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现状

2024-10-18

设施农业现状(精选12篇)

设施农业现状 篇1

国外, 20世纪下半叶设施农业真正作为一种产业得到大规模和迅猛的发展, 随着各国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增多, 设施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世界温室面积达60万公顷。

荷兰

拥有大量连栋温室l-2万公顷, 是世界拥有最多、最先进的玻璃温室的国家。已研制出先进的设施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可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 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环境因子, 如温、光、水、气、肥等, 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监测与调控, 使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不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荷兰是欧州人口密度最大, 土地资源最稀缺, 因地势低洼历史上常遭水涝的国家, 人均耕地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人均耕地仅0.06公顷, 不到全球水平的1/5而且地处高纬度, 日照短、气温低, 种植条件差。荷兰政府以高度密集的现代技术, 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工程, 大规模建设玻璃温室和配套工程设施, 全国已建成10000公顷的园艺温室, 占全国农业可耕地面积的0.5%, 而年营业额却达160亿荷兰盾 (相当于78亿美元) 平均每公顷温室年创产值78万美元, 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0%, 年出口额达39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额的50%。另外, 荷兰每年60%的最终农产品销往国外, 目前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国。

日本

是世界上温室面积最大, 而又集中发展塑料温室的国家, 塑料温室面积占温室总面积的96%, 其先进的温室配套设施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近年来在组培环境调控和封闭式育苗技术等方面,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日本的温室设施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肥料等控制在最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水平上, 所开发的设施栽培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比较全面地对设施内栽培植物所需环境进行多因素监测与控制;产品采后清选、分级、包装、预冷等作业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美国

温室多数为大型连栋温室, 90%的温室用于生产鲜花和观赏植物。在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方面, 所开发的高压雾化降温、加湿系统以及夏季降温用的湿帘降温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以色列

依靠先进的设施园艺技术, 在沙漠地带的不利自然条件下, 设施园艺生产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 拥有现代化温室3000公顷, 其生产的温室花卉和蔬菜大量出口欧洲各国。又如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工程, 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 土地贫瘠干旱, 全国2/3的国土是戈壁和荒漠, 50%的国土降雨量少于150毫米, 地表淡水严重匾乏。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以色列大力建设以滴灌、喷灌为主的农业水利工程, 实施节水灌溉, 强化水资源管理, 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 以色列棉花单产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平均籽棉单产等达5000—5500千克/公顷。其原因除育种和植保技术的贡献外, 棉田全过程生产机械化与全面采用大田肥、水同施, 自动控制滴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97年以色列棉田滴灌面积几乎达100%, 单产达到5500千克/公顷, 同时对大田水土工程措施和田间土层水肥传输扩散规律, 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改善地表小气候和控制对深层水土环境的污染等研究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设施农业的产量是露地的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 水的利用率达到90%。有人形容以色列是“本来缺水, 可是到处都是水”, 这充分说明在以色列设施农业极其发达, 水的利用率极高。

无土栽培技术是随着温室生产发展而研究采用的一种最新栽培方式, 有利于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目前,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用于温室生产。美国目前无土栽培的蔬菜温室面积逾2000公顷, 主要采用袋培方式。荷兰全国无土栽培面积约3500公顷, 主要栽培方式为岩棉栽培。英国近年研究出一种新型水墙系统, 可以自动调节营养液浓度。总之, 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具备了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等特点, 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已形成了全新的技术体系。□

设施农业现状 篇2

1惠安县设施栽培大棚主要类型

1.1简易竹架拱棚

该棚型一般宽6m左右,棚高2.0~2.5m,侧高0.8~1.2m。优点是材料易获取、成本低、搭建快、易搬迁;缺点是竹竿密集透光性差、土地利用率低、田间作业不方便、抗风雨能力差。目前这类型拱棚主要用于瓜果类种植,适合低投入的外来农户使用。

1.2钢管拱形小棚

该棚型与竹架拱棚类似,但更为牢固、抗压,适宜打算较长期种植的农户使用,适合种植西瓜、辣椒等作物。

1.3钢管改善型中棚

在钢管小棚的基础上加宽加高,一般宽8m左右,高3.5~4.0m,侧高1.8~2.2m。大棚钢管材料要求也更高,采用直径28~32mm、厚1.5mm的镀锌管。设施成本大幅提高,前期投入高,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及农业示范基地使用。其棚内空间大,有利于机械作业,可提高大棚冬季保温性和土地利用率,使用寿命也更长。适合种植高蔓作物,如番茄、甜瓜等。

1.4钢管连栋大棚

是一种类似玻璃温室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温室形式,与玻璃温室比较,具有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结构件遮光率小、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调控环境能力基本上达到玻璃温室相同水平。连栋大棚造价更高,目前在惠安县应用的不多,主要由几家农业龙头企业采用。

2惠安县设施栽培模式

目前惠安县设施栽培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西(甜)瓜、西红柿、辣椒为主,这些作物耐贮存运输、价格稳定。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

2.1哈密瓜—番茄

哈密瓜于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上市,翌年1月上旬定植番茄,采收至6月。每667m2哈密瓜产量7500kg、番茄产量1kg。

2.2番茄—西瓜

番茄于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上市,翌年种植西瓜。

2.3只种一季辣椒

10月上旬定植,12月底采收青椒,翌年2~6月采收红椒,每667m2产量可达3500~4000kg,市场批发价每公斤青椒5元、红椒6~8元,销往浙江一带,以抢市场空档期为主。7~9月休田,可以连作2季。

3惠安县设施大棚发展优势

外省专业种植户大量落户惠安县,蚕豆、西红柿、西瓜、甜瓜、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规模化种植,带动全县设施栽培的大发展。通过调查分析,在惠安县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优势。

3.1气候条件优势

惠安县的.气候条件适宜蚕豆、西红柿、西瓜、甜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利用设施大棚种植,保温效果好、成本低、早上市,能填补市场的空档期,经济效益高。

3.2运输成本低

种植经济作物,既能满足当地及厦门、泉州等城市的蔬菜需求,又能供给长三角及其以北城市,运输成本比从广东、海南一带节省不少。

3.3政策支持

惠安县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支农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了农户设施种植的积极性,吸引到大批外来农业专业种植户。

3.4劳动力资源丰富

惠安县民风淳朴,具有“惠安女”勤劳能干的品质,有大量45~55岁中年妇女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4存在的问题

4.1设施规模小

惠安县设施大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仍以家庭式农户承包为主,投入小、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4.2设施大棚硬件待改善

一部分大棚条件简陋,棚架受力不均匀或材料强度低,难以承受大的载荷,瓜果垂吊使部分大棚出现弯曲变形。建议用粗竹竿同向支撑或钢丝反向牵引,延长大棚使用寿命。

4.3大棚连作障碍

大棚瓜菜类经济作物连年种植,茄科辣椒、西红柿连作造成土传病虫害加重发生、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影响到作物产量和品质。前人[2-4]研究表明,连作障碍会成为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5建议

设施农业现状 篇3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61-02

设施农业旨在通过人为干涉(如控制环境温度、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时间等),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使其作州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相关的机械设备作为辅助。设施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

我国设施温室面积曰前已经达到350万hm2,在设施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土壤连作障碍等现象。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但高温、高湿环境不仪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适宜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在温室环境下,农作物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在缺乏相应技术及装备时,易遭遇病虫害危险、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农药、水、肥等资源.还会降低设施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利于提高设施农\lk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不断研究、改进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为动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保障我国设施农业的牛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我国设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1.2有助于减轻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强度

设施农业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农民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设施农业目前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始终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劳作积极性。尤其是近些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季节性明显、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导致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当前,发达国家设施园艺的人均种植面积超过r1.00hm2,相比之下,我国0.07hm2的水平显得尤为落后。我国政府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计划,并将其划人重点扶持部分。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速设施农业机械化改造,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对设施农业进行装备,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实现设施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设施农业的重视,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截至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本完善和成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还有一定差距,暴露出一些问题。

2.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发展起步较晚,进度与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2.2生产效率和精密度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生产效率和精密度方面都比较低。虽然就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说,现有设施农业机械已经基小满足需求,但是其生产效率和精密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不利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

2.3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相对滞后

技术的进步是促进一个领域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革来推动。当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短板,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4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化的生产模式,有助于实现系统化的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但我国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不够,难以将信息化的优势在设施农业机械中充分体现,这也是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农业对机械的基本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逐步转向为对信息技术的迫切要求。在设施农业中,设施农业机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会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在新形势面前,设施农业机械应该引入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研发出更为专业的装备,以促使我国设施农业获得更大发展。

3.1机械精密程度提升

设施农业机械的精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因此,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应朝着精密度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使设施农业机械的性能更加实用、高效。精密程度的提高,还能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

3.2机械体积减小

在农业机械改进过程中,越是小型的机械越能得到认可和普及。未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也会朝着小型化的方向进行。设施农业机械小型化,可以使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加便捷、操作更加简单,促进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

3.3研发经费投入增加

农业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辅助,越是高性能、低成本的机械设备越具有市场潜力,因此,未来国家和企业投入到设施农业机械研发的经费也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这是农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设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进步能够获取丰厚的回报。

3.4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

在未来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中,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因为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进而提升其工作性能,促进我国农业在科技的辅助下实现快速进步和发展,提升我国农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nlc202309040109

4结语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类型机械设备的支持,设施农业机械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机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针对这种现状,相关人员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正确对待,设定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积极行动,以提升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实践已经表明,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设施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支撑,而只有正确分析当前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情况,积极制定提升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高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2]王丽娟,刘少梅,任志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职业规划的调查与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9):78-81.

[3]朱德文,陈永生,程i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1):5-7.

[4]胡普辉,刘延风,浅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6(4):64-67.StatusandTrendAnalysis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DevelopmentinChina

WANGHengyi,ZOUXuejian,WANGTao

Abstract: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hasgreatassistingfunc,tionto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einChina.Thearticleexpound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ofdevelopingfacilityagricultureanditsmachineryequipment,summarizestheexisting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andanalyzesitsdevelopmenttrendinfuture,inordertoprovidecertainenlightenmentsforthedevelopmentof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inChina.

Keywords:facilityagriculturalmachinery;status;developmenttrend

设施农业的现状和未来 篇4

一、设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很大进展, 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已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大国, 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 而我国由于经济与技术的原因, 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 环境控制能力低, 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上。

二是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 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生产仍以人力为主, 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 多以较为落后的微耕机为主。机械化水平落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难题。

三是装备水平差。从统计数字上看,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 但大多数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 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土地利用率低, 保温、采光性能差, 作业空间小, 不便于机械操作, 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实施综合调控, 整体设施水平较低, 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四是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三大特点, 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结合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 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 还需要有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善这种管理机制, 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

二、发展目标及措施

近年来, 我国已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若要解决上述问题, 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以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搞好各项与设施农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机具研发, 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结构类型和配套技术体系。

二要加强设施农业体制建设。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导, 建立一系列设施农业科研示范试验基地, 开展技术服务, 培养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专业农民。

三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农业农机部门要适当加大购置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力度, 通过实施有力的扶持政策, 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四要科学规划制定设施农业科学规划与建设标准, 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在设施农业领域的覆盖深度和广度, 重点推广节水灌溉和施肥一体机等装备, 以促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实用化。

设施农业现状 篇5

0.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

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2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²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2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

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2.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⑴ 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⑵ 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⑶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⑷ 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3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⑴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置,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⑵ 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⑶ 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

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⑷ 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⑸ 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祝华军,田志宏等.农业技术的要素替代特性及我国工厂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11

[2] 赵冬梅.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2.5

[3] 魏文铎等.工厂化高效农业,[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57

[4]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课题组.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调研报告,[R].2002年10月

[5] 李云伏.几个重要农业基础研究方向的探讨,[J]中国科学基金2006.1

[6] 叶全宝,李华,霍中洋等.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4(5):36—38

[7] 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

北京:设施农业植入“智能芯片” 篇6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实时自动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生物信息参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控制;通过智能化施药系统,提高药液的附着,减少损失和污染;通过智能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这便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应用,这里也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区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集中示范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初步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两万亩直接带动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设了基地、市两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5000亩核心区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节约投入人工成本1250万元,肥、水、药等节支显著。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7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 几千年的发展使得我们对设施农业相当了解。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设施农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 而是朝着高科技含量发展、朝着高效率发展。

1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公元前33年, 我国就出现了生产场所, 到了贞观盛世的时候, 就已经利用地热资源来对蔬菜进行加温生产。到了明朝, 这一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温室蔬菜的生产已经具有很高水平。

20世纪30年代, 我国北方有了日光温室, 这是我国近代温室产业的发端。到了50年代, 日光温室有了工业化的发展, 从而催生了塑料产业的发展, 为塑料温室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到了70~80年代, 我国提出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技术, 再结合我国的实践和研究, 使得我国温室技术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入设施农业的高速发展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到了80年代中期, 传统的日光温室进一步发展成节能型的日光温室, 主要表现为建筑结构的改变、栽培技术的优化等。80年代末, 温室产业的雏形已经基本具备。

20世纪90年代,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 农业技术人员引进国外的温室技术和种植技术, 大大提高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温室设施技术飞速发展。如今, 我国的温室产业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初具规模, 温室产品也有不同的档次和系列, 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现今, 我国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将近90万hm2, 其中塑料中小棚比例最高, 占整个栽培面积的47%, 塑料大棚占27%, 温室占据26%。栽培的主要作物是蔬菜、花卉和瓜果等。

2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

21世纪的农业不再是传统农业, 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 因此必须依靠高科技含量的设施。世界范围的农业发展将是朝着科技、生产和管理相结合的工厂化农业的方向进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与世界接轨, 建立自主的、适合我国生态气候的温室,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大型化发展

设施农业要想获得高收益产出, 就必须高投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现代化大型温室的发展方向将是必由之路, 必须从传统粗放型的设施农业向现代化集约方向发展。大型化的温室可以很好地扩大产业规模, 从而最大地提高经济收益。所以, 我们应该主动的发展大型化温室, 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温室技术, 充分利用我国的有利条件, 比如充分利用光照充足的地方和地势较好的地方。此外, 还可以积极打造环境调控技术高的大型化温室,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农业化道路。

2.2 注重温室节能

要想温室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就需要降低温室能源的消耗, 建设节能温室。因此, 研究节能新技术势在必行, 对温室结构进行优化, 使得温室保温效果增强,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下的光能, 这样就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目前, 节能日光室不断完善, 其充分利用了光能,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应该在我国大范围进行推广。

2.3 提高自动化水平

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高新科技, 因此温室自动控制也将成为主线。当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室, 都是采用人工控制或者半自动化控制, 效率远没有自动化控制高。所以, 应该提高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主要是对自动化控制和环境的控制。尽管实现温室自动化控制必定是复杂的过程, 但是它将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4 实现温室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化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温室的效益。所以, 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温室生产管理系统,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立适合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机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 重视温室管理, 为我国温室管理迈向现代化提供帮助和扶持。

3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温室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人们的生活需求不再满足原本的季节性蔬菜和瓜果、花卉, 而是向着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等方向发展。因此, 设施农业应该抓住需求, 加快发展, 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国辉, 付少平.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需求强度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典型个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

[2]朱德文, 陈永生, 程三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 2006 (12) .

[3]曹海峰, 许玉龙, 邹继军, 等.黑龙江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初探[J].现代化农业, 2006 (12) .

[4]陈建军, 张辉明, 姜永平.江苏沿江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策略与思考——以海门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06) .

[5]Michael T, Belongia, R, Alton Cilbert.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Decisions on Agricultural Bank Failure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0.

建平县设施农业现状分析及思考 篇8

1 现阶段建平县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不足

1.1 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设施农业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农业方式, 其特点是投资大, 回报高。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 还是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销售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设施农业的各项投资中, 日光温室建设的投入较大, 正常情况下, 修建一栋使用面积为0.8亩的日光温室, 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2万元, 同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修建简易大棚的造价较低, 但通常每亩成本也在8000元以上;若进行规模建设, 则相关的设施投入更多, 需要10多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虽然相关部门对日光温室实施了比较优惠的补贴政策, 但农户建一个普通的日光温室, 仍需要自筹几万元的资金, 对资金不足的农户来说, 融资极其困难。作为农村信贷主体的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有限, 难以提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所需资金。而信贷机构对设施农业缺乏贷款投放意愿, 贷款的发放数量相对较少。仅靠农民的现有资金发展设施农业, 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很难提高。

1.2 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决定其接受新事物的难易。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农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美、法、日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仅为7.6年。建平县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也较低, 其农村劳力总数为27.1万人, 大多只具有小学和初中学历, 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民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与成功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员接受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都较强 (见表1) 。

由表1的数据可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其接受科技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受教育程度较低, 容易对科技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尤其是不屑情绪尤为明显) , 阻碍科技的推广应用, 导致科技知识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速度大大降低, 进而成为阻碍农业增收的因素之一。据建平县教育局统计, 接受高中教育的农民只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31%, 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农民仅占3.89%, 而接受初中以下教育的农民比例高达87.8%, 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总体较低。尽管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建平县义务教育中仍存在辍学现象。受教育年限低的农民对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缺乏信心, 无法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 进而导致设施农业增产增收困难, 这种现象在建平县表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建平县的乡政府、科协等部门每年都开展设施农业相关技术培训, 但次数、覆盖面积以及参与人员数量均有限, 导致农民对设施农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大多数农民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由建平县农村劳动力接受的教育和培训情况 (图1) 可知, 在建平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 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人员数量在35.0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更少, 仅为3.40%;接受过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数量非常少, 仅为0.15%;而没接受过技术培训的人员数量高达61.45%。

建平县农业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差、种地产量低、收入少, 而且不稳定, 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挣钱, 剩下老人和妇女在家种地务农。这些劳动者工作负担重, 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 且普遍缺乏积极参加培训班的意愿, 因此素质提高较为困难。

1.3 设施农产品质量亟需加强

统计数字显示, 建平县共有135个设施生产企业及种植大户, 以及150余家种子、化肥、农药的销售门市。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 以及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帮助指导下, 建平县不断完善农业产品监管措施, 增加农产品检验检测次数, 全面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范围, 加快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步伐。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理, 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等不安全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 由于农产品产销环节点多、线长、面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难度高、费用大等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4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 朝阳县设施农业的面积不断增长,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 作为技术支撑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却没有跟上。目前, 建平县各乡镇设施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导致基层没有腿, 工作没人干。全县乡镇场街的农业技术干部流失严重, 约60%的农技人员不在岗, 导致50%的乡镇农业站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此外, 建平县乡镇多、距离远、战线长, 全县28个乡镇场街、60多个小区全面开工, 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工作量非常大。在设施农业的任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基层农业部门人员明显不足, 建棚没有明白人, 施工没人管理监督, 日常工作没人抓, 培训没人组织, 品种没人落实, 更谈不上技术指导和服务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

2 改善建平县设施农业生产的思考与建议

2.1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设施农业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资金投入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 建平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采用招商引资、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积极筹集设施农业建设资金。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积极吸收外地资金;设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划拨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增加设施农业贷款额度。

2.2 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设施农业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生产项目, 若没有相关生产管理经验, 极易因技术管理不到位而影响到农产品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建平县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其偏低的素质不仅严重制约设施农业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也直接影响设施农业的经济收入和生态效益, 不利于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 必须以农民培训为契入点, 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 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3 全面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

目前, 建平县设施农业已形成几大特色产业区, 例如:太平庄、三家的冷棚越夏蔬菜;深井的暖棚番茄和食用菌;沙海的冷暖棚香瓜和食用菌;万寿的暖棚反季葡萄和食用菌;农场的冷棚花卉育种等。这些特色产业技术相对成熟, 市场销售稳定, 优势非常明显, 效益比较理想, 应重点加以扶持和推广, 使之成为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区, 并创建建平县的特色品牌。

若要做大做强建平县的设施农业, 就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 规范、普及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操作规程, 确保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等过程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和商品质量标准进行, 不断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知名产品进行国内及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注册地理商标,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2.4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是保证该地区设施农业项目完成的前提条件。历史经验表明, 技术服务跟不上或是不达标, 势必会使设施农业项目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也必然会影响农民的经济利益, 某种程度上还会使国家扶持资金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 建立并完善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并加以监管, 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与监督机制, 对加速建平县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 建平县的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 导致县级服务机构工作量加大, 工作压力加大。加之建平县乡镇多、距离远、战线长, 目前全县28个乡镇场街、60多个小区全面开工, 如果秋季工程再扩大规模, 全县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工作量将更大。

3 结语

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9

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

1. 棚内耕作机械

近几年, 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农村的经营模式和经济实力, 有针对性地选取3种耕作机械作为推广机型。经济实力较强和集体经营的以推广无锡华源“凯马”牌、诸城“田龙”牌、台湾产“小牛”、北京产“小丰”牌大棚管理机4种机型为主。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经济实力一般或薄弱的用户以应用工农-6型微耕机、“青骏”牌微耕机为主, 这种机具仅能进行简单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近几百台。微耕机的推广,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解放了生产力, 为棚内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大棚卷帘机械

冬暖式大棚机械卷帘技术, 技术先进, 效率高, 节省劳力, 减轻劳动强度, 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温度, 能使作物提前上市, 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等优点, 是当前蔬菜生产急需的装备。目前正在使用的有手动卷帘机械和电动卷帘机械两种。2000年我站研制的电动机械卷帘机得过国家专利。

3. 节水灌溉机械

节水灌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应用于塑料大棚的滴灌设备, 能将水和养分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该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 能节水60%~80%, 并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增产幅度在30%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再加上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是全国严重缺水市之一, 因此,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显得尤为重要。我市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该技术, 在推广莱塑温室大棚滴灌设备的基础上, 近几年以推广以色列和北京绿源公司的滴灌系统为主。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风机及湿帘降温机械

夏季为降低大棚温度, 实现温室的全年生产利用, 除利用遮阳网覆盖外, 安装低压大流量轴流风机, 再配湿帘、雾帘、喷细雾和集中雾化降温等蒸发降温技术, 能有效控制室内气温低于室外, 满足大棚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这在我市的农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普遍使用。

二、设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 微耕机的多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微耕机功率较小, 旋耕、深耕作业在深度和效率上达不到要求;加工工艺粗糙, 存在旋耕刀不耐磨等质量问题。另外, 由于微耕机的销售价格偏高, 农民难以配齐各种机具, 使微耕机的扶垄、覆膜、开沟、喷药、收获等多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2. 棚内植保机械需要更新

目前用于棚内植保作业的机械仍然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劳动强度大, 作业效率低, 雾化程度差, 作业环境恶劣, 尤其在病虫害多发年份, 往往因工作效率低忙不过来而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 造成经济损失。微耕机配备药泵后可以进行植保作业, 作业效果也比较好。但据了解, 购买微耕机的农户很少有配备喷药泵进行植保作业的。

3. 已有设施农业机械的品种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性能达到农艺要求、适合设施农业栽培和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具研制, 在我国起步晚, 有些还是空白。如小型钵苗移栽机械、采摘机械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在我市农业龙头设施企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市场上基本无此类产品。国外产品虽然技术成熟, 具有性能稳定、功能齐全、便于操作等诸多优点, 但一般价格较高, 而且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方面由于由经销商负责, 无固定的售后服务部门, 容易造成售后服务跟不上。既能体现国内产品低价格又能体现国外产品高性能的中间产品不多。

4. 大棚机械卷帘机械化程度和技术亟待提高

目前全市安装手动卷帘设备的较多, 而自动卷帘设备较少, 这种状况已成为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障碍。影响大棚机械卷帘设备推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问题和价格偏高。

三、发展对策

1.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在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 科技成果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 推广工作至关重要。由于人们对新的科技成果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这就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基层, 深入生产第一线, 有目的、有组织地面向农民宣传、普及先进的农机化科技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手段, 提高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 引导、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在推广中要切实搞好技术服务, 协调生产厂家搞好售后服务, 减少购机者的后顾之忧, 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成果和农业生产之间架起一座无型的桥梁, 成为连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纽带。

2. 重点发展的机具

1) 根据农户需要, 引进和推广适宜大棚作业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价格便宜、适应可靠、群众易于接受的微型耕作机。

2) 根据生产要求, 配备开沟、扶垄、覆膜、育苗及移栽设备。

3) 对棚内植保机械进行更新。有微耕机的要将药泵及支架配齐, 利用微耕机的动力进行植保作业。也可以利用大棚内现有的电力, 配套防治效果更好的小型植保机械。另外, 要加强舆论宣传, 抓好典型, 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促进大棚卷帘机械化的均衡发展。

3. 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1) 从政府投入的各种项目中, 争取农机化发展资金。建议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发基金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对购买设施农业机械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购机补贴,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 在经营形式上, 采取农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避免重复购机, 增加农户负担。

3) 落实信贷资金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为农民购机提供优惠贷款等。

古交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10

一、古交市农业生产及设施农业状况

古交市属土石山区, 境内国土面积1 500 km2, 全市辖七乡、三镇、四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总耕地面积约1.47万hm2, 人均耕地仅0.07 hm2, 耕地以旱坡地为主, 水浇地约0.067万hm2左右。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日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2 808 h, 年最高气温达40℃, 最低气温为-20℃, 年平均温度9.5℃。年均降水量460 mm, 雨量集中在每年7月—9月, 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结冰期从11月开始, 翌年3月解冻, 冰期约5个月, 冻土深度0.5~0.8 m。无霜期平均158 d, 粮食作物传统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谷子、玉米、豆类、糜黍、蔬菜等, 2011年农业总收入19 533万元, 占全市经济总收入1 058 488万元的1.85%。

目前, 古交市发展各类设施农业58.67 hm2, 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其中温室37.20 hm2, 大棚15.94 hm2, 小棚5.53 hm2。设施农业用地仅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0.4%。据2011年统计, 古交市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平均每0.067 hm2产值达到2万~4万元, 是露地蔬菜单产值 (3 000~6 000元/0.067 hm2) 的6.67倍;是传统种植粮食作物单产值 (300~600元/0.067 hm2) 的66.67倍。因此, 发展设施农业潜力巨大, 效益显著。

二、古交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1. 集体牵头、个体经营模式

此种经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19.93%。邢家社乡龙子村就这种模式, 龙子村有耕地34 hm2, 专业菜田32.3 hm2, 设施农业 (蔬菜) 占地7.87 hm2。其中日光温室3.33 hm2, 钢架大棚2.67 hm2, 小棚1.87 hm2, 设施农业用地占全村总耕地的23.15%。2011年蔬菜产量250万kg, 该村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9 800元, 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5.47%。被评为农村“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其经营方式采用承包地归个户所有, 由村集体牵头, 组织农户投资建设设施农业及蔬菜生产与销售。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到2011年底, 龙子村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 有18个蔬菜品种已经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是古交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2.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该运作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43.55%。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老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园属此种模式, 园区规划总面积66.67 hm2, 计划总投资1.2亿元。2011年已建成设施农业13.65 hm2, 其中日光温室6.8 hm2, 日光大棚6.85 hm2, 其中2.67 hm2日光温室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受益。园区经营体制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 农户既可得到稳定的土地佣金收入, 又可赚取合作社打工收入, 还可获得合作社股份分红收入。合作社制定了“八统一、一分散”的管理模式, 即:统一建棚、统一划域种植、统一品种划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无公害认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分散生产管理。确保蔬菜生产高效益、蔬菜产品高质量。合作社还将在品牌上做文章, 包装上下功夫, 标准上求突破, 销售上搞创新。把园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古交特色的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基地。

3. 煤焦企业转型发展设施农业高效模式

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77%。例如古交市龙城向新公司是一个主产煤焦的企业, 2011年公司全面关停煤矿和洗煤焦化企业, 成立了龙城向新种植专业合作社, 并建立了向新高科技蔬菜园区。向新蔬菜园区占地面积40 hm2, 按照园区的总体规划, 园区内计划建设设施蔬菜20 hm2, 其中日光温室50座, 塑料大棚100座, 5 000 m2的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净菜加工车间、蔬菜检验中心、果品采摘园等, 总投资1.1亿元。2011年开发土地超过20 hm2, 新建日光温室2.71 hm2, 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 园区内安排了82个农民工就业。

4. 农户个体分散经营模式

该模式为土地承包户独立经营、自产自销, 其设施较为简陋, 科技含量低, 种植品种多、面积小, 难以形成规模, 经济效益低下。个体分散经营模式占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的29.75%。

三、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古交市当前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水资源瓶颈古交市的河川水浇地只有0.067万hm2左右, 二坡地发展设施缺乏灌溉条件, 需要很大的投资引水上山, 而且旱坡地实施设施农业条件差, 需要平整改造后才能利用, 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 科技水平较低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 学历偏低, 一般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 青壮年劳力多外出打工, 年轻人、有文化的人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不足, 对新技术、新的经营理念较为消极, 一般是凭经验进行农业生产, 高新技术应用较少。

(3) 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 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而农民自有资金不足, 想新建农业设施力不从心。

2. 对发展山区设施农业的建议

(1)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要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 强化服务;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 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如对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行补贴, 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 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 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 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 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 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 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 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

(2)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近年来, 古交市在绿色转型跨越发展中, 一些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相继关停, 这些企业家在多年的经营中,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正在寻找资本投资出路, 政府要创造条件, 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 做好土地整合和流转, 积极引导这些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开发设施农业, 并与农民组成合作社, 既解决了富裕阶层投资去向问题, 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农民们既可得到耕地的固定收入, 又可安心的在外打工或到合作社工作。这也是解决偏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设施农业需要全新的耕作方式和理念以及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组织农民到设施农业示范区实地参观学习, 或聘请有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人员介绍经验并进行指导, 使经营者和农民掌握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同时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 大力推广古交市当前发展起来的三种设施农业建设、经营模式, 引导农民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 向联户连片成园区、基地规模发展。并扩大设施农业应用领域, 由单一种植蔬菜, 发展到蔬菜、瓜果等稀缺优良品种以及畜禽养殖领域。还可发展新型设施农业, 变管护房为农民居住房, 既可供农民居住, 也可发展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4) 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在提高河川耕地质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国家改造二坡地的扶持政策, 对靠近城镇的二坡地进行改造, 利用山区条件, 建设半地下式日光温室, 这种温室可节约部分建筑材料, 也利于山区防风, 起到保温、保水、抗旱节水的作用。从而逐步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

(5) 建立农业保险机制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 以保持设施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张晓文:设施农业奏响增收曲 篇11

博士、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2003年入选北京市农口百名专家名录,同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高级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2006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推荐为国家级候选人。

1999年从北京林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张晓文来到了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开始从事设施农业方面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从过去简易的塑料大棚到如今的智能温室,10年间,张晓文见证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张晓文有着深刻的认识。

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目前主要从事哪方面的研究?

张晓文:我目前主要从事智能温室的研究。作为设施农业的主要载体,智能温室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极强的生产性能,使一年中各季节、各时期都能实现菜、花、果或苗木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记者:那么,怎样才能使智能温室满足作物生长的各种条件呢?

张晓文:这主要通过智能温室环境调控系统来实现。智能温室环境调控主要是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风速、风向、雨量等气候因子,结合温室内所生长植物的特点,基于温室作物专家系统和用户参数设定,通过一些控制措施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CO2、光照等环境因子,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温室生态环境,即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调控标准,通过对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将测得参数与设定参数进行比较后自动调整温室内各个控制设备的状态,使各项环境因子达到既定要求。

记者:您的新星项目是不是关于智能温室的?

张晓文:是的。我的新星项目是“现代化连栋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该系统是在农业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用高性能的可编程控制器设计的农业专业化控制系统,可用于温室气候环境控制、大田或果园的灌溉系统控制、畜禽舍养殖环境控制等不同的农业领域。

该系统综合吸收了当今国内外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优点,针对目前我国大型连栋温室环境控制水平低、缺乏经济实用的环境调控系统,而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现状,是结合我国国情和气候特点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新产品。

记者:这个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张晓文:该系统集多学科于一体,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PLC智能控制器及全中文的组态软件,结合作物专家系统使温室环境控制水平得到全新的提高,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具有运行费用低、结构合理、调控设施完善等特点。

该系统不仅为植物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而且环境控制设备与手段先进,环境调控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可显著改善温室气候、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劳动成本,为绿色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

记者:您如何看待设施农业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篇12

1 新疆设施农业当前发展状况

1.1 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新疆设施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步入90年代后, 我国开始实行“菜篮子工程”, 各地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以特征性为代表, 进行示范引路, 使得设施农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09年底, 新疆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87万hm2, 与上年相比扩增了3.33多万hm2;生产出的反季节瓜果、蔬菜与食用菌等多达60几个品种, 总产量达到了290万t, 与上年比增多了172万t, 其中辣椒、番茄与黄瓜等果蔬类占其60%。为新疆带来农产品总收入66.88亿元, 其中纯收入为42.97亿元, 农民依靠农产品所得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元左右, 占据农民总纯收入的10.5%。新疆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已离不开设施农业, 它是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由于新疆自治区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地不断提高与创新, 设施农业的技术发展从低水平迈向了中级水平, 农产业带来的效益在与日俱增。设施农业已同“粮、棉、畜牧、林果”一样成为新疆自治区的重要产业, 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1.2 新疆设施农业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2.1 设施农业部分建设不合理

从新疆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状况来看, 部分温室建设存在不合理现象, 遵循老旧温室结构所占比例大;设施农业的生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手工作业, 配套设施不完善, 未能实现高水平的机械化生产, 缺少专用的农业机械;由于设施农业发展范围不断扩大, 劳动力供求问题会越来越紧张;有些地区的设施农业建设过于规模化, 而忽略了温室的保温、水、电、设备等各设施的配套完善, 忽视了日光温室的合理建设;在温室的建设过程中, 存在省成本、赶进度与轻质量的现象, 导致温室的保温蓄热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对环境的可控制力薄弱, 在深冬无法有效生产, 致使温室生产效益低下。

1.2.2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标准不完善

由于新疆各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高低不等;现有的设施农业技术标准不够完善, 较为分散;涵括设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符合新疆设施农业特征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够系统, 专业技术的普及范围小, 当地农民很难掌握设施生产技术, 抑制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由于设施农业对栽培技术与设施条件有一定要求, 而整个新疆的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 特别是南疆喀什等地, 本地农民占据了主要的劳动力, 再加上设施条件差、栽培管理技术与种植习惯落后等原因, 造成温室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相当一部分温室的产值在45000元/hm2以下。

2 基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建议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现已得到迅速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以现代化工业技术成效为基础, 以工程建设为措施, 让农业产品的生产条件与生产环境能够受人为的调控, 保证水土资源与光热资源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以此达到农业产品的周年生产与工业化生产。设施农业能将新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 对防治农业自然灾害, 节约农村农业用水, 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2.1 构建一个完善的新疆设施农产业技术体系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是新疆设施农业发展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须加强对新疆设施农业的科技资金支撑力度, 建设适应新疆各地区不同生态区域特色的设施农业工程, 开展特色作物的生产, 提高对栽培技术的效益探究, 构建一个完善的新疆设施农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 实现优质、安全与高效的目标。注重设施结构的创优化与老旧温室的标准化, 对建设温室的专用新型材料、设施控制技术、设施农业特用品种的选育、设施水肥结合的调节技术、集中育苗的高效栽培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可再生能源沼气与太阳能等各技术的综合研究, 以此逐渐完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创建一个拥有新疆地域色彩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实验室, 组成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区域色彩的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 提升新疆设施农业技术水平, 有效促进新疆设施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2 扩大新疆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规模

新疆自治区对于设施农业主产区要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 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实现各具代表性的规模化, 集中示范高效设施农业工程与栽培技术的效果, 扩大设施农业技术示范的推广范围, 增强设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完善组织机构, 打造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 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全面实行优质、可靠、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让新疆各地区逐渐向节能环保型、利益高效型与绿色生态型的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设施农业能够促进新疆各地区农村的农产业经济发展, 改善新疆生态环境, 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有效发展新疆的设施农业。

参考文献

[1]马彩雯, 王晓冬, 吴乐天等.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10 (10) .

[2]王润.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浅析[J].现代企业, 2012 (06) .

上一篇:问题与根源下一篇:公司品牌