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终极目标

2024-10-23

企业终极目标(精选12篇)

企业终极目标 篇1

4月2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和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高境界是中国标准全球通用,而语言服务是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工程。

蓝皮书项目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在中国参与的国际项目中,采用具有国际水准的英文版中国标准,将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打造中国标准的影响力与公信力。而如何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需求,更好地帮助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走出去”,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蓝皮书指出,语言服务作为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战略的基础工程,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中英文语言基础通识教育与标准化基础知识普及;培养标准国际化职业人才,并构建双语标准平行语料库与智能云翻译平台;翻译中国标准英文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国际项目推行中采用中国标准,最终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

蓝皮书副主编、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副所长蒙永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外商直接投资,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构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适应国际经贸新格局和构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资金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技术走出去,最终需要中国标准“走出去”。

据悉,目前,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标准英文化率在40%~70%,这些国家标准英文版等同国际标准或高于国际标准,而与之相比,中国标准英文化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标准“走出去”一方面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另一方面,通过标准互认、授权使用等方式让中国标准走向其它国家、在其他国家推广使用。

“不管是制造业企业还是语言服务企业,为了迎接有朝一日中国标准世界通用,眼下应脚踏实地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好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语言服务路径。”蒙永业表示。

蓝皮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有两大研究成果,分别为“中国企业语言服务需求调研报告”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战略分析报告”。课题负责人为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核心研究人员为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两位副所长崔启亮博士与蒙永业博士。研究团队耗时近一年,对21个省市十几个行业213家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语言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调研,并从语言服务的视角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走出去、中国标准走出去提供实施建议。

蓝皮书发布当日举办的“语言服务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50多所大学院系领导、40多家语言服务需求企业以及100多家语言服务企业,共计400多人参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智洋、欧洲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SESEC)总监徐斌分别就标准国际化、欧盟标准制定与推广在 “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标准化”分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

企业终极目标 篇2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了大江南北。虽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低俗文化,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青少年的盲目追星。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几个年轻的女孩真的成功了,她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反观自己,差不多的年纪,但我们默默无闻,在日复一日程式化的生活中消磨青春。其实“星光灿烂”离我们并不遥远,但为什么我们无法到达?因为不想,所以不能。

一个思想,即便是不真实的,也可以影响我们,只要我们相信它是真的。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连“想”都不敢。在实践之前,我们就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李宇春漂亮吗?不!

李宇春歌唱得很好吗?不!

如果我是李宇春,我连比赛也不会参加。要相貌没相貌,要身材没身材,要唱功没唱功,凭什么赢别人?

李宇春的成功证明了,只有敢想敢做,才有机会成功。如果连想都不敢,我们连机会也会失去了。

有个故事在西方神秘地流传了一百年。一个年轻人,接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要他在一个玫瑰花园,去见一个神秘老人„„从此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变。其实老人只是告诉他:想要成功就要有成功的野心。

很多事情,其实我们真的可以,但我们不相信自己,所以连想也不敢想,在一切都还未开始之前就先放弃了,于是我们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或许,通向胜利的道路确实是漫长而艰辛的,但绝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给自己赢的信心,那么就没有人可以帮你了。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敢想敢做时,我们的心灵就足够强大,我们便可以创造一切,享受一切。

习武的终极目标 篇3

对于习武目标的界定,在不同的年代,因习武者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背景、经济概况、习俗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听到习武人群对于习武目标的不同回答就不足为奇了。

习武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这正可以反映出武术博大精深的一面,映射出习武目的的多元性、层次性。

其实,我们细心观察那些真正长期、热爱习武的人群时会发现,他们习武的目标是追求一种修养,一种道德的修养、武德的教化。

古人云:“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德的修养极为重要,武德的高低反映出习武水平以及达到的境界的高低。反过来说,习武是一个修养、教化的过程,无论你的武学修为达到何种境界,这个过程都是对自己的不断完善。

武术以文化内涵丰富而负盛名,如何再现武术文化是当今习武之人所关注的。武术文化实质上是通过习武者的感受与体验展现出来的,对武术动作、武术内涵的体验,使人们迷恋于、折服于、陶冶于武术文化之中,更成为习武者一生的追求。

道家的无为与内外兼修、儒家的入世情怀、易家的身形兼备,都渗透到武术文化之中,我们在掌握了武术外在的物质层面(技术)后,会渴望精神层面的满足以达到武术的上乘境界、不断追求武术的真谛。武术修为是达到武术上乘境界的途径。

现如今,竞技武术似乎更侧重于比赛成绩,追求“高、难、美、新”的技术趋势。其实,这种习武的追求也是一种修养的培养,这种潜移默化将会影响习武者的一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于挑战,将会成为习武者未来立足社会的资本。精神的熏陶、文化的素养,是技术背后的一种终身修养。

导行——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 篇4

一、在新课导入中导行, 启迪行为动机

一个好的开头等于事情成功了一半, 思品课教学也是如此。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 离不开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过这一对学生导行的契机, 以此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道德行为动机。如学习“谦让”主题内容时, 上课伊始我首先拿出大小不等的三个苹果对学生说:“现在我们要把三个苹果分给三位小朋友, 请同学上台表演如何分苹果, 自己是选择大的, 还是选择小的?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一种什么表现呢?”通过表演、讨论、分辩等环节的启迪, 引导学生养成初步的良好行为, 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懂得在关系到个人利益得失时要知道谦让。

二、在教学过程中导行, 激发行为情感

故事中往往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学生常常对优秀的童话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寓言故事等如痴如醉, 这是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这一德育资源, 用故事把学生引入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愉快地认知道德观念, 激发行为情感。如学习主题“珍惜时间”内容时, 目标是教育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 懂得珍惜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应该做的事情, 提高做事的效率。教师选择了“飞夺泸定桥”、学校运动会竞赛场上争分夺秒, 取得优异成绩等真人真事讲给学生听, 并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讨论回答, 每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才对?

三、在辨析训练中导行, 提高行为认识

在每个主题内容后面的思考练习中,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题意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口、脑、手等感官的参与, 在比较、分析、辩论中加强行为辨析能力训练, 就能达到强化观念, 提高行为认识的目的。

1. 看图画辨析。

如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设计这样四幅画: (1) 一个小朋友用一枝竹竿扶正弯倒的小树; (2) 两个小朋友在跳橡皮筋, 皮筋的一端系在小树上; (3) 一个小朋友在树枝上荡秋千; (4) 两个小朋友在给小树涂刷石灰水。待学生观察后, 教师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的行为对?谁的行为错?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主题时, 针对学生在路上玩的特点, 设计小明上放学的路线:小明家与学校附近有一个玩具店和一个网吧, 小明如何选择上学、放学的路线?让学生们为小明设计上学、放学的最佳路线, 接受别的同学的质疑并针对各种假设情况进行答辩。这样, 学生对上、放学路上要珍惜时间就会铭记于心, 同时认识到在路上贪玩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2. 看表演辨析。

教师可把辨析的内容编成小节目, 课前辅导几个学生准备好, 课堂上, 由学生表演后评论辨析。小节目的内容最好结合本班实际, 以班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为宜。例如, 学习“珍惜集体荣誉”主题时, 如何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珍惜集体荣誉, 是本内容的难点之一。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发现天天强调的卫生评比就是个突破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品表演: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大扫除, 少先队干部检查各班的卫生区域。五年级一班的黄伟平发现自己班的保洁区内有一张废纸, 为了班级能够得到“卫生标兵”的循环红旗, 他悄声地跑过去不经意地把纸踢到邻近其他班级的卫生区。让学生演了后评论黄伟平在看到班级悬挂的卫生红旗后会怎样?评了再演:黄伟平重新捡起纸, 并向少先队干部、班主任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为班级赢得了真正的荣誉。通过这样的评、演、辩, 学生就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言行, 辅以教师的点拨、激励, 学生的道德认知就会春风化雨般转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扮演角色的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教材才能进行很好的表演, 其他学生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更容易领会教材内容, 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听故事辨析。

如教学“待人有礼貌, 会使用礼貌用语, 不打架, 不骂人”这一内容时, 我在播放《小白兔问路》的故事后提问:“为什么小白兔问路时, 黑马、老山羊、长颈鹿都不理睬他呢?后来为什么受到长颈鹿表扬?当你有事需请教别人时, 应怎么做?”也可请学生讲述《岳飞传》中牛皋与岳飞问路不同情形的故事,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 指导自己的行为处事。

四、在课外活动中导行, 培养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 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遵循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和行为习惯养的规律, 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工厂、景点等德育资源, 多途径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用所学习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延展, 要与其他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相结合, 做到校内外行为训练的一致性、连续性, 让小学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茁壮健康成长。如学习“团结友爱”时, 对待同学要团结友爱, 互相关心、帮助, 这是每个孩子都知晓的道理, 但生活中还是经常出现同学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为了不断深化学生的行为认识, 形成行为意志。就要注意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如可借助少年队阵地, 组织学生与贫困山区同学进行“手拉手”结对子互帮互爱活动, 还可以与少先队的“达标争章”活动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等相结合, 将导行训练延伸到课外,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 ,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校里学会的道德认真指导自己在生活、社会中的行为, 才能实现品德课的根本目标。

营销理念:营销的终极目标 篇5

对于营销,目的是使推销成为不必要,营销的重点在于“营”,目标是“销”!为了更好地“营”,营销构建成了一系统,其主要内容和概念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定位、需要、欲求、需求、市场供给品、品牌、价值和满足、交换、交易、关系和网络、营销渠道、供应链、竞争、营销环境和营销策划/方案等等。

营销是一过程,其主要过程有:机会的辨识;新产品开发;对客户的吸引;保留客户,培养忠诚;订单执行;客户回访等等。营销的任务一方面是负责把企业的全部产品销售出去,另一方面要满足目标市场未被满足的需要,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物质生活的标准和质量,

营销的原则包括:在制定营销战略时对消费者、竞争者和分销商中心地位的尊重;对每一个市场进行市场细分,根据自己公司的实力和目标选择前景最好的市场细分;对于每一个目标市场选择市场细分,研究客户的需要、认知、偏好和购买过程;通过认真定义、创造和交付更好的价值,在目标市场赢得优势。当然,营销还包括了广泛的营销调研、相应产品的研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开辟拓展以及使市场了解这种产品。与销售相比,营销是范围更广且更具综合性的过程。

营销不仅要满足需求,更要引导和创造需求,需要产品导向、技术导向、竞争导向、客户导向的有效统一,营销不仅要销,更要低成高效率地销;不仅要搞定上门顾客,还要主动出击找相应的客户,有针对性的和客户进行联系,如利用贸易通、电话、传真、邮件、信函、博客等联系客户;因为一方面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另一方面是好酒还需要吆喝。

营销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不但需要针对某个特定市场纵向思考,而且要横向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品,因为改变游戏规则和引导消费,颠覆传统,将能创造更大的商机,因为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是企业的永恒追求。对于营销模式与策略,笔者认为无定式,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幸福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篇6

理财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我们理财前。应该先弄清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入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金钱心理学”指出,金钱不是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牵动人们内心深处很多心理因素。许多人认为,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其中包括自信、自尊,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钱代表自由。其实,正是因为自信、自尊、安全感等等这些,才使我们对金钱兴致勃勃。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财,却忽略了理财开始时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一味地奔波于财富之中,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累积幸福。有的人以为有钱后可以自由,却发现理财后更不自由了:有的人希望有钱可以讨人喜欢,真的有钱后却认为周围的入都是为了贪图他的财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这些都背离了我们理财的本意。

这就像为了追求幸福,人们一头冲入理财的跑道,但往往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起跑时的终极目的在哪里。 别被“快乐跑步机”拖垮

很多人在理财中有疑惑,本来认为“我只要这次赚了钱,就会开心很多”,可真的赚钱了,却没有当初想象中开心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发现,心情和财富的关系就好比一台“快乐跑步机”。在我们踏上跑步机后,如果维持一开始的速度奔跑,只能原地不动。只有加快速度,超过跑步机的速度,才会有进展。快乐也是如此。原来有了100万元,很开心,但慢慢适应了100万元这个强度,要150万元才会开心,到再下次就变减了200万元。就像跑步机,在适应了一个状态后要更高的强度、更大的刺激才有同样的快乐。正因为有了“快乐跑步机”的效应,有些人炒股票,开始觉得每年有10%的收益很满足,可是真的达成后,就觉得有20%的收益才会开心,这就是人们的心理运作原理。很多人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的跑步机,一旦上了机器就下不来了,只有一直不断地奔跑。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光光打理口袋里的钱,而是做幸福的投资者,这些人会清楚意识到可能出现的“不断奔跑”的情况,而能改变这种情况的方式可能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因为金钱如果只是数字没多大用处,只有把它变成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动才有意义。比较直接的可以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去吃顿好的,买套豪宅,穿名牌衣服,提名牌包等等,这些都使人产生快感。然而只做这些当然不够。我们还可以把钱花在有满足感的事情上,例如旅游、爬山、下海等等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大精力坐飞机去国外,参加铁人三项赛,把自己累得半死,但他们觉得真的快乐。这其实就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快乐、满足。另外,钱财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是缘于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学习某些技能,像摄影、极限运动等等。或者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投入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同样快乐。如果有了钱却不能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幸福感。总之,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才会有幸福感。

穿上幸福的“防弹衣”

另外,我在3年多研究理财情商的经验中发现,从事理财的人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理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不把重心偏侧到任何一边。做轻松的投资者,不做失魂落魄的理财家。我们当然希望财产不要缩水,可就算财产有起伏,这些人是最不容易丧失幸福感觉的。他们有情绪的“防弹衣”、幸福的“防弹衣”,财产的多少不会过于影响他们幸福的感受。

感动: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篇7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动因素, 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

语文教材中感动因素很多, 但不外乎作者对大自然的美景描绘、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感动因素, 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知识, 在感动中升华情感, 在感动中提高智慧。

1.让学生为课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美景而感动。

所谓美感, 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外在形式特征 (如色彩、声音、线条、质地、形态等) 的内在意蕴和情感意味的感知和体验。美感不是快感。美感是一种纯精神方面的心理活动, 与实用活动无关。快感却与生理反应有关。“口渴时要喝水, 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 吃了饭就得到快感。” (朱光潜《谈美》) 显然, 语文教学追求的感动境界, 绝对不是快感, 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感受, 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教育学生追求美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开始, 浩如烟海的典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 它们或凄美冷艳、或明丽动人、或苍茫苦涩、或浩瀚雄浑, 无不勾起我们无尽的遐想, 无不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语文教学就是要利用课文中诸多描绘的美景, 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流连忘返”中, 在心灵深处绽放出一朵朵高尚的生命之花。

2.让学生为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真情而感动。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 绝大多数都是作者的真情凝聚。比如:体现文天祥九死其犹未悔的忠君爱国精神的《指南录·后序》, 表达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永恒和瞬间关系思考的《春江花月夜》, 表达杨绛对在苦难生活中挣扎的社会底层小人物无限同情的《老王》, 抒发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蝉》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用他们纤细的心灵触须去体会课文的涵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自身的高尚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3.让学生为课文中所呈现的哲理睿思而感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流淌着绵延不绝的文明之脉, 彰显着无数先哲的聪明才智和缜密严谨的理性思维。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动于课文中所呈现的深刻意蕴、哲理睿思, 如诗词、散文的气势磅礴、奇思妙想, 议论文的缜密的思维、深刻的说理, 说明文的平实朴素、娓娓道来, 小说的栩栩如生的生命形象, 等等。学生在阅读中感动, 在感动中获取知识, 在感动中传承文明。

二、充分发掘教学中的感动因素, 让教师在感动中教学

课程标准主张建立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旨在改变传统的语文课程的确定性, 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开放性, 拓展教学的空间, 增强师生的自主性。这样, 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 是教材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

1.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结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首先需要钻研教材, 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 要感动于文中的人情美、言辞美等。同时, 还要紧紧扣住文本中的情结点切入教学, 感动才会如约而至。例如, 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 作者家长里短地叙述至深至沉的父爱, 这种父爱学生于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 但又很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这种深沉的父爱。因此, 在让学生接受这一点的时候, 教师不妨多选几篇或举几个关于父爱的例子, 这样文中那真切动人的父子挚爱深情, 就会感动于学生。

2.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点”。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 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 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 它散发着神秘的魅力, 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 能放射出独特的光芒, 给学生于无限的学习智慧和启迪。好的导语应当紧扣教材的情结点, 使之成为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无声的陶冶和感染, 从而奠定课堂教学的感动氛围。深情的导语, 教师融合了自身的喜怒哀乐的激情, 同时也诱出了学生的欢笑或泪水, 这无疑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生活中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感动, 缺少的是易于感动的细腻的心灵。新课改倡导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给予了师生畅所欲言的广阔平台。在课堂上, 只要教师时时处处留心倾听, 学生那些富于个性化的精彩发言会让你吃惊和感动。只要教师及时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会对你的教学内容的理解投入更多的热情。

4.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点”。

在教后反思中, 教师往往会有两种体验:一是成功的喜悦, 二是失败的沮丧。当回想起课堂上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或教学中的疏漏、失误时, 教师会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表现而激动, 这种激动将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自我, 发现自我, 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 使缺点和不足得到及时修正。只有这样,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三、强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使师生双方在感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感动来自于互动, 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 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 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1.教师因学生的感动而感动。

在教学中, 文本的美景、真情、哲理睿思感染了学生, 他们或嗔或喜, 或怒或悲, 纯真的天性得以极致发挥。每当自己的付出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的时候, 教师的内心都会获得极大的愉悦。于是, 教师因学生的感动而感动———更加投入地讲解, 更加动情地分析, 以致获得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 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主动与同学互相讨论、互相启发, 形成教材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的良好氛围, 生成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学生因教师的感动而感动。

感动源于激情。课堂是师生展示才华、放飞梦想的场所, 是师生激扬青春活力、诠释生命真谛的舞台。教师要用激情燃烧自己, 用真情感染学生。比如, 教师在课堂上热情洋溢地范读课文, 声情并茂地解析课文, 潇洒自如地板书点析课文……都会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在课堂活动中, 激发学生感动的因素有许多。比如:从教师的激情导入中得到感动, 在对教材的阅读中采撷感动, 在师生的广泛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 在用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激起感动, 等等。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 就有了师生的共鸣, 而通过共鸣, 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 唤起其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 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善治: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篇8

关键词:社会管理,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以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标志, 中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迈入了“以社会管理为中心”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当前中国, 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 由经济建设向社会管理转轨, 核心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 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把“蛋糕切好”上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努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对各级政府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管理概念提出的背景与过程

社会管理是相对经济管理而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并且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日渐成熟。如果与经济管理体系相比, 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则仅仅处在起步的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普遍贫困”, 我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建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 社会公众的“不公正感”强烈, 经验证明, 这种情绪蔓延和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 并最终使经济建设的努力化为乌有;二是权力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公共权力的公信力下降, 直接导致社会诚信度降低、社会安全感下降、社会团结和凝聚力流失、社会不稳定性加剧, 最终会使市场经济变成“腐败经济”, 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甚至濒于崩溃。 (1)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 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为中心的社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四大建设”理论, 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 这是“社会管理”一词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2010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了“社会建设”的六个方面, 把社会管理与民生建设紧密联系起来。2011年2月举行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被作为专题进行研讨,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第一次将社会管理内容单独成篇, 在第9篇中以“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题, 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2) 这一清醒的论断预示着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是达到古代明君贤臣所追求的善治理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人民的幸福与尊严。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 实现的最根本方式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党和政府要以邻为鉴, 接受部分发展中国家社会动乱的教训, 努力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障碍, 建立一个具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现代性”社会。

我国的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三是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社会组织、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五是社会治安体系或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六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七是人口工作与管理。

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 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了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能力提高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是关键。社会管理能力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政府自身建设”, 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防止“特权腐败”, 实现“权力约束”, 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 从而在根本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信, 形成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制, 减少权力对社会的过度干预和渗透。

三、社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 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这是对近年来基层群体事件频发的清醒分析, 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点, 而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难点。

汉代王符曾经说过:治世者若登丘矣, 必先蹑其卑者, 然后乃得履其高。 (3) 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 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 慢慢登到高处。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 如何开展社会管理呢?

首先, 党和政府要从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党和政府一定要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并把廉政放在第一位。廉洁是群众信任之基, 是政党执政之本。事实证明, 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已经导致了比较普遍的干群对立, 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 严重破坏着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影响着我们党的生存与发展。在基层工作中, 要加强人文关怀, 注重心理疏导, 综合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 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 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第二, 要让人民生活地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饱暖而知礼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有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 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官员紧跟时代的步伐, 转变思维方式, 放下身架, 科学发展, 民主施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多与群众沟通, 倾听民声民意,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小事小办, 大事大办, 不出事不办”的管理陋习, 让人民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孔子说过, 天下有道, 则庶人不议, 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 社会管理必须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 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以德治国, 就是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发展并完善以“八荣八耻”为内核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体人民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第四, 必须走出“政府放手, 社会去办”的误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不是过多地把政府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办, 而是要确保党委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到位;不是过多强调按照人口比例发展社会组织, 而是要加快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改革, 完善职能, 将其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 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真正成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补充, 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稳定, 才能有发展。只有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 (4) 强调社会管理, 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保证。三十多年来, 我们的经济社会建设从单纯强调发展, 到“又快又好发展”, 又到“又好又快发展”, 再到今天的“平稳较快发展”, 随着发展思维的转变, 中国必将迎来更加和谐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竹立家《中国未来30年将以社会管理为中心》

(2) 《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3) 汉代王符《潜夫论》

多渠道共存才是终极目标 篇9

电商无疑是近年来企业最为关心的、最敏感的词,线上的一片繁荣,带来了线下的一片吃紧声。有消息说,最近很多地方的文具批发市场出现空置现象,经营电商也必须仰仗那几个大佬们的脸色,线上营销的渠道基本被他们垄断了,自建的电商平台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这种空巢现象不止发生在文具批发市场中,日历、礼品等往常过年前后比较红火的生意,在批发市场里也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些产品都是可以在电商平台上方便交易的,因此导致批发市场客源减少,不少文具批发市场的商家也做起了淘宝生意。现下,几乎所有的文具批发场都是一边做批发生意,一边打理淘宝店,有的商场也有反馈,网络销售其实不逊色于地面实体店的批发和零售量。

在目前的情况下,批发市场还很难一下子与电商很好的融合,比如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如果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另外,从现有的文具电商平台看来,由批发市场简单转换为电商平台的局限性很明显,难于形成规模优势,电商平台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和昂贵的宣传费用,很多批发市场无法承担这笔建设费用支出。

作文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发展 篇10

无论是传统的写作理论,还是现代写作理论,其针对的对象大都是作品和作家,而不是针对中学生的“作文”和中学生这一写作群体。而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最关键期,是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写作研究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起点。其实写作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写作已提升到确认自己、发展自己、自我实现的高度。而现代写作理论在我看来还根本没有从中学生的实际着眼,它的结论只有认识上的意义。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指导观念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写作理论的层次上。

如果说愿写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乐写就是写作教学的追求。只有愿写、乐写才能达到通过写作促人发展的目的,只有愿写、乐写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从这个方向来说,没有着眼于学生愿写这一写作起点的理论,是脱离实际的理论,也是忽视人的发展的理论。当然,写作教学没有有效地促使“人”的发展,不仅仅指理论层面的缺失,也指我们不当的操作行为。

“大语文作文”教学是指向“人”的发展的教育观

写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正是由于它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精神过滤,通过精神符号的流泻而促使新因素的渗入,生命境界的提升,视野的扩大,并通过生活和自我的互动,表达与思考的相融,而感受心灵的力量和精神的张力,也因此便促使人的发展。写作的边界,就是生命的边界;写作的提升,就是生命境界的提升。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无论写作能力多么有用,多么重要,如果他们没有写的意愿。一切的言说都是无用的。

因此,能促使人发展的作文教学应有以下着眼点:

写作教学首要的着眼点,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而现在偏偏是不少学生不愿意写作、不乐意写作,或是被迫写作,“不愿”“不乐”“被迫”不仅消弱了写作的功用,而且丧失了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身生命的活力,丧失了学生真正观察自然、感悟世界、丰富心灵、提升境界的自觉。

生活是基点。作文由于高考的误导,由于写作技术主义的盛行,作文教学极其悲哀。所谓的悲哀,写作本来是抒发心灵的东西,而现在成了流水线上的拼装物;作文本来是自然表达的需要,现在竟成了纸上的作秀;作文本来要培养人的优秀品格,现在竟成了对优秀品格的扼杀。写假得高分,作秀受推崇。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所致。我们根本没有以生活为基点,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研究、表达来抒发其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从而促使自我的成长。作文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就不会有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就没有思想、情感的生成,也就不可能促使学生的发展。

求真是前提。我们要求学生写作的求真,就是坚持一种正道,就是培养学生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我们说只有善者才能求享,只有纯者才能为真,只有美者才能成真。求真说白了是一种品质,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人生境界。而“虚假”是一种生命本真的丧失,是一种恶德。人间的一切灾难、件件卑污大都从虚假起。作文教学是提升心灵境界的精神活动,而我们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人的发展又是什么呢?

自由是根本。在解决如何让学生愿写的问题中,不少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往往有限。其实写作是人的自然天性:今天数以千万计的“博客”,就是证明。人有情感需要宣泄,有苦闷需要倾诉,有困惑需要发问,有寂寞需要排遣,有乐事需要分享,有痛苦需要抚慰,有新知需要教喻,有无聊需要白娱,有感悟需要炫示。这些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需要。而学生为什么经过教师的指导,又不愿意写作了呢?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表达的自由,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诲太繁,规训太重,要求太苛。泯灭了学生写作动机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当一个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而以自己的方式言说的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发现他们这种精神进取、生命蓬勃的自然需要,而指手划脚;当学生开始有写作的欲望、行为,经过教师的指导而泯灭了这种欲望,停止了这种精神行为时,从写作对学生发展意义上来说,教师实在是“误尽苍生”。在实施“大语文作文”教学观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诘问,让学生“自由”写,所谓的“写作内容无禁区,写学形式无禁地、写作语言无禁忌”,老师做什么?我的问答是发现、鼓励。在写中提高,或者说写就是提高。当然“自由”不仅是解决学生愿写、能写的关键,促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鼓励为中心。不少同仁问我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发现和鼓励。“发现”是“鼓励”的前提,鼓励是促进、固化、推动学生写作优点的手段。有的老师还问,鼓励优点,学生作文中的缺陷怎么办?缺陷当然要指出,但应是在不伤及写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优点,只有缺点又怎么办?这样极端的情况是很少的,就是有这样的学生,那更需要我们“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优点来,绝不能只指缺点。开展作文评议最好的策略是放大优点,缩小缺点,有时甚至是不言缺点,而通过写去使缺点消失,因为作文是在学生反复的历练中通过自悟才能提高的一种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以指责学生写作的缺陷为要务,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快就会丧失,写作的任务就不能完成,通过写作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将是一句空话。

“大语文教育”与“大语文作文”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的教育思想。从张孝纯老师1985年发表的《“大语文教育”刍议》开始,二十多年来,“大语文教育”思想便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展现着它生机勃勃的活力。不少地区依据“大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教改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如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一样,将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有四个方面的要素: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保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

其基本特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它的模式是一体两冀,“一体”即课堂教学这一主体:“两翼”即语文课外活动,语文学习环境。而大语文教学的精髓是“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纵观“大语文教育”思想,它的特征有三个:

一是语文学习的生活性;

二是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这是语文学习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但从其模式的操作来看,它主要着眼的是阅读教学,对于作文教学只有少量的涉及,即习作教学的五项重点:“重积累、写真实、开思路、讲序列、求自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写作要求的提高,“大语文教育”本应有它的发展。因此,本世纪初依据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大语文教育观”,动力学理论,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自主、合作、探究、唤醒的理念,我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点,写作内容无禁区、写作形式无禁地、写作语言无禁忌,求真求实为双翼”的“大语文作文”教学观。

“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和“大语文教育”的本质联系,是“联系生活”这一精髓。“大语文教育”的生活观,是“大语文作文”的基础支撑。“大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整体性特点是“大语文作文”的基础追求。

但“大语文作文”无论在思想和操作层面上都丰富了“大语文教育”思想。

“大语文作文”拓展了“大语文教育”的内容,使“大语文思想”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大语文教育”思想,通过“大语文作文”而更趋丰富和完善。

“大语文作文”的目的性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大语文作文”着眼于“人的发展”,着力通过作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写作素质,成就完美人生。

引入“自由”因素,并强调“自由”是实现写作目标的根本,自由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强调作文教学的激励作用。“大语文作文”教学强调激励,并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以期达到学生愿写、乐写、能写的教学新境界。

转板上市不是终极目标 篇11

2013年12月1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这意味着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本刊记者近期就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及上市公司治理等话题,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宋清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支点》:请您谈谈新三板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

宋清华:新三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设立新三板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重要举措。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目的是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从宏观上讲,场外市场的建设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并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新三板的设立也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萎缩有关。近年来,因监管原因,企业不能更好地通过上海、深圳的资本市场融资,新三板则可以让一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融资场所,有一个股权转让的平台。

新三板定位于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场外市场,相当于中国的第三个证券交易所。新三板的设立,也与北京想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关。北京有政治地缘优势,通过新三板,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得到迅速提升。

《支点》: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标准对新三板挂牌公司有哪些意义?

宋清华:2012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只有207家,其中有170多家企业来自中关村,截至2013年12月下旬,已达350多家。相关报道说, 2014年底有望突破1000家。

新三板快速大规模扩容,如果挂牌企业投资价值偏低,透明度不高或者不规范,对投资者肯定会有影响。企业想直接转板上市也必须接受监管,至少同类型的融资方式和同样的融资额度,在监管中要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人为地引导更多企业投奔进新三板。

新三板能发展到多大规模,火爆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中国的社会资金量很大,但资本市场发展与社会资金量不太一致。如果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能给投资者稳定回报,大量资金就会流向股票市场。过去沪深股票市场发展的教训是新三板市场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警惕的。

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企业自身需要有投资价值。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要作区分,否则,资金就形不成有效配置,形成浪费。

《支点》:您认为转板机制对新三板有怎样的意义?

宋清华:能不能上市交易,恐怕不是新三板的终极目的。将新三板的成立和发展与主板、创业板联系起来,不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公司上市后能吸纳更多资金,甚至也有益于社会知名度和企业形象。但挤进高端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路径,有些企业永远不需要上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定位。

实际上,仅仅一个新三板,哪怕它迅速扩容,都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格局,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新三板使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有大幅上升。

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 篇12

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客户关系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将以其终极目标作为导向来进行管理。但长期以来,许多的研究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理论上认识的不统一就会使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多走弯路。因此,澄清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显得十分必要。另外,对于终极目标实现各企业做法不一样,笔者试图想寻找一种实现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的普遍规律及系统方法供企业参考。

2 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三段论、案例分析法。

3 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

所谓目标是指活动的最终结果,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手段之一要站在客户关系的角度配合企业完成这个目标;

众所周知的80/20法则指出企业的80%的利润来自20%的忠诚客户。权威专家研究表明,企业以10%最重要的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往往比从10%次要的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多5~10倍;忠诚的顾客每增加5%,企业的利润就可以增加25%~90%。另外,为吸引到一个新客户而花费的成本比巩固一个老客户要多3~5倍。因此,利用忠诚度,①可以大大提高利润率,使“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变成“忠诚客”;②可以增加关联销售,促进企业有关产品的销售;③可以产生强大的推荐力和口碑传播率。一旦客户形成偏好与忠诚,就很难“移情别恋”,减轻企业的竞争压力,大大降低企业的销售、广告成本。

从上述的结果我们运用归纳法不难看到:企业利润的大部分是来源于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因此一个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最终是要使客户重复购买行为产生,而行为是受情感影响,所以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引起客户在情感上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产生重复购买行为。显然,客户的忠诚度是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因为客户对品牌的情感忠诚最终会导致不断地产生重复购买行为。

4 理论界对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认识的误区

理论界对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研究有如下的观点:(1)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是客户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通过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们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但是顾客满意度并不一定能让顾客产生重复购买,只有让顾客感到相对主要竞争对手而言高度满意或者意外惊喜,才可能令顾客产生高度忠诚并能产生重复购买行为。(2)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是获取终身客户;这个终极目标并没有透过客户这个载体去研究深层次的有关人文的规律,我们通过由表及里的归纳的思维方法我们发现,成为终身客户的根源在于客户在情感上已经依赖企业品牌并已经成为具有品牌忠诚度的客户。(3)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是“一对一营销”这是对CRM终极目标的又一误解。“一对一营销”的实现包含四个要素:①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②根据顾客需要和他们对企业的价值细分客户群;③与消费者建立一种相互学习的互动关系;④将产品、服务和信息个性化、客户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在于它不仅要对企业的客户进行细分,而且要识别出企业的核心客户和客户价值,建立企业客户的金字塔,对处于金字塔不同级别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并认为有相当比例的客户是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所以“客户并非都是上帝”,企业应重点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客户群体,而这些客户群体是对企业品牌具有忠诚度并能产生重复购买行为的客户群体,对于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客户群体则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甚至根本不予以关注。显然“一对一营销”实际上是客户关系管理达到目标的一种方法。

5 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归纳了如下的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方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方法。

5.1 针对不同的顾客细分市场运用差异化的手段提升其忠诚度

企业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后,对不同的消费市场采用不同提升忠诚度的办法,对某些细分市场如果提升忠诚度的成本太高则可以放弃。比如可以以顾客所带来的利润为指标把客户分成高利润、中利润、低利润及无利润四组,对于低利润及无利润这两组除非他们具有潜在忠诚的可能,否则可以采取放弃提高其忠诚度的努力,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要形成数据库根据其特点进行一对一差异化的营销,比如对低端用户,忠诚度的来源形式就是价格忠诚、激励忠诚,企业给予他们的额外经济利益,如价格刺激、促销政策激励等所产生的;而对于高端用户,则是来自于更高层次的忠诚,主要表现在服务忠诚、品牌忠诚和公司忠诚等。

5.2 产品的更新换代要以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为导向

我们要通过一段时期内对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趋势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保证客户的忠诚。如“无限极”是中国较早的直销品牌,刚开始以中药保健品为主,后来直销企业的品牌越来越多,公司除了增加中药保健品品种以外,更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强化了客户忠诚度。

5.3 会员制营销彻底锁定忠诚客户

通过对客户忠诚度测试后,将现实和潜在的忠诚客户聚集起来形成会员,企业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他们举行联谊活动,加深其对企业的感情。企业有什么新的产品或者活动也可以通知这些客户,锁定忠诚客户形成会员可以降低企业与忠诚客户交往的成本。

5.4 用服务来引导客户的情感方向

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在售前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服务人员具备基本的礼貌素质和对产品的功能熟悉以外,服务人员的称谓也颇为重要。比如某品牌汽车在卖车现场服务人员的称是“买车顾问“。这一称谓极大地拉进了企业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售中热情地服务为客户产生品牌好感和忠诚度提供依据,同时对购买问题的解决也是成交的核心环节。比如现在很多药店设专家坐诊,帮助客户解答问题,刺激购买药品和增加客户对店的忠诚度。

售后服务通过客户购买以后帮助其方便地使用产品而增加客户对品牌的感情。如奥迪机场VIP服务、替换车服务、24小时救援服务、季节服务活动、透明车间管理系统等。这不仅扩大了奥迪“用户保有量最大、用户满意度最高、用户忠诚度最高”的强大品牌优势,更让广大奥迪用户充分享受到了高档、尊崇的用车体验。凭借出色的售后服务,自2002~2008年度,奥迪分别四次斩获权威调研机构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用户服务满意度调查”及“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调查”年度冠军。

5.5 超越顾客期望,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期望,我们能够在以下六个方面(或者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超出顾客的期望的话,那么顾客的忠诚度可能会显著地上升。即:价值、信息、速度、个性化、附送、方便。①价值,感知价值包括服务环境的外观,设施的舒适程度,产品的外观包装,服务人员的仪表等给顾客主观上带来的价值感觉。当然企业的可信任程度,企业的品牌形象等都是创造更高的感知价值重要的因素。比如麦当劳的汉堡包卖十几元,可是也许同样质量汉堡包在别的地方就不能卖到这样的价钱,因为顾客在麦当劳感知价值比在别的地方高。②信息,更清晰的有用信息是超出顾客的期望值的。比如广告公司定期给它的客户有关客户所在的行业的分析信息,以便使它的客户能在得到广告业务服务的同时也得到供其决策的行业信息。③速度,顾客不喜欢等太长时间才能得到产品或服务。纵观所有的行业,人们都需要及时得到别人的注意。④个性化,由于顾客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审美观的不同,其需要也有不同的个性。某服装公司在顾客买服装时,将顾客的形象拍摄后放进电脑,然后让顾客自己点击鼠标去将各种在电脑里已经储备好的服装样品试穿在拍摄好的自己形式上,通过满足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企业利润。⑤附送品,企业在顾客买货的时候,送上赠品会让顾客感受到购买的东西已经超过他们想象的价值了。⑥方便,电话或网上购物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方便性,而深度分销也同样因为方便而使顾客形成重复购买。

5.6 提高内部服务质量,重视员工忠诚的培养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认为,顾客保持率与员工保持率是相互促进的。这是因为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内部员工完成的,他们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是顾客评价服务质量的直接来源。一个忠诚的员工会主动关心顾客,热心为顾客提供服务,为顾客忠诚的形成竭尽全力。

5.7 利用网络体验营销培育顾客忠诚

顾客的体验包括感觉感官、情感、联想,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这种体验一般都是在实际的场景中获得,在网上同样也可以获得这种体验。①在网上通过游戏来引发客户在快乐的氛围里感受产品。比如台湾某品牌纸巾在其网站里设置游戏来吸引消费者,游戏中显现蛋糕打到某个人嘴边的场景,游戏者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在纸巾的产品类别中用鼠标拖动抽出合适的纸巾来给这个人擦干净,谁的速度快谁的得分多;另一场景是一婴儿撒尿,游戏规则和上述场景一样,而游戏场景有许多种,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游戏在快乐的情感中体验了产品,自然就会对产品品牌产生忠诚度。②让顾客在网上车间体验制作或选购产品和服务的乐趣,制作或选择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③企业的优质服务能让顾客愉快;为了确保顾客拥有满意的消费体验,企业可以提供简便的在线自助服务,使顾客得以自行解决可能的问题。提供充分的供顾客参考的信息与工具,用以便捷的完成购买过程。

此外,通过正式的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等方式告知顾客订单处理情况,以此保持顾客在等待过程中的愉快心情也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方法。

5.8 广告创意可以利用情感诉求引发受众的忠诚度

广告是一个信息传播活动,受众在接受品牌信息时会引起对该品牌情感态度变化。广告创意的情感诉求无疑是在情感这个层面上感染受众,使受众的情感朝着有利与企业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顾客忠诚度。如溶栓胶囊的“康复一人,幸福全家”,长寿长乐补酒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长寿长乐儿女情”等等,都是坚持心灵沟通,用情感的威力,使这些品牌造就了客户的忠诚度。

摘要: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赢得客户,就必然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那么,客户关系管理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呢?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一切客户关系管理将以此为导向,它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二个角度论证了客户忠诚度是客户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结论,并寻找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终极目标,客户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查兰.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M].中信出版社,2008.

[2]陈晓芳,方明.中国企业CRM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4.

上一篇:中国胖子在美国下一篇:柔性关节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