分。

其他获奖品牌得分也都超过了800分, 但其票数要么各地区都较少, 要么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如各品牌的大型 (100 hp以上) 拖拉机, 在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的得票数比较高, 但在其他地区得票相对较少, 这与该种产品的使用区域、市场布局有直接关系。各个地区得票数都较少的品牌, 说明产品质量和信誉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性的品牌, 说明市场分布面不够广。同时也说明, 有些产品在各地区的适应性还不是很强, 生产集中度还不是很高。如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还存在地区适应性问题;农用小型挖掘机、旋耕机生产厂家众多, 但集中度不高,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品牌经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次评选中, 对于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5类产品, 未能评选出获奖品牌。其原因:一是部分产品的生产厂家众多, 集中度低, 得票比较分散, 缺乏个性突出的优势品牌。二是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高, 用户选不出自己满意的品牌。三是产品市场保有量较少, 用户投票数自然不多, 如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四是读者和用户的关注度降低, 对于量大面广的传统农机产品, 用户的兴趣降低, 关注焦点转移到大型、高效、高性能以及市场热销的产品上,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装备向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有关。

从历届《农业机械》全国用户满意品牌评选可以看出我国农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1998年的评选, 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和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是当时用户比较关注的产品;2004年的评选, 多缸柴油机、中大型拖拉机、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是热点;2007年的评选, 中大型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手扶式插秧机、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等产品比较受青睐;而本次的评选, 大型 (100 hp以上) 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和微型耕作机等产品得票数较高。这说明, 我国农机产业结构正由传统的农机产品向大型现代农业装备和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小型产品发展, 由小麦收获机械向水稻、玉米收获机械发展, 由小麦、玉米播种机械向水稻栽插机械发展, 随之也带动了众多企业的发展。如大型 (100 hp以上) 拖拉机, 2004年以前, 国内还基本不能生产, 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进口产品满足, 约翰迪尔、纽荷兰和维美德的大型拖拉机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近2年, 我国的大型拖拉机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一拖和福田雷沃重工的市场销量不断增加, 用户满意度也逐步提升。

微耕机行业10大品牌

此届《农业机械》全国用户满意品牌评选出微耕机10大品牌。按照行业标准的要求, 凡功率不大于7.5 kW, 可以直接用驱动轮轴驱动旋转工作部件 (如旋耕) , 主要用于水旱田整地、田园管理及设施农业等耕耘作业为主的机器称之为微耕机。近几年来, 中央1号文件连续指出要“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微耕机为代表的轻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温室大棚及蔬菜园林等领域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的微耕机生产企业100多家, 年产销量超过60万台, 年工业产值超过20亿元, 微耕机已经成为农机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产品。2009年全国农机展上, 微耕机企业就有115家, 展出700多台产品, 生产企业数量和品种数量在2008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仍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目前, 我国微耕机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大生产基地——重庆。众所周知, 重庆是我国摩托车和小型汽油机的生产基地, 很多老牌摩配企业都涉足微耕机企业, 依托其资金及技术优势, 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 加上西南丘陵地区很大的市场需求, 形成了微耕机产业集群, 据有关专家统计, 重庆微耕机产销量约占国内市场的70%, 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之首, 产品年出口量近10万台, 重庆微耕机已成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机产品。

从此次投票的结果来看, 除北京、天津、山东和湖北各有1家微耕机生产企业排名入选前10, 其余6家企业均属重庆市, 这也反映出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微耕机生产基地。在用户和读者投票的基础上, 在重庆市农委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对入选的6家重庆微耕机生产企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走访和调查, 其中包括我国最大的微耕机生产企业——重庆合盛工业有限公司, 我国微耕机出口领军企业——重庆威马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由于不少用户投微耕机票时, 只写了重庆生产, 没有标明品牌名称, 这对于我们确认生产企业带来了不便, 为此我们走访了重庆农机管理部门。从走访和调查的情况来看, 重庆的6家微耕机生产企业不论从企业规模、年产销量、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管理经营等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 重庆市微耕机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不论从产品种类、质量、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 还是企业生产条件、售后服务体系、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等都处于全国微耕机行业的前列, 重庆微耕机产业集群已初步显现出“中国微耕机之都”的雏形。

企业的品牌推广

“金杯银杯, 不如用户的口碑”。企业生产的产品要销售给用户, 因此用户满意应该是企业的终极追求。用户满意不仅指产品的性能质量好、性价比高和使用寿命长, 还涉及到企业的服务、营销、文化理念的传播等, 而更重要的是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效益。

企业对于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应该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不仅要进行产品推广, 更要进行品牌推广。产品推广就是利用各种媒介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忠实度;而品牌推广是要把企业的理念和精神传递到用户中去, 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最终达到品牌增值的目的。“好酒也怕巷子深”, 这些产品推广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然而, 把企业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用户中去的宣传推广, 大多数企业做的还不够, 品牌增值还很少。目前, 国内农机企业的宣传还主要以产品推广为主, 而国际农机巨头的宣传则主要以品牌推广为主。

企业在品牌推广过程中, 一方面要注意准确选择媒体, 根据自身品牌的实力和需要进行宣传;另一方面, 还要注意跟踪和评价品牌宣传的效果。不但要注意宣传对销售拉动的实际作用, 还应注意企业及产品形象的提升, 以及广告环境的相应相称, 更重要的是通过充满活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的宣传, 向用户传递精神、情感、灵魂、信任和文化。

企业参加各种展览、展示、推介和现场演示等活动, 也是品牌推广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这些活动中, 不但要注意产品推广宣传的效果, 也要注意品牌文化环境的管理。

具有52年历史的《农业机械》杂志, 以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贴近实际和贴近读者的办刊特色赢得了农机行业和农村广大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是我国农机行业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和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级权威期刊。《农业机械》杂志是全国农机期刊界第1家搞广告、搞经营创收的科技期刊, 已有30年的广告经营经验, 与国内外众多品牌企业结成了较为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获得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 企业通过杂志的宣传, 将自己的产品、理念、精神和文化传递到广大用户中去, 进而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另一方面, 杂志通过众多品牌企业的加盟, 自身的知名度和经营效益得到了提高, 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的财力将杂志内容办好, 提高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本次评选活动, 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是, 凡是在《农业机械》杂志持续宣传的企业, 其得票数相对较高;而在杂志上宣传较少或者不宣传的企业, 其得票数相对较低。这说明, 持续的广告宣传对用户的冲击力比较强, 用户的认知度也比较高。这次评选结果集中了全国广大农机用户的口碑, 选出了用户信赖的产品, 应该说当选品牌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值得大力推广和宣传。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品牌具有类生物特性, 其健康成长和壮大, 主要靠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整个价值链过程中打造和培育, 我们衷心希望本次当选和未当选的生产企业, 提高品牌经营意识, 在品牌的打造、推广和经营上, 下更大功夫, 在今后的用户满意品牌评选中, 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为装备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获奖品牌和投票用户获奖名单

上一篇:重型柴油机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