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在中国

2024-07-08

设施农业在中国(共12篇)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1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 采用工程技术手段, 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是为园艺、畜牧、水产等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 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 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大体情况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记载, 但是直到近二十年来才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设施农业基础差、起步晚, 但发展历史悠久, 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 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功能由单一到综合, 管理由粗放到集约。我国设施农业目前发展和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连栋温室, 也有少量的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温室, 其中日光温室发展迅速, 其面积已超过温室总面积的60%。目前, 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我国在温室产品生产、实际应用和配套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果。我国设施农业取得的长足发展,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矛盾, 也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 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 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 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 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二、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 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 设施农业产量和效益获得巨大提升, 设施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菜篮子”均衡供应水平;二是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三是有利于拓展城镇属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五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减灾防灾能力。

三、当前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机遇。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 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安全设施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党中央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 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必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 设施农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2. 挑战。

我国设施农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模式较落后, 设施农业装备条件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个体农户占绝大多数, 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 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设施装备种类少, 技术含量、适应性和成套性还有待提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 标准贯彻滞后。受设施农业多学科交叉性等因素影响, 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 现行颁布的标准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制约了设施农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科技创新条件差, 机制不完善。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是由引进而带动的跨越式发展, 技术基础薄弱,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基础条件较差, 投入保障、创新协作、成果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机制尚不完善, 基础性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少、针对性差。四是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面向整个行业的技术推广平台和持续的技术扩散机制, 产学研推、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大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五是从业者素质较低, 人力资源供应不足。设施农业专业人才缺乏,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接受能力较差。

总的看,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特别是大规模、低水平、高速度的发展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四、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辽宁省的设施农业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经过近年的发展, 现在, 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辽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种植业实现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先行领域。业内人士一般将辽宁省的设施农业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设施农业的萌芽阶段 (1950-1964年) 。受当时生产力水平影响, 辽宁省设施农业萌芽阶段的时间跨度较长。2.设施农业起步阶段 (1965-1984年) 。此阶段的真正推手是新型采光材料塑料薄膜的出现和应用。另一重要变革是以玻璃为采光材料的玻璃温室已逐步消失。3.设施农业选型阶段 (1985-1999年) 。业内认为, 选定设施的类型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 是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阶段。4.设施农业发展阶段 (2000-2007年) 。此阶段是辽宁设施农业规模快速发展阶段。5.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阶段。从2008年起, 辽宁设施农业进入科学发展、全面升级、规模经营、提质增效的持续健康发展阶段。千万亩设施农业工程是辽宁省政府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 每年扶持新建设施农业80万亩以上, 到2012年, 辽宁省种植业设施小区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全省掀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热潮, 涌现出沈阳市、锦州市、铁岭市、朝阳市等4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的大市。重点支持辽西北地区以摆脱雨养农业为目标的种植业设施小区, 支持沈阳等中部地区规模化发展种植业设施小区, 支持大连等南部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型种植业设施小区和辽东地区特色型设施小区。

自2013年以来, 辽宁省的设施农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提质增效阶段。尤其对于设施农业已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地区, 已经逐步建立了标准化安全生产体系,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效益, 对解决结构趋同和市场竞争压力已经形成了共识,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做精品名品扩大产业知名度。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2

1.1我国农业机械步入迅速发展的机遇时期

首先,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确立;其次,农业机械行政编制的增加;第三,农业机械成为国家的增加项目。由此可见,农机化促进法以“淡化管理、立足促进”包含了农业机械工作的各个方面,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建设规模的增大,装载机、挖掘机、吊装设备等农业机械开始在农村农业中剧增,同时,在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的`引导下,促使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2创建“科研、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机械系统农产品服务的对象包含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整个农业领域当中,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受到各地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差异性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类别是比较多的。

1.3各国农业机械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交流与合作

机械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发展滞后。另外我国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存在设备简易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使得农户技术水平低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1.设施农业的组成体系

设施农业的组成包含塑料大棚、温室和工厂化栽培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目前发展和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和连栋温室,也有少量采用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型温室和大型温室。这反映出现阶段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而智能型温室则更是代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设施农业的最高技术层次。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设施农业机械就是指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农艺特点,并主要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对温室中作业机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作业项目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我国设施农业起步晚,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应用配套水平也不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国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2.1我国目前的耕作机械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所需作业机具有些还是空白,而设施或大棚内的耕作机械更是用户急需的,现有产品的机型不多,应用不够普遍,多为借用现有的露地用小型耕耘机械,其存在适应性差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作业质量也不稳定。近几年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耕作环境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有的微耕机还设计有多种作业功能,这就考虑了兼顾露地作业使得机械的使用效率相对提高,但是还存在喝多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推广。如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特别是从露地简单转移到大棚内的机械,在设施内转向和转移都十分困难,而且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生产率低,适应性差的问题,当土壤含水率较高时其碎土性能就会变差,耕作阻力变大。

2.2配套栽培机械种类

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方法各种各样,与之配套的作业机械也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套栽培机械。

2.2.1移栽机

目前的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很多国家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我国目前尚无此类小型移栽机。国家通过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已研制成功自动钵苗移栽机及配套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进入设施内作业。

2.2.2穴盘播种成套设备

地膜作物精密穴播机和施肥铺膜播种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也仅限于露地作业。国产穴盘播种机主要是真空吸附式播种器,播种精度不高,而且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能达到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育苗播种成套设备配套的高效机械化能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

2.3其他机械

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设施农业机械还有地膜回收机和农作物嫁接机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使其符合环保要求。而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有效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目前我国的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还处于起步试验阶段,应用还不广泛。

3.设施农业机械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所以各个地方应该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与设施农业的特殊农艺紧密结合,近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有以下几点。

3.1开发专用微耕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

设施农业机械要求机体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

3.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

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3.3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

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4研制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

针对设施农业的需求,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要求能达到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兼顾露地作业,作业机械可用于蔬菜露地、苗圃及果园的作业。

4.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由于设施农业的环境由人工控制,条件比一般大田简单得多,智能化仪器、设备和机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智能化系统有可能在智能型温室中率先实现。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未来农业工程的发展重点是农业人工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研究运用将直接推进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设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5.结语

设总体而言,我国设施农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比较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另外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这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加强机械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科]

【参考文献】

[1]罗炳兰.加快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J].北京农业,2011,(09).

[2]王永鸣,鲍树人.搞好农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7,(06).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4

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可控制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动力,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设施附属设备(开窗机、卷帘机、拉幕机、遮阳网、防虫网)、配套设备(加温设备、通风降温设备、补光设备、环境调控设备)、作业机械与设备(动力机械—内燃机及电动机、耕整地机械、育苗及栽植机械、灌溉机械设备、施肥设备、植保机械)、其它机械设备(采运摘设备、花卉及蔬菜清理分检设备、包装设备、嫁接机械)等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1 国外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现状

国外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各国近20年来研发的温室装备及室内机械化作业装备及技术十分发达,自动化水平较高。国外设施农业耕作机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轻便。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广泛用于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肥等作业项目。温室附属设备及配套设备技术成熟、性能可靠,有专门的生产厂家生产并销往世界各地,如荷兰的拉幕电机及齿轮齿条机构、日本的卷膜器、意大利的轴流风机、美国的湿帘和以色列的灌溉产品等。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温室栽培从整地施肥、育苗移植、中耕除草、防病管理、收获加工等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如穴盘育苗播种机、定植机、整地与土壤消毒机、整地作畦覆膜机、嫁接机器人、采摘机器人、全自动移栽机、中耕管理机、植保机具、各种作物收获机具和采后清选、分级、加工包装机具等全部配套。美国的移苗机器人甚至能够辨别苗木的好坏,把不好的苗抛到一边,只移栽好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温室内装备有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和室内环境监测装置,通过计算机的调控,实现温、光、湿、肥等室内环境的自动调控以及远程监控。

在产品采后处理方面,国外一般都把产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作为温室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来抓,他们认为产品的采后处理关系到产品能否实现商品价值。因而,设施栽培的果菜产品一般全部进行清选、整理、称重、分级、包装、贴商标,注明产地、日期等,可全部净菜上市。为确保果蔬新鲜、卫生、无污染,除了要经过低温预冷外,自采收—加工—运往批发市场—零售店的时间要求在24h内完成。叶菜通过机器自动包裹塑料薄膜、切割、称重、分级、入箱后进入预冷库,运往批发市场;而所有这些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2 国内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现状

国内温室装备技术开发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硬件方面进行了系列现代化连栋温室的研究开发、辽沈型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改进、西北型单跨及双跨日光温室的开发以及大型现代连栋温室冬季保温与夏季降温配套工程技术、温室配套生产设施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微雾蒸发降温、雾帘降温、集中雾化降温、覆盖材料、滴灌设备、热风补温系统的研制及相关试验,均取得了相应成果。经过科研人员和学者的不懈努力,温室内部分附属及配套设备如供热加温设备、节水灌溉设备、环境调控设备、降温设备、温室专用电机、施肥设备、育苗机械等相继开发成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 小型耕作机械

近几年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耕作环境,国内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有的微耕机还设计有多种作业功能,考虑了兼顾露地作业,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生产的耕作机械配套动力大多在2.2~5.9k W之间,其中以4.4k W较多。发动机有柴油机和汽油机之分,均采用强制风冷式,也有采用电动机的。但是,由于产品大多存在操作不灵便、漏耕严重、生产率低、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均未能很好的推广。

2.2 移栽机

设施内钵苗栽植技术关键是钵苗移栽机,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够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促进高产。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动力均为2.94~4.41k W的汽油机。我国目前尚无此类小型移栽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已研制成功4行自动钵苗移栽机、2行半自动钵苗移栽机及配套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不是明确针对设施农业而研制开发的,不能进入设施内作业。

2.3 穴盘播种成套设备

地膜作物精密穴播机和施肥铺膜播种机有不少单位研究,也有成熟产品,但也仅限于露地作业。国产穴盘播种精度不高,而且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要求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够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与钵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配套的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生产率达5万钵/h,可依次完成钵盘装土、刮平、压窝、播种、覆土和浇水等多道工序,已由有关单位研制成功。该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

2.4 灌溉施肥设备

温室大棚灌水施肥多采用传统的沟灌、漫灌,需水量大,劳动强度大,养分流失严重,对作物需水量难以有效控制。同时,也给棚内环境带来危害,尤其是棚内湿度大,易诱发病害。因此,有关单位开发了喷灌、滴灌、施肥等设施设备,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省工、省水、提高灌溉质量、便于施肥、安装便捷和管理方便等优点。

2.5 温室供暖热风炉

在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寒冷,特别是大型现代连栋温室,必须营造出适合反季节瓜果蔬菜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温度,冬季不加热是不可能生产的。过去一般采用锅炉水暖加热,由于不便管理和实现自动控制,近年已逐渐用燃油热风机为温室加热。后者虽然效果好,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增大了生产成本,农民难以接受。因此,近年来有关厂家研制出燃煤热风炉,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适合农村使用。

2.6 温室开窗系统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温室配套的开窗系统均为曲柄连杆开窗系统或四连杆开窗系统,主要由电机、限位机构、传动轴、曲柄连杆(四连杆)、窗边支座等部件构成,由于其制作简单、安装方便被广泛地应用在温室开窗系统中。目前,其多采用齿轮齿条机构或卷膜器进行开窗,方便可靠。

2.7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夏季由于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温室效应,温室内的气温高达40℃甚至50℃以上,致使大批温室不能常年种植,特别是多年生苗木、花卉及组培、驯化等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有效地解决夏季降温是生产者都关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有关单位开发了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该系统不但在我国北方地区降温效果极为显著,而且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东南沿海一带的高温季节也是适用的:夏季高温天气,空气通过湿帘后一般都降低4~7℃。

2.8 常温烟雾机

有关单位借鉴国外技术研发的常温烟雾机,有大、中、小型和带静电等几个品种系列,主要用于温室大棚和农副产品储藏地,其烟雾弥漫均匀、省水省药、无油污染,是室内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机具,配套动力为0.8~2.0k W(烟雾粒度直径小于20μm,防治面积500~5000m2/台)。

2.9 大棚卷帘机

新型大棚卷帘机已经研发成功,适用于卷铺草帘、布帘等多种大棚用帘,工作长度可达60m以上,每次卷(铺)帘只需4~5min。由电机、传动系、卷轴等组成,结构紧凑,安装使用维修十分方便,比人工卷(铺)帘提高工效10倍以上。

2.10 其它机械

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设施农业机械还有地膜(残膜)回收机、农作物嫁接机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使其符合环保要求。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目前,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正处于起步试验阶段。

在采后加工技术与装备方面,初步建立了蔬菜采收、预冷、分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技术体系,完善了采后预冷、低温加工、保鲜、低温冷藏运输、空调柜销售等冷链流通系统,研究开发了压差预冷设备,建造了冷库,提出了10种主要蔬菜冷链流通操作规程,将我国采后产品处理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3 存在的不足

尽管上述机械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地表现在:一是设施结构简陋,加工工艺落后,尚未从资源利用、节能、高效角度进行设施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原创于我国大面积应用的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低,环境调控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温室设施整体性能有待提高,距工厂化农业精准、高效生产的技术要求相差甚远。二是设施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不足。三是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缺乏高新技术和成套装备。现有机械存在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的缺点,温室内耕种机具操纵方便性差。

4 发展趋势

随着设施农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客户需求的增多,对设施农业中使用的机械化装备的需求,无论从数量、功能和质量上都将有更新的要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人工操作的机械化设备,将逐步向半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发展;性能可靠、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操作灵活的轻便微型化的机械装备将得到普遍欢迎;节能与环保受到普遍重视。

根据国情和设施农业特点,目前急需开发的产品如下:一是针对日光温室、单栋大棚和小型连栋温室的多功能无污染小型移动式动力机械及配套机具的研发。二是主要开发以电力为动力的小型多功能作业主机及配套机具,能完成深耕、悬耕、中耕、除草、施肥、起垄、灌溉等作业,适合一家一户使用,也可多家轮流使用。三是用于大型连动温室及连栋大棚的无污染耕整地机械和土壤消毒机研发。主要针对有土栽培而言,可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发生,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四是针对日光温室、单栋大棚和小型连栋温室的植保机械研发。主要开发喷药机械、施肥机械、小型采摘及运输机械。五是用于大型连动温室及连栋大棚的无土栽培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的开发。六是苗木机械化移栽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主要进行苗木移栽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开发,用于工厂化育苗温室。七是蔬菜采后清洗、分级、加工、包装机械装备的开发。可减少采后损失、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八是鲜切花采后自动化分级、包装机械装备的开发。九是其它配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如温室自动化扫雪装置及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用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防止大雪将温室压塌以及积雪对光照的影响。十是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可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节省大量能源。

5 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建设面积逐年递增,专家预计2~3年内,我国温室内需要的成套装备仅连栋温室就需要4300套。不难看出,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国策,完全可以依托我国机械工业基础较好,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成熟的条件,经过产品技术组配集成和企业的适当重组与调整,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设施内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以实现减少劳动力成本,环保节能,安全可靠,适合中国设施农业特点和国情。

摘要:设施农业装备是我国现代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点,而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是实现设施农业高效、高产、高品质的重要保证。为此,综述了我国设施农业中机械装备(设施附属设备、配套设备、作业机械设备及其它设备等)的概况及发展现状,并与国外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使用现状及技术现状作对比,总结了目前我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环节上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讨论了我国今后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综述,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文,杨仁全,周增产,等.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农机化研究,2005(1):147-149.

[2]汪懋华.工厂化农业的发展与工程科技创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承继成.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卢良恕.农业科技与发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李建明,邹志荣.温室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现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4):33-36.

[6]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内外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趋势[J].农机科技推广,2004(12):6-7,14.

[7]于海业,马成林,陈晓光.发达国家温室设施自动化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增刊):253-257.

[8]张名位.农产品GAP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Gregory,L.Biggs,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deter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nitrogen fertilizer using rapid,non-destru-ctive crop canopy measurements.U.S.Patent No.6393927B1.

[10]陈端生.我国温室气候环境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增刊):53-56.

[11]李树海,马承伟.温室环境模型的回顾和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增刊):57-62.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5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微灌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温室的种类、结构、材料、存在问题及发展过程,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微灌技术发展过程及效果,微灌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微灌系统的组成,微灌技术在温室中的`作用.

作 者:陈雅静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水务局,0661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X32关键词:设施农业 微灌技术 温室应用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6

日媒称,中国有些人认为尚未解决的中印边境争端对北京有利。中国在有争议的边境沿线积极巡逻使印度军队在多条阵线受到牵制,考验新德里的决心,加剧它的焦虑,让印度的战略弱点暴露出来,并占用原本会用于海军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文章称,自2000年以来,中方在西藏建起了一套复杂的军事基础设施:5个空军基地、好几个直升机着陆场、一个广阔的铁路网、3.6万英里公路。这样一来,他们能够快速在边境沿线部署30个师(每个师约1.5万官兵),对印度形成三比一的优势。中国的经济和军费已经是印度的三倍。

文章说,面对中国增强军力之举,印度公布了自己的边境基础设施开发项目,部署了战斗机、巡航导弹和山地作战师来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印度政府近日還批准除了两个步兵旅和两个装甲旅之外再组建一支新的山地打击军(4万人),堵住边境沿线的作战缺口。不过,新德里的官僚作风和经济制约因素可能会导致军力扩张计划拖延。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通往巴控克什米尔、尼泊尔、缅甸和孟加拉国的公路线和铁路线改善,解放军对付印度的战略选择将大增。通过将贸易、援助、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军备销售和海军基地相结合,北京拓展了它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边界。

(环球网10)

设施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篇7

设施农业是利用设施及配套技术进行的农作物集约化生产, 是工厂化农业的一种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设施农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集约经营越来越高效, 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是人工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活动, 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高质量的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很大的调整和推动作用, 也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设施农业。

1 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1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高,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 由于无霜期短, 冬春季节寒冷, 无法从事正常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而温室等保护地设施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作物或牲畜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2 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

设施农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冬季和早春是保护地生产最主要的季节, 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时节, 但是在炎热的夏季结合遮阳网的覆盖, 同样可以进行蔬菜的生产, 从而达到保护地的周年种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些农户根据市场的需求, 利用棚室生产草莓、中草药和花卉等经济作物, 或养猪、养鸡和养鱼等, 不但提高了棚室的利用率, 活跃了市场, 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更重要的是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多种生产方式。

1.3 有利于发展庭院经济

我国北方农村都有比较大的庭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村庭院已由单纯的生活场所或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 特别是利用房前屋后及庭院发展棚室生产, 其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 甚至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农村的庭院一般地势较高, 背风向阳, 温度上升较快, 四周又有住房作屏障, 风速小, 早春地温回升快, 可使棚室节省燃料, 降低生产成本, 使棚室蔬菜提早上市, 增加收入。同时, 肥水充足, 管理方便, 又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 提高产品竞争力, 创造出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1.4 可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方法

选择适合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相适宜的品种, 正如农业上常说的“良种结合良方”, 则更能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的优越性。实践证明, 设施农业生产结合优良的品种和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法, 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1.5 可与农业高新技术相结合

设施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相结合, 增加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农业的生产中也不例外。在国外, 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达到70%~80%, 而我国仅为4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也一定会不断地提高。设施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是今后全球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农业生产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典范, 如深圳的长岭村实行设施农业与“深池浮板种菜”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技术不用土地而利用浮板在水池种菜, 用电脑控制水温、氧气、光照和养分, 菜的密度高, 生长快, 不怕风雨, 也不怕害虫。蔬菜年产量为225万kg/hm 2, 是普通温室的20倍。这项高科技农业技术被誉为“21世纪农业生产的超前之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特别是加入WTO后, 设施农业的生产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2 设施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农业, 就是在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条件下, 采用消耗资源少或不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 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 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维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遗传环境不退化, 是一项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增长、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减少、资源利用率低下、农业环境恶化和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同时又面临着加入WTO后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要以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为发展方向, 解决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筑的设施以可调控的技术手段, 实施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调控, 为农业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实施高产与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便于与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结合, 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从而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已展示出巨大成效, 将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1 实现了动植物生活要素的全方位调控

在传统生产条件下, 对植物生活要素的调控局限于对“土地因素”的调控, 难以实施对“宇宙因素”的调控。作为反传统的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依托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步, 以可控的技术手段, 将部分或全部环境条件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依照生物生活要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性的法则, 不间断地克服限制因素, 全面满足植物生长对光、热、水、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 使动植物生活要素的全方位调控成为可能。对于植物来讲, 以可控的技术手段, 尽可能使植物生产要素处于最佳的组合状态, 是植物生产力逐步逼近最大光合生产力的技术关键。

2.2 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的发展在于不停地克服植物生活要素中的限制因素, 持续增进有限资源的生产潜力, 并使有限资源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设施农业可控的工程技术措施尽可能地使植物生活要素处于最佳的组合状态, 既能持续增进资源生产潜力, 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生物内在的生产潜力。广泛用于大田生产的地膜覆盖, 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使土壤水分无谓的物理蒸发化为有效的植物蒸腾, 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 由于地膜覆盖下的耕层土壤水热状况有了改善, 根际微生物得以活化, 增强了根系的吸收能力, 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此外, 地膜覆盖还具有一定的增温效果, 可以相当程度地抗御低温冷害, 争得有效积温, 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塑料大棚和大型连栋温室由于覆盖材料的阻隔, 将田间传统生产条件下的大范围“三水循环”约束于设施范围内的小范围“三水循环”, 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由于设施范围的水热状况好, 在矿质营养不成为限制的条件下, 光合时间长, 光合效率高,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农业设施形成的“温室效应”使反季节栽培、多熟种植、周年生产成为可能, 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3 能够满足社会增长的需要

人口多、耕地少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实现“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宏伟目标, 一方面必须保持好现有的自然资源,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生产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设施农业。设施农业从简单的地膜覆盖到大型连栋温室,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 使作物在露地不能生长的寒冷冬季和环境中正常生长, 土地生产能力是传统生产条件下的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可以缓解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蔬菜及其他特种植物之间的争地矛盾, 持续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

2.4 带动了农民观念的更新

过去,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一年只种一茬粮食作物, 效益极低, 而日光节能温室的周年生产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 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扩大农民开始从过去政府动员发展温室变成主动修建温室, 走上了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

2.5 大幅度地增加农牧民收入

设施农业既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 又是一项高效益的产业, 使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多样化和高效益转变。经分析表明, 设施农业效益是传统农牧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是农牧户增加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2.6 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设施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运输与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兴旺,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 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浅山地区的农业主营水平。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技术密集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农民精耕细作的生产习惯, 激发他们学科技和学技术的积极性, 扭转长期以来在露地耕作生产中形成的粗放生产习惯和经营观念, 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

3 结语

设施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这是未来世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 更好地发展设施农业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 并能更快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杨广林.农业系统工程教程[M].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俊芳.浅谈设施农业的发展[J].甘肃农业, 2002 (11) :26.

[3]刘金虎.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天津农林科技, 2002 (12) :27-28.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8

1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概况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 以沼气建设为纽带, 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 使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多级利用, 物质良性循环, 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是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1,2]。

四位一体模式是以200~600 m2的日光温室为基本生产单元, 在温室内部西侧或东侧建一座20 m2左右的太阳能畜禽舍和一个2 m2的厕所, 畜禽舍下面为一个池容10 m3的沼气池。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和阻散性能及复合保温墙体结构, 将日光能转化为热能, 阻止热量及水分的散发, 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 使冬季日光温室温度保持10℃以上, 从而解决了反季节果蔬生产、畜禽和沼气池安全越冬问题。温室内饲养的畜禽及点燃的沼气灯可以为日光温室增温, 并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气肥, 农作物光合作用又能增加畜禽舍内的氧气含量;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直接施用到温室果菜, 有效提高了果菜品质及产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而达到改善环境、利用能源、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把北方“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与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可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

2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原理及效果

2.1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原理

(1) 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肥。如蔬菜的地上部分干重中有45%是碳素, 这种碳素是由作物光合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得来的。作物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是0.1%, 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0.03%。日光温室里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只有0.02%的二氧化碳, 这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生长的需要, 所以要提高日光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日光温室内燃烧沼气提高室温和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是一项可行的技术措施。

(2) 沼气发酵是由众多微生物参与的复杂生化过程。在沼气发酵过程中, 几乎所有沼气发酵原料都被消化, 产生的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氨基酸、微生素、蛋白质、有机质、腐植酸等成分[3,4]。沼液喷洒在蔬菜上可以被植物植株直接吸收利用, 能加快叶绿素的合成, 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蔬菜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 提高蔬菜吸收肥水的能力, 使蔬菜生长健壮旺盛, 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从而产生明显的增产作用和抗病虫能力。

2.2 应用效果

(1) 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蔬菜生长的作用。许多试验证明, 无论是叶菜类还是果菜类, 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 除了植株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外, 其株重、叶面积及干叶比均有增加, 无沼气池的温室, 在不放风时二氧化碳浓度只有200~300μL/L, 其芹菜的单株干物质重只有“四位一体”温室的60%。在二氧化碳及沼肥增加后, 黄瓜叶片明显变厚, 其干叶比重可增加30%左右。

(2) 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提高果菜类结果率的作用。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不但可以促进蔬菜的营养生长, 而且还可使黄瓜的雌花数增多, 坐果率可增加20%左右。

(3) 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提高蔬菜早期产量和总产的作用。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促进了蔬菜的生长发育, 相应蔬菜的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特别是早期产量增长更为明显。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的温室, 黄瓜早期产量增长36%, 产值增长44%, 总产量增长29%。番茄和青椒在定植后开始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 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试验表明, 番茄较对照可平均增产21.5%, 青椒较对照增产30%。

(4) 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温室蔬菜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后, 不但增加了蔬菜产量和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也改善了蔬菜的品质, 深受消费者欢迎, 经过对黄瓜和番茄果实进行分析, 果实中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黄瓜的可溶性糖比对照增加13.8%。

3 经济效益分析

畜禽舍及10 m3沼气池需投资4 000元左右, 提供的二氧化碳气肥增产节支效益为420元左右, 1个10 m3沼气池每年可提供6 t沼渣、4 t沼液, 每吨沼渣相当于71 kg碳铵, 每吨沼液相当于10 kg碳铵, 使用沼肥1年可节约化肥费用500元;沼气燃烧提高大棚温度, 沼气大棚的蔬菜比对照大棚早上市15 d, 提高经济效益20%以上, 2008年冬季至2009年5月, 沼气大棚收入超过30万元/hm2, 对照棚收入24万元/hm2, 增收节支6万元/hm2。

实践证明, 在黄瓜、西红柿、草莓、洋葱、葡萄等果菜作物温室内增设沼气设施后, 通过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 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蔬菜防病抗病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增产幅度在10%~30%之间。同时瓜果蔬菜的品相、口感等有明显的提高。在原来设施基础上增加沼气池这一新设施, 能使设施园艺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国强.几种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特点及效益[J].中国沼气, 1994 (1) :40-41.

[2]曾超, 吉宏.基于循环农业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 (1) :117-118.

[3]贾云翠.“三沼”综合利用助推生态农业发展[J].阳光能源, 2010 (3) :28-29.

谈农机推广在设施农业中的作用 篇9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而农机推广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因此农机推广在设施农业中的意义重大。农机推广的目的是为了向广大农民推广技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 是为了实现由传统手工农业向现代机械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农机推广是一种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投入到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以期改变农村生产力落后的情况,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减轻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频繁负重的劳动强度,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实现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机械生产转变。本文详细阐述了农机推广在设施农业中的作用, 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1 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农机机械和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的劳动负重和强度, 为农民带去丰厚的经济收益, 让广大农民渐渐步入小康生活水平, 最终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减少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比如南方的水稻种植, 从水稻播种、田间护理、收割、打谷等工序中, 传统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农民的忙季长达六个月, 但是在播种、护理、收割等工序中采用农机操作后, 农民的忙季将近可以缩短一半, 尤其是播种和收割环节, 短短几天就可以把人工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解决。此外, 传统农业生产由于其工序多、工作内容复杂繁重, 往往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粮食浪费, 而运用先进的农机设备能减少操作工序, 避免浪费, 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使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可以大大缩短了农忙时间, 解放了劳动生产力, 使得广大农民拥有更加充足的农闲时间, 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工作。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农民, 这部分巨大的劳动生产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农业机械的现代化进程, 而这部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我国的其他行业中, 农民自身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3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农机推广让广大农民掌握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重大。农作物增产增收, 必然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的收入。此外农机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让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做其他工作, 获得更多的经济补贴。因此,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 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民进行农机操作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力图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新一代专业化农民, 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 为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渠道, 进而提高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

4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机推广作为一项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现代化设备向广大农村推广的工作, 其本质上就是将农业方面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向农民展示, 并渐渐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 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农机是农业科技的实物载体, 传承着先进的农业技术, 将先进的、科学的农业机械运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让农业生产实现统一规范化和经济效益规模化。比如用于耕种的农用机械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机引犁、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 这些机械可以协助农民实现深耕深种、深施深松、防治害病、简化工序、施肥均衡等繁重而精细的工作。但是实现农机推广效率的最大化必须从农民自身着手, 尽可能让每位农民认识到农机的重要性, 争取每位农民能够掌握使用农机的基本操作流程, 并将其顺利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

5 提高资源利用率,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资源和生产两个基本方面。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是维系农民生活的保障, 而生产是农民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料的过程。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发展这两大方面, 同时在经济发展时注重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我国的农村生产的问题一直是横亘在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面前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农机推广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提高农村生产力, 利用科学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转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 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结束语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10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推进, 设施装备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取得了可喜成绩, 近年来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是, 设施农业装备发展究竟如何?未来方向又在哪里?为此, 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

记者:作为一个行业不太重视的领域, 设施农业的发展似乎不怎么被行业所关注。就目前来看, 我国设施农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宁学贵:近年来, 我国设施农业领域, 初步建立了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推广组织逐步发展;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仅设施园艺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就超过200项;通过实施农村农技培训推广措施和加强设施农业学科建设, 初步构建了设施农业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

设施农业装备技术也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有关资料显示, 2010年我国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t, 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 280万t、1 600万t;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t, 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 为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有专家指出, 我国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 表现为设施种植产量和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环境控制水平低、能耗大, 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低等, 您如何看待这一不足?该如何改变发展现状?

宁学贵:我国设施农业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 确实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设施养殖方面, 还存在养殖规模化程度偏低、适合国情的配套装备缺乏、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装备不足等问题。

此外, 国内设施农业存在着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关键技术装备不足 (设施装备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很低) 、产学研需进一步加强、装备制造企业的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品标准不统一、竞争无序等问题。

因此, 需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及有效的方式, 加强各部门间交流与合作, 借力国家政策, 进一步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开发适销对路的技术产品, 推进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记者:之前听您介绍过说,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正朝着节能化、省力化、智能化、环保安全等方向发展。能具体说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么?

宁学贵:这可以从3个主要方面, 即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 来探讨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 设施种植方面, 温室单栋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和温室功能的多样化趋势。单栋温室的面积都在1 hm2以上, 便于进行立体栽培和机械化作业;温室除了进行园艺作物生产外, 还扩大延伸到生态餐饮、花卉市场、办公、服务、宾馆、会所等领域, 充分发挥温室的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

覆盖材料向耐老化、防尘、防雾滴、多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适合于不同作物的彩色膜和保温幕已开发成功, 自清洁纳米玻璃等新材料也在开发当中。立体栽培技术及营养液消毒回收技术装备迅速发展;设施内部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 的调控由过去单因素控制向多因子综合动态调控系统发展, 温室环境控制和作物栽培管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各种新型光源、可再生能源 (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 利用等成为研究的重点, 以期降低运行费用、实现节能环保低碳经济运行模式;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包装系统向全过程高度自动化发展。温室内部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装备如育苗生产线、苗木移栽机、采收机、移动喷灌机、精密施肥机、输送机等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开发基于物理农业的声波助长、空气电净化消毒、物理防虫防病等技术装备是未来的方向;设施装备与配套栽培技术即农机与农艺一体化技术将进一步加强;温室生产走向城市化。“楼顶设施农业”、“地下室农业”、种植和养殖共生的循环系统得到研究与开发。

第二, 设施养殖方面, 发展优质、高效畜牧养殖业是全世界发展畜牧业的总趋势, 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工厂化养殖发展非常快, 养殖规模日趋大型化;建立基于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环境控制、疾病防治、畜产品加工和管理信息等科学的生产体系和集约化的综合管理机制是未来的方向。

在欧洲和北美等畜禽业发达的国家, 畜牧场生产已经不再满足于畜禽产品数量上的增加, 重点是开发基于动物福利的健康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畜禽生产环境向自动化、无人化管理发展。对畜禽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是未来的方向。

基于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技术需要开发;基于循环经济的种养一体化技术将得到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装备的研发;高品质、高营养特异风味的畜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的开发。

第三, 设施渔业方面主要是基于水产品养殖需求的新型设施装备与技术开发;适合渔业养殖特点的配套技术装备开发;基于水体净化和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的开发;养殖环境综合检测和调控系统 (含远程调控) 技术装备的开发。

相关链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将筹备成立设施农业装备分会

设施农业装备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设施农业技术得以应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 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全面机械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装备在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园艺设备、设施饲养设备和设施水产设备为主的工业制造体系。在有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空间也逾加广阔。

由于我国设施农业起步晚, 发展亦不平衡, 因此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设施农业装备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行业管理缺失、基础研究薄弱、产品标准不统一、系列化成套化程度低、关键技术装备供给不足、企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设施农业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设施农业发展形势需求, 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 加快提升我国设施农业装备行业的创新能力、加工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 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标准、行规行约, 以及组织开展行业交流等活动来实施行业管理。作为中国农机行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决定筹备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设施农业装备分会”。

扛起设施农业大旗 篇11

品种优化更新

园区选择最新优良品种红颜作为主栽品种,并积极开展草莓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展示,引进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品种,共计15万株。其中有美国大果型品种,日本的多味型品种,西班牙的多色型品种,以及多个国家的野生型品种资源和多抗性品种,建设了一个小规模的草莓种植资源圃。积极探索草莓工厂化育苗,引进吉林蛟河市草莓研究所共同建设草莓科技示范基地和工厂化育苗基地,已完成1000㎡冻库和100亩原种苗定植工作。

构建安全体系

为实现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首要目标,园区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质量追溯。园区以标准化生产规范为指导,采用基质立体设施栽培模式,全面使用脱毒种苗,施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以沉淀后的地下深井水为灌溉水,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奠定了物质基础。园区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技术支持,成立生产技术指导顾问部,专职负责园区投入品统一采购、使用等部署,每个智能大棚配备一名技术员和两名产业工人,严格田间档案记载,生产实现全程电子监控,配备药残快速检测仪,随时监测田间生产情况,包装盒全部使用全县统一质量追溯条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国家证监委颁发的“有机草莓转换认证证书”,为艺隆草莓奠定了资质认证品牌基础。

创新高端模式

园区一直以创新发展模式为己任,一面积极开展生产新技术探索,一面积极进行销售新渠道探索。2012年开展“五新技术”探索工程,现已完成新技术、新药肥、新设施、新材料、新耕制共计20余项技术的试验示范,积极探索“单果50克、单株250克、鲜果全年覆盖”的全新生产模式。全面开展品牌新型营销,现完成艺隆商标注册。

带动农户增收

设施农业在中国 篇12

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天津滨海新区农业产业在新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环境中, 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和规划, 建设了各类高效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为设施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但是, 当前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在各个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1 设施农业的概念

所谓设施农业, 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 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 通过人工调控, 改变自然环境, 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 (食用菌) 、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与其相适应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 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农作方式。

设施农业是农业科技与工程技术的合成 (主要以塑料大棚、中棚及日光温室为主要的设施结构类型) , 涉及工程、机械、环境、自动化、物种、栽培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机技术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地位及现状

2.1 农机技术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地位

设施农业是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三化”农业。现代农机装备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替代体力劳动的机械, 而是向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更加注重从产前到产后的全产业链中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农机技术装备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设施农业的发展。

2.2 农机技术装备在设施农业中的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开始较晚, 对比之下, 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慢, 应用少, 配套水平也不高。我国所有作业多为人力劳动, 强度大, 环境差, 效率低, 且出产率不高, 与有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是设施农业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对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已形成制约。

2.3 耕作机械

我国设施农业耕作机械水平不高, 特别是大棚内的耕作机械更是农户急需的, 但现有的机具型号不多, 应用也不普及。近些年, 我市出现了几家生产微耕机的企业, 但同国外厂家生产的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轻便的耕作机械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均未能很好的推广。

2.4 培植机械

适应设施农业作物种植和栽培的配套机械各不相同。目前正在使用的播种机械有条播机、精密播种机等, 栽植机械主要是钵苗移栽机, 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等。目前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调整行距和穴距的要求, 急需研究开发可调整行距、穴距及播深的小型精密播种机, 以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2.5 机械卷帘

我国的温室大棚在冬季经常使用草帘、保温被、纸被等保温覆盖材料, 而且多为人工卷铺覆盖。为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使用机械卷帘装置可实现机械化作业。目前国内对卷帘机械的需求较大, 但在实际应用中, 故障率返修率高等问题, 还需要解决。

2.6 恒温系统

冬季温室的加温设备, 一般采用加热线、地热线、暖气等加温设备。这些设备升温慢、热效率低, 且成本较高。近些年我市引进使用了“温室供暖燃煤热风炉”, 具有成本低、升温快、供热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比较适合我市应用。

3 农机技术装备的发展策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市尤其是滨海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较快, 近几年陆续兴建了几大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示范园区, 例如天津滨海新区“滨城龙达集团”的农业科技园区, 有可供本市50%种苗需求的种苗工厂, 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蔬菜种苗工厂。我市及滨海新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机技术装备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3.1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的作用

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深入基层, 系统地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帮助农民了解新技术, 认识新机具。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 让农机推广部门成为先进农机化成果与农民之间的纽带, 推动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

3.2 重点发展的机具

虽然近几年我市设施农业机械在品种与应用功能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在机型、适应性和机具质量上还有待一步的提高。应根据天津当地的设施农业现状, 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经济、质量过关和适合我市设施农业需要的作业机械适用机型。重点发展的机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微型耕作机。要求机型质量小、操作舒适, 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 配备可分别进行犁耕、开沟、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的机具, 需性能稳定, 操作方便, 更换便捷。

(3) 开发小型精密播种机。需研究开发可调整行距、穴距及播深, 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精密播种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 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4) 开发设施园内与陆地兼顾作业的机具, 提高机具的利用率。此外, 还要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农机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

3.3 制定扶持政策, 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3.3.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设立农机发展基金, 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3.3.2 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 落实信贷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扩大购机信贷规模, 积极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 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3.3.3 强化政策引导, 将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 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4 结束语

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步伐, 用现代农机技术和装备武装设施农业, 努力实现我市设施农业环境控制自动化、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目标产品品牌化, 积极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这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发展设施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也是我市农业机械化由初级发展阶段进入中级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继续推进农机技术装备的进步, 共同促进我市设施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为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梅, 刘红艳, 周亚荣.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09 (12) .

上一篇: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权下一篇:司法会计鉴定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