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胖子在美国

2024-10-23

中国胖子在美国(精选8篇)

中国胖子在美国 篇1

在老人院工作时发生的一起语言障碍的故事

护士长安娜及同事兼朋友的爱玛成为我心灵上的引路人。她们让我知道护理老人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爱心和同情心。

尽管我当时的英文水平还处在一知半解的极简单的会话阶段,尽管我从未有过在老人院里工作的经验,但我仍有着十足的信心,因为我有充足的理由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其一,我是由北京医科大学护士院校毕业的专业护士。出国前,已有近十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并被提升为护师。其二,我在常年的护理工作中,一直本着关爱病人、仔细认真、耐心平和的态度行事。

美国的医院也好,老人院也罢,所有的护士一律分成三班,早上7点到下午3点,下午3点到晚上11点,夜班11点到次日早7点,而且不轮换,也就是说,一个护士可以是长年固定在同一个时间上班。

最初,我被分在夜班部。这个时间上班的护士和助理们都是相当辛苦的,因为要从头天晚上11点接班,一直熬到次日清晨。夜班护士助理的工作职责大致可以分为:协助老人喝水、服药、如厕,而且还要给瘫痪的老人换尿布、清洗阴部、翻身等等。

我刚上夜班的前两周,是有专人带我的。我当时英文不好,在耳朵和嘴巴不管用时,我发现了“眼睛”的真正价值,真可谓是“眼里有活”。我一边仔细观察,一边默默牢记,再加上以前对基础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我很快地就进入了状态且独立工作了。

夜间经常需要帮助的有两种病人:一是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二是糖尿病患者。前者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慢性的不定位的腰痛、排尿不适等症状;后者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和体重减少。这两种疾病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同时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精神上的困扰。

马尔文就是这样一位患有前列腺炎的老人。他虽然要以轮椅代步,但夜间却坚持不用尿壶,而必须起身坐轮椅去厕所。几乎是从他一上床开始,他就打灯通知我,他需要如厕。于是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到他房间,帮他起身,坐上轮椅,推到厕所,然后再送他回到床上。但他上床不到半小时,又会打灯告诉我,他还需要再去厕所。于是,又是一番从头到尾的折腾。此外,再加上还要给那些完全不能动的老人定时定点地换尿布、翻身等等,一夜工作下来,真是筋疲力尽。

然而,工作上的辛苦还是次要的。与老人之间语言上的沟通是否良好,才是我最关心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问题。

我当时虽然是边工作边努力学英文,但是语言障碍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个内在的飞跃。

于是,终于在一天夜里,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在我管的老人中,有一个叫贝丽尔、患有慢性焦虑症的老夫人。这种病是以焦虑、紧张、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慢性焦虑症又称为无名焦虑,即患者说不清恐惧什么、担心什么,却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似乎总是等待着什么不幸的发生,而且常会有一些突发奇想的问题困扰着病人。

那一天夜晚,本是个平和的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悠远的夜空中,只有淡淡的浮云,映出一丝丝忧郁的条纹。我独自坐在寂静的夜里,老人大多已进入了沉沉的梦乡。多好啊,平安就是福。

然而不!有人的地方怎么能没有事呢?!就在我悠闲自得的时候,贝丽尔房间的指示灯亮了。我便飞快地来到她的房间。她的房间处在走廊的尽头。那是一个洁净雅致的睡房。一张舒适的单人床摆在屋子的中间,右侧是一张精致的小沙发,左侧是一张床头桌,上面放着一个玻璃雕花的小台灯。床中间睡着瘦小的贝丽尔。我看看她,轻声问:“我可以帮你做什么?”谁知她答非所问,眼里写着巨大的疑问:“你要杀了我吗?”我不明白她说的什么意思,再问,贝丽尔仍是同一句问话。我不明白,但又不肯明说。于是,我犯了初来美国、不精通英语的许多东方人爱犯的通病,即不善于摇头说“NO”,却爱点头说“YES”。谁知当我说了“YES”之后,贝丽尔脸上的疑问更浓了,伴着紧张与恐怖,她睁着一双迷惑的老花眼,直直地瞪着我,好像要把我的心看穿似的,但却再也不说什么了!任凭我怎么问,她也不回答了。我只好回到我的办公室。

谁想我刚刚落座,贝丽尔的指示灯又亮了。可怜的贝丽尔可能是想,或许可以找到一个美国护士来问个究竟。但,不幸的是我又出现了。她又问:“你肯定,你是想杀了我吗?”我仍旧含糊其辞。

但当贝丽尔第三次打指示灯时,我感到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鸡同鸭讲”的岔子,于是拉上了一个美国护士助理和我一块去。这才搞清了贝丽尔的问题,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当时我感到既尴尬又内疚。经过美国护士助理的一番解释,贝丽尔才算打消了疑虑,安心入睡了。

但这件事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子投进了我湖水一样平静的心中。只因为语言上的问题,我非但帮不了想要帮的人,反而使她雪上加霜,让贝丽尔承受了本来不该承受的心理负担。我想我现在是身处异国他乡,护理着一群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以英文为母语的美国老人,光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地掌握好能与他们沟通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要拜师学语言。

贝蒂恩师教学有方

我是幸运的。没过多久,我认识了贝蒂,她是个退休的高中英文老师。对我来说,贝蒂不仅永远是位可敬可亲的师长,也是一个忠实可靠的朋友。她牵着我的手就像母亲牵着女儿的手,陪着我一步步地走过了那段艰辛而又快乐的路。

我和贝蒂相识时,她已是个年过半百的人了,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她都和年轻人没两样。她的体态依然很美,高大而挺拔,像棵白杨树似的。她留着一头齐耳的栗色短发,整洁利落。她的眼睛细长且妩媚,每当她向下看时,浓浓的睫毛便重重地覆盖在面颊上,薄薄的嘴唇在纤瘦的鼻子下,显得个性十足。

她走起路来,步态匆忙而不失端庄。她全身的装束永远是简朴严格得无以复加,很少见她被各种多余的首饰拖累着。整个人,无论走到哪儿,总给人一种信心十足、精力充沛、聪明能干的印象。

自从我做了贝蒂的学生之后,她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对学问的严谨,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成为我日后人生的动力。

贝蒂第一次来我家时,身上背了一个大包。刚刚坐下,便从书包里掏出巧克力、饼干、水果等各种小食品。一边拿一边对我慢慢地说,大致的意思是,今天是第一节课,我们只当它是一个小小的聚会,边吃边谈谈自己。整个气氛随着各种美味的小吃及贝蒂的谈笑风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贝蒂简单介绍了她的先生和两个已婚的女儿。接下来,她腾出大部分时间让我慢慢地、一点点地、结结巴巴地讲我和我的家人,并一再鼓励我讲自己过去的故事、现在的状况和对将来的展望。

我想我当时因为硬是用第二种语言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肯定不会是有声有色的,有的只是枯燥无味、令人费解。而贝蒂却听得聚精会神并不时地点头,表示她明白我的话。每当我辞不达意、张口结舌、手足无措时,她总是拍拍我的肩,让我不必着急。她费尽心思来帮我“猜”出我想用的词,并就此发挥,对该词做一些解释。

在我费力而又用心地讲话时,贝蒂随时在她的一个淡蓝色笔记本上记着。这节课结束时,贝蒂为使我明白她的意思,一字一句地告诉我:我的英文其实不错,只是刚来美国,还不习惯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能否流利地讲英文,对我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只要我努力、用心、大胆,很快就能用英文交谈。她几句话让我信心大增,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起来。

第二次见到贝蒂时,她指着她上次的笔记告诉我:上次谈话中,记下一些我语法和发音上的错误,她根据我的弱点,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英文学习计划,并对计划做了大致的说明。

计划定得详细而又紧凑。第一部分是精读,其中包括一些世界名著的片断、通俗简易读物和报纸杂志上的短文。第二部分是语法,语法书是由贝蒂推荐的,其中包括各种英语语法的说明、用法和练习。第三部分是写作,贝蒂要求我每天写一篇短小的日记。第四部分是听说,课本用的是我当时从祖国带来的《英语900句》,根据我工作上的需要,贝蒂为我增加了一些医学方面的常用词及对话。

就这样,贝蒂每周自己开车到我家来一个晚上,每次两小时,我们按照她的计划,每次交替地进行着英文的读写听说的练习。贝蒂让我用一个小录音机将每次课的内容录下来,这样,我自己可反复地听,从而加深印象。

贝蒂讲课时总是深入浅出,将枯燥复杂的语言学习变得妙趣横生。我不是一个懒学生,加上年轻、记忆力好,课后多下些功夫,总能比较顺利地跟上她的进度。唯独在英文写作上发生了一些困难。最开始是不知道写什么,等好不容易发现一些可写的事,又发现找不到适当的英文词句来表达。于是我和贝蒂商量,是不是可以暂缓写日记这一环。

作为老师,贝蒂是固执的。她对我说,写作是外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因为大多数人总认为写作是作家的事,与己无关。其实不然,一个人只有在写作中,才能真正明白词汇的含义,了解语法的来龙去脉,才能渐渐地将这种语言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拗不过贝蒂,我只好继续写,她则继续改。说也奇怪,写多了,笔头居然顺起来,连带着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这让我更相信贝蒂,更希望做她的好学生。

贝蒂在教我的过程中,试着向我解释:人的语言有两种,有声的和无声的。无声的部分又叫“思维”。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与人交谈,因此有声的语言是有限的,而无声的思维则是时刻都在进行的,是无限的。她建议我试着用英文想事,她说这等于你随时随地都在练习用英文和自己述说,向自己提问、向自己解释,进步会很快。我试了,果然很灵。

贝蒂教我虽然一丝不苟,但她却从来不给我过多的压力。我笑着问她,是不是愿意让我做一次严格的考试?她也笑,边笑边说:“不用坐在屋里考试。你在美国,每天要和人打交道,所以人人都是你的考官, 成绩的好坏都在实际中。”

流年似水,转眼之间,第二年的秋天已悄悄地来到了。这时,我跟贝蒂学英文,也有近一年之久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伴随着我英文的进步而日益增多。

一次贝蒂约我在图书馆见面,她推荐给我一些有关感恩节的书,其中有文字的、也有儿童图画书。她让我细读,下次课上再做讨论。她对我说:“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单学一种语言,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语言是一种工具,而文化才是实质,二者相辅相成。你现在英文已进步了很多,可以开始了解一些美国的文化和历史,当你深入了解了它们时,你才真正地懂得美国。”这就是贝蒂的新计划。

我照着她说的办了, 因此了解了有关感恩节的历史。原来,感恩节起始于两百年前,当第一批拓荒者登上新大陆的时候,经历了第一个严冬,饥寒交迫。当时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印第安人拿出自己过冬的食物,与探险者共享,这样他们才度过了难关,并生存了下来,迎来了第二年的丰收。为了感谢印第安人,新移民搞了一个感恩节,并流传到今天。所以感恩节不光是吃火鸡庆丰收的日子,更是向天下所有的恩人说感谢的日子。

在我明白了感恩节的含义后,贝蒂邀请我们全家,外加她的一些朋友,一起到她家共同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她亲手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感恩节大餐。在我们用餐之前,大家一起十分虔诚地感谢仁慈而伟大的上帝,感谢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可敬可爱的师长,感谢诚心相待的朋友,更感谢上苍让我们这些人有缘相聚在一起。

感恩节之后,贝蒂用同样的方法,向我介绍了美国大大小小的许多节日。我从贝蒂那里不仅了解了一些美国的历史,同时也了解美国的很多风土人情。比如:圣诞节。感恩节刚刚过去,人们就开始张罗圣诞节了。圣诞节是耶稣诞生的日子,是美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家人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刻。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时,人们就开始往家里拉圣诞树,并用五颜六色的彩灯、彩球、彩带把圣诞树装扮起来。

许多精明的商人也开始利用一年一度的难得的机会大做广告,推销各种各样的新式产品,像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等。每一座商业大楼都是灯火彻夜通明。带着红帽的圣诞老人处处可见,亲切、温和、慈祥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人。

清晨,商店刚一开门,人们便像开了闸的潮水一样,蜂拥而至,将商店挤得满满的。顾客们抱着大包小包,挤来挤去,个个脸上挂着笑,心里淌着蜜。

人们就这样一直忙着,准备着。直到圣诞节的前夜,全家人聚到一起吃一顿丰盛的传统式圣诞节晚餐。长年在外的孩子们也往往都在这一天赶回家,带来无限的祝福和惊喜。

对于孩子们来说,圣诞节的快乐是来自于圣诞老人的。他们一心一意地盼着圣诞老人的光临。有心的父母,会在孩子入睡之前,帮孩子在客厅的桌上放上半杯牛奶、几块黄油饼干,准备慰劳圣诞老人。当孩子们带着美梦入睡之后,父母又会替“圣诞老人”吃掉一点点备好的小食品,再轻手轻脚地将事先买好的玩具包上美丽的彩纸,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圣诞老人的签字,摆放在圣诞树下。童话竟然是这样的出神入化。

圣诞节的清晨,每个人都可以在圣诞树下找到写着自己名字的礼物。礼物都是互赠的,带着美好的祝愿。在这一天里,所有的教堂都会举行各式的庆祝活动,感谢上帝将幸福和光明带到了人间。

除了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以外,我和贝蒂还一起度过许许多多的愉快时光。在那琳琅满目的商店里,在那引人入胜的影院里,在那味道鲜美的餐厅里,在那趣味盎然的博物馆里,在那林林总总的书店里,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夏日里,我们一起在林阴道上散步;严冬时,我们一起去公园赏雪。

时光在我们的欢声笑语里流逝。通过贝蒂的介绍,我的美国朋友日益增多,再加上在贝蒂的耐心诱导下,我不断地加深和体会了美国社会的不同层次,我的语言学习也随之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多姿多彩。

从实践中,进一步证实了贝蒂所说的:语言不是孤立的,它和文化是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

贝蒂这样尽心尽力地教我学英文,是分文不取的;只是她请我用同等的时间教她中文,作为交换的条件。那还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美国人还很少有对中文感兴趣的。我也问过贝蒂为什么要学中文?她当时解释说:她先生是搞外贸的,在繁多的生意交往中,有一部分是中国方面的生意,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造访中国,所以她想先学一些简单的中文会话,以备所需。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她先生所做的中国生意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去中国的事也真是个“可能”而已。而为了一件“可能”的事,就愿意下苦功学中文,我想,这就是贝蒂。事实上,从贝蒂平日的行事作风上看,去中国访问的事能否成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总能从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种新的希望,并为此而付出不懈的努力!

贝蒂做学生像做老师一样认真、刻苦、一板一眼。由于当时我们都缺少中文教材,我只好将一本出国时带来的、给小女儿买的少儿中英文对照读物作为基本教材使用。那本书不仅内容浅显易懂,而且还包括图片、英文和中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可行的形象教学方法,贝蒂如获至宝。

贝蒂按照她自己的一套特有的学习方法来学中文。在我反反复复的更正下,她将每个字的发音,把注音认认真真地记下来,然后再反复地读给我听。每个词,她都要求我给她讲解词意和用法。尽管贝蒂在中文的发音上与其他老外学中文一样有着许多共同的毛病,但她的悟性极好,学习中文的速度快得惊人。

可惜的是,在这个以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为主的国家里,我无法很形象地介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一切有关古老中国的描绘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唯有中国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我可以尽我所能做一些请贝蒂尝尝。不用说,贝蒂全盘照收, 赞赏有加。

最后,从我做、她吃慢慢地发展到我做、她也做。还记得,贝蒂开车带我到当地的一家东方店,买足了所有做春卷用的原料。然后,在贝蒂家的厨房里,我从做馅到包再到炸一步步地示范,并手把手地教她。当她终于吃上自己做的春卷时,脸上浮现出一种十分得意的笑容,俨然她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了。

那年,我过生日时,贝蒂送给我一份包装十分精美的礼物。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层银灰色的包装纸,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本发黄的旧英文书。贝蒂说那是她特意在旧书店找到为我买的,希望我能喜欢。我轻轻地打开书的扉页,上面写着贝蒂的赠言“只要你有梦想,你就一定会实现”。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读一本英文自传体的书。

这是由一位年轻的中国女人用英文写成的自传。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自幼因病而变成盲人,但是她后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广东和香港的学业。应邀到美国留学四年半,再回香港执教。作者以流畅的文笔谈了许多家庭趣事,谈了她所爱的人,更谈了她作为一个残疾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全书大约三百多页,从文字到语法上,都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我当时的阅读能力。

读完这本书,我也就明白了贝蒂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她送给我这本书的真正含义。她是想以此再一次告诉我“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贝蒂是个好老师,好就好在她教书更教人。对于我这样一个新移民的求学者,贝蒂明白,首先帮助我做好心理建设是头等大事。一个人忽然来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外加上语言障碍,举手投足都在一片茫然之中,自信心当然会受到挫伤。对这样的人来讲,首要任务是增加、巩固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的人,在美国面对学业、工作、生活、朋友等各种新环境和新问题时,便会有条不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相反,则会一事无成。

所以,贝蒂在教我的过程中,总是以鼓励为主。她平日的语言都是那样朴素、温和,但却有着一股精灵的机智见识,总有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总像是四季的晴天那样,能替我排忧解难,使我快乐和自信起来。

在做贝蒂学生的同时,我还自学了托福需要的课程,并参加了考试,由此加大了我的英文词汇量。另外,我还在大学里选修了为期三个月的美国护士助理的培训课。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理论课上,我用英文系统地学习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老年的常见病及其护理等知识,然后是临床实习。当三个月的课程结束后,我参加了十分严格正规的笔试和操作考核,并得到了学校颁发的美国护士助理的证书。(未完待续)

美国胖子太多征兵难 篇2

美國“准备使命”组织发布报告称,肥胖是美军征兵难题的头号罪魁。“准备使命”成员包括500多名退伍的美国军官,旨在保障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

“准备使命”成员、退伍的美国海军少将史蒂芬·托马谢斯基说:“能够符合军队的全部要求,并在军中服役的男男女女的数量正在减少,我对此非常担心。17至24岁的全部美国人之中,将近1/4,也就是25%的人都因为过于肥胖而不能入伍服役。肥胖不仅妨碍我们招募新兵,还给正在服役的老兵们带来一定挑战。”

“准备使命”决定从学生着手,解决肥胖问题。该组织代表兼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塞克呼吁,学校食堂应该减少垃圾食品的供应,有关方面也应该提高对学校午餐的要求和标准。

美国国防部发现,自1995年以来,美国现役军人的肥胖率一直在50%到60%之间浮动,虽然肥胖程度略有减少,但是肥胖人数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和美国百姓的肥胖现状相吻合。另外,美国国防部调查显示,若以BMI指数为标准,51.2%的美军士兵偏胖。

各兵种中最为肥胖的要属海岸护卫队(肥胖率57%);男兵肥胖率过半,远超女兵(34%);另外,美国陆军和海军分别有15.8%和14.9%的士兵受到肥胖的影响。不少美国民众参军之前都要减肥,其中36.1%的新人要甩掉9到17斤肉,要减肥18斤以上的人的比例竟然高达40%。另外,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日也发布研究报告称,全世界一年要为肥胖花费2万亿美元,比2012年全球军费的总和1.75万亿美元还要高。

中国护士在美国(连载之六) 篇3

在这半年的关键时期,我遇到了一个让我最头痛的医生--费希尔医生。

费希尔医生是个犹太人,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腔外科专业的高材生,以治疗牙周病见长。毕业后,她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一边开私人诊所。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三十多岁的人,身高中等而偏瘦,眼睛虽说不上漂亮,却有几分神采,嘴角微微地向上翘着,样子很是庆兴。她着装素净淡雅,不施粉黛,动作灵敏,说话的语速极快,与人相处随便而不拘谨。她的私人门诊部位于纽约市的高级住宅区里,是一座两层的小洋楼。楼上是她自家的住房,楼下则是一个很标准、宽敞、明净的牙医诊所。她自己做老板,手下有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牙医医生以及一个牙医助理。至于我们这些实习学生,在她这里都是一拨一拨流动的。

生活上,费希尔医生是个单身女人,领养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和她们母子同住的是费希尔医生的一个远房表姐,这位表姐比费希尔医生的年龄要大很多,也是单身。她不懂医,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专业特长,可她是个理财能手。所以费希尔医生给了表姐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头衔。两人分工合作,一人行医,一人管钱。

费希尔医生平均每天有4到6个手术病人。口腔和其他外科手术实际上没有很大区别,只是一个创伤面小一些,一个大一些。我作为一个牙医助理实习生,参加了她的每个手术。在我眼里,费希尔的每一例手术都做得相当漂亮,术后愈合也极好。

她的高超医术对病人、对我这样的助理而言,本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实际上并非如此。平日里费希尔医生谈笑风生、随和爽快,可是一进手术室就变得神经质,紧张焦虑、敏感专横,整个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她心情不佳的缘故。后来发现,例例手术她都是如此。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是她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呢,还是她根本就不喜欢这项工作?这样日复一日地做下去,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承受心理压力的。而更糟糕的是,她把这种压力和神经质毫无保留地传染给了我。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希望有个最好的结局。当我了解了费希尔医生的这种极端对立的性格时,我首先说服、调整我自己。每一次手术我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含糊,总是全力以赴地去做。可是很多时候努力也全然无用。我觉得自己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以为事情这样处理就是最佳状态了,但别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看,就会觉得这事做得不够圆满或是漏洞百出。论口腔手术,费希尔医生当然是权威,而我只是一个实习生。也正因为是这样,在我已经尽力的情况下,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周之处,她可以好好地对我说。可她却总是当着病人的面,对我大呼小叫,或是把牙医器具故意摔在地上。

然而只要是手术一结束,她又马上还原成平日的样子。她从来也没向我做过任何解释、指导,或是道歉之类的事,仍旧和我说说笑笑的,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但她这种情绪上大起大落的变化搞得我心理上极不平衡。我也试着和她沟通过,可她却说我做得挺好,下次她会尽量控制她的脾气,可是她的话从来就没真正实现过。

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我委屈极了,手术后便一个人躲在走廊里哭鼻子。正好让办公室主任见到了,她一脸吃惊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说了和费希尔医生之间的“矛盾”。办公室主任反倒笑了,她说:“嗨,你来的时间短,还不了解费希尔医生的为人。她是个口严心慈的人,她的许多做法其实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她每次做手术时,都觉得压力特别大,所以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她不光是对你,对别的助理也是一样的,你别往心里去。”我说:“无论如何,她这样做,对我是不公平的。”办公室主任拥抱着我说:“我知道!我知道!下次再有委屈,就找我,我替你出气!”

日子就这样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手术中过去了,转眼之间,我的半年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一天下午,办公室主任忽然找我,我以为又“犯”了什么大事了呢!没想到,她说:“你的实习很快就要结束了,费希尔医生很想正式聘用你作她的助理,她委托我来问问你的意见。”我听了以后,心里既惊奇又好笑,我没说什么,只是婉言谢绝了。在费希尔医生那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有医术上的,也有为人处世上的。

在美国做个好护士,情商的高低往往比智商的高低显得更重要。护士本身的工作是一种熟练工种,熟能生巧,人人都会做。但是要与不同性格的医生之间搞好协作关系,那才是一门真正的学问。

实习完了,我参加了校内的各门考试。在取得了学校的毕业证书之后,我又参加了全国统一的牙医助理的考核及心血管急救的考核,并得到了这两项的证书。当我拿到了上述三种证书之后,我才算完完全全地准备好了,具备了到市场上去寻找工作的资格。

莫理斯牙医

我毕业以后便和美国牙医们朝夕相处,成了“牙医的第二双手”。在众多的牙医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莫理斯医生。

莫理斯医生,七十多岁,中等身材,胖瘦适中,加上一张“大众式”的脸,真说不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他倒是有两个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是他头上有两个旋儿。而其中的一个旋儿长在前额的正中,因此前面的一缕头发总是随着“旋儿”卷起来的,猛一看,像是“自来卷儿”,倒也不难看。可是这几年老了,周围的头发慢慢地脱光了,奇怪的是“卷毛儿”依在,给人的感觉像是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了一束“浪花”。为了这束“浪花”,莫理斯医生还真的费了不少心思呢!他常常不停地往那“浪花”上抹油,这样才能维持"浪花"的立体形象。

二是莫理斯医生的双手非常粗大有力。当他拔牙时,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当然相对十指的粗大,鼻孔亦粗大,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否则莫理斯医生就失去了“清理鼻孔”的自理能力了。

莫理斯医生是个犹太人。父母是从俄国来美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父亲是个农场主,养育了三个儿子,莫理斯排行老三。从小,父母不让他们讲俄文,家里家外,只能讲英文,为的是三个儿子将来成为“真正”的美国人。老父亲虽然是辛辛苦苦地务农一辈子,却为儿子们规划了三个辉煌的前景,即三个儿子将来必须一个学医、一个学商、一个学法律。

三个儿子倒是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一心向学。只是长大后,两个哥哥分别作了律师和商人,轮到莫理斯时,就只剩下了“医”了,于是他就这么进了医学院。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他为何要做牙医时,他仍会一脸无辜地说,是爸让他做的。

莫理斯虽然是让父亲“逼”上牙医这条路的,可是他却是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精明能干的好牙医。他常常对我说,他的“医龄”比我的年龄还要长呢!这是真的,莫理斯牙医从1957年开始行医,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凭着一颗热情诚恳的心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病人们。

当他最初走出医学院大门时,莫理斯医生自愿投身到纽约的一家贫民医院里当牙医,一做就是五年。五年后才回到自己的故乡,有了自己的诊所,从此,莫理斯以诊所为家,直到今天。

莫里斯是个精力旺盛的人。每天早上7点整,他就准时到诊所,烧一壶咖啡,然后就坐在实验室那淡蓝色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做起牙的模型来。8点整,他开始看病人,除了中午很短的午餐之外,他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着,直到下午5点为止。每每遇到疑难病例,他总是加班加点地研究治疗方案。如果到下班时,忽然来了急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留下来给病人治疗。

除了自己的门诊外,他每周还在医学院里教学一天。他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他早年的很多学生也都成了著名的牙医。莫理斯在自己的实践中还常常有新的突破,总有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他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

我是新手,莫理斯牙医常常会把我叫到他的实验室里,让我看着他做牙。让我有时间多看看他怎么做。莫理斯还坚持每个月给我们大家讲课一次,大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意思。

莫理斯在治疗过程中,不喜欢张口向我们助理要任何医疗器具。他要求我们要像手术护士那样,他一伸手,我们就能马上把需要的东西递过去,要很专业。这要求我们每个助理对于治疗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达到随机应变的程度。

治疗的过程中,莫理斯不和我们助理说话,却跟病人谈天说地。当然病人口中放满纱布、吸管和开口器时除外,此时就由莫理斯来唱独角戏了,而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有时他又会边做牙边唱歌,只是他不会唱什么名歌。他的歌大多是即兴编出来的,所以每一次唱的都是“新歌”。病人则会在他的“歌”声中放松下来。

当然,就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医生。医生也会做错事,只是万一错了,很可能是人命关天。难怪有人说医生是职业杀手。莫理斯却能每每做了错事之后有本事“化险为夷”。

一次一个老夫人来补牙,莫理斯很熟练地将牙齿补好,然后道谢再见。谁知到下午时分,老夫人打来电话,说是想请教一下,早上补牙后,嘴里留着一个纱布卷,现在仍在,不知何时应取出?莫理斯一听,知道是自己粗心大意出的错,可是他却不动声色地告诉病人五分钟后取出,从而免去了不少麻烦。

还有一次,莫理斯为一个病人镶牙。一切准备就绪,就在莫理斯把那价值七百美元的“金牙”放入口腔时那一刻,手一滑,牙落在病人口中,就在这时病人来了一个吞咽动作———“金牙”入肚了。只见莫理斯急中生智给病人拿来一盒超薄塑料手套,笑着说:“怎么把我的‘牙’吃了?这回还得麻烦您好好找牙了”。事隔两天,病人喜出望外地捧着“金牙”回来了,经过莫理斯的严格消毒,那颗长途跋涉的“金牙”又派上了用场。

大家都说莫理斯爱财如命,可是需要的时候他又很大方。他对工作服要求极高,从不马虎。他花钱请专门裁缝,用很高档的布料,给我们做工作服。他说这是职业道德。莫理斯为给病人治疗从不偷工减料,常常花很多钱买最先进的牙医用料和器具。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莫理斯买来各种各样的鲜花,来装饰他的诊所,让诊所四季如春,让每个病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莫理斯牙医还一年到头花钱雇一个清洁工,定时来诊所刷马桶,使诊所的洗手间总是芳香四溢。莫理斯对于我们这些助理涨工资问题精打细算,可是我们中有谁哪个牙齿出了毛病,他却能免费为我们治疗。至今我的嘴里还镶着他精心制作的价值三千美元的牙齿。

莫理斯结过两次婚,都没成功。因为他总是把做牙的一丝不苟的精神用在妻子身上,于是就闹出许多不愉快,最后不欢而散。

除了终日“琢磨”牙齿以外,莫理斯也有许多业余爱好。他很热衷于健身,除了8小时的工作以外,就是马不停蹄地跑去健身房,尽管练来练去,肚子仍不见小,但他说没关系,至少身体好了,能活到一百岁。

他喜欢中国的太极拳,不仅对其历史和招数如数家珍,头头是道,而且平日还勤学苦练。下厨做菜,也是他的最爱。平日里,他爱收集各种菜谱,什么法国菜、意大利菜、墨西哥菜、日本菜、中国菜,他全愿意亲自动手试着做做。他会常常心血来潮地为做一道中国菜,一手拿着菜谱,一手拿着英汉词典到中国店里去找“货”。但,他最喜欢的事,还是要算园艺了。他常常把周末的时间全部花在种花、除草、松土、施肥和浇水上。他为了能自己种植玫瑰,特意向具有祖传技艺的玫瑰师求教,并买了特种土壤和肥料,一试再试,直到成功。每到玫瑰盛开的季节,他都会亲自约了大家来饮茶赏花。株株含羞娉婷的各色玫瑰依在绿叶之中,喜气洋洋地迎着客人们的到来。莫理斯总会在聚会结束时,让大家每人自选一朵玫瑰带回家,留作纪念。我每次都选不同色的玫瑰,回家后,插在花瓶里,欣赏数日,然后再风干,保存起来,意义无穷。

莫理斯虽然老了,但老当益壮。平日里他很少腰背酸痛、感冒发烧,只是有个“肾结石”的毛病。每次有了石头,他总会遵照医嘱,把石头一步步地排出来。小小的石头像米粒大小,五光十色,也不知莫理斯平时喝了些什么,才造出这些“美丽的结晶”。他把“石头”全放在一个小瓶里,像存零钱一样,时常还要摇着瓶子看看。莫理斯喜欢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在诊所清闲时给自己动“手术”。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把特制的剪刀,对着镜子,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修剪“鼻毛”和“耳毛”,一修就是很久。他还会倚老卖老地对我说:“等你老了,就知道了,该长毛的地方不长,不该长的地方乱长。”

莫理斯去过很多国家,唯独没去过中国,对这一点他总是耿耿于怀,并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去一次。为此,他开始跟我学中文,学会了“你好”、“再见”、“吃饭”、“厕所”,以及从“一”数到“十”。他把这些字的发音都记在小本子上,常常拿出来念念。我好奇地问他为何只学这几个?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你好”、“再见”是礼貌,会说“吃饭”、“厕所”,才不会饿死或憋死,而“一到十”的数法呢?他说那是他用来数人民币用的。

我在莫理斯牙医所的工作

在2001年那个秋高气爽的金色秋天,莫理斯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中国首都北京。

北京的中秋前后是最美丽的时候。晴空是那样迷人的一碧万顷。清晨,一阵轻风缓缓地吹过,立刻使人神清气爽。傍晚,放眼望去,天空中好似披上各色霞帔。这种迷人的气候,伴着京城内那些各显风姿的古代式和现代式建筑风貌,让老莫理斯看得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他随着旅游团游览了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故宫、北海、天安门等所有的旅游胜地;他坐着人力车,在北京的小胡同走街串巷,似梦非梦,乐在其中;白天,他在友谊商店里尽情地采购各种珍珠玉器、绸缎睡衣;傍晚,他和朋友在天安门广场漫步闲谈;他吃遍了北京的美味佳肴,大餐小菜,林林总总。莫理斯忽然发现,在西方以外的世界里,还有这样美妙的人间仙境。

二十多天旅游结束后,他回到美国。我问起他对我的故乡的最深的印象时,他说北京的蛋花汤,味道鲜美,况且只要4元人民币就可买到一大碗,两个人都喝不完,而他和他的朋友每晚都要喝上一大碗。

我问还有呢?他说没了!没了?老莫理斯却认定他发现了世界之最,而且认定北京是一个趣味十足的仙境。莫理斯计划2008年奥运会时重返北京。他对北京的神往并不亚于我这个老北京人对故乡的思念。

莫理斯牙医曾不止一次地谈到退休的事,但退还是不退?却总也没个答案。他说:“我倒不是完全为了钱,只是我退了休,不做牙了,我每天干什么呢?”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对于一个永不知疲倦的和牙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莫理斯牙医来说,只有病人和“牙齿”才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而有了快乐的源泉永远展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一种幸福。

莫理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个诊所就像一艘小船,我是船长,你们是船员,每个人要尽职尽责。”为了让莫理斯的这艘"小船"在人生行程中一帆风顺,我们都做得尽心尽力。

我在莫理斯那里先后工作了三年。尽管莫理斯性情开朗、乐观、幽默、随和,可是他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又时刻提醒着人们:他是个十足的犹太人。

一提到犹太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们智力超群、精明好强、团结互助、固守传统、斤斤计较、排他性强、有钱人多、天才多等种种看法。

而我在和犹太人共事的岁月里,对他们最深的印象有三:一是他们那种勤奋、努力、刻苦、自立的进取精神;二是他们那种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三是面对困难的不折不挠精神。

犹太人自幼就很重视自己的动手能力,他们认为劳动是一生的天职。虽然劳动是一件与痛苦相伴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它仍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劳动、实践必能产生智慧;智慧又是改进实践的手段。二者相互作用,如此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地。在劳动中势必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犹太人在困难面前却非常执著,他们从不会对着困难哭天抹泪或是叫苦连天,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它。正面走不通,他们会绕道而行或是从上面越过或是打个地洞钻过去。总之,困难只能让犹太人活得更勇敢、更多谋、更有趣,而绝不会是更胆小、更愚蠢、更沮丧。

以上这三个特点无时无刻不在莫理斯身上表现出来。

莫理斯当年雇了包括我在内三个助理。老莫理斯很勤奋,我们三个人也都变得终日不得轻松。我们每次做完了自己的事,就要动脑筋找别的事来做。在他的诊所里,不怕有事做,就怕没事做,没事的时候反倒比有事的时候更难熬。我们大家慢慢地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谁那里的事多了就让给大家“分享”。久而久之,我们在老莫理斯的带动下,不仅觉得动手做事很快乐,同时也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莫理斯的完美主义要求对我压力很大。我是他的助理,我们在一起工作、相处的时间比跟别人多。他是医生,掌握主动权;我是助理,被动。他不动,我无法动。他一动,我则必须动。两个人像是穿了线的木偶,同起同落,配合紧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两双手像是由一个大脑来支配,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为了帮助莫理斯实现他的“完美”,我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做一些自我的调整。我采取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做法。我相信上帝在给人制造困难时也会给人解决困难的智慧。

教科书上对口腔疾病的治疗都是统一的,可是到了每一个牙医那里又各有不同。比如对蛀牙的治疗和处理,不同的牙医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尽管是取大同存小异,毕竟是各有各的绝活。这就要求牙医助理在帮助不同的牙医时必须要有不同的方法。

我先将书上讲的和莫理斯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找出共同点,清楚地了解了莫理斯治疗的独特之处。接下来,我强求自己将每一种疾病的治疗程序背下来。对于照射X光片和制作牙齿模型等动手的工作,我都反复实践,力求X光片的清晰度以及模型的逼真性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样一来,我在思维上永远都比莫理斯先行一步。也就是说,我在做手头事的同时,清楚地知道他下一步会有什么动向,这样我便可提前练习准备。

这样,我从助理逐渐成了主力。世上的任何一种工作要做完善,就要靠一个团队的协调、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工作中,没他不行,没我也不行。这一点倒是歪打正着地对上了犹太教教义中说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在助理工作上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每当我们有了难处时,莫理斯总是拿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但是不做具体指导。他鼓励我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由此培养了我们这些人的自信心和处理问题的独立性。对于我这个做助理的微小进步,他总会送给我一份小礼物以示鼓励。有时我做错了事,引起病人不满,他也不发脾气,而是亲手教我该怎样做。并会对病人说,他是医生,有不满意的地方跟他说。他给了我们充分的权力去想办法克服我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继而更好地履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职责。

在莫理斯身边,我同时也学到了他对病人的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的优秀品质。众所周知,在当今这个艾滋病肆意流行的年代里,我们这些从事口腔医学的人,其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在莫理斯牙医的诊所里,常会有一些艾滋病的携带者出现。从人格上讲,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并不因为某人是艾滋病的携带者,就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歧视。所以,在莫理斯的带动下,我们都墨守着一个这样不成文的原则。首先,我们不会因为下一个病人是艾滋病患者,就戴上5层超薄的手套,再戴上8层口罩。不会的。若是那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无疑会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所以,从莫理斯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往常的装束,一件纸的一次性的工作服、一副手套、一个口罩而已。在病人离开之后,我们就必须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其内容包括:消毒牙科座椅、口腔器具,更换工作服和用特殊的药液泡手等。这种做法,既保护了艾滋病人的自尊心,又防止了交叉感染,两全其美。所以,尽管全过程极其繁琐,我们仍旧这样不厌其烦地做着。

另外,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莫理斯多年来的一个老病人艾琳夫人。她不仅是个非洲裔,同时还是个聋哑人,而且她还是个爱挑剔的老人。每次她来,都带来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她将问题都写在纸上,让莫理斯一一作答。莫理斯并没有因为她是黑人、老人和聋哑人而嫌弃她。相反,他会戴上老花镜,认真看、认真写。艾琳则每次都拿着“答卷”满意而归。看一次医生,如同上了一节答疑课。而且为了和艾琳交谈方便,莫理斯牙医居然会一些哑语手势,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学来的,而且打得很流利。到了后来,我也跟着学会了一堆英语哑语手势。

坦白地说,我在莫理斯诊所工作的日子里,不仅将牙医助理的技巧锻炼得更加娴熟,也学到了助理工作以外的许多东西,学到了犹太人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这不仅为我在工作上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成为我事业上的一个美好起点。在这以后,我又先后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牙医一同共过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以莫理斯牙医对工作的诚恳热情为准,采取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态度,遇事灵活应对,化难为易。这样,我受到美国很多牙医的肯定和欢迎,从而我也就成为美国成千上万牙医助理队伍中的优秀成员。

由此看来,成功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心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对于这个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来说,我们都是沧海一粟、匆匆过客。在实际生活中,伟人和名人只是凤毛麟角而已,多数人还是凡夫俗子。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护士去向自由选择

美国像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无论经济状况处在高峰还是落入低谷,缺少护士则永远是一个铁打的、千真万确的事实。所有的中国护士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

其一,最快也是最简捷的办法是,参加三个月专业护士助理的训练,经考核取得证书,成为拥有工作执照的护士助理。这项工作目前的市场很看好,每个毕业生的去向甚广,即可以在医院、老人院或是个人家庭找到全职的工作。该工作以每小时10到12美元的报酬为准。

其二,直接参加美国护士的执照考试,这是美国对每一个外国护士的统一要求。美国的各大书店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护士执照考试辅导教材,民间也有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当然,任何人都能够以自学为主。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英文的读写听说能力同样要很强。这种考试每年都会举行数次,报考者若是一次未能通过,可以继续不断地参加考试,直到通过为止。成为注册护士之后,便可很顺利地找到工作。注册护士的年薪为5万到6万美金。

其三,可以到学校专修护士专业。这种做法,可能有人会觉得费时费力,不够划算。其实若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很值得的。因为每个外国护士在校期间,不仅英文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可以深入地了解美国护士的专业职责。这种做法往往加大了通过执照考试的几率。

为了鼓励人们选修护士专业,美国设有各项该专业的奖学金。美国的护士专业分为一年、两年和四年不等,再往上一直可以读到护士博士。但无论读几年出来,都必须参加全国的执照考试,通过后才可进入工作市场。

在校学习一年出来的,叫“实习护士”,两年的叫“注册护士”,四年或四年以上的叫“专业护士”。不同学历培养出来的护士,工资也不同,最高的可达到年薪10万美金。

其四,是在原有的护士专业基础上,重返校园,修一些与护士专业有关的学业。比如牙医助理、医生助理、放射科技术员、化验室技术员、手术室助理等多种学科,从而得到该项的执照,进入工作市场。

总之,虽然护士工作有它辛苦和操劳的一面,但是其收入相当可观,这个职业永远都不会失业,并且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现在不仅有中国人,还有韩国人、马来西亚人、菲律宾人、墨西哥人等等选修护士专业,这也成为外国人在美国求生的一种趋势。

“中国思维”在美国行不通 篇4

我先讲一下万通当年参与美国世贸中心重建的老故事。“9·11 事件”是拉登在美国搞了一次“强拆”,把世贸中心两座大楼用飞机撞塌了,我们当时胆子也比较大,2003 年就跑到美国去,跟他们商量,想进驻新址的7 号楼,在顶层建“中国中心”。

这座楼高1776 英尺,寓意美国1776 年建国,大家都叫它“自由塔”,到2009年签约,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美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在重建这件事上的关系和博弈,特别有意思。

先说赔偿的事,有一个犹太老头叫莱瑞·希尔维斯坦,有个房地产集团,他买断了世贸中心99 年的经营权,而且鬼使神差地买了份恐怖主义保险,当时还没这个险种,后来这家保险公司破产了。

这个老头也挺过分,大家都知道这两座楼不是同时撞的,一前一后差那么10多分钟,于是这个家族就要两份赔偿,而且理直气壮地去打官司。

这事搁中国得被人骂死了,这么大个灾难,肯定是高层牵头成立重建委员会,然后各部委协调,限时重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该奉献就奉献得了,还敢要赔偿,还要两份?不仅心是黑的,连血液和骨头都是黑的了。

但是人家莱瑞·希尔维斯坦就不怕,该起诉就起诉,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法庭认定,两座楼的地基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算一栋,只赔一份钱,官司就了结了。

“9·11”重建最后变成了庸俗的一桩官司和生意,他拿这个钱,先把自己家的楼建起来,因为当时撞那两栋楼的时候,还蹭到了另一个楼,就是他们自家的楼,结果他拿赔的钱把这个楼先建了,剩下的两栋楼还晾在那儿。

我们的社会认知,还是集体意志、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伦理是大于商业范畴的,但美国人不这样,生意归生意、官司归法律,各谈各的,政府不管,也没法管。

中国人要“ 面子”,美国人算“后账”

最近两年中国企业到美国买地产的事也多,两边表现出来的气质很不一样,比如中国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达成协议,以19.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旗下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几个月之前阿里巴巴上市,马云就是在这家酒店路演的,以前江泽民、胡锦涛访美的时候也住过,这个酒店一直是希尔顿家族所有,现在被中国人买了,多有面子。但是你看合约,就能看出房地产行业的中美区别。

在这个交易里,希尔顿家族出售的是所有权,但是经营权他们还有100年,也就是说,酒店是你的了,但是还是归我管,经营者的权益不会改变。这下双赢了,中国人要的是“面子”,美国人也愿意“吃软饭”,闷声赚自己的钱。

当年复星买下洛克菲勒家族的曼哈顿广场大楼,也有这个意思,当然按单价算,卖价确实便宜,应该买,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有面子。中国人觉得有了所有权,就是被人尊重,洛克菲勒家族也不在乎房子叫什么名字,单纯是一个财务上的计算。

中国人长期没钱,穷就被人看不起,有钱了以后,一般都要牛一下。所以我们买下了这么多当年赫赫有名的物业。美国人无所谓“面子”,失节事小,饿死事大,钱最重要。脸掉地上,还可以捡起来再糊上,要是饿死了,这个脸就没用了,再加上美国的大企业家现在主要靠公益、慈善传名,不是靠一幢大楼传名。

其实美国房地产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楼特别大,特别便宜,但是没人敢要,为什么,因为运营成本很高,要是租不出去,就赔大了,他们不仅看见的是一座大楼,更是它赚钱的能力。

举个例子,美国写字楼有专门委员会来进行绿色生态评级,物业服务品质、空气、水、建材等等,评得很细,然后分成白金、金、银等级别,现在在纽约,金级以上的写字楼才租的出去,你要是买下一栋银级的,改造到能租出去,得花多少钱?账的算法就不一样了。

我们算账的时候只看到了硬体的大楼,我们很少看到后面软体的运营,以及更后面以后的逻辑。当我们穷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过日子能吃肉就是幸福的,当你有钱以后,你才发现,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更重要,你要获得干净空气的价值,远比吃肉要贵。

你必须搞懂的“导演+制片”模式

只要人的基本需求不变,房地产这件事,就得永远做下去,中国现在做到什么阶段呢?从最简单的居住需求,中国要经历三个阶段,就和纽约到一个层面了。

第一个阶段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居住,经济发展以后,我们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快速地解决住的问题。商业模式就是两种,一种叫“地主+工头”,就是很多有地的地主突然变成了工头,建了一堆房子,让大家先凑合住,这是低级阶段。

另一种是“厂长+资本家”,比如说像万科,能够用工厂化的方式去做住宅,全世界的住宅行业,这是最牛的模式——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盖房子。万科一年能做15万套到18万套住宅,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

这就是我们第一阶段,对应在人均GDP在8000 美元的阶段,基本上是这两种模式在主导,大家知道,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住宅开始饱和。

第二个阶段是人均GDP在8000 ~ 15000美元的时候,开始进入商务不动产为主流的阶段,我们吃饱了、有住的地方,就开始创业了,开始创业就需要写字楼,做制造业就需要厂房,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就需要更多复杂的空间,购物中心、写字楼,包括酒店等等。

到了商务不动产的发展阶段,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万达的“以售养租”模式,自己开发,卖一部分来带动租赁,前提是卖得出去,收的回成本,不然后面的租赁就活不了。

另一种就是“导演+制片”模式,用运营来带动开发。比如美国就有一种叫“收费开发商”,它有点像电影导演,本身不出钱,但是署名最大,拿的都是硬钱,票房卖火了,还跟着分账。

这种开发商就是自己没有土地,但是有玩法、有品牌,盖什么楼,怎么运营能赚钱,这个他们门儿清,有地的开发商(制片人)和他们合作,挣了钱大家分,这就是“导演+制片”的模式。

美国的土地很有限,所有者自己不会讲故事,就请别的开发商来当导演讲故事,在空间上做文章。商用不动产最高境界就变成这样,土地资源和能力资源要配合,能力和品牌也要配合,最终就是土地、运营、品牌可能分属不同的人,最后大家凑到一起来做。

中国发展到现在,住宅这一篇儿算是翻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商用不动产的黄金时代,但是目前大部分还是“以售养租”的模式,但是也有少数的企业开始进入到“导演+制片”的模式,轻资产管理。

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信息披露分析 篇5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与美国差异

(一) 信息披露制度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基本文件是相似的基本内容体现在有关法规对下述五类报告的信息披露规定。中美都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及临时报告等五个部分, 后三者则构成持续披露的要求, 前两者是首次披露的内容。

1. 首次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差异

(1) 募集资金用途披露。美国发行人应披露募资主要用途以及每一用途大致金额。发行人若目前无明确用途, 应披露说明发行的原因。我国对许多用途又做了披露要求, 发行人对每一种用途都需要根据格式准则要求做出详细披露;

(2) 同业竞争披露。美国SEC通常要求他们以签署不竞争协议等方式来管理, 而非通过在招股书中强制披露要求控股股东承诺来管理。我国要求对同业竞争做出详细披露。

(3) 预期后市售股披露。美国要求披露上市后还有多少老股可能被出售、有多少雇员股权激励计划下的股票可能被出售, 投资者可由此预期后市售股压力。我国对此没有要求。

(4) 承销商及报酬披露。美国要求对于谁是承销商、承销报酬情况等都有比较详细的披露, 这在我国企业的招股书中通常是没有的。

(5) 招股说明书在美国主要是律师主笔写作, SEC也是与律师沟通。我国律师在招股书的写作过程中参与不多, 整个招股书制作基本由保荐人和承销商负责。

中美两国披露规则、披露实践的差异, 规则和字面上的要求及规则之外的实际运作都有差异。这些差异性可以成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招股书撰写和审核机制作为参考和借鉴。

2. 持续信息披露差异

(1) 年报披露差异:

美国会计年度可以不按自然年度××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 公司可以根据情况在上市时决定某个月份做为会计年度的起始月, 含盖了12个月份的期间作为一个会计年度。

美国年报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因公司而不同。SEC把公司分为三类, 见表1:

我国要求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我国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 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我国上市公司需要跟交易所预约披露时间。

从披露时间上比较, 美国的年报披露时间要求短, 实效性强, 考虑到大型公司对市场影响较大, 对越是大型公司的披露时间要求越短, 这种区别对待充分体现了监管的务实态度。

(2) 中期报告披露差异:

美国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披露, 在时间上要求季度、半年度结束后45天上报并要求审计师对报告进行审阅后方可披露。

我国要求季度报告在会计年度前3个月、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披露, 半年度报告在半年度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披露。

(二) 信息披露违规责任差异

中美两国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责任处理主要都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

1. 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160、161条有关于信息披露犯罪的规定。发行中造假的责任较大, 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和非法集资金额1%-5%的罚金, 对于上市以后的造假, 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和2-20万元的罚金。

美国公司欺诈的刑事责任, 在《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第807条规定, 对于证券欺诈行为, 将被处以罚款、25年以下监禁或并罚。第906条规定, 如果公众公司的CEO、CFO明知定期报告中有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仍然签署书面声明, 则将处以高达100万美元罚款和最多10年的监, 或两者并罚;如果提供了故意欺诈性质的虚假财务报告, 则可能补处以高达500万美元罚款和最多20年的监禁, 或两者并罚。

2. 行政责任

我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为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美国SEC可请求法院发出禁令及可附带条件或无条件地、永久性或在确定的期间内禁止其担任该发行人的高管人员或董事, 处罚的种类包括监禁、罚款、剥夺某种权利。

3. 民事责任

我国在《条例》和《证券法》的部分条文中有一些原则性规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公司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管理当局责任人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对于民事责任如何承担, 适用的责任条款则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美国可由SEC提起的民事责任及由私人提起的民事责任。私人提起的民事责任主要形式为证券集团诉讼。

二、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不符合美国证券法的信息披露要求, 未尽到信息完全披露义务

按照SEC的发行制度, 上市企业必须保证“完全信息披露”, 即必须确保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 并对不实陈述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如果没有在合理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披露这些重大信息, 都有可能构成违反美国证券法的行为, 从而受到美国证监会的调查。被摘牌的中国公司主要原因为违反信息披露, 如遭质疑财务信息不实、未尽到信息完反全披露义务, 到期不能提交定期报告、对SEC的问题不能答复等, 但这些原因归要结底是违反信息披露的规定。通过借壳上市比IPO更容易快捷, 但未经过IPO过程, 对信息披露、内控、公司治理方面较薄弱, 管理层的披露意识不强也是造成摘牌的内在原因。

(二) 财务和审计问题

有些企业业绩造假、财务报表存漏洞, 财务管理不严谨、隐瞒相关信息, 不能完成审计工作, 到期不能提交财务报告而被摘牌下市。通过反向并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问题更加严重, 被列为欺诈的重点怀疑对象。因反向并购上市中国公司通常聘请会计事务所缺乏公信力, 这也是吸引做空者一个原因。公司一旦被质疑, 那些不知名会计师事务将无法给公司一个有力的报告。

(三) 不适应全民监督、做空机构和集团诉讼

美国上市公司受制于证监会、审计师、律师事务所、对冲基金、媒体、投资人及其他团体的多方监管之下。

在美国证券市场, “做空”是一种合法交易, 做空机构门调查上市公司尤其是外国上市公司纰漏, 在公司股价下跌时进行股市做空以牟利。在公司遭受质疑股价下跌, 投资者受到损失就会引发证券集团诉讼。集团诉讼已经成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无法回避的风险, 在2011年相当数量的中国在美国上市企业曾遭遇证券欺诈集团诉讼案件。

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信息披露的建议

在美国上市容易, 在美国上市的很多中国公司上市后就弱化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经常在IPO募集资金后, 缺乏信息持续披露理念, 不能做到完全及时的信息披露, 没有把信息披露作为主动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股东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在中美制度的差异下, 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形式就暴露出来。针对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 充分学习研究美国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信息披露不符合美国证券法的信息披露要求, 未尽到信息完全披露义务的问题, 建议要充分学习研究美国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企业要对强制性信息披露要保证时效性, 重要信息要保证及时性。让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营运、偿债等能力有知情权, 企业应该按时如实向投资者汇报企业的财务和运作状况;公司要增强自愿性信息披露, 如果企业在一开始就增强自愿性信息披露意识, 不给做空者机会, 减少企业的风险。减少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引起的诉讼风险。

(二) 公司基本面做扎实, 选择优质财务公司

针对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的财务和审计问题, 建议公司基本面做扎实, 选择优质财务公司。

鉴于一部分集团诉讼虽然发生在公司上市后, 但针对的是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等问题, 因此, 应当慎重考虑选择优质的财务顾问。财务顾问在整个上市过程中协助企业完成一揽子投资融资服务, 帮助企业设计改制与重组方案, 进行深层次改、重组, 完善企业治理制度, 使企业全面具备上市条件。

做空者都会明白, 当做空行为开始后, 那些聘请不知名服务机构的公司将无法获得有力的说明。与此相反, 假如一家公司聘请四大做审计、聘请高盛等投行承销, 其被看空风险大大降低。

(三) 增加法务投资, 防范集团诉讼

针对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不适应全民监督、做空机构和集团诉讼的问题, 建议增加法务投资, 防范集团诉讼。

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着对当地法律陌生、披露制度繁杂等情形, 应当聘请熟悉美国证券的专业律师, 同时在国内聘任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中国国情、具有涉外法律经验的律师。上市后要建立做空防范意识, 当遭遇做空危机时, 要快速应对反击, 不应反应迟钝错失澄清机会, 一旦发生集团诉讼, 充分应用和解手段应对集团诉。

参考文献

[1]张路编译.美国上市公司最新立法与内部控制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齐斌,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罗伯特.W.汉密尔顿、齐东祥组织翻译, 美国公司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年第5版.

[4]斯科特.格林、张冀、林小驰译, 萨班斯法案内控指南[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

美国大学录取方式在中国可行吗 篇6

早在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及相关文件中对高考改革思路早有规划已经有描述, 即考录分离:在考试上, 考试社会化, 一年多次考;在录取上, 多元录取, 同时要兼顾公平。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总是很难的, 尤其是录取制度, 即按什么尺子录取学生。这类批判与支招的人中, 最有市场的就是学习美国, 不唯分数, 多元录取。对此, 我不敢苟同。

先不说美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多元, 还是分数第一, 分数是基础。关键是这种录取改革思路的前提, 就是那些尺子, 或者说, 那些“元”必须是真实的。

现在的中国能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 实践更是无情地否定了。

从原则上讲, 我们的高考从来就不是“唯分数”录取的, 很早就有多元录取的实践。1983年起, 我国为弥补只看文化课分数录取的不足, 就推出了保送生制度, 后来不断丰富, 陆续推出各种加分政策。比如上世纪80年代, 省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均可以获得加分, 其本质就是走多元录取之路, 只不过为配合我们的录取方式, 把这些“元”——分数之外的东西以一定量化的分数, 加权到文化课分数中, 以调整修正唯分数录取不合理不科学的一面。

出发点是好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保送生制度、各种特长加分政策, 因为权钱交易和人情交易, 出现了太多作假问题, 社会舆论一片喊打声, 纷纷要求取消。教育部也因此曾短暂取消保送生制度。

2013年清华大学公开向四川考生告知:四川二级运动员加分我们不予考虑, 请填报志愿时谨慎考虑。当媒体批判清华大学歧视四川考生时, 清华大学招办负责人理直气壮地公开回应:我们还没有遇到一个四川考生在我们这里检测过关的。清华大学的回应让媒体与社会舆论尴尬收场。

这些年高考录取改革中, 取消或减少保送生, 减少加分是唯一取得绝大多数共识的措施与方向, 为什么?

中国目前的现实环境就是这样, 我们不仅仅是缺乏诚信问题, 而是缺乏诚信文化问题, 而是作假成本太低的问题。作假、舞弊泛滥, 这和目前网络大V造谣本质是一样的。

事实上, 美国人的大学录取制度也遇到了中国缺乏诚信文化的挑战。假材料、假成绩单, 让美国大学头疼不已, “中国式难题”成了美国大学录取中的一道难题, 甚至业界流传一本如何识别中国学生作假的“红宝书”。去年, 美国一所高校的一个负责人因涉及中国学生作假, 在办公室自缢身亡。今年年中, 新西兰也查实299名中国学生在申请学校时作假。

试想, 如果我们真的大规模推广美国模式, 强调多元, 强调看推荐信, 看其他佐证其能力的材料, 结果会是什么?一定会重蹈加分与保送生的覆辙。很多人的成绩单都非常漂亮, 每一个的材料都是光鲜的, 获奖证书无数, 推荐信充满溢美之词, 让学校无从辨别真假。更有甚者, 有作假的能力的, 大多会是非工薪阶层, 是钱权交易。高考改革的基石, 公平就被彻底摧毁。

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有其不足, 比如衡量的科学性、地域的公平性等等, 我们必须承认, 应该去改革, 但高考的改革, 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文化, 立足于公平。否则, 这些措施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也更具破坏性。

中国胖子在美国 篇7

中国美国商会对中国政府在起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 》第三次修改稿时参考行业意见的做法表示赞赏, 这些做法包括在公开征求意见期内征求行业反馈意见, 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食药局) 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法制办) 联合召开行业圆桌会议, 听取业界意见。

然而业界对草案中的相关条款依然表示担忧, 包括强调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管理, 使用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对大部分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要求、注册要求和时限以及医疗器械的测试要求等。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草案第30条和36条中对医疗器械中文标签、包装标识和使用说明的定义含混模糊。中国美国商会还特别建议草案中应当对“生产日期”、“产品使用期限”、“失效日期”、“持证主体”、“最小购 (销) 货单位”、“大型医疗器械”等作出更明确的要求, 同时区分“产品规格”和“产品 (示范) 标准”。最后, 中国美国商会建议不应当要求产品标签上显示原产地信息, 因为“制造商地址”就已说明制造商法人实体所在地。

进一步讨论和明确上述条款将有助于监管部门和本行业更好地适用新医疗器械管理法规。

医疗器械价格加成

2011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植 (介) 入医疗器械流通环节加价率管理及购销价格监控办法 (暂行) 》, 规定了以下六种医疗器械最高加价率, 包括 (1) 植入式起搏器; (2) 血管内支架; (3) 血管内导管; (4) 人工瓣膜, 人工耳蜗, 人造血管, 人工晶体; (5) 人造关节 (髋关节和膝关节) ; (6) 骨科内固定装置 (骨板和骨钉) 。

国家发改委对于医疗器械的限制性规定要求国产医疗器械加成不得超过“出厂价”的50%, 进口医疗器械加成不得超过“口岸价” (以成本、保险和运费 (CIF) 为基础计算) 的50%。该办法建议各省级发改委自己制定相应的价格加成幅度, 以进一步降低医疗器械的法定价格。2012年, 该办法依然处于国家发改委和各省级发改委内部讨论的阶段。

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担心上述规定对医疗器械价格和利润实行一刀切, 忽视了与高质量产品和增值服务 (如器械维护和培训) 相关的成本消耗。进口器械以“口岸价”为基础的定价机制, 尤其会对在华运营的外资企业引来问题, 因为口岸价中并没有涵盖在中国的运营成本, 包括在中国缴纳的相关税款。然而国内企业生产的器械却使用“出厂价”作为定价基础, 这无疑增加了内资企业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中国美国商会促请中国政府从鼓励高质量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出发, 考虑营造公平且市场导向的竞争环境。我们担心如果按照上述办法实施价格加成, 会导致企业不愿意将创新型医疗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也妨碍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重复的产品注册与检测

医疗器械再注册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加, 给监管部门和行业造成了重复且繁重的工作负担。为了重新注册产品, 生产者必须通过类型测试, 即使产品本身没有改动或者是有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标示或材料的细微改动。另外, 国家食药局经常禁止生产者联合注册原料和功能相近、只是名称或用途不同的多个产品。这同时加重了国家食药局和生产者的负担, 造成没有足够的资源留给新产品注册。这种重新登记程序还可能造成患者接受不到已被证明安全有效的医疗技术。

中国美国商会鼓励国家食药局简化重新登记程序, 减少对与原注册产品材料和功能相近的新产品的重复测试要求。这将使患者和医院都能够尽快享用创新型产品和技术。

原产国审批要求

中国要求国际医疗器械生产商必须事先取得原产国批件。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对进入中国的医疗器械需接受质量管控的要求表示理解。然而, 上述原产国要求却给许多外资企业造成困扰, 因为各国或各地区的审批要求差异很大。这些规则妨碍了外资企业第一时间将高科技产品引入中国, 也阻碍了中国的医生与患者享用到已经推广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技术。

随着医疗器械业务不断全球化, 许多医疗设备可能没有在原产国或生产商登记国注册, 比如从一家贴牌代工企业购入的设备或者是仅供出口或者仅在特定区域销售而生产的产品。许多外资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申请注册的产品实际上已经在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 (IMDRF) 的某个会员国完成注册,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或者美国。而IMDRF的前身, 即全球协调工作组 (GHTF) , 会依据GHTF发布的统一准则对其会员国的生产工厂进行审核, 无论其生产厂设在何处。

中国美国商会请求修改现行的原产国审批要求, 即国家食药局第82号公告, 接受获得IMDRF会员国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 而不受生产地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更有效地保障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的同时, 确保医疗器械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进入中国市场。

采购与招标

中国美国商会感谢自2010年该项目实施以来, 地方政府与医疗器械行业一直进行着开诚布公的交流。2012年12月17日, 卫生部会同其他5部委联合发布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 (试行) 》。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但此规范未能考虑到高值医用耗材行业的复杂性。我们希望能够对相关规定加以完善, 以质量和合理价格作为优先考虑, 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标准化招投标程序。主要建议包括:

(1) 综合考虑产品的各个方面——确保招投标程序中优先考虑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然而, 特别是在各地方政府中, 倾向于以价格来决定结果的招标方式已成为惯例。一套更多考虑产品质量、服务和创新性的综合采购程序将使那些生产高质量产品、造福患者的企业受益。该程序还将真实地反映高质量医疗器械真正的使用价值和服务价值, 更能激励企业关注成本之外的因素, 专注创新。

(2) 取消人为的招标限制——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应该对参与招标的产品、品牌、企业或经销商的数量加以人为的限制。另外, 应当允许企业在同一品牌之下提交多种产品, 且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应在一种产品不符合中标要求时, 取消其品牌下所有产品的中标资格。

(3) 明确产品分类的定义并实现产品分类标准化——高值医用耗材的定义以及评估体系模糊不清, 特别是各省级政府部门对上述定义和评估体系规定有差异, 经常导致同产品竞标结果不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和产品定义将有助提升招投标程序的效率。

(4) 澄清“口岸价格”实施细则——如前所述, 这一规定给外资企业带来诸多问题, 并影响了他们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医疗服务的能力。口岸价格要求同时还规定外资企业必须披露某些相关商业机密。如果继续保留口岸价格规定, 就应同时实施一项保护所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机制。

除了这些核心建议外, 我们相信如果卫生部制定了清晰规定与标准并得到遵守, 同时采用透明的程序与集中式方法, 医疗器械招标程序可得到完善。招标也应与全国贸易政策及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议等在内的国际贸易协议保持一致。招投标过程中偏向内资企业而歧视外资企业的做法应被废除。最后, 如果实施单一制医疗器械招标 (国家级或省级) , 简化招标程序, 减少竞标企业不必要的工作, 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招标效率。

软件注册和申报要求

2012年4月, 国家食药局发布了《关于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基本要求的说明》。根据这一法规, 企业向国家食药局申报软件注册时, 应在所提交的产品注册标准和其他文件中注明医疗器械软件版本号, 软件版本号变更时应重新申请注册。但是, 由于标准更新速度快, 软件版本号也经常变化, 上述要求严重增加了医疗器械软件企业的负担, 也延误了医疗器械软件的重大更新。中国美国商会建议国家食药局简化注册程序, 允许使用只有细微变动的软件次版本号。

另外, 国家食药局的软件注册程序要求企业提交大量技术文档, 而这些技术文档大部分都与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关。鉴于这些文档对申报方企业和审查方国家食药局来说都十分繁重, 我们建议国家食药局简化上述程序, 取消提交包括使用者要求规格、系统设计构造规格、风险管理文件和验证与确认报告在内的技术文档的要求。中国美国商会建议国家食药局转而采用定期审计制度, 这样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确保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食药局还要求企业注册有关软件核心算法的技术文档, 而核心算法正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我们担心, 鉴于国家食药局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些技术规格可能在未经企业同意的情况下即遭外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希望国家食药局在内部建立有效保护申请人知识产权制度并保证, 一旦遭泄露, 即强力执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最后, 国家食药局要求实施适用于商用现用软件, 不适用于大多数医疗软件的“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SQuaRE) ”。尽管美国和欧盟都没有采用这一标准, 国家食药局却要求医疗软件器械必须符合SQuaRE标准, 而且国家食药局审查人员对该标准的部分条款还增加了自己的解释和要求。另外, 国家食药局还要求医疗软件器械必须符合重在风险管理的嵌入式可编程软件标准, 但这一标准基本上已经被其他标准所涵盖, 因此造成不必要的重复要求。中国美国商会建议国家食药局重新考虑是否要求医疗软件器械采用这些标准, 并沿用国际最佳实践来减轻企业不必要的负担, 鼓励中国医疗器械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中国胖子在美国 篇8

5月22日美东时间11点左右,京东最终以21.75美元价格开盘,涨幅达到14.47%,市值达到297亿美元。而刘强东本人持股比例为18.8%,以此计算刘强东身价达到55.8亿美元。据纳斯达克总裁在现场透露,京东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IPO。

纽约的天气依然阴冷,原本预报有雨但是并没有落下。

早上8点不到,京东高层已经步入纳斯达克二楼,在京东上市的红色背景板前合影留念,以及三三两两的道喜交流。京东美女副总裁蒉莺春以前是投行出身,来过纳斯达克很多次,今天她一身白色连衣裙清爽利落,她很开心的表示,来参与敲钟的心情当然不一样。

定价区间为16-18美元,最后发行价定为19美元,这与之前很多上市公司下调发行价上市是截然不同的场景,据媒体披露京东上市前受到资本热捧,获得了15倍超额认购,这等场景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上周上市的聚美优品(22.8,0.26,1.15%)据透露获得了4倍认购,已经算不错的成绩。

“老刘很nice,价格定的这么低,要是我肯定要做高点。”蒉莺春在现场笑称,京东高管内部也有小赌局猜测开盘价,蒉莺春小猜了一下收盘会到25美元,这个价格的涨幅在30%左右。

9点半左右,现场50多家媒体以及将近30多人的高层团、亲友团也挪步纳斯达克演播厅,在那里大家见到了刘强东,他正在忙于各种合影。京东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徐新也到场祝贺,华兴资本包凡更是从聚美优品IPO一直观礼到京东。

刘强东一身黑色西装,始终保持着开心的笑容,但是由于最近路演嗓子已经沙哑,只能比较小声说话。是的,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奶茶MM,不少媒体上去道喜后悄悄打探,刘强东依然保持微笑,说“她没有来”,并且表示感情是私人问题不希望大家过于关注。

但是也有人在微博(18.07,0.02,0.11%)上称看到奶茶MM到了现场,不过并没有人拍到照片,但是可以肯定是奶茶MM为刘强东和京东感到非常骄傲,她在朋友圈留下了一条评论:“Proud of you。”

虽然奶茶MM没有到现场,但现场有传闻说刘强东的初恋女友“龚小京”据说也到了现场。但是有京东高层表示,这些都是传闻,奶茶MM和龚小京都没有到场。而现场出现的一对老人也让大家误认为是刘强东父母,刘强东则表示因为父母年纪已大,来一趟美国太辛苦,所以并没有到达现场。

根据开盘价格计算,刘强东身价达到50亿美元以上,对于这样一笔财富,刘强东则表示2003年以前比较辛苦,但是2003年以后就不再关注个人财富了。在敲钟前刘强东简短表达了感谢:“京东从北京走到纳斯达克花了10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要感谢每一个京东人和他的家人。”

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郑华一力和纳斯达克总裁Bob Greifeld分别在现场致辞:这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118家公司,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大的IPO。根据刘强东之前分享的信息,京东本次上市融资17.8亿美元,加上腾讯认购的金额超过30亿美元,以京东开盘价21.75美元计算,京东市值达到297亿美元。

随后刘强东敲响开市钟,红色的彩带从纳斯达克大厅上方飘落,现场一阵欢呼和鼓掌声,大家有节奏的大喊“京东!京东!”。刘强东将京东吉祥物JOY小狗送给纳斯达克,随后步入时报广场接受纳斯达克赠送的礼物:专门为京东定制的金牛,以后会放在时报广场作为纪念。

上一篇:整流控制下一篇:企业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